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照顾好自己

    如何照顾好自己问:师父您好,我是与您连过麦的人,我问过您,我对众生很麻木,一直生不起利益众生的心,我问您该怎么去做?您回答说,生不起利益众生的心很正常,不用去生利益众生的心,把自己照顾好,就能利益一切众生。我每天要早起,要做早餐,照顾孩子吃饭,送孩子上学,像打仗似的,非常的忙碌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照顾好自己呢?还有您常说的要做好自己,又是怎么做自己呢?答:把这些事做好了,就是把自己照顾好。满足于这种平凡和琐碎,不去别求精彩的生活,就是把自己照顾好。照顾好自己,并不特指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或心情,而是善护好自己的心念,不让自己的心念离开当下,不让自己的心念去求取虚妄和不可得的东西。不要去想怎么照顾好自己,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自己需要你去照顾。也不要去想怎么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去评价,不别求一个更好的自己,就是做自己。每时每刻与自己在一起,与你正在做的事在一起,与你的身心在一起,不分离,不对抗,不妄加评判,不自寻烦恼,就是照顾好自己。不要在头脑中照顾自己,也不要在头脑中做自己。一切时中,本来是自己,不需要更做自己。做你需要做的事,做你必须要做的事,做你能做到的事,就是照顾好自己,就是做好自己。穿好衣,吃好饭,走好路,照顾好孩子,陪伴好老公、父母和家人,与同事朋友和睦相处,尊重所有的人与事,就是照顾好自己。看时专注地看,听时认真地听,想时专注地想,尝时认真地尝,欣赏时一心一意地欣赏,正发生的事就积极面对,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未来的事不去担忧,就是照顾好自己。安住在每一件事上,不生是非,不自寻烦恼,不别求一个东西,就是照顾好自己。直用直行,心无妄求,就是照顾好自己。古人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做什么而未生做想时,即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就照顾好了一切众生,就照顾好了整个世界。度化了心中的妄念,就度化了所有的众生,就净化了一切世界。所有的众生,一切世界都是从我们心里生出的。心静了,众生就静了。心净了,佛土就净了。心安了,众生都得到了安抚。心平了,世界就平了。不需发利益众生的心,安住在无分别、无取舍的心中,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皆是一心故。

    2024-09-25

  • 祝福

    祝福我每时每刻都在送祝福给所有人,给天地万物,给一切的存在。我祝福一切如其所是,如其所现,自爱自满。我祝福你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我的祝福不是希望你如何,而是尊重和接纳你自己要如何。我的祝福不是希望你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收入高,过得幸福,而是希望你保持童真,自由自在,对生活充满兴趣,灵魂稳妥,收入恰好,过得平安。我的祝福,不是希望你做成多么伟大的事业,而是希望你能安心于平凡,享受于无事,觉醒于真实。我的祝福不是祝福你获得什么,而是祝福你丢掉评判,扔掉攻击,去除计较,失去抓取,丧失攀比,遗落烦恼,不沉浸于苦难。我对你的祝福不是每天关注你做了什么,而是对你完全放心,甚至将你忘记。对你的生命没有任何的干涉和期许,我完全信任于你作为完美而展现。我对你的祝福里什么都没有,它空空如也,它净洁如光。在我的心里,福与祸,乐与忧,喜与愁,都是不真实的。我要送与你的不是这般的祝福。我送你的祝福里无福无祸,无苦无乐,无得无失,无好无坏。我也会送礼物祝福你,送书,送画,送音乐,送歌声,这些都是我的祝福,这些祝福里只有一个信息,送平常,送平安给你。我也会送清风,送明月,送白雪,送梅花,送小溪,送山野给你。这些祝福里只有一个内容,送当下,送满足给你。祝福你,那同时也是对我自己的祝福。能祝福自己,才能祝福别人。您在我心里,与我同频;您在我的意念里,动念便至。我所有的祝福一刹那间遍满虚空。祝福您,无论您是谁,在哪里,正在干什。祝您安心,祝您满意,祝您与自己在一起,祝您白云常伴,青山无限,人间至福,清安闲适。

