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问答摘选
网上问答选摘 问:师父您好 请问什么叫妄念,怎么分辨自性念和妄念。 答:你之此问即是妄念。若无此问,即无自性念与妄念。故知妄念是分别,是住著,是思量。你不可能永远住于此妄念,故知妄念不实,妄念非真,妄念本空。所以,毕竟无妄念。问:师父好,知道外面是虚妄的,法是空的,可心总感觉是真有,因为它能打妄想,也知道心本无形,可就是执着有心,这是差在哪儿了。请师父开示。答:哪儿也没差,一切正好! 问:禅师吉祥!常闻古德云:“打的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句话啥意思啊? 答:此句之疑惑,即是你念头起处。你未问这句话前,你在干什么?问:禅师您好!听您讲法提到一位出家的比丘尼师父有半年的时间都在没有身心觉受的空灵状态,您说这种状态与见性了无交涉。那么,我们每天练习做四门功课,最终要达到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还请禅师方便开示,谢谢!答:做四门功课的目的就是休息世事,达诸佛理,改变向外驰逐的习气,安于简单,不求玄求妙,一切复归平常。 问:弟子顶礼师父!久闻法师智慧深远!今有疑问,请师赐教!经说“报化非真身,亦非说法者”。此句未能明了,愿师慈悯,化解玄疑。 答:报佛、化佛,皆是有形有相佛,从众生妄想现,无常之法,有生灭来去,非是真佛。若以此为真佛,学此佛法,穷劫轮转生死。古人说,佛是生死大兆。正是此义。其所说法,只是文字之法,接引初机,非是实相。实相不可说,实相无人能说。所以佛说,我四十九年一字未说。不但诸佛不说法,一切贤圣亦不说法,十方诸佛亦不说法。真法无言,真法本有,不待言说。但悟自心,是真佛法,是真如佛。 问:请师开示!云何众生自度,佛不能度? 答:佛不可得,众生亦不可得。明了此义,是名自度。自度者,实无自己,假名自度。 问:世间一切无意义。我只聚焦财富,有钱花,随便花,内心很快乐。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安然幸福,满足自己所有心愿,把自己宠成最幸福的人。幸福开心的过完余生。请问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有错吗?答:这只是你的妄想。花钱并不能给人带来永远的快乐,毕竟是苦。靠外在的东西带来的快乐都不能永久。能给人带来永远快乐地只有一件事,觉悟诸法实相。问:师父好!弟子有一事请问师父,所有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没有什么名相,可是我发现自己一个问题,我并没有执着外面的名相,而是执着自己内心的那种贪欲因外面的名相而得到满足,我在做四门功课时发现的。请师父开示。答:古人云: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忘境犹易,忘心才难。人能忘心,一切境不能为碍。问:请问师父无梦睡眠,无想定,灭尽定是无心吗? 答:无心与有梦无梦无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无心。执著是有心,有求是有心,有所得是有心。求禅定是有心,求神通是有心,求智慧是有心。一切求是有心。诸法之性本无有心,于一切法应无所求,是名无心。
2019-10-06
-
什么时候是你修行的时候
什么时候是你修行的时候 你在什么时候修行? 你一定要在参加禅七的时候修行吗?参加完了呢?再继续寻找禅七? 你可能每天都去参加禅七吗?参加禅七之后你就不修行了吗?修行需要持续不断地做功夫。改变习气需要日积月累地练习。 所以,如果你会修行,你想修行,你会抓住一切时机,你会时时处处用功,你会用对功。你会在任何时刻做牧牛、一物不为、于念离念、休息的功夫。 等车的时候你可以修行,练习一物不为,好好地休息。而别人可能在看手机,和朋友聊天。 坐车的时候你可以修行:你会休息六根,什么都不做。 买东西排队的时候是你的修行。 在饭馆吃饭前等饭菜上来时是你的修行。 是的,当你没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你能放下手里的一切,让六根和头脑好好地休息,什么都不做,就是你的修行。 