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无有法名发菩提心者

    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师父在维摩诘经中讲,发菩提心愿如石头上栽花,那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的本愿,又是何意?请教师父如何理解如上发愿?师父讲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真如之中都无此事,那么慧远大师说三世诸佛皆来迎接,往生上品上生,又是为何?禅宗大德本幻长老晚年也教大众念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何呢?请师父慈悲开示。答: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以至地藏菩萨本愿,此皆是为初发心菩萨说,是方便说,非为实相。若论实相,普贤是汝本地无明,阿弥陀佛亦是你之妄想,地藏菩萨是你隔阴之谜。达磨大师云:三世诸佛,尽是众生妄想。故知有我才有愿,有我才发心,若悟无我,其谁发愿?金刚经云: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生西方亦复如是,有我有生,才求往生。若悟无我及其无生,其谁求生?经文明说:十方佛土,亦复皆空。佛土尚幻,如何求生?又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者,非说如来,只汝自心。汝自心不悟,说什么张三李四,发愿求生,尽是迷人,诳诸权小。所以六祖大师说,迷人念佛求生西方,悟者自净其心。慧远及你所说大德长老者,自尚迷惑,不识真性,如何度人?若欲度人,须见本性。若见本性,不见有众生可度,说什么诸佛接引?所以如上之人不足为凭。佛说净土,如以黄叶为金,止小儿啼,方便接引钝根众生,非为上根人说。若论禅宗修行,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尚是瞎汉,何况他人?在我祖宗门下,拟心即错,动念即乖,尚未张口,早已了无交涉,更何况说愿说生,岂不是颠倒甚深,埋没生身鼻孔。

