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是走向解脱的桥梁

    抑郁是走向解脱的桥梁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抑郁症?而且这种疾病很难治愈。它没有特定的病因,是由很多消极的情绪累积起来,直接冲击一个已经接受了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有意义观念的人。大家不能接受无意义的人生,不能接受自己的生命失去了价值,当他拒绝接受这一点时,他会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而真相和现实是:人生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谁看不到这个冷酷的现实,谁不接受这个现实,谁还在突出自我和生命的意义,当他受到挫败和一次次地打击,当他失去赖以支撑自己虚幻人生的那些虚幻意义时,他一定会抑郁,他会焦虑,他会惶惶不安,他会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像细菌一样蔓延到了几乎所有成年人中,甚至有些青少年,也患上了抑郁症。    这是个患抑郁症的时代。人们用太多自己创造出来的新奇的事物恐吓自己。那些人们创造出来的事物给人们带去多少快乐,就会成倍地给人带去多少空虚和恐怖,当人们失去它们时。古人之所以很少有类似于抑郁症这样的疾病,是因为古人内心寄托于外在世界的依赖物太少。他们不会经历感觉世界强大的反差,所以最多会寂寞,根本不会有抑郁这种病状。    所谓抑郁症,就是极度地消沉,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没有心情做任何事,确定前途毫无希望,暗无天日。伴随着这样的情绪,还有无明的恐惧、寂寞,深度的焦虑,随之出现身体的各种不适合难过。这种难过根本找不到病理上的原因,最多被认为大脑神紊乱。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有自杀的念头。我遇到过很多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的人,我过去也有过和他们一样的经历。只不过,在十年前,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经极度的悲观厌世,还有那种恐惧和焦虑就是抑郁症,它持续了半年。我没有通过任何外部的医治,是遇到佛法,通过为大众服务,自己一点一点走了出来。    当你通过修行,了解了实相,你会发现,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那种虚无和空虚,没有依止的孤独感,毫无希望的死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太接近于一个觉悟之人悟道之前的体验。一个觉悟的人一定经历过那种极度厌世,无依无倚,生死不得的绝望境界。只不过,他觉悟到,佛性确实没有赋予任何事物任何意义,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能把握任何事物,真性就是这样如处虚空,无着无落,毫无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虚妄的人以他的妄想赋予的。人生真的没有任何意义,生命是一个最大的幻境和幻觉。一个没有通过修行而悟到这个实相的人,一个还在执着于有我的人,当他经历到接近于真实的虚无时,他会本能地反抗,他会抗拒这种消极,他会不接受自己无意义的状态。他越不接受,就越痛苦。所以,是这种内在的抗拒和抵制折磨着他,摧残着他,让他受种种苦。而一个觉悟者,他看到了人生和生命的虚幻,他接受了这样的虚幻,反而使那本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从而出现了另外的神奇的意义,那就是真正的解脱和彻底自由。这样的自由和解脱,超越了世间一切智者的解脱,它直达实相,放弃了一切的智慧和努力,完全地接受虚无。    所以,你会发现,世间所有的觉悟者都不再恋世,但是他们并不消极,因为他完全地接受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这个实相,他仅仅是接受这个实相而已。而世间那些濒临绝望的人,他们首先看不到实相就是一切空虚,其次,他们不接受空虚,所以才会患有各种程度的抑郁症。医治抑郁症只需要一种良药:认识虚无,并接受虚无。然后,如果他真的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虚无与不虚无,一切都是妄想添加上去的。他的本性会因接受抑郁而得解脱。

