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不再关心别人,你解脱了
当你不再关心别人,你解脱了 你所有的烦恼是因为你太关心于别人。 当你的心念离开自己而投射到任何一个外境时,你要小心,莫住着在那里。若住那里,必生烦恼。当你开始感到累了、疲乏了、紧张了、不安了,你的心一定是住在了某个人身上。 我们关心的人,一定是你执迷的人。不管他是你的家人、佛陀还是你的上师,那都不真实。当你不再关心你父母,你是一个好儿子。你不再关心子女,你是好父母。你不再关心师父,你是最好徒弟。你不再关心弟子,你是好师父。你不再关心佛陀,你自己做佛。 不管是谁,把心从他那里拉回来,你立刻清净。不再向外投射,一切幻境消失。 关心别人,你就会习惯帮助别人。莫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一定带来不幸。若帮助别人,即迷失自己。只管好自己,你帮助了别人。 所有的外境都无心迷惑于我们,是我们错认它们而生执迷。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们,那一切并不真实,返回心念出来的地方,那才是真实的地方。不再关心外境,烦恼无处出生。 烦恼生时,你要看到:你的心跑到了别人那里。当你过度关心一个人,你丢掉了本土。如果你总是关心别人,你陷入了敌营。 别人是幻影,别人是幻境。住着于幻,必生忧患。于幻生心,幻上套幻。在幻缠幻,幻幻何穷。 我们总以为在别人那里可以得到快乐。是的,但你也同时得到烦恼、恐惧与绝望。别人是无常,人心不确定。莫任心逐空,莫将心捉妄。快乐不在别人那里。当你的心念不在别人那里时,是名回到自己。实无自己。 不再关心别人,那是你解脱的第一步。也不执着自己,连解脱都不需要。 涅槃经云: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己界,身心安乐,若至他界,则得众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能自住于己境界,则得安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 自境界者,即四念处。四念处,即是自心,念头未向外投射,心未向外驰,即是自境界。五欲者,即他人及一切外境。 放掉别人,即放过烦恼。安住自心,即是法王。当你不再关心任何人,你立刻强大。当你的心不住在外面,你立刻安全。不再执迷于别人,即觉悟真实自己。不再关心任何人,即是自在王如来。
2019-09-18
-
怨恨来自观念的干涉
怨恨来自观念的干预 你怎么可能讨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你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如果你静下来聆听他的声音,如果你良久地注视他的愤怒。如果你能抽出一切你加之他的干涉,它净若琉璃。若没有你对他的干涉,他无辜如婴儿。 就算是一只豹子在残杀猎物,如果没有你的观念,哪里有残忍和杀害?你又怎么可能去指责豹子? 一个人笨手笨脚有什么问题,若你不执着于聪明伶俐?一个人嘲笑你,他有什么问题?若你想到你也经常嘲笑于别人。嘲笑不可恶,可恶的是你觉得嘲笑讨厌。 你不可能会怪他,如果你去用心看他,理解他,就像看自己,就像理解自己。 你怨恨一个人,一定是因为你觉得他不应该是那个样子,而应该是你认为的某个样子。那怎么可能?别人是什么样子,怎么能由我们决定?别人说什么样的话,怎样思维,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决定,包括他自己。我们凭何因为他们不是我期望的样子而对之失望并怨恨? 我们怨恨,不是因为别人是什么样子,而是因为我们要求他们是什么样子,是我们执着于自己的妄想,迷失在自己习惯性的操控中。 看到那习惯性地对一切的评量和控制,然后放弃它,那才是你要做的事。而不是与对境争吵,怨恨某个人,或希望他变成什么样子。 放弃自己的执着才是幸福的秘诀,而不是改变外境。