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没有结果时怎么面对
爱没有结果时怎么面对问:如果爱上一个人,又没有什么结果?也不能确定能不能相互负责,是否应该果断放下?师父,怎么去面对自己内心中对别人的喜爱?又怎么去面对爱而不得的痛苦?答:爱是打开自身本来面目最好的工具,而大多数人却迷失在爱的对象和爱的结果上,或者被爱所吓,逃之夭夭。爱不是为别人负责,而是为自己负责。通过爱,我们可以远离对自我的执着,又不迷失到对方身上。爱是中介。它只负责展现自己,成熟自己,奉献自己。当我们爱时,我们会从狭小的自我中走出来。爱并不求结果,而是享受过程。爱关注的不是自己或他人,而是自他之间的链接。爱并不注重感官享受,虽然也涵盖了感官享受。爱更注重内心的滋养和灵魂的互动。结果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什么是结果?结了婚就是结果吗?离婚的人非常多。两个人在一起就是结果吗?有多少人在一起一辈子却从来没幸福过。构建一个家就是结果吗?多少家庭都在痛苦和破碎中。你跟谁在一起能保证有一个美好的结果?人和人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结果。不仅爱没有结果,一切事物都没有结果。结果是头脑编织的一个幻梦。所有的结果,不过是一场骗局。相爱的当下就是结果,互相倾诉就是结果,惺惺相惜就是结果。结果在每一个当下,过程才是唯一的结果。爱是自我的认识,而不是对幻象和情欲的执迷。如果你真的爱上一个人,去享受由他而激发出的你内心的所有感受。能遇见他(她),爱上他(她),相互尊重,真诚相待,不操控,不要求,互相愉悦,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切结果。爱就像碎了的磁石,遇到就会相互吸引。强行分开,还会相遇,还会吸引,最终总会合而为一。爱在整合成一体之前,会一直相遇,一直吸引。对心灵来说,爱就像甜食,只要有爱,就会甜蜜。爱才会快乐,而不是以种种借口不再去爱。当你不爱时,你要么是恨,要么是冷酷和死寂。恨是颠倒,冷酷是僵硬。佛性是爱,爱不是死寂,不是断灭。爱能生发一切。爱不是为了得到,爱而不得的苦来自想得到。如果在一场爱中只专注结果,你丧失了爱最美好的部分:爱的体验,自我的付出,灵魂的互动。如果你因为看不到结果而放弃了爱,你放弃的并不是爱的对象,而是你自己在爱中感受生命和觉醒生命的机会。只有睡着的人才会关注爱的未来,醒了的人都珍惜爱的当下。只有牢牢保持自我的人才在爱前胆怯、裹足不前。自我松动的人都会主动向爱的对方伸出橄榄枝,接不接纳,是对方的事,爱者完成了它自身的绽放。去爱吧,在爱中享受生命的愉悦和甜美。爱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要迷失在自我或幻境中,不要被怨恨和冷漠遮蔽,那才是你要注意的。
2025-08-26
-
爱是自己对自己的低语
爱是自己对自己的低语对于一颗成熟的心来说,爱的对象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最重要的。当你过度关注爱的对象,你会错失爱。除了你的爱,你不可能爱上别的。你爱的都是自己的故事。那故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要迷进那故事。爱是自己对自己的低语和呢喃。爱的对象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心不要迷失在他(她)身上。当你成为自己,爱的对象才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一个觉悟的心智,他会认出那些能够照见他自己的具体的爱的对象,与那些人保持链接和互动,借助于那些对象,完成自我的认识。他不会轻易否定任何爱的对象,因为那些对象都是他自己。他也不会轻易否定自己,除非他还不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个激发他内心最美好的爱的对象,在他(她)身上投射出各种爱的画面。每个人内心都有最美好的爱。什么是爱?爱是体谅、尊重、赞美、接纳、允许、平静和满足,当然,爱有时也是呵责、冷酷、远离和拒绝。爱是广义的。爱有时也以狭隘的方式呈现,但是最后,它都会把心带到最广阔的爱中。去成熟和保护那份爱,而不是占有爱的对象。去生发和珍惜那份爱,而不是执迷爱的对象。去体会内心最美好的感情,而不是抓取爱的对象。即使你遇到的人并不那么爱你,或完全忽视你,那也没关系。不要熄灭你心中的爱,那是你留给自己最后的礼物。爱不一定带来回应,但是爱已经出现。爱一定要释放它自己,完成它自己。当爱被压抑,那一定是头脑在作崇。心灵会释放爱,让爱展现。爱是灵动的,没有固定形式的。