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常的日子

    平常的日子对我来说,最好的日子,就是平常的日子。树叶绿了,又黄了;花开了,又枯萎了。小孩子在婴儿车里哭,一只小猫躲到树丛里,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早晨起来,能看到天空,能感觉到天气寒冷,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腿还能走路,牙齿还没脱落,自来水还有水,这就是平常的日子。就算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头发白了,牙齿漏了个洞,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一层,我不会惊奇,也不会难过。这太平常不过了。如果我一直都是一个固定的样子,不会变化,那倒会吓坏我。就算有一天我打开电脑发现电脑坏了,自来水没水了,马桶堵了,那都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我知道,它们一定会回复正常。我喜欢平常中的变化和变化里的平常。那种平常,就像溪水,没有什么惊动,没有波澜起伏,没有人为创造的故事。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平常的日子,不折腾的日子。平常的日子,不再四处探望,不再活于过去和明天。平常的日子,诸佛的日子。诸佛的日子平淡无奇,再平常不过。平常的日子,圣人的日子。圣人的日子不无事生非,不无事找事。圣人的日子,抽出自我,任性安排。当你没被自己编织的故事所骗,你成了圣人。圣人不是什么神圣的人,而是最平常不过的人。诸佛圣人的日子,并不是大做佛事,教化众生,信众成群结队,顶礼膜拜。而是无事可做。诸佛圣人是会休息的人,是能安于平常日子的人。当你没有进入头脑的幻城,那就是平常的日子。平常的日子是今天你没有任何事。你不再期待什么事情发生,你不再渴望遇到什么人,你不再寻找什么。那就是平常的日子,弥足珍贵的时光。平常的日子并不陈旧,也不无聊。它可以随时创造小清新,它也会打妄想,但它知道那不过是心的游戏,那是活的三昧。它们源源不断,却对心没有任何障碍。它喜悦而不狂欢,它充实而不骄傲,它满足而无贪着。平常的日子,是唯一无苦的日子。一旦你进入不平常,你便进入了烦恼。一旦你寻求不平常,你在自找苦吃。你迷入头脑的瞬间,就错失了平常,那最神奇,最宝贵,最难得的真实。凡夫不满足于平淡的日子,被自己的识心蛊惑,百般地创造神奇,创造事业,然后迷失于自己创造的幻境中。觉悟者看清平常才是唯一的神奇,休息才是他唯一的事业。发现平常,回到平常,过平常的日子,无苦的生活。

    2020-01-06

  • 没有期待

    没有期待我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期待。没有什么事是我必须要做的。我对此时此刻很满足,不管此时此刻我在哪里,一个人,还是与谁在一起,做着什么还是没做什么,我都非常满足。连下一秒发生什么,我都没有任何期待。我知道,不论我如何期待,事情该怎样发生就怎样发生,我的期待没有任何意义。我知道,不论我怎么期待,那发生的,都不真实。我知道,没有期待,是我唯一要做的事。如果此时我坐在河边,我会闭上眼睛,感受微风。当我眼睛闭久了,我会睁开眼睛,看着河边的残柳或者恰好飞过的水鸟。不论我是否睁眼,我都很惬意,很满足。如果我在超市购物,我会慢慢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排队付款。我不再焦急地期待前面的人赶紧结账,因为我知道,就算马上排到我,结过账后,我还是这样无所事事地呆着。如果我与别人在一起,我会把心思放到自己这里,让自己就像一个人独处一样,而不去关心别人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些什么。当我想操控别人或与别人诤论,我的身体就会不舒服,它会警告我:你越界了。我对我的人生没有任何安排和预设。那不是我要管的事。我要管的事是过好当下的每一秒钟,吃好每一顿饭,洗脸时没打妄想,出门时不慌里慌张,走路时心跳正常。我对我未来的日子没有任何忧虑。我忧虑什么呢?这个生命的主人又不是我,生活和时光是馈赠我们的礼物,又不是奴役我们的暴君。除非你太执着你的生命和生活,否则,谁能控制的了你?我没有任何愿望。所有的愿望再也无法欺骗和诱惑我。我知道,那化了妆的美好愿望不过是心识的伎俩,它只会一次一次地把我带入空虚和更多的愿望。它只能蒙骗那些还不知道一切如幻的人。我只想这样安静地呆着,永远。不管在哪里,不论与谁在一起,我内心都不想参与任何事。我会说话,也会倾听,但是我没有固定的意见。没有任何期待地活着真好。没有任何期待,就不会坠入大脑的幻城。一旦你开始期待什么,你进入了意识的迷城。只要你还有期待,你不可能从那迷城里走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我真正关心的,除了我此刻的宁静。没有什么是我需要守护的,除了我的心念。没有什么是我在意的,除非我有了烦恼。当我不舒服了,我离开了当下。我只需要做一件事,不再期待,不再操控,不再安排。当我烦恼了,当我紧张了,我进入了头脑的幻城。我只需要做一件事,喊自己一声:出来。只要能从那里出来,我立刻安静,立刻平安。愚人任己不任物,智者任物不任己。你只需要好好地呆着,把一切交托出去。莫期待,莫安排。白鸟飞,清风来。