    2019-10-15

  • 心安就好

    心安就好        如果一件古玩能让你安心,就不要相信玩物丧志。如果能安心,丧志又如何?如果躺着能让你安心,干嘛一定要坐着?坐着还是躺着,心安就好。如果一碗药能让你安心,喝了它,管它能不能治病?心安就好。如果一颗白石头能让你安心,管它是狗牙还是佛舍利,能让你安心的就是真舍利。如果一个地方能让你安心,住在那里好了,管它是宫殿还是茅屋,管它风水怎么样?能让你安心的地方,风水一定最好。        如果一个人能让你安心,管它是谁,什么身份,多大年纪,是男是女,即使全世界人都批评他,你还是会和他在一起。离开他,你会像鱼离开水,难以呼吸。如果看电视,听音乐,玩游戏能让你安心,沉迷其中又能如何?那些以道德、正义、前途、律法怂恿你、逼迫离开你喜欢的人或物的人,他根本不了解你的感受,他自己没遇到那样的古玩、屋子和人,所以,他的话说的很漂亮,很高调,但是他真的很残忍。他在用自己的经验逼迫你,虽然心存善意,但如果你听了他们的话,而违背自己的内心,有可能你会痛不欲生。        不论你跟谁在一起,安心就好。有时候,你需要一个人独处,甚至连你最爱的东西,最有韵味的古玩,最舒适的房子和最贴心的人都不能让你安心,那么,就一个人呆着。只要你能安心,就算你拒绝和所有人来往,就算你身处山林,与世隔绝,那又如何?如果你和任何人在一起都会有压力,大家对你的关心成了你的负担,你干嘛一定要接受那些关心?如果他人以爱你为借口逼迫你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为什么不能拒绝那样的爱?如果你已经被那爱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你已经快死了,干嘛还要担心别人怎么看你。如果你违背了所有人的想法而能勉强活下来,你干嘛不选择活下来?如果你能多考虑一下自己的感受而能安心,你干嘛不先爱自己?你为什么不能听从自己的心?如果那颗心只是寻求安宁?        安心就好,心能正常跳动就好,能健康的活着就好,能微笑、能笑出声来就好,管它吃什么,住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做什么。如果你必须要骂人,要发疯,要歇斯底里,谁能拦得住?除非你想让自己变得更痛苦,那就忍着吧。有太多的人听从了道学家的教导,学会了忍耐,宽容,体谅别人。是的,你是一直在容忍,在理解别人,但是你痛苦,你并不甘心。如果你痛苦,那你做的一切有何意义?如果你并没有真正接受你宽容与善良的行为,你干嘛要强迫自己那样去做。而当你能甘之如饴地去宽容,去行善时,就算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指责你,你还是会宽容。因为你的心需要宽容,宽容能让你安心,让你舒服,让你自由。        心安就好,管它是痛恨还是宽容,管它是愤怒还是温和。谁能管的了心?如果它必须要做什么!心没有任何的伎俩,它简单的就像一个孩子。我们总是在最简单的心上增加了太多的想法和管制,平添了那么多的不该和法律,让心变得面目全非。心要求安宁,这有什么错?心只需要一份安宁,而这安宁,唾手可得,我们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理由扼杀心最简单的请求?心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没有人知道。除了满足它,你没有任何办法。当它不需要时,也没人能阻止。        我们太相信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心。想法应为心安而存在,不是相反。要相信那些让你心安的想法,而不是相反。如果只是满足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让心受苦,这是最愚蠢和不幸的事。        心安没有错,毕竟,我们首先要活着,首先要心跳和呼吸,才能有想法。心是生命的大地和天空,而想法,只是一些花草和浮云。心安,才会有美妙的想法,才会有心上的花朵和云彩。        心安就好,心安才重要。每一个人,所有的生命,不论在做什么,他都在那一刻做着他必须要做的事,他在求心安。当你明白这一点,你怎么可能去怪自己、怨别人?你自然会包容、体谅所有的一切。

