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悟里什么都没有

    开悟里什么都没有        问:师父您好!我肩膀受凉,凉酸痛,在接受中医治疗。静坐中能感觉到痛而不痛,但下坐后还是会痛,不能根除。我想通过这次病痛开悟,但依照楞严经,觉身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三七日身心忽空。感恩师父解答,如何通过这次病痛开悟?         答:你无法通过任何一件事开悟。想开悟,这是一个最大的妄想。有此妄想,不能开悟。        不论我们身体出现任何觉受,那都不是真的。你无法对一个不真实的身体和觉受做任何事,除非你迷失其中,除非你想改变它,或借由它达到什么,而那是妄想。        看到身体和身体上出现的一切状况,了知它们不真实,不执着于对治并改善它,这是觉悟的开始。然而,这跟觉知身体的痛与不痛没关系。痛与不痛是二法,是无常法,是生灭法,是虚妄的。而真实无有痛与不痛,无关静坐不静坐,无关空与不空。        疾病可以使我们看到身体无常,生命无常。它给了我们观察实相的机会,然而却不能让我们开悟。我们可以为开悟做准备,却无法寄希望于开悟。就像我们可以为收获果实做准备,却不能天天想着收获果实。你无法决定什么时候收获果实,收获多少果实,但是你可以决定怎么去为此做准备。你也无法获得开悟,但是你可以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有什么事能让我们开悟,除非我们彻底忘记开悟。忘记开悟不等于开悟,但是心存开悟,永远无法开悟。        开悟就像树上开的花,有一天,你来到树下,不经意间抬头一看,发现树开花了。树开花这件事只能来找你,而你无法找到树开花。如果你想找到一棵正在开花的树,你永远也找不到。你从树下经过,在正好的季节,在正好的土地,在正好的树下,你看到树开花了。        为了觉悟,你需要做很多的准备。什么是做准备?做准备只是做准备,安心于做准备,享受于做准备,而不要去想何时开悟。如果你一边做准备,一边想开悟,你没有做准备。        为了开悟,你还要知道做什么准备。有四事。一,亲近善知识。二,听经闻法。三,如理思维。四,如说修行。        如果你真正做好了准备,有一天,开悟会来找你。当它找到你,你会发现,原来开悟里什么都没有,原来一切和以前一样。如果说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少了执着,没有了想法,没有了任何想做成的事。        当你开悟时,你发现,以前你关于开悟的所有想法、期待、观念,都是妄想。你发现,你一直在开悟中,只是你以为自己迷了。

