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摩诘经第十五讲

    维摩诘经第十五讲昨天我们学习到佛请持世菩萨去看望维摩诘。当时是魔波旬来扰乱持世菩萨的修行,他以为是帝释。然后正跟波旬对着话,这时候维摩诘来了。维摩诘告诉他,是魔王波旬来扰乱你来了。维摩诘对魔说到: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这些天女给我,我可以受用。如我应受,如果像我这样,就可以受。二乘人不敢受用天女,那是破戒。但是如果能像维摩诘这样,完全通达无碍,于一切法无染无著,就可以接受天女。维摩诘一这样对魔王波旬说,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 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魔就害怕了,心想维摩诘难道是要为难我?将无恼我?他是不是想为难我?他成心的?我话都说出来了,再收回来有点不好意思。不过魔王波旬脸皮厚,他才不管话说出来没说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要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想跑又跑不了。维摩诘有神通,有加持力,想跑没门。跑可以,把天女留下。想带着天女跑,那不行。既然都要给了,就别想再要回去。波旬心里想,我说给持世菩萨,又没说给你维摩诘。你维摩诘从半路插进来,有你啥事。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俯仰而与。这时空中有声音,佛的声音传来了,波旬,你把这些天女给维摩诘,就能离开了。不然的话你就甭想回去。魔王波旬害怕了,以畏惧故,只能舍车保帅了,不然最后把自己困住了,不能因为天女把自己也扣这了,对吧。刚才还打盹,一讲到这儿,大家眼睛都亮了,都恢复精神了。这故事很有戏剧色彩。我们看魔王波旬和维摩诘还有持世菩萨他们三个人,在给我们上演一出戏剧。俯仰而与。这描写的多生动,但是你得有这个心,才能看到这点。不然这四个字,一看就错过去了。什么是俯仰而与?就是倒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给,怕把自己扣这儿。其实仔细看,佛经里面很多场景描写的真是特别生动。如果这东西要让郭德纲来讲,那个俯仰而与就是,梆,就摔那儿了。俯仰,然后又起来了。怎么这么大动静?吓的,知道吗。养这些天女容易吗,对吧。说要就要了,怎么这么不知道谦让呢?魔王很不情愿把天女给维摩诘。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给了维摩诘,就是维摩诘的了。所以维摩诘就可以对他们施以教化了。魔王波旬把你们都送给我了,你们今天都应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发心修行。然后随机为这些天女说法,令发道意。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天人嘛,五欲自恣。五欲是一种统称,福报大,每天都是享受。然后维摩诘就对他们讲,你们既然已经发心要成佛,以后应当以法为乐,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再以五欲为乐。天女即问:何为法乐?我们一直在天上生活,从来不知道还有法乐,我们一直以五欲为乐。答言:乐常信佛。后面这一段开示就是给天女的开示,这个就相当于给我们在家福报大的人的开示。你别以为天人在天上,天人就是指世间福报大的人,也不用什么上班,也不用赚钱,天生就养尊处优,相好庄严,身份也好,高贵富有,这样的人就是天人。这样的人其实学法修行是很难的。富贵修道难,贫穷布施难。让天人学法,不容易。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天女们以前不信佛,也不学法,也不懂得皈依。所以维摩诘给他们开示,要常乐信佛。以后要多接触佛法,对佛生起信心,多听法,多供养僧宝,当然也包括大众。不要对五欲生执着。乐观五阴如怨贼,天人也是有五蕴的,只不过,佛经里面写到跟我们人有区别,但是也是五蕴之身。其实五蕴都是我们的妄心。楞严经里面写到五蕴都是妄想,坚固的妄想。不要贪着自己的身体。天人的身体是很轻柔的。很轻。然后他的触受是非常愉悦,比我们人要强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天人他的五受蕴很快乐。服饰啊,各种受用,都很殊胜,所以他不愿意修行,因为福报大。维摩诘开示,要观五蕴如怨贼。等有一天你福报享受完了,五衰相现,会非常痛苦,犹如地狱。什么是五衰啊,他的身体会萎缩,他的腋下会发臭,等等。当他的五衰相现的时候,当他福报用尽的时候,那种转变,那种变化,那种苦,就跟堕地狱是一样的。其实所有众生他的苦都是因为变化,因为忽然的转变,而不能接受,不能习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你一直习惯于一种东西,然后突然之间这种东西没了,那种受用的感觉破灭了,发生了变化,你的心识会有很大的起伏,就会受很大的痛苦。比如说我们每天吃一样东西,忽然这样东西没有了,突然间非常不适应。我们每天和一个人在一起,忽然这个人走了,我们会很痛苦。每天都吸烟,忽然不让你吸了,不行,要疯了。就是一种剧烈的变化,导致苦受。世间凡夫就是不能接受变化,所以才会痛苦。他不知道变化很正常,一切都是无常的,是自然的,他不能接受这个。他没有为此做任何的准备,所以无常来时,对他的心识冲击很大,造成三途之苦。比如临终,他一直以为自己会活很久,突然间要死了,这种死的妄想对他心识的冲击非常大。活着的时候他觉得挺好,喜欢生,死了,临终得病了,不喜欢,很恐惧。他不知道这些都是虚妄幻化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他不接受。是不接受,不了解,造成的痛苦。所以当天人五衰相现的时候,他会跟堕地狱一样痛苦。打个比方,你原来是个山里人,村里的穷人,靠放羊一个月挣个四五百块钱过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也不挨饿,小日子也还可以。忽然有一天,城里有个富人给你介绍了个工作,让你去城里的一家工厂去上班,每个月挣一两万块钱。你工作了那么一两年,过得还挺舒服。可是这个厂子忽然倒闭了,你又没有熟人,也没人给你介绍新的工作,你只能回村子,继续过放羊的日子。以前一个月还能挣个三五百,这回只能挣二三百,羊不好卖了,你挣的钱连抽烟都不够。完了,过不了了,天天想城里那一年的生活,痛苦啊。这就是变化给人带来的错觉。凡夫就是这样,他要接受一个东西,最好这个东西一直存在,别有变故。修行人第一先要认识无常,然后接受无常。让你拍出戏,演国王,戏散了,还跟人家说我是国王,我是国王,你怎么不尊重我?演个戏,你当个国王,享受一把就完了,甭当真。乐观四大如毒蛇。四大和五蕴是一样的,就是指这个身体,犹如毒蛇,如果你执著身体,他只能害你,只能给你带来苦。乐观内入如空聚。内入就是六识,根尘和合出来的六识。空聚就是一个空城,里面什么也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触识,都是假合的,不实有,如空聚落,什么也没有,所以不要执着。凡夫众生,他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六识上面,他所有的快乐都离不开识。感觉好美啊,好浪漫啊,好舒服,全都是识。而这个识,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就是一种感觉而已。所有的人都被感觉骗了,被这个感觉带着上刀山下火海,造种种的业。你有一个乐受,有一个好的感觉,就一定会有一个坏的感觉。这是相待而成的,配着对儿来的。两个都不实有,你受多少快乐,一定会受多少苦。我们对苦的感觉更敏感,所以你贪乐的话,将来可能会加倍的受苦。乐随护道意。随护道意,就是要善护念,要经常提起道心来。这是对于福报大的人,很难去修行的人,对他们的一种鞭策。乐饶益众生。不要老想自己快乐,要饶益众生,要发菩提心。乐敬养师,对自己的恩师、上师、师父、善知识,要恭敬供养。乐广行施,要普行布施。乐坚持戒,要持戒忍辱。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挂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这一段是开示天女们,要乐于修法,这里全都是讲的法乐。六度啊,勤集善根啊,修禅定啊,然后长养智慧,广菩提心,降伏诸魔,断除烦恼,净佛国土,成就相好庄严,修诸功德,庄严道场,闻深法不畏等等,亲近善知识,将护恶知识,修三十七道品,是为菩萨法乐。有一种现象,就是我们现在也有不少人,他不是没有时间,他也有时间,他也不是没有福报,有福报,他也不是没有因缘,也有因缘遇到佛法,但是就是不愿意精进,不愿意深入,不愿意实修。他不能完全舍下世乐。有了烦恼,想到佛法中求解决的办法,不是为了出生死,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生死大事。尤其听到了最上乘法之后,觉得跟自己还挺相应,但是是停留在一种很浅很浮躁的一种心态去修行,知解佛法,用意识去修行,不愿意深入。自己有执着又不能舍,有烦恼也不能看破,也不能断除,懒,放逸。贪着世间的享受,每天吃喝玩乐,因为福报大,然后呢偶尔参加所谓的佛事,看看佛法的文章,把这当成修行。现在有个词叫佛系,把学佛当成一种时尚,只是粗浅地了解,不能深入,不愿实修。也接触佛法,也了解一些佛法,也装得像个修行人。类似修行人,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因为他不深入。天女这种状态就是这样,福报大,每天活在五欲六尘里面。其实修行是一个深入的过程,是循序渐进长养的一个过程,任何事情都没有一蹴而就的,不能一下子就达成。你不用心,你不专一,你不认真,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糊弄糊弄,你以为能解脱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大家今生有缘遇到佛法,遇到禅宗,遇到正法眼藏,都能够把心踏实下来,把心放下来,远离对世间五欲六尘的贪着,还有世法的经营,都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能维持生计就可以了,能过活就可以了。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多用在修行上,息虑忘缘,好好做功夫。减少世事的活动,精进办道,然后在生活中运用佛法。如果你存在侥幸心理,我就是了解一下,接触一下佛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世法出世间法一块修,不负如来不负卿。我既不耽误世间法,也不耽误出世间法。这是妄想,自欺欺人而已。你想出生死轮回,一定舍一头,有所倾向。身边有一些人,他已经遇到佛法了,但是每天蹉跎时光,偶尔也给我打个电话,也问问,也在一起坐坐,也聊聊天,也向我请问一些修行上的问题,但是平时不用功。也没办法,有家庭,有孩子,有工作,还要照顾老人,每天连诵一部金刚经的时间都没有。你让他读维摩诘经,读六祖坛经,让他静下心来去打坐,他更不情愿了,而且对佛法不能完全信受。他不深入,总是问你,希望你给他讲明白了。别人给你讲再多,你自己不去试,不去实践,不去理解,不去练习,不深入了解,你怎么能够生信呢。要么你就完全把佛法放下,既然你不信,就把它放下,好好搞你的世间法。你又想掺和掺和,又想了解,然后又不深入,耽误时间,蹉跎光阴。佛法这个东西不是骗人的,它不是迷信。你对佛法没有必要像对世间那些装神弄鬼的东西一样怀疑,如果怀疑佛法,只能说你太无知,你太没有常识。怎么就没有常识?有句话叫做,你没吃过猪肉,还没看到过猪跑吗。对不对?佛法这个东西,它怎么可能是老百姓所说的迷信呢?只要有一点常识,心智有一点正常,他都知道佛法是极其智慧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推敲的,经得起所有人的拷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自己去看看,自古以来都是什么样的人学佛?什么样的人修行?有点文学知识的,看看我们中国汉语言文学里面有多少词汇都是来自于佛经,对吧?你看看古代的大文豪,苏轼、李白、白居易、杜甫、韩愈、王安石、黄庭坚,哪一个没接触佛法?哪一个不懂、不学佛法,而且都很深入。白居易,大诗人,对吧,鸟窠禅师的弟子;苏轼,大诗人,大文豪,佛印的弟子。咱别光挑文人。像王安石,他是政治家,他也学佛,他也信佛。韩愈一开始谤佛,后来到大颠禅师那里,有所领悟,成为禅宗的后学。我们再看看帝王,梁武帝,武则天,宋太宗,雍正,顺治,很多很多。再看看大臣宰相,裴休,张商英,都是当朝宰相,陆艮大夫,王常侍,这都是很有身份的人,这是古人。近现代,佛教徒遍布在全世界各个领域的文化精英中。物理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很多文化名人,都是佛教徒,而且是在世界范围。佛教不管是作为一种宗教,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智慧,他已经渗透到世界文化的各个领域,延申到世界人民生活各个层面里。我们先别说那么大,就说我们中国,中国老百姓底层生活,所有的层面,几乎都有佛教的影响。禅宗就更甭提了,禅宗的影响就更大了。有人说,我这是在给佛法做广告,给佛法代言。那当然,我是出家人,这是我的工作,我就是做这个的。出家人的职责就是宣传佛教,弘扬佛法,天经地意。你们有些人,一看就是混进直播间的,完全是来看热闹的,一张嘴就找茬。你倒乱,没关系。我们学习经典,本身就是护持正法。学习经典就是弘扬佛法,我们就要鼓励大家学习经典,传播经典,传承正见,代佛宣化。我们学维摩诘经你就看到了,佛陀和觉悟者的智慧比世间的文学作品、哲学作品,既深刻又有趣,既深奥又有意思。这里面根本就没有迷信的东西,哪有迷信?我们讲了半天,除了幽默风趣智慧,哪有什么迷信的东西,对不对。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维摩诘给天女们开示完以后,魔王波旬呆不住了,他还是惦记这些天女,然后对天女言,我们回天宫吧,我想和你们回去。天女们说,你已经把我们给居士了,他给我们讲了很多法乐,我们也很感兴趣,我们想修行,对五欲乐没兴趣了。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我们看魔王波旬,这个小聪明耍的,他也懂佛法。居士啊,你还是把这些天女给我,虽然我给了你了,是你的东西了,但是你还可以再给我,一切都能布施,这才叫菩萨。你看这小话,糊弄维摩诘。魔王波旬真有意思,反正他脸皮也厚,他化自在天王,别人任何东西他都想据为己有。而且他居然就能做到,他用种种方法把别人的福报据为己有。穷人你要跟魔王波旬学,脸皮厚点,你别不好意思开口,你开口就行,你开口万一碰到大方的人,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既然你都这么讲了,我给你吧,我已经舍了。你可以带她们回去了,然后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听闻佛法,得法愿具足。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本来我们都愿跟您去学法,以法自娱,而不复五欲之乐也。您这又把我们又给他了,还要我们回到魔宫里面。既然要我们回去,您再嘱咐嘱咐我们,回魔宫后怎么修行。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这时,维摩诘语重心长地,非常柔和,非常有智慧,很耐心地讲,姐姐们。姐姐这个词,我们天津人爱讲,现在倒到根儿了,原来我们都是维摩诘的后人,捣到根了。可能有的人,杭州有些居士知道,我跟大家出去的时候,问路,不管碰到谁,只要是女的,都会叫姐姐。在天津,不管是八岁,十岁,十五,二十,三十岁,五十、六十,只要是女性,一般都喊姐姐,姐姐。大家听了都很开心,对吧。在南方可不行,人家才十七八岁,你也叫姐姐,人家不理你。其实换个角度想,年纪小的,喊你姐姐,不是显你成熟吗?老的呢,喊你姐姐,真年轻,对吧。这样一想,不就开心了吗?诸姊,姐姐们。你看维摩诘多会套近乎,这一句诸姊,我估计这帮天女们都开悟了。刚才还没喊诸姊呢,现在变了称呼。一个称呼,就能显现出维摩诘的智慧来。其实佛在经典里面也经常会变着花样,用一些特别好听的称呼来叫众生,比如善男子,善女人。大王,法子,诸姊,仁者,等等,佛这样称呼众生,显出对众生的尊重。大家一听了就特别欢喜。给人一种亲切感。姐姐,像家人一样。但是也有一种称呼,小姐,大姐,这就不好了。小姐我们都知道。大姐,像农村卖菜的一样。姐姐,那不一样。维摩诘跟天女们讲,诸姐,姐姐们,有一个法门叫无尽灯,这个法门你们要好好学,你们回到魔宫就可以以这个法门来修行。什么是无尽灯?像一灯能够点燃百千种灯。灯就是火。一点上灯,原来暗的就变成明的了。第一个冥,是暗的意思,冥者皆明,明终不尽。一个灯如果不灭,会一直点下去。形容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一个人觉悟,会让很多人觉悟,会把觉悟的火种传下去。觉悟本身,就像一个种子,就像一个火种,会延续下去。我们看自从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利生,到今天,佛法的种子一直延续着。我们学佛本身,其实都是在传承佛法,听了之后,再告诉别人。像点灯一样,点下去,无有穷尽。如是诸姊!一个菩萨能开导百千众生令发菩提心,于其道意,也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就是你在给别人开示的时候,自己也会加深印象,也会受益。你看我,虽然是在给大家讲维摩诘经,其实第一个受益的是自己。自己也在温习,也在深入学习这部经,不然就讲不出来。这些经典你要经常地复习,经常地熏修。佛法是一种持续修行的过程,不是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有所成就。我们坐禅、读经,训练觉知,要持续。就像烧水一样,你今天添一根柴火,赶明再添一个,水永远烧不开。要持续熏修。你好好学经典,学好了随缘跟你身边的人讲。你给他讲,不是让你去度他,不是。他只要愿意听,拿他练。拿他当你的听众,你来练习。我讲法也不是一上来就像现在这样,也是一直拿大家练的。虽然拿你们练,但你们也受益,跟着我一块学,我自己也受益。这就是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你在给别人讲的时候,自己越来越明白。我们度人的时候,其实是在自度。虽然好像是在帮人,但其实是帮自己。所以说佛不度众生,是众生度佛。也不是船度人,是人度船。看着好像是船把人度到彼岸了,其实是人把船带到彼岸了,是互相的。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好好修行,自觉觉他,饶益一切众生,就是报佛恩。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忽然不现,提醒自己,哦,是个故事,从故事要出来。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维摩诘有这么大的智慧,能够降服众魔,能够度诸天女,能够令这么多的天女发菩提心,而我根本没有这样的辩才智慧,所以我不能去看望他。

