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方解缚,应病与药

    随方解缚,应病与药学山师您好。我有个迷惑,一直不解。风动幡动这个典故,六祖对二位辩论者说,仁者心动。按实相说,是六祖心动,非辩论者。但法师们讲,是辩论者心动。请学山师父开示[合十][合十][合十]感恩答:六祖说,仁者心动,是指出诤论的二人因为着于外尘相而起妄念的分别,由此而生住着与烦恼。六祖当然知道诸法实相,没有什么在动,自己也并未心动。只是看到学人执着,为其方便指出,故用语言文字说明而已。听法及学法之人要明白六祖的用意和他要让我们明白的实相,而不是去评判六祖的话是否是实相。就比如六祖针对神秀的偈子所说的“本来无一物”,有些人不明白六祖说这句话的用意里已经包含了诸法实相,即没有任何法是实有的,故于法不住不着。这个偈子不是单纯地对治神秀的偈子。有些人不明白这一点,却说六祖的偈子也不究竟,自起无明!认为六祖既然说本来无一物,那这句话不也是物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样认为的人,是把佛法就当成了戏论和辩论的世间学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学法要看到诸佛祖师说法的用意,而反观自己是否错误用心,而不是让你去评判佛说的和祖师说的话是不是有问题。佛法本来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去虚妄病。病若不起,佛法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修行最忌讳不去治病,而执着于药,在药上百般研究,而忘记了佛法是为去执着,去烦恼,而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若执着佛法,执着有一个第一义谛,有一个实相,什么都拿抽象的实相之理来对照,此病最难医。六祖大师说,我本无法与人,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假如那两个人没有诤论风动还是幡动,六祖自然也不会说仁者心动。当有人着于外境,这时觉悟的人会指点你,心外无法。一切法,是自心分别才有。风,幡,动,都没在心外,是因心分别才有。若执心外之境为实,诸苦由之而生。佛法去苦,非论是非对错。若无执着分别,佛法亦无用处。这才是六祖开示学人的真实之意。

    2021-07-24

  • 实修包含的内容

    实修包含的内容师父好,您一直强调实修,请问,禅宗的实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禅宗实修的目的主要是息虑忘缘,休息身心,少欲无为,直用六根而不染万境。所以,它的实修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出离心,主要是减少世事,与家人保持距离,独处,乐远离行。具体还包括持戒,布施三宝,忍辱,修行六度。每日所想所行,与出离心相应,以此来转无始劫来依于识心六尘境界的粗重烦恼。二,做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功课,主要有坐禅,行禅,读诵经典,持咒,立禅,听经。做这些功课的目的转无始劫来的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每天坚持训练,不可懒散放逸,半途而废。三,发菩提心,出家修道,续佛正法。不能出家的,发心常住道场,护持道场,服务大众,自觉觉他。常住道场,出家修道,也是引领大众,带领大众做如上实修的功课。四,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训练觉知,不忘做牧牛的功课。如果你已经步入实修,上述四方面哪个欠缺,需要补足,则在那个方面多下功夫,方得圆满。 