    2021-03-06

  • 维摩诘经第三十六讲

    维摩诘经第三十六讲于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舍利弗对阿难说,我们毛孔里也有这样的香气。也就是说,我们也已经得闻大乘法药,也有了大乘出世间的智慧。阿难言:此所从来?你这个香从哪里带来的?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舍利弗说,是长者维摩诘派遣化人从众香国取来佛吃剩下的饭,然后在他的舍宅里面给我们吃的。吃完以后,我们毛孔里都有这样的香气,都如香积佛国的菩萨,和香积国的佛一样,都有这样的香气。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我们知道这个香饭是表法的,是法味。甘露味的象征,但是你再好的法,也是法。我们都知道清净本性无少法可得,无智亦无得。丝毫的法都要离,要舍得干净,才能真正解脱自在。所以阿难问维摩诘,这个香气,能够保留多长时间?其实这里就是讲,一个修行人他到什么时候就不需要法了,要舍法。当然了,修行人因人而异,舍法的时期也不尽相同。每个人修行的境界,他所领悟到的实相,他的根基,他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维摩诘言:至此饭消。真正把这个饭消化了,也就是听得懂无情说法,香气就消失了。曰:此饭久如当消?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然后问消化此饭需要多么?维摩诘回答:需要七日。七日是个概说。其实佛法里用这些名相都是表第一义谛,都有它的寓意。当然这个寓意也只有我们自己去理解,学过《破相论》的人就知道,《破相论》里面讲,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吃了三头六升牛乳而觉悟的,三头比喻是三聚净戒;六升乳是什么?指六波罗蜜。他这样解释呢,我们还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吃了六波罗蜜才成道的,而不是吃了世间的六瓶牛奶。我都吃了好几箱牛奶了,我怎么也没开悟呢。所以吃了六升牛乳,六波罗蜜,才能成道。这里的七天我们可以理解为七识处。七识。你什么时候知道这个饭是从识出来的,从意识,从你阿赖耶识,从你那七种识里出来,这个饭就消了。不再执着识食,转识成智,这个饭就消了。你通达一切法都从意识、从妄想生,也就没这个法了。就消化下去了。怕大家听不懂这七天到底怎么回事,维摩诘继续讲: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声闻人听了这个法,证得声闻果,得入正位,这个饭就消化了。这个香饭,是法的象征。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声闻乘人,他学的是声闻乘法。他证得阿罗汉果,自认为解脱了,这个饭就消了。这个法他不会再去修了。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证得究竟的阿罗汉果,心得解脱,这个时候这个法就消了。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若没有发大乘意,食此饭后,直至发大乘意,此饭乃消。就像这些声闻乘众,在会的声闻众,听了维摩诘讲的大乘法,听了天女及他方世界的菩萨讲的不可思议未曾有法以后,发了大乘心,这个饭就消了。你所食的饭,所修的法是相应的。就像我们坐船到河对岸,到了河对岸这个船就舍了。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发大乘心的,得无生忍,然后此饭乃消。己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佛法的作用,虽然能除一切烦恼毒,但是他并不真实。因为烦恼本来也不实,所以除烦恼也是在幻中除,并没有实有的一个法去除实有的烦恼。所以这个香饭一定会消。会消灭,会消失。因为此饭本来就是一个对治虚幻烦恼病的幻药。这个幻饭,再好的法,再殊胜的饭味,也等于零。这只不过对不了达实相的,初心的众生,初学的众生,所说的方便法。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一个香饭,能做佛事,能度化众生,能让这些人,各自得到利益,各得相应的解脱,相应的修行。佛言:如是,如是。阿难。就着这个机会,佛就开示了,佛下面的开示,就是和我们所学的禅宗特别相应,其实就是在讲祖师禅的,讲禅宗的法门。虽然翻译的人,翻译的比较正统。其实会看的人一看就明白了。或有佛土。并不是说地球以外,就是说有的地方,有的人,上上根基的众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这个就跟《法华经》里的普门品,和《楞严经》里的观音三十二身意思一样。有以佛身得度者,示现佛身而为说法。像这些声闻乘人,他见了佛,听了佛讲法,他就去修道,就去证道。也就是入了佛道,再也不会退转了。这就是以佛光明而做佛事。有的人就观想佛,像学净土的,观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相光明,放光照自己,然后就把心摄住了。这就是以佛光明而做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的人入了禅定,看见了净土的菩萨们都在那修行。看到经典里写的那些个菩萨们修行,升起了信心。这是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佛所化人就是变化的人,化身佛。佛所化人,狭义的讲,就是世间各个领域里面,法身会示现很多觉悟的人。但他示现的都是各行各业,完全不学佛法的人,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讲,一切草木瓦石有情无情山河大地,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所化人,都是化身。我们动的念头,想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佛的化身。所以六祖大师讲三身的时候,清净本性是法身,我们当下这个肉身就是报身,我们思量,我们做事情,我们生起的一念善恶心,一念分别心,就是化身。所以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古人一听竹子破裂了,听竹子啪地一声响一下开悟了。就是佛所化人而作佛事。维摩诘去香积佛国派的化菩萨,把香取来。讲的这个故事,大家忽然之间,回光返照,心有所悟。这是以佛所化人而做佛事。有以菩提树而做佛事。有的人根基大,看一棵树,这棵树多么安静,多么无为,树的声音多么悦耳。顿时一切妄想息下来。看菩提树就开悟了。过去古人有很多的人,包括有两个争论风动还是幡动,看风都开悟了。风、幡都能给我们讲法。无情说法。这是以菩提树而作佛事。这里面就没有讲到是谁在用语言在讲法,在用文字在讲法。全都是在用形象、用无声的无文字,用幻化像在做佛事,在讲法。看你会不会听。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佛的衣服、卧具,也能表法,也能讲法。六祖大师得了衣钵以后跑了,知道有人追他,就藏了起来。大家都追六祖大师,惦着要他的衣钵。慧明上座,他也是为衣钵去的,但是为了衣钵而听到了六祖大师无上的开示,最上乘法的开示。最后把他逼的,我不为衣钵而来,我为法而来。这也是以佛衣而作佛事。没有那个衣钵,他能追六祖吗?他不追六祖,他能知道不思善,不思恶,就是本来面目吗?所以以佛衣而作佛事。包括西蜀的方辩,六祖大师问他:你平时做什么事业?方辩说:我平时是搞雕塑的。你搞雕塑的,你给我雕一个看看。方便听错了,还以为六祖让他雕一尊六祖的像呢!方辩一听六祖的话,不知什么意思,妄测。不知道怎么雕。他以为六祖让他给雕一座真身像。过了几天,雕了个像给六祖大师看。师父,你看,我这个雕的怎么样?六祖摸摸他的脑袋,说,你只懂雕这个,而不懂如何雕刻佛性。这是以佛像、以佛衣服而做佛事。我们都知道丹霞烧木佛的公案。虽然那木佛不是真佛,但是没有木佛演戏,丹霞能讲出这么妙的法来吗。而以佛衣服、佛卧具而作佛事。甚至包括初学的众生,一看到佛像,升起了恭敬之心,开始皈依佛门,逐渐深入佛法和修行。看到卧佛躺在那很安祥,对佛法升起了信心。《法华经》里说:若人入塔庙,一声南无佛,但复一举手,若复小低头,皆以成佛道。若人入塔庙,只要入了寺庙,看到了佛的形象,一举手,一低头,说一句佛真庄严,就成佛了。就这么简单。有以饭食而做佛事。穿衣吃饭,都是道场,都是修行。会修行的人,就在当下的穿衣吃饭上修,在走路、扫地、洗衣这每件小事上修,带着觉知,不打妄想,安住当下。不须远求佛道。只要你不打妄想,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在修行。不是说,光是香积佛国能这样,香积佛国不在他方,就在你自己的生活里。你在婆婆世界能够从这些小事上入手,不必远求,娑婆世界就是香积佛国。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只要众生能够以这个相,以这个形象,以这个因缘,能够安住当下,无不是佛法,无不是佛事。中午吃的带鱼,很多刺。素带鱼,你别多想,素带鱼,带鱼还有素的?有!从河里捞上来的,死了的带鱼不就是素带鱼吗!所以一直拔这个刺,大家见谅。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包括上面的有以饭食而做佛事,和下面的有以诸佛进止威仪而作佛事。有很多人喜欢喝茶,现在有茶道,茶艺,禅茶一味,有的人在品茶中品禅,在喝茶中练习觉知和专注,修身养性,长养定力。所以,做任何事都可以把它当成佛事,最主要的是看用心是否合道,是否能安住当下。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佛一讲法就讲,法如梦幻泡影,如水中月,如镜中花,如阳焰,如芭蕉坚,如乾闼婆城,这些现象都喻一切法虚妄不实。以这些比喻来做佛事。有人看到水中的月亮,看到花开开落,忽然悟到一切法都如此,无常速坏,但有其影,而无实质,忽然有所领悟,放下很多。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通过语言文字,我们能入道;或者通过听一些音声,也可以入道。包括极乐世界里面的鸟啊,树啊,迦陵频伽的声音,八功德水哗哗流动的声音,都能做佛事,都能令人开悟。当然了我们自己没有福报,只能在自己家门外的那个臭水坑边儿蹲一会,闻闻臭味儿,听听鸡叫鸭叫,忽然之间也开悟了。你不好好修行,那你只能感召一个臭水坑。现在是因为大家都乱倒垃圾才臭的,小时候也挺干净的,在里面游泳,在里面还捡过金戒指啥的。我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我家旁边有一个水坑,挺清凉了,能在里面游泳。后来没过多少年,全都奔里倒垃圾,没法游泳了,太脏了。没关系,现在有福报了,来到西湖边儿上,西湖治理的好,一直那么干净。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清净佛土不遥,你能安住寂寞,无事不闲谈、戏论,那就是最好的修行。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会修行的人,你不需要跟他说那么多,他自己也不需要听那么多,上上根器的人,言下即能相应。与什么相应?与无作、无为、无识相应。无识,就是离心意识,息虑忘缘,休息身心,不到处奔波造作。现在我们就知道了,佛土在哪里?就在你的脚下。动念即乖,拟心即错。不离你当下。你着在一个当下,它又不是了。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这个诸佛你不要想是别人,一切有心者自有诸佛,诸佛是自己做的,非从外来。六祖大师讲过,《法华经》里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你不要以为开佛的知见,佛早具知见。是开你的知见,是让你入佛知见。开你的知见,你要开佛知见,不是佛要开佛知见。所以这里讲到诸佛威仪进止,也是讲你的威仪进止,带着觉知,不论做什么,都是修行,都是佛事。你所做的一切,都不离自心。古人说,相逢不相知,共语不知名。你每天和它相逢,就是不知道。你每天自言自语,不管你和谁说话,都是在和自己说话,但你就是不知道,还和这个吵,和那个吵,和这个论,和那个论,其实都是和自己吵,这叫共语不知名。古人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这就是威仪进止,诸所施为,皆是佛事。禅宗里面讲的,吃茶去,刷碗去,洗钵去,锄地去,睡觉去,虽然有时祖师别有他义,但也包含着让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你做的一切,都比你在那里用脑袋瓜子想更好。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不打妄想,那就是真性,活活泼泼的解脱。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六根虽有见闻觉知,而不染万境,真性常自在。所谓的不解脱,那就是住在意识思惟里面了,住在念头里面了,叫不解脱。从那里一出来,不管你干吗,只要你从那里出来,出来的一刹那,一刹那解脱。一念出离烦恼的执着,一念解脱,也叫一念觉。一念住着,一念执着,一念烦恼生。一念出离,一念清净,一念极乐。所以佛是心做,极乐是心生,一念心不住着,一念净土,一念弥陀。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安心,你无欲无求,那就是佛。佛,就是一个心念状态的形容。你不要认为有一个佛。佛是一个状态,是心态,是心解脱的状态,是心无束缚,没有烦恼,不执着的一个心念的状态而已。不管做什么,诸所施为,无非佛事。都是佛事。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这里的四魔,其实是指修行人的一切执着,包括对生老病死的执着,对四大五蕴的执着,无明贪爱愚痴嗔恚的执着,因为这四根本执着,而生八万四千烦恼。以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才有种种的方便法而为佛事。