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带紧箍咒了吗

    你带紧箍咒了吗?你什么时候讲话能听到自己的声音、用词、语速、声调,听到声音里的情绪、爱憎、心态,甚至听到声音的粗细、长短、有无气力,你就拥有了足够的觉知。拥有了这样的觉知,你才能够知道自己正在说什么,说过了什么,说到了哪里,为什么说,你想要说的重点是什么。而不是被无明、妄念和习气带着去说话。当你说话时而拥有觉知,那才是真正的功夫。在说话时拥有觉知,是在心识轮转中觉悟的前提。只有说话时拥有觉知,你才知道随时停下来,你才拥有转身的能力,你才知道要不要继续说。那才是觉悟的重要前提,才是开悟的象征。一个修行人,如果在说话时没有觉知和正念,往往自己被带到语言和意识的沟坑中都不知,又如何帮别人出离妄念的坑坎?不仅自己在说话时拥有觉知对一个修行人无比重要,听别人说话时拥有觉知,一样重要。如果没有觉知,你要么掉到自己的妄想中,要么就掉到对方的语境中而迷失真性。为何在说话与倾听时拥有觉知如此重要?因为语言文字是轮回相,是生灭相,是无明和我执习气的根本。除非你了达实相,并能清楚地看到此习气,否则,不要轻易向人讲说佛法。如果你不能在讲说时拥有觉知,当你想帮人时,当你想告诉别人什么时,你自己却被那根无形的语言绳索捆绑。语言文字是每个人头上的紧箍咒。你说的越多,它勒的就越紧。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他能觉知。而我们头脑里语言文字的紧箍咒,却无法察觉。一切众生都戴此咒,唯除拥有觉知的人。楞伽经云: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又云: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唯除不堕于文字者。故知,真正的善知识,虽用文字,而能不堕文字。不堕文字,方能以言说指,令诸众生,得见实相。自若着于言说,堕于言说,能令他人离于言说,无有是处。行者,诸善知识,汝于日常言说时,于说法时,于论法时,思维法时,能否觉察自己堕于文字,能否知于自己正说什么,能否随时停下,或转变话题,或转身离开,那才是说法者真正的魅力之处,而不是你要说的和表达的东西。你所行的,远远超过你要表达的。我看到过很多善知识讲法,他们迷失在自己的语言里而不觉知,如果他们能有哪怕一小次停下来,比如,抬起头来朝窗外看看,哪怕只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给根基好的人一种暗示,让人们知道他自己先能从自己的故事中出离,同时也能启发听众从讲法者的语境和故事中出离,就像佛陀拈花一样。但是很可惜,他们一直在用文字,一直在讲说,不停地描绘,虽然他们所讲的道理听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甚至非常精彩,但是他们却一直在把读者和观众引入意识,引入他们自己都无法察觉的妄想中。不管你是讲法者,还是听法者,能够看到自己正在干什么,首先自己先从语言文字中出离,那才是真正重要的事,而不是进入别人的语境。不要让无明的语言习气把你带的太远。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中出离,那才是一个修行人真正的素质,也是你真正解脱生死轮回的法码。

    2021-02-26

  • 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心真正歇下来,才能看到身边的一花一草。心彻底的沉下来,才能洗去铅华,看到本来。每一缕春风都能把人吹醉,无奈你非要进入头脑的荒漠。每一股草香都能将你领入佛国,无奈你非要富丽堂皇,酒绿灯黄。每一片新绿都能唤醒你婴儿的心,无奈你陷入了姹紫嫣红,浓妆粉饰。坐在那里,就可以拥有极乐。为何你四处驰骋,终日奔忙?莫被妄念牵,莫为空花忙。到头一场笑,可惜难出逃。卧在那里,就可以观潺潺溪水,沐樱花桃花。不须千里外更寻世外桃源,勿用他世界别浴七宝池八功德水。站在那里,就可以听迦陵频伽鸟的叫声,闻灵山会上的法音。方知须菩提不遥,文殊菩萨非邈。行在终日的小径,就可以踩到黄金地,走在花雨里。脚如兜罗绵,心如芬陀利。满园春色,既在墙外,又何时离开榻边?诸佛净土,固然西边,又何曾不遍南北?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澄清诸念,观照自心。除此以外,你怎能回到故乡?止息妄想,歇下奔忙,放舍五欲,布施六尘。除此之外,怎得清凉?休息,休息,再休息,否则,怎能得安息?坐下来,坐下来,再坐下来,否则,怎能看日落,赏白云,沐清风,听细雨?百世英姿不胜闲,春风十里不如你。纵有良田千万陇,只需一畦遮荫地。

