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真不是

    那个真不是居士:师父好,我听到有同修分享说,自古以来为什么得道的人这么少呢?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想法,认为得道非常的难,不相信悟道简单至极,不肯承当。今天我觉得非常幸运,听到了最上乘的教法。当我们忽然间一念不生,那个干干净净,明明白白的东西,那个就是。能清清楚楚感受到它就是,它一直在那儿,就是这样,就这么简单。请教师父,这种见地就是禅宗的见地吗?只要悟道那个不动的就是本性,就是开悟吗?请师父指正。答:现在很多善知识和学法之人把头脑知解出来的“当下就是”当成悟道甚至得道,这是一种典型的“认贼为子”,将识心当成佛性。你永远找不到“那个”,更没有什么“就是”。古人云:菩提无是处。又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谓“认识神”,是指把一念识心的作用当成了佛性,把妄念当成了真实。认“那个就是”,“就在那儿”为自性,这完全把修行的目标搞错了。这并不是禅宗,更不是什么最上乘法。现在有太多的人都迷在“当下就是”这样的知见里,以为那就是最究竟最简单的佛法,认为和禅宗的解脱见地一样。那种认知和禅宗的见地了无交涉。解脱是要实证转身和出离妄念的功夫,它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正确的牧牛和善护念才能达成。学法最忌讳的是意识停留在那个就是上,或认一念不生时就是,更不可认明明了了的就是本性。顿悟本性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需要时节、因缘、功夫具足,方可得见。这样的分享对于想真正了解实相、学习禅宗的人是一种误导。现在类似这种教法比比皆是,师与弟子都在知解中,自迷尚可,若教他人,是为大错。若欲解脱,需要真正见解。真正见解,可不是一句“那个就是”、“它一直在那儿”。那个真不是。且问你:如何是真正见解?如仰山问云岩:闻汝久在药山,是否?岩曰:是。沩山问:如何是药山大人相?岩曰:涅槃后有。云岩一句“涅槃后有”,赚杀天下人。若于此处看出云岩下错转语,是真解脱者。且道,云岩错在什么处?

    2021-05-27

  • 思考问题是觉知吗

    思考问题是否也是一种觉知问:顶礼师父,看了您开示觉知知识,当头脑开始思考就拉回到六根的觉受上来。但是如果在思考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或者别人问我问题,我需要思考答案,这不都是头脑在工作吗?这样的时候如何回到六根觉受上来?请您开示。答:佛法是用来出离烦恼,而不是无端地制造问题的。思考问题和其他的感知一样,都是本性的一个作用而已。六根接触六尘的刹那会产生识的作用。我们不知道这个识是空的,所以会执着,会停留在这个作用上,才产生了种种问题和烦恼。训练觉知是为了从头脑的住着中出离,从识中解脱。它的目的是为了出离烦恼,而不是为了训练觉知而去觉知。思考数学问题和其他一切问题,本身就是觉知,它是意根在起用,你不需要再回到别的觉知上。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思考和觉知里是否产生了住着、分别和有所得的心。如果只是思考一些数学游戏,思考完了就放下了,或正常的思维生活中一些问题,那是意根正常的使用,是觉知的一部分。如果在思考问题中加入了得失心和各种意图,使思考变成了一种压力和烦恼,甚至带来了痛苦,那才是要离开和避免的,要回到其他的觉知上来休息头脑。这时,你只需要看一眼周围的景物,比如我们坐在车里想一件事时,忽然看到车外的景色特别秀丽,我们只要盯住那些景物看,一下子就会把我们从思虑中拉出来,这就是本性本能的解脱作用。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觉知的作用,不懂得转移注意力,就能从一些问题和烦恼中解脱出来。当一些问题使你感到不舒服,这时你要做的是放下对思考的问题的执着。用头脑不停地去解决问题时,它会消耗我们的身体,也会让我们紧张和难过。这时,引用觉知,把我们从那个问题中拉出来,回到当下,回到不消耗身心的状态中来,身心就得到了自在和解脱。其实,世间人之所以要思考,要做数学,大多数都是带着利益和得失心,很少是单纯地去做头脑觉知的训练。这个要看自己在思考中所用的心了。用心过度,就成了识,就会累。正常的算数,比如买菜算多少钱,思考怎么把一件事做好,这都是正常使用意根,是觉知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地再去转到别的觉知上。问:就是说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痛苦和恐慌,这时就要停止思考,抬头看看前方或手拿茶杯,让头脑休息,然后再继续计算和思考。一旦发现头脑中产生了其他跟题目无关的念头和情绪就再停下,回到觉知,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训练是吗?答:修行中所使用的方法都是为了离烦恼苦,而不是毫无目的刻意地去练习。法是对治烦恼和苦而用的。若无苦,何须法?觉知只是为了出离妄念和烦恼,而无其他意义,它是我们本来就有的。若是正常的生活,则不必如此紧张刻意地训练觉知。一切事都在它发生的当下就结束了,只不过,愚人被自己的妄念欺骗,计较纠结,患得患失。如果你想训练觉知,从练习走路,从做简单的事开始。为什么要练习思惟呢?不是不能思考,但是一定要适量而且有必要。没必要的话,越少用脑越好。用脑是一种习惯,即便你想的不会带来烦恼,但是想着想着,就会想到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了。觉知的宝贵,它解脱烦恼的功效在于时刻地去训练,而不在总结道理或不停地发问。住在问题里,或者执着于思考什么是佛性,什么是无生,什么是空,那恰恰是觉知需要把你带离的。如果因为想弄明白觉知或实相而不停地去思维,那你永远无法活在当下,无法训练觉知,也永远无法默契于实相和解脱。