    2021-07-24

  • 关心,是一种伤害

    关心,是一种伤害一个人在那里唱歌,歌声唱的非常动听,引来了围观的人,有人鼓起了掌,唱歌的人发现了围观者和掌声,她的歌声停顿了一下,观众没有发觉她的歌声有了变化,但是她自己知道自己受到了观众的影响。一个孩子在那里画画,他画得很认真,也很好。这时,妈妈过来了,站在旁边为孩子摇扇子。孩子发现妈妈站在旁边,手里的笔突然不知怎么画了,害羞地把画用手盖了起来。有一个老人,留着一把花白的大胡子。有一天,邻家小孩问他,您这么长的胡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把它放在被子里面还是外面呢?那天老人失眠了。当你开始关注一个人,被关注者如果接受到了他认为是过度的关注,他会变得不舒服。如果同时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他会变得紧张,而有巨大的负担。当我们不被别人关注和打搅时,我们会非常轻松和自在。一位马拉松运动员,马上就要追到跑在最前面的人了,这时,路边一个好心的拉拉队员伸手递给这位运动员一瓶水。这位运动员仅仅因为这一瓶水的干扰,错失了追上前面运动员的机会。一对演杂技的父女,他们要为观众表演竿上杂耍。父亲嘱咐女儿,我们要照顾好对方。女儿说,我们要互相照顾好自己,才不会出错。父亲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默默地点头称赞。南泉手里提着一只猫,问他的弟子们,谁能说一句恰到好处的话,便可救这只猫。弟子们都想帮助这只猫,但是一动念,就把这只猫杀死了。赵州禅师回来了,知道了这件事,他能救这只猫,但他回来晚了。一个智者,他不会轻易干涉别人,也不会被别人干涉。他会一直活在自心的觉知中。觉者不关注外境,他活在所有的故事之外。渴望被关注,那是一个幼稚的心所需要的。希望得到关爱,那是我执和无明的呼唤。成熟的觉悟者,是一个精神上自给自足,活在自心世界的人,他不再依于外境的肯定与承认而能安心。每个人都是佛性不可思议的示现,所以,你要对每一个人放心。你越是不干涉,不把控对方,对方越会按他本有的佛性正常地显现,他也就越安好。当你相信他自身佛性绝妙的显现,你什么都不用为他做。你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他,而那比你给他任何的帮助都好。过度地关心与关注是一种伤害。如果你真的爱某个人,不要总是盯着他。无论他做什么,给他一份空间,给他一个忽视,那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2021-07-24

  • 万法是心

    心外无法,万法是心。你看到一个圆,你有无数种想象,但那都不是圆的真实含义。圆不自圆,心在勾画“圆”,心在定义“圆”,心在想象“圆”。“圆”不在心外,圆从心生。你看到一朵花很娇艳,看到另一朵花枯萎了。你看到的都不是花。花无娇艳,花无枯萎,花不是花,因心有花,因心娇艳,因心枯萎。花,娇艳,枯萎,不在心外,跟花有关的一切都从心生,从念有。你看到一只狗,并生起了恐惧。你看到的并不是狗,也不是狗在让你恐惧。你看到的是自己的心勾勒出的“狗”样,是你自己勾勒的东西在吓唬你。“狗”不是“狗”,“狗”也从无吓人之心。看到心狗,训练收回心狗的力量,那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不是躲开狗。狗能躲开一时,无始的无明于何处躲?你看到一张桌子安静地站立在那里。不,没有什么桌子、安静、站立和那里。这一切,都是你内心的勾勒和描画,是心念的轨迹,只不过,它的速度快到你无法想象。你心里为一个虚妄的影像定义了“桌子”、“安静”、“站立”、“那里”。于是,你看到了这一切。你看到一个慈悲的人,一个冷酷的人,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愚笨的人。不,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取决于站在你面前的那个影像,而取决于你内心的投射。你看到的是你的投射。同样一个人,今天你看到他慈悲,明天你看到他冷酷。不是他在变,是你的投射在变,你心的笔画在变。你看到了更细微的东西,不是你看到了外在细微的事物,而是你的心之笔描摹得细微了。你品尝到更美的食物,不是食物变了,是你的心的触角更细腻,更敏锐了。你看到了黑夜、毒蛇、坟地、死亡,不,没有你看到的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心识编织的概念和妄想,是心识毫无意义的影子。这一切并不是外在事物的特质,是心的特质。心能编织无数的特质,心能画出无数的图画,心能描出无数个妄想,心能造地狱和天堂。万法唯心造。你看到一片水,你被水淹到了。水从来不会伤害任何事物,是你对水,对自己的无知淹到的你。是你和自心的幻影挣扎与斗争淹到的你。你看到一团火。心外无火。火会烧到你,它烧到的只是你的妄想和意识,真正的你,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可烧到。你在和一个人诤论,那个人可能是你的老公、妻子、父母、孩子,或者陌生人。你并没有跟任何人争吵,你在和你自己的我执、不接受的观念、胜负之心争吵。在每一个对境的刹那,你都能先于看物而看到心,你不会被境所迷。立刻回到心这里,重新审视它,与它和解,与它俱息。看到心念先于看到物,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长久而持续的训练,需要听经闻法,需要用心修行。只有通过训练觉知、坐禅、止观,你才能看到各种心,从而与心和谐相处,不被自心所吓。若你清楚地看到万法是心,唯心无法,你得法眼净。以清净法眼,能见实相。以见实相,不复轮回自心虚妄境界,而得究竟解脱。