    2019-10-15

  • 坐下来看雪

    坐下来看雪    居士:学山禅师,您好!您现在居住何处?我年龄大了,己八十多岁了,还能跟您学佛吗?    居士: 我现在根据《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在修观自在,但进步甚微,不知卡在哪里。    居士:假如我拜您为师,您收费多少呢?    居士:我能在微信里听您讲课吗?    居士:要不,师父发一点音频或视频让我打点基础好吗?    居士:您怎么不回话呢。    (以上是同一位老居士的问话)    答:老菩萨,现在外边下雪了,你到窗边儿去看看雪,好吧?    居士:好的,我去看雪。    居士:那个雪的那样子很慢很慢的,自在地往下落,轻轻地落下来。    答:以后您什么经都不用看了啊,就是下雪的时候赏赏雪,没事儿的时候喝喝茶,发发呆,看看电视,什么也不要想了。修行其实很简单,就是简单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没有那么多的观念。    居士:那不跟一个普通人一样的吗,那也算修炼吗。修行人跟普通人的生活,表面上看一样,但肯定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居士:您刚才给我讲的这段话,我明白了。以前我一直认为修行是很奥妙的,高深莫测的。肯定有什么诀窍什么的。好的,我听师父的,我什么经都不看了。    答:老菩萨,你很有悟性,其实佛法就是回归平常,就是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不要再加一个区别。就是又做回普通人,原来我们是不甘心做普通人,认为自己应该做圣人,应该做好人,应该做一个修行人。但是随着我们人生的阅历和生活的磨练,随着我们的领悟,我们会发现就是做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你不甘心做普通人,你不愿意做普通人,区别就在这儿了。其实是没什么区别的,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根本不需要修行的。    其实,不管你多大年纪,就比如说,一个人悟性好,可能他20岁就领悟这个道理了,他就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人,他就解脱了。有可能我们40岁,50岁,60岁,80岁,领悟这个道理,就是做一个平常的人,他就解脱了。可能有的人这一生都领悟不到这个道理,他都在内心深处有一个求,有个佛国,其实是妄想,他不甘心,他内心深处不甘心做一个平常人,他因为这个不甘心而苦恼,不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平常人。做一个平常人只会让我们轻松、自在、解脱。但是他不甘心,他要不平凡,他要突出自我,要活的有意义。可能他就会去做一些事业啊,追求一些东西,可能他多生多世都不能觉悟原来平常心才是大道。    这个都是众生各自的因缘。没有早晚,您80岁明白这个道理,能够安于平常,也不晚,你20岁,明白这个道理,安住于平常,也不早。居士:师父讲的非常对,我可能就是太执着了,追求开悟,追求成佛,执着修行,整天就想那些,就想怎么快点成就,快点开悟,解脱,我怎么还不开悟,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啊,就去追求这些。所以说到现在我还没有明白,听到您这么一说,那我就甘愿去做一个普通人。我体会到了,甘愿做一个普通人,只是坐在那里看看雪,全放下了,就全身放松了,没有追求了,什么都不想了,这时候就感觉到很自由很自在,很舒服了就不紧张了。    答:是的,就是这样。可能因为习惯,过一段时间,您还会起一些修行的念和读经的念。但这时候您就需要觉察到这个念,知道这些都是妄念,把它们放下又解脱了,就是随时这样,安住于平常,生死平常,家亲眷属平常,行住坐卧平常,穿衣吃饭平常,一切都以平常心面对。您年纪大了,想必人生中的很多事都经历过了,好事坏事,大事小事,没有一样能留住。世法佛法,都不是真的,都不要再执着了。一起那些妄想,就离开它,就一直安住简单平常的生活就好了,就成佛啦,就自在了,那就开悟了,那就是开悟啊,没有别的开悟,很简单的,没那么复杂,什么也没有,不需要看到什么,也不需要证到什么,只要没有烦恼,只要安详自在,只要没有挂碍,只要不执着生和死,一切都随缘,放掉一切紧张和抓取的心,就是佛了,就是解脱,千万不要在修什么,去把持什么,去找什么了。

