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寄语

    春节寄语人间一声烟花响,千家万家齐欢笑;山河大地皆展眉,邻里弄里慈心向。梅花虽落李待开,过去已过未待来。是春乐春未想春,春在心头已十分。灵蛇舞动,瑞气弥来,曹溪一滴,润泽九垓。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学山携大众同修祝您阖家团圆,欢喜平安,所遇和美,吉庆满堂。也在此心春的节日,送上我们最美的祝福。愿你我:父母面前,做一个孝敬男,顺心女。子女面前,做一位智慧父,慈爱母。老婆前,做一个憨暖男;老公前,是一个温柔妻。朋友前,以诚相待。邻居前,以敬相交。领导前,尊重恭敬。员工前,体贴爱护。说话不抬杠,尽量少拌嘴。不搬弄是非,不传递谣言。愿你我常说爱语,多赞他人,笑口常开,布施善意。愿你我心平气和,语缓行稳,不骄不燥,静水流深。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享受过程;待人如待自己,谦卑柔和,如沐春风。祝您新年一切清零,万象更新。祝您新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到他人。先做好自己,再成全别人。祝你我不再做想法的奴隶,成为心的主人。祝大家不再被观念绑架,转烦恼成菩提。祝您:多一点幽默,少一点严肃。多一点诙谐,少一些执拗。多一点天真,多一些算计,多一份自然,少一些造作。祝您:对自己,少一些评判和要求,多一些允许和接待。对他人,少一些操控和期待,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对自己,少一些拧巴和紧张,多一些放过和松弛。对他人,少一些指责和抱怨,多一些欣赏和共情。愿您在空中没有挂碍,悠然无拘,放旷自在。愿您在有里随顺世缘,心无所寄,逢场作戏。常说谢谢,好的,对不起。常言嗯嗯,是的,了不起。把修行融入日常,将功课揉进生活。在家人中考试,在关系里过关。不为取悦他人,只为尊宠自己,不再依赖别人,势必学会独立。做一个无依道人,成一个无事神仙。人在红尘,心中青山翠竹,鸟语花香。人在闹市,心里不染一尘,水中芙蓉。值此新春,愿你我同饮般若酒,共食涅槃餐,互拜自心佛,齐烧无生香。愿你我携手直心径,同登菩提路,并肩解脱道,共唱觉了歌。 

    2025-02-02

  • 送给所有的父母和宝贝

    送给所有的父母和宝贝    今天是大年除夕,谨以此篇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和你们的宝贝,祝你们被爱所眷顾,被幸福环绕。像支持你自己那样支持你的孩子。像托举你自己那样托举你的孩子。像爱你自己那样爱自己的孩子。无论你的孩子多大了,哪怕他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如果你还在世,像他刚生下来一样宠爱他。宠爱他,不仅仅是让他快乐,更是让自己幸福。无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像他在襁褓里那样望着他。像他在蹒跚学步时那样爱着他。像你抱着他玩时他睡着了那样稀罕他。无论他做什么,都认同他,支持他。无论他喜欢什么,热爱什么,都理解他,不反对他。认同他,支持他,不仅仅是让他快乐,更是为了让自己欢喜。无论他是不是弱智、残疾人、精神病还是什么怪物,他是你的心头肉,是你的小可爱,是你的宝贝。亿万人中,为何他独独奔你而来?因为你曾无数次这样爱过他。只是爱他,无保留、无条件地爱他。像动物爱它们的幼崽那样去爱他,没有概念,没有评判,没有期待。那样爱他,不仅仅是为了他,更是为了你自己。不要打压他,否定他,评判他,控制他。去理解他,尊重他,相信他,放开他。爱他并不是让他按照你的方式生活,而是把生命的权利完全交到他手上。爱他不是帮他获取物质的享受和自我的虚荣,而是引导他认识他自己、做他自己。像尊重你的老师、父母、领导和偶像一样尊重他。像对待贵宾、客人、恩人那样对待他,爱戴他。借由孩子来完成你自己的成长,在爱中体验生命的美好。你对孩子所有的担心和控制,都在增加他对自己的怀疑和焦虑。你对孩子所有的期待和要求,都在扰乱他自己的节奏和轨道,使他无法做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想玩游戏,就尽情地让他玩游戏。如果你的孩子不想上学了,就双手支持他不上学。如果你的孩子不想结婚,就完全同意他不结婚。如果他不想上班,就不再逼他不上班。如果他想躺平,哪怕躺到死,就一直守护着他。当你支持他时,他已经不再关注要去做什么,他要的仅仅是你的支持。放过他时,你也放过了自己。当你无条件地支持他,他会把一切做好。因为爱才是一切行为和思想的原动力。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能,那几乎不需要学习。爱里不参杂任何功利、要求和回报。爱本身就是它的回报。不要让父母没爱过你成为你不爱你孩子的理由。爱,不是从你父母那里开始,也不是从任何人那里开始,而是从你这里开始。因为爱,不是别人的事,是你自己的事。爱你的孩子吧,借助于你的孩子,来完成你对你自己的爱。借助于你的孩子,来爱一切的生命。当你真正爱你的孩子,你会发现,原来你在深深地爱着自己。当你真真爱你的孩子,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你自己的影子,你自己才是你真正的孩子和宝贝。你和你的孩子是一体的,你是爱的化身,生命的光。祝你认出爱来,祝爱来到你身上!祝所有的生命都遇到爱,都在爱中觉醒。

