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示

    开示除了你的念头,你不可能跟外在的任何人事物在一起。人,是你的念头;事,是你的念头,物,是你的念头。看清这一点,你只需要跟你的念头和谐相处,在引起你注意的地方看到自己在外境上的投射,别被这些念头困惑,你的世界就清凉无比。 开示当你在心里评判某个人的某个行为而为此感到不舒服时,这时你需要立刻看到,是自己的妄念在那个人那件事上投射,告诉自己,那只是你的猜测和想法而已,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你看到的只是你心上生起的幻象与错觉,你捕捉到的一切都只是你自己的妄念,而跟外在的人事物无关。当你能够这样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时,一切烦恼都会消失。因为烦恼是由你的念头编织的,而不是外在给你的。收回你心里的投射,烦恼就会消失。 没人给你定法则,你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法则。一切你说了算。 管好你自己,别人怎么活交给别人,不要越界! 我很想温和地讲法,但实相不允许我说谎。不抛弃一切,你永远无法真正独立。不舍一切有,你永远有依。有依背道,有依有我。有我有苦,有依皆妄。经云: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舍一切有,方得见本来。何以故?本来无一物。但有一物一法系于心,皆不合道,不得契本来。不契本来,必有苦,必不得真实解脱。

    2021-07-05

  • 学山禅戒第九讲

    学山禅戒第八讲第八条,就是要节制夫妻男女之间淫欲的事情。并不是说,这个绝对不去碰,因为必竟是凡夫,没到那个境界。关于淫的戒律,是佛陀时代对出家弟子要证四果的人的要求。这是出家比丘受的戒律,第一就是要戒淫欲,要和所有的异性都要戒,不仅戒行淫,连手淫和自慰都要戒。断这个淫欲,是非常难的。过去有比丘因为戒不了淫,想割断自己的生殖器。佛只能告诫他,那没用,还是要从心上断。出家菩萨戒里面也是所有的淫欲都要断。在家五戒,就是夫妻之外的邪淫都要戒。那对于我们现在学法的人的要求,如果你真的要学禅宗,这个要求还是很高的,要和出家人的要求接近,就是你能断最好全断,你断不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减少。因为淫欲、男女同房也是像抽烟喝酒那样,一时之快,如果这方面你兴趣特别大,首先你就很难清醒,你的身体也会消耗,你的心里会一直想这些事情,很难专心办道,它都是瘾,都是识心上的幻觉,都是妄念,就是你被念头骗了。你看不到是你一念的妄想,对吧,几分钟过去了,后边就是各种不舒服,不像你精力旺盛时那样。房事过度的话,腰酸脚软,还有可能得各种疾病,何苦呢?只有无明的人才贪着那些。但淫欲心是我们无始劫来的生死习气,人之所以投胎,就是这一念淫欲心来的。所以,这个是最难断的。这是多生多劫的习气,我们就是因为这一念淫欲心才投胎来找父母,找家人的。学禅宗,见性是最重要的。达摩祖师说,不论淫欲,唯论见性。虽然断淫欲不是修行最重要的环节,但也要知道远离,要渐断。如果因为淫欲断不了而生大烦恼,那也不必,心里知道不过度,不贪着就好。如果想要明心见性,有大成就,淫欲心最终还是要断的。不能直接断,就要用智慧远离,方便断除。夫妻男女要懂得身体上的远离,肢体保持距离,少到一块凑合。凑合凑合就到一起了。世间万物都是这么来的嘛,凑合凑合就多出一个来。少凑合,少接触,少粘在一起。在这方面要知道保护自己,少看跟这方面事情有关的视频啊,文字啊,这种能勾起你欲望,刺激你神识,刺激你心识的东西。那些激荡你欲望的东西,少看少听。少接触异性,现在我们这个网络手机里冲斥了各种色情的信息,你一定要善护六根。现在网络的各种信息,有时候变着花样把你朝这方面引领,电脑里有地自己就蹦出一些信息,你好奇点了进去,又百无聊赖,所以就沉迷进去了,整天什么也不想干,愈陷愈深,不能自拔。所以你要知道保护自己,有时候我们本来没这个心的,不小心点开了什么,不知不觉就进去了就看了,慢慢这个东西就控制了你的心思。大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避淫欲如避火坑,如避毒品。十方诸佛避欲如避火坑,视欲如毒药。避女人如避毒品一样,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才能远离淫欲的伤害和困扰。有的人说,女人不是洪水猛兽,没那么可怕。你知道自己怎么就轮回到这个世间吗?知道自己为什么到现在还有这种想法和见解吗?就是因为女人。外境的远离只是一时的方便,是标而不是本。若论根本,还是要做足了牧牛的功夫,从心源这儿制止。二十四章经里面佛说,欲生于汝意,意从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心。什么叫二心,你不起这个意和欲的心,或者你起来就直接止住了,就转掉了,那就没有什么色啊,非色啊,欲啊,淫啊,都没有了。可是你第一念控制不住就完了,戒淫禁欲,不是简单的说我不到一块凑合,我身体一定要控制自己,你控制不住,那是无始以来的习惯,不是你从身体上能控制的。要从心源上,觉悟一切皆空,从根本上,从你的心上制止。从心上制止,就要具足了功夫,淫欲不断而断。做足了功夫,有了真实的见地,再重的习气,时间长了,都能渐断。你就想不到这事儿,再加上眼耳鼻舌身意多注意保护,不去接触这个缘,淫欲的力量就不知不觉小了,正念觉知的力量就增强了。你就想不起来这事儿了。而且你起心动念立刻就能看到,你能立刻转掉,离开这个念。一个人想断淫欲那是比登天还难。那个比丘想断掉淫欲,想把男根去掉。去掉男根,你也断不了淫欲,淫欲从你心里生的,从你意识里生的。从你头脑里生的,你断身体那个部位有什么用?所以说我们一切的问题,所有的烦恼,归根结底是哪儿的问题?都是心念的问题,是意识的问题。你心生的,你看不见它真正的来源,才是问题的根源。你在根源上制止了,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了,这就叫香象渡河,截断众流。但得本,莫愁末,直截根源佛所应,摘叶寻枝我不能。你从次要的枝节末叶上下功夫,根本没有用。为了禁欲,你远离女人,总远离女人,但是你心里那个欲望,那个念头控制不了,有什么用。指控住不住欲望,心里总想那个东西,那跟与别人在一起做那个有什么区别啊?所以说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也要看好自己的念头,做好功夫,不然的话这个很难断除。但是呢,也不要因为这个生烦恼。我们坐禅也好,做功课也好,经行也好,持戒也好,是事须渐除。你别因为这个事做不到生大烦恼。于戒缓者,不名为缓。于乘缓者,是名为缓。于戒可以缓,于乘不能缓。于乘缓了,你整个人修行方向就错了,不知道为什么修行,修行的理没弄明白,再怎么持戒做功夫,都没意义。修行还不知道方向,还没上路,天天对治习气,对治多少年都没有用。因为你不明理,也不懂得怎么做功夫,所以很难改习气。但是我们理明白了,功夫做到了,这个习气就能看得到了,关键的时刻一转身,一转念就过去了。要没有这个功夫,不明理,很难改变习气。我们讲的是助道规范,不是根本,但是它和我们修行的根本息息相关。这就跟我说的缘因和了因一样。电线、开关、灯,它们是一体的,但它们各自起的作用不一样。开关能让灯亮,但是这个开关能和电线分开吗?他们中间如果隔开,这个开关有用吗?没用。顿悟也好,渐修也好,最后把习气断掉也好,都是前面把这个理事弄通了,做好了,最后才能完全断掉习气和烦恼,使自己达到真正的清净。如果你功夫不够,有些人比如烟它就是断不了,你就断不了吧,也别跟自己较真。反正你慢慢修行,有一天你理事都明白了,功夫都做到了,这个瘾自然就断掉了。但是如果你功夫做错了,或功夫做得不够,这个瘾是断不了的。除非有其他特殊原因,比如再吸烟就会要你的命,这个你也会断。但这与会不会修行没关系。那后边这一条呢,其实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们会因为这些事情生无量的烦恼,这条希望大家都认真的听,这个就是家庭之中的关密关系,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第九条:不打听、干涉、管控丈夫(妻子)的任何私生活。练习独处,远离世缘,静居一室,不问世事。孩子的学习交给老师和孩子本人负责。你只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不干涉孩子的恋爱、工作、结婚等大事。将这些事完全交给孩子和自己的配偶。没有配偶的,交给孩子自己。这条听起来可能难以理解。这怎么可能?孩子是两个人生的,怎么能把孩子交给丈夫或妻子而自己完全不管。这个没办法,这个不是靠理解的,这个靠悟性,靠活没活明白。你能做到就做,做不到也没人逼你。有的人能做到,出家人就做得到,特别自私的人就能做到。你只是没有魄力给自己贴“自私”的标签而已,但虽然这样,并不表明你不自私。这个你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你没勇气让人说你而已。你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有智慧。你不要去过问别人的隐私,不要打听别人的隐私,尤其夫妻之间。也要让打听你隐弘的人明白,离你远点儿,你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你的生活。你的态度强硬了,鬼神看见你都要给你让路。你自己软弱无能,蚂蚊都会欺负你。莫干涉,莫操控,莫过问。这是家庭生活中的处理关系的原则。夫妻关系最容带来烦恼和痛苦,因为男女情执根深蒂固,这种习气,最难断除。夫妻相处,以不打听,不干涉,不控制为要领。夫妻之间,就是这一条就是最难做到,因为既然我们已经成为夫妻了,妻子就是丈夫的妻子,丈夫就是妻子的丈夫,互为所属才叫夫妻。对不对?妻子属于他所有,他可以碰,别人碰是不行的,那是他的一部分,这是我媳妇,我能摸,你不能摸。你不能用,我能用,所以就有一种操控,一种控制在这儿,所以才会有打探,有干涉。今天我看他打电话总是鬼鬼祟祟的,说不定背着我跟谁来往呢?他不能跟任何人来往,他属于我的,他是我丈夫,他跟别人来往我绝对不干。就看手机去了,一看手机果不其然,里面还不是一个,三个五个一大堆,全都是异性,完了,本来很平静的生活因为这一打听完蛋了,掉进去了,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出不来了,甚至因为这个闹自杀抑郁都有可能。为什么?还不是那个我和我所太根深蒂固了,太执着我了。那是我丈夫,他就不能跟任何异性有任何的来往。他做他喜欢做的事,他有他的工作,他有他的生活,你做你的事,你有你的生活。作为夫妻俩,就是暂时的一个伴儿,我们生活在一个房间里面,一个空间里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自由,互相尊重,互相恭敬,他的生活让他自己去负责,他有什么事情你不会替他负责,他吸毒他违法了他进监狱里,他搞不正当关系,他要负结果,不要因为他做的事情你要死要活的。他在外面搞女人,然后你要死要活的,你为什么这么傻?你傻疯了吗?他搞女人能有好结果吗?一个人就那么多时间、精力,让他去搞,自己就把自己搞死了,用不着你去恨他。是不是?大家想一想,搞女人不花钱行吗,搞一身病他自己受。搞点不正当的女人,各种各样的病都会得,百害无一利,这一利就是当时脑子进水了,脑子一热,短路了,就图一时之快,给他带来无量的烦恼麻烦。他自己作的痛苦和麻烦,你去烦恼,你去痛苦,是不是有病啊?爱找谁找谁,他爱跟谁跟谁。你离不开他,就跟他继续过日子就完了。如果有骨气,直接离开他,让他去找别的女人。一句话,你学佛没学明白,跟他搞那些有什么区别啊?都不正常。师父,我们学佛不正常吗?不正常,在他眼里不正常。在他眼里,你应该每天都伺候他才对。在他们眼里我们学佛的都不正常,你学对了,那还算正常。你学不对,和他干那些事没有任何区别。他迷那个,你迷这个,都是神魂颠倒。你学佛,人家不管你,人家有点娱乐,打打麻将,出去喝个小酒,你就甭管。有本事你跟人家离婚,又没本事离婚,又控制人家,最后烦恼的是你自己。在这方面,男人可能会花心多一点。女人要是一出轨,那男人就更苦了。其实男人对女人都很执着。这个世间就这么点破事儿,就是我执着你,你执着我,男执着女,女执着男。有的男人遇到妻子出轨的,痛不欲生。我遇到好多这样的人,跟我讲,媳妇跟人家跑了,让我给出主意,我的天啊,我怎么给你出主意啊,其实你不知道,你老婆都已经是第三次出轨了,前面还有两个小白脸呢。这些事情都是太执着我和我所,把对方当成你的了,所以才痛不欲生。媳妇不是你的,老公不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把他们当成是你的,你就等着受苦吧。有人要反问了,那两人为什么生活在一起呢?因为耐不住寂寞,凡夫俗子,谁能心甘情愿单身生活?在一起生活没关系,谁也不管谁,谁也不干涉谁,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在一起生活已经没太大的必要了。是吧?在一起就是为了互相控制,互相管理,互相折磨的。如果不折磨你,那何必在一起过日子呢?是啊,是你自己耐不住寂寞,所以才要找一个伴儿。但他不那么想,他非要寻花问柳,你怎么办?难道就不能在一起生活了吗?就不能相敬如宾吗?不能互相恩爱吗?那都是两人多生多劫修来的,而且,还是不能解脱。也有夫妻关系特别和谐的,谁也不管谁,谁也不操控谁,谁也不过问对方的隐私,明明他衣服上有香水味,都不问,这就是智慧,明明知道这两天玩命花钱也不问。你这样的话,时间长了,老公和你一起相处愉快,他能找你麻烦吗?他会吵架找你离婚吗?不会。最后,他在外边玩儿的差不多了,发现还是老婆对自己最好,只能回来找你。两个人和睦相处,真的需要大智慧,你没事老干涉他、控制他,谁也受不了。如果想做到这一条,就必须要有修行的功夫,有觉性有智慧,你得了解实相才能做到,不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男女夫妻在一起的本质就是操控,就是我和我所。我喜欢你,你喜欢我,我属于你的,你属于我的。我媳妇,我女朋友,我丈夫,我老公,全是我的,别人能碰吗?绝对不能碰。你能在心上认识到你和他之间没有一个实质的关系,那才能解脱。少参合他的事,少自寻烦恼。任何人都经不起考验和探查,因为人性就是这样,有几个真正干净的人,清清净净像莲花那样的,没有。所以谁都有点习气,有点恶习,有点隐私,有点见不得人的地方。如果你拿放大镜看,你会看到都是一个德行,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也没有绝对纯洁的女人。就算活到老都是处女,她心里怎么想的你知道吗?她干过什么事你知道吗?只有她自己知道。如果你去打听他每天在干什么,那就真的没有好东西了,所以说距离产生美。给任何人空间,尊重他的隐私,别什么都去问,多烦人。你觉得人家做的不对,人家没觉得。人家觉得做的一切都很正常,你带着种种眼光去看他,他能开心吗。你做你的,他做他的,互相尊重,互相独立,说到底,要练习独处。要深入佛理,练习独处,一物不为,多做无依的训练。夫妻是这样,任何人际关系都要这样处理,保持距离,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尊重。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离不开男人。有几个男人离得开女人?女人离不开孩子,孩子是你亲生的,你肚子里出来的,有几个能看得破,放得下的?不管是男是女,女人离不开孩子,孩子离不开父母。夫妻感情越好,双方就越执迷,如果再增加一个孩子,父母把很多精力都投放到孩子身上,那这个孩子幸福吗?这孩子倒霉了。父母越爱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越倒霉。父母会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所以现在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各种自闭症的,甚至还有自杀的很普遍,很多很多。就是父母把很多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儿女。操控,无形的压力,让孩子们越来越不开心。孩子上学的问题,成长的问题,生存的问题,都成了社会很大的问题,就是父母对孩子没有正确的影响。他自己还处于婴儿期,处于幼稚期,就当了父母。他自己尚需要人生的修养,还需要学习,他就当了父母。把一些完全颠倒,完全迷惑的观念灌输给孩子,那孩子能幸福能快乐吗?所以幻抑郁症的年龄越来越低,前十年,得抑郁症的都是二十岁以上,现在十五六就得了抑郁症,甚至更小。在坐的就有孩子患了抑郁症的,很小的孩子,我们身边患抑郁症的越来越多。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在寺庙,在道场过这么简单的生活,你有时候觉得亏了,你是真不知道世间人的疾苦,你是真不知道众生有多苦。有些人是从这方面过来的,从抑郁的险境中拔出来的,其实世间哪有快乐啊!无苦就是最大的快乐,有时候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过不了这种简单宁静的生活,耐不住寂寞,所以自找苦吃,以苦为乐,恶性循环。修行看似没有快乐,但那才是唯一的解脱之道。你要看到世间人有欠债的,有坐牢的,有病的,有各种焦虑的,有抑郁的,有想不开的,有每天惶恐不安的,有每天不知道自己干些什么的,有像车轱辘一样不停转而停不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苦,真是人间地狱。我们看叫外卖的特别的多,送外卖的没有停止过脚步,他一直在跑跑跑,他都不会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不停地跑?为什么一定要赚这个钱?他就靠订单量来增加收入,就跟蚂蚁似的,不停的忙碌,他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他根本没时间考虑,挣点钱就满足自己的胃口,大脑,吃吃喝喝,就完了,还不如动物。然后继续去挣钱忙碌,疲于奔命。在道场的人感受特别深,只要对比一下,看到世间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各种疾苦,我们真的是在天堂,在极乐。是无量劫来久修佛道,种的善根导致的,那我们这个修行要不要继续?要不要坚持?当然要。不继续,你就会跟他们一样,活着找不到意义,每天为一口饭,为脑袋里停不下的妄想奔忙,为自己的无明做奴隶。不是说过去生有善根,就满足停止了,停止就等于倒退。修行是非常长远的事情,不能间断,一间断,就退转,一退转就只有三途六道等着你。家里有孩子的,孩子的学习也好,成长也好,尽量交给老师,你呢,只负责大的方向,提供他饮食,环境,资金。学习成绩,你不要太执着,不要非要让孩子学英语钢琴,学这个那个,考上重点中学。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别有太多的要求。这个就靠你自己领悟了,其实你根本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孩子身上,你要注重自己心灵的成长,自己的觉悟。你越觉悟,越有智慧,你的孩子,你的丈夫或妻子越受益,你越能用无形的力量影响他们。你自己不觉悟不成长,你有什么资格去当父母啊,你有什么资格数落你妻子和丈夫?你自己甚至比你的孩子还幼稚,你怎教他?所以真正的教育是自觉。你把自己教育好,孩子不用教育,他会不知不觉跟你学。你远在两千米之外,他都能跟你学。可是你自己不成长不觉悟,你们就算天天在一起,两人一块堕落。孩子的成长,恋爱,工作,你都不要过问。他想单身,不成家,千万不要去干涉,他就不想要孩子,那就不要。不要去干涉,别他不想要孩子,你想要,跟孩子玩命。你凭什么把自己想要的强加到孩子身上。你没考上大学,强迫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他上不上大学,想不想要孩子跟你没关系,他的生活交给他。他没成年之前你抚养他,为他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到了十八岁成年了,你就要放手,让他过自己的人生。你们之间有血缘关系,你提供他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可以,但你要记住,你不欠他的。有的孩子是讨债来的,他觉得你应该为他做一切。这样的孩子不能惯着,不能宠着,从一开始就让他知道,你一分钱都不欠他的。千万不能被孩子绑架。听话的孩子,只要你不操控他就可以了。你不要干涉他的人生决策,大的事情,上什么学,干什么工作,他要跟谁过,要不要成家,要不要生孩子,到哪个城市生活,出不出国,让他自己去决定。你提供建议,但决不干涉。如果你干涉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就变成你的人生了,他的烦恼就变成你的烦恼了,那是最没有智慧的。咱么在坐的有一些父母,表现的都非常好,儿女三十多都没有成家的也不管,成家没生孩子的也不过问,这样孩子没压力,你也没烦恼。有些事是求不来的,没那个因缘,天天想那个事,这是最愚蠢的。你天天逼婚,逼孩子要孩子,都抑郁快自杀了,你都不知道,还逼他做这做那,还有人性吗?孩子不结婚,不工作,不生孩子,这些事在一般家庭都是烦恼,但是一个智慧的人,不去管。那是孩子的选择,我们尊重,不干涉。不结婚就不结婚,没孩子就不要孩子,人家都不烦恼,你跟着急什么?你急,不是愚痴吗?你也不管,大家都相安无事。师父,这个也不追求,那个也不管,大家都不成家立业,谁去繁衍后代啊?那不是一种消极吗?这不是一种定论。这只是一种个人经验,个人的领悟。你觉得这个观念好就借鉴,没人逼你一定要做什么。你觉得一个人自在,就过自己的生活。受不了一个人的孤单,就去娶妻生子,谁也没拦着你。到最后你烦恼了,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所有的选择和人生之路都是自己领悟的,是随缘的,你领悟多少就做到多少,谁也没强迫你做什么。经验呢,分享给大家,你吸收多少,你觉得跟你相不相应,那是你的问题。所以都是看自己的领悟了。你愿不愿意过自在潇洒没有挂碍的生活,一切在你。你耐不住寂寞,就去找伴侣。但我告诉你,人生八苦,你逃不掉,最后还是要经历爱别离苦。 