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正是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幻病。这个烦恼都不是真实的,所以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也不真实。以幻药治幻病,最后发现没有病,药也就没用了。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你这个明白了,一切佛法你都通达了。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他能够知道所现的佛土,只是影像,皆不真实。这一切施为运动、言语、音声,所有的一切,都是佛事,都是清净的,都是解脱的。不管是在此地,还是他方,都是影像,都是佛事,都是净土。明白这一点,就再也不执着一个清净佛土,讨厌一个污秽的佛土。不会。现清净佛土,也知道是幻化,是佛事,梦中的佛事。处不净秽土,也不会厌恶,知道是幻化的,也能于此而做佛事。所以既不贪净土,也不厌秽土。若见一切不净佛土,比如说见此娑婆世界五浊充满,杀盗淫妄,高低不平,知道是法身现的一个影像,不会讨厌它,不会说厌离,也不会被它障碍,不会舍此求生于其他佛国。只是于清净自性而生慈、悲、喜、舍,生清净心,生欢喜心。未曾有也。也就是说解脱了,能够入此一切诸佛法门,知道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从本性虚妄生起,不实,一个作用,一个妙用,于此不住。心得解脱,从来没有过的自在。如果能通达清净自性,无净无垢,就再也不会去向往一个,厌离一个。因为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离也离不开,取也取不得。最后要彻底歇下来,安住自心,才是真正的净土。诸佛如来功德平等。这个诸佛如来功德平等,是讲自性,讲不可得。觉悟到这一点就叫功德平等。谁觉悟了,谁就是如来。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所现佛土不同,不是佛现的佛土不同,是众生根基不一样,他自己感召到的佛土和法门不尽相同,他的领会的能力不一样,他的业力不一样,所以感召的佛土不相同。阿难,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见外相的世界有种种差别,而虚空却一样,没有任何差别。一切法也一样,看上去有差别,但其实质是一个,也即是性空。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碍慧无若干也。见到佛的色身、像貌有所不同,但解脱的智慧却一样,没有若干区别。阿难,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为何如此?如是佛法,皆从智慧生,从清净性生,从诸佛心生,所以其性不二。我们学不二法门,就是要领悟这不二实性,不着于相。如果你执着法,执着所现的形象,就是二法。这些法都是虚妄的,不可得的,方便的。是从本性上现的一个影像。通达此理,即不着一切法。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为啥?没有东西可受,没有一个法可得,你用多少劫,无论如何用功,求一个法也求不到。如是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诸佛皆从自性演化出无量的差别相,无量的法门,无量的功德和智慧。但是没有一个是可得的,没有一个是实有的。所以说你有多大的智慧、辩才,都是不可思议的。你智慧辨才,也只能落在有为上。本性是无为法,不可思议法,是无所有法,是不实之法,是不可得之法,是自证圣至境界,唯心所现。阿难白佛言:我从今己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听你这样讲,我再不敢说我是多闻第一了。佛看到阿难感觉自己惭愧了,佛又鼓励他。佛告阿难: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你不要不好意思,你那个第一呢,还是第一,是小学生中的第一,不是中学生中的第一。我们说的就不像佛陀那样委婉了,比较直接,就得直接打击他。打击谁啊?打击阿难。打击的了吗?打击不了。阿难在哪儿呢?早就成死人了。有的人会说:不对吧,这些阿罗汉都住在灭尽定里呢,怎么说是死了呢?大迦叶,住鸡足山了,我还去看过。很多人都说看到过大迦叶。这个人真在那儿,很多菩萨在禅定里都看到大迦叶在鸡足山了。哎呀,怎么谁讲什么你都信呢。我还说自己在禅定中见过提婆达多,见过善星比丘,见过金翅鸟,见过罗刹,见过须弥山呢,你也信啊!信,我们信!师父说什么我们都信。你信吧,我不信。我们千万不要信任何人的一些说辞,即便他真的在定中见过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一些形象而已,不足为凭。大迦叶没在鸡足山。师父,大迦叶没在鸡足山,那在哪里?在你妄想里。那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吗?文殊菩萨也没在五台山,文殊菩萨就在你们家厕所里呢。你家厨房、厕所、下水道里到处都是文殊。你就是活文殊,你还奔哪儿去找文殊?迦叶、阿难、观音、势至都是你,都不离你当下这念妄想,讲一切法都是在讲你。师父,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阿难,还是迦叶,还是文殊?你爱是谁是谁!跟我有啥关系。别我说什么你就着什么。说是你,也是假名,别执着有个自己。我才没心思去想你是谁呢!说你是佛,你是观音,你是阿难,就是骗你,逗你呢,千万别当真。阿难是多闻第一,在声闻中多闻第一,但不是在菩萨中多闻第一。佛还哄他,你别生退心。你虽然不是菩萨里的第一,但是你是声闻从里的第一。这些声闻乘人,佛的常随众弟子都非常的可爱,戏演的很真。一点漏洞都看不出来。只有慧眼才能看的出来,没有慧眼是看不出来的。装的像。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有智慧的人,他不会去想象菩萨的心行,不会去猜测菩萨的境界。菩萨的境界,你想也想不到,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功德无限。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为啥不可测量?因为没有功德,一切都不可得。如果你认为有,那就可量了。没有才不可量,不可测。不可得,才不可量。离于心意识才不可量。金刚经云:以福德无故,说福德多。它非是心数法,所以不可量。非有所得法,所以不可量。非定法,所以不可量。没有实有的功德。梁武帝问达摩,我建寺度僧,有无功德。达摩说:无功德。不仅功德不可得,智慧也是虚妄的,也不可得。不仅智慧不可得,一切法皆不可得。阿难,汝等舍置菩萨所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于百千劫,尽力变化,所不能作。佛说,阿难,你先不会去想菩萨的境界。维摩诘一时所现的神通之力,这种神通变化,这种示现,这样的智慧,声闻乘、辟支佛人,于百千劫,尽力变化,都做不到。为何如此,声闻辟支佛所行,都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以意识心去测度,没有超越心意识,都是在鬼窟里做活计。没有离开身心意识而修行。而菩萨是超越了身心意识,是智慧的神通。所以这些声闻辟支佛就是以百千劫尽力变化,也赶不上维摩诘的这种神通智慧。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一听到佛和维摩诘讲娑婆世界这些菩萨的修行和境界不可思议,这些神通变化,都是智慧方便示现,众香世界的菩萨开始心生惭愧。因为刚来的时候是带着轻视的心。其实这个轻视的心还是因为着相。我们刚到此土的时候,对此土的样貌和此土的菩萨、众生都生了下劣想。虽然极力的控制,也控制不住。没办法,本能,直觉,观念造成的。昨天看足球,看巴西和比利时踢,一开始就输了两球。哎呀,这个心呀一直就跟着起伏,跟着波动。一直告诉自己都是幻化的,没有巴西,没有比列时,怎么说都没用,心里面还是喜欢巴西,恨不得赶紧进球。因为心里已经执着巴西队了。球一到了对方门口,那个心噔噔的就跳,跳的我都害怕了,心脏病犯了。然后就开始闭眼,不思善,不思恶,观鼻吸,观了半天也不行。睁开眼继续看,多年的修行被一场足球击溃了,崩溃了,全军覆没。管它呢,我这人也不重视修行,我更喜欢足球,更喜欢心跳的感觉。给自己没修行找点借口吧,谁让咱是凡夫呢。所以这个心动呀,这个取舍啊,分别啊,希望哪个好啊,这是因为心里早就有了分别,早就有了预设。除非是机器人,是植物人,脑子不听使唤,否则,见境见相还是会生心的。但是没关系,别住就可以了。看完球,立刻放下,虽然巴西输了,不会真的难过。如果说,比赛结束了,自己喜欢的队输了,就晕倒在地,或者上吊自杀,这就过了,就是执着。如果看啥都跟木偶、跟石头似的,那也不太可能,那得修多少年,修成什么样才会对一切境完全无动于衷。就像卧轮说的似的,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如如不动,不是对境不起心,而是不生烦恼心,不住烦恼心。我们遇境起心动念,有的是很正常的,是真如自性起念,是见闻觉知的作用,是正常分别一切法。但后面不能当真,不能生分别想。我们是随处不住,随处解脱,看完就忘了。昨天一晚上也没睡好,没忘,到现在也没忘呢。不过好在还有个法国队。巴西输了,没关系,我已经不喜欢巴西了,我还是比较喜欢法国队。俩队都喜欢,但从潜意识里讲,还是比较喜欢法国,法国是浪漫之都,出过很多世界文化名人,有大艺术家,有哲学家,宗教思想家,非常有艺术气息的一个国度。法国人艺术气质都比较浓厚。我这人喜欢艺术,虽然我是农民出身,但我喜欢艺术。这笑话讲的,讲的我自己都破颜微笑。我们学的就是破颜微笑的法门。最后自己把自己逗乐了,就解脱了。讲到哪了,拉回来,马上拉回来,谁帮我拉回来。我己经跑到九宵云外去了,跑到了香积佛国。拉不回来了。没事讲什么经啊?讲这闲篇儿多正经啊,讲这正文多无聊啊!所以这个香积佛国的菩萨们,其实也都没有定力,看到娑婆世界的众生就动念,就生下劣想。他们也告诉自己不要生下劣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习气。在香识佛国早就开悟了,但遇到境界,还是生下劣想。现在听了佛陀这样讲,又觉悟了。天天老觉悟,一天觉悟好几十次。我也是总觉得自己开悟了,然后又迷了,又开悟了,又迷了。到现在总觉得昨天好像没开悟,今天开悟了。到明天又有不开悟了,这证明起伏不定,真没明白。意识又开始糊弄自己玩,不管是开悟,还是没开悟,都是自我的把戏,是念头在愚弄它自己,什么都不能信,不能当真。相信自己开悟了,是妄想。认为自己没开悟,也是妄想。离此二端,不生开不开悟想,是为入不二法门。所以今自悔责,舍离是心。舍离什么心?分别外尘相的心。什么叫实相,法国队一胜,我就把巴西忘了。总有东西代替过去的。这叫世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你让我看实相,没门,我才不看实相呢,怪费劲的。十二因缘法无尽相,这才叫实相。无穷无尽,总有一个代替一个,你哪个也别着,别住,过去就放掉,别牢牢地抓住不放。反正这个没了,又来一个新的,这叫观实相。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诸佛度化众生的智慧方便,变化无穷,无量无边。有的是。这个没了,还会出新的。这场电影是没有尽头的,我们住妄想境,不加了之。常住里面,反正电影永远上演,这场结束了,另外一场就上演了。此方结束,另一方又登场。这个故事结束了,还没来得急难过,哇!喜剧又开始了。师父,你这是让我们解脱?还是让我们轮回啊?你爱怎么地,怎么地,我还是那句话,跟我没关系。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他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土众生、菩萨还有佛讲法不可思议,这么大的智慧,所以生了一念心,您也给我们讲讲,让我们也带回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国度菩萨都是一根筋。光知道吃香饭,没有娑婆世界的这种变化,没有这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眼花缭乱,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您也给我们讲点法,我们带回去。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这个有尽无尽就是我刚才讲的,此方谢幕,另一方又登场。此方唱罢,彼方登场。十二因缘不尽相。所以我们一开始学佛,会看到佛陀一直在讲,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但那是方便说,不是实相。学到后来,才知道实相是:世间的一切都是常的,当你不生心的时候,连常都没有。超越于常无常,说名为常。一切唯心所现,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讲无常,是对小根小叶讲的,对众生讲的。实相是没有生灭。生灭是幻化相,无常是假的。心境一直都是这样,无常变化,那是一种错觉,是心意识里的事,是生灭里的事。实相没有这些。看你起不起心,动不动念,分别不分别。你能不能直用直行,能不能随用随不住。你直用直行,无穷无尽。你也甭想轮回不轮回,也别想生,也别想死,安住一心,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也没有生,也没有死,一直都是这样。法身不是现这样,就是现那样,但是,不管现什么样,其实都是妄想,都是自心妄计的,没有现与不现。当生处即是无生。投胎就是不投胎。投胎明白了不就是不投胎了吗!你不明白,你以为成佛就不投胎了。其实你还是投胎。那就是声闻乘人的知见,以为证得阿罗汉果,就可以不来世间,不投胎了。但是如果认为成佛,还会再来,还投胎,那还是妄想。离开投不投胎,直用直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2021-03-06

