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自己的心

    遇到自己的心你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都即刻回向到你这里。你不可能对外在做什么。你做的一切都是在对自己做。从你这里放出,即刻回到你这里。甚至可以说,它从未离开你。你向镜子微笑,镜子收不到你的微笑,你的心收到了你的微笑。你向一个陌生人行礼,陌生人收不到你的恭敬,你的心收到了你的恭敬。你帮助了一个人,对方无法获得你的帮助,收到帮助的是你的心。你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给自己。如果你还以为你可以怒骂或责备一个人,你太愚痴了。那怎么可能?收到怒骂和责备的一定是你自己。当你布施和给予时,你会觉得快乐,那是因为你的心收到了你的布施,而不是某个人接受到了它。当你伤害一个人时,你会觉得难过,并不是那个人让你难过,是你的心伤害了它自己。当你打一条蛇时,你以为你在打一个与你全然无关的毒蛇。事实并非如此。你在打自己的心,所以你会内疚,甚至会梦到毒蛇来反咬自己。毒蛇永远不会报复或伤害你。那是你的心对它做过的事的反射,是它对自己的回应。人们说:你要自爱。眼里只有自己,那不是自爱,那是自我隔离。对待一切的态度都如同待自己,爱一切如同爱自己,那才是自爱。人们都在渴望自信。自以为是,骄傲自负,那不是自信。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那不是自信。信自己,也信他人,那才是自信。人们说,你是什么,便遇到什么。你是什么,不是指你真的是什么,而是你的态度是什么。会遇到什么,不是指你真的会遇到什么,而是你遇到自己的态度,遇到你的心,遇到你自己。没有人会提醒你该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和他人,除了你的心。你也无须听从任何人的教导,跟随你的心,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的心不舒服了,那一定是你对它做了什么,而不是别人。即便有人用刀伤了你,如果你的心没有捡起那把刀,你就不会受伤。受伤的一定是那个拿刀伤了你的人。如果你要难过,伤心,不要为自己而难过,应该替那个拿刀伤害你的人难过。去做那些让心舒服的事,那是心的选择,而无关外境。那是心的智慧,而与境遇无关。此理或可易知,此事却难行之。佛说:万法唯心,正是此理。六祖大师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亦是此理。若无觉知,只知此理,还会依习气分别自心境界,妄见自他,心境分离。平时当依佛教导,如法修行,觉知在前,不随妄念,方能于自心境界,不拒不违,不即不离,悠然自在。

    2021-03-13

  • 自他二力,是妄非真

    自他二力,是妄非真问:师父好,昨天看到您发的学禅者如何面对临终。末学还有一个关于临终解脱的问题,禅宗依自力解脱,净土宗依靠自他二力解脱,如此看来,不是净土宗解脱更容易,更殊胜吗?答:禅宗解脱,非依自力,更不赖他,而是不依力,无用力处。如蚊子叮铁牛,无下嘴处,亦无用心处。不依力,不见自他,无缚无脱,是禅宗解脱。禅宗修行,力在平时。无用力处,是禅门力。无功可用,是禅门功。无法可行,是禅门行。无处可去,是禅门趣。若有丝毫趣向拟动,即无明生,应念受轮回,不得解脱。非待临终,即当下轮回六道。净土宗所依自他二力,念佛求生西方,皆是妄想。何以故?自尚不可得,何况于他?若有依,即不得解脱。若见自见他,皆是妄见。若依佛,佛在何处?但是自心妄计,终不得见。若见佛接引,如何相信?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天神亦得变形作佛,如何分辨?故知,依他接引,不契实相,必堕六道。何以故?真如自性,无自无他,无佛无众生,亦无方所,亦无实法。无生无灭,是如来净土。无往无来,是名如来。众生不明实相,不达此理,以妄想心修行佛道,欲得解脱,转加悬远。净土学人,不知佛说净土,乃是方便,以化城接引初机,一时权宜之计,令其粗心可歇,妄想稍停,烦恼渐断,再示真实之道,非为实法。无耐众生错解佛意,将幻为真,着于化城。不究实理,于自心妄想境界,竟相奔凑。不知起心动念,无非妄想。自他二相,皆是浮心。自昧昧人,是名可怜悯者。学法修道,首当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了达何者是佛,何者为我。不识我相虚妄,穷劫修道,但增无明。不知佛是自心,凭佛接引,尽是痴狂。若知我本无我,佛亦非佛,无生无灭,心恒清净,安住寂灭,是真净土,如是通达,是名上品上生,亦名常寂光。净土非遥,心息即到。诸佛无他,无妄即通。若妄想不息,人我不除,念佛而不知何者为佛,求生而不知本自无生,期自他成办此事,而欲出离生死,无有是处。 

