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的目的

    修行的目的你对修行有没有错误的期待?你是因为生活无聊才开始修行的吗?你是因为现在修行是一种时髦才开始修行的吗?你是因为患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没办法治愈才开始修行的吗?你是因为找不到女朋友,才开始来道场,并期望在道场里能遇到一位如意的伴侣才修行的吗?你了解修行最终是把你带到哪里,就开始跟着大家一起打坐、诵经吗?我见到有太多的人来到寺院或道场,他们并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来修行。或者说,他们的修行中夹杂了太多生死心、功利心、有所得心。他们为了做生意顺利,为了孩子考上好大学,为了自己赚更多的钱而来修行。改善现实生活,那不是修行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修行路上极其肤浅和短暂的一个效果,甚至根本没有那些效果。修行的真实目的是要了解你的本来面目,解决你的生死问题。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治愈身体的疾病,而是拔出心里的根本无明。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理想的伴侣。越是理想的伴侣,越是把你牢牢地拴在轮回里。修行的目的是为了看到亲密关系的实质是苦,以智慧关照无常,果断地出离对伴侣的贪恋与执着。修行的目的不是解决一时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致看到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解决。修行的目的不是打发无聊的时光,给自己找点事做。修行的目的是享受无事的时光,不没事找事。修行的目的是远尘离垢,快乐烦恼二俱舍离。修行的目的不是做做样子,是要直面你的贪嗔痴,誓断一切识心妄想的习气。修行的目的是从无明大梦中醒来,真正的独立与觉醒。你是抱着这些目的修行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你只是借修行的名字来愚弄自己,欺骗别人。如果你不是为了真正的觉悟而修行,你找错了事做。修行不是去做事,不是有为。修行是觉悟到无事可做,是耐得住寂寞,是无为法。当你知道这才是修行,你还冒充修行者而滥厕在修行人的行列吗?正面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你是否真的明白修行是为了什么?然后决定,还要不要修行?不负如来不负卿,那都是贪恋世间的人为自己修行化的妆。修行要弄明白你是谁?不是弄明白别人是谁,世界是什么。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是你永远无法回避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不论你是谁,你都要走上修行之路,你不得不修行。了却今生须努力,谁能累劫受余殃。

    2021-06-09

  • 亲密关系,轮回的温床

    亲密关系,轮回的温床无数的心灵导师都教导人们在亲密关系中修行一样能解脱。善知识们告诉学人,去找那另一半,他们可以让你觉悟。他们让你觉悟,还是让你执迷?他们增进你的修行,还是把你带入轮回。听智慧圆满的佛的教导还是听蹩脚的心灵导师的教导?你是因为想觉悟才去建立亲密关系,还是因为耐不住寂寞,想找一个人来充实自己空虚的生活才去建立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给识心与轮回提供了太多的幻想和温床。不要自欺欺人,没有人因为想觉悟而去建立亲密关系。寻找另一半,一定是因为耐不住寂寞。想觉悟的人一定是一个耐得住孤单和寂寞的人。想觉悟的人一定想尽一切办法远离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意味着我与我所。有我有我所,能得解脱,无有是处。亲密关系,那是无明世界里的关系,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控制与缠缚。心若不实有,它如何去抓取不实有的存在?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幻觉,更何况亲密关系?真实之中,没有什么和什么是亲密的。如果有亲密,那么,你和一切的关系同等亲密,而不存在单独个体的亲密。觉悟者觉悟一切都是自心所现,他不得不与一切亲密,而不是对某一个存在亲密。觉悟到没有真实的个体存在,即不再去亲近并抓取某个个体。连觉悟者本身都是不真实的。与某个个体的亲密,那一定是我执、贪着和无明。以为有我,才去寻找亲密关系。以为外境是实,才去抓取亲密关系。以为有法,才会不停地建立关系。分别外境,就是分别自己。依赖关系,就是分裂自我。人们不能独立与无依,所以不停地寻找亲密关系,建立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迷失真性。透过亲密关系而看到自我的种种狭隘和执着,从亲密关系中走出,不再执着于自我,那是亲密关系的唯一意义。透过亲密关系看到自己的依赖性,摆脱对亲密关系的依赖,那样觉悟才成为可能。解除所有的亲密关系,于一切建立不即不离的关系,那才是一个觉悟者和一颗解脱的心所要选择的。 