外境不可改,外境随缘变。外境如梦幻,外境控不得。对治于外境,如水中捞月。但劳累身心,穷劫不可得。 如果你开始抱怨,不论你抱怨什么,请看到是你执着的观念,是你的操控在让你抱怨,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件事。请放下那观念和执迷,你立刻不再抱怨。若你坚持你的观念,你伤害不了任何人,只会伤害你自己。 请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任何人,请用心地去寻找别人身上的美,扩大之,赞叹之,让自己的心活在美好中。而不要凝视你定义出来的丑而放大之、抱怨之,让自己活在怨恨里。 请用智慧生活,莫用法则生活。 请在一切人身上抽掉自我的执念,松开自己的控制,把所有的生命从自己观念的锁链中解放。 请解放自己的执着,你的心立刻柔软。莫执着于外境的显现,立刻拥有佛眼。
2019-09-18
-
你真的需要吗
我要买条裤子。你真的需要买裤子吗?仔细想想,你的衣柜里有几条裤子?是因为裤子不够穿,或者旧的裤子短了,你必须要买裤子,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你要买裤子?买裤子会让我快乐。买裤子真的会让你快乐吗?想想上次你买过裤子之后你快乐了吗?还是你迷在了一个妄想中的快乐里,你习惯了买裤子。如果你只是习惯性地买裤子,买来也未必穿,也并不快乐,那么,看到这个习惯,停止买裤子,这就是一种觉悟和修行。 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在这件小事上看到自己的习惯,看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一件东西,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做什么,你会远离很多劳累很痛苦。 你要去旅游。你真的想去旅行吗?你是不得不去旅行,还是你只是觉得无聊,要给自己找点事做?你仔细想过没有,你去的那个地方真的能让你变得更充实、更快乐吗?回来之后呢?如果你还是空虚和无聊,你怎么办?这才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你不考虑清楚,你很有可能花了很多钱,去了某一个地方,非但没有得到快乐与充实,反而身心疲惫,变得更烦躁。如果去旅游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仔细想想,你真的需要旅游吗? 你想换房子。你真的需要换房子吗?一而再再而三地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不要被想换房子这个想法带走,带到一片迷雾和荒漠中。如果你不及时觉醒,你本来清净的生活,就会被换房子这件事彻底打破:你开始找房子,付房租,搞装修,买家具。你开始考虑所有跟换房子有关的事。你成了奴隶。当你身心劳累了一年过后,你换了房子,住进了你想象中的美好房子,你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你想去见一个人。你真的需要见他吗?见了他之后你真的会满足并快乐吗?那不可能。如果见一个人之后你就能快乐并满足,为什么你已经见了他很多次,你还是会想他,你还是不快乐,你还是不满足。仔细地想想,见了他之后你会如何?是的,你还是不会快乐。如果你能在冲动地去见他之前想到这一切,去见他的热情会减少一半。你甚至会觉得见他已经没有意义。你不再想见他。你因为不去见他,你取销了因去见他而导致的身心波动和所有劳累。 当你需要什么东西时,请给自己几分钟,安静地想一想,你真的需要那件东西吗?你为什么会穷?你为什么要不停地工作?为了买东西,为了你需要的东西,为了你的欲望和幻想,你成了你的需要的奴隶。减少需要,你会变富。不再需要,你会解脱。 当你想做什么事时,请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考虑一下,你真的需要做这件事、去一个地方,或者去见一个人吗?做了这些,你真的会安心并满足吗?如果你不做这些事也能安心并满足,为什么要让自己身心劳累?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看到是妄想和习惯在主宰自己的身心,看到无明和欲望在控制自己的念头,脱于那妄想,离于那念头,你不再被物所累,你不再被念奴役。
