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莫草草

    且莫草草我学了一辈子的道理,还是没把这生过好。人们如是说。大家都认为没把这生过好,是因为只是口头讲道理,没有把道理落实。是吗?不是没有落实道理,而是学的道理完全是颠倒的。按照颠倒的道理生活,如何能过得好此生?修行人也是如此。有太多的人说:佛法的道理都懂,但就是过不了境界。是吗?你确信自己所懂的是真实的佛法道理吗?还是你根本没有深究你那些道理全是颠倒的知见,是被一些佛法名相包装过的世俗理论,那里面一分佛法的真实道理都没有。真明理者怎么可能不会修行?真懂佛法者怎么可能过不好自己的生活?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佛法真实的道理吗?还是自己因为贪恋世乐,只为求福免灾而学习了一些相似佛法。如果你真的领悟了实相,自然会改变心态,从而改善生活。佛法道理,甚深难解。诸佛菩萨,旷劫修行,而觉悟之。云门禅师到江州,有陈尚书者请斋。才见便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么生是衲僧行脚事?师曰:曾问几人来?书曰:即今问上座。师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书曰:黄卷赤轴。师曰:这个是文字语言,作么生是教意?书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师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忘,为对忘想。作么生是教意?书无语。师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书曰:是。师曰: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书无语。师曰:尚书且莫草草。三经五论,师僧抛却,特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书礼拜曰:某甲罪过。陈尚书多年读经学法,待到问着,直得口塞。被云门师呵斥,莫草草,以为佛法道理容易。今时人以为会佛法道理者,皆是懵懵懂懂。百千分未及一,既无惭愧,大言懂理。若论修行,分毫不沾。不可大言佛法道理懂得。当反思:真实佛法未梦见在。南泉十八多年自解作活计,香严禅师四十年打成一片,慧忠国师三十年不出方丈室,船子和尚三十年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赵州除二时粥饭时无杂用心处。古人根基大利,皆如是实修真炼,今时人怎么懈怠,将修行做容易想?此事须是恁么人,恁么行的。且道,如何是恁么人?若向恁么会,眼珠落地,口塞牙歪。 

    2020-10-05

  • 你不擦,我擦

    你不擦,我擦居士问:顶礼师父!“我是你自心的众生,你是我自心的众生,我们是同一自心,而众生是假名,虚妄名相而已。”怎么理解这句话?比如我和学山师父,我和师父是非一非异吗?我是无我的,你也是无我的,这是非异。那非一是为什么呢?是相非一吗?相不是虚妄的吗?或者说我和师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或者说有没有一个师父在我的心外或者心内?因为弟子常被各种人际关系困扰,非常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请求师父慈悲开示。  答:有时间把你家的桌子多擦擦。居士:为什么要多擦桌子?擦桌子能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吗?答:那就换成擦椅子吧。居士:还是不明白。答:椅子直接坐或擦,不需要明白。居士:可我问的是不一不异的问题,您为什么让我去擦桌子?又去擦椅子?答:你不擦,我去擦。

