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瘾如果你对什么还有瘾,那是你隐藏的病患。你对什么有瘾,什么就会伤害你。瘾是一种深深的依赖。瘾是心识依于幻境的习惯。瘾是根深蒂固的我执习气。你对什么有瘾,就被什么控制。你对什么有瘾,就在什么处存有隐患。你对什么有瘾,就因什么处不自在。瘾来自于习惯。习惯就是根深蒂固的习气。一旦你毫无察觉地依赖一种习惯,那便成了一种瘾。瘾是头脑意识对它自身不停地抓取和熏修,是人最深的执着。修行人要看到自己对什么上瘾。看到自己还有瘾于什么。于有瘾处,方便远离。对任何东西一旦形成瘾,它会潜藏在识心的深处,它会变成一种习惯。如果你不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训练,你无法逃脱它。瘾是无明对自身的依赖,是妄想对幻境的抓取,是意识对法尘的执着。有瘾,就是有所依。有所依,即不自由。如果你对什么还有瘾,你一定被它束缚,你就会因它的变化而恐惧、不安,你不可能真正得到解脱。瘾只能带给我们瞬间的安全,那种安全是心识对自己的欺骗,它其实是不安的代名词。只有对一切都无瘾,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宁。世间人,瘾于财色名食睡,瘾于五欲六尘,瘾于烟酒肉赌,瘾于吃喝玩乐,瘾于饮食、娱乐、家庭、感情。瘾于生死,瘾于轮回,瘾于烦恼,瘾于疯狂。这只是小瘾。修行人,瘾于持戒,瘾于禅定,瘾于开悟,瘾于名相,瘾于文字,瘾于佛,瘾于法,瘾于僧,瘾于八万四千法门,瘾于诤论,瘾于佛国,瘾于净土,瘾于对治门,瘾于佛性,瘾于本地无明。这些瘾,更深,更难于察觉。小心你对什么上瘾。上瘾是对幻境深深的执着,是妄念不停地叠加,是自心取自心,是虚幻追逐虚幻。什么让你上瘾,什么就会让你痛苦。什么让你上瘾,你就会执着什么。让你上瘾的一定是虚幻的,你上瘾的东西和你本身,都不真实。真实之中,不存在瘾和隐患。远离任何让你上瘾的东西。瘾带着病患。无瘾,才真正安全。

    2020-01-09

  • 广告牌倒下的故事

    广告牌倒下的故事在一个镇子的边上立着一个高大的广告牌。有一天夜里,这个广告牌倒了。没有人知道这个牌子为什么倒了。也没人去管这个事。有一天,镇上来了几个人,打算重新把广告牌立起来。这时过来一个村民,对这几个人说:你们最好别弄这个牌子。那天晚上,我看到有两个穿黄色衣服的人,从广告牌这过,牌子就倒了,然后砸到了这两个人。当晚我就做梦,梦见神人对我说,你们村边的那个牌子不吉利,谁靠近这个牌子,谁几天之内必有灾祸。那几个人听了这个村民的话,没敢动那个牌子。而且把这件事到处和别人讲,弄得全村全镇乃至远近很多地方的人都相信了这个说法。就连村里放羊的老汉听了这件事,都绕道而行。有一天,一个外地流浪汉经过这个村子,天黑了,就睡在了那根倒掉的牌子上。第二天,流浪汉被经过的村民劝说,不要睡在这个,睡在这里会倒霉的。流浪汉笑着问:倒什么霉!村民们叹了声气,走开了。流浪汉也走了,过了很久,什么事都没有。有部电影叫被光抓走的人。有一天,一个城市的某个区域忽然降下一道光。光降下的同时,正在学校上学的很多学生和老师消失,超市里的买东西的人消失了,正在开车的司机消失了,城市里很多人在光照的瞬间都消失了。后来人们开始传言:被光抓走的那些人是互相相爱的人,还留下的人,都是彼此没有真爱的人。一开始,没有人相信这种说法,后来,经过一些调查和科学家的分析,发现确实很多消失的人都是一对对的恋人。相信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彼此猜疑。有些感情比较好的夫妻,也开始对对方疑神疑鬼。其中有一对夫妻,丈夫是个中学老师。因为这件事,为了自尊心,不想被人认为自己和他老婆是没有感情和真爱的人,伪造了她老婆在光照那天不在那个区域里,他老婆看到丈夫变的越来越不正常,心里很苦恼,就在微信里向自己女儿同学的父亲倾述了自己的烦恼,不小心被丈夫发现了。丈夫开始怀疑自己的妻子已经背叛了他,非常痛苦,他想报复妻子,约他的女同事去旅馆。在旅馆的房间里等女同事的时候,这个男人忽然醒悟了。他被那道光骗了,他被人们的谣言骗了,他被自己的想法骗了。他离开了旅店,什么也没做。回到家里。妻子对他说,他和那个男人什么也没有。后来接受采访时,记者问这个老师怎么看待夫妻的真爱和那道光?他说:那光不过是一个考验,没有任何意义。电影用一道光的故事比喻人们太容易被自己的想法所骗,太容易相信本来没有任何意义的客观事物。一个佛像是如此,只是一堆块石头或者铜铁所造。人们赋予了佛像无数的意义并相信了它,然后被它迷惑,为它疯狂。一座坟墓也是如此,一堆土,几块骨头而已。人们对死人和坟墓赋予了太多的观念而相信了它,然后被它吓到,因它而生出无量的幻想。一个苹果,因放到了佛殿里,被称为十方僧物,私用不得。若私用,受种种报。信此说者,不敢碰此苹果。已碰者,三天后受报而死。不信者,年年吃此苹果,逍遥自在。有个比丘有一次为一个优婆夷说法。优婆夷跪在那里听,跪了大半夜,一边听一边流泪。比丘很激动,说,我给别人讲法很多年了,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精进地听我说法。优婆夷说:对不起法师,我哭是因为我家驴死了,我很伤心。比丘一听,忽然间大悟,才知以前不会说法。任何事物,本无意义。你赋予它什么意义,相信那种意义,就被它所缚,因它而烦恼,受它困惑,因它而轮回生死。