    2021-01-28

  • 实现无念

    实现无念    古人去: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如何是无念?怎样行于无念,达于无念,至于尽通?无念不是不起念、离念或者转念,而是不相信念头。当你不相信念头时,念则无力。自然能离念或转念,不住于念。如果一味地离念或转念,而不知道念无实质,念头还会再来困扰你,令生烦恼。能够看到妄念生起,不相信念头,知念性空,不被念骗,是真正的修行,是古人所谓的牧牛。有些人对于无念,要么流于知解,要么观察时不得力,主要是因为没有经过长时间觉知、经行、坐禅、独处的练习。将佛法做道理解,停滞于思惟,而没有如实地练习。实修的时间远远不够,修行助道的工作没有做好。助道的修行包括远离世间,持戒止观,听经明理,坐禅经行等。前提工作没做好,只是知道念性空,或者知道念头是假的,没有用。心里有执著和挂碍,念性就会做主。整日念念头是假的,也没有意义。知念不实,不相信念头,那是整体修行的结尾部分了。前面助道工作做足,才能实现这个结果。实现这个结果,才是真牧牛。才能断除烦恼,实现解脱。功夫做的不够,不知道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善护念,六根向外奔逸,念念熏染无明,再怎么知念性是空,亦是徒劳。功夫无法养成,还是会被妄念欺骗,被念头带入烦恼和轮回,不能实现解脱。所以,要想达到祖师所说的无念,知念不实,知念不真,不相信念头,必须从实修开始,从好好牧牛开始,从善护念开始。修行无捷径,但能坚持做功夫,经年累月,无有不得力者。所谓佛法难行者,不能坚持,得少为足,懒散放逸,故不成就。

    2021-01-23

  • 说食不饱

    说食不饱地图人人会看,人们看着地图,会设想去很多地方。但大多数人看了就丢掉了,并没有真正去那些地方。道理人人会说,说给别人听很容易,说到自己就绕过去了。说法只需要两片嘴皮一碰就可以了,行法需要调动整个身心,投入精力、钱财、时间,需要布施世间的乐趣,安于寂寞,乐于独处,不依六尘。人们忍受不了修行的寂寞和清苦,所以都不愿意去行。评论人人会讲,都能说出条条框框,真正行家,默默执行。佛法人人想学,但大多数人只是听道理,听的时候很兴奋,仿佛自己已经拥有了那些智慧和道理。但是听了之后就扔掉了,还是因循过去的观念和行为,活在烦恼中。很少有人真正去践行佛陀的教法,把那些道理变成自己的智慧,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心境。更有很多人,认为修行的人太傻太执着,太当真。放着好日子不过,去过清苦寂寞的生活。有朝一日,自己病苦烦恼现前,再去求助佛法,为时晚矣。佛陀的教法从哪里行?从止观开始,从乐远离开始。止什么?止一切攀缘贪着,息虑忘缘。观什么?观诸法实相,一切皆空。乐远离者,远离什么?远离一切贪爱无明,远离造作有所得心。若更有问者,从哪里行?从听经闻法开始行,从坐禅独处开始行。从四念处,八正道,五戒十善,六波罗蜜行行。从修一切善,止一切恶行。从清净心行,从一般若行。从种种方便行,从一切助道法行,从不放逸行。从休息六根处行,从安住简单平凡行。不能行者,纵学再多佛法,只增多闻,烦恼依旧,不是修行,却增生死无明。如说食不饱,徒劳无益。能行佛法者,一日修行,胜十年说道。片刻修行,胜读三藏十二部。故六祖云,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愚人终日讲说佛法,思维佛法,知解佛法,不得受用。智者心行般若,行于佛法,亲证解脱。 

    2021-01-23

  • 莫因低头,错过星空

    莫因低头,错过星空吃桔子时,我们经常投入在桔子的味道里,而忘了闻一闻桔子皮的清香。喝茶的时候,我们会过度的关注茶水、茶杯,而忘了茶几。你每天都用过的杯子,可能你从来没认真地看过它。我们大多时只观注眼前的事物,而忘了它后面的背景。我们看得见窗户,却很少注意墙壁。当你流泪时,你可能错过了清风、明月。当你埋头沉思,你错过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当你低头走跟时,你可能错过了整个星空。当你兴奋时,你忘了一切都是无常。当你为孩子考上大学而高兴时,你何曾想到十年后,他因渎职而入狱。当你为自己的病苦难过的要死时,你怎么也无法预料,那是你觉悟实相的前夜。如果你的心只有一条细缝,你只能看到生活的一角;如果你的注意力只专注在一件事上,你就像被磨栓住的驴一样。如果你的心是敞开的,你会关注到更多,你会观察到更多,你会发现更多,你会捕捉到更多,你会享受更多。关注、观察、发现、捕捉,不代表你会执着你发现的。它会把你狭隘的注意力引向更多的存在,它会让你在丰饶里接受更多的滋养。当你不再执迷一端,你会看到全部。当你以全部而活,觉知自然来到你身上。当你带着觉知生活,你会享受现前的,也会照顾到周边的。你不会因为一隅而失之桑榆;你不会因为执迷一棵树,而错失了一面湖。当你带着觉知生活,你能照顾好自己,也会关爱他人。你能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也不会对周遭全然不知,将自己至于危险。你能自觉,也可觉他。你能自乐,也能共享。当你有了觉知,你的心扉自然打开。你的六根开放,不再痴迷于一根。你不再难过于花的枯萎,你会领悟到转变的魅力。你晒着太阳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微风的吹拂。河水的叮咚声也会入你的耳根,蝴蝶也会在你面前飞舞。当你有了觉知,打开心眼。你不再迷恋生,也不再畏惧死。你知道那都不是你。对你来说,生如夏花,死如冬雪。绚烂归你,寂静亦属你。开放为你编织花冠,枯萎为你凝结芬芳。当你不再执迷于生活中的某个点,你就会看到线。当你不再执迷于线,你就会看到面。从面上超越,你会看到立体。从立体超越,你会看到整体。在整体里,那才是你真正的住处。在空里,那才是你的本来。无所住处,才是你永恒的住所。无所住心,才是你真正的心。