    2021-05-27

  • 道可道吗

    道可道吗?人们动辄引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真的是这样吗?说出来的真的就不是道吗?未必。道当然可道。只是你听不懂。可道亦是常道。只是你不会说。风声雨声,鸟声水声,东家长,西家短,终日道,终日是道,如何说道不可道?道从来没停止诉说,只是你从来没认真听过。不会道的人,才执着于“不可说”、“道不可说”、“可道非常道”。会但的人,横说竖说,皆不离道。不会道者,欲说则止,说而又住。故不知所云,才用不可道敷衍自己,惑乱别人。舍利弗问天女:你来维摩诘的法堂,有多久了?天女答曰:我来此室的时间,就像您解脱的时间一样久。舍利弗问:到底有多久呢?天女曰:您解脱有多久了呢?舍利弗默然不答。天女曰:为什么以智慧第一著称的舍利弗不说话了呢?舍利弗回答:道不可说,解脱无所言说,所以我没办法回答你我解脱多久了。天女曰:言说文字都是解脱相,怎么说不可说呢?是你自己没有真正明白,也没有真正解脱,所以才不知如何回答我。为何我这样说?因为一切法本来都是解脱的,是你于解脱法妄生分别和住着,所以才执着默然无说,才认为解脱不可说。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不要离开文字说解脱,别执着不可说为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又六祖大师示众云:执空之人,有谤经,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如此之辈,皆是不了佛法,着于离文字法。佛说离文字,不在离文字本身,而是离于对文字的执着。文字何尝能障道也?但无滞碍之心,言语有何过咎?故知,老子所言,莫做定解。道本来可道。若会于道,一切言语,皆是佛语。若不会道,说空说有,入玄入微,皆是识心计度,不是佛法。天女问舍利弗:你解脱多久了?舍利弗若真解脱者:则言,本来无缚,何言解脱?或曰:你做女人多久,我解脱多久。天女若言:我做女人,无有是处。舍利弗则言:我得解脱,无有是处。如是问答,如何道不得?岂不见僧问赵州,如何是佛?州云:我这领布衫重七斤!道如何说不得?布衫重七斤,便是道。只是你不明白罢了。不但你不明白,尽大地众生皆不明白,为何布衫重七斤即是道?又僧问沩山:如何是佛?沩山良久,曰:会吗?僧曰:不会。沩山曰:会取不会的。会取不会的,如何不可道?六祖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道如何不可道。只是你不会,才以不可道欺瞒自己。道实不可道。何以故?若以知解心,意识心,妄想心来会取道,来说道,道实不可道。若离此心,六七八九,上来下去,何不能道?可道不可道,不与道相关。起心欲相关,总是不相关。