    2020-01-09

  • 关于佛性的比喻

    关于佛性的比喻佛性犹如人身,一切时中运用自如,无一念疑惑此身,反问此身是谁?何以故?以知是我身故,知是我故,不必更知于我。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一切时一切处无不是佛,而不更做佛想。若作佛想,反失于佛。如同我身正喝水时,不会说,我在喝水。我走路时,不复言我在走路。我正说话时,不复提醒自己,我在说话。若做一切事复生一切想,此必癫狂愚痴耳!众生佛性亦复如是,若是佛性,何必更寻佛性!若是自己,何必更找自己?众生日用自己而不必更知自己,你我行住坐卧而不必更起知者,则处处无碍。若做事而处处住知住念,此人有病。众生修道见性亦复如是,但用本性,莫思本性。但成其佛,莫想其佛。直接是佛,莫生佛想。人知是自己,即不再生自己想。众生知自心是佛,便不再生佛想。众生身何时得知自己?如每天照镜子,看见自己。如站在水边,看见自己影子。如洗脸,忽然摸着自己。如中了彩票,不相信是自己,用手掐自己,方知不是梦,是真正自己。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如何了了见于佛性?忽然一日抬脚走路,忽然一日摸着自己鼻子,忽然一日端茶杯烫到手,忽然一天被人叫到名字,顿悟自心,方知本来是佛,直用即是佛,不住即是佛,不做想即是佛。人做事,日用而不做用想,才是正常人。佛做佛,而不生佛想,才是真佛。若一边吃饺子,一边想我在吃饺子,一边说我在吃饺子,此是神经病,非正常人。若正是佛,却在思佛;正做佛,却在觅佛,那不是佛,那是凡夫,是颠倒众生。知我之外不更有我,不更想我,不更唤我,不更说我,故我自在无碍。觉悟自心佛性亦复如是,知是般事便休,莫住于知,亦莫认佛。若认佛,如同人总唤自己,是病非人。若总找佛,认佛,取佛,知解佛,此是佛病,最难医。了自心佛性外不更有佛,不更思佛,不更认佛,不更取佛,不更知佛,不更住佛,方离佛病,是名为佛也。虽然可用人形容佛性,毕竟人不是佛性。人虽然认识自己,却执着自己为实,住于妄念,故生颠倒,而有生死。众生识得佛性,不取自己及一切法,用而无住,故无无明颠倒,能得解脱。人有形象,可得见之。众生佛性,无形无像,不可得见。虽不可见,非不是有。虽有佛性,了不可得。众生若能见性,即超生死。若不见性,轮回诸有。

