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勘验修行

    在生活中堪验修行修行的成果是看你在生活中有多少如意、自在和解脱,而不是看你学了多少经论,能讲多少佛法,一坐能坐多久。有没有修行要看你与大众相处时心是否敞开,你的我慢还有多少,你是否能随顺世间无挂碍。而不是看你的见解有多高,对义理了解的有多深,对概念知解的有多精准。修行的成就要看你能否从一个个执念上解脱,能否不被自心所骗,能否心不住法,而不是看你有多少徒众,有多大名气,做了多少善事。你的修行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见地,二是功夫。一个好的修行人,见地与行持并重,缺一不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见地要比天高,行持犹如大地。见地佛亦不让,行持肯做牛马。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说理干脆,直截了当;行动迅速,不讲葛藤。不口说般若,不戏论佛法。务实不务虚,论用不论理。但能解脱,邪亦是正;自缚自缠,正亦是邪。行得一字,胜千句万句;做好一事,胜口吐莲花。若论修行,生活中见高低,境界处见真章。烦恼处是考题,病苦时知分晓。违逆处看道行,寂寞时知本色。真修行人,必处处内观,不与他人论短长。真修行人,必时时看己,不与别人争胜负。真修行人,必不辜负自己,不糊弄自己,但自怀中解垢衣,不做表面文章。真修行人,不恋世,亦不避世。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和光同尘,心如虚空,无所取着,随方应物,无我无人。若论修行,行得一分,便获一分解脱,行得十分,便获十分解脱。若行得佛法,千经万论,总是闲文字。所有方法,都是空拳诳小儿。若能直接解脱,何须论他无生法忍?若能直接不住,管它佛性真如?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是大修行。但恁么去,转得动身,即是十方振动。所以六祖云:各自观察,莫错用心。有没有修行,在大众中考试。有没有解脱,烦恼炉中勘验。起心动念处见修行,待人接物时看功夫。普行恭敬是真禅定,不见他非是大慈悲。行者,但能如是,是不负自己法身,能报四重恩。

    2025-01-05

  • 在没有是非的地方相见

    在没有是非的地方相见“我觉得你说的不对”,所有的战争和冲突都是从此开始。人们坚固地活在自己的认知和观念里,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正确。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但是,把它们守护好了,你自己按照那观念和想法好好生活就可以了,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没人愿意听任何人的意见,除非他主动想要去倾听和改变。如果你不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道和坚固的想法,你就会自以为是,总想去改造别人。当你极力想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或想说服对方是错误的时候,那是世间最困难和痛苦的事,同时也是最愚蠢的事。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接纳他的状态,尊重他的想法,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不要去与对方争论,否则你就是那个你认为极度愚蠢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从来不致力于改变别人的观念,他们一直学习如何接纳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当一个人一直努力于传输自己的思想,试图改变别人,他自己离觉悟和解脱还很遥远呢,又怎么可能帮助别人解脱!而一个人一直以空杯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观念和想法,他变得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松弛。在他那里没有是非的对立,没有观念的冲突,没有想法的矛戈,没有知见的战争。他的心如同虚空,他的思想如同流水,他没有固定的认知,他的观念中没有决定的认为。因为接纳和尊重,他成了一个真正平和的人,一个不想改变任何人的人。而所有在他面前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随顺,都会被他的敞开所吸引,自动地效仿于他,向他学习,直到他们自愿改变,最终也成为一个接纳自己和所有人的人。学习做一个空杯,学习做一座山谷,学习做水吧。让所有的想法都可以从你那里流经而不受阻,呈现而不被评判。一个没有了自己强大的知见的人,才能收获满满快乐和幸福。所谓快乐,只是远离是非对错的地方而已。让我们在思虑和评判断掉的地方相遇。让我们在无诤三昧里相遇。

