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摩诘经第二十七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七讲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现生老病死、和凡夫和平常人一模一样,但是内心没有贪嗔痴,不攀缘不造作不执着,永断无明病根。这个病根就是攀缘,有所得,不了达实相,无明。通达没有生死,了达人无我,法无我。所以能超越对死亡的畏惧。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现有资产,有买卖。资生就是生计,赚钱的买卖。虽然很富有,有很多的资产、家产,有挣钱的事业,但是能观于无常。这一切资生、外在的财产都是无常、须臾变灭的。心里对这些资生产业没有贪着。示有妻妾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像维摩诘这样的在家得道者,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比如张商英和他的妻子向氏,裴休,庞蕴一家,还有陆亘大夫和他的妻子等等。也都很富有,身份也很高贵。所以示现有妻子,有仆人等等。但是,内心并不贪着。对妻妾婇女,对世间的快乐,对五欲无贪着,懂得远离。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家人修行有一点非常得重要:我们学法很长时间,感觉好像没有什么提高,不管怎么学怎么修,一遇到事情还会烦恼。问题出现在哪儿呢?出在不懂得远离,不乐远离。每天都和家人和亲朋好友走得太近。不管你和什么人、什么事走近了,一定会产生依赖和执著。它是不知不觉产生的。你的阿赖耶识、六识、七识八识,不知不觉熏染了这种亲近,习惯了。这个东西习惯了,忽然之间有了变故,有了变动,你就会觉得很痛苦。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大修行人、有智慧的人,他一定是乐远离五欲淤泥。他会保护自己,当然也是保护对方。你别以为跟别人走近了,那才是爱。那是互相伤害。到时候分开了,无常来时你会伤心,对方也一样。对方没有修行,比你还要痛苦。所以为了保护双方,互相保护,我们要和自己家亲眷属、和所有的人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不远不近。远了呢是二乘,近了呢就是凡夫。不远不近是菩萨行。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现实生活中看到这个人,说话也不利索,甚至还吞吞吐吐、不善言辞,但是关键的时候,讲起佛法来,他会说得很明白。修行心要、心法,他不会忘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什么叫邪济?邪济就是一些看上去很邪的方法,让人觉着这个人怎么有点邪呢?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引导你远离烦恼,看破世间,好好修行,菩萨都会去做。但内心并不是真邪。打个比方,比如一个爱赌博的人,就这么个爱好、就这么一个缺点,人很好,也聪明伶俐。爱赌个小钱,对佛法也感兴趣,但是这个习惯很难戒掉,一时半会儿也戒不掉。菩萨如果看到这个人可以得度,就可以跟着他一块儿去赌博,赌着赌着就把他带出来了。也有的人喜欢喝酒,但是学法的根基很利,就是喜欢喝酒。你不能因为他喜欢喝酒,就远离他,你就认定他不能修行。你也可以陪他喝两盅。喝着喝着可以和他讲佛法,讲还有比酒更好的东西。慢慢地把他引导到修行上来。一开始先不要讲,当然,这个人一定要是有根基。不是随便一个喝酒的人,你就跟他去喝酒,那样不是示现,是自己贪酒,给自己贪酒找借口。这是示现邪法,济度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示现遍入诸道,而断其恶道因缘。不管什么样的众生,只要他有有出世的因缘、有学法的因缘,都会示现到他身边来,断除他对五欲、对生死的贪着。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这个涅槃是清净解脱,随时随地清净解脱,而不断生死,不去求声闻解脱,不取果报。不会去求不受后有。声闻、阿罗汉、辟支佛他们都会求一个不受后有,就是再也不投胎。我们好好想一想,再也不投胎,它的前提是什么?谁不投胎?有个我不投胎,对吗?所以这个不投胎本身就跟法性相违背。法性是没有我投胎或不投抬,你不用去求不投胎,它自然随缘示现,我这个主体干涉不得。又有的人会问:师父,投胎呢?投胎也是有个我。这就是二法。投不投胎,是二法。投不投胎都有我。那怎么才能是不二呢?不生投胎不投胎想,该干什么干什么,法性施为,你莫干涉。众生心灭,则真法生。投不投胎,不干你事。你好好修行,悟人无我,法无我,默契实相,而不生默契想。所以一定得通达实相!没有一个实有的我。一切法都无我,都不实有,不落两边。出离于意识、分别、思想,对待。如果真正通达于,离于两边,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你一问,就掉入了分别,意识和思想。所以大乘的菩萨,示现涅槃,示现解脱,但不断生死。他知道没生死可断,佛性不断灭,它会随缘示现。至于示现一个什么形象,他无法以意识去干涉主宰。如果他干涉主宰,那就变成有我了。一个好的修行人,他只关心自己是不是有烦恼,是不是落入执著,是不是起了我执,是不是有所得。当他不起这些个心的时候,他不去想他到底是投胎不投胎,投什么胎,怎么受生。他知道这些都是生死心、是妄想心、他不会起这些心。所以就变成了法性施为、法性无我。他会随缘示现,不是随我示现。是随法性示现,法性施为。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这一段讲的都是示现,一种看上去好像不是正修行,都是逆修行、邪修行,反修行的样子;不是正道,而是非道的样子;不是佛道,而是魔道的样子。但内心却不离正道,不背法性。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外在的、外向的、有为的、善恶正邪是非等等,都不真实,都不究竟,没有一个好坏。你不必去善避恶,也不必行正离邪。六祖坛经里有一句话:邪正俱不计,长御白牛车。也不行邪法,也不行正法。你能够行于非道,才能够真正通达佛道。你既不执着佛道,也不执著非道,随缘示现而心不动,内在不为正邪倾动。这是真正的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为佛种。前面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这一段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两个人互问互答,演说妙法:什么是如来种?文殊师利回答道:有身为种。这一个有身为种,一下子就和二乘人修行的见地和境界完全不一样,明显不一样。二乘人他是要断身见的,要离这个身,要灭掉这个身,完全的否定这个身。他认为身体、色身是修行的障碍。一切苦的原因都是因为有身,他认为苦是身体造成的。这个在俗谛上很容易理解,我们也很容易这样想,身体生老病死,我们所有的烦恼、吃喝拉撒,都为这个身体忙,确实它会给我们带来苦。但这不是实相,这是一种错觉。实相,真实的苦因,并不是身体。真实的苦因是我们不能了达实相。我们以为有我,我们以为思想的分别、能够做事的、能够见闻觉知的那个是我,这个才是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身体。大乘菩萨、真正的修行人,它不会去离这个身,讨厌这个身,灭掉这个身,相反,他还会借助于这个身去修道,去利益众生,去认识法身。他知道身,所有的法都是一样,包括五蕴之身,没有好坏、善恶、是非。唯心所现,非真非幻。身体本身是无辜的,是客观的,是非有非无的。它既不是染法,也不是净法,唯心所现,不生不灭。所以这个身体,它从来不会障碍你。可是你错认这个身体为实有,你把它当成真的,然后你投入了无量多的时间、妄想、分别、执著,去贪着这个身体,去对治这个身体,它才给你带来了烦恼,才让你陷入生死轮回。身体是无辜的,不是身体让你轮回,是你不了达五蕴的实质。昨天我们讲过,身体不是无常。我们学佛法,首先学的就是诸法无常,身体是无常的。这是方便说,不是实相。无常变化,这都是出自于我们的妄想分别,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万法都是一如的。生灭无常变化,它来自于头脑,来自于我们不能如实观、如实了达实相。不知道万法是唯心所现,不知道外境就是自心,我们分别外境就是分别自心。所以也没有常,也没有无常。常、无常这都是佛陀的智慧和方便,是一种对治法。但是在某些时候,佛会用无常和常开示诸法实相,但是你不要错解了。佛讲的无常,它不是变化的,它是真常的另一种说法。佛讲常,也不是死常,它是真无常的一种说法。前面维摩诘给迦旃延开示的时候:佛说的无常,它就是真常;佛说的无我,就是真我。不要错解了佛所说的常无常义。所以文殊师利在这里讲,有身为种。和二乘人讲的不一样。二乘人他们一定要离开这个身体,要证寂灭。不让这个身体再去造作,要完全止息掉这个身体的活动,六根的活动。而大乘人是完全通达实相的人,他不会厌离这个身体、厌弃这个身体,他还会借助这个身体来修道,来利益众生,来做事。成所作智就是转五识为四智,转八识为四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也即转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世间出世间事业,自觉觉他。所以跟二乘人完全不是一个境界。二乘人是入了一个无为断灭,他要灭掉这个身体,他要证涅槃。无明有爱为种。二乘人他是要去无明、断无明的,要破无明。而大乘人了达没有无明。无明实性即佛性,不断烦恼,便证涅槃。不是要你断掉爱,断掉我,不是让你彻底没有情,而是觉有情,没有情执和我执,以没有执着故,能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之心,视一切众生如同己子、如罗侯罗。这个听着也挺吓人的。我们学的最多的,好像是佛弟子不能有爱、不要贪爱、不能起无明。而这里却说,无明有爱为如来种。无明有爱为种,要明白是什么意思。不是让你去生无明,去执著五欲六尘,去执著贪爱。不是。让你通达无明、贪爱、性空,不可得,也不去断除它,也不去增长它。如果你认为它实有,你才会去断除它;如果它不实有,你根本就不会去关心它、对待它。贪恚痴为种。以贪嗔痴为如来种。如来种就是佛种,就是佛性的意思。贪恚痴性即是佛性。二乘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理论和见解,所以急急求取解脱和涅槃。四颠倒为种。四颠倒,本来是常乐我净,而颠倒认为无常、无我、苦、空。五盖为种。五盖就是贪嗔痴慢疑,以此五盖为如来种。六入为种。六入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二乘人,还有初学的人,他们学法都会去对治,去除灭一些东西。到了文殊师利这里,这些要除去的都变成了如来种。你看,不明理修行,你的方向就会搞错,你的修行就会和明理的修行有天壤之别。明理的修行,不需要害怕五盖、六入、六尘等,不需要害怕无明、贪爱,也不需要对治。要通达六识、五盖、无明贪爱,四颠倒还有后边的七识处、八邪法、九恼处、十不善道都不可得,都是性空无所有,非是实有之法。通达如是之法了不可得,才是真正的修行。所有修行人都讨厌的、都要离的、要断的,负面的,以为这些东西会让我们堕落的,你要通达,它们其实都是观念的住着,非实有其法。甚至一切的烦恼,六十二见,所有的二乘要对治的,都是如来种,都不用去除。你也不需要除什么见,你要多点见解,你要有六十二见,那才是如来种。宁有我见如须弥山,不落空见成断灭人。《涅槃经》里有一句话:不断我见,唯断取着。我见者,名为佛性。修行解脱成就后,不是让我们变成一个呆呆的、傻傻的、没有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如一潭死水、如死灰一样的、如草木瓦石一样的人,佛性是天真、自在、解脱、变化无穷的,如果你最后修成一种没有活力的状态,那你错识了方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随便起见闻觉知,你随便应用,你通达它不实有,不要起执著,就对了。那就是我们的本性,就是解脱的状态,而不是去彻底地回避、去断灭、去断除那些东西。你根本看不到一个实有的贪恚痴,看不到一个实有的无明,看不到一个实有的爱、一个生、一个四正法,你看不到,当然也看不到四颠倒。你看不到一个邪见,也看不到一个实有的正见,不着正见邪见,是名佛见。所以任何思想、念头、知见都不会再困惑你,都不会再障碍你。只要你不执着,不因它而生烦恼,都是佛性起用。从这个作用上,我们都能反本还元,够洞察到它的真实性,它的空性;它的不可得性,它的不可思议性,它的无住性,它的无所有性。所以这一切,六十二见、四颠倒、无明有爱,身见等等都是如来种。一切烦恼都是如来种,烦恼即菩提。烦恼不可得,烦恼性空。六十二见即非六十二见,是名六十二见。如果是声闻,会认为这些法是实有,不敢起任何的见,不敢有任何的贪爱,不敢起任何的颠倒想,就把自己束缚在法执上,就不自在了。所以不通达实性,不通达本性,不通达不二之性,才会落入一边,趋一个避一个,憎一个爱一个。才畏惧生死,才贪取涅槃,才被涅槃清净所缚。才不敢起任何的心念,会控制自己,会约束自己,真性就不自在。虽然表面上看你也是无为的、不造作的,甚至彻底断除了烦恼生死,解脱了。但是这个解脱、这个心境,不透彻,不究竟,不自在,不真实,不长久。它是有条件、还是有我的。所以当文殊师利这样讲的时候,与会的大众,包括一些初发心的菩萨,二乘人听不明白。曰:何谓也?维摩诘就问:你为什么讲这些是如来种?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执着一个正法,一个正见,一个无为,一个清净。你入了一个解脱,入了一个涅槃,那就再也发现不了真心佛性。你也不能起一个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作用。你入了无为正位,不动了,被涅槃,被解脱,被清净所束缚住了、约束住了。你住在了无为里,你住在了一个错误的认知里,住在了一个虚妄的解脱里面。这就是二乘人。二乘人就是入了无为正位、证了果了,对生死,对生命,对活着完全失去了兴趣,如一潭死水,如死灰一样,彻底厌离世间、而贪爱涅槃、贪爱寂静。他是一种消极的、一种完全出离的状态。可是实相真性,它是没有什么出离不出离,它是没有什么断灭、无为或有为的。它是不定的,是一种活泼泼的,是会随缘变化,不停地显现,而不像二乘人所证的境界。二乘人是看上去像无为,其实心中还有所贪着,还是有为。看上去是无心,其实还有一个我心、我法未断。看上去已经无我了,其实还有个大大的我。真正的无为在有为里显现,真正的无我是处处显示真我佛性。通达我不真实,不会刻意地无我,自然的不住,即是无我真性。所以菩萨的特点,他的境界,他不是一味地消极避让、谦逊,他不是。他是很主动的。他为众生做很多事情,都是积极主动的,不请而友。不待你去请求,他主动地就会接近你帮助你。当然这个他也不会执著,看有缘的情况下。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二乘人啊,他落到了一个虚妄的清净的境界里边。好比如高原上,看看没有脏东西,看上去干干净净的,但是那个地方什么也长不了,也不长花也不长草。为什么?太干净了。什么地方会长花呢?会开莲花呢?会有生命呢?卑湿淤泥的地方,就是那些湿乎乎的地方,很低的地方。比喻在众生之中能开出佛菩提之花朵。而不是在一个远离世间、一个清净的地方、一个禅定的寂静境界里,那个地方只能开出一朵小花、小果,开出虚妄的意识心的觉受,开出小空之果,开不出菩提、佛、菩萨果。所以卑湿淤泥乃生莲花,高原陆地不生莲花。为啥?它太干净了,它没办法长养种子。什么是如来种?种就是佛性。你不要把佛性讲到概念里去。它显现在生活中的一切处,一切时,一切作用上。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如果你见有一个解脱可得,你见有涅槃可证,而入了正位,这个时候你再也不能发利益众生的心了。你会满足于这个小法,满足于有余涅槃,再也不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再也不想深入了达诸法实相、究竟的涅槃、无余的涅槃、大涅槃。你也无法在生死中得大自在。对见性成佛就完全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你也就没有这个机会了。所以若入了二乘的解脱,就不能生真正的佛法。而烦恼泥中,才能起佛法耳。我们在烦恼的大海里面,在跟众生接触的过程中,才能够逐渐地认清真正的自己,圆满自己的本性,才能认清佛性。离开众生,你找不到一个实相,找不到一个真我佛性。但你也别执著众生,也不能够离开众生找佛性。心外没有众生,外面没有法,只有自心是法、自心是佛性、自心是佛。这个自心,它可不是个概念。你要知道什么是自心。自心会映现在一切法上,一切法都是心。我们看得到自己吗?看不到。我们看到什么就看到自己了?看到自己的影子,就知道,哦,有这么个人。我们怎么去觉了佛性,觉了本性呢?去觉悟众生,去与众生接触,在众生中看到自己。其实众生就是你自己,一切万法都是你自心的境界,唯心无境。所以你要爱众生,你要帮助众生,你要觉悟众生。你不要逃避它,不要讨厌它,因为那是你自己,那都是你的心念。你借助于一个外在的自己来反观、来完善、来长养自心种种的善法、功德、善念、慈悲心、智慧心、菩提心、直心、深心、无障碍心、解脱心。长养自己的布施心、不贪着心。借助于外在的一个影相,来认识心。一切法都是自心。你不能把自心孤立起来,想象出一个抽象的一个自心来,去求证一个境界上的涅槃。自心的觉悟才是真正的涅槃。不认识自心,你没法修,你修不上去,你也没有入手的地方。你只能落在意识头脑里边,妄想里头。二乘人他就落在自己妄心里头,他在意识境界里打转,他以为所住的寂静是实相。他不知道万法唯心所现,这个最关键。万法是唯心所现,不待取证,不待施功,不劳用心。通达唯心所现,你对任何人任何事物再也不会讨厌,因为都是你自心。你也不会避开,也不会去贪着任何外境,因为都是你自心。不即不离。如同水乳交融,圆融无碍,和一切都和谐、和睦、融洽、尊重,接受。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就像种庄稼,种植物,种种子,你在空中种什么也不会有结果。但是你在地里边,撒上粪,在土壤里种种子就能够生长。乃能滋茂,能够生长,能够长出庄稼果实来。如是入无为正位者,指的是二乘人。他入了一个虚妄的涅槃,再也不能生出真正的佛法。有涅槃就有我,他不知道涅槃不可得。一切法本自涅槃,不需要再起一个心、起一个妄想,起一个修行去证涅槃。众生也不可怕,你也不可怕,你也没有不必要把自己弄寂灭了,也不用离开众生。要把这样的智慧随缘开示给众生,这才是佛法。而不是我自以为解脱了,谁也不管了,做自了汉。其实并没有了,自以为了了。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二乘人他知道无我、苦、空、无常,毕竟空,一切法都不可得,他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错误的理解了佛法,他落在了一个定论里。他落入了边见,落入了一个断灭。所以你问他什么是见?一个见都不能提,他认为有知见就不能解脱。执着了一个无见。他不知道所谓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是一种断灭的离、对治的离。它是不二的,它是真正的见而离见。于见上不生见,不住见,并不是不生起一个知见。是不在知见上再立一个知见。这叫无知,这叫无见。而二乘人他是彻底不起知见。终日无见,执迷于无见。六祖坛经里,大通禅师就有这样的一种无见论。六祖破斥这种无见论。说: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你不起见,不就变成一个死物了吗?那就不是佛性了,不是佛性的解脱,不是本性的解脱。本性的解脱,是一切见闻觉知上都没有执著。它的作用是很自然地生起,但是又通达没有这样的一个法,没有一个实有的见闻觉知。所以这里就讲到:起了如须弥山一样大的我见都没有关系。因为你起多大的见都不真实,都不实有,都是空的。所以一个菩萨,他不是天天弄得自己很清静,一句话也不讲。他会跟你抬杠,一个大修行人他并不是完全地不抬杠,他会跟你辩法。我们也知道诸法无诤对吧?这个无诤,不是说跟谁都不讲都不论,那样就成了一种执着了。你那样跟诤有什么区别啊?对吧。骡、马、牛、木头桩子,它是跟别人不诤,永远不诤,但是起不了佛法的作用啊。当然这是相对于人来讲啊。无情也是法,但很少有人能读懂无情说法。你根基好,你看到木头、看头牛、看到马,你也能开悟。我们就事论事,你不能够让自己堕入边见,堕入一边。我们看过去的禅师、祖师们,一个个的,明白了以后,他专门去挑衅,去勘验对方是否真的悟了。一到那里,就问问题,就开始辩论。你看临济,赵州是吧?庞蕴,他是一个居士,到处去参访善知识,一到那就跟人抬杠。很多出家人也去找庞蕴。庞蕴,厉害,名声也大,马祖的大弟子、高徒。这帮人天天没事干就抬杠。所以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也不要堕入一个无为的束缚里面。因为我见根本就不可得,也比你不起我见,对修行和法有执着要好很多。佛经里面讲:宁起我见如须弥山,都不要生一个空见如芥子许。如芥子许的空见都不要生起,为什么?盖住了佛法的妙用。大家一听这话很解脱是吧?哎呦,师父,我就是这样的,我有很多见。这个不是你那种见。你那种见是贱,要去除的。这里的见,是菩萨的妙用,是正知正见。你邪见、俗见太多了,成了见人。这是对那些二乘人、执著于无见的人而讲的。所以我们学法千万不能学着学着为了对治这边,又跑那边去了。哪边都不要执著。大乘佛法确实能给我们解缚。让我们对以前的一些个烦恼、错误的解脱知见,给以修正,然后再去做功夫,修行就变得很轻松。