    2019-09-30

  • 苦来自期待和妄想

    苦来自期待和妄想    我们为什么会经常感到疲惫?做事不一定会劳累,如果你只是单纯地做一件事。做事也可能会很轻松,如果你对这件事的结果没有太多的期望。如果我们一直在计划、预测一件事,对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每个细节都很在意,并对做好这件事抱着很高的期望,这时,即使你还没做这件事,你都会很辛苦。    所以,辛苦主要来自于大脑不停的活动,来自于对结果的过多期望。    一个农夫在地里耕田会很辛苦,但不一定劳累,除非他在耕田的时候想着其他的事。如果他只是想想事情,而并没有对所想的事抱有期望,他同样不会太劳累。但是,如果他一边耕田,一边想着去外地打工可能会赚更多的钱,挣了钱可以盖多大的房子,盖好房子之后怎么装修,和谁一起住,他就会非常辛苦,非常劳累。    所以,真正的劳累是劳心,是妄想。心若不休息,身体纵然不动,亦会疲惫不堪。    众生之所以会苦,是因为他把精力都消耗在妄想上。他会不停地想象着一件事的结果,而没有安住在当下正做的事。    教育子女是很辛苦,但是未必会劳累和烦恼,除非你对子女抱有太多的期望。    收拾家务也很辛苦,但是有可能心情很愉悦,如果你对自己的小家完全满意。如果你每天看着自己的卧室、厨房和家具而不满,你做家务的时候就很痛苦。    不论你做什么工作,你都会辛苦。体力劳动有体力劳动的辛苦,脑力劳动有脑力劳动的辛苦,但是,这都未必会带来真正的苦。真正的苦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不停地期望,来自于你已经下班了,而头脑还在不停地工作:明天我要见什么人,我要谈成什么事。    买菜、烧水、做饭、照顾家人,这一切都会很辛苦,但是未必会带来烦恼和痛苦,除非你不甘心做这些,除非你做这些事时还另有期待。如果你买菜时想着做饭,做饭时想着洗衣服,洗衣服时想着出门散步,散步时想着照顾父母,那么,你会很辛苦,很劳累,很不自在。    活在当下,这是一个很流行很时髦的观念,似乎大家都认同这是一种超脱和智慧的生活方式,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活在当下。为什么会这样?没有经过训练,不知道如何训练,训练的时间不够久。    如何训练?从最简单的事情上训练,从走路、穿衣、洗脸、刷牙、叠被、起床、上厕所、扫地、擦桌子、开关门,吃饭、洗碗这些最细小的事上训练。    走路只是走路,把心放在腿和脚上。吃饭只是吃饭,把念头放在牙齿和咀嚼上。坐着只是坐着,把心放在呼吸上。扫地时只是扫地,把心思放在手臂和地面上。    每时每刻都有意识地练习,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是否又离开了当下。如果看到自己在打妄想,把念头拉回来,拉到你此时正在做的事上。    这很难。然而,如果你想离苦,你想活在当下,你想解脱,你只能这样练习。此是诸佛解脱之唯一路径,别无二路。    当你能够在这些小事上安住时,你会发现,这些小事变成了你的生活,变成了你的快乐,变成了你的港湾,变成了你的习惯。当你训练出这种功夫,你不再需要考虑大事,你发现没有大事可做,你做什么都一样,你都会如此用心,并享受随时随地的解脱。    然后,你种地时不再考虑收成,你会享受劳动给身心带来的放松和愉悦。你教育孩子时不再关心他的成绩,你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你收拾家务时也不再考虑换房子和还房贷,你会享受做家务带来的安宁。    你以为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是孩子考上大学?你住进豪宅?你有一份好工作?不,这些你都实现了,你仍不快乐。快乐来自于你能踏踏实实地吃一顿饭。快乐来自于你能安静地坐五分钟。    当你养成了专注地做好小事的习惯,你会觉得,你需要的越来越少,你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头脑是如何编织妄念,并且不再被它欺骗。你会觉得生活如此平淡充实,如此甚好。    是的,你所有的苦消失了,当你撤销了你对生活所抱的所有妄想,而满足于当下的走路、坐着、穿衣、吃饭。

    2019-09-30

  • 爱是给他自由

    爱是给他自由        你送多少礼物给你的恋人,不如给他足够的空间。你给子女多少财产,不如给他一份自由。你给你的爱人多少美好,不如给他理解和尊重。        生命最需要的是自由,是放松和适意,所以,当你能给对方自由,那是对他最大的爱。        自由并不是完全地漠不关心,而是不施压,无逼迫,无操控。当我们被任何人或力量逼迫时,我们都会不自在。就算你站在一个地方休息,当有人向你传递了一个你不可以站在那里的信息,你都会觉得被人管治了,你会很难过。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事,有一个人一直在催你赶紧停止,你做事的兴趣会全部消失。        当我们被要求时,就会不舒服。当我们被期望时,就会有压力。        爱一个人就是让他快乐。让他快乐最好的方式是,对他零期望,对他零要求。当你对他零期望,你会变成他的天空、太阳、和风、细雨。因为这一切对他也没有期望。当你对他零要求,你会变成他真正的知己。知己不是外在的某个人。所谓知己,就是了解和体贴自己心情的那些善意。        最大的爱不是给你描绘出各种你认为的美好蓝图,然后对你有种种的期许。让对方去发现他认为美好的事物,然后尊重他,协助他,不阻碍他,那才是爱。        真正的爱很简单:不施压,不逼迫,不操控。一旦你开始加入自己的想法,你开始干涉并试图改变对方,察觉到这一点,停止你的干涉,这就是修行。这是你我和所有人的修行。        这也是所有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是爱的秘诀。        一旦你开始抱怨对方,你希望对方去做什么来满足你,觉察到这一点,放弃这个愚蠢的念头:它会破坏你和任何你爱的人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警觉自己不向对方要求什么,爱的秘密就在这里。        不要期望对方先能对你不操控,不施压。你先做到。做先觉者,做先解脱者,做先奉献者。当你能对对方做到这一点,他会感受到自由的和风,他会清楚地体会到你对他的爱,然后觉醒,并把这种觉醒回赠于你。

