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知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觉知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师父好,通过这段时间按您的教法不停地训练觉知,我匆忙的生活终于慢了下来,做事不再急躁,而且很多时候变得安心了。我感觉很受益。但是,还有一些时候,内心还是会生起无法描述的不安,对如何解脱生死还是很不明确,对这样的训练没有建立完全的信心。此外,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还会感到担忧。难道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一成不变,枯燥无味地过下去了吗?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佛法真的只会让我们对生活越来越失去意义感吗?生命的意义只是安住在这简单的穿衣吃饭上吗?这样真的能开悟见性,觉悟实相吗?请师父开示并警策我,如何让自己不受妄念的欺骗,远离那些不安的时刻。答:觉知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佛法与修行的目的并不是建立某种意义和实现价值,而是解脱烦恼,离苦得乐。有的老师教导觉知,只是单纯地教导觉知,把觉知的练习作为唯一的修行,夸大了觉知的重要性,而没有交代清楚训练觉知的目的。觉知的训练只是一个有效的修行工具,而不是修行的目的。佛陀所有教法的目的是离苦。若内心还有执着,再怎么训练觉知,苦还是会伴随着修行者。那样,花再多的时间练习觉知,都没有意义。想想自己为什么会生起那些不安的妄念?是不是因为对无常生灭的世间抱有期望?是不是依然贪着生死,不肯真正布施世俗的乐趣?如果内心还有种种执着与贪恋,那么花再多的时间训练觉知都是白白用功。就好比带着觉知去偷东西,还是会被逮到而接受惩罚。带着觉知去贪图快乐,无明和习气永远无法断除。带着觉知执着我和我所,还是会被烦恼贼捉获。单纯地训练觉知无法让我们真正地出离生死,看破无明。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训练觉知,对训练觉知的目的有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踏踏实实相续不断地练习觉知,才能在生起妄念和无明的时候看到它,并不再相信它们。才能在机缘成熟时顿悟自心,了无所得,不再执着任何修行方法。对练习觉知的目的认识不够,就对练习没有信心,功夫就不会做细做深,更不会持之以恒。功夫做的不够,觉知和回到当下的力量就会弱,就会随时被妄念欺骗,白白地恐慌、不安与烦恼。烦恼和不安频频生起,就会覆盖真性,般若智慧无由生起,而无法了了见于佛性。在明确修行的见地和目的的前提下,训练觉知,那才会行之有效。如果只是一味地练习觉知,而不知道在修行的过程中应该规避什么,注意什么,远离什么,具备什么,为了什么而训练,那训练觉知就和世间人训练一项技术,掌握一门技巧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在练习觉知前还要深入佛法的学习,还要做好持戒、坐禅、学习经论的熏修,为训练觉知和真正实现离苦得乐做更多的准备。训练觉知,只是方法,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心依识的习气,给生起观智一个契机,给顿悟自性一个过渡。训练觉知,是为了识自本心。本心不在生灭有无,不属方法,无门可寻,无径可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自本心,顿悟本性,识路好回家。如此子母同时,理事同时,心法同时,解行同时,方名得道。不识自性根本,功夫做的越多,越与道相乖。外道做功夫最多,以不识真道,故不得解脱。教导觉知,必导以正法眼藏。以正法眼,行无上道,步步无谬。若无正法眼,执着于觉知的修持,不除人我,诸苦难消。经云:见佛性者,须无量缘。世人修道,以侥幸心,而欲速成,盲修瞎练。或以投机取消之心,懒散放逸,不肯老老实实做功夫,以无明习气根深蒂固,所学知见于无明烦恼前全然无力,所以难出生死。诸行者,见地真,功夫深,久久方得解脱之力。大道深旷,行者志坚,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如此方能相应,功不唐捐。

