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说的觉知
我所说的觉知师父好,看到您关于觉知的描述:“如果你能活在觉知中而不是头脑里,一切生灭在你那里结束,涅槃在你那里呈现。”我理解法师说的头脑,就是指的色受想行识,就是“所觉”,而“觉知”是指离开所觉而不断灭的觉的本体,本无名相,所以也可以有无量名,比如如来,本师,佛性,圆觉,众生性,心,佛,上师,上帝,清净心,般若,总持,应供,观世音,魔鬼,六道,狗屎,体,道,寂灭。请师父指正。答:你所理解的并不是我说的觉知。恰恰相反,我所说的觉知是一种工具,是一个方法,是一种心的行为,是完全不住的智慧,甚至是一个妄想。是把你从你上面所描述的关于“觉的本体”、“本师”、“佛性”的理解中拉出来,是启发你放弃自己的知解和妄想。我所说的觉知是正见闻觉知时而未作见闻觉知想,是随用随空的一个感知。我所说的觉知,是对本性作用的一种形容,本来就是妄,是空,是识,以此识此妄遣头脑意识分别住着之妄,非实有觉知,更不是什么本体,佛性,圆觉,众生心,般若。完全不是。你永远在头脑和新意识中找到本觉。你找到的永远是妄想。我清清楚楚看到这一点,所以用觉知把你从对佛所自证的本觉的妄想中拉出来。我所说的觉知是一种实修的练习,它恰恰是对治你在意识中知解佛性与本体的习气。你所理解的觉知,是知上立知,故是无明之本。我所说的觉知是知见无见,是名涅槃。你所说的觉知是自心妄计,把你引入名相和意识的森林。我所说的觉知,实无觉知,只是借助它出离妄想的一个工具。我所说的觉知是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念念生心,而念念无住。我所说觉知是引导你听,听只是听,不去住着与分别听。我所说的觉知是引导你直接看,看见了就可以了,但不会停在我看见什么了的想法上。我所教的觉知是古人所云: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我所教的觉知是“吾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是我所的觉知。尼姑原是女人,是我所说的觉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我所说的觉知。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是我所说的觉知。我教大家练习使用觉知,而不是思维觉知。我教大家直用觉知,而不是分别觉知。若你不抬起腿去感知你正抬起腿,你永远无法理解我所说的觉知。若有一片树叶从你眼前落下,而那一刻你正想东想西,你永远不理解我所说的看见。若你不在吃饭的时候咬到米,你不懂我说的觉知。如果你在喝茶的时候不知茶味,你不懂我说的觉知。当你起心动念,分别自心境界,见是见非,起贪嗔痴慢疑之心,而能清晰地看到而不住,是我所说觉知。如果你不练习息虑忘缘,你会一直在头脑里想象我说的觉知,你永远不知道那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那只是一个虚妄,而并不真实。那只是一个方法,而不是结果。我教的觉知所要达到的结果并不是对觉知有一个定义和捉持,而是借它从妄念和烦恼中出离。离苦,离住,离染,离一切戏论知见,直用直行,直接解脱,那才是我教觉知的目的。 学山禅师微信号:hz2017sxs学山禅师公众号微信:xueshancy740614法宝结缘微信:xsct2233 目前主要法宝有:祖师集,诸佛集,祖师禅,经典集,甘露集等。详情请加微信,与道场常住联系。学山禅院官网:www.xueshanchanyuan.com观禅直播:下载观禅APP,微信或手机注册后,关注“学山法师”,进入学山法师主页,在“回放”中,可以观看以前的讲法直播视频。现场直播时,手机也会有提醒,可以随时观看直播讲法。
2021-05-10
-
老老实实坐禅