    2019-10-15

  • 世间最有意义的事

    世间最有意义的事        问:师父好,你的文章里写到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成佛,这难道不是消极吗?成佛如果什么都不做,那成佛还有什么意义?什么都不做,怎么度众生呢?        答:我所说的什么都不需要做,是指你无法对真实做任何事情,你无法对实相做任何事情,你无法对本性做任何事情。你做的一切对你的真性毫无意义。        事因人有,因心有,因有所得而有,是生灭法。真性无人,无我,无所得,无生灭。        如果你悟到真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染不净,无我无人,无事无作,你会停止造作,你会休息下来,你不会再修什么法门。你不再刻意做什么,你不再执着于做什么,你不再努力地营求什么。        当你觉悟本性是佛,你的一切修行自动停止。如果你还在执着于做些什么才能成佛,你不知道什么是真佛。        如果你认为什么都不做是消极的,事实上你还完全不明白什么都不做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都不做是心中无事,是无所求,是无所得,是不执迷于做什么,与做不做事无关。        什么都不做是头脑不做事,是心里不做事,是不再妄想中做事。        如果你觉得不做事是消极的,不,那不是不做事,那正是做事。消极是有为,消极是有事,消极是做事,消极是对立。无为不是消极,而是真正的积极,唯一的积极。        一个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是无事人,是无心人,是不打妄想的人,是活在真实中的人。他不可能消极。他不会有消极的意识。消极属于做事的人,属于执着的人,属于要达成什么的人。而一个不做事的人,完全没有消极的概念。他完全了达了实相中没有人、没有任何事发生,所以他一定是不再做事的人。一个人还在执着于做事,还放不下做事,他一定是一个迷惑的人,是无明的人。        成佛就是成为一个不做事的人,成为一个明白的人。佛是无事人。佛不度众生。度众生,那是凡夫的事,是众生的事,是菩萨的事,是幻梦里的事。佛是无作人,无为者,无事人。佛不活在幻梦里,佛是一个活在真实的人。        佛不做事,不代表他不吃饭,不走路,不说话,不讲法。佛不做事,是心中无事,不执着于事,不迷于所做的事,不把自己做的事当真,不会想通过做事而达到什么,不会因为所做的事生任何烦恼。        凡夫做事则不然。凡夫执着于做事,认为是自己在做事,迷惑于自己所做的事,想通过做事来实现什么,会因所做的事而生出无限烦恼。        佛以无作的智慧度化自心中的众生,实无众生如来度者。        我所说不做事,亦复如是,是内心无事可做,是寻遍一切处都找不到事要做,不是不买菜,不吃饭,不写文章,不说法。        当我能不执着于做事,我可以什么都做。我什么都可以做,也什么都可以不做。什么都不用做,不执迷于做任何一件事,才会自由,自在,随性,随缘。        什么都不用做,那是心的智慧,那是世间最积极有益的事,那是唯一的实相。

    2019-10-13

  • 执著文字,错解佛法

    执着文字,错解佛法        问:看到您的文章“法地不动,一切平安。”我觉得那种不动不是实相,是一种死禅。六祖大师说: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那才是真正的法地不动。        答:你未会祖师所说的不动偈,更未看明白我说的法地不动。六祖所说,动上有不动,是说坐禅不能执着于静坐不动。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运水搬柴,这一切行为动作上都有不动性,都是禅。禅非动静,禅非坐卧,禅非有为,这是祖师所说“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非是说打妄想、生烦恼、起心动念上有不动。若那样的话,佛法就变成了悖论,变得非常可笑,也毫无意义。        比如有人生烦恼时,你说,没关系,烦恼即菩提,随便生烦恼,那是愚痴,非是智慧。佛法不是鼓励我们生烦恼,更不是给生烦恼找借口。佛法是觉悟烦恼无实性,从而让我们不执迷于烦恼,断除烦恼,不生烦恼的。六祖大师说,动上有不动,亦复如是,不是鼓励你起心动念、分别外尘境界,而是让你不执着于静相,不执迷于坐禅。        古人说,法地不动,一切平安。是劝学人不生心,不动妄念,不生妄想,不分别外境好丑。心若不生,则一切烦恼无由生也。若遇境生心,见相动念,则烦恼生,诸苦起。学法不是为了生烦恼,而是让烦恼不起。若想烦恼不起,就要有不取相,不生心,不动念的功夫。        正是因为二僧见境生心,才会争吵风动幡动,所以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二位心动。六祖所言,是为了息止二位的诤论之心,也让对方看到,一切问题,是自己起心动念才有。        一切法都因我们生心而有。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如是说,就是让我们于法莫生心。若不生心,自然断除一切烦恼。这是从修行的角度讲。学人不能错解此意。更不可于此诤论,说心是无生,怎么又心生法生呢?若如是学佛法,是名执着,是名生死,非是修行。若不执着,世谛即是第一义谛。若执着,第一义谛反成世谛。        学法修行不是诤论对错,不能执着语言文字,而是解决烦恼和实际的问题。比如佛有时说“莫妄想”,有时又说“住妄想境”。学人要知道前者“莫妄想”,是指莫生烦恼的妄想。而后者住妄想,是指住于头脑自然所想。所以莫妄想,和住妄想,一点也不矛盾,它们说的是不同情况下的两件事。还有“心”、“无念”、“无为”、“不做事”、“空”、“佛”、“常”、”无常”等,都是文字相,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不能执着于一种意思,那样的话,就完全错解了佛法。        我文章里提到的“法地不动,一切安然。”与六祖大师说的“动上有不动”,也完全是两件事,两个作用,不能混淆。