如果你必须做什么,那安心专注地做好你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你的修行。 在你做某一件事的当下,不用去挂碍另一件事。你只负责一件事,另一件事交给因缘,交给法性,交给天意。相信一切都是唯一的最好的安排。让心在每一个当下安静,那是你最好的护法,那才是你的吉祥符。 如果你是个前台服务员,接待好每一个顾客,每一句话都不急不躁,态度友好,诚恳用心地去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就是你的修行。 如果你是个清洁工,打扫好你负责的区域,让那里干干净净,是你的修行。 如果你是个老师,把你的课讲好,用极乐、幽默、乐观的态度感染你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心智就是你的修行。 如果你是个商贩,买进质量优秀的产品,卖给真正需要它们的客户,获得合理的收入,就是你的修行。 做饭时洗菜是你的修行;做家务时擦桌子是你的修行,整理衣柜是你的修行;待人接物时,为人沏茶是你的修行,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东西是你的修行,关车门是你的修行;娱乐时,专心写字、画画、听音乐、看电影,都是你的修行。 如果你会修行,你会在任何时候抓住时机来练习做功夫。 如果你会修行,你会绵绵密密地保护自己,你会像爱护自己的婴儿一样爱护自己的念头。 你并不一定让自己做或不做什么。你关心的不是做不做事情,而是做不做事时的心态,是你是否迷到事情里,是你能不能以一颗安静、无所求的心面对每一件事。 你什么时候需要修行?这是你需要关心的事。尽可能多的找到那样的时间,尽可能地利用任何时候来修行,不要让你的修行滑到未来,不要计划你的修行。 随时随地你都可以修行。若能如是修行,你的心会越来越安静。你在任何境界和发生的事面前会越来越不为所动。你会越来越不依六尘,不依六根、不依六识而一样安住。
2019-10-06
-
吉祥福
吉祥福 你所有的祈求不能带给你吉祥。安静下来,停止妄想,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吉祥。 你所有的祈祷都毫无意义。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吉祥如意,在任何时候尽量让自己安静、安住、安心,那是对你最好的祈祷。 你做的一切回向都毫无意义。那是妄想。不见有法,不见有人,不见善恶吉凶,不见功德福慧,那是真正的回向。 祈求诸佛的加持没有任何意义,向上帝祷告那是天大的笑话。祈求十方诸佛的护佑,不如一念不生,善恶不思,安静无为。真正带给你吉祥的不是妄想,而是休息。你无法对自己和任何人、任何事有任何帮助,除非你休息下来。 如果你期望自己的未来吉祥,那么,从现在开始,安住在每一个当下,练习不做事情:不管你做或不做什么,不在头脑中做事。 如果你的公司出了问题,而你对此无能为力。那么,保持镇定,歇下你种种的想法,对公司的未来和一切事务不再抱任何妄想,那是对你公司最好的帮助。 你的亲人去世了,家人都陷入悲痛之中,也有人为死者祈福。你要深知,那对亡者无任何意义。亡者已逝,活着安宁,妄念不生,那是对亡者最后的告别。 如果你的孩子面临人生重要抉择,不要去管,不要去干涉和祈祷,让一切随缘发生,那是你送给孩子真正的礼物。 学会把事情交给因缘,让自己休息下来。学会看到一切如梦中发生,而实际没有任何事发生。相信因缘,你会习惯休息;洞达无生,你会甘心休息。 在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中让心安静下来,那是你的吉祥福。在任何时候都懂得让头脑休息下来,那是你真正的护法神。 练习休息,你才能收获吉祥符。享受休息,你才能获得如意宝。让心安宁,才是诸佛护佑。
2019-10-06
-
成佛
