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人节

    愚人节人类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自以为很聪明,并以这样的聪明去愚弄自己,愚弄别人。同时,因为自负,也被别人愚弄。人最大的可悲也是这样,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可以主宰一切。人最大的不幸是不知道自己愚昧、无知,以为自己可以撑控这个世界。今天是愚人节。愚人节不是愚弄别人的节日,不是糊弄别人、欺骗别人、拿别人找乐、消遣别人的节日。而是知道自己很笨,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愿意做一个老实人的节日。愚人节是觉悟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接受自己百无一用的节日。愚人节是看到自己跟动物、昆虫、树木、一切生命、一切存在完全平等的节日。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愚笨,他不再愚笨。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很傻,他变聪明了。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很蠢,他有了智慧。所以,愚人节是庆祝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呆傻,不再自以为是的节日。愚人节并不是庆祝人类的愚昧和无知,也不是让我们活在恶做剧或搞笑的氛围里。这一天,如果你只是想放松一下,骗骗别人,拿别人寻寻开心,它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愚人节是提醒我们不要妄自尊大、自作聪明、自视甚高的节日。这一天,你能看到这个世间并没有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笨的,不再轻视笨拙,不再宣扬聪明;不再追求才智,更加看重德行;不再崇拜智商,更加看重心性。看到智慧愚痴并无两样,愿意做一个平常人,愿意做一个老实人,甚至愿意做一个在所有人眼中都愚笨的人,而你丝毫不觉自卑,甘于愚笨,甘于没有心机,甘于什么都不知道,那是愚人节对你的意义。世人以有我故,妄认自己聪明,妄认别人愚笨。妄认人类聪明,妄认动物愚笨。妄认多知为智,妄认无知为愚。种种妄认,皆是无明,皆是愚蠢。不知实相中本无有我,亦无聪明愚蠢。不要过以为有我、耍小聪明的愚人节。过一个我执减少,不再突出自我的愚人节。当你知道自己笨,你不再是一个蠢人,而是一个最聪明的人。当你看到自己愚痴,你成了一个智者。要么不过愚人节,要么就过一个不自高,也不自卑,不自是,不非他,不逞能,不轻人的节日。庆祝自己看到自己的虚妄,不再执着自己任何的聪明才智,心甘情愿做一个不持有任何知见、不与人争胜的人。不争是智慧,不知最亲切。祝你在今天,如佛性般愚鲁,如虚空般无知,如大地般没心眼,如动物般呆萌,如孩童般没有心计。愚人节快乐! 