    2019-10-13

  • 头脑不带来烦恼,相信头脑才烦恼

    头脑不带来烦恼,相信头脑才烦恼        问:师父您好,经常看到您的文章里提到,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头脑。头脑创造生死轮回,创造一切烦恼。但是没人能控制头脑想问题,怎么才能不让头脑创造问题呢?        答:头脑既不创造问题,也不制造烦恼,更不创造生死轮回。相信头脑所想,才带来问题和烦恼,才有生死轮回。        我想一件事,问一个问题,思考一句话,考虑、思维,这不是问题。一定要把这件事,这个问题,这句话搞明白,苦苦思虑,找出最后确定的答案,这才有问题。        一切都是你想出来的,并相信了它。相信了你想的事,所有问题随之而来。        你是在头脑里寻找答案?还是放下问题,休息于头脑。        凡夫相信头脑,迷于头脑,以为答案来自于头脑。智者知道头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会不停地制造问题。        头脑创造幻相。幻相不碍于人,相信幻相,幻相成为障碍。        智慧并不是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只是不相信头脑的各种制造。        你若想获得智慧,小心头脑编织的故事。不相信头脑,不意味着不使用头脑。小心头脑,不是与头脑作对。        你无法不让大脑想事,但是你可以不被头脑里产生的念头、知见、判断所欺骗,不因头脑而烦恼,不畏惧头脑所想。你能这样对待头脑的各种知见、想法,是名智慧心,又名解脱知见。        解脱知见,实无有知见,解脱于知见,是名解脱知见。        若不惑于头脑,不执着于知见,即使终日用头脑,时时打妄想,念头似波浪,起无量见解,亦无妨碍。若不相信任何观念,即使妄念纷飞,妄想不停,白日做梦,亦无半点烦恼。        佛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又说:不断我见,唯断取着。我见者,名为佛性。        烦恼来自于相信,来自于执着,而不是来自于头脑和念头。        一个人被自己的念头所骗,相信了头脑所想,执着于头脑产生的观念,他会为自己造出地狱或天堂。被念头带到快乐和兴奋中,他为自己造了天堂。被念头带到痛苦和绝望里,他为自己造了地狱。不论天堂还是地狱,都不真实,都是执着所造。执迷于念头所造的世界,天堂亦是地狱。不相信念头所造的世界,地狱化为天堂。        一念执着于头脑创造的问题,一念受苦,一念生死,一念轮回,一念作众生。一念出离头脑创造的问题,一念清凉,一念解脱,一念自在,一念作佛。        修行与解脱不是对治于念头,针对于头脑,而是不相信念头,不被头脑欺骗。        若不相信于观念,不困惑于头脑,事情没有事情,问题毫无问题。        不要在事情中去解决事情,不要在头脑中解决问题。出离头脑,不相信头脑,轮回终止,常乐我净。

    2019-10-13

  • 至人无梦

    至人无梦         至人无梦,真人无事。        至人无梦,不是睡觉不做梦,而是无颠倒,无梦想,无无明。        至人无梦,不是没有妄想,而是不活在妄想和追求中。        至人者,只是活明白的人。活明白的人跟睡不睡觉、做不做梦没关系。他们一样睡觉,一样做梦。但是,他们不会把梦当真,不会迷在梦里。        把一切当真,即使醒着,也是睡着;即使白天,也在做梦。知道一切如梦,一切如幻,捉摸不得,就算终日睡觉,终日做梦,也是觉者。        若执着睡觉时不能做梦,才是觉悟,才有修行,此是迷人。睡觉时做梦是梦,睡觉时不做梦是做大梦。        有人修行不仅执着睡觉时无梦,甚至执着不睡觉。睡觉不睡觉,与觉悟无关。修行学道,不要在睡觉上做文章。纵万年不睡,与觉了无交涉。纵天天睡觉做梦,一念回心,即同正觉。        无梦,因有梦而立。有梦无梦,终是二法,不名菩提。非有无梦,非睡非醒,非觉非迷,是不二性,是名菩提。        若人修道,当悟菩提,不得执法。若有若无,若正若邪,若善若恶,若成若坏,尽是有为,非菩提道。菩提大道,睡时不迷,醒时不觉。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做众生时不失,做佛时不得。修时无修,成时无成。        菩提大道,不断我性,唯断取着。        若人修道,一切不妨。        若欲大觉,尽可睡去。        大悟之人,诸梦无碍。        诸修行者,但悟真实,与真实相应,是真修行。莫于幻上用功,莫在枝节上生事。幻上用功,穷劫不能。枝节生事,节外生枝。        至人见真,所以无梦。        至人无求,所以无执。        至人无己,所以随顺法性。  至人无人,所以一切放过。        有梦无梦,是法性事,是因缘法。至人不顾,所以任其来去。至人不管,所以无来无去。        至人者,一切置之。至人者,一切不管。        至人者,一切不惑。至人者,任性逍遥。至人无梦,是真无梦,不受一切惑。