    2020-01-09

  • 难逃一死

    难逃一死文殊菩萨请诸大菩萨各说不二法门。各大菩萨一一说之。文殊复请维摩诘说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文殊叹云: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文殊生解,若信文殊,三世佛冤。所以,佛所说法,欺诳小儿!佛经只教人入生死,不可令人得解脱。如何得解脱?更遭一骗!!!文殊菩萨请诸大菩萨各说不二法门。各大菩萨一一说之。文殊复请维摩诘说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文殊叹云: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诘言:文殊,莫错认不二法门。文殊云:如何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维摩诘默然,千圣不识。维摩诘默然,不干他维摩诘事。维摩诘默然,非关有无语言文字。若以默然见维摩诘,是人行邪道,不得见维摩诘一默。文殊菩萨请诸大菩萨各说不二法门。各大菩萨一一说之。文殊复请维摩诘说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文殊叹云: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诘言:文殊,莫错认不二法门。文殊云:如何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文殊云:我会也。维摩诘问:汝如何会?文殊默然。终日说,而无知见,无说心,如鸟鸣、人语、兽叫,如风声鹤唳,街上叫卖日常音声,一切语言文字,皆是默然。终日默,心有行,念有住,立知见,内心是非烦恼不断,妄想执着不断,是名文字语言。维摩诘默然,诸佛謦欬,张家买房,李家嫁女,石女说话,木佛打岔。比丘说法,居士女半夜哭泣!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维摩诘默然,沩山停囚长智,禾山打鼓,曹山不借借,志公一支烛,尽天下人碰着即死!若不碰着,服毒自尽!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会轮回生死?因为有执着的东西,住在了妄念中而不知出离,即便看到了妄念,仍出离不得。只有外息诸缘,内无所求,久久练习无依,做一物不为的功夫,能够于念离念,多年磨练,才能既看得到自己的妄念,又能出离得了妄念,才能实现解脱。会得祖师禅,即具备了这两点:看得到妄念,出离得妄念。会祖师禅,即能不住于头脑知解,实现随时随地于烦恼与法执中转身。随时能出离自己的妄想和执着,真实具备了这样的功夫,祖师一句,自然会得。不然,纵学百千劫佛法,被问着一句,依然目瞪口呆!转转不及!不会祖师末后一句,学一切法门,能究竟出离生死烦恼者,无有是处。问:有人举湛愚老人讲曹山不借借,云:不借借者,不借世间生死闻名利养,不借眼耳鼻舌诸根,不借色声香味触法,不借生死,不借涅槃。不借世法,不借佛法,一切不借,等等,故云不借借。请问师父,湛愚老人此说如何?答:湛愚老汉错解曹山不借借。果然湛愚!问:如何是不借借?答:不借借!

    2020-01-09

  • 关于佛性与见性

    关于佛性与见性不论你是谁,关于“佛性”的种种解释、形容、描述,都是妄想,是“佛性”的概念,是知解佛性,而非“佛性”。你永远无法用意识和文字触碰到佛性。语言文字虽无力做到指出佛性,但是可以引导我们离开对意识知解的执着,从而顿悟佛性。你能做的就是放弃在意识和知解中认识佛性这个努力,不再寻觅并试图见到佛性。对佛性如此,对一切你执着的事物都如此。培养这样的功夫和觉察力,随时能够出离对佛性与诸法的执着,休息身心,回到于一切法不生法相的当下,是我们唯一要做的修行。当你头脑中刹那生起“佛性”或其他的概念,觉悟那只是个概念。真实的佛性从那概念生起的刹那滑过并流失了。你不起关于“佛性”的想法时就是佛性吗?你于诸法不生法相的当下就是实相吗?你又在生起“佛性”的概念和法相。所以,连不起“佛性”的概念也不可得,连不生法相也不可住。没有什么是住的,是可得的。佛说,无少法可得,假名菩提,假名佛性。实无有法名为菩提,实无有法名为佛性。无量学人,因将妄为真,以自心妄想所捕获并认知的种种为佛性,为实相,住于佛性与实相的知解,所以不得真正见于佛性,不免轮回生死。生死轮回是识心住着的异名。一念住于有法可得,即无量念随之而生,念念不停,念念执着,故生烦恼无明,假名生死轮回。若于念离念,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佛性”虽描摹不得,思议不得,但非不可见。如何见?心地法眼,可得见性。顿悟无法可得,于无所得不生知见,于所悟无生知解,不住于法,不住非法,不住于悟,是名见性。若执无佛性可见,无法可得,以此为知解,同于有所得,有所见,非是见性。言下能出离心识对一切法相的执着,培养这样的功夫,实现这样的觉悟,不住于此觉悟,是名解脱,是名见性。实无“佛性”可见。关于佛性与见性 