    2021-02-10

  • 维摩诘经第二十六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六讲我们今天学这部经典,又叫维摩诘经,又叫净名经。自古以来,学这部经的人很多,但是到了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大家学净土的也比较多,念佛的也比较多,学其他法门的、密宗的、天台的,都很多,还有很多学灵修的。学各种各样法门的人都有。能真正深入、认真、仔细学习这部经典的不多。所以我们以往修行,我们的见地都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认识上,也就是说大家都会讲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以讹传讹,未必是佛经里的见解。讲解的人,断章取义,取经典里的一部分,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知见,宣称某种理论和思想,自己也没有深入经藏,并没有通达佛理。所以就停留在一个人云亦云的层次上。可能也读过维摩诘经,但是读不懂,也没有时间深入和领会,多读多诵,没有时间。所以今天学这部经,可能有些人学着会觉得挺吃力的、挺费劲的,听不懂,没关系。你接触得少、你熏修得少,从今天开始为时不晚。我们一直都是有一个善愿:将来要好好读经,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找出一个时间来认真学习。你不要找时间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您是谁,您如果有缘看到这部维摩诘经讲稿,希望这部经典的智慧能吸引您深入了解实相。如果你总是把学习的时间向后推,恐怕永远也找不出这样一个时间来。一读经就困、就有障碍。一学经典就懒,不是有这事就有那事。这部经我们学到后边,你会发现能够受持读诵,能够如说修行这部不可思议解脱经典的人,是很稀有难得的、很珍贵的、是世间少有的。是无量佛所植种德本,有大因缘、大根基的人才能学这部经典。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对禅宗这一法门有信心。我们觉得难,我们觉得修行上不去,都是时间不够。而且你没有真正地入门去学。好,我们继续看经文。刚才我们讲到,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我们学法,第一个先要破的是对于名相的分别和执著,就是你看到一个名相,立刻就生出一个景象来。拿我自己来说,譬如说过去,我很早就接触过这部维摩诘经,在家的时候。那时候我刚一学佛法,第一部经典接触的是阿弥陀经,第二部就是维摩诘经,然后才接触的金刚经、法华经。因为维摩诘经的影响大,它流通广泛,我在家就开始读维摩诘经。后来出家在寺院里还读。一读到佛道品这儿,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一读到地狱,包括在其他经典里面,读到堕到地狱里边了,就会生出各种心来。你比如说这里至于地狱,无诸罪垢。就想:哦,菩萨有修行,就是堕落到地狱也有佛的加持,也有自身善根的加持,他在地狱里不痛苦。就像阿难去看望提婆达多一样,他会觉得,阿难会觉得提婆达多在地狱里怎么怎么痛苦。我们自己很容易就会这样分别名相,都是自心的妄想和习气。看到文字语言,习惯性地生心取相,一看到地狱就堕地狱相;一看到这个五无间就是生五无间相;一看见造业就生造业相;一看到六道就生六道的相。今天我们再看再学这些经典,就知道都是假名,都是名字。没有一个实法。我们学金刚经,读到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实无有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名般若波罗蜜,实无有法名布施般若波罗蜜,实无有法名为阿罗汉。一切法都是如此。实无有法名为法也。这里的地狱呢?实无有法名为地狱。地狱也是我们的妄想,是假名。我们不要因为看到地狱两个字就生地狱想。那么地狱在哪儿呢?没有一个实法叫地狱。地狱在哪?在我们的妄想里,在我们的意识头脑、意根里面。这个意根头脑它是真的吗?不是真的。你用一百个外科大夫把你的脑袋整个打开你也找不到一个地狱。你打开以后这里面啥也没有,就一堆脓血,一堆骨头,什么都没有。可是我们却用最虚幻的东西,造无量的法,造无量的世界。造高楼大厦,造善恶,造是是非非;造闻名利养,造地狱,造天堂;造了一切,造飞船、造飞机、大炮、火车等等。都离不开这儿。如果这里没有一个想法,你什么也造不出来。都是先画一个蓝图,然后造。都是幻化相。这个地方如果是不实的,那它出来的一切都不实有。我们修行就是这一点难以领悟,总觉得明明万事万法万物都在我们眼前,怎么师父说在妄念里呢?在头脑里呢?我还是举那个例子,你正看椅子的时候,这时告诉你:你媳妇今天买股票中了二百万,你眼明明看见这个椅子,这个椅子还存在吗?椅子不存在了。你眼中脑子里全是那二百万。椅子什么时候存在?就是你实在无聊了,啥都没有兴趣了,看见椅子了,盯着它看,看见它,它存在了。知道吗?你对一个事物投入了心念,投入了关注力,投入了兴趣,这个东西才存在。你心思放在哪里,哪里才有那个东西。就比如说我们从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走过,从东走到西,你脑袋瓜子完全想着第二天我要去面试,我要穿什么衣服,我面试的时候要说什么。那么,从东头到西头,整个街道上的所有的东西,对你来说都不存在。因为你根本没去关心它。有的人会问,难道不关心它,它就不存在吗?那它还存在啊!它还存在,你又在关心它。你想到了它,它就存在。我没想到,它还存在。你没想到它,就不会有它还存不存在的这个说法。你要完全没想它,你就过去了。我不想椅子,椅子还在那儿。没想椅子,椅子就没在任何地方。那时候椅子就不存在了。椅子还在那儿,你又想椅子了。这是智慧,人们的念头太快,它看不到是自己的念头在先而投射了一切事物。我明明没想到手机,手机还在这儿。你没想手机,怎么会说到手机呢?手机早就存在你头脑里了。所以一切法都在你大脑那里呢!这一个先出来的,不是手机先出来的。手机搁这儿的时候,不是它先出来的,意识先出来的,意识非常快,快到你无法想象。所以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你眼前永远什么也没有,永远是意跑在你眼前来。同理,我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也不实有,也是你先跑出一个概念来,全都是概念。还是那个比喻,如果是畜生,它也就没有那么清的分别了:什么小姨子、什么大伯子、什么侄女、什么父母、家庭、工作、思想,它没有这些概念和想法。畜畜生之间不知道这些个东西:虚荣心啊,某个俊啊、丑啊,这些都不懂。它们没有这个分别。所以你就是弄块金子搁它跟前,它也不知道那是金子。只有人知道那是金子,认为金子贵重,然后贪着。因为金子在脑袋瓜子里面。概念,地狱啊,天堂啊,全都是概念!唯识无物。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同理,所谓的畜生,也是一个名相而已。我们都知道南泉禅师对吧?临终的时候,弟子问他:师父您临终奔哪儿去?我临终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南泉完全知道没有畜生没有水牯牛,他就那么一说。所以我们也不要问:到底南泉禅师他是以业报身去做水牯牛,还是是示现做水牯牛?他就那么一讲,他知道没有水牯牛。所以,这里边的畜生是通达了,知道没有畜生可得。知道无明实性即佛性。所以说没有无明骄慢,知道没有一个无明。畜生就是无明的义称。而无明本来就没有,所以没有畜生。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到了饿鬼道,还能具足功德?当然具足功德了,他通达饿鬼不实有。我天天都做饿鬼,每天都是半夜三更吃东西。认识我的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人我从来不瞒着谁:我晚上才开始吃饭。别人都是早晨吃第一顿饭,我是晚上六点开始吃第一顿饭。傍晚六点吃第一顿饭,傍晚十点吃第二顿饭,后半夜两点吃第三顿饭,我整个一个饿鬼道。但是,我就这么吃,我还具足了功德。对吧?你看这功德,弄得脑门也亮,屋子里面还这么干净是吧?加持。还这么多粉丝。所以这就叫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而且我自己确实是饿鬼道来的,你们别以为我开玩笑。知道吗?我有一次自己打坐入定看到了,做梦还梦见过好几回。梦见自己披毛戴角,长着毛又长着角,吃着草。今天白天打盹的时候还梦见自己变成羊了。所以至于饿鬼,至于畜生,也没有无明。至于饿鬼也具足功德。我妈总说,活着不好好活着,净说疯话,吃盐的嘴,可不能胡说八道。人家活着恨不得自己长寿点儿,我天天就一句话,咒自己,出门让车撞死。天天诅咒自己,活着丢脸呢!天天咒自己,也死不了,太痛苦了。赶紧死了得了。天天就盼着自己赶紧死。没事给自己到处找坟头去,天天学么坟头去,就爱在人家坟头上呆着,就爱夜里到坟头去打坐,不是饿鬼道来的是哪儿来的?出家人不像在家人死了有人埋,这我死了没人埋,我先自己给自己找块坟地,牌子都刻好了。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这个色、无色界,是三界中的色界和无色界,属于四禅八定中的天界。知道没有一个三界可得,所以就叫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只行了一个名字而已。哪儿都能行,不仅色无色界能行,忉利天,兜率陀天,他化自在天,阿迦尼咤天,须弥山,南胜如来,等等哪儿都可以行。动念即至,而不以为胜。因为知道这些都是故事、概念、妄想。示行贪欲,离诸染著。也很贪,看着很贪。绝对把自己喂养得特别好,绝对不委屈自己。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但是心里边真不执着。这个贪不贪,从外在上看没人知道,只有自己知道。说真不执著,是赚你,说执着,也是赚你。你别到我这里跑,管我执不执着,看自己就对了。我没那闲工夫猜你到底是咋回事,这才是一个修行人的素质。谁要死要活,不关我事。释迦如来,六祖、达摩,他们是谁?怎么怎么的?不干我事。我们想我们自己。对,这就对了!甭想别人,别想我哦。别人咱不知道有没有贪欲,咱只能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贪。虽然示现贪欲,而心无染着。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也经常着急、动怒,嗔恚,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删人。动不动就拉黑,动不动就骂你一顿。但是心里面不跟你计较。拉完了还得加,不是有病吗?对,就是有病。就爱拉黑,就爱删人。删完了又求我,又加我,心一软,又加了。然后又半夜发微信给你,向你说一堆疯言疯语,又删除,又拉黑。禁不住别人求,求两次三次就加。既然删,就甭加呀?做不到,太慈悲了。有本事删我,就甭加啊。没那个勇气,没有那个魄力。还得仰仗着你们做听众,还得讲法,没有你们我给谁讲去?是不是啊。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没有真生气,没跟你们真生气。气人的人多了去了,我告诉你,气得我都胃穿孔了。但是生气也快,过去也快。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在世间人眼里,怎么看这人都是个傻子。看上去普普通通,也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才能。但是内在有智慧,通达实相,独超物外,二六时中,以智慧观照,不与实相相违背。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这个说的跟我太像了。咱只能拿自己来讲啊,别人咱不了解。我过去的一些事,经常拿来讲,有些人可能都听过吧?我过去坐出租车上,打车,一上车,第一件事情,就是盯住那个计价表,那个计费那个表,就盯着。一蹦到十五块、二十块,我就坐不住了。哎呀,坐不住了,下来坐共交车。那为什么还打车呢?我以为打个车,十五块二十块就能到了,不行,超过二十块,绝对不能再坐下去了,口袋里钱太少了。一上出租车,就盯那表,那紧张啊!买东西,去商场买东西,挑那最便宜的买。吃顿饭,到饭馆里吃顿饭,超过五十就不敢点了。一顿饭加起来俩菜,不能超过五十,因为口袋就带五十块钱。这出息?是吧,这出息!唉,非常的吝啬。但是:工作能舍,家庭能舍,父母能舍,妻子孩子能舍。世间的一切享受都能舍。虽然一上出租车就看表,去个澡堂子十块钱以下的去、十五块钱以上的都不进去,虽然这样,但是身家性命能舍。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对身体根本就不在乎。讲到这里来劲了,以自身来演法。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虽然也会示现破戒,比如偶尔跟一些新学者或是在家人在一起吃饭,偶尔点点荤的,过年过节喝个小酒,对不对?没事调戏调戏这些弟子们,说一些放逸的话,示现毁禁,其实都不是出家人应该所为的。天天没个正形,没大没小,也没男女相,没老没少的。跟很多老菩萨们女居士们在一块照个相,等等。反正也没个遮掩。