    2025-02-02

  • 修行只做一念件事:善护念

    修行者只做一件事:善护念小心你的念头和想法。天堂和地狱都是由它所造。智者善护念如护生命,会修行的人只做善护念的功课。不要相信你的念头,那百分之百不是真的。不要相信你对别人的评价,那几乎全是你的妄想。你看到的任何东西不可能来自外在,都来自你的认知和观念。你看到的都是你心里投射到外在的。你无法看到你心中不存在的事物。你无法看到你没经历的东西。你无法看到你认知之外的想法。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和观念。你不可能透过你的投射来了解别人。你只能透过你的投射认识你自己。你无法看到另外一个人做了什么,你看到的都是你内心在另外一个幻象上演绎的故事。你看到的一切不是别人,都是你自己。你看到一个人在偷东西,他可能是在偷东西,也有可能只是弯着腰在走路。你永远无法确定那个人在做什么。但是,能确定的是,当你认为那个人在偷东西,你成了十足的小偷。你看到一个人的眼神中充满傲慢,他的眼神中是否怀有傲慢,没有人能知道。但是当你看到他的傲慢时,你成了一个傲慢的人。你永远无法在一个影像上确定他在做什么,你唯一能确定的是你在那个影像上投射了什么,想象了什么,猜测了什么。小心那些妄想和故事,你有可能因为你看到的而痛苦、烦恼和恐惧,甚至陷入地狱。但事实上你看到的东西根本不存在,那仅仅是你自己的妄想。所以,真正的修行者只做一件事:看护自己的念头,不相信自己的念头。看到自己的投射,不被它所骗,不相信那投射,你就不会陷入幻梦。修行只做这一件事:不进入妄念和故事。在每一个外在的人事物上面看到自己的想法,想法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有净有秽,透过那些想法认识自己内心存有什么,了解所有的想法都不是真实的,认识到你自己也不是真实的。了解你所有的念头和想法都不是真的,不意味着要灭掉想法。允许它们发生,看到它们没有实义,它们自己会消失。念头不是真实的你,想法也不是,观念也不是,那些念头来自的地方才是你,它们消失的地方才是你。真实的你可以生起任何念头和故事,但是你本身没有任何故事。

