• 真实妙有

    真空妙有你经常会听到有人跟你讲真空妙有。你知道佛法里的真空妙有是什么意思吗。真空是空一切法,空一切有,空一切幻,空一切世界,空一切众生,空一切妄。一切法真实是空,一切烦恼、一切文字,一切名相,一切心识,三界六道,真实是空,非是空诸法性,非是空诸法实相,非是佛性空。佛性空者,非空其性,乃空其相、其法、其妄。所以佛说常乐我净,说不空如来藏,说佛性真实是有。恐学人落于常见,不直说有,而说妙有。非意识思想有,如其实际而有。故所言妙有者,非诸法也,乃佛性妙有,佛性不空,佛性非妄,佛性是实,是真,是善,是常,是我,故云妙有。佛说空者,于真性中,空诸妄想分别,空诸虚妄不实,空诸无明分别,非空真性,非空实相。若空实相,是名断灭。而学人以为空者,以断常见,知解佛性,不识法身,不见佛性,流于断灭。又妙有者,非意识有,乃如如之体,不即不离,不一不异,佛性之假名,涅槃解脱妙有。说其妙有,以别于有无二法之有。此佛性真实是有,虽性是有,而无形无相,无有痕迹,无大小方圆,无此无彼,无能无所,无内无外,无一切相,故名妙有。涅槃经云:又解脱者,名空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等瓶,虽无水酒酪酥蜜时,犹故得名为水等瓶,而是瓶等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色香味触;若言不空,而复无有水酒等实。解脱亦尔,不可说色及以非色,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常乐我净;若言不空,无有法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说空及以不空。空者,谓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犹如彼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是故解脱,喻如彼瓶,彼瓶遇缘,则有破坏。解脱不尔,不可破坏。法身亦复如是,不可坏灭,故名不空,又名妙有。人们说极乐世界是妙有,十法界是妙有,六道是妙有,一切法是妙有。此是颠倒。以颠倒故,妄生取着,认幻为真,如同认贼为子,迷失真性,不得佛性常乐我净。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一切诸法,真实是空,了无实性。维摩诘经云:十方佛土,亦复皆空。佛土若空,有何不空?若有不空,必是真性。真性不空,故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者,唯心所现,真实非有。故所言妙有者,譬彼佛性。又云真实,又云是善,又名为我,又名可见。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头问:哪个是汝心?颠曰: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大颠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颠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心?无心尽同谤。大颠于言下大悟。大颠于言下大悟者,非悟无心,乃悟真心。无心者,无诸妄心,无识心,无见闻觉知之心,无诸因缘和合乃至自然妄计之心,无此诸心,即是真心。又六祖云:离假即心真。经云空不空者即是,又名无我真性。石头云:元来有心。元来者,本来也。本来有心,即本有佛性,却言无心,故云:无心尽同谤。又二祖慧可见达摩,请达摩祖师安心。祖问: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安心竟。慧可所言,觅心了不可得,非是悟无真心,乃是觅识心不可得,觅不安之心了不可得,觅妄想心了不可得。以觅如是诸心了不可得,即悟真心。故知无心者,非无真心,乃无一切妄想无明之心,故名无心。诸学法者,多将无心同为真性,将无我同于究竟,此正是二乘断灭见。断灭者,非断灭一切诸法,乃断灭佛性,不见佛性,执一切空,一切无我,一切是苦,而不得佛性真实妙用。又楞严经云,阿难误将见闻觉知为真心。阿难问佛:若见闻觉知不是心,我等无心。若是无心,其谁修证无生法忍?佛言:若认见闻觉知是心,见闻觉知,是幻非心。诸法唯心所现,根尘识心,十八界,乃至一切法,亦复如是,是幻非体,非为心者,非不心者。见闻觉知虽空,从妙净明体起用,故非心体。妙净明心,非无自体,非是空也。若以根尘识心灭,真性亦灭。则汝法身,同于断灭。但真性亦不离见闻觉知而有,非即是心,非不是心。但莫认见闻觉知是心,即不认贼为子,则免轮回。黄檗禅师云: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唯是一心者,假名一心,非有无心,佛性异名,不可思议,唯证乃知。故知诸佛无上妙法,是自性自行自证圣智境界,非是意识思虑妄想分别所能知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切诸法真实是空,一无所有,如梦如幻,随顺世谛,说名是有,说名为法。唯佛性是常,非是断灭,此需亲证,不在知解。

    2021-02-04

  • 宗门和其他法门的区别

    宗门和其他法门的区别对于初学宗门这一法的人,在对禅宗的认识上,也即见地上有很多错误的认识。见地错了,就会导致修行的方法和方向完全错误,无法觉悟真心,顿悟菩提。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禅宗和其他法门在见地和做功夫上的根本区别:    他宗,对治;禅宗,不对治。他宗,以身心觉受上的对空的感知为证境;禅宗,浑然无觉,穿衣吃饭,一切平常,不灭五蕴,而顿悟法身本来空寂。   他宗,渐修,次第取证;禅宗,顿悟,顿修,顿证菩提。   他宗,以生灭心行求于菩提;禅宗,以无住心知一切法即菩提相。   他宗,有所得,有所证:禅宗,悟本圆成,不待修证,得无所得。   他宗,见地、功夫脱节,理事分离;禅宗,见地即是功夫,功夫即是见地,理事无二,心法一如。   他宗做功夫,是于自心作用外别去求真断妄;禅宗做功夫,自心直用之处,即是功夫,不别做功夫。于枉用功上,觉察、转身而休息之,是禅宗所做功夫。   他宗,依戒定慧,次第修证;禅宗,心地戒定慧,但莫染污,名为修证。    他宗,所谓保任,以意识心,保妄想佛性,认贼为子;禅宗保任,善护念,不以心求心。常应诸根用,而不染万境,是为保任。   他宗,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禅宗,无众生可度,无佛可成。   他宗,精进用功,意识知解;禅宗,息业养神,直用其心。   他宗,于见闻觉知外觅心求法;禅宗,不离见闻觉,超然登佛地。   他宗,以断思绝意为功夫,以一念不起为究竟。所谓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禅宗,不断思想意识,只是心不住法。所谓,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他宗,依禅定妄求解脱,不知禅定是障;禅宗,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他宗,不识本心,心外求法:禅宗,识自本心,见性成佛。        他宗,妄求根尘脱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不知皆是识心造作;禅宗,悟根尘虚妄,不待脱落。大地平实,虚空无碍,妄念不生,即如如佛。   他宗,除烦恼,除习气,除无明;禅宗,不见有烦恼可除,不见有习气可灭,不见有无明可尽。   他宗,于自心外妄见种种法,建立种种法,得种种法。妄见神通、三昧、果位;禅宗,于自心不见有少法可得,方便建立一切法,而不住一切法。    他宗,未来见性,未来成就。以念念觉为修行成就,住清明境,守涅槃心;禅宗,言下见性,动念即乖。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迷与觉皆不住,众生与佛皆不可得。得念失念,无非解脱。   其他法门与禅宗的区别,究其根本,只有见不见性。若真见性,则自然知修与不修,所证所悟,是真是妄。若不见性,学一切法,皆是颠倒,皆是无明。   大家如果向往于宗门,而对自己的修行见地和用功方法还有疑惑,可参照此文,对照自己平时的用功,即能知非辨错。也可反观自己是否对宗门真正了解,并能如实践行。

    2021-02-04

  • 不信念头,非是诤论

    不信念头,非是诤论问:不相信念头,这个念头可信吗?答:不相信念头,既有质疑念头,也有不住于念的意思。念本无念,依妄说念。念性不实,故云不信。不信的意义是不住,是信。信其不实,信其不住,信其虚妄。信亦不可住,不信亦不可住。故不信即信,非是二法。若有住著,认是认非,皆成戏论。你理解的不相信念头,已经住在这个不信上了,所以成了戏论边见。自不知过,反欲为是,此是世间诤论,非是佛法。以此修行,穷劫不得。何以故?错用心故。古人云: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正说此病。又六祖云:无常者即佛性,亦是除众生边见、断见、常见。为除见故,诸佛说法。为除对二法之执,说不二法。若无执,二法何咎?不相信念头虽亦是念,以不住故,而亦是智。如人因地而倒,亦因地起,非离地有起有倒也。一切念亦如是,非离性别有信与不信。住即成法成念,即信即有;不住即空即智,即幻即脱。说真说幻,说信不信,皆不可得,不可住。不可住亦不住,亦不可得,是我说不信。故佛法难信难入,以住着故。以众生住着坚信妄念故,知解佛法故,说不信对治。若无坚信,亦无不信。故所言不信,非是定法,亦非定论,更非知解。此需实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为解脱故。又如幻药治幻病,若成诤论,反增无明,自赚无益。

    2021-02-04

  • 维摩诘经第二十二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二讲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这一段其实是在讲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一个续,一个开头。早年第一次读维摩诘经的时候,一读到这里就觉得,哎呀!太殊胜了,太不可思议了,能拍成电影多好。这么老远的佛国土,这么庄严的佛,还有狮子座等等,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就想得多长的身体,头脑里一幅画面就出现了,现在知道了这些都是故事,我们不要当真。虽然是故事,却是在考与会的声闻弟子,考一些学法之人通达没通达实相。长者维摩诘现了这样的神通异象之后,须弥灯王和他的弟子们也都来到了维摩诘的屋子里面。一间小小的屋子容纳这么多人,这么多师子座,一点也不拥挤。悉见如故。很自然的样子,一直都是这样的。这一个悉见如故,就把我们点醒了,这一切似梦似真,影像、故事,是一种相,大家不要执着,像梦一样,悉见如故。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维摩诘经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公案,大家可以参一参。自古以来,似乎没有人明确地把这个公案从维摩诘经里提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参一参,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段其实是在讲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是在讲祖师禅。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好好参它,虽然是故事,其实这里面蕴藏着实相,看你有没有智慧,会不会修行。这时候维摩诘跟文殊师利说着话,就坐到了高八万四千由旬的师子座上。得神通的大菩萨们,一下子变身为四万二千由旬,也坐到了八万四千由旬的师子座上。但是,与会的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就是声闻弟子,却坐不上去。为什么坐不上去?得神通的菩萨能坐上去,新发意的菩萨和声闻的弟子却坐不上去?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知道这点,就开悟了。也就是说,开悟的人都能坐上去,你坐不上去,就说明你没开悟。自己有没有修行一看就看出来了。这么高的法座要让你坐上去,你怎么坐?大家想一想,假如佛也请你去维摩诘家里,面对这么高的师子座,你怎么坐上去?大家都坐上去了,就剩你一个人,你怎么坐这个座?我估计一下子就冒汗了,紧张的。你怎么得这个神通?怎么坐这个高八万四千由旬的宝座。我们看,佛经里也有千佛不传的宗旨,也有向上一路。只不过,我们读不懂,我们也不会看。这个神通不是那么好得的。大家会坐了吗?会坐的,于此下一转语,便可互通消息。有的人问我,师父,如果你在这间屋子里,你怎么现神通,坐此高广宝座?如果是我,我就会对大家说:学山不坐此破座。然后转身离开。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本来心里就嘀咕,就难堪,怕人家看出来,维摩诘还非得哪壶不开提哪壶,一直躲着维摩诘的目光,还是被他逮着了。维摩诘知道舍利弗坐不上去,对舍利弗说:舍利弗,赶紧来,跟我们一起坐上来,我们等着你呢。拿这个问题一试,就知道舍利弗开没开悟。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哎呀,居士你别为难我了,我还没学到这个法门,我还是坐不上去。一试便试出来了,舍利弗自己承认,他坐不了这个宝座。舍利弗不会。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我们看维摩诘多么智慧啊,多么聪明,他为什么要说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为什么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就能得坐?这里给大家示现一个精彩的公案,这是一个千古都没有迷底的公案。大家参一参,为什么维摩诘说,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就可坐得此座?维摩诘这样说,说明他会祖师禅,末后一句,他完全通达。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这个问题我过去问过一些弟子,一些弟子跟我讲,须弥灯王如来就是自己,给自己顶礼,知道是自己,就坐上去了。还有类似的什么宝座是空,声闻人证人无我,还有法执,所以不能登宝座。四万二千、八万四千是表法,没有实义等等,这些回答都无法坐此宝座。这样的回答,永远上不了这座。那师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要给你讲出来那不就是我的意思了嘛,让你自己去参。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不能出那个女子的定,而罔明菩萨他能,这是一个公案。都是一个意思,你这个地方明白了,就开悟了。大家参一参。为什么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就能升座?维摩诘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大菩萨就能升,那些新发意菩萨就升不了这么座?都是一个道理啊,你也升不了。如果这个事南泉问赵州,你们想想赵州会怎么回答?你就知道了,但是这个有可能是鹦鹉学舌,这个得你自己真正悟到,真正会修行,真正坐得了这个座,真正得神通才行。然后这些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便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我们就知道佛讲故事,讲得天衣无缝。须弥灯王如来在哪呢,我也不知道。想给他顶礼,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了,那到底我们怎么才能坐上这个宝座?你还是要参啊,故事里面也是有那么回事的,师父,你又开始骗人。就是骗你,一次次骗你,天下所有人,说的所有的话,包括佛祖师的话你都不会被骗了,你就彻底解脱了。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若能左手摸左手,须弥诸佛顶上坐,这我加的话啊。后面这些全部是在讲智慧,讲神通,讲异象,讲维摩诘神变,讲不可思议解脱,讲芥子纳须弥,讲左手托须弥山,右手举四大海水,这个东西讲出来就没劲了,其实这个东西是需要你自己去悟的。这帮人终于被维摩诘费了半天劲给拉到座位上了。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哎呀太殊胜了,原来没坐这个法座上,自己的眼睛就像老鼠一样看不点,一坐在上面,哇塞!原来实相是这个样子,原为解脱这么简单。坐在这个高广之座上才发现维摩诘是只狐狸变的,五百世做野狐的原来是维摩诘啊。南泉斩那只猫,原来是维摩诘啊。一切全都明白了,一坐这个八万四千由旬的高广之座上全都看明白了,一切法都通了。那么小的一间屋子竟然能容受如此高广庄严殊胜的景象。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就是这间小屋子不仅容受这么高广之座,还能够容下阎浮提整个聚落城邑,还有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都在这里显现,十方世界都现于此维摩诘的屋子里面,悉见如故,清清楚楚,我们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啊。