    2021-02-26

  • 不必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不必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不论你曾经多么努力得到的东西,你都会失去。不论你曾经以为多么美好的东西,你都会厌离。你听到过一首音乐,非常动听。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你欣喜若狂。你每天反复听那首音乐。有一天,那首音乐变得索然无味。你不想再听它。你甚至已经想不起它来。你又去听别的音乐,而那首曾经让你魂牵梦萦的音乐,早已被你抛到九霄云外。你对所有事物的喜欢都是如此。不论你以为能给你带来多么快乐的东西,那快乐一定会消失。它怎么把你带到快乐中,就怎么把你带回原来,甚至更糟,它会把你带到失意、难过和痛苦中。你会觉得你失去了什么。其实,原来你就是一无所有。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只是你误以为你拥有过什么。你一次次地经历同样的事,却还在寻找。你一次次地被快乐欺骗,却还是在它面前就犯。你一次次回到零点,却还想再去拥有。就像一只猫在一个永远播放的大屏幕前不停地去抓屏幕中的鱼,除非猫知道鱼不可得,停下来,才能从幻境中解脱出来。否则,它会一直在自己的动作中轮回、受苦。无常一次次地把你现出原形,你却总想穿上虚妄的外衣。被你视为忠诚而永远无法厌弃的,最终却成了一把无形的锁,牢牢地锁住了你。你以为最不可割舍的,一直紧紧抓住不放的,那不过是空花一场,那里除了你抓取的动作本身,什么都没有。向空抓取,那是你轮回的根。厌离并不是一件坏事。无常不会伤害到我们。休息才能真正的解放你。停下来,是你唯一的希望。相反,如果你无法离开一件东西,那才可怕。在分离中,你才可能学会观察实相。在停止中,你才可能发现你一直被自我欺骗。在不确定中,你才可能去反思你的真实面目。在不可得中,你才会去观察什么是真正的永恒。

    2021-02-26

  • 身是道场

    身是道场世人修道,多动少静。担身觅法,作佛找佛,身心动荡,难于悟道。不知息虑忘缘,静虑身心,道法自现。古人云: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又云:诸子莫波波,过却几恒河。言下明道者,以身心止息故。波波浪走者,妄心难歇故。道不远人,人于远处觅道,故转加悬远。法不离身,离身觅法者,如抱头痴狂寻头。行人到处奔波求法,不知止息一隅,十年八年不移居所,养得一颗沉着心,胜修一切法。不论城郭,或是山林。择一处住下,穿衣吃饭,少欲知足,依时过活,不由他悟。佛法只是歇得一颗奔波的心。若能歇得心,大地皆居止。莫到处移居换所,徒劳身心,熏习得失。如是改换,穷劫不得。古人云:向外做功夫,总是痴顽汉。又云: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及。又云:兀然无事无改换。将身安养,心即休息。心得休息,默契法性。法性者,无败,无成。无得,无失。身安则道隆。心安则道成。志公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经云:身身灭为二,见身实相,不起身及身灭见,于其中不惊不畏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何以惊畏?以迷人不知道在己身中,在见闻觉知中,在穿衣吃饭中,不信佛是举手投足做得,故终日向外觅求,求而转失。懒残和尚云: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赵州和尚云:但能依旧,最为省要。歌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弊日,碧涧长流。卧藤萝下,块石枕头。山云当幕,夜月为钩。你我所需不过一床一月,一藤一松,奈何做妄想的奴隶,终日奔波,或营世间,或觅佛法。劳筋费神,大梦一场,终究是空。水月人间,空无一物。大智之人,不待花零落,即便知是空。

    2021-02-24

  • 人人天生是禅师

    人人天生是禅师你以为禅师是多么神秘的人吗?不,禅师是最平常不过的人。你以为禅师一定是出家人,剃了光头,受了戒的和尚或尼姑吗?不,在家的戴发的男男女女都可以是禅师。禅师跟他外在的身份、年纪、性别没有关系。禅师只是过的简单、平常、无忧无虑的人。禅师不必在寺院、道场或精舍里。在红尘中,有更多的禅师。禅师不必博学多识,不必正襟危坐,不必高山仰止,不必德高望重。但能天真自在,无拘无束,不为物累,皆是禅师。佛要三大劫修成,福慧庄严,功德圆满;禅师当下做得,天生即是,不必修成。佛佛样子相似,禅师个个不同。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特点,不变其状,不改其形,便是禅师。少几分刻意,多几分自然,禅师出世。少一些抓取,多一些放松,天真佛现前。少欲知足,适可而止,瞎子聋子,皆成禅师。妄心不歇,钻营求取,举世功名,亦成钝汉。大道至简,做一个禅师至易。何以故?你我本来是禅师,不必更做。如同你我是人,不必更成为人。若欲做人,反不是人。若欲成禅师,反成笑话。法师、经师、律师、论师,在文字中钻研佛法;禅师只是活出自己,不被他瞒。菩萨发心度人,在利他中圆满自己;禅师自性自度,识得自性圆满,不必更圆。大道者,欲圆反缺,欲成反败,欲作反伤,欲求反失。禅师者,不圆即满,不成即功,不作即完,不求即得。修行人多欲做佛。不知佛是何物,多劫也难做佛。若识得佛,弹指便成佛。有人只是识得自己,做得自己。没想成禅师,却活成了禅师的样子。佛只是天真,禅师只是率性。活得天真即是佛,率性从容即是禅师。做人难,做禅师太容易,只要活成自己。人不能活成自己,只因取难舍易,妄求太多,于天真本性上包裹太多,装饰太多,掩盖太多。但能一切无求,做得了自己主。即成得仙,活成祖,是本色人。成佛做祖,那是你天生的事。你我但能去其雕琢,本来是禅师。禅师不是修得,不是成得,不是外得,非努力所得。禅师者,怡然自得。自得其乐者,禅师也。不必施功,不劳机枢,识得自己,做得自己,便是本色禅师也。 