    2021-07-05

  • 学山禅戒第七讲

    学山禅戒第七讲我们继续来学习学山禅戒。上一讲我们学到第六条,关于饮食方面要清淡。对吃的贪着会让我们形成一种惯性,形成一种瘾。下面是第七条。第七条:不抽烟、酗酒、赌博、吸毒、按摩、嫖娼、非法集资、诈骗、买彩票、钓鱼、打麻将、搞婚外情、做整容手术等。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娱乐供我们消遣,比如说看电影啊,唱歌啊,聚会啊,吃烧烤啊,做美容啊,旅游啊,现在都很流行的,还有赌博呀,按摩呀。另外,非法集资,诈骗等等,推销,买彩票,钓鱼,打麻将,男女关系混乱,还有整容啊,推销保健啦,养生啊,还有现在流行治愈身体部位的拍打、通经络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一些娱乐活动,都是围绕着身体做的各种活动。有的是为了娱乐身体,有的是为了保养身体,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包括去健身房健身啊,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啊等等,这些我们增加身见和享乐的娱乐活动,我们都不要去沾染。禅宗的修行就是过简单的生活,并不是说我们懒,而是我们实在没事可做。我们每天也有一些日常事情可做,但是没有必要把你的身体锻炼的多么强壮,像运动员一样,没有必要。像抽烟喝酒赌博这些,各式各样能让你成瘾的事情你不要去碰,这个东西你一旦去碰了很难戒掉。我们都知道吸烟的人是很难戒烟的。一般人都不用说,就是修行多少年的人,让他戒烟都很难很难,基本上是戒不了,除非他功夫成片,除非他用很长的时间来牧牛。吸烟之所以成瘾其实是念头在起作用,头脑一念需要那个东西,他看不到,他控制不了,他没有力量来摆脱那种控制,就会去做那些事。烟瘾酒瘾甚至包括淫欲心这些都是一念心的惯性,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无明就是这些惯性的力量形成的。我们做牧牛的功夫,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能断习气,断烦恼。离念的功夫做足了你才能转这些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做不足就转不了。比如一个吸烟的人,他牧牛的功夫没有到位,他一天两天三天不吸烟,到第五天,一个星期不到,他就控制不住想吸烟。淫欲心也是,包括我们的嗔心、贪心、愚痴心这些习气,都需要绵绵密密大量的时间去独处,无依,去做牧牛,我们才能转掉这些习气。没有这些习惯当然好,没有这些娱乐的习惯不代表你没有别的习气,比如说意识心分别法尘,思维心住着心,还有一些嫉妒心,还有一些贪心显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没有功夫,就会被这些习气带着去起心动念,去做一些事情,自寻烦恼。我们学习禅宗,想达到祖师的境界,想要大彻大悟,想要真正领悟实相,觉悟我们的本性,这些方方面面我们都要注意。你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沾染这些事情,一旦染上你很难自拔,很难拔出来,你清净的本性就因这一念有依的心被盖住。说白了,这些就是心识的一个所依,不管你是依家人也好,还是依你的房子,你的车子,还是依娱乐活动,还是依见闻觉知,还是依一个烟酒,这些都是依,都是心识死死要抓取一个东西。有这些东西依赖,你才觉得安心,才觉得安稳。它就不能一物不依。一物不依,才能究竟解脱,得无生忍,证大涅槃。我们平时练习独处,我们到寺院,我们就切断了很多这样的外缘,然后通过很长一段时间不停的熏修,不停的转变,最后才能养成无依的能力。什么都不依,也能在那儿呆着,也能安心,这才是真正的安心。心识不再去抓取六尘了,这时候你的生死无明的根就松动了,已经很弱了,你就逐渐的超脱出轮回。只要你还有一个抓的东西,还有一个依的东西,那都是俱生我执,根本无明。有些人看不到这一点,为自己找借口说,大修行人抽点烟,喝点酒,吃点肉没关系。你一年就喝一两酒,吃几次肉,这没关系。碰到特殊的场合吃一点,为了迎合家人,为了方便周围人,你碰一下没关系,只要你心里清楚你没那瘾,就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你确实控制不住自己,你想要那些东西,这些东西本身它对我们的神识对我们的身体有一种诱惑力,甚至有一种控制力,你很难摆脱它们,你就要注意方便远离了。识心抓取幻境的习气是无始劫以来养成的,它的力量无比强大,没有长时间的善巧方便和真实修行,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喝过酒以后,神识就喜欢那种晕晕乎乎的感觉,总是回忆那种微醺的感觉,识心非常享受那样的感觉,那是一种迷醉的状态,它留恋那样的状态,过一段时间,它会不停地想要经历那种感觉。所以为什么我们说醉生梦死呢,人们追逐迷乱心识的东西,把它说成迷人。你觉得美好,你掉进去了。其实迷人并不是一个好词,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景色真迷人,这个东西太迷人,太漂亮了。凡是让你着迷的,将来也会让你受苦。酒这种东西,世间这么多人喜欢喝,就是因为酒能产生迷醉人的力量。无明众生不知道它会让我们迷惑颠倒,他享受这种迷醉,他享受完一次,就不会忘记。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这种缘,酒又不是多贵,他会总想这个东西,他会再去碰它,最后就变成一种瘾,包括烟也是,它迷醉你的大脑,让你的大脑有一种寄托。如果你不学禅宗,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你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他们觉得抽烟喝酒太正常了,国家都不禁止,这些东西,烟啊酒啊吃点好的,画个妆啊,我娱乐一下,有什么大碍?没什么大碍。但是你想出离生死轮回,这些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碰。有很多女人也去碰烟,也喝酒,最后也是戒不掉。这些烟啊酒啊,还有赌博,包括这些娱乐活动,你想解脱,一定要远离。有些人喜欢钓鱼打麻将,包括下棋,这些都会引起你的胜负心,嫉妒心,争斗心,是非心,善恶心,让你离开清净,离开当下,所以这些活动我们都不要去碰。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打坐,读经,散步,干干家务,做做饭,养养花,看一些佛法文章,然后坐在院子里乘乘凉,晒晒太阳,喝喝清茶,自己洗洗衣服,跟同修之间偶尔交流一下修行的心得,说个笑话,不评论是是非非,说过就完。偶尔跟师父在一起开个小玩笑,我们自己在一起吃个素斋,大家出去郊游一下,欣赏大自然的风景,这些事都没有问题。我们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是素食,这些事情我们都能碰,其他事情那就看你有没有智慧了。凡是让你兴奋的,离开当下的那些娱乐,都不要碰,什么美容啦,养生啦,什么保健啦,赌博啦,钓鱼啦,这些都不要去碰。哪个东西能让你上瘾,哪个事情让你做完一次还想去做的事情,一定要善巧方便远离。如果说控制不住,就强制自己远离,远离不了就没办法了。那只能靠你的修行功夫了,功夫到了一定程度也就逐渐断了。比如像吸烟喝酒的人,再好的修行都很难戒。菩萨戒里有不饮酒的戒,很多想受菩萨戒的人因为酗酒他就不敢受戒,他确实做不到。像唱歌、跳舞等等的娱乐活动,看书、听音乐等爱好啊,喝茶啊,画画啊,书法啊,这些都没关系。这些戒里我没讲到喝茶,因为喝茶属于一个中间范畴。只要不过分,不成瘾,喝点茶没关系。但有的人对喝茶非常着迷,那就需要远离了。如果你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对自己要求高,对茶自然也要少去贪着,少喝。茶喝多了也会上瘾,但它不像烟和酒一样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利,适当喝茶对身体有益,但喝多了会上瘾,它就不是对身体有益无益的问题了,而是会影响到我们的修行。烟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而且你很依赖它,也不卫生,也影响周边的环境,也影响其他人。酒呢,是让我们迷醉的,你会因为饮酒失去理智。我们不喝酒其实都属于一种醉醺醺的状态,这个醉醺醺是指你的无明,不喝酒都稀里糊涂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更何况再喝些酒,就更愚痴无智了。有些人是不是觉得自己天天迷迷瞪瞪,不知道这一天怎么就过来了,对不对?那你再喝点酒,是不是就更迷瞪,就跟睡觉一样?我们天天睁着眼其实就跟睡着了似的都没醒,你再贪酒,就更跟睡着了一样。你睁着眼都是一种无明,一种睡觉的状态,你再喝酒,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觉醒。哦,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虽然都是小事,但其实都反映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有所依。酒和烟,还有一些重口味的饮食,大家都不要去贪着,凡是让你上瘾,让你频繁的去做,让你离开当下,让你有所抓取有所依的都不要去碰。这个就需要你对法理非常透彻,才能严格要求自己。讲起世间的娱乐,刺激我们身心的东西,远远不止于我刚刚说的这个十几条。大家想一想,从重的到轻的,麻醉身心的,保健品,养生的食物,全都跟身体有关,一是对身体的执着,二是对感官的刺激和享受。贪图这些,这个事情做了就特别舒服,记忆就特别美好,下次还想去做,而且做这些事情是要花费很贵重的金钱,所以会让你辛苦地工作、赚钱,甚至干坏事。免费的东西,老百姓都不喜欢。阳光,下雨,下雪,吹个风,看云,听风,谁稀罕这些。你说是不是?河边发个呆,散散步,这些都免费的,老百姓不喜欢。老百姓要喜欢花钱的,最好能感觉到美的,有感官刺激的,声色犬马的东西。老子讲,五色令人昏迷。凡是爱惜自己的人,都不会去碰那些容易上瘾的东西。世间人都能够认识这一点,更何况出世间无上智慧的佛陀呢。佛难道看不到这些?肯定要提醒众生,要远离这些。我们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瘾,对各种各样的东西有贪爱,就是我执、自我的习惯。有人就喜欢化妆品,买完这种效果不好,还有更贵的,买效果更好的,一涂完以后,满面油亮,显得皮肤特别好。广告里面皮肤水嫩的像婴儿一样,那都是骗人的,你也不好好看看自己,都快六十的人了,买再好的化妆品,化的也不是你,都是你的妄想和无明。只这一个化妆品就把很多女人都骗了。你再怎么弄那张脸,跟你都没关系,那是化妆品出来的作用,专门为你的虚荣、妄想和无明服务的,你不要被自己的愚痴所骗,好像是从你身上长出来的一样。就算是你身体里长出来的美,也都是假的,更何况是靠外物假造出来的。有时候我们真的是没法想象,漂亮的衣服好几万,她觉得跟她有什么关系似的。你穿再好看的衣服,不还是那么丑吗!穿上衣服你就俊了是吗?俊得靠智慧,靠心性,靠德性,不是靠一张极度扭曲化妆的脸。但是她就认为穿上这身衣服她就漂亮了。她为此付出很多,加班,卖命,挣钱,买这些消费品。钱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为了她的虚荣心,她就付出很多,迷惑自己。修行这条路,你的需要越少越好,你外在的装饰越少越好。你的识心需要越少,你越清净,而且你活得越轻松,越简单,不会累,也不会苦。苦都是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无明,愚痴造成的。就是不停地骗自己,迷惑自己,靠感官来麻醉自己。感官上舒服,就认为那是幸福,那就安乐。没了感觉,就生无可恋。没有强烈的感觉,那才是真正的安乐。你进入感觉,就被他骗了,它一定是消耗你的,一定是上瘾的,而且你一定会受苦的。这是第七条。有些人现实生活中还沾染别的,只要你成瘾,只要你因为它付出很多,你很辛苦的,都要看到它们的虚妄,凡是劳累我们身心的,你要懂得远离。这就跟我们喝酒的时候很快乐,喝完以后肚子也疼,胃也疼,腹胀,还有呕吐,可能舒服了一个小时,难过了好几天,这些都是有副作用的,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一时之快,一时之乐,我们都不要去碰,只有愚痴的人才会去做那些事。

