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无事
天下无事 人们说,天下无难事,只要肯努力。我说,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天下不仅无难事,天下本没有事。事因多事人起,事因无聊人造。人耐不住无事,所以做事。事本容易,庸人不耐寂寞,将事复杂化,然后努力解决,自以为是,不知本来无事。 遇到事最好的办法不是解决,而是转头,是放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必须要做的。你必须要做,是把事当真,把自己当真。当你觉悟,一切无真,则无必须要做之事。 凡夫避易迎难,以之为贵,以之为功,以为骄傲。智者避难择易,随缘而为,缘成事成,不做事而能成事。事若难成,不做努力,选择放弃,或待时机,时节会遇,不求自得。所以,大智之人无为,大智之人无事。 天下自有做事者,非有人逼其做事,他自身妄想导致,他无法不做事。所以,勤劳者自劳苦,慵懒者自轻松。做事者劳力劳心,无为者坐享其成。无为者非贪其事成,其事成自来就智者,避之不及,故心安理得,坦然受之。 心中有事,所以做事。心有所求,所以事难。欲有所为,所以努力为之。若达一切诸法空无实性,我亦不有,法亦不得,则所做一切事之心即息,欲成一切事之念不起。我尚不真,何况事呼?性若无为,我何堪为?我若为之,若有心图之,定不悟无为,定不知无事。若知无事,还求于事,无有是处。 欲无难事,欲无所事,欲不做事,当知何者为事?何为无事?事不自事,因心成事。以有心故,故名为事。事不是事,因人有事。以妄想故,是名故事。 穿衣吃饭不是事,何以故?自然所须故。刮风下雨不是事,何以故?无心意识故。修桥补路不是事,普及众人,无有异议故。种地工作不是事,为活命故,不得不为之故。 何者为事?穿衣为了虚荣,吃饭吃出是非,工作做出倾轧斗争,种地种出歪门邪道。 日常生活不是事,待人接物没有事。水边静坐不是事,树下躺卧不是事。不好好活着是事,你好他坏是是非非是事。 好比如有人想看风景,想造一个观景台,但是造观景台要占地,主人不干,于是打官司。官司打了好几年,观景台也没造好,又劳心又劳力。本来观景不须观景台,随便坐在哪里就可以观赏风景。因为陷入官司中,连风景都观不了了。凡夫即是如此,无事生事,自寻烦恼。 若能知足,一切无事。若能安心,即无有事。若无所得,即不造事。若知法空,即不成事。贪心不足,一切都是事。有事必难,难即劳心,所以是苦。无事何须办事,不办事自成事,一切尽属因缘,自有因缘管办,何须我来费心?何由我来困苦? 所以,一切事自找,一切苦自备,无人逼你。一切事自成,一切事自息,与我无关。若脱不开,不赖别人,只怨自己。以有所求,有所依赖故。待无所求,无依赖时,自知原来无辜,徒受委屈辛苦。 避开难事,不去找事,做容易的事,是智慧心,是快乐人。天下无难事,只要肯走开。天下没有事,只要不自找。
2019-09-30
-
三世是识,六道是念
三世是识,六道是念 师父好:没有人看得到自己的过去生,也没有人有足够证据证明有恶鬼道和地狱道存在,怎么才能证明有三世存在,又怎么能证明有六道轮回。您说通过修行可以当下出离三世,解脱六道,可是佛陀在佛经里又把三世六道轮回描绘的如此真实。又怎么证明没有三世,没有恶道呢? 答:一切诸法名相因人而有,因分别而有,因意识而有。一切诸法因人建立,虚妄无实。人误以为有我,所以视一切法为真。 无人能证明三世是有是无,亦无人能证明六道是有是无。是有是无皆妄想。有是自心妄记有,无是自心妄记无,都无实义。心生则有,心灭则无。心生心灭,俱是妄想,故是有是无俱是识造。识不真实,所以一切有无之法,亦不真实。 通过修行,不能证明有或没有三世,亦不能证明有或没有恶道,但是能证明三世六道俱不真实,从心想生,从妄念有,从分别来。 三世只是一个名字,六道只是头脑中的一个概念。若无人立,三世何物?若无心称,六道何名?故知,一切法从心而生,是人所立。人不真实,所立之法,亦是颠倒。