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第三十九讲

发表时间:2021-05-18

浏览量:1575

维摩诘所说经直说

第三十九讲

过去没出家学佛时,经常有人说我像个孩子,不成熟,没担当。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要担当什么。经常会听到亲威同事说我思想太单纯,不现实,有些人说我幼稚,在我身边没有安全感。后来遇到了佛法,学佛了,发现单纯简单就对了,让别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就对了,谁也甭想粘着我。我如果给了你安全感,谁给我安全感呢?我为什么要给你安全感啊?如果我给了你安全感,我就不安全了。如果我给了你安全感,我不在的时候,你岂不是不安全了?而我不可能永远在任何人身边。你也一样,如果我靠你给我安全感,你不在时,我也会不安。所以,靠别人给的安全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没有谁能给谁安全感,安全感是靠独立,靠觉悟真性得来的。不再求安全感,没有安全感,这才是最大的安全,这叫无依,叫无依道人。

天生就是道人的习气,不爱和别人在一起。为什么要成熟啊?成熟能让我快乐吗?到现在,老婆、孩子、父母,都不依靠我,也依不上我。他们不依靠我,依靠谁?只能依靠自己,他们独立了,长大了。独立和长大不代表年纪,一个人三十了、五十了,虽然是成年了,但未必一定长大。有些人到死也没长大,也没真正成熟。真正的成熟和长大是心性的觉醒,是觉悟。不觉悟,活几万岁,仍是幼稚,仍是孩子。觉悟了,十几岁,二十几岁,可以称为老人,可以称为老僧。独立和长大是精神上不再依赖别人,一切都靠自己,能自助、自救、自度。所以,当我们不去让别人依赖的时候,其实我们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你别以为有个人依赖着你,求着你,你能够帮助别人,是对他好,那是害了他。最后你一定吓他一跳,你一定让他非常痛苦。你走的时候,爱别离的时候,他会非常痛苦。他不依赖你,你走就走,反正你已经走了。对,当我们不去执着任何的人事物,也不被别人执着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是真正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阿处佛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

这一品,是直接开示如来法身。我们怎么观如来法身?怎么观佛性?怎么认识佛性?五祖弘忍大师在他的最上乘论里提到过两部经的两个章节,这两个章节是认识法身的重要开示。其中一个就是维摩诘所说经的见阿处佛品,另一个就是大般涅槃经里边的金刚身品。

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这句话经常被祖师们引用。什么叫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层次来理解。如果你还在修行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起一个觉知的观照,用思维意识去反思。那这个时候,就是楞伽经里边讲的,一切万法,没有自体性,唯心所现。你要如是观身,这个身是一个幻影,是不实的,是唯心所现。我们错误的认为,这个身实有,实际上这个身是唯心所现,非有非无,离于分别。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都不可得,其实这个是很难用意识去理解的。唯心所现,是佛陀的形容和比喻,诸法离心意识。你讲唯心所现,已经落入了意识了,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形容和引导,就是不让你执着这个身,这个身生灭的当下,即是不生不灭,不可得,如幻,说生灭也是方便,说不生不灭,也是方便。本来无身,假名为身。如果有这个身,然后它变化,它是无常的,它生老病死,这就变成了生灭法。这就不是观身实相了。二乘人会观这个身体无常、苦、空、无我,也是不实有,会变化。但实相是,观身如梦如幻,唯心所现,非常非无常,非变化非不变化。如梦如幻,它不是指变化的,是不可思议的,是不生不灭的。这才叫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自心是佛。这是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永嘉大师讲,幻化空身即法身。达摩祖师在血脉论里讲,就好比如人做梦,其实,梦里的一切,都是这个人的心造作出来的。梦里的一切,包括梦里的我,都不真实,但做梦的人却是真实的。我们的法身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如梦如幻,都不离法身。这是你作为一种正思维、如理的去关照,用智慧来照破法的虚妄。这是一个,这是一种层次的修行。

当我们完全的明白了这一点,通达了这一点,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再起一个心意,不需要反观有个法,有个身心世界。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身心都是唯心所现,身是个名相,心也是个名字。我们还没有生起一个身心的概念之前,是没有身心的。我们先要有个意,有个念,才有个身心的概念,才有身心这个相和这个法。当我们了达实相的时候,就不会再起一个念,或起一个观了,也不会认为有个东西是什么。

