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第九讲

发表时间:2021-01-16

浏览量:3434

维摩诘所说经

第九讲之一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这一段是世尊派遣优波离去看望维摩诘,维摩诘为优波离开示的一段法要前边有说法第一,有论议第一,有天眼第一的等等,优波离是声闻众中持戒第一前面一个个都派过了,大家都不去,世尊脾气好,你们都不去,就不去,反正不强迫你们,那我就派优波离去然后,优波离也说了,世尊,我也去不了为什么去不了呢?记得有一次,有两个比丘破戒,犯律行就是破戒,破了出家人的戒律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破了根本戒,以为耻,心里悔恨,非常恐惧。犯了律仪破了戒之后很惭愧,觉得很丢脸,也给丢脸,但没办法,已经破了戒了,也不敢来问佛,到底怎么来除这个罪因为戒律里面讲了,如果比丘破戒要堕地狱的,所以他破完了心里一直住着这件事。他不是说破完了戒就完事了,因为他相信佛戒律里面讲的,自己心里面也恐慌,又觉得耻辱,又不敢问佛。所以来问我,为什么要来问我呢?因为我持戒第一,我戒律学得精通,想到我这里咨询一下,我做了这个事情,还有没有余地,能不能除这个罪

两个比丘破戒之后,找到优波离,就对优波离说:唯,优波离,我等犯律,我们破戒了,确实我们觉得错了,诚以为耻,觉得很惭愧我们不敢问佛,希望您能为我们解疑,怎么来除掉我们犯的过失?怎么得免斯咎然后除疑,为我们解脱罪过,免除我们的过失你看,这个学法的人,自己犯过错误之后,都有一个习惯,他自己不去反观,不去给自己除罪,总是到别人那里,希望别人给他除罪,希望听到别人对他说一些安慰的话。本身你自己做了事情,然后你自己不去观察,你去找别人,这本身就是危险的,怎么危险呢?你知道你找的那个人他通达不通达实相?你找他给你除罪,你万一没找好,就像这两个比丘似的,找错人了,你没找好的话,非但不给你除罪,还给你加罪我们这个事情经常会遇到,对吧?自己办了错事,其实没有对错,都是因缘法,就是自己一时迷惑嘛,做了自认为错误的事,然后愧疚不已,整天想着那件事,放不下。自己办了错事,有时自认为很大的错事,心里边有了包袱,有了负担,放不下了这个负担比如说有的居士在不知道因果的情况下,拿了道场的东西,后来听说了因果,心里就生了罪过感。或者欠了人家的钱没还,杀过生,骗过人,答应别人的事情没做到,在心里面形成了一种罪,这个不仅是说出家人破戒,虽然讲的是俩比丘破戒的问题,其实是给我们讲,所有人都会做一些他自认为有过失的事情,然后一点点堆积,越来越重。放不下觉得有过失,担心将来受果报。做了这个事情,久久的放不下,过去害过人,然后当时没道歉,一直想道歉,就找不到这个人过去骗过一个人,骗过他的钱,现在觉悟了想去还,又找不到这个人曾经谤过对出家人不。有过失没学佛,没读经还好一点一读到经典里面说诽谤三宝有很大的过失,听这个也讲要堕地狱的,那个也讲,要轮回的。哎哟师父,原来没学过这些,不信因果,不懂,现在到了,信了,那以前造的业怎么办呢?问师父去,问人去了,就像这二比丘一样。你问人可以,不是不可以向人请教。但是你得问对了师父,我们没有智慧,我们知道谁对谁不对啊?都是你自己的因缘啊,你没好好深入经论,不学实相法,不知道自己的罪、自己的烦恼从哪里起。平时又不注重修行,临时抱佛脚,出事了,生大烦恼了,这时才想起佛法来,晚了。