人从识生,故所说一切法,俱不离识。众生如此,佛亦如此。所以佛言,吾四十九年,一字未说。又云: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问:您说六道非实,三世不真。那我们明明看得到有人道,有畜牲道,有人有马,有猪有狗,有的人还能看到鬼道众生,也有人亲历过地狱。也明明记得过去的事,也明明有未来,怎么能说都是假的呢? 答:人刚初生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人。人喝醉酒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是人。人兴高采烈地玩耍时,也不知道自己是人。人睡眠时,病重时,成植物人时,不知道自己是人。人长大了,被灌输了人的概念时,给自己安上“人”这个名字。人酒醒了,有人问他,你是人吗?他一动脑子,想起来自己是人。人不玩耍时,饿了想吃东西,发现自己是人。你会说,人刚生下来,人睡着了,人病了,也是人啊!不,是你认为他们是人,是你在想他们是人,他们自己并没有那样认为。所以,人不是一个确定的真实的存在,它是从缘而有,虚妄而有。人不自人,因心为人,因想为人,因分别而成人,因概念而是人。 猪狗、牛马、花草、树木、小虫、天神、恶鬼,生死,轮回,父母、恩爱,一切善恶是非,都是如此。过去、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正做“猪”时,没有猪。正做“虫”时,没有虫。正在“现在”,没有现在。正“生”时,无有生。猪是人做,虫是人定,生是心生,时间是念有。诸法是妄念,三世是识有。 所以,六道不在外境,心生即六道生,心灭即六道无,究竟为幻,无有实性,假名为空。所以六道者,即非六道,是名六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亦复如是,心生即有,有于念有。心灭即无,无于念无。是有与无,俱是空名,了无实义。 通达于此,不被境惑,不着幻道,故名出离六道轮回,实无六道可出。了达此理,不住过去,不念现在,不望将来,无生无死,亦无轮回,故名三世不摄,实无三世可出。
2019-09-30
-
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有意义,那就是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 你会疑惑,如果一切都没有意义,那人为什么还要活着?人活着就是为了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远离一切的疑惑和痛苦。这才是人生唯一和真正的意义。 人们误以为有一个我活着,所以不停地为这个自我创造意义。一旦生活中没有了意义,自我很难活下去。于是,人们继续寻找并创造出更多的意义。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 如果你观察到所有的事物都是意识心念折射出来的幻影,所有的事物都不真实,你将不再努力达成任何事。你再也不会为任何事赋予意义。你深知,意义来自于观念,价值来自于妄想。没有任何事是有意义的。 当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实相,你再也不想去谋划任何事,你不再追求做成任何事。这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使你远离了一切地奔波劳碌:身心世界所有的痛苦。 不管你想达成什么事,它都会为你带来苦。因为那一切都是无常的。你通过任何努力所达成的事还会坏,还会消失。你想变得富有,长寿,健康,减肥,变得聪明,开悟,解脱,圆满,你还会贫穷、患病、变胖,健忘和迷失。你有丝毫想达成的事,你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圆满和解脱。 