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住,从当下开始

    安住,从当下开始    我们总是把快乐和安心建立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比如晚上和恋人的约会,明天和朋友的聚会,下周的郊游,下个月的生日party,明年的婚礼。这些活动和时刻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快乐,但是,它们转瞬即逝,它们消失的时候,心还是不能安住和满足,它还在渴望下一次类似事情的发生。    心的特点就是一直在攀缘,一直在虚妄中寻找满足,永远不会休息,除非它疲惫已极。当心得到适当的休息,它又开始寻觅别的快乐。心就像一头永远喂不饱的饿兽,它一直在那里吃个不停。    能让心真正满足和安住的并不是这些转瞬即逝的快乐,相反,这些快乐只会使心更饥饿。而是看到当下,接受当下,满足于当下。无论当下是否有约会,是否和朋友共聚,是否有重要的或是快乐的事情,甚至全然无事,心都能安住,都能安静,都能满足。    能安住于平常,安住于无事,满足于当下,需要看到真实,领悟于真实,生活于真实。真实里没有任何永久的可停留的事,真实里没有能住的烟花,没有一直开放的玫瑰,没有永远的恋人,没有不灭的聚会,没有不散的宴席。    真实里没有任何实有的事物,真实里没有永恒的人。真实里没有美好和丑陋,没有灿烂和萧条。真实里虽然没有任何真实的事物,但是,真实里会不停地上演无穷无尽的故事和幻梦。虽然每一个故事都不是真的,但无尽的故事,仿佛串起了一个真实的梦,一个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影子。    看到真实,领悟于真实,可以使我们不惑于幻梦,不执于虚妄,不迷于故事,不苦于得失。领悟于真实,可以让我们不再为幻有而揪心,不再为幻事而恐惧,不再被贪爱而撕扯,不再为丧失而难过。    看到真实,我们不再执迷于未来,不再纠结于过去。领悟真实,我们会享受平凡,安住平常,满足当下,接受现实。    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命运会如何演变,世界会如何发展,生活会过的怎么样。我们会全然地接受每个因缘,会彻底放下干预和操劳的心。我们会闲庭漫步,会树下打鼾,会江边望雪。我们会细致入微,也会豪放不羁。    活于当下,我们菜会烧的很香,饭会嚼的很慢,房间会整理的很整洁,衣服会洗的很干净,路会走的很稳,心会活的很久。    活于当下,我们的心不再远驰,也不再劳苦与不安。    能活于当下,修行圆满,解脱达成,佛果已成,涅槃已证。 

    2019-10-15

  • 完美的列车,完美的道

    完美的列车,完美的道道就像一列完美的列车,它一直正常的行驶,修行者就是列车上的乘客,只要他安心地坐在列车的座位上即可,他对列车的运行快慢、方向和动力不需要有任何的担心和干预。就算他担心和干预,也是徒劳的,那对列车的运行没有任何的帮助和影响。道有它自己运行的轨道和机制,就像列车有它自己的系统和运行机制。如果一个乘客不相信列车,要么,他会在那里妄加猜测列车会不会出现故障,列车的速度是不是太慢,列车会不会开错方向。要么,他会干预列车的运行,他会在车厢内用力地推动或阻止列车的运行。不论他怎么猜测和努力,他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如果一个修行人不相信道,他会用自己的妄想来做种种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毫无意义,就像那个想干预火车运行的乘客一样。心智健全的人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坐在车位上,完全地信任列车。而愚痴的人,就会在那里用自己的妄想和行为不停地干预列车的运行,而且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徒劳的。同样,一个智慧的修行者,他完全相信道,他会息掉对道的运行的一切担心和干预,完全地休息下来,做一个无事人,做一个休息的人,做一个坐在椅子上看风景的人,就像那些心智健全的人相信火车的运行一样,他们会安心地坐在窗边看风景。而一个愚笨的修行者,他更相信自己而不相信道和因缘,他会一直起心动念,用自己种种的妄想和行为来操控道的运行,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除非有一天,他完全相信道,并放弃自己的种种努力,他才会安心地享受火车的运行。就像列车上一直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列车的运行的人一样,一个愚蠢的修行者也是一样,无论他做多少努力,他都无法改变道和因缘的运行,除非他看到道毫无问题地运行着。道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永远出在修道者的妄想里。就像列车永远没有问题,问题只在乘客的妄想里。对一直用妄想干涉列车的人来说,即使列车毫无问题,对他来说,列车已经出现了问题。问题不在列车上,而在那个人的头脑和妄想里。而当他完全相信列车时,即便列车出了毛病,他也不会觉得有问题。而列车真的没有问题,就像道没有问题一样。当他能够接受列车的所有样子,当他觉悟到他已经成为了列车本身,这时列车和他的乘客已合而为一,乘客再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和担心。而一个修行者,当他觉悟到他就是道本身,道没有问题,他自己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他再也不会怀疑道,他会完全地相信道,他会放弃自己一切想干预道的努力,安心地坐一个道的享受者。