    2021-05-27

  • 心想什么,心做什么

    心想什么,心作什么师父好,有人说我身上有鬼道众生,所以我会一直不舒服。众生不是都在心想中吗?心不受捆就不会被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请师父开示。答:当你相信了那个人所说的,你被他说对了。也就是说,当你相信你身上有鬼道众生,你的相信,你的念头,变成了那“鬼道众生”。鬼道众生是你的心在做,没有心外的鬼道众生在你身上。你信什么,什么就来到你身上。不是你信的什么来到你身上,是你的信住着在你心上。是你的信让你不舒服,让你疑神疑鬼。当有人给你讲一个逃犯逃跑的事,你进入了他的故事,开始跟着他一起紧张、恐惧、奔波时,你变成了那个逃犯。当朋友向你诉苦,说他负了多少债,生活过的多么不如意,你进入了他的情境,开始跟他一起担忧债务,为他的生活感到难过时,那一刻,你附了你朋友的体,你成了那个欠债的人,你成了那个生活过的不幸的人。你的念头住着在那里多久,你就过多久那个人的生活。如果你立刻察觉,从他的故事和语境中跳出,立刻回到你自己这里来,你这个附体消失了。如果你同样能从某个人对你说的你身上有鬼这个故事中出离,你这个内鬼消失了,你念头在自己心上的附体走了。其实,是你的妄念消失了,并不是鬼消失了。所有的一切幸福或者不幸,悲哀或者如意,罪恶或者解脱,都没有发生在外在的某个人身上,而是发生在某个人的心里。发生在哪颗心上,哪颗心就经历那一切。而不是某个人。某个人做了一件所有人都认为是错误的事,但是他并不相信。他没有做错什么。而是那些认为他做错了什么的人正经历那错误。所以,一个小偷未必是小偷,一个正人君子可能是小偷。一个杀生的人未必杀生,而一个吃素的人却可能在杀生。鬼道众生不是在鬼身上,而是在心正起鬼念,生鬼想,正在做鬼的人身上。你的心里有什么,你才是什么,而不是你外在的样子是什么。一个瞎子,可能是一个心明眼亮的人。一个穷人,可能是真正的富翁。一个傻瓜,可能是最有智慧的人。你无法从外在看到什么。你不可能做你心里不是那个人的人。你心里是什么,你才是什么。你可能长的非常可怕,但所有人都喜欢你,因为你心里无鬼。你也有可能看上去非常优雅可爱,但你可能是一个鬼。我所说的鬼,是指每个人都不喜欢你,都害怕你,都只能感受你的强势和敌对。众生确实是由你的心造。你的心造十法界众生。是心作佛,是心作菩萨,是心作罗汉,是心作人,是心作神仙,是心作鬼,是心作罗刹,是心作地狱,是心作观音,是心作弥勒。一切都是自心作。心无定相,心非定法,心不实有。所以,佛与众生皆不真实,菩萨罗汉皆是幻化,恶鬼罗刹都是妄想。无一真实。其知此者,但于心上放舍一切执着知见,放舍一切概念相信,放掉六道众生,放空我相人相。任心自在,任心无为,任心清净,任心解脱。