    2020-01-06

  • 一切都是假的,没有烦恼才是真的

    一切都是假的,没有烦恼才是真的一切都是假的,没有烦恼才是真的。不管你此刻正在做什么,经历什么,你多么幸福或开心,那都不是真的。此刻的你,没有任何烦恼,那才是真的。不管你此刻想到什么,你的感觉如何,你对自己的生活多么满意或憎恨,那都不是真的。此刻的你,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牵挂,那才是真的。不论你现在拥有多少财富,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你是子孙满堂,还是孤家寡人,不管你过的多么得意,还是多么失意,那都不是真的。觉悟一切如幻,此时此刻内心寂静安宁,那才是真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你还迷在诸行中吗?你还在无常中执取什么吗?发觉你的心是否迷到诸行之中,觉悟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的幻相,看清你曾经、正在和即将经历的一切都不重要。唯有此时内心的平静才最重要。如果你的心还在为某件事、某个人担心,请停下来,请坐下来。深入地观察那些人或事真的存在吗?别人身上发生的一切,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都不重要。此时此刻你内心深处无事发生,那才最重要。就算你赢得了全世界,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你内心仍有一丝不安,你获得的一切有何意义?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你、指责你、诽谤你,你举世无亲,一无所有,但是你内心安详,那才是最宝贵的。一切都是假的,没有烦恼才是真的。一切都是假的,妄想心息才是真的。一切都是假的,心如虚空才是真的。一切都不重要,此时无事,那才重要。一切都无意义,此时安心,那才最有意义。一切都了不可得,生灭心灭,寂灭安乐,那是究竟得。

    2020-01-01

  •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去年的你还在吗?昨天的你还在吗?一分钟前的你还在吗?一秒钟以前的你还在吗?当下的你还在吗?下一秒的你在吗?都不在。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真正的你。当你安静下来,当你深入观察,你会发现,你不存在。任何时刻的你都是一种错觉,是你习惯了的一个妄想,是经不起考察的幻相。如果你不存在,那么关于你的一切感受、情绪、苦乐都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若不存,烦恼何依?一次次地观察你存在吗?这样的观察被称为观智。要想获得观智,佛说先要修止。所谓止者,先要止息你忙碌的心,停下你正在做的事,坐下来,休息下来。然后用心去观察。当你静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意识所造。静下来,去观察意识存在吗?意识本身亦不真实。所以,佛说诸法如幻,万法唯识。心生则法生。实无有法,唯汝妄识起时,安名立相,是名诸法。“你”是妄心起时所见的幻相,是自心取着自心的错觉。你是识,而识是幻。识不可得,你亦不可得。识不住,你亦不住。识非真,你亦非真。如果你还在不停地做事,有所求,有所依,迷在有所得心里,你永远无法看到无我。如果你不能随时停下来,你不能彻底休息身心,你永远无法观察到“你并不存在”。你会继续在你的妄念中轮回受苦,在你执有的心中经历烦恼。如果你不亲自去练习无依,而只是听法师讲关于无我的知识,你无法解脱生死。如果你不亲自休息,而只是看善知识关于休息的文字,你在烦恼面前,仍然束手就擒,无能为力。练习停下来,从十分钟到半个小时,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从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从两个小时到一上午。再到随时随地都能休息,习惯于这样的休息,享受这样的休息。当你能真正休息身心,观智自然升起,你会清晰地看到诸法实相,从而解脱一切诸苦。从识中醒来,不必除识,识不惑你,你不被识惑,即得解脱。从想中出离,不必灭想,不被想骗,不信于想,即得解脱。当你烦恼了,当你觉得你在受苦,静下来观察,你在哪里?除了住于大脑的错觉,你并不存在。