虽然示行毁禁,而能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其实在很多事上都非常谨慎,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也会怀有恐惧。知道那是有损修行,心里颤颤惊惊的。示行嗔恚,而常慈忍。心里慈不慈仁不仁自己知道,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学法修行的人其实都是很慈悲的。但是在生活中呢,在为人处事,尤其跟家亲眷属在一起,还经常会生气。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还会嗔怒。这个是普遍的现象。生完气,很快就原谅别人,道歉的一般都是我们。这是有修行。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没事看看球,看看电视剧。一看就看个五六小时,偶尔啊,偶尔看看电视剧。说不看就不看,一说打七,精进,又非常投入,非常认真的修行。这叫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剩下的时间全用来修行,所以说劳逸结合。示行乱意,而常念定。乱意,就是你看他好像总是心很散乱,心不在焉,但是他又没有什么执著的事情。一会儿这儿走走,一会儿那儿走走,好像也不是那么定,可是内心无事,无忧无虑,心平如水,这是时常念定。他的心念,他的内在是很安定的,是不慌乱,是没有恐惧,没有忧虑,没有挂碍。为什么?因为内外都舍了,没有执著,没有一个东西一个事物住在他心里面。但是你表面上看这个人,也不是那么稳重,做事啊,说话啊,有时也挺急躁,然后看他有时候,也挺慌的,也很散乱,但其实心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我很多徒弟都说我世间法修的不好,不会和人打交道,不谙世情。但是我没搞砸过任何事情。你看我这小日子过得比谁都好,一个人。到点到时间就买米买面、油盐酱醋,一样不落:姜、大料、花椒、辣子、胡椒粉、豆瓣酱、西红柿酱,样样俱全。你都不知道,这日子过得比谁都精细,比谁都好,根本就不需要别人。做什么事情绝对有条不紊,不会对付。几乎很少叫外卖,都是自己开火做饭炒菜。虽然一个人,但生活一本正经,非常享受这样的日子。所以表面上看,世间人看这个人生活单调,连个朋友都没有,也没有亲人,整天一个人没事就椅子上一呆,实在没事了,大街上溜达溜达,公交车站旁坐上一个小时,也不等车,跟个废人一样。他不懂得,那是神仙的日子。所以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智慧。说你世间,咱不是夸自己,什么量子力学,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耆那教,婆罗门,儒家经典,咱也都学过。你说干活儿,也种过地,也会做家务,洗衣服做饭,没有一样做的不好。世间出世间法都活得明明白白。就你那小心眼,就是不跟你计较罢了,你赚我钱,就赚吧,是不想跟你计较。所以不是不明白世间法,是不屑于计较。不愿意费那心力去算计,不屑于在那上面用心思。因为知道那些东西都不真实,在那上面用精力用心思,那太傻了。做个多大的事情也算得失、算利益,到底是亏了是赚了,咱不去想那些。没那闲工夫,没那时间,宁愿在树底下坐一下午,也不愿意五分钟跟你讨价还价。我多花一千两千,多花几百,赔点钱,躺屋里边多躺五秒钟,我都值了。多少人都说我傻,总被人家赚。我是愿意被他赚,他赚钱,我赚时间,我赚生命,这账谁又会算?所以叫示行愚痴,而能通达世出世间智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这个谄伪,有圆融会变通的意思。一个真正通达的人,他并不总是直来直去,也有示行谄伪的一面。他在你跟前并不总是道貌岸然的样子,装模作样、一本正经、严肃,可以也会示现谄曲、虚伪。这个人怎么说话出尔反尔,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对,就赚你呢。但是,他并没有恶意,只是为了把你领入佛道,跟实相不相违背。看他有时候还挺坏,挺小心眼,变得特别快,可是内心并没有贪嗔痴慢疑。外相上示现谄伪、嗔恚、愚痴,这些都不真实,只是个表相而已,是依世俗法而论,内心都是清净不动。这个谄是谄曲,伪是虚伪。你在我这儿甭想听一句实话,我告诉你,当我赞叹你的时候,可能话峰一转,就开始侮辱你了,所以你要留神,谁来我面前,先接得住我三句话,你们家最近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吗?没有啊!离了几次婚了?一次没离。真扫兴。儿子精神有问题吗?总是找机会损你,别的本事没有,就会损人。明白的告诉你,就是看不起你。我不轻易说别人,说别人,就是讥讽,很少赞叹别人。对了,这人就这么得瑟。因为无所畏惧,没有求。无欲则刚。也不惹谁,也不巴结谁。没有挂碍,鬼神都捉不到他。就这么厉害!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到你,能影响到你。你跟我学,就把心伏得低低的,是你找我来的,不是我找你。你爱学学,不学就不学,绝不会拉着你跟我学。这人就得做到这个份上。鬼神拿你没办法,菩萨拿你没办法,十方佛没有,有也拿你没有办法。一切都豁出去了。这叫示行谄伪。当然也包括示行傲慢,示行骄傲。《涅槃经》里也讲到:如果世间有谁、有个人,他有一个因缘,能够入佛道,但是这个人傲慢,你要示现比他还傲慢。经典里这样记载。虽然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就是他内心并没有一个骄慢、谄曲、恶意,只是方便示现。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虽然也示现很傲慢,我们比如讲禅宗的这些个祖师们,像陈睦州尊者、像南泉普愿禅师、像归宗智常禅师、像岩头全奯禅师等等,都是非常清高,佛来了都不会瞧一眼。他这个傲慢已经不是一般的傲慢,你根本连离他一百米的距离都接近不了。他画一个大圈,谁要是进了这个圈,谁倒霉了。而于众生犹如桥梁,其实他都是很慈悲的,知道吗?这是他度众生的手段。以种种手段来开示你,帮助你解脱,让你觉悟的。不是在那跟你较真、跟你赌气、跟你争胜负、跟你抬杠,不是真的傲慢。表面上看好像他挺傲慢的,目中无人,目空一切,其实是为了度脱众生,为众生做桥梁。你能抛家舍业,能够为一切众生修行佛道,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修道上。这些经典你全都通达,都不用作准备,拿过来就把真实之义给众生开示出来。你能不畏生死,你可以傲慢,可以唯我独尊,三界独步。虽然示行骄慢,而与众生犹如桥梁。高的时候比谁都高,低的时候又像大地一样谦卑。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过去经常有人问我:师父,你怎么现在还有这么多烦恼?我就呵斥他,我说你不看你自己,老看我干嘛?我有烦恼,那是示现。就算真烦恼,一会儿就过去了。心常清净,烦恼住不了多久。所以我们学法切忌着相啊,切忌看他人的过失。你看他有烦恼,他一会儿就清净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从外在上看不出一个人是不是真有烦恼,你看不到他内心的真实情况。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他的行为让人觉得怎么这么恐怖?尽做跟佛教相反的事情:佛不让我们杀生,他让我们杀生。上饭馆吃饭,还点活的。哎呀,过去祖师里面有一个人天天喝酒,明明戒律里出家人不能喝酒,他天天喝酒。你看祖师公案看多了,就发现干嘛的都有,还带着弟子们给父母过忌日。父母的忌日、死的这个日子到了,弄了一桌子肉食,弄一堆酒,带着弟子们给父母过忌日,把弟子们吓得一个个都跑了。还有的到淫坊、青楼,示入魔行,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别人说:你这个破戒了,你会堕地狱,他根本就不会受影响。因为他完全通达,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心思,只是做做样子,就是做给一些法执重的修行人看的。有时示现嗔怒相。其实并不是生气,而是想通过特殊的手段让学人开悟。有一次,一个禅师把徒弟大骂了一顿,弟子抱怨师父,为什么这么看不上自己,总是瞧不起他。禅师就反问他,我为你老婆心切,掏肝掏肺,你原来竟以为我看不起你。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现二乘人的行持,比如像舍利弗、须菩提等,都是示现声闻。其实他们是通达佛法的,是示现为声闻形。是帮着佛、帮着维摩诘说法度化众生,一起为众生演戏呢。大家不能都做维摩诘,都做主角吧,总得有配角。示现声闻,而能够给众生讲未曾闻法,讲超越声闻的法。声闻就是从佛那儿听到的传统的不了义的方便法,未曾闻法是了义的,究竟的实相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虽然也示现离欲行、孤寂行、头陀行,喜欢一个人呆着,但是有机缘,也能够慈悲教化众生。看着像个辟支佛,其实不是。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人并不富裕,但是智慧无量,做人潇洒通透。为人处事,处处没有挂碍。能帮助无量众生解粘去缚。这人看着就舒服,就想跟他交往。虽然也不富裕,但是法财无量,智慧无量。而又宝手功德无尽,这个宝手,包括方便善巧,对实相的通达,能够帮别人答疑解惑,能够解别人的负担。示入形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这个示入形残,就是外形上好像有点残疾,有点其貌不扬。比如像六祖似的,一个堂堂祖师,一米二的个子。师父,不会吧,不会一米二吧?差不多,我入定看过。虽然一米二,但是是我们禅宗一个承前启后、开中国禅宗先河,影响力空前的那么一个大祖师。再比如归宗智常禅师,红眼睛,又叫赤眼归宗,其实就是红眼病。比如黄檗禅师,六个脚趾头。比如百丈禅师,走起路来像头牛。从外相上看,这些大禅师好像都不是很帅,不是特别得漂亮,好像跟凡夫有点不一样、怪怪的、看着有点吓人,所以叫示入形残。残,甚至包括残疾,比如一腿长一腿短、六个脚趾头,脚跛,像高沙弥,禅宗很有名的禅师。我也是六个脚趾头,手上还长了个疙瘩,身上的东西更不给你看,怕吓着你。虽然外相上示现奇特相,甚至有点残疾,但是具诸相好,以自庄严。人们一看到这样的人,就会觉得亲切,智慧的亲和力,慈悲的场,直接就能度人。哎呀,这人怎么这么清净?多大的烦恼,跟他一讲,就没了。我们都知道六祖,他的全身舍利还在中国呢,还在寺院里面。像归宗智常禅师,这些祖师的画像,看着很厉害,但是我们就耐看。不知道为什么一生下来就爱看佛像祖师像?是他们的智慧吸引我们。所以具诸相好,以自庄严。这个相好,是有智慧。没有智慧,长再俊也没有用,花瓶,有啥用!示入下贱,而生佛种性中,具诸功德。我们知道六祖,他就是一个平民老百姓,家境很穷苦,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自己靠打柴为生,和母亲相依为命。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身份很低贱。他在五祖那里,连童子都瞧不起他,说你南蛮子,也想写偈子。六祖说,学佛不能轻视初学,轻视别人有无量罪过。示现的就一个凡夫,一个下见人。其实过去很多祖师,都是平民出生。贵族出身的也有,像维摩诘、释加牟尼佛啊,毕竟是少数。很多的大修行人都示现的是平民出生。但是却生于佛种性中,都是佛再来,都是圣人,示现再来。因为这样示现,大家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度化平民大众,普施法雨。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羸劣就是身体很瘦弱,长得也其貌不扬。像永嘉大师,他在证道歌里说,貌悴骨刚人不顾这。相貌很憔悴,瘦骨如柴,看上去有气无力的,要死的样子。跟舍利弗一样,舍利弗示现病态,虚弱无力的样子。虽然外表柔弱,但有智慧,有勇气,其解脱力,就像那罗延一样。那罗延是有大力量的人,这是一种象征。是说这个人有出生死的魄力和力量,并不是说劲儿大。劲儿再大也没有牛劲儿大,也没有象劲儿大。那罗延是智慧力的比喻,他是表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代表我们的修行的愿力和信心。一切众生之所乐见。大家都喜欢看,都愿意亲近他,受他智慧的熏陶。虽然看着是瘦弱不堪,但是他有智慧、出类拔萃、独超物外、自在潇洒。本来自己有烦恼,一看他就没有烦恼了。这样的人谁不愿意亲近?不知不觉这一讲的时间到了。讲讲就把时间忘了。其实我们学习佛经一定要深入,一定要把所学的道理融入生活。而且你要明白,佛经里讲的一切都在指向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在一旁看乐,看故事,而是要反观自己。经典里所讲的一切,都是折射出我们自己的问题。你看到维摩诘经,就证明维摩诘这个法相,这个影子,已经现在你的面前了,就是你有了这样的因缘,这个影像是启发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维摩诘。你听到一句法,听到某个法门,你遇到什么人,都是因缘成熟,都是自心所现,是你的机缘到了。你不要以为,维摩诘他是佛再来,他的境界太高,我们根基不行。不,我们都是维摩诘,我们都是天女,我们都是释加牟尼佛。一旦通达实相,一切都变得很简单。简简单单,没有任何的遮掩,也没有任何的玄妙。