    2020-09-10

  • 见月休看指,归家罢问程

    见月休看指,归家罢问程佛法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 月亮在天上,不在我手指上。 宝珠各各自有,莫盯他人身上。 佛是假佛,祖是贩夫,别人是何,关我几多? 坦然禅师问老安国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老安曰: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意旨做什么? 二祖慧可求法于达摩:“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人们到善知识处参学求法,以为善知识处有法可求。真正的善知识无法与人,只是指示学人回光返照,向自己脚跟下荐取。 如果一个学人把注意力全放在教导者身上,他永远学不到真法。真法不在别处,但莫外求,即是真法。 古人云:宁可永劫受沉沦,不向诸圣求解脱。 大珠初参马祖道一大师,祖问曰:“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六祖做行者时问五祖:如何是大道之源?五祖曰:汝是俗人,问我此事作什么?对曰:世谛即有僧俗。道岂碍人耶?五祖曰:汝若如此,莫从人觅。六祖曰:与么即不从外得。五祖曰:内亦非。 云门禅师云: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顾,佛祖为何人。 长庆慧棱禅师云:万象之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日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 洞山禅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古人云: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古人种种言说开示,并无实法指示学人,只是以种种方便手端息灭学人向外驰求的心。若学人言下相应,顿悟自心,即成大道。如永嘉见六祖,高亭简见德山。若终日向善知识处觅法,则无异于火里取冰,沙中取饭。 志诚禅师问六祖: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又慧明禅师问六祖:除却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否? 祖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边。 丹霞禅师云: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从来人不识,余则自防守。我们看古人悟道,不过是不再向佛祖善知识边求佛求法,只是穿衣吃饭,依旧过时而已。佛法无玄妙,玄妙诳老少。汝且莫照人,回光且自照。又:见月休看指,归家罢问程。莫图外风光,自家有宝藏。长庆大安禅师示众云: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釆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甚么物任持便得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 诸同修,你佛法一分不少,佛佛法一分不多。为何终日求佛向祖,迷佛迷法,向他光影幻境处觅菩提、寻知解。佛法不远,大道非遥。问我关键,早晚一勺。

    2020-09-08

  • 无我、苦、空、无我

    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很难相信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居然只是我们的一个妄念,是一个幻影,一个幻人。我们对这个人投入的注意力越多,越爱他,我们迷失的越远,越深陷轮回,无法出离。非但我们所爱的人是幻,是妄念,是妄想,我们自己同样是执念、幻影和坚固的妄想。经云:五蕴皆空。五蕴者,即你我他。众生的烦恼诸苦都是因人而起。人,不是别人,正是自我和自我执着的家人、爱人、亲人。看不到他们只是自己深深无明的投射,你就永远无法解脱。看不到他们根本不存在,你就会永远被他们困住。看不到你深爱的人只是你坚固的妄想和执着的幻影,你就永远在痛苦和恐惧中轮回。六道众生,皆是迷在亲爱中不能自拔。家亲眷属,成了我们最深沉的桎梏和梦幻。有太多的人,父母亲人去世,还在揣测他们去了哪里?有太多的人,因为自己深爱的人不再爱自己而陷入绝望。有太多的人,他的恐惧来自失去了伴侣而不能独自生活。我们在自己的妄念中迷失的太久,居然无法看出没有任何人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无法面对孤单,在自己这个幻影中还要再去抓住一个幻影,使那缠缚和梦幻变得更难紧、更难出离。觉悟的人发现,没有谁有真正的灵魂、自体性和真实性。一切众生不过是自心的执念和虚妄的分别,除此之外,你无法找到任何人。当你还在梦中,你无法叫醒任何人。你醒来,发现并没有人真正睡着,大家都在清醒中说着梦话,都在觉性里穿衣吃饭,都在围着自己的妄想做他该做的事。一切井井有条,一切法尔如然。你谁也改变不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地从想帮助别人的妄想中出离。如果你执着于叫醒谁,或帮助谁,你还没有真正醒来。只有一次次苦的打击,才能把人从梦中叫醒。只有一次次的无所得,才能使人觉悟诸法空相。无常会让你从执著我与我所的幻梦中醒来。有我的痛苦会让你最终觉悟无我。认识至亲至爱是幻,你将断除大部分烦恼。觉悟自己非实,你将断除生死无明之根。众生与佛皆是幻,一切诸法亦是幻。幻中无有真实者,谁爱谁贪谁受难?但因妄想有众生,众生实无众生者。依幻说名为觉悟,真觉何曾有迷悟。众生不觉真实性,认他幻影做主翁。执我执人执亲爱,所以轮回六道中。忽然幻梦被打破,原来无灭亦无生。再观从前所受苦,实是委屈可怜虫。围着一桩绕穷劫,原是被念枉缠缚。无我无人亦无主,如今才是真主公。