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我们看这个名字,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你是不是有所领悟,你领悟个什么?我给你讲出来了,那还叫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吗?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禅宗,为什么禅宗拟心即错,动念即乖?为什么叫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你就老老实实呆着去,该干嘛干嘛,可是我们习惯去思维去解释它,听法的去想,说法的去解释,弟子与师俱陷王难。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当我们讲到鱼鳖啊什么诸龙鬼神啊,你不要生法相,你一动念你就是龙鬼神你就是鱼鳖鼋鼍水性之属,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随心所现,心生则种种法生。又开始解释,我不能怕做鱼鳖我就不说啊,我要示现鱼鳖啊是不是,我不做鱼谁去做鱼,地狱肯定是不去啊,做个鱼嘛倒无所谓,鱼那么自由是吧。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一伸手,能够断取三千大千世界,把三千大千世界拿手里面,一扔就扔恒河沙世界之外。我们读到这里,以为这神通这本事太大了,你也会知道吗?你每天都在做这些事情,只不过你不知道。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我们学法,你真明理了,你真通达实相了,这些不再是问题了,你都能做到。有些人会想,这怎么可能?太不可思议了。是的,不会的时候,怎么想也想不通,也不知道这些经文是什么意思。会了,就完全不一样了。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有的众生想久住于世,如果你想度这样的人,你可以把七天演为一劫。我们每个人在修行学法的路上,你是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层次,什么样的智慧,你对这个故事就有相应的理解,最后到了祖师禅这里,就能做到演七日为一劫,而为久住世者说法。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有的人不想长久住世,你会把一劫缩短成七日,让他觉得这么长的时间很短就过去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所以真正开悟的人啊,他一张嘴,十方世界都进来了,庞蕴去参马祖,问:如何是佛?马祖说:你如果能够一口吸进西江水,我再向你讲。庞蕴当时一下就懵了,后来有所领悟,原来我真可以一口吸进西江水。当我可以一口吸进西江水的时候,我也不用你给我讲了。我不但能一口吸进西江水,恒河沙世界诸佛国土都在我鼻孔里。所以这里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不是菩萨能,你也能。而身无损,身体没有任何损伤。外诸树木,也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六祖大师讲,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如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如果你不随着我说的话而生解、当真,那就赞叹你了,你才知道少分。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把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举在手里就像一个针鼻针尖那么大的东西托着枣叶一样,而无所娆。这些全都是在讲祖师禅,全都是在用故事讲千圣不传的妙法。会了全都会,不会干瞪眼。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还略说,我的天啊,已经说的够啰嗦了。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哇!声闻乘人以前还以为自己那个境界很殊胜了,一听维摩诘讲菩萨的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目瞪口呆。哇塞!还有这么大的智慧,还有这么大的神通,还有这样一个解脱法门,我们跟本不能理解,不能解了,大脑就像瘫痪了一样。能做这么殊胜的佛事,能把三千大千世界断取,一抓就抓过来了,里面的众生都不觉不知,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而我们以前修的那些禅定啊,苦空无我啊,简直不值一提了。所以大迦叶一听这个,太赞叹了。菩萨所修的法门,他们的智慧神通,声闻跟菩萨比,就像盲人跟视力正常的人相比一样,没法比。而且他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知道殊胜,就知道了不起,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能断取三千大千世界于手掌,然后一扔就扔恒河沙世界之外,为什么一张嘴所有世界的风都吸到嘴里了,他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这是智慧,他的智慧到不了,智慧就是神通,神通就是智慧,声闻乘人也有神通,但他的神通跟菩萨的神通跟开悟的人的神通,不是一个境界,天壤之别。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智慧的人,真正修行的人看到这样不可思议解脱的境界,谁不去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求于佛智?谁还会去求声闻的智慧,声闻的神通,声闻的解脱?我等何为永绝其根?我们这些人为什么执着于涅槃的境界里,执着声闻解脱,而跟这个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永远断绝了因缘,为什么我们这么得少为足,遗憾自己跟大乘失之交臂。于此大乘,已如败种!就像焦芽败种一样,自己的修行没办法进步了。我们已经住在了定性的声闻解脱里面了,也都老了,现在一看维摩诘示现这样的神通变化,不知道怎么能有这样的神通智慧,本身对这个示现他就不知道,他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就跟我们现在一样,听得云里雾里。师父,你一会讲这是故事,一会又讲这里面有道理,你跟我们讲得稀里糊涂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为了让你稀里糊涂,你要明白了我怎么讲你都明白,你要不明白我讲的再清楚你也被我骗。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声闻人听这个不可思议法门都应该哭的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听见,冤啊太冤了。我们怎么就不明白呢?如果明白了,才知道佛法原来是这样的。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我们都是这些菩萨,你不管听懂听不懂你都是菩萨,太欣慰了,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法门,这么不可思议。好好学这个法,受持这个法。师父我不明白,向须弥灯王顶礼就明白了。须弥灯王在哪儿了?管他在哪儿,尽管顶礼去。顶了,还是不明白。不明白最亲切。顶受此法就对了,你要把这部经顶脑门上,顶受此法!就对了!没事你就顶着维摩诘经,你就顶受此法,这就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赵州顶鞋,你顶维摩诘经,一个意思。没事就顶个书打座,别掉下来,有一天,你就会忽然开悟,就知道为什么要顶书了。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如果谁能够真正明白通达领悟这个不可思议解脱法门,那一切众魔都不能侵扰。无如之何?就是不能对你怎么样,就是任何都不能障碍你了,任何烦恼,任何魔众,所以的事情都不能够困惑于你了。为什么啊?因为见地和功夫到了,自然魔不能扰,妄念插不进来。谁能够明白为什么新发意菩萨和诸大弟子升不了师子座,为须弥灯王如来顶礼,就能够升到宝座上,谁要明白这个,谁就是活赵州,谁就会了末后一句,向上一路。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说,谁能够明白马祖说的,你能够一口吸进西江水我就给你讲什么是佛,谁要明白马祖为什么这样讲,就会明白新发意菩萨为什么坐不了师子座。据说西江水喝了能怀孕,生不了孩子的喝了能怀孕,所以大家挣着抢着喝西江水去。西游记看多了,女儿国的那一段看得太多了。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修行路上,我们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逆境,其实都是考验你来的。都是你解脱所必须要经历的考验。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前面如果你通达了,后面的哄你要眼珠子,哄你要媳妇,哄你要手要足要脑袋,你都能给,要脑袋,拿去,我这脑袋正好我不想要了。要媳妇,拿去,媳妇正好缺心眼儿,拿走。没媳妇,有媳妇就不给了是吧,媳妇丑,正好你要了给你,俊媳妇肯定不给你。金银珠宝砗磲玛瑙随便拿,反正都是假货对吧,都是二手市场上买来的。能向你要这些东西的人,他也是通达的人。我们看禅宗祖师,能真正问你很刁钻问题的人,几乎都是明白人。比如问:无手人如何使舵?把你的第三只脚给我。或者问:借一片阴阳地来用用?能这样问你问题的,都不是一般人。世间俗人肯定讲不出这些话来。能把你的眼给我吗?能哄你要这些的都不是凡夫,都是不可思议解脱菩萨示现来的。所以我们也都知道了,二祖断臂求法,怎么回事你也就知道了,你也甭当真。还有人问我,师父,二祖断那个臂在哪了,我想把它弄过来供上。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不是有威德力,而是有智慧力,威德力就是智慧力,这个逼迫,不是逼你干什么,而是有智慧问你可以考验你修行的问题。这个逼迫是演戏,会演这出戏。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凡夫,他不能这样去砥砺大修行人,就比如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涅槃经里记载,他为了求半句偈,投崖舍命,把自己的身体布施给罗刹,就为了半句偈。罗刹试探他说,我好久没吃饭了,我吃的饭跟别人不一样,我专门吃活的热的血,还不能冷了,冷了都不行,这血还热乎乎的,这肉一定还要有热量,你要给我这样的肉,我就告诉你后后面的半句偈。他前面说了一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然后就不说了。来试探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听这个,哎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不是凡夫说的。这到底谁说的?好像后面还没说完。这时候罗刹现身了,说我知道这后半句,但我好几天没吃饭了,你要想跟我求这后半句,你得给我弄些热的肉来。佛想,我从哪找热的肉来,除了我自己,我没办法弄肉来。我为了求这半句偈子,投崖取肉,佛想到,我生生世世为了这个色身,我一直在轮回,一直在受苦。那受的苦,比取这些肉苦多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了,能听闻无上解脱大法,我用这个没用的身体来换取解脱的智慧,太值了。这个身体,我要它干嘛呀,投崖舍身,为求后半句偈。真正求法的人,为了法不贪身命,所以你就知道得道觉悟的人,他们的心思都用在什么地方。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他不会觉得解脱究竟有多重要,他不会哄你要这个命,也不会舍这个命,但是罗刹就能去逼迫释迦牟尼佛,我们就知道罗刹他多有智慧,他并不是真想要那个带热量的肉,他就考验释迦牟尼佛去了。哎呀,太厉害了,你太厉害了,你为了这半句偈,你连命都不要了。你也不要跳,我也不要你这个肉,这都是试验,试验修行人,为了成就他。你不要听这个故事,觉得跟神话一样,离你很遥远。我们每天经历的困境,逆境,烦恼,这些个扰乱你的,都是来成就你的,都是罗叉现身,向你索要你最珍惜的。你那点小烦恼,跟佛跟大成就者比都不算什么。你还在那烦恼伤心,你有什么可伤心的,你老婆也有,媳妇孩子也有,父母都在,工作也有,就有点小烦恼,你还在那执着,等哪天回家一看,媳妇也跟人跑了,房子也着火了,父母也都死了,突然之间孩子抑郁了,那个时候就是你解脱的时候。你再想想你现在这个时候,挣得钱不多,日子过得还可以,自己长的本来也不俊,没灾没祸的,就是不知足。想想那些灾难,你的小烦恼都不叫问题了。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逆境,想想维摩诘经里这些考验,你都不用经历,都没有人向你要老婆孩子手足什么的,你就释然了,你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龙象蹴踏,龙象的行迹,它的行为,它的生活方式,不是一般动物所能比拟。蹴踏就是它走的一步,那是驴能够相比的吗?大象走一步,咣一脚这么大,那驴一百步也填不满。龙在天上飞,驴一瘸一拐在地上走,没法相比。大修行人,他的心量和修行、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受点打击,受点磨练你不要烦恼,跟你无量劫来轮回生死的苦相比,那点烦恼算什么呀。一切都不是终点,不是定法,不是定论,殊胜还在后面呢,越黑暗黎明越近,你越痛苦离解脱越近。不痛苦你还不想解脱了,苦得你没法了,你再也不敢贪了,你再也不会贪那些东西了,你就想解脱。不刺激刺激你,你还沉迷呢,还不知道醒呢。你还觉得这花花世界多好呢,还在堕落,不停地向幻梦里沉。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只要你遇到佛法,老实修行,毕竟解脱。一切都是引导你向解脱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好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你遇到的所有顺逆境界,都是不可思议解脱菩萨,都是法性因缘在试炼你,在成就你。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这里讲了,是方便之门,没有实法,大家都不要当真。你多痛苦,你多烦恼,不是真的,我们是在梦里啊,等你醒来的时候,你发现你毫发无损,你一直都是圆满的,你从来没失去什么,你从来也没得到什么。你失去的一切都是妄想都是无明,你得到的一切也都如梦如影。你发现你从来没得到什么,也没失去什么。你真正觉醒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患得患失,不会迷在世间的快乐,享受,妻子,家庭,眷属,事业,名闻利养里,这些全都是如梦如影,什么都没有。我们学法就是为了醒来,看到自己过去的执着,是多么的虚妄,曾经的烦恼,是多么的没有意义,多么的愚痴。为了那个虚妄的蝇头小利,为了那个根本就找不到的不真实的东西去绝望,去痛苦,去纠结。但那也是我们一定要经历的,我们不经历那个痛苦,我们就不会醒来。我们不经历那个如梦如影,那个幻境,不经历苦,我们不能发现那是梦,那是幻化的,我们也不愿意也不甘心也不情愿醒来。苦到一定程度,最后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抓不到什么。自己就放下了,放弃了,不再追求什么了。所谓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是自性毕竟解脱,毕竟清净,毕竟圆满,诸法本自解脱,不待思量。若本解脱,则根本就不存在解不解脱,不存在一个实有的烦恼,一个束缚,除了你自己的执着,除了执迷不悟以外,没有烦恼,没有束缚,没有人捆你,没有人伤害你,没有人给你烦恼,没有人套住你,除了你自己的执念,自己的妄想,自己的贪着。所以我们不用怨天尤人,不用怨自己,反正都是假的,自己在做梦。也不用去纠结一些东西,过去了就完了,什么也留不住,所有的一切都是梦幻空花。恒河沙世界,诸佛,净土,所有的一切都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真实。多好的事情,多坏的事情,都是梦。你就找不到一个事情不是梦。你曾经多么兴奋的,甚至包括你曾经的修行解脱法喜充满,这些全都是梦。世间的那些烦恼啊、孩子、老婆跟人跑了啊、孩子成绩不好,等你最终闭眼的时候,才知道全都是梦。如果你好好修行,当下就醒了。听师父这么一讲,全都不真,全都是假的,都没有意义,我们活着还干嘛呢?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知道这一点,不再执迷任何事物。到最后,不是消极,而是喜悦,是平静,是清凉。