2019-09-18
-
在婚姻关系中修炼
在婚姻中修炼 一个人能够不和自己爱的人吵架,那才是修行。 一个人总能让着对方或被对方让着,那才是福气。 如果你爱一个人,怎么忍心和她吵架? 如果你爱一个人,怎么可能去强迫他接受你的观念。除非他和你有着同样的观念。如果你们的观念不同,请尊重对方的想法,就像尊重自己的想法一样。 不要吵架。吵架会两败俱伤。 不要吵架。吵架是自相残杀。 如果和你爱的人都无法和谐相处,你无法和任何事、任何人和谐相处。 在婚姻关系中最能展露一个人的全部天性和心理状态。 有形的寺庙只能修炼出清净,在无形的婚姻中修炼,可以看到实相。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关系,它是你和所有生命的关系,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在婚姻这座寺院中,尊重是它唯一的修行。 在婚姻这段关系中,无诤是它长久的纽带。 在任何关系中产生矛盾和摩擦只有一个原因:固执己见,我执深重。 不论你和任何人争吵,请看到是谁在坚持获胜?看到那个坚持自己观点的“人”,他是你一切不幸的原因。只要你肯放弃你坚持的观念,你不可能会痛苦。你什么时候放弃你坚持的东西,你什么时候解脱。 “我”非常狡猾,他总是不肯放弃自己。他要掌控并决定一切。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要攻击你。让别人听我的,仿佛我在主宰对方。那是深深的无明。当你想掌控某个人、某件事,甚至某次谈话,你成了被掌控者。 当你想说服别人,你掉进了自己的圈套中。没有人能被你说服,除了你的执着,除了你的妄想。 你无法说服任何人。如果你坚持要说服于别人,那是人类灾难的开始。不要轻视任何两个人哪怕因为很小的事引起的争吵,没有比这种执着更深的执着。生命的我执在争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看到是那虚妄的自我渴望突出自己,看到是那无明的我执在要求胜利,看到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那个我,你会停止争吵。 除非你喜欢互相伤害,除非你想生活在割伐中。否则,请停止争吵。 如果你爱某个人,请不要与他争吵。 如果你想和任何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请远离争吵。
2019-09-18
-
无依道人
无依道人 当你需要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才能让自己安心,不如听一首音乐就能安心。当你需要听一首音乐才能安静下来,不如只是躺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就能安静下来。因为你不可能永远有事可做,因为你无法一烦躁就去听音乐,你不能一直依赖某件事让自己安静。你有不需要做任何事就能安静下来的潜力,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还没有发掘。 当你需要走路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不如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坐在那里更省事,更简单。如果你能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就很安心,你不需要走太多的路。你无法靠一直走路来安心,因为你总有走不动的时候。