    2021-05-26

  • 头脑的领悟与心的觉知有何区别

    头脑的领悟与心的觉知有何区别顶礼师父,看了您今天发的公众号文章,其中有这样的开示:觉醒并不是在头脑中领悟什么,而是感受到在心上发生了什么。请问师父,在头脑中领悟什么,和在心上发生什么,有什么区别?答:在头脑中领悟的是一种知识和观念,是被定格了的妄想。除非你领悟到空并不住着在对空的知解上,否则,一切头脑的领悟,那都是一种妄念的住着。一旦你住着于领悟,那领悟会欺骗你,让你觉得那是一种智慧和真实的存在。感受在心上发生了什么,则截然相反。所谓在心上发生什么,是指觉知到冷、热、粗、细,分清颜色、大小、感知到酸、甜、滑、涩、感知到多、少、软、硬。在心上感知发生的,是六根感知到的一瞬间的作用,刹那就结束了。正所谓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其实,你找不到具体发生了什么。这就是觉知所带来的空的含义,而不是思维知解空的含义。经云:知上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知解空性,就是在心上生起的作用而住着,涅槃与解脱则不然,它不住于心的作用。这便是在心上发生了什么与在头脑中领悟了什么的区别。在心上发生的,它的特点是念念不住,念念放过,念念无痕。头脑领悟的是死法,是定法,是虚妄法,它引你的意识不停地转动、劳累、疲惫,并制造更多的问题,引起更多的消耗和劳苦。心上觉知到的是流动的、纯粹的、空的、本然的、解脱的法。头脑领悟的是枯燥的、生硬的、虚妄的、毫无意义的法。心的特点是不住;头脑的特点是住。心的特点是随用随空;头脑的特点是随用随着。心上觉知的也会进入头脑,但心觉悟了,它就会放过自己。一切在心上发生,而不阻拦,也不拒绝,也不抗拒,这便是智。在心上发生的同时住着于所发生的,分别执着于所发生的,便是识。而头脑挽留一切在它那里经历的,回忆在心上发生的,迷醉于它自己编织的故事。我们平时所说的操心、劳心,都是指用脑过度。所有的疾病都跟用脑过度引起。而如果你会用心生活,也即用觉知生活,你将轻松惬意,无复重压。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即便有所领悟,也会不知不觉将领悟变成道理,将觉知转变成死法。当我们沉浸在头脑中,这时,如果一阵刺骨的寒风吹来,或者听到一声刺耳的音响,或者一阵突如其来的味道,或者一个突发的动静,都会把我们从头脑中带出。祖师的棒喝起的就是把你从头脑的住着中叫醒带出的作用,这是所有修行和解脱之法中最快最直接的。所有的苦从来不来自于觉知,而是来自于知解,来自于妄念的住着。六道三途,都是意识住着而建造的幻境与假象,并无实法。智慧与觉悟,也仅仅是觉悟到一切法空无实性,念念不住。这里没有任何知识和观念可学习。佛法中的知识与观念,那是引导初学的方便,而觉知的训练与实修,那是带你直接解脱的本法。人们痴迷于解构佛法,忘失了真性的本有之法,不知佛法是出离妄念之法,所以在虚妄的念头中轮回生死。一旦你开始直用六根,而不染万境,那时,解脱是在当下。用觉知修行、生活、解脱,莫在头脑中寻觅捷径。捷径只有一条,从头脑中出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那是解脱唯一的捷径。

    2021-05-26

  • 让觉知来到你的生命,永远不晚

    让觉知来到你的生命,永远不晚用觉知去代替思虑,用感受去更新知识。你的生命就会觉醒。觉醒并不是在头脑中领悟什么,而是感受到在心上发生了什么。觉知并不是在头脑中感知到什么,而是觉察到在心上流过什么。觉悟并不是头脑悟到了什么,而是不再相信头脑所领悟的。思虑是真性的凝固和停滞,知识是实相的定格和捆绑。活在头脑里的人,被僵硬的法束缚。活在觉知里的人,泯除了所有毫无意义的概念和定义。觉知,真性在那里流动和复苏。感受,实相在那里呼吸并鲜活。观念的摄入,那是你修行路上要小心避免的。思想的迷信,那是你解脱路上唯一的陷阱。直用见闻觉知而不住见闻觉知,那才是直接解脱的妙方。不再相信观念,你清除了快乐路上的所有绊脚石。相信一种观念,就是给真性套上一层枷锁。解除一种观念,就还真性一分自由。把心从上面引出,引到手上,引到脚上,引到大地上。把心从妄念中拉回,拉回到面前的一桌一椅,一菜一饭上来。思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巧妙地创造了更多诱人的问题等着你去解决。觉知直接切断了问题的电源,直接关掉了大脑的主机。你用别的方法不停地删除文件,但是电脑已经中了病毒,你删除的速度赶不上它制造的速度,所以立刻关掉电源,格式化主机,那是你唯一的办法。你的心已经被思虑填满,再用任何的思虑和想法都无法让你安静下来。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摸一摸自己的手,摸一摸自己的脸,摸一摸那个烫烫的杯子。感知,觉知,感受,觉受,唯独不要去思考,不要再次入念,那是你最快的安心法门。因为你已习惯用脑,所以一开始回到觉知上非常难。没关系,一次次地回来,反反复复地练习。反正你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与其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不如坐在那里觉知你的手、脸、腿、脚。你已经多久没有真正摸到过自己的手指了?你已经多久没有看到自己的眉毛和眼睛了?你自己多久没有听到过自己说话的声音了?你已经多久没有和自己好好呆一会儿了?父母所生身,你把它遗弃了多久?就从觉知你的手臂、后背、大腿开始练习觉知。行住坐卧,活在觉知中,你会重拾自己的生命,就算你已经老态龙钟,你的觉知一定还在。让觉知来到你的生命里,那永远不晚。