    2021-02-04

  • 维摩诘经第二十一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一讲不思议品第六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下面这一段开示也是祖师们经常引用的,也很经典的,就是怎么来求法。一个求法之人应该为法忘躯,我们都知道六祖大师到五祖那里去求法,八个月自己一个人在碓房舂米,而且身上绑着石头。为什么身上绑着石头?砥砺自己,提醒自己,让自己信心坚定,同时也在做保护的功夫。五祖看着他绑着石头舂米,就赞叹他,学法之人当如你这样,为法忘躯。舍利弗看维摩诘的屋里连个座位都没有,大家站半天了,维摩诘跟文殊师利两个人只顾搁那儿矫情,矫情半天了,舍利弗看他俩聊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忍不住了,其实舍利弗他不矫情,这就是给我们表法,表某一部分人学法的时候,嫌累了,你这屋里连个座都没有,他还挺会说,他不说自己累了,他来个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大家都累了,有没有坐的地方?其实就是他累了,他天天在屋里躺着,禅床上,过去这帮声闻弟子都有禅床,因为禅床是很舒服的,就像我们现代社会的吊床,在树林里面用个网子吊两颗树上,过去他们都是这样修行,躺惯了,所以站屋子里一会儿,就嫌累。师父,是你躺惯了吧,舍利弗好像一直都在打坐吧,打坐不也是躺着嘛,别矫情啊。大家都累了,你这屋里连个座都没有,我都站累了。这样直接,也不嫌寒碜,对吧。如果是我,我就这样问他,舍利弗也要脸要面儿,他没这样说,他说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坐哪呢?其实还没说呢,动这么个念头,维摩诘知道他动这么个念头,就告诉他:怎么着舍利弗,你是为听法而来,还是为床座而来?六祖坛经里,慧明上座追六祖大师,到了大庾岭,六祖大师藏起来了,最后慧明没办法了,说到,请大师出来为我讲法,我不是为了衣钵而来,我是为法而来,对!我们要为法而来。先为了法为修行而来,最后为了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平平淡淡的活着,简简单单的活着。舍利弗说,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真不好意思,让您见笑了。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可逮着了机会了,维摩诘活着就是逮漏,看着你们谁有毛病给你们来几句,这是他的使命。真正求法的人连自己的身体、生命都不会执着,都不会爱惜,法华经里有一句话也非常好,过去我经常用这个话来激励自己: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自己一累了,一难受的时候,其实是玩累了,其实是造业造的,安慰自己,修法修的,学法学的,我为了学佛,为了出家,为了修行,我身体再差,我也无所谓,不执着这个身体。这叫智慧,反正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往道上归,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正面的、积极的理由,让自己能厚脸皮的活下去。其实你仔细观察,历代、历来所有大成就、所有真正想修行的人,他都是不贪躯命的。我们都知道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对吧,他为了跟他师父玛尔巴学法,盖了七次房子,拆了七次房子,多少次都掉下了眼泪,都要走,最后为了修行为了修道,强忍着留下来了,受再多的苦都忍着。他不在乎他的身体。看密勒日巴写得那个诗歌,他在山洞里面坐禅修道,自己身体都长了醭了,长毛了,长啥醭?类似于大家都知道的菜花,绿的菜花,长成那样。为啥?天天吃菌类植物,吃那些个野草,野菜,吃到最后自己身体上都长绿的东西了。冬天冷得自己瑟瑟发抖啊,也没衣服,风吹得他就像刀刮骨一样。他那诗歌让你看得哎呀,好像自己也去那修行了一样,吧嗒吧嗒直掉眼泪,他姐姐和他媳妇去找他,他连看也不看一眼,俩人在那哭,他就在那坐着,身体都瘦得不行了,头发长得也不行了。其实我们修行没有必要像密勒日巴那样,说没有必要,是给你个台阶,其实你根本也做不到,是吧,你能做到他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你也就成了,让你深更半夜找个地方去经行,去打坐,你都不敢,总怕小鬼把你怎么着,你没小鬼好看,鬼都比你强,看不上你,你放心,没人惦记你。你到哪也没人惦记你,你就放心去吧!你该去哪去哪,就你那样,谁能伤害你啊,对不对?谁那么没眼,没水平,倒贴估计都不要。别害怕,你出去我跟你讲,你一出去,全军都溃败了,吓得。我们现在修道,如果拿出古人十分之一的毅力和精神,早成就了。自己坟头边坐坐去,总怕小鬼怎么着你,小鬼看你来了,坟头都挪窝了。说真正的,求法者不贪躯命,谁有这个精神,谁都会得法。我们再看看我们自己,冷也不行,热也不行,怎么都不行,少吃一顿也不行,住的差一点也不行。道人啊,修行人,不畏寒暑,不贪饮食,不执着居所,也不害怕一个人,一个人独处,这是修行人必须有的素质,能独处,这才有点像那么回事。有个电视,叫百年虚云,演虚云老和尚的传记,那个电视剧拍得很好,我们看虚云长老,他一个人在山里修行,很艰苦,自己瘦得不行了,爸爸找他来,媳妇找他来,都无动于衷,早把生死置之度外,道人才不关心这个身体呢,他只是关心道。凡夫执着身体,关心身体,像舍利弗这样的凡夫,舍利弗都成凡夫了?对,你得看跟谁比。其实舍利弗很精进的,只是精进没用在对的地方。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阴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从这里开始,到下面几段的开示,是关于如何求法的,可以说这是这部经的正法眼藏,也是这部经的见地明镜。大家平时可以拿这几段关于如何求法的开示来对照自己的见地和用功。和这里的开示相应,你的修行就没有偏差。和这些开示不相应,说明你偏离了正修行路。首先求法的人不要执着五蕴,不要执着色受想行识,就是你不要在色受想行识上下功夫,不要把心关注在这上面,不要执着受蕴。你要通达五蕴非有,色受想行识不可得,所以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阴界入之求,阴,是五阴。界,是十八界。入,是六入。也就是说你不应该着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不要执着十八界,不要执着诸识。我们反观一下我们的修行,比如说我们入禅定了,入了禅定,你就执着五蕴了,禅定有受嘛,有个受蕴,有个空,你求法不要有这些个求。我要见光,着色了,十八界里的色,我眼睛看见白天黑夜都有光,着到十八界里面。我身体拉长,我身体变软,都是十八界,不离十八界。非有五蕴求、非有十八界、六入求。非三界求,欲、色、无色之求,四禅八定都没离开三界,只要你起一念心,就在欲、色、无色里面。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我们看看我们自己,先着了一个佛,几乎所有学佛的人,先着了一个佛求,而真正的求法,不着佛求。黄檗禅师有一次在礼佛,有个小沙弥,身份也挺高贵的,是个王子,将来要当国王的,笑话黄檗,对黄檗禅师说,经云,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不知和尚你礼个什么?黄檗跟小孩也没太在意,就说,我礼如是求。我所礼拜的,就是一个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我如是礼。你要跟人论法,你多少得读些佛经。尤其祖师门下,一般都是通宗通教,引经据典。你一张嘴股票怎么样了,哪个牌子的汽车好,都是世间的东西,你怎么跟人论法啊。过去禅师们之间,他们论的东西,好多都是佛经里的典故,比如大悲千手眼,哪个是正眼?太多了。要看祖师的东西,先要看一些佛经,这样再理解起来,就更明白了。这一句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就出自维摩诘经。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声闻乘人,他见到苦集灭道,他要断苦、离集、修道、证灭,而真正的求法者看不到苦,所以不见苦求;无断集求,看不到有法集聚,所以也不断集;也不见有道可修,所以不修道;不见有法起灭造作,所以也不造作,也不尽证,就是不去证道,不去求寂灭。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灭证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法无戏论,就是法性自己不会说,我要去见苦、断集、灭证、修道,法性无知无觉,非觉不觉,非知不知,不属识,不取自心。所以法无戏论。如果你说见苦、断集、灭证、修道,是戏论,不是求法。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这一品一开始,句句都在讲实相,在讲法性,在讲佛性。希望大家认真用心地来学,来体会这每一句对法性精僻的领悟。这里面的每一处讲到法,都指法性,菩提性,涅槃性,解脱性。不是单纯法相的意思,而是诸法实相的意思。法本寂灭,本自涅槃,如果你想修,你想证一个涅槃寂灭,是妄非真。你以一个生灭的心来求法,那是生灭,而不是求法。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着,非求法也。真法清净无染,没有少法可得,如果你起心动念,想于真净法上安着一物,或者改个什么东西,变个什么东西,染个什么东西,乃至于你想证到涅槃,都是虚妄的,因为诸法本自涅槃相,非别有法名为涅槃。本来也没有什么涅槃,当你诸妄都息,自然默契诸法实相。所以你生一个涅槃的心取一个涅槃的法,证一个涅槃的境界,都是染着,是则染着 非求法也 。为什么我们学习禅宗这一法门这么殊胜,要求这么高,就是因为实相难以通达,众生无始妄心难以休息,念上生念,念念执着,以幻为真。起心即向外游,动念即成窠臼。修行人都是如此,不识自心,向外驰逐。不识清净本性,不了达诸法实际,于无所有法中安了无数个东西,妄修妄造,妄安妄住,妄减妄增,就是不能彻底歇下来,不甘于寂寞,不甘于无为,不甘于无事,总是去造作,总是以生灭心染污心,以有可得心求于实相,以妄想分别心来修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一段关于怎么求法,就是告诉你怎么修行,如何是错用心,怎么避免错用心。避免错用心,就是道心,就是无你用心处。只有了达法性是什么,在用功上才能相应。才能不施一功,便证涅槃。永嘉大师云: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一切有为法不同,即是一切有为法无用,不相应,枉施功的意思。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大多数修行人都是在行一个法,做修行的样子,在心性上心地上没有领悟,没有了达无法可得,不能老老实实的休息,不能歇下那颗攀缘造作妄动分别取着的心,随着自己的妄念而流转,妄修佛道,妄见诸佛,妄见于法,于无生中妄见生灭。这个妄是虚妄,本来没有,所以叫妄,一切都如幻如化,当真了所以叫妄。真法真性,没有一个住所,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子,没有一个行处,它不需要你去造作,它不是修造出来的,所以如果你行于法,那是行法,不是求法。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因为诸法不实有,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可得,真性取不得,舍不得,如如实际,动念即乖。如果你生一个取着的心或舍心,或者靠近的心,或者离的心,都不是真正的求法,真正的求法要明白什么是法,明白没有一个实有的法,无法才是真法。不即不离,不取于相,不增不减,不断妄,不求真,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所以你真正能够做到不取于法,也不舍法,一定是通达本性,你通达本性,才能够不取不舍。如果你不了达本性,随着自己的妄想,随着自己的起心动念,住在这个心念里面,住在名相、法相、概念里,而自己还不觉知,就随念受苦、缠缚、轮回了,轮回就在当下,在念念之中。随着你的习气、你的贪着、你的执着,你肯定不知不觉要取一个什么东西,比如取一个境界,取个舒服,取个禅定,取个智慧,取个出家,取个闻名利养,取我想当善知识、当导师,我想建道场,我想成佛,我想开悟,我想见性,我想讲经说法等等,这都是取,都是着。我想断烦恼,我想离开家庭,我想离开这些个业重的众生,我想消业,我想出轮回,这都是舍。不知道这些都是空的,本来就没有烦恼,没有什么家庭,没有什么业、众生,根本就不需要你舍,你不知道,所以总在相上有取舍,生取舍心。而法无取舍。如果你的起心动念都是取心舍心,那你是行于取舍,而不是求法。法无处所,若着处所,是则着处,非求法也。学净土的人这里注意了啊!如果你还在信西方极乐世界,今天上午还有人问我了,师父给我们讲讲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要不要发愿往生。西方西方,息方息方,没有方所。极乐极乐,无苦无乐,是名极乐。我们看这一句,给那些个还在求生西方的人敲了警钟,我们看一看,本身求西方,你要往生西方,这个没有问题,但你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西方。有方即非西方。法无处所,没有处所!如果你安了一个地方叫极乐世界,那是妄想,那是方所。如果你觉得西方极乐世界在某个时空里面,在某个空间,在某个方位,在某个地方,在某个方向,错了,那是着相,那是着了处所,若着处所,是则着处,非求法也。你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但佛说有,极乐世界是佛说的,维摩诘经也是佛说的,维摩诘还说了不但我这个屋子空,诸佛国土亦复皆空,那你到底信哪部经?所以我们要明白实相。不管哪部经,都是让我们觉悟实相。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都是妄想。过好当下,言下解脱,把这种智慧和功夫,称为往生,称为无生,称为极乐,都没关系。但是如果不是当下解脱,于方所别求极乐,是则背道而驰。学净土的人我们就不去管他了,你跟他讲三大阿僧祁劫,他还是相信那个有相的世界、有相的佛,他信他的,我们学我们的。这也是习气,一提到念佛、净土,就惦记多讲点,希望那些执迷净土,把佛的方便说当成真的人早点从大梦中醒来,早点觉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化城,若着化城,能至真宝所,无有是处。咱学咱的无方所,不管他们,反正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他自己的认知里,也没有对错,谁爱怎么活着怎么活着,反正这个极乐净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领悟。谁是不是真正生活在极乐净土,活在真正的西方安养世界,谁自己清清楚楚。没有烦恼是净土,没有执着是西方,每天开开心心的那是往生。你说你愿力再大,你每天念十万声佛号,你示现的是烦恼,你还有恐惧,忧虑,贪嗔痴慢不断,疑心重重,看上去就不开心,我不知道哪个佛会接你,接你那个是阿弥陀佛吗?我也不知道。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真法无相,若着相求菩提,穷劫难到。着相求法,这叫若随相识。昨天还有人问我,我都没理他,师父,我这几天经常眼前冒白光,师父,我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知道个屁啊,我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问。你知道什么?你知道还会问我吗?你一问,已经着这个相了。你一念住在白光上,已经着相轮回了。我这几天经常眼前会出现白光,你一住在这个相上,就会生出无量的妄想。其实还是想知道这是不是好事?楞严经里说了,若做圣解,着魔了,不做圣解,是善境界。你一问师父这个是怎么回事,总有光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清净了,你认识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吗?没认识。你认识到了,哎呀跟做梦有啥区别啊,白光、红光、蓝光,反正是相!早就灭了,真正的光是智慧,是无相的,是常。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无常的幻相,不能执着。非得我给他回一个神经病!他才说哦,原来一切都不可得,都不住。你自己咋就不能想到呢,非得问我,我告诉你,你才明白。这个东西也是,这个光没在某个人眼前出现,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容易。我估计如果要在某个人眼前亮个光,大家都会着一段时间,都会动念生心,想知道为什么?都忘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们这些人,我估计都有这样的经历,到五台山,一看啊祥云,都认为文殊菩萨显灵了。我们那天晚上到西湖,来时,天很阴,突然之间天空出现了各色的彩云,非常状观,我也在那瞪眼看,从来没看见过这么漂亮的天空和彩云,还以为今生终于看见一次瑞相了。扫兴,原来是印象西湖用设备打的光,人间特效弄的,光打上去的,打得老高老高的,给我气的,想着个相都不让你着。内外明澈是内外都不可得,内外什么也不执着,这叫内外明澈,而不是说看见明晃晃的、清清澈澈的东西,那不是着相嘛。佛法有个明有个无明,这个明无明不是说亮不亮,而是通达。你别一说明你就着明,一说内外明澈,你就着明澈,本来身体不实有,它能内外透明嘛?你想透明是不是概念,透明是意识,是想象的透明,其实你仔细反观一下,你着的很多的东西都是头脑里的概念,都是你想象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包括我们说唯心所现,一说唯心所现,你会想哎呦,诸法像个影子。你说如梦如幻,这是一个方便、比喻,别一说比喻,你又着比喻去。哦,师父说,法如影子,影子不也是个相吗,我们是打比喻。 所以啊,什么根尘脱落,虚空粉碎,大地平尘,这些都是指智慧,是指离相,而不是说突然之间找不到眼睛了,有的人在禅定中确实找不到六根了,根尘脱落了,突然之间啥都没有了,那是意识,禅定是意识,不是真的。你找不到眼睛了,突然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大地也没了,虚空也没了,说,心经说的真对,无眼耳鼻舌身意。心经里的无眼耳鼻舌身意不是这个意思,不是意识中感受不到的无,而是诸法实相中无有法名眼耳鼻舌身意,不劳禅定证得,法尔如是。你在禅定中一切都感受不到了,这是不是相啊?这是不是境界啊?是相,是境界,所以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名无相。只要你能形容出一个境界,只要你拿脑子拿嘴能描绘出形容出一个状态,或者你亲身经历的,你觉得那个殊胜,那个一定不是实相!那个只是一个相而已,它一乍现就没了。那个不是开悟见性。实相没有一个定法,实相没有一个固定的境界,实相不可得,不可觉,不可悟,不可住。本觉,还需要再去觉吗?这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本来没眼,谁在说没眼了?不还有个东西看到没眼吗,不还有个识吗,对吧?这个没眼就是老老实实吃西瓜,没做有眼想,没做没眼想,那叫没眼。睁着眼吃西瓜这叫没眼,不是说我要去体悟一个没眼,去求证一个没眼。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我们看看那些经历殊胜境界的人,都是有个觉悟,有个领悟可住,有个觉受可住。总是有人私底下跟我讲,师父,我前两天又经历了什么什么。又体悟了一些境界,你看看这个是不是?非常清净,非常好,一直以来都没有这样。我这几天精进修行,忽然觉得整个身体很轻,找不到身体了,清清净净的,只有一个灵灵觉知。然后内外一如,如如不动,念头也很少很少,特别的清净,也很清楚,自己起任何心都能看到,师父你看这是不是挺好的,这是什么状态?就问我。你一问我,是不是住在一个虚妄的妄想上了,那个境界是不是过去心,早就不住了,而你还在那里回味。那个东西早就过去了对吧,我们知道法是不住的,你自己在想这个东西,还在问,不管你经历的那个境界是多么清净,那是你自己的妄想。真正的清净是一刻不住的,可你还在这体味,还在沉浸。回趣真如,法还不净。过去了就完了,千万不要回味体味。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如果真正实证了,你什么问题都不会有。你问的一切问题都是相,只要你还在疑惑,还在问,还在回味,还在分析,还想求一个印证,那都是相。你自己经历过了,放下了,就没了,就清净了。不住,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若住于法,不是真法,那是迷在法里面,迷在一个假法里面,所以非求法也。真正求法,不住了就是求法。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一个意思,就是我们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经历的一切境界,过去了就完,不能停在见闻觉知上,以为那是真的。任何境界都离不开见闻觉知,那只是见闻觉知而已,只是一个虚妄的作用而已,我们不能说没有作用,但你把这个作用当成永恒的,你想住在一个或见或闻或觉或知的境界上,那是住于虚妄,那是求见闻觉知,并不是求法。我们再遇到什么问题,你就拿这段话,怎么求法来对照自己。先要认识法是什么,然后你再看看你求的那个法,那是真法吗?你跟这个实相相应不相应?这一段非常精彩,总结的非常精僻。我们都会犯的通病,都在这段里面了。着相的,有为求,见闻觉知求等等。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所有修行人不能得道,皆是行于有为,以有为心求于无为法。有为就是有所得,有所行,有所造作,以生灭心来修行。乃至出六道、证涅槃、出家、修行,若心行不灭,皆是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怎么求法?无所求是真求法。这一句总结了前面所有关于求法的论述。前面强调错误的用心,错误的求法。这一句是真正的求法,是无所求,是修行最关键的地方。这一句是求法心要,是所有人都应铭记在心的。于一切法,应无所求,是名真求法也。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所谓的法眼净就是不见一法是实有,以智慧见到了诸法实相,没有一个法眼,也没有净,叫法眼净。这一段我们要常读常念常诵,时常熏修。这一段也是禅宗祖师经常会引用的。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里面说,一切佛法都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跟维摩诘经这一段遥相呼应,夫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这个是总持,是陀罗尼门,是正法眼,是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是理事一如。希望大家都用心去领会,你的一切修行都是以这个为核心,以这个为关键。不管你做不做功夫,怎么做功夫,你的见解如何,只要与这句相应,你就是真修行,就会修行。你看看你每天的用心是有所求还是无所求,与这一句话相不相应,就知道自己修行上路没上路了。