如果你的身体已经老了、动弹不了了,而你的心还没学会休息,你会焦虑,会不安。 当你需要与别人有说有笑地走路才能让自己安心,不如一个人静静地走路更能让自己安心。不会总有人和你在一起走路,也不会总有人陪你说话。能一个人安静地走路,不带耳机,不听音乐,不太关注风景,需要不多,那是你独立的资本,是你超脱的风采。 当你无事时,你需要靠不停地吃零食、看电视与家人聊天来打发时间,不如靠修饰一下家里的花草,喝一杯清茶,缓慢而专注地打扫房间来充实自己。因为后者更简单,你不容易对之产生依赖。不停地依赖六尘来让自己安心,那很危险。有一天,当外境变化,你无法再抓住什么的时候,你会慌张、恐惧、无所适从,甚至会发疯。 如果你一定要靠不停地做家务、喝茶、遛鸟、整理花草来让自己安心,不如练习只是躺在沙发上休息、打盹或者睡觉来让自己安心。你不必一整天都躺在躺椅上,但是,你可以躺很久,只要没有一定要做的事,你可以经常躺在那里休息。如果只是躺着休息你就能安心,你何必要去庙里朝圣?你何必去认识佛陀?你何必通过更种修行来让自己安心? 如果只有诵经、打坐、念咒才能让自己安心,不如坐在水边看水,躺在树林里吹风,坐在太阳下晒太阳更美。大自然的咒语无处不在,而它不需要你去持诵。美妙的经典也不需要从你嘴里发出,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出。后者多么轻松、惬意、简单、省事。我们的天性更喜欢简单、轻松的事,只是后天养成的一些习惯,使我们依赖的越来越多。 减少你的需要,远离各种依赖,学会独立而简单地生活,学会享受那些用之不尽唾手可得而又不会上瘾的事情。 做一个无依道人,做一个无事人,做一个会休息的人。 做一个安静的人,做一个独处的人,做一个不抓取的人。 练习无依,养成无依的习惯,享受于无依。 看到一切外境六尘空幻无实,看到自我亦空幻无实,才能甘于无依。不再依幻,亦不离幻。如风无寄,如空无系,无依之美,众妙之极。
2019-09-10
-
一物不为
一物不为 一切修行都为一物不为而做准备,一切觉悟者都做一物不为的功夫。一切有为各有不同,一物不为同归一路。 一物不为是造作的止息,是妄心的休息。一物不为是悟得本心,是通达法本无法。会一物不为,则不妄施功。会一物不为,即不增不减。 一物不为者,非有为,非无为,凡不可测,圣不能识。一物不为非凡夫之无所事事,若于一物不为生无所事事想,亦是有为也。无所事事者,心不能安,妄不能歇,必欲有所为。而一物不为,通达诸法空,觉悟无所得,是究竟安心处。 一物不为,非为什么,非不为什么,只是保护,只是防护。保护自己不妄用功夫,防护自己不生妄念。若用功夫,若生妄心,如牛吃草,即拉回来。一物不为即古人牧牛,古人牧牛,皆一物不为。 药山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这里作么? 药山曰:一物不为。 头曰:恁么即闲坐也。 药山曰:若闲坐即为也。 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 药山曰:千圣亦不识。 石头以偈赞曰: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一物不为重点不在表象,心不为事,心不做事,心中无事,是一物不为。心无牵挂,心无依倚,心无妄念,是一物不为。心不外驰,心不颠倒,心不攀缘,是一物不为。 若通达实相,了悟本性,则一切时,一切处,做不做事,皆一物不为。若妄念不断,心事重重,分别不止,乃至闲坐,皆是有为。所以一物不为唯觉者能行,一物不为,唯悟者能修。 一物不为是不依外境而独享寂静。能一物不为,就能独处,再也不怕寂寞。能一物不为,就能独立,再也不觉空虚。能一物不为,才会安心,再也没有恐惧。 一物不为,先从不做事开始,先从无事练习。能一物不为,才会心无挂碍,远离妄想攀缘。能一物不为,就不再被外境的变化所动,随处安乐。若心有一事一系,则不能一物不为。 凡夫内依妄想,外依六尘,不知内外虚妄,念念攀缘,心无定止,恐惧颠倒。觉悟之人,知心无常,了境如幻,息虑忘缘,一物不为,合性而活,顺寂而生,所以悠游自在,天高地广。
2019-09-07
-
去行脚