    2020-09-29

  • 避欲为避苦,非为说是非

    避欲为避苦,非说女是非当佛陀说女人如火坑,是众恶渊薮,其目的非是声讨女人,批判女人。佛陀的重点是提醒我们小心欲望,远离火坑,莫贪女色,不要被火伤到。有的人不知道佛陀的用意,却在那里为火坑辩解,说火坑无辜,为女人鸣不平,说女人没错。呜呼!你快要掉火坑里了,甚至已经掉进去了,你要想的是如何避开火坑或者从那里出去,而不是辩解火坑是否有罪。火坑没罪,但是你被烧到了。女人无辜,全然无罪,但你因它而陷入苦恼。佛法关注的是解决众生的诸苦,而不是论断是非。重要的不是女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而是你是否被女人捆住,被欲望锁住,该如何出离。佛陀从来不否定和批判任何事物,而只是提醒我们,一切万物,皆不真实,空无自体。对任何事物莫生执着,勿错用心。若生执着,则受诸苦,当求远离。远离者,身心俱离。莫言心离身不离。如同人在兰室,自然有香。久近女色,亲染欲望,自然生著,而受苦恼。又好比毒品。毒品无辜,亦无心伤害任何人。但是因为我们贪图快乐,沾染上它,就会身心受苦。当你染上毒品,你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戒掉毒瘾,远离毒品,莫再贪着,而不是在那里为毒品开脱。不见有人受毒品之害,还在那里辩论毒品有罪无罪,若有如是之人,是大愚痴。毒品确实无罪,但你已为它受苦。智者考虑的是远离毒品,戒掉毒瘾,而不是评判毒品是对是错。毒品只要你不碰它,它就不会带给你苦。女人亦复如是,觉悟者皆当远离。若远离之,女人及毒品皆不会带来苦。你为什么不碰毒品,因为你确信碰了它会身心俱苦。为什么女人你不知道远离?因为你还不知道她会给你带来苦。一旦你因女人而生诸苦,自然会远离。佛陀说女人如火炕,就像智者告诉你毒品非常可怕,是一个道理。要不要远离女人,莫听愚痴者言,当信佛及智者所言。女人如毒品,众生沾染即会成瘾,生生世世,被其缠缚。世间毒品,再毒,一世终可戒除。而女人之瘾,贪欲之习,生生世世,难可戒除。如果你想出离烦恼,应该小心,避欲如毒,远离女色。而不是在此评论女人或毒品是对是错。又好比你被火烧到了身体,你应该急着去扑灭身上的火,而不是在那里思考是谁放的火,他是否有罪。灭火是你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无论如何,被烧,是自己不小心,灼痛挥之不去,再说其他已无意义。下次要小心避开火。佛说女人如火,欲如深坑,亦复如是。非是指责女人,而是提醒我们小心贪欲,莫贪恋女人,而被灼伤。男人、女人俱是幻,众生因无明以为实有,而生执取,故生诸苦。佛悯众生,说欲如火坑。若人自知欲生于汝意,从你思想生,心源不染,自然不会贪恋、责怪或褒贬女人,常处清净,无忧无恼。女人非实,究竟是空。谁能于空法说是说非。若批评女人,或为女人辩解,可不痴乎。不为女人所惑,不被自心所欺,远离贪欲,才是你要解决的问题。说“女”如是,“男”则同理,只是名相形状不同,若执迷贪著,同样是苦,不须更述。若不解佛之本怀,不想着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却为女人辩解是非,是真可怜悯者。  

    2020-09-29

  • 修行心要

    修行心要居士:请师父开示修行心要。答:不贪,勿嗔,莫痴。居士:经云:贪嗔痴性,即是佛性。又云:贪嗔痴,即戒定慧,俱是梵行。如何领会?答:贪心正现前时,知贪是空,不须更有法用于对治,不被贪缚,即名佛性,又名修行。是名不贪。非如众人所见,贪即是法,即是道,即是性,放纵贪心,反说梵行,自欺欺人。若如是者,佛法却成害人。嗔心正起时,知嗔无能所,嗔心即灭,不须更加对治,不被嗔缚,即名佛性,又名修行,是名勿嗔。非如你之所解,嗔即是道,即是法,即是空,放纵嗔心,自寻烦恼,害人害己。若如是者,佛法则成断灭。贪心、嗔心不起,是名无痴。无痴者,非实有无痴法。于本性所起妄念而住着之,是名愚痴。于此本性所起妄念而知是空,了无实性,无根无实,不入烦恼,是名修行,亦名痴性即佛性,烦恼即菩提。佛说痴性即是佛性,非说痴即是佛,非烦恼是菩提也。若认痴是佛性者,一切凡夫尽皆有痴,尽皆得道,一切心行即不得苦,何必远离?若如是者,佛亦是烦恼人,众生亦不须修行。佛法非如是解,如是行。佛所说法,贪嗔痴性空,为离贪嗔痴,非为着贪嗔痴。为离于苦,非为迷苦。众生不解如是真义,以苦为乐,以乐为苦,故名颠倒,亦名愚痴。《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贪是有性,非是空性。贪若是空,众生不应以是因缘堕于地狱。若堕地狱,云何贪性当是空耶?善男子,色性是有。何等色性?所谓颠倒。以颠倒故,众生生贪。以生贪故,当知色性非不是有。以是义故,修空三昧非颠倒也。故知嗔痴之性,亦复如是。若断言空,嗔痴之法为何能令众生生大苦恼?有人妄言,不须修道,空本是空,不必修空。此言差矣。《涅槃经》云:诸佛菩萨有二种说:一者有性,二者无性。为众生故,说有法性,为诸贤圣,说无法性。为不空者见法空故,修空三昧,令得见空。无法性者,亦修空故空,以是义故,修空见空。善男子,汝言见空,空是无法,为何所见者?善男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众生修行,理虽顿悟,然习气深固,烦恼无明不可顿除,贪嗔痴三毒不得瞬间即灭,所以需要修道,以空三昧法,定慧之力,得见诸法空相。若时节因缘成熟,识心转于所依,智慧现前,定力成就,妄想不除自空,烦恼不断自寂,是名解脱,亦名真正梵行。虽然众生习气深固,烦恼难除,但实相之理不可错会,修行方向不可弄错。学人莫认贪嗔痴是佛、是法、是道,迎合自己贪欲习气,妄言佛法,自赚无益。他日缘熟,自做还须自受,分毫不差。那时才知,口说非实,贪嗔是毒,智者远离。烦恼不现,佛性自自。