    2021-03-09

  • 在诸禅定,如处地狱

    在诸禅定,如地狱想。这句经文是针对声闻乘所讲的。看待禅定,就像处于地狱一样,很苦。可是有的人贪着禅定,他不知道禅定会把他整个人身心都束缚在那里,得不了大解脱。而菩萨呢,对于入定,对于禅定,就像在地狱一样。为什么?被境界和法所缚,不得解脱。禅定是大梦境,大妄想,犹如醉酒,很难醒来。禅定的觉受,一下就把我们定在那个里边了,不得解脱。所以在诸禅定,如地狱想。对于很多修禅定的人,这是一个警告。那些还在修禅定的人,好好学学维摩诘经。二乘人贪着禅定,贪着灭尽定,贪着清安,贪着身体的空受。到最后,他会发现,任何法都不定,都是空,都不可得,无法长久,什么都没有。到最后他会发现,他执着的禅定也是无常的,不实有,是识心的境界而已。即便涅槃,都不是实有的境界叫涅槃。涅槃只是烦恼诸苦的息灭,假名涅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境界叫涅槃。而声闻人所证的灭尽定叫涅槃。他以为涅槃要在禅定中证得,最后发现不是,最后他发现禅定是假的,是不真实的,他会生起一个更大的恐怖之心,如在堕地狱一样。他会发现还有个我在里面,被困在禅定里,他发现自己居然还没解脱。过几大劫,可能才明白。这在经典里讲过。所有声闻乘人和那些执着禅定的人,就是见闻少,经典读的少,自己又没有智慧,最后发现自己没解脱,生了很大的疑惑和恐怖心。在诸法无行经里记载,有声闻弟子,命终之后,发现自己没有解脱,有受生处,于其所修菩提道中生起了大疑惑,大恐怖,应念堕入地犹。所以诸修行人,在诸禅定,当生地狱想。