当我们未生心时,就没有所谓的四大五蕴,更没有它假合出来的身心了,那叫什么?没有什么,还需要叫什么吗?不需要了。什么也不叫,没有这个东西。起心才有,心生法生。古人云:这个不是五蕴。依世俗谛,叫五蕴。若论真实,没有五蕴,更没有五蕴空。如是知,如是见,是名五蕴皆空。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认真的听。我们看的见自己的身体吗?看得见。但你不知道,其实并不是你看见自己的身,是你先起了心意识,你看到的其实并不是身,而是你的念,是你生起的法相和概念。你看到、听到、闻到、六根接触到的一切,都是识,都是意识,都是概念、名相、法相,都并不实有。包括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天空、树林,这一切,都是念,并没有这些事物。或者说,这些事物,都是识,都是概念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我们每天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个身体。我们做事情,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干种种的工作,会感觉到有这个身体,会看到这个身体,但是我们会执着、会住着在这个身体上吗?不会。会一直想着自己有这个身吗?不会。不管你看见这个身,还是忘了这个身,它都会自然而然地做事,发挥它的作用和功能。你不用刻意去使用它。虽然你看见这个身体,但你终日看,终日也没想有这个身体还是没有这个身体,这就是实相,就是没有身或无身,在你于一切法没生心时,正恁么时,假名法身。

当你什么想法也没有,不论做什么,你没有进入想法和观念时,当下就是法身。当我说当下是法身时,莫生当下想,莫生法身想。我说法身者,亦非法身,是名法身。不管修行人还是不修行人,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明明知道,明明看到了有这个身体,但是没做身体想,其实这就是实相。这是学法的人需要用的心,就是你没有用心。你虽然看着他了,没做看见想,也没起这个身是身体想,也没起要离开这个身体想。所以这个时候,其实,虽然好像自己是凡夫,好像没修成,其实这个才相应于佛法,才相应于修行,这是最后觉悟、大觉悟的状态。所以觉悟的状态,跟没觉悟几乎是一样的,都不可留、不可住。觉者跟凡夫的起心动念,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有一个关键的地方不一样。就是心不会住,念不会着,不会当真。不一样吧,又很相似。为什么?因为都是法性施为,直心直用,即是菩提。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就看出了,不管你是凡夫,你是众生,还是佛,其实都是假的,都是相。本性是解脱的,是清净的,就是你自己正解脱时你不知道,你自己正迷时,也不知道,这个叫凡夫。而觉悟的人是,他正解脱时不做解脱想,他也不会去沉迷一个东西。我们方便讲,他迷的时候,他会发觉,会出来,不住于迷。他不会让自己住着于贪嗔痴。当然他也知道没有一个状态叫迷。云门禅师上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僧是僧,看俗是俗,看苹果是苹果,看梨是梨。肉眼即是佛眼,就是我清清楚楚地看,也看的到,但是,没生看想。我也知道这是身体,但是没有去分别这个身体,不会把这个身体当成什么去执着或对治。本来是个假名字,如果去分析他,即是分别自心,就成了妄想。

我们平时就有这样的状态。就是直接用六根,直接见闻觉知,一切都没有障碍。只要于见闻觉知上不立见闻觉知的知见,即是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其实修行就是没有你用心的地方,不需要再起一个觉观了。觉观是初学和二乘的境界,还有法执,属于有为,还是菩萨的修行。到了禅宗祖师,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他舍掉了觉观,但是他又不像凡夫一样,迷在自心的境界里边。他是非凡夫行,非圣人行,是以觉悟的心自证自行。当我解释的时候,其实已经跟这句话要表达的有距离了,所以说禅宗是离心意识,直用直行。

维摩诘还给你解释,怎么观如来。到了祖师那儿就不这样解答了。请问祖师,怎么观身实相?怎么观佛如来?什么叫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瞪你一眼,或者把头一扭,自己靠墙坐着去了。把那杯水递给我,递给你了,你走吧,浑身臭臭的。师父,你还没告诉我怎么观如来呢?天天告诉你,自己听不懂。看到了吗?这是禅宗,这是祖师的方便。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金刚经里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没有现在。三际不住,是名如来,是如来住,其实是无所住。