它可以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也可以是对同性或异性的爱,也可以是人对物质的爱。所有的爱的本质都是自心对自心的迷恋,是破裂对整合的渴望。成熟的爱中没有控制和要求;纯粹的爱里没有期待和回报。爱是勇者和仁者的游戏。真正的爱者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热爱的事情,他虽然爱着对方,但不依附于爱的对象。爱的对象会消失,但爱不会。一个人甚至可以不跟爱的对象说话而完成爱。一个人甚至可以看不见爱的对象而心中充满柔情蜜意。一个人甚至可以完全不了解爱的对象而感受到爱的美好。爱不需要了解爱的对象,爱只需苏醒它自己,呈现它自己。当爱呈现它自己,爱的对象就会随之而舞。真正的情人是爱本身,而不是某个人。爱的对象也很重要,他(她)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你自己这扇大门,使你最终走向你自己。爱的对象就是你自己心镜的折射。他使你在镜子外和你相遇。愿你我都能透过爱照见自己。愿你我都成为爱人和照亮他人的人。
2025-08-26
-
不再抱有希望,那是最积极的人生
不再抱有希望,那是最积极的人生不论发生任何事,当你接纳,它就结束了。所有的抗拒延长甚至固化了事物的存在。耐得住寂寞,寂寞就消失了。高处可以俯瞰一切,低处可以成为一切。当我不再挣扎,不再渴望,我解脱了。困住你的不是事物,而是你对自己当下状况的不满。希望以光明的形式将人拉入地狱。这个世间没有什么比希望更能欺骗、迷惑和摧残人的。不再抱有任何希望,那是解脱的唯一路径。只要你还心存一点点希望,你就会受苦。苦以盼望着的美好方式将你软禁和侵蚀。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和痛苦决斗,而是在和希望决斗。希望把你带离实相,带离当下,带离平安。当你不再希望,你就彻底赢了。希望的心就是离异的心,分崩离析的心。世界上只有一种离异,就是离开你的本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活一天就活一天,绝不想明天的事。这才是人生的顶级思想。忧虑明天是最愚蠢的事,因为几乎百分之百你忧虑的事都不会发生。生活的美好不是一帆风顺或艳阳高照,而是不管境遇如何,都有一颗敞开和欢迎的心。没有什么困境、疾病、贫穷、不幸和死亡,除非你抗拒它们。当我已经躺在坑底,你还能把我踹到上面来吗?我什么都不要了,如果谁有本事,顺便连我也捡走。如果都嫌弃我,不要我,那我就趴在原地不动,等一阵风吹过来,或等蒲公英落在我身上。如果我已经死了,我怎么还怕活着?如果我已经彻底躺下,就不可能再担心摔倒。不论我坐在山顶,躺在地上,还是掉在坑里,都不妨碍我仰望星空。这个世界从来不针对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针对你,除了你自己紧紧地抓住自己不放。不再抱有任何期望,那是最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你不再抱有希望,你才会活出法身。把自己完全交托出去,才是顶级的投资,顶级的布施。烦恼是生命的彩虹,它再绚丽,也会消失。在彻底的消极中才能过最积极的人生。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当你能直面空虚,你就可以享受世间的一切。在山谷中,你才能够真正感受细雨、阳光和玫瑰的芬芳。当你心无所住,宇宙的每个角落都变成了你的家园。痛苦是一位使者,把我们从美梦中唤醒。你拥有的障碍你成为所有。鸟栖于枝,人栖于空。
2025-08-26
-
你慢下来了吗
你慢下来了吗?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一个新的电器,鼓弄半天,不会使用。在手机上填一份表格,填了半天还是填错了很多。想去一个新的地方,到了目的地,却不知道在几楼。手机上订购了东西,想退货,找不到在哪个页面退。到飞机场,想坐出租车,不知道在第几层楼坐。买了一个带包装的食品,怎么也打不开。手里握着一个新玩具,怎么也不会玩?在很多人面前讲话心里很紧张。端水时烫到了手。走路时扭到了脚。吃饭时咬破了嘴唇。刷牙时牙膏刷到了脸上。为什么会这样?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我们太着急,心离开了当下,失去了觉知,没有认真去观察你要做的事到底是什么,需要哪些步骤才能完成。当你的心只在目的上,而没在当下,没在过程里,很多事你都做不好。你去一个地方,那里一定会有路标。但是如果你不仔细看,急急忙忙想到达目的地,可能就错过了路标,就会找不到目的地。如果你想使用一个新的东西,你要慢下来,看好说明书,一步一步地按照说明指示地去操作,就会使用它。如果你要填一份表格,一定要看好备注要求要填的项目和内容,再一项一项填写。