    2021-03-09

  • 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

    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维摩诘经云: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是不会贪着世间的财富、财产、名闻利养,一切世乐的享受。当然,他也不畏惧这些,也不需刻意的回避,只是不染着。他能够随时舍下地位啊,财产啊,钱财啊,房产哪,一切的我所,包括家亲眷属,他都能放舍,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虚妄不实,都不为自己所有。放舍这一切为了什么?为了具一切智,为了真正的解脱,为了觉悟法身,为了常乐我净,为了换取真实永恒。一切都可以放舍,甚至自己宝贵的生命。当他不贪着这一切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智慧,自然具足一切智。只有凡夫,只有不明白实相,不能够了达唯心所现的人,不知道一切如水中月、镜中花的人,才会执着我与我所,才会取着虚妄。所以叫无智众生,又叫可怜悯者。通达实相的人,什么都不会去贪着。世间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快乐、他的烦恼、他的痛苦,都建立在身命财的得失上面。得到就开心,失去就开始烦恼。百般的营造、营求、钻营,然后计较、算计,和别人争、和别人斗。他拥有的越多,越不安、越不快乐、越有负担。心里有很多的挂碍,有很多的忧虑,会为钱财、感情、家亲眷属操心,操不完的心,为它们做牛做马,给它们当奴隶,其实都是给自己的欲望当奴隶。不知道真正的快乐是少欲知足。你拥有的多少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如果你通达一切都不真实,都不属于你,你只是受用身心及与世界,而不去拥有它们,这时候你就自在洒脱了,你就无忧无虑了。因为你知道它们本来就不是你的,它们只是暂时借给你用的。就像你借用的自行车,借用的帐蓬,借用的家具,借用的房子,你要还给人家的时候,不会难过,因为你很深楚,那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你。你不会牢牢地抓着它们不放。当你失去它们时,也不会痛苦。但是如果你忘了这一点,你不想还车,不想还家具,不想还房子,不想还你借用的父母、妻子、儿女,以为他们永远属于你,那你就痛苦了。世间凡夫就是这样,他把自己生下来得到的一切都当成是自己的,而忘记了那一切都是你这一期生命暂时从上天那里借来的,你随时随地都要还。回忆起你什么都没拥有,你就轻松自在了。这是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舍诸所有,不是舍属于你的东西,而是舍掉你从来就未曾拥有的东西。只有这样想,才是具一切智。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生起实相的智慧。具一切智,你知道这一切都唯心所现,本自具足,随用随空,随空随用,无穷无尽,这是一种更大的自在、大解脱、大富有的状态。但是不论怎么自在怎么富有,都没有执着,都知道没有什么东西是可得的、是永远的、是永恒的。只有这种智慧、这种洒脱的心态,这种不即不离,也不占有,也不拥有,亦不逃避,这样的智慧,这个才是永恒。

    2021-03-09

  • 学禅者应如何面对临终

    学禅者如何应对临终问:师父好,净土宗临终靠佛接引,学禅的人临终怎么办?答:学禅的人不考虑临终怎么办,他考虑现在该干什么。学禅的人知无临终,故居一切时,不生临终想。知无生死,故无生死想。常善护念,于念而无念,心不住法,故言下得解脱,非待临终也。不仅学禅人须如此,一切修行者,亦当如此,功在当时,见在言下。心不住法,方免轮回。轮回须当下免得,欲临终免得,无有是处。言下免得生死,即临终免得生死。言下不免,临终亦免不得。何以故?当下念念住着生死,增长无明,未来何以免得?此事须做在平时,不可向后安排。向后安排心,正是生死心,学人不知,虽求免生死,正被生死捉。学法之人多向后安排,错用心也,但增长生死妄想,与道相乖!可不危乎!学禅者,莫做禅想。若生禅想,即非禅也。以有禅相故,于禅之一字,生种种妄想,分别高下。以有妄想故,错失当下,滑入生灭。以生灭心,测真实性,真实性则随其妄念而流转,故有生死。实无生死,亦无流转。但随众生妄念,住于妄心,假名生死。故学人当于言下决了此事,不待临终。若待临终,如人追影,远远不及。何以故?本无临终,妄见临终。以错见标的故,愈寻愈失,转转相背。若知影即身,知念性空,当下即临终,生死即涅槃。妄心一歇,即觅得本身,亦悟无生死。故学法之人,不可妄立名相,妄见生灭、禅及非禅,种种法门,皆是虚设,非实有法。若学人不明此理,画地为牢,自设局限,无人能出。学禅者,无所学,无所解,心不住相,是名学禅。学禅者,不见生处,故无灭处。不见来处,故无去处。学禅者,以平常心应平常事,见生死如开关门,无丝毫奇异处,无丝毫可虑处,如呼吸言语,动作施为,到点吃饭,到点睡觉,有何可思可想。若欲思想,当在平时。平时打理清楚,便可放下。平时不打理,临终打理,必手忙脚乱。不可雨来盖房,渴时掘井,为时晚矣。如人驾车,已临悬崖,即刻不知刹车,却打妄想,寄期望于落崖时刹车,是自取灭亡。纵即刻刹车,尚不能保证绝不坠崖,更何况于坠崖时。众生无量劫来,生死无明,积习久矣,纵当下止息造作,尚不知能否有力出离生死,更何况推之未来,待到临终。犹如待落崖而欲刹车,可不愚极!如永嘉见六祖,亦不顶礼,亦不问讯,振锡而立。六祖问:夫沙门者,具诸威仪。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暇具威仪。六祖反问:何不体取无生?六祖言,何不体取无生,是说,虽然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但是若能当下悟无生,则生死之事当下即了,无常之速亦不得见,可稳坐归家,无后顾之忧。故知诸修行人,若能如永嘉大师,功在平时,即能言下体取无生,当下了生死,则临终应对之事,已成剩语。