    2021-02-23

  • 问答

    问答顶礼禅师。亲人的失去离别,我不伤心。别人的辱骂,我不发怒。钱财的流失,我不后悔。一切都随他去。我心不懂,痛苦已经走了,但是为何快乐没有来。答:苦乐相伴。学佛解脱,非是有乐可得。诸佛常乐,非是觉受感官之乐,乃是寂灭之乐。经云:无苦无乐,乃是大乐。众生所有痛苦,皆来自快乐。所以求乐之心不死,烦恼诸苦不灭。若欲解脱清凉,但灭苦乐之心。苦乐灭矣,寂灭之乐现前。寂灭之乐,但无苦也,非别有乐可得。汝之求乐之心,乃众生无量劫来俱生习气,念念不停,难见难除,所以需要学法修行。寂灭之乐,非你所说,放下所谓的一些世间法,就能达成。佛法修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听经闻法,精进用功,如理如法,实证实修,安于寂寞,简单生活,平常度日,不逐有缘,不依六尘,不着自心境界,才能转识成智,得真解脱。 问答学山师父好,最近每天按师父开示的方法发呆一小时。可以做到心空空洞洞,但也没有起刻意不让念生起的心,或者要找到觉性的心。经常盯着一处看好久,却也不知道看的是什么。或者完全没有焦点的睁着眼睛,在这种状态下感到非常清净明了。只是似乎到这一步后就没法继续深入了。可否请师父指导接下来该如何修?答:你这样练习本身就是结果了,为什么还要再求一个深入和结果?可见你还是法理不明,不知道为什么练习一物不为。练习一物不为,不是为了练习出什么来,也不是为了得到你所经历的那种清净明了。清净明了,是妄非净,骗汝识心。真清净者,念念不住,直用六根,见闻觉知,不生见闻觉知想,是名清净。我所教练习发呆、一物不为者,只是为了养成不依六尘,独处、简单生活的习惯,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实现解脱,非离此状态别有解脱。觉悟与解脱简单至极,妄念不生,一切不住,即得相应。只不过,我们总是被自己的妄念和识心所骗,念上生念,心上找心,将佛觅佛,不了真性,心外求法,所以转加悬远。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练习发呆,休息身心,转所依识,习惯无依。能无依者,才是真自在,真解脱。此无依者,超心意识,非意想能知能测,故不可住着也。若觅无依,欲证无依,反成有依。解脱非是一切可得可住境界,而是无所住,无所得。得心不去,终不得道。将心用心,辗转冥朦。放心直用,玄义不远。不紧不松,是禅门功。

    2021-02-23

  • 金刚经心法

    《金刚经》心法问:如何为他人讲解金刚经?答: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注:真正为人讲解金刚经,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身体力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能不取一切相,于诸法不生心,是真说金刚经。问:如何观一切法?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问:什么是佛?答: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问:如何见如来?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问:菩萨应如何布施?答: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注:此布施者,非有法可施。于法无所住,不生心,是名菩萨布施。问:如何降伏其心?答: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注:不见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不见心,不见非心。不见有众生可度,若能如是见,如是灭度一切心,是名菩萨降伏其心。问:如何一念知一切众生心?答: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问:日常如何以清净心生活、修行?答: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问:菩萨应该如何发菩提心?答: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注:言离一切相发菩提心者,非发心,非不发心。但用本心,而不住相,直用直行,不生住着,是名发心。问:与般若一念相应的人是什么样?答: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问:修行者应如何对待世出世法?答: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问: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佛陀真正想讲的法是什么法?答: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问:什么是实相?答: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注:非相者,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于法不生心,是名非相。心不住法,是名非相。问:什么是阿罗汉?答:实无有法,名阿罗汉。问:佛陀得的什么法而成佛?答: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佛陀讲的是真理吗?答: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问:什么是如来?答: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问:应该如何对待一切法?答: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问:菩萨如何度众生?答: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问:什么是菩萨?答: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问:如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问:有无福德?答: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问:如来度众生否?答: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问: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答: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问:菩萨如何用心?答: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注:所言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者,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即为大布施,非实有法可布施也。六根不染六尘,是菩萨用心。心无所住,是菩萨用心。问:须菩提以何名须菩提?答: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问:是否有我相?答: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问:有无众生?答: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问:菩萨修行,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注:灭度一切心,而无灭度想,如是而住,如是降伏其心。