这两个比丘问优波离,如何得免斯咎?优波即为其如法解说。所谓如法解说,就是按照从佛那里学到的,一字不差的给你解说。你说,我正要为他们如法解说,让我把我这个理说完了好吗?还没有说完呢,正如法解说呢,这个空,这时候维摩诘又出现了,不早不晚,恰到好处,这部经为啥叫不可思议解脱经呢?安排的特别稳妥,恰到好处我正要把我学的这个戒律,花了三天三夜都背下来的戒律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啊,这个戒律肯定是要背的,受戒的这些佛子们,在戒场都要背戒律的,我也背过,还得到奖。优波离背的最好,大家都知道,所以正好拿你们练练,看我背的怎么样讲的时候,兴致还没有完全出来的时候,维摩诘来了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勿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维摩诘出现了,对优波离讲到,唯,优波离,不要增加此二比丘过。两个比丘犯了律行,本来就觉得自己有罪,你又他讲他确实有罪,这不是让他更加确信自己有罪吗?你看,优波离自认为如法地为二比丘讲戒,来除罪,可是二比丘听着,他们的压力更大了。为什么 ?因为你犯戒了,你确实犯戒了,你要堕什么什么的我堕哪难道我不知道吗?我没学这个戒嘛,正因为我怕堕这个地方,需要你给我开脱开脱你不给开脱,反而增加了我对自己有罪的认反而认定我有罪了。所以,维摩诘就在这呵斥优波离,不要这样讲,不要重增二比丘罪他们找你来,是让你给解缚的你非但不给解缚,还要更增加他们犯罪的心。你应当直除其罪。什么叫当直除灭?你直接告诉他实相,告诉他罪性空,罪不可得,没有犯罪的人,没有罪法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有罪妄认自己有罪首先妄认有一个我,其次认为自己做了什么,然后分别自己所做的事情,才产生了一个所谓的罪。这里的妄,是起心动念,以为是真。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心生即是罪生时。心本身就不实有,不可得,你信了自己的心念,信了意识,一切因果、罪过都起来了。你不要讲这些没用的,扰乱他们的心,他们本来够害怕的,你又讲这些吓他们。你讲这些没有任何意义,你不要在这些犯戒的比丘前,卖弄你戒学的知识,把你的这种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我们看是不是这样。我们身边也总有这样的人,你找他开解的时候,他不想法帮你解粘去缚,反而卖弄自己的佛学知识,在那里给你夸夸其谈的讲。我们为别人讲法,讲一大堆的时候,你忘了你是给他解缚的,不是让他害怕的。你别每天光想着显摆你懂的多,显摆啥啊?我维摩诘多能说,我要是有这个心思,我光在你面前显摆,行了,你后边这几个月都甭闲着,你天天到我这来听法,我法讲的多了去了我不是为了显摆,对不对?说法谁不会说啊,一个字就能说无量义,说恒河沙劫,听的你耳朵里边起茧子。不是说为了显摆讲法,是你有问题,有烦恼帮你除掉,直接,而且是直除其烦恼,但直除灭,勿扰其心,不要说没用的扰乱他的心神,让他烦恼上又加一重烦恼

我们看优波离就知道,这二乘人说法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本来人家只是一个虚妄的病,头脑一热,我身体病了,其实啥病也没有,是脑子有病,非说自己得病了。你想办法让他知道自己没病,或者方便给他治一下,让他精神恢复正常就可以了。可是二乘人不这样。病人来了,你给我开点药吧,最好的药,多开点。这大夫也不管他有没有病,就给开了一大堆药,正好卖药,一个月了,一盒药没卖出去了,终于来了个病人,还是假病人,没病。我管你有病没病,你自己要买药的,我是卖药的。太好了,终于有人来买药了,卖了一盒,一大盒。这二乘人说法,就像一个大夫,给一个没病的人开药,让人家吃药,这太可怕了。没医术,没医德。好的大夫,就该问明白了他的状况,告诉他,你没病,不用吃药。不能老想着卖弄自己的药。这俩比丘就是这样,非说自己有病,认为自己有罪。优波离还当真了,当真去给人家治了,越治病越重,就像世间的庸医一样,本来一点毛病都没有疑神疑鬼,以为自己有毛病了,跟本不用治,不用吃药。一吃药,吃完这个药,真吃出一毛病来。好的医生,也会给他开一幅药,什么药?假药,用面粉、或者泥、牛粪什么的,和成一个药丸,吃了就好了。为什么?心理作用,相信医生,相信这个药丸。其实根本就不是药。自己妄想得了病又用妄想把自己治好了。一切众生烦恼诸苦,都是这样,妄以为罪,妄想除灭。

