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师
上师有人说,一切皈依中,皈依上师,是第一皈依。上师之恩,大于佛恩。敬于上师,重于敬佛。若有上师皈依,即是皈依无明。谁是你上师?是你面前的那个被很多人神话的人吗?不是。那是你的妄想。是那个自称传你法的人吗?不是。一切法皆是妄。可言传妄,不可言传法。若有所传,必是诳你。有人告诉你,你自己是你唯一的上师。真的吗?谁是你自己?若认有自己,那是你的妄想。自己不是自己真正的上师。实无有自己。若执无自己,亦不识真正自己。有无自己,皆不是自己。不识自己,如何认自己为上师?有人告诉你,自性是你唯一的上师。什么是自性?若认自性是你上师,既不识自性,又不识真正上师。实无有法名为自性,若觉于此,是名上师,是名第一皈依。莫认人为上师,人非人,是名为人。上师亦复如是,即非上师,是名上师。若认一法名为上师,是认贼为子。实无有法名为上师。一切不可得,于不可得法中,无人皈依,亦无法皈依,是名皈依。于无所有法中,无学人,无上师,无皈依。上师是梦幻泡影,有人念上师,祈求加持,只增妄想无明,加持你入生死。天下皈依形象上师者,皆是取相着魔,是大愚痴,大颠倒。自认为是上师者,见有弟子可教,言是我教化众生,此人是魔王,弟子是魔家眷属。世间亦有上师。真正觉悟无我无人,佛与众生皆不得,一切法亦不可得,启发学人不取于相,莫错认上师者,假名上师。觉悟一切法但有名字,名字亦空,从识而有,虚妄不实,将此实相方便开示于人,是名上师。若见水见树听鸟沐风而悟道,水树风鸟亦名上师。若执人而为佛,佛即成魔。若不见性,不名上师。若了了见于佛性,究竟断除一切烦恼,是名上师。自眼不明,而明于人,无有是处。自不解脱,而能解脱于人,无有是处。自不识上师,而做人上师,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自不识上师,随便皈依某人为上师,执着上师为实有,是外道皈依,非是真皈依。真皈依者,须识得无有皈依者,上师亦无,于此处得大休息,是名上师之法。
2020-01-20
-
做一个安静的人
做一个安静的人,发光的人无论在哪儿,一个安静的人,都是一个发光的人。一个安静的人,不用说什么或做什么,只是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就会让你四周的空气变得平和。一个安静的人有可能是一个老人,也有可能是个孩子,有可能是个男人,也有可能是个女人。安静的是那颗心,而不是他的外貌。一只水鸟静静地站在枯木桩上,他变成了一个安静的人。一个人内心烦躁不安,他变成了一只聒噪的乌鸦。安静在心,无关形象。做一个安静的人,不管你走到哪里,哪里都有光。做一个安静的人,不用说话,都能助人。一个安静的人,纵然在动,你仍能感受到他有一份深藏的安静。做一个安静的人,像光一样美。纵形貌再美,心有不安,总是丑人。一个安静的人,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一个安静的人,能建造一个佛国。如果你的亲人有了烦恼或痛苦,你无需跟他讲什么,只需要坐在他身边,静下你的心。他的心随之而安静。如果你的家人忽然得了疾病,不要慌张。你的定力对他是最好最及时的药丸。如果你有亲人离世,莫哭莫叫。你的心静下来,死者必得安宁。不用请僧超度,亦莫念佛求佛。你心不动,亡灵自宁。如果你自己身上发生什么事,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莫慌莫急。慌入迷茫,急如刀绞。安静下来,别被幻相所骗。安静下来,一切随之而安静。所以,一心静是一极乐。一心动是一地狱。一心安,则一方安。一心乱,则十方乱。世界随着你的心念而动。心动则境动,心寂则境寂。风帆是幻,心莫随转。心若自定,法地平安。
2020-01-20
-
归依三宝
归依三宝师父,这很多年来都一说佛弟子皈依三宝,要念佛,念法,念僧。那念佛是念什么呢?什么是法?又怎样念僧呢?我越来越不清楚了。师父慈悲开示。答:念佛念法念僧要知道何为佛法僧?佛法僧不离你自心。自心是佛,自心是法,自心是僧。若自心是佛?佛还须念佛否?自心是法,法还用学法求法否?自心是僧,还执着有相的出家僧吗?皆不是。若识自心,一切成办,即不用念佛、学法、出家、修行。只因不觉自心,被自己妄念欺骗,多劫轮回意识知解妄想中,拟求做佛,拟求学法,拟求做僧,徒劳心识,着一切相,永不成就。皈依三宝亦复如是。当觉悟真正三宝,不离自性。若识自性,是真皈依。不识自心,皈依外相三宝,是认妄为真,认贼为子,不得解脱。问:如何是自心?答:会取问的。问:不明。请师父开示。答:自心只可自悟,只可譬喻,不可意解。