去行脚 当你坐在那里想着过去发生过的事,在那里后悔不已,自寻烦恼时,起身去行脚。迈开双腿,接触大地,六根齐用,走着走着,刚才的胡思乱想消失了。 当你和家人吵架,双方谁也不想让着谁,这时,扭身走开,去行脚。当你来到户外,一股清新的空气立刻吹散了你心里的郁闷。一开始,你还是会想着刚才的吵架,走了几分钟,你的呼吸开始匀称,你的心安静了下来,你为自己刚才的情绪失控感到可笑。 当你身体虚弱,心慌意乱,总感觉自己身体出了毛病,想入非非,自己吓唬自己时,起身去行脚。一开始,你的步伐缓慢,呼吸急促,慢慢的,当你把心放在脚上,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走路上,一想事情,就把念头拉回到路面,这时,你的步子变得沉稳,你的呼吸变得均匀,你本来以为只能走一会儿,你却发现自己可以走得更久、更远。你对自己的身体已经不那么担心,你更相信自己是健康的。 当你没有工作,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情绪低落,对未来充满恐惧,生活没有任何目标时,起身去行脚。行脚就是你的工作,身体就是你的道场,安心脚下就是你的修行,能简单的活着就是你的未来。走出平静,走灭妄想,走掉欲求,走出自信,你的恐惧消失了,你的沮丧不见了。 当你读经读累了,起身去行脚。当你打坐坐久了,起身去行脚。当你一直在人群里和别人说话,思虑不停,走开,一人去行脚。让你的头脑休息,让你的六根放松,让你的身心融入大自然。 去行脚,不是为了看山看水。不经意间,你看到了真正的山水。你有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佛眼。 去行脚,不是为了听鸟鸣。不经意间,却听到了迦陵频伽的声音。你有了听到天籁的佛耳。 去行脚,不是为了去往某个目的地。不经意间,你却走进了佛国,踏上了净土,走入了安宁,走成了涅槃。 去行脚,刚才还喧嚣的娑婆,忽然变成了寂静的山林。刚才还在头脑意识中不能自拔,立刻发现自己从未迷失。刚才还在与自我角力,立刻放过了自己。刚才还在地狱,忽然来到天堂。 去行脚,走出是非,走出分别。走出善恶,走出垢净。走出执着,走出纠结。走出住着,走出想念。走出生灭,走出幻境。走出名相,走出妄想。 去行道,去行禅。 道在脚下,禅离禅想。去行道,莫妄想。 行在脚上,禅非纠缠。去践行,莫滞留。 去行禅。从头脑里出离,从道理中抽身,从妄念中走开,从思想中走掉。
2019-09-04
-
不断诸法,唯断取著
不断诸法,唯断取着 修行一切不须断除,唯断取着。一切相无碍,以有性故,故相无尽,不可断。以无我故,相无实性,不可贪着。故欲解脱,不断诸相,唯断取着。何以故?诸相即是佛性,若生取着,即是我,佛性即堕众生中。若不取着,众生即是佛。 经云:不断我见,唯断取着。何以故?我见者名为佛性。 有人贪心炽盛,而欲断之。欲断欲烈,而生愁恼。贪欲不可断,唯断取着,欲性不可断。何以故?贪欲性即是佛性。佛性不断,故欲性不可断。佛性无我,故贪欲性不可着。若生取着,即是有我。欲性是空,实无有我,亦无有住,于无所有法而生取着,故生忧苦。以生忧苦故,佛说贪欲为过为患。只因贪着,或取或断,而有过患,实无有法为贪欲也。 有人嗔心炽盛,而欲断之。断之不得,而生愁恼。嗔恚不可断,唯断过度,嗔性不可断。嗔性即是佛性。佛性不断,故嗔性不可断。佛性无我,故于嗔不可着,亦不可着于断嗔。若着于嗔,即是有我,有我故有苦。若着于断嗔,亦是有我。嗔实无我,亦无有住,于空无所有法而生嗔恚,或欲断除,是名烦恼。以生烦恼故,佛说嗔恚过患。只因迷于嗔心及断除之,而有过患。但见嗔无实性,嗔无有我,不取不断,不为所害。 有人愚痴无智,而欲增长智慧,断除无明。断之不得,故生烦恼。痴性不可断,唯断见痴实有,于智慧生贪着。无明不可断,无明实性即佛性。智慧无明,总是二法。若见二性无异,是名见佛性。佛性不可断,故痴不可断。所以古人云:向异类中行。若见愚痴为碍,见智慧则喜,是人不得真智慧,不善学于空法门。若见无明实有,而欲除之。除之不尽,是名无明。见于二法,而生取着,不了不二之性,是名无明,非实有无明可得。 有人持戒不得,屡屡破戒,而生烦恼。