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觅一处静地,于此终生

    觅一处静地,于此终生你这几天心情很沉闷,想去海边散心,可是到了海边,你的心情仍无法平静。你希望到山里小住几天,好彻底地放松一下工作上的压力,让自己好好安静地休息。到了山里,你无法放下电脑和电话,还在和别人聊天,谈工作,看影视。你只是把平时的生活搬到了山里,你还是得不到寂静。你梦想着无数种生活方式,想去很多的地方。但是,就算老天给你机会将你所有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都过一遍,你还是不会满意。在你真正安下心来之前,你无法去任何地方。在你真正休息下来之前,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让你真正满意。如果你一直和自己的妄想在一起,即便你寻遍大千世界,都无法找到安身之处。如果你心里有物有求,青山白云,就在眼前,你还是无法看见。心若不安,到哪里都是不安。一旦你安心了,你发现,海边、森林、山里,不再那么吸引你。一旦你安心了,你发现,在哪里都一样,你都安心。有求法之人,四处游走,不肯于一处静心办道,功夫不成,被妄念欺骗,到哪里都不能长久。终年徒受劳苦,终生不得成道。生生世世,如此轮回,如此在心外流浪。你不必舟车劳顿,大费周折一定换个地方修行。你心安了,哪里都是道场。凡夫换境以安心,道人空心境自安。愚人转境不转心,境虽转,心依旧不安。智者转心不转境。境虽同前,以心转故,娑婆变成极乐。转境容易,转心难。知道容易,行道难。改变思想容易,改变习气难。过一天简单的生活容易,天天过,年年过,难。欲安心者,先从安身开始。身不妄动,心自安静。人是自心妄念的走使和奴隶。以不觉妄念故,被其策使,终日奔忙,丧失本心。找一个地方停留下来,不管是山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居家,还是道场,在那里安身养道,静身静心。观察自心妄念,不被驱使诱骗,身不妄动,念自无功。久而久之,身心安泰,一切妄想无明,不复有力,心得安定,即入正道,无有反复退转。

    2020-09-04

  • 恐惧的根源

    恐惧的根源一辆车从你身边驶过,差点撞到你,你吓了一跳。那不会给你带来恐惧。你丢了身份证、手机和钱包,你会烦恼,会担心,但是你不会恐惧。你和家人争吵,你很生气,很难过,但你不会恐惧。什么时候你会恐惧?如果你深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当你要失去它,或者,有什么东西威胁到它时,你会恐惧。如果你依赖什么,当再也无法依赖它时,你会恐惧。如果你执着什么,当它要消失时,你会恐惧。如果你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某个人身上,他会成为你恐惧的根源。如果你执着自己的生命,你的身体将会成为你恐惧的根源。如果在意自己的名誉胜过生命,当有人要诋毁它时,你会恐惧。让你恐惧的,一定是你抓取的。让你不安的,一定是你执着的。当你把自己交给某个人,那会是你恐惧的开始。你的心离开了自己,而落在了别处,你在为恐惧种下种子。你的心不在当下,而游于过去和未来,并形成习惯,你在为恐惧制造机缘。如果你一直依于六尘而活而无正念。六根坏灭时,你会陷入恐惧。地狱不是在地下,不是刀山火海,不是在黑暗中。恐惧,那是地狱的真正名字。当你深陷恐惧中,你堕入地狱。当你习惯于抓取而再也抓不到什么,你会陷入恐惧。恐惧与生俱来,因为我执与无明与生俱来。想要彻底摆脱恐惧,要觉悟无我,练习无依,习惯独处,拥有定慧。在没有独立之前,你不可能脱离恐惧。独立并不仅仅指一个人生活。独立是尽量少的减少需要和依赖。你看母亲丢失了孩子的那一刻,那种焦虑、恐惧与绝望,是真正地狱。你看男女失恋时痛不欲生,肝肠寸断的样子,那是真正的地狱。你看妻子老公出轨时对方心里的痛苦与恐惧,世间没有比那更可怕的。你看病人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时的恐惧。你看世人临终时的恐惧与绝望,地狱就在恐惧生起的刹那。这一切恐惧都因为心有所依。心无所依,才能彻底挣脱恐惧的魔爪。佛说:稽首如空无所依。出离恐惧和地狱没有别的途径。如果不能一下子抽调所有的依托,那么带着警觉和先知,看清自己所依赖的一切并不真实,远离所依。先从独处开始,练习觉知,正观诸法实相,觉悟一切无生。