为什么说当直除灭,勿扰其心呢?不要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呢?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罪这个东西不实有,心生、心住,罪即生,罪即住。就是比丘通过学习佛的戒律,佛讲戒律是因时因地因人的根机而讲,方便说但是比丘们把这个方便说当成了真实,认为真实有罪然后维摩诘用智慧给他们开示,这个罪你找不到我们知道三祖僧璨去参二祖的时候,求祖师帮他忏悔说我风病请师忏罪。二祖给他开示了:将罪来,与汝忏。三祖思惟良久,然后说:觅罪不可得。:与汝忏罪竟。维摩诘这里开示的,跟二祖给僧璨大师开示的一样。你找不到一个罪,找不到一个罪还用除罪吗?不用除找不到罪已经就除罪了你还要给他说什么你要堕地狱啊,然后你要忏悔啊,你要去布施啊,你要去好好去修行啊,完了,离实相越来越远你不告他这个根本的真相,不管他做什么,他都会想着我有罪,这个罪会不会变本加厉啊?会的。所以只要不给他讲实相,他就在那一直打妄想,是他的妄想,整个的妄想把他给缠缚了,妄想才是罪,罪是妄想的住著。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罪所谓的罪是自己心念编织而成的一个巨大的、坚固的、虚妄的罪的。是这个观念产生的罪。观念会把人杀掉,会把人逼疯,会让人堕地狱,是自己的念头造成地狱,没有一个实有的地狱的境界,没有,全都是自己的妄想、自己的心念在恐吓自己。楞严经里说:宝莲香等,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他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想,妄想凝结。我们看,经文里分明写到,一切罪业,一切恶果,妄想凝结,自妄所招,唯心所现,非为实有。

我们看这段就能很清楚这个实相,维摩诘为他们开示了,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其实十方世界一切处去找,找不到一个真实的罪没有罪,罪不可得,罪是虚妄的,罪是念头的住着,罪是忘自性,忘所为,是妄想既然是妄想,你就别问这个妄想从哪来?妄想妄想没有来处。冒出这个念头,知道它不真实,不要当真,就解脱了。

修行的真功夫不是不起念、离念或者转念,而是不相信念头。当你不相信念头时,自然能离念或转念,自然不住于念。如果一味地离念或转念,而不知道念无实质,念无自性,念性是空,念头还会再来困扰你,让你住著,令生烦恼。因为你相信了念头,把它当真了。所以,不相信念头,知念性空,是真正的修行,是真正的牧牛。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怕优波离和诸比丘听不懂,不能说服他们,借用佛的语言,佛经里面说的,佛这样讲过,心垢故众生垢垢是什么?垢就是罪,就是过失,你心里有了关于过失,关于罪过的这种观念这种分别,所以你才会觉得有罪就是罪从心起心垢故众生垢你心里有罪这个概念,所以就变成了有罪的众生是不是还是自己给自己套了一个枷板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牢对自己设定了一个监狱给自己贴了一个有罪的标签?是自己相信了自己定的罪,相信了自己的观念。那不是啊,是佛给我们贴的。佛可没给你贴,佛只是拿这个东西暂时约束你。并没有让你执著,让你把罪当实有。那师父我们知道了是不是以后什么都可以做了,反正罪不是真的。不要打妄想,你如果觉得你做了任何事以后,你都完全没有挂碍,心无所住,没有疑惑,没有负担,完全通达,你自然就知道怎么办了,你也不会问我这个问题。可是你做了你会有影响,你心里会住,会生心,会放不下,做了你就会起心动念,做了就会有痕迹,你不要做。达摩祖师说,有疑即不作,做了不免轮回。除非你没有痕迹,你知可为不可为。真正知罪性空的人,他就不会去造业了不仅罪性空,一切法皆空,空无所有,有所为皆是妄为。真正通达于此,还怎么有心去造是造非,造善造恶。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给你定罪,除了自己的念头、自己学习的念、的知识,学错了的见解在给自己定罪,你错解了真相。关键在不评判,不给自己定罪你做了以后,一定会评判,那就不要做,这也是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说戒的初衷,一个原因因为众生他一定会受世间观念、道德伦理、法律、人言各个方面的影响他会相信那些东西,一定会受影响所以佛不让你去杀生,不让你去偷盗,不让你去淫欲,不让你去饮酒做种种非法的事,因为你做了,要么受自己内心的谴责,要么受外界的谴责,你一定会痛苦,你一定会堕三恶道。其实佛所说的三恶道就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折磨,是自心妄念的摧残从这个意义上去讲,不要去做。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因缘、业力、无明使你犯了罪,破了戒,你也不要恐惧,也要看破放下。你看,这两个比丘其实他们犯戒之前,他要犯戒的时候,难道他们不知道犯这个戒有过失吗?有罪吗?他知道为什么他还要去做他的因缘、业、无明、习气导致的,他控制不住,他做的时候其实也是不自在的。做完以后更恐惧了,所以何必呢?如何你知道这个东西没有罪,也没有罪性,就不去做了正是因为他不能确定,又控制不了自己,反而纠缠在里边如果清清楚楚知道这个东西啥也没有,啥也没有,就不会起贪心,起嗔心。是不是?所以我们修行千万不要去问别人,这个东西该不该做?你不知道,你就最好老老实实的约束自己。反正你做了,你就要受果报,受自己妄想评判这种摧残