成佛 问: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请师父为我慈悲开示成佛成圣后该何去何从?成佛成圣后要到哪里去?成佛成圣以什么状态存在空间?他们要做些什么? 答:若想了解这些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成佛?成佛须要觉悟。如何是觉悟?觉悟到并没有一个实有的人觉悟,觉悟到一切法都无我,一切法无实性,觉悟到没有能觉与所觉。能觉悟于此,是名见性,亦名成佛。所以真正的觉悟者深知并没有觉悟者,没有佛陀,没有觉法。 当一个人觉悟到如是实相,觉悟到一切法无有实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无方所,无形相,是名见法,亦名见真,亦名见性,亦名成佛,实无有法名为佛也。 所以佛者,非佛,是名为佛。佛陀者,非佛陀,是名佛陀。成佛,非成佛,是名成佛。众生、烦恼、生死亦复如是,即非众生、烦恼、生死,是名众生、烦恼、生死。 佛者,真实之异名,佛性之表称,般若之智慧,诸法之实相,但有其名,空无其法。 觉悟于此即是佛。不论男女老少,智慧愚笨,高低贵贱,健康残疾,能见诸法空相,默契人法无我,了见本性,无法可得,烦恼不生,诸妄不惑,即是见性成佛。 所以成佛只是对了达实相的一种假称,并没有一个实有的人成佛。既无人成佛,也就没有谁何去何从,也没有谁到哪里去,更没有所谓的以什么状态存在于空间。凡夫不明此理,以为有佛可成,有道可修,以为实有人生死,实有人修道,实有人成佛,故妄测去来,妄见于佛,妄见于众生,故无量劫来不得见性。以有生灭去来心行等如是妄想,故名众生,亦名生死,亦名轮回。 能见诸法实相,知无有佛,亦无有法,是名成佛,亦名觉者。依于世谛,我们把这样的觉悟者称作佛,称为圣,称为得道之人,称为开悟者,称为见性。如是之人,无任何奇异玄妙,无半点神奇特长。如是之人,只是以平常心度平常日,穿衣吃饭,吃喝拉撒,与你我没有任何区别。 你无法从外形相貌上分辨谁是一个真正的觉悟者。也许他是一个扫地的工人,也许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也许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许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一个觉悟者普通得就像尘土,他混迹世间,毫无奇特,和光同尘,润物而无声,利他而无我。相反,那些带着神圣的光环,被无数人推崇和顶礼膜拜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觉悟者。觉悟者没有一定要做的事,他无大事可做。他随性而活,随缘而动。他如空一样存在,如风一样无心,如水一样柔软,如地一样深广。 若能与此相应,你我皆可做佛,你我皆能成圣,你我皆知无我,你我皆得安乐。
2019-10-06
-
历事练心
历事练心 我们在每件事上都可以修行。修行是为见心,而不是迷事。凡夫迷事而失心,智者借事而修心。 好比如我们要去一个地方办事,路上堵车,这时我们会习惯性的着急。你忘了,即使你去谈一个大买卖,去救一万个人,去做天大的事,都不重要。安下心来,相信因缘,随顺因缘,不去干涉因缘,那才重要。 好比如我们烧菜,我们当然希望烧出可口的饭菜,但是,如果菜烧好了,味道不太理想,如果我们对结果不太执着,你就不会烦恼。如果你执着于一定烧出美味佳肴,你执着于结果,你迷在了烧菜这件事上,一旦这件事有丝毫变化,不如你意,你就会烦恼。 好比如我们和朋友约好了去一个地方旅游,而你的朋友临时有事,打电话告诉你不去了。如果你执着于旅游这件事,并且执着于要和你朋友一起去,这时,你就会生烦恼。当你计划的事情有了变化时,而你的心随之波动,你对这件事产生执着,这时,你已经迷在了事情中,而错失了本心。这时就是你修行的时刻。你要看到,并不是某件事情的实现和完成使我们快乐,只是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做好某件事我们就会快乐。而那是一个错觉,那是一种习惯,那是无明。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是,不是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而是,知道一切事都不真实,都是幻梦,我们的心不受影响。当我们的心没有迷失到事情中,那才是真正的快乐,而那快乐,是恒常不变的。当你观察到,不论怎样,我们的心都没有发生过什么。看到这一点,比做成任何事都更重要。 