    2020-09-04

  • 拿起与放下

    拿起与放下师父好,近几年我陆陆续续地一直在寺院做义工,护持寺院,各种各样的工作都做过。我相信修行需要有利他的心,需要忘我的投入。但我总是烦恼不断,会和其他人发生矛盾,虽然一直在忍,但有忍不下去的时候,就非常烦恼。对自己的修行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很想放弃寺院的工作,但很多人都说,在放下之前,先要承担,先做事,积累资粮。我现在很迷惘,不知何去何从。感觉自己现在既拿不起,又放不下。请师父开示,真正的承担是什么?什么又是真正的放下?答:不管你是否还在寺院为大众服务,在我看来,那都与承担还是放下无关。如果我们对修行的认知出了错误,整个修行的方向就会出错,就算付出再多的劳动和辛苦,也是背道而驰。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安心,而不是为了满足妄想中的成果。拿起与放下跟你所想的天壤之别。那完全是另外一件事。安静地坐在那里,拿起水杯的瞬间,带着觉知,而没有进入妄想。手触碰杯子的刹那,知道它的温度。拿起杯子的整个过程里,心无颠倒,心无挂碍,心无所求,把杯子稳稳地握在手里,心和手在一起,手和杯子在一起,杯子和水在一起。水进入喉咙,水和心在一起,这是真正的拿起。将杯子放回原处,同样带着觉知,心无妄念,亦无急迫,如一片树叶缓缓落下,手臂带着杯子稳稳地落下,杯子安静地落在桌子上。那一刻,你感受得到杯子与桌子的接触和手的离开。这是真正的放下。我所说的拿起,不需要任何承担。它只需要带着觉知拿起一个杯子或一双筷子。我所说的放下,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放下的,只是带着正念把拖布放回原处。人们迷在了头脑中关于“承担”与“放舍”的概念里,在佛法的现象中迷失,以至于承担的根本不是什么“利益众生”的重任,而是自己无尽的妄想。人们不肯放下的也不是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不过是自己的无明和妄念。我们总是掉到自心的妄想而不觉不知。反而忘记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承担”与“放下”的。当你带着觉知坐下,完全地满足于当下的坐着,这是我所说的承担。当你安静地坐在那里,所有的妄念不再生起,那才是真正的放下。当你带着觉知起身,带着觉知来到阳台上收起晾晒的衣物,那是真正的拿起。当你放下手里扫帚,同时一切的妄想尘劳也消失殆尽,这是真正的放下。你以为的拿起与放下,看上去重于须弥,大义凛然。而我告诉你的拿起,只是轻拿轻放,平常的不值一提。这个世界,包括你自己宝贵的生命,没有什么需要你承担、负责、拿起,更没有什么压迫你,让你身心疲惫而需要放下。你只需要从种种的妄念中醒来,把自己手里的杯子拿好,放的时候小心一些,别打破了它,你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使命。你没有辜负它的存在。你能晾好衣服,收好衣服,那才是真功德,真承担。你能带着觉知从座位上起身而心无焦虑,胜过你绍隆佛祖事业,度无量众生信向佛道。你能于平凡的生活中安心,在细微之处满足,我说你是真正的觉者,能自觉觉他,利益人天。历事练心,这是修行的唯一宗旨。永远别忘了这一点。有了正念,带上觉知,安住当下,在寺院服务大众,或是一个人在家独处,一样修行,一样得道,一样解脱,摒弃原来的修行理念,放下从前总总的学佛知见,掌握好方法,勤加练习觉知,活好当下。这才是你对自己法身慧命真正的承担。