    2021-01-23

  • 神通

    神通有人通过修行,获得他心通,能知人心,知其想念,以为神通。那不是神通。知心无心,通念性空,不现身意,十方世界觅一众生心念,了不可得,是名神通。阿那律尊者,天眼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被维摩诘呵,此非神通。真神通者,以父母所生眼,悉见诸佛国,无有二相,是名神通。经云:肉眼见佛性,是名神通。目连尊者,能听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于佛一音,而不能听。何以故?以不会故。故此天耳通,非真神通。以父母所生耳,能听世界一切音声,不作音声想。听于一切音声,知音声不可得。听一切音声,不住一切音声。以音声达道,以耳根悟法,是名神通。有人修行,获得宿命通。知人过去生中是男是女,是贫是富,有无善根,生于何处,死于何年,乃至多生多劫,所做一切,亦能了知分明,以为神通。此非神通。何以故?众生如化,非实有人,心识不真,生灭俱无,何来男女贫富善恶如是等事?若能了心无生,非过去现在未来,无我无人,离一切相,是名神通。有人修行,身化虹光,以之为神通。此非神通,只是异像,诳惑凡俗。知身如幻,五蕴不实,生老病死,随缘饮啄。光从心地出,慧从平常来,是名神通。有人修行,能够举身飞行,盲能见物,聋能听声。水上行走,衣不得湿;火上行走,足不能烧。神足现前,身出舍利,以之为功夫,以为神通。此非神通,是名变异,终是有为,无常生灭。神通者,走在地上,而无妄想。临水避湿,遇火避烧,眼看耳听,一切自然,是名神通。有人修行,获漏尽通,淫欲断尽,心识不生,于一切境,心如死灰,不起不动,湛然明寂,以为功夫,以为神通。此非神通。此是死水不藏龙,住于圣位,取涅槃境,我相未尽,法执未除,非真神通。真神通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行淫欲,不断淫欲。不漏心识,不断心识。身去身来,无寂无乱,不取动静,不见凡圣。终日行而无所行,兀兀荡荡,两不相妨,是名真神通也。古人云: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端茶倒水,穿衣吃饭,不起妄想,亦不贪著,是名神通。神者,于一切法,心领神会,不即不离,是名为神。通者,于一切境,无障无碍,无滞无塞,是名为通。能于道性,不违不拒,随顺因缘,法性施为,是名真神通也。

    2021-01-23

  • 学佛原是灭佛

    学佛原是灭佛学佛只是发现真佛,歇下一切妄求造作之心,即本来佛,不更修造而得成佛。若不发现真佛,学他假佛,不是学佛,恰是灭佛。何为学他假佛?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知学有形象佛,是名学假佛。离一切相,见真如来,是名学真佛。学真佛者,不改其面,即是如来。不改其行,即是如来。不除习气,即是如来。不用求真,即是如来。不须断妄,即是如来。不须相好,即是如来。不修一法,即是如来。不离此身,即是如来。不变女身,即是如来。不改穷富、好丑、老少身,病苦身,毛病身,恶业身,即是如来。乃至不改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即是如来。若求有相佛,向他释迦牟尼佛学,是灭佛也。若学他二六时中四威仪,是灭佛也。若求圆满报身,是灭佛也。若求六通,十八不共法,是灭佛也。若有法说,是灭佛也。若学他戒定慧,是灭佛也。若见有佛可成,是灭佛也。若学他释迦佛度众生,说法四十九年,慈悲喜舍,六度万行,是灭佛也。如此学佛,是谤佛,不是学佛。何以故?学佛须是识得真佛。不识真佛,必学假佛,学假佛能成佛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佛是虚妄,了不可得。不识佛性是佛,着相求菩提,不是灭佛性是什么?达摩祖师说,佛不持戒,佛不坐禅,佛不诵经,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念佛,佛不礼拜。若读经、坐禅,修善,造恶,念佛,是灭佛也。我见有人学佛,把自己改来改去,向极善圆满形象中觅佛,修善杜恶,见人是非,除习断妄,好不辛苦。此不是学佛,恰是灭你本然佛性。真学佛者,见其本性,随性而行,不拘形象,不碍小节,天真率直,不见他非,不改一行,依旧原来,是真学佛也。

    2021-01-23

  • 不信念头,非是诤论

    不信念头,非是诤论问:不相信念头,这个念头可信吗?答:不相信念头,既有质疑念头,也有不住于念的意思。念本无念,依妄说念。念性不实,故云不信。不信的意义是不住,是信。信其不实,信其不住,信其虚妄。信亦不可住,不信亦不可住。故不信即信,非是二法。若有住著,认是认非,皆成戏论。你理解的不相信念头,已经住在这个不信上了,所以成了戏论边见。自不知过,反欲为是,此是世间诤论,非是佛法。以此修行,穷劫不得。何以故?错用心故。古人云: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正说此病。又六祖云:无常者即佛性,亦是除众生边见、断见、常见。为除见故,诸佛说法。为除对二法之执,说不二法。若无执,二法何咎?不相信念头虽亦是念,以不住故,而亦是智。如人因地而倒,亦因地起,非离地有起有倒也。一切念亦如是,非离性别有信与不信。住即成法成念,即信即有;不住即空即智,即幻即脱。说真说幻,说信不信,皆不可得,不可住。不可住亦不住,亦不可得,是我说不信。故佛法难信难入,以住着故。以众生住着坚信妄念故,知解佛法故,说不信对治。若无坚信,亦无不信。故所言不信,非是定法,亦非定论,更非知解。此需实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为解脱故。又如幻药治幻病,若成诤论,反增无明,自赚无益。