    2020-09-08

  • 觉知是你本有的

    觉知是你本有的师父您好,我想和您学习觉知的练习,希望您慈悲,教我觉知的方法。答:如果我认为自己能够教别人觉知而不停地向你们讲述怎样练习觉知,哪怕是亲自示范觉知的练习,我都很容易不在觉知中,我的心念会一直在外境中,在你们那里。从真正意义上说,觉知无法教导,也无法学习。我们只需要一个信号,一次警醒,需要一个契机来发现觉知。如果觉知通过训练才能拥有,那么,它还会失去。觉知是与生俱来,一直伴随着我们,片刻都没有间断,也不会失去。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去寻找觉知,而是从头脑中出离,回到觉知上来。觉知和意识就像两扇门。觉知这扇门里只是一间单纯的屋子,它无法把你带走。而意识的门里有无数个门,那里是一个迷宫,你稍不注意,就会走进迷宫,而无法出离。我无法教任何人觉知。我只能自己不停地一次次地回到觉知上来。我只能经常地提醒自己,不要走进迷宫。当我这样回复你的时候,我仍会提醒自己,别迷失到自心的境界中去,照顾好自己当下的每个动作和心念。每个人发现他的觉性和觉知能力,那需要做出牺牲。牺牲头脑的运转和奔波,牺牲识心的寻觅和窥伺,牺牲生灭的乐趣和习气。回到当下,回到心应该在的地方。如果我带着你练习觉知,而你会跟着练习,你觉得那很容易,而不愿意自己去做。其实,你并没有被自己的觉知吸引,而是被我的动作、我这个幻境吸引。你被你自己的妄想吸引,而无法真正练习觉知。觉知是自悉檀,是自证圣智所行境界,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觉知超越语言和外在的引领,它呼唤你一次次地回到你自己那里。觉知早就在你的生命里了,你只需要认出它。觉知就像你的脚步,你无法跟我学习走路,走路是你的天性,觉知是你的天职。觉知就像你的呼吸,你不用学习,回到那里,你便会了。你无法回到那里,是你心里有太多执着和所求。在停止那些追求和执着前,没人能把你领回觉知。当你心中不再有任何挂碍,觉知自己就会把你召唤到它身上。从心上放下种种幻境开始为觉知做准备,从当下息缘虑为欢迎觉知的到来做准备。你不做好准备,觉知虽在,你却无法见到它。别迷到我讲述的关于觉知的理论和训练上来,那已经不是纯粹的“觉知”了。觉知永远在你的当下,而不在我这个“教导者”的妄想中。

    2020-09-08

  • 只差一个理解

    所有的事物,只差一个理解当你带着理解的心接近什么,什么就会消失在你的理解里。你之所以会排斥,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什么?不是不理解外面的事物,而是不理解你的念头,不理解你的厌恶和排斥本身,不理解你的心。你的心念折射出一种一个心境,造出一个外在的幻境,给你造成一个错觉:那外境是真实存在的。那外境让你厌恶,那感觉和感受非常不好,使你产生厌离的心。那感受事实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因为缺乏理解,缺乏觉知和观察,缺乏陪伴,你的心不停地向那感受投射厌离。最后,你活在了厌离里。而事实是,没有什么让你厌离的外物,只有那没有经过观察和理解的心念。当你理解了自己的心念,停下来观察它时、陪着它时,它不再让你讨厌。觉知给我们理解心念一个时机,让我们在生起厌离感的刹那看到这念心,并和它在一起。这念厌离、对治和排斥的心生起的无比迅捷,它会以超快的速度形成一种惯力。厌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没有高度的警觉和经过训练的觉知能力,你根本无法捕捉到厌离发生在什么时间。你看不到厌离的生起,就会掉入它的幻境。当你平时一直带着觉知和正念生活,你起的心就会被觉知看到,会被觉知感受到,会被觉知叫停。你第一次愿意和那厌离的心念和感受在一起。你第一次没有在厌离的念上叠加厌离,你第一次没有住着于厌离。当你静下来觉知疼痛、失眠、恐惧、不安、厌恶、无趣时,你发现它们并没那么可怕。你越是觉知、理解、感受它们,它们的力量越弱、越小。相反,你越是厌恶、抗拒、逃离它们,它们越强大,越跟着你。跟着你的并不是真实的疼痛或失眠,而是你的厌离心,是你错误的用心,是你自己的念头。事实是,所有让你难过的,那是你正分裂的心。厌离和对治使心分离。而心是无法被念头分割的。最后,分割只会分割虚妄本身,那分割,变成了自我,变了受害者。古人说:心若不异,万法无差。异者,分割、对治、厌离。当你厌离什么,你在建立什么。一切本来是空,本来无住,本来是心,本来无所有。你的厌离和对治,培养了那虚妄,造就了无明和轮回。在所有的心念生起时,觉察到它,觉知它,陪伴它,理解它,它会把你领入空,领入真实。