老老实实坐禅师父好。看到师父组织大家坐禅,我有一个疑问。过去禅宗祖师都不讲坐禅。比如怀让禅师看到马祖坐禅,破斥他坐禅不能成佛。又维摩诘看到舍利弗在林中宴坐,呵斥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又六祖说,道由心悟,岂况坐耶?请问师父,既然坐禅不能成佛,您为什么教学人坐禅?答:我并不教人坐禅,只是教大家休息。休息有多种,行住坐卧皆可休息。不可执一废一。既然坐禅能休息,为何不可?除非错用心也。你只知道古人不坐禅,你不知道古人即便不坐禅时,也是在休息身心,同于坐禅。古人无事可做,所以即便不坐禅,也不会染着造作,追逐六尘。今人则不同。若不坐禅休息身心,以习气和无明故,干这干那,散心杂话,戏论诸法,贪着世乐,不知修远离行,不懂息虑忘缘,终日口说般若,若论解脱功夫,则半点没有。故以坐禅方便调伏身心。所以,今教学人坐禅,非求禅定,亦非有功可用,只是休息身心,非如舍利弗马祖坐禅时用心。问:那如果无事可坐,只是休息,是不是不坐禅也没关系?答:若真无事可做,为何跑我这里问东问西。若真通达无碍,自知坐禅乃方便善巧,不会于此有惑。可见,真正休息身心,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既然做不到老老实实休息,那么就老老实实坐禅。莫投机取巧,自作聪明,到头来,说食不饱,依旧轮回受苦,无人替代。
2021-05-10
-
禅师的智慧和手段
禅师的智慧和手段修行不是进入问题,而是从问题里出来。如果心没有进入问题,它不需要修行。心进入意识和思维,觉知到它,从那里出来,修行就结束了。再进入,就再出来。如是训练,如是修行,如是解脱。比如我们在坐禅时,忽然生起一个问题:八识是如何产生的?带着这个问题,你会生起无数个念头。甚至打坐结束,这个问题还留存在你头脑里。你问了很多法师或善知识,甚至到佛经里去找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人们给了你不同的回答,最后,你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八识以及八识是如何产生的,有一天,你问到一位禅师:八识是如何产生的?禅师用手指敲了敲桌子,然后问你:听到我敲桌子了吗?你说:听到了。禅师不再说话。你疑惑地问:您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八识是如何产生的?禅师说:一根筷子也可以吃饭。你不明白禅师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不管禅师的回答。我们看学人的问题:八识是如何产生的。你问一个法师或老师这个问题时,如果他开始给你讲解八识是如何产生的,他非但永远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反而还被你的问题带到八识中而不自知。这样的老师只会教你进入妄念和轮回,并且自己也进入轮回,除非他非常清楚这一点,只是暂时用语言文字引导你。如果他不知道这一点,他就无法把你从无明中领出。一个禅师或真正的觉悟者则不如是。他会用智慧把你从那个问题中引出。他有无数的方法和手段不让你陷入问题。比如,他会在你问完这个问题的当下,让你把水杯递过来。或者问你,今天是星期几。或者用手敲一下桌子,然后问你听到声音了吗。他唯独不会给你讲解八识。因为他很清楚,当他把你的问题真的当成一个问题时,他自己先陷入轮回。一个自己进入轮回的人怎么能把别人带出轮回呢?所有的问题都没有意义。如果说有意义,那么就是骗你进入识心和妄想。所以,生起问题的心,那才是无明的根本,是我们修行需要看到的,而不是它生起了什么问题以及给出什么答案。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是虚妄的。心看到这一点而不被它骗,这便是觉悟,便是智慧,便是解脱。训练自己能随时看到自心升起的问题,从问题中跳出,这才是真正的见地,真正的功夫。古人牧牛、保任、长养圣胎,做的就是这样的功夫。他们的开悟,也是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未生起问题的心,或者心生起问题的刹那看到它的虚妄,那就是涅槃。除此之外,无别涅槃。真正的善知识是能启发你从所有的问题中出离,而不是把你带入问题或答案之中。问题和答案解决不了我们的烦恼,直接从那里出来,那才是唯一的解脱之道。
2021-05-06
-
真正的禅修从下坐那一刻开始