    2025-02-02

  • 回向,你做对了吗

    回向,你做对了吗一直以来,我们学习和被教导的关于回向的说法是,当你读完一部经,或做完一件善事,你要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念诵一段回向文,将读诵和行善的作用和功德,普遍施予一切众生。把自己所拥有的布施一切有情无情,不独占,不贪着,是名回向。这样的回向是诸佛觉者引导众生修行无我,减少我执的一种善巧方便,非是究竟。若不了解实相,执迷于有心外众生可度,可回向,心就会一直向外求,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回向非但没有功德利益,还会增加自己的无明,背道而驰。众生之所以轮回生死,不得解脱,皆因心向外驰,不能回心悟己。所做回向,也是心向外驰,以为有心外众生可度,有功德可施,念念颠倒,故虽做各种回向,实无利益,实无功德。除此回向外,更有如实回向,若行者能行此回向,顿悟菩提,得真实解脱。回向,是心回来,不是心向外;是向回收,不是跑出去;是度自己,不是度他人。回向者,是回转方向,从外到内,心不外游,常在自己,是名回向。回向不是一种仪式和祈祷,而是转变观念,转变想法,转变心的方向。从向外,回到自己,是回向。从造作,回到休息,是回向。从有求,回到无求,是回向。从名相、概念、妄想、分别、执着、取相中回来,是名回向。回向者,回过头来看自己,不再关注他人。回过头来爱自己,不再把心思倾注在别人身上。回过头来认识自己,不再迷于外人。离一切相,不住一切法,是名回向。不起妄想,绝诸愿望,无有能回所回者,是大回向。不见功德,不见有法可施,不见有法可得,是名诸佛回向。与自己在一起,而不生自己想,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是真回向。知道自己进入了妄想分别,一念回心,是名牧牛,又名离念,又名无住,又名回向。不论做任何事,不起评判,不妄分别,直用直行,过而不留,乃无等等回向。心才外游,才起分别,才起烦恼,便自觉察,当即回来,是名如实修行回向。若不如是修行回向,诵经念佛,布施持戒,行六度万行,乃至行一切善法,成就诸佛功德,回向法界有情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皆名妄想,非是回向。若不如是回向自心,觉悟自心,纵成就三十二相,得一切三昧,成圆满报身佛,终不是真佛,不是真正回向。回向者,回到自己这儿来,回到妄念不生处来,回到当下见闻觉知上来,回到概念没生起处来。如是训练,如是从外归来,如是安住,如是解脱,乃名回向,亦名回家,亦名觉悟,亦名成佛。善知识,你还在捧着经文读诵那些“回向文”吗?你还跪在拜垫上念念有词吗?你还把所谓的“功德”回向这个,回向那个吗?那样的回向并不能让你解脱烦恼,那样的回向只是一遍遍地重复妄想。那不是修行。修行是实在的,是实际的,是有作用的,是能离烦恼的,是立竿见影的,是言下就可以解脱的。回来吧,回家吧,回到你自己这里来吧。把心从对境和相的执迷中收回来,一念回来,一念觉悟;念念回来,念念觉悟。 

    2025-02-02

  • 你是你自己的太阳、明星和真爱

    你是你自己的太阳、明星和真爱我也曾渴望自己像太阳那样耀眼。后来,我发现我就是一块路边的小石头,我安心地做我的小石头。当我不再羡慕做别的存在,我只是做自己,我居然发出了光来。我也曾经渴望被千万人拥护。后来,我发现,我就是街边摆摊的一个小商贩。当我不再梦想成为明星,每天只是用心地做好每一份早餐,有一天,一个顾客对我说,您工作时的样子,就像一个大明星。我也曾经希望被所有人喜欢。后来,我发现,无论我怎么做,总有很多人不喜欢我。我放弃了这个想法,不再想取悦于任何人。我开始爱自己,不否定自己,接纳自己的每一个状态。当我完全和自己在一起,不再评判自己,我发现,外在世界对我的评价消失了,我的世界里全是认同、赞叹和允许,所有的生命都向我微笑,而那,全都来自于我自己。我曾经想变成一个富翁,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去赚钱,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我挣的钱还是远远不够。后来,我转变了观念,不再追求物质的享受和财富带来的虚荣,而是享受知足的快乐。当我不再追求财富,我反而越来越富有。甚至,当我什么都没有时,我发现我最轻松、自在、无忧无虑。那时,我才明白富翁的真正含义: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需要的少。富有不是你有财富、健康、子女、寿命,而是你没有了压力、烦恼、忧虑和不安。我曾经无比渴望真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后来我才发现,无论我多努力,我都会和他吵架、生气,对他有期待、操控和不满。我越是关注他,我越彷徨、孤单、不幸福。当我转变了观念,不再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我把生命回向了我自己,我才知道,我自己才是我唯一的真爱。认识自己,静下心来和自己在一起,才能理解别人,才能与别人在一起。当我改变想法,我并没有离开任何人,我还是和那个人在一起生活,但是,他已经不是我世界的中心。而我,变成了自己世界里的女王。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寻找快乐。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无论我去了多少地方,见了多少人,吃了多少好东西,看了多少美景,听了多少音乐,获得了多少奖励,取得了多少成功,我都不快乐。后来,我不再寻找快乐。我找到了一个地方,在那里落脚,开始向内反思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的心开始安静下来,简单生活,随缘度日,满足于我在任何境遇中的任何状态,我发现,虽然我依然没有找到任何快乐,但是,我并没有不快乐。我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有快乐,而只是无苦闷,无妄想,无所求,无分裂,无对立,无期待,对现实完全知足,完全满意。我曾经期待过一切,也想拥有过一切。后来我才发现,只要我一念离开当下,进入妄想,我便丢失了自己的本真,进入了歧途。你不必成为任何人,你只需要做自己,满意于自己,安心于自己,你就能从内向外发光,那光超日月,胜释迦,越弥陀,无可比拟,无人能替。做好自己,活于现实,看好自己的心念,不要被妄念所骗,你不必费任何功夫,立刻就会成为你梦想中的太阳、明星、富翁、拥有真爱和幸福的人。