智者以譬喻得解。好比如你本身是唯一真实的你,不存在一个你反观到的你,摸到的你,觉知到的你,悟到的你,这些你虽然好像都在指向你本身,但都是你的妄想和意识中的你,都不是真实的你。自心佛性亦复如是,不须更观更知更思更念。何以故?本是自心故。就好比你永远无法在本你之外再另立一个你,即使你亲眼看到自己,那仍不是你。那是你看到的你的影像,真正的你不可被看到,无需被看到,无法看到。你每天念自己,没有任何意义。何以故?已是自己,不必更念自己。已是自己,不必更起一念心做自己。除非自己神志错乱,不知自己,到处找自己,逢人就叫自己的名字,亦求做自己。念佛亦复如是,是名癫狂。佛不做佛,佛不念佛,佛不修佛。佛说念佛,非是口念佛号,非是心外觅佛求佛,而是识自心真佛,悟本做佛,是名念佛。虽不必再认自己,亦不必更念于佛。但是,你可以知道你觉悟的、你所认识的、所确立的不是真正的你,你可以觉悟到你错认了某个不是真实的东西为真实的,你错认了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外在佛,然后离开这个认定,不再迷于这个认定。你觉悟到这点就够了,你觉悟到这点就是开悟,你觉悟到这点觅佛之心就会休息。觉悟是这样的觉悟,而不是在本你之上更觉悟于什么。念佛念法念僧,亦复如是。若觉佛法僧,即不立佛法僧,知是假名,诸心顿歇,歇即名佛。
2020-01-13
-
知解佛性,错失言下
知解佛性,错失言下为什么说作用的不是本性呢?因为当我们说那作用的就是本性时,那正在作用的早就过去了,那正作用的刹那刹那不住,刹那刹那不可得,刹那刹那不可知解。当我们说,作用的就是本性,那是过去心的作用。你已经不是在说那早就过去的本性的作用,而是正经历你正表达这个观点的作用,而你正表达这个观点的刹那,这表达的作用也早就过去了。所以,根本不存在一个你能“确立”的本性的作用,你不可能定义一个能作用的本性。你要去悟那本性,不住那悟,直用本性。真正的善知识,会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学人离开文字知解,亲见佛性,顿悟本性,会用本性,而不住于见与用想。不是将它用文字意识知解出来并传达给人。当我们说“那本性”时,那本性已经是个概念,是我们于无所有法中妄计的“本性”,于真正“本性”,了无交涉。在此妄计之上,我们又说本性能起“作用”,亦是妄计。本性不言本性,本性不言作用,本性不做一切想,本性不做一切分别。因人而有“本性”假名,因人而有“作用”安立,因人而有性相之名。若无人,谁为“那本性”安“本性”名?复将什么叫做“作用”?故知一切法,皆是自心妄计。妄计有无,妄计生灭,妄计作用,妄计不作用,妄计迷,妄计觉。妄计知,妄计不知。妄计性、相、用。但有少法可得,皆不出识心妄计。所以文殊才起佛见法见,被贬向二铁围山。所以古人说:菩提无是处。又说:实无有法名阿耨菩提。又说: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又说: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所以你用语言文字讲本性,你用意识思维知解本性,永远在错失“本性”,永远不得真正见性。古人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如果你起一念去形容本性,便是妄想,是将本性定于你头脑中,故名知解。你只能用本性而不得言本性,你只能被作用,而不可能去作用。你只能知解作用不可能去描述作用。作用不可得,本性不可得,诸法不可得。当你用心去体会捕捉定义那作用时,便是心住于法,便错失本性。古人云: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又说:趣向真如亦是邪。经云: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所以见性很简单,要见言下便见,随时可见,肉眼即见。你站好了,踢一下腿…你伸出手,看一下你的五指…按我说的去做,只是去做,只是去做。哦,原来踢一下腿就能见性啊?我知道了!你又在生知解!你又错失了言下!真正要见性是要靠不住的功夫,靠出离妄念的能力,靠转所依识心的习气,靠日久功深的修炼。靠心无挂碍,一切不执。靠少欲知足,无事无为的修养。若无究竟的见地和真实的功夫,只是对本性存有知解,即住于意识妄念而不觉知,故名无明,不得解脱轮回生死。一切烦恼亦是住于妄念知见而不觉知。所以,出离知解,不住于法,真正见性,才能究竟解脱生死,断一切烦恼。这就是为什么知解佛性不能解脱的原因。
2020-01-13
-
善教者