真正的禅修从下坐那一刻开始禅修并不是在坐垫上开始的,而是从坐垫下来那一刻开始的。你在坐垫上坐禅所修习的功夫如果不能在下坐的那一刻延伸,它便失去了意义。你在坐垫上修习的牧牛如果不能和下坐的那一刻连接在一起,你的修行就出现了断裂。当你的修行出现了断裂,那意味着它作废了,它停止了,它没有完成。就好比你烧一锅饭,中间停了下来,过了很久才再烧饭,然后又停下来。反反复复,烧烧停停,如此烧饭,饭永远烧不熟。禅修亦复如是,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间不能停留,不可间断。你在坐垫上的修行时间有限,那是一种死板和刻意的修行。它所养成的觉知能力如果不带入生活的其他时刻,它只是一种机械的能力,而无法解决生活中随时出现的问题。真正的禅修从下坐那一刻开始。真正的禅修从听到下坐的引磬声敲响开始。真正的禅修从你的左脚从右脚上拿下开始。真正的功夫并不是在座垫上养成的,而是从起身离开禅凳那一刻还能带着觉知,心还像在坐在禅凳上时那样安住,是从离开禅座那一刻始终保持正念养成的。当你坐禅时,如果下坐的那一刻,你的心松懈了,以为禅修结束了,你可以回到以前的习惯中,你还不会禅修。当你下坐时,如果你忘了自己怎么起身,怎么离开座位,怎么走出禅堂的,你还不会禅修。如果你在下坐时没有觉知,你在其他的时候很难拥有觉知。如果你不知道坐禅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你还没有开始真正的禅修。同样,当坐禅板打响的时候,你才告诉自己,禅修开始了,你还不会禅修。当你走进禅堂,走到禅凳边准备坐禅了,而你却不知道自己如何走进的禅堂,你的脚步是快是慢,你没有安住在每一个脚步的觉知上,你还不会禅修。如果你以这样的心来禅修,即使你坐在了禅凳上,你的禅修也永远不会开始。禅修是从你进入禅堂坐在禅凳之前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你还没有察觉这一点,你还没有真正开始禅修。坐在禅凳上的禅修,那是我们真正禅修链条中很小的一个环,是一条长线上的一个点,是整个禅海中的一湾。把那一环、一点、一湾与整个链、线和海连到一起,延伸出去,让它成片,那才是真正的禅修。古人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真正的禅修在下坐那一刻才真正开始。真正的禅修在行住坐卧中训练。如是禅修,如是安住,是真禅修,是真禅定。
2021-05-06
-
回来吧,回来吧
回来吧,回来吧当有人和你说起什么,你很容易就会跟着他进入那话语编织的故事里。如果那故事只是一个轻松的故事,你听着的时候很轻松,那么,听就好了。或者,你已经习惯了从所有的故事中跳出来,你会自然地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那时,你可能会把视线移到旁边的椅子上,或者用手摸一下杯子,感知一下杯子的温度,或者,你直接回头问了你身后的一个人一句完全不相关的话。总之,你很清楚,你不想继续待在别人的故事里。如果当你听到什么而开始紧张、不安或者心里有了情绪的变化,这时,你要告诉自己,从那话语里出来。你需要喊自己一声,回来,回到自己这里来,回到那故事之外来。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把你从幻境中叫出来。除了你自己正经历的紧张、恐惧和痛苦,没有什么能指引你解脱。回来吧,回来吧,当你开始不舒服,你要喊自己一声,从妄念中出来。这是你唯一需要常念的咒语。无论何时,只要你的心没和自己的觉知在一起,你就是一个迷失的人。这时,你只需要喊自己一声,回来吧。回到当下,回到觉知上来,回到耳根上来,回到蛙声、虫声或鸟声上来。回到眼根上来,回到天空、白云、绿水、青山、翠竹、紫藤、或茶杯上来。回到呼吸或草香上来。回到脚底的感受上来。回到风吹到脸上的觉受上来。回到哪里来都可以,只要从妄念中出来,那就好。回到当下,并不是回到头脑中的当下,不是回到模糊的概念中的当下,回到清晰的可以感知到的当下。回到满目青山的当下。回到微风拂面的当下。瑞岩彦和尚,每天都会自己喊自己:主人公!然后自答应自己:喏!然后又说到:保持清醒!别被它骗!别被谁骗?别被妄念骗!别被故事骗!万物时时说法,声声在叫主人公,回到当下,回家来。无耐我们有眼无视,有耳不闻,有心不悟,日用而不知。每时记得呼唤自己,回来,回来,从故事中出来,从问题里出来,从妄想中出来。眼前飘过陈陈芳草香,它在向你呼唤:回来吧,回来吧,流浪的孩子,迷路的梦人。声声鸟叫划过我的耳际,它在叫唤我:回来吧,回来吧,天涯的游子,流浪的小孩。回到脚下,回到指端,回到鼻头,回到眼前,回到舌尖,回到耳根。回到六尘中来,回到六识中来。你不用躲避六尘,不用压抑六识,但能不染,即是清凉的世界,才是触摸到的佛国。回到觉知中来,回到名相的外面。从概念中出来,从是非中出来,从戏论中出来。练习听到,练习看到,练习闻到,练习尝到,练习触到,练习知到。虽如是练习,但不住听、看、闻、尝、触、知。如是练习,才是修行,才是觉悟,才是解脱,才是寂静,才是涅槃。归来吧!归来吧!揭帝!揭帝!回到觉知上来,回到无妄中来。婆罗揭帝!婆罗僧揭帝!菩提娑婆诃!