    2025-04-02

  • 佛病最难医

    佛病最难医古人云:世法里迷却多少人,佛法里淹醉多少人。多少人因为学佛,而着了魔。佛在他们心中已经完全成了魔一样的存在,而自己全然不知。他们将佛神圣化、玄妙化、权威化、庄严化、理想化,乃至于只有佛说的才是对的,一切跟佛法对立的东西,都排斥、指责、打压。学佛学成了神经病,学成了疯狂,学成了怪物,人也不会做,话也不会说,事也不去做。每天被佛魔牢牢地束缚着。学佛只是认识自己,做回原来的自己,如其所是地呈现自己。若不识得自己真佛,学外佛一言一行,即是东施效颦,即是着相,即是着魔。如果你是一个学佛者,小心自己在任何处升起执着。升起执着的地方,是你唯一需要看到和修行的地方。佛法只是去执着,去执念,去取着。修行者但于二六时中,看见自己起心动念,不起执心执念,便是修行。离此之外,并无修行。佛只是一个无执的凡人。一个凡夫,不起执心,当下即佛。起一念执心,便入一念生死;一念执心放下,当下即入涅槃。前念执着,即凡夫;后念放下,即是佛。佛不神圣,佛无玄妙,佛不高超,佛无神通,佛非尊贵。佛最平常,佛最朴实,佛无佛见,佛无佛想。佛只是一颗平常心,一颗无惑的心,一颗不执拗的心,一颗随时放下执着的心。众生但悟自心,直用直行,心无所住,个个是佛,不假修造。故真学佛者,不改其面,不改其行,即是如来。不断我见,唯断取着,即是如来。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即是如来。不须断妄,但不住着,即是如来。不须相好,但无矫饰,即是如来。不修一法,不灭一法,即是如来。学佛者,最大病处,病在执佛,与佛有关的一切都信以为真,都执着。将佛法拦在胸中,处处以佛为是,以法为尊。开口佛言佛语,三句不离名相。执着师父,执着修行,执着经典,执着道场,执着同修,执着法门,执着传承,执着戒律,执着佛像、法器、仪轨,执着放生、吃素、供养、发愿、忏悔、回向,执着佛说,执着祖说,等等,皆是佛病。故云佛病最难医。心中才起一念佛想,便是着魔。心不起相,乃为真修。若向他释迦牟尼佛学,是着魔也。若向他祖边学习,是着魔。若学他四威仪中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着魔。若求圆满报身,是着魔也。若求六通,七菩提分,十八不共法,是着魔也。  古人云:宁可永劫受沉沦,不向诸圣求解脱。又云:己灵犹不顾,佛祖为何人?又云: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经云:谤诸佛,毁诸法,不入众数,乃可取食。又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若见有法可修,即是佛病。若见有佛可成,即是佛病。若执无修无证,无悟可开,无性可见,亦是佛病。若高推圣境,轻视未学,即是佛病。若狂妄放逸,动辄呵佛骂祖,亦是佛病。佛祖本无谩人之心,为时人自己执着,未能善学,着了祖佛的相,反被祖佛骗。此自己过,非祖佛之过也。诸行者,识得本性,是真学佛;作得自己佛,是真学佛。念念归家,心不外驰,是真学佛;若不如是,只是造业,是着了佛的魔,非是学佛。古人云:若人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学佛先信佛,再破佛。信佛难,破佛更难。最后心中关于佛的一切破得干干净净,而又可以方便运用一切,是名真学佛。故学佛只是善护于心,于一切执着处,心无所住,是真学佛也。

    2025-04-02

  • 烦恼即菩提

    烦恼即菩提人们在追求快乐而不得的时候,活在世间感受到痛苦的时候,经历恐惧、不安和绝望的时候,活着迷茫的时候,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使命。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那种说法,是陷入了消极无为和虚幻悲观的认知中。人生的意义是用来修炼和觉醒的。人的生命就像一条长河,它不仅仅只有这一世,而是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生中的你没有完成的功课,这一生要继续完成。这一生不能完成,下一生还要继续完成,谁都无法回避。你一直在无明的大梦中沉沦,然而每一次生命,你都有觉醒的机会,只要遇到机缘,只要好好修行,只要认出觉醒的契机,你就一定能觉醒。醒来,不再让生命承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恶梦,是你来这个世间唯一的意义。人生并不是痛苦和无意义的。痛苦只是一个假象,是唤醒你看到圆满和常乐的一个鞭策。不论你是否承认、相信和理解,了解实相,回到真实中去,这是生命自我的课题,不论你是否选择修行和觉醒,生命都要完成它自身从无明到觉醒的历程。只要遇缘,它就会奔向解脱,它会选择解脱。因为那才是生命的真相。完成未完成的功课,了解你自己,改变认知,认识实相,回复本来面目,是你这一生最重要的事。你经历的所有事,都在为这件事服务,都是有意义的,但是,你要认出那些事的意义。你可能经历过许许多多烦恼,而且此时此刻正在经历大大小小的烦恼,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不要恐惧,你正经历的烦恼只是一道你过去没有完成的课题而已。而且,这道题本身并不是真实的,它不需要任何答案。你只需要醒过来,看清楚它只是一道假的考题,你就过关了。每一个痛苦中隐藏着珍贵的提醒和无价的珍宝:痛苦只是让你停下来,醒过来的一个契机,它并不真实。无苦无乐的你,才是真相。每一个烦恼背后都隐藏着无上的清凉:烦恼是虚假的,它只是想让你正视它,看穿它,直到它完全消失,你就会看到它的本来面目:清净,安全,解脱,自在。无明实性即佛性,烦恼真相即菩提。每一个不安的想法中都蕴藏着一个无比美好的礼物:你是安宁的。只不过,它用不安的方式提醒你,从妄想中出来,不要相信你的想法,它们是暂时的、虚假的。当你看懂那不安的念头的实质,你就会发现一切都很好,那才是唯一的真相。悟念不实,知念空寂,知心不住,即得解脱。如果你无法醒来,它就会继续以让你烦恼和痛苦的方式提醒你,刺激你,敲打你,让你看到,你正经历的只是一个梦,一个执念,直到你醒来。不论你正经历失恋、丧偶、出轨、亲人离世,还是自己正身患绝症,损失钱财,负债累累,一无所有,那都是它叫醒你的方式,都是你生命中最大的礼物。只有烦恼和痛苦才能刺痛你,才能叫醒你。所以,如果你失业了,你儿子身患绝症,你老公离世,你父母冷待你,不要一直沉浸在悲痛中,那都是梦。而这些恶梦,就是来叫醒你的。你每一次降临世间,都是为了完成上一期生命没有完成的课题。你每一次来到世间,你都有无数觉醒的机会。然而,大多数人因为贪恋享受和体验,沉迷于痛苦和绝望,把梦幻的世界发生的一切当真,错失了觉悟的机会。请珍惜此时此刻你正经历的任何烦恼或痛苦,那绝对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那是觉性又一次来敲你的窗户。每一个烦恼,每一次痛苦,都是这个幻梦中开出的最后一朵花。当你彻底醒来,再来人间,便能游戏神通,自由自在,享受慈悲喜舍,妙用常乐我净,随缘度化,心无所住。