如果你要通过手机来打车,输入好起始地和终点,选择要坐什么样的车,慢慢来,一步一步操作,这样就能顺利打到车。用手机买电影票、购物、点餐也是这样,不能着急,否则,你根本无法使用手机完成这些事。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很难避免遇到各种各样新生事物。如果心不慢下来,不融入现代的生活,你可能连洗衣机都不会使,连空调都不会开。遇到新的事物和新工具,先静下心来,带着觉知,慢慢观察和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让这些工具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我们太笨,而是我们太粗心,太急躁,太急于求成,没有活在当下,心没有慢下来。一个慢慢做事的人本身就发着光;一个不急于求成的人本身就有着很大的魅力;一个做事不爱出错的人会让很多人喜欢。心慢下来,我们能学会很多东西,也能做好很多事,更能享受很多生活的乐趣。下一次你再做不好什么的时候,试着立刻慢下来,跟你做的事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来它很简单。请让脚步和心都慢下来,不要被头脑带走,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实相就在那里,安稳就在那里,快乐就在那里。
2025-08-26
-
识得自己,做得自己
识得自己,做得自己佛不是一个固定的形象,而是无数个不同的形象,每一个形象又有无数可能的形态,每一个个体在每个时候自然呈现的任一状态都是天真佛,本来佛。你不必去找自性,你所呈现的就是你的自性。一真一切真。本来佛是天然而成,自然显现,不需思虑,不劳用力,非是后天所成。此天真佛,人人皆有,常住不灭,永不坏失,只可顿悟,不假修饰、斧凿、修证。若有染污、过度,即须防护。若无染污,过度,即本来佛。若是修证出来的三十二相佛,即不是真佛,有修还坏。每一个相都是佛,每一个人天生都是佛。所以,你不必成就三十二相,你只需要保持你天真的本色。你本是佛,不必更成。你所呈现的样子是属于你独有的佛的形态。但是,你不能执着那个形态,你所呈现的形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你不能认那个形态是自己,那只是真佛法身的一时呈现,假名是你,真实之你并无实体,变化多端,不拘一格,没有固定形态。更不能自以为是,只见自己是佛,不见他人是佛。你只能随顺你的本性,接纳自己的呈现,于所呈现不爱不厌,对这尊天真佛不即不离。众生各个是佛,只是不自知是佛,不认可自己是佛,不接纳自己这尊天然佛。总是怀疑、评价、否定自己。总是不能面对自己本来的样子,总想依世俗意义上的好坏改造自己。本来是佛,因改造而错失自己。如果你不怀疑自己,所有人对你的怀疑都毫无意义。如果你不责怪自己,所有人对你的责怪都毫无意义。如果你不评判自己,所有来自外在的评判都自然消失。只要你不生心,谁生心谁就要做他自己的功课。谁心有所住谁就要面对自己的境界。如果你不给自己贴标签,所有人给你贴的标签,只跟他们自己有关,跟你无关。人能自肯,别人肯与不肯,都不重要。人能自信,别人信不信你,都不重要。人能自在,别人对你的捆绑与操控,都不重要。人不自欺,一切外来的的欺骗和糊弄,都不重要。人不自怨,所有来自别人的怨恨都伤害不到你。人能自主,虽无主宰之心,一切都会来依附。人能自立,虽无建立之心,一切都会随之建立。人能自爱,虽不求爱,爱不请自来。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一切就无法主宰你。自由在你,束缚也在你。你才是一切的根源。见性就见自己。认识真正自己,称为见性。成佛就是活出自己。做得真正自己,称为成佛。
2025-08-26
-
你开始练一物不为了吗
你开始练习一物不为了吗今天是一个许许多多人空前活着无意义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跟空虚无聊做斗争,每个人都在和抑郁症做斗争,每个人都在和失眠做斗争。所有对无聊的抗争和逃避都只会增加抑郁的可能。只有一种方法能战胜空虚和无聊,那就是直面空虚和无聊,不用任何方法。不用任何方法,是唯一的、最好的方法。不用任何方法,即是不对治,不依赖,不做任何事。刷小视频,朋友聚会,购物,旅游,追剧,甚至创业、无休止地找事做,这些都无法赶走空虚。这些就像饮鸩止渴,做的做多,会越空虚。一物不为,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训练,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或房间,或院子里,或河边,或林下,休息六根,与自己在一起,是最好的攻克抑郁和无聊的方法。一物不为,这听上去似乎是最简单的事,然而它却是世间最难的事。