    2019-10-15

  • 罪在分别者那里

    罪在分别者那里一只狮子在杀害一只羊,羊并不无辜,狮子也没有罪。杀害并没有发生在狮子和羊身上。杀害发生在分别者那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抱在一起,那里没有淫欲。淫欲从来也没发生在男人和女人身上。淫欲发生在分别者的头脑和认定里。一个小偷偷了邻居家的鸡,并把它烤熟,小偷美美地吃着烤熟的鸡,那是他的战利品。小偷,那是别人给他的称谓,跟小偷自己没有丝毫关系。偷窃,同样是别人的事,对小偷来说,那是他的劳动果实。小偷愉悦地享受着自己所做的事,吃着自己偷来的鸡,从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除非小偷认同了世界对他的认同,相信自己是个小偷并认为自己有罪,在他不得不偷窃之后,在那里分别、评价、愧悔,因此而不能愉快地吃着他的事物。当小偷拒绝接受,也即不相信世人对他行为的评判和认定,他一定会像那头狮子一样,或者像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没犯错误的人一样,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一个商人正在用自己编织的故事欺骗他的顾客,并因此赚了很多钱。他的顾客虽然被这个商人欺骗,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甚至还因接受了商人提供的信息而收获了很多快乐。当有一个人得知了商人的底细,发现他一直在欺骗顾客,并搜集了很多证据,将这个事实告诉了那些顾客之后,那些顾客开始变得烦躁和焦虑,他们痛恨那个商人,一一去找商人索赔。商人逃掉了,举报的人和被骗的客户一直在寻找那个商人。欺骗从来也没发生在那个商人身上,如果他不认定自己是在欺骗。欺骗发生在举报者和相信了举报者的客户的头脑中,他们认定了欺骗的同时,其实是接受了烦恼。他们以为自己是站在了事实中,其实他们是陷入了幻境和无明中。骗人的商人没有欺骗,被欺骗的客户却一直在体会和经历欺骗,除非他们不相信举报者的话,也不相信商人欺骗了他们。妓女在那里卖淫,不,妓女从来也没有卖淫。妓女只是在做她自己愿意做的事,她做的事和一个从来也没碰过男人的女孩一样纯洁。卖淫发生在多事和分别者的身上,发生在一个道德评判家的头脑里。一个男人强奸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被强奸之后,痛不欲生,每每回忆起当时的画面,都深恶痛绝。而那个男人却很享受他做过的事。那个男人不是强奸犯,他跟强奸这个行为没有半点关系。而那个女人才是真正的强奸犯,她用自己对已经发生过的事的分别、讨厌和拒绝一次次地强奸自己。我们有权拒绝任何讨厌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当有些事已经发生在你身上,你只能接受并忘记它。除非她不认同强杀是丑陋的,痛苦的,可怕的,不相信人们对这样的事的厌恶,否则,她会永远活在强奸里,不是被强奸。一个出家人背一个女人过河,过河以后,出家人就把女人放下了。到了晚上,出家人的徒弟问他,师父,您是出家人,不应该去背那个女人。您破戒了。出家人说,我已经忘了那个女人,你却背起了她。世人教导人们要分别善恶,要懂得悔改,不要去做很多正确的事。而在一个觉悟者那里,他什么也不教导。他会用一些方法引导你看到实相,而不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真理和实相很难让大多数人接受。你以为自己是无辜的,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但是,当你在那里用自己虚妄的观念去指责别人,当你看不到这样的实相,你就一定会是一个杀害者,一个淫欲者,一个偷窃者,一个妓女,一个强奸犯,虽然你可能从来也不是一头狮子,也没杀害过羊,也没欺骗过顾客,更没做过妓女,也没强奸过女人。但如果你在那里分别、拒绝这些纯粹的事,你就是真正的罪犯。佛说,心生即是罪生时,正是此义。