    2021-07-05

  • 学山禅戒第六讲

    学山禅戒第六讲同学们,上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助道规范。会修行的人同样是走路,他知道一心一意地走路。走路也是修行的好时机。他会把自己的妄念拉回到脚下,安住当下。拉回到脚下的同时,也可以感受风,感受鸟声,感受阳光,而不会进入妄想。不会修行的人就会不停地打妄想,心里抓这个,抓那个,想这个,想那个。练习觉知也离不开六尘,但是觉知所需要的不会形成依赖,都是天然的,不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我们的妄想,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分别,也就是我们的无明,当它执着幻尘的时候,它会引领你去不停的造作,让你去受很多苦。大家如果会修行,你就会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之处不忘修行,时时刻刻都能提起来,带上觉知去做,就完全不一样。既能把事做好,又增加了定力,训练了觉知,习惯了独处。当然有时候有些事情我们做起来,肯定会杂用心,不可能处处都带着觉知,可是如果你的修行跟上了,觉知成为了习惯,它就会自然而然地觉知,做什么都不会慌乱,就是做事快也是带着觉知。不然的话,你就跟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转,也不知道自己干点什么。你这个心永远是处在不安的状态,没办法安住,这都是平时积累的,平时练得多,自然就形成一种习惯。在学习下一讲禅戒之前,我们先看下面摘自《大般涅槃经》关于不放逸的开示,此外,还有祖师的一些相关开示。这些开示与我们学习禅戒的精神和宗旨非常相应,所以摘选出来。所谓不放逸,其实就是指修行人远离有为无常之乐,而实证涅槃寂灭之乐。学习二十八条禅戒,其实就是在践行佛陀关于不放逸的教导,而放逸会让我们远离诸佛涅槃之乐。佛陀对于不放逸法贯穿在整部《涅槃经》的前前后后,可见不放逸法对于我们修行解脱的重要性。在学习学山禅戒的过程中,我们参考这些经文的开示,对我们受持禅戒会有更大的信心。《大般涅槃经》:善男子,譬如世间有诸大众,满二十五里,王敕一臣,持一油钵,经由中过,莫令倾覆。若弃一渧,当断汝命。复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历尔所大众之中,虽见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着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是怖因缘故,乃至不弃一渧之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虽见五欲,心不贪着。若见净色,不生色相,唯观苦相,乃至识相亦复如是。不作生相,不作灭相,不作因相,观和合相。菩萨尔时五根清净,根清净故,护根戒具。一切凡夫五根不净,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萨永断,是故无漏。如来拔出,永断根本,是故非漏。又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得涅槃者,名第一乐?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诸行和合,名为老死。谨慎无放逸  是处名甘露  放逸不谨慎  是名为死句若不放逸者  则得不死处  如其放逸者  常趣于死路若放逸者,名有为法,是有为法,为第一苦。不放逸者,则名涅槃,彼涅槃者,名为甘露第一最乐。若趣诸行,是名死处,受第一苦。若至涅槃,则名不死,受最妙乐。若不放逸,虽集诸行,是亦名为常乐不死,不破坏身。云何放逸?云何不放逸?非圣凡夫是名放逸常死之法。出世圣人是不放逸,无有老死。何以故?入于第一常乐涅槃。以是义故,异法是苦,异法是乐,异法是我,异法无我。如人在地,仰观虚空,不见鸟迹。善男子,众生亦尔,无有天眼,在烦恼中,而不自见有如来性,是故我说无我密教。所以者何?无天眼者,不知真我,横计我故。因诸烦恼,所造有为,即是无常。是故我说异法是常,异法无常。精进勇健者  若处于山顶  平地及旷野  常见诸凡夫升大智慧殿  无上微妙台  既自除忧患  亦见众生忧如来悉断无量烦恼,住智慧山,见诸众生常在无量亿烦恼中。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偈所说,是义不然。何以故?入涅槃者无忧无喜,云何得升智慧台殿?复当云何住在山顶而见众生?佛言:善男子,智慧殿者,即名涅槃。无忧愁者,谓如来也。有忧愁者,名凡夫人,以凡夫忧故,如来无忧。须弥山顶者,谓正解脱。勤精进者,喻须弥山,无有动转。地谓有为行也,是诸凡夫安住是地,造作诸行。其智慧者,则名正觉,离有常住,故名如来。如来愍念无量众生,常为诸有毒箭所中,是故名为如来有忧。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使如来有忧戚者,则不得称为等正觉。佛言迦叶:皆有因缘,随有众生应受化处,如来于中示现受生。虽现受生,而实无生。是故如来名常住法,如迦邻提、鸳鸯等鸟。又云:善男子,死怨亦尔,常伺众生,而欲杀之,唯不能杀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是菩萨不放逸故。又云:复次迦叶,譬如有人,于怨憎中,诈现亲善,常相追逐,如影随形,伺求其便,而欲杀之。彼怨谨慎,坚牢自备,故使是人不能得杀。善男子,死怨亦尔,常伺众生,而欲杀之,唯不能杀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是菩萨不放逸故。又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受净戒,五法佐助。云何为五?一信、二惭、三愧、四善知识、五宗敬戒。离五盖故,所见清净。离五见故,心无疑网。离五疑故:一者疑佛,二者疑法,三者疑僧,四者疑戒,五者疑不放逸,菩萨尔时即得五根,所谓信、念、精进、定、慧。得五根故,得五种涅槃,谓色解脱乃至识解脱。是名菩萨清净持戒,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又云:云何根深难可倾拔?所言根者,名不放逸。不放逸者,为是何根?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善男子,一切诸佛诸善根本,皆不放逸。不放逸故,诸余善根转转增长,以能增长诸善根故,于诸善中最为殊胜。善男子,如诸迹中,象迹为上,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最为殊胜。善男子,如诸明中,日光为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最为殊胜。善男子,如诸王中,转轮圣王为最第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第一。善男子,如诸流中,四河为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上为最。善男子,如诸山中,须弥山王为最第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第一。善男子,如水生花中,青莲花为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为上。善男子,如陆生花中,婆利师花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为上。善男子,如诸兽中,师子为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为上。善男子,如飞鸟中,金翅鸟王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为上。善男子,如大身中,罗睺阿修罗王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为上。善男子,如一切众生,若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中,如来为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善法中为最为上。善男子,如诸众中,佛僧为上,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善法中为最为上。善男子,如佛法中,大涅槃法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为上。善男子,以是义故,不放逸根深固难拔。云何不放逸故而得增长?所谓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如是诸根,不放逸故而得增长。以增长故,深固难拔。以是义故,名为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根深难拔。又云:善男子,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云何有退有不退者?谛听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三法,则便退转。何等十三?一者心不信,二者不作心,三者疑心,四者吝惜身财,五者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云何乃令众生永灭?六者心不堪忍,七者心不调柔,八者愁恼,九者不乐,十者放逸,十一者自轻己身,十二者自见烦恼无能坏者,十三者不乐进趣菩提之法。善男子,是名十三法令诸菩萨退转菩提。又云:诸善男子,因不放逸能生世法出世间法。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勤修不放逸法。夫放逸者,复有十三果报。何等十三?一者乐为世间作业,二者乐说无益之言,三者常乐久寝睡眠,四者乐说世间之事,五者常乐亲近恶友,六者常懈怠懒惰,七者常为他人所轻,八者虽有所闻,寻复忘失,九者乐处边地,十者不能调伏诸根,十一者食不知足,十二者不乐空寂,十三者所见不正,是名十三。善男子,夫放逸者,虽得近佛及佛弟子,犹故为远。又云:善男子,为三事故修奢摩他。何等为三?一者不放逸故,二者庄严大智故,三者得自在故。又云:因放逸故,亲近在家,亦乐闻说在家之事,远离清净出家之法,以是因缘增长恶法。增恶法故,身口意等起不净业。三业不净故,增长地狱、畜生、饿鬼,是名暂出还没。又云:又解脱者,伏诸放逸,谓放逸者,多有贪欲,真解脱中,无有是名。达摩祖师: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又云: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黄檗禅师:息虑忘缘,佛自现前。六祖大师: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天皇道悟:但尽凡心,无别圣解。临济禅师: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临济禅师:你拟傍家波波地学得,于三祇劫中终归生死,不如无事向丛林中床角头交脚坐。临济禅师:约山僧见处,无如许多般,只是平常著衣吃饭,无事过时。上面是祖师和涅槃经中关于不放逸的开示,其实整部涅槃经中关于不放逸的开示还有很多,出于篇幅的考虑,我只摘选这么多。今天因缘具足,我们学习禅戒的目的,也是践行不放逸法,在此引用经文,希望对我们的修行有所砥砺。