    2020-09-29

  • 把你唤回心的港湾

    把你唤回心的港湾你可以在我面前使尽手段,我都不会再被你骗。你可以遍布我的头脑,我也不再相信你。无论你如何变化,我都认识你的本质。不管你许诺我再多的快乐,我都知道那背后跟随着痛苦。你再如何演绎奇妙、瑰丽,我都知你空无实性。你再无力量。因为我已经受够了你的戏弄和折磨。我已经看穿了你的把戏。你再怎么娇小、柔弱、甜美,在我面前显现可怜、可爱,我都不再饮你这杯贪爱毒水。不论如何,你都无法再蛊惑我。因为我深知你不在我心外。你从我这里现形,我也会让你消失于我心里。无论你再怎样缠绕,金已成金。已成金者,不复为矿。你既已被识破,吾再不会受欺瞒。这个世间任何事物,皆无实性,依缘而生。所谓缘者,不过心念妄想而已。依缘而生者,还依缘灭。所以,生灭之物,缘起之法,非是真实,只可远观,不可执持。佛有三十二相,亦非真。佛有大慈悲,亦是幻。佛福慧圆满,终归于空。佛尚如是,何况它物?万法唯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既识破你,虽不再信你,亦不怕你。只是不被你惑乱,不即不离。若怕你,亦被你瞒。我深知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你无心诱惑我,你从来都是无辜。我自己被念缠住,以为是你捆绑的我。我深知你并不存在。你只是我的一念妄想和无明。我抓住了你,在你身上不停地投射,建造,编织,最后自己迷在了这个幻物身上,为它痴迷、疯狂、沉醉。最后才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念幻梦。你者,非心外之你,不过我自己的幻影罢了。我无须对你做任何事。别再从我这里创造你,那才是我要做的事。迦叶佛说: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所谓梵行者,意欲休息,妄心不起。心不外游,是名修道。心不逐物,是名坐禅。我不需要向你告别,只是把你召唤回到心的港湾。心的港湾无波澜,心的港湾无梦幻。

    2020-09-29

  • 佛性与人性

    佛性与人性问:师父好。看到很多学佛的人都变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强压迫自己的欲望。总是觉得佛法在很多方面否定人性。师父,如何看待佛性和人性?答:你认为苦和烦恼就是人性吗?你觉得恐惧和不安就是人性吗?如果你认为无明、愚痴、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这些就是人性。佛法确实否定这样的人性。佛法只是带我们远离烦恼和诸苦,走出无明。它并不反对人性和自然的生活,它也并不压制欲望和本能,它反对并消除的是人我是非,是贪婪和执着,是种种偏执和过分的行为与思想。佛法能带给我们内心真正的安宁,能让我们了解生死是一种幻象,解除我们所有的恐惧和疑惑。它顺应实相,道法自然,不立不破,行于中道,允许和接纳一切的存在。佛法立足于人性的真善美,而超越于人性种种弊端的禁锢,使我们认识到佛性的包容和清净、智慧、平等、慈悲。这样的佛法充满了“正能量”,哪里有半点否定人性?佛法并不对治因生存而有的种种欲望和本能,不反对吃什么,穿什么,说什么,看什么,做什么,与谁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佛法让我们看到如果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内心生起了贪嗔痴的执迷,从而付诸各种各样的过分的行为,进而带来的苦。佛法给了我们见苦离苦的方向和方法。而无明的众生看不到这一点,迷在身心的快乐之中,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真相是什么,所以才会对佛法和修行的人产生误解。还有一种情况,确实如你所说,即便是学习佛法和认真修行的人,也并不能立刻离苦。有的人修行的方向和方法不当,他们的行为跟世人无异,只是从一种执着转到了另一种执着。所以这些人看上去怪怪的,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悲观厌世,烦恼重重。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修行人。还有,有的人在学佛的过程中,远离世间的种种事缘,安禅办道,听经闻法,如说修行,必然会被众人误解。但是如果他们内心坚定,对自己的解脱之路有信心,没有人可以改变他们的初衷。这些人如果学有所成,也不会执着于清净和一己的解脱,必然会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觉觉他,利益有情。世间还有比这样的胸怀和行为更充满人性的温暖吗?从对自我和狭隘的人性那里走出,觉悟佛性,活出智慧和慈悲,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有意义的人生。其有智者,谁不为之?