  • 金刚经大义三

    金刚经大义三佛问须菩提:如来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吗?须菩提言:如来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问须菩提:佛会不会随顺世谛,说恒河中有沙,并说有如是沙数的恒河,复说如是多的恒河中的沙数很多?须菩提言:是的,很多。佛告须菩提:如是多沙的众生之心,如来一念悉知。为什么?如来知其所说心者,非实有心,只是妄念异名,假名为心。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于三界之中,觅心不得,是故如来说一念知一切众生心。实无有心如来知者。众生无心,佛亦无心。若悟无心,佛亦不存。佛问须菩提: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吗?须菩提言:不能,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如来说具足色身,随顺世间,假说方便。本无色身,假名具足色身。佛问须菩提: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吗?须菩提言:不能,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如来说诸相具足,亦随顺世间,方便说言,诸相具足。如来者,无一切相,离一切相。佛告须菩提:你不要以为如来有所说法,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么?若人认为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真正了解我所说法。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亦无说法者,是名说法。尔时,须菩提对佛言:世尊!于未来世,真的会有很多人听闻此经,信解受持吗?佛言:须菩提,非实有听法者及不听法者。为什么?所谓众生者,实无众生,依于世谛,说名众生。有无众生听受此法,法性不坏。你之所问,非为正问。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成就无上佛道,难道无法可得,只是回到原来吗?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我之所以成就无上正觉,只因止息一切所得之心,默契无为,悟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名无上正觉。佛告须菩提:我所成就之法,本无所有,平等无二,无有高下,如梦如幻,无得无失,不增不减。一切众生与我无殊,但离我法二执,不妄修菩提,即得圆满。若修行者,不着于我而修一切方便助道之法,即得成就无上菩提。若无方便善巧,行于不生不灭,则为不善。须菩提,我所言善巧方便者,实无善巧,但无执着,假名善法。所言不善者,亦复如是,烦恼异名,虚妄不实,假名不善。佛复告须菩提:汝等莫以为我当度众生。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众生自性自度,实无所度。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不名如来。须菩提,如来随顺世俗,也说有我。如来说我,实不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如来有我。如来无我,故名如来。凡夫亦无我,故我说凡夫,亦非凡夫。何以故?凡夫亦不可得故。佛问须菩提:须菩提,你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吗?须菩提言:我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亦有三十二相,亦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说:若以形象见我,以音声寻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真实如来。佛告须菩提:我刚才问你,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吗?你说能。我说,若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转轮圣王亦有三十二相,亦是如来。转轮圣王不是如来。是故你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你是这样认为的吗?须菩提言:是的,我是这么认为的。佛言:如果你以为如来不需具足福慧庄严,得成于佛,那又错了。须菩提,既不要认为如来以具足相得成于佛,也不要认为如来不以具足相得成于佛。须菩提,如果你偏执于如来不必具足三十二相得成于佛,那很多发心修行的人,会落入断灭见,将堕无为深坑。千万不要这么想。一个真实发心修行的人,于法不行断灭,不说断灭。佛问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用来布施。复有一人,了达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人所得功德,胜于前人。何以故?此人知福德无故,不着福德,故言福德多。 佛告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着于如来威仪形象,是人不知真实如来。何以故?真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告须菩提:若修行者证得身心世界一如,以虚空法界为一合相,为真实相,此是识心计度,虚妄不实。一合相者,妄想分别,实无一合相。凡夫之人,不达其事,贪着觉受,以身心受用枉为修证。莫信其说,莫随其教,此非实相。实相者,非有法名为实相。但有少法可言可得可证,为增上慢。佛问须菩提:若人言佛亦有知见,是人解我所说义否?须菩提言:不解,世尊!何以故?世尊所说一切法,依于世谛及第一义谛,依于世谛,方便言说;若依第一义谛,实无知见,亦无法可说。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诸修行者,应知如来实无知见,亦无法可说。一切众生亦舍于种种知见,于一切法,不生法相,不住知见,得成佛道。须菩提,我所言法相者,本无法相,是名法相。佛问须菩提:修行者当如何为人演说此经?佛自言:莫着言说,当不取一切相,安住自心,如实修行,达自行境界,不为外境所动,是为真说金刚经。为何莫执言说?一切言说有为之法,无常不实,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须臾坏灭,如实修者,不随生灭,不着言说。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弟子,一切人天在会之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21-03-02

  • 金刚经大义二

    金刚经大义二佛又问:须菩提,修行者需不需要改善外境,往生净土,而去修行?须菩提言:不需要,世尊!为什么?外境佛土,唯心所现,虚妄不实,庄严不得,改换不得。但净其心,其土自净。识得自心,即名净土,是名庄严,是名修行。诸修行者应如是自净其心,不着外境,净土即现。不必求于往生,迷失真性。所言不着外境者,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长大,如须弥山王。是身大不大?须菩提言:甚大,世尊!虽说此身长大,但依世谛,说其身大。若论真实,其身本无所有,但有空名,故名大身,实非大也。西方净土所现一切依正庄严,亦复如是,本无所有,取着不得。但为接引愚痴无暇众生,方便安立,非为真实。佛问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如是河中沙数多不多?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中沙数。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人以此沙数七宝行于布施,得福多吗?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人受持此经一句一偈,深解其义,为他人说,此人福德,胜前福德。佛言:须菩提,若有人以身演法,行于是典,乃至一念默契其中一句微妙之义,当知此人所在之处,如同有佛,一切世人皆应供养。何况有人能够具足受持,如法修行。须菩提,若有人能受持此经,如法修行,当知此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明见佛性。若遇此人,当生尊重,视为善知识。尔时,须菩提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们如何奉持、流通?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亦名断除一切无明,亦名大智法船。以此名字,奉持流通。须菩提,佛说般若者,非实有法名般若,以实无有法可得,名为般若。须菩提,我问你,如来有所说法否?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法可说。佛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说者。以世俗谛,如来说一切法,实无一切法。如来者,亦复如是,实无如来,假名如来。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痛哭流泪,而白佛言:此经希有,甚深难得。世尊!我虽一直跟您学法修行,但没有慧眼,从未听闻如是妙法。世尊!若复有人听闻此经,了达其义,能见实相,胜于一切修行。世尊!我所说实相者,非有实法名实相,但离一切虚妄,假名实相。世尊!我今在您身边,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未来世,有人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何能无诸相?因为我相不可得,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亦复如是,空不可得。一切相皆不可得。故知离一切诸相,则名了心,亦名见性,亦名为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心不惊怖,亦无取着,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如来说一切法,但有其名,实无其法。须菩提,此经名为空名经,亦名空行经,亦名大空经,亦名无所有经,亦名不可得经。以空无所有,能除一切苦,能断一切恼,能生一切智,故名金刚。如我过去修行,心不外游,离于一切语言知解,不被知见所伐,心空无物,故得成道。是故须菩提,修行者应离一切法相,除一切知见,则得了了见于佛性。直用直行,不着名相概念,心不住法。若心住法,即为非住,则于真性,不得解脱。是故佛说,诸修行者,应离一切妄想知见,直用其心,六根不染万境,直接解脱。须菩提,如来所说一切法,但为众生了达实相,方便诱引,实无所说。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本无虚实,非真非幻。是故于佛所说法,莫生取着。须菩提,修行者心若住法,如人入暗,即无所见。心不住法,如人有目,能见诸色。佛告须菩提:依此经典,如实修行,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此经为上上根基人说。若有人如实而修,心不住法,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离一切见,则得亲见佛性。以亲见佛性故,一切天人,皆当恭敬,尊重供养,等视如佛。佛告须菩提:若修行者,能依此经,离相修行,心不住法,先世重业,则得轻受;不定恶业,则得远离,烦恼渐断,习气渐除,必定得成圣道。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请您再次为我等开示,修行者应该如何安住其心,如何降伏自心烦恼?佛告须菩提:诸修行者,应当如是安住自心: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直用诸根,而不生用想。通达一切诸法,本来寂灭,不须更灭。如是心息,默契本来,而实无一法可息可灭。为何如此?自心本来寂灭,无我无人,无起无作。若修行者有我能修,有法可修,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即非如实修行者。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亦无有人,发心修道。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在然灯佛所,有法可修,有佛可成吗?须菩提言:没有,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之义,如来于然灯佛所,无法可修,无佛可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成佛。成佛成佛,以无法可得故,假名成佛。须菩提,若有法可得,有佛可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我觉悟无法可得,无佛可成,我亦不实,但唯自心,所以然灯佛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者,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故知如来者,非有法名为如来,但心契实相,不住一切法,故名如来。若有人说释迦如来得成佛道,此人谤佛。须菩提,我实不成佛,亦不成道,但依世谛,说言我成佛道。若依第一义谛,无我无人,无佛无法,是名成佛,实无有人得成佛也。须菩提,如来所成佛道,但见诸法,唯心所现,非真非虚,非有非无,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不即不离,如同大圆镜境,离意想故。是故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心不异法,法不异心。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我所言一切法者,非实有一切法,假名一切法。所以,修行菩萨若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修行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菩萨,亦无修行者,亦无众生有人可度。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能无所,无法非法。须菩提,若修行者着于外境,欲换外境而安其心,不名菩萨。诸法唯心所现,心净则佛土净。愚人除境以安心,智者心净境自安。须菩提,若修行菩萨通达人无我及法无我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021-03-02

  • 金刚经大义一

    金刚经大义一有一天,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与诸弟子共坐一处,宣说妙法。在此之前,正值饭时,世尊与僧众穿好僧伽黎衣,手持钵具,赤足来到舍卫大城乞食。世尊每走一步,都安住正念,目不斜视,如鹅缓行。在城中次第乞食之后,回到住处。世尊手端钵饭,静静地进食,每个动作都带着觉知,安住当下。过斋之后,徐徐收起衣钵,住四念处,心不外驰。而后洗脚,同样带着觉知,每个动作了了清楚。洗脚之后,打开座具,坐在那里。大众依佛教导,同样带着觉知,随同世尊,于舍卫城中次第乞食。回于本处,缓缓进食。进食后,收衣钵,敷座具,在一面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问佛言:希有世尊!您时常关爱诸弟子众,常嘱咐我们,依法修行,莫失道意。请问世尊,若人欲成佛道,应如何安住其心?佛言:须菩提,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是所有修行者都关心的问题,也是修行中最关键的问题。正如你所说,如来关爱大众,慈念众生,时常教导大众,莫忘本心。你现在认真听。诸修行者,应如是安住其心:自心之中,所有不善心,所谓无明心、爱欲心、嗔恚心、嫉妒心,骄慢心、懒散心、色界心,无色界心,有想心,无想心,非有想非无想心,我皆令入无生心而灭度之。不起如是一切诸不善心,是名一念度尽一切自心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诸修行者,妄心不起,亦不息灭,知心空寂,不更起心灭心,如是安住其心。须菩提,若修行者见实有众生可度,有我有人,有能度所度,有法是度,即非如实行者,亦非真正修行。须菩提,迷时佛咐嘱,悟时自护念。真实行者,但度尽自心妄想,于念无念,是名真度,亦名修行,非别有法是可修可行。复次,须菩提,菩萨于一切法,应无所住而行舍离。所言舍离者,但无染着,无所住,是名舍离,亦名布施。布施六根,不染万境,是名大布施。所谓不染着于色,不染着声、香、味、触、法。菩萨应如是不染世间,修行舍离,是名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行者但应如是修行,如是安住,如是安心。须菩提,你能通过身相见如来么?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我无法通过身相得见如来。如来常说,色身不实,色身非有,色身无常,色身是空,色身不定。所以我无法从身相得见如来。佛告须菩提:一切见闻觉知之相,都不真实。若见闻觉知一切相,知其无实,而不着一切相,即见如来。须菩提言:世尊!您所说法,深奥难会。真的会有人听闻此法而生信解吗?佛告须菩提:不要怀疑。未来世中,会有持戒修福者,于我所说,能生信心,如法而行。当知是人久种善根,不可思议。如是之人,听闻此经,乃至能生一念净信,即得见自心如来。是诸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人等,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如是之人,妄念不生,能离一切相。既不取法相,亦不取无法相,不取一切相。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当知我所说法,犹如乘筏度河。若至彼岸,筏尚应离,何况非筏。修行亦复如是,若能了心,所修法者,尚应舍离,何况非法,更不应执。佛复告须菩提:须菩提,如来成佛了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言:如我理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为成佛,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所说一切法,皆不可执取、不可当真。如来所说法,本不可说,非语言文字能了,离心意识,非法非非法。一切圣贤,之所成就,皆悟自心是佛,自心具足一切法,心外无佛可成,亦无法可得。佛不成佛,佛不说法。悟得此理,行得此理,是名为佛,非实有佛。或通过觉知、坐禅,禅那,三摩钵提,或因听声,或因见色,或见嗅香,或因尝味,或因觉触,或因闻法,而得悟道。所悟之理是一,皆无所得,皆归无为。所现修行相貌,各有差别。佛问须菩提:若人用无量七宝行于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多否?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如来所说一切法,非实有一切法,随顺世间,说名一切法。如来所说福德多,亦复如是,非实有福德,假名福德多。若明了此经所说空义、无所有义、无所得义,为他人说,其福无量。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法,皆从此经空义出。故般若之性是一切佛母,是一切法母。须菩提,我虽说佛法,莫着佛法。佛法者,非实有佛法,是名佛法。佛问须菩提:须陀洹能认为自己得须陀洹果吗?须菩提言:不能,世尊!须陀洹名为入流,而实无所入,无所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染一切法,是名须陀洹。若须陀洹自认得须陀洹果,则有所入,有所染着,有所得,即不名须陀洹。佛又问:须菩提,斯陀含能自认得斯陀含果吗?须菩提言:不能,世尊!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无所住,无所得,是名斯陀含。佛又问:须菩提,阿那含能自认得阿那含果吗?须菩提言:不能,世尊!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无不来,无得无不得,是名阿那含。佛又问:须菩提,阿罗汉能自认得阿罗汉道吗?须菩提言:不能,世尊!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亦无有法得阿罗汉者。若阿罗汉自认得阿罗汉道,即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从不以意识心与人论法,在所有学法弟子中解空第一,是第一离欲寂静阿罗汉。我不认为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认为我得阿罗汉道,则有我相,则着法相,则有众生相,则无始无明现。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空行者、是人无我行者、是法无我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故名空行者。佛问须菩提:如来过去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否?须菩提言:无所得,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以无所得故,说言佛得无上菩提。