    2021-06-09

  • 你只差一个觉知

    你只差一个觉知如果你看而没有看见,你一定在想事。如果你听而没听清,你一定是在走神。如果你食而不知味,你一定是在打妄想。如果你闻而不知香,你没有真正在闻。如果你触而不知触,你没有活在当下。如果你想而不清楚,你在苦思乱想。你的心不安宁,只是差一个觉知。你不能安住当下,只差一个回来。回到哪里来?回到见闻觉知上来。从哪里回来?从妄想中回来。你咳嗽了,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了,你心慌了,皮肤痒了,头涨了。别慌。别急着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别被这些觉受带入思虑中。它们只是一个简单的信号,一个提醒,提醒你回到当下,回到觉知中来。从哪里回来?从你觉得有问题中回来,从你认为那不好的认知中回来。你只差一个觉知。觉知虽然是单纯的,但是在觉知的刹那,心会告诉自己,你没有任何问题。觉知虽然不能立刻改变你的处境,但是当你和觉知在一起,它不再加重你身心的变化,你只需要经历身心的变化。静静地觉知它。没有比这更深的觉醒。当你能在身体出现不适的刹那第一个反应是觉知而不是头脑生起问题,那真是一次美好的遇见。你会遇见你的心,并且因此而觉醒。当你能觉知出现在身体上的任何感受,而不是思考或对治它们,它们不再让你难过和厌恶,而变得可爱。你甚至都不希望它们立刻消失。觉知需要训练,别以为它自己就能跑到意识和问题的前面。未经训练的觉知总会被头脑的习惯蒙蔽,把你带入问题中去。训练觉知,是你最重要的课程。觉知是你生命里的贵客,它唤醒你生命本有的力量。觉知是你最好的医生,它无往而不胜,一切问题在它那里都会化为乌有。你只差一个觉知,你只需要觉知。

    2021-06-09

  • 原来我是那清澈的小溪

    原来我是那清澈的小溪清澈的溪水哟!我的心原来和你一样清凉。美丽的栀子花啊!我的心原来和你一样芳香。徐徐落下的藤叶啊!我的心原来一直如此缓慢和安静。只是我的思想走到了心的前面,我的身体被思想带到了远方。柔和的白云呦!我的心原来和你一样轻柔。只不过,我的身心被自我的执拗打造的强硬如铁。青青的芦草啊,我的心原来和你一样青涩,只不过,我被年龄的错觉蒙蔽了心眼,以为自己已经衰老。翩翩起舞的彩蝶哦,我的心原来和你一样悠然自得,无遮无掩。在地面上浅浅地飞行,快乐于我的简单和平常。彩色的小花啊,默默地开放在墙角。我的心原来和你一样默默无闻,不需粉饰,绽放自己,满足于自己。憨厚的水牛啊,优雅的白鹭,你们就像我的身心,如此和谐的相处,一个如大地般知足,一个如流云般自在。宁静的檀岙村,美丽的檀溪河,如母亲臂膀的晚风,如琴瑟般的鸟鸣,你们原来都是我的心,交织在一起,纷繁而不乱。原来我的心如此美好!清澈见底的小溪,可以濯我手,可以濯我足。可以照我面,可以鉴我心。柔和的晚风,可以吹我脸,可以沐我颈。可以拂我头,可以触我心。声声细小的虫鸣哦!你们原来都是我的心,我无数的念头,我的小孩。当我听到你们的声音,就像听到我小孩的笑声。哇哦!我头一次看到我的心无处不在。哇塞!我原来是那淳香的泥土,是那晶莹剔透的樱桃,是那酸酸的梅子,是那闪闪发光的莹火虫,是那一望无际的天空。哇哦!原来我只是一个念头,一片思想,一抹夕阳,一缕心光。原来我如此自足。原来我可以如此满意。原来我可以如此自在地生活。原来我可以如此清澈地流淌。