两个比丘破过戒之后,他们住著在这件事上,放不下,所以罪就产生了,果报也产生了。我们学涅槃经,阿奢世王杀父以后,他是很恐怖的,很恐慌的。就算你没有听过佛法,你杀一个人还是有愧疚心,有恐怖心的,你会打种种妄想而且你杀了人,世间法律你也逃脱不了但是这个都是在生灭法里,在世间法里讲,首先你逃脱不了世间律制裁。所以,不管你是怎么样的境界,先要告诉你,先要约束你,先要持戒。既然因缘使你破了这个戒,不是一定要你给定个死罪我们人活着,一定要解脱自己,先要自己有能力有智慧解脱自己,实在不行再去找别人,而且还要找对的人,找不对人就是自己没修行,不好好修,因缘不好,那没有办法。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梦境中,你虽然找错了人,你看,维摩诘蹦出来了,你找错了一个人,又蹦出来一个对的人,所以这里面因因果果都不定我们跳出来看,就不会有困惑。

那佛也说过,心垢故众生垢,你心里有了过失、罪的概念,所以才会起一个我犯罪了的心。心净则众生净,如果你心里没有一个是非的这种执着,这种强烈的分别,那就没有一个所谓的罪志诚问六祖大师,什么是戒定慧,神秀大师给他讲的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里面就有善恶,有净,有这样的分别六祖大师说,你师父说的这个戒定慧只能接大乘,我说的这个跟他不一样,我说的这个最上乘人。我说的戒是什么?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非自性戒就是维摩诘这里讲的,心净故众生净,心垢故众生垢你分别是非,就有罪了心性没有垢净的分别,没有有罪无罪的分别,所以自性戒,叫究竟戒,叫清净戒,叫不可得戒、解脱戒,叫实相戒,叫无所有戒,无为戒,空戒。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分别的时候有一个垢,有一个净,目的是让你不分别,不住分别。

维摩诘继续给开示到:诸法亦然一切法也是清净的,本来没有什么法,因人而说法罪垢是因世俗因事宜而方便说,有个垢,有个罪,有个过失我们天天也说,这个不对,这个是对的,这都是世俗谛,我们虽然这样讲,并没有执着但是一旦在某些事情上你定了一个是非,就变成了一个牢固的锁链,就把你锁住了,把你吓着了,你就会很烦恼这个时候就需要解脱,需要智慧。