    2021-02-04

  • 维摩诘经第二十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讲上一讲我们学习到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可能有人会问非凡夫行这个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还要有非贤圣行呢?我们学佛、修行,不就是要成为圣贤吗?我们学佛其实并不是要成为圣贤,而是为了要通达实相,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法是实有的,圣贤也不实有。你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圣贤,而不是要成为你所理解的一个有相的圣贤。真正的圣贤是无相的、不定的,是智慧的,他没有一个固定的身份、没有一个形状、一个形象,没有一个特定的法叫贤圣。这样一个贤圣你怎么成?你成不了。只有通达实无定法,名无上正等正觉,名为佛、名为贤圣,这个才是真贤圣,而这个贤圣不是有为的。你通达了实相,一切都不执着了,与法性相应了,这叫真正的贤圣行。也就是祖师们讲的平常心,平常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也是真正的凡夫行,但不是这里讲的凡夫行。最后其实成就了、解脱了,就是做一个凡夫,而那样的凡夫,其实才是真正的圣贤。而不是像声闻乘人,走路眼帘低垂,也不能提弄甩褂,坐着也不能翘二郎腿,对吧,说话也不能说粗言粗语,这样的人我跟你讲,看着是挺贤圣的,不过太累。首先他看不惯那些自由自在的人,到处给人立规矩,累己累人。我不喜欢一个人总是有板有眼的,当然,也不能太没规矩,自自然然,正正常常的就好,不用太死板。所以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你别一讲:哦,师父讲了不用去做贤圣,做凡夫就行了。非凡夫行啊,这给你拖着呢,就怕你又跑那边去。你也别执着凡夫行,执着凡夫行你就轮回,也别执着圣贤行,执着贤圣行你就有束缚,你就得不到大解脱,这两者都不能执着,是菩萨行。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也不染污六尘,也不去贪清净,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花虽然在淤泥里生,但是与泥不共和,又不离淤泥。圣人、解脱的人,也是这样,虽然示现在世间,生活在人们中间,生活在世俗里,但是不同流合污,表面上看没有区别,但是他行清净行。这个清净行你是看不出来的,它是离垢离净,所以叫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如果你一味地离垢,一味的离弃众生,自己跑一个僻静的地方,以为那是清净,这叫净行,执着净,那你就没法利益众生了,你把自己跟众生画出界限来了,你干净了,这不是真正的清净行。还有,执着禅定中的境界,执着寂静,都无法真正见到实相。所以真正的清净,真正的净行,是不见垢净,没有垢行,也没有净行,是菩萨行,是清净行。我们学经典不要太执着文字的意思,经典所讲全都指导是我们的行为,这里讲的全都是菩萨行,是修行,不是单纯的理论。所以这些经典是指导我们的行为,在生活中你要把非凡夫行,非贤圣行做出来,这是讲行的。如果你学完了,又去示现凡夫,或者又去装圣人去了,天天又以圣人要求自己,这就错了。经典是指导行为的。非垢行,非净行,也一样,你别老打坐,老在那求禅定,老惦记空掉自己。我刚才虽然讲了,和所有人保持距离,我没有让你变成怪物,见人不理,没有那样。都是对治你某一方面的执着,把你往这边拉,是不让你跑那头去。这里面的度,大家要把握好。既能够清静、快乐,又不离众生,不要把自己跟众生完全分开。这个需要智慧,和光同尘。虽过魔行,而现降伏众魔,是菩萨行。这个虽过魔行,说起来大家可能真是没法理解,如果能做到这个,也早就成就了。世间人,我们不管你是学什么的,你是学法,还是世间道德伦理,还是善法,都超不过世人的知见、成见和善法。在世间来讲,善是最高的,大家都没法超越善,都是惦记、奔着圣人去靠近,一说这个人行为有点偏、有点邪,就吓死了。这个虽过魔行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示现的,就是他的有些行为看上去比魔还要疯狂、还要偏执、还要邪。读过法华经的人就知道在介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开示,富楼那他会示现一些邪见、邪行,会让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法华经里讲外现声闻相,内密菩萨行,只要能利益众生,他会突破一些观念、戒律。但是二乘人他就不敢,他持戒精严,修行如救头燃,一心只想证取涅槃。他丝毫不敢违犯善法和戒律。所以祖师经常讲,大修行人,入的了佛境界,也入的了魔境界。也就是说,能够得大自在。比如对一个持戒的比丘来讲,祖师有的时候会考你,让你去斩一条蛇,杀一个蚯蚓,打死个苍蝇,或者让你去一次妓院,弄个二八少女让你抱一抱,来考你。基本上都过不了关。抱一下就吓坏了,就破戒了。我们看前面两个比丘犯戒了,吓死了。一说打死个苍蝇,哎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打死个苍蝇还好点。要让他杀个鱼、杀个鸡,我估计就咣咣磕头了。你要说老百姓他打个苍蝇、打个蚊子,还美的呢,是吧。要是你,你做不到,学法的人、学佛的人,让他再打苍蝇、蚊子是很难很难的。我试过,真的很难。让你扔佛像、撕经书,杀虫子,受菩萨戒的破一些菩萨戒,真的很难做到。反正我告诉你,祖师公案里有这样的记载,有杀生的、有喝酒的、有去妓院的、有偷盗的、有妄语的,都有。虽过魔行,而现降伏众魔,虽然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来,但是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执着和心念。他能够降伏自心的这些习气,但是为了度化众生,会做一些超过魔行的行为给别人看。让你看见一个解脱的人,是都能入,入的了佛境界,也入的了魔境界,不会说你一个大解脱人,给你送点天女来,你就吓死了。你像前面的持世菩萨,魔王波旬给他带天女来,可备扫洒、可备使用,然后哎呦,开始给人家说教:你要好好修行,你不要拿这些非法之物来诱惑我这个沙门释子,此非我行。吓着了,是吧,不自在。当然主要是要面子,是吧,怕别人说,哎呦,持世菩萨弄一堆天女搁家扫地、使唤。不行,名声不好听。反正总是有挂碍。你讲的容易,你没有受戒,你不是出家人,你没受三坛大戒,你没受菩萨戒,你没接受戒律的熏陶和灌输。受了菩萨戒,让你去给别人敬杯酒,你试试,你敢吗?菩萨戒里可讲了,给别人敬杯酒,五百世没手。我都不知道给别人敬多少回了,我在想我到时候没手怎么办呢,吓人呢!过去我们村里就有一个发小,跟我特别好,他在村里的车床上班,机器割铁的那个厂,他不小心就把手弄掉了,单位、村里也赔了不少钱。一想到五百世没手,像我那个朋友似的,我也害怕。所以你没受戒,你不知道这些,你觉得无所谓,反正你也干了。不是说没受戒,就没有这个果报的,没受戒果报更重,五万世没手。所以一个解脱、通达的人,如果你处处受这些观念思想的制约,那不知道你解脱了什么。哦,你只是做善事,碰着善事,你抢着来,恶事你就全躲着、避着,让别人去当坏人,对吧。好人你度,坏人你都离的八百米远,都吓死了,那你这叫平等、慈悲、通达吗?如果你执着贤圣行,你是不是就害怕染污,你是不是一点坏事都不敢干,你是不是所有世间法里所谓的坏人都不敢接触,那你这个怎么能够圆满呢,你没法儿圆满。你怎么行平等慈,怎么行虚空慈,怎么行大慈大悲呢?所以这里讲,虽过魔行,而现降伏众魔。不是说,以过魔行来为自己贪嗔痴找借口,那是自欺欺人。而是自己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定力和智慧。这个不是鼓励每个人去做坏事,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因缘、根基、智慧、定力,你自己对法的理解,透不透彻,随缘去示现,只要能帮助众生,利益别人,你可以做一些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偏邪的事。并不是说我天天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的,坚持禁戒,丝毫不犯。就看你在什么过程和境界。你初期学法一定要严持戒律,但你想得大自在,不能够被戒律束缚。不能束缚不是鼓励让你去破戒,是让你去通达诸佛实相。求一切智,无非时求,是菩萨行。什么叫无非时求啊?其实这就是一种对佛、对法、对修行的一种信念,就是你对待修行有多少的用心,有多大的诚心。一个真正的修道之人,即便他在吃饭、在睡觉,在干什么的时候,表面上看跟修行毫不搭边,其实他也没有离开佛道。我们看维摩诘居士,他遇见所有的人,不管别人跟他请教什么,他都把这些个人往佛道上领,往修行上领,给他们开示诸法实相。问你从哪来?我从道场来。这就叫求一切智,无非时求,就是没有不求的时候。这并不是说表现在外在,我一直在修行,给别人一种我在修行的感觉,不是。就是他心里面很重视修行,他知道修行是我们解脱唯一的路,众生最后都归到解脱道上来。可能他也在工作,也在世间和别人做一些很平凡琐碎的事情,但是他这个志愿,修行的这念心,从来都没有忘记,这叫求一切智,无非时求,是菩萨行。但这个不是说我执着,我每天一定要精进用功,这个不是。就是他这种修行的大愿,从来不会忘失。他的心思从来没有远离过佛道。无非时求,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不在因缘不到的时侯妄求。有的人修行,还没学多长时间,躐等求于开悟,求见性,求智慧。求不到,就生烦恼。也有这个意思。这是告诉我们,学法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种子还没播下去,就希望开花结果。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萨行。虽然知道诸法没有生灭,但是不去证一个涅槃,不求一个解脱的境界,他不会。他不会住涅槃、不会住解脱,不会住无生、不会住无为。若菩萨有住,则为非住。若着诸法无生,即是有生。皆从识心分别故。虽观十二缘起,而入诸邪见,是菩萨行。知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这些之间的因缘和关系。虽然他知道法是这样演变的,但是能够入诸邪见。什么是入诸邪见?有邪见吗?没有。是为了破除二乘人对于正见邪见的执著。你越执着正见,我就跟你讲邪见。比如维摩诘为须菩提说法,你得跟外道修行,才能乞食。你得还俗,不堕僧数,才能乞食。你得谤佛、谤法、谤僧,才能乞食。全是邪见。你要通达外道的理论,而不被外道所迷,以善巧方便度化外道,这是入诸邪见。释迦牟尼佛示现六年外道苦行,拜了很多外道的人做老师,也是观十二缘起,而入诸邪见。其实大成就再来的佛菩萨们,基本上都是世间法、出世间法都通达,以各种各样的方便去利益众生。别人以什么能得度,就示现什么。比如说基督教,如果他也有因缘学佛,入实相,就先示现把佛法跟基督教的理论联系起来为他讲述,然后慢慢再引导他入于实相。但是,如果你自己对基督教没有完全了解,一个基督徒,他对佛法感兴趣,问你关于佛法教义和基督教教义的区别,你就没法融会贯通。所以应以基督身得度者,示现耶稣而为其说法;比如说有的人学道教,老子道德经你也要通达;有的人学弟子规,儒家你也要通达,让他看到出家人不光是懂点佛法,这是菩萨行,这是大修行者。你再讲别的什么法门,他都知道,所以叫多闻,这就是讲大修行者,菩萨摩诃萨。他有那个智慧,有那个精力,有那个余力和条件去广学,但无论学什么,都不离佛法。你讲外道,讲各种世间的哲学宗教,都能导入第一义谛、导入佛法,不离实相。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著,是菩萨行。摄受众生,总是使点手段、方便、善巧,牢牢的吸引着你们,大家都喜欢这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听他讲,能够摄受众生,但是又不执着众生,于诸众生没有障碍和执着。他不会去贪着、执着弟子,不会控制弟子。一开始跟这个人学,后来又跟别人学习,心里不会难过,不会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不会。你爱跟谁学跟谁学,但是我会尽力地用真诚心对你,然后认认真真讲法,包括讲些笑话、讲些你爱听的,逗你,让你开心、让你高兴、让你对这个人生起信心,等你因缘具足,为你开示实相。但是有一天,你有了别的因缘,或者你认为这个讲的不太对,对自己不起作用,他也不会执着。作为一个弘法的人,首先自己没有烦恼,自己不会贪着众生,才能行菩萨道。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是菩萨行。就像维摩诘似的,他也有家亲眷属,他平时他不跟家亲眷属在一起这么近,乐远离行。但是不依身心尽,不像二乘似的,彻底躲开人,去深山老林独处,证寂灭去了。二乘人完全不说法,不度众生了,除了用神通以外,没有智慧度众生。他一心求取涅槃,求证寂灭。而菩萨呢,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不把自己弄到极端,不去贪取身心寂灭。还会来到众生面前,随缘开示、随缘讲法。但是又不粘着众生,和众生保持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行于三界,却不坏世间法,也不坏法性,随顺诸法因缘,了达因缘即是佛性,是菩萨行。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给众生开示空性、开示般若、开示无法可得,但是又不舍善法,不舍一切助道法,植众德本,不堕于无为里面,不堕于空。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并不是说知道没有众生可度,知道众生幻化的,就全都不管了。虽知诸法如梦如幻,亦不取断灭。行于无为,而不离中道。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平时做一个无事人,无为无做,但是还是生生世世来示现,不舍众生。不会像阿罗汉似的,不受后有,不来了,住在灭尽定中,以心量小故,未得真实解脱,以为真实解脱。你不来了,谁不来?还有一个不来?就是我相未尽。你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来了没来,不来也没来。所以这个来或不来,不是我来或者没来,不是我受不受身,而是心性无染,心性随缘示现,而不执着有个我,这叫不来,这叫不受后有,当下一念未生时,就是不来,就是不受后有。如前面文殊师利所言,不来相而来。人明明过来了,但没有来的相,这是不来,这是不受后有。而不是说我有意不投胎了,我主宰自己,不让自己再来。那不究竟,不是真正的涅槃。菩萨示现世间,虽然是再来,但是跟凡夫随业力投胎是不一样的。它是大悲示现,虽行无作,而现受身,只要有缘,只要能够利益众生,来示现。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这里所讲,都是针对二乘人的执着,破他们执着无为无作,无起无动的心行。大乘菩萨也修三解脱门,但不住于三解脱门。他是心性是无为的,但不住于无为。表现在外在,是行中道。这个虽行无起,就是心没有大的动荡,没有打妄想,不去执着什么,但是起一切善行,而不住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也行六度,但是知道众生的心念、根基,了了见于实相,不为幻相所骗,如实了知实无众生可得,亦无众生心可得。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声闻乘人成就六通,执着神通。菩萨也示现神通,但不执着神通,理事究竟无漏,非是有为上的无漏,所以不尽漏。外在示现凡夫的样子,示现有漏,但心行无漏,持自性戒,不住戒相。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著生于梵世,是菩萨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它是升天人、升梵天的因,但是又不执着我要去升梵天,去享受福报去。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这里的不随禅生,就是禅宗祖师所说的,不生禅想,也即是不住禅定。就是不生一个我证禅定了,我清净了,我轻安了,不起这样一个想法。像过去祖师也有入禅定的,但是他不会执着,他不会认为我入定了,就是一种休息。于禅定不生禅想,禅性无生,不住禅寂。为什么不随禅生?诸法无生,禅性亦无生。若住于禅,即是有生,非是禅也。虽行四念处,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是菩萨行。四念处有声闻、小乘的四念处,主要就是给小乘声闻人讲的四念处。四念处指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虽然也行四念处,比如说古人也坐禅,也行脚,也经行,也观诸法空,观心不可得。佛也行四念处,但这个四念处,他不去取证,他不去执着一定要离身、受、心、法。因为他知道身、受、心、法本来空,不是说我住在觉知身念处、受念处上,我要觉这个身空无。不用去觉、不用去观、也不用去离。不是我一定要让自己没有身体觉受,没有心,身心都空掉,不用。他通达诸法实相,知五蕴本空,四大非有,不必灭受而取证。只是以四念处法助道修行,于念离念,转识成智,断除习气。所以他不必离身受心法,他不用去证身心寂灭。他安住于身受心法的修持上,以此来牧牛,于念无念,于相无相,很专注地做事情,扫地就是扫地,穿衣就是穿衣,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与人说话就是说话,一直安住于当下,安住于身受心法中,不离这个身受心法,不被身受心法所障碍,知四念处空寂,了不可得,这是四念处,方便讲是大乘四念处。对于初学者和无方便入手的禅宗学人,也可以修持四念处,在做事的情况下,妄念比较多的时候,通过觉知而离妄念,让心安住。比如可以安住在扫地上,洗衣服,拿手洗个袜子、衬衣,拿点香皂在那搓,安住,一想别的就回到这个衣服上,回到身念处、受念处上来。四念处不是截然分不开的,就是一个东西,当下。你做什么事情就把心思放在做什么事情上面,比如说打坐,你念头多就观呼吸,把念头放在呼吸上面,这就叫受念处,也叫心念处,也叫法念处。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是菩萨行;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是菩萨行;虽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是菩萨行。从前面所讲的四念处,到这里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一起是三十七道品,一般来讲是声闻乘、二乘人的修法,但是又不绝对,大乘菩萨也修三十七道品法,涅槃经中佛陀从大乘了义的角度重新讲解了三十七道品,都是助发认识佛性的必要修行。但是大乘和小乘所修的三十七道品用心不同,目的不同,结果不同。大乘三十七道品,是休息身心,不做修想,以无所得而为修行的目的。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自在神通是智慧。虽行五根,这个五根其实是一种定法,但是呢,又不住于五根的定解。能善于分别众生诸根利钝。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佛十力是智慧力、禅定力、三昧力,当然佛十力名相上有专门的十力,这里面概括起来就是佛的智慧。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以实相来行七觉分。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简单讲是八正道,放开讲,所有能助发道心,增长道力的,都是佛法,所以乐行无量道法,是菩萨行。虽行止观助道之法,而不毕竟堕于寂灭,是菩萨行。止观是奢摩他、三摩钵提、毗婆舍那、禅那。虽然也修方便助道之法,但是不去证寂灭,不住无为,不住涅槃。虽行诸法不生不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是菩萨行。虽然知道诸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是无做法、是无愿法、是空,但是示现相好庄严,也打扮打扮,对吧,没事也赶个时髦,穿戴整法、大方、不失庄重。对不对,画个妆,让大家看得也开心。不是说整天蓬头垢面的,显得你像个道人似的。穿个裤子,到处都是窟窿,当然现在有的时装也是带窟窿,那个可以,你别弄的自己穷的可厌,胡子也不刮,衣服破破烂烂的。然后身上臭臭的,谁到你跟前把人熏死。你要是寒山拾得,这个可以,你又不是寒山拾得。你是张三、李四。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而不舍佛法,是菩萨行。像须菩提、舍利佛这些人,大智慧,包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着很低调,也不张扬,但人家真比咱有修行、有涵养、有忍辱、能够谦让,一吵架都是我们先急,最后呢,还是我们不依不饶,我们还自诩为一个学佛的人,对吧。你看这篇文章表面维摩诘是主角,如果没有舍利佛、没须菩提这些绿叶托着,能有维摩诘的光彩吗?对吧。这个事情咱们都要看到它的内涵、本质。我们昨天看足球,巴西队胜了,墨西哥二比零,大家光看进球的前锋了,没有后卫行吗?最主要没有守门的行吗?对吧,守门的就是在门前晃过来晃过去,多无聊啊,多别扭,是吧,但是他就是不能离开,一离开就会城门失守,非常重要。你前锋再好,没守门员也不行。但是大家如果踢一个球,一个队里面,大家都想当前锋,没有人去当守门员,这个球你能赢吗?所以永远都是有做配角的,永远是有当守门员的,永远都有在球场旁边捡球的,还要有输球的队。有裁判,有一个助理裁判,光看裁判在那跑,风光了,累了,助理裁判也跟着跑,你看不见,一场戏缺了谁也不行,对不对?随佛出世的这些声闻弟子就是这么厉害,而且他要三大阿僧祇劫才圆满,我的天,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真的不容易,所以叫外现声闻相,内密菩萨行。我们今天从这个意义上也顶礼一切的佛的出家众、声闻弟子,其实就是个名字。你说没有阿难、大迦舍这帮人,我们今天连佛经都看不到,都是他们集结的,对吧。佛讲完了,就拍屁股走了,把这么重要的工作都留给他的弟子。所以我们别老轻视、忽视这些声闻弟子。法华经里讲到,对声闻既不赞叹,也不诽谤。赞叹呢就怕别人学他的法;诽谤,也是三宝也是示现,我们既不毁也不赞。有些声闻确实是菩萨示现的,是佛再来,这个跟佛一起出世确都是示现,但是讲这个就又远了。哪个佛哪个佛再来?哪个佛也没来。但是经典里面也会写,文殊师利是哪个佛再来,央掘魔罗是哪个佛再来,观世音菩萨是正法明如来等等,对吧。舍利佛是哪个佛再来?谁也没来,都是假的,说他是佛再来,都是假的,我们还是要明白没有一个实有的佛。虽随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是菩萨行。知道一切诸法毕竟清净、毕竟解脱,无有少法可得,但是能够随缘示现,不堕落在一个境相里面。这个而随所应为现其身,就是他以什么身能得度,法性就示现什么身,就跑你跟前去,跟你一块儿去生活、修行去。在法华经里面就讲到,一个穷子离家多年,在外面迷路了,找不到家了。后来遇到他父亲,他父亲发现他了,让别人去找他,让他帮着干点杂活。他一开始不敢去,嫌他们家太富,我到那他们别再欺负我,对吧,后来他父亲让两个仆人穿上身份低点的衣服,再去接近,告诉他,你去我们家除粪去,我们也是干这个工作的。他这才愿意了。人就是这样,你做,他就跟着做,从众心理。这叫而随所应,为现其身,他只能接受一个比较低的姿态,那你就示现低的姿态亲近他。他喜欢什么,你就示现什么到他身边,这就叫智慧和慈悲。虽随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是菩萨行。因为你一示现跟他一样的,他就能够接近你了,慢慢就听你的教化了。如果你在他跟前姿态总是高高的,他看到你就害怕,你就没法接近他了,也无法帮助他了。虽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是菩萨行。也知道诸佛国土亦复皆空,但是还是能够示现其中而不被染污。其实我们的身心及器世界全是清净佛土,清净佛土不是仅指外在世界,比如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身心本身就是净土。古人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又云:自色身是城,六根即六门,心是地,性是王。虽得佛道演法入于涅槃,而不舍于菩萨之道,是菩萨行。随时都能在涅槃中,而不取涅槃,不舍于菩萨之道。你像过去祖师们,其实都是明心见性、开悟见性,都成佛了,但还是会建道场,还会随缘为众生答疑解惑。虽然说不度众生,看到根基好的来了,还是会不厌其烦、老婆心切的给你开示。虽然早就入了正位,早就彻底解脱、大彻大悟了,但是还是会给你开示,就是不舍菩萨之道。甚至还上堂讲法,像长沙景岑禅师,他说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门前草深三尺。没有办法,因为毕竟最上根基的人很少,所以还得上堂讲法,还得罗罗索索地讲。举扬宗教,就是祖师禅,末后一句。忽然间给你云里雾里的来一下子,或者丢过来一句,问取柱子,你就开悟见性了。但毕竟能这样一下就让人开悟的太少了,还得委曲的演说文字方便之法,这叫不舍菩萨之行。今天这一会我们讲到这,这一品也讲完了。我们每天能这样学习、坐禅、听经、讲经、闻法,我也头一次感到这么法喜,都是大家给我这么大的加持,有你们在,督促我深入学习经典,和大家一起修行、进步,谢谢大家。我们也是一台戏。我们学这部《维摩诘经》会理清、纠正很多过去错误的见地,会改变很多修行和理上的偏见,所以这部经非常的殊胜,也很圆满,不是一味的讲实相,也讲很多方便和善巧,讲声闻乘回小向大,讲发菩提心,讲圆满菩萨行。最关键的实相开示得特别透彻。不管你是学习净土,还是其他法门,学习这部经都能让我们从实相的角度去修行。