    2024-09-25

  • 你如虚空一样清净、完美、永恒

    你如虚空一样清净、完美、永恒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劝告和教导: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你相信这样的想法时,并试图这样去做时,你永远无法完美,更无法接纳自己。因为你已经将自己定义为不完美了。你已经将自己分成两个了,一个能接纳者,一个被接纳者。你已经把自己曾经的、已经完全消失的状态当真了。你已经认定自己是不好的了。你活在了过去心里。而那不是实相。实相是,你从来就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状态是不完美的。无论在你身上发生什么,你正经历什么,你的心上生起什么,那都不是真的,那都是完美的,那都过去了。所有你认为的不完美,还有你需要接纳的部分,都是你的评判,你的妄想,都是你以世俗的观念给自己贴的标签,而那,没有一个是真的。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当你开始评判和否定自己,不要相信它。你不需要接纳自己,你本来就是你自己。当你认定自己不好,再去努力接纳自己,想让自己变好时,你永远在幻梦里,你永远在无法到达好的路上,你永远无法触及到真正的完美。所以,真正的接纳是没有什么可接纳的。连接纳的念都不需要起。真正的完美是不需要到达的,本来就是完美的。真正的觉悟不需要努力醒来,而是顿悟自己从未睡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接纳自己,成为自己,成为完美本身,成为觉性本身。朋友,不要再相信任何疗愈、接纳、回归、觉悟的理论和观念了。那会让你在意识深处植入你是不好的、你是个体的、你是迷失的错误信息。你如浩瀚的虚空一样璀璨、完美、清净,不可沮坏、不可更改、不可动摇。从来如此,一直如此,永远如此。  

    2024-09-14

  • 只贵子眼正

    只贵子眼正师父,所谓悟后起修,是不是找到自己的觉性,保任这个觉性,安住在这个本觉上?答:许多人把这样的见地当做开悟和见性,并依此做功夫,是完全颠倒和错误的。现在有很多没有真正开悟和见性的人都持这种认知,也这样教人,自错亦错人,一盲引众盲。你永远也找不到觉性,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法叫觉性。觉性是诸佛自证解脱,不住一切法而方便施设的一个假名。你无法找到本觉,更无法安住在本觉上。经云:实无有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云: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觉。涅槃即觉性之异名。以为有觉性可得并找到觉性,那是人的妄想。只要有这样的观念和认知,就不可能真正开悟和见性。开悟和见性不是去找到本觉,也没有一个觉需要你去找。没有一个法叫觉性。见性不是去发现觉性,而是发现自己用错了心,以妄想故,覆盖了本觉。离开这念心,本觉就显现了。所以云:妄念不生,便证菩提。实无菩提可证,只是妄念不生,烦恼不生,假名证菩提。见闻觉知,直用直行,即是本觉,不可做本觉想。故云知上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本觉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说似一物即不中。若找这个本觉或定义它,它早就消失了。所以觉性又称空性,实无有性可得,亦无法可得。只要不起寻觅、求证等虚妄心,就默契于本觉了。所以六祖大师说:人性本净,因妄念故,覆盖真如。人性本净,就是觉性本来就在,不需要找觉,不需要更立一个觉,不需要觉一个觉。三祖大师说:虚明自照,不劳心力。虚明者,本觉也。虚明虚明,本来没有明不明。本觉本觉,非觉非不觉。若有觉可得,有觉性可见,有觉可保任,是妄非觉。修行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认主人公。佛法里的主人公,恰恰是没有这个主人公,你道多微妙,你说多不可思议。认为有觉性可见,有觉性可安住,有觉性可保任,这些都是识心妄想,把此识心当成主人,无量劫修道,都不得解脱。所以古人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做本来人。本觉无觉。醒时是觉,睡觉也是觉。正念是觉,妄念也是觉。清明是觉,昏沉也是觉。修行是觉,不修行也是觉。礼貌是觉,无礼也是觉。哄人是觉,骂人也是觉。贪欲是觉,嗔恚是觉,愚痴是觉,无明是觉,骄慢是觉,疑惑是觉。一切时中,一切法,无不觉也。不起觉想,不起不觉想,直用直行,心无所住,假名为觉也。所以经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又云:一切众生皆证圆觉。何以故?本来觉也,不须更证也。诸修行者,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本心,识本心,非有本心可识,只是无妄而已。故云离假即心真。修行见地,最为重要。修行最怕认错主人,把识心当成觉性,把知解当成见性。见地若错,南辕北辙。沩山禅师说:不贵子行履,只贵子眼正。真正开悟和见性,方好修行。说是修行,无法可修,无道可行,只是保任。保任什么?不是保任真性,而是保任一切时中,不妄加一个觉,不妄除一个妄,保任自己不去做任何多余之事。寒山大师说:叮咛善保护,勿令有点痕。如何是有点痕?才起觉念,即染污也。 