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戒性不可破,戒性是佛性。无人能破于戒,何以故?戒是空故,戒无所有故。但无执着,是名严持戒律。不见是非,是名究竟戒律。不见持者、戒律及与破戒,是名究竟毗尼。若言我持戒,此是增上慢者。若言我破戒,此是颠倒人。若见他持戒破戒,尽为邪见,被贬至二铁围山。 有人久修禅定而不得,故生愁恼。得于禅定,复失禅定,亦生烦恼。有得有失,非是禅定。禅定者,心不乱为禅,相无惑为定。不取法为禅,不断法为定。无生禅想为禅,不见定相为定。顿见本心为禅,用而不住为定。如是禅定,不可得,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失,不可断。何以故?禅性即是佛性,不可于佛更觅于佛,不可于禅更修于禅。若见散乱及禅定,此是散乱,非禅定也。不见二相,是如来禅定,是祖师所修禅定。 有人厌于生死,而于涅槃生着。既不能出离生死,又证不得涅槃,故生烦恼。生死不可灭,涅槃不可得,生死性即涅槃性。只可言生死不真实,不可着于断生死。不可离生死别觅不生不灭。若见生死可厌而别爱涅槃,此是生死法。若也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唯断生死之心,不断世间生灭之相。何以故?世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生死是常,不可断故。以众生妄见生死,着于生死,贪生畏死,佛说生死无常,生死过患。实无生死,亦不可离于生死别见无生。但断取着,不断生死。 从上以来,诸佛祖师无实法与人,但随方解缚,解粘去著,将虚妄药,治虚妄病,故名修行,亦名佛法。若无病,即不须药。若于佛法生著,此是大病。故百丈云:佛病最难医。 修行唯断取着,不断我性。若于我性生于执着,当离执着,见无我性。若于无我而生取着,当见佛性真实。但离执着,即名中道,即解脱法。本心不立不破,若执于立,即为破除。本心亦立亦破,立即方便立,破即无所破,是名佛法,是名佛教,实无有法名为佛法也。六祖大师云: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是知修行,唯断取着,不断一切法。
2019-09-04
-
怎样断除淫欲
怎样断除淫欲 问:顶礼师父!我想请问学习禅宗的人可以修习不净观吗?虽然说淫欲本空,不假断除,但这种贪着的习气对于修行来说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影响,我真不知道淫欲为什么就这么根深难拔,这几年我一直被这件事困扰,找不到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来断除淫欲的习气,请您开示怎样才能断除淫欲。 答:你永远也无法断除本来虚妄的东西,就像你无法断除世间万象一样。世间万象,本来是幻,知其是幻,空无自性,不假断除,自然无碍。淫欲习气,亦复如是,虽根深难断,然空无实性,了无实体,不假断除,自然无碍。 若有障碍,是因执着,非关幻相。若有烦恼,非关淫欲,只因执着。一切万法,本来是空,若欲断空,是名颠倒,是名有法,是为执着,反成障碍。 男女之事,非为淫欲,如梦如幻。淫欲者,名为过度,名为执着。一切过度者,一切执着,皆名淫欲,非实有法名为淫欲。故淫欲者,即非淫欲,是名淫欲。 于无所有法,妄加分别,妄见其过,妄见垢秽,而欲断除,是名过患,是名执着,是名淫欲。 见欲过患,而欲断除,以得清净,是名执着,非是修行,是名淫欲,非为断淫。见欲混浊,而欲断除,以得轻安,是名执着,非是修行,是名淫欲,非是断淫。 妄见梵行,故欲断淫,是名执着,是名淫欲。妄见生死,故欲断淫,是名淫欲,非是断淫。见欲实有,见欲为害,见欲丑陋,见欲是恶,见欲为碍,见欲不净,见欲为过,而欲断除,是名淫欲,非为断欲。 知淫欲空,不加对治,是名断欲。知淫欲无常,不断除之,是名断欲。知淫欲无自性,不加对待,是名断欲。知淫欲无力,不施一功,是名断淫。 淫欲非有,亦不是乐,亦不是苦,非是净垢,非善非恶,非为过患,亦非障碍,如梦如幻,体不可得,如是了达,是名究竟断于淫欲。 达淫欲是空,知无实体,是名断淫,非实有淫欲可断。