    2025-01-05

  • 从每一个执念那里获得解脱

    从每一个执念和迷信那里获得解脱你有多少执念,就受多少苦。你有多少坚固的想法,就会被多少痛苦奴役。你有多少见解,就被多少见解所捆绑。你是你自我观念的行刑者和刽子手。如果你的观念和想法太多,你自己就是一幢戒备森严、牢房众多的监狱。每一个固执的想法背后都是强大的我执。每一个坚固的信念背后都藏着根深的无明。修行就是要看到自己强大的信念系统,质疑它们,不再相信它们,瓦解它们,不再持有它们。从每一个执念那里放松,获得解脱,没有别的解脱。当你不再持有任何坚固的想法,你解脱了,你开悟了,你成佛了。这个世间只有一种监狱和刑法,就是观念的牢狱和想法的惩罚。人看不破自己持有的见解,就会成为自我的受害者。所有外在的伤害都会消失,只有自我观念的伤害漫长隐蔽,只到生命觉悟。哪怕是善法,如果你对其产生了执着,它也变成了一种恶法。哪怕是佛陀所说的法,如果你对其产生了执着,它也变成了魔的法。哪怕是所有人都认为对的法,如果你信了它而会受苦,你都要立刻摒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坚固不变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你坚持认为什么是正确的,那是你受苦的唯一原因。如果你坚持认为只有自己是聪明的,你是最最愚蠢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法是实有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真实的。如果你相信了有什么,你就会被它而障碍。你心里的有什么,什么就是你的牢笼。你信有佛,你被佛障;你信有法,你被法障;你信有六道,你被六道障;你信有戒律,你被戒律障;你信吃素,被吃素障;你信不杀,被不杀障;你信回向,被回向障;你信善,被善障;你信忍辱,被忍辱障;你信吉凶,被吉凶障。你信了什么,就会有什么成为你的禁忌,你就会被其迫害。真实之中,什么都没有。佛只是一个无知见的人,无坚固想法的人。那些在世间取得一定成就和影响力的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的观念和认知所蒙蔽。除非他能看到自己的我执,并放下自己的种种知见,否则,他会成为自己执念和偏见的牺牲者。在实相和真理面前,每一个未觉悟的灵魂都只是一只等待烦恼和痛苦宰割的羔羊。一个世间的成就者可能会呼风唤雨,影响无数人,被举世所推崇,但他却无法逃脱自己的执念给自己造就的地狱之苦。救度无数人行一切善法,不如真正救度自己出离妄念的樊笼和知见的稠林,活在没有概念的真实世界里。去成为探索实相和真正自由的勇士吧,去打破自己每一个坚固的念头,从那里获得解脱。

    2025-01-05

  • 闲田地,宁静溪

    闲田地,宁静溪一切辉煌皆以落寞收场。一切热闹皆以安静谢幕。一切绚丽过后只是平凡。一切快乐之后回归平淡。一切乐趣在空虚面前不值一提。一切成就在衰败面前一败涂地。一切美好在无常面前不堪一击。一切情爱在别离面前苍白无力。平淡是常,平凡是真。平常是道,平安是福。真知道者,必不再汲汲于名利,碌碌于有为。真明白者,必返璞归真,回心向内。落地于平常,一茶一饭,亦有真滋味。过简单日子,看树观云,乃有无上妙趣。锦衣玉食不为人中贵,耐得住寂寞,方为人中上人。降龙伏虎未必是真修行,守得住本心,才是最好修士。拿得再好剧本,总不出闹剧一场。停得下脚步,乃是人生第一逆袭,如转轮圣王,征得四天下,不足为有力。静得下心来,乃力中至力。田园常青,不论春夏秋冬,只因心中有一片闲田地。山脚常悠,不论路曲道弯,只因心中有一条宁静溪。来,到我园中来,我摘不老果给你吃。来,步我林中来,我采无忧草给你戴。我不老果名息虑,我无忧草叫忘缘。跟我来,我这里有清泉,喝一口,便永不再渴。跟我来,我这里有清风,一触身,便永劫清凉。我这里的清泉名心满,我这里的清风叫意足。人生百年,纵堆金如山,子孙围绕,总是黄粱一梦。在世经营,纵天衣无缝,左右逢源,总是有为之奴隶,认无明为朗主。回过头来,方是正路。安营扎寨,立地为家。