    2024-09-14

  • 时时开悟,处处见性

    时时开悟,处处见性正打妄想时就是开悟,开悟不是打妄想。不可作开悟是何种状态想。何以故?正打妄想已经过去了,开悟亦已过去。正说话时就是开悟,开悟不是正说话时。正说话时已经消失,开悟亦消失。若觅说话时,说话不可得。开悟亦如是,觅之早逃逝。正看时就是开悟,开悟不是正看时。根本没有什么正看时,亦没有开悟时。开悟不可住,一切法不可住。正听时就是开悟,开悟不是正听时。没有什么正听时,正听时早就过去了,开悟也早就过去了。正闻、正嗅、正触、正知时即是开悟,开悟不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念念不住,开悟亦不可留不可住。所以祖师说: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正恁么时,非正恁么;正未生时,早就生了。又说: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说是恁么会,实际无所会。不得作会解,此人会祖意。正起身时即是开悟,开悟不是起身。何以故?起身不可得,开悟不可得。开悟与起身过去久矣。故虽正起身即是开悟,不可做起身即是开悟想。正动念时即是开悟,开悟却非动念。何以故?动念即是空,动念不可得,动念不可住。开悟亦如是,不可得,不可住。正思维时即是开悟,开悟非思维。何以故?思维非思维,思维即是空。开悟亦如是,开悟不可思,开悟不可知,开悟不可解。正觅、正找、正求、正寻本性时即是开悟,非别有本性可寻可觅,亦非离寻、觅、求、找别有开悟。但不得做开悟即是寻觅解。何以故?实无寻觅,亦无开悟。正贪时即是开悟,非离贪别有开悟。故云贪欲即是道。亦不得生贪即是悟想。何以故?贪不可得,贪不可住,开悟亦如是,不可得,不可住,不可想,不可解。正嗔、正痴、正慢、正疑时即是开悟,非离嗔、痴、慢、疑别有开悟。莫做嗔、痴、慢、疑即是开悟解,若做如是解,是名知开悟,非是真开悟。正坐、正行、正住,正卧时即是开悟,正举手,正抬头,正扬眉时即是开悟,不可生行住坐卧便是开悟想,不可做低头瞬目即是开悟想。若生如是想,是妄非是悟。正想即是悟,悟却非正想。何以故?想与悟皆是假名故,皆是性空故。正昏沉、掉举、无记、不知不觉时即是开悟,非离昏沉无记别有开悟。但不可做昏沉无记是开悟想。何以故?昏沉过去久矣,开悟过去久矣。非实有昏觉,亦非实有开悟。祖师云: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莫生于今想,莫生俱是想,是名为见心,亦名为见性。又云:于作用上见性。虽于作用上见性,但不可生有性可见想。性不可得,故悟不可得,见性亦不可得。经云:肉眼见佛性。不可生肉眼见性想。见即是性,非离见处别有见性。耳听、鼻嗅亦复如,皆一真法界,不可生真想。六祖云: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此是诸佛印,亦名正法眼。若人会得此,无不见性时。随时可开悟,处处得见性。莫生开悟心,莫作见性想。此人得法眼,方是真修行,实无法可修,假名成佛道。