    2020-09-28

  • 佛法至简,佛法至深

    佛法至简,佛法甚深问:师父,大道至简,与佛法甚深,这两者是否矛盾,请师父答疑解惑。答:你关上门时,带着觉知,这看上去非常简单,甚至应该是你从小就会,本来如此,但是你却在关门的时候走神、打妄想。你伸手去拿手机,忽然发现自己又想去看那些无益的文字和链接,你的手停住了。你只是停顿了一下,这看上去非常简单,但这却需要很深的修行功夫和对实相的领悟。你只是坐在那里休息,心里既没想什么,也没有任何事可做。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然而,这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却成了人们最难做到的事。为什么?人们不满足于这无所事事,不安于这寂静和无为。大道至简,这是实相和真理。然而,人们不喜欢实相和真理。人们追求快乐和感官。人们喜欢创造和复杂。人们更愿意寻找刺激和痛苦。佛法甚深,这同样是实相和真理。人们以为有我,不愿意觉悟无我,无法接受无我,所以佛法甚深。实相要求无依,无所求,无所得。人们恐惧无依,皆有所求,有所攀缘,不肯面对实相。所以佛法甚深。佛法真实至简,只是人们视而不见。你也在看湖水,他也在看湖水。你看湖水时心不专一,胡思乱想。他看湖水时,心里只有湖水,专注、干净。让你单纯地看湖水非常难。你不相信看得见湖水就可悟道。你觉得那太简单了。你到处求法,追随善知识,学了无数法门。最后有人告诉你,安静地坐在那里看湖水。你忽然醒悟:大道至简。古人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又云:触目菩提。又云: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又云:妄心一歇,歇即菩提。大道可不至简乎?然而为何世人皆不悟道?无明覆盖,心外求法。亦有人以“大道至简”的理论,来为自己懒惰放逸,偷心未死、贪爱尘境找借口。如是说者,自己不愿如实修行,只是口说般若。此一辈人,烦恼现前,自知大道不简单,佛法甚深奥。是人皆会说“歇即菩提”,然真正歇得下的人少之又少。可不是大道至简,佛法甚难?尽大地人都会说佛法,然而能静静地端起一杯水的人却少有一人。佛法甚深,佛法至简。大道至简,莫停留在嘴上。佛法甚深,能行不难。佛法非关难易,从头脑那里出离,穿衣吃饭,随份过时,老实活着而已。对于修行的难易,且听庞蕴居士一家人如何说。庞居士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庞蕴的妻子说:易,易,易。百草头边祖师意。庞蕴的女儿说:也不难,也不易,饿来吃饭困来眠。