    2019-09-30

  • 人生无负便是圆

    人生无负便是圆    你问一个负债五十万的人什么是幸福,他会说,只要不欠债了,哪怕吃糠咽菜,都是幸福。你现在就是,你没欠债,所以,你是一个幸福的人。你问一个卧病在床的人什么是幸福,他说,只要没病就是幸福。你就是那个没有疾病的幸福的人。你问一个住进监狱的犯人什么是幸福,他说,出来就是幸福。你就是幸福的人,你没有进监狱。    幸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得,它唾手可得,只要你能满足于现状,只要你不过分奢求。    你觉得无所事事很不幸,当你去工地搬一天砖,你就知道什么都不做有多幸福。当你觉得人生很平淡,你忽然出了车祸,把人撞成了重伤,你要赔偿人家很多很多钱,你就知道平淡有多幸福。当你觉得你这辈子都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你接了一个烂尾工程,无数的人向你要房子,而你无法兑现,你就知道,一事无成有多么幸福。    幸福真的很简单。不是你获得多少才会幸福,没有失去就是幸福。幸福不需要你去努力赢得什么,没有丢掉就是幸福。幸福不需要别人给你加冕什么,默默无闻就是幸福。    幸福不需要正数,不是负数就是幸福。幸福不需要营造,保持原来就是幸福。    你去一个壮观的旅游景点旅游,半路上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又黑又冷,你又冻又饿,只能等待天亮有人救援。壮观的景色对你变成了灰色的恶梦,你只想赶紧天亮,修好汽车,回到家里泡一个热水澡。这时家里的床对你来说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美景。    你体检查出了癌症,你刚才还在为没有一个好工作而难过,现在,一切都不能让你难过,如果医生告诉你检查报告是错的。    我们为什么不幸?绝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贪求的过盛,所求的过多。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幸福,他没有理由不幸福。即使身在地狱,只要知足,只要止息,只要停止,地狱能变清凉。地狱地狱,欲望无间,是名地狱。欲望难填,是名地狱。一念知足,是名天堂,一念止息,是名极乐。    无论你是谁,此刻你在哪儿,你多大年纪,你有无工作,你有无伴侣,你是否健康,你遭受了什么,你都应该幸福,你一定幸福,你不可能不幸福,你没理由不幸福。除非你还想要别的,除非你觉得现在你拥有的不够。    如果此时你觉得你拥有的不够,那么,你永远都不会觉得够。如果此时你觉悟了,满足于你的当下,你就会一直活在满足中,再无贫穷,再无匮乏。    如果你欠债五十万,想一想,你没有欠一百万。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家庭所困,被工作所困,想想你没有进监狱。如果你被关尽了监狱,想想你身体还健康。如果你不富有,想想你至少没负债。如果你工资很低,想想你还有饭吃,有地方睡。如果你没工作,想想你还没去乞讨,你还有儿女,你还有家庭。如果你单身,想象那些孤独的老人,至少你还没老,你还可以继续交朋友。如果你快死了,想想那些已经死去的人,想想那些被疾病折磨,被人杀死的人,你至少可以安详地等待死亡…    一切都那么美好,人生不存在缺陷,除非你还要求的更多。人生本来就是零,从零来,到零去。中间的一切,亦是零。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妄的揉加,庸人的杜撰,于真实面前,全归于零。人生不需要正数,人生无负便是圆。