    2021-02-10

  • 维摩诘经第二十五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五讲之一舍利弗问天:汝与此没,当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舍利弗问天女,你离开这里,会生到哪里?天女说:我本来众佛性化生,生都没有,怎么会到哪里去?舍利弗说:佛所化生,是没有去处的。天女说:的的,不但我没有去处,众生也一样,也没有去处。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舍利弗问天女:你要多久才能成佛?天女说:就像你会变成凡夫一样,你过多久成凡夫,我就过多久成佛。舍利弗言:我成凡夫,那是不可能的。天女说:我成佛,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本就没佛可成,也没有成佛的人。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舍利弗说:那怎么可能呢?自古以来有无数人已经成佛,或将要成佛。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女说:那都是以世谛文字作如是说,并不是真有三世,真有人成佛。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天女问舍利弗:你得阿罗汉道吗?舍利弗言:我以无所得故而得阿罗汉。天女说:诸佛菩萨也是这样,以无所得而得成佛。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这段之前,天女和舍利弗两个人之间对话,破除了舍利弗对男女相的执著。这段舍利弗问天女:你死之后,当生何所?就像有人问六祖一样,您离世之后往生到哪里?舍利弗也在替众生发问,众生死了以后去哪儿?天女就说:佛化所生,吾如彼生。什么叫佛化所生呢?法身示现,法身幻化,一切法皆从佛性化生,其实就是无生。没有生。我就像佛性化所生的幻化物一样,这是吾如彼生的意思。这根本就没有一个去来、一个生灭。其实就是问,天女,你死了以后去哪儿?说白了就是这个意思。天女说:我本来就没有生,你还问我死了去哪儿。那舍利弗又问:既然是佛化所生,就没有一个去处。天女说:对,没有一个去处。不但我没有去处,一切众生也都是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你看到这儿的时候,还求一个往生吗?你还会问:师父,咱们禅宗修行,到临终这个身体没了,我哪儿去了?你是谁啊?学佛就是要搞明这一个问题。到底你是谁?有没有你?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要想搞明白你临终的去处,先要知道你从哪儿来,你是谁?有没有你?师父,你不让我们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我们去哪儿?有个我,有个我们,你就会有去哪儿。如果通达并没有一个实有的心,没有一个实有的念,没有一个实有的我,没有一个实有的人,那就自然知道也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来处,没有去处。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妄想。我们从哪儿来?简单说,从妄想来。真实说,没有我们,也没有谁来,无生无灭。没有这样一个主体,一个能,怎么会有一个所呢?人都没有,怎么会去哪儿呢?这个人,你妄自认为的你,从来就没有生过,从来就不真实。大家仔细听啊!这点,你听懂了,至少你理上你弄明白了。你就对不再发愿求生西方没有任何的疑惑了。你对净土是方便法门就能够了达、通达了。你就不会再疑惑了:啊,到底要不要禅净双修啊?学禅宗最后要不要往生西方?像有些人,他讲禅宗最后也回归净土。那不叫禅宗。我们看禅灯录里记载的古人,有一个提到过西方两个字吗?你翻灯录录都很难翻到西方极乐这四个字,包括阿弥陀佛几个字,都很难看到。大家根本就不会提这个。西方极乐那是佛给小孩讲的故事。对于禅宗祖师来讲,这个就不需要我们再去论了,就太简单了。就好比如你跟博士生说一加一等于二一样,这么简单。没有西方,没有净土,不仅西方没有,一切法皆无,皆不实,皆唯心所现,法本法无法,那才是真实法。也不需要念佛,根本就没有一尊真实的佛。念佛是打妄想。念佛不如念自己。对于禅宗祖师来讲,修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不需要跟你解释。如果还跟你解释没有西方没有净土,那只能说你连经论还没看懂,祖师心法你更不知所云了。你就那该干嘛干嘛去。也不会劝你学禅宗。如果你对西方、往生、阿弥陀佛这些观念还放不下,你该种地种地去,该造业造业去,该念佛念佛去啊,该迷惑颠倒迷惑颠倒去,该求生哪儿求生哪儿去。别在这充数。你学不了禅宗。这是非常简单的。因为经典里,太多的佛经里都写着,都写到了这个实相。所以众生犹然,无没生也,没有生死。不管什么肉身,还是灵魂,还是我们的心念,等等,全都是我们头脑里的妄想。这个东西它自己不说它是肉身,它也不说它生灭,它也不说它坏了,它死了,是我们在讲,是我们那个妄想在说它死了去哪儿。它自己没有一个死!知道了吗?这个说死后去哪儿的不是你,是妄念。你别被这个妄念骗。它没有生灭!生灭在哪儿?在你的妄念里!生灭在你脑袋里!万事万物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分别出来的。一切万法没有常、无常,给二乘人讲,给初学的众生讲万事万物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告诉你别执著。一旦你不执著了,也就不讲它无常。一旦你知道身体心识是唯心所现,不实有,就不会给你讲它灭了去哪儿了,它死了怎么怎么的。因为你不关心它,你不关注它了,你不执着了。因为你知道这不是自己,所以它也就没有所谓的生灭了。说它死了、它老了、它病了,这是随俗说,这是给世间人讲。这一点大家还都没有明白,就是以前你不听实相法门,你不听无生,你还落在一个无常的观念里面。无常是双面的。所以讲苦、空、无常、无我,都不究竟,并不是没有我。没有一个实有的我,但是有真性。有真性也是方便讲,你别落到有里面。这个东西它不是断灭。并不是说人死了就啥也都没有了,人死如灯灭断灭了,不是。佛性不会断灭。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还是活在他以前的知见里面。久如是多久的意思。不仅舍利弗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很多学法的人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够成佛?舍利弗问天女:你什么时候能成佛?按照你现在这样的知见,这样的修行,你什么时候能成佛?好像你智慧很高一样,很有修行一样。你这么有修行,天女,你什么时候能成佛呢?反正佛已经给我们授记了,过多少劫,我们都会成佛。你呢?最起码佛还没有给你授记哪。舍利弗他心里这样琢磨。诶,本来他以为这一问吧,天女就被问倒了。他哪能够揣测、测度大乘菩萨、开悟的人、觉悟的人的境界、智慧?他不知道,他没法测度。天女回答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舍利弗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了,他已经断了粗的贪嗔痴,断了世上的烦恼、烦恼障断除了,只是所知障还没有断除干净,还有余习。所以也可以称为圣人,相对于凡夫来讲,是不圆满的圣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发二乘心。不行,佛道那么长远,那么难成,这么难学,我还是去证个须陀洹得了。须陀洹果你以为就那么好证?所以不论佛法多么难学,难行,我们千万不能够发小乘心、发穷子的心!天女就反问道:你舍利弗什么时候退转到凡夫的境地,我什么时候就成佛。然后舍利弗就说:我作凡夫,无有是处。我已经成圣了,我已经不受后有了,再成凡夫那不可能的。也可以打个比方:我已经成为一块玉了,再还原成石头是不可能的。我已经成为金子了,再成为矿不可能了。天女就说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你变成凡夫没有是处,我成佛也不可能。大家看看啊,为什么天女说她成佛是不可能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成佛。不存在成佛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一个佛可成。啊!大家听明白了啊:这段话说了,天女的意思就是没有佛,我怎么会成佛?你舍利弗已经是阿罗汉了,再成凡夫那是不可能的。本来没有我,也没有佛,我成佛那也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佛,没有一个可住的菩提、可住的佛。没有一个实有的佛,更没有成佛。那我们反观一下自己,我们还发什么愿:我要成佛,我要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我要度众生。全都是妄想啊!我们不要看这是天女和舍利弗的对话,你就说天女不是凡夫,是佛再来示现的。天女还没有你有出息!她不会用手机自拍。你还会使微信呢。所以说你比天女根基大、福报大。我们看佛经里边的这些人物,你不要老高看他们。你要这样看:二千五百年以前的人物了,早就其往矣,都是过去的事了啊。数风流人物,还得看今天的我们。对,我们一个个根基都大了去了。我们都是同一佛性,谁也不比谁多点,谁也不比谁少点。别总像有些人那样,一说学禅,就说,那是上上根基的人学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做上上根基的人呢?你一张嘴就说,那是六祖的境界,那是维摩诘的境界,我们是凡夫。怎么你就是凡夫啦?凡夫、维摩诘、六祖都在哪儿啊?不都在你脑袋瓜子里分别出来的嘛。有些人说,这段听不懂。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往学的很多东西在干扰自己,佛法的知见在障碍自己。以前我们都是发愿要成佛,过多少劫我们要成佛。首先你要明白,法界中就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佛。不存在佛,佛存在于你的大脑里。只要你提到佛,一定是一个名字,一定是一个妄想,一定是你想象的佛。虚空法界,你找不到一尊实有的佛。那法身毗卢舍那佛是不是佛?那也是你的妄想。你只要说出一个东西来,那一定是你的意识,不离你的意识。没有一个法,会超越意识。师父,那真性呢?意识。你能说出来的,就是你的意识。真正的真性,你能表达出来吗?表达不出来。真性只能被用出来,无法被意识描述出来。所以我们只要识破了所有的法,都出自于妄想分别和意识,真的,自然就不被埋没了。它就不会被你这些妄想掩盖,它不就显出来了嘛。你就别再找它了。你知道了假的,那真的自然起作用了。我们就不会再被假的支配,不会再被妄想支配,就不会轮回在妄念中。所以我们只要能够知道什么是假的,那真的自然就显露出来了。你不要再去找一个真的,你找的永远不是真的。一切无有真,莫以见为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我心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何处觅真心。离了假的,就是真的了。所以我得阿耨三藐三菩提就是我成佛无有是处,那是不可能的。我要成佛地球就变成方的了。你看天女说得多么果断、决绝。这证明天女是非常透彻的,丝毫的疑惑都没有。而舍利弗听得是如聋如盲,根本就不知道天女在说什么。这就是初发心菩萨、二乘人和大乘人之间的差距,是难以理解的。舍利弗就问了,舍利弗他的问题他的疑惑就代表了我们很多学法的人。他问:既然你说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没有一个得菩提的人,菩提本身就是个假名,不实有。那也就没有一个真正得菩提的人,一切法都是不实有的。舍利弗就疑惑了,他问: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佛自己都讲,过去有无量恒河沙诸佛已经成佛了,未来还会有很多成佛的,那这些成佛的又怎么说呢?既然你说没有成佛这么回事,难道佛说错了吗?为什么佛经里还在讲过去有无量恒河沙诸佛已经都成佛了,现在也有很多人修行也要预备着成佛,将来也会有很多人成佛,那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座的可能也会有人问:舍利弗他们什么时候成佛啊?既然天女不成佛,那到底成佛是怎么回事?我们看看天女是怎么说的: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什么意思呢?以世俗法来讲,有三世,有诸佛,有成佛。说白了,就是赚你的,骗小孩的。从世间法来讲,有过去世,有现在世,有未来世,有成佛,世间法那就不是真的啦。就像幼儿园的阿姨给孩子们讲东西一样啊:咱们今天去一个宫殿,那宫殿里边有很多好玩的,大家要听话,那里有恐龙,有这个那个啊。老师带你们去玩儿。一去了,没有恐龙。没有,阿姨就变出个娃娃来,恐龙娃娃来骗小朋友。小朋友们都相信了。阿姨,你明明告诉我们这儿有恐龙。怎么没有啊?这不就是恐龙嘛。这就是恐龙啊。大一点儿的孩子知道,那不是真恐龙。但小一点儿的,就开心了,哇!恐龙。成佛也是啊!说你成佛,那是哄你,不是真正的成佛,是引导你修行。先给你讲成佛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多么殊胜的事来引导你修行,最后告诉你没有佛可成。就像张商英,又叫张无尽,一开始不信佛,谤佛,打算写无佛论来抨击信佛的人。他妻子向氏反问他,既然无佛,还写什么论?告诉他,著有佛论。后来张无尽信佛了,阅读维摩诘经。他妻子向氏对他说,你现在可以写无佛论了。我们就知道,一个人学习了维摩诘经,才能知道佛法究竟的见地,才知道原来佛亦是幻。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个意思,先给你描绘那个世界有多么美好,让你去修行,去准备资粮。然后让你对那个地方升起一种向往,舍弃很多世俗的贪嗔痴,不再去造业。学到一定程度,你的业清了,智慧显露出来,再告诉你实相,告诉你西方是化城。不要在那里纠结、住着,那是一个幻化的不实有的地方。所以,三世诸佛是以世俗文字说才有。并不是真有其佛。并不是菩提佛性有去、来、今。菩提是实相,是真佛法身。真佛法身没有去来今,是不可得,不可思议,不可对待。真佛法身不是修来,不是成来,不是我造作出来的。菩提本性,非有非无,它等待我们去认识、去发现、去觉悟,它是本有的。你觉悟了真性,才叫真正的发菩提心。而不是发一个妄想心去成佛。发妄想心去成佛那是打妄想,不是发菩提心。所以真正的菩提没有什么过去菩提,现在菩提,未来菩提。没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菩提无是处、无定法,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菩提。菩提者,既非菩提,是名菩提。实无少法可得,名为菩提。