    2020-09-08

  • 兴趣,是你轮回的根

    兴趣,是你轮回的根顶礼师父!我现在对什么都生不起兴趣,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愿修行,感觉生无可恋,非常痛苦。师父,我是不是被悲魔困扰了?答:兴趣,是你轮回的根。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反思过我们人生中所有的痛苦和不安,全都来自于兴趣。兴趣,那是生灭无常之乐。因为有了兴趣,所以才会有无趣,才会有失落。趣者,同趋。为贪取故,被心驱使,受虚妄乐,尝轮回苦。兴趣,它来自头脑。兴趣会把你带离当下,进入头脑的幻境中。所有饶有兴致的事都来自识。只有识才会产生趣味感。这种趣味感会诱使你不停地做同样的事,一遍又一遍,欲罢不能。直到有一天,你无法做这件事,你会变得痛苦、绝望。沉迷于看、听、尝、触、说,正是因为它们不停地产生虚幻的识的觉受。以至于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心需要它们。心不需要乐趣。心什么也不拥有,心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识亦无智。是习气需要,是错觉需要,是意识需要,是无明须要这些兴趣和感觉。轮回就是一种生的习惯、兴致的习惯,趣味的习惯。当你习惯于趣向、寻觅、捉取,那便是投胎。你还活在兴趣中吗?你可以活在兴趣里。但是,要小心兴趣对你的控制力。如果你已经完全沉迷于兴趣中,那很危险。如果你更习惯于寂灭的快乐,那么,生灭起伏的乐趣就不再吸引你。就算你还有余习在,它已经对你无能为力。在你感兴趣的事情上,带着警觉心,减少对它的依赖和引吸,远离那种乐趣对你的熏陶。认识到所有的乐趣会带来空虚感。空虚感会无限地扩大,以至于当你不再拥有享受乐趣的条件,自我就会慌乱而痛苦,为你造出地狱的幻境。地狱虽幻,受者以为真,以妄习故。心本来是无辜的,却被你连累受苦。

    2020-09-06

  • 失眠,正好修行

    失眠,正好修行居士:师父好,我每天都按您教导的方法坐禅并读诵经论,最近也一直在训练觉知,但是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我失眠已经很多年了,失眠一直让我非常焦虑和痛苦。请问师父,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解决失眠的问题?答:你想过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睡着觉吗?居士:我想休息好身体,第二天继续坐禅用功。答:如果你晚上睡不着觉,睡不着觉正好用功,练习觉知,保持清醒。为什么一定要逼着自己睡着觉,而让自己活在妄想和未来心里?用功永远是从当下开始,身体疲惫了,它需要睡眠时,自然就会睡。身体不需要睡眠,用意识干涉它,自然会焦虑和烦恼。接受我们任何时候的任何状态,活在觉知而不是妄想和头脑中,你会发现,当你睡不着觉时,你不需要睡觉。当你困了,你自然会入睡。就像我们饿的时候才会吃饭,不饿的时候,不能逼着自己吃饭,否则身体会更难过。我们一生中贪着的东西太多了,而自己从来没有察觉。财色名食睡,尽皆贪着,所以轮回生死大梦中,难以醒来。人在清醒时,都是在大梦中,更何况在睡眠中?人在清醒时,尚不能觉悟,更何况于睡梦中。人在清醒时都是在无明里,更何况在睡眠中。我们需要睡眠,那是在身心极度疲惫的时候。当你无法入睡,或畏惧睡觉,是因为你潜意识里不想休息头脑。是头脑和意识不停地运转导致你害怕睡觉,而无法入睡。你只需躺在床上,保持觉知,放松身体,把心放在身体和床上,而不是大脑中。减少思虑,放弃要睡着这个妄念。静静地躺在那里,保持清醒,告诉自己,此时此刻的清醒才是你需要的,而不是睡眠。以此机缘,以清醒觉明的心,妄念不生,修习卧禅。如此训练,如此修行,即便整晚不睡,也不会消耗身体,让身心难受。让我们难受和消耗的永远是妄想和有求的心,而不是觉知。改变对失眠负面的认知,彻底扭转对失眠的抗拒。就像接受自己丢失多年的孩子,不再讨厌失眠,它也将不再折磨你。我们无量劫来都在无明之床上贪睡,从来不知道清醒。失眠正好给我们觉醒的机会。佛陀的诸弟子在修行时,为了避免昏沉和睡眠,用尽各种办法使自己不睡觉。我们却因为睡不着觉而焦虑烦恼。可不是颠倒!阿那律以贪睡故,被世尊呵斥,勇猛精进,七日七夜不睡,经行用功,虽眼睛失明,却得天眼通。我们这一生睡的时间太多了,我从未看到任何人因为高质量的睡眠而悟道。我却看到自古以来的真修行人都是日夜用功办道,而神清慧朗。五祖大师白天作务,晚上坐禅。胁尊者晚上胁不至床,夜不倒单。以此精神办道,何愁不得道。我们虽然很难如古人那样精进修行,但是,在睡不着的时候自然地练习一物不为,练习觉知,修习牧牛,训练活在当下,这是多么好的机缘。我们为何会为失眠难过和焦虑?有些人睡不着觉,是因为担心第二天身体不舒服,无法工作。无法工作,就不能挣钱。不能挣钱,就无法享受世乐。他从来也没有真正观察过自己害怕失眠的真正原因不过是贪爱生死,沉迷五欲,不能活在当下,把世俗生灭愚痴的生活看得高于觉醒和解脱。一旦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出了问题,心理自然会出问题。改变对睡眠和失眠的认识,你将不再贪睡,也不再害怕失眠。当你改变了认知,你甚至会暗自欢喜自己睡不着觉。何以故?生生世世中,你都懒散放逸,没时间用功修行。夜里无眠,天赐良机,正好修行,可不快哉!