    2019-10-15

  • 独处与无为

    独处与无为    提起独处与无为,可能多数人会认为一个人呆着什么也不做就是独处与无为。是的,一个人是独处,什么也不做是无为。但真正的独处与是否一个人或和谁在一起无关,真正的无为也不局限于什么事都不做。    不论你是一个人,还是和谁在一起,不论你做什么事,还是什么都不做,你深知与你在一起的环境、人和事物都是你自己的影子,你无法与它们分开,也不可能真正与他们在一起,当你真正明白这一点,当你知道,你既不可能得到什么,也不会失去什么,你对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只是享受而不去执取,这时,你就是独处,就是无为。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井然有序,没有任何一件事有丝毫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独处,但是没有任何人孤独。所有的生命都在以他们的本能和智慧寻找他们喜欢的事去做,跟他们自己在一起,只不过,有些人不知道他们是在和自己的影子相陪伴。    孩子们在玩游戏,游戏就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最要好的伴侣。如果你不让他玩游戏,你等于剥夺了他们的生命。禁止他们玩游戏,他们还会去玩儿别的。让他们独处或什么也不做,那是不可能的。鱼生活在水里。水就是鱼的生命,而不仅仅是鱼身上的肉。如果有人把鱼放在陆地上,鱼身体没受到任何伤害,但是鱼会死掉。女人就是男人的生命,如果让一个男人永远不接触女人,不与女人在一起,那会杀了那个男人。网络是现代人的生命,如果让一个现代人一周不使用手机和网络,他真的可能会疯掉。爱茶者与他的茶在一起,伯乐与他的马的在一起,画家与他的笔和画在一起,修行人与他的经书在一起,你无法把这些人和他们的所爱完全分开。游戏、水、女人、手机、网络,茶、音乐、书籍,这一切都如此美好。不美好的是,你看不到它们是你的影子,你沉迷于它们,你执取它们。    你到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去看看,人们做着各种各样的事,吃美食,看电影,逛商场,购物,做美容等等,人们以各自喜欢的事物与自己在一起,人们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各自独处着,人们做着这一切而无为着,这一切都如此美妙,以致你看不到任何问题。一切生命都如此完好地与自己在一起,不管他是在打游戏,在泡妞,还是在孤独而忧郁,毫无例外,他与自己喜欢的自己在一起。对于一个修行和领悟实相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生活还是两个人生活,重要的不是做事还是不做事,而是你是否真正和自己在一起,你和自己在一起时是否开心和自在,你是否执着与你在一起的幻影,你是否贪爱或恐惧自心的幻境。如果你把游戏、购物、财产、爱人这一切当真,而执着,你成了凡夫;如果你畏惧自心所现的这一切,完全摒弃这一切而让自己活在孤寂里,你是声闻。如果你深知万物万法如梦如幻,不可执持,亦无法远离,享受这一切而不沉迷,你是诸佛菩萨。