    2025-01-05

  • 人生四件大事

    人生四件大事人生有四件大事:吃饭,走路,睡觉,说话。这些事经常被人们忽略,认为都是小事。殊不知,这些事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把这些事做好,你的人生就会闪闪发光,你就会享受到最美妙的人生乐趣。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吃饭。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人们都说生死事大,生死的话题太过高远,我们先放一边。先说说离我们最近的大事,吃饭。在我看来,吃饭事大,大于生死。把饭吃好,生死的问题就解决了。会吃饭,能越三界,超六道,出生死,证涅槃,度众生。吃饭时,专注,缓慢,安住,粒粒咬到,不急,不需要吃很多调味品,就能吃到饭菜本有的清香,是大修行。吃饭时不打妄想,不贪多,不执着味道,不挑挑拣拣,适可而止,正念而食,是大修行。把饭吃好,需要练习。每次进餐前,要提起正念,每口饭都要反复咀嚼,直到嚼碎,不急不躁,这样肠胃就会很轻松,精神也很松驰,没有过多消耗,身心都会健康。一日三餐,把饭吃好,还有比这更重要、离我们更近的修行吗?人生第二件大事,走路。生死事大,走路同样事大。何以故?在马路上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被车撞到。走在山里,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悬崖。急着赶路,一不小心就会扭到脚或摔倒在地,造成骨折。走路时没有觉知,心不在焉,随时都会遇到危险。有太多人因为不专心走路而受伤,甚至丢失性命。人要生存,要活命,要工作,要做事,离不开两条腿。走路时专注,带着觉知,安住脚下,就不会出事。把路走好,需要训练。通过大量地行禅练习,带着觉知走路会变成一种习惯。既不会伤到自己,又能安住当下,享受走路带来的宁静和安心。人生第三件大事,睡觉。睡觉对现代人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都跟失眠有关。如果失眠,睡不好觉怎么办?把睡觉当成一种修习卧禅的方式,通过每日练习卧禅,闭目养神,接受自己睡不着觉的状态,也一样能恢复精力,正常生活工作。睡不着时,不要逼着自己一定要睡着觉。睡不着觉,正好练练习一物不为,同时做牧牛的功课,对自己的修行岂不是大有益处?身体想睡,自然就睡了,不困就恁么待着,不看手机,不做任何事,待久了,自然就困了。困了再睡,不困就不睡。人生第四件大事就是说话。很多人不幸福,不快乐,生活不顺心,就是因为不会说话,说话时没有觉知,胡说乱说,不分场合,不懂得分寸。俗话说,人受一句话,佛受一炷香。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一句话,有智慧的人说出来,大家都开心。没智慧的人,大家听了都讨厌。说话要说赞叹别人的话,要多说软语,要多说鼓励的话,而不要总是说批评的话,说挑剔的话,说抱怨的话。一句话,可以征服一个人,建立一段良好的关系。一句话,也可以破坏一个人对你的信任和好感,毁掉一段关系。说话之前,要三思,话说出来,再收回去就很难。所以会说话,说话有度,让别人爱听,自己又很享受,是大修行。人际关系和生命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说话占了绝大部分作用。把话说好,能与众生共情,能利益众生,能享受生命中最大的乐趣。人生哪有什么大事?吃好饭,走好路,睡好觉,说好话,就是最大的事。人要到哪里去修行?就在吃饭,走路,睡觉,说话上修行。古人云: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是大修行。诚不欺也。把这四件事做好,一切事都能做好。在做事中修行,在衣食住行中用功,你的修行会一日千里。把这四件事做好,吃着饭的时候就涅槃了,走着路时就进入了无生国,睡着觉就进入了常寂光,说着话就证得了菩提。朋友,重视这四件事,跟我一起来练习这四件事。 