    2021-03-02

  • 维摩诘经第三十五讲

    维摩诘经第三十五讲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抟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香积国的饭香,其实就是法身功德之香,法香,戒香,定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学过《六祖坛经》的,大家都知道六祖给大家受三归五戒,传五分法身香:戒、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祖师们讲经说法离不开经典,很多法语开示,都是借鉴于经典,引经据典。不管借谁的,引谁的,其是都是自性法身功德香,都不是外得的。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儩。这一钵饭,把所有的大众都给喂饱了,还有富余。不儩就是没有尽头,还很富余。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大众吃了这个饭,尝了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身心安乐。不是有形的饭使我们身安快乐,是法乐,是解脱乐,心安了,心得解脱,所以才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好像一切乐庄严佛国的菩萨们一样,每一个菩萨都很快乐。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吃了这个饭以后,身上的毛孔也都散发着香气。如众香佛国的树木那样,散发着香气。那天有个人还问我:师父,你身上还挺香的,大修行人真是不一样啊,你身上的香味我从来没闻见过,还真香。对不起,我身上没什么香,如果有,那一定是洗发水的香,沐浴露的香味。凡夫身上没有香味,就是得道的人身上,除了汗味儿,也不会有任何香味。大家千万别迷信,认为得道、开悟的人身上会会有光,会有异香。就算有,那也未必是得道的象征。我们学法最容易着相,这些外在的现象,并不代表一个人修行怎么样。这个我们一定谨记,不然很容易被骗或着魔。我这人最不爱骗人,先把实话说前头。别被任何人身上的怪异的东西迷惑。万一哪天我吃点肉、吃点蒜,你坐我跟前,闻见了,师父,你身上怎么有股肉味呀,有股蒜味呀!一下子对这个师父失去信心了。所以千万不能着相。也不能以这些气味儿、光啊、神通啊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行。有的人跟我讲,师父,这两天我鼻孔前老闻到异香。我估摸着,你也是沐浴露放多了吧!身体是出不了异香的,如果有特殊的香味儿,也一定是有别的原因。皮裤套绵裤,必定有原故。所以真正的异香是指法香,解脱之香,智慧之香。大家一定不要着相,谁给你说我身上有异香,或闻到谁身上有异香了,别去探究那些,都没用。一定是洗澡的时候沐浴露放多了。现在沐浴露、护手霜、擦脸霜都可香了,还有香水。一进商场、超市,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有的沐浴露的香味跟香水味不一样,很淡,也有檀香味儿的,所以很容易跟修行想象的那种檀香、异香混到一块。所以闻到异香的,可能没使过好的沐浴露,使的都是五块多钱的,五块多钱的那种香料,一闻就知道是洗头水或沐浴露,过去用的那种,现在都很贵的。所以这里毛孔所出的异香,还是法身功德之香,是解脱之香。是对身心安住,解脱烦恼的一种形容。不是说你解脱了冒汗都是香的,汗还是汗味。只不过说一个清净解脱的人,吃的比较清淡,汗味轻一点而已,不会有异香的。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这时候维摩诘问香积国的众香菩萨,香积如来怎么说法?注意了哈,说香积如来,香积佛,大家不要错解啊,香积佛在哪儿?就是在当下这个佛土。你不要想离你多远的那个佛土,这是比喻。时空方所上的距离,那是一种比喻。你不明白那里的佛土是心性的显现,那里的佛是法性佛,你就会以为香积佛国离你有多远。明白了,香积佛国,就在你眼前,你自己就是香积佛。六祖大师说,迷人说十万八千,说远,悟者就在眼前。只不过香积如来比喻的是顿教法门,是禅宗,是最上乘法,为上上根机人说的。为什么是最上乘法?因为香积佛说法离于文字,直用其心,闻香即是修行,闻香即得解脱。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所谓的禅宗,就是离文字,离言说,离心意识。直用直行,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根基不好,学不了禅宗。那是你没遇到真正的禅宗,没遇到善知识,不知道众生根基都一样,只是因缘时节不同而已。所有人都能学禅宗。看你有没有这个缘份,有这个因缘就有根基,根基本来都一样,遇缘就活了。香积佛不以文字说法,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闻着香就能入律行,就修了法了。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动动鼻孔,所有的一切德藏三昧都具足了。得是三昩者,善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我们费劲巴咧的,还修六度,还坐禅,还读经,还要持咒,还练习觉知。学了一大堆,还是烦恼。我们看,香积佛国,闻香就修法了,就获一切德藏三昧,获一切智慧禅定。其实,如果你明理了,会修行了,当下六根和六尘接触,一样也能获一切德藏三昧,一样开悟,一样解脱。这里的闻香修法,在当下我们也能。只不过,我们不明白,总是心向外驰。你心向外驰,佛陀就用比喻,给你讲一个香积佛国的故事。他们这个佛土的菩萨修行特别省劲,坐香树底下一闻,全都具足了。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香积国的菩萨问维摩诘:你们佛土的佛怎么说法?我们看啊,下面都是吓人的啊,骗人的,方便说,糊弄你的。我们现在学法的人都被吓的神神叨叨,吓得神经兮兮的,都还没好呢。很多人都还堕在佛所说的故事和文字法里边呢。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正好这时音乐响了,这个配乐非常应景,地狱来了。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我都不用讲了,你听这音乐都听明白了。怎么就那么巧呢。太配合了,太应景了。听着就感觉去三恶道似的。谢谢这些作曲家,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地狱的景象。又来了。这音乐真的非常有画面感。这一大段经文都是讲有什么心就召什么果报。这些心都是有为心,生灭心,有所得心,求取心,贪着心。你看这音乐背景就是形容这些心,然后就告诉你有这种果报。吓唬你,吓唬人。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就这么吓人,但还都去造作,还是不怕。譬如象马,儱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就是他苦到实在不行了,才知道收敛,才知道改自己,才知道改心念,改心态。苦吃多了,吃到不行了,才知道止息,才知道修行。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不管得什么果报,都是自做自受。自己做了这些事,就会受这样的果报。只不过佛把这个答案告诉你,让你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多么好的一段音乐,把这一段做什么受什么果报,诠释的淋漓尽致。彼诸菩萨,闻说是己,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太不可思议了。在《法华经》里也有一个比喻,有一个大富长者,家里面有很多孩子。这帮孩子跑到一间坏了的房子里去玩,这个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了。里面有好多虫子呀,鬼呀、罗刹呀、夜刹呀,等等。这好几十个孩子跑去大房子里面玩,房子突然间就着火了。火势越来越大,可是孩子们在里面玩,贪着游戏,也不知道着火了,也不知道危险。父亲看见房子着火了,想把孩子喊出来:啊,赶紧出来吧,着火了,危险啊!孩子们也听不懂父亲在说什么,看见父亲在外面嚷,不知道说的啥。孩子小,不知道火的危险。这个着火就相当于三界火宅。贪着五欲六尘,就像在火宅里一样。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生就像这帮孩子们,贪着五欲游戏,烦恼之火逼近,不知出离。父亲怎么喊都不出来。这个父亲有没有能力进去把他们一个个拉出来?有。一个个的抱出来,有这个能力和本事。直接抱出来,这叫大乘佛法,这叫实相法。但是这个大富长者怕把孩子们弄伤了,怕吓着孩子们。就骗他们,说:我外面有牛车,羊车,鹿车。上面有好多的玩具,有枕头,都是蚕丝做的,上面挂着金银珠宝。好多的玩具,可漂亮了。牛都是大白牛,车也大,跑的快,羊车上有很多玩具,鹿身上全是金子。就这样给他们讲,一讲这个,孩子们一听,有玩具,乐了。这些玩具,牛车、羊车、鹿车,像征着佛所说的三乘法,三乘佛法的娱乐工具。大富长者一这样讲,孩子们就一个个就出来了。从火宅里就出来了,毫发没伤。因为孩子们喜欢这些东西,所以愿意出来。这个故事就是比喻,佛如何以三乘方便之法引导众生入于实相。能给直接讲实相吗?能。但是怕众生不信,堕入恶道,退转。错解了佛意,再伤着众生。所以才把一佛乘,以智慧方便之力,分别演说三乘之法。就用方便法讲出一个牛、羊、鹿等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其实唯有一佛乘。这个三乘法就是经典、文字之法。文字就是三乘法。要直接进去一个个给抱出来,这叫禅宗。《法华经》就写到:佛有无限的智慧、方便,有十力、四无所畏,有大慈大悲,有不共法,把这些根本的、实相的智慧就隐去了,用众生喜欢的假法、方便法来引导他们。隐去无量智慧、功德而编个瞎话去度众生。佛应众生根基,而讲方便法。这里也是这样,释迦牟尼佛有无量的智慧,把第一义谛的法门都隐去了。给众生讲这个报,那个报。你做这个得这个报,做那个得那个报。大家听这个能生起畏惧心和出离心,相信这个,喜欢听这个。喜欢听布施,得升天的福报。做好事,就得善报。放生就长寿。诵经就能生个大胖小子。爱听这个。把实相法就隐了,用这些个方便,贫所乐法,来度众生。不光佛不可思议,而且跟佛一起弘法,结伴来的这些个菩萨也非常的不可思议。亦能劳谦,就是能忍着,能随顺众生。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受这个苦,还要来这个世间示现。跟着众生一起受苦。我们知道过去生活条件很艰难。现在还好多了,现在物质都比较丰富了。过去还吃不上饭,佛菩萨也要跟着挨饿。穿不着衣服,也跟着受冻。你看看赵州禅师十二时歌里写的,看着让我哭的都不行了。赵州禅师晚年那种落漠、萧索,让人看着非常的凄凉,还要受这份苦。一个人往那破屋子里面一呆,窗户都是漏的,自己迦裟都是破的。连野菜都吃不上。本来还想去村里要点,村里人也没有。村里人都跑他这小庙里偷东西来,那个凄惨呀!但是,即便那样的话,人还是快乐的。所以我们现在真是福报太大了。我们现在就像在弥勒佛琉璃世界差不多了。我已经很满足了,不知道你们满足不满足?你看看米勒日巴尊者、赵州禅师那寒酸劲、穷苦劲。你再看看永嘉大师,实在无聊,实在没有娱乐,跑江边座着去,美其名曰永夜清宵何所为。没有事干,江边座着去。实在干不出什么来了,只能看江了,还说江水很漂亮。江啊,天天看着。谁还没看着过江啊。实在没得看了,没得听了,只得听松树声,涛涛江水声,看月亮。现在到处都是美景,都是娱乐。众生根基如果不行的话,你给他讲实相法,他不能受持,听不懂。维摩诘言: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瞋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这十法,其它的佛国、净土没有这样的法。所以不要轻视娑婆世界的众生和他们的修行,地球的菩萨和修行者们都不可思议。娑婆世界又叫堪忍世界,能在堪忍世界知道修行和解脱,那种愿力不是常人所能有的。多苦都得忍着,忍辱就是这样修成的。包括四摄法、六度等助道法,这些法在其他国度是没有的。维摩诘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修行什么法门于这么一个疮疣的世界、五浊的恶世,能不受染着,不受伤害,生于净土?生于净土的意思就是在这个世间,而不染世间,犹如莲花,处在淤泥中,而不染淤泥。怎么修行,怎么用心,才能在娑婆世界而生于净土?不是说另外到一个国土去才是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这个我们都学过,我们也都这样做的,经常会帮助别人。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有所回报的。你看布施完了,马上做回向,希望自己早日成佛,希望自己具足功德。全都是希望,你把这些希望打掉,你就成了。但就是舍不得,就是不肯,总怕漏掉了功德。听我讲法的人,一听到不让做回向,马上就疑惑了,师父,不做回向那功课不是白做了吗?那我捐的钱还有什么意义?我放生,我供僧的功德不就没了吗?你看,全都是望报之心。所以,能够饶益众生,而不望报,只有明理的人,只有菩萨才能行。第二,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这更不行了啊。你要让他观想一下把众生的苦都放到自己身上都很难,更别提代一切众生受回,所做的一切都回向给一切众生。这里的回向,其实是布施掉,跟自己完全没关系。不过不是说所有人做不到,有的人就能做到。所以我们不要以自己狭小的心量来揣度菩萨。菩萨就能做到,这个世间有太多人能做到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无我,无我相,总是为众生着想,利益别人,而确实不望回报。虽然我们做不到,但有的人能做到。谁做到谁解脱。等心众生谦下无碍。祖师们也都给我们表法了。像六祖大师不管对谁都是普行恭敬。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这样的同修给我们表法。等心众生,谦下无碍。很谦卑,很平易近人。你什么时候跟他在一块,都看不到他生气,发脾气。但是人也不能太老实,太老实就变成了迂腐,就便成傻子了。我可以尊重你,但你也不能欺负我。我们平等相处,而不是卑躬曲膝。等心众生,就是以平等心待一切众生,不会轻视别人,不会不尊重别人。谦下无碍,和所有人都不较真,谦卑柔和,懂得谦让别人。于诸菩萨视之如佛。现在大家学禅宗学的,都会说这一套了,是心是佛,我即是佛。把别人当没当佛我不知道,都把自己当佛了,做自己就是做佛,天天都做自己去。自己也没做好,最后变成了自我中心。自心是佛,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让你执着于自己,而是不向外求。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对外人、陌生人、同事可能能尊重恭敬,视之如佛。但对家里人,对身边熟悉的人就不恭敬了,跟亲人熟人呆的时间长了,就该挑毛病了,就这不对了、那不对了。先别说视之如佛,你能把他当个朋友就不错了,别当佛了。这个话说的太高了,我们低点,我们别那么高傲。佛法吗,就是给我们一个期望,给我们一个距离,让我们去往那上边靠拢。你要一说,那都做到了,也就不叫佛法了。所未闻经,闻之不疑。所未闻经,就是大乘方等第一义经典。讲出世法、讲实相的经典,听了也不疑惑,不会觉得恐惧。不惊不惧,心不疑惑,不会怀疑是不是佛说。不会觉得这对吗?不会。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会去诽谤声闻人,或是轻视声闻人。不管你修的啥法,外道啊,声闻法啊,不管不评论。你修你的,我修我的。为什么呢?有的人他就那个根基,他就以声闻身得度,就得示现声闻而为说法。你非让他修大乘,他生不起大乘心,他会起烦恼。所以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疾彼供,不高已利。别的出家人得供养多了,你不嫉妒。自己得的供养多了也不得瑟。不能得瑟,这讲出来,别人就该嫉妒了。这个不能轻易说,每年从信徒那儿收多少供养,这个不能说。说完了有些人该诽谤了,你看他们出家人,收这么多供养,不好好修行,就贪供养了。不行,他们挣的太多了,这行赚钱太容易了,我也要出家。出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明白的告诉你,一年给你五百万,你也出不了这家,知道吗。你放不下你那个小家庭,你放不下你的家亲眷属,他们可比五百万值钱多了,还有你的享受,那可不是五百万就能让你放下的。你一说出家,你妈先抱你大腿,然后是你老婆,再然后是你女儿,你大腿都不够他们抱的。所以别羡慕出家人那点福报,那不是一般人所能得的。你想出家?你妈一哭,你就吓死了。你媳妇搓板往那一放,什么都不用说,你就怂了,我不出了。所以出家很难很难的。出家人他有福报,那是天经地义的,为啥。放下了很多,舍一得万吗。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不疾彼供,不高已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虽然有闻名利养,但不贪着,不住着在名闻利养上,不着在虚荣上,不着在享受上。常省已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常省已过,六祖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只是看自己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执着,有没有烦恼,有没有分别,而不去看别人。别人做对了、做错了,不会管,也不会说。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看他有无过。因为不管是谁,你一说他,他肯定不高兴。就算是亲师父管亲弟子,也不能总说。说了弟子就不高兴。不管你是他爸,你是他妈,你是他老师,你是他师父,你是他啥,只要你说他,表面上,他听着,很谦虚,您说的对,扭头就记心里了,心里就烦恼了。好几天都不高兴,为什么?被批评了,不爽。表面上,师父您说我吧,我特别希望您批评我,给我指出我哪些地方还不行,哪儿做的不好。你要信他的鬼话,那是你傻。可别被徒弟骗了。你说吧,说完了,他就记着了。第二天他就不理你了。人都这样,所以有智慧的人绝对不说别人,他做的再不好,你也别说。他自己反省到了,那说明他有悟性。但你别说。再好根基的人,都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这点很重要,希望大家记住。不管在世间,还是在道场,不要去说别人。明明你知道那个障碍他的修行,让他自己去觉悟,让他自己去改。你别说,你一说你就犯傻。我告诉你,包括你儿子,包括要饭的,你都不能说,你都不能轻视,谁你也不能说。你要管,就管好你自己。首先你说自己看看,你看你自己能不能改。你自己改个缺点都比登天还难,你凭什么去说别人,并且认为别人会听你的?那怎么可能呢?我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你自己说服得了自己吗?你认过错吗?改过借吗?很少。除非有大的教训,自己觉悟了,谁能说你?谁敢说你?人人都是佛,都有佛性,你教育我?凭啥?你有啥资格说我?除非你迷糊颠倒了,否则千万别去说别人。千万不能把自己当五当六的,没有人会重视你。佛陀怎么样?三界导师,那是众生公认的。为什么被公认三界导师?尊重众生,从来不居高临下的指责批评众生。想教导,都是用善巧方便,先让对方信任,再施以教化。我们可千万不能犯傻,你把自己的人生都过成什么样了,还去说别人?但如果你没修行,没有觉知,你会经常忘记,你会把自己当佛,把自己当老师,把对方当学生。不小心,你说了对方一句,完了,你跟对方的关系一下子就破裂了。说一句,你俩这关系就完了。表面可能还维系着,但心里已经有了隔阂,有了疙瘩。谁也别说谁,这样的话,世界太平。这也算是一个心法,密诀,希望大家铭记在心。但是很难做到,因为我们都是自以为是,都好为人师。总觉得自己比对方聪明一点,不知不觉就说对方了。最后总会忍不住,然后开始说:我觉得咱俩关系不错,本来我不想说,都憋三天了,我看你这样,还是给你讲了吧。讲了,讲了就完了,两人的关系就破裂了。常省己过,不讼彼短。这个真难,太难了。但是你做到了就清净,你做到了你就解脱,这是八法。这个八法是未曾有法,娑婆世界的菩萨如果这八法做到了,他就能生于净土。这里的生于净土,其实就是当下得清凉,当下得解脱。于娑婆世界而得净土。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这部《维摩诘经》讲的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其实他还是三根普被的。这品里面讲到了地狱,地狱报;是畜生,畜生报;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等等。讲因缘果报,讲菩萨所修的法,这都是助道法。虽然我们学心法,但不是离开这些别有心法可得,心法不是抽象的、义理上的,离不开这些而有心法。这些做到了,自然就心得清净。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三乘,也没有一个绝对的一乘。要看你怎么领会了,怎么理解了。菩萨行品第十一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这时候,讲着讲着,维摩诘和文殊师利就来看佛了。佛在庵罗树园说法,阿难发现周围都变成金色了,这是一种象征,智慧的显现。于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与诸菩萨礼事供养。维摩诘对文殊师利说,我们一起去看望佛陀吧,带着菩萨们一起去供养佛。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时。好的,我正有此意,咱们这就走。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大家都不用动,维摩诘以神力,直接把大家都放到了维摩诘右手掌上面,连座位都一块带了过去。到已著地,稽首佛足,右绕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大家到了佛的面前,就站好了。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匝,于一面立。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坐,即皆受教。这些菩萨们和弟子们,到佛面前,并没有先坐下,而是先给佛顶礼。这也是表法,尊重佛,尊重法。表对佛法的重视、恭敬,在给我们表法。然后世尊也是一一的问候各位菩萨,让大家就座。大家按佛说的一个个都坐好了。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唯然。已见于汝意云何。世尊。我睹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这时候大家座好了。佛就对舍利弗说到,你看到这些个菩萨大士的自在神通之力了吗?舍利弗就说:看到了。包括这些讲不二法门的,这些天女的示现。佛就问:你有何感想?汝意云何?我睹其为不可思议。我看到这些菩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行持,他们的所为,真是不可思议。不是意识、思维所能想象到的,是很难揣测的。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阿难不知道这香气是什么,所以阿难就问了:这些香是什么?以前从来没有闻过。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从毛孔里散发着清净解脱智慧之香。所以祖师们一说法,举着个拂子。六祖在这,五祖在这,达摩在这。大伙就向这看了。你一向这儿看的时候,祖师又骂了,傻瓜,向这里看什么?不是您让我们向这里看的吗?我让了吗?于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这时,舍利弗就开始骄傲了啊。因为刚才他也在场了,香积佛国的香饭他也吃了。舍利弗头一次有了信心,有了喜悦。说话的时候,他那已经老掉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舍利弗就说了,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香。哎哟,我的天呢!我们为舍利弗点个赞。他终于活了,他终于把他那个身份放下了。讲到这儿,我也很开心,好像我就是舍利佛一样。过去一直认为自己是舍利弗,还不太喜欢这个身份,现在发现舍利弗也挺可爱。    