好比如我们病了,病得很重,我们习惯性地就会迷失在得病这件事上,而忘失了实相,忘记了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我生病。我们会围绕得病这件事打无数个妄想,我们会去治病,会执着于让身体康复起来。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健康能带给我们快乐。不,健康与疾病一样,都不真实,都是无常的,都是烦恼和生死的缘由。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不是身体永远的健康,而是内心对实相的领悟,是了达身体的虚幻与无常,是接受身体的病变甚至死亡。是从病这件事上出离,看到本心从来没有生灭,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马尔巴是密勒日巴的师父,他让密勒日巴盖房子。每次密勒日巴盖好房子,马尔巴就让他把房子拆了。这样反反复复盖了拆,拆了该,一共七次。密勒日巴很郁闷,也很痛苦。他要从山下搬很多石头上山,要费很大的功夫才盖好房子。他痛苦是因为他迷在了盖房子这件事上。有一天,他发现他师父让他盖房子、拆房子只是历练他的心智,而他也确实得到了历练,他不在郁闷和痛苦。他觉悟了。 我们生命中经历的一切都是历事练心,而不是迷在发生的事上。不管你经历多么大的痛苦,经历多么大的欣喜,不管你经历什么,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心未曾经历过什么。 做任何事时都不要迷失在事中,在一切事中看到一切都没有发生。借事而练心,借幻而悟真,达幻而无幻,是人生唯一的要务。事因心起,还因心灭。莫迷于事,当悟于心。莫执于事,于事无事,是修行者要时常提醒自己的最重要的事。
2019-10-06
-
关于修行上的一些普遍执著
关于修行上的一些普遍执着 吃素本来是对治我们贪着食物的习气和长养慈悲的方便法,有些人将吃素当做修行,执着于吃素,倡导于吃素,弘扬于吃素,轻视于食荤。所有的肉食、鸡蛋甚至牛奶都不吃,时间久了,导致身体虚弱,得各种的病。身心憔悴,然后于身体百般对治而生烦恼,以烦恼障故,无暇修道,不见实相。 梵行本是对治贪着男女之事保护身体的一种方便法,有些人便生执着,以为修出梵行,即得成就圣道,另家庭不和,自己的身体也变得不正常。执着断除淫欲,而又无法彻底断除,因此生烦恼和挂碍,以此为耻辱。此是庸人自扰,不识根本,在末节上用功。若成就梵行能得佛道,二乘阿罗汉皆已成就,然被佛呵为愚痴之人,不能堪绍佛种。 有人执着放生。放有形之生,不如放意想中生。放生物命,不如放过自己。放生本为修慈,执于放生,却是愚痴残忍。放生是轮回生死法,通达无生,放是护生。一切众生实无有生,若行放生,当见无生。若欲放生,欲杀生想。若欲慈悲,须达空法。若欲救命,当识法身。 有人执着供养三宝、印经造庙,致使自己经济越来拮据,生活越来越困难,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达摩祖师答梁武帝言,印经造寺,没有功德。六祖亦说,我祖师所说无错,实无功德。何以故?是生死故,有为法故,以有我故,贪因果故。不见佛法僧相,是真供养三宝。但无烦恼挂碍,自在无拘,胜于印三藏经典。随处直心,了于本性,胜造十方庙。 有人执着超度送往生。超度死者,是众生坚固妄想。度脱亡灵,不知自己度脱之想才是真正亡灵。亡灵亡灵,一切已过,是名亡灵。一切空寂,是名亡灵。一切不住,是名度脱亡灵。知一切无生,一念度脱尽十方世界所有鬼魂亡灵。知法无生无灭,不须助念送往生。若助念送往生,是将自己与亡灵送往地狱。助念能送西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佛说念佛,念自真如佛,念即是佛,非别有佛可见。佛说往生,忘掉生死,是名生已往矣。 念佛本是佛陀为初学众生施设的方便对治之法,佛号如一切名相,本无实义。无奈无量众生于佛号生出无量无边大妄想,不知皆是意识臆想中事,而生执着,非但不能解脱生死,反增烦恼挂碍,堕于生死。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但是假名,佛所说之化城,究竟是空。无奈众生将以为实,于中生出无量幻想执着而欲生之,不悟真正净土。非但西方极乐是空,诸佛国土尽皆是空。达摩祖师云:十方诸佛,尽是众生妄想。