    2020-01-09

  • 实无有法名为佛性

    实无有法名为佛性知道一真一切真能让我们解脱烦恼吗?不能。知道无明实性即佛性就能开悟见性吗?不能。知道烦恼即菩提就能出离妄念烦恼吗?不能。知道一切法皆是佛法就会修行吗?不会。知道万法都是心,跟解脱生死有关吗?无关。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知真正色空吗?不能。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一切实相还不能解脱生死烦恼?因为此“知道”正是生死烦恼之根。住于知道,与道不相关。知解佛性,穷劫不得见性。当你说:当下就是!早就不是了。当你说:一切都是佛性起用,早不是了。当你想,那个能思的即是本性,那不是你的本性,那是你的妄想。当你说,妄想也是佛性,妄想就是妄想,说什么佛性。有人见佛说贪嗔痴性空,便认为,贪是空性。贪非空性。涅槃经云:贪是有性,能生一切有法,令诸众生堕于三途。贪若是空,则不能令众生生诸贪着,起诸爱染,堕生死海。所以,莫计贪是空性,若做是见,起诸烦恼,反说烦恼是道。贪着爱欲,反说爱欲是道。则一切众生不必修习佛法而得解脱。佛说贪之体性,求不可得,是名为空,劝说众生莫住于贪,非是众生增长贪性之借口。妄想性亦复如是,其性是有,非是空。因诸妄想而起无量知见烦恼,因住于妄想执念,而使生死相续,所以佛与祖师说:莫妄想。若说妄想性即是佛性,是名诤论,自赚无益。当你认定一个什么是佛性,没有你认定的东西存在。没有什么是佛性。当我说,没有什么是佛性,我并非在暗示不是的就是佛性。你若作此解,是自不解佛性。菩提无是处!亦无不是处。菩提自性不在这里。当我试图表达佛性时,我表达的永远是我的妄想。我永远不能表达佛性,祖师也不能,佛也不能。没有人能表达佛性。佛性不需要表达佛性。性不自性。我能做的是,当你认定一个什么是佛性时,我告诉你,那不是。莫在那里停留。佛与祖师说法,只为去众生执着,不为众生立法。有所立,即非实法。佛祖随众生所贪着错认真性处,为其指出,出离妄念与邪见,得真解脱,非是口说般若,自欺欺人,烦恼不断,妄言烦恼即是菩提大道。

    2020-01-09

  • 能作用的就是佛性吗?

    能作用的就是汝本性吗?临济祖师说,是你四大能解我说法吗?不是。是你那无形象的一段孤灵解我说法。古人又云:性在作用。见闻觉知,无不是佛性之妙用。若要见性,但见作用。真有那么个能作用的佛性吗?那解四大说法的就是你本源佛性吗?古人所言,是让你认定一个东西为佛性吗?莫错解古人语。有人错解祖师所言,便说:见性很简单,反观那能见能听能闻能思能想的本源,就是佛性。见到那起作用的就是佛性。那能作用的不是佛性,那是你的妄想。见到那能作用的也不是见性,那是你的妄见。那能作用的本身不做能作用想,它只是“恁么”,实无“恁么”,亦无“作用”。你永远无法见到那能作用的,除了你的妄想。你妄计自己见到一个能作用的本体,那是你知解出来的佛性,并不是佛性。没有人能真正见到“佛性”。所言见性,不是见到、反观到、或觉悟到什么,而是从那“见”、“反观”、“觉悟”中出离。认为那能作用的就是本性,反观见到那能作用的就是见性,并且保任这个本性,对于修行没有任何意义。若以此为见性,不能让我们出离烦恼,解脱生死。相反,会让我们认识为心,将妄为真,恰是知解佛性,永远无法见到真正的本性。真正的本性常应诸根用,而不做用想。直接作用,不在认知这种作用。此性不住佛,佛不住此性。本性不住觉,觉不住本性。见性不住心,心住不见性。祖师所说:听我说法者是汝本性,是引导学人直接用本性,而不做本性想。直接听,而不做听想。言下顿悟本心,而无本心知解。古人所言:性在作用,亦复如是,是启发你直接作用,而不做作用想。直接用本性,而于本性不生知解。起身离座,而不住离座想。所以,六祖大师云: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如何是但用此心?若有如何,即非但用,而成知解。如何是但用此心?桌上一层尘。如何是但用此心?正喝茶时,神不知,鬼不觉。如何是但用此心?千圣不识,诸佛气馁。如何是但用此心?一枝梅花墙角开!正见闻觉知时而无见闻觉知想,见闻觉知即汝本性。若认见闻觉知是本性,即知上立知,无明本也。若知上无知,见闻觉知上不立见闻觉知,斯即涅槃。所以,若认那能见能闻能听能思的是佛性,恰是住在了对“佛性”的妄想知解中,非是佛性。所谓“古佛过去久矣!”性在作用,是让你去悟,不住于悟,天真自然,任运不拘,自在解脱,不是让你分析知解这作用。若认定佛性在作用,此之作用则变成了思维住着的作用,全体作用则跌进了意识。早就错失了举手投足的“作用”本身。所言见性,只是觉悟言下不间断的佛性本身,而于其无生心,不住念,不知解,不生觉想,莫认佛性。所言见性,只是未住意识的当下。所言见性,今天天气大好!所言见性,微信扫码,支付宝支付。