    2021-02-23

  • 学会休息,是无上宝

    学会休息,是无上宝对于修行的人来说,休息永远不嫌多,只是人们不愿休息,不会休息,不肯休息。只要有一点精力,人们就想做点儿什么,就是不能休息。已经很累了,躺在床上,还要拿起手机看两眼,直到眼睛完全睁不开,才把手机放下。人们不懂得息心忘虑,休息养神,让自己的身心总是处在疲惫的状态,直至患病,直至众苦逼身,才知止息。可那时众业积聚,冰非日寒,欲离其苦,手忙脚乱,不得自由。真正的修行只是坐下来,停下来,放下身心的一切追求,回到宁静中来。宁静并不是死寂无声,而是简单平常,没有造作,心无挂碍,从容淡泊。修行从休息入手,回归到休息。在这之间,你可以直接跨越一切障碍和曲折,不历阶级,通过休息,直达解脱。如果你能歇下求取万法的脚步,懂得休息、会休息、甘愿休息,一切实相自然展现在你面前。静极光通达,心净一切净。行得休息,自然看得透彻,一切得失,终是空花;万般繁荣,总是梦影!愚人奔忙,智者息心。请休息一切妄想之心吧!请坐下来,只是呼吸,呼吸。请躺下来,右卧,和着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变成波浪,回归到大海中来。你完全不必用力,大海会带着你运行。休息身心,亦复如是,妄心一歇,法性运行。不要担心那很无聊,你会听到法界最宁静的音乐!不要担心那很无趣,无苦即是最大的乐趣。休息是世间最美的事,休息是世间最难得的礼物!休息无处不在,甚至,当你习惯于休息,你看一切,都是享受;你听一切,都是妙音。你无需再刻意休息。你的生活,一片悠然自得。春风和煦,静静地去河边漫步;傍晚了,独坐在花园的长凳上闻着花香!下雨了,胳膊肘支在窗台上看雨打花草!夜深了,放下一切的思想,进入梦乡!休息就是修行,修行只是休息。休息真好,休息真妙;学会休息,得无上宝!

    2021-02-23

  • 快乐属你

    快乐属你       一个富有的人快乐,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不贪着财富,不依赖财富,不执迷于财富。当他失去财富时,他一样快乐。因为他的快乐从来也没建立在拥有什么上,而建立在有什么就享受什么。在城市里喜欢城市,在山村里喜欢山村;有茶喜欢茶,有清水喜欢清水;有书读书,无书散步;有风赏风,有雨赏雨。与万物为友,而又超然物外。        一个穷人不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少,而是因为他想得到更多。穷人也可以快乐,当他能满足于所有,当他知道一切所有不过是梦幻空花,无一真实,他就会很快乐。如果他能于一无所有时快乐,当他拥有了什么,也一样能快乐。他在山爱山,临水爱水;在人爱人,在物慈物;有则用之,无则歇之。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执着和贪恋。        做一个快乐的人何其简单:满足于当下拥有的,享受于当下拥有的。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家庭。经营好你的家庭,那里什么都有。    如果你没有家人,只有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做好你这份工作,将你的同事视为亲人,那里什么都有。    如果你是个农夫,没有人们向往的工作,只有一间茅屋。整理好你的茅屋,在他的周围开垦出一片菜园,自食其力。满足于你的茅屋和蔬菜,那里什么都有。    如果你一无所有,天地可作你的屋宇和四壁。你可以去行脚,做一个云水行者。你甚至可以行乞,为什么不能呢?只要你肯,一定会有人施舍。乞讨有什么不好,如果你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荣誉、名声。茫茫三千世界,谁又有真正的荣誉和名声呢?        如果你的厨房里只剩下一棵白菜,接受这棵白菜,完全不需要再加入西红柿或者别的什么,也能做出可口的菜肴。    如果你有一幢别墅,安心地住在里面,莫再向往更大的别墅。还有什么能让你不快乐的呢?除非你不满足已经拥有的。    如果你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抬头看看天空。天空还在,白云与雄鹰,鸽子、野鸭、麻雀都在,天空属于你,飞鸟属于你,无牵无挂属于你,自由属于你。       甚至如果你卧病在床,你一样能快乐。当你止息一切所求,接受并满足于这张还能让你躺下和休息的床,最主要的是接受你现在的样子,你会立刻感到从来没有的欣慰和快乐!       甚至,即使你被关在牢房里,你一样能快乐。做好监狱里的每一件事,彻底忘记过去的所有,也不再期待未来。你可以读一部史书,或者抄一部经典,或者只是静坐。你发现监狱成了止息你疯狂内心的避难所,你发现那里成了你的闭关房。监狱成了你新生命萌芽的地方。你发现自己终于不再四处奔波、躁动不安。终于不再疲于奔命,患得患失。你会发现那个地方非但没有拘滞你,反而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广阔的地方。你发现监狱之外的人,那些没有止息下来的人,全都住在自己营造的监狱里:家的监狱,工作的监狱,感情的监狱,名声的监狱,道德的监狱,观念的监狱。人们活在无形的监狱里,不知自由的滋味,你虽然被禁在这里,却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快乐何其简单:满足于你当下拥有的,享受你当下拥有的。哪怕是一杯清水,一片流云,一间茅屋,一块菜地,一张沙发,一个坐垫,一条小船,一块步料,一把剪刀,一只笔,一张纸,一辆自行车,一个帐篷,一只网,一扇窗,一片天空,一个朋友,或仅仅是你自己。满足于你的床榻,享受于你的菜肴,满足于你的工作,享受你的贫穷或富有。花园属你,河流属你,飞鸟属你,自由属你,一切属你。用心去活,快乐属你。