    2020-09-06

  • 第一波罗蜜

    第一波罗蜜如果我不动心,就算全世界人都在起心动念,心急如焚,于我何干?如果我在动念,就算诸佛都在加持我,也无法帮到我。地狱或天堂,是自心造,非关他人。世界的喧嚣只能吵到心有世界的人,一个心无世界的人,就算山崩地裂,在他那里,也是安静的。世界的宁静只能降临那些内心安静的人心中。就算万籁俱寂,一个念头起来而没有止住,天翻地覆,劫火来烧。善知识,能止心者,是真勇士,是大力人,是名金刚,是名涅槃。心若不止,诸法乱起,三界顿生,六道苏醒,法界轰然。故修行人,守心第一。于心上杜绝万缘,是名福慧庄严,是名紫磨金身。于心上不见法起,不见法灭,是名第一持戒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是名精进波罗蜜。于心上无裂缝,是名功德具足。古人云:如蚊子叮铁牛,无下嘴处。又云:如石头上栽花。经云:戒者,如渡海之浮囊,不可丝毫泄露。古人云:戒行增熏。心不漏法,是名自性戒也。于心上不见生灭,不见亲厚,不见得失,是名智慧,又名般若。修道人,第一防心。心曹无漏,诸法不生。古人言:做功夫者,决定不流入第二念。第二念起,万念俱起。于心上不动,不分别自心,是名妙观察,又名平等性。古人云:我这里针扎不入。又云:拟心即差,动念即乖。所言差者,非别有差,迷入诸法幻境差别,是名为差。知幻即离,是名无差,又名大圆镜智。修道人,犹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须臾松懈。所言万人者,妄念、烦恼、无明习气是也。烦恼尘劳,日夜在侧,伺机而袭。稍无觉心,即被捉拿。修行者,犹如在逃犯人,全国通缉。稍有放逸,即被烦恼督察擒获,捉拿而去。诸行者,于四念处严身而住,切忌放逸。经云:放逸趋于死。所言放逸,未善防心。起心动念,而无警觉,是名放逸,又名破戒。古人云:善护念。善护念者,莫于念上生念,莫于心上生心。念念不住,心心不生,不劳施功,当处解脱。