这一品见阿处佛品,就是见实相品,就是观如来品。当你讲怎么观如来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观如来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但为什么还要用语言文字来开示?方便说。真正的佛法,是直接去行。理一定带着事。一个会修行的人,他听经,他闻法,他正思维,他明理,最后他一定是回到怎么修行上,怎么用心去做上。他不会黏着在思维佛法的义理上面。当然,从明理到实修对有的人来说,需要一个过程,但根基好的人,一听明白了,立刻就会去实修,就去践行佛法。对一般人来说,大家都需要听经明理,有一定的时间去理解佛理,领悟如何修行。但是,真正的领悟和实修应该是同步的。如果它们二者脱节了,那理和修行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一个人明理是明理,修行是修行,他一定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修行。会修行者,他会在日常生活上运用佛法,进行实修。因为那个才能长养出真正的智慧和功夫来。如果你的心思一直落在经典文字的义理上,或执着一个修行的形式,认为那就是修行,那就错了。掉入了头脑,死守一个境界,那都不是修行。所以为什么要有禅宗呢?禅宗就是让我们出离头脑,出离思维,出离任何的境界,回到平常中来,回到活的法上来。只要心清净,少执着,佛理不难明白。明白了,然后去做,剩下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事上、在现实生活上去修行、去历练、去长养。

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不认为有个东西叫色,叫不观色。不观色如,色即是空,你想色即是空的时候,反而不空了。所以色不自色,空不自空,因色故空,因空故色。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不观。不观是菩提,你别观色,也别观色如,别观色性空。一悟空不复更空。色,色如,色性,都不用想,全都是假名。受想行识也是这样,也不用观受,也不用观受如,也不用观受性。这就是观身实相。其实这里的观,都是无观,无观无不观。观尚不立,哪有一个不观呢。

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

我们观法身,观如来身,不是从四大起的,但是又不离四大,他又会现出四大的影像来。但这个又不真实,所以非四大起,他不是从四大长养出来的,本来就没有四大,所以非四大起。同于虚空,这个同于虚空,是犹如虚空,就像虚空一样,一法都不立。六入无积,什么叫六入无积?六识非实,也就是说六识不真实,就是六入无积。无积就是不是和合出来的。但是我们一般人,我们刚学佛法,或者是一般的佛法的见解就是,六识是六根和六尘和合出来的,其实不是。如果六识是六根六尘和合出来的,它就变成了实有的法,这叫妄计自性。六根本身是唯心所现,六尘、六识,亦复如是,非是因缘和合出来的。不真实的六根和不真实的六尘,怎么会和合出一个真实的六识来呢?所以,说和合,说因缘,说生灭,都不是实相。这是六入无积,也就是说,六入不可得。六入不是因缘积聚出来的,不是因缘和合生起的,是无生的。六入不是因缘所生,诸法不是靠一个东西和合出来的。如果问是从哪儿出来的,从妄想出来的。从自心所现,是自心妄见的。

不在三界,三垢已离。法身离于三界,离于一切相,一切知见。三界垢净,皆是识心妄想,非实有法。所以法身不在三界,非三界任何观念所能形容。离三界名相,是名三垢已离。这里的垢是对名相的执迷。知道三界净垢都是假名,非有三界,非不三界,这叫三垢已离,这叫超三界。所以超三界是很简单的,连念头都不用动就超了,因为知道没有三界。顺三脱门,如此知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其法,就是顺无相、无作、空三脱门。具足三明,没有明与非明,叫具足三明。与无明等,就是明与无明都不可得。

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法身也不是一相,也不是异相,也没有自体相,也不是从他相生,非有无相,非取舍相。不让你分别,该干嘛干嘛去,直接做就行了。你好好的刷碗、擦地、洗衣服,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收拾家的时候,让心安住,不打妄想。不要去分别什么一相、异相、无相。师父,给我们讲讲空性吧。空你个头。空性是拿嘴说的吗?没问的时候,正是空性。一问,把空性盖住了,还不知不觉。你不问这句话时,佛就在你身上蹲着呢,空性正在你眼门耳门放光呢。你一问这个问题,妄念覆盖真如,你一下子就变成众生了。自己起心动念能看到,于念而离念,立刻刷厕所去了,这就是修行。啊,该生炉子了,该做饭了,该喂鸭子了。