    2020-09-04

  • 致美丽的人

    致美丽的人    女人们,你们的脆弱、恐惧、烦恼来自你们的依托。丈夫、子女、父母、家庭、工作、容貌,甚至健康,那都不是你永远的依托和港湾。你永远的依托是自立,是独处,是觉醒,是你自己。切记!切记!莫在外在的依托粉碎幻灭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还没有学会独立。那时,如果你还没有完全习惯无依,你会深处地狱。没有人会为你的恐惧、痛苦、绝望买单,除了你自己的执着和懦弱,除了你的贪婪和放逸。切记,你自己是你永远的岛屿,永远!找到这个岛屿,发现这个岛屿,习惯这个岛屿,让它成为你永恒的陪伴。这个岛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的存在,那就是你当下的觉性。发现觉性,领悟觉性,依于觉性,那才绝对安全。外在的一切都会塌陷,唯有与自觉为伴,唯有以觉性为侣,依于空,依于无所依,那才是永恒的。女人们,你们永远不要做任何事物的奴隶。不要做自己妄念的受害者。陪伴自己,那才是你的义务;照顾别人,那是幻梦里的故事。认识自己,那才是你人生的意义;爱别人,那是世间凡夫的信条。先认识自己,陪伴好自己,再去完成经历幻梦里的故事。在生活中,一定时时刻刻警觉,莫对任何人事产生粘着和依赖的习惯。你依赖什么,将来什么就会让你痛不欲生。每天训练觉知,增加独处的时间,习惯于无依的生活,别被家庭这个最大的幻境欺骗。虽然身处居家,而心在自己觉知和无依的港湾。莫让心有所属,莫让心有拥有。当你心有所属,你丢失了自己。当你拥有什么,你被什么系住。你既不属于任何人、事、物,亦不拥有任何人、事、物。只因无明,向空捉取。只因我执,妄为己有。一切都会离你而去,包括你自己。所以,即便依于自己,也要觉悟什么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只是无所有的另外一个名字。自己是空。自己是幻。自己是苦与求的息灭。自己是无所依。无所依,是真正的自皈依。女人们,你们的名字本来不是女人,因为依懒外境,你们变成女人。当你独立,当你无依,你变成美丽的人。美丽的人不再有性别,就像观世音,就像战士,就像禅师。女人们,恢复你们的本来面目,做一个美丽的人,做一个自立者,做一个自觉者,做一个自度者。

    2020-09-03

  • 戒急躁

    戒急躁急字,心上有刀山。如何是急?离开当下便急,活在未来心便急,被目的功利驱使便急,以有所得心做事便急,被无明习气牵引便急。急者,心在别处,以为有更好的事等着你,而不见当下的圆满。丢失自心,是名为急。向外奔逸,是名为急。急则成苦,急则成忧。功利目的心非仅指对名闻利养的欲求。乃至求法求道,一念离开当下,向外驰骋,皆是功利心。以有功利心故,心成急躁,被妄念之刀割绞。以有得失心故,走路匆忙、做事匆忙、吃饭匆忙,一切皆忙。忙者,亡心。亡者,失也。失去本心,故名为忙。故匆忙者,离失本心,向幻取著。幻中取著,必乱必烦,必忧必恼。与急忙相反者,闲暇也。古闲字,从门从月。门里有月,能看月者为闲。暇者,从日从假,能见日者必有暇。能闲暇者,见于当下,安于当下。故道人是无事人,是闲人。古人云:绝学无为闲道人。当你心中有事,行于急迫,即错失当下,与道相乖。故修道者,第一戒急、戒匆、戒忙。戒匆忙者,心得缓也。心趋于缓,则近道也。居则有闲,动则有暇。能闲暇者,妄念全歇。道无忙乱,道无急迫。急迫属识,急迫因妄。心无妄想,急迫自消。心无急迫,一切合道。急躁会把你带离当下,掉进未来心的故事里,使你认识当下的心一直向后拖延,甚至一直迷失在念头中。觉悟,始于行为的缓慢。从身体所有的动作中放慢速度。起、坐、拿、放,这四个动作是觉悟的敲门砖。在这四个动作中放慢速度,带着觉知,发现寂静。因这四个动作戒急戒躁,戒匆戒忙。借助这四个动作中,转所依识,认识自心。借这四个动作,安住当下,不堕未来。从这四个动作中扩展到行、住、卧皆缓慢,皆悠闲。再到看、听、尝、闻皆安静。不急不躁,需要训练。训练前,先要认识诸法如幻,诸法无所有,诸法是空。不识此至理,无明为前导,依旧从前,被有所得心策使,急匆匆循它一切幻境去,造善造恶,皆是幻业,不出生死。心无急躁,要须识心。心无一法,何来急缓。说缓对急,说离对粘。说真对妄,说悟为迷。真静非急缓,真法离离妙。真真无真妄,大觉绝悟迷。急非我所要,缓亦不可执。急缓中有觉,两两不相碍。