    2025-02-02

  • 玻璃心,恋爱脑

    玻璃心,恋爱脑如果你有一颗玻璃心,一幅恋爱脑,你是这个世间最幸福的人。玻璃心,不是易碎的心,而是透明的心,干净的心,没被概念侵蚀的心。恋爱脑,不是痴情逐物,成为外境的奴隶,而是欣赏每一个人,每一个物,每一个呈现。爱自己的投影,爱别人看不到的可爱。一颗玻璃心,不是脆弱的心,而是光亮的心,简单的心,不造作的心,没有故事的心。一个恋爱脑,不是见一个人就痴迷一个人,而是见什么都可爱,都美好,只会欣赏,不去占有。玻璃心是最强大的心,恋爱脑是最理智的脑。拥有一颗玻璃心,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你在别人面前,不须造作。别人在你面前,无需遮掩。你是什么,对方就在你这里显现什么。长了一个恋爱脑,看一切都积极,看一切都阳光。把自己活成爱,把自己活成光。玻璃心是体,恋爱脑是用。玻璃心是树根,恋爱脑是花果。玻璃心一无所有,恋爱脑享受一切。玻璃心犹如虚空,恋爱脑是森罗万象。玻璃心与恋爱脑,犹如水与波,灯与光,金与器,不一不异。从玻璃心上升起爱一切万物的头脑,从爱一切的头脑中照见玻璃心。人们不喜欢玻璃心,嘲笑恋爱脑。因为他们以为的玻璃心幼稚、脆弱、什么也干不了;他们以为的恋爱脑无知、痴傻、肤浅。那只是人们以为的玻璃心和恋爱脑。我心中的玻璃心是没心没肺,恋爱脑是不计较。我心中的玻璃心是不操心,恋爱脑是不烦恼。我心里的玻璃心是什么都不留的心,恋爱脑是一切都爱忘的脑。我喜欢自己是玻璃心,我愿意自己有一颗恋爱脑。玻璃心让我活得轻松自在,不用戴面具,心中无一物,坦坦荡荡做自己。恋爱脑让我获得幸福满满,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我爱一切,不是为了一切,而是为了我自己。玻璃心,恋爱脑,多美的两个名字,多妙的两种意象。世界因有这两个名字而美丽,因有这样的人而可爱。玻璃心,又可以叫琉璃心,摩尼心,清净心,空心,真心,大圆镜智心,无所有心,本心。恋爱脑,又可以称般若智,开心智,妙观察智,无分别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以玻璃心存在,用恋爱脑生活。以玻璃心安住,以恋爱脑随缘。世界因你而精彩,生命因你而灿烂。

    2025-02-02

  • 向内返照,一切逍遥

    向内返照,一切逍遥不管你遇到任何事,你不开心了,一定是你看事情的角度出了问题。换一个角度,寻找另一个解读,再看那件事,你就会豁然开朗。如果找不到,就一直找。一定有一个角度或一个细缝是智慧之光照到你的地方,找到那个能让你不再难过的角度,让光从你里面发出,这个过程,就是成长,就是修行,就是觉醒,就是智慧,就是开悟。你所受的绝大多数痛苦都是由你的认知决定的。你所受的所有恐惧都是由你对自我的执着产生的。外在带来的痛苦因为无常,它很快就消失,只有认知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内心,久久无法根除。我们所受的苦不是境遇或他人带给我们的,是我们固有的认知和执着。打破那个认知,或放下执着,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人还是那个人,你的世界却已经完全不同。所以,快乐和幸福永远在你手中握着,而不在外境和他人。安心和解脱永远在当下,而不在未来。自由和圆满永远跟你持有什么观念有关,而与你做了什么无关。自在和平安也永远由你的认知决定,而跟别人无关。所以,一个乞丐可以很快乐,不是他拥有的多,而是他心满意足。一个富翁仍然不快乐,不是他获得的少,而是他想要更多。所以,你每时每刻,不论居所,当下就可以自在、开悟和圆满,只要你对自己完全接纳和满意。所以,无论你是瞎子、聋子、瘸子、矮子、傻子、穷人、病人、失业者、流浪汉、一事无成,还是一无所有,你都可以立刻幸福,立刻欢喜,立刻觉悟,立刻圆满。只要你不再求取,不再对抗,不再否定,不再不满。所有外在的呈现都不是你不幸的原因。不幸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接纳自己,心向外求,没有觉悟自己本有的清净的圆满的本性。一切境都是妙境,若你心里没有取舍。一切事都是美事,若你心中没有丑陋。一切所遇都吉祥如意,如果你心里没有禁忌和灾难。一切发生都圆满无缺,如果你内在早就圆满。向外驰逐,逾迷逾远;向内返照,一切逍遥。 