    2025-04-02

  • 人生不是用来体验的

    人生不是来体验的人生就是来体验的。这句话害了无数人。人生不是用来体验的,而是用来终止体验的。体验就是轮回,只不过,它被喜欢轮回的人改了名字,欺骗那些无智之人。体验的真正名字是造业。凡有体验,皆是虚幻。体验是生灭法,是有为行,是自我的把戏,无明的异称。停止体验,悟法无生,知幻即离,离幻即觉,那才是人生要务和人生唯一的意义。人生当然需要体验,也无法避开体验,但是人生的意义是体验之后的幡然醒悟。人生如果是用来体验的,那六道轮回就是最刺激的体验。人生如果以体验为目的,那烦恼和受苦就有了冠冕堂皇的意义。人生如果仅仅是用来体验的,没有什么比在刀山火海中的体验更猛烈!如果你只想体验甜美,甜美不会单独出现。你体验多少甜美,就有多少心酸和哀怨。如果你只想体验快乐,快乐并不单独存在。你体验过多少快乐,就会体验多少痛苦。功德天与黑暗女,如影随形。愚人二者都去体验,智者二俱不受。所有的体验,都是梦中妄为。若执着体验,则业识奔波妄动,何时能够停下?若把体验当成人生要务,体验之后,生命结束,心归何处?心会跟着它的惯性继续追寻体验,故受三途六道之苦。若把体验当成人生目的,可曾想到谁在体验?有没有一个体验的主体?又体验了什么?体验之后的副作用又如何面对?就好比如正喝酒喝时体验迷醉,喝过酒之后胃中犹如火烧,痛苦不已,才知后悔。快乐只是一时,痛苦绵绵无期。若体验能要你性命,令你受苦无穷,你还要不要去体验?所以,只有愚人才会追求体验,智者在体验中猛然惊醒,安于简单和寂静。体验不过是造业的美妙说法;体验是凡夫为自己寻求快乐装扮的美丽外衣;体验是懒惰放逸之人为自己无法停下的心所涂抹的化妆品。人生需要体验,但是不能迷于体验。借体验来修行,知体验是空,因体验而觉醒。人生需要经历,但是要在种种经历之后发现一切经历不过是梦,及时醒来。人生可以体验,但是要适当有度,不可贪着。生灭心灭,当以寂灭为乐。不要追求二法的体验,多去体验平和、平等、平常、平静,于此平等之法亦不可执着。佛说,众生所贪之乐,实非乐也,乃是诸苦。以其不了实相故,将苦为乐,自欺欺人,故名颠倒。所以,不要再被体验所骗。那是波旬接引他的弟子的招牌,那是魔王递给你的诱饵,是无明给你挖的深坑,是三途留给你的座位。你的心识已经体验了无央数劫,若还用体验来骗自己,只能继续在迷梦中颠倒受苦,轮回不已。