    2020-01-09

  • 万物说休法

    万物说休法万物都在休息,只有人在折腾。万物都在向人说法。说何法?说休息的法。人因为不懂得休息,所以造种种业,而有无限的劳苦和种种烦恼。若知休息,诸苦自停。疾病,夜晚,雨天,冬季,监狱,地狱,猫狗、石头、草木,如此种种,皆是我们的大善知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该休息了。疾病提醒我们该休息了。而有的人,听不懂疾病说法,病入膏肓,大难临头,还不知休息,所以受无穷苦。夜晚来临,黑夜降临,提醒我们,该休息了,而我们过了子夜,还在忙碌。下雨了,雨善知识不停地告诉我们该歇一会儿了。雨一次次地试图用它的法音浇灭我们烦恼的心,可我们却听而不闻。冬天万物萧条,告诉我们该休息了。我们只看得见落叶,却看不到落叶归于泥土,它告诉我们,该休息了。可我们仍在忙碌。我们犯了法,被关进监狱,却还是不甘心,还在打妄想,还在谋求出狱之后再干些什么。我们堕入地狱,受炉碳煎迫,仍歇不下心识,还不知休息。世间万物,皆在休息。只有我们,忙于心中构建幻城,不停地抓取、拥有、控制、奔忙,不知止息。石头在休息,小草在休息,白云在休息,小猫在休息,燕子在休息,河水在休息,柳树在休息,桌椅板凳在休息,房子马路在休息,只有我们开着自己头脑这辆奔驰车一刻不停地奔忙。花开了,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它告诉我们,静下来,你的心会散发出解脱香。马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大大的“STOP”,它告诉我:停下来,不然就会撞车。请停下自己的识车,不然就会跌入深渊。月亮出来了,它如此温和安静,它告诉我们:请休息一会儿,让心沐浴在安静的月光中。人们一次次地来看湖水,一次次地匆忙离开。湖水一次次地用它的微波告诉我们:坐下来,看看我。坐下,别急着走。坐下来,好好地和自己呆一会儿。万物都是我们的心镜,它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说法:静下来,看看你自己。休息一会儿,别再向空捞摸。忠国师云:青萝攀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伫,出没太虚之中。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六祖大师云:善恶不关心,长伸两脚卧。百丈云:汝先歇诸缘,休息万事。无业禅师云:如今直下便休歇去,顿息万缘,越生死流。达摩祖师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黄檗禅师云:息虑忘缘,佛自现前。临济祖师云:不如无事休歇去!德山云:劝你不如休歇去,无事去。云门禅师云:六门俱休歇,无心处处闲。慈受怀深禅师云:古人得后便休休,茅屋青灯百不求。芙蓉道楷禅师云: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