    2020-01-01

  • 不二之性

    不二之性佛所说的所有法都指向不执着。不执着,即不二性。说不二性,是去众生执着一边。是去执着。离于执着,是名佛性。能离两边,故名中道。当佛说佛性是常,是对治于众生执着于无常之法以为实有,故说佛性是常。佛所说常,乃是非常非无常之不二性。当六祖说佛性是无常时,是对治于执着佛性为死常,故说无常。祖说无常是佛性,是指非常非无常之不二性。当祖师说莫妄想,是指莫住于想,亦莫住于无想。莫住于因想而生烦恼苦。故云莫妄想。当佛说无住,是指不住于住,亦不住于不住。不住住与不住,超越住与不住,离于因有所住而生烦恼苦,是名无住。若住一边,即落意想。落于意想,一切烦恼因之而生。不住一边,即超意想分别,脱于苦海。当我说,放弃是佛之十力。非是执于一向放弃,而是放弃执着。当你因执着做一件事而痛苦,你要放弃这件事。当你因放弃一件事而非常痛苦,你无法放弃时,这时,继续做这件事。继续做这件事,相对于放弃做这件事,同样是放弃,是放弃那放弃。我说一物不为,是除你执着有为,依赖于做事而安心之习惯,非是于一物不为而生执着,非执着于什么都不做。但能不迷于做事,不依赖于做事而安心,即是一物不为中道之意也。若能安于无所事事,悠然自在,即不用强为事也。无事无为,即名不执。不能安于无事无为,依旧做事,余报受尽,因缘时至,有为之心息,生死习气尽,自然无事,自然无为。是名不执,亦名中道。佛法不立真,不除妄,不设一法,不除一法,唯除执着。若有执着,佛与祖师与汝方便而去之。执着若去,即是佛法,非实有佛法也。古人云: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以不识不二之佛性故,茫然趣两头。以住于意识知解故,故执一端。以不见性故,所以有得失取舍烦恼尘劳。不执着者,顺势而为,随缘而为,无苦而为,不住而为,非有为,非无为,故名无为法也。无为法者,不二性也。若见不二之性,自然会佛语与祖师语,自然会无念,无我,无心,无相,无住,无作,无为,空。佛说无法,为除有性。有性不执,用无何为?故知一切法本无是非善恶取舍,因妄心故,妄做分别取舍,若无执着,即不二性。

    2020-01-01

  • 安住当下

    安住当下安住当下,并不是安住此时此刻。安住当下是心无所住,是心无寄挂,是心中无事。当下非当下,是名当下。实无当下。当下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不可思议,是名当下。心不外驰,是名安住当下。心不住法,是名安住当下。于三界未现身意,是名当下。觅心了不可得,是名当下。未住一法,未离一法,是名当下。生灭心灭,寂灭现前,亦无现前之量,是名安住当下。若有心安住,非名安住。实无心所安住,是名安住当下。安住当下,非是安住头脑中的当下,而是心无住处,亦无不住处,千圣不识,是名安住当下。当下者,刹那刹那不可得,刹那刹那不住,实无当下也。心与不可得、不可住默契相应,是名安住当下。修行人皆欲安住当下而不能,皆因不识当下,将心识妄想中当下认作当下。认得当下,方能安住当下。修行人皆欲安心而不得安,皆因不识真心,将妄念识心认为真心,认贼为子,所以不得安心。若欲安心,无心可安,是名安心。修行人皆欲解脱烦恼,出离生死轮回,却不愿停下心识,休息身心,歇诸妄想,纵百千劫,精进修行,只益有为,增长无明,终不成道。安住当下,不在言说。安住当下,须做大布施。布施六根,方能安住当下。安住当下,不在理解。安住当下,须大休息。休息心识,方能认识当下,熟悉当下,安住当下。安住当下,须是无事人,无依道人。须勤苦久久练习一物不为,转所依习气。说者容易,行者难。说者依旧轮回,行者得真解脱。