    2021-02-04

  • 维摩诘经第十九讲

    维摩诘经第十九讲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何谓缚?何谓解?贪著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如果想为众生解缚,先自无缚才能为他人解缚,自己如果有缚,能解别人缚,无有是处。那什么是缚呢?维摩诘说到:贪著禅味是菩萨缚。二乘、声闻乘人贪著禅味,执著入定,把入定当成解脱的一种必要条件,不知禅定是有为法,是妄想,所以是一种缚。我们也有不少人喜欢修禅定、入定,贪著入定的觉受,入定的那种舒服、那种感觉,身心都空掉了,都没有了。那是一种幻境、错觉,那并不是实相,你如果住在一个清净境里,一个空无里面,那就死在里面了,那是识心的一种错觉,犹为法尘分别影事,非是常定,亦非常乐,是一种束缚,是一种枷锁。不管任何境界,只要你执着,只要你有住,只要你贪著,都是束缚,都不是本性解脱的状态。那什么是解呢?以方便生是菩萨解。方便生就是以智慧生、以善巧生,活着的东西,不定的东西,随时都能变化。随缘显现,随缘变化,变化多端,灵活多变,这是解,解本身就是一种解脱,一种自由自在的心态。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前面开示什么是缚、什么是解?维摩诘继续开示什么是无方便慧缚。有的人执著第一义谛,执著所谓的出世间的般若智慧,什么都奔佛法上会,每天睁眼闭眼全是佛法,而没有了人气儿,忽略了世间法的善巧方便,不懂得四摄法,不懂得为人处世,不懂得变通,这样就没办法接近众生,度化众生。即使度众生,也没有善巧方便,会著众生相,会起烦恼。有方便慧解,有方便,智慧就变成了一种活的佛法,变成了真正的般若,变成了波罗蜜,就不再著众生相,不再著能度和所度,不会被缚。有方便,有变化,智慧才能解脱烦恼,无方便的智慧,其实就是一种定论,定解,是一种缚。即便是佛的知见,也不能执著。所谓佛的知见,其实就是无定见,无定法。如果你执著了所谓佛的知见,死在第一义谛上,而不能真正帮助众生,反而把自己缠住了。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也一样,所谓方便,世间的、有为的、相对的,相待而生的智慧和通达,最多只是叫豁达而已,叫做方便,叫做变通,叫灵活,不叫真正的方便,这个就叫无慧的方便。世间也有方便善巧,世间有很多的聪明人,有大智慧,能力非常强,做事收放自如,摄受力也强,但是你如果执着这个方便,没有佛法出世间的智慧,那你的这个方便也变成一种缚。我们看世间有很多大成就的人,他们世间的事业干的再好,再会为人处事,懂得变通,没有佛法的般若智慧,还是会有烦恼,还是在轮回里,不能解脱。如果有智慧,这个方便就如虎添翼,能够自度度他,其实这里的慧和方便没有一个固定的界限,都是从实相,从自性般若这个角度分别讲。不要把智慧和方便分开,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智慧可能着重从理上多一些,从出世间法讲,方便从事上讲,从世谛上,从善巧上讲多一些,但是它都一个通达实相的如实观。不能把这二者截然分开,也不能把世法和出世法分开。都是本性的般若在起作用。事和理它是分不开的,这个要注意。我们看维摩诘是怎么开示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就是以有为的、有相的心,去行一切善法,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他同时也修行,也是修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但是他不能时常提醒自己,不能时常正念现前,不能时常离相,他也修空,无相,无作,但是他会著众生相,这叫无方便慧缚。修着修着就跑有为里面去了。虽然你修空,无作、无相解脱门,最多落在了一个知解,一个情识上面,一个分别上面,你这空、无作、无相没有力度,修着修着就著众生相,就起爱见心,认为你有众生可度,认为你在做出世间的事业,你在建道场,你在弘法,你在利生,然后看到众生难调伏难渡,又生起了烦恼,甚至退转,所以这个叫做无方便慧缚。其实他也是修出世间法,也是在修空、无作、无相三解脱门,也在调伏自己,但是调伏时间长了,就忘了这个根本。那什么是有方便慧解?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牢牢的站在实相,空性的角度,就是不离实相,知道万法唯心,如梦如幻。始终站在实相这个点上,成就众生、利益众生。虽然利益众生,而不做利益想,从来都不会生一个众生相。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这个是永远不会疲厌的,因为他知道众生都是影像。清清楚楚了达众生是影像,所做的一切事也是影像,山河大地、时间、空间所有的一切法,包括自己,都是影像,所以他不会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谓无慧方便缚?换一个角度讲,刚才是无方便慧缚,现在是无慧方便缚。什么是无慧方便缚?就是没有智慧,你的方便反而成了一个负担,这个是字面意思,成为了束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这个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家都是在修行,在学善法、学佛法。植众德本,到处去做义工,去布施,也持戒,也持咒,也坐禅,也听经闻法,每天都在修行,但是有执着、有贪嗔痴,经常的烦恼现前。不能够以无相的智慧来做一切善法,来修行,所以这个叫无慧方便缚。你虽然植众德本,到处做善事,但是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为,都是如幻如化,没有实相的方便做引导,你的善行反而成为了束缚。什么叫束缚?烦恼。修再多也有烦恼,这个是普遍现象,大家都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还是会有贪嗔痴,烦恼现前?为什么?有相的去修行,执著功德和福报,一起心动念都是落在生灭里面、有为、有所得、有求里面。一边修着一边执着着,一边学着法一边和家里人处处闹矛盾,贪著儿女,贪著老公、媳妇儿,执著孝道,两边都放不下,佛法也很感兴趣,也想修行,但是世间法也放不下,这就叫无慧方便缚。如果想让你的修行、方便不成为缚,只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距离,不染着。不染着并不是不接触,而是不频繁的接触,要保持距离,和任何的人、任何的事物都保持距离。就像维摩诘一样,虽处居家,而其心无染。其实任何人、任何事物,我们想想我们生活中能够让我们起心动念,让我们的心态、情绪有大的起伏的人没有多少,就是我们的家人。说白了,就是你要和家人保持距离,别天天粘在一起,等他走了或者有点事了,你就傻眼了。就把家人当成邻居,这样来处,在一起当成合租一间房的陌生人,这样你就没有任何的烦恼了,你也不会贪嗔痴。你贪嗔痴,这里面的贪欲、嗔恚、邪见,都是因为家亲眷属而生,你自己想一想,你的烦恼,你的贪嗔痴是不是都是因为家亲眷属而生?你烦恼、你吵架、你不高兴了,是不是因为你媳妇说你了?你孩子考试不行了?是不是你希望你孩子学习成绩多好,能考上什么学校,他搞对象你不乐意?是他搞对象还是你搞对象?找个女朋友你不喜欢,人家找个女朋友你喜欢不喜欢,跟你有啥关系?执着!所以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别管,小时候你也别管,小时候有老师管。大了你也别管,大了有媳妇、有老公管。再大、再老,你就走了,再老有孙子管,有养老院管,有他自己管。你好好的,你父母就好好的,就会活得很久,而且不用人照顾。你们都好好修,修到最后都是孙子、孙女管你们、伺候你们,而不是你们伺候孙子、孙女。你修好了孙子、孙女爱你,主动对你好,因为你有智慧,你有摄受力。你修不好,就你上赶他,你天天给他多少钱,他都不带正眼看你一眼。这就叫智慧,有智慧的人你做的一切都是解脱状态。哎呦,我得给我儿子买双鞋去,买双鞋你不带着他去,你买来了他根本都看也不看你一眼,买的啥鞋?嘣!扔那了,是不是?都是他自己想要鞋,他又买不到,他求你了,妈,给我买双鞋,名牌的,一千多。带着他去,而且让他挑,你就站在旁边付钱就行了,他自己挑的,最后他不喜欢了,他不会说你,对不对?你给他挑半天最后他不喜欢,都赖你。所以我们什么也不管,我们就是让他去主动接近我们。所以你这个人,你一跟别人保持距离,你立刻就尊贵了,知道吗,这个尊贵是在于距离。所以有一句老话,亲戚远来香,虽然它是讲亲戚,其实也讲世间一切关系,远了就香了。你要是一帮家亲眷属天天在一起,我告诉你准打架。我那帮姑姑们就是,三天两头在一块儿打麻将、吃饭、喝酒啊,总打架,一个月再坐一块儿,这帮在一起,哎呦,又亲了。然后又忘了,又聚,又开始又打架。所以虽然是讲亲戚、家亲眷属,其实一切人际关系都是这样,你走近了就互相看过失,就不珍惜、不待见。我们和家亲眷属一定要保持距离,这个保持距离不是我要跟你冷战,我要刻意拿着个劲儿,不是。就是保护自己也保护对方,让他能稀罕你,不控制你,互相能恭敬。你天天上赶子我要给你买个衣服,我给你买个鞋,我给你买电脑,我给你买手机,那他不会尊重你。这是在家庭、世间生活里的一些小技巧。你要想别人都喜欢你,把你看重了,就和所有人保持距离,包括家亲眷属。这是世间的小技巧。你就对谁都不要重视、不要在乎,你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时候如果有的人,你看着顺眼的,想亲近你,你就跟他亲近亲近,看的不顺眼的,他再怎么粘你,一脚就踹开,谁也不欠谁的!这就是我们大家普遍的现状,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和家亲眷属保持距离,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保持距离,最后变成互相伤害、抱怨,你不能对他太好,对他好一点行,就得永远好一点,要有一点不好,他就会恨你,就变成了你应该应份的。给你做一顿饭,就得天天做,凭啥呀?天天做也没关系,恭敬着,尊重着,待见着,别颐指气使,别以为应该应份,别不把我当人。对吧?如果讲,我给你做一顿饭,你也得给我做一顿饭,那就没意思了,那就太较真了,就变成伤人了,对不对?就真成邻居了,也没意思。我给你做五顿饭,你也得给我做五顿饭,我今天刷碗,你必须明天刷碗,那就没意思了,对吧?做多了呢,你又得抱怨。所以,一定跟对方恭恭敬敬的,谁也别宠着谁,宠着宠着,就登鼻子上脸。要不你真无我,你真做的一切毫无抱怨,你为家亲眷属付出多少,他对你做的一切你都忍辱波罗蜜,除非这样,你愿意做,你也不会伤心,他跟别人跑了,哎呦,太好了,你能做到吗?你能做到这个你就不需要老公,对吧?大家仔细想想,老公跟别人跑了,老婆搞外遇,哎呦,太高兴了!我给你们去庆祝庆祝去,你要这样,你还需要老公和老婆吗?你不需要了,对吧?所以世间人没有烦恼太难了,太不可能了。那怎么办?学习佛法,了解实相。用实相的智慧照破这一切无明和烦恼。如果不学佛,没有正念,不能自立,那你只能是家庭的奴隶,不管你是奴役,还是被奴役,全都是奴隶。是名无慧方便缚。那你所说的一切善法,最后变成烦恼了。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这是依智慧而照破贪嗔痴诸烦恼。不是说有个东西叫贪嗔痴,你对你贪著的人和事物保持距离,不染,自然就没有。你不去关心他、关注他,心不向外驰,这个时候他就影响不了你,你自然不会升起贪嗔痴。这时再去植众德本,再去修行,就和坐火箭一样,就快了,因为心无挂碍了,心里不受妄想、情绪起伏,得失干扰,这时候你再听经闻法、坐禅,都能够直截了当,不会光在表面上转悠,深入不进去。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前面讲到有慧、无慧,有方便、无方便,包括观身,观四大空无所有,观病从虚妄起、从颠倒起、从攀缘起,没有实有的病。这样的来观诸法,总结了一下。继续讲有慧方便解,什么是慧?就是你在修行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身体并不实有。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无疲厌。虽然得病了,也不烦恼,也不退转,还是精进修行,饶益一切有情,而不厌倦。身有疾病是自然的、生理的现象,但是影响不到心情,影响不到心理和精神。为什么?因为没有是是非非,与所有人都保持距离,活在自心的世界里面。所以不管你讲法也好,做多少出世间的功德、善法,都不会厌倦、疲厌,你心里真的什么也不执着。拿我来举例子,我这几年也做了不少事,做了就做了,出书、讲经说法、带着大家打禅七,打了多少禅七,对不对?建网络、弄微云、建道场,给大家寄音频、发书,没少做事情。可是我真的从来都没觉得我累过,为什么?心里没有求,没有想要得到什么,只是随缘做事,自己喜欢做,心甘情愿去做,这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主要部分就是做这些事。内心从没生起一个执着,说我要帮你,我一定要让你解脱,你们都好好修行,别辜负我。没有这些想法。大家都随自己的善根因缘自发地修行。我对别人,就从来没有过任何要求和妄想。不管你根基多好,悟性多好,我都不会执著一定要教你什么。谁遇到这个缘了,接到这个音频和书了,看到一些开示了,能理解了,谁自己去修行,别人管不了。跟你结缘可以,但是你修不修,深入不深入,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才不去操那个心呢!已经都把东西做出来,送到你面前了,对吧?昨天,要不是晚上有足球,晚上还能讲两会,一天讲六会。坐这么长时间,不就是一直盘腿坐着吗?中间歇会儿,不累,为啥?心里没有烦恼,没有挂碍,没有所求。身体可能会稍微有一点点疲惫,但是心里没有烦恼,没有压力,不紧张。这也是前面讲的所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植众德本,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你不这样的话,虽然也做这些事业,但是你放不下家里人,放不下你执着的那点事,你的烦恼就会现前,你肯定会累,而且也会得病。所以大家一遇到问题、烦恼就问我,那你问我,我帮不了你,为什么帮不了你?你放不下家亲眷属,你天天跟他们在一起粘著,然后打起来了,找我了,我帮不了。对吧?天天谁干啥了,你都要管,都要插一杠子。你天天在干预、在操心、在担心,身体能好吗?你担什么心呢?儿子、闺女娶不着媳妇、嫁不出去,跟你有关系吗,对吧?也有点关系啊,长得太丑了,随你。除了这个,好像跟你也没啥关系,是他自己的因缘。闺女嫁不出去,正好跟你作伴嘛,对不对?你老了你自己又害怕。我就想不明白了,有的人一定要让闺女嫁出去,她嫁的出去嫁不出去,跟你有啥关系?嫁出去就跟老公过,给老公当牛做马,还得生孩子,一辈子辛苦,这就是你想要看到女儿的结果吗?嫁不出去就跟你过,多好?对吧?比如说我们家闺女,她要说跟我过,我美死了,她还能照顾照顾我,对吧?当然我出家了,我也不会打这个妄想,就打比喻,对吧。再说儿子,儿子找不着对象,找对象干嘛?找对象再给你生个小的,不就更给你套上了嘛,对吧,找不着对象最好。我要是有儿子,他找个对象我就给他破坏了,偷偷摸摸把他们拆散,偷偷摸摸给他破坏,我就不让他搞对象,搞啥对象啊!现在世间人都颠倒了,找不着对象还急呢,到处给介绍呢,征婚啊,婚介啦,本来是一个冤家,又给自己找一个来,给自己活生生造一个牢狱。你说儿子搞了对象生了孩子,不都是你的负担吗?给儿子存钱,用你给存吗?你不给儿子存钱,全世界都给儿子存钱,不给存那说的过去吗?儿子该恨你了。当然要恨你,恨你活该,不是你培养出来的吗?如果是我,他爱恨恨去,能把他生出来就不错了,还恨我,反了你了。我们记住了,我们对任何人都不必负责任,你对自己负了责任就对了,对自己负完责任,有余力再给别人负责任。你不要相信世间人怎么说你,他们会看不起你。随便,爱看不起看不起。我又不是为别人活。其实我们所谓的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要对得起父母,要对得起子女,对得起所有人,你谁都对得起了,就没对得起自己。你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应该先对自己负责,为什么要让别人对自己负责?你为什么要对别人负责?我们都有两条腿,对吧。你说你上个厕所,别人能代替吗?你吃饭不也往自己嘴里吃?你走路能让别人替代吗?你摔倒了别人能替你疼吗?跟你再好,你父母再爱你,你进监狱了,你父母能替你进监狱吗?你病了,你父母能替你苦吗?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也只能是自己做,自己去承担,自己为自己负责任。你把所有的人都拉你身上,你能不累吗?能不烦恼吗?如果你谁也不管,你用上班吗?找个窝一躺,随便吃点什么都过得去,这些我都干过。也要过饭,也乞过讨,也挨过饿,不也挺快乐的。对自己要求低些,少些欲望,生活立刻轻松。你看这师父挺庄严的,小脸红扑扑的,脑袋也挺亮的,对吧?猪圈里呆过,你相信吗?所以真正的快乐、幸福,并不是我有多少家亲眷属,我有多少财富,我多漂亮,对吧?我吃的多好。在于心里没有烦恼,没有执着,没有负担,没有什么我要操心,我需要负责的,对这个世界我都不负责。有的人给我讲,你这个人说话太偏激,这个社会把你培养到现在付出了多少?你怎么一点回报社会的心都没有?这么冷酷无情?我这人低调啊,咱就不讲咱的付出,咱的付出都是默默的。师父,你付出什么了?我付出了我的开心,我付出了我的无忧无虑,我向世界付出了喜乐的心,如果你非要问我付出什么了,那可多了去了。你看我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也不干活,也不工作,但我没给这个世界添一点点麻烦,我没有烦恼啊。社会培养你这么些年,又上大学,又这个又那个,然后你不为社会服务贡献,怎么就能心安理得地活着呢?所以这人你活着,得活明白了。心安理得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其实咱讲维摩诘经,还不如讲点实用的,怎么活着自己安心,自己轻松,就怎么活着,而不是活给别人看。有的人要没工作了,开始烦恼,你烦恼啥?你工作挣钱有多少是花在自己身上?全都给父母、给儿女、给老婆了,自己就那么一点小金库还吓吓叽叽的,想出去玩儿也不敢,坐个出租车,刚一上车就看打表器,到八块钱就喊师傅停车,到了。其实还没到,是到公交车站了,倒公交车,省钱。活成这样了,多可怜。不是说别人,说我自己以前呢。太累了,打个车吧,一上车就开始看表,那心紧张的啊,别提了。到十块钱肯定下车。你全都是为别人做牛做马了,你冤不冤啊!所以你要想明白了,我对谁都可以不负责任,那你挣多少钱你都可以没压力,挣二百块钱就二百块钱花,挣两千块钱就两千块钱花,不挣钱你也能活着。这个是实相,这个能做到,你就大彻大悟了。我不是讲天方夜谭呢,问题是你放不下对别人的责任心。一提起这件事,哎呀,我还有份责任,其实你说的太好听了。要我说,你这句话改成我还有个套,我不能离开套在我脖子上的那个套,我还有个柱子呢,我是头驴,我那还有拴我的柱子呢,我得回到我那个柱子和绳子上去,我得拴上去,这样讲,就对了。你别讲我有责任,责任个屁!我一听谁给我讲要有责任,我就拿吐沫啐他。你的责任让你生了一切一切的烦恼。大家注意了,你只对一个人负责,就是你自己。你对你自己真正负责了,你才能帮到别人,才能够有真正的责任心。你对自己没有负责,没有搞明白,你对所有人的负责都是伤害,都是互相欠的债,那责任背后都是抱怨,是指责,是你借出去的债,将来你要索取的。知道吗?你本来是属于一切众生的,你就执着在了一个小家亲眷属里面。你属于一切众生反而不累,你属于几个人反而累死了,知道吗?咱们要学就来真的,世乐放下,与家人保持距离,自己找个静的地方,去参善知识,多用心去修行,别把修行放在未来。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身和病,其实都是妄想,没有心,也没有病,也不真也不假,反正唯心所现,是名为慧。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虽然身体示现疾病,但是也不会厌离这个身体,也不会把它灭掉,也不会去修一个寂灭定,不会去取一个涅槃境界,不会把自己的六识、七识、八识整个压住,不让它起,好像身体灭了一样,不会。是名方便。保持距离,不恶六尘,还同正觉。这是我亲身经历过来的,虽然我出了家了、修行了,其实过去也是有烦恼的。就是和徒弟们有时候走的过近,不知不觉就会看他们的过失,然后就会有一些执着,恨不得强迫他干点什么,干涉他、指导他,动不动就拿师父的身份压迫大家,就我相、人相、众生相全都出来了,就错了。所以保持距离非常重要。我也是在与所有人保持距离,与同修、弟子保持距离。当我这样保持距离的时候,一开始好像确实有点孤孤单单的,就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但是逐渐的就觉得这样很好,任何东西都染污、影响不了你。为什么?保持距离不就这么简单吗?文殊师利!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复不住不调伏心。要这样来调伏其心,就是用智慧,用方便,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不住贪嗔痴烦恼,而植众德本,要这样来调伏其心,不住其中。你也不能执着要一直这样调伏、调伏,这样就成为法执了,一直在修行、一直在修行,就会有压力。把自己弄的紧张兮兮的,透不过气来,修行要有个度,有个调整,懂得放松才是真正的修行。有人就问我,师父你一个出家人,而且你自己也讲要精进,每天都不离道,怎么晚上还看球呢?我怎么不能看足球?看球放松一下,歇一下,难道有什么问题吗?我看看球,我高兴高兴难道有错吗?看球是放松,放松才是真正的修行。那不是放逸吗?好,你说放逸就放逸吧,放逸不放逸都在你那。就是我们老去看别人,老去关心别人怎么着。我们自己看自己,大家自己为自己负责,放不放逸,是我的事,对吧?我歇会儿,让我歇会儿,就成放逸了吗?我要是真讲个六会、八会你也受不了,对吧?你也没那么多时间。当然这是个别的现象,我们就拿它打个比喻。也不能住在调伏其心里面,我光调伏了,我光是于念离念了。想想晚上吃个捞面,哎呦,不能想,于念离念,神经了,这就离进医院不远了。想吃个捞面,还要离念;这衣服真好,我想买一件穿,哎呦不行,这贪,我不能买。这个贪可以有,你买个衣服啊,吃个好吃的,这不为过。当然你天天买,这就过了。三年或者一年买一次没有任何问题,再给你降一个底线,三个月买一次都可以,别天天买就行了。所以适当的放松一下,吃个好吃的,去玩玩,都可以。你天天的吃喝玩乐,你自己就会觉得不对劲儿了。那你就没有时间修行了。这里面有个度,后面马上说亦复不住不调伏心。哎呦,师父讲了可以玩,可以看足球,我们去吃火锅啊,去看电影吧,通霄唱歌去。又错了,对吧,晚上看足球,白天玩游戏,然后热天又弄点啤酒,吃点火锅,天天如此,这就完了,这就成凡夫了,这又是住在不调伏心里面了。师父说了,可以玩,可以贪,我没说啊,我只是说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这就是亦复不住不调伏心。不能住在不调伏心里面,为什么?看后面,所以者何?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就是彻底的凡夫了,愚人法。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就是一直调伏,一直修行,法执,会累的,那就是声闻法。所以佛法是中道,那个度确实很难把握,你一说这个,他就奔这边跑,你一说那个,他就奔那边跑,不知道佛说法是让你离于执着,不是让你就跑两边,是让你回到中道上来。是故菩萨不当住于调伏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是菩萨行。也不住调伏心,也不住不调伏心。这就是一个度了。离此二法,是菩萨行,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这里的菩萨行全是指行于中道,全是实相,虽然也生生世世示现生死,来利益众生,但是不为生死所染,不去行凡夫行、愚人行。虽近涅槃,而不取涅槃,会安住自心,但是不执着灭度。不永灭度,不取声闻的灭度,不取果位。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这些在祖师法语里面都见过,也不行凡夫行,也不行贤圣行,是菩萨行。如果行凡夫行,那是愚人法,行贤圣行,是声闻法。你天天把自己弄的跟个圣人似的,自己也累,别人看着也累。你这样的话,不用跟别人保持距离,大家自然就跟你保持距离了,谁都不敢接近你,弄的自己在高高的山上立着。光高高山顶立了,没有深深海底行。你要匍匐,所以还是中道。首先自己不去执着我要当圣人,其次,也不要被别人强迫的去做圣人,你那叫愚痴。别人拿圣人的要求去规范你、期望你,你要拿棒子把他打走,你要跟他讲,你去做圣人,我不做圣人,做圣人怪累的,我就做平凡老百姓,我就做凡夫。这个做凡夫不是愚痴的凡夫,是平凡的人,平凡地活着。咱不去做愚痴的事情,就做个平平常常的人,做个一般人,最普通的人,做最普通的事,轻轻松松地活着。