    2021-02-23

  • 维摩诘经第三十二讲

    维摩诘经第三十二讲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你执着一个明,或者认为有个无明,都是二法,明不自明,无明亦复如是,没有一个无明,也就没有一个明,有明、无明都是自心妄计,自心计做有无。只要有一法,都是自心计做,真心无法,真性无法,但有法可得,都是自心妄计,所以明与无明都不可取,二俱是空,是名不二之佛性。你也不要取一个明,也不要去除一个无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为入不二法门。我们学维摩诘经学到入不二法门品,这一品只是用另外一个名字在讲佛性,其实这一品都是在讲佛性,直接用语言文字给你讲出什么是佛性。不二之性,即是佛性。不二法门,即实相门、真如门、佛性门。虽然这个讲出来的,已经与佛性有距离了,但是没办法,谁让你听不懂无情说法,法身说法,听不懂离文字法呢。你听不懂无情说法,就用文字给你指示一下。就象《金刚经》里边写的一样,像《涅槃经》里边讲的一样,直接用文字给你讲解佛性。这即是如来禅。如来禅,就是用语言文字直指佛性。如来禅就是从许许多多的方面提醒你,不让你堕到一个定法里边,离于两边,入于不二法门。所以讲就很难讲,整部维摩诘经其实一直都是在给大家开示不二性。所以这个入不二法门品,也可以说是这部维摩诘经的一个核心,一个关键章节。当维摩诘问大家什么是入不二法门时,讲别的时候,有个天女,有个舍利弗,至多有个文问殊跟着演戏,配合维摩诘说法。讲这个入不二法门时,大家都按捺不住了,都蹦出来了,一个个都抑制不住自己对实相的领悟和了解。象过去祖师一上堂讲法,一问什么问题,下边都排好队,坐那、站那的,一问,肯定有回答的。你一回答,就是找挨棒子。等着祖师棒打呢。就是引你起来回答,你一回答,棒子就过去。其实这帮学人心里也知道,哎呀,一答肯定就挨师父棒子。不答吧,我怎么让师父知道我已经明白了呢。想回答问题的,都有些像神秀大师,偈子是呈给师父看,还是不呈。呈吧,有夺衣钵的嫌疑。不呈吧,祖师怎么知道我的境界呢?大难!大难!写了吧,万一要是不对,太没面子。不写吧,师父又不知道我有没有智慧。最后那个我,按耐不住,还是回答吧,还是把偈子拿出来给祖师看吧。就跳出来了,像小丑一样。维摩诘问什么是入不二法门后,一群菩萨就按奈不住了。一个一个的,都做出了回答。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二乘人他就先看到一个色,然后再取一个空,看到有两个法相,一个是色,一个是空。而实相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不自色,因空故色,空不自空,因色故空。所以色空都不可得,色空不可得,所以色性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性,是名真空性,是名真性空。看,这经文背得多熟。师父,哪部经里有您刚才说的这句话?我也惦着背背。这个大藏经里你找不着,我自己写的一部经。我天天在家写经,大法门经,小法门经,色经、空经,经谁不会写,太简单了。如是我闻,一时什么什么的。最后弄得大藏经里面有好多疑似伪经。其实不管谁写的经,都是假的。连佛经都是假的,只要落在文字,落在纸上,都可以直接上厕所用的。只要写在纸上的,你就可以上厕所。但是得等墨干了,墨不干了最后就花了。天津人,没办法,我们天津人就是比较粗,比较俗,三句话就奔那上边领,就奔吃喝拉撒上边来引导。这个关于色和空我们也就不多讲了,电影都拍出来了,对不对。是个人就会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背的都是很熟。如是受想行识,也是,受想行识和受空、想空、行空、识空是二法,这里是色受想行识与色空、受空、想空、行空、识空为二,受和受空是二法,受本身就是空,想本身就是空,行本身就是空,识本身就是空,先讲色,再讲受想行识,五蕴,五蕴的当下即空,五蕴本身就是非五蕴,就是空。你不要立一个五蕴,再去分析琢磨,再去证空。如果你立一个五蕴,再立一个空,这就是二。知道五蕴不可得,没有五蕴,没有实有的五蕴,当下就是空,这叫不二。并不是有一个空来灭掉这个五蕴,而是五蕴当下即空,不需取证,不需灭五蕴而取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性本空。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受、想、行、识。