真正的圆满与解脱,根本不需要达成。当你什么事都不想成功时,那是唯一永久的成功,那是不可改变的圆满。 去观察诸法无常,去领悟一切无作,去默契无愿的世界,去享受现成的一切。你会发现你所有的不安和痛苦消失了。 世人皆讨厌一事无成,我独爱一事无成,我奉行一事无成,我以此为我生活的座右铭和指南针。当我想达成什么,我知道自己又偏离了正路,我会放弃那个愿望,放弃那个想法。我立刻恢复了安宁。 我会时常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只有一件事是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我会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有意义,没有任何事有意义。
2019-09-29
-
做佛事
做佛事 问:顶礼师父,还是想请师父慈悲开示,超度、拜忏、水陆法会、放焰口、这些佛事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答:超度、拜忏、水陆法会、放焰口,是为多事,不为佛事。佛事者只是平常事。 何谓平常事?平常用心,无异用心,无造作心,无功利心,无有求心。 穿衣吃饭是名佛事,何以故?用心平常。 言谈举止是名佛事,何以故?直用直行。 行住坐卧是名佛事,何以故?无妄用心。 待人接物是名佛事,何以故?无功利心。 日用万行是名佛事,何以故?不离佛故。 超度者不名佛事,何以故?以有妄想故,不了真实故,颠倒用心故。若众生不实,无人无寿者,谁做超度?度脱于谁? 若能了此实相,一念不生,亦不诵经,亦不设坛,亦不请僧,亦不唱念,是名超度,是名佛事。 拜忏者不名佛事,何以故?罪不可得故,忏是妄想故,劳累身心故。若拜者及所犯罪过皆不真实,俱无实性,谁为忏者?所忏是何? 若能了此实相,不须焚香,不须礼拜,不用忏悔,不用痛悔前愆,不须痛哭流涕,一念不生,拜忏完毕,是名实相忏悔。 做水陆法会者不名佛事。何以故?水者,众生贪欲爱憎之念流动不停,是名为水,非是水中有命。陆者,众生坚固妄想执着犹如陆地,是名为陆,非是陆上生命。做水陆法会,非是超度有形飞禽走兽,而是度脱自心爱欲知见妄想执着。 若能如是了达,如是知见,如是妄念不生,是名水陆法会,是名佛事。 又超度者,超一切见,度一切有,是名超度。超于生死,度于妄情,是名超度。拜忏者,拜拜得失,心无纤尘,是名拜忏。再见烦恼,拜拜牵挂,是名拜忏。不随生死流,不住解脱岛,是名水陆法会。 若着聚众唱诵、领众忏悔,燃香烧纸,持咒洒净,设坛施法以利众生者,是为迷信,是为颠倒,是入无明坑,非但不能利益众生,反增生死业,相牵入恶道。 佛事者,非有其事,但是对治众生种种妄想颠倒无明。莫着于事,是名佛事。莫着于相,是名超度。莫生妄想,是名法会。不见过愆,是名忏悔。 欲做佛事者,当撤销神坛,拿走供品,取消拜垫,熄灭香炉,驱散僧众。 欲做佛事者,当独处寂静,息虑忘缘,以智慧心,观察实相,了达空法。 欲做佛事者,当不起妄心,不妄施为,饥来吃饭,困即睡眠,一切直用,一切直行。 欲做佛事者,当悟无为法,当了佛无生,当知佛无事,当做无事人。 欲做佛事者,当如是学,如是做,如是不生法相,是名真做佛事,是名法施会。
2019-09-29
-
擒贼先擒王
擒贼先擒王 问:师父好,当我住在妄念中而生烦恼时,这时我看到了自己住在念头中,我立刻出离了念头,立刻就解脱了。那个站在后面看到自己妄念并让自己出离于妄念的就是觉性吧?它也称为智慧,又名佛性吧? 答:那个仍是你妄想,它不是觉性。那个让你出离于妄念的你认为是觉性的东西已经过去了,是你现在的妄想在分别本来不住、无所有、离心意识的真正“觉性”。觉性不可觉,觉性不停留,觉性无前后,觉性不可住,觉性不可想,觉性无觉悟,觉性亦无迷。不住觉与无觉,是名觉性。 问:但是,因为那一念觉我出离了妄想,不再烦恼,为什么它还不是觉性,还不是智慧?而是妄想呢? 