因为人们习惯了做事,忽然之间停下来什么都不做,就会非常不适,甚至非常痛苦。人们之所以感到空虚和无聊,就是因为一直要靠做事来满足自己,当没有事做时,或者所有的事都没意思,不能再满足他时,他便开始无聊、抑郁、痛不欲生。空虚和无聊是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的最难克服的生命课题。空虚和寂寞也是一扇通往实相的神秘的门,跨过这道门,你就来到了真实的世界。绝大多数人为了回避无聊,不停地去做事,去追求快乐,不让自己歇下来。却不知这样做,适得其反,背道而驰。无数的人,都曾经来到过空虚这扇解脱的大门口,然而却望而生畏,无功而返,继续去追逐世间生灭之乐,入了轮回的幻梦。没有人可以跳过一物不为而获得究竟的安心。没有人可以避开无依而获得真正的解脱。没有人可以绕开寂寞而获得真正的安乐。不论你修行什么法门,最终你都要修习一物不为。不论你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你终将要面对一物不为。一物不为是每个人终将要训练的,否则,就永远无法避开抑郁与空虚。越早练习独处和一物不为,越早能攻克无聊和抑郁。练习一分钟一物不为,就有一分钟的力量。所有练习过的人都有切身的体会。不练,空虚这座大山,你就永远无法越过。你不愿意坐下来,不愿意练习一物不为,没有力量练习一物不为,只有一个原因,你的头脑和心识正在主宰你,你的习气和无明正在欺骗你,你正在深深的幻梦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有的一切,终将幻灭。一物不为是你的归宿,是你真正的本源。从今天开始,训练一物不为。练习一物不为永远不晚,就怕你从不开始。练习过程中会有各种不适、枯燥、无聊,也会有反复,有不想练的时候,都没关系。有时间就练习一会儿,从五分钟,到十分钟,循序渐进,久而有功。对于空虚,你无处可逃,通过练习一物不为,直面它,看穿它,它就会消失。祝你早日训练成功,祝你不再害怕寂寞,祝你以寂灭为乐。
2025-08-26
-
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佛法里有三宝,我亦有三宝,常皈依之。悟我此三宝,行我此三宝,保你安心,保你周到,保你平安,保你完好。我此三宝,名安心三宝。一,无事胜于好事。二,平淡胜于奇特。三。寂寞胜于快乐。不论你经历了多大的事,都是梦中事。不论你遇到多好的事,都是子乌虚有的事。人总归要无事,早晚要无事,最终都要无事。佛陀修行无量阿僧祗劫,最后也只成个无事人,无法可得,方得授记,方得成佛。你无法在有事、好事、幻事里久留,一切终归会散去。事情散去,心却不甘,耐不住无事,再去造作,再去历梦,便是轮回。人总是要回归平淡。奇特、有味,有意思,这些也会带来索然无味、沮丧、没意思。如果不自觉地习惯平淡无味,就会被味道、乐趣所牵,一直在趣味中起伏,如牛马被绳索所牵,永无止息之日。牛马有止,人心无止,故名可怜悯者。人总归要回归寂寞,回到寂静中来。人从无生中来,还到无生中去。从寂寞中现身,还归于寂静。从空虚中来,回到空虚中去。但是,人若看不到无生,不了解寂静,不觉悟诸法空相,不知道无心才是我们的本心,就会被心识所骗,来来往往于自己的妄想和执着中,受尽无限的苦难。若欲安心,常念此三宝,即不入歧途,不枉受诸苦。一者,好事不如无事。二者,奇特不如平淡。三者,快乐不如寂寞。无事胜有事,平淡胜滋味,无乐乃大乐。当你无所事事时,不要觉得空虚无聊,常念:无事胜一切事。当你平平淡淡时,不要觉得索然无味,常念:平淡胜过一切绚烂。当你没有乐趣可找时,不要觉得活着好没意思,安住在那无乐趣中,简单过时,不被妄念和欲望带走。常念:没意思胜有意思。一切终归于没意思。现在求有意思,有一天就真没意思了。现在开始习惯没意思,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大意思。无事,无味,没意思,常念此三宝,保你青春,保你不老。寂寞、空虚、无聊,是人生底色,众法渊源,生命至宝。直面它,接受它,享受它,是生命真正皈依。皈依此三宝,才是真皈依。常念此三宝,是真正信徒。常念此三宝,能护你平安,能带你回家。
2025-07-08
-
悟道者还见不见世间过
悟道者还见不见世间过问:师父好,听师父讲禅宗祖师的很多开示,会看到过去祖师经常非常严厉地责骂学人犯了种种过失,他们是不是也会看众生的过失?而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六祖的开示?答: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诸佛菩萨、祖师、悟道者,他们眼中是否会有犯错误的众生?他们会不会见世间过?他们怎样对待有过失的众生?诸佛祖师也会见众生的过失。但是,他们所见众生过失的用心和态度,与凡夫见众生过失时的用心和态度完全不同。诸佛和祖师对众生的批评和指正不是站在我知我见和伦理道德是非观念上的批评,而是站在对众生自身的执着和自我烦恼的洞察、悲悯以及对实相的领悟上。