    2021-07-05

  • 学山禅戒第五讲

    学山禅戒第五讲第二条:除父母子女直系亲属外,禁止与任何亲戚、朋友、同学、熟人有俗事上的往来。同门同修学法交流除外。禁止参加任何世俗聚会。这第二条戒律,咋一看,太不尽人情了。是的,学法就是不尽人情。我们就是因为太尽人情,所以一直轮回。一定会有人疑惑,怎么还有这样的规定?这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对所有人的,你想自己的修行有一个特别高的进步和突破,你想过一种近似于出家人的生活,就要这样。虽然你没剃度没出家,你也得这样做。除父母、子女直系亲属外,不和任何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熟人来往。日常生活买菜、外出办事接触身边的人,这属于正常。除此之外,减少事缘,缩小生活圈。老子说:老死不相往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你达不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就达不到老死不相往来。这两点做不到,自然达不到佛法里的更高的要求。佛法先做到老死不相往来,还要超越这个,达到这个之后,再讲乘愿再来,再说红尘里历练,再讲度众生。来了还要无染,再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精神与世间接触,把这两者融一块,还要超脱。你再反观一下你以前的思想认知和出世间上上乘法相不相应?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淡泊的心态,你怎么达到出世间这种绝对超脱的心境?你是想达到世间的和谐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你还是想达到出世间的出离,还是想达到一个更高的圆融,不管你要达到这三条的哪一点,你都要从减少世缘做起,从乐远离行开始。除了基本的生存工作之外,你要远离一切人事的往来。对你修行、成长、精进、用功有拖累有影响的人,要与他们少来往,不交往,远离他们。父母子女直系亲属,这是我们没办法离开的。除此之外,你都可以为学法,为独处,为精进用功而放弃。因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这一条你根据自己的发心和自身情况来决定。我个人在出家前三年就是这样做的,我连父母子女都不来往。我虽然说上班回家,有整整一年,我谁都不理。孩子我都不跟她讲话。我妈到我们家来找我,来敲门,我从门缝里看见她在外面,她敲了半个小时门,在外面哭,我都没给她开门。她知道我在家里面,我就没给她开门。下了班自己就闷屋里边,周六周日在外面打坐、经行,回家就在屋里读大乘经典,跟谁都不联系,走在下班的路上,明明看见同事、高中同学跟我打招呼,都不理,大家觉得我是神经病。在河边散步经行,老姑父看见我了,以为我遇到什么事了,怕我想不开要跳河,喊我,我不理他。我溜来溜去,在那里修四念处,当然情绪不可能高涨,情绪不高涨他就以为我情绪低落,以为我有心事,想不开,然后跑我家里跟我妈讲。我情绪有什么可高涨,修行就是一件寂寞无聊的事,就是为了改变逐乐的习惯。我在那儿像个僵尸一样经行、散步、练觉知,我还能美?就是很平淡的在那儿走,他就以为我想不开,还跟我妈讲。明明我看见他了,我不理他,他就觉得我精神出问题了。整整一年,虽然每天上班,但我断绝了和所有亲朋好友的来往,就是保持了一个工作,就是上班下班回家吃饭,连媳妇孩子也不搭理,也不跟她们说话。这对他们来讲已经很好了,她们已经很知足了。因为我跟他们说了,我要出家,我离开过一次家,但是当时因缘不成熟,我又折返回来了,他们以为我不出家了,看到我又认真地上班,她们很知足,以为我心死了,其实没有。我在做准备工作,在等待时机,谁都不知道我的想法。她们不知道我那个出家的心还没断掉,我还在一直等待出家的机缘。一年之后就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切准备就绪,辞职信交给单位,突然之间就去了河南出家。那一年我过得特别清静,非常精进,非常用功。没有任何人和事影响我,除了上班那八九个小时,其他所有的时间除了打坐,就是经行、读咒,上班数钱,非常认真地数钱,也是修行。我在银行工作,也没什么妄想,打扫卫生,给单位做事,全都很认真很专注。这一条禅戒是我的个人经验,我当然不逼任何人都来效仿我,但希望为有缘人提供一种精神支撑,如果你想出家过出世的生活,你至少要有这种放弃一切的勇气。你们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修行的时间少,你的用功的力度不够,你的效率低,就是因为你分心太多,你的心都分到了人和事上了。有两个人有三个人就把你这颗心分开了,你就没法一门深入,没办法一心办道。多好的朋友关系,再好的亲戚,都不要来往,也不要去发微信联系,不管谁给你发微信都不要回,一次两次不回,人家最多骂你一句“神经病”,你也别理他,你跟他就完了,没缘了。多清净,要什么缘。但有缘,就是生死缘。佛与一切众生无缘。所有开悟的人,所有的祖师都与世间无缘。以无缘故,才能同体大悲,才能不着一人,不着一法,不着一物。世间多好的朋友,过命的交情,都是假的,都不出我人是非,不出能所,不出生灭轮回。他救过你一命,这交情算是到极点了,但他能救你法身慧命吗?就算你不跟父母来往,都不为过,因为我们学的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是要了达实相,了达实相,那才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回报,才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实相里没有什么真正的父母家庭眷属,如果说你只是想做个好人,那一定要把孝道做好。那到了出世间法,佛第一个给我们表法,他出家了。他没考虑到道德伦理孝敬父母养孩子照顾妻子,他成了世所尊重的人,他成了觉行圆满的人。如果你觉得佛有问题,那你别学佛了。我们大多数人毕竟条件有限,做不到,于心不忍,那最多跟孩子老婆父母来往,其他人都不要来往。你来往的人多,说明你需要的多,不管是物质、金钱,还是感情上的东西,你有太多的东西不能放舍。你不能放舍的心,怎么学无为法,怎么学最上乘法?如果你能做到自己找一个地方,把自己关到一间屋子里面就是读经打坐精进或者到道场来,那最好。暂时先把父母老婆孩子放下,也不是跟他们断绝关系,只是暂时远离。你先给自己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来精进修道,等你学到一定程度了再回家,再处理家庭人际关系什么的,你会游刃有余。可是你学不好的时候,你天天在家里面,除了吵架就是吵架。没有勺子不碰锅沿的,家庭里不就这点事吗?谁能在家庭里完全的不染、超脱,太少太少了。所谓的家庭就是一个关系网,一条长长的锁链,一环套一环,哪一环都很重要,都难放下。你在这样一个到处碰不得的锁链中怎么修行?很难。咱们在座的能到道场来长时间修行,是需要很大的善根与福报的。虽然不是完全出家,但哪个不是放下了很多,都有牺牲,都要冲破一些阻碍。家庭能百分百支持的,很少,基本上都有觉得你不负责任,不照顾家庭,只顾自己,认为你自私、有病。我们为自己难道有错吗?世间谁不为自己?别人都可以为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自己?我们为自己又没有谋财害命,又没有伤天害理,我们只是为自己的解脱负责,又有什么问题?你不为自己你为别人,那是你的选择。我为自己,是我的选择,不犯法不害人,为自己活,是世间最正确的事。只是你不理解不同意。你需要我,依赖我,我放不下你,我依赖你,大家就这样和家人永远搅到了一起,出不来了。出不来是因缘太重,依赖性太强,情执太深。你因缘具足了,就差一点儿出离的信心,我告诉你这没任何问题,你一下就出来了。有些人就是过不了自己的良心道德这个坎,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家人,是自己不负责任,那你就负责吧,你无数劫,三大阿僧祇劫都是因为负责,才在家亲眷属这个六道轮回里转。六道其实就是六亲眷属。为这个负责任,为那个负责任,唯独不为自己负责任。其实都是我执的表现。先有能,再有所,你执着自己,就会要求自己负责。你悟到无我,你为谁负责去?连自己的责任都不要负了,更何况别人的责任。但这是对一个真的有出尘志愿的人的要求,大多数人发不了这个心,就只能先维系直系亲属,其他人尽量减少接触。 人少事就少,没有是非人我得失,自然就不会有困境,没有是非对错恩怨谴责,就没有大的烦恼,这时再修行,才能领会甚深的实相,才能进一步从内心真正出离。可是你执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涉及到关系情感,你就崩溃了,你怎么学法啊?那就在里头绕了,无底的深坑,永远绕不出来。你要不要远离?这对于我们学法修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个牵绊障碍,过不了这关,没有魄力,很难真正解脱。说出离,乐远离,谁能听得懂,有几个人做得到?但是总有人有这魄力,有这机缘。所以在这里,我要讲这些要求,为有缘人讲。  你跟谁都没有关系,那才合道。学法最难出离的就是世间的爱网,世间哪一个痛苦烦恼不是因为亲人造成的,别人能跟你造成烦恼吗?别人给你的烦恼过眼就忘,你的亲人和爱人说你一句,你一年甚至一辈子都忘不掉。你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才来这世间投胎的,所以你执着,你放不下。就是他把你勾引来的。你来这个世间,又继续过去生缠绕的习气,继续跟他结缘,生生世世的缘就是这样结下的,所以越来越难割舍。你的无明不是外现于父母就是子女,要不就是伴侣。就是这点关系把你勾到这个世界来的。你还迷在里面?那下一世还是这样,老婆永远是这个老婆,女儿永远是这个女儿。所以大家要远离啊,时空的远离,感情就会变淡,执着就会变轻。在远离的基础上,再学实相法,就出离的更彻底了。单纯的远离,这俩人没感情了,对别人又产生感情了,因为他不学习实相。我们学出离心是为了给自己了解实相创造条件,这个是真正的目的。不是说神经病吃饱了没事干,本来过得好好的,非要远离。这是给自己学习实相的机会,让自己真正明白生命的实相是什么。如果你学好了,学圆融了,彻底解脱了,有了大智慧,再度他们。如果你放不下他们的话,用佛法去度他们。你真学明白了,谁都是你亲人,谁也都不是亲人,愿意度就度,不愿意度就过自己的生活。怎么做完全看自己,这多潇洒。我不是鼓吹什么真理和标准,这些禅戒不是要求别人的,而是要求自己的,谁有缘,谁愿意做,就去做。法就是工具,至于用的人干什么,怎么用,那是用的人最终决定,刀子是凶器,也可以切菜,也可以行凶。由用的人决定,法也是这样,用偏了是自己的事,用对了可以解脱。法是纯净的。有的人就不用出家,在家也能开悟,但是你做得到吗?你自己抉择,具体怎么做,何去何从,不要问别人,问自己的心。我说的这些远离朋友亲属,没几个做得到,当然也有人真的去做,一下子明白了,真的放下了,立刻海阔天空。大家别把我说的话当绝对真理,做不到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助道规范因人而异,发菩提心也不能硬来。有的人发不出这个心,就该干嘛干嘛去。什么都是自然而然的,我说这些也是自然而然的。同修之间可以适度交流,夫妻俩或者家庭成员间如果都学禅宗,修行见地和功夫差不多,这样可以交流。但也不要太过执着,太频繁地讨论,还是要多注意实修,多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能不住在一起,最好不住在起。分开或离婚,我举双手赞成。但离的了离不了,要看你自己的勇气和魄力了。第三条:不得使用抖音、直播、视频软件、玩网络游戏、看电影追剧等。现在手机上有各种软件,甚至有很多软件是专门打着修行旗号制定的。一些快餐式的修行模式渗透在各种链接和软件中,这些东西太多了,太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无法专心地去实修。它只能骗那些偷机取巧的人,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学佛一定要学佛法,不要学外道,外道的东西太蛊惑人了,讲的也都特别玄,给你很多承诺,让你觉得比学佛法容易成就。修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不小心不知道就学哪儿去了。手机传播信息的功能太强大,没看到还没事,一看到完蛋了。这消息不知道的时候过得特别好,天天都吃这家买的大白菜,突然看到一条消息,说白菜里含什么,就再也不敢吃了,老是想着自己吃了很多毒到身体里边,一查还真有病,就认为自己是吃白菜吃坏的,都是打妄想。手机里面传播的东西别信。它不像文字出版物需要审查,需要很多验证才能给你印刷出来。微信网络上,谁都可以发消息,限制少,你没有法眼,你没有判断能力,你就少看,省得看了入心,生种种烦恼。人家说你有癌症,特别是人家还有点神通,还小有名气,那你完了,至少掉地狱三天。人家看你房子风水有问题,他是想赚你的钱来的,你自己没本事,你是信还是不信?你不信,会疑惑,万一要是真的呢。他说了这句话就走了,你的疑惑还小点。后面又补充一句,说,这房子的门不改的话,你们家今年要出事。完了,这回你一定信了。有的人就是有花钱免灾的心理,不就是万儿八千嘛,把心头病给去了多好。你说这钱花得多冤枉。到庙里烧香,假和尚,我看你这面相不太好,你今年有点不顺的事,你从我这请柱高香去庙里烧烧,我帮你化解。你信不信,你不信?反正他说你今年出点事,你心里边膈应。如果你完全不信,你会走开。一般人心里都会犯嘀咕,都走出二里地了,又返回去买他那柱香,六百块啊。有病啊。你不就是碰见这人,听了他的话信了吗?现在手机上负面的,胡说八道的东西太多了。你要什么都信你就没法活了。有智慧的人根本不看。很多人给我发各种各样的链接,我根本不看,而且立刻把给我发东西的人拉黑,这叫不懂礼貌。即便不小心打开了,一秒钟都不用,就知道里面写什么了,立刻就关掉,删掉。你给我发东西,是问问题,还是请法,还是在跟我胡说八道,我一眼就看清了,所以不会跟你多废话。有时侯会有一些信息,手刚要去点,觉性跟上了,就不点了。你们也要练这个能力,别去打开链接。没有这个觉性觉知,就尽量少打开手机。 我们打七交出手机的那几天都很清净,你做不到不看手机,就关机。不用手机时,很多人都会觉得清净。平时,我们要养成尽量别带手机的习惯,出去散步,去公园坐一会儿,不用带着手机。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会儿。 天天捧着手机看,长养的一定是识心的习惯。晚上八点半九点,没事就躺床上牧牛,不需要一定得睡着,睡着不就是做梦吗?白天还没做够梦吗?躺那清醒一两个小时,就看着自己动些什么妄念,能不能独处,能不能没手机也没人聊天就一个人静静的躺着?那是最好的做功夫的时候,也是最难做功夫的时候。你到寺院就是有这么好的优势,听起来寂寞难忍,其实是优势,你在家里能老老实实八九点就睡觉吗?你想睡觉你媳妇孩子能让你睡吗?你到道场大家都很安静,只有傻瓜还在不停的刷手机。那是骗你眼睛的影子而已。现在电脑大家用得少,因为手机功能太强大了。一天也就固定的时间打开手机看看,有什么消息,家里有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放下手机,就完了,看看修行的文章,听听讲法音频,不用时间太多。闲事少看,其他东西少学。佛法是“无”学,你学的越少越好。就是学习,也要学正了,不要学邪知邪见。如果判断力不足,就主动少去碰那些东西。第五条,早睡。每天十点之前睡觉,夏天的时候,可以向后推迟半个小时。第二天别起太晚。 关于睡眠时间,现代社会城市里的人已经很少有早睡的了。十一点睡觉,都算早的了。但是,如果你想好好修行,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平时除了少看手机,电脑、影视、各种娱乐信息外,睡前也不要和他人谈话时间太长。如果睡不着,就躺在床上牧牛。有的人长期失眠。失眠是因为太过执着一定要睡着造成的。失眠本身并不是病,也没有问题。是我们对失眠投射了太多的负面看法导致失眠变得可怕。改变对失眠的看法,把失眠当作修行的一种有利时机,你将不再害怕失眠,甚至,它会提升你的修行功夫。生活有规律,作息有规律。每天到点必须上床。睡不着就躺在床上练习一物不为。沉迷于使用手机和各种娱乐活动,成了现代人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过度使用六根,导致心识无法停下来,失眠自然而然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一个通病。修习卧禅,是最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所谓卧禅,就是带着觉知躺在床上,放松身体,闭上眼睛,从头到脚尽量去觉知身体与床的触受。每天有规律地作息,按时上床睡觉,起床,工作,休息。让自己的生活在觉知和自律中度过。只有这样,才能免除因透支精力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带来的痛苦。每晚固定一个大概的时间上床睡觉,比如十点钟。到点上床,静静地躺在那里。当烦躁的心起来时,立刻去觉知身体的触受。正要翻身时,放慢速度,跟上觉知,感受翻身时是否不那么烦躁了。正要起来时,加入觉知,看看起来想要干什么?如果没有必须要起来的事,继续躺在那里与觉知在一起。又要伸手去拿手机的刹那,让觉知进来,停下来,想一想,刚才自己翻了半天手机了,翻到真正让你安心的东西了吗?没有。就算看了让你很感动的东西,那之后呢?还是空虚。所以告诉自己,看手机解决不了安心的问题。只有老老实实躺着,带着觉知让自己的呼吸平稳,感受自己的头部、心脏或大腿,与自己的身体在一起。就这样静静地觉知身体,躺在床上禅修。躺下时,告诉自己:我要修习卧禅了,这段时间将是提升我生命质量的最美好的时间,我不允许自己被任何俗事和妄念打断。向自己传达完这个信息之后,就开始练习。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就像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一样。躺着练习觉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失眠,而是训练在更多的时候,更多的状态,都能用觉知代替心识对六尘境界的痴迷,让自己久已迷失和奔波的心能够停下来,休息下来。每天晚上固定上床的时间,可以选择平躺,也可以选择左卧,或又卧。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做禅修。这是每天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对于现代人来说,正常的睡觉已经成为难题。睡觉也变成了一件需要练习的事。禅修就是息虑忘缘,通过觉知身体的感受,来减少头脑的胡思乱想。在睡前用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进行严格的卧禅修习,既训增进了独处和无依的熏修,又改善了失眠带来的焦虑,又减少了对幻尘的依赖。希望这节功课能进入我们每日的生活。既然你无法避免睡眠,那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做好呢?卧禅,希望它能成为你生活中最好的一个习惯。卧禅,希望你能坚持这个修习,并让这样的觉知遍布你生活中的每一刻。卧禅,即便躺在床上,也能如此美好。当你静静地躺在床上不再被头脑蛊惑,而是简单地觉知身体并随觉随空时,你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进入了梦乡。道场有一个共修的作息。在家居士可以参考寺院共修的功课,与道场同步。你把共修做好了,其他时间自己都安排好,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不能暴食暴饮,不能熬夜,不能整天散漫。每天至少有几个固定的时间要做功课,做功课就是为了收摄散乱的心。一天打一座,打两座,都可以。自己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律去做功课。在寺院是最容易养成作息规律的。家里是很难做到的,各种事情影响太多,除非你一个人生活。你会过一天的有规律的修行生活,这一辈子都有保障了。如果觉得清静了,受益了,就坚持,每天都这样过。当然,无常总会找我们,但你这一天都处在一种清明、有智慧的状态下,就算无常来了,你也能够坦然面对,也不会像凡夫那样手忙脚乱,突然就被带到境界里了。第六条 饮食有规律,最好素食。每周最多一天可以吃肉食和荤菜。能吃全素最好。可吃鸡蛋和牛奶。酒最好不饮。无酒瘾可在家宴或特殊场合少量饮用,以不伤身,保持神志清醒为度。我们讲这个助道规范,不局限于常住寺院,在家也适合,只要你能发心,这些条戒律都可以做到。有机会接触到这个禅戒的人,都要注意,能吃素尽量吃素,鸡蛋牛奶都可以吃。五荤和肉类尽量少吃。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医生嘱咐需要补身体,比如生了孩子,你自己去调整饮食,都可以吃一些。精力正常,不虚弱的时候,尽量不要吃荤。忌不了的,慢慢断习气。一般情况下,饮食清淡,少食,六七分饱就可以,减轻食物对五脏六腑的压力,少吃味道重的调料。特别想吃的时候,要知道是“识食”在骗你。黄檗禅师说过,识食者,姿情取味,是生死习气的重要原因。是你的念头在抓取,跟你抓某个人某个事是一样的,你功夫到了,饮食自然就清淡了。不会老想着吃这个吃那个,酱、咸、油、五辛什么的,就会少吃了。慢慢看清“识食”,多用“智食”。大多数人很难一步到位吃得清淡简单,助道规范有助于让你注意这些,避免你漫不经心的卡在这里修行不能进步。这些修行的细节不注意,最后搞得身体高血压高血脂,身体有毛病,增加烦恼,医院也治不好,修行肯定受影响。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严一点的,自然会注意生活习惯。我自己偶尔也馋,但我会注意,爱吃的少吃,不爱吃的故意吃一点,时时对治自己的习性,这都是修行。生活处处都在考验你的智慧和觉性。口腹之欲都控制不了,就不要谈修行了。不要用根基好给自己贪吃找借口。根基好的人,都饮食清淡。吃那么油腻,能量那么多,都用来打妄想了,变成淫欲和各种欲望了,都是修行的障碍。你无法做到生活简单,那各种习气都很难断除。简单才能与道相应。自古以来的得道之人都是清心寡欲,生活简单的。

