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师父好,我已经学法很多年了,也看了大量禅宗的典籍,您的文章和讲记也看了很多,也打坐,练习独处,做了一年多的功课。有时我觉得自己完全明白了,已经见性了。可有时又会突然间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不能确定自己在临终时会不会受苦,也不知道百年以后,心识是有是无?佛性如何安立?下期生命如何呈现?还会不会轮回?请问师父,见性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自己可以自证吗?还是要有过来人印证?请师父开示。答:只要你对见性这件事还有一点点疑惑,说明你还没见性。没有真正开悟和见性,就会有无明和疑惑,就会有苦受。不小轻视这一念无明和疑惑,所有的烦恼、痛苦、恐惧,也即轮回,都从这一念无明和疑惑生起。古人云:一念才起,五蕴俱生。见性可以自证,亦可以有过来人印证,经典和祖师的开示亦可佐证。烦恼诸苦的熄灭,妄念无明的不起,一切疑惑彻底消失,一切境界中没有挂碍,一切时中心无所住,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即是见性;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六根虽有见闻觉知,而不染万境,真性常自在。这些都是见性的特征,都可以自证,也可以借历代祖师留下的开示作印证。觉悟这件事,乃生命中最大的事,不可糊里糊涂,自欺欺人。其他所有事都可以侥幸避免,都可以蒙混过关,都不重要,唯独觉悟这件事,无法混过去,每个人都要面对,那才是顶级重要的事。见性就是见性,没见性就是没见性。只要还有一点点疑惑,还有烦恼,还有恐惧、挂碍和不安,努力吧,你还有人生最大一件事未办好。见没见性,是骗不了自己。烦恼诸苦来时,自己就清楚了。你的疑惑和问题只是因为还不会牧牛,或者牧牛功夫做的不够,进入了妄想,而未能出离,才会有这样的不安和疑惑。之所以功夫做的不够,也是因为没有真正开悟,理上不知道如何做功夫导致的。真正开悟者,自然知道如何善护念,怎么保任,怎么牧牛,保任多久,是否成熟,这些都心知肚明,不须问人。继续做善护念的功课,不可懈怠或放逸,功到自然成。如果自己不能开悟,不知如何修行,就去找善知识,因其指示,即得见性。见性的人,抡刀上阵,亦得见性。见性须言下即见,拟心即差。若不明白什么是言下见性,自然还未见性。见性的人须会得祖师末后一句,向上一路,此是禅宗标榜,千圣不传的秘旨。会即会,不会打破头亦不会。见性的人,如同看到自己的手指一样清晰,没有疑惑。疑即不见,见即不疑。见性的人,虽有习气,即时解脱,烦恼尘劳,不能为碍;虽处尘劳,心恒清净;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住无为,不尽有为。如果不是这样,很不幸,那肯定还没见性。但庆幸的事,你还有无穷的机会开悟见性,这种机会永远存在,因为你有佛性。佛性恒常,不会断绝。有佛性,就能见性。怎么见性?就需要好好修行。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心向内收,如实修行。只是在此之前,如果不见性,不觉悟,就要白白受很多苦。不信,就拭目以待。诸位同修,努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各自用心,各自努力!