2021-05-06
-
金刚护身符
金刚护身符无明和恐慌会伴随着任何人。我们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心慌,不安,恐惧。其实,并没有你恐惧的事发生,只是一刹那间,你想到了什么。念头之快让你无法察觉到它。你被自己的妄念骗了。当你不安时,没关系,没有真正危险的事发生,只是你的无明和习气在吓唬你。觉知是无明最大的死敌。只要你开始练习觉知,逐念而走这个人类最大的难题,最难以根治的宿疾,一切苦产生的根源,就可以根治。地狱之源,因觉知而断除。当你忽然间不安时,你一定进入了意识。回到觉知上来,不安就会消失。当你担心什么时,回到觉知上来,告诉自己,什么都不会发生,只有妄念和瞎想在你头脑里发生。你无法预知任何事,你也不知道任何人的任何想法,你凭什么认定某个人或某件事会如何呢?你只凭自己的妄想并相信了它。回到觉知上来,坚定地回到你的脚步上来,回到你的呼吸上来,回到你身体的觉受上来,回到耳根、鼻根、眼根上来。彻底抛弃那些让你不安的想法,看穿它们的虚妄。别被它们带走,别让自己掉进那些故事里。觉知是你真正的护身符,是你最大的安心屋。有了觉知,你获得了紫磨金身,成就了金刚体。有了觉知,你可以行在水里,住在火里,可以飞在空中,可以上天入地。行在水里,在欲而行禅。住在火里,于嗔而无嗔。飞在空中,于法无所依。上天入地,于一切无碍。有了觉知,你能走出识心的牢笼。有了觉知,你可以高枕而无忧。有了觉知,无明的根本已经烂掉。有了觉知,烦恼的大河正在枯竭。有了觉知,诸佛成了你的护法。有了觉知,天人为你捧花。有了觉知,三十二相顿成。有了觉知,一切三昧现前。觉知若在,烦恼散失。觉知若临,诸魔不近。修六度万行,不如修一念觉知。参河沙善知识,不如向自己脚下问取。一切佛法,只教你奔波劳累,陷入迷阵。然后,你会心甘情愿地休息,你不得不休息。一切修行,只会让你越陷越深,越修越迷。然后你才知道,回到觉知上来,立刻解脱。练习觉知,那才是佛法里的真才实学。掌握觉知,才是唯一的般若正见。
2021-05-03
-
觉知,永恒的陪伴
觉知,永恒的陪伴当我们忽然间身体不适,出现眩晕、恶心、难过或疼痛时,这时,要立刻跟这些难受的觉知在一起。不要一下进入思维,别被意识和苦思乱想带走。如果你不立刻与觉知在一起,而是担心身体出现了病变,进入了意识的认知里,这时身体的难过就会立刻加重而持续。就好像你被这难受逮到了一样,再也无法脱身。只是一念不觉,你的生命轨迹就会朝着妄想、无明与对治的方向迅速前进。你被身体出现的变化这个幻象与幻觉欺骗了。身体的疼痛和难过,只要保持觉知,而不进入分别,不去对治,不急急地把它迎入认知,它只是疼痛和难过,而且时间不会持续很长。维持疾病的永远不是身体,而是心识。心识来回地在大脑中幻想和编织,使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身体的病变来自头脑的认定。身体持续不退的难过,来自你想在头脑里驱赶走它。身体的觉受本来是空,它来了,自己会走。但是,你对它的误解、讨厌和对治挽留了它。所有的疾病是我们的思想把它喂大的。当你没有觉知,你就会被带到意识的深渊。那里随时会制造无止尽的问题和疾病。觉知需要在平时练习,才能在身体出现任何状况时第一时间和觉知在一起,而不是被妄想和恐惧带走。觉知的培养永远是从当下开始。坐下,起来。抬脚,移脚,落脚。停住,转身,回头。打开水壶,倒水,放好水壶。拿起杯子,放下杯子。在这些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中训练觉知。在这些最细小的事上练习安住。养成了觉知习惯,只为改变进入意识的习气。生活中有了觉知,再遇到任何事,你的第一念是和觉知在一起,而不是跟头脑在一起。第一念是心,第二念入脑。第一念是岸,第二念落草。跟觉知在一起,绝对的安全。觉知不制造任何问题,它会把你从问题中带出来。跟头脑在一起,非常的危险。它虚妄狡猾,为你制造种种恐怖的氛围,把你带入黑暗之中。觉知的练习关乎你的生命。练习觉知不是为了延长生命,而是减少生命出现变动时受的苦。练习觉知不是为了囚禁生命,而是还生命自由,使生命觉悟。当你的身体出现不适和疼痛,或者失眠,焦虑,不要错过修行的机会。就从身体上去觉知,与自己的头、颈、背、腰、腿和脚在一起。哪里不舒服,去觉知哪里,在哪里陪着你的疼痛。奇迹就在你陪着它们的时候悄然而至。觉知的陪伴,世间最美的陪伴,永恒的伴侣。