又古人云:若有一法胜于涅槃,我说亦是梦幻。六祖大师云:迷人念佛求生极乐,智者自净其心,在处一般。 诵经打坐本是为了明理休息身心,是无为法,有些人研究经典,执着义理,以喻为真,将经典中的故事当真而欲求证其中境界。又坐禅欲得禅定,每日执着坐禅,久久不动,期望证得种种境界,不知一切境界是幻。佛陀以读诵及坐禅之法引导初学,非让人对如是有为法生执着也。达摩大师说,诵经得聪明。若欲成佛,须见性。六祖大师说,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经云,唯是一贞实,余二皆非真。 如何是见性?性非生灭,非是有为,非是造作,非是修得,性空无物,性无所得,性离分别,性无染污,性非定法,性离执着。如是不执一切无常生灭,识得一切有为幻化,于其不住不着,即是见性。但不执假,即是见性。但不着相,即是见性。但离有为,即是见性。但离修证,即是见性。但无境界,即是见性。但不住法,即是见性。但不取着,即是见性。但离两边,即是见性。但离分别,即是见性。但无妄想,即是见性。但于一切枝节末叶无常生灭幻境不生执着,即是见性。但不惑一切法,即是真,即性,无别有真性可得。 学法但于一切法不住不着,行于中道,心行平等,不怪不异,无玄无妙,无多禁忌。但行平常事,平常心是道。但行适度事,不过分是道。但行直心,直心是道。但用其心,心无定法。若于法有固定知、固定见、固定想,即是执着,即是自缚,应当舍离。但于法无定无执,即阿耨菩提。
2019-10-06
-
你工作的地方就是你的道场
你的单位就是阿兰若,你的工作就是禅修 如果你想修行,你不必离开日常生活和工作专门找一个地方或时间去修行。 你的家庭生活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工作劳动就是你的禅七修行。 如果你是个厨师,把菜洗好、切好,把锅热好,把菜烧好,把厨房整理得干干净净,就是你的修行。当你想别的事时,把念头拉回到你的工作上来,除了你正在烧菜这件事,这个世界上没有重要的事。烧好菜,是你唯一需要考虑的事。如果你视烧菜为你安心的筹码,视你的工作为你解脱的契机,那么,你会重视你的工作胜于一切,你会爱你的工作,享受你的工作。若能如此,厨房就是你的寺院,烧菜就是你佛事。 如果你是一个画家,仔细地观察你要画的事物,把你的心安住在每一笔的线条上,一旦你开始打妄想,把念头拉回到纸和笔上来。专心每一个笔画,安住于每个构思,纸和笔就是你的道场,画画就是你的修行。于画画中不思过往,不念将来,于正画画时,不生画想。超于概念,脱于思虑。若能如是画画,画画就是你的禅修。 如果你是个车间工人,看好你的机器,做好每个零件,组装好每个产品,将你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你的整个流水线的工作上,每个环节都不出错,每个动作都专注认真,你的工作间就是你的禅堂,你的车间就是你的寺院。当你开始打妄想,当你开始想起自己的孩子,家里的事情或者其他分心的事,把念头拉回来,告诉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才是最重要、最神圣的事。告诉自己,做好你的工作,那是幸福的密钥。 如果你是个司机,专注于道路的状况,不违反交通法规,使你的乘客安心乘车,使自己不出任何事故。城市道路就是你的道场,其他的司机是你的同修。开车时不急不躁,专注认真,就是你的修行。一旦你打妄想,你就有可能违章,甚至出现交通事故。把心安住在道路和方向盘上,保护好你的车、你自己,还有路人的安全,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 让自己相信,一切吉祥如意都来自于你此时此刻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工作。你能把你的工作做好,上帝会为你的生活保驾护航,十方诸佛会加持你一切都会顺利。你能把最平常最微小的事做好,就是生命中最绚丽的事。 一旦你会修行,在哪里都一样,你都会修行。一旦你少欲知足,做任何事都能给你带来安宁。一旦你需要减少,你的痛苦和烦恼就会减少。一旦你学会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修行,你就能解脱生死大事。 一旦你学会在工作中修行,你的人生将不再枯燥无味。你的工作会变成七宝池,你的修行将成为八功德水。你收获的安宁是黄金铺路,你获得的安乐就是常寂光。 佛国不在远方,你每天都去的地方,那一定是你的佛国。极乐不在头脑里,你脚踩的地方,就是净土。阿兰若不在山林,妄念不生,即阿兰若处。出离名相,远离妄想,安心平凡,收获涅槃。