2025-02-02
-
痛苦来自于心,不来自于境
痛苦来于自心,不来于外境痛苦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外在,还是另有原因?外境带给人的痛苦更多的是粗浅的、表层意义上的痛苦,而非困惑和苦恼。外境或他人带给我们的痛苦只是暂时的,因执着自我而产生的痛苦却是持久的、深层的。看到有人说,我们曾经带给别人的痛苦,别人也会用各种方式还给我们。乃至我们带给动物的痛苦,动物有一天也会找到我们,让我们尝受曾经让他们所受的痛苦。真是这样的吗?这只是一种妄想和推测,而不是真相。真相是,痛苦不来自于外在,而来自于自心,来自于自己的无明,来自于自己的俱生我执。没有外在的果报伤害我们,是我们自己的用心在伤害自己。我们无法带给任何人痛苦,别人也无法带给我们任何痛苦,痛苦来自于一颗困惑的心对自己的执着。如果你认为痛苦是别人或外境带给你的,你就会一直迷失,心一直向外驰。你就无法找到解脱痛苦的方法。十年前,你被一个人欺骗和污辱,你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你一直痛恨于他。如果你一直认为痛苦是他带给你的,只要你想起这件事,你就会非常痛苦。你被一个隐藏得非常深的假相所骗。痛苦不是他带给你的,是你对实相的完全无知,是你对虚妄自我的执着导致你的痛苦。不要迷到外境的发生中去寻找受苦的因和创造苦的因。佛经中关于三世果报的说法,是佛陀警戒世人不要错用此心的方便说。如果伤害别人,自己就会遭受自心嗔恨的反作用。我们所受的所有果报和痛苦,都是自己的错误用心,而非有一个外在的果报或力量惩罚我们。如果杀害小动物,就会遭受被杀的果报,我们杀害的动物、小虫和生命不计其数,那未来世我们不知要还多少次生命。我们过去生也杀害过很多生命,为何这一生很多人并未修道,仍能善始善终?所以,杀生的果报是我们的嗔心和恐惧带给我们的,是自心的反作用力,不来自外在。如果你不明白真相,一直抱怨有一个外在的力量在伤害自己,或担心有一个外在的果报在等着自己,认为有自他存在,你就会一直困惑和受苦。从虚妄的外境上离开,不再分别评价自他,悟无我无人,所有的痛苦就会终结。同样,你也无法伤害到任何人。不是你做了什么伤害了对方,是他对自我的执着伤害的他自己。佛陀过去生中做忍辱仙人,被哥利王肢解身体,他心中没有丝毫嗔怒和苦闷。即便像被肢解这样残忍的事都不能让一个了达实相的人感到困惑和痛苦。所以,你只能伤害到一个对自己有所执着的人,而无法伤害一个不再执着自我的人。阿阇世王杀害父亲之后,一度认为自己犯下重罪,非常恐惧,浑身起疮,痛苦不已。后来见了佛陀,了解了实相后,当下获得了解脱。所以,阿阇世王杀害父亲所受的果报,并非来自他父亲,而是来自他自己的恐惧。当他了解了真相,恐惧消失了。所以,就算你起了贪嗔痴,对他人造了极重恶业,如果你能了解实相,心无所住,你也不会受任何来自外在的果报。同时,你也无法认定一个实有的法叫贪嗔痴。所以,真正的造业不是起贪嗔痴念,而是心有所住。解脱痛苦和轮回也不是不起贪嗔痴,而是通达罪性空,了达没有贪嗔痴,亦无实有法名为恶业。于一切法心无所住,才是解脱的关键。所以,起贪嗔痴,行杀盗淫妄,未必造业,心有所住才会造业。被杀被偷被害,亦未必是受罪报,心有所住才会受报。问:如果心无所住,杀生就不会遭受果报,那么就可以随便杀生了?答:如果能心无所住,就不会随便杀生了。达摩祖师说:若有疑即不作,作了不免生死。何以故?疑即是住,住即有罪。又云:心生即是罪生时。所以,所有的果报都是来自于自心对自心的执迷,来自于自己的妄想和住着心,来自于自己取相和分别,不来自外在。一个地方住着很多善良的人,大家都很友善,从来不会彼此伤害,但他们临终时还是会恐惧,还是会受苦。他们受的苦来自于自己的执着,而不是别人的伤害。所以,不是做一个好人,或不伤害别人就能远离痛苦。只有了解实相,知道苦来自于心有所住,来自于以为有我,而不是来自于外境,才能真正解脱诸苦。当你不再分别自心,就不会被哥利王肢解,所受的一切伤痛当即复合;当你不再取着幻境,就没有伤害,所受的一切伤害立刻消失。了解痛苦、因果和业报都起于自心的分别,从自心上下手,不执一切法,于一切相,无染无着,心无所住,才能真正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2025-02-02