善教者 真正觉悟的人永远不会告诉你,有一个什么是佛性。如果有人跟你说,有一个东西,一个状态,一个什么,那后面的,那不可触碰的、源头、一念未生前的,两个念头之间的、那灵灵觉知的,那什么都没有的,甚至用非常玄妙、难以理解的描述,用不可思议,用不可说,用种种语言为你指出,来让你认为那就是佛性、空性,不管他如何说,那是他的妄想,远离那样的人,远离那样的知见。真正觉悟的人,他只会告诉你你认定的那个不是,为你破除知见和妄想。他启发你顿悟佛性,活出佛性,而不去定义佛性,知解佛性,更不会为你讲解佛性。他引导你出离定义,不住知解,莫认菩提。他告诉你如何休息,如何歇心,如何准备,如何默契,如何不妄做功夫。僧志诚问六祖: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又古人云:诸佛出世,无法与人,只是抽钉拔楔,除疑断惑。善知识不为你立法。你若不立,善知识即不破。你妄立性相,善知识为你破除。如火烧木,灰飞烟灭,同归于空。真正觉悟的人将觉悟这件事交给你自己,他只是看你哪里走错了,提醒你一句。看你机缘成熟了,给你及时的敲打。看你在哪里错用功夫,让你休息下来。启发你亲见本心,顿悟自性。
2020-01-13
-
道须亲行,不在口说
道须心行,不在口说我们为什的会烦恼?你一直在动。身体随着心识在动,心识复随着身体动而动,看不到自己的识心繁动而带来的妄念让自己不安、烦恼。所以练习坐下来,不再做任何事。随时随地地坐下来,放弃做任何事的心。先从坐一个小时开始。再坐两个小时。如果觉得时间长,两个小时之内可以调整一下身体。再坐四个小时,分四次坐,每次中间可活动活动。每天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只要身体不疲惫,就那么坐着,让自己的识心休息,让识心停下来。这是一种方便练习,需明了其理,不拘泥形式,或打坐,或闭目,或睁眼,或倚卧,但能休息身心,识不散乱昏沉,即相应也。否则会变成一种机械训练,反成束缚。练习过程中,切忌寻觅,莫找心,莫体会,莫观心,莫澄意,放心自在,自然休息,随念起灭,只是于妄想住着分别处离念。不知不觉,亦不住不知不觉,千圣难测汝意,自亦不识是何,如此即是古人所言一物不为长养功夫也。这样十天、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反复磨练。然后,你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一切都是你的识心造的幻境。心生即诸法生。心寂即诸法寂。然后一年、三年、五年,每天如此,大多时间如此,息虑忘缘,无事过时。行住坐卧,皆不妄动。如果每天我们都能坚持这样练习几个小时,你身心的一切疾病不治而愈,一切烦恼不断自除。你不再恐惧,不再空虚,不再无聊,不再抑郁。即便是癌症患者,若能如此休息身心,亦可治愈。何以故?身心止息故,不为生死做因缘故。诸学道人,只于妄心上会佛法,于文字中熏修饱餐识食,不肯真正休息六根,寂静身心,世缘牵绊,世乐不舍,俗心妄动,所以烦恼不断。加之错认佛性,觅心不止,有求之心难歇,所以徒劳用神,妄做功夫,实际片刻都没有真正修行。只有真正休息身心,在无事坐着的时候,你的识心趋于澄静,你心里随时生起的烦恼心,你才会看到,然后离开。你看到自己又起了贪乐心,然后撇开它。你会看到自己的嫉妒心,才能撇开它。你会看到自己又求什么,撇开那念心。你会看到自己又在找什么,撇开它。你会看到自己又生起是非心,撇开它。只要你生起任何妄想心,令心不舒服,你都会看到,都能撇开。只是随自己妄心起处,觉而不住,是名修行。莫求一法,莫断一法,如是休息身心,日久功深,自然一切明朗。
2020-01-13
-
祖师关于绝诸思虑的开示
祖师关于绝诸思虑的开示五祖: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六祖: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六祖: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黄檗:举心动念,即乖法体。黄檗:不动妄念,便证菩提。黄檗:息念忘虑,佛自现前。黄檗:沙门果者,息虑而成。黄檗: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黄檗: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黄檗:默契而已,绝诸思议。黄檗禅师: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黄檗禅师:一念情生,即堕异趣。