    2021-07-05

  • 学山禅戒第四讲

    学山禅戒第四讲第一条:尊师重道,不违师命。尊师是因为重道,重道才要尊师。不因师悟者,凤毛麟角。有人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此言差矣。我爱真理,所以更重我师。何以故?若我不知何为真理,又怎能爱真理?以信师故,知是真理,故而爱之。以爱真理故,更重视尊师敬师之道。师道即是佛道。我不见有不敬师而能得道者。何以故?师为明灯,师为指引,师为导航,善知师能去学人执着,解学人疑惑,示用功方法,指学人正路。师是过来人,能为行人指出方向和方法。达摩祖师说:无师自悟者,万万人中少有一人。六祖大师说:善知识者,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我们学法修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遇到明师,遇到善知识,就是有一个好的师父。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人人都需要老师,谁也不是天生的释迦、生下来的弥勒,都是长时间的学习,长时间的修行才成就的。正所谓:迷时师度,悟后自度。修行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有人长时间的教你。无师自通的万万人中都没有一个半个。临济黄檗赵州沩山哪个不厉害,哪个不是祖师中的顶尖人物?都有老师。释迦牟尼佛无师自通前还跟外道学习六年。所以,学法一定要尊师重道,不违师命。《佛说法句经》亲近真善知识品第五:善男子!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必闻如斯甚深要句。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名善知识。二十一种譬喻善知识品第六:善男子!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因,示导汝等菩提路故。善知识者是汝脚足,荷负汝等离生死故。善知识者是汝梯橙,扶侍汝等至彼岸故。善知识者是汝饮食,能使汝等增长法身故。善知识者是汝宝衣,覆盖汝等功得身故。善知识者是汝桥梁,运载汝等度有海故。善知识者是汝财宝,救摄汝等贫穷苦故。善知识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离黑闇故。善知识者是汝身命,护惜汝等无有时故。善知识者是汝铠仗,降伏诸魔得无畏故。善知识者是汝环绳,牵引汝等离地狱故。善知识者是汝妙药,疗治汝等烦恼病故。善知识者是汝利刀,割断汝等诸爱网故。善知识者是汝时雨,润清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明灯,能破汝等五盖闇故。善知识者是汝善标,教示汝等趣正道故。善知识者是汝薪火,成熟汝等涅槃食故。善知识者是汝弓箭,射杀汝等烦恼贼故。善知识者是汝勇得,能破汝等生死军故。善知识者是汝如来,破汝烦恼至涅槃故。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我今教汝亲近。中宝明听众等悲不自胜品第七:于是宝明与诸天众,闻佛说此妙法及善知识甚深要法,举声号哭,泪下如雨,悲啼懊恼,不能自栽。自念我身从旷劫已来,为善知识之所守护,是故今日值于如来,得闻深法。如是遇者,善知识力,非我力能。自念我等从本已来,未曾报恩方便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声,悲号懊恼,槌胸天哭。譬如有人,新丧父母,号悼啼泣,死而复苏。尔时世尊,见是事已,生怜愍心,即嘘长叹。以叹息故,振动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刹,皆亦大动。上面几段是佛说法句经中开示善知识对我们修行的重要性。从世间法的角度,世间第一至善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因为父母把我们生养到这个世间,我们拥有的一切如果没有父母生养我们,我们都无从谈起。就世谛而论,父母是我们生命的基础,父母对我们的恩情非常重,我们孝养父母、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听父母的话,这是百善之首。我们中国人都讲究孝道,孔子孟子曾子,他们的思想中都是孝道居前。曾子的《孝经》里边写到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和开示,孝在世间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一种品质,一个人在世间,如果他能做到至孝,那这个人肯定是个好人,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们在经济上也好,在感情上也好,供养报答父母,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怎么报答都不为过。那作为出世间法,就是带领我们修行,引领我们探索实相,达到解脱,达到完全的觉悟,这样的善知识,这样的老师,他对我们的恩情有多大,大家可想而知。佛陀在经典里已经讲过无数次了,出世的师父、善知识对我们的恩情,比世间父母对我们的恩情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父母只给我们一期的色身寿命,善知识、出世间的佛、菩萨、帮助我们的老师、师父,给我们的是智慧,带给我们的是真正的解脱,是你无量劫来无明的消融,无明的断除,引领你从黑暗的长劫轮回里出来,那这样的恩情你就是日夜二十四小时不停的以两肩荷担须弥山的苦行来报这恩都报不了。师父和善知识是我们的法身父母。在世间,父母不可能害儿女,从把你生下来养你照顾你,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玩着命的,没有止境的希望你好。那师父也是,他对你的谆谆教导,不停的鞭策、提醒,他一定是为了你解脱,他不会去骗你,除非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除非他不明理。遇到一个明师,一定要珍惜,要不惜身命承事供养这样的师父。尊师重道,学法修行的基石,一切善法发起之因。不恭敬师父、怀疑师父,嗔恨师父,那是你自己的福报不够,是你自己没有好好修行。世间人不孝敬父母,违背父母之命,人共弃之。学法修行,违背师命,人神不共。师父是过来人,他知道怎么对你有利,你在哪里会绕弯,他会提醒你,告诉你,让你少受苦,少走弯路。你不听,你总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还在那辩论抬杠,甚至心里升起种种恶心,那你还能学法吗?《圆觉经》里就讲到:遇到善知识,连生命都不惜去供养,要侍师如佛。一个人学法求法心切,心诚意坚,他遇到自己的师父一定会珍惜。但是有的人,因为他学法心不诚,不知道解脱生死有多难,就算遇到好的师父,他不懂得珍惜,他不知道善知识的作用,轻易地放弃了跟随善知识学法。为什么要讲这个尊师重道,不违师命呢,因为这个对我们学人太重要了,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有些人他真的是自己业障深重,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冲撞师父,内心对师父充满怨恨,最后离师父而去,那就没办法。你不听话,不恭敬,出言不逊,抬杠、诽谤,甚至有的人前期学得特别好,后来说:师父,你这篇文章不透彻不究竟,不是真正的见性。你比我厉害,你去当师父,你去找你认为好的正确的师父去,你自己去教化徒弟,你不用跟我学。你的见地修行果真比师父高,我美死了。但是看看他那见解,迷迷糊糊的,以为那就是见性。见性哪有那么容易。你们把佛法把师父把善知识想得太简单了。你自己抬高自己有什么用。自己还有那么多烦恼和困惑,却跑我这说三道四论佛法。你看你自己的那些挂碍,等你没了挂碍,等你自己先赎得一个自由身,再来跟我论。其实学人什么样都有,我说这事是让大家反观注意,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问题。你不好好修行,有一天你神不知鬼不觉也变成这样。因为妄念的力量能造天堂,能造地狱,只不过你一时迷了,你错用了心,但你这错用心能量也巨大,妄想的能量巨大,能造三途地狱。佛陀再有智慧,他治不了他儿子善星比丘,只能看着他自生自灭。你是想觉悟还是要做一场竞争?啥都不懂,张口就挑师父毛病,这就是不尊师重道,不尊重善知识,不知道善知识对我们这一期生命多重要。有些人放在自己前面的永远是妄想,而不是一个殷重的道心,没有求法求解脱的坚固愿力。我们修行人不是一般的理智,是超理智,你一念迷糊就错失因缘。有些人想不通,为什么二十八条禅戒第一条是“尊师重道,不违师命。”出家人有一个沙弥律仪,沙弥十戒里面有一条很重要的戒,就是不违师命。师父让你干什么,你就做什么,比卖给师父当奴仆还严重。你不单单是卖给我,我拿你当工具使,你都得心甘情愿,我要你什么,你都要拿出来,要有这样的心,才能求法和学法。真正的善知识是不可能迫害你、欺骗你的、伤害你的。这是对善知识的信任,完全不是世间人想的那样,而是要远远超过世人想象的那种恭敬。那你还要不要学?你们都以为学法这么容易,怎么可能呢?释迦牟尼佛过去为了供养燃灯佛,天下雨,地上有泥水,他把自己的头发剪了铺在地上,让燃灯佛走过去。他割肉卖五文钱,买一束花供养燃灯佛。二祖为求法,立雪断臂。如今留你在道场待几天我还得费劲说好几天,师父求着你们学。诸佛成道没有一个简简单单成就的。过去常啼菩萨剖肝剖髓剖心剖胆那可不是比喻,二祖断臂求法,都不是比喻啊。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为了求一部法华经给提婆达多做徒弟,天天干活,又打水又采果又做饭,朝夕不离。我们看灯录里边古人做弟子,全都是一刻不离开善知识,一直服侍。难道是师父需要你照顾吗?还不是为了教化你,帮你降服自我!陪你历练。我过去在寺院在老师跟前,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老师让我干什么,决无二话。谁要说老师的不是,我首先就不干,我就跟谁打架。我老师要说煤球是方的,那煤球绝对就是方的。你得有这种精神,才能学法。其实,当你完全放下自己的知见时,你早就近道了,还学什么学?因为你知道你是为了求法来的,为了降伏自我来的。若不是自己的师父,我们能听谁的啊?谁能降伏自我啊?世间哪个人不是贡高我慢?哪个人不是自以为是。谁有那闲功夫调教你?不听话再惹一肚子气。我们跟老师学法,是为求解脱,为悟实相。老师、善知识又不会带我们去干坏事。老师是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历练我们的佛性,给我们创造为大众服务的机会。老师是不会骗我们的。骗我们,也是为了把我们引到修行的正道上来。我以前以为大家来学禅宗,心里应该清楚这些,可是现在我越来越发现,大家在这方面领悟的远远不够,跟本就不重视尊师重道,不违师命。修行,还是得从发菩提心、尊师重道、不违师命这些细节开始,因为有些人真的意识不到这些的重要性。我如果不讲,大家就会一直不重视。我讲了,希望大家重视起来。六祖到五祖那,八个月舂米,每天不停,五祖赞叹六祖:为法忘躯,就该如此。六祖是给自己一个人舂米吗,肯定是在服务大众。其实我这个人不爱去麻烦人使唤人,能做自己都做了,我也年轻,找别人嫌麻烦,我都习惯自己做事情了,所以我尽量不去要求命令大家。但是如果我跟你说了些什么,你一定要听,否则,你和师父之间的因缘就断了,你和师父在心上就有距离与隔阂了。你到我这里来,就是把你自己的想法、知见、意见全都磨掉,我才能指导你。你有一堆自己的见解,到我这儿是干什么来的?和我争论谁对谁错吗?你不要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对,按世间法,你可能对,但我看的不是世间的好坏,我看的是修行和见地。你的见地有问题,我不可能收留你,除非你能听我的。我告诉你做什么,就算你不理解,去做就好了。以后你会明白的。尊师重道是修行的基础。这个环节不做好,后面无从谈起。但是有一点大家也要注意。善知识固然重要,但不是我们修行路上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仍是明白自己。觉悟自心,才是我们学法的最终目的。善知识对我们的作用是觉悟自己,而不是痴迷于善知识这个人和他的观点。有些学法求法人一开始确实为了修行和解脱,但遇到善知识后,喜欢善知识这个人,执着于善知识所讲的法,处处当真,处处执着,而忘记了开发自己本有的觉性。这是作为弟子最忌讳的。也有一些人,虽然并不执着对善知识的感情,但是迷信善知识,唯善知识是从。这个也不可取。六祖大师说,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这一点,我们也要谨记在心。