    2019-10-15

  • 众生心灭则真法生

    众生心灭则真法生    师父好,我一想到自己临死时就会恐惧。因为我的身体不好,加上听说人死的时候会四大分散,像拨皮一样,自己又没有修行,一想到这件事就会烦恼。    答: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明天的事,哪怕是下一秒钟的事,我们都无法预知。甚至我们连当下发生的事都不能知道。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而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你永远也找不到一个叫做当下的时刻。它刹那间都不住,时间是我们的一个错觉和妄想,在时间内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的错觉,真实是没有时间,没有什么事发生。    当我们忘记时间,出离头脑的住着而专注地做着目前的事时,甚至当我们住在妄想之中而没有烦恼和恐惧时,圣人把这样的时刻叫当下。一切解脱者和觉悟者都是活在当下的人,一旦他离开当下,进入到时间和幻境并因此而执着时,他就会烦恼和忧虑。修行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心念是否进入幻境,并因此产生种种的烦恼,然后自觉出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就是修行,无别有修行。所以古人说,知离者是佛。有时我们的心念也会住在某些妄想境中,但我们并没有恐惧和烦恼,这时,则连出离都不必要。我们不是一定要离开幻境,只是离开对幻境的执着。当没有执着时,也没有什么事物是真还是幻。    佛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并不是你要完全生活在幻境之外才能解脱,而是你没有在幻境中执取什么。你根本找不到一个叫死亡的时刻,除非你牢牢地执着活着这个幻境。活着和死亡都是幻象中的幻事,是幻我中的幻执。    凡夫大部分的烦恼来源于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而这种担忧没有任何意义。当一个人失业,他会担心未来无法糊口;当一个人失恋,他会担心找不到伴侣;当一个人失去亲人,他会担心自己孤独。担心,担心,心一旦错失当下,进入虚幻的未来和妄想的设定,它就开始紧张和难过。你刚才还在床上,谁能知道你下一分钟会站在厨房里还是坐在沙发上。没有人知道。你能肯定你事业之后就无法生存吗?是你自己的妄想在恐吓你,是你对自己生活的过高设定在压迫你。撤出自己对自己所有的要求,把你的生活建立在最低处,活在当下,你会发现,你担心的一切都不再成立。    如果你看到死亡的虚幻,不再抗拒死亡,接受死亡,就像接受一位久别的好友,你临终怎么会痛苦和恐惧呢?如果你习惯于一个人生活,干嘛一定要有一个伴侣?如果你只是粗茶淡饭,深居简出,你干嘛担心自己没有汽车,没有大房?如果从现在开始,放弃你一切外在的营造,过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休息你的身心,有什么需要你担心?你所有的担心都是自己的贪心和设定在奴役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妄想,是你设想的一切在折磨你。很奇怪,我们设想的事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但我们还是会被自己的设想欺骗和折磨。为什么?因为我们太执着并相信自己的妄想,我们太想过一种想象中的理想生活,而忘记了当下的时光,当下的伴侣,当下的屋子,当下的厨房和花园,当下的雨或雪,甚至当下的一无所有已经是最美的。如果我们相信因缘,相信上帝,相信道,相信实相,唯独不相信自己,我们会立刻解脱。    圣人说,众生心生,则真法灭;众生心灭,则真法生。你不再起心干预未来和因缘,不再紧紧地抓住你的生命和命运时,因缘一定把你带到真实和解脱那里,带到天堂和真正的极乐,而这,不需要时间,连一秒钟都不用,立刻,瞬间,马上,你就会站在大光明中。没有对一切的执着,才是真正的大光明藏。众生心灭,则佛心生。佛心生,你不再执着自己,自然合道。