黄檗禅师: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情量若尽,心无方所。黄檗禅师:情存学解,却成迷道。宛陵录:问:如何是出三界?师云: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宛陵录: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妄想尘劳自然不生。药山法语:僧问:兀兀地思量甚么?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药山:吾今为汝道一句亦不难,只宜汝于言下便见去,犹较些子。若更入思量,却成吾罪过。云门:拟思量,何劫悟?懒残和尚:我有一言,绝虑忘缘。罗汉桂琛:不在低头,思量难得。盐官: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兴善惟宽: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曰不可思议。天皇道悟:见即直下便见,拟思则便差。洛浦法语:师思,夹山便打。因兹服膺。神照本如: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达摩:疑心瞥起,即被魔摄。达摩:诸佛境界,非思量觉观所知。三祖僧璨: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牛头法融:思维转昏,汩乱精魂。神会:不思一物,即是自心。永嘉: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南泉:真理一如,更无思想;才有思想,即被阴拘。汾州无业:思念不亡,尽须沉坠。汾州无业:临终之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念受生。岩头:百不思时,唤作正句,亦云居顶,亦云得住,亦云历历,亦云惺惺,亦云的的,亦云佛未生时,亦云得地,亦云与么时。法华经: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圆觉经: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维摩诘经: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大般涅槃经: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圆觉经: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圆觉经: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楞严经: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2020-01-13
-
境不碍人,人自生碍
境不碍人,人自生碍问:顶礼师父,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又说一切皆空!弟子于此不明。我不想,不生心,房子还在那儿,儿子还在那儿,房贷还是要还,一切都在那里,哪个也没空啊!怎么能说一切都是心想生呢?一切都是唯心造呢?怎么能自己骗自己不想一切就不存在了呢?答:房子在那儿就在那儿呗,它碍你什么事了?儿子在那儿就在那儿呗,他影响你了吗?一切在那儿就在那儿呗,它跟你有什么关系?问:房子在那儿,我要还贷款的。儿子在那儿,我要养活他的。答:所以佛说一切从心想生,佛说一切皆空!佛说,心想就有了。佛说心生法生,是说心生执着则一切生。心迷外境,佛说一切境如幻,是去你执着。你执着这一切,它们就存在了。你不当真,没有什么能碍你事。如果不离执着,只是研究诸法是空,没有自性,从心意识生。只是思维如何是万法唯心,心生万法。万法唯识,识造万法。万法是性,性即是法。没有任何意义。房款还得了就还,能还一天就过好这一天,还不了就卖,卖不了再想卖不了的事。一切都不可预设,都不是你想象的样子,只有过好当下,于一切不生心,不打妄想,任何事就不再障碍于你。儿子养的起就贵养,贵养不起就贱养,贱养不起,就送人。送人有点舍不得,那就继续养。一切都是如此。事不碍人,人于事有贪有执,才有碍。在任何你当前的生活状态和境况下,不再增加执着,降低要求,减少需要,止息妄想,安于现状,自然无苦无惑。人执一切法,佛说一切空。人执一切有,佛说一切无。一切实非空与不空,无关有与不有,一切根本就跟一切存不存在没关系。跟你怎么对待一切有关系。佛所说法对人不对境,对心不对法,对执不对事。境是心影,莫于境上打造对待。但于根本上不起执着,当处解脱。若明此理,扫马路一样无烦恼,养七八个孩子一样不累。若不明此理,坐办公室无所事事也不甘心,一个人活着都会累死。