《金刚经》里讲色、受、想、行、识即非色、受、想、行、识,是名色、受、想、行、识。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这个四种异、空种异就是四大,地水火风和地水火风性空,这是二法。声闻乘人他修得的都是对治法,他落在生灭二法里边,起心去对治,去灭除,不知道本来空寂,地水火风本来就不可得,不需更灭。所以地水火风性即是空性,不需要再去修一个空,去灭一个四大,去离一个地大或舍一个四大,或断一个四大,都不需要。四大性空,这就是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中际亦空。前后际都不可得,当下也不可得。若能如是知诸种性如前后现在际空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晚上吃了三碗米饭,刚消化去一碗,慢慢消化,这一品讲完了,三碗就都消化了。刚才已经在楼下走了五圈了,还没消化下去。所以我们得讲法,不讲法今天晚上看不了球了,看球是主要的,讲法是陪衬。眼色为二,眼是眼根,色是色尘,眼根和色尘是我们妄立出来的,所以叫二。二就都是假的,假的就叫二。也就是说,我们于唯心所现的一个影像,幻相,自心妄计一个名字,安了一个名字,安完名字,然后又当真了,这就叫二法。本来眼根、色尘、眼识,全是心的影子,他的实性是一,实性本来是心,唯心所现。但是众生不了达眼的实性和色的实性是心,所以着在了一个眼的法和色的法上。所谓二法,就是立了一个能,然后立一个所。立了一个一,又立一个二。而心性是不二,不二呢,既不是一,也不是二,不一不异,是名不二。你别说不二,就是一了,也不是一。非一非二,是名不二。不二就是离于一二,叫不二。那眼根和色尘都不真实,这个不真实是从哪里边出来的?从真实性里幻化出来的一种虚妄相,什么真实性?眼根的真实性,色尘的真实性,那就是真性,就是心。所以后边就是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也就是若知眼根的真实性,即空性,无所有性,即不会再生贪恚痴。真实性中没有贪、恚、痴,也不会去取一个色尘。取色尘的是二法,是虚妄眼根,虚妄的眼识,可以说是我相、我执,能取的妄心。眼根的实性,色尘的实性,眼识的实性,都是一个性,也就是无为性,无做性,寂灭性,真实性,无少法可得性,空性、佛性,解脱性、不染性,无取无舍性,不生不灭性。也可以反过来说,眼根、色尘、眼识的真实性是有为性,成所做性,妙观察性,平等性,我若俱说,球踢完了,我也说不完。这就叫智慧如海,辩才无碍。所以说,若知眼性于色尘无取无着,则不会生起贪恚痴心,即是寂灭性,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都为二。耳根和声尘,鼻根和香尘,舌根和味尘,身根和触尘,触和受,意根和法尘等等,都是二法,都无实性,唯心所现。若知意性,这个意性就是意识的真实性,即空性,无所有性。无所有性,空性,就是真实性,就是佛性,就是不二性。若知不二之性于根和尘和合处显现,则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而无所安住,是为入不二法门。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我们过去修行,做布施,修善法,诵经、放生的时候,做完了都有一个回向。这个大家都有过经验。我自己也是,以前念一部《法华经》,刚念完一句如是我闻,合掌,嘴里念叨着,以念一句如是我闻之功德,布施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受持法华经,都能成佛。以此一句之功德,布施给自己无量劫来的父母、师长、夫妻、子女、儿女,有意无意伤害的,有形无形的,地狱、饿鬼、畜牲等众生。念了一句经文,回向了十分钟,这就是过去,很惭愧。超个佛经,抄几个字,回向一次,唯恐自己做的功德漏失了,赶紧回向,就像记账一样。过去我们道场里的回向文,是我主笔写的,三四千字。一篇回向文要念二十分钟,要跪着念,带着大家一块念。我念一句,大家跟着念一句。那家亲眷属多的,多的我最后都感觉累了,回向文里带的家亲眷属太多了,有常住的家亲眷属,有施主的家亲眷属,有家里刚好去世的人,都要插进来,最后这篇回向文越来越长,不是我夸张,我负责这件事,做得很认真。我心想,这么多家亲眷属,这么多众生,什么时候度完呀,还要回向,但那时候就信这个。首先回向给法界,回向给宇宙,回向给宇宙不坏灭,宇宙完了银河系,银河系完了太阳系,太阳系完了地球,地球完了中国,最后回向给自己住的城市、村庄、道场。