知欲是空,但离妄缘,不染尘境,不贪其事,亦不着断除之法,时节因缘所至,余习自灭。不可于虚无习气之法强断除之。若执断除,是生死法,纵成阿罗汉辟支佛,与真实解脱,了无交涉。故古人云,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古语昭昭,只是众生障重,有眼不识。 所以古人云,不论淫欲,唯论见性。一切诸法本自解脱,相不碍人,人自当真,故生挂碍。相本无非,人生是非,故有好坏。相非实有,人自取着,故见净秽。妄见其有,而生执着,生于执着,又见过患,复欲断除,转相为碍。 所以,挂碍在心,诸法无碍。心生挂碍,非物有碍。心生法生,心灭碍除。所言除者,非除其事,但除其心,但除其执。 若论佛法,无有垢净,何来不净观者?若习不净观,是声闻法,是虚妄法,是有为法,是着相法,是颠倒法。能观诸法空寂,是名清净观。不见诸法垢净,是清净观。不取一切诸法性相,是名清净观。于一切法不着不断,不取不舍,不求不除,是名清净梵行,断淫当学如是断淫,学法当学如是清净观。 问:如果男女之事不为淫欲,那可以随便淫欲,都不为过吗? 答:执著者为淫欲,过度者为淫欲,贪求者为淫欲。故一切事若过度贪著,是名为过,应当断除。
2019-09-04
-
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 大根基者,问过法要,及时践行,不在文字语言上下功夫。 六祖在五祖会下,只和五祖短短交谈几句,便下去舂米,做佛法保护的功夫去了。 天然丹霞禅师在石头那里听石头开示法要,几句话后,石头还欲多说,丹霞已经掩耳,对石头说:太多也,便自下去。 临济在黄檗那里三年,关于佛法的问题,一字不提。不是临济不知修行,实在不知道问什么。后来被陈睦州怂恿,问了几个问题,三次被打,便大悟,从此任运自在,得大解脱。 永嘉去参六祖,只与六祖几句对话,就明了大义,准备离去。六祖爱惜之,才挽留他住一宿。 大珠和尚问法于马祖。马祖几句简单扼要的开示,大珠顿识本心,不由他悟,从此不再拘泥文字,一切佛法,从自胸中流出。 马祖上堂说法,百丈卷席而出。马祖赞叹百丈善听法要。 陆亘大夫与南泉兴致勃勃谈于第一义谛,南泉却对花喃喃自语。此是史上最美说法。 裴休将自己所悟写成文字呈于黄檗,黄檗只是放在一边,问裴休会吗?裴休云,不会。黄檗说,若形之文字,何有吾宗。若于伸手之际会取,方较些子。 祖师接引学人,观其时机因缘,虽为师教导,却不为说破。如沩山对香严迟迟不说,如仲兴对道吾一再追问,道吾亦不为说。后自得悟,方知大师慈悲。如僧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转身回寮。如外道问佛有无,佛置之不理。如龙潭崇信三年侍奉天皇道悟,天皇一句佛法不为其说,反而令龙潭大悟。 能不问者,必是大智。能不答者,必是大师。巧言善说,不如聋哑。不问不答,我只看花。穷追不舍,总是意根下事;逐言寻句,不出幻化生灭。所以悟道者,尽皆嬉笑怒骂,返璞归真;觉悟之人,讥佛笑祖,讽其太过做作。 文字之法,只是黄叶止啼,诳他无智初学。三乘经论,不过牛鹿玩具,诱导出于世著。若于文字名相中觅佛法,如石头上栽花。若于道理中求解脱,无异于空中捉物。 所以马祖大喝一声,尽大地众生一切疑惑自灭;药山长啸,满十方佛子所有知解自除。所以德山一棒,是老婆慈悲。临济一喝,是新妇柔情。睦州掩门,专治云门乱走脚病!大颠举挠劈口便打,专治学人嘴病。六祖问弟子,我有一物,专治神会知解病。达摩问弟子修行心要,专治语言病。船子入水,专治夹山有病。禅者笑太原孚上座,专治孚上座说病。岩头睡觉,专治雪峰用功病。无业禅师投窗偈,治其授业先师看经病。怀让磨砖,专治马祖坐禅之病。睦州讥讽讲经座主,专治法师讲解之病。石巩慧藏禅师,见学人来搭弓便叫看箭,为治一切见病。 夫大善知识,不用斧斤,不劳一功,不坏天然,不立文字,不授不教。彼自无疮,勿伤之也。彼自天真,勿染污之。无病不授药,无惑不讲法,无缚不开解,无瑕不开凿。无问自悟道,无疑自明了。不着文字之指,不向歧路中行。问我佛法,吱吱呀呀。问我修行,兄弟哥仨。
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