    2021-03-09

  • 向外寻找,只会带给你不安

    向外寻找,只会带给你不安世人的爱加重各自的我执。不管是爱对方,还是渴望被人爱,都是我在作祟。以为有我,才渴望爱与被爱。道人在人际关系中看清双方的虚妄,善巧保护双方,彼此提醒对方,互不粘着,互不操控,互不干涉。不让彼此陷进自我的陷阱。你还在渴望被爱,或者付出爱给别人吗?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是否真实存在,你所给出或得到的爱,只会把你带入无明和轮回。认清自我和一切事物的虚妄,那才是你需要关注的,而不是盲目地寻找爱。知道自己是谁,那才是你生命的唯一课题。丢掉这个课题,而把生命寄托在种种虚妄的事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找到真实永恒的,放下虚妄不实的,这才是你来到世间的唯一意义。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以得到安全感。不论是否找到,那都毫无意义。另一半永远无法带给你真正的安全感。即便像佛陀那样圆满的圣者,也无法真正给予任何人安全感。安全感来自认识到自我的虚妄,来自无我与无依。而永远不来自外在的人。只要你还在寻找依托,你就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只要你还以为有我,你就无法真正独立。一个虚妄的灵魂去找另一个虚妄的灵魂,这是世间最可怕而无止尽的事。因为你永远也找不到。把感情、精力、时间和生命用在别人身上,只有迷失真性的人才会如此。在寻找爱中消耗你的生命,还是在觉醒中获得永恒的安宁。这是你需要深思的问题。觉悟的人,不再关注他人,对自我也不再执着。他只是用空灵的心识从一切那里划过,不留下一点点痕迹。

    2021-03-09

  • 法身说法

    法身说法古人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翠竹不是法身,但从翠竹身上可看到法身。翠竹不是法身,但亦不离翠竹别有法身。翠竹空虚,一物不存,法身亦空虚,一法不有。翠竹无为,法身亦无为。翠竹无知无不知,法身亦无知无不知。所以,翠竹说法,唯智者能听。黄花不是般若,但从黄花身上可悟到般若。黄花非般若,但非离黄花别有般若。黄花无语,般若亦无语。黄花有色,般若可显色。黄花不住,般若亦不住。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又云:十八界本如来藏。是知黄花会说法,黄花是大禅师,唯禅者能懂。又如玉兰。它摇曳在空中,如法身无依。它不需要努力,便能生长,如法身无为。它没有丝毫的造作与营求,如法身无求。它不需要修饰掩盖,如法身天真。它无伴侣,孑然独立,如法身绝妙不待。它默默无闻,从不宣扬,如法身不显。它不以艳喜,不以枯悲,如法身不惊。它无言无说,无心意识,如法身无我。观玉兰花可以省身,赏玉兰花可以悟道。古人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本无说法心,以无心故,能说真法。山色本无清净意,以无意故,能显真色。人虽能说法,但不离心意识。纵智如佛陀,慧如禅祖,所说之法,终不是真法。故经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欲听真说法者,去听鸟说法。欲听真说法者,去找哑巴问法。欲听真说法者,去听婴儿说法。欲听真说法者,终日说,而无说。终日听,而无听。想听法,去菜市场听外地人讲方言,你会听法。想学法,去跟瞎子、聋子、瘸子去学法,他们是你真大师。想学法,去跟水牛、瓢虫、乌龟去学法,他们是大修行人。法身说法,但闻其声,不闻其法。能如是说法,是法身说法。智慧听法,于一切法,听而不法。能如是听法,是佛耳听法。洞山禅师说: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2021-03-09