    2021-01-23

  • 维摩诘经第十四讲

    维摩诘经第十四讲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佛又请光严童子去看望维摩诘,光严童子和弥勒菩萨,和十大弟子都一样,回答世尊说,我不能去看望维摩诘。然后也一样复述他不能去的理由。说有一次,我正好从毗耶离城要出城,赶上维摩诘从城外回来入城。那碰见了嘛,对吧,维摩诘很有名,大居士,身份又尊贵,名声高远。大家都知道他的厉害,所以为他作礼。修行好,虽然示现在家,但是非常清静,又有智慧,又富有,我也为他作礼,并且问他,居士,您从哪里来?其实就是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一个问候。我们看光严童子友好地跟维摩诘打招呼,很有礼貌,居士你从哪来?我们平时见面,北方人,吃了吗?天天见了面就问吃了吗?刚从厕所出来,吃了吗?不理他吧,好像都是街坊邻居的,没礼貌。理他吧,刚从厕所出来,问我吃了吗?天津人就这样,甭管你从哪儿出来,遇到你就问,吃了吗?你越从厕所出来,他越问你吃了吗?习惯了,这事我就办过好几次。初中同学,一个村的,上学那时,村子里都是公用厕所,自己家有的没厕所,都去村边的厕所。吃完饭散步,自己吃完饭了,以为人家也吃饭了,刚从里面出来,吃了吗?弄的人家特别不好意思,我也不好意思。知道说错了,也不能改口。对不起,拉了吗?也不能这样讲。呦,这事你也问?这找乐的事很多,不能讲太多。要是讲多了,你就不爱学佛法了,你就天天听郭德纲相声去了。天津人找乐。居士您从哪来?这是很客套的话。我们看维摩诘,维摩诘太执著了,法执太重,连正常话都不会说了,现在有人就这样,一说话就佛法,什么都奔佛法上会,让人喘不过气儿来。早上一起床,嘴里就开始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当勤精进。这种精神要不要有,但也不能太过。维摩诘讲法的职业病又犯了,病的太厉害了,佛法学的都学病态了,吾从道场来。这话就是讲给菩萨们,讲给声闻乘人的,对吧,给他们讲讲理。你到祖师那里完了,祖师一看这人,神经病。明明从城外回来的,非得说我从道场来。有人来参学,我问哪儿的人?南方人。我说,南方人根基太差,我不教。立刻回我,人有南北,佛性没有南北。全都学会了。到我这儿就有南北,南方佛性不教,北方佛性先留两天查看。有的人一听这话,就走了。太执著了,能别这样活着吗?好吧,师父您说南方人没佛性,您说的对。嗯,这就对了。行了,留下吧。我问:道场者何所是?您说的道场是哪里?光严童子问。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念着都嫌累了,但是没办法,谁让你们小根小叶呢,对不对?自己不好好学维摩诘经,还得麻烦我出来念给你听,还要掰开了柔碎了给你讲。我们看,维摩诘一天的生活是和修行水乳交融的,念念不离道。直心是道场,没有啥可遮可掩的,直用直行,是无等等,是最上乘。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这个直心也是真心,错不了,直用其心,随用随空,便是真性。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发行,是指从性起诸悲愿,为众生故,不堕趣寂声闻,不堕定性声闻,不堕无为坑,一定能办事,即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八识转四智。以成所做智,将生活和修行融为一体,随缘度生,能办事故。众生凡夫,他的五根造业,觉悟的人不染六尘境界,所做所行,一切都能利益众生,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他的用心、念念都在修行,都在道上,他不会去放逸、造作,不会去造业。他不可能再迷于世间五欲六尘。他所行一切,一直相续地增益功德。当然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功德可得,但是对于众生来讲,未成就之前,都是在增益自己的修行。在解脱力的相续上不间断地熏修,不会得少为足,不会觉得我到头了,修到头了,我可以玩了,可以放逸了。不会。所以深心是道场,他的心是很真诚的,很谦卑柔和的,其善法欲永无止境。用这样一个深心来修行,把修行当做一个长远的事来对待。可以说是用一种很诚挚的心,深心来修行。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菩提心也是自觉觉他的心,就是永远忘不了修行,不放逸。华严经里讲,众生能够听闻佛法,能够见佛形象,能够听佛的名字,乃至于只要做一点点与佛法僧相关的事情,功不唐捐,一定会起作用,一定把他引到无上正等正觉,毕竟究竟解脱。这一点点的善心,就是菩提心,是过去生中积累的善愿,就像金刚一样,像金刚种子一样不会坏。所以我们只要信了佛,只要在修行,一定要有信心,毕竟能得解脱。这个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佛法不可思议的地方,它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力量都是自己久远以来积累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心的力量,他一定会引领你,引导你,达到解脱。只要你遇到了这个缘,它一定会结菩提果。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布施有好几层意义,如果你对凡夫众生,对刚修行的人,初学佛法的人,要给他讲六度,讲布施,讲能舍,舍掉自己的执着,给穷人布施钱财,给出家人供养等等。这是比较初级的布施,布施的时候没有所得心,不求回报。还有第一义的布施,实相的布施。实相的布施就是没有法可得,这是无上布施。没有法可得,也就没有什么可布施。布施色声香味触法,不染着六尘,这是第一义布施。知道万法唯心,唯心所现,如梦如影,不即不离,不取不舍,这是第一义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是布施波罗蜜 ,也是般若波罗蜜。布施色声香味触法,不染六尘,金刚经里面讲的,不住色布施,不住相布施,是真布施。如是布施,是真修行。所谓的不住相布施,就是布施一切相,离一切相,不执着一切相,这是第一义布施,这是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智慧义,能带我们解脱,叫波罗蜜。智慧叫波罗蜜。所以布施也不要执着,随缘做。布施时不要有一个求回报的心。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这里维摩诘所说的道场,全都是讲心,讲心态,讲心行,讲修行,而不是讲理。不是讲一个外在的修行,也不是讲方所。不是讲寺院啊,佛堂啊,禅堂啊,法会啊,大家聚集的地方,不是这个意思,全部都是在讲修行。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这是六度。六度是道场,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都是道场,只要与解脱心相应,六度也好,包括前面讲发行啊,深心啊,其实都不离直心,不离真心,不离真性,皆是道场,皆是修行。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我们开始学佛的时候,可能大家一个人觉得没有力量,会找一些同修,大家共修。比如说到佛堂里面,到禅堂里面,到寺院里面,参加一些禅七,一起诵经,一起持咒,一起坐禅,有这样一个道场,有一种加持力,有信心。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要执着共修,不要执着禅堂,不要执着道场,不要依赖加持,其实都是妄想。但这是一个过程,一开始需要,但最后都要放下。不要执着我要建道场,我要建一个寺院,建个佛堂,建个道场,我要带众熏修。你先看看自己明白了吗,自己解脱了吗,自己有没有烦恼。自己还有烦恼,怎么带别人修行?所以我们不要打妄想,不要总想着建外在的道场,先把自己这个道场搞明白。古人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修行先要把真正的道场搞明白。真正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是自心,是自己。修行人这一点看不到,终日向外驰,永远不能成就。安住自心境界,调伏自心境界,那才是真修行,是真道场。我们学维摩诘经,你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场。深心是道场,布施是道场,慈悲喜舍是道场,六度是道场。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三十七品是道场,四谛是道场,缘起是道场,诸烦恼是道场,众生是道场,一切法是道场,降魔是道场,三界是道场,师子吼是道场,力、无畏、不共法、三明,一念知一切法,皆是道场。是不是全都在讲心行?讲心是道场?禅宗是心法,佛法是心法,佛讲一切的故事,名相,名字,人物,世界,国土,譬喻,全都引导我们看到自心,全是自心境界,都是比喻,是映像,我们不要落在相上,落在名字上面,落在人上面,落在法相上,落在物上,一定要回归自心。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讲这些诸波罗蜜就是这些智慧,这些心法和心行,如果与心法心行相应,那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只要你是用心在修行,在行一切善法,又不住于一切善法,用心与真性相应,这些心念,不管你做什么,诸有所作,举足下足,举手投足,一举一动,只要你没错用心,你没打妄想,那都是从道场来。从厕所出来也是道场,从澡堂子出来,从地里回来,刚打完麻将回来,都是从道场来。这不对吧,师父,打麻将也是修行吗?看你怎么打。奔那一坐,啪,把钱都扔那,大伙随便玩,这不就是道场嘛,对不对。你舍得输钱,谁不爱和你玩。玩着玩着,你就开始给他们灌输一些佛法啊,因果啊。当然,只是偶尔碰到了,不是天天让你去输钱。抱着一个必输无疑的心去玩。有钱了,就能玩了。说的跟师父天天玩似的。我是天天玩啊,都是我过去经历的,经验过,不然讲不出来啊。对吧。麻将,一条龙,师父你这够全的,又足球,又卡拉OK,又澡堂子,又麻将的。这咱得跟维摩诘学啊,维摩诘天天就是这些地方,学佛学佛嘛。所以一个大修行人,他很多东西都通,都不是生瓜蛋子。他不会说,这个东西我不敢接触,我没见过。为啥?一切众生都应该得度,都有佛性,若有缘,都应该去接近。所以佛法广大,不舍一个众生。在涅槃经里,如果你看过涅槃经,你就知道,佛为了度一个众生,住世无量劫,只要他有一点点善根,有一点点机会,佛都不放过。我们也看到了,佛真辛苦,真不容易。为成就一切智故。一切智不是那么好成就的。如是善男子,菩萨应诸波罗蜜。他说法教化当中一定是与实相相应,与诸波罗蜜相应,与智慧相应,而不是说打妄想,自己没得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自己都没有明白心法,佛法是心法,着相去建道场,去度众生,去说法,天天讲名字,天天讲意识心里的东西,讲自己理解的东西,讲死法,讲别人说过的法,讲自己没有经历没有经验没有实践没有验证过的法,讲妄想的法,讲妄计所执的法,讲外道法。那你能度人能度众生吗?度不了。自己还掉里面,怎么度人呢?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法,包括佛说的一切经典,它就是个工具。我们乘着这个工具是为了解脱的,而不是为了研究这个工具。你乘船渡河,上了船就划船,不要在那研究这个船,这个船的木头是啥木头,从哪国运来的,那样你就忘了解脱了,忘了得度了。