2021-05-03
-
如何安心
如何安心东跑西跑,你安心了吗?没有。做这事做那事,你安心了吗?没有。和这个人在一起,和那个人在一起,你安心了吗?没有。和这个人争,和那个人争,争胜了,你安心了吗?没有。做这个工作,换那个工作,你安心了吗?没有。你赚了很多钱,换了几次房子,你安心了吗?没有。独身的时候想找一个伴,找到了,你安心了吗?没有。两人在一起生活有矛盾,分开了,你安心了吗?没有。盼着孩子长大,以为就安心了。孩子长大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减肥,努力地克制饮食,减肥成功了,你安心了吗?没有。觉得自己不漂亮,做美容,去整容,美容整容之后,你安心了吗?没有。逛淘宝,逛专卖店,买到了所有你想要买的东西,你安心了吗?想要儿子,得了儿子。想要女儿,得了女儿,你安心了吗?没有。身体有病,想病愈,病真的全愈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有钱,真有钱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出家,家也出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还俗,俗也还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找善知识,想找道场,善知识找到了,道场也找到了,你安心了吗?没有。读经、持咒、坐禅,你安心了吗?没有。学佛,学法,学道,你安心了吗?没有。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呆着,你安心了吗?没有。想节食,想辟谷,也节食了,也辟谷了,你安心了吗?没有。你所求的一切,都实现了,你安心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安心?因为还有求,还活在意识和妄想中,还没有停下来。怎么才能安心?停下一切有求之心,满足当下的任何状态,哪怕是一无所有,哪怕是身在病床,哪怕是人在囹圄,哪怕是危在旦夕,哪怕是临命终时。只要你休息下来那份一直寻找的心。只要你停止那颗一直抓取的心。只要停下那份有愿有求之心只要你停下来。你就会安心。安心不是靠得到什么。安心是不再需要什么。安心不是靠做了什么。安心是不再去做什么。安心不是让心去波动。安心是让心静止下来。安心不是靠有为。安心需要无为。安心不是靠红酒,绿茶,咖啡,烟与肉。安心只需要清水,蔬菜,与明月。安心不是靠诗歌、艺术、音乐。安心只需要阳光、空气与泥土。安心无法在文字中找到。安心需要到觉知中安住。安心不需要一间大房子。安心需要一颗满足的心。安心不是朝大家都走的方向。安心需要朝另一个方向。安心不是去放逸六根。安心需要收摄心识。安心不是去妄念中寻找安心。安心需要从妄念中走出来。安心不在辩论、知解、想象中。安心只要心不住。安心不是有心可安。安心需悟无心安。
2021-05-03
-
停下来,你会打开另一个世界