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就是让你不要在脑子里边思维佛法,不要去想实相,直接干就行了,把这些概念干掉就对了。把事情干掉,就是直接行,莫于所行生心动念,纠结犹豫。把事情干掉,干完了就放下。直接干,就对了。我所说的干,是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不是让你思维佛法,研究佛法,而是让你行出佛法。

在家庭之中,也会经常起冲突,闹矛盾。这个夫妻啊、兄弟姐妹啊,吵架拌嘴,都难免。这时就考验你的修行了。谁能主动放弃自己的知见、观念和执着,谁有修行。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什么此岸、彼岸、中岸,化众生,全都是名相,都是多余的。不如老老实实,椅子上一躺,啊,装老,颐养安年。就算没退休,也要做退休的状态。其实这辈子也没上过班,退什么休啊。我们装装行不行,终于退休了,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好像你多大了似的,其实才二十五岁,天天阳台上一躲,跟要死的似的。孤家寡人,一个人,能跟猫、狗、鸟、兽、人,能跟一切和谐相处,不是狭隘的跟家人和谐相处,那才叫真正的天伦之乐,天人合一。能够一个人自在的活着,这叫颐养天年。

观于寂灭,亦不永灭。永远不要忘了,诸法的实相是寂灭相,是无生相,是无灭相。无生无灭,是为寂灭。虽知诸法寂灭相,又不取于寂灭,不住于寂灭。

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实相真是动念不得,分别不得。拟心即错,动念即乖。手就是手,你不用再去找手。你不用再去找法身,法身是做得,不是想得,不是分别得。你也不用再去知它,再去悟它,再去了达它,再去观它,通通是头上安头。回趣真如,法还不净。不需要思维真如,不需要想象真如,也不需要悟。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也不需要觉,什么都不需要做,无你用心处。不需要也不需要。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地上掉了东西,捡起来放到垃圾筒里。桌子上有了灰尘,拿抹布擦擦。

当你的生活只剩下如此简单的事可做,世间还有什么烦恼?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你打开微信,打开手机,打开电视,听个声音,看到听到什么都能让你开心。天天都是乐的,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不开心,因为你的笑点低,你的需要少。别人看个什么东西,根本无动于衷,你一看就乐了,其实很多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乐了,跟病人似的。自己刚一要乐,本来还没乐,一听自己要乐的那个劲儿,哎呦,发现太找乐了,立刻就乐了。第二次乐,这是真乐,那笑声特别有魔性,停不住,邻居都吓得来敲门了。没事,没事,带着耳机,忘了自己的声音了。

就是特别容易开心,不管有人没人,无所顾忌,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只要不犯法,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完全没有必要掩饰,给谁掩饰呢?反正也没人看。越活越自在,越活越潇洒,越活越没有自尊,越活越尊贵。

这是不可思议的,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这个东西是揣测不到的。你揣测,你知,你识,白白的在那浪费,白白的在那打妄想,什么也观不到。嘛也没有,你观啥啊?观到的就不是真东西,能观到的,永远不是真的。

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你就拿这些经文对照你平时的用心,看看你是在善用其心吗?你用对了心吗?拿这对照一下。