    2025-02-02

  • 爱是对自己的恩宠

    爱是自己对自己的恩宠我们对任何人的爱都是自愿的,爱本身已经是回报。当你只享受爱本身的回报时,任何外在的回报已不再重要。如果你希望从对方身上或外在得到回报和认可,你曾经付出的最纯真的爱和最美好的体验会立刻丧失。这念求取回报之心会让你离开本真,越迷越远。而且,除了抱怨和不满,你将一无所获。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在,来自自心,不来自外在。真爱是自己对自己的全然接纳和敞开。所以,真正的爱和感恩是活好自己,在爱中享受自己。最高级的报恩是,以爱回报爱,不是回报某个人。当父母或师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学会了爱和报恩时,并不是因为自己得到了回报而高兴,而是看到了他们懂得了爱,看到他们能够自己滋润自己的心田,打心里为了他们而幸福,而高兴。我们爱过某个人,而他离开了我们,没有什么可痛苦和遗憾的。我们要感恩对方,就算他什么也给过我们,他给了我们爱的机会,我们因对方体验过纯粹的爱和付出的幸福。不要遗憾对方什么也没留给我们,他给了我们爱的机会,我们爱过,那已足够。爱多么甜蜜和幸福,它是自己跟自己的深深对接,它是自己跟自己的会心一笑,它是自己跟自己的亲密拥抱。爱,与别人完全无关。如果说有关,爱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我们自己。当你认出爱,你不得不欣喜若狂。当你会爱了,你不得不笑。当你在爱中,一切都会消失。爱和被爱者无关,因为爱本身就是被爱。爱在它自己身上圆满了自己。爱完全陶醉于它自己,完全满足于它自己,它不需要任何馈赠。爱本身就是最好的馈赠。当你关注外在的人,爱的是外在的人,而不是爱着你的爱,你就会有求取回报的心,你关心的就是对方如何对你,如何回报于你。当有一天,你关注的只是你对对方的心态,借助对方来实现你的爱,你无论付出多少,你不仅不会要求对方回报,你甚至会感恩对方给你爱的机会,因为是对方让你在爱中圆满自己。不论遇到谁,去爱吧。在爱中见到自己。在爱中取悦自己。爱是自己跟自己的故事,爱是自己对自己的恩宠。

    2025-02-02

  • 无始以来,无次第佛

    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佛是言下认出,顿悟而成,非是功用次第达到。黄檗禅师云: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但起一念,欲成佛道,即是妄想,迷失本心。忽起一念,我要修行,我要精进,我要修到一个什么程度,我要达到什么境界,即为次第,即为着相,即是有为,即是生灭,即与真佛当面错过。佛不如是,佛是本来,佛是自心,佛是自然,一切呈现,无不是佛。佛不用心,佛不起心,亦不灭心。佛不造作,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情不附物。但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即是佛,别无神奇。佛是天真,只须认出,不假修证,佛不需要达成。不起一步,即得归家,何以故?本在家故。不动一念,即得成佛,何以故?本来成佛故。若动一念,若行一行,若起一心,若修一法,欲成佛者,即不识佛,即错失佛,即落次第,永不成道。自心是佛,本自圆成,非是修造,不属有为,非功可成,无力可使。只能默契,不可证得。才起证心,即成有法,覆盖真如。才起一念,我未成佛,我是凡夫,我有习气,我要修行,我要见性,我要成佛,即迷失本来,转求转远。古人云: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无始以来,无修成的佛,无功用佛,无有相佛。佛是本有,唯有顿悟,言下便成。若不言下顿见真如本性,立地成佛,则不得见性,永不成佛。见性即佛。见性须是言下要见即见。拟心即差,动念便乖。言下不见,即入妄想,转求转远。古人云:上根人者,言下明道。中下根人,波波浪走。如人在大水中四处寻水,以不识水故,四处寻觅水。以寻觅故,不得而渴死,不知低头即是水。见性亦复如是,一切众生,一切时中,举手投足,见闻觉知,扬眉瞬目,起坐往来,言语运动,皆是本性,皆是本佛,要见便见。虽言见性,不须更起一念见性想,即得默契。只因不识本佛,一念妄想,别求成就,错失本来,转寻转远,枉受辛苦。如人在水中渴死。又如力士额上宝珠,只是嵌入额头,并未遗失。以不知故,四处求觅。智者指之,当时即见,非关向外求觅之力。修行人,欲得成佛,亦复如是,当下无心,便是本佛,非关一切修造之力。若起一念修行之心,欲成佛道,即为失佛。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佛是天真,切莫染污。一切时中,该做什么做什么,但能心无所住,即得默契。一任作为,皆无障碍,唯独于此本心,切莫思维动念,更不用观行,亦不须起觉想。若有丝毫动念添减修证之想,皆是徒劳,皆是妄想,丧失言下,天地悬隔。