    2020-09-28

  • 离开女人,乘愿再来

    离开女人,乘愿再来无论你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只是一个可笑的人。不论你多么勇敢、无畏,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是一个懦弱胆怯的人。无论你多么睿智聪明,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是一个傻瓜,一个愚痴者。无论你是一个怎样的修行者,你学习任何法门,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是一个无明迷惑的人,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行者。自古以来,英雄难过女人关。自古以来,唯大觉者,不被女人惑。莫开口即言:众生无男女相。如此说者,见女人依旧生于欲想,只是嘴说般若,有何意义?昔有一阿罗汉,见一女人从面前过,欲心暂起,顿失神足通。《大般涅槃经》云:“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复次善男子,如蚊子尿,不能令此大地润洽,其女人者,淫欲难满,亦复如是。譬如大地,一切作丸,如葶苈子,如是等男,与一女人共为欲事,犹不能足。假使男子,数如恒沙,与一女人共为欲事,犹不能足。善男子,譬如大海,一切天雨,百川众流,皆悉投注,而彼大海,未曾满足。女人之法,亦复如是,假使一切,悉为男者,与一女人共为欲事,而亦不足。复次善男子,如阿叔迦树、波吒罗树、迦尼迦树,春花开敷,有蜂唼取色香细味,不知厌足。女人欲男,亦复如是,不知厌足。”女人者,欲望之渊,无明深坑。多少人,被女人擒获,历恒沙劫,未曾出离。多少人,因女人而赴汤蹈火,饮鸩喝毒,毫无悔怨,执迷不悟。多少人,因女人而抱火柱,砌火墙,蹈火海,在所不惜。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女人,烦恼和无明的象征。女人,贪欲和嫉妒的代名词。女人,依赖和寄生的写照。女人,深藏在所有人的心中。离不开外在的女人,就无法离开内心的无明、贪爱、嫉妒。女人,那是你内在爱结的折射。贪爱不断,是名女人,不论身形是男是女。无明不醒,丈夫亦是妇人。有所依止,是名妇人;有所攀附,是名娘们。女人,亦有形是,亦有心是。形女者是幻,终不是实,终得远离。心若是女,心中有女,难可出缠。经云: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丈夫相。能断无明贪爱,识得自心佛性,是真丈夫。能无所依,断女人缚,是真男儿。此不在言说,在于心行。故能转心女者,即是如来。离不开女人,你就无法脱离轮回。看不破女人,你就无法自在超拔。自古觉者不与女人同行,从来悟道只因避欲如渊。女人给你带来再多的幸福和甜蜜,那后面都有无尽的痛苦等着你。女人给你再多的快乐,那快乐里都渗透着苦水。你的母亲、妻子、女儿,她们不过是牵引你来这个世间轮回的象征。因为你眷恋着她们,所以一次次来这个世间受苦。无论你是谁,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都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你爱的女人就像毒酒一样浸泡着你,让你沉醉,不愿放舍。直到把你带入地狱和深渊。在觉者眼中,女人不过是泥里的腐花,酸臭的尸骨,永不知足的粘缚,喋喋不休的唠叨。十方诸佛,呵责女人。诸达道者,无女人相。芸芸众生中,看破女人者觉醒;茫茫人海中,独立无依的人离苦得乐。谁不再执迷于女人,纵然他是残疾、瞎子、哑巴,为世人不齿。他是唯一健全、心明眼亮的人。谁能独立生活,纵然他默默无闻,才是真正名满十方,人天赞叹。修行者,你可以放弃一切法门的修习,唯学一法:离开女人,即得解脱生死轮回。什么时候你离的开女人,什么时候你真正得道。学道者,你根本不用拜师求道,不再牵挂你家里的妻子、老公、儿女,你瞬间成熟,成就大人相。你不悟道,只因烦恼。你有烦恼,只因亲爱。无亲无爱,无苦无债。离开女人,乘愿再来。