你自己拿金刚经里这句话一对就发现了:成佛,这是法;发心,这是法;修行,这是法。有丝毫法可得,都不是真正的菩提。菩提没有去来今,也没有什么过去成佛现在成佛未来成佛。成佛,那是用世俗法引导你修行的,把你骗到佛道上。 维摩诘经第二十五讲之二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怕舍利弗听不懂,就用一个舍利弗亲身经历的境界来作比喻,来给他讲解。舍利弗,你得没得阿罗汉道?曰:无所得故而得。我什么也没得,所以得阿罗汉道。我是无所得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佛菩提也是以无所得而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无有少法可得,名为菩提。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最后维摩诘总结了一下。这一段感觉和法华经里面的那一段特别相似。法华经里面提婆达多品第十二有一段是讲这个,讲龙女的。当时就是大家问文殊师利,说你过去怎么修行的?文殊师利说我过去修的、学的就是法华经。我曾经给很多大海里的众生讲法华经。你讲法华经,那些听众里有没有成就的?有一个龙女,八岁的龙女,她早就成佛了。她成佛速度非常快。有多快嘛?龙女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龙女拿出自己身上的一个宝珠递给舍利弗,递宝珠这么短的时间,就成佛了。文殊师利就说了:这个龙女也是过去供养了恒河沙诸佛,植种德本。现象上是这个样子,其实都是在表禅宗这个利根人的修行,言下见性。拿出珠子递给你就成佛了,你看是不是禅宗的特点?禅宗祖师举个拂子,这是干嘛呢?举个拂子。会吗?不会。拂子,拂子你不认识?哦!拂子。原来尼姑是女人做的,就这么简单。原来鼻子头朝下面。原来灯有泡。这里的天女也是维摩诘的一个弟子,可以这么讲。维摩诘了解她,经常来维摩诘这儿听法。我们看,都不用维摩诘出来给舍利弗讲,一个天女,一个学生,一个弟子,就把实相讲得这么透彻。所以我们今天学法一定要有信心。只要你经常在大乘佛法里熏修,时间久了,见地就明确了。见地明确了,修行就不会走弯路,自然就会做功夫,不会做错功夫,不会盲修瞎练。你们来学山禅师这个直播间时间也太短了,来我这间屋子次数太少了,时间太短了,有些人听不懂我讲的。对于成佛,对于往生,对于回向,对于发菩提心等等的见解,还停留在过去所学的知见观念上,所以修行不得力。这个屋子也不是那么好来的。就是进来了,也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善根,才能相应。再做个广告,顺便啊。这一段,这一品,观众生品,其实就是讲一切众生都不能成佛,一切众生如龟毛兔角,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当我们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其实是假的,不能成佛,那才是真成佛。本来就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当我们完全通达这点的时候,就叫成佛。成佛就是说话的事、是眼下的事。根本就不需要你去做任何事。圆觉经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有时候跟大家说言下,很多人不明白。不会的人,他们会觉得你这个太玄了。不玄,实相就是这样。真佛跟我们没有关系,根本就没有一个佛。说言下见性成佛道,这没有什么玄妙的,法尔如是。禅宗这一门,真的是非常殊胜,是佛的正法。真正正确领会禅宗,没有领会偏、没有领悟偏的,其实并不多。你放眼去看,世间学法的人,学习禅宗的人有很多很多,学着学着就走到一个偏的方向去了,就是因为理不透彻。大乘方等经论学的少,正确的见地没有明确。禅宗是不容易,是难。但不是像有些人说得非常非常难。有些人认为,众生学法这么久、学禅宗这么久,有几个成就的?不是那样的。得道者不可以世谛论。一旦有人跟你讲意生身,讲证境、证量,讲身体的觉受,讲禅定啊,那都不是禅宗。禅宗的证悟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看六代祖师开示的,其实没有什么玄奥的东西,很平常,很直白,很直接。永嘉大师证道歌,写的很直接,没有那么多玄奥的。只不过到了唐朝中末期,兴起了祖师禅、公案、下转语啊,三关啊,还有到曹洞宗,加入一些五位君臣等等论述,那也是一时的方便。那个东西只是一个特点,一种手段而已。千万不要迷恋在那个里面。今天这个时代有我们今天时代的特点:一切都是清清楚楚,都放在明面上,别去弄那些虚头巴脑的。没有必要!这一品里面,舍利弗和天女的对话为我们上演了一出殊胜的,关于对实相的、直指人心的妙法。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领会,再也不要疑惑了。哎呀,我死了去哪儿?没有生灭。你把这个妄想歇掉。你想也没有用,你想破了脑袋瓜子,也想不出你去哪儿了。都是自己在跟自己的念头玩游戏。实相没有你。就是这个想法,这个妄想难歇,所以禅宗难修就在这儿了。总是不知不觉地就打一个妄想,就掉到生灭里面,掉到有为、有法可得里面了。 佛道品第八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我们看维摩诘经里边经常会出现一种让我们好像忽然觉得很新鲜,很对立,很矛盾的一种知见,一种理论,其实不是的。这才是真正的佛法,是会颠覆我们以前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这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菩萨怎么才能够通达佛道?维摩诘说:若菩萨行于非道,行于非道就是不行佛道,行于邪道,行于恶道,是为通达佛道。过去我也经常开玩笑说:你大半生都在学做好人,你也没落个好人。你老是想做好事,你真正做了一件好事吗?还是学着做点坏事吧。做坏事的勇气和智慧可比做好事难多了。所以让你去做点坏事。好事坏事有一个标准吗?还不是世间人、俗人、凡夫给分别出来的。所以好事也未必是好事,坏事也未必是坏事。对吧?好比如说我弄点毒药给这个人服,但这个人病了,这个人他服了毒药反而治好了他的病。那这个毒药是毒药吗?不是,变成良药了。你得分什么。有的事在你身上看上去是好事,其实是坏事;看上去是坏事,其实是好事。我们一定不要执著善恶好坏,都不真实。这里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怎么才能够通达佛道?能够行于非道,才能通达佛道。古人说:佛道魔道俱错。入得了佛境界,也入得了魔境界。即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不要执著佛道,不要执着善境界,才是真正的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骄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着;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这一段比较长,讲怎么叫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若菩萨行五无间道,而无恚恼。什么是五无间道呢?行五无间就是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如果你能做这五种事情,而无恼恚;做了而没有挂碍,那就是行于佛道。当然,做这五种事情,你得分这五种事情是在哪个意义上的。杀父,到底这个杀父是什么意思?你得弄明白了。佛在楞伽经、涅槃经里都讲过,行五无间才能得解脱。这个五无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但是怎么杀父?怎么杀母?不是让你拿刀子把你生身父母杀了啊。这个你是错解了。行五无间而无恼恚。什么是行五无间?杀无明父,杀贪爱母,杀所有的知见,杀小乘有法可得的心,叫杀阿罗汉,破缘起和合虚幻的法、叫破和合僧,究竟破除有佛可得,这叫出佛身血。破了佛的概念、破了佛的执著,叫出佛身血。所以你要能行这个五无间而,那肯定没有恚恼。这叫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至于地狱,无诸罪垢;什么是地狱?为什么到了地狱而没有罪垢?有一个公案就讲,世尊派阿难去地狱里看望提婆达。阿难就去了。阿难借了佛的神力加持到了地狱。到了地狱,问那个牛头,看监狱的狱卒牛头马面:我来看提婆达多了,你把他给我弄出来我看看。牛头狱卒就问:你看哪个佛的提婆达多呀?我这里有好多提婆达多:有张三提婆达多,有李四提婆达多,有王五提婆达多,有阿难提婆达多,有舍利弗提婆达多,我也有提婆达多。你看哪个提婆达多?哦,我看释迦牟尼佛的提婆达多。哦,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提婆达多。行,我去给你叫去。把提婆达多叫来。阿难说:提婆达多呀,佛让我来看你来啦。你在地狱里面是不是挺苦的?你反省了吗?你过去造了那么多业,罪赎的怎么样了?地狱里面是不是不好受啊?阿难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看提婆达多。没想到提婆达多跟他讲:我在地狱里面就像在三禅一样快乐。嗯?在地狱里像三禅一样快乐,不对吧?这怎么可能?地狱里不是痛苦难熬吗?阿难心里就琢磨,你是不是骗我?我没骗你。不然你来,给你试试?我不敢。阿难又问:那你什么时候出地狱啊?提婆达多说:你那个释迦牟尼佛,你们大家都尊崇的那个佛,他什么时候到地狱来,我什么时候出去。他来了我就走了。阿难就乐了:我们家佛可永远不会堕地狱哪!只有你才能堕地狱。提婆达多也乐了,说:这傻阿难,一点也不明白我说的话。既然你那个佛不奔地狱来,那我就永远不出去。你看提婆达多在地狱里边这么潇洒,这么自在。根本就没有一种受苦的样子。不像我们看地藏经里面讲地狱吓死人,对吧?然后,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好像他担了多大责任似的,多么伟大。纯粹是胡说八道!地狱,地狱,它是一个影相,是个故事。哪有实有的地狱!没有。如果地狱是实有的,那谁能从地狱里出来?没有人能从地狱里出来。如果地狱是实有的,一切都实有。娑婆世界实有,极乐世界实有,贪嗔痴实有,骚扰你一下也实有,得病了也实有,死也实有。你要做一件事情,如果实有的话,你就会永远做那件事,跟本就不会停下来。对不对?你要登一个五楼,你就永远在那五楼上登了。你要登到五楼了,一下又回到一楼,登登登,一直在登五楼。你上个共交车,前脚迈上去、后脚还没出来,前脚又开始在那儿迈,这是实有。如果地狱是实有,那我们全都在地狱里呆着。所以地狱是故事、是影像、是梦萦,是念头,是住着,是妄想。那不可怕。你不理解地狱才可怕,才会害怕。你把地狱当成实有了,才可怕。你活在了自己的妄念中才叫地狱。那个念头不实有,所以你得通一切法,但有名字,皆无实义,就不会被它吓着。好,我们再举个例子啊。一个小土墩,旁边立了块牌子,放一个花圈,上面写着什么什么名字。我们把这个相叫做坟,对不对?然后你赋予了这个坟很多世俗的可怕的意义。如果马丁叔叔来了,火星上的马丁叔叔,你给他讲这是坟,他没有概念,他不觉得可怕。你在这坟头边给他铺个床,给他弄个褥子,他躺下照样睡,对吧?来头羊,来头猪,你给它搁坟头边上,它没有任何的感觉。或者说一个三岁的孩子,你给他放那儿,他也不害怕。为啥?他没有坟的概念,他心里没有分别,就不会害怕。所以说我们的恐惧,我们对观念的执著,才是我们烦恼的原因。我们分别它,把它当成真,就会有种种的烦恼。一个内心没有概念没有分别的人,他是没有烦恼,没有恐惧。所以地狱啊,三途啊,就是个名字。是我们赋予了一个假的事物无量的妄想,赋予了它可怕的负面的信息,才组成了一个所谓的地狱。比如说夜里。如果我们生下来这个地球从来就没有太阳,一直都是黑的,你会觉得夜晚可怕吗?不会。那么这个可怕怎么来的?分别比较出来的。有了白天,有了日光,有了太阳,才有了一个相对黑暗的东西,才觉得可怕。如果你生下来就住在北极,像一些个北欧的人。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百多天都是晚上,他就不觉得晚上可怕。他可能觉得白天可怕,因为白天太少见了。干个坏事也不能干了,对吧,光天化日之下,大家都看得见。黑多好啊,我们干嘛,别人看不见。师父你这人怎么这么阴暗啊?我是夜行动物,当然阴暗了。我天天在晚上呆着,晚上才是我活跃的时候,我属于饿鬼道。晚上呆的时间长了,我在晚上就安心。天一亮,太阳一出来,我就恐慌,就不适应。我住的地儿全部用窗帘拉着,知道吗?见不得人。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我晚上不害怕。诶,这个是你们没有的。你们到了晚上都害怕。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你恐惧,你烦恼,全都是分别出来的,是你投射了它种种概念。坟,如果你在那坟边呆着,我告你,只要你不投射,就不存在坟。你在坟边就跟呆在自己屋子里一样。为什么我经常带着学人去坟地里打坐?就是为了破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相信一切唯心所现。你越了达实相,你越不害怕。我今年都快五十了,还长得像十八,为什么?我就是坟头边坐的时间坐多。我过去打坐经常奔那坟头上坐着,我就灌输给自己:坟头打坐太寂静,太殊胜了。好坏都是人给定论的,不要因为大家都说这个不好,你就认为不好。大家都愚痴,是不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智慧地去看待事物,全都是好的。连坟都是好的,对吧?夜晚也是好的,夜晚能干很多事。对不对啊?所以地狱也一样。地狱并不可怕,地狱对于分别的人才可怕,对于阿难可怕,对于舍利弗可怕。对于菩萨,对于提婆达多,对于佛,就不可怕。他知道没有地狱。这是至于地狱,无诸罪垢。没有罪。它不是因为有罪才堕到地狱,提婆达多不是因为造了五逆罪而堕地狱,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件事。师父,他不是造了五逆罪堕地狱,那是怎么堕的地狱?他没堕地狱,是你在堕地狱。你住着的那一瞬间,你在地狱里。实相是:你到哪儿找一个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谁?有提婆达多吗?你遍法界也找不到一个人是提婆达多。除了你,你才是提婆达多,没有人是提婆达多。而你这个提婆达多也是假的,也是一个妄想。所以提婆达多是自己,阿难是自己,观音菩萨是你自己,阿弥陀佛是自己,狗是你自己,畜牲是你自己,饿鬼是你自己,一切法是你自己。阿难就是我们心里边那个天真的、那个犯傻缺的、但是记性好,非常可爱的样子。提婆达多就是我们前两天讲的魔王波旬,就是我们心里面坏坏的那个样子。都无妨大雅,都没有大碍,都是不可得的。这个世间就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一个好人。全都是我们自己在那儿执著、分别。一讲地狱,讲到了夜晚,讲到黑夜,讲到了我的亲身的经历了,就多讲了几句。一说到这地狱我就激动啊!我在地狱里呆的时间太长了,说到我的家乡...