    2024-09-14

  • 一日三餐,闲度余年

    一日三餐,闲度余年生活处处是修行,修行就在生活里修。会生活的,就知道何处是修行。会修行的,就会生活的很惬意,很安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鸡毛蒜皮琐琐碎碎处,便是悟道处。平平淡淡无聊烦闷处,便是光明显照时。离开一日三餐,更于何处找修行?离开穿衣吃饭,更于何处求开悟?能平常度日,便是大修行。不无事无非,便达诸佛玄旨。才起一念修行的心,便是妄想。才起一念出离的心,便入另一个窠臼。才生我愚我贪我凡的心,便是自寻烦恼,才生我要悟要觉要解脱的心,便是自披枷锁。起心无错,错在念念住着。动念无非,非在念念分别。只是活着,于活动中不妄分别,即便嬉笑怒骂,淫怒痴慢,无非佛法。若妄加分别,就算戒定慧施,得百千三昧,亦是无边罪业。每天如同一天过,不觉无聊,便已成道。每处都如同一处,不自爱憎,便是净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餐餐知足,餐餐没满,吃饭便成世间最乐之事。仅此形饭即成般若餐,即此相食即成净法食。过早中晚,度无事时,时时安心,念念无求,只此烟火人间便是天上神仙,只此俗间凡人便是成圣成贤。得道只在须臾,但能无妄;见性只在刹那,要行便行。修行如此简单,心性不生;解脱只在目前,要见便见。莫离吃喝拉撒别觅大法,吃喝拉撒便是无上妙法。莫离家长里短更求解脱妙门,东家西家,便是真常寂灭。会修者,病榻前,工作中,家庭里,锅碗瓢盆磕磕碰碰处,好做功夫;会练者,人情世故是非曲直处,繁华喧闹场,才见智慧。心若不寂,山林深处,亦是纷乱迷失。妄若不生,醉酒当歌,亦是神通妙用。茄子土豆,土豆茄子。大米白面,白面大米。一日三餐,三餐一日。穿衣吃饭,吃饭穿衣。日复一日,流水潺潺。年复一年,时光匪迁。一真一切真,万事自如如。无端莫生见,无事莫找事。只此无事人,便是富贵人。只此平常日,便是辉煌时。我只活着,安闲度日。我只恁么,哪有恁么。我非是我,是名为我。活亦非活,是名生活。

    2024-09-14

  • 见性的误区

    见性的误区现在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认出它,认出那个真的,就是见性,就解决了一切问题。是这样吗?什么是真的?你认出的真的,还是那个真正的真的吗?很多人以为自己见到那个真的了,也体悟过“那个清净的本性”,把体悟的清净当成见性,但为什么生活中依旧烦恼重重?因为恰恰是这个体悟的心是造成一切烦恼的根本无明。体悟的并不是性,而是关于“自性”的妄想。显然,认定有一个真,认出它,同样是你的妄想,不是真。真不需要认,只需要不在“真”上加妄想。认出什么是假的,不被假所骗,自然就相应于真了。所以,凡是那些给你指出有一个真,有一个性可得,可认,可体悟,可见,可得的,都不是真正见性。真正见性,离相即见性,离假即见性,不住于假即见性,知假不可得即见性,无觉无观即相应,不求真,不断妄,即相应。没有真可得,亦无假可除,一切依旧,一切原样,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假名见性。佛经里和祖师的开示中虽然也有对佛性的描写,比如不生不灭,无生,不垢不净,无形无相,清净无染,不可思议,能见能听的无依道人,似乎实有这样一个“佛性”,不知道这些都是佛与祖师对自证圣智境界的描述,只是对佛性的一种形容和知解,并非实有一个法叫佛性。经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与祖之所以这样讲,是引导学人直接去用佛性,去行于真性,自证真性,而不生用想,不生行想,不生证想,亦不得生于有性想。真正的见性是修行人自证自行的境界,唯有默契而已,无关体悟和知解。下面是佛经中与祖师的一些开示,可以做为我们识别真正见性的要点,通过这些开示,我们可以看到,见性不需要起心,亦无任何体会,不需要有能见和所见:楞严经: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楞严经:知上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楞严经:妄心一歇,歇即菩提。楞伽经: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圆觉经:若说有觉,亦未离幻。若说无觉,亦未离幻。圆觉经: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维摩诘经: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金刚经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如来者,诸法如义。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祖: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三祖: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六祖: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六祖: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六祖: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六祖: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永嘉: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永嘉:觅即知君不可见,不离当处常湛然。永嘉: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志诚:回趣真如,法还不净。洞山: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黄檗:息虑忘缘,佛自现前。黄檗:但能无心,便是究竟。黄檗:不动妄念,便证菩提。