    2019-10-15

  • 杀生需要无量的因缘,与有罪无罪无关

    杀生需要无量因缘,与有罪无罪无关         当佛陀或祖师为众生开示罪性空,杀法亦空,杀人无罪的根本实相时,大家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杀人无罪,难道就可以随便杀人吗?我们习惯于做这样的假设,而从来没想过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假设永远也不会成立:不论杀人有没有罪,你都不会杀人,除非你有杀人的业力和因缘,并且,你无法通过实相控制自己。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无量的因缘和合而生。任何事不是我们一想就会发生的。杀人需要无量的因缘,嗔怒需要无量的因缘,偷盗需要无量的因缘,被车撞到需要无量的因缘,与别人发生争执需要无量的因缘。不是你想杀人,或认定杀人无罪,你就会去杀人。其他的行为也是如此。    杀人有罪或是无罪,你是否会去杀人,都是我们的臆想和分别,没有任何实义。这不是一个修行人应该关注的事。一个真实修行者需要关注的事是,你为什么要去杀人?你为什么会嗔怒?谁在嗔怒和愤恨?以致于要去杀人。当你这样想之后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去杀人,你杀了人之后应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如何让自己解脱。这才是你需要关注的实相。    实相是:没有一个真实的人,没有真实的人去杀人,更没有一个真实的人被杀。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实相,你就会纠结要不要杀了他?你就会被带到无明和嗔恨中去,你就会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去杀人,然后,你就会受自己接受过的种种观念和妄想的折磨,你会无比的恐惧,如处地狱,就像阿阇世王杀父一样。        我们的所有行为虽然表面上看是受我们的观念影响,比如做某件事是对的,是善的,是好的,做另外的事情是错的,是恶的,是坏的。我们接受了这样的观念而去做某些事,或不做某些事。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观念影响我们的行为。事实则不然。是因缘和业力使我们做一切事情,观念只是造成我们行为的无量因缘中的部分原因。比如我们都知道偷盗是坏事,但还是有人去偷盗。大家都知道杀人是极大的恶业,但还是有人去杀人。为什么?因缘果报使然,无明业力使然,妄想执着使然。除非你明白实相,否则你无法阻止偷盗或杀害的行为。而有时,就算你通达实相,有些行为还是不能改变。对于一个觉悟的人来说,他能改变的不是某些事的发生,而是面对事物发生时的心态。同理,就算全世界都认为杀人无罪,如果他没有杀人的因缘,如果他不想杀人,他一样不会去杀人。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杀人是否有罪这样的问题就毫不重要了。当我们真正通达没有真正的人去杀人,我们明白了实相,我们根本不会再去杀人,除非你不了解这个实相,而恰巧又遇到了杀人的因缘。        就好比,你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一样,谁也不能确定自己下一刻会做什么,会发生什么,除了法性,除了因缘,除了他自身的业力,没有人能主宰自己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观念、意识、习惯和当下的各种因缘而影响,这一切的因素和合才能影响到他未来的心念和行为,没有人知道他在下一秒钟一定会做什么。就像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空气会以怎样的速度流动,树上的哪片叶子会先枯黄,先落下一样。没有人会知道法性如何作用,事物会如何演变,除了佛性本身。而佛性不属知与不知,佛性无我,所以没有一个实有者去预测、担心、干涉事物的发生和变化。一切都是法性因缘施为。虽是法性施为,却没有什么在真正发生。人妄以为是自己在做事,事实是,不是人在做事,而是佛性在它的幻身上起作用,也可以说,佛性在自身上什么也没有演变和发生。这就是缘起即是无生的道理,而这是超越于头脑,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虽然无法干涉因缘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比如杀生、偷盗、嗔怒、贪欲、骄慢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达实相而对自己做过的事不加以分别和评判,不去认定什么,不去折磨自己,不去让自己陷入无明和烦恼。甚至,当我们了达实相之后,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习惯,从而避免和预防很多事情的发生,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想通过意识来了达这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修行,随顺诸佛之教,通过善巧方便,当因缘具足的时候,以智慧法眼观察到诸法因缘和合而生,继而觉悟到诸法实无有生,才能彻底从杀人、有没有罪、因缘果报、自心的折磨这些虚妄的幻象中解脱出来。

    2019-10-15

  • 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爱,而是执取

    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爱,而是执取    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有一种想拥抱星空的冲动。我们在某一刻可能会爱上星空,但我们永远也不会痴迷到占有星空,迷恋星空,为星空而痛苦。为什么?我们知道星空本身就是虚空,它什么都没有。它的美和可爱之处,就在于它的空虚,它因空虚而浩瀚。    我们会爱上花园里的任何一朵花,牡丹、杜鹃、栀子花、玫瑰,我们都知道,花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长在枝头,如果我们把花折断,拿在手里,花很快就会枯萎。    我们会爱上一幅画,画之美在于它挂在墙上,我们对之有无限的想象。但是,如果我们每天睡觉都要抱着画,那是疯狂与愚痴。如果我们拿刀子在画的线条里去挖自己所爱的颜色和形象,那简直不可理喻。    所有的事物都是纯洁的,我们爱任何事物都不会带来痛苦与痴迷,但是如果想执为己有,想控制和霸占它,那就会带来痛苦。    爱从来不会伤害我们,更不会带给我们痛苦、伤心和恐惧,除非你不是在爱。    爱者无辜,爱者无敌,爱者无忧,爱者无惧,爱者无苦,爱者无缠。所有带来痛苦、悲伤、抑郁、烦躁、恐惧、缠缚和绝望的都不是爱,而是操控和执取。    男人爱女人,父母爱孩子,武士爱他的剑,演奏家爱他的乐器,这一切都如此美好。不美好的事,爱者对被爱者的执着。    爱只会带给我们幸福与喜悦,永恒的喜乐。会消失的爱,会中断的喜悦,会痛苦的爱,会争论的爱,一定不是真爱。    我们总以为自己会爱,正在爱,拥有爱,甚至是真爱,但是我们却总在这些爱里体验到紧张、压力、抱怨和痛苦。让我们不幸的绝不是爱,所有的不幸都来自自我。而爱里没有自我。    当自我进入爱,爱成了一把利剑,它会刺痛爱与被爱的人。当自我消失于爱,爱就成了溪流,成了和风细雨,会化物。    去爱你身边的人或物,以爱的样子去爱,以无我的姿态去爱,以尊重的心态去爱,以不操控的智慧去爱。那是你觉悟最快的方式。因为觉即爱,爱即觉。在爱时你只需留意一件事:你是否陷入了痛苦和自我。一旦你有了烦恼,你暂时离开了爱。回到爱中来,除非你不想解脱于烦恼。    爱有时也会转化为另外的形态,比如逼迫和伤害,比如冷漠和寂静,那需要慧眼才能看到。一般情况下,我们更能接受正面如阳光一样的爱,而对黑暗与冷漠,完全拒绝。当有一天我们真正领悟到爱,会发现一切都是爱,所有正面的、负面的,我们经历的一切都会把我们引领到爱中。我们不可能离开爱而活着或死去,一刻都不能。没有爱,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爱是唯一的存在。