你研究船,研究一辈子也还是在原地不动。所以我们不要研究佛法,我们是为了得度的,哪个东西能让我们解脱,我们一学一乐就完了。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我意谓是帝释,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佛又派持世菩萨去看望维摩诘。持世菩萨和前边几位一样,说我不能去看望维摩诘。为什么呢?过去我在静室里面呆着,好好呆着,这时候魔王波旬带着一万二千天女,他那个场面那个气势就像帝释一样,帝释就是释提桓因。在其他的地方在其他的宗教里面,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道教或者是基督教,可能对这个人物有另外的称呼,像玉皇大帝啊,上帝啊,天主啊,梵天啊,天神啊,差不多,全都是假的。大家不要执着。师父,到底有没有玉皇大帝,到底帝释是谁?帝释帝释,就是的士,这样理解就对了。佛给小孩们讲故事,你一听,别只是听故事,你要会听法,听这个东西怎么让我们解脱,不要去琢磨这个东西到底有到底没有,是不是真的,不要去琢磨这些。就像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他给你讲故事,打比喻,就是让你明白道理,大人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事情,会讲一个童话,讲个什么。我们看电影,有些电影、电视剧里面演的东西是有教育意义的。编一些故事,就是为了把这个意义给你讲出来。佛法也是这样,用很多的方便善巧弄出一个画面来,然后让你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直接跟你讲理就很枯燥,对吧,直接给你讲道理,变成了说教。大家听着听着,就瞌睡了。给你弄点人物,弄点情节,弄点故事,你爱听,但不要迷在故事里,要知道听法。所以说,佛有智慧,引入很多角色,大家一起配合来演一部戏。引波旬,引帝释,引光严童子,引什么弥勒,引了这么多角色,就是为了让你有兴趣。所以你学佛法,能看到这层意思也就明白了。但是为什么明白了还要看呢,加深这个明白。有一次我在静室里面,我安居。这时魔王波旬带来一万二千天女,那个气势那个派头就像释提桓因一样。鼓乐弦歌,敲敲打打,吹吹打打,就来了,来到我这。他来看望我来,知道我是菩萨,知道我是大修行人。所以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恭恭敬敬站在一边。我意谓是帝释,因为那个样子嘛,魔王波旬他有神通的,变化成帝释。波旬还有另一个名字,你不要小瞧他,在佛经里面讲波旬功德福报大了去了,也有一些智慧。但是只能骗那些无智之人,开悟的人明白的人你是骗不了他的。波旬还有一个名字叫他化自在天王,就是把你的一切都骗到他那去,他化自在,讲明白一点,什么叫他化自在啊?就是一切为我所用,做大富长者。所以魔王波旬,也是实相的一个比喻,你别一提魔王波旬就奔坏处想。他化自在天,所有的名相都导归第一义,都导归法王法性,没有一个事物没有一个法是消极的,是负面的。消极负面阴暗的都是你心里面分别出来的。坟地,一说坟地,有鬼。鬼在你心里面,坟在你心里面。那就是一堆土,你没事去那呆会去,打打坐,没枕头正好躺坟头上,对不对。没饭吃,饭都不用带了,坟头上经常有人去上坟,对吧,吃的喝的都有,又有酒又有苹果又有鸡腿。所有的事物都是好的,不好的是在你心里面。什么坟头啦,什么阴气啦,什么无形啦,什么魔王波旬啦,什么外道啦,什么邪师啦,没在外面,全都在你心里。修行人第一个最忌讳的就是看外面不对,谁谁邪师,把大家都带偏了,谁把谁带偏了。管好自己,不要随意评判别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管你是一个法师,还是一个修行人,千万别把自己当成一个法官,一个正义的使者一样,天天地去评判别人,天天去指责别人,还打着护佛正法的旗帜,这个人你远离他,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想学实相的人,要明白这一点。真正的修行人天天都是看的自己,他没有闲工夫去分别外面谁好谁坏,他更不会去当一个法官,天天不是声讨这个法师就是声讨那个法师,说在家人不对,说出家人不对,说这个不对,说那个不对。谁不对,好像就你对一样。外在的东西都是幻化的,你一讲他,你就着了相了。这个不讲也不是绝对地不讲,你不要普遍去讲,不要执迷于去讲别人邪,讲别人不对。如果我们从修行角度讲,跟你有缘的人,他跟某人学法出问题了,学偏了,又信你,跟他讲,某某的见解有问题,不要跟他学了。这个完全可以。有些人学佛很久了,还在学那些有相的有为的法,告诉他,你学的那些都不对。这个时候你可以私自方便去讲,不要公开去说任何人不是,不要去诽谤任何人,这就不一样。这样用善巧去讲,你始终是在觉的状态,不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知道任何人讲法邪正全都不真实,但又不是断灭空,该讲时方便讲。也不是执著不讲,看到有人根基好,提示一下,你以前学的都是邪法,某某并没有见性,如果他能接受那就接受,如果接受不了也别执着,他就想去念佛,就想每天一百零八拜,就想诵多少部经,就让他念去吧,他非得想去持咒,想去布施,想去开法会,想去做这些,做各种各样的有为,你提醒不了他,也要放下。你不要说他不对,不要跟他去诤论,若诤失道义。佛法本无诤,诤即失道义,诤就有人我。所以我们学法听法,我们观察一个人也是这样,看他是不是在评判别人,他有没有那闲工夫。谁爱怎么说谁怎么说,我们自己就看自己。刚才讲到魔王波旬,其实魔王波旬非常可爱,你经典读多了就会发现,每一部经典当有波旬出现的时候,都是一副非常生动充满了喜剧色彩的一个场面。这个波旬也是法身示现,是一个菩萨,菩萨摩诃萨的示现,这部经里后面就要提到,十方魔王都是不可思议菩萨示现。这里还在讲故事,我们看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学实相就知道,哪有个波旬,哪有个菩萨,对吧。波旬就是我们心中那种坏坏的样子,我们心里那个能现一种坏坏的,蠢蠢的,自以为是的,贪嗔痴的样子,但是又没有一个真坏,这就是我们心里的波旬,非常可爱。你看这里面就看到了,波旬马上就给我们表现一个很滑稽很幽默的一出戏,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可笑可爱幽默的地方,就是你不善于发掘。你奔我这儿一站,我就看到你心里的小坏样。大家都差不多,我能看到我自己,就能看到你,都一样,无二无别。所以在我面前,谁也甭想当正人君子。你正人君子也正不到哪去,你坏也坏不到哪去。你正没我正,你坏也没我坏,对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就是拿别人开开玩笑,也让别人拿我们开开玩笑。我们不去分别别人,别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反射,折射。你真真实实地活着最好,别装也别拽,也别拿着个样,也别那么可怜兮兮的。持世菩萨看到魔王波旬带着他的眷属天女们来了,他以为是帝释,持世菩萨他自认为是一个修行人,已经觉悟了,也可以给别人讲法了,没想到一讲就讲错了。要是没碰到维摩诘还好,还在那得瑟,给这帮初学的,他不知道人家是示现,然后给波旬开示、讲法。持世菩萨说,善来憍尸迦!你来的太好了,我正好这两天刚背点佛经,没有地方去演练,你来了我给你背背。憍尸迦,憍尸迦是帝释的另一个名字。佛法你要好好学,你要好好修行,要珍惜自己的福报。憍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虽然你福报那么大,你也不能放逸。他来劲了,他前两天还放逸呢,持世菩萨,是世间福报最大的,这叫持世菩萨。他前两天还放逸呢,他突然之间不放逸了,立刻就教育别人。你虽然福报大,你不能放逸,不能自恣,当观五欲无常。这个五欲,世间福报,是无常的,你享受享受就没了。以求善本。善本就是你要抓到福报的根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就是你不要执着身命财,你要去觉悟法身。我还没给他讲几句呢,这个波旬,因为他不是帝释嘛,你给波旬讲什么福报无常。魔王波旬他示现的就是贪福报,你给他多少福报他都不够,他就这么个角色,对吧。魔王波旬要懂得五欲无常,不去自恣了,那就不叫波旬了。我们知道电影里面演员所演的角色要求你就是那样,你要演成别人那样,那就错了,导演就给你哄下去了,对吧,你电影就拍不成了。角色嘛,就是你要保持那个样子。波旬嘛,就是示现贪心,示现自恣,快乐。所以,这个波旬一听他这样讲,就知道把他认错了,打打打打住,我不是帝释,心里面这样想。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备扫洒。哇,你这个东西在一个修行人面前这么大动静,一下就把他吓坏了。受是万二千天女,我给你送天女来了,送仆人来了,你可以随便使用,可备扫洒。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持世菩萨他是菩萨,其实也是出家人。并不是说出家人都是声闻。所以一看帝释带着天女来,让他使用,他就有点害怕了,说憍尸迦,不要用这个非法之物,这些个脏东西,来引诱我这个沙门释子。就是别来引诱我,迷惑我。此非我意,我是个修行人,我很正派,我很清静,你不要用这些天女来迷惑我。宁搅千江水,不搅道人心。所言未讫。我还没说完呢,我和波旬,我心中可爱的这么一个形象,我们俩之间在对话的时候,第三者维摩诘又出现了。其实魔王波旬,持世菩萨,维摩诘,全都是我们自心的东西。魔波旬是我们自心能起这么一个诡秘的贪婪的可笑的形象,持世菩萨是我们心里面假正经,严肃的,我是修行人,要有形象,是这么一个反照。维摩诘是那种通透的没有障碍的幽默的智慧的这样一个形象,其实都是我们自己。这时候维摩诘来了,我心里的维摩诘跳出来了,对我说:他不是帝释,非帝释也。他不是你那位老哥,他是魔波旬,是为魔来,娆固汝耳。是魔来扰乱你的修行,骗你来了。即语魔言,就对魔说。维摩诘有法眼,一看就知道是魔波旬。这个维摩诘经,大家可能以前没有真正细细的去学去看,我们现在很细的来学一遍你就会发现,你就发现,禅宗也好,祖师禅也好,经典里都有。原来祖师们讲的都是出自经典的,包括一些典故,一些公案,一些法语开示。不是说祖师们自己杜撰的,经典里早就写了,早就给大家开示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机会去学习。其他还有一些经典,比如法华经啊,涅槃经啊,楞严经啊,楞伽经里面其实都讲到很多精彩的故事,典故。只不过佛是用他的方式表述,他的遣词造句和祖师不一样,祖师呢用更简单的词,更通俗易懂的文字,更幽默的说法来表述。理全是一个理。维摩诘经你学透了,禅宗的理论和修行就再也没有疑惑了。大家也听一天法了,上午俩小时,下午俩小时,你们也辛苦了,也随喜诸位修行,听经,闻法,坐禅的功德。我们每天的修行都功不唐捐,自己的见地知见,修行的功夫,能够安住寂静,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熏陶出来的,长养出来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这样的机会,珍惜这样的时间,我们既然学佛,就要用心,不要当儿戏,不要走马观花,不要自己骗自己,最后自己把自己害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就踏踏实实坚定走下去,一定会得到解脱,要有信心,因为前面有很多的人已经为我们走出这条路了。佛法它不是空中楼阁,它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它是真实的,它是可行的,它是经过别人,无数人验证过的。