    2021-06-07

  • 关于躺平

    关于躺平躺下来是内在的一种觉醒,是身心从动荡到平静的一种觉悟。重要的不是身体躺下来,而是心休息下来。躺平的重点不是躺,而是平。心平如水,怡然自得,那才是真正的躺平。一边躺着,一边不停地刷手机,对未来还有忧虑,什么都不想干,好逸勿劳,混吃等死,那不是躺平,那是懒惰和无能。一有机会享乐和造作,心立刻就波动,身体立刻站起来,躺平就变成了一个笑话和虚伪。安静地坐在那里休息,不依赖六尘而心无忧虑,那才是躺平。走在寂静的山林里与走在喧哗的街头一样,心都安宁,心都自在,平和安详,那才是躺平。做事,说话,待人接物,心无妄求,无贪嗔痴,那才是精神上的躺平。躺平跟坐着还是站着,跟做不做事,跟躺不躺着没关系,跟你是否了达这个世界只是唯心所现有关。当你觉悟一切外境都是自心中物,并不实有,你不得不休息下来,你不得不选择躺平的生活方式。选择躺平,并不是消极,而是智慧。并不是逃避,而是不执着。并不是否定,而是不较真。躺平者,先摆平自己的心。摆平自己的心,才能过躺平的生活,才能心安理得地躺平。心若不平,躺着度日,只是换了一个姿势经历自己的烦恼与无明,那有何意义?心若不平,你能躺多久?你想过低需要的生活,你的心能持续多久低需要?没有觉悟的心和未经训练的心智无法长久地过淡泊安静的生活。一个无常或逆境就会打破那种看上去很洒脱的生活。觉悟无我,觉悟无心,心无所依,才是过长久躺平生活的根基。自心若平,不与人争,不与物争,不与世争,对待一切,不对治,不抗拒,不厌恶,不贪着,不即不离,满足当下,少欲知足,那才是最先进,最高级,最美好的躺平生活。躺平生活永远不会成为一种时髦,除非那是一种肤浅和形式上的躺平。真正的躺平生活属于少数者,属于真正放下对物质和享乐生活追求的人,属于真正的觉悟者。而觉悟,那需要彻底地改变思想生活习惯,需要亲近善知识,如实修行,心得解脱。心得解脱,自然躺平。心若觉悟,一饭一床,一蔬一菜,悠哉悠哉,生死无忧,万事放怀,才是大自在。

    2021-06-07

  • 最重要的串习

    最重要的串习回到当下的觉知上来,这是我此时最好的选择。回到觉知上来,这是我此时最重要的选择。如果我生命中一直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么就是回到自己这里来。回到自己这里来只是从头脑中出离,回到觉知上来。回到自己这里来有多重方式。你可以看见树的叶子,可以听到任何的声音,可以闻到气味,可以尝到食物的味道,可以感受到身体的知觉,可以知道自己心里在生起这些感受。这些感官的运用都是清晰而简单的,你不用思虑这些感受之间有什么逻辑和是非。只是单纯地觉知。当你如是感受六尘世界,而不住着于这些感受,你就是和自己在一起,你没有离开自己。当你开始思考问题,而在很长时间里错失了这些感知,你不知道自己跑到头脑的哪个问题里去了,你离开了自己。如果我不在我这里,这比什么都可怕。当你没和自己在一起,你可能下台阶时伤到脚,你可能开车开错路,你可能把文件弄丢了,你可能把盐当成糖放在菜里。一只小鹿在河边喝水,它保持着高度的觉知,因为鳄鱼随时会出其不意地从水中窜出来咬断小鹿的脖子。我们看到很多动物几乎每时每刻都带着觉知,比如小鸟、比如猫和狗。这是动物本能的自我保护,更是它们高度敏锐的觉知。动物尚有如此强的觉知,如果人没有觉知,岂不比这更危险?人没有觉知,随时会进入妄念编织的轮回里!和自己在一起,安心专注地活在当下,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所有离开当下的美好,都会以空虚和无聊、寂寞为代价,让你不停地心向外逐,犹如饮鸩止渴,又如借高利贷。你越是离开当下,越永远无法满足心识的需要。回到眼前的事上来,这是你唯一需要关心的事。回到自己这里来,这是让我立刻安静的最好的办法。回来,这是我需要念诵的唯一咒语。回来,回来。不断地串习这份力量,让它成为你生命中最强有力的习惯,让它成为最宝贵的力量。出来,出来,从头脑中跳出来,回到任何一个五根的觉知上来,反复地练习出来,这是所有训练中最有价值的训练。