    2025-04-02

  • 作一个如实修行者

    做一个如实修行者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学人,佛法学了十几年,还在知解道理中打转,终日研究缘起性空,把头脑理解的道理,讲说的般若,当做修行。看中观,读起信,学百法,习楞严,讲说第一义,论说般涅槃。终日迷在文字中,常年陷入戏论里。遇到善知识为其说破,还在那里与其争论种种道理,狂心不歇,我相不泯。有学人问:看了您写的与自己的心在一起,我有一个疑惑。我想问,我被束缚的时候,生烦恼的时候,不也是和心在一起吗?被虚妄观念束缚,不也是和心在一起吗?求解,师父。因为依真起妄,真妄是一啊?答:你的这个疑惑是很多修行人都会犯的毛病,执理而废事,掉到一个空理里,而忘了佛法和修行是为解脱的。如果和自己的心在一起而被束缚,那这样的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又有什么意义?就好比如我被火烧了,还在说火也是自己啊,这样的话,不是愚痴吗?又好比如说地狱也是空啊,我堕地狱也没关系啊!这是自欺欺人,执着理才会这样。如果这样的话,每个人都不需要修行了。知道一切皆空和真正空掉一切,对一切都不执着,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再去说什么真妄是一这些没用的话了,除非这句话能让你解脱烦恼,否则,它就只是一句空话,毫无意义。而很多人却迷在这些知见之网中出不来,还以为自己在修行。而到了禅师这里,他们心知肚明,知道空学道理对学人解脱生死一点用也没有。他们不再给你讲道理,不会跟你论空有, 说无生,而是直接告诉你或启发你如何解脱,让你言下顿见本性,顿断烦恼。当你问法的时候,禅师要么大喝一声,吓得你心脏乱跳;要么让你躲开,不要妨碍我休息。要么自己扭头就走,不搭理你;要么听你在那儿叨叨没完,你说累了的时候,问你说完了没有?然后把你晾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继续吃他的东西;要么问你小时候在哪儿上学,要么问你今天星期几。总之,让你不知所措,无以为对。你以为他没给你说法,其实是老婆心切,谆谆教导,每一处无不是为你说法。只不过,学人自己习气业力太重,青天白日,活生生的法听不懂,非要奔知解里钻。有太多学人,明明学了很多年法,却烦恼依旧,不知如何解脱,也不反思自己所学,究竟是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很多人都是学了无数道理,听了无数讲座,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如何实修,不知道怎样解脱。禅宗是佛法里的行门,它只为解脱烦恼服务。禅师横说竖说,正说歪说,顺说逆说,善说恶说,长说短说,说与不说,都是让你立刻、言下、瞬间从知解泥潭中滚出来、爬出来、跳出来、钻出来,而不是让你进入思虑中。若流于第二念,非宗门下客,皆是寻言逐句,无明黑窟中流浪生死者。待无常大限来临,皆是手忙脚乱,莽莽荡荡三途受生去也。楞伽经云: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谓言说法及如实法。言说法者,谓随众生心为说种种诸方便教。如实法者,谓修行者于心所现离诸分别,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于自觉圣智所行境界,离诸因缘相应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是名如实法。此二种法,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善修学。尔时,世尊复说颂言:我说二种法,言教及如实,教法示凡夫,实为修行者。从经文中我们可知,言说法,是随众生心,为凡夫所说的方便法,非是真实究竟之法;而如实法,也即超心意识,于自心境界,离于一异分别,离诸因缘生灭知见,乃自觉圣智所行,为真实解脱生死者所说。所以大家在听各种法师讲法,你看他是在讲说名相、概念和道理,还是告诉你如何实修,直接为你开示如何解脱生死的方法。若围绕着牧牛,善护念,转念,离念,不分别自心境界而说,并教你实用的方法,只要经过训练,就会有作用,这样的老师便可依止。如果学了一段时间,不知道如何解脱烦恼,遇境依然心动,不知如何出离,更没有确定的方法练习,那你跟随的老师一定是一个知解宗徒。老师自己尚不知如何解脱,又怎么教学人解脱?太原孚上座在未遇到禅师之前,在光孝寺讲涅槃经,可谓讲得天花乱坠,却被禅者笑话。讲完法之后,他去禅者那里请教,禅者说,你只讲得法身边上事,却讲不得法身。太原孚上座虚心请教,如何才能相应?禅者说,你罢讲十天,找一静处,息虑忘缘,自证便知。太原孚上座依教奉行,果然于半夜静坐时忽然了悟前非,方知佛法果然不在文字中。六祖大师说: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而大多数学人,全都跑进头脑中学习佛法,忘了佛法在日用中,在穿衣吃饭中,在行住坐卧里,在言下起心动念心无所住处。所以各位同修,大家好好反思,你是言说修行者,还是如实修行者?你是少欲知足,每天练习息虑忘缘,待人接物,直用直行而心无所住,还是贪嗔痴习气不断,纵然学习佛法,也一直熏习义理,知解名相,佛法的道理学了一箩筐,却不知道如何解脱烦恼,出离生死?若是后者,当及时悔改。万缘放下,收摄身心,找一静处,做息虑忘缘和物牛的功夫。亲近善知识,于如实法,勤而修习。真正的佛法是解脱的佛法,是真实有用的佛法,是拿过来就能练习的佛法,是立刻就有效果的佛法,是你亲身能够验证的佛法。若不如是,佛法有何用,空说一堆道理,却成了骗人的东西。