    2021-03-01

  • 维摩诘经第三十四讲

    维摩诘经第三十四讲我们昨天学习到,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舍利弗想起饭来了。维摩诘知其心念,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讲道。不要贪世间有形的抟食、杂食。乞杂欲食而闻法乎?就是你听着法的时候怎么还想着世间的食物?这不是一个道人应该用的心。然后就给他讲:我这有更好的法食,更美的饮食,有法食可以供养大家。你们先等一会。且待须臾。这时候维摩诘即入三昧,他这一即入三昧,明白的人就知道这是故事,这是智慧。不明白的人就以为他有神通,就真的变现出一个妙喜国、香积佛国,把这么一个佛国变现到大家面前。有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一个佛国叫众香,佛号香积。这个国家的香气遍满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都能闻到,无量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有很多的菩萨。这个佛土说法,不需要佛讲法,佛给你弄点香饭,往那一放,法就讲了。这即是无情说法,法身说法。维摩诘经的殊胜处在于它里面有很多其他经典所没有的祖师禅演示,有无情说法,只是人们看不懂。哇塞!这个法门太殊胜了,太幸福了。这是一个微妙的、最殊胜的法门、最好的法门。但是你不要搞错了,不是说你爱吃世间的食物就容易开悟,而是你有智慧从六尘中悟法。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有禅宗,是因为有一批懒人,啥法也不用学,但能歇心,能死心,能无求,一切法都不用学,能老老实实呆着,一切就成了。这个香积国有更微妙的法门,只要一闻饭香,连吃都不用吃,一闻这个香味,就解脱了,就开悟了。你不要认为这个香积佛国在别的地方,它就在你家里,在你身边,随处都是,所以叫做其香遍满一切世界。佛所说的一切的经典,一切的佛国,一切的佛号,一切的菩萨众,都指我们自己。不然的话维摩诘就不需要把这段引出来了,也就没有后面的令彼菩萨,增益功德。这个增益功德,就是增加智慧、增加见闻,我们用世间法来说就是增加见解,其实是智慧。让你知道开悟并不是多么神奇的事,而是非常简单,简单到你无法相信。只要你有根基,有悟性,大家都能够学此法门,从此法门而得开悟。我们有最幸福的修行方法,为什么要去修苦行呢?没事在家里边整点香饭,这个香饭你也能整,带着觉知,安住每一个细节,从洗菜、切菜、烧菜,到端菜上桌,菜香扑鼻,到拿起筷子,把饭菜送入口里,带着觉知去感受饭菜的香味,直用六根,不生用想。直接开悟,直接解脱。每天,每时都如此安住,如此修行,如此解脱。昨天我们讲了这个秘诀,你炒菜时可以多倒点香油。小磨香油,最好是天津武清的香油。买不到,没关系,就买当地的香油。也一样。多倒点果油,最好是花生油、葵花籽油,都可以。只要把饭做的香香的,你就开悟了,你就到了香积佛国。所以一说香积佛国,你别真的以为度四十二恒河沙。为什么叫度四十二恒河沙?是因为没有安住在香味,没有通过鼻识而安住当下,解脱当下。香积国就在你身边啊!你怎么想都想不到,所以才那么远。你鼻子闻到了香味,真正闻到了,正闻的时候没打妄想,这叫度四十二恒河沙国土。你鼻根接触嗅尘的刹那,度了四十二恒河沙佛土。就因为你没有活在当下,你在打妄想,所以那个佛土离你很遥远,遥远是因为你活在妄想里,没有活在觉知里,没有活在空性里,没有活在根尘的当下。维摩诘经其实就是把这个秘法开示给你,最上乘的法就在你家厨房,香积佛国就在你家的厨房里,你家那个灶台就是香积佛,你家那个油,就是香积佛诸菩萨众。只要你能真正闻到那香气,即得解脱。如果厨房是香识佛国,那花园是吗?当然是。草地上是吗?当然是。有香味的地方都是。只要你直用鼻根,而不染着,鼻识起用的地方,就是香积佛国,闻下见性。我们都知道言下见性,同时,见下可以见性,听下见性,闻下见性,嗅下见性,触下见性,思下见性。所以说,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你家厨房,你家小区的花园,甚至是超市,所有有香气的地方,都是香积佛。时彼佛与诸菩萨,正坐在那吃饭的时候,有很多天子,都叫香严。我们也都知道禅宗有一位祖师也叫香严,香严智闲禅师。可能是按照这部佛经里面取的。当然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寺庙叫香积寺,香积寺也是依这部《维摩洁经》取的。说明这部经,它流通的非常的广泛,影响也深远。这时候很多天子叫香严,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品就是告诉大家,闻香味就能修行,就能开悟,就能解脱。现在知道了,六根清净,闻啥都喜悦,见什么都清净,闻啥都能受用,有无量的美味,为啥我们不解脱呢?因为执着于世间的一个盈头小利,执于一端。本来有无量的妙香、妙色、妙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为我们所用,闻香气都能解脱。为什么你就认准了一个芝麻,而丢了西瓜?就捡那个瓦砾,而迷失了摩尼宝珠呢。这时候大众全都看到了香积佛国,菩萨坐在那里闻香,正在修法,解脱呢!这太美了,这国度的修行太好了,也不用诵经,也不用念佛,也不用回向。个子都老高老高的,四万多由寻。一看见娑婆世界的人全都傻眼了。还有蚂蚁这么小个的众生。搁手里玩都没法玩,太小了。维摩诘开始问大众:你们谁能到这个国家去要点饭?文殊师利以威神力故,加持大众,大家都不说话。文殊师利和维摩诘两人演戏,不要人说话,就是给维摩诘讲法的机会。然后维摩诘不起于座,派了一个化菩萨就去要这个饭了。大家都不能去,就派了一个化菩萨。化菩萨带着话,问候这个香积佛,带着维摩诘教给他的话。彼佛世界的菩萨一听,还有个娑婆世界,还有乐小法的众生。这个香积佛国的菩萨们就纳了闷了,问佛,什么是乐小法众生,他从哪个世界来的?所以佛就告诉他了,有个世界叫娑婆。宇宙里有个世界叫地球。我们都是娑婆世界的众生,地球的子民。我们要以自己是娑婆世界的众生为骄傲。不要老向往着香积国啊,极乐世界啊,药师琉璃国啊等等的。我们的世界是最好的。你听着下边会讲到的。有一个佛叫释迦牟尼,在那个佛土为乐小法的众生敷演道教。那还有个菩萨,叫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得了大智慧。明心见性,得了大解脱,为众生诸菩萨说法。所以遣一个化菩萨到我这来,称扬我名,赞叹此土。称扬我名就是称扬香积佛国法身说法的智慧,赞叹此土就是赞叹这种最上乘的修行。令彼菩萨增益功德。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维摩诘的修行怎么样?他有什么功德智慧,才能够有这么大的神通力来到我们这个国度。我们这个国度多长时间都没有人来过,怎么他就来了呢?佛言:甚大!他的功德无量,他的智慧无边,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他不仅遣化菩萨来我们这,所有的佛国他都会去,都会到那里求法,再带回娑婆世界,开示给那里的众生闻所未闻之法。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这时候香积佛,用香钵盛满饭,交给化菩萨。这里香积佛所盛的香饭,是比喻,是法食,就是我刚才讲的,闻香能入道。所以这里的香饭,它是无形的,是一种譬喻。佛法真的是方便,是引你入实相的。你真听明白了,你发现佛法并不是那玄妙,很简单。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九百万菩萨看到还有个娑婆世界,眼睛一亮。还有个这么好玩的地方,都惦着过来看看。看看这个世界的佛,这个世界的菩萨,还有维摩诘。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著心。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是佛在讲故事,在引导众生,让我们对佛法,对佛的智慧生起信心。我们这里的菩萨难道就这么没有智慧吗?别忘了,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开悟的大禅师。彼佛世界的菩萨们想来婆婆世界,香积佛嘱咐他们,要收摄你们身体的香气,舍汝高大的形体,别让婆婆世界的菩萨们看了自惭形秽,感到自卑。香积佛说,可以,你们去吧,但是一定要收摄你们身上的香味,不要令那个世界的众生生了惑著心。咱们本来是去给他们当个法众,演法的,别你去了一趟,让那个世界的人升了惑著之心。惑着就是感到神异,执着这些异象,反而忘了修行。你变化一下,你太高了,那个世界的人太小了,让他们看了你而心生惭愧。其实我们不会生惭愧心,我们都通达了不二法门,大小为二,大即是空,小即是空,入此法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这套路到是背会了,但人家真的现你面前,就傻眼了。大家修行,千万不能理是理,事归事。香积佛嘱咐大家,不要让那个国度的众生生鄙耻心、生惭愧心。不要让他们对佛法退失信心。原来他方佛国还有这么高的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修到这么高的个。你修多高也没用。佛性不高不低。佛性有南北,但是没有高低。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你看到他们,千万不能轻视,又小又丑陋,不要生障碍想,不要轻视他们。不要着相。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佛还得嘱咐这帮菩萨们,看娑婆世界的众生,不能着相。佛真能唠叨。要是禅宗的祖师,就说:你别唠叨了,天天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好不容易出去玩玩儿,又开始唠叨。还让不让我们心清净点?天天讲法,什么事都忘不了那三句。天天诸佛国土,皆如虚空,烦不烦呢?佛怕你忘了,这个东西得天天讲,你再不爱听,我也得讲。佛都快哭了。没办法,这是他的工作。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为了度那些个贪着小法的人示现的这样一个不净秽恶的国土。其实怎么叫示现呢?乐小法的众生,贪一个有形,有相的、差别的东西。把一切境界都当成真实的,当成实有的。所以都是他自心现的,而不是佛给他现的。娑婆世界佛土,这种幻相,都是众生唯心所现。唯众生心自现,而不是佛给他们现的。所以现的东西,不真实,别执着,就会见到真相。师父,佛清净,怎么现一个那样的佛土呀!你一念分别,这个土就不净,就秽;你一念不分别,就没有净秽,当下就是真正的净土。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间,至维摩诘舍。这时候化菩萨带着香积佛给他的饭,还有九百万菩萨们就回到了娑婆世界。很快,眨眼之间,须臾之间,就到了维摩诘的屋子。这个法也只能天津人讲。天津人有这个传统,相声的传统,幽默的传统,找乐的传统,没正形的传统。不严肃,佛法千万不要奔严肃上归,佛法就是幽默,就是智慧。幽深难到,默契而已,所以叫幽默。你不要误解了幽默,你不要一说幽默,就是找乐,就把不严肃当成坏事。不严肃,不较真,才是佛法。幽默是智慧,是不当真,幽深难达,默契而已。它完全是一种智慧,一种洒脱,一种活泼,变化多端,富于变化,鬼神难测。最后把自己也搞懵了,一定要把自己搞懵。天津人比较擅长这一点,天津人就是把对方,把自己全搞懵,他就乐了。《维摩诘经》真的是一部非常幽默的经典,他里面有很多故事,很多骗人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发现。当你发现它在骗人的时候,你成佛了。谁也骗不了你了。你不再被祖佛瞒。其实佛与祖并无瞒人之心,只是你自己看不懂,才被祖句佛句瞒。这部经如果不能骗你,那天下任何一个法师,一个出家人,一个善知识,佛,祖师,也骗不了你了。其实善知识,菩萨们都是骗人来的,骗你出离世间,骗你修行,骗你解脱。时,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人来了,从他方世界来了,咱得有礼貌呀,九百万呢,化了九百万呢,你说是不是骗小孩呢。这个事情至于讲那么清楚吗?那九百万菩萨能化八百个座吗?那不打起来吗?也不能化一千万呀,化一千万,剩的一百万空着啊!时,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这时,化菩萨把要来的饭给了维摩诘。饭香就飘散开来,整个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全都弥漫着香积佛国的饭香。智慧无极限,这里的饭香是形容智慧,形容般若心,无形无相,没有边畔,量周沙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大家闻到这个香气以后,身心清爽,快然就是轻安快乐,一切烦恼都消失了。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众,来入维摩诘舍。从就是带着,长者主月盖菩萨,带着八万四千人来到了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我们不需要座,只要有个地方让我们闻闻这味就行。站在里面就可以了,我们看,这些菩萨多么的谦卑,知足。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这个香味一出来,啥人都来了,各路神仙都来闻此香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其实大众跟前啥饭也没有。为了演这个戏,佛就要这么讲。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根本就没有这些人,也没有这些饭。这时候维摩诘就告诉大家:你们可以吃了。但是吃这个饭,需要智慧。此饭是如来饭,是大悲所熏,不要夹着思虑心、意识心、分别心来吃。就是黄檗禅师所言的智识,而不要贪着识食。众生所食,皆是识食。道人所食,不着其味,但能养身即可。这里的香饭,比喻智饭,所以叫香饭。仁者可食,你们可以吃了。但这个饭,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吃。刚才舍利佛不是说饿了吗?现在可以吃了。眼前啥也没有,可以吃了。这个如来甘露味饭,是法饭、法食,是禅食,是慈悲喜舍食,是六度食,是十八不共法食,我看你怎么吃。如来是法的意思,如来饭就是法食,是大悲所熏。是从如来心地所出。能让我们解脱的饭,能让我们的心清凉,能让我们断除烦恼,能让我们常乐我净。是这样一个大悲甘露之饭。无以限意食之。不要用意识心,分别心,贪着心,取舍心,有为心,生死心,不要用这些心来吃。这听起来很难,其实食这个饭也很简单。就是你吃什么,别贪着,别作吃想。吃了就吃了。别执着吃荤吃素,吃多吃少,吃过了就放下,别跟吃较劲。限意就是分别心、意识心,取着心。这一品是在讲法身说法,无情说法。你听不懂,没关系,时节因缘,功夫做到了,自然就懂了。外面的树,外面的风,天天吹,雨经常下,鸟经常叫,草经常散发着香气,早晚你会吹到风,晒到太阳,淋到雨,闻到花香。你听到闻到见到,就开悟了。春天的冰也化了。冰都化了,你那个心还没化。你也听不懂啊。冰都开悟了,你还没开悟。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如果你用意识心,有限的心来吃这个如来饭,就不会消化,就听不懂佛讲的法。你用有为的心,生死的心,那你消化不了这个香积国的饭。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就是另外还有一个些声闻弟子,心想,这饭太少了,这么多人,哪里够吃的。毕竟你只盛来一碗,这里这么多人,怎么够吃的呢?虽然香味能弥漫到三千大千世界,大家都闻着味的过来了。但毕竟量少。声闻人着相,不知道这是如来法食,有这种担心,也很正常的。化菩萨曰:勿以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又开始打击声闻,声闻人不容易呀。到处被人打击。一个化菩萨,也就是一个假的菩萨,也能批评声闻人。所以我们知道声闻人多可怜了。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不要用你那小心量,小智慧来测度如来功德智慧。四海有竭,此饭无尽。耶稣有一段故事,耶稣到一个地方去化缘。渴了。向一个女人要水,这个女人嫌弃他是以色列人,不愿意给他水喝。耶稣就讲:你都不知道你面前站的是谁?你给我的水,喝了只能解一时之渴。而我给你的水,如果你能喝了,永远不会再渴。耶稣自信他所给众生的水,是智慧、喜乐之水,跟这里的饭食是一个道理。你那个水,凡夫老百姓喝了你那个水,还会再渴。我给你的水,不管是谁,喝好就不会再渴了。妇人守的那个井,是他们先圣雅各挖的。那个先圣叫雅格,也是一个圣人,是他挖的。还把这井的水当做宝贝,不给外地人喝。耶稣说:你这个井里的水喝了还会渴,你要喝了我给你的水,就永远不会渴了。我们就知道耶稣的水和这里面的饭是一个意思。它都是智慧,是心灵的觉悟,是慈悲喜舍,是无形无象的法喜禅悦。你不要觉得只有佛教里有觉悟的人、开悟的人。开悟的人到处都是。你看他说的这话就知道了。不开悟的人是讲不出这样的话来的。不开悟的人肯定是着相的,就像那些异声闻人一样。他不会想到无形无象的智慧。所以不要用声闻的小智慧来衡量如来无形无象的功德智慧、如来的法食。四海都有枯竭的时候,大海都会干枯,此饭无量无边,永远也没有尽头,永远不会用尽,多少人食用都用不尽。你们就分吧,大家分不完的。耶稣过去讲法的时候,大家也饿了,耶稣就用神通变现出一蓝子饼,怎么也分不完。我过去是基督徒,到现在还有个身份是基督徒。每周我都去教堂,经常去跟神父论道。所以我特别爱讲耶酥的故事。过去我没学法的时候,在我们那边邻里,花园呀,小区周围,看到人就给人家讲耶酥。那时的我都快赶上维摩诘了,见人就布道。到现在还有这个习气。耶酥的故事如数家珍,圣经看了很多遍,都翻烂了。想听耶稣故事的,有时间我专门给大家讲。不懂足球的,我也找时间给你补补足球常识。不懂圣经的补补圣经,想听希腊神话的,给你补补希腊神话。师父,我们佛经还没看完,又让我们看圣经。看《摩耶书》,看《创世纪》,看《雅歌》,看《约伯记》。这些都是圣经中很重要章节,看《诗篇》,看亚布拉罕的故事,羔羊,赎罪的羔羊,都看看。其实佛经,你读多了,明白了,你再看里面的这些东西,故事,你就不会疑惑了。再看世界各国的很多经典,很多最早的故事,都是比喻,都能让你悟道。你再看创世纪,看亚当夏娃,就知道它的喻意了。看诺亚方舟,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你就知道,古人用各种的故事在为你讲道。就像幼儿园老师,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讲的生动逼真,孩子才爱听。长大后,才知道那些故事都是有喻意的。故事本身没有善恶,没有好坏,没有智慧愚痴。但是讲这个故事的动机是为了什么?讲故事的动机就是为了让你歇下来。好好睡觉,宝贝,睡觉吧!诸佛祖师觉者应世,所说一切法,不过是让你休息,让你止息妄想造作。就跟唱摇篮曲似的,让你歇下来,让你不要再去执着这个,执着那个了。佛经其实就是给大人看的童话。它就是童话,就是哄我们睡觉的,让我们能安眠的摇篮曲。所以从这个角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古老的故事,都是法身说法,不是某个人讲的,是人们口口相传,蕴含着古老的朴实的智慧。