    2021-06-07

  • 佛性唯默契之

    佛性唯默契之当我说佛性不可见,不可体验,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离于能见所见,并不是单纯的没有佛性可见。如果认为无佛性可见,与有性可见一样,成了一种偏见,是二法见,成了一种知解和断灭见,也即六祖大师破斥的无见。说无性可见,是指没有实有的佛性可见,并不是认定没有佛性。是从佛性非有的角度讲。所谓悟道,开悟,见性,不是断灭地认为无佛性可见,是了了觉悟佛性的特点。以了佛性特点,而名见佛性。佛性虽非有,亦非无。佛性有何特点?佛性非是有无之法,超越有无,绝诸对待,非是法相,非是意识、概念之法。佛性无我,无心意识,不可思议,拟心即错,动念即乖。佛性无定法。佛性超越一切知见、知解。所谓知见知解者,即观念与想法。佛性非是断灭法,亦不是心识所想的常法。佛性非善法,非恶法,非可见法,非可得法。佛性是真,非假。佛性真实而有,非意识思维分别之有。佛性虽非意识可见,但可自证自悟。虽自证自悟,不可住与证与悟。佛性纯善,非意识分别之善。说佛性是善,是指佛性无妄,无苦,无无名,无烦恼,无虚假,无恶,无住无着。涅槃经云:云何菩萨知于佛性?佛性有六。何等为六?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复有七事:一者可证,余六如上。是名菩萨知于佛性。以众生不了佛性如是特点,故不见性。以被诸烦恼覆故,不能如是了知佛性是无为法,无作法,无生无灭,故不见佛性。佛性当见者,以具足一切善法功德,具足一切诸波罗密,无量因缘会遇,乃可得见。虽得见性,非是有法可见。佛性离四句,绝百非,离两边,亦不住中。故唯有默契之。祖师云:直用直行,即无等等。方有祖师转身,默而行之一门,乃最为真实地亲证佛性。 

    2021-06-07

  • 你是谁

    你是谁问:师父好,看到你文章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你问学人:你是谁?这个问题也是我不明白的。请问师父,我到底是谁?答:不是谁?问:不是谁那是什么?答:不是谁,即没有是什么。若有是什么,即同于有是谁。若是谁,即有我,即是生死。若有所是,乃至是佛是祖,是圣是凡,是我是他,是人是众生,是有情是无情,是迷是觉,是老是少,是男是女,是张是李,是有是无,皆是妄想,皆是有我,皆不免轮回。念住,才有谁。有是谁,才有我。念不住,即无谁。无是谁,即无我。无我,即是你的真实状态。如问:人是怎么投胎的?答:没有我,谁去投胎?故知,以妄念故,以念住着故,以为有我故,才有虚妄投胎,实无投胎也。无我无投胎,即无无明,即是生即不生之理,亦是生死即涅槃。不住于念,不是说得,不是想得,不是思维得,不是问答得,是行得,是出离念住而得,是转身得,是说出一句“金刚经是伪经”而得,是今天晚上丢了牛得,是时人观此一株花如梦相似得,是不借借得。若你不会不借借,即有疑。有疑即念住,念住即有我是谁,有我是谁,即投胎,即无明,即生死,即轮回。若会得你是谁,自然行得无住,出得念住,当下得解脱。当下能得解脱,即一切时中能得解脱。知道长大的小鹅如何从瓶子里出来,即能出生死,即能出我是谁这个问题,即能现证无生,即一切时中不被念骗,不被识心惑,不被境界转。此处脱得身,即于生死得自在。此处出得妄念,不是从他人那里学得样子来,是自己行得来,自己多年功夫养出来的,是智慧用出来的。故古人以此试金石勘验所有修行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若学人稍加拟议,没有真实出离言下妄念的功夫,即被他古人棒喝!即知无修行。是知,你之一字,及你是谁,只是一念妄想,实无你也。是一念住着,本来无问题,因住入生死。若悟无你,何来你是谁?悟者,不住之异名,佛性之妙用。如来禅者,本是佛陀自证境界,付诸语言,而众生于佛所说法生住生着,故成知解,以知解故,迷入头脑意识,不知出离,故依前轮回生死。出离妄念,此须自悟自证,非是头脑游戏,若着于我及我是谁,则被念束缚,永无出头之日。故知你者及你是谁,皆从妄想生,从念住着而有。众生无始劫来迷于念头,不知念性本空,实无念也。故学法修道,先明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念住有。念若不住,我执即除,法即非法,无我无无我,是名真实性,亦名真实我。