    2021-07-22

  • 大事未办,斯有何乐

    大事未办,斯有何乐人们对死亡的忽视,就像猫盖住屎一样,以为看不见屎,屎就没有了。众生不谈死亡,忌讳死亡,不敢面对死亡,就像一个欠债的人,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到期还债了,因为懒惰,不想去挣钱还钱,或者想还,但实在挣不到钱,就骗自己说,还有一个星期呢,离到期还很远,先不去管它。虽然不管,心中总是对到期还债一事充满忧虑。众生面对老病死之苦,亦复如是,内心深处,充满忧虑、恐惧和疑惑,只是因为懒惰放逸,不肯用功修行,总是心里骗自己,老病死苦离自己还很远,先及时行乐吧,老死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自己,不知道那一刻日夜不停地逼近,正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佛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勿行放逸。有智之人,一切世间之事,对他来说,皆不重要,唯生死事大。生死之事不解决,如刺在肉,如鲠在喉,如重在肩,如石头压在心里,如欠债未还,如丧父母,如丢失宝贝还未找到,寝食难安,永远不得自在。故能放舍一切,专攻生死之事。生死大事已办,方高枕无忧,快乐无余。唯有无智之人将生死大事放在一边,去经营世间幻梦,如同将无上美味放置一旁,而食厕所污秽,又如置摩尼宝珠于不顾,而捡瓦砾。善知识,诸家人,生命无常,其死亡变坏的速度快于瀑布向下流动的速度。大智之人,一心修道,渐悟实相,心趋安稳,如宝珠在怀,不复忧惧三恶道苦。只有愚痴无智之人,还生活在梦里,贪图五欲鸩毒之乐,不想修行,不知无常杀鬼,就在旁边,不择老少,随时要你命来。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可不怖耶!

    2021-07-22

  • 你的心在关注什么

    你的心在关注什么你每天发的照片,你的片言只语,就暴露了你的心境。如果你的心还放在孩子身上、伴侣身上、父母身上,或任何他人身上,你还在梦里。你在被自己的妄念愚弄。无论你关注的是谁,只要不是你自己的心,你都在关注投影。他们都是你自心的影像,是你无明的折射。你的生活中不是不能没有别人进入,而是你要清楚地知道,他们不是你生活的中心。如果你把任何人放到了你的生命内部,成为你的中心,你只是放进了一个幻影,一个愚弄你的虚无。当有一天他消失的时候,你会为此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不论你修行多久,学习任何法门,你的心没有真正回到自己这里,不能与自己相处,你都只是在做修行的样子,而没有真正触及到修行。你的心只要还在别人身上,你还在幻梦中,你的修行,也只是为了渲染你的美梦,使你睡得更沉,而不是为了醒来。一切都会幻灭,所有的梦都无法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因为梦终究会破灭。梦破灭了,你将如何面对凄凉孤独而未觉悟的自己?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为乐。早日从轮回的幻梦中醒来,步入修行,实现真正的觉悟,那才是你来此世间唯一的意义。