    2019-10-13

  • 法地不动,一切皆安

    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你是世界的中心。你若不动,一切安稳。    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世界是你心镜的折射,你怎样,它就怎样。你心若生,万法皆生。所以云:心生则种种法生。    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本无意义,是我们的分别赋予了它意义:或善恶,或美丑,或是非,或祸福。我们越是分别,世界就越似乎成真。    你若不分别,世界是琉璃。    二僧争论风动还是幡动。六祖大师说:风未动,幡亦未动,仁者心动。    人心若动,一切皆动。    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心若不动,我国安然。    法地不动,一切皆安。    你家人得病了,你不用为他烧香拜佛、消灾祈福。不管你做什么,那毫无意义。你若不动,无人得病。心若不动,风亦不动,幡亦不动。    你父母去世了,你不用为他们诵经超度。若诵经超度,只增无明生死。你若觉悟父母不实,一念不生,是真正超度。    风幡只因取相有,仁心莫受二法惑。    若将外境将为实,一切都成心主宰。    若知境界从心有,心能不受一切惑。如犬逐块凡夫病,智者知幻总淡然。众生无生见生灭,是故轮转生死海。心能不生法无生,是则名为出世人。    不论你遇到什么事,不要急着用方法对治。以实相而观察,用智慧而照了,是最好的对治。心若不生,万法无咎。    你是一切的中心,万法的本源。    你若不动,世界平安。    心地若动,一切崩裂。    本源清净,众流清净。    本源安稳,一切无乱。    解决问题,莫从问题下手。碰到事情,莫把事情当真。    遇到问题,从无问题下手。碰到事情,看到并无事情。    问题从心而有,心若不动,一切问题不解而解。事情从心而来。心若不动,一切事情不决而决。    没有人得病,没有人死去,没有人离开,没有人和你吵架,没有人伤害你,没有人给你快乐。你若生心,一切皆生。你心若动,三界混起。心若不动,即诸佛国。心若不生,一切无生。    一切从心地上观察,一切从心地上着手。一切没有问题,除非心制造问题。一切都从未发生,除非心编造故事。从心地上觉悟,一切觉悟。心地不动,一切不动。