    2025-04-02

  • 享受寂静,人生至乐

    享受寂静,人生至乐还有什么比寂静更美的?你以为你活在混乱的念头中,活在繁杂的事情里。而实际上,一切都如此寂静,什么都没有发生。除了你自心的低语,没有任何外在的声音。除了你相信自己的念头,哪里有什么吵闹?除了你沉入梦识,哪里有任何不安与慌乱?只要你不相信心识编织的梦境,你就活在寂静的天堂。不用离开纷乱别寻寂静,纷乱即寂静。不要以为有不寂静的时刻和事物。一切都是寂静的。寂静不是没有声音,而只是没有被任何声音影响。寂静也不是静止,而只是思虑的止息。你可以在听鸟时感受到寂静,也可以在菜市场中听到寂静。你可以在花香中闻到寂静,也可以在酸臭腐味中闻到寂静。当你奔跑时,你在寂静中奔跑;当你跳舞时,你在寂静中舞动。当你微笑时,你在寂静中微笑。当你悲伤中,那悲伤中什么都没有,它全然是寂静。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里见到寂静。看到寂静,享受寂静,那是世间唯一的快乐,恒久的快乐,不灭的快乐。不用寻找寂静,你就是寂静。不用感知寂静,让寂静与你重叠。就算你进入惊涛骇浪的梦境,你仍然是寂静的。就算你掉进烦恼的洪波,你仍然寂静安全。劫火烧干海底,风灾撞击两山,那不过是大象眼中的飞絮,狮子耳边的虫鸣,真常寂灭之乐,分毫不相舍离。当你烦恼时,停下来,走出故事,跨出识心,忆起寂静,聆听寂静,沉入寂静,享受寂静。当你不安时,环顾四周,嗅一嗅花香,动一动手指,看一看天花板,寂静写满你的房间。去和寂静在一起,一分钟,五分钟,半个小时,循序渐进,逐渐加长。当你无聊时,去见寂静,像你年轻时去见你的恋人,像你委屈时扑到妈妈的怀抱。安静下来,陪伴寂静,寂静如此美妙。当你不快乐时,马上告诉自己,因为你离开了寂静,又去别处寻欢而找不到快乐,所以才不快乐。哪里有什么不快乐?不过是你离开了寂静的屋子,去荒漠中寻找绿洲罢了。回来,回到寂静的屋子,那才是唯一安乐的地方。当你失眠时,不要想着睡着,去敲寂静的屋,到它空荡的房间里坐下来,专注于呼吸,身临于空寂。当你来到寂静的屋宇,睡或睡不着觉已经毫不重要。忘记寂静而别寻快乐时,请呼唤自己回到寂静中来,请歌唱寂静的诵歌:寂静真好!我爱寂静;无事真好,我爱无聊。寂寞真好,我爱寂寞。除此寂静,更无一物可追寻;唯此安心,更无一途到安宁。就算你经历所有的美好,如果你没有发现寂静,你永不知足。就算你做了一切事情,如果你不停下来与寂静在一起,你永远不安。发现寂静,爱上寂静,陪伴寂静,那才是世间最浪漫的事。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境遇,不要忘了寂静一直笼罩于你。你就是寂静,寂静就是你。