    2025-01-05

  • 每一个病痛都是一次呼唤

    每一个痛都是一次呼唤每一个疼痛,每一次病苦,每一个烦恼,每一个不舒服,每一次紧张,每一个恐惧,都是一次爱的呼唤,都是把你叫回当下。你头疼了,它在爱你,它在呼唤你,回来,从外境中,从思虑中,从是非中回来,回到纯粹的疼痛上来,回到你自己这里来。它在向你低语:休息下来,躺下来,安静下来。它在阻止你继续操劳和奔波,你听到了那呼唤,也听懂了它的声音,你静了下来,你不再造作,然后你复原了,你没事了。你失眠了,失眠给你造成的困扰在爱护你,它在呼唤你,回来,从寻觅中,从担心中,从故事中回来,回到你的身体上来,回到你的呼吸上来,回到你自己这里来,跟自己汇合。它在阻止你继续寻觅快乐,你听懂了关于失眠带来的信息,你安静了下来,陪着自己的身体,就算睡不着,你不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你失恋了,你非常痛苦,那痛苦才是你真正的恋人,它不停地呼唤你,回来,从那个人身上,从那些故事中回来,回到痛苦上来,回到你自己这里来。你听懂了那痛苦背后带来的真正的爱意,你好好地跟自己在一起,慢慢陪伴着自己。你发现,你不再迷恋跟任何人待在一起,你自己就能完全地愉悦你自己,爱护你自己。你病了,病的很重,浑身哪儿哪儿都疼,都不舒服。那不舒服是一个真正的礼物,是一个最好的消息,是一次爱的提醒。它如此温柔,以让你痛的方式告诉你:你该慢下来,该停下来了,该休息了,你该回到自己这里了,你的心不要再向外奔波和流浪了。它说:让我先以疼痛的方式陪着你,只要你听话,好好的休息,不要再想任何事,你就会越来越好。你听懂了病苦所藏的善意,你安静下来,不知不觉中,疼痛消失了,它变成了宁静本身待在你身边。只要你不抛弃它,它就会一直留下来。所有的烦恼中都有这样一份礼物和爱意,那份爱意就是提醒你回来,从外境中回到你自心上来。快乐让你向外跑,痛苦呼唤你回来。快乐让你迷失自己,痛苦让你找回自己。快乐麻痹你,痛苦叫醒你。快乐让你消耗,痛苦帮你复原。所有的疼痛和烦恼都是生命本能的自愈和回归。所有的疼痛都是一次爱的提醒,它告诉你,慢下来,停下来,该休息了,该睡觉了,该安静下来了,该回来了。当你听懂它的话,你会回家,你会回来,你会复原,你没事了。不要畏惧和逃避痛苦,痛苦以痛吻我爱我,我以觉悟和回家馈赠我的爱人。

    2025-01-05

  • 你要关注的永远是你自己

    你要关注的永远是你自己问:师父好,前几天有位备受大众喜爱的作家名人自煞离世,有些人认为这件事对大众生死观的导向影响不太好,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件事。答:我不关心任何人的任何事。人类最大的迷失就在于关注外境,关注世界,关注他人,而不知道关注自己,回归自心。只有一种迷失,就是关心别人,操心别人,评论别人。当你开始关注你自己,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你的心还在别人那里,你的生命还在沉睡。这个世界谁死了,谁生了,谁做了什么,谁经历了什么,都和你没关系。谁抑郁了,谁遭受了什么,谁成功了,谁失败了,都和你没有关系。哪个明星过气了,哪个人物上了热搜,跟你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世界上哪里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重大新闻出现,那都和你没关系。谁做了什么,谁说了什么,那是他的自由,他的因缘,他的业力使然。那都是梦幻中事。你对此无能为力,你能做到的只是管好你自己。不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任何人身上,包括你的至亲,你的老师,你尊重的佛陀和你无比崇拜的偶像。这个世界没有名人,你是你唯一要关注的名人。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新闻,你才是你唯一要关注的重大新闻。你永远是时代的头条。你是世界唯一的顶流。你才是那个热搜上一直存在的人物。你是你唯一的至亲。你是你自己的老师、佛陀和偶像。你自己的觉醒是你唯一的工作和事业。你的法身复活,才是你要持续关注的事。谁被世人瞩目,谁排名第一,谁荣获什么奖,那都毫不重要。世界上最重要的奖励是自己给自己颁发的,它的名字叫:自在奖,安心奖,解脱奖,觉悟奖。不管一个人多么备受关注,如果他的心不在自己那里,他获得的关注和奖励毫无意义。哪怕是佛陀、达摩、六祖,他们的来去跟你无关,你要自己降生于世,并且明白生命是永恒的。谁离开这个世界,你都不需要去关注,没有人真正离开,也没有人值得纪念。关注你自己,关注你的内心,关注你慧命的成长,不要被外境影响和分心,那是你每日的功课。外境发生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包括你心里发生的一切,也是如此,这一点,你要牢牢记住。铭记这点,不忘失这一点,才是这个世界头等大事。从所有的人事物那里回来,回到你的心上,回到你的当下,回到那没有故事的安静中来。那里是真实的国土,是无生的世界。