-
小心你的贪心
小心你的贪心看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卖房子的,很便宜,一冲动,买了下来,一年也住不了几天,为此却每个月多还几千的房贷。看到有人介绍一个乡村小院,房租很低,便想去租,租了之后,住不了两天,房子便空在那里。看到淘宝上有好看的衣服,立刻就想买。买来了,只是试了试,就放在了一边,再也没穿过。看到旅游的好地方,到了那里,走马观花,没有什么好看的。回来之后,累坏了身体,休息了很久都没恢复。看到养生产品、治疗仪、保健品,可以治失眠、头疼、高血压等各种疾病。买了回来,吃了之后,一点都不管用。看到有人在办快速获得财富、教育孩子、家庭幸福、快速明心见性的讲座,你立刻花钱去听课。听的时候醍醐灌顶,回到家中,打回原形。该烦恼还是烦恼,该贫穷还是贫穷。那些讲座和课程不过是商家为了赚钱的手段而已,而你一次次地上当受骗。你得知某个股票正在上涨,便拿出大部分积蓄买进了很多股票。没多久,股票涨停,跌了很多,你一下亏了几十万元。朋友介绍某个众筹公司正在经营一款非常挣钱的产品,回报率百分之五百,前期需要投资。你便把仅有的存款五万元全投里了。第二天,就发现自己被骗了。我们的贪心无处不在,就潜藏在你的每一个心识和每一个念头里。你为何会有贪心?被物所役,被乐所骗,被境所瞒。执我我所,被无明所缚。小心你的贪心,稍不注意,你就要为它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要为它搭上一生的劳苦。它以快乐为诱饵,以不劳而获为样貌,以快速回报为幌子,引你上当,骗你受苦,甚至让你当牛做马。贪心不仅仅会让我们在钱财和色身有损失,更大的损害是增加我们心向外驰,追逐幻境的习惯,让我们一次次远离实相。真正的快乐,不是物质和消费能带给我们的,而是内心的清净和内在的满足。好好在家里待着,享受大自然免费的馈赠。下雨就赏雨,刮风就听风,有太阳就晒太阳,没事做就睡觉。工资多时多炒几个菜,挣的少时,粗茶淡饭,一样解饱。春天带着孩子去放风筝,冬天去雪地里踏雪。花不了多少钱,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就可以过上自在快乐的生活。减少对物质和快乐的需要,你会少受很多苦。少欲知足,减少所依,过淡泊宁静的日子,享受无事悠闲的人生。
2025-02-02
-
禅师随宜问答二
禅师随宜问答二问:了悟生命真谛,明白正道,待有禅定开悟一日,普渡众生,如何发下如此大愿?答:证禅定开不了悟,不生禅想当下即开悟。发愿是打妄想,好好活着,胜过普贤十大愿王。问:知道一切皆幻,离幻即觉,但是,看到亲人受癌症病苦折磨时,心生不安,如何坚定信念,看作幻境,而不动摇? 答:接纳自己内心的感受,莫生对治之心。越接纳,越放松;越接纳,心越安。问:为什么我一坐禅观呼吸,嗓子眼儿就有气儿,好像吃东西噎着了似的上不来下不去,憋的慌,弄的我气短一个劲儿的捯气儿,甚至下座了都跟着我很长时间,什么原因呢?请禅师开示, 答:以平常心坐着,忘掉观呼吸的方法。问:请问光明大手印和禅宗是同是异?答:都是打妄想,说什么同异! 问:禅修观呼吸和调息,究竟如何进行?答:莫作观调,一切正常,切勿干扰!问:苹果树下的牛顿,或者一些大哲学家、伟人,他们都属于见性成佛的人吗?答:你要关注的不是别人开悟见性,而是你自己此时此刻在做什么?问:师父好!我之前一直想修“参话头”,感觉那样更得力。还请师父开示。 答:好好吃饭,好好喘气。古人云:若能一觉到天明,始信参禅输懒惰。问:师父,发现自己被小三了,只能买单离场吗?如果因为自己离婚会遭受什么果报?答:人生何处不是小三?先认识自己吧,认识了自己,小二都不需要了,哪来的小三?问:有个疑问,比如苹果,大家吃过,都觉得好吃,就都去买,种植。目标很清晰,动力十足。真我的“味道”没吃过,历代高僧那也是传说,怎么加强“信愿行证”?尤其是“信”,怎么笃定的“信”? 答:真相的味道不是靠吃出来的,它是苦的息灭,烦恼的剥离,是自行圣智境界,是可以自己证明的。