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一如如就是清净,不可得,无法可得,无有少法可得,没有一点法可得,芥子许沙尘许的法可得。一切法都不可得这个罪亦不可得所有的法都是从心妄计出来的,心生则种种法生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你优波解脱了,是不是心解脱?难心解脱,心会有垢的概念吗?宁有垢不?这是反问优波离优波离就说:不也我解脱的时候,心里没有垢的,没有罪的概念那既然解脱心里面没有罪的概念,你为什么给别人讲的时候,别人觉得他有罪呢?所以优波离还是没有真正通达,他是有对立的,有能所的,法相是有差别的,他不知道一切众生都同一个心性,你没有罪,你心解脱,你持戒清净,别人也是清净的可是他在相上分别,我持戒,他没持戒,自己清净,他不清净,他没有在实相上看,他落在了假相上假相上面我解脱,你没有解脱实相上没有我,也没有你,心性本来解脱,众生心性都是清净的,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真实,不要把自己做过的事情当真,你持戒也不清净,他破戒也没有过失,也没有罪。

这个一般人不敢讲,要这样的话大家不都一样了吗?那还需要修行吗?本质上确实都一样,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因为你不了解实相,不知道众生的本质,所以妄造诸法,妄为善恶,妄受因果。也就妄自分别,所以叫众生。

 

维摩诘所说经

第九讲之二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不仅你优波离心相清净而且解脱,一切众生心相也都清净,也都无垢。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什么是垢?什么是罪?做什么事没有关系,做完以后在上面住着、妄想、分别这个是垢,正是因为你做了以后,你会起妄想,所以他不让你做。但是既然做了,就要放下。通达了,觉悟了,放下了,罪就不住了。罪的根本,垢的根本是心念的分别,是念头的住着

无妄想是净你不打妄想,你直用其心,用过就清净,用过就空掉,没有任何痕迹,没有任何执着,就会清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所谓的颠倒是没有如实见一切众生心性清净,心相无垢见到有我、人、众生、寿者,有我相,有能所,这叫颠倒,这叫垢而这垢也不是真实的虽然你这样见,但这个见本身并不真实。无颠倒是净你不起这样的分别那就是净,不管你分别不分别,都本来清净。不清净也是暂时的,是暂时迷。一旦通过修行,明白这个理,透得过事和境,一切都是清净的。所以这个净也不是真实也不可得,都是方便讲,都是对治你的错误认识,你的烦恼来说的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所以说,如果你认为有罪,我会堕三恶道,我不能解脱,我要修行,要证悟,要开悟等等,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有一个我这些全都是迷的状态我要修行也是一个迷的状态,我开悟了,有这一念,就没开悟。没有我谁修行?没有我,谁求解脱?没有我,谁畏惧堕三恶道我犯戒了,我做了错事。谁做错事?谁犯戒?好好我们领悟一下,到底有没有一个人犯错、破戒,要堕三恶道所以取我是垢,执著有我,才是垢,才是罪。只要认为有我,执着有一个我这就是垢,就是不净。

不取是净通达我不真实,不住于我的观念,不著于我的想法,知从念生,从想生,从住生,从虚妄,没有一个实有的我,唯一真性。而此真性也没有我、人、众生,也不是佛,也不是心,也不是物,也不是什么,也不是不是什么,无可定义,是名佛性。所以真正的罪是执着有我,执着才是罪但是这个执着也并不是真的,所以永远没有一个真实的罪你再怎么去找也找不到一个真实的罪,所以罪永远是佛的方便说暂时迷,妄认为迷;悟,也是一时悟,悟不住悟。妄迷的一种状态形容叫罪,叫苦叫烦恼,叫无明;一旦觉了,都不可得,连觉都不可得。所以烦恼也找不到,觉悟也找不到。你再怎么执着,也不可能永远执着,因为本性它就是一个不执着的状态,只是我们习惯了,以为有个自己,才有了执著。一旦听经闻法,知我不实,知一切法不住,如理修行,就能解脱。