无晦无明,唉,师父,我怎么总觉得自己好像还有点不明白,你想明白啥?这里明明讲无晦无明。师父我觉得我昏沉。昏沉是什么?没有晦,晦就是昏沉的意思,没有昏沉。昏沉根本不会住,除非你执着于昏沉,你不想要昏沉。什么是觉悟?我怎么感觉我好像永远也觉悟不了。觉悟不可得,觉悟不可住,这里说无明。无明,就是没有觉悟。你觉悟什么?这就是无晦无明的意思。既没有你说的昏沉,也没有你以为的觉悟,无名无相,诸佛不识。师父,什么是法身?但有什么,即非法身。你这一问,就着了法身的名相了。师父,怎么修行才能够解脱?着了解脱的名相了。无强无弱,非净非秽,有人总说,师父,我修行没有力量,总感觉心力微弱。这里说,无强无弱,力量和无力,也都是你的错觉和妄想,别住即可。无净无秽。净秽是分别出来的。既然无净无秽,你求什么净土?求什么西方?这里告诉你,无净无秽。不在方,不离方。师父,我想往生西方,告诉你了,不在方。不离方,你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净土,所以又没离开方所,随所住处皆净土。师父,临终不往生西方,我去哪?不管去哪儿,都是妄想。你现在不是在这儿吗?这是不离方。但这儿是哪儿?哪儿也不是。你别说是娑婆,这里不是娑婆。有个这儿,说娑婆,说极乐,都是方便说。说不让你去西方,不是说给你困在一个地方,那也不对。所以我们不执着方所,也不执着无方所。反正有你在的地方就倒霉,哪儿有你哪儿风水就不好,所以都离你远远的。你不在的地方就是净土。师父,我没那么差劲吧?还没那么差劲,有你桃花都不开了。

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我们用这些经文对照一下平时的用心。我们要么执着有为,要么就执着无为。法身不是有为,也不是无为。无示无说,法身不说法,所说之法,皆是方便。也不施,也不悭,既没有布施,也没有悭贪。没有个持戒,也没有犯戒。不要执着布施、持戒这些法,但也不要堕入断灭里。没有精进和懈怠,没有禅定和散乱,没有智慧和愚痴。清净本性中,无有二法,一切法皆不可得。

不诚不欺。法身没有真诚,也没有欺骗。所以有些人总讲,我感觉自己说谎了,骗了别人。我先问问你,你从小到大你说过一句实话吗?你一句实话都没说过。为什么?不明白实相,无论说什么,都是梦话,瞎话。你要说你说实话,说你是个诚实的人,谁信啊?在实相中,到祖师这里,到觉悟的人这里,就别讲自己是好人,是老实人,你是坏,你是好,你是善人,你是恶人,你是诚实,你是虚伪,这都不重要,都没意义。到了觉悟的人这儿,虚伪的人诚实,诚实的人虚伪,好人是坏人,坏人是好人。为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诚,没有一个欺,也没有一个强,也没有个弱,也没有个正,也没个反。只是了随顺世俗,说有好坏,说有诚有欺,有善有恶。若论第一义谛,第一义谛也是狗屎橛。

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非福田,非不福田。法身不来不去,不出不入,无心无识。所以往生的,修禅定的,求佛加持的,都是不识法身,不悟真实如来。不是福田,也不是非福田。不要执着修福,也不要执着不修福,所以不是福田,也不是非福田。不执着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也不要执着不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不执着供养,也不执着不供养。执着供养,则着了佛法僧相。执着不供养,又着了断灭空相。

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法身无取无舍,非有相,非无相。不执着有无相,离心意识,行于中道。

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法身就是实际,就是法性,不可称量、不可思、不可议,过一切思维计较。

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法身无大小,无见闻觉知,离一切烦恼结缚,清净无染,无形无相。

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法身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遍一切处,于诸法无分别。

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法身无得无失,无污浊与清净,无烦恼与清凉,无作无起,不生不灭。无畏惧,无忧虑,无喜无悲。一切都不拥有。不过去有,不现在有,不未来有。法身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表现。

维摩诘以这么长的篇幅开示法身,告诉我们怎么观身实相,怎么观如来,其实也是给我们直接开示佛性。关于对佛性的开示,每一句里面都既含着理,又含着事,含着如何用心,如何修行。修行一定是理事一如的,是同步的。我们看经时,要对照着自己平时的用心是否合道,这样来看经,经常地反思,改变自己的用心,这样看经才有意义,而不是一味地钻研经文的意思。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以前有个人就跟我讲,你真能说,我那时还比较谦虚,其实我真不爱说话,好几天我说不了一句话。我怎么就变成能说了呢?现在看来,还真是挺能说的。一个极其不爱说话的人,居然这么能说。这就是佛法不可思议的地方。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这部维摩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你就知道这部经讲了很多很多,从各个方面给我们开示,什么是解脱,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法身,什么是如来。大家学习的都很认真,也都很法喜啊,我自己也很法喜,希望我们把从佛经里学到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真实践行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