刚刚你还恐惧,因为转变了想法,了解了真相,恐惧消失了,这便是真我的味道。问:师父好,请问应该为了禅修而放弃事业家业吗?您开示过,执着太多,修行难以精进。答:放弃家庭和事业,就不是执着吗?若说放下执着,工作中也可放下执着,家庭中也可放下执着。一切处都可放下执着,一切处都可修行。为何一定要放下某件事去减少执着呢?若自心中无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问:我们现在看到的车是车,人是人,房子是房子等等,都是我们的心在六根上瞬间的分别执着想。一旦我们的心完全不再分别不再执着,是不是我们六根所感受到的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不再分别和执着,再看到的就是一真法界吗?答:看到房子是房子,车是车,就是一真法界。问:师父您好,心经中: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为何后面会出现三世诸佛呢?答:苹果、梨、桔子,嘟噜壅。问:师父好,一直都说不要心外求法,可是《六祖坛经》里却说: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这个要怎么理解?恳请师慈悲开示,感恩师父。答:虔诚合掌至心求,是向自心中求,不是向外求。
2025-02-02
-
人生美事
人生美事冬天在朝阳的房根儿底下晒着太阳,夏日在胡同口吹着小风,春天在田间踏青,春风铺面而来,秋日秋高气爽,云淡风清,是人生四大美事。复有四件美事:饭吃的香,觉睡得着,身体无恙,心中无事。复有四件美事:钱财上无欠债,心中无愧疚,没有要完成的事,没有要照顾的人。复有四件美事:志同道合者相聚举杯共饮,一人水边林下静坐,与老友相逢畅谈过往,静夜读寒山石屋的诗。复有四件美事:雨天廊下听雨声滴滴答答,走在雪野里听脚下咯吱咯吱声,湖边静坐看水鸟飞起落下,夜晚在山坡上看星河泛波。复有四件美事:不知不觉中哼起小调,不经意间跳起了舞蹈,坐在那里忽然打起了瞌睡,恍惚之间不知身在何处。复有四件美事:没人打搅卧床一日睡得香甜,没人发来消息好事不如无,没人惦记一人心安世界安宁,没人去想爱满无缺心满意足。复有美事四件:大病初愈,烦恼消除,境界看破,生死关过。复有四件美事:知法身长存不老不死,达万法清净不生不灭,悟一心神奇变化无穷,享觉悟人生慈悲喜舍。复有美事:淋浴时水温正好,寒冷时披件绵袄,口渴时忽遇清茶,饥饿时吃得饱饱。复有美事:色类各有道,互不相妨扰。不扰他人道,各自互安好。若无闲事挂心头,人生何处不春风;若无烦恼来相扰,随所住处恒安乐。人生美事何其多!人生幸福简单过。人生如意不造作!人生快乐知足活。心中无事,处处都是美景:心无挂碍,事事都是美事。心里无非,人人都觉可爱。心无所住,日日都是良辰。良辰美景,但向性中描,莫向心外求。万般如意,但向淡中会,莫于浓处贪。一茶一饭,一饮一啄,但能知足,便是神仙;一衣一塌,一举一动,但能安心,便是逍遥。
2025-02-02
-
一切由心造
一切由心造你看到别人在讲关于“泰岁”的说法,你心里生起了一个不要犯“泰岁”的念,你犯了“泰岁”。“泰岁”这个本来虚妄的相就植入了你的心,它在你对治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真实。不论你怎么避免它,它已经存在于你心里了。所以不犯什么,就冒犯了什么。只要心中有犯与不犯,就是冒犯。心无禁忌,是真吉祥。你求佛保佑你吉祥如意,不吉祥如意的念就植入了你的心。无论你怎么努力,你的潜意识都是认定自己是不如意的。你的生活和命运就会朝着你潜意识中的不如意发展。所以,祈祷只能带来厄运,妄心不生,才是真吉祥。你身体不舒服了,它只是个正常的现象,你认定那是一种疾病,到处求医问药,都没治好,你又认为那是一种难治之病,你继续找各种医生去看病,那病似乎越来越真实。你本来没病,因治成病。你潜意识中认定的,就会变成真实的。所以,对治加重疾病。心中无病,乃第一医治。你来到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人。你感觉每个人都不是好人,你开始防备他们并敌视他们。