  • 声闻人不度生与禅师不度生的区别

    禅宗不度生与声闻不度生的区别我们经常看到禅师一个人清净自在,懒逸无为,不忙忙碌碌度众生。便会心生禅师所行是不是同于声闻阿罗汉人?禅师真的不度众生吗?禅师如何度众生?声闻人又是如何度众生?他们的境界有什么不同?禅师所行是自证圣智境界,是在完全了达诸法实相,彻见本性后的大休歇,自在洒脱,无拘无束,任性施为。禅师的无为与自在,合于法性,默契于道,非有意为之。声闻人所证涅槃,是有余涅槃,非为究竟。以只达人无我,而未达法无我,故心有所求,有所得,有所证。离于生死,住于涅槃,不知自心无一切境,本无生死,亦无涅槃。声闻人无大慈大悲,也不说法,也不教化众生,只喜欢入定,只喜欢寂灭,喜欢神通,喜欢清静,厌离人群,喜欢到没人的地方去。畏惧生死,贪爱涅槃。没有耐心,没有智慧,求于自了,如救头燃,升不起度众生的心。如过去舍利弗度人,经过两番试探,舍利弗就灰心气馁,退失度生之心。声闻人不度众生和禅宗祖师不度众生有本质的区别。禅宗祖师不度众生,是度而无所度,是随缘度而不做度想。禅宗祖师弘法利生,而于众生无有爱见大悲。像达摩祖师,六祖大师,马祖、百丈、沩山、黄檗、临济,都是度无量无边众生,而不执着有众生可度。禅宗祖师心境和声闻人的境界完全不一样。声闻人没有智慧帮助任何人,没有慈悲喜舍及无量道法,没有善巧方便。禅宗祖师则不然,他们有无量的善巧方便,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智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护念众生,而又知众生幻化不实,以此般若智慧,行菩萨道,无有疲厌。若以众生为实有,则生我相,如舍利弗辈,烦恼现前,退失道心。禅宗祖师虽然知道实无众生如来度者,但依然慈悲喜舍,不舍众生,不尽有为。经云:不离大悲,不舍大慈。又云: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以无始以来本愿力故,生生世世大悲世现,不弃众生,其愿无尽。故知,声闻人自度,非真自度,非究竟度,自亦不了。禅宗祖师自度,是真自了,亦能了他,是真阿罗汉,大阿罗汉、三藐三佛陀。禅宗祖师自度者,度尽自心种种妄想、分别和执着,不执着度心外众生。禅师不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度众生。声闻人心无众生,自力微弱,自顾不暇,故不度众生。自度如救头燃,不知一切众生同体无二,平等一性,不知在利他过程中才能圆满自己真正法身,得究竟解脱,故不度众生。禅宗祖师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同一法身,虽达诸法空相,不入断灭,方便教化众生,视一切众生如同己子。故禅宗祖师自度与声闻人自度有本质的区别。