    2025-01-05

  • 宗门超拔之处

    宗门超拔之处问:如何是祖师意?答:自己意尚不可得,问他祖师意干嘛?问:如何是佛?答:莫无事生非。 问:如何修行?答:你要修何物?问:您如何看待生老病死?答:谁生?谁老?谁病?谁死? 问:如何见性?答:见那劳什子干嘛?问:为什么达摩、六祖和有些祖师会发神通?见性的人都会有神通吗?答:你也有神通。问:请师明示。答:佛不如你。 问:烦恼来时,如何相应?答:烦恼若实,可以供养诸佛。问:正烦恼时如何出离?答:烦恼若住,无有是处。 问:经中说要发菩提心。宗门行人要不要发菩提心?答:发菩提心是妄,不发菩提心是呆。若问要不要,总是鸡狗跳。 问:乞师方便。答:我这里掘地三尺,芥子许究竟不可得,哪来方便?问:诸佛祖师都有施设,师亦应有。答:我若说,你也不信。问:为何不信?答:过去庄严王佛亦从我得。问:得什么?答:二八一十六。 问:闻师父亦为学人开示牧牛?怎么牧牛?答:吃苗矣!问:顶礼师父!您如何看待因果?答:莫骗我。问:弟子不会。答:旧业未除,新业又增! 问:宗门有何殊胜之处?答:佛未开悟!问:这怎么可能?答:此是宗门超拔之处。 问:观想自己像观音菩萨那样大慈大悲,柔软无骨,也是妄想吗?答:观音是刺,说什么无骨! 问:若起妄念,不住就可以吧?妄念就是自性念吧?答:佛法由你这里大兴!问:哦?真的吗?答:不住谈何容易? 问:经云,佛具福慧二种庄严。慧即不问,如何是福庄严?答:一妄生二妄,总不见空王。能见空王者,空手纳鞋绑。 问:请师父谈谈见地和功夫?答:我若看它,即被它瞒。问:请师方便开示。答:再犯不容! 问:如何是空中生妙有?答:我不这么看。问:师父如何看?答:有中生妙空。问:为何?答:特!

    2025-01-05

  • 慧命的诞生

    慧命的诞生    人有两次诞生,一次是肉身生命的诞生,一次是法身慧命的诞生。从父母那里诞生,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诞生。那诞生的只是一个幻化相,你的佛性还包裹在无明的壳中。你呱呱坠地,来到人间,那只是色身生命的诞生,你的法身还在混沌的子宫里包裹。你从母亲的肚子中出来,睁开双眼,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你睁开的只是肉眼。你的佛眼还在沉睡。你活在这个世间,哪怕活到一百岁,如果你还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你还没出生呢。你在世间做了很多事,功成名就,风生水起,花团锦簇,那都毫无意义,如果你还没从自性中觉醒,你创造一切,生产一切,那都是梦中妄为,如果你还没把自己生出来。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法身生出来,你一次次地降临人世,只会受苦,只会迷茫,只会在幻梦中轮转。如果你不了解你是从自己的无明所生,从贪爱生,从妄想生,你会认愚痴为父母,你会认假为真。你结了婚,生了孩子,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你当然不知道,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生下你自己。你自己还在沉睡,又怎么能唤醒另一个生命?你看到佛降临世间,看到祖师降临世间,看到一个个觉悟者降临世间。这些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自心中的圣胎不诞生世间?你看到无数母亲难产,你可曾想过,你自己如果没真实生下自己,那才是真正的难产。世间婴儿难产,只苦一时。你自己若难产,则无量劫中,你都会难产,受苦。你只要生下你一次,你就不再难产。你将世世顺产。只有自性的慧命诞生,才是真实生命的降生。人并不是父母所生,不是和合而生,而是自性生,从自己生。从自性生,又名无生。从自己那里觉悟并诞生!那才是真正的佛出世。自己把自己生下来,一个人的生育和抚养,才是真正的孕育。从智慧中出生,长养圣胎,那才是你生儿育女的工作。护好自己的念头,妄念不生,烦恼不起,才是真正的胎教。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那才是唯一的教育:自我觉醒的教育。自己若不从真实生,从觉悟生,从解脱生,从法化生,生于无生,来这世间千次万次,总是梦中受生,徒劳受苦。生出你自己,诞生出真实的生命,享受常乐我净的法乐,那才是圣诞,那是你唯一的生日。 