如果众生接受这样的批评,放下执着和烦恼,就会解脱诸苦。如果不接受批评和指正,诸佛祖师也不会强迫其改变,更不会对众生心生怨恨,或者因之而生任何烦恼。但是没有悟道的凡夫对他人的批评和指责几乎全部来自我知我见,来自道德伦理观念,来自是非善恶,来自自我的认知和角度,他们会操控别人,会执着于改造别人,不懂得观察众生的因缘,不懂得随顺众生,一味地用固有的观念来评判、定义甚至是伤害众生,而不是来自对实相的领悟和对众生的慈悲。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中的不见世间过,并不包括诸佛和祖师以慈悲和智慧看待世间人的过失。在诸佛菩萨和所有觉悟者的心中,因为他们完全领悟了实相,所以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众生和过失,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断灭的,而是会随顺众生的业力和因缘,不会对所见的“过失”产生执着。他们随时都会放下这样的评判,只是因为慈悲众生,不得不提醒众生而已。虽然他们也会批评众生,但是那批评中有真正的慈悲、理解和尊重,也有随时都能放下的智慧。如果是世间没有悟道的凡夫,则会执着自己的认知,自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心存骄慢,以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众生的过失,并执以为实,产生人我对立的情绪,甚至是厌恶和憎恨的心念,会令自他都产生烦恼,不能达到真正教化和利益众生的目的。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所以,六祖大师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指真正的修行人,不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不会以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去见众生的过失,不会执着实有众生,实有自己,实有过失。但是,并不排除以慈悲和般若的智慧随顺众生因缘指出他们的执着和烦恼产生的根源。诸佛祖师所看到的众生的过失来自于慈悲和智慧,而不是道德伦理的审判。所以,一个觉悟的人并不会执着于不见世间过,也不会装成一个对众生永远和颜悦色的人,而是会示现嗔怒、严厉以及种种不善的样子,在特定的机缘下,指出众生的执着和错误用心,这才是诸佛和祖师真正的慈悲。如果修行人和觉悟的人执着了一个不见世间过,不懂得它真正的含义,一味地纵容所有的人的过失,反而变成了愚痴和对众生完全冷漠的人,明明看到对方陷在烦恼的苦海中,却不提醒,不指出,不批评,坚持不见其过失,虽然保全了自己的清净,却并没有真正利益到众生。这样的不见世间过,与草木瓦石又有何区别?这样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在学习诸佛祖师言教的时候,一定不能对他们的开示产生执着和偏执的理解,一定要灵活运用佛法,不可执理废事,一概而论,将活法做死法用。
2025-07-08
-
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个守护者。一是你的心识,二是你的身体。大多数人不知道善护自己的心念,所以心识这个守护者几乎被所有人错失和遗忘。若遇善知识教导,知道怎么善护念,勤加修炼,则一生都会平安无事。而那些不知道善护念,也不懂得怎么保护自己的人,还有第二个守护者,就是自己的身体。当你错用心,你的身体会立刻提醒你。身体是你内在心行最好的报警器。身体以受苦的方式时刻提醒并保护着你,除非你从来也没有认真倾听过身体发出的信叫。它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地监督着你的思想、动机和行为。当你对抗、贪婪、嗔怒、紧张、恐惧、疑惑、骄傲、兴奋、急躁、放逸、过度,你的身体就开始发生变化,直到它发出疼痛和不适的反应,它在提醒你:你用错了心,你要保持平和,你要休息了。即便再好的修行者,也会时常忽略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行为的动机,这时,身体就会担当起保护我们的反应器。一个人的身心世界的反应,会对他做过的一切事承担结果。你可以逃过一切,唯独无法逃过自己的用心带来的结果。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可能出错,唯独身体对自心做过的事的记忆和反应不会出错。这个世界表面上有各种不公,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无法逃离他自心所造的因果。