你看到他们做任何事都像在试图欺骗你。他们并不是坏人,是你的心把他们培养成坏人。他们也不会伤害你,是你对自己的保护伤害了你。你潜意识中认定的,就会慢慢在你生命中呈现。所以好坏在己,与他人无关。心中无非,乃是大善。没有什么禁忌和伤害,禁忌的概念是唯一的禁忌和伤害。没有什么是疾病,疾病的想法和定义是唯一的疾病。没有什么是不吉祥。不吉祥的知见和认为成了唯一的不吉祥。没有什么是坏的。坏的观念变成了唯一的坏。当你什么心都没生时,一片清净寂然,一切都没问题。你忽然生出一念,并相信了这一念,这一念造就了世界,创造了善恶对错,确立了人我是非,造就了一切问题。你被卷入这一念妄想编织的梦幻洪流中无法自拔,你被这一念骗入轮回而不自觉。当你妄念未生时,没有我,没有我所。没有凡,没有圣。没有生死,没有涅槃。没有众生,没有诸佛。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迷,没有悟。没有吉祥,没有不吉祥。没有太岁,没有犯太岁。没有六道,没有三界,没有六根,没有六识。当你一念不生时,没有八识,没有四智。没有无明,没有真如。没有法,没有非法。没有空,没有有。没有体,没有用。没有性,没有相。没有病,没有愈。没有问题,没有答案。连没有也没有。当你该做什么做什么,心无所住时,谁在做什么?谁在无住?谁在分别?没有,什么都没有。所以古人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向妄心未生处去生活,向问题未起出直用,向概念未出来时去直行,莫被概念骗,莫被迷信迷。所有禁忌,都来于妄;所有不吉,皆生于想。妄想不生,鬼怪自灭;知见不立,诸法自息。
2025-02-02
-
你还在努力做一个好人吗
你还在努力做一个好人吗从小我们被灌输最多的就是善恶、是非、好坏的观念。我们被教导最多的也是要做一个好人。这个教导深深地契合了我们内在最深的我执和无明:自我的要求,自我的价值和意义的成立。父母,老师,朋友,整个世界,用种种方式,种种说教,向我们灌输要做一个好人。这些观念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内心,成为几乎所有人都默认的生命准则。有太多人因为从潜意识里就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同时也要求别人做一个好人,导致他一生都活得非常痛苦和压抑,甚至为此付出生命。想做一个好人,究其真实原因,并不是外界赋予我们的,而是每一个生命内在的俱生我执,根本无明对自我的要求。自我想要获得存在,所以它追寻美好,追寻价值,追寻意义。看清这一点,不再被我执所骗,好人、善良、美好这些概念和标准就不再奴役我们。天性纯粹,没有好坏之分;慧命真实,没有善恶之别。看到自己的分别和评判,不再相信那些评判,你便从好坏中解脱。了解自己的投射,不再执迷于投射,你便从自心的世界获得自在。不要努力去做一个好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自在的人。不要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天真的人,做一个率性的人,做一个不执着好坏的人。不要去做别人眼中的人,做一个不给自己贴标签,不评判自己,也不执着自己的人。自己是什么样,就承认什么样,就接受什么样,让“好人”的观念在你心中消失。只要你心中对自己是什么人还有一个认定,你对自己还有一个评价,还有一个自我的形象,你的我相就还在,你就无法真正自在和解脱。时时听见自己内心深处那些好坏分别的声音,不要被它们所骗,你便超脱于世间,独立于法界。处处看好自己的心念,盯住那些善恶的标签,别被它们带走,你就进入了无分别的净土,诸佛的世界。当你不自在了,去看自己是否掉入了好坏的分别,并已经被它裹挟。离开那些让你变好的声音,让它滚得远远的,它便对你无能为力。当你紧张了,当你不舒服了,去检查自己的心,是否又被善恶道德观念绑架,如果有一个声音在要求你做什么人,而你又做不到,不要相信那个声音,对它说,滚!古人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离开好坏的分别,不住于好,不着于坏,便得自在。善恶如浮云,真性同虚空。活于真性,莫被好瞒。