    2019-09-30

  • 天下无事

    天下无事        人们说,天下无难事,只要肯努力。我说,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天下不仅无难事,天下本没有事。事因多事人起,事因无聊人造。人耐不住无事,所以做事。事本容易,庸人不耐寂寞,将事复杂化,然后努力解决,自以为是,不知本来无事。        遇到事最好的办法不是解决,而是转头,是放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必须要做的。你必须要做,是把事当真,把自己当真。当你觉悟,一切无真,则无必须要做之事。        凡夫避易迎难,以之为贵,以之为功,以为骄傲。智者避难择易,随缘而为,缘成事成,不做事而能成事。事若难成,不做努力,选择放弃,或待时机,时节会遇,不求自得。所以,大智之人无为,大智之人无事。        天下自有做事者,非有人逼其做事,他自身妄想导致,他无法不做事。所以,勤劳者自劳苦,慵懒者自轻松。做事者劳力劳心,无为者坐享其成。无为者非贪其事成,其事成自来就智者,避之不及,故心安理得,坦然受之。        心中有事,所以做事。心有所求,所以事难。欲有所为,所以努力为之。若达一切诸法空无实性,我亦不有,法亦不得,则所做一切事之心即息,欲成一切事之念不起。我尚不真,何况事呼?性若无为,我何堪为?我若为之,若有心图之,定不悟无为,定不知无事。若知无事,还求于事,无有是处。        欲无难事,欲无所事,欲不做事,当知何者为事?何为无事?事不自事,因心成事。以有心故,故名为事。事不是事,因人有事。以妄想故,是名故事。        穿衣吃饭不是事,何以故?自然所须故。刮风下雨不是事,何以故?无心意识故。修桥补路不是事,普及众人,无有异议故。种地工作不是事,为活命故,不得不为之故。        何者为事?穿衣为了虚荣,吃饭吃出是非,工作做出倾轧斗争,种地种出歪门邪道。        日常生活不是事,待人接物没有事。水边静坐不是事,树下躺卧不是事。不好好活着是事,你好他坏是是非非是事。        好比如有人想看风景,想造一个观景台,但是造观景台要占地,主人不干,于是打官司。官司打了好几年,观景台也没造好,又劳心又劳力。本来观景不须观景台,随便坐在哪里就可以观赏风景。因为陷入官司中,连风景都观不了了。凡夫即是如此,无事生事,自寻烦恼。        若能知足,一切无事。若能安心,即无有事。若无所得,即不造事。若知法空,即不成事。贪心不足,一切都是事。有事必难,难即劳心,所以是苦。无事何须办事,不办事自成事,一切尽属因缘,自有因缘管办,何须我来费心?何由我来困苦?        所以,一切事自找,一切苦自备,无人逼你。一切事自成,一切事自息,与我无关。若脱不开,不赖别人,只怨自己。以有所求,有所依赖故。待无所求,无依赖时,自知原来无辜,徒受委屈辛苦。        避开难事,不去找事,做容易的事,是智慧心,是快乐人。天下无难事,只要肯走开。天下没有事,只要不自找。

    2019-09-30

  • 三世是识,六道是念

    三世是识,六道是念        师父好:没有人看得到自己的过去生,也没有人有足够证据证明有恶鬼道和地狱道存在,怎么才能证明有三世存在,又怎么能证明有六道轮回。您说通过修行可以当下出离三世,解脱六道,可是佛陀在佛经里又把三世六道轮回描绘的如此真实。又怎么证明没有三世,没有恶道呢?        答:一切诸法名相因人而有,因分别而有,因意识而有。一切诸法因人建立,虚妄无实。人误以为有我,所以视一切法为真。        无人能证明三世是有是无,亦无人能证明六道是有是无。是有是无皆妄想。有是自心妄记有,无是自心妄记无,都无实义。心生则有,心灭则无。心生心灭,俱是妄想,故是有是无俱是识造。识不真实,所以一切有无之法,亦不真实。        通过修行,不能证明有或没有三世,亦不能证明有或没有恶道,但是能证明三世六道俱不真实,从心想生,从妄念有,从分别来。        三世只是一个名字,六道只是头脑中的一个概念。若无人立,三世何物?若无心称,六道何名?故知,一切法从心而生,是人所立。人不真实,所立之法,亦是颠倒。人从识生,故所说一切法,俱不离识。众生如此,佛亦如此。所以佛言,吾四十九年,一字未说。又云: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问:您说六道非实,三世不真。那我们明明看得到有人道,有畜牲道,有人有马,有猪有狗,有的人还能看到鬼道众生,也有人亲历过地狱。也明明记得过去的事,也明明有未来,怎么能说都是假的呢?        答:人刚初生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人。人喝醉酒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是人。人兴高采烈地玩耍时,也不知道自己是人。人睡眠时,病重时,成植物人时,不知道自己是人。人长大了,被灌输了人的概念时,给自己安上“人”这个名字。人酒醒了,有人问他,你是人吗?他一动脑子,想起来自己是人。人不玩耍时,饿了想吃东西,发现自己是人。你会说,人刚生下来,人睡着了,人病了,也是人啊!不,是你认为他们是人,是你在想他们是人,他们自己并没有那样认为。所以,人不是一个确定的真实的存在,它是从缘而有,虚妄而有。人不自人,因心为人,因想为人,因分别而成人,因概念而是人。        猪狗、牛马、花草、树木、小虫、天神、恶鬼,生死,轮回,父母、恩爱,一切善恶是非,都是如此。过去、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正做“猪”时,没有猪。正做“虫”时,没有虫。正在“现在”,没有现在。正“生”时,无有生。猪是人做,虫是人定,生是心生,时间是念有。诸法是妄念,三世是识有。        所以,六道不在外境,心生即六道生,心灭即六道无,究竟为幻,无有实性,假名为空。所以六道者,即非六道,是名六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亦复如是,心生即有,有于念有。心灭即无,无于念无。是有与无,俱是空名,了无实义。        通达于此,不被境惑,不着幻道,故名出离六道轮回,实无六道可出。了达此理,不住过去,不念现在,不望将来,无生无死,亦无轮回,故名三世不摄,实无三世可出。 