所谓众生,就是一种错觉我们习惯了,习惯了认为有一个我,认为自己是众生,认为自己没有解脱,认为自己有烦恼,认为自己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开心了,悲伤了,快乐了,喜悦了,全都是自己妄认为,都不真实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维摩诘继续开示好让两个比丘彻底的解脱罪过,解脱自己妄认的有罪的错觉,包括也给优波离讲,优波离也没有通达。反正是大家在一起演法,演戏,为众生开示实相。维摩诘继续说到,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这个生灭不住其实就是不生不灭你不要落在一个生灭不住里边如梦如幻,它不实有,就是找不到任何一个东西是实有的,会停留,会住的这个罪也是一个错觉,我们做了一个事情,然后给它定了一个不对,这是一种错觉根本就找不到一个不对的东西所以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什么叫诸法不相待?不相待是指不独立存在,没有二法,一切法都是不二性,非有相待的二法存在。若有一法,则有二法。一尚不有,何有二法?这是不相待的意思。就是无生法,非因缘法,非和合法的意思。有人不懂什么是诸法是常,认为诸法是无常的。说诸法无常者,是让你能理解。说诸法是常,那是实相,是不让你理解,是让你直接去用,直接解脱,是让你悟无生法,悟不二性,所以说诸法是常。任何一个法都是如梦如幻的,都是唯心所现。没有一法会停留。又待有停的意思。这个事情发生了它会在这停着,这叫待。而实相是没有没有法停留。这叫诸法不相待你就找不到任何相待的二法,任何一个有自体性的独立的法,这么一个因素,这么一个事物,你找不到连最微小的一个事物,一个法性,一个实有的东西都没有的话,怎么会形成一个大的和合的事物,怎么会形成一个罪呢?一切都是这样,一切法都是念头妄计所为。你用智慧观察,找不到一个实有的因素,一个法,一个因缘,一个和合,一个罪,所以乃至一念都不住

我们说念头,念头也是一种妄计,本来没有念头,方便说为念头。我们用世间法,用世间人能够理解的概念,说我们脑子里想的东西,所念所想,能想所想,我们把它叫念头其实那个念头,不是念头,是名念头。念头不念头的,不是我们自己定的吗,是我们自己妄计的,是吧?你不起一个那是念头哪有什么念头不念头的,是不是?啥时候,你又起了一个妄念,一个妄想,把这个状态,这个暂时迷的状态,这个作用,我们给它安个名字,叫做。但这个妄念是什么?有没有实质?没有,它什么也不是。所以叫空。这个念根本就找不到,就是妄想,乃至于一念都不住你找不到一个念会停留,是实有的,除了妄念还是妄念,你这个念头还是念头,到最后这个念头根本就找不到,叫念性本空

那一切法皆是如此,诸法皆妄见,一切法都是妄想见到的,都是妄想计着的,都是妄计所执,都是空。这一点是最关键的而我们因为习惯,起了妄念,就相信了妄念,住著在妄念上,自己评判了不知道,随着自己的妄念就流转了没有在起妄见,一分别的时候,立刻就觉察,然后不住,不信,不随。所以不觉悟你只要一起了执着、分别,让自己有束缚,有烦恼,有妄见的时候,自己就能够觉察到,自己就能觉察到它空,不可得,它无实质,那当下就解脱了。那你就把自己解缚了,那你就维摩诘,那你是真持戒,你不用再去问其他人,这个事情做得对不对?

你能如实观察到诸法皆妄见,你就是一个成就者。只要你立一个法,这一定是妄见,一定是妄想,一定是分别才有这个法为什么说本法无法,本来没有法,因人而立法。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就像梦,像火焰,像阳焰一样,像水中月一样,全是假的。一切无有真。以此为比喻,一切法就像梦,就像阳焰,像水中月一样,只一个影像,如幻如电,如镜中像,以妄想生,不真实是因为妄想分别才错误的以为好像有什么我们看到的事物,觉得这些东西清清楚楚,你忘了一个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你是在用识看用妄想看。

我们自己想想,眼睛像不像一个镜头,是不是,像一个镜头拍摄外面的虚幻的景物,是不是?眼睛就是摄像机、投影仪,这个虚空就像一个银幕,虚空中种种的事物投放在银幕上,变成了影像,一点都不真实。投射上去是一个和合的表相,是意识投射过去意识就是妄想,所以都是妄想投射的,是阿赖耶识里虚妄,它并不真实阿赖耶识也是如来藏真如性的一个假名,迷时称识,悟时称性。