    2021-07-05

  • 学山禅戒第三讲

    学山禅戒第三讲大家岁数都不小了,相信大家都有自觉自制的能力,我们知道自己到道场是干什么来的。什么是成熟?成熟就是做任何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的,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会受别人关念的影响和干涉,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只有那些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不清醒的人、稀里糊涂的人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不知道做一件事情到底为什么、我要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整天糊里糊涂的混日子,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来道场是干什么的,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有的人来道场就是新鲜,对佛法有一点点兴趣,正好也没地方去,就来道场了。我管道场很宽松,也没任何的条件。住的也挺好,吃的也挺好,也不需要干活儿,就在这儿住下了。但是为什么住道场,自己不清楚。我希望咱们在场的这些同修,来到诸暨,来到寺院,要知道你是干什么来的。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你到我这儿干什么来了?你心里一定有数。谁也别大言不惭的说:师父,不是什么都不用干,什么都不用修吗?那是骗你的,那是对成就的人说的,不是对你说的。我们都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你几斤几两,心里有没有烦恼,实相搞明白了吗?你自己最清楚。我们到道场来就是为了修行,为了觉悟,为了自觉觉他,你这个意义和目的必须十分明确,你的修行才有动力。我们都知道世间人想做成一件事情都很难。我们举个例子,你办一间工厂,办一个企业,学一门技术,学画画,学钢琴,学一门艺术,学英语,你想在某个领域里做出一点成绩来,大家观察一下,容易吗?不容易。有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能做成的吗?没有。我们再看看做成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他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做这件事情的方向和目标、方法都十分明确,他才能做成。我们看世间这些干成大事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坚定的信念,有明确的目标,有行之有效的路线方法,有极强的自制自律能力,没有乱来的,没有生活混乱的,没有不清醒的。修行更需要这些品质和素养,这是基础。当然也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生的努力,才能开花结果。世间法如此,何况出世间无上佛道。六祖坛经里讲到:常念修行是愿力法。用心读经,这句话就能看到,就会思惟它在讲什么,不用心的就这么过去了,说什么禅宗不论愿力,不讲发菩提心,那他根本就不明白,根本就不懂佛法。要想见佛性,需要两个因,一个缘因,一个了因,缺一不可。了因不会单独成就事情,你光安一个开关,没有线路,按一万次也亮不了灯。你说我要顿悟,你没有前边的缘因,不可能顿悟。缘因是什么?《涅槃经》里说了,发菩提心、六度万行、读经打坐、八证道、七菩提分、三十七道品等等无数的善法,是缘因。现在绝大部分修行人对修行这个事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全都是稀里糊涂,听一些外道外行讲修行,没有深入佛经、没有真正的善知识给你开示,自己又不懂得学习,不去亲近善知识,不听经闻法,被动的修行,盲修瞎练,今天听这个人讲得容易,去学了。明天听那个讲的也挺好,又去学了。学多久都没成效。修行就像盖一幢大楼。盖一幢楼不是简单的买点水泥、买一点砖、雇个人就完了,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修行比盖楼要复杂得多得多的多,你稀里糊涂的就读个经、拜个佛、听师父讲几天法就以为是学佛了,差得远了去了。我们的妄念随时会出来,烦恼随时会现前,过去生的业障习气随时会找你。别人说你一句你还烦恼半天了,而且还修了十年法了,你跟人家稍微口角一下就住着上了,你没有功夫行吗?别人跟你讲离念就是修行,可是你这个念怎么离?你怎么离也离不了。为什么?功夫没做。你看见一间漂亮的房子:哟!这房子真漂亮。你是人家盖房子盖到最后一天才看见的,哟,他这房子盖得真快。前三个月人家都干了什么你知道吗?你看见别人清静解脱能离念,你跟那羡慕,你不做功夫行吗?每个人的成就和成果都是他付出努力收获的,你不付出是收获不到解脱的果实、觉悟的果实。每天即使工作忙,也有抽出一段专门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当我们会做功夫的时候,我们干活、出去散步、做任何事,都可以善护念,都可以做功课。但是在生活中,在动的环境下,我们会放逸、会疏忽,经常念会跑,自己很难觉知。所以需要专门的特定的功课来辅助。当你坐禅或者有意识的找一段路去练经行,练觉知,这个就不一样,这时你会非常认真,用心专注,离念的力度就会大。如果身体累,我们就休息,不累的话,要去勤加练习。别人不练,那是别人的事,你想解脱吗?只有一条路,精进苦练,老老实实牧牛。佛陀正是因为精进用功,才比弥勒早成佛无量劫。懒散看上去一时开心快乐了,后面全是烦恼,全是苦。你自己不自觉,没人天天盯着你,大家都是学佛多少年的了,岁数这么大,只有极个别新来的,年纪小的。我经常提醒鞭策你,毕竟次数有限,我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所有人,看见你放逸了,提醒你一句。看不见你,谁提醒你?你不自觉行吗?你自己要懂得自觉去练习。没听过经,经论看得少的,你要深入,你要懂得把时间用在这些方面,别整天瞎混,晃来晃去,竟可在烦恼和无聊中度过,也不愿意坐下来读几遍咒,好好地去静坐。大家的修行一定目标明确,一定要认真对待做功课,四种功课高度重视起来:诵楞严咒,坐禅,读经,练觉知。你不认真练习,你的生活就是一盘散沙,真的就是混日子,稀里糊涂就像游魂一样,你永远空虚不安,你无法真正安心,你要不停地满足识心,一会儿这逛逛,一会儿那逛逛,不愿意歇下来安静的读经听经坐禅。这是我们共同的习气。听我讲经音频少的,要花时间把理论课补上,不能以道场有功课为借口。过去我在寺院里面,每天八九节课,我还要负责照顾课堂,每两节课之间休息的二十分钟我都在学习,一天八九节课的课间二十分钟加起来也好几个小时了。你认真对待修行,就一定能抽出时间。自觉学习的前提是目标明确。真的,我们还没到无为无事大自在的程度,我们到这就是修炼,就是把基础打牢,将来有一天你可以自在。这就是咱们今天学助道规范之前我想跟大家强调的。在讲戒之前,有几点我们要注意。第一、我们到道场不是逃避现实。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工作,我没出路了,我在这个好地方一歇一待,跟着凑个数。这个地方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在世间没什么缘了,岁数大了,来养老了,这也不是养老的地方。我就跟着大家在这儿混,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那是妄想。如果说只是单纯的自修,我们在家都能自修,这个地方要求你在自修的同时还要有觉他的能力,还要有服务大众的能力,还要接受调教,还要与大众相处、共处。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通知招常住义工,为大众服务,自己也要在这里长期修行,有一些人跟我报名,他们的条件都不具足,要么只想做义工,不愿实修。要么只想实修,不想干太多的活儿。其实大家到道场来都是想修行,发心可以,但是你没办法帮助别人,你一心只想自己,就算来了,也很难安住下来。要不就是身体有一些疾病,反正有一些问题,导致他只能达到勉强自修。那你不如在家自修,你到道场需要既能长时间修行,又有能力有心量有智慧去服务大众。如果说在座的各位长时间在这,功课都能跟上,但是自己经常起烦恼,又不懂得降伏自己,更不懂得照顾同修,一心只想着自己,你不用被我劝走,有一天,你的烦恼就会把你请走。我会尽量包容你,给你机会,但你的心思只放自己身上,不顾及别人,时间长了,你就住不下去了。你一定要多努力进步,不管用什么方法,多打坐多明理,在道场跟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有矛盾有烦恼,自己多磨练,懂得及时反观,向自己问,问自己的念头,慢慢的降服自己。只要你不偷奸耍滑,我也不会劝退你。道场里的工作也就打扫卫生,帮斋堂干些活儿。在道场不要跟同修走的太近,注意保持距离,我们互相并不了解,唯一能勉强相信的就是你的师父,就算你不相信师父,你也要相信自己,别人都不要相信,当然也不用战战兢兢。多独处,多自问,不要动不动就去求助,也不要滥发慈悲,总惦记着帮人一把,适度即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就需要你领悟中道,好好调整自己,使自己处在一个安心宁静的状态,做了天大的好事最后落一个不安宁,没意义,愚痴。动不动求人无耻,动不动帮人愚痴。帮人表面上是善法,你剥夺了人家独立成长的机会。为道场做事,需要心无挂碍。心里总想着自己,也干不长。我们在道场修行,自己的事尽量自己解决,不要把自己的烦恼转嫁给同修,尽量不求人。儒家都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小人常求人。人人都有一块地,到了吃饭的时候,你没有粮食,找人家去借,凭什么?人家都是辛辛苦苦风吹日晒种出的庄稼,到吃饭的时候,你不要脸去管人家借。你老借给人家,你是不是姑息养懒养蛀虫。我出家到今天,不付出,不修行,不学习,不牺牲,谁供养你啊。我不做出点实际的,不带着大家实修,天天写些文字,也没人这么供养你。那得真的为大众服务,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只考虑自己,时间长了没人会信你,大家都不是傻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付出,你付出才能心安理得的去收获和享受。唾沫沾不到家雀,空手套白狼行吗?你不付出怎么可能收获?你动不动找别人借,动不动求人帮,你长两只手是干嘛的?你没有这个钱不干这个事不就完了吗?你为什么非要干这个事?是不是贪、痴、无耻?帮还是不帮,求还是不求,大家一定考虑清楚。这些事情作为一个聪明智慧的人,都不会成为他要考虑的问题,他一心学道,其他这些枝枝杈杈全都砍断,根本就不涉及这些事情。如果你想让你的生活简单、修行简单,你就减少需要,你就不需要挣多少钱,买什么股票基金,你挣一点够花了就行了。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在生活和修行里,要时常检察自己的修行目标,别忘了你最想要的。不能糊里糊涂的看别人做我也跟着做,跟着凑热闹来道场共修。有的人问我:我能不能到这儿体验一天?你体验就别来了,这不是游乐园,买张票就进来。这是长期实修的地方,是选佛场。禅宗修行是实打实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希望咱们在道场常住长修的人,都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不是说人多的地方就是好地方。你得明白,你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道场将来剩一个人也好,聚一百个人也好,跟我都没太大关系,都是一种相、是道具、是背影,你永远是你自己,先把自己的问题的解决好,再论别的。