    2019-09-30

  • 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有意义,那就是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    你会疑惑,如果一切都没有意义,那人为什么还要活着?人活着就是为了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远离一切的疑惑和痛苦。这才是人生唯一和真正的意义。       人们误以为有一个我活着,所以不停地为这个自我创造意义。一旦生活中没有了意义,自我很难活下去。于是,人们继续寻找并创造出更多的意义。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        如果你观察到所有的事物都是意识心念折射出来的幻影,所有的事物都不真实,你将不再努力达成任何事。你再也不会为任何事赋予意义。你深知,意义来自于观念,价值来自于妄想。没有任何事是有意义的。        当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实相,你再也不想去谋划任何事,你不再追求做成任何事。这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使你远离了一切地奔波劳碌:身心世界所有的痛苦。        不管你想达成什么事,它都会为你带来苦。因为那一切都是无常的。你通过任何努力所达成的事还会坏,还会消失。你想变得富有,长寿,健康,减肥,变得聪明,开悟,解脱,圆满,你还会贫穷、患病、变胖,健忘和迷失。你有丝毫想达成的事,你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圆满和解脱。       真正的圆满与解脱,根本不需要达成。当你什么事都不想成功时,那是唯一永久的成功,那是不可改变的圆满。    去观察诸法无常,去领悟一切无作,去默契无愿的世界,去享受现成的一切。你会发现你所有的不安和痛苦消失了。    世人皆讨厌一事无成,我独爱一事无成,我奉行一事无成,我以此为我生活的座右铭和指南针。当我想达成什么,我知道自己又偏离了正路,我会放弃那个愿望,放弃那个想法。我立刻恢复了安宁。    我会时常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只有一件事是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我会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有意义,没有任何事有意义。