2019-10-06
-
佛法只对有准备的人起作用
佛法只对有准备的人起作用 问:师父好,我修行路上遇到了一个卡,我现在对世间的事放下的越来越多了,对一切都看的很淡,基本上都是处在无事的状态。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我的身体和精力越来越虚弱了呢?这跟身体的气脉有没有关系?我工作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大脑经常转不过弯来。为什么心要歇了,身体还越来越弱了呢?我该如何调整身心?期望得到师父的指引和帮助。 答:万法唯心,心通一切通,心障一切障。佛法不是消极地厌世,而是积极乐观地生活。如何积极乐观地生活?真正觉悟诸法实相:知一切如梦幻,不即不离,行于中道。 知世间皆如梦幻,不住不着,但是并非消沉回避,更不会产生抑郁难过力不从心的感觉。 学佛修行不是简单地厌世就能解脱生死的,它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需要深入佛理,思维要义,如说而行,最后达到常乐我净,而非消极厌世。 生命无常,生老病死很正常,身体出现一些状况也很正常。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无始因果业缘导致,二是心态偏狭,贪嗔痴慢无明习惯导致。知道由此两个主要原因导致自己的烦恼,就知道如何调整身心了。 知道现在身心问题是过去因缘业果所致,则放松心态,随缘受之,莫于身心过度贪着。既放松心态,坦然接受,则于今时往后,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当以佛法约束自己的心行,莫行放逸,莫造诸恶。所以需要安禅静坐,读经看论,深入佛理,如理而行。功夫做够,方得转变身心习气业力果报。 何为众生?临时抱佛脚!因果现前,才知向佛法求救,平时不知多加防护,为时晚矣。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智慧之人,平日心行,起心动念,皆合于道,不昧因果,所以吉祥如意。凡夫做事,皆随习气,无明所导,图一时之乐,不顾因果。所以果报现前,哭爹喊娘,无人救得。 自己身体出现问题,这时正是悔悟修行的好时机。你的身体虚弱,心情沮丧,不是因为你学佛修行导致的,而是你从来没有真正修行过。只是你错以为自己在学法,在修行。 你以为自己身体虚弱,精力不佳,是因为放下很多?不,真正需要看破放下的,你一样没有。比如你的身体,比如你的思想状况,比如你的念头。 你把这些本来虚妄的东西如此当真,所以它们才会出现问题。当它们出现问题,而你开始担忧的时候,你要看到你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执着还那么强烈,你对活着的贪恋,你对自己的挂碍还那么深。 看到你问题的起源,是因为无明颠倒,是你修行的开始。看到身心世界的虚妄,是你的修行的内容。看到你每个念头的不真实,是你日常的功课。从自己对自我的执着中出离,是你真正的放下。佛法不是万能神药,是病皆治。佛法只对那些有准备的人起作用,只对有善根因缘的人起作用,只对真正肯付出,肯实践的人有作用。所以,这些问题需要你真正用心去做才能解决,不是你向我请教几次,我回答你几次,就能实现的。去做四门功课,然后把所学所悟的真理积极乐观地用在生活工作中,把佛法贯穿在平常生活里,真正去实践佛法,改变心态,就会实现真正的解脱。
2019-10-06
-
源头