    2019-10-13

  • 你什么都不用做

    你什么都不用做        如果你想有大作为,你什么都不用做。        如果你想有大修行,你什么都不用做。        如果你想修大禅定,减少要做的事。        如果你想得大智慧,放弃你要做的一切事。        你父亲留给你一个宝贝,那宝贝就缝在你的内衣里。你忘了它放在哪里,于是到处寻找。有一天你亲戚告诉你,那宝贝就在你身上。你停止了所有的寻找。        你想成佛。你学习了无数法门,做了无数功夫。但是,你都无法成佛。有一天,一位善知识告诉你,你什么都不用做,你不需要去成为一个佛,你自己本来就是佛。于是,你歇下了一切想成佛的妄想。        你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成佛。        你什么都不用做,成的是真佛。        你什么都不用做,成的是本佛。        你什么都不用做,成的是原来佛。        那不用成的佛是唯一佛,所以不须再成佛。    佛即人,人即佛。众生即佛,佛即众生。每人都是活生生的佛。        本佛就是本人,本人本来是佛,所以无人需要成佛。        本佛不是修成、变成,所以你无法做任何事情去成一个无法成为的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你做一切都是徒劳。        你修一切都是妄修。        你证悟的一切都是妄想。        你发现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你修出来的功夫和境界还会坏掉,本佛不坏,本佛不失。        你无法对真实做任何功夫。你无法于本佛上安任何妄想。        不论你如何迷失、烦恼、恐慌,都改变不了你是佛这一真相。        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就活在假相里。        如果你不认识本佛,不论你做什么,都是虚妄的。        你见到真佛时,你会停止一切造作。        你觉悟本佛时,你所有的妄想都会熄灭。        你认识自佛时,不想再成任何的佛。        当你觉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你什么都不再执着。        你什么都不用做,一切早就做好。    你认识到根本,六度万行已圆备。        你什么都不用做,事情自己会上演。    你认识到本佛,一切皆是法性施为。        你什么都不用做,一切都很精彩。        你骑着牛,不需要找牛。        你的手就在那里,不需要再去找手。        你的脚就站在那里,不用再去找脚。        你每时每刻都在做佛,不需要再去修佛。        你见不到自佛,就会想成他佛。你若识自佛,一切所做俱息。        所以,不识本佛,学法无益。        不识自佛,所做皆虚。        识得自佛,所做皆办。        认得真佛,一切圆满。        无论你做或不做什么,一切都不增不减。不论你想或不想什么,一切都没有发生。        你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成佛。你只有不再做什么,才能成佛。

    2019-10-13

  • 吃饭,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吃饭,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吃饭。        你会吃饭吗?你真正地吃过一次饭吗?未必。        除佛之外,尽大地没有一个人会吃饭。        如果你会吃饭,你就是佛。        你会想,吃饭,那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不,吃饭,那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你会想,吃饭,那是最无意义的事,填饱肚子而已。不,吃饭,那是世间最重要的事。    你什么事都可以不做,唯独吃饭。        把饭吃好,你可以觉悟。你觉悟了,才能真正会吃饭。        通过吃饭,你会看到自己是否还有执着和挂碍。通过吃饭,你能知道自己有没有修行。        如果你会吃饭,你什么都会。如果你不好好吃饭,你什么都做不好。        饭吃好了,身心轻安,无有病苦。饭吃好了,一切吉祥,无有灾殃。饭吃好了,无事可做。饭吃好了,一切都好。  一个能把饭吃好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一个人吃饭时如果不开心,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让他开心。        你可能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当你意识到吃饭有多重要、有多么难,那是你的第一次开悟。当你能真正地好好吃饭,你完成了最后的觉悟。        每个人都离不开吃饭。我们一生都在吃饭,从早到晚,从孩提到老年,从出生到死亡。你可以放弃一切事情,唯独不能不吃饭。    如果你想修行,想觉悟,从吃饭开始。        有僧问大珠和尚:圣人如何修行?大珠说:冷了穿衣,饿了吃饭。僧问:凡夫亦如此,与圣人有何区别?大珠回答:凡夫吃饭时想事情,不好好吃饭。圣人吃饭时,只是吃饭。        吃饭看似简单,实则大难。大地一切众生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或囫囵吞枣,或狼吞虎咽,或不知滋味,或心不在焉。唯觉悟者,吃饭时只是吃饭。        僧问赵州:如何吃饭?赵州答:粒粒咬着。           能粒粒咬着,须断尽一切烦恼;能粒粒咬着,须心中了无一事。        凡夫嘴上粒粒咬着,心里念念打妄想。圣人无事可想,所以能够安心吃饭。        心中无事,才能吃饭时只是吃饭。心中有事,人在吃饭,心在想事。身心分裂,如何把饭吃好?       心中无事,才能满足于吃饭,才能慢慢地吃饭,才能真正吃到饭。心若有事,饭没下肚,全吃到妄想里去了。        凡夫心中念念挂碍世事,总有操不完的心,所以很难真正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一切事不再上心头,饭才能真正下到肚里。        吃饭如此。穿衣、走路、喝茶、坐卧,皆是如此。能好好吃饭,才能好好走路,才能真正喝到茶,才能坐着只是坐着。饭吃不好,一切都做不好。        吃饭如此重要,吃饭是唯一的修行,吃饭比做任何事都难。        好好活着,从好好吃饭开始。        真正修行,从安心吃饭开始。        想要觉悟,从认真吃饭开始。        吃饭,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吃饭,是最有力的修行。

    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