    2024-09-14

  • 八门功课与实修方案

    学山禅院八门功课为了方便大家进行实修,学山禅院为大众提供八门功课,做为入道的门径。此八种功课理事兼修,动静一如,涵盖于生活中一切处。功课形式虽然不同,其用功方法皆以牧牛(离念或转念)为理论基础,以无住为修行根本,以不染为实用解脱,是针对现代不同根基的禅宗学人所设的方便法门。第一,坐禅。坐禅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为法,亦是对治法。对于初学,心念散乱、坐不住的人,可用数吸法,默颂经文、咒语、名号,观想日轮等方法,令心安住。第二种是无为法,不需要任何方法,只是坐在那里休息。第二种坐禅需要明理,悟后起修,是无修之修。要舍一切修行方法,妄心不起,心无所依。第二,读诵经论。每天至少读诵禅宗经论半个小时。读诵内容以《金刚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圆觉经》、《诸法无行经》、《血脉论》、《传心法要》、《证道歌》、《临济语录》等为主。读诵经论的重点是读诵,通过读诵来安住其心,而不是理解经文的义理。它可以做为将来理解经文进行铺垫。理解经文,放在下面第三门功课去做。在读诵时,眼看经文,舌根读诵,耳听经文,做到念念觉知,不打妄想。妄想一起,就拉回到经文上。第三,听经闻法,思惟其义。认真专注地阅读以上禅宗经论,思惟其义,对于无法看懂的经论,可以听善知识的讲法音频。除了上述基本经论,还要深入阅读禅宗祖师和善知识的法语开示。每天有闻思修的训练。阅读和思惟其义是我们了解诸法实相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全清晰地领会了实相之理,在生活中,我们才能运用这些义理指导生活,随处自在解脱。第四,觉知与行禅。行禅亦分两种,一种是慢速行禅,每一抬脚、落地、移动,都念念觉知。将心安住在脚下,妄念一起,就拉回到脚与地面的感知上。适应于心念散乱、急躁、心不安住的初学者。第二种是中快速行走的跑香式行禅。亦需要念念觉知脚下与地面接触时的感知,包括手臂摆动、脚步移动等动作,尽量多地觉知,训练安住当下的力量。慢速行禅,可以选择短距离的小范围地方进行,室内室外都可以,每天至少训练二十分钟。跑香可以选择户外进行,以长距离行脚方式训练也可以。时间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第五,一物不为。一物不为,顾名思义,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完全地放松和休息身心,休养六根,息虑忘缘。一物不为是一种更松驰,更自在,更高极的坐禅。它的用功关键之处就是于三界不现身意,千圣亦不识。没有人知道你坐在那里干什么,包括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要生起做任何事的想法。一物不为每天至少练习半个小时。最好能上下午各做半个小时,这样息虑忘缘的效果会非常显著。身体虚弱、疲惫或有病的人,可以选择躺着练习。练习一物不为的时候,睁眼或闭眼都没关系。如果选择睁眼,盯着一个地方看,或没有看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等,不要分别就可以。练习的时候,尽量不要昏沉,不要瞌睡。如果偶尔昏沉或瞌睡,也没关系,就当是彻底放松和休息而已。不要太执着练习一物不为时的身体状态和心理活动,它的基本要领是,只要坐在那里休息身心即可。第六,读诵楞严咒。每天至少读诵三遍楞严咒。读诵楞严咒主要训练无分别智,所以不要速度太快,以九分钟一遍为适宜。读诵时要眼看咒文,舌读文字,耳听声音。最好不要背诵。第七,立禅。每天至少立禅二十分钟。立禅的时候,也分两种。一种是可以使用方法,比如数息,背诵等,此方法适应于初学。另一种是什么方法都不要用,只是站在那里休息而已。第八,在生活中练习觉知。在每天最常做的事上训练觉知和安住的能力。吃饭时,专注地吃饭,细嚼慢咽,粒粒咬到。走路时,不急不躁,步步踩到。扫地时,专注扫地,心无妄想。沏茶倒水时,把茶沏好,把水倒好,不洒水,不烫手。做饭时,认真做饭,饭菜做得可口。洗碗时,认真洗碗,碗洗得干干净净。关门时,知道在关门。拿放东西时,知道在拿放东西。在生活中训练觉知,可以检验出我们的修行成果,是否真实受用佛法,是否将解脱践行出来。在待人接物时,能够不见世间过,普行恭敬,不与世诤,随顺世间,和光同尘,方便度化。这门课是将佛法用在现实生活中,是真正的实修,也是对我们所有修行的总体考验。以上这八门功课的具体操作和心法要领,我的公众号文章里有讲到过,学山禅院的网站上也有这方面的文章。想深入了解的同修可以在公众号和网站上搜索查阅。这几年来,我一直注重带领大家实修,举办了以这八门功课为主的各种禅七,也曾建过网络共修群。坚持做功课的同修,都向我反馈,功课做久了,修行落到了实处,受益良多,烦恼减少了很多。不再把修行停留在口说般若上。大家身心越来越安泰,习气渐除,定力增强。通过一物不为和觉知练习,将佛法道理融入生活中,时时反观求己,不见他非,在不同程度上都达到了心无所依,能够长时间独处,活在当下。禅宗虽然讲顿悟顿修,但不是放任自己,不是完全的不修。而是要将善护念和保任的功课做得非常绵密,是更深更难的修行。所以做实修的功课对现代修行人万分重要,几乎不可废缺。现代人习气重,染污深,即便明理,无始以来的习气很难根除。况不明理者,妄想不修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正发心想做功课的同修,请认真阅读上面的八门功课,再阅读相关的主题文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功课。每天给自己安排定课,是对治懒散、放逸、意识知解佛法的最好药方。