    2020-09-28

  • 无忧园二

    无忧园(二)(1)一片树叶从嫩绿变成金黄色到落在泥土里,要经过春天和夏天,经过风和雨的洗礼。一个人从躁动变得安静到心落在脚下,要经过幻生幻灭的锤炼,经过烦恼的考验。烦恼即菩提。是指你经历了种种的烦恼终于有一次能从那里出离。你的定慧力终于敌得过无明,而不再被它牵制。有多少人一直在烦恼中而无法出离。对那些人来说,烦恼是烦恼。之所以这样,是没有认真地落实修行,把修行停留在想象和嘴上。当你的心回到脚下,你的世界就变成了金色。你的心来到手臂上,你才会看到自己可以翩翩起舞。你的心来到眼根,你才看得到夕阳。从妄想那里出来,你才知道什么是寂静。想象中的寂静或感觉到的寂静,那同样是一种喧闹。你无法把此岸和彼岸分开;你无法把这里和那里分开。你无法把身体和心分开。知道这一点,可以让你对很多事情释然。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自心分别的产物,并无实性。知道这个,才能从自心的妄想和分别中超脱。(2)西园又迎来一个秋天。桂花的香气铺满每一条小径,升到阳台上,透过窗户,飘进屋里,弥漫到枕边。九月的桂花香和太阳一起撒进屋子里。草甚新绿,叶更青茂,犹如春天。池水湛蓝,屋灯暖馨。死不了花换了颜色,而大理石的花坛还是洁白如雪。麻雀和小猫在池边徘徊。橘子还是青色的,要到冬天才能变黄。西园的桔子是用来挂在树上看的,而无法食用,太酸太涩。无用的东西,不就是西园吗?我园简单,不必裁剪。我园平凡,去饰天然。我园过滤一切故事;我园洗涤一切尘劳。我园人我不进,我园是非难宣。来,从识城那里走出,步我无忧园。来,从思食那里停下,食我涅槃餐。我园无墙院。我园在水边。青山飞来;白云不远。迦陵频伽日夜鸣;一瓣心香六时鲜。般若青灯常照明。无主无客无涯岸。(3)我院无大小,我园少彩色。眼耳六道门,昼夜常开放。我园无一物,有心难步入。觅寻转更远,与它相背疏。我园不仅在院子里,也在卧室、厨房、阳台和街上。我园不在头脑里,而在茶杯、碗筷、扫把的边缘。我园无佛亦无禅。不劳持戒,不必悔忏。不用打坐,不劳企盼。无经可念,无道可圆。我园无乐,所以无忧。我园无喜,故无悲欢。我园无得失,所以八风吹不进,利衰难侵沾。虽居闹市,静如山间。我园在手指尖上,在摇曳的花姿里;在风的嘶鸣、脸的皱折上。(4)非我有此园,你亦有其园。能步无忧园,即生诸佛国。生于无忧园,谁再将物牵?活于无忧园,斩断万世缘。我住在西园,西园在息边。息灭诸妄想,止息诸寻攀。独行亦独卧,谁见对与错?独眠亦独语,无话与人说。我住于溪边,溪边在耳盼。常听寂静音,非世所比堪。止息我园名,心安我园址。不求我园貌,无住我园号!到无忧园来,莫往头脑跑。到无忧园来,和我此歌谣!(5)    在一切事上知道停下来。不管做什么,换个姿势、角度或地方,随时按下暂停键,解脱就会发生。没有什么在束缚你,只是习惯在束缚你,错觉在束缚你。按下暂停和转身键,习惯与错觉就会消失。人们以为智慧一定来自头脑。不,智慧不是从头脑那里出来的,而是从头脑那里超越出来。佛法把它称作静虑,又称般若,又称观智,又称三摩钵提。坐下来,你会闻到花香,触到风,呼吸到温柔。这一切都在你自己那里饱满,无须外觅与营造。从这里走出,从那里走出,都不值得炫耀。从头脑里走出,才是有力量人,值得人天尊重。(6)桂花赞满城都是你,无须苦寻觅。走出头脑屋,自然入鼻孔。花瓣如星星,花色黄与红。不分贫与富,一味解脱浓。八月伊开放,九月满虚空。早年甚愚痴,不识汝君容。世事多变化,我心亦不同。唯有此芳馨,年年落此中。(7)世间所有领域的成就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论你从事什么,一定有你自身的价值要实现,你的行为要有意义,要得到世人的认可。而一个禅师和道人的成就恰恰相反,它要求自我价值的消失。当他不再要求实现任何价值和意义,他完成了他的工作。禅师的工作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承认。他只需要活出他自己。而那里没有一定的价值要求和审美体验。

    2020-09-26

  • 自己尚无,况第二人

    自己尚无,况第二人我们永远主宰不了别人的想法和行为,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你无法要求别人坐下来,但是你自己可以先坐下来。当其他人都在寻觅求索的时候,你可以坐在那里看清一切都不可得。众生最容易迷惑在他人的境界中而忘失了自己。别人执着,但你可以放手。不要拿别人的执着说事,好像是别人放不下。所有的放不下,都来自于你。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切不复存在。连这“不复存在”都不复存在。心生则种种法生。心若不生,不生尚无,何况有生?不要迷于叫醒别人,那无异于沉睡。让自己真正醒来,那才是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当你讨厌一个人时,看清楚,那讨厌来自于你自己,而非某个人。外境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讨厌发出于你,亦回归于你。你如何对人,请善思念之。汝若反观,无第二人。自己亦是幻。自己尚无,何况世界及他人。所以,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那都不是真相。真相是,没有这个世界可对待。你做出的一切,都回向你。心如莲华,它的芬芳自己并不知晓。当它认为它有芬芳时,那芬芳被遮蔽了。智慧并不是有可思维观察的事物,而是发现一切事物,唯心所现,并无真实。世界上最难的事是停下来。停下来不需要过渡、做些什么和任何条件,它只需要停下来。所以,顿悟是不可能靠修和做什么达成。恰恰相反,从一切活动中停止下来。一切佛法都引导你去做什么。唯有觉悟,需要你止息一切的造作。无论你经历怎样的繁华,最后都是以寂灭收场。甚至,从来就没有繁华,也没有什么寂灭,更没有一个经历者。一切不过是一场梦而已。而误以为真的人却在那里死去活来,不愿醒来,受尽苦楚。

    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