    2021-01-23

  • 维摩诘经第十三讲

    维摩诘经第十三讲上一会,我们学到,世尊派弥勒菩萨去看望维摩诘,弥勒菩萨他回忆过去跟维摩诘之间的一段因缘,一段对话。讲到这个怎么得佛菩提,什么是真正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破斥了以前我们对成佛的观念和见解。什么一生候补啊,什么过多少劫后成佛啊,维摩诘从实相的角度,完全地破斥了这样一种见解。佛说授记、说一生候补,说成佛,那是方便讲。没有菩提可得,没有佛可成,这才是真正的成佛。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顺呢,就是顺应,随缘。随顺法性,随顺实相,不与实相相违背,默契于心,故言顺是菩提。不起妄想心、造作心,等攀援心,即是顺。只有认识法性,认识真如性,才能够顺应佛性。不认识,一定会起妄想,一定会违背,就是你白白地在那儿忙活。 住是菩提。我们平时总是说不住。不住什么?不住烦恼,不住三毒。这里说住。住什么?住法性。法性是什么?法性就是不住。所以这里的住与我们说的不住,是一个意思,并不矛盾。这个住是方便说,并不是说有所住,而是住于法性,住于空性,住无所住。住法性故,安住一心,不妄为,不分别自心。所以这里的住是无住的意思,无住住。至是菩提。至是到的意思,到哪呢,到实际。安住实际,到实际,这才是菩提。实际是什么?并不是有一个法叫实际,没有法叫实际,没有法可得叫实际,所以至也是没有地方可至,至无所至,叫至是菩提。不二是菩提。菩提自性,离于心意、意识,离意法故,离于我、人、众生、寿者,离于一切的见闻觉知。一旦你起一个法,你立一个法,那就是二法。不离能立、所立,一定是从意想生,从心想生,从意识生,所以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虚空是一种形容,比喻,犹如虚空一样,找不到一点相貌,觅不到任何的法,虚空中什么都不立,所以稽首如空无所依。达摩大师讲,若有一心一见一解一物,佛都不许。真如本性,一法不立。立是方便立,如果执着有一法,就给你破一法。等是菩提,等虚空故。这个虚空,它形容空无所有,是一种形容,并没有讲虚空就是菩提。一想虚空,那又一个法出来了。等是犹如的意思,好比如虚空一样。这个虚空,它是取虚空的空无所有,无相无形,无有边际,取它这个意象,才说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维摩诘在给弥勒菩萨和兜率天内院的天人和家亲眷属们开示什么是菩提,不仅是在给他们讲理,前面寂灭是菩提,离是菩提,顺是菩提,不二是菩提,同时也是在讲怎么修行。后面是讲为什么,为什么要寂灭,寂灭就是不让你起心造作,为什么?灭诸相故。因为菩提离一切相,既然它离一切相,就要与这个后面的离相应,这样去行,寂灭是菩提。所以寂灭是不要起任何妄想执着的心。不观是菩提,不观是告诉你怎么修行,不要起觉观之心。为什么说不起觉观之心呢,告诉你菩提离诸缘故。因为菩提没有一个缘,没有一个有自体性的法可得。没有能所,所以你不观就对了,这样理事就相应了。不行,不让你去造作,不去行于一切有为。为什么?因为实在没有法可得,你行什么都是妄行,达摩祖师说,诸作皆息,是名为道。所以说,没有意念故,一切造作的心都息掉了。断是菩提。断什么?断一切分别妄想,离一切种种造作,断所有的知见,这是指修行,不仅是讲理。你以前学的很多的见地、见解全都扔掉,菩提没有什么见与不见。所以离是菩提,顺是菩提,不入是菩提,障是菩提,这些都是告诉你怎么修行,后面是讲为什么要这样修行。这样修行才能与菩提相应,才能得解脱。无为是菩提。为什么无为是菩提?没有生住灭,没有一个法是实有的,所以不需要你去造作什么。知是菩提。这个知不可得,它是觉悟的意思,也是了达的意思,了众生心形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有僧问六祖大师,五祖的法脉什么人得?六祖说,会佛法的人得。那个僧人又问了,那你得没得五祖的法印?六祖说:我不会佛法。所以别执着一个会,也别执着一个知。刚还讲了知是菩提,这里又讲不会。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名字虽然不一样,看上去意思相反,其实它是一个意思。古人讲不知最亲切,不会最亲切。你不会反而就相应了,不知反而是知了。为什么不会是菩提呢?因为诸入不会故。诸入不会,是没有一个实有的入处,没有实有的法可知可会可入。入是十二入。什么是十二入?六根六尘就是十二入。根尘都不真实,根尘不真实有一个能入能会的东西吗?没有。不会是菩提。有人要跟你讲,老师,我会了,我明白了。你明白什么了?我明白我什么都不明白。嗯,这个还有点相应。我明白了个不明白。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这个不合就是不与烦恼,不与妄想,不与诸法和合。不合也是无生灭的意思。前面大迦叶乞食的时候,维摩诘给他开示怎样才能乞食。坏和合相,故应乞食。乞食是为了坏和合相。为什么坏和合相,因为没有和合相,没有两个法能够在一起和合。如果法是实有的,才能在一起合。没有实有的法,所以也没有和合相。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这个烦恼习,就是你总起一个生灭的心,总起一个有法可得的心。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我们看维摩诘在这里这么耐心细致地给弥勒菩萨和他的这个眷属们开示什么是菩提自性,什么是真如佛性。这里的开示和弥勒菩萨以前学的是不一样的。以前弥勒菩萨学的都是唯识啊,功德啊,成佛啊,一些方便法,这里维摩诘给他开示的是实相法。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这个也是针对弥勒菩萨心中存有一生补处,不退转处等概念而讲的。你一生补处,还有个补处,还有个弥勒内院,还要待在弥勒内院。哪儿是弥勒内院?要知道这个兜率陀的意思。兜率陀就是都率陀,都率陀就是悉率陀,悉率陀就是蟋蟀陀,其实就是蛐蛐呆的地方,兜率陀。所以蛐蛐呆的地方肯定是成不了佛的。无处是菩提。兜率嘛,兜率就是蟋蟀,蟋就是兜,兜就是蟋,可不是蟋蟀内院嘛,对吧!蛐蛐呆的地方。因为真正的菩提处没有形色,没有方所。那你还住一个内院,兜率院。有人还和我讲,我去过弥勒呆的地方,可漂亮了,都是楼阁。好多天女,好多天人,好多的七宝、琉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实菩提,无处无方所,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萨埵,菩萨等等,皆是假名。假名是什么意思,空。假名假名,连名字都没有。你别说假名。名字就是一个妄想,就是妄想安的一个东西。如空中花。空中花你别问从哪来的,你别问它又到哪去了。空中花,病眼所看见的,并没有那个花。所以你不要问空中花从哪儿来的,灭到哪儿去了?没有来处,也没有灭处。因为它是一种影像、颠倒、幻梦。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这部维摩诘所说经就是净一切假名的经,所以叫净名经。净所有的名相,净一切的概念,破除我们所有的知见。这部经之殊胜,就在于它直接讲到了众生无明的根本,就是起心动念,执著名相和概念。破了这个根本,就能开悟见性。这部经根基好的人一听,豁然大悟。天人听了,全都捧花。魔王波旬听了,全都丧气。十方诸佛听了,全都赞叹。一切众生听了,皆得菩提。净就是让你不要执着,让你看空看破自己的妄念,所有的名相都是从妄想生。妄想不生,名相自破。让你知道没有什么名字,没有什么法,没有什么法相,一切法全都是假名。你就找不出一法不是假名的。师父,那佛性不应该是假名吧。佛性亦是假名。真佛性者,超越假名,不可思议,是自行自证解脱境界,非诸言语思惟动念所能知之。佛性,一个名词而已,从头脑生,从妄想生。故云十方诸佛并是众生妄想。若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是梦幻。是不是你给它安的一个名字叫佛性?佛性也是狗屎撅,你别一说佛性你又着佛性去了。佛性自己会说我是佛性吗?对吧。讲出来的那是佛性吗?讲出来就是名字了,一落到你嘴上就是名字。那师父,那个东西呢?那个东西,哪个东西?除了你的妄想,还有什么东西!你一动念,真如就变成了名字;你一拟心,佛性就成了名字。说不拟心。不拟心也是名字。那我们怎么办?怎么默契呢?有怎么就无法默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你活得也挺好好的是吧?就是你最近你太无聊了,老长时间没发工资、没奖金了,所以跑修行人堆里混来了,问一些无聊的问题。一发奖金,眼睛立刻亮起来了,什么佛性啊,无生法忍啊,全都扔一边去了。也就不问怎么办了,是吧。一快进球的时候,你喜欢的那个队一快进球的时候,完了,到底啥是菩提,早就九霄云外了。对,那个时候就对了,你就多来点那个时候,那就是解脱的时候。你彻底的把佛法里所有的名相、概念忘得一干二净,根本想不起来它来时,正恁么时,方有少分相应。你就知道为什么古人到禅师跟前,问如何是佛。禅师会说,吃了吗?吃了。吃了刷碗去。刷过碗了。刷过碗了刷筷子去。筷子也刷了。一脚就给他踹走了,还听不明白。总惦着问出点啥来,是吧。你问出来的是不是全是名字?告诉你的是不是全是名字。如果你捧着一堆名字,一堆文字当答案,是不是被骗了。谁说的也都是名字,祖师说的是名字,佛讲的也是名字,谁讲的也是这两片皮,蹦出来的。所以有一部经,就佛语法门经。真正的佛语,是无语,离名离相,是真佛语。无语,离名相不一定是不使用语言文字,而是别相信语言文字,别执迷语言名相。所以,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就这一个假名,一个名字,迷惑了、障碍了多少学法的人。全都是因名字而起,一切皆空,一切都不可得,一切都是假的。师父,那佛性是真的吧。明明告诉他一切都是假的,你又立一个佛性。明明告诉一切都是假名,非得弄一个真的。开悟的这个事有吧?古代有很多祖师都是开悟的吧。有一个法叫开悟吗?大家想一想,金刚经里说的非常非常明确,所谓的开悟就是成佛。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一个法叫开悟啊,没有一个法叫正觉啊,那你为什么非得说我要开悟,你开什么悟啊。这一句话你明白了,不就叫开悟吗。这一句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明白了,就知道什么是开悟了。而这个开悟有悟可开吗?一切皆假,佛性呢?佛性是有吧?又来了。已经告诉你什么都没有了。那是不是断灭啊?断灭还是有啊!你有执著,你自心起分别,我说什么,你就执著什么。告诉你没有,你执著没有。那跟有有什么区别?你落到一边,就是意识知解,就不是佛性。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断灭从哪蹦出来?还是从你意识里,还是名字啊。你要明白这个,不就是开悟了吗。甭管你立什么,立佛,立菩提,立众生,立涅槃,全都是法。有所立,即不超过假名,都是假名施设。所以要空就空的彻底,有一法不空,佛性不能胜出。别回头又蹦出一个法来,你给它安什么名字,那也是个名字。师父,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吧?因果亦空。你要领会这个空是不可得,不实有。师父,既然万法都空,因果也空,那我随便造去了。你随便造,你空了吗?是吧,别万法皆空,你又蹦出一个随便造。永嘉大师讲,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当你一切都看破的时候,都不执着的时候,都知道它不可得的时候,那就是如来大圆觉。这个时候才告诉你,如来大圆觉中,一切都空,都不可得,都不可取。并不是在这个空之外别有一个圆觉可得。如化是菩提,不取舍故。什么是如化?如幻化、如梦幻、唯心所现,如影如梦,如幻如化,如水中月、镜中花。为什么说如化是菩提?取不得,舍不得,非真非虚,非假非实,非有非无,非可得非不可得,非思议非不思议,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这只么得,就是假名为得,其实什么也没有得。所以无取舍。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你不用去修什么禅定,让自己定住,通达本性本来就没有乱和定,常自清净,也即以智慧观照,不离实相。离心意识,不分自心境界,是自性定,自性三昧。无乱是菩提,你再怎么乱也是妄想,是自以为乱,没有乱。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如果你能理上你了达,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也就能够息掉一切攀缘造作有为的心,能够与寂灭相应,这叫善寂。善寂是菩提。善寂就像佛的十号之一,像善逝一样。这个逝呢也是不去求什么,不去得什么。佛的十号中有善逝,古人全都领会,善逝说白了,就是善于消失,善溜,善跑。逝就是跑嘛,对吧。你一问禅师啥,转身就跑。微信上我的许多好友可能对我这个人,也颇有微词。大家都向我打招呼,我几乎没回过。回了也没有好话。大家嘴上天天恭恭敬敬的,顶礼师父,其实心里可能很恨这个人。为啥?每天跟你打招呼,尊重你,给你问礼、问好、顶礼,你就从来都没回过。这个人怎么这么傲?这么拽!你怎么想是你的事。我就是不想骗你,我也不想被你的那些问题、你的烦恼带沟里,我知道自己谁也帮不了。写些文章,那是我唯一能做的。加好友,也是因为如果你想看我文章,可以随便看。但再有别的要求,那我就无能为力了。要知道,是个人、是个苍蝇都能把我带走,都能把我带偏了,所以我得防着点你们,别把我带偏了。我得学会跑,学会转身,学会不回应。我这人立场不坚定,随风倒,就是刮一阵小风就把我吹倒了。我学佛的,学善逝,学祖师转身回寮。我现在还没寮,我回我厕所可以吧。这里的善寂和善逝是一样的,寂就是止息与别人去攀比,去争论,去讲说的心,休息这些心,这叫善寂。谁要问你啥,如果你觉得你比别人聪明,你能、你能帮助他,那叫自作聪明,我们谁也帮不了,最多就是自己腻歪了,直直播,讲讲法,谁爱听谁听,我们不跟别人争论。你愿意听就听,不愿听拉倒,我也不请你,但是我也不赶你走。网络直播,大家谁想看都可以,都是自愿,我们都是两厢情愿,对吧,但是我们不诤。不争不论,也不互相地欺骗。有啥问题,你自己解决,你也甭问我。你要问我,我就告诉你一个答案,就是没有问题。我绝对不会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给你提一个建议,我凭什么去主宰去干涉去操心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我连自己的事都不管,更何况别人的事。我永远不管别人的事,所以大家多多地理解,你们不要把自己生活中作出来的烦恼拿到我这里,天天跟我分享烦恼。别的法师、出家人怎么做我不管。自找完了,美过了,有了问题跑我这儿来,师父,怎么修行才能迅速把二百万元帐还清?还不清,慢慢受着吧。哎呀!你看这个师父太无情了!太自私了!太没礼貌了!多少人跟他说话,他也不带理一个的。大家都这么传,我不否认。我不是光不理你一个人,我都不理,现在还留个三五百个好友,以前一千五百个好友全都删了一大半了,暂时先留着这点人,再过一段时间就全都删了。现在还年轻,还观观禅,直播一下,等过、过两年,这个胳膊腿儿老了,老化了,也坐不住禅了,找一个山洞里一呆,对不对,多弄几个手机,弄他个一百二百个手机,都不用充电,轮流使,山洞里看手机,这事闹的。离不开手机了,离得开人,离不开手机了。古人跟我们比就差多了,他不知道啥叫手机,不知道啥叫微信,陈睦州尊者现在活着一看我们这样,哎呦喂!现在人的根基这么厉害哈,每天抱着个这么个东西,还能打坐。过去我讲一个什么秦时轱辘什么的,有人还能蒙出来。现在这帮人啥玩意啊?微信,不知道啥叫微信,所以这个时代的众生,福报更大,根基更大,你要有信心。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没有一个能攀缘的心,也没有所攀缘的法,你取什么?一切都如水中的月亮,影像,唯心所现,你取什么?你只要还取,没有了达诸法空相。只要了达了,就会逐渐地渐渐地就不再攀援造作,不再取舍。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这个无异就是不二的意思,异就是二,不异就是不二。一切法平等,为是一性,没有两个法。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前面讲过,法无有比,无相待故。是一个意思。这里面的比呢,也有比喻的意思。前面那个法无有比,是无对待的意思。这里是法不可比拟的意思。无比是菩提,就是你没有一个东西能、能把它形容为菩提,这个菩提是不可形容的。为啥?离一切法,离一切相,勉强形容,方便说可以,但是都说不到,说不到这个菩提上面。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不知最亲切。你要有所知,那不是真的,只是个知而已,只是个法相而已,只是个念头而已,是自己妄计出来的一个虚妄的东西。不知你也别执着,你住在不知上,那还是一种知,还是一种见,还是有法。一问三不知,除非你有智慧,心里并没有那种知见,否则,人家问你什么,都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拿不知道当理了。那就错了。知与不知都不可得,都不是,菩提无是处。微妙难知,无能知所知。所以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为什么诸法难知故?因为没有诸法,诸法者即非诸法,是名诸法。为什么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我一念都知道,为啥?佛说诸心皆名非心,是名为心。我知道这个心不可得,所以我说我知道所有的心。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维摩诘以他的辩才他的智慧给大家开示了什么是菩提。对这个话题,他能说两天两夜。但是弥勒菩萨实在听累了,行,你打住,我知道了。他总结了,当维摩诘给我们开示什么是真正的菩提时,当时五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所以我没法看他。等我再修炼修炼,等我把什么是菩提背下来,背一遍,到时候再去见他。