    2021-06-07

  • 击碎你的假修行

    击碎你的假修行在瑜伽音乐的陪伴下,在装修的无比精致的禅房里,你静坐了四十分钟,你感到内心无比平静,甚至尝到了一丝禅乐的味道。你觉得自己在禅修。可是,在热闹的火车站或机场,你坐在那里等时间,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却无法安静下来。你只能靠刷手机来赶走孤独和烦躁感,打发那无聊的时间。你的禅修如此无力,你曾经在某一个环境里得到的平静如此虚假。你甚至都无法发现这一点。这样的禅修是真的吗?在夜晚的墓地也能安心地静坐,如坐禅堂,那才是真修行。你在家庭的温馨氛围里,每天都诵经做功课,你感觉非常充实。有一天,女儿出嫁了,老公又到外地去出差,你忽然一个人,你感觉那份充实忽然间消失了,你再怎么读诵金刚经,你都觉得没用。那份亲人离开的空虚一下子让你非常难过,甚至恐惧。他们毕竟还在你的生活中,你盼着老公快些回来,偶尔你去看望女儿,你觉得不那么空虚了。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女儿和老公不再这个世界上,永远离开了你怎么办?你真的在修行吗?还是只是做做修行的样子?而真正的修行所要求你的独处、无依、自律,你完全做不到?有一天,你孤身一人,比有家人围绕时更安心,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你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也自修了很多年,你觉得非常清净。但是有一天,你的修行遇到了瓶颈,你不得不去道场亲近善知识,参加集体共修。道场里人很多,你无法和其他的同修愉快地相处和交流,睡在三四个人的宿舍里也很不方便,你想要离开道场,却又舍不得放弃听法的机会,为此你起了很大的烦恼,才发现这么多年的修行没有任何作用。什么时候,你处众时如独处,独处时如处众,那才是真修行。你学法已经很久,自认为已经完全明白了佛法的道理,也没有什么烦恼。有一天,一个同修问了你一个问题,你一下子被这个问题问懵了,不知如何回答。而且,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你心里,久久不能放下。你开始反思自己的修行。如果你学了一辈子佛,却一直被一个问题纠缠,你的修行到底是真是假?你说,你对修行从来是认真的。但是,如果你学错了法,修错了行,修行的方向完全错了,那怎么办?难道因为你不知道错了就不轮回生死了吗?无明和烦恼才不管你为什么修错了。如果你的修行建立在许许多多的依赖上,那些依赖消失了的时候怎么办?如果你的修行被一些人误导,让你相信修行是速成的,而你并没有真正掌握解脱的能力。当逆境来时,你会被烦恼宰割。有的人告诉你修行什么都不需要放下,在红尘里一样可以成道,修行可以不负如来不负卿,而你也相信了。有一天,无常夺走你的一切,而你根本无力面对,你会经受地狱之苦。因为你的修行是假修行。如果你的修行是假修行,最后受苦的是你自己。你欺骗的是你自己。同修,请重新审视自己的修行,是有依的,还是无依的?是恋世的,还是出世的?是有我的,还是无我的?是敷衍的,还是认真的?是为了人天福报,还是为了解脱生死?这些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任何人的问题。解脱是你自己的,不是任何人的。

    2021-06-04

  • 佛性体验不得,如何见性

    佛性体验不得,如何见性?禅师好,你的文章“体验到的永远不是佛性”,您自己又是怎么知道这个呢?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体验吗?若无体验,如何知道?若无体验,无知道,又如何见性呢?答:这确实是一种体验,但是,这只是体验到:你体验到的,永远不是佛性,而没有说体验到了佛性。如果你问,体验到的不是真的,怎么证明?体验本身不住,刹那即空,自知自明,不须证明。佛性者,非是一法,非是法也,故不可体验。所言法者,皆从心想生,从识而有,从名相生,非实有法。佛性者,非从识生,非心想生,非是有法,故不可知,不可得,不可见,绝诸思议,超心意识。见性亦复如是,非是有性可见,亦非能见可见,悟无所得,无所见,无性可得可见,是名见性。佛性非是因见或不见而得,以不起心见佛性,故而默契之。如我们行住坐卧时,虽不知头在,头却不失。见与不见,佛性俱在。如是在者,非在非不在,不可思议。佛性无是处,若有所是,有所见,有所体验,即非佛性。也就是说,我们能证明的并不是佛性存在,而是:一切关于佛性的体验与描述,都不是真的,都是多余的,都是妄想,是识心诡计,是生死无明与分别的习气。但有言说,皆无实义。你无法见到真的,这是可以知道和证明的。也即,你体验到的永远是妄想,是识心,唯独不能知道、体验到佛性。当你觉悟到一切无有真时,这才是唯一的真实,假名见性,其实根本没有见与所见。说其真实,只是你不再被妄想与识心与体验欺骗而已。六祖大师说: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所有觉悟的人并不是觉悟到实有一法是佛性,而是觉悟到并没有实法是佛性。古人云:菩提无是处,正是此义。又说,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一个人觉悟到能觉所觉俱空,亦不住于此觉,非觉非无觉,假名为觉悟,实无觉悟也。你问:既然无法体验,如何见性?答:息掉体验之心,无见性之妄想,自然相应,非是有性可见。如是了悟,如是智慧,是名见性。古人云:息虑忘缘,佛自现前。

    2021-06-04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69707172737475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