如果能够完全了达于此,是名奉律,能够完全通达于此,是名善解根本就没有一个实有的戒律,也没有一个实有的过失,一切法都本来清净,诸法毕竟清净,毕竟解脱,毕竟圆满,这才是善解,才是真持戒。不解脱、不清净、不圆满、有罪,全都是我们自心的妄想分别,对这一点,我们越清楚,越不会去造作。可能有的人说,师父,你讲这个,我们能明白,这个理我们也能明白,但是我们还是会去犯一些过失,会去造业,那怎么办?所以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内容,正因为这样,你才需要歇下心来,好好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如理思惟,如说修行。你不能只停留在听闻的阶段,你不能一边贪著世乐,一边造作,一边想没有烦恼,想得解脱。

首先你要与你贪着的事物保持距离,要能善护念,不要过多的去熏染,去贪着这样你的念,这种分别心自然就减了,这种习气就会减弱。这才是我们的修行你不能说,我知道了,知道了,我该干嘛干嘛去,干完又纠结,又难过,又烦恼。那你学理和修行就脱节了既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诸法如梦如幻,是唯心所现,镜中相,水中月,你就不要再去捞摸了,对吧?如果你真知道那是水里的月亮,你就不会去捞那个月亮

一切法都是这样的,你就看着,欣赏就可以,哟,有月亮,月亮现出来,你就欣赏。别总是想占为己有。一切法,一切世出世间法都是这样,是被我们所用的,不为我们所有。我们使它,而不是被它使。如果我贪著,反而被它们系缚它是为我们所用,不是它障碍

学到这里,有的人会问,这二比丘到底是破的什么戒?犯的什么律?这两个比丘破的是根本戒,一杀,一淫。好像是在其他的经典里有出处,此二比丘因为先犯了淫戒,后起了杀心,又破了杀戒。永嘉大师证道歌里说: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淫杀是比丘四重戒中的二种,按照戒律因果来说,是重罪,要堕地狱的。所以这两个比丘破了根本戒之后,非常恐惧。找到优波离,本来是想让他给解缚的,听优波离一讲,更恐怖了。还好,遇到维摩诘。维摩诘为其开示实相,一听,言下解脱。

维摩诘给优波离、二比丘这样开示之后,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真是大智慧啊,优波离没法有这样的智慧,他赶不上维摩诘,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持律第一都不能讲这么究竟的戒律。这两个比丘说,经维摩诘大士这么一讲,我们当下就解脱了。真好。还有一部经,也是讲究竟持戒的,叫佛说决定毗尼经。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我也讲过这部经。

能直接除掉众生罪过的法,只有像维摩诘这样通达实相的人才能做到。当时我在维摩诘面前也很没有面子,我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优波离发自内心情不自禁赞叹维摩诘,他说:除了如来,没有任何一个声闻弟子还有菩萨能够比得上维摩诘的智慧和辩才。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维摩诘的智慧,他的通达,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也听得明明白白。

通过这样的叙述大家都能看到,时二比丘疑悔即除一听,优波离也都承认了,是吧?维摩诘确实有智慧,知慧太深,直除其虑时二个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这是他的一个善愿,自己解脱了,希望大家都能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觉悟,都能从烦恼疑悔中直达解脱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最后,优波离说到,所以我也不能去看望维摩诘这个事他记得很清楚一辈子的耻辱,怎么能忘。是吧当时弄的我挺没面子的,维摩诘就爱奚落人,调侃人,调戏人,我持戒第一的大名从此毁于一旦。我们这些弟子都是一本正经的,我们都很严肃的,我们修的就是严肃法门。以维摩诘为代表的禅师,他们修的是不严肃法门。我们看,佛陀的这些大弟子,为了维摩诘讲这部精彩的实相经典,大家演的都非常精彩,到位。优波离说,以后就别再提这件事了别老是揭我们的短处有些人就爱拿别人的短开玩笑。活着吗,就是拿别人找找乐,也给人机会拿自己找找乐时间到了,优波离的故事也讲完了,这一会就跟大家学习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