    2025-04-02

  • 关于实相

    关于实相诸位同修,学法修行既不能执理废事,亦不能偏事废理。既不可贪空,又不能着有。理事兼行,空有不住,见地与功夫并行,生活与修行一如,随缘应用,自在无碍,自成佛道,亦能觉他。平时静坐或无事时,不可流于昏沉麻木,守个寂静,堕于无知,还要活出法身,绝后复苏。当常思惟如下实相之理,烂熟于心。方可在烦恼现前,无常来时,般若为导,实相现前,默契修行,行出佛法,亲证解脱,自觉觉他,方是无上菩提正修行路。关于实相及修行理事,若广而论,穷劫不尽。简单归纳,凡有三种。有心者,常思念之。一,实相之理: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然而一切又不是断灭的。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我,也没有任何实有的法。万法唯心,万境唯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心不异境,境不异心。心法不异,心境一如。诸法无相,唯是一心,然心亦不可得,非有非无,不可思议,假名唯心,假名唯性,假名唯佛。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诸法虚妄发生,虚妄灭却,以心生灭故,法随生灭。本来无生,本来无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寂灭相者,不生不灭之异名也。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二,如何修证?如何默契?本无修证,以妄想故。覆盖真如。但无妄想,本自清净,不假修行。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六根虽有见闻觉知,而不染万境。真性常自在。二六时中善护念,才起烦恼,便转心念,令无所住。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身心不起,是第一牢强精进。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妄心若不起,精进无有虚。不于三界现身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三,生活中如何践行?心行平等,普行恭敬。生活中的每个行为举止,言语动作,要慢下来,带着觉知,不被妄念习气牵着走。知法因缘生,理解他人行为。不评价他人,不见世间过。减少所依,少欲知足,多独处,不操控,不抓取,不越界。色类各有道,互不相妨扰。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珍惜身边人,以彼为镜像,互相照见,共同成长。不思过往,不望将来,安住当下,做好每一件小事,在琐事中炼心。相信一切法,一切事,一切人,自合道。随顺因缘,相信因缘,放弃自己的观念与干涉,不需要用力,让法自行运转。虽知诸法空寂,不可沉空守寂,堕于无为。要广学多闻,和光同尘,随方利物。