    2021-01-23

  • 维摩诘经第十二讲

    维摩诘所说经第十二讲之一同修们好!我们继续来学习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时,维摩诘来谓我言。佛派完他的声闻乘弟子去看望维摩诘,大家都不愿意去,都不能胜任,佛只好再派菩萨。第一个先让弥勒去,弥勒也很厉害很有名,对吧?我们都知道弥勒菩萨,一生候补佛,在很多大乘方等经典里面,一上来都会有弥勒菩萨,有他一位。比如圆觉经、法华经等很多经典,都会讲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还有一个名字叫阿逸多尊者,在法华经里也介绍过弥勒菩萨,他喜欢结交贵族还有大富长者显贵人士,平时没事就去富贵人家跟他们交往、交友。他交友广泛,而且都是达官贵族,这个人福报很大。弥勒菩萨还有一个名字叫慈氏,慈就是慈悲的慈,氏就是姓氏的氏。他这个人很慈悲,很喜悦,这个人从里到外看到他就是很喜悦,没有烦恼。我们都知道唐朝有个布袋和尚,据说布袋和尚是弥勒佛再来。还有民间的大肚弥勒佛,示现一个很开通、很豁达、从来没烦恼这样一个形像。可是弥勒菩萨他说,我也不能去,对不起了世尊,让您失望了,我也不能去。虽然您对我寄于厚望,虽然等您灭度了,下次我坐您的位置,那也不行,我跟维摩诘还差一截。其实我们今天学到禅宗,你要抓住禅宗的这种神韵、精髓的话,你会发现,不对啊,师父!刚才听你讲这个阿难的时候,阿难倒有点像哎。维摩诘好像有点画蛇添足,对吧?演砸了,对,你能看到这一点,你开悟了。佛确实病了,要牛奶绝对没问题的,维摩诘过来插一杠子说不要说这样的话,不要谓我佛如来有病。维摩诘这叫神经病,没事找事,多此一举,佛就是病了,就得需要牛奶,而且还得多要几罐,包括弥勒菩萨也是一样,我们不去。这倒和禅宗的解脱还有几份相应相似,对吧?大家如果看祖师的公案多的,你会发现,祖师们都是像阿难,像舍利弗,像弥勒这样,不会像维摩诘这样。我们给他们平反,今天你碰到学山,你就知道给他们平反了。祖师们一般碰到这种情况都怎么着?学人如果气焰特别嚣张,根基大利,祖师们扭身就走回寮房了。他才不管你自尊心、你这、你那的。他不会给你讲,一个字都不会跟你罗索。也不会想,我一定要把你说服了。他才不那样,而是扭身回寮。所以弥勒菩萨说,我也不能去,我不装大尾巴鹰,强出这个头,大家都不去,都恁有心眼,为啥我去?这就对了。弥勒说,世尊,我也不能去。给个理由吧,过去我为许多兜率天的菩萨们和他们的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不退转地,在这部维摩诘经里边的每一个角色,都表一个法,每个人都是有特点的,弥勒菩萨他表的法就是不退转地,一生候补,叫不退转,叫阿惟越致,都是名相,大家不要过多的去研究这个东西,这是一种状态,对佛法、对修行的理解和用功有了明确的认识,再也不会疑惑,不会退转,不会再学外道,学其他的东西去,在佛道上不再退转,信心坚定。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给天人和他们的眷属讲他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因为弥勒就住在兜率内院,过去我听我的同修说,他禅定中也去过兜率内院,好让人羡慕啊。咱不知道兜率内院啥样?佛法这东西太让人心生向往了,他给我形容的兜率内院可好了,说的时候都快哭了。我说,你别激动,别激动,要不再给踢一脚给你踢回去?可好了,学山师父,兜率内院可好了,我舍不得回来的,怎么一下又回来了?我跟他说,你就这命,我说,去了再回来,还不如不去,对不对?给你二千万,告你给错了,更折磨人。告诉你中奖了,一宿激动的没睡着,中了二千万,没睡着,第二天拿奖券兑奖去了,一晚上琢磨我这钱怎么花,该给谁,给谁给谁,给人家打电话,我给你多少钱。第二天一取没钱,唉,这脸丢的,失落啊。到了兜率内院好,然后回来了,再去去不了,太痛苦了。过去有个典故,说有一个秀才很穷,一个富人家看到他用功读书,品性又那么好,有一天,给他送一桌山珍海味,好多好吃的。秀才说,你甭给我这个,你给我送一次,我吃完以后,下顿怎么办?我吃惯了窝头咸菜,你给我弄一车山珍海味,让我吃的美美的,再去吃窝头咸散,还让我活吗?除非你把你家的钱都给我,你天天供着我,让我天天吃好吃的,这个行。你就供完我一次,干嘛啊?成心折磨人嘛,对不对?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有境界,有境界你就天天惦着它,你就会贪境界。最好不要有禅定,有禅定天天想入定,你入了禅定就跟入了地狱一样,折磨人。赵州禅师讲,好事不如无。为啥?因为没有一个事是永恒的、是真的。话又说回来,有禅定的人,那是他的习气,你不让他有,是很难的。他一坐,就会入定,多生多劫修的,太可怕了。弥勒菩萨居兜率内院,平时就给兜率天的天人和他们的眷属开示讲法。有人可能问:到底有没有兜率内院?到底有没有这些天人、天龙八部?有与没有,都是你的妄想,都是你琢磨的相。有,是你琢磨的有;没有,是你琢磨的没有。你为啥非要问出一个有或者没有呢?这跟你解脱不解脱有关系吗?不要迷在故事里。有透过故事看道理,我们学习的是解脱之理。这个时候我给兜率内院的天人和他们眷属讲不退转地之行时。所谓不退转地,就是于此地再修一生,就能成佛。不退转,是一种方便说,就是一生候补的意思。问题就在这了,如果你讲这个不退转地,以为真有这样一种境界,以为再修一生就真的能成佛,你会执著这样的境地,会增加我相和无明。我们都知道,真正了达实相,真正见性的人,是言下见性,见性成佛。佛是顿悟顿成的,顿悟什么?顿成什么?顿悟自性是佛,顿成无人成佛。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不是什么再修一生成佛,更不是有人成佛。而不退转地、一生候补,包括释迦牟尼佛成佛,这都不是实相,都是方便说。如果你错解了,整个修行的方向就错了。就像法华经里,佛陀给诸大弟子授记成佛,那都是方便说,根本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成佛。但声闻弟子一听,对成佛有了信心,能回小向大,能脱离对声闻解脱的执著。这才是佛陀讲成佛的真实用意。如果有人相信自己真能在无量劫后成佛,那是错解了佛的用意。什么是不退转地?那是佛陀诱进众生的一种权宜之说,非是究竟,并不真实。你走几角旮旯去了,走死胡同去了,一扭身到处都是墙,你退转不了,那叫不退转地。弥勒这样一讲,维摩诘肯定说你讲错了。这时候维摩诘来唯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所谓授记,就是成佛的意思。佛给弥勒授记,说你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再过这一世,你就会成佛。维摩诘问弥勒,你这一生是哪一生?到底是哪一生?是过去生?是未来生?是现在生?佛给你授记,简直太搞笑了。佛他老人家糊涂了,说糊话,你居然还就信了。佛骗了你,把你当成傻子骗了,怎么他说什么你们都信呢?佛这人太坏了。有智慧的人一听就明白了。对吧?给你授记,一生就能成佛。到底是哪一生?过去生,过去生已经过去了;未来生,未来生到不了,永远到不了。到了,现在,现在又过去了,现在生不住,等于就没有这么个一生,对吧?到底根据哪一生给你授的记?你的一生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过去心不可得;未来,未来心不可得;现在,现在心不可得。一看弥勒菩萨就没好好学金刚经,碰见我给他讲讲金刚经,没福报,弥勒菩萨福报太小。再说,你弥勒成佛,弥勒是谁?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弥勒要是成了佛,那佛成了什么?如果一个人把佛成了,那佛是不是就被这人霸占了,那佛还是佛吗?佛就有不遍之处,那别人就成不了佛了。佛是性,性是佛。大家不再执著自己,不再有人成佛,不再霸占佛,这时才能都成佛。大家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当得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就是当下时时生老病死,念念不住。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这样一讲,你说,哦,原来没有生,没有人生,没有生还授个啥记,授个屁记。声闻乘人在法华经里边,一听佛给他们授记,过多少劫成佛,大家高兴啊,一帮傻子。是不是有我才会觉得我成佛?没有我谁成佛啊?没有我就是佛了,还成啥佛?猫狗都是佛,还用你去成佛?真是的。不识本性,学法无益啊。你不了解实相,你就是瞎忙活,全都忙活错了。盲修瞎练,在意识妄想里乱转悠,转悠无量劫也转悠不出来。一旦识得本心,见自本性,一切都明白了,都通达了。再也不会有任何的疑惑和困惑,谁也骗不了你,佛也骗不了你,非旦佛骗不了你,你反而发现佛是一个骗子。如果你明白这点,你比他还能骗,别人都赞佛,你损佛,你天天拿佛开玩笑。大家都觉得成佛很难。那是因为不了解实相。如果是你想成佛,那永远成不了佛。发现没有人,没有法,也即是没有成佛的人,也没有成佛的法,觉悟人无我,法无我,言下成佛。我们看大般若经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成佛太简单了。具寿善现,就是须菩提,他对佛说:如世尊说,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极难信解,甚难证得。如我思维佛所说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极易信解,甚易证得。所以者何?若能信解无法能证,无法所证,无有证处,无有证时,亦无由此而有所证,即能信解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证知无法能证,无法所证,无有证处,无有证时,亦无由此而有所证,即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成佛难,那是不识佛。佛是心作,非有人作。佛是性成,非是人成。所以说,性成无上道,弹指超无学。所以你要悟到无生,也就诸法没有生,那才是真成佛。无生就是成佛,不需要授记,无生即是正位,亦无授记,授记就是鼓励你,说你成佛,让你依幻修法时有信心。若没有授记,就没有什么成佛了,所以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你这个一生成佛,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佛给你这么讲,其实佛是没有错的,但是你正确领悟了吗?佛是真语者,如语者,不会讲错,但你听懂了吗?你会没会佛意?你相信的是自己的意思。佛没有讲错,佛经也没有错,是你自己错解。弥勒菩萨这一段,我们大家要仔细听啊,这一段能够纠正你以前所有对成佛这个认知的错误理解,改变你对修行所有错误的知见、见地。错误的见地扭过来,修行就如乘风破浪,就像乘了一艘大船一样,立刻就到彼岸了。因为你以前的知见全都错了,所以修行全都修错了,是带着妄想修行,越修离道越远。修行是言下见性,言下见性,才是真正的成佛之义。佛为什么要讲弥勒你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要这样讲?这是一种比喻。因为弥勒菩萨老打妄想,老想明天干吗,明天成佛,所以也没讲错,因为你自己这样想的嘛,你老打妄想,老想明天我去谁家串门去,那家有玉有香有名茶,还有字画。有人说过弥勒,就是迷了,迷于本性叫弥勒。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就迷在这个一生里面了,一说他候补佛,给弥勒乐的美的,天天说嘴合不拢,就乐。被佛骗了,佛其实不是那意思。 维摩诘经第十二讲之二为从如生得授记耶?为从如灭得授记耶?若以如生得授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授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维摩诘问弥勒,你得佛授记,是从如生得授记,还是从如灭得授记?你是从真如生得授记,还是从真如灭得授记?如果从真如生得授记,真如没有生;如果从真如灭来授记,真如没有灭。如果授记就是如,不光你弥勒如,一切众生都如,你得授记,一切众生都得授记。你与一切众生无二无别。所以如果你是候补佛,一切众生皆是候补佛,大家都是候补佛,那下一个成佛的是谁?打起来了,对吧?娑婆世界就一个佛,到最后大家都成候补佛了,还有你的份吗?弥勒。不仅一切众生皆如,猫狗、草木瓦石皆如,都是候补佛。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既然是如,则无有不如,一切法皆如。