    2021-02-04

  • 维摩诘经第十八讲

    维摩诘经第十八讲之一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维摩诘,你这个病有什么相?维摩诘就说了:我病无形不可见。可是对世间人、对刚学法的人,大家会执著这个病的相,把病当真。没说别人,就说你呢,你就是刚学法的人,你就是学五十年,也是刚学法的人。师父,你怎么这么瞧不起人呢?六祖大师说了,不能够轻视别人,轻视别人有大罪过。你长的就像让人轻视的样子。能不轻视你吗?天天烦恼一大堆。自己一得病了,就吓死了,一得病就问我,师父我这病也治不好了,你给我加持加持,让我快点好了吧。天天给我倒烦恼,这病那病,全找我,针尖儿那么点儿的事,也要死要活的。你怎么让我看得起你?对不对?师父,要普行恭敬,我够普行恭敬的了,还要怎么普行恭敬?你这么折磨我,我还这么坚强的活着,是吧?我还要怎么滴?别对我要求太高啊!对于文殊、维摩诘,他们是给大家开示无常,开示病苦的根源,到祖师那就是玩笑,到你这就是问题,那你就好好学这部经!你看看到底什么是病?病到底有没有形象?有没有实质?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病到底是从体上出的,还是从心上出的?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也不是身病,也不是心病,身是幻化,心也幻化。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既然你说病,到底是地、水、火、风四大病呢?还是其他的病?人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了,既然病了,是四大之中的哪大出了问题?众生认为一得病了,就是身体病了,大家都认为实有一个病。然后维摩诘和文殊师利两人给大家开示、演戏,演这个病到底有没有?到底你这个病根在哪?什么是真正的病?你不明白实相这才叫病,假名为病。而你根本找不到一个实有的身体,身体不实有,怎么会有病呢?所以,文殊师利就给大家分析,这个病到底是地大、水大、风大、火大这四大,哪大出问题了?然后维摩诘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这个病也不能说完全的不是地大,又是地大,又不是地大。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众生的病呢,是因为执着身体,反而伤害了身体,然后就使他的精神、思想产生了无量的烦恼。所以因幻身而起幻病,又让幻心更加的纠结。本来跟身和心都没有关系,他错认有个身心,所以在虚妄的无明病上又加了一层虚妄病。以其有病,是故我病,因为他们病了,我也示现有病。如果我没病,就无法接近他们,也没法给他们讲病的实相,我要亲身经历一下。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文殊师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你身边有人得病,你怎么去看望他,你只是嘴上问几句话病的怎么样了,还是抓住机会,为他开示病的根源,开示实相?表面上你是去看望病人,慰问有疾菩萨,其实是你自己如何看待疾病,如何为对方开示疾病的真相。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菩萨他要怎么修行?怎么来面对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疾病?怎么面对同修的烦恼、同修的疾病?怎么去给众生开示。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有烦恼的菩萨,你怎么给他开示?不要落入二乘的境界,但是也不要落入凡夫的境界。要先给他讲身体是无常的,四大假和而有,五蕴假和而有。虽然说身无常,但是不说厌离于身。如果一味讲身体是无常,讲身体是苦,讲厌离于身,就会使对方堕入二乘的见解,会让他们厌世。哎呀!你要舍掉这个身,你不要执着于这个身,你要去修行,你要离开众生,你要到山里面怎么怎么着,容易堕到二乘的境界。所以虽然说身无常,又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虽然也讲身体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带来痛苦、病苦,但是,不让我们去求取涅槃,你要求涅槃又跑二乘去了。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虽然也说无我,而不堕空,还是要发心学习大乘,自觉觉他。有些学法不精通的人,就会天天讲无我,但是你的我最多。你天天说无人可度,但是你天天在给人推销佛法。他错解了。我们说法,也说无我,但随缘修行,随缘利益大众。不是说我不度众生,就把自己藏起来了,把自己关闭起来,拒绝接触一切人,那你就错解了无我。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所以佛法是中道,佛法不管说有我、说无我,都是指中性、中道、本性。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也说这个身体不实,但不说断灭。这个身体不实,如幻、如影,唯心所现,非有非无,这样的空寂,非是断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也说我忏悔,我过去做错了,但是不住过去心,是实相忏悔,知道一切不可得,罪性空。所以不说入于过去,不是让你追忆过去造了什么,然后再去怎么怎么着,不是,直接就给你除罪。以己之疾,愍于彼疾。自己得了病,自己有示现,亲身经历这些,来安慰有疾菩萨。而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不是以一种完全置身事外,冷漠、冷酷、高高在上的姿态说风凉话,不是。以己之疾,愍于彼疾。所以菩萨在这个世间,一定是和光同尘,他都是经历了很多的,甚至于比众生、凡夫经历的苦难还要多,他一定要先尝到苦难,才有慈悲心、大悲心。二乘人就未必,二乘人没有这个心量,一闻佛法,如救头燃,只想着自己如何快速证取涅槃。他就想立刻解脱,一分钟都耽搁不了。他解脱生死,趋于涅槃,如救头燃,只顾自己。就像头上着火了似的,赶紧就扑灭了,恨不得赶紧就解脱,他才不管众生。天天就打坐,天天入禅定,也不讲法,别人死活跟他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苦难,他不知道众生苦。而菩萨呢,是以己之疾,愍于彼疾。所以众生经历过的,他几乎都经历过。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其实大家修行,很容易堕入二乘,不知不觉就堕入声闻的境界。也不说法,也不讲法,也不去考虑众生。这个自私,你别跟禅宗祖师那个境界相提并论,祖师不是这个境界,祖师是另外的境界了。所以应当忆念起无量劫以来,我们作为带业而来的众生,无量劫受的苦,应该如理的思维。知道苦了,要升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来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要给自己建立信心,相信自己是无量劫来久修佛道。净命是什么?解脱之性、如来之性、法身,这是你真实的性命,而不是业道之身。不是凡夫身,是念于法身,所以念于净命,是识自本心。不要生忧恼,不要一看对方病了,就给对方施加压力,或者自己病了,就开始生恐怖之心。要念于净命,要念于法身。不要因为假病而妄生忧恼,要常起精进。对于修行人来讲,你越贪恋这个身体,越执着这个身体、越保护这个身体,反而越容易得病,越进入无明。当为法忘躯。病了,我告诉你,诵经!玩命的诵金刚经,诵它个五百遍,就好了。为什么?忘了自己的病,就好了。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要发心做医王,要疗治众生的病苦。先要自己明白病苦不实,病苦是妄,才能助人。先度尽自心的妄想,然后用智慧再去觉他。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有疾菩萨不是说光指外人,也指自己的种种颠倒妄想,自己对身心的执着、贪着,令其欢喜。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刚才是从觉他的角度,这个是从自觉的角度,怎么调服自心?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我们看到维摩诘这里面给大众开示的,到底有没有一个得病的人?这个病就是妄想。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其实就是从念头生,从无明生,从颠倒生。根本就没有一个实法,没有一个实有的病,也没有一个人得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为什么说没有实法,没有人受病呢?因为四大本身就是假合的,是一些个幻影以意识心妄想心和合在一起,就像海市蜃楼一样,看上去有,其实没有,就是一些影像。连一点东西你也抓不到,这身体也是,四大假合为身,没有主人,也没有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所以这个病呢?都是因为把这个身体当成了自己,认为病了,执着于病,才关心病,才害怕病,才对治病,认为这个是自己。如果通达它没有我、没有主人,也没有个实有的东西,就不挂碍它了,你不去在它上面投入过多的关心,太多的杂念,其实这个身体就没有所谓的病,慢慢也就正常、健康了啊。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执着有个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不应执着有个我。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如果知道病的根本其实是空、妄想,那你就能彻底除病,也能帮助众生除病了,也就知道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我和病都是虚妄的,众生也是虚妄的。当起法想,那也就说:我、病、众生,全都是法相,全都是名字而已,全都是虚妄的法而已。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一切都是虚妄和合的。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因缘所生法,我说是为空。就是个现象、幻象而已。起是法起,灭是法灭,跟人没关系,根本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死,没有一个人病,没有一个人老,没有一个人坏。都是虚妄的法、因缘法、意识心在那里演化、在那变化。虚妄的起,虚妄的灭。从妄想起,从妄想灭。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身体的种种变化,我们把它叫做病,其实这个身体本身它是不会说我病了。我们的妄想、我们执着于这个身体,执着器官,执着这、执着那,然后就安了很多很多的名字。而这个做为一个法的因素,它本身是没有概念的,全都是我们的意识、妄想在那安名字。而法本身是各不相知的。各不相知,也就是说都是空,就是没有一法有实体性,有自体性。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作为身体本身,它不会说它病了,它烂了,也不会说它病了,谁在说它病了?我们的妄想、意识心在认为它病了。身体也不会说我是和合出来的,我是假的,它也不会这样认为,真的它更不会认为了。都是我们自己的识心妄计所为。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身体是和合的,这也是颠倒,是虚妄见,不是实相,是方便说。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我不应该起一个:哦!有个法起,有个法灭。法没有起,也没有灭。我发现人笑点低,就活的很幸福。笑点太高,就啥也打动不了他,他就不会笑,这些人活着真是太累了。我告诉你,看个足球就能把人看乐了,哎呀!看的太精彩了!一惊一乍的,反正我一看球就是这样,能把自己手拍红。太精彩了!真站起来了,咣就坐那了。这人啊活的不能太较真,要懂得调节气氛,懂得哄自己开心。身边有人他碰巧看见你,他也开心:呦,这人,活得这么痛快,这么天真。对!不是装出来的,本性就是这样!无量劫修出来的。这些你也装不出来,就是自自然然的。看啥都能乐,没事就看个微博,看个郭德纲,看个电影,是吧?看个电视剧。电视剧一看就看十八岁以下的啊,演高中生的,心里年轻。别尽看一帮老头们、老太太的,看的自己灰里土气的。要懂得跟年轻人,跟孩子们在一起。没事看看孩子们,跟孩子们学学。你千万别教育孩子,不管是谁家的孩子,你一教育就把他毁了,你跟他学就对了。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怎么离呢?云何为离?离我我所。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什么是我我所?一切二法都是我我所,有我就有我所。你立一个东西,能所就出来了,再一分别,就有一个对立的东西。有善,就有恶,有对,就有错,有凡,有圣,这些都是二法,这些都要离。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云何平等?谓我等涅槃等。我就是涅槃,涅槃就是我,生死就涅槃,涅槃就是生死。烦恼即菩提,我等涅槃等。一切平等不分别,分别也不分别,分别也空。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说我与我所,也都是空,善与恶皆空,是与非皆空,有为无为皆空,有作无作皆空。所以我等,即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这个以何为空?也可以以空故空。那空是什么?空是名字。所以但以名字故空,你找不到一个空,你找不到一个实有的空,空本身就没办法来形容。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先要接受世间的一些知识、概念。空就是从虚空这个概念衍生出来的,对吧?什么都没有就叫虚空,以这些作为一个比喻来形容诸法自性,但也只是名字而已,用的一个意象而已。如此二法,无决定性,我我所、涅槃,还有我,空、不空,这些都是空,都不可得。没有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法有实性,所以叫空。空也空,名字也空。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能够悟到这个平等了,什么病都没了,还落一个空病。就是你不能执著空,生空的法相,住在空的法相上。空病亦空。 维摩诘经第十八讲之二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我没有什么可受的,以无所受来受诸法。而不是有个涅槃可受,有个寂静可受。虽然没有完全的圆满,但也不会求一个圆满,去证一个有余涅槃,去证一个空,证一个解脱,不会。实相就是你具不了佛法,你本具!你要想具,反而具不了,你不想具,具足了。就叫虽然未具佛法,也能解脱,叫本自解脱。不灭受而取证也,就是我们平时任何状态时,但无妄心,即是涅槃,不必灭诸受,不必灭掉识而求取涅槃。声闻乘人是灭受灭识,而认涅槃。此非涅槃,仍是识心计度,妄以为灭掉识,不知此灭,亦是识。而诸法实相是,识本是妄,非真实有。识心不住,亦不断灭,觉悟于此,是名大涅槃。而声闻乘人他一定要具了什么,认为才是解脱,一定要证到什么,才能解脱。要证一个寂灭定、灭受定。声闻乘人他是灭受而取证道果,不知诸法本来空寂,不必灭受灭识。什么叫灭受?不能有觉受,不能有觉知。他不知道这个不能有觉受、不能有觉知,是最大的一个妄想。那诸法实相的解脱、菩萨的解脱、大乘的解脱、禅宗的解脱是什么呢?就是受而不受,色受想行识不用去把它灭掉。你风吹过来我当然知道冷热,你摸我一下,我啥都知道,这就证了。知道这个空,而不住于空的知解上,便是寂灭,便是涅槃。而不是把这个受灭掉,而不是离开这个受。二乘人就是以灭受取证解脱,认为一切受都消失了,一切识都寂灭了,才是涅槃的境界。通达实相的人是不灭受而取证解脱也。永嘉大师说,幻化空身即法身。声闻乘人认为涅槃不能有任何的觉受,不能有任何的念头,要灵灵觉知,一个杂念都不能有,一点知觉都没有,那才是涅槃、才是寂静,那就错了。那是自己的一个妄想,住在一个断灭空里,而给自己留下一个最大的妄想:灵灵觉知,了了寂静,涅槃解脱。佛性不是灵灵觉知。师父,那佛是觉吗?觉是你的妄想,你立一个东西,那便是你的妄想。那不立呢?不立你就不说了。你立一个不立,也是妄想。不立的当下,没有不立,也没有立,你别再执着一个立与不立,转身走开,假名不立。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如果自己病了,别在那可怜兮兮的,老执着说,哎,我病了。你要想想地狱道的众生,想想非洲难民,想想那些在医院的人。师父,我现在就在医院呢?是吗?这么巧,真好。那你就在医院呆着吧。师父,那我想什么呢?好吧,你想想印度那些穷人,是不是?想想你家里的存款,你不是有很多存款吗?你想想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在地狱犹如处三禅,赚你呢!苦就是苦。那是公案啊,你别把它当成真的。所以你念着你的家亲眷属,你念着医院里面的病人,你念着众生的苦,你这点苦就不为苦。大家都苦,你心理就平衡了。不是这意思啊,不是让你去找平衡去。你要起一个慈悲心,你要知道你这个苦是因为自己的妄想、执着,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执着出来的,是吧?你要升起无上的慈悲心。我一定要先离苦,离苦了,我要给众生开示,病是假的,苦是因为我们有执着。你这样想,心量不就撑大了吗?是吧?就撑大了!不给你来点苦,你是不愿意长大的,永远把自己当孩子,宠着自己,惯着自己,永远不想成熟、不想担当。打击你几下你心量就大了,能够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能用智慧调伏自己,也就不叫病了。其实我给你讲,我这个身体没有一天不难受的,但是你看我,你看我像难过、有病的样子吗?天天嘚瑟,就病了还嘚瑟呢!这起的疙瘩,浑身到处都是疮,而且不光身体有毛病,精神还有毛病,活得也挺开心的,为啥?念恶趣众生,念想着你们,想着你们在家里面都这么烦恼,对吧?我心里面就平衡了,总有个比较。所以这个时候你要一念恶趣众生,一念比自己差的,你就开心了。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不是说没病了你就可以不修行了,继续造业!不是。不除其法,不要妄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别再去造业。否则,病苦还会现前。要好好修行,继续深入,不要再造作了。不然的话又病了,对吧?我还得给你们讲,累死人了,对吧?为断病本,而教导之。为了最终把他引导到看到病的根本是无明、贪爱,是执着有我。而不是说给他开个药方,把身体治好了,那有啥用?你世间再好的医生,没有用,治不了人。你得用实相,首先要自己觉悟,然后给他开示实相,让他断了病的根本。这时候讲到病本,维摩诘就自言自语:何谓病本?文殊师利问他也可以啊。何为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那这个病的根本是什么?其实就是妄想心、攀缘心、求取心、无明心,贪心、执着心,不了达实相。从有攀缘才有病本。那什么是攀缘呢?谓之三界。怎么断这个攀缘呢?以无所得。你不再去攀、去求什么,悟无所得,就不再有攀缘。攀缘就是抓,想抓住什么,你认为有什么,你才去抓住什么。你知道没有什么,你就不去抓什么,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就你不要起一个见,不要分别自心,知道没有东西实有。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文殊师利是以智慧来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先给大家开示,怎么来调伏自心。调伏自心就是用智慧来治愈自己病的根本。自己调伏了,然后方便调伏一切众生。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已所修治,为无慧利。如果不是为了断生老病死和一切众生烦恼,你去修行,那就没有什么利益,不究竟。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这个胜怨就是能战胜一切的怨敌,一切世间法里面,所有的烦恼都能战胜。你能战胜烦恼的怨敌,那才叫勇士呢!是不是?形容菩萨。菩萨要能降服自己的生老病死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修行人!你修了半天,烦恼没断,身体有病就吓死了,就开始吃药、开始养生,开始四处寻药方,加持、念咒,哎呦!我的天呐!不够你忙活的。本来三天就好的病,让你这一折腾,两年,然后晚期。撒黄钱、半夜里面上房顶、叠小房子、烧元宝,我的天呐!层出不穷。这不是夸张,这样的人我见的太多了。还有跳楼的,自杀的,神经病的。学法学的,本来病的不重,对自己太执著了,执迷于对治,把自己给治死了。你越做这些,感召的病越多,本来没有病,也没有什么无形众生,你一起心,一做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无形就都出来了。大家做一些事情为除无形,他不知道他一动念,自己就成了无形众生,就被自己的妄念附体了。他总以为有心外的无形众生,不知道自己的妄念才是真正的附体。无形嗡的一下子都出来了。无形就等着你做这个呢!没有无形!无形都是你自己的妄想。师父,现象世界里有没有无形?现象世界?我问你,什么叫现象世界!你非得要弄出个世界来!就晴天白日的哪有什么无形?这不都清清楚楚吗?看的清清楚楚的,非得无中生个有。明明给你讲实相,非的问假相。师父,梦里,我昨天做梦明明中五百万,怎么今天去兑奖的地方,人家不给我五百万呢?我这五百万哪去了?谁中五百万了?你做梦呢!能当真吗?是吧?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梦,你别跟梦里面发生的较真!师父,我这个病到底怎么才能除掉?没有病,就除了!病是假象。师父,我怎么才能破除我自己?没有自己,你别老破自己,是吧?你又不是个烂货儿,你别老破自己。你本身是圆满的,你不是破烂儿。我们不要老糟践自己,你是完美的,对吧?自己照照镜子,看你多耐人,多俊儿!彼有疾菩萨,复应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你看,马上讲到了病的实质。有疾菩萨用智慧看到自己这个病不是真的,不是实有的。众生病也不是真的,也不是实的。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如果你能用智慧看到原来我没有病,众生也没有病,你就不会执著度众生。如果你不通达这一点,你认为众生实有,众生病亦实有,你会执著度众生。这叫起爱见大悲,就着了众生相了。如果在度众生的过程中,你看到自己着了众生相,即应舍离。起了爱见大悲,这个是我们经常犯的,尤其那些总跑寺院的,做义工的,很慈悲的人,特别好的、特别善良的人,一碰到谁谁就说,哎呀,师父,众生太苦了!众生苦的,吧啦吧啦直掉眼泪,好像众生都是他孩子似的。有这样的人,于众生起爱见大悲,把众生苦当成真的了。过去我经常看到这些人,执着度众生,最后把自己度的很疲惫,很委曲,叫苦连天。咱也别被众生那个假相骗了。于众生千万不要起爱见大悲,虽然应该有慈悲心,但这个慈悲心也不是真的。没有一个法叫悲心,悲就是你的一个说法,但有言说,皆无实义。师父,那佛陀的悲心也是假的?也是假的,佛陀整个人都是假的,从他里面出来的,能有真的吗?整个佛是假的,那你说十八不共法、智慧啊、禅定哪个不是假的?那没有真的吗?那告诉你了都是假的,就别老求一个真的了啊,都是假的就是真的。你不被假的骗了,你就是真了!所以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我心自有真,离假即心真。你能离假,那就是真心、就是真。所以于诸众生不应起爱见大悲。如果着了众生相,天天心里面有一种悲,有一种悲凉,看见众生就可怜,就掉眼泪,看见这个羊、兔子啊、马被杀就开始痛哭,倒霉玩意儿,那不是真的,你哭个什么劲儿啊。哭也是假的。假的你哭那么起劲儿干吗?畜生被杀可怜?还是你认为它可怜?还是真有叫可怜的东西。你怎么想的?你就是什么。你如果哭,你就变成了那个被杀的羊了!万一被杀完,投胎做转轮圣王了,也说不定!不就一刀嘛,对吧?它那一刀过去了,你这儿没完没了了。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不定的。住即成有。别我一说转轮圣王,你就奔转轮圣王那里去琢磨了,真的吗?师父,要不我也试试被人来一刀。你死就投胎做羊去了,你做不了转轮圣王。也有不少人一进寺庙,一听唱梵呗,就开始哭:哎呀,众生太可怜了!你就是最可怜的那个众生,别人都不可怜,别人都很开心的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你谁也可怜不了,先可怜可怜你自己吧。我们谁也叫不醒,也管不了。我们先把自己管好,先自己觉醒,自己醒了,再叫醒那些因缘成熟、想觉醒的人。不想觉醒的人,你玩命叫他也没用。你给这支援、给那支援,你做这个好事,做那个好事,你没有帮助任何人,全都是迷惑颠倒,一切善法都是迷惑颠倒,明摆的告诉你。梁武帝做那么多善事,达摩一句没有功德,对不对?福不能救,善不能救人。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师父你背东西背的多溜!就这么点优点,一定时常要拿出来练。这些东西首先要会背,你才能会用,你背都不会背,怎么用啊。对吧?得眼到、手到、心到,你就解脱了,你就能骗人了,你就不会被别人骗了。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为什么说不应起爱见大悲呢?断除烦恼应该离于众生相,如果你起了爱见大悲,你就还是迷在了现象里面,而且你讲法、帮助别人,你帮着帮着,因为众生是自觉自度嘛!时机因缘到了才会觉悟。你给他讲了半天,他都无动于衷,你会不会疲劳?你会不会有抱怨?一定会的。这个我最有感觉了!我就忙活了这么多年,我就觉得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听我的,全都是听自己的。最后我发现,我谁也没帮,只帮了自己,还好,我自己帮了自己了,最后把自己弄明白了。还算没白忙活。就是你给多少人讲,他最后一定是听他自己的,他才不听你的。他嘴上说的多好:哎呦,师父你讲的太好了!他另有一套,你还不能当真,他跟本不会按照你教他的去做,你还不能烦恼。你要烦恼,你要执着哎,我在度你,我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气死我了,你有良心吗?我在给你讲法,我天天这么辛苦的,这么掏心窝的想帮你,你最后给我反来一刀,你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这样,你跟世间那些管教儿女的人有什么区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对方一时听不懂你说的,也做不到你要求的,然后你当真了,你烦恼了。本来你是想帮他,最后你烦恼了。所以一定不能对众生起爱见大悲,就是差不多就得了。如果你不执着众生,没有众生相,你不把众生的病,他的烦恼当真,你这个时候就没有疲厌,你就一直都是潇洒的。这是个根本。不管你怎么投胎,怎么示现,怎么受生,怎么来这个世间,你在在所生,到哪儿都没有疲厌。也不会为爱见之所缚。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你自己没有负担、没有烦恼,才能帮助别人。就算帮不了别人,不帮别人,也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你有了众生相,改变不了别人,你就生了烦恼,时间长了,你自己就退转了。所以你自己没有负担,一直都是自在的,度人、救人、帮助别人,根本就不需要费力,很简单很,用智慧去度,看准对方的时机和因缘,稍微点拨一下,就帮到对方了。如果你没智慧,费再多的劲儿,也帮不到对方。你不用主动帮他,他自己找你学。你主动帮别人累死了,那都是搞推销的,对吧?让你买保险、买房子、贷款。所以自己没有缚,才能为众生说法解缚。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如果自己有烦恼,能让别人没有烦恼,那是不可能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你自己是没有负担,自己是自在的、解脱的,才能帮助别人解脱。是故菩萨不应起缚,所以菩萨自己不应该有烦恼,自己先能对一切不执着,自己先真解脱。作为一个善知识,一个弘法利生的人,如果你自己有一个东西,有一个执着,有一个负担,怎么能帮助别人?对吧?就好比如一个勇士上战场,背着一个孩子,你怎么打仗杀敌?修行也是这样,一定要自己真正断烦恼,你才能帮助别人。这一会时间到了,感谢大家的用功、精进、听法、随喜。随喜大家财布施的功德,祝你们身心健康,六时吉祥,家亲眷属一切都和睦美满,能够生生世世听闻佛法,如实修行,真实解脱。所有最好的东西全都回向给你们。虽然是空的,空的也回向你们空,空是最好的回向。 