你无法通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来评判他,也没有人可以为自己定义好坏,只有他自己的心行会忠实地记录一切,并给予它必然的结果。身体会承受他自己所做的一切的结果,不仅仅包括身体的病苦,还包括精神的紧张、情绪的低落、思想的混乱、内心的绝望。所以,当你的身心世界感受到痛苦,你不用去外部找原因,一定是你用错心了。反观自己的用心,改变自己,痛苦才会消失。每一个痛苦都是你的用心带来的,而不是外境。所以,真正的觉者会在身体发出保护他的信号之前,在自己的起心动念处下手,会护好自己的念头,从根源上保护自己。如果不小心用错了心,身体也会及时提醒他。只要及时反思,改过向善,防非止恶,痛苦就会远离。这个世间没有人能护你周全,只有自己能爱自己。这个世间没有人能伤害到你,只有你自己的用心。这个世间绝对的公平。你无需抱怨和憎恨任何人,一切自有因果和真心管制。谨记:好,好自己:坏,坏自己。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那些不明因果的人,不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两个心,没有两个人,你做的一切都会回到自己这里来。他即是我,我即是他,害他即害我。所以,智者会善护念,尊重一切,善待一切。只为爱自己。在这个世间,最珍贵的不是你遇到的任何人事物,而是拥有不自欺、不迷信、不外求、不自害的能力。在这滚滚跌宕的人生洪流里,守住自己的真心,护好自己的念头,不迷失在任何的境遇里,那才是对自己最忠贞的爱。
2025-07-08
-
过好自己的人生,发出自己的光
过好你自己的人生,发出你自己的光这个世界上有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明星、偶像、大师以及超人。也总会有无数的人追随他们、崇拜他们、模仿他们,甚至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你永远无法成为任何人,你只能是你自己。当你想成为明星或大师,你只会越来越迷茫。你可能会一时兴奋,但是你永远无法安静下来。好好的做自己,你成了真正的明星。停下追逐的脚步,安静下来,你才会真正发光。真正的明星不一定是被人们追捧的人,也不一定是做出什么大事的人,他们只是做到了一件事:他们从不离开自己去远方寻找什么。他们接纳了自己的全部,并爱上了自己。就像草做草,树做树,花做花,鸟做鸟,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顾盼和期待。你不需羡慕任何人的生活,也无需追逐任何明星和偶像。真正的明星不过是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按照自己的活法生活的人。当你也发现自己的轨道、活法、兴趣,好好地做自己,享受属于你的乐趣,你不再会追逐任何偶像。当然,你可能依然去听演唱会,去看画展,去见各种各样的人,去学习你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你的心始终和自己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活法和风景,没有任何两个人是一样的。如果你能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完全活出你自己,你不在需要任何人的认同。虽然,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你,但是你一样发着光,照耀着你周围的一切。一旦你的眼睛落在外面,开始向外驰求,你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不要去做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为了学会更好看的走路姿势,自己的脚都不会走路了。当你羡慕别人的活法时,你已经辜负了自己。如果你一直向外去探寻和攀比,那是对自己不忠。这是唯一的出轨。追逐明星,向各种老师们学习,去见各种种样的人,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要迷失了自己。所有真正的老师只教学生一件事,就是认识你自己,活出你自己,做你自己。你要向别人学习的,也仅仅是这一点,这是生命中最高的学问。当你学会了这一点,你是最好的学生,也是最棒的老师。你自信而不狂傲,自肯而不自负,嘴角上始终带着满足的微笑,你再也不是那个向外流浪的穷子,即使你身无分文,你仍然是世间最大的富翁。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