    2020-01-01

  • 涅槃法食常饱

    涅槃法食常饱众生以受五欲六尘为乐,诸佛以涅槃寂静为乐。众生二六时中,心识不间断地攀缘六尘境界,以求快乐。不知六尘虚妄,六识是贼,六根无常,十八界空虚。所受快乐,终会坏灭,心识随之受大苦恼。诸佛知诸行无常,诸受是苦,是生灭法。生灭灭矣,以寂灭为乐。古圣得道之人,皆是无事人,是无依道人,不贪世间生灭之乐,心不逐六尘,不依于识,安心于无事,享受于无为,清凉自在,解脱快乐。所以,悟道之人,皆于水边林下,山中野外,长养圣胎,无所事事,享受生灭心灭,寂灭之乐。古人云: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饱。涅槃法食常饱,非是读他文字涅槃之饱,而是亲身经历涅槃解脱之饱。涅槃法食,非是识食,而是智食。涅槃法食,非是妄想知解之食,而是亲证寂灭之食。涅槃法食常饱,须学古人,无事无心,无我无人,二六时中,常能鬼神不知,天佛莫测,于三界不现身意。涅槃法食常饱,须长时间练习一物不为,休息身心,不攀缘一切虚妄境界,转变所依习气,熟悉寂灭,享于寂灭。涅槃法食常饱,非是说食,而是亲偿。口说般若,穷劫不得尝于涅槃法食之饱。而是心行无依,言下即品无上解脱法味。平时练习一物休息身心时,即使未能亲尝涅槃法味,也要时时地提醒自己,当下心无所依的时刻,是你人生最安心,最吉祥,最美好的时刻。此是诸佛行路,是一切圣人向上一路。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时刻,没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任何时刻都可能会迷失本心,进入妄想烦恼,诸行无常,诸乐是苦。唯独无事休息,安心无为,不苦不乐,是最安全的时刻。学会和自己共处,享受这种独处的快乐,体会涅槃法食常饱的常乐。诸修道人,莫学世人,以六尘境界为乐。当学诸佛得道之人,独处无为,转所依识,以涅槃法食为乐。

    2020-01-01

  • 关于独处

    关于独处在讲到一物不为和牧牛时,经常会提到独处。什么是独处?一个人呆着就是独处吗?一个人看电视,玩手机,听音乐,吃零食,泡酒吧,依于六尘,这不是独处。独处是指无依。独处是指不向外抓取。独处与是否和别人在一起没关系。独处是自心不攀缘一切外尘境界。独处是自心不与任何人事物粘在一起。就算你身边围绕着无数人,就算你身处超市、火车站、与全家人在一起聚会,你内心对任何人都不好奇,没有兴趣,没有依附,那是独处。一个人生活并不是独处。独处是自心不依附于任何外物而能自在。独处是自心不抓取任何人事物而能安心。独处不会带来孤独感和寂寞感。独处只会宁静、安心、自在。孤独和寂寞感,不是因为独处。而是因为心有所依而得不到不满足。心有所依,即使和最爱的人在一起,还是会感到寂寞和空虚。心无所依,一个人,还是和某个人在一起,都不会孤独和寂寞。独处并不推开某个人,或排斥任何人。只是不依赖任何人。不能与别人共处,讨厌他人,只想一个人呆着,那并不是独处。如果你只能和别人在一起才能感到安心,那么,试着一个人呆着,不再依恋任何人,练习真正的独处。独处既不喜爱什么,也不厌恶什么。既不贴近什么,也不远离什么。独处是心的实相,是心自在,是心本来的样子。心要抓取什么,心进入了妄想。妄想一定要依附于什么,而不能习惯并安住于独处。独处是觉悟者的生活,是心自觉的状态。当一个人能够领悟独处并实践独处,那一定是一个会修行并觉悟的人。如果你只是一个人生活,却需要很多外在的东西来满足你,你是独自一人生活,并不是独处。独处不需要任何人或物来满足,它满足于它自己。如果你想过独处的生活,看破一切如幻,学会心不依物,练习一物不为,过真实的生活,过无依的生活。