答:虽然它仍是妄想,但以此妄想可除妄想,令你不住妄想,得于解脱,故假名为智,亦名修行,实无智慧,亦本无缚,但妄以为迷,妄自为觉。此一念觉,只是觉性之用,实无有体,亦不可得,亦无有住。若住于此妄觉,若执为觉性,是妄非觉。觉者,离觉离迷,对妄称觉。既离迷已,觉亦不得,离此觉迷,是名真觉,亦名觉性,亦名佛性,非是二法,亦不离二法,不可思议,识此者,是名见性。悟此者,是名见真。达此者,是名为佛。实无有法名为见性,名为见真,名为佛也。 众生不悟此性,于自心一切妄想境界中或执或迷,或住或着,所以不得解脱。擒贼先擒王,学道先识假。若识得假即见真,实无真可得。若不住一切有无二法,不住觉迷,不住妄念,亦不灭于念,是名佛性,亦名默契。既称默契,当知无人生于默契之想,亦无有法可默契也,只是不妄施功,不逐于幻,不惑于妄,说名得本,亦名菩提。种种称谓,皆无真实,但默契法性,不增不减,性自解脱尔。 学法识得一切为幻,即见真也。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既见得真,不复迷于自心境界,不复着于一切有法,是名破有法王,出现于世。破有法王者,非佛非众生,非你非我,觉性之异名,不住之状态,觉悟之称谓,般若之作用,无二无别。但有言说,皆无实义。但有所表,不离情识。但有所示,是假非实。 故,佛不住般若,般若不住佛。 佛不住觉性,觉性中无佛。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 佛不得解脱,解脱对众说。 佛不生觉想,若生于觉想, 是妄非真佛。 真佛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真佛不可表,所表是妄想。 真佛超一切,一切不可及。 真佛度一切,实无一切度。 告诸学道人,本无人学道。 无佛无有我,道只假名字。 学道当无学,不见无学者, 会得此中意,假名为道人。 问:师父,您也说那个能离的是智慧,是作用,是觉性,名字不同,也可以称佛性吧?既然可以解脱,命名为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不执着名字就可以了吧? 答:实无那个。若有那个,是妄非觉。实非佛性,若以此为佛性,则住于“佛性”,佛性不可住。 若以此为真,则妄见妄想, 妄见于迷法,则执着于离, 若着于离法,还同于迷惑。 是离亦是妄,非是佛性觉。 佛性觉非觉,无离无不离。 若执离为智,是缚非佛法。 佛法但识假,莫住于离假, 离亦不可得,得亦非真得。 离不离非真,妄念自消停。 妄念本无住,知是名离法。 无有住妄念,亦无念能住, 是名觉性觉,不可思议性。 所以, 若错认佛性,是认贼为子, 若将妄为真,故有此疑惑。 识得真佛性,一切不能惑。 无有一切问,我亦无所说。
2019-09-29
-
出离于头脑,解脱于轮回
出离于头脑,解脱于轮回 问:感恩师父,我每天都会看师父的文章,但还是会有疑惑。师父有时说无地狱,无六道轮回,有时说速入三途。我理解的悟了就没有这些,迷了就会有。有时观想自己死时四大分散,什么都没了,没有来去,但心里还是会恐惧,恐惧自己平时说所做的好多都是地狱的因。再就是恳请师父具体开示在生活中怎样做到无所住,感恩师父。 答:你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掌握真正的修行关键:修行不是头脑的思维和分别,而是从当下开始觉悟到头脑和念头的虚妄,练习不住于头脑,不相信头脑,出离于头脑。 解脱不是在你头脑中进行,恰恰是从头脑里出离。解脱不是在未来解脱,是当下出离于念头。解脱不是发生在死时,而是随时解脱。了达死亡是头脑演绎和编造的,并没有死亡,才能真正出离生死。而这,跟四大分散没有任何关系。四大分散,那是发生在幻象中的事,那是头脑和念头编织的故事,那是佛陀的方便说。你一念想到死亡,你一念四大分解,你一念堕于恐惧。你念念想到临终,你念念四大分散,你念念入于地狱。