    2019-09-29

  • 做佛事

    做佛事         问:顶礼师父,还是想请师父慈悲开示,超度、拜忏、水陆法会、放焰口、这些佛事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答:超度、拜忏、水陆法会、放焰口,是为多事,不为佛事。佛事者只是平常事。        何谓平常事?平常用心,无异用心,无造作心,无功利心,无有求心。        穿衣吃饭是名佛事,何以故?用心平常。        言谈举止是名佛事,何以故?直用直行。        行住坐卧是名佛事,何以故?无妄用心。        待人接物是名佛事,何以故?无功利心。        日用万行是名佛事,何以故?不离佛故。        超度者不名佛事,何以故?以有妄想故,不了真实故,颠倒用心故。若众生不实,无人无寿者,谁做超度?度脱于谁?        若能了此实相,一念不生,亦不诵经,亦不设坛,亦不请僧,亦不唱念,是名超度,是名佛事。        拜忏者不名佛事,何以故?罪不可得故,忏是妄想故,劳累身心故。若拜者及所犯罪过皆不真实,俱无实性,谁为忏者?所忏是何?        若能了此实相,不须焚香,不须礼拜,不用忏悔,不用痛悔前愆,不须痛哭流涕,一念不生,拜忏完毕,是名实相忏悔。        做水陆法会者不名佛事。何以故?水者,众生贪欲爱憎之念流动不停,是名为水,非是水中有命。陆者,众生坚固妄想执着犹如陆地,是名为陆,非是陆上生命。做水陆法会,非是超度有形飞禽走兽,而是度脱自心爱欲知见妄想执着。           若能如是了达,如是知见,如是妄念不生,是名水陆法会,是名佛事。        又超度者,超一切见,度一切有,是名超度。超于生死,度于妄情,是名超度。拜忏者,拜拜得失,心无纤尘,是名拜忏。再见烦恼,拜拜牵挂,是名拜忏。不随生死流,不住解脱岛,是名水陆法会。        若着聚众唱诵、领众忏悔,燃香烧纸,持咒洒净,设坛施法以利众生者,是为迷信,是为颠倒,是入无明坑,非但不能利益众生,反增生死业,相牵入恶道。        佛事者,非有其事,但是对治众生种种妄想颠倒无明。莫着于事,是名佛事。莫着于相,是名超度。莫生妄想,是名法会。不见过愆,是名忏悔。        欲做佛事者,当撤销神坛,拿走供品,取消拜垫,熄灭香炉,驱散僧众。        欲做佛事者,当独处寂静,息虑忘缘,以智慧心,观察实相,了达空法。        欲做佛事者,当不起妄心,不妄施为,饥来吃饭,困即睡眠,一切直用,一切直行。        欲做佛事者,当悟无为法,当了佛无生,当知佛无事,当做无事人。        欲做佛事者,当如是学,如是做,如是不生法相,是名真做佛事,是名法施会。

    2019-09-29

  • 擒贼先擒王

    擒贼先擒王    问:师父好,当我住在妄念中而生烦恼时,这时我看到了自己住在念头中,我立刻出离了念头,立刻就解脱了。那个站在后面看到自己妄念并让自己出离于妄念的就是觉性吧?它也称为智慧,又名佛性吧?    答:那个仍是你妄想,它不是觉性。那个让你出离于妄念的你认为是觉性的东西已经过去了,是你现在的妄想在分别本来不住、无所有、离心意识的真正“觉性”。觉性不可觉,觉性不停留,觉性无前后,觉性不可住,觉性不可想,觉性无觉悟,觉性亦无迷。不住觉与无觉,是名觉性。    问:但是,因为那一念觉我出离了妄想,不再烦恼,为什么它还不是觉性,还不是智慧?而是妄想呢?    答:虽然它仍是妄想,但以此妄想可除妄想,令你不住妄想,得于解脱,故假名为智,亦名修行,实无智慧,亦本无缚,但妄以为迷,妄自为觉。此一念觉,只是觉性之用,实无有体,亦不可得,亦无有住。若住于此妄觉,若执为觉性,是妄非觉。觉者,离觉离迷,对妄称觉。既离迷已,觉亦不得,离此觉迷,是名真觉,亦名觉性,亦名佛性,非是二法,亦不离二法,不可思议,识此者,是名见性。悟此者,是名见真。达此者,是名为佛。实无有法名为见性,名为见真,名为佛也。    众生不悟此性,于自心一切妄想境界中或执或迷,或住或着,所以不得解脱。擒贼先擒王,学道先识假。若识得假即见真,实无真可得。若不住一切有无二法,不住觉迷,不住妄念,亦不灭于念,是名佛性,亦名默契。既称默契,当知无人生于默契之想,亦无有法可默契也,只是不妄施功,不逐于幻,不惑于妄,说名得本,亦名菩提。种种称谓,皆无真实,但默契法性,不增不减,性自解脱尔。    学法识得一切为幻,即见真也。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既见得真,不复迷于自心境界,不复着于一切有法,是名破有法王,出现于世。破有法王者,非佛非众生,非你非我,觉性之异名,不住之状态,觉悟之称谓,般若之作用,无二无别。但有言说,皆无实义。但有所表,不离情识。但有所示,是假非实。    故,佛不住般若,般若不住佛。        佛不住觉性,觉性中无佛。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        佛不得解脱,解脱对众说。        佛不生觉想,若生于觉想,        是妄非真佛。        真佛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真佛不可表,所表是妄想。        真佛超一切,一切不可及。        真佛度一切,实无一切度。        告诸学道人,本无人学道。        无佛无有我,道只假名字。        学道当无学,不见无学者,        会得此中意,假名为道人。    问:师父,您也说那个能离的是智慧,是作用,是觉性,名字不同,也可以称佛性吧?既然可以解脱,命名为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不执着名字就可以了吧?    答:实无那个。若有那个,是妄非觉。实非佛性,若以此为佛性,则住于“佛性”,佛性不可住。         若以此为真,则妄见妄想,         妄见于迷法,则执着于离,         若着于离法,还同于迷惑。         是离亦是妄,非是佛性觉。         佛性觉非觉,无离无不离。         若执离为智,是缚非佛法。         佛法但识假,莫住于离假,         离亦不可得,得亦非真得。         离不离非真,妄念自消停。         妄念本无住,知是名离法。         无有住妄念,亦无念能住,         是名觉性觉,不可思议性。         所以,         若错认佛性,是认贼为子,         若将妄为真,故有此疑惑。         识得真佛性,一切不能惑。         无有一切问,我亦无所说。