    2021-03-06

  • 耐得住寂寞就不会苦

    耐得住寂寞就不会苦不求乐,即无苦。无苦无乐,乃是大乐,常乐。不求得,即无失。无得无失,乃是真得,永得。不求智,即无愚。无智无愚,乃是般若,是为大智。不求生,即无灭。无生无灭,乃是寂灭,是为涅槃。不求脱,即无缚。无缚无脱,是真解脱,是真自在。不求成,即无缺。无圆无缺,是真圆满,是真究竟。问:寂寞不是苦吗?答:寂寞不是苦。寂寞只是无乐,无乐不同于苦。问:那什么是苦?答:耐不住寂寞才是苦。不自在、紧张、烦躁是苦;恐惧、忧虑、有压力是苦;患得患失、彷徨犹豫、纠结对错是苦。求不得是苦,得而复失是苦。以为有我,及有我所是苦。爱欲贪着是苦,颠倒劳碌是苦。如是诸苦,皆从有所得生,从耐不住寂寞生,从求乐生。若能知法是空,安住寂寞,耐得住平常,随份过时,不被物累,心无所求,一切诸苦自灭,一切烦恼自息。此理易知,此事难行。何以故?求乐之心,多劫积病;不静习气,根深难拔。故须亲近善知识,如法修行,方便断除,方能渐见功效,真实不被烦恼刀剑伤伐。若只知道理,虽听经闻法,不知远离保护,实际做功,所依识习气未转,以为修行,如画饼充饥,数他人财,分毫不得受用,是自欺瞒,自受灾殃,无人能救。

    2021-03-06

  • 在红尘中修行骗了多少人

    在红尘中修行骗了多少人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时刻,每当你想出离一些世间琐事,想抽出一段时间用来专门精进修行,用功办道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段文字,或者听到一些大善知识的开示:不必去道场修行,不用离开世间修道,在红尘里一样修行。然后你那本来可以放舍什么的心,又一次心安理得地拾起了什么,让自己又一次有所依,而暂时的得到安心。然后你又去执着幻尘与幻有,而全然忘记了在红尘中修行这件事,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在红尘中修行。在红尘中修行,这只成为了你执着世间快乐的一个借口,一个退回到幻梦中的阶梯,而不是把你从红尘中叫醒。在红尘中修行,那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如何理解它,那就完全不同了。你要清楚,什么时候你需要在红尘中磨练?什么时候你需要修远离行?什么时候你需要放舍和牺牲你的执着?你会不会在红尘中修行?在红尘中修行,你是真正想历事炼心,还是成为你贪恋红尘,放不下红尘的一个自我的把戏。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六祖大师所说佛法在世间,不是在红尘五欲中修行,而是在简单的生活里修行。不是在贪嗔痴慢疑里受苦,而是在穿衣吃饭中知足。不是在名闻利养中迷失,而是在淡泊名利中安养法身。不是在自了独觉中虚度生命,而是在自觉觉他中利益人天。不是在得少为足中止于化城,而是在尘世宝所中圆满悲智。在红尘中修行,不是让你避开人群,执着寂静山林,做自了汉。在红尘中修行,是让你虽在世间,而不染世间。虽在红尘,而不迷于红尘,不是让你堕入红尘,执迷于红尘,或彻底厌离红尘。而是在生死中而得涅槃,在烦恼中而悟菩提。在红尘中修行,不是成为你迷恋家庭,执着亲人的理论依据。不是让你把佛法当成解决世间法的思想武器。不是给你住于烦恼,不求出离以各种退路。不,完全不是这样。在红尘中修行,是指你离不开地球,离不开人,离不开待人接物而修行,是指你不能活在真空里。在红尘中修行是指你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带着觉知,时时不执着幻梦,随所住处,安住其心,而不是让你在红尘这个大幻梦中经历喜怒哀乐,自寻烦恼,徒劳受苦。在红尘中修行,不是让你掉入红尘,而是从红尘中真实出离。在红尘中修行,不是让你执着梦境,而是让你从一个个幻梦里醒来。在红尘中修行,不是让你逃避一个世间之境,而又执着佛法幻境。在红尘中修行,不是让你厌离世间,灭除五蕴,而求解脱。是让你在世间而觉醒,不灭五蕴,而悟五蕴本空,不着五蕴。修行人,当你还对世间有所贪恋,在红尘中修行,就会成为你继续在红尘中做梦的理由。当你已经从世间幻梦中醒来,在红尘中修行,那是你慈悲喜舍、倒驾慈航的无始愿力。在红尘中修行,它会套上一身美丽的外衣,引你入红尘的幻梦。它也会撕去自我的种种伪装,成为你圆满法身的真正熔炉。 

    2021-03-06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82838485868788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