    2021-02-08

  • 维摩诘经第二十四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四讲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我们还是回到经文的故事里来。上一讲我们也跟大家开示到:花是一个比喻,是有法可得,一个虚妄法的象征。声闻乘人还有如法不如法的分别,花是分别和取着的象征,而菩萨已经断了一切分别想,所以花不着。所以,舍利弗你不要说这个花不如法,花自己没有分别,是仁者自生分别。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说你心里有畏惧的时候,非人就会乘虚而入。好比如说一个人胆小恐惧,什么都害怕,这时候什么鬼啊神啊的无形的凡夫执着的那些个东西,就会得其便利。民间说人特别虚弱,得病的时候,你有弱点,身体就容易受到感染。声闻弟子也是这样,声闻弟子他畏惧生死,所以六尘对他来说就成真的了。而通达实相的人,不恶六尘,还同正觉,在六尘、六根、六识中实现涅槃。你怕什么就有什么,你怕一个东西,其实你是在成立一个东西。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你害怕六尘,其时你已经染了六尘。你害怕生死,你已经着了生死。你逃避一个东西,你对立一个东西,你害怕一个东西,其实你是在建立它,你是在烘托它,你是在强调它。你的对立把它烘托出来了。所以为什么说修行不要去对治烦恼,不去断烦恼,不要怕烦恼,为什么?因为本来没有烦恼。你对治,你怕,你离,反而把这个虚妄的没有的东西给他烘托出来了,越来越真实,好像变成有这个东西。你越对治这个东西,你的对治使虚妄的东西越强烈的呈现出来,你越离越离不开。你看这些声闻弟子们,为什么花会落到他身上?是因为他不喜欢这些花,他想去掉这个花,他有了一念这个花不如法,他想去反而去不掉。声闻乘人见贪嗔痴实有,愈除而愈有。菩萨根本就没有想去掉什么,因为他看不到有一个花,看不到一个实有的法,他也看不到什么不如法,他看不到烦恼。实相就是这样,你没有立一个实有的东西,就叫清净,就叫解脱。二乘是先立一个,从无生中立一个有生的东西,然后再去除这个有生的,就是妄上又重加了一个妄。你的立足点第一步就搞错了,就是一个妄见,后面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还有外道,他第一念就错了,他先妄计一个实有的宇宙一个时空一个真理,他都是活在头脑意识中,他没有息虑忘缘,去如实地观察实相,用智慧洞察实相。你害怕生死,六尘就得其便。你害怕六尘,你越躲六尘,你就越被六尘所缚。所以牛头法融禅师说:不恶六尘,还同正觉。菩萨他看不到一个东西叫六尘,他没有所谓的染或者离,他知道那是唯心所现,非真非实,离不得,也染不得。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它,他不去对待六尘,他于一切法不贪也不离。二乘人畏惧六尘,想离开六尘而得解脱,所以就畏惧生死,不得大自在。就像这花一样,他畏惧这花,讨厌这花,这花就得其便了。你讨厌吧,你越讨厌我,我越粘着你。你越对治什么,你越是在强调什么。因为他不知道都是自心,都是自心取自心。你讨厌你自心,你讨厌自己的念头,难道你能离开它吗?你这讨厌本身就是一个念头,你这个分别本身就是花,你这个分别一起,它能脱落吗?分别一起,花就着上了,掉不了。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这个已离畏者,就是不见有实法可得,不见有什么能让自己生起畏惧,因为自己也不可得,这时候五欲就不叫五欲了,这时候众生也不叫众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就是分别的习气,识心分别的习气和结使,无始以来的无明,没有断尽,所以花着身上。没有了达法无我,虽然事障除了,理障没有除,所知障没有除,所以这个花会着在身上。花着身上,比喻分别习气没有断,还有分别心。我们看下边的对话非常精彩,天人和舍利弗的对话很精彩。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听到天女跟他讲为什么花会着在声闻身上,他听着也很惭愧,赶紧转变个话题,别让她再讲了,别让她跟维摩诘似的抓住我们小辫说个没完没了。这些人,不都说不来看维摩诘了吗?怎么又都跟着来了?文殊师利带我们来的,所以我们不怕。这时候维摩诘可能是说累了,在一边儿歇一会儿,没找他们茬,可是又出一个天女,开始奚落他们,笑话他们。舍利弗也挺聪明,一看要收不住闸了,赶紧转变话题:天女,您在这个屋子里多长时间了?舍利弗这个问题还挺有智慧的。天止此室,其已久如?久如是多长时间的意思。他问天女在这间屋里多长时间?天止此室,其已久如?是有寓意的。你住此不可思议的屋子里多长时间了,或者说,你悟第一义有多久了?天女回答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我住实相之室,就像你得解脱的时间一样长了。我住维摩诘这间屋子里,我和维摩诘同居大涅槃室,已经很久很久了。有多久呢?如耆年解脱。什么叫耆年解脱呢?就像你舍利弗解脱一样那么久。你舍利弗解脱了多长时间了?舍利弗还在想自己解脱多久了的问题,好像还没听明白。舍利弗言:止此久耶?那算久吗?我解脱也没多久啊。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天女反问他,也是启发他:您解脱难道不久吗?难道您才刚刚解脱吗?舍利弗一听明白,哦,原来我是不生不灭啊,早就解脱了,从来就没有不解脱过。这样,天女居此室多久的问题我们也就清楚了。舍利弗默然不答。这时候他就明白了,他就不答了。原来我已经不知道解脱多久了,从来就没有轮回,就没有束缚过,哪里又有解脱呢?天女住这个居室也没有时间了,本来想回击一下这个天女,没想到给回过来了。所以你想跟别人论法,不通达实相行吗?你只有被说,被奚落,被人家教化的份。老老实实在家修行,没事别跟人家争论去,别丢脸啊!喝了这么多茶还是觉得白水好喝,你吃什么饭喝多少汤,不如来杯白水,最解渴。你学多少法,不如老老实实呆着,哪也别去最好。你默然不答,别以为这就完了。天女紧接着发问。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长老您这么大岁数了,别以为沉默就想把这事躲过去。您不是智慧第一吗?又是长老,岁数这么大了。您为什么不说话?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一个解脱的人还说啥呀?所以我对您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回答是回答了,但是很消极,很无奈,没有智慧。我们看天女多有智慧,这些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抓住你的把柄,一定会抓你小辫。我们都知道法达去参六祖,六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法达。法即甚达,汝自不达。法是通达的,你不通达,你还叫法达。你舍利弗智慧第一,你为什么沉默啊?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么有威望有德行,到处受人恭敬、尊重、礼拜,现在怎么回答不了我的问题了?大德舍利弗,你为什么被我一问就不说话了呢?快说,快说。我没啥好说的,好男不跟女斗。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你以为不说话你就有理啦,你以为不说话我就没话说啦。你以为说话就会障碍你吗?你怕说错话,才沉默不语的对吗?说吧,没关系,文字语言,本身都是解脱的,不会障碍你,只要你不自生障碍。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文字又不障碍你解脱,你说解脱没什么可说的,天天说也解脱,终日讲法未曾说着一字。文字言说都是解脱相,文字不障碍我们,迷的时候会执着文字,悟的时候文字围着你转,文字围着你让你去讲。你讲吧,怎么讲都不会迷。为什么呢?解脱者无内外可得,文字也不内不外。舍利弗,你不要以为沉默就是解脱,不是离文字说解脱也。有些人执着不说法,也不讲话,一问他,他就一句话也不说。不说话是吧,买菜应找你五十块钱,给你五块,我看你说不说。你差我四十五!说话了。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舍利弗一听一切诸法皆解脱相,这不对啊,跟我以前理解的不一样。我一直以为要离贪嗔痴才得解脱。你怎么说一切法皆解脱相。我们看天女怎么回答的。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所谓的增上慢,是有法可得,就像见了那个花一样,有分别,有一个贪嗔痴,有一个戒定慧,有一个解脱,有一个分别。为这些人,妄认为有法可得的人,就叫增上慢,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你认为有,好,你就离它。如果没有增上慢,如果不分别的话,那佛就说淫怒痴性即解脱性,淫怒痴不可得,所以不需要离,只要你能够悟,通达,了达,没有实有的淫怒痴,没有实有的解脱,唯有一真性而已,那就不须离淫怒痴了。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你太厉害了天女,今天我居然在一个女子面前,被问得哑口无言。你悟到了什么,有这么厉害的辩才。我被维摩诘说的,本来就没什么自信了,好不容易仗着文殊师利的势力来了,又被你给问懵了。舍利弗那年都七十九岁了,马上就入涅槃了。这么年高德著的大智舍利弗,被一个十二岁的天女辩得无言以对,气人呐。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我刚才讲,有法可得,叫增上慢。你问我得了什么?证了什么?有这样好的辩才。我无得无证,所以才有这样的辩才。我无得,所以有这样的智慧。我无法可得,无法可证,故有如此的辩才。如果我心里面搁一个东西,那叫一叶障目。一叶在眼,天花乱坠。我心里什么也没有,没有得,也没有证,也无所知,所以才有这样的辩才。如果我有得有证,那是增上慢者。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舍利弗问天女:你说你无得无证,那你还求不求佛乘啊?佛说三乘,小乘、辟支弗乘,大乘,你求哪一乘?你还求不求佛乘啊?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佛说三乘,是方便说,是随缘示现,非是定法。看对什么人。如果以声闻乘得度,我就示现声闻形;以圆觉乘得度,我就示现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得度,我就示现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就好比如人入了瞻卜林里面,闻了瞻卜香之后,再也不想闻其他的香了。这个瞻卜是一种植物,很香的植物。没闻到大乘法,没来到维摩诘这间屋子,还要学声闻辟支佛。入了这间屋子那就了不得了,只喜欢闻佛功德之香,大乘之香,再也不喜欢闻其他的香了,就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其实这里讲的是回小向大。听了维摩诘经,学习了大乘法,对声闻辟支佛乘再也没兴趣了。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还有四天王鬼神等等,入了此室,此室就是大乘的象征。听了维摩诘说大乘法,都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皆发菩提心,再也不乐天人福报及声闻乘的小果。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这时候天女也不跟他卖关子了,也不跟他讲什么第一义了,也不跟他打禅机了,因为她知道舍利弗听不懂,知道凡夫也听不懂。以世俗谛跟他讲,我告诉你我住这多长时间了吧,已经十二年了。就像涅槃经里面佛问大众,从他方世界来的这个光,大家谁能知道这个光是什么?大众都不知道。文殊师利说:此光名为智慧,名为解脱,名为涅槃,名无依,名无住。说了一堆,佛就讲,文殊师利,莫入甚深第一义空,你别讲这些,大家听不懂。你还是讲点人话,我们能听懂的话。文殊师利没办法,讲第一义大家听不懂,然后就讲这个光是来自哪个世界,开始进入故事。他就讲这个光来的因缘,来自哪个国,哪个佛放的光,这大家就都听懂了。在这间屋子十二年了。至于这十二年有什么寓意,这又是一个公案,你参参?为什么是十二年?天女来跟维摩诘学法十二年了吗?还是住在这间屋子里十二年?怎么理解就是你的事了。舍利弗,我在维摩诘这个屋子听法学习,入于大乘,已经十二年了。你看,我才学了十二年,就比你学了一辈子都明白。我在这间屋子里,从来就没听维摩诘讲过声闻乘法,也没听他讲过辟支佛法,一直都是闻到佛法,大慈大悲大乘之法,不可思议佛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刚才讲到了涅槃经里面放光,文殊师利讲了,那是智慧光,是解脱光,是法身光。这里也一样,常放金色光,不以日月为明,是第一未曾有法,此光喻智慧。就像释迦牟尼佛示现灭度的时候所现的紫磨金身一样,是大乘的象征,是第一义谛、空义、般若义、智慧义的象征,所以昼夜无异,没有变化,白天晚上都一样。如果是有为的光,一定会有变化的。所以这个光是无为之光,是日月光明所不能及。是为第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为什么不为诸垢之所恼也?了达诸垢性空,无有真实垢法可得。达垢从心起,还从心灭。所以不为诸垢之所恼也,这是第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听法的大众不断绝,正法久住,法身常住,常有诸天释梵来听法,来护法。诸佛觉者常在世间示现,开演佛乘。大乘佛法才是正法,佛讲三乘的真实意思,就是引你入大乘。声闻缘觉那都是方便讲,最后引入大乘,大乘也是一个假名,都是引入实相。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讲六波若蜜,常有法身说法,演出无量美妙音乐。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功德辩才,方便善巧,无量无边,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法财智慧充满,无量无边,比喻见性,得见自家宝藏,用之不乏。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十方诸佛与维摩诘的心性不二。这里所说的佛,都是指维摩诘本性显发出来的法身佛在讲法,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心佛性的显现。并不是说真有这些佛来维摩诘的屋子里共住。这些佛都是心性上的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佛,每个人的心性都是释迦牟尼佛,都是宝德、宝月、宝严佛。所以叫一切利成,叫师子响。你看佛的名字,都是表法。一切利成,一切现成,不需要你再去迎求。维摩诘一动念就全来了,是为七未曾有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你入了维摩诘的屋子,你就入了净土。而且是十方诸佛净土都于中现。维摩诘的屋子太厉害了啊,你不要说求西方,你就求入这间屋子。能入维摩诘室,当下即生佛国,即与诸佛把手同行。其实你也不用求,你从来都是在这间屋子里,都是在法性涅槃里度时过日。这才是真正的天堂,真正的净土。维摩诘的屋子,也是你现在住的屋子,无二无别。只不过,你还不认识。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如果维摩诘经你听懂了,谁还发心求往生啊?谁还去见阿弥陀佛?只有愚痴的人才会。学佛没学明白,愿东愿西。学明白了,自己家马棚都是极乐。所以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你起一个乃至毫发的愿,都是妄想,都障菩提,障你的本性。所以什么愿都不要起,不要再发愿了,不要再求往生了。那是打妄想。你非要打妄想,发愿学维摩诘的法,入他的屋子。我要转诸佛净土,而不是被诸佛净土所转。我能把这诸佛净土一扬手扔臭水沟里去,扔天王星冥王星马王星那去。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一个人有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智慧,得到了这样的解脱,谁还会去贪着声闻解脱,包括求往生,谁还会舍近求远?西方就是一个化城,幻化的,佛施设的一个方便,一个善巧,一个故事而已。给无智众生讲的一个故事而已,不究竟。往生极乐世界,就跟声闻乘入的禅定一样,是大幻梦,是大妄想。天女讲过维摩诘这间屋子的不可思议,有这么多未曾有法。舍利弗一看不行,我得继续转移话题,他也想逮天女的漏。这时舍利弗忽然眼一亮,诶,她是女的。佛说女人不能成佛,这个应该没问题。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你为什么不转女身啊?你这么大的智慧,为什么还受生为女人啊?你有啥业障,怎么变成女人了?下面这段可给我们女人撑腰了。那些学法没自信的女人,看了这段,希望你们增加自信。看看实相是什么?看看自己到底是女人吗?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我十二年来,从我示现有六根六识之后,可以把十二年理解为十二入,一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女人?我就求一个女人相都求不到。为什么?六入虚妄,六根虚妄,女人这个概念从哪出来的?从意根出来的。意根本来就是假的,那从意根出来的一切法是不是都是假的?什么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长得俊的丑的高的矮的,全都是假的。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我转什么女人?你让我转女身,什么是女身?这里跟花的概念是一样的,你要去花,花在哪了?你让我把花除去,我看不到花,除什么花。你让我转女身,我找不到谁是女人?我看你舍利弗倒挺像女人的,就你这智慧,就你这一问,太像娘们儿了。好比如幻师化作幻女,问她为什么不转女身,此非正问。化人,本来就没这个人。女人也是如此,是幻化身,非真有女身。就像幻师变化出一个幻象,一个假的女人,墙上画一个女人,如果有人问,墙上画这个女人,为什么不转女身呢?这是正问吗?你问我为什么不转女身,就像问幻化的女人为什么不转女身一样愚蠢。因为我本来就是幻化的,本来就没有我,转什么转。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却是不是正问。如果问幻化的女人为何不转女身,就不是正问了。为什么不是正问?因为幻无定向,它本身就不定。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一切诸法都是这样的,无有定相,是幻化相,非真实有。那你为什么还问我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这回哏了啊!这有意思了啊!天女把舍利弗变成天女的样子,而问舍利弗言:何以不转女身?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变成了女人。这时候舍利弗发现自己变成女人了,让天女给施了魔法,拿小棍一点,变成女人了。而天女自己变成舍利弗了。假的舍利弗就问女人相的真舍利弗,其实全都是假的,哪有真的啊:你为什么不转女身?舍利弗一看,真的啊,我怎么成女人了?可是我是男人啊,我到底转不转?自己把自己搞迷糊了。男女相是不定的,都是自己分别出来的。所以以后我再告诉你女人不能成佛,你就不用伤心了。因为你根本就不是女人,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女人。你可以反问我,谁是女人?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我本来就是男的,但我怎么变成女的呢?我本来是男的,不应该再转。我要不转吧,不转我就真变成女的了。到底是转还是不转,舍利弗迷惑了,迷在了男女相里面。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果你现在能转这个女身,因为你本来就不是女的,是我把你变成女的。如果你能转这个我变化出来的女身,那一切女人都能转。如果你不需要转,因为你本来就不是女的,那一切女人都不需要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虽然你们这帮女人们真的有很多习气,但我不得不说,你们是示现的,你们的真实身份确实不是女人。但话说回来,你们示现的太真的,业障那么重,天天追着赶着学法,现在学法的全是女众。舍利弗你本来不是女的,你看你现在变成女的了。一切女人亦复如是,本来不是女人,只不过现为女身。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这个是诸法的实相。我这一说女人的问题,马上就有女人质问我。你质问我,说明你还有女人相。你还质问我,就没听明白。不质问我的,那是忍气吞声,怕我说你。你看现在在直播间质问我的,都是还把自己当女人的。我说业障,我说女人不能成佛,你自己就对号入座了。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怕把舍利弗吓着,七十九岁了,再一下给吓晕过去。赶紧把舍利弗变回来吧。舍利弗又变回来了,大气一喘,哎呀,吓死我了。我这好不容易多劫修出个男身,给我变成女人了,终于给我变回来了。变回来了,事还没完。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你那个女人相,刚刚做了回女人,那个女人哪去了?所以根本就没有女人啊!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没有在与不在,不真实,不定,幻化的,不固定,不实有的。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不但女人色相无在无不在,一切法皆无在无不在。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舍利弗为了让大家真正明白诸法实相,没有生灭,没有男女,牺牲了自己的颜面名声,也不管大家怎么看了,继续替众生问问题。你离开这个室会到哪去?汝于此没,当生何所?你离开这个地方到哪去投胎,去受生?