    2020-09-03

  • 如何爱这个世界

    如何爱这个世界师父,了解了世界的真相,依然爱着这个世界,却不执着于这个世界。如何?答:“依然爱着这个世界,却不执着这个世界。”这只是一个传说,一个理论,甚至是一个谎言。你想要知道的,和你所说的毫无关系。人们到处在传递爱的箴言。所有爱的箴言,同时也是爱的谎言,即使它们出自“觉悟者”的口中。一个真正了解了世界真相的人,一个懂得爱的人,只会去做另外的事,而那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爱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果你看到它的真实模样,你会目瞪口呆。就像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只是一个理论,这丝毫也无法表达佛陀真正要表达的。佛陀如是说,只是给真正会这句话的人一个信息,给他们一个证明。而不会的人,会有一万种解释。却与这句话了无交涉。即使是大觉世尊所说的话,也与真相毫无关系。佛自言:“若谓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又说:“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若人领会佛所说意,则知佛既不是一个真语者,也不是一个妄语者,而是一个梦语者、怪语者、不可理喻语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没在这里,没在这文字之中。它在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个地方”仍旧不是一个理论,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别的。“别的”仍不是你想象的什么。“那是什么?”你会不停地问。如果我给出一个定论,就会终结你的问题。然而,那必定是谎言。如果我告诉你真实的答案,你会疑惑。你会继续问:“那是什么?”“那是一枝花。”我说。当我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枝花”时,你又会迷在“一枝花”这个概念上,因它而陷入无限的想象。你迷在想象里,迷在概念中。你迷在自己的问题和我给你的答案里。你甚至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都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问题。你的问题是:“如果真正了达实相,是不是会依然爱这个世界,而不执着这个世界?”我曾经无数次告诉你怎么爱这个世界。我只是端给你一杯开水,然后告诉您,小心烫。爱这个世界,你可以讲出一万种方式。但真正的爱,只有一种。我会递给你一杯水。你会说:哦,我明白了。原来爱这么简单,只是递给你一杯开水。不,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你的理解,而不是我所表达的爱。我所表达的爱已经过去很久了。“爱这个世界”,“不执着”,“无所住”,“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些可以成为一个口令,一面旗帜,一个号召,一种信念。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达这些口令的“导师”但很少有人能成为一个“觉者。” 你会问:什么是觉者?我说:水快凉了。

    2020-09-03

  • 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你可能无法想象,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是在削茄子的时候。以前,我以为人生最快乐的时候在看佛经、坐禅、与人说法时,在助人的快乐里,在禅悦里,在法喜中。但后来我才发现,那些喜悦背后还藏着执着和无明,那些法喜背后还有妄想和得失,而当我专注地削茄子的时候,那时一切都不复存在。我,只是单纯地在削茄子。那一刻,正恁么时,人法、喜乐、得失、生灭,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我才明白,那才是真正的禅悦和法喜:无喜无乐之大喜,无人无法之真乐。你无法相信,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是在随便一条路上缓慢地走着的时候。带着觉知,清清楚楚地踩在大地上,没有妄想,没有所求。人生最快乐的时刻是把做好饭菜放在饭桌上,不急着吃,安静地看着它们的那一刹那。然后拿起筷子,安心地吃饭,慢慢地咀嚼。那快乐的瞬间便延续了下来,不会消失。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抽出餐巾纸的那个瞬间心无一切妄想的时候。带着觉知,将餐巾纸从纸袋离抽出,然后拿在手里,或是放在桌上,人生中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你根本无法相信,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居然是端起杯子的刹那带着觉知停顿了一下。别小看那一停顿,无始劫来的妄想和无明、烦恼与尘劳在那一瞬化为灰烬。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居然是走路时侧过身看到了一只飞蛾。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居然是将一片碎纸捡起的刹那。我们总以为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是那些高瞻远瞩、姹紫嫣红。那些不过是欺骗心识的幻境。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是没有烦恼、挂碍和恐惧。就算你身无分文,你没有烦恼,你才是世界首富。就算你一事无成,你了无牵挂,你是人生的真正赢家。人生的最大的快乐不在别处,就在你妄想休息下来的地方,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善知识,如果你的快乐不是在这些最平凡的时刻,而是别有快乐。那么小心了,你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它们还会消失。它们不仅会消失,在它们消失的时候,还会带给你无尽的痛苦和失落。