先回向世界和平,中国人民越来越富强,回向天津没有灾难。你说这事闹的,回向完天津再回向自己老家的村子,村子回向完了,再回向自己的八辈祖宗,八辈祖宗完了,再回向这辈子的,回向完自己这辈子的家亲眷属,天已经黑了,从下午四点开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一讲到回向,我这感慨万千。回向完家亲眷属,再回向给自己,别得癌症,别犯傻,身体好好的,长智慧,多捞点钱,别误会,佛门里不讲名闻利养,多捞点法财。后来明白了,这都是二啊!知道不二了,就不再回向了。但那时不知道啊。所以讲到回向,我有太多的亲身经历。道场做法会,突然没电了,全体回向,奔儿,来电了。你说怎么恁么巧呢?对吧。一有什么事解决不了,求佛加持,做回向。反正有时灵,有时不灵。宁可信其灵,不信其不灵。又不吃亏,动动脑子,动动嘴皮子而已。天气下雨了,要出坡整理道场,回向给天龙八部,雨神雷神,别下雨啊,还是下啊,嗯,雨神睡着了,没接着信儿。这样安慰自己。过去学佛就学成这样,现在想起来,真是太愚痴,太搞笑了。我们现在知道了,布施不可得,回向不可得,布施的当下就回向了。为什么,布施者,没有布施的人,也没布施的法,更没有受施的人。布施当体是空,回向亦复如是。所以不用再起一个回向心,你布施给谁都是布施给自己,都是在自性里打转,都是无生法。布施与回向,是佛陀施设的方便有为法,是助道法,是引导学人修行的。实相里没有布施的人,所以布施性即是回向性,即是无所有性。你做过的一切,不用再起一个心,回向给自己,回向给谁。它都自然地回向你自己。其实修行一路走来,法喜充满,不管经历了迷惑颠倒,还是坎坷,还是挫折,最后一定是烦恼减轻了,执着减少了。反正这一路走来很欣慰,也很开心,也很幸福,大家都会这样,所以说我们不必要气馁,沮丧。不论你掉多少次坑里,一定还会上来。坑是在梦里,醒来什么也没有。觉醒才是我们真实的状态,你的所有的痛苦烦恼,你的伤心,你的悲伤,那都是在梦里,都不真实。只有喜悦和常乐我净才是真实的。布施和回向性,都是空,都是一个性,都不可得。那持戒,忍辱、精进、智慧和回向性都是一个性,都是不可得性,都是空。我们一旦通达了,就再也不会去做回向了。你也不会问我:师父,读经之前要不要读真言,要不要读净口业真言,净三业真言?要不要读补缺真言?读完之后要不要回向?读经前要不要恭请佛菩萨?这些你都不会再有疑惑了。过去我们做一切的基础都是以为有个我,不知不觉落在一个有我,有法,有家亲眷属,有众生,落在有法上。我们天天读金刚经,天天与金刚经背道而行。天天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天天起心动念都是围着我转。天天背通达无我法者,说名真是菩萨。却天天执着人我、法我。你要通达没有我了,怎么还会去回向呢?回向给谁呀?谁做回向啊?没有我,谁回向?妄想在回向,回向就是打妄想。有为法里边有回向,无为法里边,来尚不可得,回什么呢?要说无为法,就别说了,一说就走叽了,一说就有为了。可是我们学实相法门学得时间短,还没有完全通达,没有真正领会这个,你还会起疑惑。师父,要不我还是先做着回向着行吗?等我心安了,悟透了,我再舍回向。我这功德还没积够呢,才二两多,还得十方诸佛功德的加持,据说学禅宗需要有大功德,根基特别好才行。我感觉自己好像还差点,你先让我回向着行吗?等我回向差不多了,我再舍这个回向。你认为你回向到什么时候才能学禅宗?禅宗永远是没有回向,永远是没有功德,心不相应,学不了禅宗。禅宗是无为法。禅宗也好,实相也好,就是让你当下放下,言下相应。你总奔后边拖,那你拖猴年马月也没用。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心,生死心太重了,起心动念全都是有得有失,全都是在得失里边。总想得到点啥,总想增长点啥。禅宗不讲渐修,不讲积功累德,因为没有,你经过十地修行,和一念顿悟,功用恰齐,为什么?没有功用,不需用功。你用了再多功,都是白用功,无用功,梦中妄为。你积再多功德,骗自己心识,劳累自己心识,徒劳无益。植种德本,积功累德,真的是在骗你。什么资粮,什么功德,福报,因缘,这些都是骗你的。没有人,奔哪儿找因缘去?没有少法可得,怎么就非得立个因缘、立个根基呢?所以你一旦通达了本性,就是智慧性,也就是回向性,也叫无为性,也叫一相,也叫无相,一切所作俱息,那才是佛法。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三解脱门都是虚妄一个法相,实相里边没有什么空、无相、无愿、无作等等。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无作即本来。