2020-01-13
-
问即有生死,不问自解脱
问即有生死,不问自解脱问:师父好,有疑惑怎么办?答:疑惑即生死,不疑即解脱。问:不问怎么知道如何时生死?如何得解脱?答:问即不知,知即不问。不问自知,问疑不止。问:为何问即生死?不问即解脱?答:问即识心不停,故名生死;无问即妄心止息,故得解脱。问:不问还是有疑惑啊?怎么才能解除疑惑?不问清楚,怎么修行?如何证明佛法是真,所修正确?答:问即被疑缚,不疑自解脱。疑即有轮回,无疑谁缚你?若无疑,一切有尚不存,说无更多余。若欲清楚,不问自清楚。若欲修行,离此疑问,是真修行。若欲证明,疑心不起,心即得安。妄心不起,自然无妄。安心自在,无忧无虑,无疑无惑,此是自证,无人证明。汝若不停此问,无人替你解脱。你若疑惑不止,永无证明之日。由汝有问故,才有我之文字对答,故有一切法。你若无问,对答既无,何来一切法?故知一切由汝心识而有,心识不停,惑海翻涌。妄念不休,生死沉沦。故知拟思佛法,已差万里。更用言表,天地相隔。疑心一起,收摄回来。问心一出,自喝一声。哪里出头,哪里打。哪里起疑,哪里斩掉!故知佛法容易,但不自疑。佛法大难,妄心不歇。妄心不起,非是一切心不起,只是疑惑住着心不起。疑心不问,不是一切疑不问,只是迷心不问自无迷。超市在一楼还是二楼?东西打不打折还是要问。故知佛法去迷去执,去疑去惑,非一切皆非!
2020-01-13
-
宁静地开放,默默地芬芳
宁静地开放,默默地芬芳我们总以为是别人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困惑和烦恼。不,别人无法给我们造成任何伤害。在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中很难没有矛盾发生。尤其在夫妻、父母与子女这种至亲之间,总会有争吵和伤害发生。两个人在一起,所有的痛苦和伤害永远不是来自对方,而是来自对对方的干涉与控制。萨特说:别人就是地狱。不,完全不是那样的。没有人能给我们造成地狱。地狱与别人无关,除非你走进他的世界。地狱是我们自己造的并打开和进入的。别人是地狱的幻影,如果你不去探求,你永远不会进入那地狱。别人是不存在的,除非你对那不存在产生好奇,对它的虚幻完全无知,并不停地向那不存在抓取和控制。人们被爱困扰,因爱而痛苦。如果你把控制、占有、干涉、担心当成爱,那你一定会痛苦。但真正的爱不是这些。爱不会带来痛苦,永远不会。爱只会给我们带来放松和宁静,带给我们解脱,让我们看到真实。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不要去关注他。别对他指手画脚,那是爱。他的生命不属于你,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他是你的儿子,当你觉悟这一点,那是爱。不要担心他,他做的一切一定是他必须要做的,那是爱。即使他不爱你,当你对他没有要求和期待,他会爱上你。爱居然来自不关心,没有人相信这一点。但这是真理。如果你和你的儿子关系紧张,那么试着不再管他,不再关心他,把他完全忘了。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会主动和你说话,态度友好,让你大吃一惊。如果你和你的丈夫关系不好,试着把他完全忘掉,做自己喜欢的事,把心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天,你丈夫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并且开始尊重你。如果你想爱一个人并博得他对你的爱,那么远离他,忘掉他,独立起来,为自己活,让自己的生命开出花来。那时,你收获的不是一个人的爱与尊重,你身边的所有人都会被你感染。没有人能真正地伤害我们,除非我们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对方身上。没有谁能真正让我们烦恼,除非我们不活在自己这里,而活在别人的生命中。把你生命的全部精力从任何人那里收回,用那些精力培养并浇灌自己这株花。当它开放时,没有人不会闻到它的芳香。爱如此简单,忘记一切,宁静地做自己,默默地绽放。
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