2025-02-02
-
在生活中勘验修行
在生活中堪验修行修行的成果是看你在生活中有多少如意、自在和解脱,而不是看你学了多少经论,能讲多少佛法,一坐能坐多久。有没有修行要看你与大众相处时心是否敞开,你的我慢还有多少,你是否能随顺世间无挂碍。而不是看你的见解有多高,对义理了解的有多深,对概念知解的有多精准。修行的成就要看你能否从一个个执念上解脱,能否不被自心所骗,能否心不住法,而不是看你有多少徒众,有多大名气,做了多少善事。你的修行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见地,二是功夫。一个好的修行人,见地与行持并重,缺一不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见地要比天高,行持犹如大地。见地佛亦不让,行持肯做牛马。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说理干脆,直截了当;行动迅速,不讲葛藤。不口说般若,不戏论佛法。务实不务虚,论用不论理。但能解脱,邪亦是正;自缚自缠,正亦是邪。行得一字,胜千句万句;做好一事,胜口吐莲花。若论修行,生活中见高低,境界处见真章。烦恼处是考题,病苦时知分晓。违逆处看道行,寂寞时知本色。真修行人,必处处内观,不与他人论短长。真修行人,必时时看己,不与别人争胜负。真修行人,必不辜负自己,不糊弄自己,但自怀中解垢衣,不做表面文章。真修行人,不恋世,亦不避世。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和光同尘,心如虚空,无所取着,随方应物,无我无人。若论修行,行得一分,便获一分解脱,行得十分,便获十分解脱。若行得佛法,千经万论,总是闲文字。所有方法,都是空拳诳小儿。若能直接解脱,何须论他无生法忍?若能直接不住,管它佛性真如?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是大修行。但恁么去,转得动身,即是十方振动。所以六祖云:各自观察,莫错用心。有没有修行,在大众中考试。有没有解脱,烦恼炉中勘验。起心动念处见修行,待人接物时看功夫。普行恭敬是真禅定,不见他非是大慈悲。行者,但能如是,是不负自己法身,能报四重恩。
2025-01-05
-
在没有是非的地方相见
在没有是非的地方相见“我觉得你说的不对”,所有的战争和冲突都是从此开始。人们坚固地活在自己的认知和观念里,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正确。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但是,把它们守护好了,你自己按照那观念和想法好好生活就可以了,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没人愿意听任何人的意见,除非他主动想要去倾听和改变。如果你不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道和坚固的想法,你就会自以为是,总想去改造别人。当你极力想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或想说服对方是错误的时候,那是世间最困难和痛苦的事,同时也是最愚蠢的事。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接纳他的状态,尊重他的想法,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不要去与对方争论,否则你就是那个你认为极度愚蠢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从来不致力于改变别人的观念,他们一直学习如何接纳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当一个人一直努力于传输自己的思想,试图改变别人,他自己离觉悟和解脱还很遥远呢,又怎么可能帮助别人解脱!