    2020-01-01

  • 修行的核心

    修行的核心修行的核心,也即牧牛或于念离念的具体操作有下面几个步骤:首先,随时看你当下的状态,是不是有不舒服、紧张、恐慌、烦恼、压力、伤感、难过等。如果没有这些状态,同时也没有兴奋、喜悦、期待、开心、愉悦等,只是很平常,很安心,那么,保持这样的状态,这时,你已经在解脱中,你不需要修行。第二,如果你当下心里有了不舒服的感觉,或者有无名的烦恼,或者恐慌、期待、操控、烦躁、无聊、不安等,你要清楚有这些感受和不安一定是因为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什么的背后,一定是对什么有很深的执着。先不要管你的执着,先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因想到了什么,住在了想上,自己才会不安的。这样的妄想,大多时候你根本无法察觉。你无法察觉,是因为你平时心逐妄缘,未保护六根,也没有进行实修导致的。第三,看到自己当下的不安是因为想到什么,不再继续想,转念或者离念,从那想中出来。练习看到那不知不觉却持续不断地想,然后从那想中出离。这三个步骤,是解脱和修行的关键。此三步骤,一念之间完成。方便讲述,故说为三。如果看到自己的念头在想什么,却无法离开那个想法,心持续地不安。这时就需要在修行的核心之外,花一段时间做辅助的功课,比如独处、远离执着的人或事,打坐,读经,行脚,少欲知足,少做事,多做一物不为的功课。持续地坐好上面的功课,你才能做好修行的核心工作,你的修行才有作用。否则,即便你对上述三个步骤了如指掌,你仍无法离开烦恼,你仍会不安。如果你不做独处和一物不为的功课,你没有力量牧牛,你离不开自己的妄念,你甚至都看不到自己的妄念。当你因为自己的一个想法已经恐慌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个月,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会不安。如果你在真正的修行之前没做好准备,你知道再多的解脱道理,你读再多的经典文字,你对烦恼无能为力。你依旧会轮回,被业力与无明牵引。有太多的修行者,这些功课没有做好,所以他们的修行没有作用。如果知道于念离念和牧牛的方法,但是自己还有太多的执着,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没有经过长时间独处和一物不为的训练,烦恼妄念来时,一样不能出离。诸修行者,修行既要理论透彻,又要实践练习。既要做好前行工作,又要懂得关键的步骤。这些功课全部做好,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妄念,并有力量离开妄念,回到当下,回到实相中来。

    2020-01-01

  • 安心

    安心如果听一首音乐才能让你安心,那不是真正的安心。如果和谁在一起才能让你安心,那不是真正的安心。如果吸一口烟才能让你安心,那不是真正的安心。如果看手机,玩游戏才能让你安心,那不是真正的安心。如果吃东西、买东西、说话、看电视让你安心,那不是真正的安心。如果必须要做什么事才能安心,那不是真正的安心。如果心一定要抓个什么而安心,那安心并不真实。依赖什么而得的安心,不是真正的安心。有所依的安心,那是安于妄想,安于意识,安于虚妄,安于幻境。当妄想破灭,意识变化,所依消失时,心还会不安。有所依的安心,仿佛是将房子建筑在沙子上。建在沙子上的房子随时会倒塌,依于识心的安心伴随着不安。真正的安心是心无所依,心无抓取,心不攀缘,心无所住。真正的安心不是安于意识,而是安于本性,安于空,安于不住,安于智,安于自心。真正的安心是安于一切而于一切不粘着,真正的安心是随所遇处恒安心。安心者,非有心安,非无心安。心自安。安心者,非心上别安一心,心不自心,心不觅心,心不取心,觅心不可得,自安心也。若欲安心,先识真心。识自真心,心自安矣。若有所依而安,是妄非真。若有所取而安,是识非心。若有所住而安,是不安也。众生无时无刻不在依物、依境、依识、依幻、依妄而安心,所安非心。其所安心,是无常心,因缘变化,其心复归不安,还要抓取、依附,方得安心。觉悟者能转所依,不复赖物,亦不依识,亦不依境,恒于一切时一切处无依而安,是恒安也。诸修行者,莫学众生而安心,当依无依而安心。莫将心安于不安上,放心自在,让心无依。无依须行,无依须改有依的习惯。无依须练,无依须久久独处,无依须久久磨练。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