源头师父好:人生在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幻境人生毫无意义我多想知道幻境的背后是什么源头在哪里我要走出幻境做幻境背后的创作者做幻境背后的主宰者我要回归源头 答:人生所经历的一切确实都是幻境但是人生并非毫无意义人生的意义就是认识到一切都不真实并从这不真实中觉醒不再沉迷于不真实不再受苦于不真实借助这不真实的生命来认识真实 幻境背后还是幻境幻境背后是你无限的妄想如果你想走出幻境你一定还是在幻境中你无法走出幻境因为幻境就是不真实境是虚妄境是无所有境幻境就是真实境是无二境是不可思议境是无入无出境 你无法从无所有境中走出你无法从真实中走出你无法从无你中入或者走出你只能在你的念头中走入或走出而那一定不是真的 当你明了于此你走出了幻境走出了不真实事实是你还是你一切没有丝毫变化除了在你的妄想中经历变化 幻境没有背后也没有创造者没有主宰者如果有那一定是你的意识你的头脑如果你想做主宰者创造者你会变成奴隶你会被主宰者所主宰你会被主宰锁住 甚至连幻境都不存在幻境者即非幻境是名幻境知是者是名出幻实无幻可出也 幻境背后没有源头没有真实你无法回归到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如果有那一定是你的意识 如果你已经在那里你不需要回归 如果没有源头你永远也无法回归源头 源头不真实源头找不到源头在你头脑休息的地方…真实在你停止寻找的地方…
2019-09-30
-
像傻瓜一样生活
像傻瓜一样生活 我每一次的不幸不是因为我是个傻瓜,而是因为自以为是。我的每一个烦恼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知道。我所有的愤怒、生气、郁闷、不快乐,不是因为愚钝,而是因为我觉得我比别人更聪明。 当我觉得我比别人聪明,我是一个傻瓜。当我像傻瓜一样生活,我才不那么愚蠢。我才不关心我是笨是傻,是不是聪明,是不是智者,会不会被人笑话,我关心我是不是快乐。 如果我开心,我是一个傻瓜又如何?如果我恐惧、难过、不安,我比所有人都聪明又能怎样?我要的是开心和快乐,我要的是没有烦恼。傻不傻,聪明不聪明,对我不重要。 像傻瓜一样生活,那只是别人眼里的“傻瓜”,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要的是像“傻瓜”一样的快乐,我又不傻。 我不仅不傻,而且是最精明的。我精明到不想有一丝的烦恼,我精明到心甘情愿做一个傻瓜,我精明到什么都不想知道,我精明到我清楚地看到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所以,我干嘛和空较真?我干嘛和无理论?我干嘛和自己过不去。 当我以为自己聪明,我忘了我是不真实的这个事实,我立刻变傻。当我觉得我知道什么并想有所作为,我忘了一切都无自性这个真相,我立刻变呆。我不想做一个自以为是的傻子,我想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快乐人。 尽大地到处都是聪明能干的人,找一个真正的傻瓜却难得。尽天下到处都是会佛法的人,找一个不会佛法的却难。尽世界到处都是拥有知识和技巧的人,找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却难。满世界都是会说法的人,找一个行道的人却很难。 坐在胡同里晒太阳的老汉什么都不懂,所以他没有烦恼。六祖不会佛法,所以六祖没有烦恼。小虫什么都不会,所以它没有烦恼。树与草没有什么知识,所以它们也没有困惑。去看吧,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烦恼都跟聪明有关。而无忧无虑,一定和什么都不知道有关。 什么是大成就?什么都不做。什么是大智慧?什么都不知道。什么是大自在?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你一下子就能做到,你本来就是这样。但是,你做不到!为什么?你不想当傻瓜,你害怕别人把你当傻瓜。 你不需要拥有智慧就能快乐,你不需要做成任何事就能解脱,你什么都不知道立刻自在。你所有的不幸不是因为你无知,而是因为你知道,因为你不甘于你是个傻瓜。 做一个傻瓜,像一个傻瓜一样生活,再也没有比这更容易快乐的了。如果你想快乐,如果你不想烦恼,学做一个“傻瓜”,成为一个“傻瓜”,像“傻瓜”一样生活。 怎样才能像傻瓜一样生活?像傻瓜一样生活,不是让你真的变成傻子,当一个傻子,而是放弃你所有想知道什么的妄想,撤销想达成什么的欲望,放弃想实现什么的野心。 善于分别一切法,而于诸法不较真。善于通达诸法相,于第一义无困惑。是我所说像傻瓜一样生活。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