刚开始做功课,不要贪多,否则会有压力,时间长了,会做不下去。初做功课者,先从读诵和坐禅两门功课做起。然后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功课。如果在家不能专心做功课,或想巩固深入实修者,因缘成熟,可以申请来学山禅院和大众一起进行共修。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大家可以互相砥砺,相互督促,也可随时接受善知识的指导,让自己在短时间内陪养出实修的习惯和力量。祝您从今天开始,开启实修之路,那是通往安宁和解脱的必要途径。 实修功课方案你可能会非常羡慕那些在哪里都能安住、自在解脱的修行人。你不知道的是,他们都是曾经做过大量修行功课的人。或念佛号数十万,或持咒几万遍,或大礼拜上万个,或诵经千部,或坐禅千座,或十几年如一日地专注做一件事。不见法达禅师诵《法华经》千部,大安禅师坐破七个蒲团,岩头终生读《涅槃经》,云居晓舜禅师口诵《金刚经》不辍,永明延寿禅师每日做一百零八种功课。古人尚如是用功做功课,我们怎么可能终日懒散,倚仗小聪小智,不务修行,就能转无始以来的习气,侥幸解脱生死烦恼,成就无上佛道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人。羡慕别人,不如自己耕耘,自己收获。当你在那里胡思乱想烦恼重重的时候,别人已经早早地起来诵经或坐禅了。庵婆提遮女问文殊云:明知生是不生之义,为甚么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云:其力未充。所言其力未充者,未曾经过实修转识成智也。 《楞严经》云:理虽顿悟,事须渐除。事须渐除者,即是借助实修,渐除无始无明习气也。沩山禅师示众云: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宗门一法,虽以顿悟本心为要,然善护念保任之功亦不可少。古之圣人,悟后皆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多年专一用心,不敢放逸。今人未悟道者,三毒炽然,无明根深,习气坚重,更须放下诸缘,精心办道,誓脱生死。刚接触禅宗,一些学人不知道实修从哪里入手,不知读什么经典,不知怎么安排实修课程。为了督促并鼓励学人进行实修,学山禅院为广大出家在家学法之人进行实修拟定几种功课方案,供大家参考实行。现有六种在家学法实修方案:一,时间很少的同修,每天两节课。每日读诵一部《金刚经》,坐禅一座(四十五分钟,下同)。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二,时间稍多者,每天四节课。读一部《金刚经》,读三遍楞严咒,行禅二十分钟,坐禅一座。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三,时间再稍多者,每天四节课。一部《金刚经》,一物不为半个小时,行禅觉知二十分钟,坐禅一座。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四,时间更多者,每天五节课。每天读诵一部《金刚经》,一部《传心法要》,坐禅两座,行禅二十分钟,练习一物不为上午下午各半个小时。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五,时间充裕的,每天六节课。读诵半部《坛经》或《维摩诘经》,或一部《圆觉经》,或同样篇幅的经论,坐禅两座,行禅二十分钟,练习一物不为一个小时,读楞严咒三遍,行脚一个小时。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六,可以全天修行的人,每天六节课。每天读诵《大般涅槃经》一卷,或同等篇幅的其它经典。坐禅两座。一物不为一个小时。行脚四十分钟。阅读《祖师集》《祖师禅》《禅灯集》《指月录》《五灯会元》,《禅宗大德悟道因缘》等一个小时,或者读我的文章。除了上述实修功课外,大家一定要把做功课时养成的觉知、定力和正念带到生活中。否则,修行和生活脱节,修行就变成了机械和定法,也就没有意义了。大家不要畏惧做功课。只有做功课,才能逐渐降伏我们无量劫来的粗重烦恼,消除无始来的粗重业障。犹如病人患重病,不能害怕服药。上面课程里提到的读诵经典的音频,学山禅院网站上都有,大家可以下载跟着读诵,效果会更好。要理解和学习的经论网站在也有讲经音频,可以下载收听。读诵经典的次第最好是:《金刚经》《血脉论》《传心法要》《临济语录》《圆觉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大般涅槃经》这些经论,是学习禅宗必诵经论。当然,这几部经论从见地和义理上并无深浅之别,都是禅宗修行的重要经典。只是因为篇幅长短,故作如是次序。这几部经论把禅宗修行的见地和方法,以及助道方便都开示得非常详细。学人只要把这几部经论读熟,理解,运用,修行就不会出错。功课因人而异,没有定论。这几个方案主要是针对初学和还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功课的人设定的。已经安排好实修功课的,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法进行实修即可。学人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任意搭配和随时调节功课。达摩祖师说:诸业不造,自然得道。我们每天做功课,就没有时间去造业,时间长了,也就能逐渐安下心来。通过实修,摒弃诸缘,心渐安静,便可理解诸法实相,再解行相应,实践解脱。实修方案虽多,但每一种方案长期实行起来都不容易。所以参加共修就变得非常必要。这些方案里涉及的各门功课,学山禅院都常年有共修。大家如果想得到加持,可以申请来道场参加共修。