    2020-09-03

  • 离开当下,便入骗局

    离开当下,便入骗局问:师父,我以为我已经明理了,也每天做功课。但公案还是参不明白。才知道自己还差的很远很远。若没见性,都还是在有为里面用功。最近练习觉知,烦恼是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能不能真正领悟实相我一点都没信心。想到腊月三十日来临若还是不能看破生死,我就很担心。觉悟实相是否也要因缘具足才行?不能强求。请师父指点...很抱歉跟师父学法这么久还有这种问题,但我就是想要弄明白。答:你说你每天都在做功课,在练习觉知。那你现在在做什么?你在打妄想。你离开了当下的觉知。觉知的练习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和容易。它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和多年的积累。所以,你并未像你说的,好好练习觉知。而是一直在练习妄想。就好比一个人种豆子,每锄一下地,就停下来,心想,我这豆子什么时候长出来?如果他这样来种庄稼,那庄稼恐怕永远也长不出来。做功课,训练觉知,也是一样,不能停滞,不能间断,不可夹杂。要真正去练习,久久练习,但只管做,莫问收成。专注而行,花果自熟。真正领悟实相无法离开当下每一刻的觉知和安住。离开当下,想象着领悟实相,就好比如自己要去一个地方,而一直没有迈开脚步,只是在那里想象着目的地,永远无法到达。同样,参公案是为了我们顿离妄念,回到当下的觉知中来。而人们却总是掉到公案的语境和故事中无法出来。公案的意义不是引我们到头脑,而是拉我们回到当下。“腊月三十”是个骗局。当你一念想到腊月三十日临命终时,你已经离开了当下的觉知,提前进入了腊月三十日,提前进入了幻境,提前经历了临终。所以真正让你恐惧的并不是所谓的“腊月三十日”或“临终”而是你此刻进入了妄想。恐惧永远来自妄想,而不来自外境。腊月三十日永远不会到来,如果你没进入“腊月三十日”这个妄想里。如果你一直练习觉知,你就永远活在当下,把临命终时永久地向后拖延,以致“腊月三十日”彻底幻灭。当下,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它超越了时间,它是实相的异名,它是出离妄想执着的一种形容。没有别的实相,也没有别的开悟,从头脑的妄念中出离的刹那即是实相,即是明心见性,即是开悟。回到当下的觉知上来,当下出离生死轮回,言下顿见本性。一念进入妄想,一念轮回。一念出离,一念觉悟。轮回不在下一世,就在此时此刻。开悟与成就也不在将来,就在言下。所以,菩提只可顿悟,谁能向后做功。心离现前觅法,穷劫难到彼岸。一念出离妄念,心珠慧日明圆。不用六度三学,不须将功用功。但能心不住念,顿超三世无难。心不住法即真,无别有真可得。觉知当下假名,不可意中取住。回到脚下勤行,大道无迹无踪。亦无明心见性,亦无腊月三十。生死无明非实,开悟解脱亦幻。直用直觉直知,一切置之莫管。

    2020-09-03

  • 心陪伴着它自己

    心安静地陪伴它自己每个人都有一双法眼。在你坐下来之前,你什么都看不到。你看到的是心的光影。当你坐下来,你才能看到心。有人说,心的光影就是心。是的,心的光影就是心。但是如果你不坐下来,你就不知道这一点。就算你知道这一点,你不坐下来,你坐下来的时间不够,次数不够,你会迷在心的光影中,而看不到心。心并不是什么可以看到的东西。心什么都不是。当你安静下来,那就是心。当你休息下来,你会拥有一双法眼。你能看到心。当你静静地坐在那里陪着自己的身体、呼吸、每一个动作的起伏,那每一个都是你的心。看到心并不是用头脑,而是离开头脑的刹那,与存在在一起。心是安静的。心不需要去抓取什么、去看什么。想去看什么、抓取什么的,那是妄想,那是心的浮尘。如果你一直在动,你很难看到念头是怎样蒙蔽心的。心安静地在那里。你安静了,你就看到了心,你就成为了心。心不需要创造,不需要故事,不需要情节。创造和生产,故事与情节,那是头脑和念头的工作。心只是安静,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们经常误把念头当成心。念头来自于心,但它不是心。心无法捕捉和认取。当你放弃一切的努力和寻觅,你会默契于心。心只能在安静中会遇。安静并不是一定要坐在那里。你可以在喝茶时安静,在走路时安静,在拿东西时安静,在吃饭时安静,甚至在说话时安静。安静是指你陪着此时此刻的身体、动作、桌椅、茶杯、藤蔓、草地和天空。只是单纯地陪着它们,而没在那里加入妄想和分别。你可以为心编织故事,但安静和觉悟的心不再被那故事蒙蔽。它安静地陪伴着它自己。安静是指你没被头脑编织的故事带入恐惧。安静是指你没相信念头推销给你的任何信息。安静,你会发现念头并不是真实的。虽然安静不是一定要坐下来才能获得。但是,当你能随时坐下来,那是你获得安静的第一步。你以为身体和心是分离的?不,身体就是心,心就是身体。只不过,当你迷于头脑和念头,你的身体就会变成念头的奴隶,而忘记了它的本来面目。当你坐下来,先让身体安静,你会更容易观察到念头的虚妄,从而让身体重新回归心的状态。禅师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者,静也。静者,心也。行也安心,坐也安心。心得安静,体自安然。坐下来,自觉地坐下来。坐下来不需要理由,它只需要一次觉悟。坐下来,那不是一个要求,而是它原来的样子。一天之中,一次次地坐下来,让头脑休息,让心回到安静之中。当你的心在坐下来时重新回到安静中,带着这份安静呼吸、起来、行走、做事。放慢速度,再慢些,再慢些。在任何一个时刻,自觉地坐下,让心安静,放松身体,放慢呼吸,习惯并培养这样的安静,再起来、行走、做事、呼吸。如此反复,如此练习,只需要心的陪伴,只需要安静伴着自己。

