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开示一

发表时间:2021-09-03

浏览量:913

日常开示一

修行人所以不成道,皆以有心觊觎无上佛道。

岂不知,但有少法少物蕴于心中,总不相应。

若有一法不空,摩诃衍不能胜出。

金屑虽贵,在眼为翳。

佛慧虽珍,尚且为尘。

何况世间,诸俗余物,

挂碍于心,岂能得道?

心中若有一物不涤荡干净,如何能成大自在人?

世间愚痴之人,守诸家庭情爱父母妻子儿女粪土以为珍宝,错失无上法王无量财宝。以诸情欲蒙蔽心性,不曾刹那窥见诸法实相寂灭之乐。

 

佛性如瓶

佛性犹如一个巨大的空瓶子。瓶子虽空,内空豁然,无物可装,亦不妨装一切物。然而瓶子本身并不是空,而是真实是有,有颜色,有形状,有体积,有厚度,有光亮,有材质,有触感…佛性亦复如是,虽无实物及一切虚妄法可得,然而有善,有真,有常,有乐,有我,有净,有实,有解脱,是自在,是可见,能成就,能除苦,灭无明,有六度,十波罗密,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一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功德,有如是无量无边真实常乐之法,如何言空?如何言无常?

若人修道,未空一切有为生死烦恼无明,不得如是诸佛功德,不见真实法身,不得了了见于佛性。不得了了见于佛性,如何于诸修行得少为足,止步不前,堕断灭空,而为穷子?

本是法王,以贪世间家亲六道之苦乐,丧失诸佛无量清净妙乐,故名可怜悯者。

 

有心无心尽同谤

一日学人与禅师桥上看云。

正看云时,学人问:云是无心,为何我有心?

答:你怎么知云无心?

问:以我有心而对比之。

答:有心对比,如何知心实相,了心有无?

说云有无心,皆是汝妄想。不见古人道,无心尽同谤。

禅师开示说:

云者即心,不异于心,非有无心。有无是妄,心亦假名,不可执持心。心若不执,何来有无?若执于心,同于有无,故名为谤。

听我偈曰:

非离心有云,非离云有心。

心不属有无,云亦复如是。

正看云之时,不起看云想,

看想尚不起,何来有无心?

是事能得了,余事何不晓?

是名诸佛眼,又名真如智。

 

发菩提心,安住道场,是对家人和一切有缘众生最大的加持和保护。

一切世间的关爱和付出对家人的利益都不如修行佛法,觉悟实相,给家人的回馈。

菩提心,那才是世间的至宝。

 

谨言慎行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注:君子即使呆在屋子里,说话都很谨慎。说话用心为善,远在千里都能感应到,更何况身边呢?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注:不出户,出言不善,远在千里,都能有所感应,给自己招来祸患,更何况身边很近的人听了,得罪于他们,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祸患。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注:君子对人们讲话,一言一行虽然从你这里出来,但影响深远,能不谨慎吗?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注:君子的言行对周遭的影响非常大,对自身的影响也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祸端。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注:所以君子一言一行,能对天地有影响,能不谨慎吗?

不出户庭,无咎。注:比喻言语谨慎,不随便出口之门户。守得住口,则无过。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注:所有的祸乱,都是因为乱说话导致的。所谓祸从口出。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注:在上说话不注意保密,就会失去臣心。做臣子的说话不注意保密,就会失去身命。凡做事谋事,如果不注意言语,就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注:所以君子一定是谨言慎行,不随便讲话。

 

快乐的误解

人们对快乐存在最大的误解,认为有什么事可快乐才是快乐。

真正的快乐只是没有烦恼,平常无事,简简单单。

无苦无乐,才是真快乐。

若执着有快乐可得,执着做某件事是快乐的,你在自找苦吃。

何以故?乐苦相随,乐后即苦,苦乐同源,苦乐同根。

还在追求快乐的人,停一停,你追求的,不过是化了妆的苦而已。

莫被自己的妄想骗,莫被一时的快乐骗,紧跟着快乐的,是无休止的苦。

 

发大乘心

佛陀以种种方便之法,引导众生出离三界生死火宅,并不是为了把众生领入空无寂静断灭之中,也不是为了把众生从一苦中领入另一苦,而是为了给予众生常乐我净法身妙乐,常住不坏。

犹如法华经中大富长者,以羊、鹿、牛三乘之车,引诱火宅中耽着游戏欲乐诸子,出于火宅,然后等与大白牛车,无量乐具,供其游戏。不是把他们领到断灭空中,受诸贫穷。

佛陀说法亦复如是,不是为了让众生堕于二乘声闻断灭之境,而是等与大乘无量法财,无量游戏三昧,诸佛智慧,一切大宝。众生不知此意,沉迷世乐,不舍火宅,习淫怒痴,不知诸佛广大自在解脱究竟常乐之境,以生灭心,测度如来大智慧海,故不能入。

唯有善根因缘功德具足者,能信受大乘,发大乘心,修习大乘,成就大乘,舍声闻性,入如来种性,自觉觉他,受于诸佛如来无尽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