    2020-09-06

  • 安静的思想与华丽的现实

    安静的现实与华丽的思想两个人站在海边,海风吹来,空气中带着咸咸的味道。一个人说:海风真好,海的气息好美。另一个人在那里默默地沐浴着海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海的气息直入他的心脾。四个修炼者在赏月。其中一个问到,我们何不各自说一句你心中对月的领悟。三个人用诗词分别抒发了对月亮的赞美。只有其中一个人默默地转身离开了。他并没有走远,只是不想被那三个人的声音吵到。他一个人来到另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他甚至都没有抬头看一眼天上的明月,月光照在他身上。他沐浴在月光里。据说百丈禅师为了选拔一个能住大沩山的人,把沩山禅师和华林觉首座分别叫到面前,让他们对一只净瓶下一转语,以此考验他们对诸法实相的领悟。华林觉禅师说了一句奇妙的话。而沩山禅师则随脚踢倒净瓶,径直走开了。于是,百丈禅师把大沩山交给沩山禅师来守候。第欧根尼,一个苦行主义者,他平时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的人”。一天,第欧根尼在他的木桶里晒太阳。可是很快阳光就被一片阴影挡住了。“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一个身穿披紫色头篷、目光炯炯有神的年轻人站在他面前,而在此人身后,是黑压压的人群。此人是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皇帝,希腊的征服者。“第欧根尼先生,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亚历山大俯下身子,微笑着又问了一次。“能。”这个衣衫褴褛、肮脏邋遢的人懒洋洋地说,“请往边上站一点,你挡住了我的阳光。”如果我是一朵奇葩,我希望你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不要惊叫。默默地感受我,而不是评判我,描绘我。如果我是一丝和风,我只希望被你的静穆包围,而不是言辞和思想。如果我是一只水杯,我希望你在握住我的时候,心无旁骛。即便你端着的这杯水是送给一位举世公认的伟人。我希望你活在平凡安静的现实中,而不是华丽的思想里。

    2020-09-06

  • 想象,总是在扭曲现实

    想象,总是在扭曲现实。村里有一间老房子。关于老房子各种各样的传说给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每次你从离它很远的地方经过,都会感到害怕。直到有一天,你走进老房子。它只是一间普通的老房子,你在里面呆了很久。那里什么都没有。你看到邻居家的小孩,你不喜欢那个小孩子调皮捣蛋的样子。每次见到它,那讨厌的投射都会迅速地占据你的大脑,使你认为他是一个坏孩子。你从来也没有真正细心地观察过那个小孩,更别说理解他,接近他。直到有一天,你的孩子把他带到家里来,他站在你面前。瞪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喊你“阿姨好”。你看到了那个孩子居然那么可爱,你再也找不到当初对他的讨厌。你朋友推荐给你一部电影。你曾经在别处看到过一些人对这部电影不好的评价,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你就相信了那些评价。以至于当朋友推荐给你这部电影的时候,虽然你答应朋友会去看这部电影,但心里立刻否定了这部电影。直到有一天,你无意中看到同事正在电脑上看这部电影,其中的一段情节非常吸引你,你回到家中,认真地看完这部电影,你从头到尾由衷地赞叹这部电影:真棒!人们宁可看一千篇关于坐禅的文章,也不愿意真正坐下来去修习坐禅。为什么如此?评判容易,不管是赞美,还是否定。去经历它,实践它,亲近它,理解它,很难。人们更愿意活在头脑对事物粗浅的想象中,而不愿意接近事物,去观察、经历并理解事物。我们看到一篇关于行禅的文章,那里讲述一个行禅者的专注、安详、自在,你非常羡慕并赞赏那位行禅的人。可是自己放下这篇文章,继续寻觅别的文字,而不愿意放下书本,找一条同样的小径去练习行禅。人们宁愿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活在烦恼和妄想中,也不想调整好心态,把心专注在脚下或呼吸上,安心地练习觉知。因为他活在想象中,他认为专注地练习觉知很难,而散心地活在烦恼里却非常容易。他相信了他的想象。直到有一天,他再也不想这样慌乱和烦恼下去,他开始尝试着带着正念走路。一步,两步…一分钟,两分钟。他笑了,是的。带着正念和觉知走路并不难,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除非你被大脑欺骗,认为那很难,而永远不去尝试。在我们的想象中,一个人根本无法孤单地生活一辈子。可是,当你带着正念和觉知,一整天都在独处中间度过,你发现,独自一个人生活,非常容易。除非你被头脑所骗,想象着独自一人生活,那一定很难。想象从来不真实。想象扭曲着现实。你无法在想象中观察到任何真实。你只能一次次地被想象欺骗。你看着一块蛋糕,你认为它不好吃,你根本吃不下它。你的认知在前面,想象就会做出判断。但是,当你带着正念,慢慢地咀嚼那块蛋糕时,它好吃的惊人。在你亲自去接近并理解事物之前,别急着下判断,别被头脑和想象欺骗,别被先前的记忆蒙蔽。去走近它,观察它,经历它,陪同它,就像你走进那老房子,走近那个孩子,走近坐垫,走近蛋糕,走近黑夜。明天不可怕,临终不可怕,黑夜不可怕,行禅没有那么难。没有什么是可怕的和困难的。只要你提起正念,只要你带上觉知,只要你鼓足勇气去接近它,去理解它。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