    2019-10-15

  • 接受

    接受    现在大家都在讲接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接受。为什么?因为大家错解了接受,或者说对接受领悟的不完全。以为接受是一切都要接受,好的坏的,全都接受,喜欢的、不喜欢的全要接受,一切都不拒绝。在头脑和判断中理解接受,选择接受。这不是接受,这是强迫和控制。    如果你强迫自己去接受一切,只能带来痛苦。你错解了接受。所有来自于头脑的接受,都不完全,那是另外的一种更深的我执和操控。    你可以接受微风,但是暴风来了你要躲;你可以接受温情,但是火烧到你手了,你要挪开。你可以接受赞美,但是,你完全没必要忍受不尊重和侮辱。不论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做你能做到的事,接受超越你头脑的心的指引,看到你的直觉,跟随你的直觉。能接受时接受,不能接受时拒绝。开心的时候开心,不高兴时就不高兴。接受是喜欢你喜欢的,讨厌你讨厌的,一切自自然然。这才是接受。    如果你错解了接受,你会强迫自己接受你不想接受的,你会强迫自己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你会在你做不到一件事时强迫自己做到。你会烦恼,会纠结,会痛苦,会焦虑,你会分裂,会紧张,会有压力。你会在你没有能力做一件事时强迫自己去做,你会在你本该痛苦的时候强装欢笑,你会压抑自己,你会坚持,你会执着,从而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你所有负面的情绪不是你为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而是你装成很开心的样子。你错解了接受,就会痛苦。当我对你说,接受你不喜欢的,你以为是要让你喜欢你不喜欢的。不,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喜欢才是接受你不喜欢的。接受失败,不是让你追求失败,不是让你喜欢失败,不,舍弃你失败的,从它那里走开,放下失败,才是接受失败。接受雨天,不是让你站在雨里淋雨,而是让你坐在窗下看雨。    接受不是让你对一切都不分别,像草木瓦石一样,对一切都麻木。而是善于分别,不住于分别,善于选择,同时也善于放弃。接受的唯一敌人和困难就是纠结,就是不做选择,就是什么都想拥有。放下被放弃的,离开你讨厌的。接受你愿意接受的,拒绝你不愿接受的。才是接受。    接受是自由,是从容,在你能包容、理解和接受的时候去包容、理解和接受。在你做不到的时候,不去做,听从你的心,不要让你的是非评判伤害自己。如果你不能接受一件事,放弃它、拒绝它、远离它,甚至憎恶它。    无论你怎么去做,接受你已经做过的。安心是接受的唯一结果,直到你安心为止,去接受你能接受的,拒绝你拒绝的。如果不能接受,你会纠结,你会受苦。但是,你别无他法。接受你的纠结,接受因纠结而受的苦。真正接受的时候,就是解放的开始,就是放松的刹那。接受不是逻辑和思维上的事。如果你只是思维我所说的,你可能会混乱,你会不知所措。去做,去喜欢,去讨厌,去接受,去拒绝,去爱,去恨,去快乐,去伤心,去紧张,去放松,去努力,去放弃,去造作,去休息。然后体会这一切,接受这一切,放过这一切。