    2025-02-02

  • 什么是真正的成佛之义

    什么是真正的成佛之义修行人普遍存有一种认知,就是明心见性还不是真正成佛,只是成理上的佛,还不是圆满佛,究竟佛。这种认知就是不识本心,不识真佛,不是真正见性。无论怎么修行,终不成就。总以为有一个究竟的圆满的佛可成,此即着相求佛,永不成道。古人云: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佛者,自心。自心无相无形,不属有无,无修无证,无功可圆,无德可满,本自天成,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欲成佛,但识自心。若不识自心,以为有佛可成,有究竟圆满佛可得,依此观念学法修行,三僧祇劫修行,永不成道。何以故?以着相故,不识自心是真佛故。黄檗禅师说:三僧祇劫修成佛道,皆属声闻道,谓之声闻佛。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所以,什么是真佛?不是修出来的圆满佛、究竟佛,不是次第渐修出来的佛,不是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成的佛。无始以来无次第佛。十方三世诸佛,皆是众生妄想。佛不是佛,莫作佛解。不动一念,不施一功,本来成就的,本自具足的,乃是真佛。一切众生本来的样子,无不是佛,个个圆满,但无分别,直下无心,即是究竟,非实有究竟圆满法可得。有人认为见性还不是真正成佛,还要修,功德圆满,才是真正佛。这是修行人普遍的关于成佛的错误见地。见地错误,如同旅行方向错误,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性即是佛,众生即佛,见性即是成佛,是真正的成佛之义。成佛就是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本无佛可成。法尔如是,一切时中自性自如,而不是有一个圆满佛要成。所谓圆满佛,是众生识心分别出来的,若论圆满,释迦圆满,外道亦圆满,人圆满,小虫亦圆满,无不圆满。所以,圆满只是一个概念,不是真实的。经云: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所以,修行人对于真佛的认识决定了修行方向,若见地错误,则修行必背道而驰。历代祖师无数次强调,唯顿了自心本来是佛,言下见性,见性即佛,更无少法可修可证,乃是宗门正法。黄檗禅师在传心法要一文中反复说明此义,大众须经常读诵此论,即对见性成佛的义理深信不疑,更无错谬。否则,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又六祖大师在坛经中亦反复强调见性即佛之义,众生即佛,自心是佛,见性成佛,不须疑惑。祖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故知成佛只在一念之间,只在当下。若明白自心即佛,即远离一切妄想修证,言下顿见真如本性,不假修添,自在无碍。若不识得此性是佛,着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恶法,非菩提道。既不得成佛,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同修,见性即佛,见性即得圆满,见性是真功德,见性是真释迦,见性即是法,见性即是修,见性是真成佛。若见性,方知无佛可成,无道可修,不动妄念,便证菩提。若见性,纵有习气,不相为碍;纵有五无间业,皆为解脱大海。若见性,即不染污,不昧本心,是天真佛。只此不染污,不妄修道,即名为修,实无所修所证。若见性,瞎子是佛,聋子是佛,杀盗淫妄酒是佛,造五无间业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经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修行者,莫再着圆满相、功德相、究竟相、有为相、修证相。莫再着理上佛、名字佛、六即佛,此是无智之人所说,知解宗徒所说,欺诳众生。唯此一心是佛,更无别佛。一心者,亦是假名,亦不可着也。欲得相应,妄心不起,但蓦直行去,即默契矣。达摩祖师云: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2025-02-02

1606 篇文章

上一页 12345678

...

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