    2021-02-08

  • 维摩诘经第二十三讲

    维摩诘经第二十三讲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这一品是讲观众生品,是怎么来观众生?六祖大师在坛经的最后为大众开示:若识众生,即见佛性。如果你能够如实观照众生,了达众生性,即得见佛性。如果你不知道众生只是我们的一个妄想,你不知道众生不实有,就会着众生相,那就是生死,就是轮回,就是有为。文殊师利为了给大众演这个法,让大众了达实相,他问维摩诘怎么来观众生?一个修行人怎么看待众生?怎么认识众生?我们以往学佛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一说众生,好像就想起人的一个模糊观念,对吧,想起芸芸大众,想起学法的这些佛子们。一提到众生,就着众生相。这是以往我们学法的一个通病。我们学维摩诘经就是要了达实相,知道众生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众生。维摩诘回答到:譬如幻师,见所幻人。维摩诘这个例子举得特别好,他不是说一个实有的人见到一个幻化的人,不是,是幻师见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这里面有两个信息,一个是众生幻化,另一个是菩萨本身也是幻化。幻师观幻人。所谓幻师,其实就是魔术师,表演的人,他弄出一个幻化的人,一个假的人,二者相视,二者皆幻,菩萨观众生为若此。魔术师演的魔术没有一个是真的,魔术师本身也是假的。众生只是一个名相,一个妄想。我们取魔术师是取他的比喻意,你不要跟我讲,师父,魔术师也是人。我们取他的寓意,幻师就是这个人不真实,他所表现的,他要演的一切都不真实,他变化出来的一切都不真实。所以一个修行人要想了达实相,首先通达我不实有,我所不实有,我与我所,二俱是妄,能所俱隐,能观所观俱不可得,才是真实之相。众生是幻化的,就像幻人一样,如智者见水中月,众生就像水中月一样,看着明明有,却了不可得。水中找一个实有的月亮找不到,只是一个影像而已。如人在镜子里面看见自己的面相,有那么一个影像,但镜子里没有真人。心外没有实有的众生,众生是我们心的影像,是心映射幻化的影像而已。如热时焰,热时焰就是阳焰,天热的时候,我们会在大路上看到远处有像水一样的幻影,那叫阳焰,而路上没有水,没有热气。那种水是物理呈现的假象,没有,动物就不知道,比如鹿,天热的时候渴了,看到远处有像水一样的影像,它就去追这个影像,追了半天,渴死了也没追到。为什么?它不知道那是个影像。凡夫众生也是一样,他执着人,执着物,执着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实有,如渴鹿追阳焰一样,终不可得,疲急而亡。众生追逐六尘境界,不知休止,故堕三途,无有了期。众生认为自己实有,这是所有烦恼无明的根本,不管你是造恶,还是修善,全都是迷惑颠倒,因为你认为实有,你就去帮助他人,去干涉他人,去伤害他人。金刚经云:若卵生,若胎生,所湿生,若化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胎卵湿化,全都是我们的妄想,把这些妄想灭度,令这些妄想不起,就是令入无余涅槃。如是灭度一切众生,没有一众生得灭度。所以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佛也用众生这一个名字,那是随俗,随世间法,佛很清楚并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只是假名为众生而已。众生如呼声响,呼声响就是在空旷的地方喊了一声的回响,本身我们喊的这声都不真实,回声更不真实,所以说众生如呼声响。如空中云,虚空中的云,变化不定,须臾就变了,刹那间就换了形象,不真实。如水聚沫,水上起的泡沫,刹那就破灭了。如芭蕉坚,芭蕉是一种很脆弱的植物,空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如电久住,电是不可能久住的,那这里为什么要说如电久住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没有这样的事,这是不可能的。众生不可得,十方世界也觅不到一个实有的众生。电如果能久住那就有众生,电是不可能久住的,电久住,类似于龟毛兔角一样,你找不到一个有毛的龟,有角的兔,你也找不到一个能停留的电,能久停留的电,你也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众生。所以你要这样观众生,众生就像一个久停留的电一样,那是不可能的,是没有的,这个跟断灭没有关系。因为你执着,你认为有这样的众生,所以告诉你实相,没有这样一个实有的众生,不是断灭。断灭是我们妄想出来的,而这个是实相就是这样。如第五大。实际上没有第五大,只有四大,地水火风,第五大也是妄想出来的,众生就是我们的妄想,我们妄以为有人有我有众生有寿者,所以如第五大,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如第六阴,我们都知道有五阴,色受想行识,又出来个第六阴,也是妄记的。如第七情,我们身上只有六根六识,又创造出来一个第七情。佛讲的第七识、第八识跟这个第七情不一样,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都是方便施设的,并不是实有的。这里第七情,是从我们人的角度,又找出一个感觉器官来,然后能生出一个情识来,没有。如十三入,十三入就是六根六尘十二入之外又找出一个来,也是不可能的。如十九界,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外又多出一个,也是不可能的,没有这样的一个法。菩萨观众生为若此,一切众生皆是水中月,梦中花,第七情,第六阴,石女儿,龟毛兔角,了不可得。如无色界色,如燋谷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我们不学维摩诘经,你很难在一部经里找到如此清楚地描写众生不可得的开示。这里非常直接的开示众生不可得,没有众生。我们了解了这一实相,甚深的佛理就容易懂了。维摩诘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禅宗修行的所有见地、方法、智慧,在这部经里都能找到。自古以来,有人以华严经立宗,贤首宗;有人以法华经立宗,天台宗。有人以楞伽经、瑜珈师地论立宗,唯识宗。有人以大日经、藏传经典立宗,密宗。禅宗立宗的根本经典,就是金刚经、维摩诘经。这两部经是禅宗祖师引用最多的。维摩诘继续开示,众生好比如无色界色,无色界本身就没有色的概念,无色界嘛,无色界没有色,这是从世法的角度来讲,从有为的比喻来讲。如燋谷芽,烧焦的谷子,它不会再发芽,我们知道种子必须是正常的好的种子,它才会发芽。烧焦了的种子不会发芽。一个烧焦的谷种能够发芽,这是不可能的,无有是处。众生也是这样,没有众生。就像焦谷发芽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看,佛经里,包括维摩诘经,佛陀引用的这些名相比喻都非常生动贴切,让我们一下就能知道众生的实质。我们也就理解了佛到底要让我们明白什么,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总是把众生当成实有,把自己和家人当成实有,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当成实有,杀生也当成实有,自己身体生病当成实有的,诚惶诚恐,死亡当成实有的,并因此而产生无量的执著和恐惧。不仅说把有形有相的当成实有的,还臆想出来很多无形的众生。有形众生都不是真的,他还想一些无形众生。天天说,我身上有众生,我身上有乌龟,有蛇,有免子,蛇在我身上盘着呢,所以说修行人不了达这个根本,无量劫被自己的妄想缠绕,他不知道是自己的妄想之蛇缠在自己的大脑里,而不是身体里有蛇,有无形众生。你自己都没有,怎么会有个蛇在你身上呢?你自己就是个影子,蛇也是影子,一个影子能盘影子上面吗?对吧,都是我们的妄想啊,蛇就是我们的妄想。这世间一切法,我们看着好像有实有这样的东西,比如草木瓦石,蛇,虫子,人等等,我们看着好像这些东西是存在的,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心的一种状态,是种种心念的折射,蛇不就是我们心中弯弯曲曲的东西吗,虫子就是我们心里鸡毛蒜皮的那些琐事,那些是非标准,是是非非。不点事情都放心里,这就是虫子,蛔虫,是不是?老虎,就是我们心里面凶恶的那个念头;绵羊,就是我们心里面那个柔软的那个东西;草木瓦石就是我们无情的一面;水,我们心里柔弱流动的那一面。其实一切的外相,都是我们心里折射出的一种形象,法即是心,心即是法。那我们就知道外面的法不是实有,它是心念。众生也是这样,它不是实有的,众生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妄想,一个深深的执着,是一种执着的心念,牢固的我执,就幻化出这样一个人物来。如须陀洹身见。须陀洹是声闻乘四果里的须陀洹果,须陀洹果就是断了身见,他不再执着有一个身体,他通过入定,观察到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身体,所以不再执着身体是自己。这已经远远超过凡夫将身体认同为自己。但须陀洹的智慧,只是有限的,他了达的并不是全部的实相。他只是证得人空,不再执着这个身体是我,但是他还有一个心念上的我执我相没有破掉,也就是他还没有破掉法执,没有如实观察到法无我。这里说须陀洹有身见,是不可能的。没有这样的须陀洹,须陀洹一定是破了身见的,否则就不叫须陀洹了。所以众生也是这样,没有这样的众生,我们观众生,就像观一个有身见的须陀洹一样,是不可能的。如阿那含入胎。阿那含是不再投胎来此世间,他来入胎是不可能的。阿罗汉是无三毒的人,断尽贪嗔痴,他的烦恼断尽,虽然烦恼断尽,只是事障已除,理障还没有除。他的所知障没有断尽。但阿罗汉已经没有贪嗔痴三毒。众生就像阿罗汉有三毒一样,是不可能的,是没有的。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得忍菩萨就是得无生法忍,不会再有贪嗔痴这样的念头,也不会破戒。毁禁就是破戒。如佛烦恼习,佛已经断尽了一切烦恼习气。如果说佛还有烦恼习,那是不可能的。众生就像佛还有烦恼习一样,是不存在的。如盲者见色。盲人看不到东西,看到东西就不是盲人了。如入灭尽定出入息。灭尽定已经没有呼吸了,他的呼吸暂时停止。如空中鸟迹。鸟在空中飞没有什么痕迹。如石女儿。石头也不会有什么女儿。如化人烦恼。化人怎么会有烦恼呢?众生也是如此,妄想所见,如变化人。那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呢?你那是妄想,你错觉,你执着,你是在梦里,不真实,像化人烦恼一样不真实。化人没有烦恼,众生也是,本来没有众生,非众生,自认为是众生,起了一个妄想。如梦所见已寤。梦里见到种种珍宝,醒了还能看见,这不可能。如灭度者受身,像阿罗汉一样,取了灭度,又投胎了,这是不可能的。如无烟之火。火一定会有烟,没有烟的火一定是不存在的。菩萨应以这样的智慧来观众生。就是告诉你众生如幻如化,如梦,如石女儿,如电久住,都是不可得的。我们自己反观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认为有个我,有个人,有个父母,有个儿女,有个老婆,有个老公,有个喜欢的人,有个在乎的人。对方一怎么样,自己内心就会跟着波动,自己一怎么样,对方也会更跟着波动。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如实观众生,不能了达众生幻化,众生性空,众生性即解脱性。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我们不知道这个实相所以才会执着,才会有烦恼,才会入生死。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文殊师利说:如果众生如石女儿,如电久住,没有这样的众生,我们还怎么行慈啊?还有必要修行慈悲吗?佛陀一直告诫他的弟子要行慈悲,要自觉觉他。如果众生都是幻化的,怎么行这个慈?这也是很多人的一种疑问。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众生幻化,非是断灭。一个修行人一旦能够真正了达众生不可得,非实有,唯心所现,他就应当想着,我要把这个实相如实的告诉其他人,为众生讲实相法,这就是真实的行慈。众生执着自心,就会于幻化中取着。只有通达实相,才能不取着自心境界,得真实解脱。行寂灭慈,无所生故;知道诸法本自寂灭,这是一种慈悲,这是行寂灭慈。我们不要认为有一个慈要去行,不是。行寂灭慈就是通达诸法本自寂灭,是名为慈,因为本自无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通达本性清凉,没有烦恼。行等之慈,等三世故;通达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平等,如梦如幻。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若悟人法无我,则不与一切人法诤论,不与万法违背,是名行无诤慈,心行平等。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通达法性不二,能所俱无,内法外法,皆不可得,是名行不二慈。行不坏慈,毕竟尽故;众生执着生灭,贪着有为。菩萨悟无生灭,无成住坏空,以无为心,恒常大悲,尽未来际,是名行不坏慈。行坚固慈,心无毁故;不后悔,不退转,志愿坚固。只有修行才能解脱,没有第二条路,要么轮回,要么解脱。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清净慈者,心无挂碍,无有夹杂,直心道场,以了达诸法性本清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虚空无边无际,我们的本性也是如虚空一样无边无际,能变化万法,能行无量善法,能具足无量功德。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阿罗汉有另一个名叫破结贼,能破自心的贼,能灭自心的烦恼。行如是慈,为破自心烦恼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既然你问观众生如幻化怎么来行慈,维摩诘说,修行的目的,最终是在自心上下功夫,降伏自心,并不是执着度化外在的众生。通过利他而实现自觉。比如我们说尊重别人赞叹别人呵护别人守护别人等,这都是在长养我们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利他心、无我的心。这里面所谓的如来慈、佛之慈、自然慈、菩提慈,全都是在长养我们的善心,借助外在的一个众生相,虚妄的影像,启发我们内在的觉性,开发我们本性的慈悲。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问完慈又问什么是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菩萨修的一切善法都不是为自己,不入断灭。刚才我们讲修行全都是修自心,修自心正是为了去除对我的执着,然后能够自觉觉他。不是说我修行了,谁都不管了,全世界都与我无关。只是不干涉,不操控,不评判别人,不是断灭,任何人与我无关。有些人学禅宗,看到祖师们一个个独来独往,张口就说,别人与我有什么关系?禅宗祖师们不是这种思想,而是随缘度众,皆具慈悲,只不过,见众生有缘,才给予开示。不是像有些人,心里想的全是自己,别人一概与我无关,这是大大的我执,是生死的根本,学人不可不察自己是什么心行。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只要做了能利益别人的事情,没有后悔之心。怎么才能帮到别人?你一定要通达无我,你不执着自己了,了达实相,你才能够帮助别人。如果你有我相,你有我执,你根本无法利他。只有通达无我,才能真正利益别人而不生厌烦之心。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不会执着自己所修的功德果报,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期望它有什么结果,盼着它有什么收益,不会,这就叫做舍。舍就是不执着得结果。无所得就是舍,并不是说我要舍掉什么。上面讲的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菩萨在示现生死的时候,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也,也会有一时的怖畏退转之心,会生烦恼,怎么办?当依止于什么才能解脱?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要时常观想佛的功德,佛的自在、大慈、大悲,佛的清净、智慧,法身的圆满,以此来鼓励自己,增强道心。若能时常观想法身的功德智慧,生死的畏惧自然消失。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依如来功德之力,怎么行?怎么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所谓的依如来功德,默契法身的圆满,并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不是一种妄想,而是要有真实的愿力和修行。即是发心度脱一切众生,自觉觉他,从自我狭隘的世界里走出,行于慈悲喜舍,发菩提心,依正法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依于如来功德之力。因为十方佛都是因此而觉行圆满的。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怎么度众生?应当除去什么,才能帮助众生。首先要度尽自心的妄想和烦恼,才能帮助众生除去烦恼和无明。众生烦恼断尽,自然见于佛性,得大解脱。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若想断除烦恼,当如何修行?这里的问题,首先都是针对菩萨和我们每个人自身的。首先你先要会修行,先要断除烦恼,才能帮助众生断除烦恼。那怎么才能断烦恼呢?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几乎所有修行人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都找不到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来断除烦恼。维摩诘说,当行正念。所谓当行正念,其实就是三十七道品的统称,就是我们平时所练习的觉知、持咒、观照、牧牛、善护念。其实就是实修。因为大家不愿意实修,或者实修的目的不清楚,导致大家在烦恼面前无能为力。文殊师利又问:怎么才能行于正念?维摩诘答:当行不生不灭。你练觉知,行三十七道品,都要在实相之理的观照下进行。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不善不生,也就是烦恼妄念、诸染污法不生;善法不灭,也即不舍一切助道法,正精进不灭。问:善不善哪个是关键?哪个是根本?答:身为关键,身为根本。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善护六根,不染万境。修行从自己的身体、心念下手,是最快捷的。问:身以何为本?答:贪欲为本。一切烦恼无明,皆从贪欲起。只要看到自己的贪心,不随贪而沉迷,就抓住了修行的关键。问:欲贪孰为本?答:虚妄分别为本。其实就是生心动念而不觉。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颠倒想为本。就是取着自心境界的习气。颠倒想孰为本?颠倒想是从哪儿来的?从空而来,从本性而起,从无住生,所以说无住为本。无住孰为本?无住则无本。最后维摩诘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生一切法,修一切行。我们看这一段前后修行环环相扣,丝丝入理。怎么断烦恼?要行正念。怎么行正念?要默契实相,悟不生灭。直到从无住之本,立一切法,行一切法。也就是给我们指出一切修行最终都会归到无住。无住才是一切修行和解脱烦恼的根本。问了这么多问题,最后回归到无住。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通达诸法无住,涅槃无住,解脱无住,觉性无住,一切法无住。要行于无住,念念不住。六祖大师说: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滞着,则烦恼尘劳自然而生。如果前念、今念、后念,念念无住,即得解脱。众生的烦恼全都是住在了念头上,住在了法相上。一念住着,就一念烦恼;一念住,就是凡夫;一念无住,一念佛。一念住,就是牢狱;你一念无住,就一念解脱。只有无住,才是解脱修行的根本。从无住本而得解脱。立一切法,就是你再做一切,都是顺应解脱的。你的一切修行都是要默契于无住。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这一段很有意思,很有趣,是天女与舍利弗之间的对话。其实这里也可以作为一个禅宗公案来让大家参。我们一会儿再讲这个公案。这时候维摩诘室有一天女,她看到天人们在听维摩诘与舍利弗在论法,然后她便现出身来。她向菩萨声闻众身上撒花,这些花到了菩萨身上自然就落下来了,撒到大弟子身上的时候,花就停在身上了。这个现象是有喻意的,从世间法的角度,花一撒落,在谁身上都会掉下来。因为地球引力。所以,我们知道这是个故事,是个譬喻。你不要跟我说,菩萨有神通,阿罗汉没神通,这里是比喻智慧。花落在大弟子身上掉不下来,我们一看,这是个比喻,是个故事。你别一看经里这样讲,又疑惑了,又纳闷了,又把它当真了。经书不是凡夫编的童话,虽然是故事,但里面全都蕴含着佛的智慧。他不像世间人编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完全是骗人的,佛的故事都是慈悲为怀,他是方便施设,引导你入实相,实现解脱的。这帮声闻弟子们一看这花落在自己身上也不掉地,看花落在菩萨身上扑拉扑拉往地上掉,人家都挺清净的,自己弄一堆花落身上,怎么也去不掉,又开始紧张不安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花落在身上,为什么去不掉?声闻弟子用神力想把花弄下去,又弄不下去。其实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公案来参。有智慧的人一看就明白了。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去此花?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声闻乘其实很注意自己的威仪、自己的身份和形象,很看重自己的修行。也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影响。声闻乘就是这样,他们一看到花落在自己身上,开始局促不安,一切弟子尽其神力去华不能。你说花掉你身上你去它干嘛?他肯定是觉得花不好,所以想去掉,又去不掉。其实不是花去不掉,是他心里那个花的概念去不掉。他认为花不如法,他不自在。这都是比喻声闻乘还有执着,还有畏惧的东西,还有觉得不好的东西,他要从自己身上去掉一个本来没有的东西。这个去的心,反而成为了他们的障碍和无明。而那朵花根本不障碍他们。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他要去,当然去不掉了。象征二乘人妄见烦恼,妄断烦恼,反增烦恼。菩萨没有这些分别,没有这个概念。花就是概念,花就是善恶的概念,象征烦恼。菩萨心里面什么也没有,所以他身上不会有花。而声闻乘他心里有好坏,有善恶,有生死,有涅槃,有持戒,有清净,有破戒,有如法,有不如法。花代表一切法,对声闻乘人来讲,是法执未去。所以天女问舍利弗你为什么要去这个花呢?舍利弗说,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我们就看到二乘人不通达实相,很可笑,当然这是表法,这个比喻你要看明白了。如果祖师用这个事来考你,那我讲这些话也十分可笑了。这花也去不掉了。当然,维摩诘经毕竟更多的是讲如来禅,给大家用文字来开示实相。后面天女会给大众开示,关于花落在声闻乘人身上的譬喻。但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摘出来,作为一个祖师禅的公案来参。也就是说,为什么天女散花,落在菩萨身上,花皆落下;落在声闻人身上,花会着在身上,而且声闻人尽其神通,不能去花?大家好好参参这个公案。有会的,请下一转语。 