    2021-05-26

  • 你不须要努力

    你不须要努力一个餐厅里放着舒缓的音乐,座位上坐着各种各样的人,大家喝着饮料,聊着天,谈着事,看着手机,吃着甜点,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坐在角落里休息,她沉浸在舒缓的音乐里。整个餐厅里好像只有她一个人在认真地听着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跟着音乐一起放松身心。餐厅和那轻柔的音乐似乎是为她一个人存在的。一个美丽的湖边来来往往有许多游客。大家来到这个风景秀丽的湖边,看着湖上的风景,啧啧的赞叹着湖光旖旎,然后就开始交头接耳,拿起电话照相、自拍,或者是打电话,谈起别的事。一边打电话,一边绕湖走了一圈,匆匆地离开了湖边。只有一个老人,坐在湖边的长椅上,静静地欣赏湖水,既没有伴侣,也没有干什么,只是安静地望着湖水,感受着凉凉的微风,闻着湖水散发的气息。整面大湖似乎只属于他一个人。在乡间有一间大别墅,主人一年也住不了一天,房子里空空的,只有一个打扫卫生和看管别墅的仆人。他完成了每天的例行工作后,泡好一杯茶,拿出一把普通的椅子,坐在院子的草地上晒太阳。他的脸上泛起满足和幸福的表情。他需要的不多,一杯清茶,一把椅子,一张床而已。至于这幢别墅,他根本不在乎,他只是住在这里,替别人看管它,使用它,享受它。有的人花几千万建造一艘游艇,到远海上去游玩,却在游艇上谈着生意,谋划着未来,至于海风和海的气息,全然不知。而有的人,只是划着一艘小木船,在小河里徜徉自在。有的人一辈子都活在未来的谋划里,从来没活在过当下。而有的人,一无所有,不计划未来,却能享受当下拥有的一切。如果你不懂得休息和满足,你拥有一切,又有何意义?如果你不知道享受当下,头脑会把你带到远方的荒漠,让你永远奔波,你会饥渴而死。享受当下,不管你拥有多少,你即是国王;活在未来,就算你富可敌国,你永远是穷子。当下不需要你去创造,早就有更大能力的为你创造好了。当下不需要你去谋划,早就有更精确的神奇为你谋划好了一切。你唯一需要做的是发现这一点,歇下你的头脑,放下你的计划,撤销你的努力,享受现成的一切。

    2021-05-26

  • 你抑郁了吗?