    2021-03-01

  • 维摩诘经第三十三讲

    维摩诘经第三十三讲有的人可能会说:师父,你这个破的可能有点过了?不过,再怎么都不过。因为,我们太执着修行,太执着佛法,太执着文字,太执着自己思想、意识、知见。怎么破都不过份。师父,你老讲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空的,不可得的。这是断灭吧,偏见吧,也十方世界也是有吧,妙有吧?说有说无,都不相关。说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你执着它,所以才要破到究竟。若有一法不空,摩诃衍不能胜出。要彻底破除你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对一切法的执着。你别跟我讲妙有,你的一个妙有,就又有去了。没有就是没有,你有一丝一毫的有,都甭想解脱。破的干干净净,最后什么都不破了,才是妙性,才是真实性。妙真如性,那才是妙有,不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妙有。对于上根人,对于真正觉悟的人,你不用跟他讲破,因为他根本不会立,不会见有一法是实有,所以也不用破。只有对初学的人,对着相的人,才会讲一个空法,才会说一个无法,才会破他对法的执着。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我们前面学了,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这时候,福田菩萨曰:他怕你执着一个空想,执着一个不二相,执着于一个不动行。就告诉你,福行、罪行、不动行都为二。所以三行实行即是空,这才是入不二法门。其实它讲的这个三行实性,你也不要执着,也不要有个三行实性。当然这是隐含着这个意思。如果这个不二性即不可得性,你再立多少,都是空,都是不可得。所以你不要执着福,也不要执着罪,也不要执着无福无罪。如果你执着无福无罪,那跟罪、福又没什么区别了。你执着于一个无福无罪,我啥也不干了,反正罪啊,福啊都是假的,我啥也不干了,我就死在那里得了,我安住在这个不动地,那也不自在,那叫死水不藏龙。古人云,百尺竿头不动地,虽然得入未为真。一切断灭了,利益众生的心就没有了,容易沉空守寂,流于二乘。当然我们也不是起一个心去利益众生,有缘即施,无缘即歇。就是它这种作用不会断灭。于此三行而不起分别,不会执着。色,空,空不空,都不去执着。我、无我、不分别我无我,都不执着,连不分别也不执着。如果执着于不分别,你又落在了不分别上。有一个不分别,其实还是有我,所以这个不分别也不执着,也不去分别。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所以这个不二法门,它是很微妙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我离开了善、离开了恶就是不二法门了。你最后离到没有所离,最后连离都不去管,都没有了,都不去离了,那才相应。华严菩萨说:从我起二为二。只要你起一个法,能所就出现了,就是二法。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居一切时不起妄心,一也不起,二也不起,一切心都不起,只是真如自性起见闻觉知之用,而不做见闻觉知想。若不起就不住。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有识就是不住心意识,不是没有了心识,而是不住于心意识、不执着心意识,不去分别自心的境界。德藏若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有所得,是因为有取舍。有取舍就是二。若无取舍,即无所得,无所得即与真如性相应,是为入不二法门。月上菩萨曰:暗与明为二。无暗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暗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其实所谓的二法,就是分别。就是从心意识分别出来的虚妄的法。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个根本,领悟了这个道理,就能入不二法门。这些菩萨讲的不二法门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不让你去执着一边。就像入灭受想定一样,比喻,像在灭受想定中,没有明暗。不二法门也一样,没有明暗、是非、善恶一切的分别和对待。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世间人、二乘人,要么乐生死,要么厌生死;要么乐寂静,要么不知求寂静。学法之人,多乐解脱,乐涅槃,乐远离。不乐生死、不乐世间,不乐烦恼。不知世间与涅槃皆不可得。也不用厌世间,也不用乐涅槃。只要不染着,世间即解脱,生死即涅槃。二乘人趋于寂静,喜欢寂静,贪无作、无愿、空,执着三解脱门。不知世间生死了不可得,当下即是三解脱门。有法可得,就是二法。乐涅槃,不乐生死,是二法。厌生死,而趋涅槃,这是二法。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也不喜欢涅槃,也不厌离世间,都不执着,这叫不二。过去有个祖师,是芙蓉道楷禅师,临终时说过,生不爱天堂,死不厌地狱。还有一句话,夹山善会禅师说: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从祖师们的诗偈中就可以看到,祖师们是不厌世间,不爱涅槃。都是入了不二法门。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缚和解,都是妄想,是本来没有的。人执着于自己的妄念,有所求,才有缚,才有解。若通达本来无缚,即不需要解。本无生死,即不需要涅槃。本来就不在三界,即不需出三界。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讲到这珠顶王菩萨,又有个公案。有僧人问云居道简禅师:如何是朱顶王菩萨?云居禅师云:问这赤头汉作么?你问那个红脑袋瓜子的人干吗?真妙呀!珠顶王吗?珠是红色的,红头发的人。以现在来说,染发的,染成红色的,时髦。归宗禅师有个弟子,有一天他开悟了,对归宗讲:我开悟了。归宗问:你悟到啥了?他说:尼姑是女人做的。祖师们的智慧,都是言下,拿来即用,不待思惟。还给你解释珠顶王,解释啥呀?珠顶王不就是红脑袋瓜子的人吗!你看现在到处都是染红头发的人,连七十几岁的人都染成红发。你看球场上,头发染得红红的,珠顶王苦萨。据说巴西队的内罗尔,也染的红头发。还有一个僧人问:如何是第一义谛?药山回答:目净修广如青莲。祖师就是《维摩洁经》看多了,所以引经据典。过去看到珠顶王菩萨这一段,真是不明白,没看到过珠顶王菩萨,看到也不认识。现在终于发现球场上到处都是,还有现在的一些明星,到处染着红脑袋瓜子。珠顶王菩萨。乐实苦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学法的人,有个执着,有个习惯,执着于什么是真实的。师父,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你说一切都是假的,他就会问,那有没有真的?一切都是假的,他非得问一个真的。所以真的,假的,都不真,真的假的都不实。实、不实为二。有个真心,有个妄心,有个真实的,有个虚妄的,全是假的,都是方便说。师父,全是假的这句话,到底是真的假的?看到了吗?学法变成了抬扛、矫情。执着啊,执着!佛法不是辩证,不是辩论,而是破众生的执着,远离意识分别戏论。用一句话破你的执着,这个执着破了,又升起了另一个执着,然后再破。还有完吗?非得把我拉下水不可,非得把我度了不可。你不把我度了,你是死不目瞑目呀!我们看乐实苦萨,这个乐实呀,他说,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哪还有一个不实,连实都不可得。连真都不立,更何况假呢。因为实相不是肉眼所见,慧眼能见。什么是慧眼?父母所生的肉眼就是慧眼。如果你认为离开肉眼,别有一个慧眼,你那是慧眼吗?所以声闻乘或不明白实相的人,他会认为离开肉眼别有一个慧眼。慧眼就是肉眼,你不执着你肉眼所见的时候,你看的全是真的。你不执着你看的时候,你的看,就是观智,就是智慧,就是真的。当你执着的时候,就告诉你肉眼看的全是假的。所以非肉眼所见,慧眼所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别我一说肉眼,你就着肉眼,一说慧眼,你就着慧眼。当你着了慧眼的时候,就告诉你肉眼即是慧眼。当我说肉眼即是慧眼的时候,你别又想那个肉眼去。佛法呀,不把我们搞神经,不把我们搞懵,势不罢休。我看出来了,佛就是要把我们搞神经。现在一个一个都已经倒下了,佛达到了目的。这人太坏了。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这些人回答的,维摩诘都不满意。他又问文殊师利,他以为文殊师利能给多好的答案呢。文殊师利最后给的答案也不满意。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就是说,于一切法无言说,不说话,不回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其实这个看上去已经是很高时境界了,有很高的悟性。但文殊师利毕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他所要表达的无言说,让人觉得还不是最完美,最贴切。文殊师利问完了以后,觉得应该有更好的答案,所以他就问维摩结。对不起,打了个嗝儿,最后那碗饭消化下去了,终于消化下去了,不容易呀!听法一定得看直播。看回放,没意思了,听音频,更没意思。谁赶上是谁的,希望你们都能开悟哈。这个不二法门品我也就讲完了。怎么就讲完了呢?维摩诘还没回答呢?没有这样的师父,也太缺斤短两了。这个斤,这个两,要缺点。入不二法门品正式讲完。你维摩诘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你说不说就不说,我也不说。咱得有这个觉悟。别讲着讲着,成了照本宜科了。那就没意思了。我记得最早我讲《证道歌》的时候,讲《血脉论》时,还有传心法要,确实落下几句没讲。确实我是成心的,确实就有人追着问我:师父,你那两句没讲。我说:我讲了,你没听到啊。您真没讲。要不咱拿音频咱对对。对就对,肯定没讲,我都听好几遍了。去去去,谁跟你对。把我给气的,非的跟我对。师父你那一句没解释,您给我解释解释。我真讲了,就是你听不懂而已。你别觉得这个容易,我告诉你:这真不容易。昨天我翻来覆去想到半夜两点多,我才想出来维摩诘这一默怎么讲,都赶上神秀了,所以今早晨起晚了。 香积佛品第十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于何食?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感觉跟说评书似的。单田方播讲《水许传》,今天讲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时候,舍利弗又给我们表法了。这部经里舍利弗表了好几次法。如果评奖的话,舍利弗是这部剧的最佳男配角。天女是最佳女配角。屋里边怎么没个座呢?我们身上的花怎么掉不了呢?他事真多。舍利弗心念:吃饭的时间到了,屋里这么多人,到哪儿去吃饭啊。你看,大家都在认真听法,舍利弗想起吃饭的事。其实,他是为大家着想,自己并不太饿。我们也是这样,去参加讲经法会,听法,快到吃饭的点儿了,经就听不下去了。每天到点,我就饿了。维摩诘真是不够意思,把我们请来光给我们讲法,听法听的都饿了,吃饭这事,他不知安排没安排。所以舍利弗在这部大乘法典中,给我们演得角色,非常可爱。所以我说这是一部幽默剧。只不过,你得会看。一会儿,该你这屋里怎么没个马桶呢?憋得慌。一会儿,你这屋里没个座呢?一会儿,你这儿有充电器吗?到点了,该吃饭了,太可爱了,舍利弗。这事唯有舍利弗能担当。岁数大了,脸皮也厚了。你别以为这句话好问,其实很多人都饿了,但都没这个勇气问维摩诘。唯有舍利弗有担当。这个东西你真是不知道,如人饮酒,冷暖自知。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脑袋瓜子转得太快,为了让他慢点,喝点二锅头,不然的话你跟不上。最后把自己给骗了,所以把自己都给说懵了。为了让自己清醒点,我喝点酒。其实与会的大众都饿了,但是都要面子,都不好意思讲。因为都知道这一讲,维摩诘肯定要呵斥。但是总得有人讲,对吧!舍利弗就说了:到点了,怎么不给我们弄点饭,难道不管饭吗?这就是演戏,这就是包袱。是把维摩诘那段经典的台词烘托出来。时维摩诘知其意而对他说:佛说八解脱,仁者依法而行就可以了,难道在听法时还忘不了世间的杂食吗?如果你真饿了,等一会儿,会让你吃到一顿你从来也没吃过的食物。时维摩洁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读得太棒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东西得在底下练,练了好几年了,这个装不出来。咱们给舍利弗留点面子,这段先过去,不然我能讲三天三夜。咱也别说你舍利弗贪吃,贪座啥的,谁不贪啊。咱们就过去。这叫智慧,这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方便。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得文殊师利加持,大众才能不说话,保持镇定不动。其实,文殊师利和维摩诘都知道,大众没人能去。不加持,恐怕大家又开始局促不安,脸红惭愧。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大家都不讲,其实是文殊师利加持的。仁此大众,无乃可耻。什么意思?就是,你们虽然去不了,但是别害羞。这个佛土,登地菩萨都去不了,更何况你们。你看,维摩诘就知道大家去不了,所以才这样损大家。其实,就是说,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有智慧的,就是这个意思。无乃可耻,不要觉得羞耻。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文殊师利说,你维摩诘固然神通广大,但也不要轻视初学,未学就是初学的意思。勿轻未学,不要轻视未学,我生下来就是为了轻视未学来的,如果维摩诘能说出这句话来,那就历害了哈!维摩诘一个在家人,能行出家人的法,持出家人的戒律,人家能不得瑟吗?能调侃这帮大菩萨们,那得需要智慧,不是轻视,是为了活跃气氛。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辞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婆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这时维摩诘惦着给大家展献香积佛说法教化众生的因缘。他不起于座,在众萨面前就化做了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他的威德,他的光明,蔽于与会的大众。对大家讲到:你到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土,有一个佛国,叫众香佛国。这个佛国里面佛的名号叫香积。香积佛正和菩萨们吃饭。你到那去问候彼佛,代替我去问侯彼佛。就说,维摩诘让我告诉您,世尊,您和这些菩萨们怎么样,过得还好吧?没什么病吧?没有烦恼吧?怎么怎么着。希望你们吃饭给我们剩一点,我想拿到娑婆世界去做佛事。娑婆世界呢都是乐小法者。他不知道香饭能做佛事,能令众生入于佛道。希望您能给我们留一点,留一点,我带到婆世界去做佛事。其它的菩萨去不了呀!去不了的香积佛国。只有维摩诘化出一个化菩萨,依维摩诘神通变化力,其实就是智慧,变现出一个化菩萨。这全都是在表法,前面我们讲过坐高广之座,那都是在讲智慧,讲真正的神通。一般人不知道在讲什么。都是在表解脱之法,表游戏三昩,表智慧,表通达。时化菩萨集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在一些经典里都有讲到,其他佛国里面也都会有一尊佛,叫释迦牟尼佛,佛的两个侍者叫舍利弗和阿难。哇塞,好巧呀!没有那么巧的。在别的佛国里的佛,都有个儿子,都叫罗候罗。都有个堂弟,叫提婆达多,这个也太巧了。所以你就知道这里是用故事来暗喻实相。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极乐世界的菩萨身相庄严,皆同一身色。也是一样,都在表实相的法。这个化菩萨飞到恒河沙世界之外,到了香积佛面前。大家也都看的到,这个化菩萨到了众香界,礼彼佛足。彼佛闻其言,听到这个化菩萨说,化菩萨,化菩萨,有没有这个菩萨?没有。有没有菩萨?没有。有没有佛?没有。有没有众生?没有。大家看到这个化菩萨就开悟了。至于他说的啥,他爱说啥说啥,他说啥都不重要了。就当看戏了。化菩萨,其实就是维摩诘变化的菩萨,稽首彼佛,向彼佛顶礼。并说到:维摩诘让我向您问好,我是给他传话的。佛经里面,这个神通变化,描写的非常真实,就是为了让大家相信是真的。其实就是维摩洁自己到那了,非得说是化菩萨。要是说维摩诘自己到那了,我们就不容易相信了,说化菩萨就容易相信。这是佛的智慧和善巧,说维摩诘派我来问候您,您身体一切都好吧,最近收入也行吧!银子还挣的也够花的吧!是吧,这一说又说漏嘴了哈!化菩萨说的话都在道上,不像我一张嘴就漏窃。一看就是看电影看多了。到众香界,礼彼佛足,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否?过去也有人问我:学山师父,佛菩萨他们都是法身示现,都这么历害了,怎么还有人问他,少病少恼,气力安否?最近,您病得轻不轻啊,有没有烦恼?佛怎么会有烦恼呢?怎么还这样问?提这个问题,就说明,我们太把佛神化了。报化佛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也会得病,也会疲惫,甚至为弟子们操心,所以也会恼火,也会骂弟子。你看佛陀也骂过善星比丘吗。佛经里也说过,佛陀教化众生,有三种方法,一是软语,二是呵斥,三是软语加呵斥。佛也好,菩萨也好,离得开世间吗?离不开。你离得开吃喝拉萨吗?离不开。你离得开头痛,感冒,发烧吗?离不开。你说你感个冒吧,要个药去,要个牛奶去,半路还被维摩诘给拦住。呵斥阿难,说佛没病,佛怎么能得病呢?那是维摩诘的职业病犯了,不是佛没得病。佛得病太正常了。佛感冒很正常。维摩洁饶舌,啰嗦,找事,那是为了给众生讲法,开示法身。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佛也会疲惫,弟子问候佛陀,既出于尊重,也出于礼貌,是必须的。气力安不?您气力还够用的吧?天天讲法,不辞辛劳。愿得世尊所食之余,要吃佛剩下的饭。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把他方世界修行的妙法传到娑婆世界,也让娑婆世界乐小法的众生,得知佛陀的智慧无量。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彼佛世界的大士们见了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香积国的大士们问:这位上人,从哪里来?今此上人,是对这个化菩萨说的,是一种尊称。化菩萨,您是从哪来呀!婆婆世界,为在何许?听到了娑婆世界,好有意思啊!这个娑婆世界,到底是在哪里,从来没听说过。还真挺好玩的。它在哪啊?云何名为乐小法者?什么叫乐小法者?即以问佛。问了这个化菩萨,化菩萨他只负责传话,向佛问候,他没智慧,所以没回答。他就像孙悟空的一个化身一样,作个样子。即以问佛。佛告之曰。大家角色不要弄混了,这个佛是香积佛国的佛,对他那帮大士就讲了: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这些大家一看就能懂,一代而过。你俩有完没完,我在这就光看你俩了。我这儿讲着法,他们俩在那儿你一句我一句斗嘴,想让我给你俩禁言是不是!半天没理你们!你们不要胡说八道,都老老实实的。别说那些与经文不相关的事,也别在讲法的时候问问题。俩人非要说话,下边说去,微信私聊去。这成你俩约会的地方了。我们看看时间到了吗?正好到了。被你俩打断了,这一回也结束了。打断的也比较好。主要别耽误看球。看球之前要做准备工作,把脚洗了,把牙刷了,晚上那顿饭吃了,第三顿饭还没吃呢!后面就是卷下了,卷下也是非常殊胜的。这部维摩洁经是此起彼伏,精彩纷呈,没完没了。但是讲了那么多,我们还是觉得很殊胜,很有意思,意犹未尽。如果没有足球,我们就继续讲下去。不过说句实话,还是足球好看。我们权当看足球是到香积佛的佛国要饭去了。大家记住了,你的修行功夫表现在哪里?别人给你说啥话,你都甭理它。别管认识不认识他,就不理他,先做到不理他,他自然就不理你了。不然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也显示出你尊贵来。所以谁给我发微信,我从来不理,你越不理他,他越觉得你神秘,觉得你有修行。当然,发红包例外。其实修行很简单,谁也别搭理,让他上赶着你。甭管是谁,就是不理。三次以上再理。理呢,他问你三次理一次。不逊菩萨,不正眼看你。所以这部经里讲菩萨花不着者,他跟本就不关心这个花,连看都不看花一眼,他不对治,花自然就不着。不管是谁,你一理他,完了。你就跟他一样,不管怎么讲,你都跟他一样。就是不搭理你,扭身就走,我管你呢!祖师们就是这样开悟的。好事坏事都不理,好事不如无。洗洗脚,看球,做个好梦,祝你们都有好梦。