    2021-07-02

  • 学山禅戒第二讲

    学山禅戒第二讲《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譬如有人,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尔时海中有一罗刹,即从其人乞索浮囊。其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若与,必定没死。’答言:‘罗刹,汝宁杀我,浮囊叵得。’罗刹复言:‘汝若不能全与我者,见惠其半。’是人犹故不肯与之。罗刹复言:‘汝若不肯惠我半者,幸愿与我三分之一。’是人不肯。罗刹复言:‘若不能者,当施手许。’是人不肯。罗刹复言:‘汝今若复不能与我如手许者,我今饥穷,众苦所逼,愿当济我如微尘许。’是人复言:‘汝今所索,诚复不多。然我今日方当渡海,不知前途近远如何。若与汝者,气当渐出,大海之难,何由得过,能脱中路,没水而死?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又云: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所谓五欲。若不能修四念处者,名不修心。于恶业中,不善护心,名不修慧。又云: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通过学习上面的经文,我们就知道持戒,实修,训练觉知的重要性。来到学山禅院的人都观察到了,大部分在道场的人其实生活都非常简单,一日三餐,有的人只有两餐,我们吃的东西素,生活简素,做的事素,一切都是简单素净,想有烦恼都很难。烦恼是自找的,是自己不知足,自己招来的。我们的日子过得都不能再素了,穿也不需要你花多少钱,地方也都免费提供给你住,也不需要你交水费电费,只要你有本事住下来,你就成就了。如果你少欲知足,如果你清心寡欲,你淡泊宁静的话,你在这里生活,不用交钱,不用供养道场,没有任何的压力,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奢侈的生活习惯和各种需要的话,你待在这里会觉得非常舒服,非常安心,非常享受,就像在天堂一样。反而你有了钱财,有了好日子,你会很彷徨,你会放不下,你会患得患失。不知道这个钱怎么花,不知道自己的福报怎么消受。然后开始造业,贪图各种世乐,长养各种无明习气,慢慢地就迷失了。有些人他不明白这些道理,他觉得拥有一些东西才会幸福,才会快乐,他不知道,不拥有,不得到,甚至失去,才更近道。所谓的失去,其实你本来就没拥有,只是回到原来。得是妄得,失是妄失。本来就是零,本来就是一无所有,只要你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甘于这一点,接受这一点,一切苦自动停止。只要你回想起来,你原来就是空无一物,就是一无所有,就无法可得,你就找到了本来的自己。可是你忘了,你给自己妄加了太多东西,然后还迷到那里边,还想得到再多,那就与道相乖了,离道越来越远了。我们今天学法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说你还痴迷于世间,想再多挣点钱,想过上好日子,想这想那,那你是还没真正想修行。就算你说不是为了自己,你为了别人,你想供养道场,你歇一会,这个不用你操心。你现在有钱就供养,有多少就供养多少,没有钱,就供养人,把人供出来,在道场好好修行。其实谁希罕你这个人,世界都不要你了,我们为什么就得要你?佛门广开,因缘要你,是你自己的善根福报收留了你。我并没有向任何人要供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聚在一起,一起修行,一起生活,一起过日子,一起混吃等死。只要你在这好好修行,就不用担心自己没福报,福报都是当下培养出来的。哦,等你挣了钱,你再供养道场。你以为我是傻子,这么信你们的话。有好多人向我说过这样的话,跟我许诺,将来挣钱了,会供养师父,供养养道场。全都供养老婆孩子,供养自己的贪心去了。你嘴上说得好,你挣了钱了,你也不会供养我。你真把我当三岁小孩哄了,我能信你那话吗?信你的话,我恐怕得乞食去了。挣钱等到将来那可能吗?你现在挣不了钱,将来能挣钱吗?你不赔钱就不错了。大家都有这个问题,我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我讲了,你们听了,听明白了,别再犯傻,别做梦,将来会减少很多问题和烦恼,你就不会把心思用到那些事情上。你会把心思都用在悟道上,用在修行上,用在享受当下上。如果你不注意这些小事,就会给自己平添很多的困惑、疑惑、烦恼、压力。关于借钱,你借别人钱,还有别人借你钱,就是这么个事,会让你生无量无边的烦恼。我们这二十八条助道规范里,正好有一条写到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是因为钱财的事情生烦恼,因为不好意思,因为恻隐之心,推不开面子,不愿意拒绝别人,都是熟人,就把自己的钱借给别人,然后自己又生烦恼,那你不如就不借。这只是其中的一条。其他为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你不注意,就掉到这些事里出不来,还学什么佛法?心思全都用在烦恼里了。刚才我也用了一点时间跟大家讲为什么要学习助道规范,其实这也是我们昨天晚上开示的,于乘不能缓,于戒可以缓。缓不代表不学,如果不学,就相当于我们盖房子,只是搭一个框架,然后迟迟不去装修,那这房子永远住不进去。你学习佛法,想见佛性,光知道乘,光知道第一义谛,光明白道理,都是知解,没用。你不去落实,不去细行,不严格要求自己,也见不到佛性。盖房子,你找世界顶级设计师给你设计,设计得再漂亮,全都用最贵的材质,可是里边不去装修,最后房子盖好了,也只是个框架,没窗没门,什么设施都没有,没安马桶,没弄水龙头,厨房没弄,也住不了人,也没法生活。我们学助道规范、学戒律,学这些注意事项,就是用来补充我们的细行,来转我们无量劫来的生死习惯。这些都需要智慧,需要方法,需要你去做功夫。当然在用功之前,要把外在的一些准备工作做足。我再举个例子让大家明白助道法的重要性。我们开演唱会,举行足球比赛,要布置场地,清点人数,招募义工,做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把活动做好。那我们学佛法也是,一定要把外围的工作,把护法的工作做好。护法不是护别人的法,不是让别人为我们护法,而是自己护自己的法。大家一听到护法,就以为去护别人的法。全都搞错了。护法,是护自己的法。自己的法都护不好,能护别人的法,那是不可能的。其实护法,是用智慧,用坚固的愿力护持你自己的修行。我们建道场也好,布置环境也好,这只是表象的护法。真正的护法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确自己的修行目的,把修行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把自己的法护好,才叫真正的护法。这二十八条戒,我们只是总结的相对重要的一些方面来进行细讲,还有很多,条数是没有定论的,我们学的是这种精神,你可以自己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己根据某一条多想想生活里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要灵活运用,别死在二十八条上面。戒律的目的是为了收摄身心,慢慢放下世间因缘,放下得多了,生死心和无明习气渐渐的就断了。你总在事情里,不知不觉就迷了,很难断习气。好比你在一间充满香料的房子里,想要身上没有味儿,很难。除非你把自己用一个密不透风的东西围起来,那得多难。要想让自己没有气味,直接走出来最简单。但是走出来,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气味才能慢慢散尽。有些人实在走不出来,佛才说了一个在家修行的方便法,才讲三藏十二部,慢慢把我们引到实相的门口。我们学这个助道也是为了把大家引到解脱的门口,因为我们没办法出世,没办法出家修行,对很多人来说那不现实。我们就取中道,虽然没有真正出家,但是我们的行持,我们的内心,以我们对佛法实相的认知,我们具有一种真正的出世精神和智慧,修的是一颗出离心,不染世间又不离世间的心。持此规范,要发两种心:一个就是要忏悔自己过去种种颠倒无明、贪图世乐的心,一直没有认真修行,没有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如实修行的心,我们要忏悔自己过往的种种错误用心。一问,都信佛,都学了五年、八年、十年,可是真正精进用功办道,按照佛陀教的如实去修行,没有多少时间。大多数时间都被世事干扰了。我们要多反思,多忏悔,才能改进和提高修行的效率。忏悔并不是心里起个忏悔的念就叫忏悔了,六祖大师讲,誓不再造才是真忏悔,你要有所行动,有所改变,那才是真忏悔,不能只是嘴上忏悔,心里忏悔,行为上没有任何改变。过去的种种习惯,能断就断,不断也要方便断,要知道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会影响修行,不能再增加自己的无明和习气了。比如爱吃零食,爱看电视,爱跟别人闲话,没完没了的说,这些都会影响你的修行。比如怕黑,怕独处,怕处众,这些都可以通过做功课,通过训练觉知来改变。学山禅院有四门功课,坐禅,诵楞严咒,读经,练觉知。每一节功课都非常重要,都是改变我们习气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怕黑,多晚上独处;爱跟别人聊天的,要多一个人待着;打坐不行的,坐不住的,你要经常打坐。贪静地,通过觉知在做事时修行。贪吃的少吃,贪味道的就吃清淡的,不爱学习的,不爱看书的,每天诵经半个小时。能读懂一句两句也有用,朗读也比你打瞌睡强。没有听过我讲法音频的,你要拿出时间来认真听。一天一个小时,坚持,积少成多,贵在坚持。老在佛门里混,滥竽充数,凑热闹,修不上去的,动不动还跟家人吵架,学了好几年的法,还跟家人相处不好,又出不了家,又跟家人相处不好,又不愿做功课,你想怎么活?要么出家,要么跟家人和顺一点,谦卑一点。都要反省自己,不要以为自己学佛了,好像有什么优势和特权,你只能更谦卑,更有智慧。否则,就不是一个好佛弟子。别光听我讲法有幽默感,在那笑,把实修忘了。偶尔逗乐,是为了让你打起精神好好做功课。光给你讲大道理死道理你不爱听。但是你得知道为了什么修行,为谁修行,怎么修行。我们学习的重点、中心是什么,是忏悔过去的颠倒的用心,那些无明、那些放逸和懒散,是为了转变这些习气。你在道场本身就是一种约束、一种提高,肯定比在家里约束。你在家里一个人,没人管你,想干嘛干嘛,到这里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在做一件事,你很难放逸。虽然我给大家定的生活作息和修行功课很松,但远远比你在家做的功夫要多。你要知道自己是干嘛来的,咱们一不是游山玩水,二不是疗养,三不是逃避现实,四不能放逸。你逃避现实你能逃避多久?你自己哪天习气一上来你就烦恼现前了,没有修行做准备,大家都等着那一天吧。逃不掉的。除了忏悔过去的种种,第二我们要发菩提心。在道场修行不是单纯的只是为了个人的觉悟,只为自己修行。要发护持道场,自觉觉他的心。发这个心能帮我们改掉很多执着自我的习气。虽然发菩提心,但先要自觉,老老实实做事,做功课。把功课做好,就是发心,就是利他。不自觉,你也没办法帮助大众。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的人,都是那些自身的修行非常稳定,非常好的人,自觉和觉他分不开,自觉的程度越高,你越能觉他,越自然地发觉他的心。越是发觉他的心,你自己的修行就越能够提高,别把这两个割开。你要是没有觉他心,你光自觉,你觉三大阿僧祇劫也是声闻,其实你还未必达到声闻的境界。我们说觉他,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只是一个工具,我们通过觉他还是反过来让自己觉行圆满。你奔哪儿觉他去?觉了半天不就是觉自己吗,觉悟自己的妄念,觉悟自己的无明。其实真的没有他可觉,都是回归到自己这里,都是圆满自己,都是度尽自心妄想。我建道场也好,领大众修行也好,最后受益的不还是自己?自己越来越稳定,承担力越来越强,心量越来越大,这样才能与实相相应,才能心如虚空,默契诸法实相。心像针眼儿那么大,怎么能见性。所以,既要忏悔过去种种的不善心,又要发利他的心。度尽自心痴迷心、贪心、嗔恨心,这叫度众生。从其他人身上,从同修那里看到自己投射的种种不善之心,把它们改善,收回,别去评判外边的人的对错,这叫自觉觉他。“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看好自己向外分别的心,觉察到这一念,收回这一念,就是修行。你到我这来,告状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我还让你在这儿住,那是对你太慈悲了。你要知道是自己的问题,尽快调整自己,别整天看别人不是,你自己掂量,适不适合在我这学法,有什么问题自己消化。不然,用不着我赶你走,有一天,你自己就会起烦恼,自己就会离开。为什么?因为你看谁都不行,看谁都不对。你就呆不住了。道场里,任何烦恼,自己消化,别跑我这来诉苦。修行的见地方法都告诉你了,你还不老老实实用功,不反观自己,不向自己怀中解垢衣,怨天尤人,说明你还不懂修行。逆境来了,正好反观烦恼从哪里来,正好修行。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个助道规范,就是要明确,你的人生你负责,别人的人生他自己负责,我们既不负责别人的人生,也不让别人把他的责任重担加在我们身上,谁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是一个大愚痴的人。动不动就去帮别人,动不动就去为别人好,你有那本事吗?自己还在火坑里呢!自己还掉在水里边,还拼命挣扎呢,也不会水,还惦记着救这个救那个!你先上岸,找到救人的工具,再去救人。除非你会水,有那个力量,帮完人你无所求,你去救人。你是大富长者,你随便供养任何人你都不匮乏,你随便帮。你自己都过不下去了,你还帮这个帮那个,到时候人家不还你钱你就后悔了,你又骂人家。当初不借给他不就完了吗?大家一定别轻易的去干涉别人的人生轨迹,他的事让他自己去处理,你把你自己的事处理好。这是在世间。在道场共修的时候,大家有矛盾,一定要经常反观自己,别天天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我每天看你们缺点,我一分钟都活不了,这么多人,看缺点,哪儿不是缺点?把每个人身上看不惯的地方当成特点,别当缺点。理解、包容,少投射,多交流,这样就会其乐融融。发菩提心,要看你对佛法的领悟,你自己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既要护好自己的修行,也要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尽自己的愿力,随缘的为道场,为大众付出一份力量,帮助和你有缘的人。力量薄弱的人,还有烦恼的人,就先把自己照顾好。你自己不生烦恼,自己开开心心的就好,就是对道场最大的贡献。别让我替你们每一个人担心,咱们一起营造一个自然温馨的修行环境,也给其他有缘的人创造一个安宁、远离世间是非的环境。我们都经历过世间坎坷,不然也不会来到这,经历了那么多,还不知回头,那就没人能帮得了你。我们学习禅宗有一个外在的护法,护持自己,就是你要少接触世俗外道的言论,谨慎再谨慎。佛陀时代也有很多外道,佛陀并不完全否定他们,外道也有极高的智商,很有灵性,甚至有些外道能证禅定,八万大劫都不出来,他们也有很大的福报,有的一听佛陀说法,改变了观念,一下子就证阿罗汉,甚至解脱。可是他如果没有听佛陀说法的机缘,就会按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向走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导师、灵修、法门,我们不在这里妄论别人的是非,但我们既然选了禅宗,信了佛陀的教法,就一门深入,咱们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研究其他的法门,对这个也感兴趣,对那个也感兴趣,你就那么点精力,没地方去浪费。有的人学了禅宗还要拿别的东西来对比,这没有可比性,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法门、任何学说、任何理论可以跟禅宗相提并论。你非说一样,我也不跟你辩论。你不了解禅宗,你不知道禅宗是怎么修行的,所以看到一个讲实相的,就说跟禅宗一样。如果一样,禅宗就不是禅宗了。禅宗是对应上上根基,最上乘的人,你认可就学,你不信就多深入了解。世间的导师法门太多太诱人了,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向学人承诺开悟简单,解脱简单,欺骗大众。佛法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如实的、真实的解脱道路,它为学人指出修行要注意的方方面面。而有些外道、世间灵修会告诉你他的方法非常简单、快速,实际上并没有简单的事。大家从外部要懂得约束、远离、保护自己,不要看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会不知不觉迷到里面。这二十八条戒都是要你与世间保持距离,这是禅戒的思想核心。世间事你都接触无量劫了,沉迷了不知多少生世了,还贪什么呢!就像猫隔着鱼缸捉鱼,鱼缸挡着,一万年也捉不出鱼来。众生就是这样,在如梦如幻的境界里边捞摸多少劫了都不知苦,都不知道无所得。所以,今天你遇到这二十八条禅戒,是你该休息下来进行实修的时候了。