    你抑郁了吗?抑郁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普遍的疾病。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如果你跟身边的人聊天,当你们有深入的交流时,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或深或浅的抑郁经历。而在农村或偏远地区,患抑郁的人要少很多。在那些体力劳动者的人群里,患抑郁症的也很少。在生活简单,少欲知足,有自制力的道人中,也很少有患抑郁症的。可见,抑郁症的发病跟人们接受的信息与观念有很大关系,跟人们无止境地追求享乐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接受的信息越多,越快,越是追求感官享受,妄念与空虚给人们带来的负担也越重,导致人们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生活的兴趣,而沉迷在念头的幻境中不能自拔。如果你现在还沉迷于物质世界的刺激,而不知道停下来过内在简单的生活,那么,下一个患抑郁症的一定是你。如果你还不知道经常放下手机,到寂静的地方一个人练习独处,那么,下一秒钟患抑郁的很有可能就是你。如果你还放逸六根,整日心向外驰,追逐幻尘,不知道息虑忘缘,休息身心,那么,下一个进疗养院的一定是你。别以为抑郁症离你很远。它就隐藏在你的生活习惯里。别以为你今天很开心,很快乐,明天还会依然快乐。你有多少快乐,就需要多少空虚来填补。空虚是抑郁症的温床和沃土。十年的快乐转瞬即逝,而一天的抑郁与恐慌让你度日如年,如堕地狱。未雨绸缪,才能安稳度日。觉知在前,才能收回妄念。不要等妄念耗空了身体,再去修行,那时,你已经成了烦恼板上的鱼肉。不要等心完全迷失了再去收心,那时,你的心很难收回,等待你的是魂不守舍与身心分离的巨痛。不要一直透支身体,不停地向头脑借贷,而被妄念欺骗,到时你才发现,你已经欠下巨额负债而无力偿还。练习觉知,修习四念处,把所有放出去的妄念和心识收回到你身上来。从今天开始,强迫自己坐下来,修习禅大,静心养性,恢复原神。从今天开始,练习一物不为,远离所有的信息与知识,安静地与自己呆一上午。来,跟我到山村来行脚,跟我到池塘边听蛙叫,跟我到溪边洗足,跟我到菜园中种菜。田园甚鲜,胡不归?青山正秀,何不睹?到我紫藤花下听鸟叫,来我黄金地上踩如来。当你开始准备,抑郁离你远去。当你开始休息,净土慢慢呈现。

    2021-05-26

  • 治疗抑郁症的良方:练习觉知

    治疗抑郁症的妙方:练习觉知抑郁症的根源来自心离开当下的见闻觉知而活在了意识妄念的幻城里,意识不停地分别自心幻境而产生了紧张和压抑,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心识由于找不到出路,而被自己的妄念牢牢地困在无边的幻境里,最后饥渴焦虑而受尽折磨。如果一个人不能活在当下,不能了知心念性空,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潜在的抑郁症患者。你现在还没患抑郁症,那是因为你的识心还有六尘境界可依,你还在用识心麻痹并喂养自己。当六尘境界不能满足心识,当你的意识和妄念再也找不到食物,它开始啃噬并消耗它自己。那便是抑郁症最恐怖和折磨人的地方。它没有任何生理上明显的病症,但是生命却每分每秒都在饱受煎熬,身体也在日渐委缩和极剧恶化。抑郁症的难治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它发病的真正原因是活在头脑里,而不是在用心生活。心和头脑的区别是心是直觉,是用见闻觉知而不染,是本性的一个单纯的作用。它不会缠缚于自己,它懂得随时放过自己。而头脑的特点是住着、思虑、分别、寻觅、评判、指责、抵抗、对治、编织妄念、恐吓自己。当你发现抑郁症的病因是住着在头脑的妄念里而无法出离,它的治愈便不再是一个难题。剩下的问题是如何迅速从头脑中出离。恰好,如何从头脑中出离,也是佛法要解决的问题。练习觉知,是最好的出离妄念的一个工具,一个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方法。人们目前对抑郁症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以为它离我们很远。不,它就像无常和死亡一样窥伺在我们身边,又像传染病一样,随时都可能感染你。现在有这样一类人,一旦他不做事,突然歇下来,他就会毫无缘由的不安,心慌意乱,失眠,焦虑,紧张,烦躁,焦急,恐惧,沮丧,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和乐趣。这种状态频繁出现。做事时,会好一些,一空下来,就会有这些感受。其实,这些感受,都是抑郁症的前兆。抑郁症之所以没有立刻显发出来,是因为心识还有所依,意识还有能缘的妄想。是妄想和所依支撑着一个人表面上的健康。一旦心识的所依破灭,心就会开始不安。心若不安,身体就会发生各种病变。它会继续寻找其他所依。当它找不到任何所依,它就会呈现出无比的恐慌和痛苦。所有这一切的根源是心识没有活在无所依的见闻觉知的当下,而是一直在空虚中攀缘抓取。练习觉知,做什么,心就在所做的事上,而不活在妄念中。心一旦离开当下,就拉回来。这样,心就会安住。练习觉知,先从最平常简单的事做起,从走路,拿放东西,吃饭,打扫卫生这些事做起。让身心慢下来,缓慢地做事,让心休息下来。利用觉知,通过看物、听声、闻香、尝味、触受、感知,把心从头脑那里拉回当下,让心归位,让神还原,身心不分离,抑郁症不治而愈。了解了抑郁症的病因,有了觉知这个药方,它不再可怕。领悟觉知的意义,认真练习觉知。只要方法得当,哪怕只有十分钟,就会有神奇的效果。如果你现在正在不安或焦虑,不妨立刻开始练习。先从在一平米的范围带着觉知走路开始。