    2021-03-01

  • 无依是诸佛之母

    无依是诸佛之母孤独、寂寞、空虚,是修行中最难克服的。再好的修行人,很难真正耐得住寂寞。皆依佛依法,依修依证,依境依人。无依无行,唯大智者能行。当知,耐不住孤独、寂寞和空虚的心,就是轮回的根,生死的因,俱生无明的习气。想要真正解脱生死,为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一定把自己推到孤寂、无依、空虚的境界中去,再难也要面对。多少人到此空无抓摸处,皆望而生畏,处之不得,急急忙忙抓取人境,又溺生死深坑去了。这时莫论生死即涅槃,有依毕竟空。若口说般若,穷劫不得见性。须从实际中来,须在实修中成办此事,自赚不得。没人能绕开孤独寂寞和空虚,在识心的不停喂养中得到解脱。没有人能避开空,在有中而出离轮回。无论你修行还是不修行,最后,你一定会来到空面前。一次过不去,还会再来。两次,三次,十次,百次,千万次,无数亿次地来到空无所依的门前。直到你迈进空,步入空,领悟空,融入空,消失于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与安心。临济祖师云:无依道人,是诸佛之母,所以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洞山禅师云: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庞蕴云: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黄檗禅师云:若有一法不空,摩诃衍不能胜出。永嘉大师云: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维摩诘经云:祈首如空无所依。诸行者,莫怕空。空本无空,心生空想,空才成空。空不自空,只因妄想无明习气根深,被意识骗,被妄念诳,才畏惧空,才会抓取人法诸境。若达念无实性,二六时中,善护念,空本汝真心,是真安心处,解脱处,不但不惧,反是你真正安身立命自在解脱处。

    2021-03-01

  • 金刚经心法

    金刚经心法问:如何为他人讲解金刚经?答: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注:真正为人讲解金刚经,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身体力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能不取一切相,于诸法不生心,是真说金刚经。问:如何观一切法?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问:什么是佛?答: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问:如何见如来?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问:菩萨应如何布施?答: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注:此布施者,非有法可施。于法无所住,不生心,是名菩萨布施。问:如何降伏其心?答: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注:不见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不见心,不见非心。不见有众生可度,若能如是见,如是灭度一切心,是名菩萨降伏其心。问:如何一念知一切众生心?答: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问:日常如何以清净心生活、修行?答: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问:菩萨应该如何发菩提心?答: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注:言离一切相发菩提心者,非发心,非不发心。但用本心,而不住相,直用直行,不生住着,是名发心。问:与般若一念相应的人是什么样?答: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问:修行者应如何对待世出世法?答: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问: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佛陀真正想讲的法是什么法?答: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问:什么是实相?答: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注:非相者,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于法不生心,是名非相。心不住法,是名非相。问:什么是阿罗汉?答:实无有法,名阿罗汉。问:佛陀得的什么法而成佛?答: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佛陀讲的是真理吗?答: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问:什么是如来?答: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问:应该如何对待一切法?答: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问:菩萨如何度众生?答: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问:什么是菩萨?答: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问:如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问:有无福德?答: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问:如来度众生否?答: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问: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答: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问:菩萨如何用心?答: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注:所言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者,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即为大布施,非实有法可布施也。六根不染六尘,是菩萨用心。心无所住,是菩萨用心。问:须菩提以何名须菩提?答: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问:是否有我相?答: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问:有无众生?答: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问:菩萨修行,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注:灭度一切心,而无灭度想,如是而住,如是降伏其心。

    2021-02-26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83848586878889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