    2024-09-05

  • 孩子是爱的化身

    孩子是爱的化身——谨以此文送给天下的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孩子是爱的化身当你有了一个孩子,爱来到你的身上。你被爱临幸。你的孩子像一道光一样降临到你的世界。不要把他赶到黑暗中。不要在他身上植入你的思想和观念;请撤销你的投射,全然地欣赏、接纳、喜爱他。不要强迫他做你希望他做的事。理解他。询问他想要什么。为了孩子,你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天下没有不是的孩子。不要忽视、疏远你的孩子。他爱你,如同蝶恋着花,向日葵向着太阳,河流向着大海。他恋你,远远超越了情人之间的恋爱。为了来到你们面前,他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各种形质,只为依偎在你怀里。他如此信任你,依恋你,来寻你,对此你怎么会挑三捡四、无动于衷?不要推开孩子,指责他。不要嫌弃他,即使他丑得像一个怪物。不要对他有任何要求,他是来祝福你的。他来找你,是为了送你一个至尊的礼物。你可以一直爱孩子,无条件的爱,从他还在你的腹中,一直到他年纪花甲,你都要把他放在你的心头,而不是逼他做任何他不愿意去做的事。就算他是一个傻瓜,一个废物,只要你爱他,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也会和你一样,被甜蜜包围。世间的一切跟你对他纯然的爱怎能相比?就算他瘫在床上,他来这个世间,他来找你,是送你礼物来的。他带来了爱,他带来了真正的钻石、珠宝,口里含着金。因有了他,你心中植入了爱与光。他带来觉悟,因有了他,你开始知道自己是光,是爱。他不需要成为任何样子,他是你的孩子,他只是你的孩子。他不需要做任何事,他只需要你理解他,端详着他,冲他微笑。他不需要任何改变,让他成为他本来的样子,你只需要欣赏、爱和接纳他。不要想他未来会怎样,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爱他。不要想他是否会有工作能养活他自己。你爱他,他享受你全然的爱,就是他全部的工作。不要想如果溺爱他,他会不会独立。当他感受到了最纯粹的爱,爱已经把他融化,他也会成为爱,而浸润一切。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全然的爱会把一切做好,你只需要在爱中沐浴。借着孩子带来的爱,你可以爱一切的存在。就算你的孩子已到耄耋之年,只要你还在,请托起他满是皱纹的脸颊,亲吻他,告诉他,你爱他。 