    2021-02-08

  • 做功课的真正目的

    做功课的真正目的问:师父好,以前有按照学山禅院网站上的四门功课来做。除了诵楞严咒外,还要打坐四十五分钟,一物不为四十五分钟,行脚四十五分钟。请问,这段时间,我一直喜欢打坐时背诵楞严咒,走路时也背诵楞严咒,能否代替打坐和行脚这两门功课?答:功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调整,不是死的。要明白为什么做功课,那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还不太明白做功课的目的,执着于形式上的一门,两门,四门或五门功课。如果你执着做功课,就会紧张和疲惫。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做功课了。不论你做哪门功课,目的都是为了息虑忘缘,减少所依,牧牛护念,不受染污。如果你每天只选择持楞严咒,做这一门功课,也很安心,也无妄想,你可以只做这一门功课。如果你单纯的打坐即能息虑忘缘,妄念不生,你可以只是静坐。如果你一门功课都不做,还是能安心自在无染地生活,不迷不觉,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自己真正懂得善护念,知道如何牧牛,自觉牧牛,你就不需要做任何形式上的功课。只不过,一般人很难做到不依任何功课,可以直接一物不为,直接无修的程度,所以还需要一些有为的方式来转变有所依的习气。做功课是标,心体离念,烦恼不生,那才是本。希望大家知道做功课的目的,再去做功课,就会轻松,而不会迷到做功课的形式上去了。形式上做功课,只是为了养成不依六尘的习惯,然后把这个功夫带到生活中的每一处。实现当下的解脱,那才是我们做功课的真正目的。问:请问师父,专心画画、听音乐、读书是否也算做功课?刚才画画前头疼,画完不疼了。答:专心画画只能说是专注,不能说是修行。修行需要知道做什么的目的,为什么要做,很清楚地了解通过做事而达到的状态。但是单纯的画画,做事,并不一定清楚这一点。如果明佛理,会修行,做什么事都是修行。如果不明理,做事不做事,都不是修行。若专注即是修行,所有的运动员、农夫、艺术家,甚至老牛,公鸡,都会修行。只有明理之后,再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才是修行,并得真正的解脱。所以,如果想借助做事来修行,还要明佛理,还要专门去学习佛法,直到理事二惑尽除,方名究竟。

    2021-02-08

  • 你为什么不愿读楞严咒

    你为什么不愿读楞严咒有的人不愿意读诵楞严咒,一看这个咒这么长,很多字都不认识,非常难读,就害怕了,自己就给自己设了限制,认为自己肯定学不会,然后又告诉自己,我不用学这个咒,也可以修行,也能解脱。佛说,没有比受持读诵这个咒更好的修行了。佛难道会骗人吗?除非你自己的修行和读楞严咒时的用心完全一致。你真的能保证自己在做别的事或通过其他的方式修行时,像读楞严咒一样吗?你有没有深入地反观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学这个咒?我想,对很多不愿意读楞严咒的人来说,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咒长。更因为懒惰、放逸,舍不得放弃享乐的心,是这个原因使他不能读诵楞严咒的。有的人宁愿享受烦恼也不愿意忍受无聊。有的人宁愿干其他的事累死,也不愿意借助一个长的咒语休息。有的人宁愿活在恐惧和不安里,也不愿意读那么枯燥的咒语。人们宁愿痛苦,不愿意没有意思。人们宁愿消极地活着,也不愿宁静地做一件无趣的事。是的,人们不愿意读楞严咒,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它长,它难读,而是因为这个咒没意思,因为它枯燥,因为它无聊。读诵楞严咒,对很多人来说,就像让你把一块不太重的石头搬到一个地方,然后再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再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样不停地搬同一块石头。几乎很少有人去做这样的事。而对另外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搬石头,因为他们想借助这个工作,来锻炼身体,来给自己找些事做,而又不会太累,不会有任何压力。读诵楞严咒,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就像搬石头,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但是,在搬石头过程中,这个人的身体和心态得到了锻炼与陶冶。读诵楞严咒的过程中,虽然没有看得到的利益,但是我们的心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休息和转化,我们的心不再向外驰,定力和专注力都得到了训练,观智也得到了提升。而这是很难理解的。除非你自己亲自去读,去做这件事。就像一个病人,已经没有任何药物能治疗他了,但是有位很有智慧的医生,知道他,经过长时间的身体锻炼,会对他的康复有利。这个医生告诉这个病人,你每天爬到一座山的山顶,那里有一棵树,那是一棵神树,每次绕树三圈,连续跑三个月,每天都要祈祷树神,你的疾病就能不治而愈。病人为了活命,相信了医生的话,坚持三个月爬到山上,他的身体果真恢复了。治愈他身体的并不是树神和自己的祈祷,而是他自己的运动。读诵楞严咒也是如此,让我们解脱的并不是楞严咒的神力,而是我们坚持读诵它时的那种专注、认真和心不外逸。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放逸、攀缘之病,通过诵咒可以很快地转化。这种能力,只有靠亲自去读才能养成。而懒惰和愚痴的人,不去读这个咒,自然无法养成休息六根,出离妄念,转识成智,解脱烦恼的能力。诸同修,你相信读诵楞严咒能带给我们直接解脱的神奇作用吗?那作用不是用头脑去理解的,而是亲自受持、读诵,自然产生的。

    2021-02-08

  • 莫妄想,大神咒

    莫妄想,大神咒时刻不要忘记,你打的妄想没有任何意义。你打的任何妄想,只是自心戏弄于自心,自己玩弄于自己。你以为重要的事,不过是妄想执迷于它自身罢了。没有什么会因你打的妄想而有所改变,除了你自己妄以为会发生的。如果发生了你不喜欢的事,除了受苦以外,你的妄想不会给你任何东西。停止妄想,接受现实,那是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无论你的想法你认为多么奇特、真实、有意义,那都是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念头而已。如果你只是起了一些念头,而没有把它当真,那并不是我所说的妄想。如果你有一些想法,而不是坚固的执着,那也不是我说的妄想。当你生心动念,并对自己的想法信以为真,于其住着,想而复想,烦恼丛生,这是我所说的妄想。看到这样的妄想,不相信这样的妄想,不住这样的妄想,是所有会修行人的修行。所有的修行,只有莫妄想,才是正修行路。所有的功夫,只有不再相信妄念,才是真正的功夫。古人所做的牧牛,善护念,皆是在做莫妄想的功夫。所有保任、长养胜胎的功夫,皆是在践行莫妄想。经云:居一切时,莫起妄念。如果说有一法宝能让你迅速出离烦恼,那就是莫妄想。如果说有三个字应被十方诸佛顶戴,那就是莫妄想。如果你爱自己,莫妄想;如果你不想自己烦恼,莫妄想;如果你想让自己在宁静中度过,莫妄想。一念莫妄想,一念身在极乐;一天莫妄想,一天生于佛国。莫妄想,莫妄想,常应诸根用,而不做用想。诸佛所有的教导都把我们引到这三个字面前,剩下的,就是二六时中,莫妄想。此三字易知而难行。需有善巧方便。方便者,坐禅、觉知、读经、诵咒,所有前行。如是前行助道相佐,莫妄想则不难也。能做到莫妄想,那才是修行人真正的成就。修行人所做的一切功夫与莫妄想相应,那才是解脱的真正筹码。若想是想非,人我不断,思前虑后,所做一切修行,皆无利益,皆是徒劳。一切尘劳诸苦,皆从妄想生。妄想者,非是生心动念。于心上生心,念上生念,知上立知,见上取见,相上生相,认妄认真,知解佛性,是名妄想。于此妄想,念念不停,住着纠结,自心取自心,一切烦恼无明,皆由之生。莫妄想,不于念上生念,于念而无念。不于心上住心,于心而无心。则烦恼之贼,不能得入。则虚明自照,不由心力。如果你想受持一句咒语,那么,莫妄想这三个字,是真正的无上神咒,是真正的楞严咒。你可以受持任何一句咒语,长咒、短咒,大悲咒,大明咒,阿弥陀佛圣号,佛顶尊胜咒,楞严咒。不论你受持任何咒语,它的意义都是莫妄想。莫妄想,才是所有咒语的灵魂,才是所有佛教的目的。莫妄想,如果这三个字能被供养,你要把它供养在最庄严的佛龛前。莫妄想,这三个字如果能被携带,我希望你能把它刻在你的脑门上。莫妄想,受持这三个字,胜读三藏十二部经论,胜于坐禅百座千座。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烦恼来时,提起此咒,烦恼应念而消。此咒如汤销冰,以幻制幻,幻幻相灭,汤冰俱泯,真水现前,非幻不灭。

    2021-02-08

  • 一念不生

    一念不生问:师父好,有人说,前后际断,一念不生时,灵灵觉知现前,即是我人佛性。了了见于此灵灵觉知,即是见性,这种说法对吗?答:前后际尚不可得,如何有前后际断处?不见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云:得念失念,无非解脱。又云: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若实有一念不生,灵灵觉知可得,是识非智,是住非心,是妄非真,是妄计所执,非是佛性。经云:实无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古人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又云:妄念不生,即是涅槃。又云:众生心灭,则佛法生。此义如何?如何证明一念不生时,即是佛?答:没有什么一念不生或不一念不生。古人所言一念不生者,是方便说于佛性正应诸根用,没生用想的正恁么时,是自性作佛,自性是佛,非有实法名为佛也。若于一念不生而生知解,则非一念不生,早不是了也。若认一念不生或了了灵知是佛,是认贼为子,错认定盘星。一切法不住,乃至涅槃亦不住,如何有一念不生或了了灵知时?佛性正起用而未生用想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正与么时,一切烦恼都不会生,一切法相亦不会生,一切生死皆不可得,自性自在解脱。正恁么时,佛及诸自证者,自知自证,亦不住证知,方便称为佛性,亦名为佛,亦名解脱,亦名涅槃。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能向外人证明。若欲求证,但自行去,即得证明。故佛法是自行自证境界,非言语思维逻辑所能证明。问:那禅定中所证得的六根脱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能所俱泯,唯剩一灵灵觉知,这样的境界,不是见性和涅槃解脱的境界吗?答:乃至证得如来所有三昧,皆是识心计度,非是见性,亦非涅槃。性非灵觉,非不灵觉。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若欲证涅槃,摸得自家眼眉,是名涅槃。若欲见性,见男是男,见女是女,是名见性。如此见得,不假用心,但直见闻觉知,不做见闻觉知想,是真根尘脱落,是真虚空粉碎。

    2021-02-04

  • 自我保护是苦的根源

    自我保护是苦的根源我们总以为自我保护能让自己安全。恰恰相反,所有的不安和伤害,正来自自我保护。一个婴儿从一辆飞快的汽车上摔落下来,几乎不会受到任何伤害,那是因为,婴儿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或者说,它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其微弱。正因如此,婴儿不会受到伤害。伤害我们的,永远不是外境,而是自我对抗和保护的心理。于无我法中妄执为我,那才是所有苦的来源。当我们身体得病,病对我们的伤害只是身体的一些苦受。接受并安住于那苦受,它会很快地变化甚至消失。真正让我们痛苦的并不是那些苦受,而是对那苦受的拒绝和抵抗。所有的恐惧、不安、紧张、焦虑都来自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和对抗,使本来虚妄的作用加强了。越是对抗,那作用越长久,心越会受苦。心受苦,不是外在事物强加在心上的的,而是心执取并保护自己产生的。真正让我们处在痛苦和烦恼中的是自我保护。自我保护给本来赤裸的我们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是这层铠甲让我们难受的,而不是外在的敌人或刀枪。所有的人,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污蔑、诽谤和攻击都不会伤害到我们,唯有对自我的认同伤害的到我们。当你认同自己,执着自我,保护自己,你在让自己受苦。当你保护自己,你在伤害自己。坟地、黑夜、鬼神、野兽、强盗、恶人,所有的罪恶,都不会伤害到我们。真正伤害到我们的是自我和自我执取的观念。为何如此?本来无自己,妄取自己,妄认自己,故成劳患。是妄想妄取妄认而带来苦,带来伤害。所有的疾病都是虚妄的。只有对自我的执着和保护,才是疾病的本质,而这同样是虚妄的。认识到这一点,一切疾病自灭,不治而治。不觉悟这一点,愈治病愈烈,愈护愈伤害。自我之所以会保护自己,是因为它没有意识到自我是不存在的。当自我觉悟无我后,那层保护,自然消失。这个世间并没有苦,也没有伤害,如果不再执取自我并保护自我。就像婴儿一样,把自己交给工具,把一切交给大地,把一切交给因缘。没有保护意识,那是最安全的。没有保护意识,那才是真正的智慧,那才是对自己最高明的保护。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又云: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诸行者,觉悟诸法无我,撤销内在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那才是离苦得乐,解决一切人生问题的真实钥匙。

    2021-02-04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86878889909192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