停下来,你会打开另一个世界人静下来太难了。那是因为人从来不知道休息的宝贵。能安静地坐在窗边看看树、街道、人,听听鸟叫,甚至听听车水马龙的声音,从妄念中出离,只是享受无事,还有比这更值得珍惜和拥有的吗?拥有一切,不如拥有无。创造一切,不如享受天成。能几分钟甚至更久地坐在那里听着风声,心平气和地坐着,没有任何事挂在心里,这个世间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吗?纵珍宝如山,眷属如恒河沙,也抵不过心中无事。纵经历百皆福寿,万劫功名,不过梦影。人能够安心地无所事事,比什么都难。人能够长久地无所事事而安心,更是难上加难。佛法所有的修行,所有的功课,所有的义理,都是把我们领到无为这里。都是把我们领到休息的门口。都是引领我们看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都是让我们觉悟和警醒,世间一切有为,一切发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毫无意义。我们经历的一切,就是为了看清这一切的虚妄。从虚妄中彻底休息下来。只是坐下来。只是站住!如此简单!却费劲周折!如此美好!却少有人到!从现在开始停下来,不论你在做什么,停下来,哪怕只是站在那里,坐在那里,或躺下来,只要你的心从抓取处停下来,一切会忽然间不一样。静下来,使用六根,而不是迷于心思,你会打开另一个世界。寂静、清明、无忧的世界。安静,安心,安稳的世界。自然地接受天地的馈赠,而不是到妄想中去寻觅和求取,不要以为你会失去什么。不,除了虚妄,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相反,所有的真正的财富,所有的真实,是在你心停下来时来到你的心上。停下来,再难,只要开始,就已经踏上归途。
2021-05-03
-
一平米内,是你的道场
一平米之内,是你的道场人们发明汽车、飞机,甚至宇宙飞船,到很远的地方寻找快乐和真理。真理离你没那么远。它就在你脚下,在你身上。人们害怕狭窄,畏惧被囚禁,以为狭小的地方是监狱。那真是人类最大的错觉。在念头中迷失和流转,不知道止息,那才是广袤无边的监狱。真正囚禁我们的并不是方所,而是妄念和执着。练习把自己囚禁在一平米的地方还能自在安心地呼吸,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监狱不在一平方米之内,而是在那之外。当你能在很小的区域里还能安心,你近道矣。当你在排队、等候、无事时心无焦虑,心无急迫,安住当下,你一定是在觉知中。你要么在觉知中,要么在妄想里;要么在当下,要么在妄念里。其出弥远,其知弥乱。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离身,可以悟大道。一间陋室,可以养身;一条直线,可以成道。每天一个小时在一平方米之内练习觉知,放下一切外在的人事物,绝对地和自己在一起,面对自己的种种心念,看到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自己的妄想。不要相信和住着念头,每一念回到觉知的当下,每一念都是解脱。念念回到觉知上来,念念解脱。练习觉知的过程中,把所有的理论、佛法和知见全部清除干净,只是单纯地觉知,生起妄念和疑问,就拉回来,如此反复练习。如是持之以恒地训练,才是佛法和修行。还没有练习觉知的修行不是修行。还没有开始出离念头的学法,毫无意义。佛法不是进入问题,而是从问题里出来。问题,才是我们的监狱;从问题里出来,就自由了。你所有的烦恼和困惑来自于进入疑问,住于疑问,没办法觉知,所以被困于妄念的牢笼。牢笼来自你对念头的无知和束手无策。有人问我,师父,不专门练习觉知,直接在生活中,在做事的过程中训练觉知可以吗?没有经过训练觉知,你很难在直接做事的时候提起觉知。只有经过长时间行之有效的训练,才能把觉知带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有的人很早就开始练习,并把觉知带到生活里,否则,一开始做事,你就把觉知丢到九霄云外了。老老实实练习觉知,没有捷径可走。已经练习过觉知的,自然会在生活里处处提起觉知,进行更深入地练习,自然不会问这个问题。还有疑问,说明没有能力直接在生活里练习。更需要训练。
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