    2025-01-05

  • 只有一种开悟

    只有一种开悟只有一种开悟,那就是不相信你的念头,不相信那些制造问题和烦恼的念头。知道念头的本质是空无和虚妄,不再被念头困扰。只有一种开悟,那就是不被念头所缠绕,不住于任何观念和想法中,从妄念中转身出离。只有一种开悟,就是从意识和思想中解脱出来。只有一种开悟,就是从知解和定义中抽身,不被任何知见所捆绑。只有一种开悟,就是出来,从名相、概念、意识中出来,而不是进入。不进入评判,不进入分别,不进入对立,不进入取舍,不进入定论。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领悟到开悟是从头脑和知解中出来,那他所有关于开悟的理论都不是真实意义上的开悟。开悟的意义是解脱因相信念头而带来的烦恼。若不能解脱烦恼,所有理论上的开悟都没有意义。世人所有关于开悟的说法,都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妄想,除非他不再相信他的每一个想法。世人所有关于开悟的说法,都是无明和轮回的说法,除非他能立刻从他的想法中走出来。如果一个人还在谈关于开悟的境界,谈他开悟时的感受,谈某个状态是开悟,他没有真正开悟。真正的开悟没有任何境界可得,而是从所有的境界中出来,回到平常中来。真正的开悟没有任何感受和体会,而是从所有的感受和体会中出来,回到没有特定的感受中来,回到正常的看,正常的听,正常的嗅,正常的尝,正常的触,正常的想中来。虽行见闻觉知,而不住于见闻觉知。虽用六根,而不染万境。真正的开悟没有任何状态可保持。有所保持的皆是识心妄想,非是开悟。开悟不住,开悟不可留,开悟不可得,开悟无所有,开悟如电光,开悟如虚空,开悟无主体。开悟是针对生死、烦恼、痛苦而言的。如果一个人开悟而没有解脱烦恼,说明他的开悟是假的,是自欺欺人的,是自己妄想出来的。只有开对了悟,才能解脱烦恼;只开对了悟,才能出离生死轮回;只有开对了悟,才能觉悟实相。就算认识到了真正的开悟,如果不能从妄念中出来,还是不能解脱生死。就算理解了开悟,如果没有经过转念和离念的练习,还会被妄念所缚,那样的理解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自行开悟,不能自证开悟,不能亲自演绎出开悟,无论他讲出怎样的开悟理论,那都不是开悟。想开悟吗?把想放下,自然开悟。想体会开悟的境界吗?迈开腿,走过去,就开悟了。想实证开悟吗?忘记开悟,该干嘛干嘛去,就开悟了。如果你还有任何一种关于开悟的认识而不是从头脑中出来,那都不是真正的开悟。笑一笑,回个头,坐下来,拿起被子,向邻居问个好,递给朋友一个橘子,眨个眼,你开悟了。只有这一种开悟,而这种开悟,是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开悟,一直在用的开悟,从来未失的开悟。只因不识,于悟中找悟,被悟所迷。只有这一种开悟,不用任何修证,不费丝毫力气,不用寻找,还没开口,就已经开悟了。只有这一种开悟,而这种开悟,也是一个故事,究竟找不到任何开悟。

    2025-01-05

1559 篇文章

上一页

12345678

...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