    2019-09-29

  • 出离于头脑,解脱于轮回

    出离于头脑,解脱于轮回  问:感恩师父,我每天都会看师父的文章,但还是会有疑惑。师父有时说无地狱,无六道轮回,有时说速入三途。我理解的悟了就没有这些,迷了就会有。有时观想自己死时四大分散,什么都没了,没有来去,但心里还是会恐惧,恐惧自己平时说所做的好多都是地狱的因。再就是恳请师父具体开示在生活中怎样做到无所住,感恩师父。    答:你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掌握真正的修行关键:修行不是头脑的思维和分别,而是从当下开始觉悟到头脑和念头的虚妄,练习不住于头脑,不相信头脑,出离于头脑。    解脱不是在你头脑中进行,恰恰是从头脑里出离。解脱不是在未来解脱,是当下出离于念头。解脱不是发生在死时,而是随时解脱。了达死亡是头脑演绎和编造的,并没有死亡,才能真正出离生死。而这,跟四大分散没有任何关系。四大分散,那是发生在幻象中的事,那是头脑和念头编织的故事,那是佛陀的方便说。你一念想到死亡,你一念四大分解,你一念堕于恐惧。你念念想到临终,你念念四大分散,你念念入于地狱。所以,死亡只发生在虚妄的念头和头脑的想象中,真实之中没有我,没有我生,没有我死,没有四大,没有四大分解。你想到就有,若不想,谁在死亡?谁在分解?谁堕三途?谁求解脱。    当我说“没有六道,没有三途,没有轮回”时,我是说,当你没住在关于“六道”、“三途”、“轮回”的观念时,当你没分别这些名相,当你于这些词语没做任何想象时,你是解脱的,你出离了六道,你不会堕入三途,你没有轮回。其实并没有实有的六道、三途、轮回可出。你出离的只是关于它们的想象,出离的只是一些概念,你出离的是头脑。六道、三途、生死,它们住在你的大脑里,而大脑是一切幻境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幻!是你误以为有我的地方,从那里出离,你来到了真实之中。实无真实。真实者,但离妄想,但不住于幻境,但不信于念头,解脱于头脑,知人法俱无我,是名真实,是名不生不灭,是名如来佛性,是名阿耨菩提,又名大般涅槃。实无有法名为佛性,名为解脱,名大涅槃也。    当你住于念头,相信于念头,于法生心,于相生心,于名生解,于相着相,于我而做我想,你入三途如箭射。你一念想于死亡,你一念入于生死。你一念回忆起自己以往所做,并住于彼,你一念入于地狱。你一念执着六识境界,你一念轮回六道。你一念着于有我想,你一念恐惧。你念念住于如是妄想,即是你无间地狱。地狱者,实无地狱,但是你念住之别名,恐惧状态之假名。    你直用直行,思而不住,想而不着,分别不做分别想,做一切时不做一切想,常应诸根用,而随处无滞着,即随处解脱。    于现实生活中,善护六根,多做牧牛的功夫。知一切法唯心所现,但有其相,并无实法,不即不离,莫住于念,亦不住无念,于念而无念,善出离于念,即是修行,即能转依而自在,转识而成智。所谓成智,实无智也,但离识心妄想,假名为智。解脱亦尔,但不自缚于念头,不自己吓于自己,是名解脱,实无解脱。真亦如是,但离一切虚妄念头,即是真性,实无其法,莫着于真。若于真生念,若觅于真,还同虚妄。

    201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