    2021-05-26

  • 关于不对治

    关于不对治问:师父好,请教师父,看到您的文章里经常讲到不对治。我不太理解。请问师父,冷了穿衣,饿了吃饭,遇到危险逃离,这算对治吗?答:所谓对治,是敌对、抗拒、厌恶、执着之心,是不了达万法唯是自心,无外境界。以分别自心境界、对立自心的原因,受种种苦。不对治,它不是一个逻辑和哲学问题,它是关乎如何解脱痛苦的问题。冷了不穿衣,饿了不吃饭,被火烫到而不移开手指,那才是对治。对治的行为,一定是因为某种观念和执着而引起。有对治的地方,一定藏着某种牢固的观念和执着。当你的心里生起一种情绪,那种情绪让你极度厌恶,你因此而受苦。接受这样的念头和感觉,觉知它,它就会消失。当你身体已经发生损伤和病痛,接受它,觉知它,不要急于对治,身体的痛苦就不会变成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不急于对治,并不是执着于不求医,不吃药。以一颗放松和冷静的心去医治,缓解疼痛,接受治疗的结果,而不是百般担心身体会出毛病。这恰恰是不对立于身体,是保护身体的一种心智上的选择。如果你抗拒一种事物的发生,讨厌一件事来到你心上,它就会留存。这是我所说的对治。远离这样的对治,就不会有任何事物停留。抗拒在你内心深处生起的东西,那便是对治。对治是一切生死之门,是无明最隐蔽的入口。于一切事中警惕对治之心,不取着自心,是最快解脱之道。你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把修行与解脱的问题当成了是非思辨的问题了,也就是,你把不对治当成了一种观念和理论。诤论由此而产生。佛法无诤,它只解决心的迷惑和产生的苦。不对治,它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它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一种默契实相的智慧,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是一颗不执着的心。病了吃药,或不吃药,都无关对不对治。只要你的行为中没有深深的执着。如果你身体病了,久治不愈。你却执着于药物和治疗,导致了精神上的紧张和困惑,不得不进行更多更复杂的医治,你将受更多的苦。这时,你要考虑到你的疾病是否因为内心的紧张和对立引起。从消除内在的对立情绪入手,发现得疾病的根源,改变心态,疾病可能会神奇的消失,这是我所说的不对治。你被人侵犯,受人欺负,能反抗则反抗,无法反抗,选择逃跑,这是正常的心智。这样做,是因为你不想受苦,只有傻瓜和极度执着观念的人才去想对治不对治的问题。逃避危险,这并不是佛所破斥的对治。但是,如果你被人侵犯或辱骂之后,心中郁闷难受,久久无法释怀,一想起自己的经历,就恐惧不安,担心自己还会受到伤害,从而让自己经历精神上的痛苦。这便是内在的一种紧张和对治。是因为你过度地执着自我,看不到我执的虚妄,而产生的痛苦。放下紧张和对立的心,自我就会从中解脱。不对治,是为了远离无明和痛苦,看到我执和对立带来的更深的困惑,从而从根本上解脱诸苦,而不是为了证明某个观念和理论的对错,更不是逻辑和思辨上的问题。有太多的修行人把佛法的智慧等同于是非对错的问题,所以错解了佛法。那样,非但解决不了任何烦恼和无明,反而还增加了越来越多的疑惑,永远无法对佛法生起信心。

    2021-05-21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71727374757677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