而一个人一直以空杯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观念和想法,他变得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松弛。在他那里没有是非的对立,没有观念的冲突,没有想法的矛戈,没有知见的战争。他的心如同虚空,他的思想如同流水,他没有固定的认知,他的观念中没有决定的认为。因为接纳和尊重,他成了一个真正平和的人,一个不想改变任何人的人。而所有在他面前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随顺,都会被他的敞开所吸引,自动地效仿于他,向他学习,直到他们自愿改变,最终也成为一个接纳自己和所有人的人。学习做一个空杯,学习做一座山谷,学习做水吧。让所有的想法都可以从你那里流经而不受阻,呈现而不被评判。一个没有了自己强大的知见的人,才能收获满满快乐和幸福。所谓快乐,只是远离是非对错的地方而已。让我们在思虑和评判断掉的地方相遇。让我们在无诤三昧里相遇。
2025-01-05
-
从每一个执念那里获得解脱
从每一个执念和迷信那里获得解脱你有多少执念,就受多少苦。你有多少坚固的想法,就会被多少痛苦奴役。你有多少见解,就被多少见解所捆绑。你是你自我观念的行刑者和刽子手。如果你的观念和想法太多,你自己就是一幢戒备森严、牢房众多的监狱。每一个固执的想法背后都是强大的我执。每一个坚固的信念背后都藏着根深的无明。修行就是要看到自己强大的信念系统,质疑它们,不再相信它们,瓦解它们,不再持有它们。从每一个执念那里放松,获得解脱,没有别的解脱。当你不再持有任何坚固的想法,你解脱了,你开悟了,你成佛了。这个世间只有一种监狱和刑法,就是观念的牢狱和想法的惩罚。人看不破自己持有的见解,就会成为自我的受害者。所有外在的伤害都会消失,只有自我观念的伤害漫长隐蔽,只到生命觉悟。哪怕是善法,如果你对其产生了执着,它也变成了一种恶法。哪怕是佛陀所说的法,如果你对其产生了执着,它也变成了魔的法。哪怕是所有人都认为对的法,如果你信了它而会受苦,你都要立刻摒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坚固不变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你坚持认为什么是正确的,那是你受苦的唯一原因。如果你坚持认为只有自己是聪明的,你是最最愚蠢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法是实有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真实的。如果你相信了有什么,你就会被它而障碍。你心里的有什么,什么就是你的牢笼。你信有佛,你被佛障;你信有法,你被法障;你信有六道,你被六道障;你信有戒律,你被戒律障;你信吃素,被吃素障;你信不杀,被不杀障;你信回向,被回向障;你信善,被善障;你信忍辱,被忍辱障;你信吉凶,被吉凶障。你信了什么,就会有什么成为你的禁忌,你就会被其迫害。真实之中,什么都没有。佛只是一个无知见的人,无坚固想法的人。那些在世间取得一定成就和影响力的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的观念和认知所蒙蔽。除非他能看到自己的我执,并放下自己的种种知见,否则,他会成为自己执念和偏见的牺牲者。在实相和真理面前,每一个未觉悟的灵魂都只是一只等待烦恼和痛苦宰割的羔羊。一个世间的成就者可能会呼风唤雨,影响无数人,被举世所推崇,但他却无法逃脱自己的执念给自己造就的地狱之苦。救度无数人行一切善法,不如真正救度自己出离妄念的樊笼和知见的稠林,活在没有概念的真实世界里。去成为探索实相和真正自由的勇士吧,去打破自己每一个坚固的念头,从那里获得解脱。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