    2020-01-09

  • 佛性非灵灵觉知

    佛性非灵灵觉知灵灵觉知不是佛性,那是妄想。佛性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自心妄计为知,不知亦是自心妄计为不知,皆非关佛性。佛性无是处。若有所是,必是妄。亦无不是处,若认不是处,则同于是处,皆不出识心计度。多有讲法者及学人计灵灵觉知、了了分明者为佛性。若了了分明为佛性,则有不了了分明。佛性则成二法。若执绝妙不待为佛性,仍不出意根法尘,仍是对待之法。佛性者,乃诸佛祖师方便所立假名。实无有法名佛性也。因众生着于外相有为之佛与法,故佛祖说于佛性。因众生心外求法,故佛祖说即心即佛。若着于心,认心与佛性为实有,还同着相。所以祖师又说非心非佛。若着非心非佛便是,祖师复说摘杨花,摘杨花。古人云:设有一法过于涅槃,我说亦是梦幻。意识、思想、文字永远触碰不到“佛性”。佛性不在那里。从意识文字中出离,方能默契。佛祖虽亦用语言文字,是把你从“佛性”的概念中拉出来,不是带你进入到“佛性”的观念中去。佛祖告诉你,你永远找不到一法是为佛性。当你刚一起心提到“佛性”时,早就不是佛性。当你用到“佛性”这个词时,那早就是一个妄想。在这个妄想下衍生的一切都是关于佛性的妄想,都是妄想中的妄想。佛性者,非有法可立,有法可得。祖师所言见佛性者,非实有自心佛性可见,但见无少法可得,见实无有法,假名亲见佛性。实无有法名为佛性也。若计了了分明,灵灵觉知为佛性,正是生死根本,是有法可得,非是佛性。佛性非有,亦非无。超越思维对待,全体便是,亦不做便是想。常应诸根用,而不做用想。正喝茶时,不做喝茶想。正贪嗔痴时,而不住于贪嗔痴。正无计时,而不做无计想。正无知时未做无知想。正知时而未生知想。正动时未做动想,正静时未做静想。正恁么时,无恁么想。非关念生念灭,只是于念不住着。非关起心灭心,只是于心不迷。纵十方诸佛出世,说它佛性分毫不得。纵达摩六祖再来,拟它佛性半点不得。佛与祖师无法与人,不为众生安立实相、佛性、真理之名,只为学人解粘去缚,说你住着处,说你妄想处,说你不是处,说你妄计处。故名大医王。既识得药,又知药中忌讳。既识病,又识得不病。你若不立,我即不破。你若无所是,我便无所非。你不执木,我不用锯。你若无心,我便休。大善知识需自识得佛性,方能为人方便,为人出得生死。自不识真性,与人指错方向,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识得佛性,会得修行。若认贼为子,将他意根法尘妄想知解者为佛性,执它坐上开悟,错失当下,生开悟涅槃想,但有少法可住可得,与道相背,穷劫不得见性。

    2020-01-06

  • 开悟的人是不存在的人

    开悟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开悟的人就像一个被光抓走的人。真正被抓走的并不是这个人的形体,而是我执。当一个人不再被我所迷,他像光一样存在:他不再存在。开悟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开悟的人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他。说他不存在,并不是说他从这个世界消失了,真的被什么抓走了,而是说,你再也找不到他的心念。他的心念没有滞留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没有住在任何一个地方。佛陀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在林中打坐。维摩诘正好经过那里。维摩诘问舍利弗:你在干什么?舍利弗说:我正在坐禅。维摩诘说:虽然你坐在这里,你并不是真正在坐禅。真正的坐禅没有坐相,不生禅想。真正的坐禅没有任何形式,没有任何目的。真正的坐禅是于三界不现身心意识。真正的坐禅无人能坐。如同维摩诘所说,于三界不现身意,于世间不再执我,非关行住坐卧,非关做或不做什么,非关身体是否存在,不关人在哪里。但心不住法,是名觉悟,是名坐禅。你永远无法找到一个开悟的人的心。当他的心现于三界,他不再开悟。当他的心离开他所执着的,他开悟了。大耳三藏有他心通。慧忠国师考问他我的心在哪里?前两次慧忠国师故意现其心意,被大耳三藏知其心意所在。第三次大耳三藏找不到慧忠国师的心,被慧忠国师呵斥为“野狐精”。有他心通,只能欺骗有我的凡夫。在一个觉悟者那里,他心通不再有效,而变成了一个笑话。一个觉悟者,虽然身在世间,觅其心识,了不可得。一个开悟的人,不论做什么,没人知道他的心真正在做什么,他的心在哪里。不论做什么,在那事里都没有他深深的执着。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有执着,就在什么地方现出身意,如同狐狸露出尾巴。事实上,不论你开不开悟,你都不存在这个世间。不论你开不开悟,你都不存在。只不过,如果你不开悟,你错以为自己存在,你会为这个虚幻的存在受尽艰辛,尝尽苦头。如果你开悟了,你会解脱一切痛苦与无明,你不再以自我存在的意识存在于这个世界,你被光吸走,你融入了光里,虽然你仍走在那条走了无数遍的胡同里。没有人能找到一个真正开悟的人,没有人可以惹恼他,或者打败他,因为他就像虚空一样,像空气一样存在。

    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