    2021-07-22

  • 出家赞

    出家赞世间最尊最胜荣不如出家一日功帝王将相为不得人中大雄方堪荷一领袈裟着在身两袖清风不染尘荡荡心中无挂碍犹如白云任去来自古以来僧为美羡煞王侯羡煞仙世人半日不得闲僧家常栖山水间出家为贵无别由只因能舍世所爱绍隆三宝忘己身自觉觉他学能仁己已得度不贪寂大愿无尽乘菩提为众离苦修圣道不断佛种入尘劳烦恼河中频救度生生世世不辞苦众生无尽愿无际因地发心合真理难行能行勇无畏绝杀三毒烦恼贼谦卑犹如泥洼地身披慈悲忍辱衣视生犹如于己子同体大悲无缘慈能报三世父母恩能度自心诸无明犹如世间最贵宝堕于僧数为众宝十方诸佛皆赞叹日夜称赞赞不完 《心地观经》云:在家逼迫如牢狱  欲求解脱甚为难 出家闲旷若虚空  自在无为离系着 谛观在家多过失  造诸罪业无有边 营生贪求恒不足  犹如大海难可满 阿耨达池龙王等  四角涌出四大河 大中小河所有水  昼夜流注无暂歇 然彼大海未尝满  所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诸恶业  未尝洗忏令灭除 空知爱念危脆身  不觉命随朝露尽 焰魔使者相催逼  妻子屋宅无所随 幽冥黑闇长夜中  独往死门随业受 诸佛出现起悲愍  欲令众生厌世间 汝今已获难得身  当勤精进勿放逸 在家屋宅深可厌  空寂宝舍难思议 永离病苦及忧恼  诸有智者善观察 当来净信善男女  欲度父母及眷属 令入无为甘露城  愿求出家修妙道 渐渐修行成正觉  当转无上微妙法

    2021-07-22

  • 心认识它自己

    心认识它自己心能了解它自己吗?当然能。其实,它时时刻刻都了解它自己,都知道它自己,都觉悟它自己。它不可能不了知自己,只是这种了知超乎我们的想象,它并不是通过能与所的关系,也即对立的关系来了知,而是通过它自身,没有任何的能力来了知。这种了知,不可思议。心的原始功能就是它会觉知它自己。心的原态是不住,是超心意识,所以了知它的状态也必须是不住,是超越思维意识,才能与它完全默契。心真正了解它自己是一种顿悟的状态,也即觉悟到它自己是一种活的、变化的、不住的状态。那一刻,只有通过默契和顿悟才能实现。只不过,在这样的顿悟和了解的同时,记忆和意识同时生起,并混淆了这样的觉悟。头脑中生起的意识会额外创造一个虚妄的对象,并把它当成心,从而把心本来不住的状态固化,形成一种观念,并反过来用这种观念代替心行使它活泼而自由的权利,这是心受苦的唯一原因。所谓佛性被困在众生中,实际上是被意识和妄念遮蔽。众生,是妄念与无明的代名词。所谓修行,就是转变心不知不觉被头脑和观念驱使的习惯,恢复心原来的作用,直接用心生活,而减少头脑的干预,除非那样的头脑完全契合了真性而放弃了自己的干预。这也是转识成智的过程,也是无所的过程。心不再被知解、分别、取舍所骗,它就会变成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就会变成般若智慧,变成如理观察,变成慈悲喜舍,变成佛不共法,变成大愿、大信、大菩提心。 

