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和见性

发表时间:2025-05-16

浏览量:24

开悟和见性

开悟和见性是一回事,有人把它们讲得非常玄妙,而事实上,它们是世间最容易的事,最平常的事,最普通的事。

关于开悟和见性,如果你的认知错了,你修行一生,甚至多生多劫,也无法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轮回。

开悟和见性是对了达于实相,自证于解脱,断除于无明的形容。

开悟见性如此简单,简单到完全超出了你的理解和认知。简单到你本已在开悟中都不知道。

之所以不开悟,是因为你还在找开悟,还在等待开悟,你误以为自己没有开悟。就像你已经是自己,却还在找自己。当你找自己时,你丢了当你停下来不再找自己,你找到了自己。

开悟和见性是众生的本来状态,是法尔如是,是天经地义,是没办法不开悟和不见性。只是众生不知道自己终日所思所想,所用所行,一切都是性在作用,都在开悟中,都在默契见性,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在主宰这一切。以为别有法开悟,别有法修行,别有法见性,别有法成佛。不知心即是悟,心即是修,心即是见性,心即是成佛

心呈现什么,什么就是开悟。心作用什么,什么就是见性。心不追逐于自己,就是解脱;心不缠缚于自己,就是涅槃。不可于作用与呈现上更安一念开悟和见性想或不悟与不见性想

奇哉!原来我们看色闻声的当下,正说话的时候,回头的时候,起身的时候,喝茶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甚至睡觉的时候,打妄想的时候,就开悟了,就见性了。

原来打个哈欠就开悟了!笑一笑就开悟了,低头正沉思的时候就开悟了,而无关你笑什么,沉思什么。

原来没起开不开悟的念和见不见性想的时候就在开悟见性中。

当你去想为什么那是开悟和见性的时候,你又当面错过了开悟和见性。

当你去定义和知解看色和闻声就是开悟的时候,你已错过了开悟。

你一念进入头脑意识并住着于此,你把开悟盖上了。

你只能经历开悟,无法留住开悟。你只能放过开悟,不可住于开悟。

无论你如何定义开悟,你都不得不错过开悟。

问:如何见性?

答:正问时即是见性。

问:为何我不见?

答:见与不见,都是见性。

问:如何确知我已见性?

答:不须确知,即是见性。若欲确知,即是妄想。本在悟中,不须确认,如同手自是手,不须找手。若找于手,永不见手。

问:悟后还可修证否?

答:非关修与不修,任运而行,但无染着。

问:如何是染着?

答:即是染着。

六祖大师说: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洞山禅师说: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不作见性想,即处处得逢性。若作见性想,即不见性。

此是诸佛祖师开悟见性法门,一道清流,纯一无杂,无上甘露,最上教诲,唯一法印,悟之即入道,行之即成佛。

奇哉!原来肉眼可以见性,耳朵可以见性,鼻子可以见性,舌头可以见性,身体可以见性,意可以见性。

原来肉眼即是佛眼,识心即是智慧,父母所生身即是法身!

原来众生即是见性,非离众生别有见性。

原来见性是众生本分事,是本来事,是日常事,是最平凡简单容易的事。

原来正迷时即是开悟,正起疑情时即是开悟,正问问题时即是开悟,正起贪嗔痴时即是开悟,正不知不觉时即是开悟。

古人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经云: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虽一切时皆是开悟,不可住于开悟想。若住于开悟想,是名妄想,假名迷失。真实之中,都无如是事。

关于开悟和见性,你还有疑惑和误解吗?若还有疑,回心反思,正疑的又是个什么?莫错过!莫住着!你还会再寻找开悟和见性吗?你正寻找时,停下来反问自己,正找的又是个什么?莫错过!莫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