    2021-01-28

  • 维摩诘经第十七讲

    维摩诘所说经第十七讲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真不容易啊!终于找到一个敢去看望维摩诘的,不然的话世尊也挺没面子的,弄一帮弟子,看个病人都不敢去。大家千万不要把维摩诘捧的多高,在经典里面记载维摩诘挺厉害,跟佛是齐平的境界。其实要到祖师这个境界,他就不算啥了,他就算执着了,他就算法执了。见了谁就开始的吧的吧的给人家讲,人家也没问他,就给人家长篇大论的讲。在祖师门下几乎没人这样讲,讲的太多了,把人都绕里去了。不过对初学的众生,对声闻乘人,对那些知见偏的人可以这么讲。维摩诘所说的法殊胜难得,那是对不了达实相的人,对二乘人。但在祖师门下,就啰嗦了。我们看,维摩诘是不是够执着的?人家刚从城外散步回来,问他干嘛去了?他来个从道场来,一张嘴就是法,整天把法挂在嘴边,脑子里全是法。我估计做梦都是法。但是呢?这是一个过程,对吧?不像你,做梦还数钱、数银子呢!做梦娶媳妇,做梦升官发财。你做梦要能修行就厉害了!人维摩诘梦着醒着都是法,都是道场。从这点也能看到维摩诘他是生活与修行水乳交融,已经分不开了。每个人的修行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都要把修行和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节。世尊派了很多人,声闻弟子,包括很多菩萨,一个个的都跟世尊讲,不能去看望维摩诘。世尊,我们去不了,维摩诘太厉害了,我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客气过,没有一次赞叹过我们,好歹我们也是您的大弟子,一点颜面都不给我们留,全都是呵斥,全都是说教。我们一点信心都没有,跟您学了这么多年佛法,在他面前整个都给我们否定了,好像我们都学错了似的。对,就是学错了。佛一看,这怎么办呢?我不能把这面儿丢了,我是三界导师,难道我就没教化出一个像样的弟子来吗?维摩诘人家没跟我出家,也没跟我学法,他居然辩才无碍了,这哪行呢!就派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是所有菩萨弟子中智慧第一,说法无碍,七佛之师,过去七佛的老师。佛跟文殊师利一说,文殊师利不能再推让了,不能再丢世尊的脸,对吧?世尊!彼上人者,难为詶对,这是对维摩诘的一种尊称,他可不是一般人,这家伙太聪明,太有智慧,难于应对。深达实相,难以对答,太有智慧。不像我们有的人,师父我已经明理了,但就是过不去。你这个明理不知道是明的哪家子理?是张三家的理,还是李四家的理?不要让人笑话,别动不动说我明理了。你明的是歪理。善说法要,说法尽说重点,从根本上说。枝节末节都不讲,就是说法从根儿上说,这叫法要。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辩才无碍、智慧无碍。所有菩萨的法式,你说的东西他全都通、全都懂。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佛讲的大小乘经典,三藏十二部经都精通。降伏众魔,游戏神通。能够降伏众魔,所有烦恼无明,皆已得度。这里的游戏神通,是示现智慧、善巧方便叫游戏神通。善于以智慧度诸烦恼。虽然他这么厉害,但我文殊师利也不是好惹的,也不是吃素的。当承佛圣旨,去看望他。文殊师利是很有自信的,对不对?先赞叹维摩诘,以表自己的大度。我们看文殊师利的气度,不像过去那打仗的,两人对阵,一上来先把对方骂一顿。虽然他这么厉害,我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我去看望看望他吧,病了,没有一个去看他,怪可怜的。这人怪可怜的,得了病,没人看,还在那里讨要看病的,得了病还抱怨,怎么没人来看我?你看文殊师利,与二乘人就是不一样,通达实相的人,就毫无畏惧。我们学维摩诘经,看到声闻人畏惧维摩诘。你看祖师灯录里,古代很多有名的大禅师,也是像维摩诘一样,非常厉害。大家一听他的名字,就吓得不敢去见,怕被喝,被呵斥,被棒打。比如陈睦州尊者、南泉禅师、岩头禅师等,都是特别厉害的主,大家闻名丧胆,因为人都有自尊心,只要没觉悟,都有我相,都要面子,所以都不敢去。文殊师利一说去见维摩诘,大家心里终于有了底气。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一想到这个场面,心里都高兴了,就像足球比赛,巴西对阿根廷,或者巴西对法国一样,两个重量极的较量。师父你记错了吧?阿根廷淘汰了。有巴西就行,巴西跟哪个队踢都行,巴西踢球踢得多好!艺术足球,看着是一种享受。预测一下啊!这次我觉得又是巴西和法国,法国昨天还是前天踢赢了,小球速度很快,其他队好像没啥希望。像维摩诘和文殊师利两个啊,都是强者!这帮诸菩萨众大弟子们,还有释梵天人们心里开始想:哎呦,太好了!文殊师利答应去了,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今天我们可以听闻这两位大士说妙法,两个顶级人物,说法里面的精英,不分上下,看看他们俩到底谁厉害?这部维摩诘经之所以这么有名,流通这么广,影响力这么大,尤其禅宗历史上,祖师们全都是信手拈来,就是因为经里面的故事、论述、对话精彩纷呈,一波儿来了又一波儿,一浪高过一浪。到了文殊师利问疾品,就到达一个高潮。其实前面已经达到高潮了,前面到弥勒菩萨,声闻弟子,各述自己和维摩诘的因缘,维摩诘所说妙法,已经非常精彩了。现在文殊师利又去看望维摩诘,两位大咖登场。前面先渲染,用一些声闻弟子和菩萨先衬托一下,对吧?前面维摩诘和声闻众菩萨对话,大多是维摩诘自己说。现在文殊师利出场了,一定会和维摩诘辩论。大家对维摩诘真正的辩才、智慧留个悬念,看他到底怎么样?有多厉害,我们看文殊师利和维摩诘之间的对话。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这时候,文殊师利带着这帮弟子们,一大帮人,进了毗耶离城,维摩诘住的地方。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这时,长者维摩诘知道这帮人要来,来了要给他们表法,表什么法?表诸法空寂之法。用神力把他屋子内所有的装饰、所有的家具、所有的布置,全都空掉,空其所有,只剩下一张床,自己病歪歪地卧在床上。把所有的侍者也都打发掉了,唯置一床,留下一张床,寝疾而卧。这一情景,维摩诘以疾而卧的画面,曾被很多人绘画过。维摩诘靠着个茶几,侧卧在床上。就这么一幅画,瘦瘦的,有很多人专门画维摩诘寝疾而卧。空其所有,唯置一床。空其所有,比喻一切诸法皆是虚假。唯置一床,唯一真性显露出来,这是一种比喻。黄檗禅师说:纵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见解,总须舍却。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其实维摩诘就是这意思,就想让大家看看,我屋子啥也没有,就一张床。跟涅槃经里面描写的雪山白牛一样,一般的草都不吃,只吃高原上独特的草,只吃忍辱草。吃忍辱草,养出来的白牛才出醍醐。都是比喻,其实世间并没有这样的白牛,也没有这样的草。牛是象征法身佛,毗卢遮那牛,草象征着六波罗蜜及一切助道因缘。这里的床也是有比喻的!法华经里,佛说,以诸法空为座。这里的床,喻唯一真性,唯一真心。不然的话为什么非得空其所有,留一张床?佛经里面,佛到处都在讲故事,以种种比喻,来引导众生悟入实相,开示众生入佛知见。有智慧的人一听就明白了,除其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一切诸法皆是无常,都是虚假,唯有佛性,常住不灭。古人云:若有一法不空,摩诃衍不能胜出。摩诃衍是大乘的意思,是实相的意思。石头问药山:你现在修行到了什么境界?药山禅师回答说:皮肤脱落尽,唯剩一贞实。永嘉大师说,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庞蕴居士临终时对于相公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见一切皆空,一切皆是虚妄,才能显出佛性真实。寝疾而卧,就是示现跟凡夫一样,以身演法。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好不容易来看维摩诘,一上来不好好说话,张嘴就说佛话,善来,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先给文殊师利来个下马威,你看我来,没那么容易的。先接这一招!过去古人之间,有智慧的人之间,包括禅师们,一见面就吵,一见面就争,现在没有那个风气了,现在祖师都藏起来了。过去多有意思啊?临济在河边洗袜子,袜子好几天没洗了,这时候赵州来了,跟维摩诘似的,一上来就说佛话。什么是佛?对着临济就问,什么是佛?临济拿一瓢水啪的就泼过去了,别打扰我洗袜子!赵州古佛啊,没想到碰到个更古怪的佛。临济虽然在赵州那里得了便宜,但是去平田普岸禅那里的时候,在山底下不认识路,碰着个大嫂在耕地,赶着个牛在田里耕地,问大嫂:请问平田禅师住哪?大嫂拿着个鞭子抽牛:吽,吽,畜生!连路都不认识。临济一听,脸有点红。可能是走路走累了,还没听出言外之意。又问:上山的路怎么走?大嫂又打牛:这畜生!都五岁了,还不会干活儿!临济有点明白了,这不是在说我吗?好吧,好男不跟女斗,让你说两句吧。就上山了。上山看到平田普岸禅师,还没说话呢,禅师就问了:可曾见到我山下种地的大嫂?临济说:看见了,早领略了,真厉害。学了这么多年佛,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我们看,过去种地的大嫂禅法都学得这么厉害,一说话云里雾里的。一个大禅师,一代禅宗的大祖师,两次被人家一个种地的大嫂戏弄,居然还活下来了。真是祖师啊,脸皮太厚,活下来是硬道理。所以因果不爽啊!你拿勺泼赵州,所以被人家大嫂说你畜生不如,人话也听不懂。过去这些祖师们,其实对禅机,刀光剑影,并不是逞强好胜,抬扛矫情,不是,而是互相试探对佛法的领悟。大家斗智斗勇,当仁不让,绝对不会让你。你虽然是文殊师利,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你一来,哎呦,先点头,哎呦,先合掌问讯,您好,久闻大名,吃了吗?没有这些客套!俗人才这样:哎呦,请坐请坐!哎呦,早就想拜访您去了,您的大名如雷贯耳啊。俗人就是这样。我们知道永嘉大师去看六祖,要是我们去看六祖,咣当,早就趴那儿顶礼了。永嘉大师,人家弄个禅杖,脖子歪着,奔地上一戳,那种自信和洒脱,让人见了,就知道是个有本事的人。对方如果没点本事,就这气势,就把你振住了。但面前的是六祖,这陈势吓不到六祖。一个出家人,哪儿来的自信,生这么大我慢?出家人,八万四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你那脖子还一扭,连正眼都不看我一眼,为什么这么傲慢?没那工夫?没时间给您礼拜。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没工夫给你顶礼!这就是达人!只有俗人一见面客客气气的,一见面先顶礼。你看古人,多潇洒。再看我们自己,活的多委屈。都是人,是吧?同样的人生,为什么有的这么光明,有的这么暗淡呢?同样是人!有的人这么得瑟呢!太闲了,太闲了!没事就剃脑袋,把脑袋剃那么亮,也不知道干嘛?剃那么亮,就是为了闪亮,为了晃人眼。说我自己呢啊!长的还快,代谢好,吃得饱,睡得早。师父赶紧讲吧!着嘛急了?反正也没事,是吧?着嘛急?我都不急,你急啥?您多讲点,我们爱听。我们看过去祖师的风采!让人心生向往。文殊师利一进来,维摩诘就给他来一句: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全都是妙法。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维摩诘挺搞笑的,文殊师利更搞笑,我们看是怎么搞笑的啊。善来,其实就是不来、妙来,无所来的意思。所以叫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还会说人话吗?还会说老百姓听的懂的话吗?我们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我们要是天天要这样说话,哎呦我的天呐!饭都吃不下去了!您来了,来了,就完了,多好啊!还不来相来,什么意思?来了没有来,来了而不来。不见相而见,看不到你而见了你,看见你而没看见你。不就是视而不见的意思,就是你跟本不入我眼的意思吗!就是你人虽然在这儿了,我跟本看不到你。我的天!要我讲他们俩,太搞笑了。为什么说,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呢?你从哪里看到我来了?我又从哪里离去的?都没有啊。我来去,都是相啊。文殊师利是这个意思。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去。我没有从哪里来,也没去哪。大家别觉得这两句话简单,好像你也会说,你一辈子可能都说不出来。这是实相啊!一个来,就能把实相说出来,而且说得这么详细、透彻,所以说,觉悟的人就是不一样。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你见的也是个影子,真实的见不到。 文殊师利说: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文殊师利一看,先别跟他论了,一上来别把气氛搞得这么紧张。我们先把怎么来的这件事情放下。且置是事,就是到底是从哪来?是来还是没来?是见还是没见?先把这事放下,歇会儿,对吧?居士您病了,还行吗?这不像有病啊,精气神这么足,病了还没这么能说。您病得厉害吗?还受得住吧?不行咱们输液去?来点葡萄糖?那时候还没葡萄糖。我估计要是文殊师利这样一说,维摩诘也乐了。维摩诘这人从来不乐的,假正经,在二乘人面前威风八面。到了明白人跟前,搞笑了、露怯了,是吧?来瓶葡萄糖吧。估计文殊师利这一句,维摩诘就败了。但文殊师利也没这智慧,得是我宗门祖师始得。文殊师利很热心地问:这病治的怎么样了?病情有没有减退?有没有加重?世尊知道您病了,认真地嘱咐我,让我来慰问您。殷勤就是很认真的样子。让我们大伙儿来看你。致问无量,一直都在问,病的怎么样了?死了吗?棺材买好了吗?居士,您这病怎么引起的?何所因起?病多久了?怎么才能治好呢?其生久如?当云何灭?说着说着,又奔职业病上去了,法执又现前了,病就病呗!弄点开塞露点点不就好了吗?开塞露,治大肠干燥的。文殊师利的问话非常有智慧,为了让维摩诘说妙法,故意这样问的:居士是病,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这都是让维摩诘说法啊。维摩诘正等着文殊师利问这些问题呢,刚开始都是客套,都是铺垫。现在,文殊师利这样一问,维摩诘开始说法了。下面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是这部经的另一个高潮,对我们现代学人有非常大的警醒作用,对所有修行人,都是一种鞭策和提醒。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讲到这里,就想到我的过去了。早期我在家也看维摩诘经,一看到这里面心里就法喜,原来自己体弱多病,是示现啊,像维摩诘一样,也会病。原来我身体不好,经常得病,看了维摩诘经,知道是有原因的,因为众生病,所以我病,一想到这就高兴,病就好了一半,这就是自心的加持力。其实当时,这都是一种妄想,是一种精神安慰,但它会起作用。相信维摩诘经里写的境界都是自己的境界。所以我们看经一定要吸收这些正能量,吸收这些积极的,能让我们解脱、开心、提升的东西。虽然我们可能一时还无法到达维摩诘的境界,但通过如法的修行,我们会和他一样,也会得自在神通游戏,也会以平常心对生老病死。这个是一定的,因为我们的佛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维摩诘说:从痴有爱。这个痴,就是无始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才有爱,才有病。好像在说他自己,其实在说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所以真我枉受幻病。觉者视一切众生犹如己子,孩子病了,自己能好好的吗?要示现同彼,以大悲心来救度世间。所以众生病,则我病,这是从世谛的角度讲。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众生,来到这个世间,不可能高高在上,要示现和凡夫一样。世间人就是这样,孩子病了,得白血病了,得癌症了。哎呦,师父,你这一病就给人往死处整。得病嘛!还不奔大处得点?对吧?感个冒,发个烧,父母不急。白血病,治不好的病,肝癌、肾癌,对吧?这么年轻,怎么得这病?现在时代变了,时代发达了,病情都变得特快,六岁都癌症,不错了。再过几千年,人一共才活五岁,你想六岁得病都是福报大的。以一切众生病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不得病者,则我病灭。若众生烦恼不生,诸病不起,就不劳诸佛觉者来此世间示现得病。众生病都是假的,我的病都是假的,都是示现。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疾者,以大悲起。什么是病因?病是怎么起来的?菩萨是示现疾病,示现入生死,其实没病。他不像凡夫,带业而来,因贪爱无明而来投胎。菩萨是假诸贪欲而入生死,实无贪欲。所以示现众生相,示现疾病。如果众生能够得离病者,菩萨亦复得离病。就好比如说一个长者,就有一个孩子,病了,父母跟着着急,难过。孩子病好了,父母也就高兴了。菩萨也是这样,对众生有大悲心,爱之若子。众生有烦恼苦了,菩萨不会置之度外,不会站在一边看着,不会。用种种的方法来帮助众生。众生的病治好了,没有烦恼了,菩萨也就没有烦恼,也就没有病了。文殊师利,你又问我,这个病到底是从哪起来的?菩萨病者,因大悲起。菩萨的病不是真的,他是因为不忍众生在六道里轮回,他悲悯众生,所以才示现疾病,以疾病来说法,让众生知道病因,远离无明病苦。也就是说,菩萨的病并不是真的,不仅菩萨的病不是真的,所有人的病都不是真的。因为无明不是真的,众生从无明投的胎,因为无明不是真的,所以投胎也不是真的。都是依幻而说,依俗而说。所以,我们不要把维摩诘、菩萨和众生分开。从表面上理解,浅的理解,菩萨是觉悟的,众生是迷的。从实相上看,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也没有一个实有的菩萨。菩萨疾者,从大悲起,从不舍众生起,从爱一切众生如爱己子起。从了达实相,众生性即佛性。文殊师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文殊师利很聪明,一看他屋子里面啥也没有,就此问维摩诘,为什么此室空无所有?就是为了让维摩诘给大家开示。我们看这下面的开示,这是开示实相,非常精彩,非常重要。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不但我屋子里面一切皆空,诸佛国土,亦复皆空。十方世界,都是空空的。不是光我屋子里没有侍者,哪也找不到侍者。文殊师利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为什么空呢?你把什么叫空呢?维摩诘说:空就是空,本身就空,所以就空。这就是以空空。因为空,所以空。又问:空何用空?既然本来就空,那还用什么空?维摩诘说:以无分别空故空。我说空是假名,本身并没有分别,仁者自己分别,有个空,用了个空。我用的这个空,是假名,我并没有分别,也没有住著这个空。空就完了,一悟便了,不要再安一个空,不必去解释这个空。文殊师利问:空难道可分别吗?你说,以无分别空故空,你已经在分别了,还说没分别?这点很像永嘉大师和六祖对话的翻版,一模一样,词不一样而已。文殊师利反问他。论法就是这样,你得抓住对方的要害,首先自己要特别通达。你说无分别空故空,难道空可以分别吗?你这样说,不是废话吗?文殊师利这一问,非常刁钻,非常毒。我们看维摩诘怎么回应?你文殊师利说我分别这个空。那好,我分别这个空了,我分别本身,还是空,你也找不到一个分别。分别就分别了,分别亦空。就算分别,也是空的,也不住。与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分别亦非意,是一个意思。就是并不是我在分别,也不是意识在分别,而是没有实有的法在分别,分别亦空。没有一个实有的空可分别,没有一个实有的法是分别。分别就是一个虚妄的作用而已。我们觉悟,了达诸法实相,就是靠这个分别。我们迷也是因为分别,觉也是因为分别。迷时有分别,而住于分别;觉时亦分别,而不住分别。文殊师利又问:空当于何求?既然你维摩诘说空,以空故空,本来就空。这个空不是思惟、造作、修出来的,是本来空。那这个本来空,当于何求?怎么才能够领悟,才能够求证,才能够见到这个空?维摩诘通达实相,行于中道,不落一边。不是一说空,就着个空相。维摩诘回答:于一切法中求,于六十二见中求。六十二见就是于不空中求。文殊师利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你说从六十二见中求空,从一切有中,从一切法中求空。那这个一切法,六十二见又从何中求?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也就是从实相中求,从解脱性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你问我为什么没有侍者,是你自己没有慧眼,看不到。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文殊师利咄咄逼人,维摩诘智慧无碍,两个人环环相扣,演说妙法。你说问我屋子里面为什么没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是我侍者。为什么说众魔及诸外道是我侍者呢?众魔者乐生死,我也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我也于生死而不舍。不对吧?师父,菩萨应该是厌恶生死!菩萨不厌恶生死,声闻乘厌恶生死、害怕生死,所以被生死所缚。你怕什么,你被什么缚。一个道人、大修行人,第一,不要畏惧生死,不畏惧生死,不是贪生死的意思,而是为了度众生,示现生死。魔就不舍生死,我也不舍生死,所以魔是我侍者。外道是我侍者,为什么?外道者乐诸见,我也有很多的见解。你看我说这么多,给这人指点,给那人指点,到处都是见,我就是个见人。见人怎么着?没有见,哪有贵呢。外道者乐诸见,菩萨者于诸见而不动。我也有很多的见,但是我见完了就完了,我不会执着,我不是一定要当个见人。所谓见人,是执著自己的见解,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全错了,当真了,执著自己的智慧、见地,乃至于着了佛见,都是见人。涅槃经云:不断我见,唯断取著。我见者,名为佛性。所以,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我这个见人,即非见人,是名见人。你看维摩诘他一讲法,整个的味道就不一样了。一般的学法人,一听,魔啊、外道啊,吓死了,维摩诘就往自己身上贴。一般人都是向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奔正面描述。维摩诘不是,他时常把自己跟魔啊、外道啊掺和在一起,净吓虎那些较真的人。这就是一个解脱人,于法无碍,于名相无碍,于一切都无碍。大家都害怕的,他不害怕。大家都忌讳的,他不忌讳。