    2021-07-22

  • 放一线而拥无限

    放一线而拥无限喝一杯新茶,与喝一杯老茶,味道都很好。它们好喝,与它们自身的味道关系不大,而与喝茶时心中淡然的基调有关。一杯可乐,还是一杯啤酒,它们都一样可口。它们可口,跟它们自身的关系不大,跟喝的人是否有接纳品尝它们的心有关。听一首钢琴曲,还是听一段京剧,都好听。好听跟音乐本身的关系不大,跟聆听的人所用的心是否专注有关。如果你专注,你坐在那里看树叶被风吹动,那一样很美。如果你专注,你听虫叫也一样能听到交响乐的旋律。如果你的心素简而安静,它会看到离它最近的事物,与它们在一起。美来自内心的稳定与安宁。美需要一块基石:清空你心上的一切,让它裸露,让它敞开。如果你的心上一物不存,它会爱上一切。不存一物的心终于还原并找到了它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心不得不接纳一切。因为一切无不是心自己。如果你的心向外寻觅,迷失在对境上,你会被寻觅分离。外境只能满足于一时,你会需要更多,你对它的要求越多,你越饥渴而不安。回到你的心上来,它遇到什么,就跟什么在一起,不要挑拣,不要舍近求远,你会立刻得到满足。回到心这里,只需要一个契机:听到内心的呼唤。它可能是一个声音,可能是一股玉米的香味。回到心这里。你不用再苦苦寻觅,你会发现有无数的礼物源源不尽地送到你的心上来。闷热的天气就像泡在温泉里,忽然刮过的一丝凉风就像来到了空调房里,西葫芦馅儿的饺子还是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都无比的好吃,与一群老年人在一起,也会发现他们比你还年轻,而与一群孩子在一起,你会看到你想的东西太过啰嗦。清理你心上所有的成见,倒空以前所有痴迷的喜好,给自己时间面对完全清白的心,你会爱上一切。一叶障目,一毫隔心。愚人以捉一线而失天空。智者放一线而拥有无限。

    2021-07-16

  • 听你自己的

    听你自己的你饿的时候,不用思考,就会去找吃的。你或许会想一想找什么吃的,但当你非常饿的时候,你就不再关心吃什么了,你只知道一件事,快些找到吃的,什么都行。你热的时候,不用思考,就会脱掉外套。除非你被某种观念限制,比如你病了,医生嘱咐你,不要轻易脱掉外套。屋里又脏又乱,你很自然地就会去打扫。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你会犹豫、思考和纠结,就是你相信了某种观念。大脑对你自然的行为进行干涉和阻止。比如中有这样的习俗和观念,除夕的夜晚,无论地上有多少果皮垃圾,都不能打扫,否则就不吉利。如果你相信了这样的说法,即使地上满目狼藉,你都不会去打扫。早晨你下床的时候,你不会去想我先要伸左腿落地,还是先伸右腿落地。你会不假思索地伸出一只脚落地。除非你的某个腿有伤,或者你被灌输了某种观念,使你相信先下哪个腿对你更好。当你睁开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你只是自然地看,眼睛遇到什么就会看什么,眼睛不需要思考。但是,当你接受一些观念和教育,意识开始干涉眼睛的行为,它告诉你,什么能看,什么不能看。如果你不小心看到电焊工人在工作,你无法直视电焊射出来的强光,你的眼睛立刻闪开,这是眼识的自我保护,它并不是观念的干涉。当你听到刺耳的声音,你会捂住耳朵,这不是因为头脑的干涉,而是耳朵的自我保护。但是,如果你喜欢听某种音乐,而有人告诉你,这音乐对你不好,你又相信了,你再听到类似的音乐时,你会受那个你相信的观念影响,而做心并不愿意做的事。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对你不好。有些观念是保护你不受伤害的,比如离火、淫欲和毒品远一些,因为那些东西会对你造成伤害。那些在你直见,直听,直嗅,直尝,直触,直知的当下干涉你的大量观念,是你烦恼产生的根源。你相信的观念和想法越多,越阻碍你的自在。如同邯郸学步,因为相信了别人的建议,最后连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都不会了。你不是不能参考别人的想法和观念,但任何观念都不是绝对的真理。当一些观念出现在你的头脑中而你不知如何选择时,扔掉所有你从别人那里吸收的东西,听你自己的。你不用向佛,向祖师,向你身边的任何善知识学习佛法,除非他们引导你向自己学法。你自己身上具备所有的佛法,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时,不要问别人,问自己的心,它一定会告诉你答案。你的六根,你的心识,你的直觉,你的感受,你的本能,它们给你的舒适、无苦、不过度的状态,就是你要选择的最好答案。有时我们的心也会引导我们去受苦,没关系,时间长了,你会自己掌握经验和教训,慢慢地规避所有让心受苦的想法和行为,那便是修行和彻底的觉悟。

    2021-07-16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62636465666768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