不二不异,就是一切皆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若弥勒成佛,一切众生皆亦应得,一切众生都应成佛。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众生性即是佛性,众生即佛,佛即众生。离众生外没有佛,离众生你找不到佛。佛性在众生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不能否定真实的本性。所以一切众生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什么是菩提相?无相,实相,如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菩提相者即非菩提相,是名菩提相。所以菩提相就是清净相,就是离一切相,就是离文字相,离分别相、无二相,无为相,不可得相、毕竟空相,寂灭相、无常相、常相等等,说则无量无边,义则一种。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如果弥勒你能够灭度,一切众生都应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众生本来是寂灭相,不实有,是幻化的,本来就是非众生,是名众生。本来寂灭,不复更灭,不需要你再去求一个寂灭,再去修一个寂灭,再去证一个寂灭。如果是本来寂灭,再去修苦集灭道,有修有证有得,那就叫增上慢。增上慢的意思是有所得。有求有得,就叫慢。好多人修行,不是有禅定,就是有功夫,要么有境界,要么有聪明,要么有知见。不管你有什么,那都是慢心。只有回归平常,只有无所得,一无所有,真实无依,真实无我,才会无慢。增上慢就是在无所有法中,立了一个多余的东西,本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立了一个虚妄的东西,这叫增上慢。声闻、菩萨、增上慢,觉、圆满、十地,这些名相,都是喻心,喻人的心态,心念,并非实有这样的法和这样的人。大家一定不要学错了佛法,不要领会错了,其实从来没有一个实有的人。心念当然也不实有,但是我们会用种种心念来生活,来面对这个世间,来实现解脱。心念用错了,就说成是烦恼,是无明。心念用对了,说名心解脱,说名自在。用错了就烦恼,就是众生;用对了,就清净,就是佛。这是本来涅槃,不需要更灭。只是用心的问题,看事物角度的问题,观念的问题,不是修证的问题。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如果你了达实相了,弥勒,就再也不会用这些观念诱导大家发菩提心,求不退转,将来要成佛,你不会这样讲了。真真实实的没有一个菩提心可发。有的人经常跟我讲,师父,我发不出菩提心来。发不出就对了,发出来就怪了。所以发不出菩提心,无菩提心可发,这是真发菩提心,这是发真心。佛一直叫我们发菩提心,开始是通过发菩提心引导你修行,最终是让你看到真心,不是让你发出一个什么心来,就停在那儿了。找不到一个实有的心,怎么发心?只要有一个心发就是发神经,你有一个东西可得,你就是发神经、发病。过去迷惑颠倒发心,以后不能发心了。发心做好事,发心度人,发心成佛,发心建道场,全都是打妄想。没有人成佛,没有人修行,就你一个人,还在那儿执著修行、度生、成佛。茫茫三千大千世界就还剩你这一个人在自己的妄念里这流浪,还不觉悟,还在轮回。所以不要再用这个假法,用这些瞎话诱骗这帮天子了。实相中没有菩提心可发,亦无发菩提心者。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维摩诘说:既没有发心者,也没有退心者,你讲什么不退转地之行?都是化城,都是故事,是骗你的,赚你的。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起一个菩提心这样一个法相,这样一个见。觉悟菩提心只是假名,是佛为众生施设的假法。不要分别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要不要发,有没有菩提可得,不要去起这个念。你不起一个心,不分别自心,那就是真菩提心。那叫真实心,叫真性。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呢?身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身心俱不实,不实之身心不得菩提,这个智慧叫菩提。这叫菩提。有的人执着身体,我要证空,我要把身体修得清净,修得能够腾空,能够飞起来,能够化成虹身,能够变化,这不是菩提,菩提不可以身得。你在身体上做再多功夫,这个身体本身就是影子,就是幻化的,全都是你的妄想,所以你是白做功夫。所以菩提不可以身得。平时修行,你的见地方向错没错,拿这本经典一对就对出来了。你不好好学经典,听别人讲一些奇奇怪怪的,就信了。全是邪法,你一听就信了。别人也没有好好学经典,别人也是听别人讲来的,都是道听途说,都是传来听来的,一盲引众盲。你不好好学经典,传到你这儿,就把你骗了。你好好学经典,再有什么问题,别人跟你讲什么,你就不会信了,也不用再去问别人了。听听维摩诘怎么讲?他讲的才是实相。经典里写得很清楚,菩提者,不可以身得。那你看看自己的修行,是不是在身体上做功夫?就算你肉身不坏,全身舍利,那只是个相,没有用,跟法身不相关,了无交涉。所以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心也不可得,心也不是菩提。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叫菩提,也没有实有的东西叫心。居士:那师父,到底怎么得菩提啊?师父:你能不能不得啊?对,不得菩提是得。你不要去求一个菩提,彻底死了这个得心不就完了吗?但是彻底死心太难了。一会儿死,一会儿活。是吧?大家都这样,只能死一会儿心,其实一会儿都没死,只是暂时忘了这事。看到旁边有人说佛法,讲修行,说哪儿哪儿有法会,自己立刻就跟着参与进去了,又跟着一块儿起了得心。彻底死掉我想成佛的心,我想修行的心,我想证点嘛的心,是很难的。不起这个得心,叫菩提心。菩提心难得,为什么?你难死心。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这个寂灭是本自寂灭,本来没有相,不要再求什么,再思维什么,再学什么了,就和寂灭相应了。所以灭诸相故,离一切诸相,就是实相。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你还在那观心,还在入定,还观想,还观上师,观佛,观这观那,你观啥,都是妄想。不观是菩提。所以不观是菩提。你不要起一个观,要绝观,绝是不的意思。不需要觉和观,不住觉和观。不要起一个觉心,也不要起一个观的心。楞严经说:觉明为咎。什么是觉明为咎?起心即错,动念即乖。你起一个觉悟的心,起一个想知道什么是自性的心,就是观。所以说,回趣真如,法还不净。所以不观是菩提。居士:师父,不观就是菩提吗?不太懂。师父:你又观了,对吧?你起一个疑问还是观。起心动念,有所得,即是观。观就是打妄想。居士:那没事这样,这样做些动作,可以吧?(动作)师父:这个不叫不观。做动作是做动作,加个可以吗,又开始打妄想。正做什么时不生做想,这叫不观。常用诸根用,而不生用想。这个叫不观。别缺心眼啊,别执著不观。走路还是要观的,不然掉坑里了。开车还是要观的,偷葱还是要观的。看你干什么事。如果打坐,不需要观心,也不需要看着念头。看到就看到,没看到就没看到,不住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在打坐时找一个东西,或除一个东西。居士:师父,这里的观是止观的观吗?师父:止观里的观就是不观。一开始学止观,让你看看念头,看看心,是为了让你止息妄念。到最后发现念性不实,一切法不实,没什么可止的,也没什么可观的。所起一切心念,都是妄想。看到这一点,这是止,这是观。有不少人学了禅宗,认为禅宗祖师一法不学,一法不修,绝观绝止,太狂太傲了。你还不知道祖师的狂和傲。我们都知道陈睦州尊者,岩头禅师,南泉普愿这些人,过去参学的人,想见他们一面都难,你能跟他在二米前说句话,你都了不起。为什么?他棒子三米长,你刚站他身边,棒子就过来了。棒子前面还带铁丝。现在我在这里给你讲经,祖师才不给你讲这些。他疯了才做这些傻事呢。这些都是要自己读,自己悟的。他没事就是睡觉,偷奶喝去,天天翻墙头,没事玩去,才不会给你讲这个。你看灯录里边写的,谁也别想亲近他。云门禅师怎么开悟的?被吓开悟的。三次去见睦州尊者,三次给打了,脑袋被门挤了,开悟了。谁也别想亲近,这叫祖师。因为维摩诘给弥勒菩萨这段开示,法理讲得很透彻,我们要认真学。因为弥勒要成佛,既然你要成佛,我就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成佛。既然你要得佛菩提,我就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菩提。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大家全都在修行,全都在有为法上用劲儿。在心念上转就是行,起诸妄心就是行。而真正的佛法是不行,不行什么。不行贪嗔痴,不行骄慢,不行嫉妒,不行谄曲,不行疑悔,不行一切烦恼。这是不行。诸法无有行,无有行者,一切行空,这是不行。有部经叫诸法无行经。这个行就跟生灭是一样的,一个意思,生的意思。无行就是无生,所以不行是菩提。不起妄想心,不起执着心,不生行法心,不造作什么,不去求什么,不去证什么,老老实实呆着,没事玩玩可以,但不起修佛,修法,修道的心,这是不行,这是菩提。为什么不行是菩提呢?无忆念故,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你去想,去准备、去筹措、去做。断是菩提,舍诸见故。这个断是让你离一切想,断一切恶,离一切攀缘心,什么也不用想。断一切想,断一切见,断一切缘,断一切有为。这个断,和离,和空都是一个意思,本性上没有实法可得。所以你不要安一个见,不要知上立个知,也不要立个法,把这些都断掉。断掉就是悟到没有这些东西,不要在上面添新就是断,并不是说有个东西可断,不添东西就是断。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断和离都是一个意思。其实学佛就是不加东西就对了。既不用增加,也不用去除。已经增加的,不要再增加。依旧就可以了,依旧,就那样。其实这个很难很难,你要不通达,不透彻,一定会加一个什么或者除一个什么。为什么说佛、祖师包括这些觉悟的人,要反复讲一个理,反复讲怎么修行。因为大家解脱的正理不明白,不清楚,模模糊糊,未悟谓悟,未明谓明。正理是指导我们修行的真正见解。临济祖师说,你要有真正见解,正法眼。正理不明,一定会修偏的。宁可花很多时间把这个正理、正知见、解脱知见搞明白,也不要急急忙忙瞎修。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黄檗禅师讲,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能够离开自己的妄想和执着,不被自己的妄念所骗,自己一烦恼就知道是自己起心动念造成的,然后不住于念,这就是法,这就是佛,这就是修行。障是菩提,障诸愿故。障就是不要起心,不要起愿,不要起任何心。我们以前学的是什么?要发愿,要除障。要发菩提心,要起慈悲心。维摩诘告诉你,把那些心都死掉,都障蔽掉,那才是菩提。灯录里有一个人叫障蔽魔王。障蔽,就是把一切都障蔽掉,一切法不受,这叫障。什么也甭想奔我这来,我这里如石头上栽花,如蚊子叮铁牛。这即是障是菩提,障诸愿故。起一个愿就打掉,就灭掉。居一切时,不起妄心。所有关于修行、解脱的愿望、妄想,全都打掉,全都障蔽掉。这才是菩提。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我们老想有所入,是不是?总是有人问我,师父,怎么才能迅速契入?你契入到哪里去?没有一个地方可入。所以不入是菩提。你不要入了,既不要入禅定,也不要入真如,更不要入什么境界。一切所入的,无非你的妄想。真如没有入处。古人有一句话叫: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师父,那不从门走,从哪走?刚刚告诉你了,翻墙头。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这里的不贪,不仅不贪世间,出世间法也不贪,开悟、见性、解脱,一切法者不再贪。有入因有贪,无贪即无入。好了,这一会就学到这里。

    2021-01-20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88899091929394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