    2019-10-15

  • 接受的力量

    接受的力量    当你对一切都接受时,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事能打击到你。    当她对你说:臭流氓!没错,你说,我是臭流氓。你很开心,而对方气冲冲地走了。    当有人骂你:臭婊子!没错,你说,我就是臭婊子!你很镇静地说,而对方很不爽。    当有人指责你:你神经病!没错,我就是神经病。你很好,而对方气的差点神经了。    当有人骂你:你畜牲不如!好的,你说,我可以是畜牲。你很淡定,而对方被你搞懵了!    当有人指责你:你不孝顺!没错,那又如何?你说。对方一边诅咒你!一边走开了。而你就像一团巨大的空气,就像黑洞,所有来到你面前的东西都被你吸收了。有时你的样子能让人发疯,那又如何,你没有逼任何人发疯,你什么都不抗拒,而对方什么都不接受,他当然要发疯。    因为你深知,抗拒就会突出自我,有自我,就会有烦恼。    你只知道一个事实,你什么也不是,根本没有你。    当有人诽谤你:你是邪师。是的,我是邪师,比你想象地还要邪很多很多,我喜欢我是邪师。你这样回答他。对方无语,而你对自己是什么完全无所谓。    你可以给我安任何名字,我都接受。因为我深知,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我接受自己的任何状态,我接受自己是任何形象,我接受你对我的任何评价。因为我深知没有我。    我接受你的任何友善或不善,我接受你投射过来的任何指责,我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一切来到我面前都会跌入而消失。因为我深知,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伤害我。而我自己,也绝不会伤害自己。    不论你怎么看我,那是你的事。你怎么看我,我都接受。我就像水一样,你用什么容器装我,我就是什么样子。样子属你,我只是水。    你什么时候才知道,我真的什么都不是。你可以给我冠一百个名字,戴一千顶帽子,但我只是一个幻影,一个从里到外的光头,一张白纸。    在这张白纸上写什么,或是画什么、想象什么,只跟你有关,我就像一张白纸,对你写的和画的没有任何意见。    你可以随便给自己的妄想之笔所画的作品安名,你随便怎么看那些图画,那是你的事,我只是一张白纸。你安的一切名字,只与你有关,跟我无关。当你不再关心我如何,你近道了。当你连自己也不关心,你成道了。

    2019-10-15

  • 法本法无法

    法本法无法    有法可得是我们一切生死烦恼的根本。大家不知不觉地都在求各种各样的东西。求身体健康,求家庭和睦,求钱财名利,求快乐享受。求佛求祖,求修行求开悟,求智慧求定力,求解脱成就。不知自己所求的这一切,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世人贪着世法,道人贪着佛法。世法佛法一样,并为虚妄,若生执着,皆为障碍,障碍真如。    佛法本不自有,因人因病而设。佛所说法,本为去众生虚妄病,佛之法药,亦非真实,能治烦恼,假名为实,究竟无实也。若执佛执法,执着修行,良药翻成毒药,智慧反成愚痴。本是活人剑,反成杀人刀。真实佛法,本无一法。无一切法,是真法耳。古人云:莫灭凡请,唯教息意。意者,求一切法之心。凡情自有时节因缘,不灭自除,故云莫灭凡情。意想知见有法可得,无量劫来无明根本,难息难止,本为修道求于解脱,反成生死无明障碍。    有人能放弃一切世间,唯独不能放弃佛法,不愿放弃修行,不肯止息修道之心。不知佛法对他已成深深束缚。求悟之心不息,何时能得真悟?执法之心不止,何时悟得真法。真法本来无法,无法不需用心。但能无心而用,画水随画随空。乃至有丝毫求智慧、求解脱、求开悟的心,都是心地上最大的无明。无量学人,不是被家亲眷属障碍,不是被五欲六尘障碍,不是被人我是非障碍,而是被这念求智慧,求开悟的心障碍。这念心就像一根长针一样扎在了我们的妄想中,怎么也拔不掉。    我们什么时候死掉学法的心,止息修行的心,于法身慧命中放舍身命,我们就能与真法相应。法本法无法,无法乃真法。你什么时候悟到无法才是真法,无学乃是真学,无修才是真修,你才领悟了真正的心法,才通晓了修行的真谛。    修道者如牛毛,无修者如麟角。执着我在修行、我要成就者如恒河沙,了悟无我在修行,乃是法性施为者如兔角。能彻底放下修行的念头,是真修行。能彻底不起修法之心,是真如心。听我偈曰:越过阶级,顿登佛地。本来无法,谁修谁练。不肯止法,吾我在前。一法不捉,真性现前。小智蠕行,历劫修行。大智顿超,无法无天。无法不需用功,有心可用非法。真心一切自在,自不捆束谁缚?无法乃是真法,无物才是真性。若有一法不空,真如本性滞拥。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