    2024-09-05

  • 你没有任何问题

    你没有任何问题人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一些老师,问到他们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老师都会默认你有问题,然后给你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殊不知,你和那位老师,都被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和他所持有的偏见所骗。请远离那些强化你的问题,让你觉得自己有问题的人。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无论你问他任何问题,或者,你自认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他都会提醒你,除了此刻你对自己的评价和不接纳,你没有任何问题。他会用各种善巧方便把你从问题中带出,引导你回到当下,回到没有问题中来。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还是未来会发生什么,它们都不重要。现在的你和你的心态,才是你要真正关注的。看到眼前你的心在什么上面,你是否正与自己的心在一起,那才是你是否安乐的关键。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如何才能保持精进?他会告诉你,懈怠并不是问题,执着精进或厌恶懈怠,那才是问题。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长期失眠,怎样才能解决失眠的问题。他会告诉你,身体是否要睡觉,不是你的意识所能控制。失眠不是问题,在身体不想睡着时,逼着它入睡,那才是问题。你是一个出家人,你想还俗,但是你认为还俗不好。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出家人还俗会不会有果报?他会告诉你,重要的不是出家或还俗,而是心得到解脱。如果你还俗能得到解脱,还俗有什么不好呢?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有情绪?他会告诉你,有情绪是正常的,看见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就不会让你困惑。毫无觉察地讨厌并驱赶情绪,那才成为问题。你问他,孩子不听话,怎样才能让孩子更温顺?他会反问你,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话?孩子为什么要温顺?孩子呈现出什么状态,就爱他呈现的样子,你的问题立刻消失。你问他,怎样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让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允许自己出现所有的心态。当你允许自己成为任何样子,与你的心在一起,你会逐渐变得乐观。你问他:怎样才能断除烦恼?他会告诉你,除了你的心住在一个虚幻的烦恼的概念中,根本没有烦恼需要断除。烦恼是不存在的,你给一件事,一个念头,一个想法贴上了烦恼的标签,烦恼产生了。你不去定义,不去关注那个想法,烦恼消失了。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如何出离生死和六道之苦?他会告诉你,没有生死和六道可出。从妄念中出来,活在当下,活动起来,直用六根,即是极乐,即是涅槃,即是解脱。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怎样坐禅才能坐更久?他会反问你,为什么要坐更久?你说,为了让心静下来。他会告诉你,心本安静,以有求故,心成不静。心静非由久坐,无住心即安宁。安宁不在外相,放过是为妙诀。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如何才能开悟?他会告诉你,当你没问这个问题时,你本就在开悟中。当你追求开悟,你错失了开悟。当你有问题产生时,不管那是什么问题,请安静下来,先问自己:这真的是一个问题吗?还是我进入了妄想?在你打算问任何人问题时,请对自己说:莫妄想。你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妄想和分别,而那并不是真的。学会接纳和拥抱自己,看到自己圆满无缺,看到自己一直都很好。请随时随地告诉自己:你没有任何问题。

    2024-09-05

1553 篇文章

上一页 12345678

...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