    2021-01-28

  • 维摩诘经第十六讲

    维摩诘经第十六讲之一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这时候佛对长者子善德说到,你去看望维摩诘居士。善德对佛说,世尊,我也不能去。记得有一次我在父亲那里,做布施法会。过去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就是大户之家,赶上了世道不好,没有收成,老百姓挨饿,一些比较慈善的大富之家,会在街上给老百姓施粥、施粮。这是一种很大的善行。善德,他做这个大施之会,普遍供养一切修行的人,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还包括贫穷下贱的乞丐、单身汉,整整做了七天这样的布施法会。这时候维摩诘就来了。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世间善法,很容易做。你做个试试?我没钱。你为什么没钱?就因为你生生世世不做布施。所以我们不要觉得布施是很简单的,你布施个试试。一张口,我也学法,我学禅宗,你学禅宗,连布施都没做过,学什么禅宗。都反躬自问,反省反省自己,我们做过布施吗?虽然是有为法,有为法你都做不到,更何况无为法。不是说挑你们的事,很多人没做过布施,非常吝啬。师父你怎么知道?我怎么不知道?跟我学了多少年法了,一分钱没看见过,能不知道吗。一分钱没看见过,该讲还得讲,我也不能因为你没布施过我,就把你删了,咱也不能那样干。可是你这样的心学的了法吗?穷,师父。穷,你给我布施五块钱,诶呦,我的天啊,五块钱也是钱啊。但是你给你儿子不会给五块钱吧,你给你老婆不会给五块钱吧,给你爸妈不会给五块钱吧。五块钱在现在这个社会买瓶酱油都不够。大家不要轻视布施,不要轻视六度,你先把这些东西做到了,你再轻视它,这个可以。做不到,好家伙,直接奔波罗蜜去了,波罗啥蜜啊,自己都不反省反省自己为什么穷,为什么学法这么多年还烦恼重重,一点进步都没有。基础都没打好。我先好好挣钱,等我挣够了,下一世再布施。你生生世世穷,为啥?你舍不得布施。我们都知道因果,富的因是什么?布施。那你条件不好,你穷的天天光挣钱去了,天天吝啬去了,哪有精力去学佛法,哪有那个闲暇去修行。我们学佛也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像六祖那样一个字不识,家里又穷的,毕竟是少数。再说了,六祖可不穷,人家想出家,想去找五祖,立刻就有人送银子过来。这也是人家的福报。那你穷,你到现在还在为生存卖力,打个期,只能来一天,甚至连一天都来不了,听法也听不踏实。每天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多少钱,因为不做布施。我这样说不是让你给我布施,我不是跑这来忽悠大家,不是。我自己也布施,别人给我五块钱,我拿出来十块钱来,为啥?咱原来在银行上过班啊,咱有点存头,咱有底,不是穷人。上班的时候就经常布施,以前从来没告诉别人。后来告诉了,后来都告诉了。当时发愿,永远不告诉别人。控制不住啊,发了愿,布施灾区一千块钱。发誓永远不对任何人说,没等两天就跟别人讲了。讲了我们也布施了对吧。这个东西做了就有作用,我们不求回报还不行吗。这个做了不说,这要求有点高,对吧。也不是刻意说的,跟别人聊天,聊到这方面的事,一不小心,说了出来,以前给谁谁布施过,布施过多少钱。而且不是说做一次,不是十年才做一次,然后到处跟别人讲,我布施过。不是这样的,而是经常布施,密密麻麻的,都记本上了。一两个月就布施一次,一去寺院就布施,一看见乞丐就布施。真记本上了,师父?记了,记脑子里了。大家都认为布施简单,对有些人简单,对大多数人,真不简单。直到现在,我给别人布施,我还会拿计算器在那里算呢,手指头不够用,得拿计算器算。昨天入了多少,人家供养我多少;今天出了多少,我给别人布施了多少。所以布施真挺难的,不管是富还是穷,都挺难。老百姓们,众生们,视财如命。你让他布施,就等于割他肉。所以穷人多,富人少,因为啥,布施难。贫穷布施难。而善德他布施了七天,给很多的修行人,包括外道,还有贫穷的人,下贱的人,孤独的,还有要饭的,七天。这么大的善心,我们确实应该赞叹,但是我们学法并不是为了求福报,修福也要有度,不能执著修福。只是针对一部分人,连学法资粮都没有的人,对这些初学的人,讲你要去做布施。一旦你已经布施过,你并不那么贪吝,你能舍,善根具足,对这些人,就不要讲布施了。又有智慧,已经深入到佛法的修行里面。过去也放生,也布施,一到寺院就布施给出家人,这些都做过了,就不要再执着了。这时候就要听维摩诘给善德怎么开示。维摩诘就对善德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真正的布施法会,不应该像你这样做,当做法施之会。你都这么富了,你还布施,你惦着干嘛?惦着成为世界首富吗?何用是财施会为?就是何必用世间的这个财富去布施呢。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我一听,还有个法施之会,就问,什么是法施之会呢?我这样七天大布施还都不行,那你所说的法施之会是什么?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你财布施七天,你供养了一群人,人数、时间,是不是有限的?是不是受着时空的局限?因为这是有相布施,有为的布施。那法施是什么?法施是智慧的布施,是引导众生通达实相,是无为的,是无相的。没有布施的人,没有布施的法,没有受施的人,三轮体空,这叫法施。你通达了,你知道没有众生,这叫一时供养一切众生。只有一种布施,能做到像维摩诘所说的这种法布施,就是知道没有众生,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这叫一时供养一切众生,这叫法施之会。没有前后,不需要找个地方,不需要时间。有的人可能一看,师父,这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怎么才能一时供养一切众生?这是智慧,你通达了实相,就是一时供养一切众生。善德听到维摩诘这样给他开示,还是没明白,何谓也?怎么叫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怎么叫无前无后?其实知道众生如幻,这是最根本的布施。但是善德他不明白,维摩诘只能委曲开示。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以菩提心,来显发自己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在自觉觉他的过程中,圆满自己的慈悲喜舍。涅槃经云:慈悲喜舍,即是佛性。以布施来对治自己的悭贪心,来成就布施波罗蜜,而观察到本来没有布施的法。就是我前面讲的布施,先通过布施,再领悟布施波罗蜜。以度化破戒的人,来领悟持戒波罗蜜。以修无我法,来起羼提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就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就是没有我。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这个波罗蜜它是一种智慧,六度和六波罗蜜是不一样的,以离身心相,起精进波罗蜜。所谓精进波罗蜜,并不是说用身心努力修慧修法,不是。离身心相,不起精进心,是精进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禅波罗蜜就是实相,自性的禅定。禅,它是智慧,是三昧,它不是有为的禅定,所以是以菩提相,无生禅想,而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什么是一切智,无智亦无得,是一切智。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直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虽然教化众生,知道众生不可得。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的智慧。有的人就讲,佛法是无为法,就把自己关在家里面,谁也不认识,谁也不接触,哪也不去,堕在了无为无相里面。而维摩诘这里给善德开示的法施之会,就是智慧,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就是在做一切事情过程中,而行无相的智慧。在利益众生,在接触众生的时候,示现同彼,用四摄法来度化众生。声闻乘也是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这里讲的三解脱,前面是教化众生而起于空。声闻乘直接堕空,他看不到众生,他也不度众生,好像也是无众生可度似的。其实他是完全堕在了断灭空里面。他的无相,就是谁也不接触,谁也不看,整天闭着眼睛。菩萨不是这样的。菩萨所修的无相,是不舍有为而起无相,它是不二的,是中道。然后就是无作,三解脱门里,空、无相、无作。这个无作并不是不作,而是作不生作想。声闻乘的无作,就是不受后有,发愿再也不投胎,不受身,这就是声闻乘人。他不像菩萨,不像佛,是随缘示现,随法性而示现,随法身示现。声闻乘的人他会起一个心,我不受生,这跟法性是不相应的,你不受生,还有个你。你想不受生,那是不可能的。你起了一个我不受生的心,种性就是声闻。你不受生,好像就没了这个人了,那是断灭,那是你意识中的没有。变成空气了,变成草木瓦石了,那是你的妄想。所以真正的菩萨,通达实相的人,是示现受生而起无作,但是不作生灭想,不作受生想。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也护持正法,也弘扬佛法。但是是用智慧,无众生可度。不会著众生相来讲法。以度众生起四摄法,在度众生的过程中,就熏修了四摄法,布施,爱语,利他,同事。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法施所讲的,都是如何修行,后面是长养自己的心,心念,善行,善心。长养慈悲心和智慧心,长养觉悟和解脱所需要的心行。事上就是敬事一切,来除自己的我慢心。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什么叫身命财三坚法?三坚法指法财、慧命。身命财指的法身,慧命还有法财,是坚固不坏的。你不要执着世间身命财,那都是无常脆弱的。对身的不执著,对命的不执著,对世间财物的不执著,来长养法身慧命和智慧。于六念中,起思念法。这个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也修六念,但是能够如理思维什么是真正的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起思念法,能生起对实相的观察。在涅槃经里面和佛藏经里面都讲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而不是着佛法僧戒天等这个法相。于六和敬,起质直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在道场中共修,大家互相尊重,和合相处,来调伏自心,长养善法。多亲近善知识,向有德行的人学习。遇到恶人,不起憎恶之心,调伏自己,反观自己,行于平等。以出家法,起于深心;通过对世乐的厌离,而深入修行。以如说行,起于多闻;通过实修,来验证佛法的真实性。以无诤法,起空闲处;在和大众相处时,不与人诤论,只管牧牛,有人处如同无人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坐禅只为了息虑忘缘,观察诸法实相。解众生缚,起修行地;通过一次次的解缚,来建立修行的信心。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身心,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吉祥如意。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善知众生心之所念,随其喜好,而为说法,以此熏修自己的智慧。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一相门者,如幻门,无为门,智慧门。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知烦恼性空,一切障碍即究竟觉,而断一切恶法,行一切善法。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觉悟诸法实相,是助道之法。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讲了这么多,都是告诉你怎么用心修行,讲的都是心法,在自己这里修,不是去修别人,不是做有相的有为的布施。 维摩诘经第十六讲之二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你能这样去修行,去布施掉对世间的贪着,而不仅是把财物布施给别人,这即是我所说的法施之会。人天小我,福不能救。你有再大的福报不能救你出离生死苦海,只会改善你的生活条件而已,甚至还会让你更贪着。所以要去修行,修行就是法施,修行本身就是法施,这里法施的重点是自悟、自觉、自修,不是去度人,在自修的过程中再去和众生接触,随缘度人,用智慧度人,自己先要明白,再去度人。自己不明白能度人者无有是处。修行的重心永远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我们迷的时候可能做一些利他的工作,去寺院做做义工,出家修行,发菩提心,讲经说法,建寺院,供养三宝,帮助别人,重点放在外在的人事物上面。当你明白过来就知道一切都是指向自己。依报随着正报转,你自己大彻大悟,才知道所谓的度化一切众生,是指度尽自心的种种不善,种种的妄想。你才发现没有众生可度。如果你度外面的众生,你度去吧,无量劫也无法成就,也度不尽。外面没有众生,你恒河沙劫也成就不了。讲到这里,讲到法施之会,其实维摩诘是在劝导大众要深入修行,不要停留在粗浅的有为的善法上。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佛法有一种恢复,甚至兴旺的迹象。众生的福报具足了,世间的因缘也都到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条件也都提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生活上面,对精神的需要,对解脱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当然也跟我们在世间生活中遇到很多的烦恼有关,因为执迷物欲而带来的烦恼越来越多。所以大家也对佛法生起了信心。但是有一种现象,什么现象呢?上节课我们也讲到,好像把佛法当成了一种神秘的现象,一种迷信。好像不是一种特别理直气壮的事情。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不说我的家亲眷属,家亲眷属现在也都自觉了,也都大大方方的礼佛,去寺院,甚至开始读经。是说有一些个跟我学法的人,他怎么学佛?他偷偷摸摸学佛。怕家里人知道,怕同事知道,怕朋友知道,怕家亲眷属知道,怕单位领导知道,怕给自己找麻烦,把修行当成了一种地下活动。我就不知道你以这样的心,这种鬼鬼祟祟的心,怎么学佛?学佛需要直心,需要无谄曲心。你学佛可到好,好像变成一个很不齿,很下贱,很没脸面的事情,你这样学佛多费劲是吧?还不如不学。学了也学不好。我们做一切事情都是光明磊落的,尤其学佛更应该光明磊落。要挺起胸来学佛,学佛有什么问题吗?难道我们学佛了,我们是天天跳大神去了?还是天天拜天、拜地、拜火去了?我们天天弄异象去了,还是天天超度去了?对吧。你学佛,家里人反对,是你没把佛学好,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样。我们是非法集会了,还是扰乱治安了?没有。我们就是学习经典,坐禅,行脚,休息而已。既没造业,也没惹是生非,我们在家里面坐禅,这有什么不好。我们读经,思惟佛理。总比你在那抽烟喝酒打麻将,没事说张家长李家短,挑拨是非,总比这好吧。我们读经怎么就不好了?还得偷偷摸摸读。其实都是愚痴,你这样学佛本身就是愚痴。为啥你要偷偷摸摸?你怕别人嫌弃你,怕别人看不起你,是你的愚痴无明心在作怪。可能我们信佛了,读经了,坐禅了,身边会有人看不起我们,嘲笑我们。但众生就那样,他们愚痴,他看不起你才对了嘛。他说你神经病,那不就对了嘛。他是傻子,当然会笑话你。世间的人愚痴,老百姓说你神经病,他说你迷信,那就对了。你要让他赞叹你,你不就是傻子了嘛。一帮傻子赞叹你,你这人真棒,你这人太好了,他们赞叹你,你那才有问题。你博得了他们的赞叹,你蠢到什么地步了?对吧。拿我来说,如果有人赞叹我,你真会来事儿,家里家外,弄得这么好,我就傻疯了。他们是老百姓,凡夫俗子,他们能懂得啥啊?把佛法这么高深这么有智慧的东西当成迷信。你还信,然后你还顺着他们来学佛,那你什么时候能正经八百的大大方方的名正言顺的去作为佛子,那出家你就更甭想了。你学个佛,别人一说你,你都吓死了,朋友圈佛法的文章也不敢发,怕同事和领导看到自己学佛,还要把这个回避了,把那个回避了。看着特别扭,你学个佛法特别不痛快,一跟他讲什么,就说这个不能让我同事知道,那个不能让我亲戚看到,他们该生烦恼了。谁生烦恼?我们就要让他们生烦恼,他能生啥烦恼?你十二分的精神全部显露出来学佛法还不够用呢,你还藏着学,咱又不是地下党,又不是过去打游击的。社会和国家又不禁止你去修行,咱们国家是尊重佛教信仰的,国家都不管,别人凭什么看不起我们。你家亲眷属,几个小老百姓一说你,亲戚同学的一说你,嫌弃你,你就听他们的了,不敢大大方方学佛,一帮缺心眼的。别人咱不说,咱就拿自己家人打比方,拿我来说,我丈母娘不信佛。我家里有个佛堂,丈母娘一进佛堂就哆嗦,就害怕。为啥哆嗦害怕?诶呦,瘆得慌。也不知道她看到什么了,一进佛堂就瘆的慌,小猫小狗进去都不害怕,她老人家害怕。佛堂多么庄严多么神圣,她瘆得慌。你就知道这个人业力有多重。你不能因为她不信佛,就不学佛了吧。她不让你学佛,你就听她的了。她见了佛像害怕,哆嗦,不敢进去,你能信她的话吗?这样的人如果说学佛是迷信,你能信他的话吗?他就是你岳父丈母娘,也不能信。有正气的人走哪儿都不会害怕。就是到外道庙里都不害怕,更何况你在佛前,佛像面前,在佛堂里呢,更不会害怕了。害怕还不是自己业障重,自己心虚的不行,自己我执重。就是这些人,他们讲话你信,那你是啥?对不对,肯定是个野狐,狐狸精变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学佛大大方方的,光明正大的去学,不要偷偷摸摸地学。我们学佛不犯歹,既没伤天害理,也没有影响别人,也没有违法乱纪,现在国家都是支持信仰宗教,信仰宗教自由,而且这还不是宗教,我们学的是正理。不是信仰,不是宗教迷信,我们学的是真理。学理而不是学迷信,搞神啊鬼啊的。这讲到法施之会了,给大家讲讲这个。因为有不少人学佛都偷偷摸摸的。你把这么一个光明的事情做得这么下贱,只能说你自己愚痴。所以你不要听世间老百姓讲的,你要看看那些智者怎么看待佛法。你看看现在世间最尊贵、最富贵的是不是都是学佛的人。你去看北京龙泉寺,你看看那里面学佛的人都是什么文化水平,都是北大清华研究生,最低的是本科。你师父也不赖,也算是本科。虽然是自考的,但也是本科。博览群书,啥不知道。你甭看他的样子,以为他傻乎乎的。聪明极了那头脑。数学学得也不错,物理学得都不错。过去,你像民国时候周作人,周树人,梁溯溟,胡适这些人,都学佛。大文化人都学佛,冰心,鲁迅,我们总理,敬爱的周总理,毛主席,都接触佛法,都学佛,都信佛。这么富贵这么有智慧的人他们都不怀疑佛法,老百姓的话,能信吗?怀疑佛法就怀疑吧,你是老百姓,没人跟你计较,但你也别拦着我们,别用你那套愚昧、无知、迷信的思想阻拦我们学佛。你一个修行人相信他们的话,是谁傻?他就够傻的了,你比他还傻。众生没有因缘接触佛法,你已经接触佛法了,怎么会相信他们的话呢?而不去看看那些智慧的人他们怎么看待佛法的。咱们可以举个例子,世间最聪明的人,比如爱因斯坦,智商很高的人,他写的广义相对论,在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人看的懂。时空弯曲啊,量子啊,那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爱因斯坦在他的文集里面都强调,最终,人类的智慧会回归佛法。佛法是众生解脱的唯一机会。有人说,当科学家们花上万年研究真理,登上真理的顶峰时,发现佛教早在那里等着他们了。咱不说,科学最后能不能到达真理的顶峰,但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早就发现真理了,这是世人公认的事实。像爱因斯坦这么聪明的人都信佛,世间凡夫不信佛,还要阻止别人信佛,还要跟别人讲佛是迷信,这话能信吗?你看过一句佛经嘛,知道华严经里讲什么吗?唯识论,楞严经,就连世间最棒的哲学家,都未必能看懂。你就下定论,说佛法是迷信。而且我们居然就信。有的人居然就信,就被它左右。只能说我们自己福报不够,智慧不够,善根不够。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当时我一听维摩诘这样开示,自己去深入修行,去利益众生,去发菩提心,去起深心,去多闻,去修坐禅,解众生缚,才发现这样的法施,才能真正利益众生,这才是真正的众生福田。我当时很赞叹,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法施之会,一直执着世间的布施。于是我就顶礼维摩诘足,解下身上的璎珞供养维摩诘。讲到这里,我们再插一句,我们学这部维摩诘经,佛的大弟子很多出家众听到维摩诘开示完以后是礼维摩诘足的。出家人可以给在家人顶礼。并不是说出家人不能给在家人顶礼。什么出家在家,谁有智慧给谁顶礼,谁能帮你解脱,给谁顶礼。还有人说,在家人不能上台讲法,放屁。在家人不能上台讲,那你讲,你又不能讲,你讲不了谁讲?谁有智慧谁觉悟谁讲。还有一些大德,很有名的人,也这样讲,说出家人不能给在家人顶礼,不能给在家人供养,不能让在家人在法座上面讲法。在家人明白了开悟了,一样坐在法座上,高高在上面,下面出家人一样得顶礼,没有什么不可以。我们学的是实相,谁能带我们解脱,谁给我们开示智慧,谁给我们启发,谁让我们离开烦恼,我们就给谁顶礼,我们就供养谁。所以修行得务实,不要拘泥在形式上面。我出家人怎么能给你在家人顶礼?只有你供养我的份,我怎么能供养你?这都是错误的思想。不但觉悟的在家人,我们可以给他顶礼。就是凡夫俗子,我们一样可以给他顶礼。法华经里常不轻菩萨,他看见所有人,都会给他顶礼。不分凡圣,不出僧俗。给别人顶礼,是修自己的谦卑心、平等心,是为了降伏自己的我慢心,不是为了突出别人,崇拜别人。想礼拜谁就礼拜谁,看你顺眼了我就供养你、礼拜你,你一下让我心开意解,我就供养你。而且大把大把的供养,一磕磕一百个头。为啥?因为你一句话两句话我开悟了,我解脱了,而别人讲十天,讲一年,我也没听明白。所以我们修行学法,要懂得务实,你别整那些虚头巴脑,名闻利养的,而且不要有定论。佛法里面,其实就没有一个一定可以或者一定不可以的,没有这么个讲法。你别把佛搬出来,是佛这样说的。不是佛这样说的,是你这样说的。佛就是个屁,佛啥佛?别动不动就把佛搬出来,好像是你亲戚似的。那个佛也是你心里面想出来的佛,真佛你看不见。真佛说啥你也不知道。别把佛动不动搬出来。按理说我是个出家人,我得站在出家人这边。我不会那样,咱站在实相那一面,我不站在任何身份这一面。我支持鼓励出家人给在家人礼拜,要懂得供养一些在家的有修行有德的人,只要他能够让你解脱,他讲的是实相法。六祖坛经里,无尽藏比丘尼,当时也遍告乡里,让大家供养六祖。当时六祖还没有出家,因为他有修行,所以值得大家供养。只要他有修行,通达实相,不管在家出家,都要尊重供养他们,顶礼他们。如果我碰到那样的人,我也会给他顶礼。善德供养维摩诘,维摩诘不肯取。我就说,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希望您接收我真诚的供养,您接受完了可以供养别人。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维摩诘接受了这璎珞,分成两份,一份布施给这个大施之会里面最贫穷的一个乞丐,另一份供养了难胜如来。我们看维摩诘这么富裕了,还在布施,不是说他破斥善德布施,是破斥你这个执着。并不是不让他布施,禁止你布施,不是,随缘布施,而且一直这样布施下去。大家供养我的也挺多的,有时候我也会随缘供养给我身边的人,生活条件稍微差点的人,也有不认识的人,有缘我也会做供养。有的人说师父,你不能供养在家人。可以供养在家人,我想供养谁就供养谁,管得着吗。你给我了,那钱就是我的了,我想供养谁就供养谁,扔了也没关系。就像善德,璎珞给维摩诘了就是维摩诘的,您随意施与。你既然给我,那就是我的了。师父,您我所相还挺重。我相最重就是我,怎么地?你给我,我没管你要,你自己愿意给的。给了就别说三道四的了。就算我向你要了,你给了,也是我的,我要你就给,没犯法吧。更何况我还没要呢,你就自己给我了对不对。你给了我就是我的,我想给谁那是我的事了,就甭劳您操心我怎么用这个钱了。我给小偷,给杀人犯,我乐意,还挑我的事。师父,你出家,你法施,你收的供养,你给那些凡夫老百姓,你损他们的福报。看到了吗?全都是知见,邪知邪见。怎么就损他们福报了?没有的事。那都是你自己的妄想。那损他们福报,我给我闺女,给我父母,那也是损他们福报了,我傻疯了。如果那样的话,我这钱就不应该花,就得烂在口袋里。为什么?谁收了我的钱,损了他的福报。全都是胡说八道。没有的事,都是我们的妄想。受的人他不生心,嘛事没有。任何的因缘果报,都是当事人自己起的心,你有心就有果报。谁不起心,谁没有果报。起心的人有果报。最后损的是谁福报?损的说的那个人的福报,最后他没福报。对,谁让你说了。知道你为什么那么穷吗?老分别别人。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最后补充了一下,如果你布施的人跟你完全没有关系,怨亲平等,布施一个最下乞人就像布施佛一样,完全没有分别,等于于大悲,而不求果报,这叫法施具足。不是说,我可以不用布施了,只要明理就行,不用去行布施。你明不了理,你没有具足布施波罗蜜,你明不了理。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城中一个最下的乞丐听了维摩诘说法,都发菩提心了。我们就知道维摩诘他有多大的影响力,他的慈悲智慧,他的这种善巧,他的正能量,影响了很多很多人。直到今天我们还受维摩诘的福泽,赞叹赞叹,常修赞叹法门。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声闻弟子们派完了,一个个都不能去,菩萨们挑了几个有代表意义的,一个个也说和维摩诘的本缘,本缘就是过去的一段因缘,都说不能去看望维摩诘。

    2021-01-28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87888990919293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