    2021-07-02

  • 学山禅戒第一讲

    学山禅戒第一讲我们今天开始跟大家学习《学山禅戒》。前一段时间呢,我自己给大家总结了一份助道修行规范,有二十八条。当时编辑完这二十八条禅戒的时候,对很多学法的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后来又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二十八条禅戒,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因为这是对一个具足了出离心,想出家修行的人,而且是学禅宗的人设的一个方便戒律。考虑到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家人,有家庭、工作种种事务,受持这二十八条戒非常难。所以就把许多条款中的要求放低了一些,让更多的人能够借鉴这份规范,对自己的修行提出适当的要求。大家都在学禅宗,都喜欢学禅宗,但是禅宗的修行本身要求就是非常高的。你的行持和用心要与实相相应,学这个法门才能有效果。不然,也只是落一个嘴上说学禅宗,实际上完全不相关。所以,我们只能把一些条款再降低一下,放宽松一点,为大家将来深入宗门修行提供一个方便,有一个入手和操作的地方。所以,我把这些戒律叫作助道规范。一提到戒律,有些人就觉得是一种约束,不自在。不,戒律不是约束我们的,而是保护我们的,让我们得自由的。没有任何一种自在、自由不是在约束,规范,甚至说是戒律的前提下达到的。一条河流如果没有河道、堤坝,那就不能称其为河流,它会漫延成一片废水,一点点干涸掉。作为一个人,我们学法修道,必须要有一定的约束。放逸是无法成道的。经云:放逸趣于死。正是因为没有约束,没有自我制约,我们才会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才在无明和妄念的引导下,造作贪嗔痴种种恶业,感召到很多的恶果,受种种的苦。以有诸多烦恼苦故,不见佛性。这个也是我们学习戒律、学习规范的原因。在《法华经》里有一品叫《安乐行品》,这一品里提到四安乐行,安乐行其实就是乐远离行,是菩萨行处,是亲近处。佛说亲近处,更多的是从不要亲近什么来讲的,是从怎么保护自己安住圣道这个角度讲安乐行。这二十八条规范,也是从安乐行这个意义上为大家制定的。在《大般涅槃经》里边讲到,要想见佛性,就要持戒。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要因持戒,乃得明见。持戒乃至后边的忍辱、精进、禅定这六波罗蜜,是我们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人说:师父,禅宗不是讲顿悟的吗?为什么还要有这么一个助道规范、这么一个前提?我们打个比方说,我们每家都有电灯,当你打开电灯的时候,你按一下电灯的开关,灯就亮了,这个就是形容顿悟。但是你能只安一个开关,按一下它灯就亮吗?只在墙上安一个开关,也没有电线,也没接好线路,灯能亮吗?亮不了。你一定是提前把灯,把线路,把很多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再按这个开关,灯才会亮。灯与线路的铺垫,这两种因,在《涅槃经》里面叫缘因和了因。什么叫缘因呢?缘因就是我们的提前工作,把线曹打好,把线埋好了,把线接通了,把线路整顺了,把灯安好了,跟总的电源都接好,照明的一切准备都做好了,开关都安好了,这个叫缘因。最后,这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如果开关出了问题,灯还是亮不了。或者是开关也没问题,但是你就不去摁那个开关,灯还是亮不了。正确地按开关,就是见性的了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悟。总之有很多因素导致缘因不具足,了因也不具足,电灯就无法亮。缘因不具足,就是中间出了问题。比方说线破了,虚了,短路了,这是缘因不具足。或者有一段根本就没有线,工人疏忽了,那一段没装上线,或者装错了,这是缘因。了因呢,比如说线都装好了,你让他去够这个开关,他个子矮,够不着这个开关,或是他是个傻子,你跟他说去摁开关,他不去摁,他跑厨房找吃的去了。他不知道那个是开关,他跟你弄鬼脸。这样,即使缘因都具足了,灯还是打不开。所以,即便具足了缘因,或具足了因,也未必见佛性。你只修六波罗蜜,还须要时节因缘,还须要最后的顿悟,才能真正见性。如果你只是明理,听别人讲了顿悟的道理,你的心里也忽然有所领悟,但是你修行的缘因,也就是六波罗蜜,三十七助道法不具足,你只是知解佛性,不能亲见佛性,修行不得力,没有功夫转所依识,就不是真正见性。必须是缘因、了因同时具足,还要有时节因缘,才能了了见于佛性。即便缘因具足了,了因也到了你门前,你就是当下没有悟,就得等待时机。我们学这个助道规范,就是为了具足修行的缘因,同时,也为顿悟的了因做准备工作。虽然叫学山禅戒,也叫助道规范,其实里面讲的都是如何为见性做准备,为悟道做准备。所谓做准备,就是断烦恼,为实修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实修的能力。虽然是为顿悟做准备,也有可能在这过程中,忽然心花发明,顿悟自心。所以,缘因和了因又不是截然分开和独立的。众生烦恼灭尽,自然得见佛性。见性要具足二因。可是我们就拿这比喻来讲,前面的准备工作肯定是要花很多的时间,你按开关,就是刹那间的事,所以叫顿悟。但是顿悟前的准备工作,开灯前的准备工作,可能要做很久。六祖大师悟前做了很多年独处、息虑忘缘的准备工作,所以才有他言下顿悟这个结果。还有很多人,都是做了大量的助道工作,比如法达诵经三千部,云岩禅师学法学了很多年也没悟道,香严几十年用功才见成效。我们学习助道规范,实行助道规范,肯定是要花很多的时间。修行人难成就,就是都想着顿悟,不想着前面要做功夫,不愿做功夫,不肯做功夫。只想一步登天,走捷径。捷径不是没有,是在你绕了远路,有了经验教训之后,才会发现捷径。大家学法学到今天,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绕了很多弯路,学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没有正确指引,没有一个明确的修行方向,没有好好深入佛法,没有好好听经闻法,没有按照佛陀所说的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持戒忍辱布施精进等等去认真的落实。导致虽然学法很多年,都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效果。拿装灯打比方,线也买了,走线的槽也挖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总是被一些琐事打断,不知道去干什么了。或者你买的线不够粗,最后达不到照明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没有注重实修,类似密宗里面讲的加行、前行准备的不充分。有的人认为禅宗不需要前行,不需要助道,那是大错特错。我们知道,过去祖师在成就之前,都是用了多年的时间在做功夫,在保任,在牧牛,在善护念,在学经论、独处、坐禅、行脚,远离世缘,息虑忘缘。不管运用什么方式,方向和方法都是一样的。一定是对世间的五欲六尘,六根对六尘的贪着都有一定程度的远离。咱们学这个助道规范也是一样,就是为了真正的明心见性,究竟断除俱生无明,解除无始以来的疑惑。我们知道怎么很明确的,效率高的用功,修行就有了下手处,就有效果了。这几年我一直在讲禅宗的见地和修行方法,有些人已经知道怎么修行了,但还是会烦恼。就是因为不去做功夫,只是明白,那远远不够。那个明白也不是真明白,而是有时候糊涂,有时候以为明白。为什么呢?就是你的实修没跟上。你不知道修远离行,不知道和人事物保持距离。我们不比古人,古人不用你跟他讲实修,他自己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实修,不管做什么,他都在密行,都在保任,都在牧牛。我们不行,我们这个时代娱乐、诱惑、可做的事太多,稍不注意,就被境界,被人事物带走了,忘了做功夫。前期的条件没有具足,当然学法没有成就。自己不清楚这一点,没有这个智慧,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多年修行,却没有成效,还是烦恼一大堆。哦,原来在这方面没有注意。在持戒、息缘虑、远离方面做的远远不够。助道的功课做好了,对我们的修行是一种保驾护航。我们都知道一艘船在大海里行驶,它需要很多零件,许多配件,需要各种条件来保证船只的运行,使它正常行驶。如果它光是一艘船,没有帆,没有锚,没有桨,没有人,没有辅助性的东西来帮助它运转,它是很难前行的。学习禅宗,不知道善巧,不知道保护,不知道护航,不知道护念,不知道转所依,不懂得护好自己身心这艘大船,也就是不会利用修道的工具,不知道不染万境,不知道怎么去开采佛性宝山,那么,大船就很难安全前行,也很难采到宝。《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譬如有王,闻箜篌音,其声清妙,心即耽着,喜乐爱念,情无舍离,即告大臣:如是妙音,从何处出?大臣答言:如是妙音,从箜篌出。王复语言:持是声来。尔时大臣即持箜篌,置于王前,而作是言:大王,当知此即是声。王语箜篌:出声,出声。而是箜篌,声亦不出。尔时大王即断其弦,声亦不出,取其皮木,悉皆析裂,推求其声,了不能得。尔时大王即嗔大臣:云何乃作如是妄语?大臣白王:夫取声者,法不如是。应以众缘善巧方便,声乃出耳。众生佛性亦复如是,无有住处,以善方便,故得可见,以可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取声和修道见性的道理一样,需要众缘,需要二因具足,方能得见佛性。虽然我们知道众生都有佛性,但是如果没有善巧方便,不知实修三十七道品,则无法见佛性。佛性虽有同无。好比如有人知道有一座宝山,里面有一个宝藏。这个宝藏里的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他发现这个宝藏之后,亲自去采宝藏。采宝的路上,他经历了很多艰难,风餐露宿、食物不够,忍饥挨饿,最后他采到了宝藏。他是在一个很困苦的情况下完成的开采。有了采宝的经验,当他想告诉其他人采宝的时候,他会告诉其他人带足干粮、水,准备好车乘工具,带足盛宝藏的东西,再去取这个宝藏就顺利了。这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他是过来人,如果他把这些经验,这些方法分享给别人,告诉别人,那这些注意事项也要嘱咐好别人。如果他只是告诉你,哪个地方有个宝藏,你去吧。那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向导,不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他不是真心想要你去采这宝藏。如果他是真心想要你采这个宝藏,他一定告诉你,你去应该带什么工具,带什么东西,走哪个路线更近,把这些注意事项都清楚的告诉你,这样你再去采这宝藏就很容易采到。我们学法也是这样,佛陀为了让众生领悟实相,说了很多方便法,引导众生进入实修。有些事,你自己注意不到,佛陀会告诉你,你要注意。这些事情你注意到了,就能成功开采自己的真如宝藏。这就是我们学习戒律的原因。戒律不是死的,有的人单纯的把戒律看成戒律,一定要做,或一定不能。不知道戒律中有定、有慧。定力就是戒律,智慧就是戒律,不是一味地做或不做某些事才是戒律。掌握了戒律的精神,可能做一些被别人认为错误的事,反而能助成你的修行。相反,如果执着戒律,反而越修离道越远。楞伽经云: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宜应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观指端。把真性戒,自性戒持好了,这些事情做好了,做足了,你就能一帆风顺,就能够直趣菩提路。如果做不好,半路上就会迷失方向,修行就会受到处种干扰,其实都是自己无明和妄想的干扰。干扰永远不来自外在,而是来自执迷。本来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很多事情没注意,就把你引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就是我们学习助道规范的重要原因。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修行的基础。做任何事都需要基础。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当然,佛法里面很多东西也非常的不可思议。当我讲到一些东西的时候,有时候非常巧,我写文章,有时候就是有一些学人反馈到我这里,说他们自身的一些烦恼,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这些学人的问题普遍存在。他们的问题我会总结下来,给他们一个答案,也就是让其他人可以参考。今天我们学这个助道规范,也是有一些人在修行过程中把自己遇的问题和烦恼反馈到我这里,为了给学人一个可以入手的方便,就总结了这二十八条禅戒。戒律是灵活的。你觉得对你修行有帮助,你需要去持,就去持,就按照这上面去做。有些人不知道这些东西会极大的影响他的修行,所以就不重视。现在你有缘看到这些,如果你觉得对你的修行有帮助,不用我劝你,你自己就会持这些戒。如果你觉得做起来压抑,反而更紧张,更烦恼了,那你就不要持这个戒。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是自己的思想观念卡在那里,不能转变,导致行为僵硬,思想僵硬,条件反射,不会改变。比如关于投资、借钱,还沉迷于世间的得失里,不知道做那些事只会把你带入无限的烦恼。因为这些事情,会让你失去当下,离开本心,这些事没完没了,一旦你一念迷进去,就很难再出来。如果你想学无上佛道,要大刀阔斧的砍掉那些分担你精力的琐事,能砍多少砍多少。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不管你学到什么时候,最后你都要放下世间的种种营求,不然你没那心力学法,没那心智悟道。

    2021-07-02

  • 家庭,我相和无明最强烈的投射

    家庭,是我相和无明最强烈的投射人们所有的困惑和烦恼都来源于家庭和亲密关系。他以为,那是他不可动摇的所属。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觉。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你也不是谁的小孩。你可以换妻子,换丈夫,甚至完全不需要他们。因为他们全都是你妄想和无明的投射。你以为你来自母亲,不,那只是一个表象。人们都不被这个表象骗了。生你的并不是你母亲而是你的无明。是你自己的幻梦和意识。它在你父母生你之前早就存在了。你和所有你爱的人事物都来自那里,来自无始无明,来自虚妄的意识。当你觉悟这一点,那狭隘的不能再狭隘的家庭关系瞬间瓦解。你当然可以继续维持原来的家庭关系,但是,那已经不一样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你和你的家庭成员没有任何关系。你不过是在陪他们玩过家家。你才不会被他们拴绑与控制。你更可以随时离开原来的家庭关系,因为你知道,一切人都可以成为你觉悟之后新的、暂时的亲密关系,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一天换一万次组合。但是你不会再沉迷各种关系。因为你知道,再亲密的关系,不过是梦幻。当你觉醒,它怎么还能束缚你?

    2021-07-02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65666768697071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