    2020-09-03

  • 有规律的修行生活

    有规律的修行生活大家一定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天。每天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你每天都会过的很踏实,不打妄想,而且可以坚持做功夫,不会间断。我大家训练觉知,每天要给自己安排定课。每天至少两次,与打坐并在一起进行。每次经行四十五分钟,然后立即打坐四十五分钟。如果状态好,经行和打坐也可以增加到一个小时。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有条件的,晚上也可以一次。这样,你每天的修行密度就增加了,这样连续的做功夫,用不了多久,功夫也就逐渐养成。只有这样真正用心去修行,不偷懒,不放逸,严格要求自己,不再向以前那样对修行抱有侥幸心理。再也不被修行的氛围和假象蒙蔽,懂得真正向自己脚跟下站稳、求解脱,你才能在众人之中独自超脱。觉知的训练越正确,密度越高,你的身心状态就越轻安,越愿意独处,越喜欢无事简单的生活,越趋近寂静解脱。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安排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每天的时间在有规律的简单和平静中度过,不染万境,又不至于死气沉沉。让自己慢慢习惯甚至享受这无依独处的生活。独处的时间一定要多。平时不是不能和别人接触,但要有节制,给自己留下时间和空间来练习觉知。除了共修除外,练习觉知最好没有家人或其他人干扰。对共修和外界的一切不要执着。不论怎样共修,参加多少次共修,都是为了独处、无依和自修打基础。没有人能永远陪伴大家修行,最后我们都要独自解脱,独自上路,走过生死之路。在共修时,认真对待,掌握要领,听明白细节和注意事项,然后每天自己在家里勤加练习,这才是关键。毕竟,我们自己独处的时间是最多的。大家从今天,从当下,就带着觉知去做每一件哪怕是极其微不足道的小事,把以前所有加诸在事情中的目的心和得失心彻底抽调。不再被自己的妄想欺骗。只是活在每一个平凡的时刻,发现平凡寂灭之乐。以前大家都迷在了共修的氛围里,忘了共修的目的是为了养成自修自主自立的习惯,获得在任何环境都能解脱的能力,不再依赖外境和师父。平时也不知道密集用功,所以一旦离开集体,就会恐慌。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把时间多用在平时的自修上,要在平时的生活里多用功,带上觉知,安住当下,别被外境和任何事情所影响。自境界才是你要关注的。如果平时不用功,只是共修时参加,那远远不够。到了无常和困境来时,没人能幸免烦恼的冲击和折磨。到那时,呼天不应,呼地不灵,没人能帮你。训练觉知的方法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也不停地在给大家示范,希望大家一定把功夫在平时养成。毕竟,只有你对你自己的生死负责。没人为你的生死负责。你们自己平时多练习,把功夫养成了,觉知成为一种习惯,第一个受益的是你自己。你的生活会发生本质的改变。拥有定力和智慧,正念随时现前,烦恼无有可乘之机。一切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清净。大家一定要对修行建立信心。只要不偷懒,不投机取巧,每个人都能成就。每天在家里,无论是喝水,走路,还是上厕所,做饭,洗碗,切菜,扫地,写文章,坐禅,听音乐,就算是在屋子里来回走动,都非常专注,认真,缓慢,每个动作,每件事都不错过,都带着觉知去做。享受现在这简单到极点的生活。希望大家能这样把修行融入生活中的每个瞬间。

    20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