若本来是空、无相、无作,则无用心意识处,不需更空、更无相、更无作,则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是为入不二法门。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你认为这个人是佛,那错了。性是佛,法性即是佛性,法性也是人性,这个性是一,性是不二的,所以是三宝皆无为相,佛法僧三宝是无相,是空,是无作,是空相,不可得相。是法身是第一义,唯是一心。与虚空等,不可得,一切法亦尔,一切法都是法性,都是佛性,都不可得。一切法皆是佛法,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是真修行。随此行者,就是不旦从理上能够通达佛法僧不可得,佛法僧性即是空性,而且在修行上能够完全相应,不错用功,不心外别求佛法僧。不是嘴上说着佛不可得,法不可得,僧不可得,看见佛像哐当就礼,告你佛是假的,我知道佛是假的,但我礼是锻炼身体啊,心里明明是放不下佛的概念,嘴上说是锻炼身体,其实就是放不下佛的相。你锻炼身体,这一天我也看不见你锻炼身体,看见佛相你就锻炼身体了。编瞎话你编的圆全点,你编个高级点的。习惯了,到了佛跟前不礼佛自己心里过不去,心里开始谴责自己,看了佛不理佛,不如法呀,功德又少了,天龙八部会怪罪的,一大堆念头起来了,止不住。所以我们明理好象简单,一落到修行上真的很难啊。嘴上说无相,不着相,一碰见经书、佛相,一跟佛法有关的,到了寺庙,佛像边放了好多好吃的,放了好几天了,不敢吃,怕没福报消受,怕自己还得还,打种处的妄想。在家里边胡说八道,天天说脏话,骂人,到寺院里边确实改得挺好,看上去挺好,装出来的,吓的。被自己心里边的佛法僧相给强迫的,这个就不叫如说修行了。在家里边怎么样,在寺庙里还怎么样,这厉害了,这就是破了相了。所以后边加了一句能随此行者,才是入不二法门。那得行啊,说的都简单。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身和身灭是二法,声闻乘人,须陀洹果的人,他会见一个身,然后再证灭一个身,最后他觉得取证身空,才是涅槃,灭掉身受才是涅槃。他不知道身不可得,身性即是身灭性,身、身灭都不可得,俱不可得性才是身的实性,这个不可得性才是真实性,是不二性,觉悟到这个实相才是入不二法门。不需要你去修什么法灭这个身,这个身体也不障碍你,执着有身体才起障碍想,通达身相即是空相,身性即是空性,不需起心对治这个身,身的当下即是空。古人云:幻化空身即法身。你通达了,肉眼即是佛个,肉身不异佛身。只要不执着色身,不起身见与灭身见,身即是实相,无离身别有实相。经云:六根本如来藏。又云:根遍满法界。你不用离开这个身心再去找一个佛,身心性即是佛。就是告诉二乘人,你不用去压这个身,灭这个身而取证解脱。也不用修不净观,也不用修白骨观,也不用修无常观。当你完全通达实相,不起于念,便证涅槃。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如果你妄认为有一个身口意,并去修三业的善法,这叫二法。然后你身造身业,口造口业,意造意业,也是入到二法里,然后再去对治,对治这身体造的业,对治口造的业,对治意造的业。怎么对治?让身体不动,什么事情也不去参加,每天止语,止了半天语,心念动的厉害,嘴上一句不说,心里面到处都是是非。尤其在寺院,一句话都不说,外表看上去可有修行了。但是心里边全都是别人的不对。打坐的时候让自己一个念头都没有,从坐上一下来就开始说这个说那个。所以修身口意善,或止身口意恶,这没用。你不通达身口意不可得,你不通达无我,会着在身口意业上。看别人不持戒,犯三业,会起轻视心。见自己持戒,会起傲慢心。你一定会去分别,你先看到一个人,然后看到这个人持戒破戒,尤其出家人,经常会彼此看过失,用戒律来量别人。因为出家人戒律多,看他持戒了,看他清净了,赞叹。看他破戒了,开始诋毁。这就叫身口意造业,身口意清净,都是二法。如果你能够看到三业本身不可得,身口意都是无作相,无为相,都是无相的,那身的当下就是清净,口的当下就是清净,意的当下就是清净,不需要再去净三业。这是入不二法门。如果通达三业是无作相,无为相,以如是智慧而行一切法。则不需要闭嘴,随便你整天嬉笑怒骂,你整天去做事情,都是清净的。

    2021-02-23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84858687888990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