    2025-04-02

  • 本自圆成,不假修造

    本自圆成,不假修造你的自由不在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在于,当你无法主宰境遇,你可以主宰对境遇的态度。所以自由无关形式上的活动,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健康并不是不得病,而是当你身有不适时,你完全接纳自己的不适。你的心并没有给自己贴上疾病的标签。你拥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病苦只是一种病苦,而不会变成困惑与烦恼,那才是真正的健康。富有并不是拥有很多财富,而是心上无忧无虑,无烦恼,无重负,无是非,无得失,无人我,无胜负,心中无一切挂碍,心如虚空,容纳一切,那才是真正的富有。什么是智慧?智慧并不是我知道什么,我掌握什么,我明白什么,而是发现没有任何真实的事物需要明白,智慧不是知道或不知道什么,而是心不住法,心不附物,不住于知,不住不知。什么是慈悲?慈悲不是给予什么,而是不害,不对抗,不与物违,不与境逐。慈悲不是对别人好,而是于一切无害。知道自己与外物皆不真实,不执着自他,妄心不生,是真慈悲。无论发生什么,都知道一切无生,这才是慈悲。快乐是什么?快乐不是有什么事让我开心,而是没什么事需要我操心。快乐不是有所得,而是无所得。快乐不是感官上的乐趣,而是内心的寂静和安宁。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快乐不是达到什么目的才会快乐,不是在将来快乐,不是做成了什么才会快乐,而是在每个当下,每个步骤,每个过程,每个阶段,什么都不做,都会立刻快乐。什么是成就?做成什么,达成什么,那不是成就;悟无所有,心无所行,心无所为,一功不施,是真成就。有我有事,有做有为,是世间成就;本来无我,亦无一事,谁去成就?成就什么?本无发生,焉有结果?故成就者,实无所成,假名成就。什么是解脱?解脱不是离开什么,脱掉什么,解开什么,回避什么,放下什么。解脱是发现本来就没有束缚,没有障碍,没有被困,没有负担,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不需要离开,不需要逃避,不需要做任何事,连一个念都不需要动,本来就是解脱的。什么是开悟?有迷才有悟,有睡才有醒,有闭才有开。发现本就没迷,本就是醒着的,本自开放的,本来就是悟,不需求悟。了于本觉,不需更觉,不需更悟,是名开悟。什么是修行?起心修行,是妄非修。若有所成,可名为修。本来无成,故无所修。若言有修,修成还坏。本自无坏,不需更修。有破有成,方有修造。无破无成,何用修行?妄心不起,假名修行。实无所修,亦无修成。什么是菩提?因有烦恼,假立菩提。本无烦恼,焉有菩提?因于幻病,假立幻药。幻病既无,幻药亦消。菩提者,实无有法名为菩提。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假名得道,实无所得。故从上以来,只说浊边过患,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修行若悟得如是根本,识得真相,不动妄念,便证菩提,非关修证。

    2025-04-02

  • 佛法早已改头换面

    佛法早已改头换面佛法在今天已经不仅仅表现为传统的佛陀教法,而渗透在许多领域,比如物理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学、文学、瑜伽、柔道、太极、音乐、舞蹈、绘画等等几乎所有领域里。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能执着传统教义下佛法,认为学习佛经,在寺院诵经坐禅,依教奉行就是修行,而排斥或轻视以其他形式承载的佛法和真理。佛法早就脱去了它固有的外衣,而换上了新颜。如果一个修行人还执着以佛教的形式来修行或学习佛法,那说明他还停留在佛法的表象,根本没有深入修行,完全不了解佛法。一个大修行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可能是一个数学老师,一个快递小哥,一个农民,一个商人,甚至一个酒鬼。经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有人看不懂佛经,却能听得懂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断除烦恼,获得解脱。那么,对这样的人来说,心理学的应用就是佛法,就是修行。有的人不愿意打坐,但是却能在做事中安住,那么,对这个人来说,劳动就是修行。有的人从来不持戒,但是内心却不分别别人的是非对错,虽然他只是个厨师,但他却是个真正的修行人。有的人在赚钱中修行,他虽然能赚很多钱,却从不执着于金钱,而懂得布施。那么,对他来说,经商就是六度,就是修行佛法。有的人做律师,却能圆融地协调各种诤讼,那么,律师的工作就是他的佛法和修行。维摩诘经云:善和诤讼,此之谓也。有的人做老师,能够把佛法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并引导学生们开发自己本有的天赋,那么,课堂上就是他的道场,为学生讲故事就是他的修行。有的人做食品检测和监督工作,那么,他工作时认真负责就是在利益众生。他的工作间就是他修炼佛法的地方。有的人唱歌,用他的歌声向大众传递佛法的理念,虽然歌词中一句佛法没有提,但那就是他的弘法方式,他在唱歌中修行,听者也会在他的歌声中觉醒或悟道。有的人借助基督教、道教、儒家思想、老庄思想而传播究竟的真理,而他们的思想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佛法的名相和概念。有的人在街头行乞,但却是大修行人。如布袋和尚。有的人示现饮酒,如济公,酒仙遇贤禅师。如果你只看他们外表,你根本不会相信他们是大修行人。寒山拾得在国清寺,整个寺院的人都认为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是文殊普贤再来。船子和尚在江边垂钓,你看到的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渔夫。高沙弥是药山的得法弟子,他一个脚是跛的,走路一瘸一拐,你看到他,以为就是一个瘸子。二祖晚年进妓院,你以为他在破戒,而他只是调心。你看到一个在战场杀敌无数的将军,他杀生时无比冷酷,却不知道他是一个大成就的再来人。华严经中的无厌足王对待他国家的犯罪人员非常残忍,但他却是一位大善知识。正所谓大修行人不仅有菩萨的心肠,更要有雷霆的手段。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见的那些老师,虽然示现为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是大修行人。甚至你看到的一个愚痴凡夫、一头水牛、一棵树,都是法身不可思议的示现,都是无情在说法。佛法广大,甚深难解,不可思议,不要以分别心取相分别一切境界。一切境界都是如来境界,一切法皆是佛法。虽言佛法,即非佛法,佛法亦不可执着。佛法会显现在任何一个领域,乃至六道之中,只要众生因此可以入道,诸佛菩萨就会于其中现身说法。所以,诸位善知识,当以慧眼观世间一切,无不清净,无非修行,无不解脱。

    2025-03-16

  • 以智慧心应对变化的世界

    以智慧心应对变化的世界    当你想到什么不开心了,转个念,换个角度想这件事,你可能会豁然开朗,烦恼立即烟消云散。不要总想着自己没有多少钱,要想着自己没有负债。不要总是想着寂寞和无聊,要想着自己心中无事可忧虑。不要总想着你没有什么聪明才智,要想着你没有任何烦恼。不要总想着没有什么高兴的事,要想着你没有什么痛不欲生的事。不要想着你父母不爱你,要想着他们也没操控你。不要想着你的人生没有意义,要想着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不要想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要想着生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不要想着病苦多么难受,要想着病苦能让你休息下来,不再向外驰逐。不要想着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要想着他快快乐乐地活着就好。不要想着你的老公总是抽烟喝酒,不求上进,要想着他过得很松驰,一点也不焦虑。不要想着人世间那么苦,活着那么累,要想着无欲无求就会很轻松,少欲知足就会快乐。不要总想着亲人离世,离了婚,孩子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孩子,自己孤独无依,要想着亲人早晚都要离开,所有人都要面对孤独,无依才是生命的实相。不要想着自己住的房子那么小,要想着自己可以打开心量。不要想着你的工作那么繁重,要想着就算你长时间不工作,躺在床上也很累很疲惫。不要总想着生活的一地鸡毛,要想着它们就是你的天伦之乐、烟火人间。不要总想着你的生活单调重复,要想着生命的本质就是重复单调,寂静无聊。六祖大师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不论你想到任何让你难过或不舒服的事,都可以通过转变观念让自己开心和放松下来。你的开心和痛苦不取决于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而取决于你怎么去看待它。当你的认知变了,你的世界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以一颗喜悦、乐观、幽默、灵动的心来面对无常的世界,世界将褪去痛苦的面纱,向你袒露绝美的容颜。打开你的心,粉碎那些你坚持的观念和想法,跳出固有的认知,以一颗完全空无和善变的心应对一切的发生,一切痛苦都不复存在。

    2025-03-16

1606 篇文章

上一页

12345678

...

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