所以,死亡只发生在虚妄的念头和头脑的想象中,真实之中没有我,没有我生,没有我死,没有四大,没有四大分解。你想到就有,若不想,谁在死亡?谁在分解?谁堕三途?谁求解脱。 当我说“没有六道,没有三途,没有轮回”时,我是说,当你没住在关于“六道”、“三途”、“轮回”的观念时,当你没分别这些名相,当你于这些词语没做任何想象时,你是解脱的,你出离了六道,你不会堕入三途,你没有轮回。其实并没有实有的六道、三途、轮回可出。你出离的只是关于它们的想象,出离的只是一些概念,你出离的是头脑。六道、三途、生死,它们住在你的大脑里,而大脑是一切幻境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幻!是你误以为有我的地方,从那里出离,你来到了真实之中。实无真实。真实者,但离妄想,但不住于幻境,但不信于念头,解脱于头脑,知人法俱无我,是名真实,是名不生不灭,是名如来佛性,是名阿耨菩提,又名大般涅槃。实无有法名为佛性,名为解脱,名大涅槃也。 当你住于念头,相信于念头,于法生心,于相生心,于名生解,于相着相,于我而做我想,你入三途如箭射。你一念想于死亡,你一念入于生死。你一念回忆起自己以往所做,并住于彼,你一念入于地狱。你一念执着六识境界,你一念轮回六道。你一念着于有我想,你一念恐惧。你念念住于如是妄想,即是你无间地狱。地狱者,实无地狱,但是你念住之别名,恐惧状态之假名。 你直用直行,思而不住,想而不着,分别不做分别想,做一切时不做一切想,常应诸根用,而随处无滞着,即随处解脱。 于现实生活中,善护六根,多做牧牛的功夫。知一切法唯心所现,但有其相,并无实法,不即不离,莫住于念,亦不住无念,于念而无念,善出离于念,即是修行,即能转依而自在,转识而成智。所谓成智,实无智也,但离识心妄想,假名为智。解脱亦尔,但不自缚于念头,不自己吓于自己,是名解脱,实无解脱。真亦如是,但离一切虚妄念头,即是真性,实无其法,莫着于真。若于真生念,若觅于真,还同虚妄。
2019-09-29
-
一心办道
一心办道 你为什么总是会迷于幻境而错失真实?散用其心,不知收摄六根。念随境转,无力转身。 散用其心,道力不充,所以被它烦恼铁钩勾住。若人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你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好了,所有的事都能做好。培养专注地做好一件事的习惯,是一种功夫和底蕴。有了这样的底蕴,做任何事都能做好,都是一种享受。事情本身不重要,培养做事时的专注用心的精神很重要。 一个体操运动员,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训练体操动作上,所以他们能表演出优美的体操。一个画家,一生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画画上,所以一定会在画画这件事上有所成就。一个钢琴家,每天八个小时练琴,若能坚持,假以时日,一定会演奏出动听的乐曲。一个道人,立下修道解脱的志愿,每日如法修行,如同本业,念念在斯,时时提斯,如母念子,如夫念妻,坚持不懈,若能终生不退,必证圣果。六祖大师云:常念修行,是愿力法。愿力法者,制心一处,只做一事,持之以恒,中途不废。 经云:五根若散,则无念慧。念慧者,定慧也。若五根不散,一心一用,则念慧不失,自然不会迷于外境。所做功夫,可转习气。生死业力,无由得逞。 修道之人,其心应专。不得兼顾,亦不得夹杂。若一边忙于世法,一边修学佛法,心不在焉,徒劳费功,二俱不成。若欲修行得力,有明显效果,当多用心在修道上,摒诸外缘,世乐知止而足,世法不可贪求。善护六根,不令外驰。读经看论,以明法理。安禅静虑,定慧等持。如说而行,验证实际。得大解脱,不复沉沦。 若不能如是制心一处,而以散漫心、怠慢心,逐乐心,贪有心,侥幸心,疏忽心,欲修无上佛道,如煮沙成饭,无有是处。若欲成就世间有为功业,学习技术功巧,尚须用心专注,全力以付,方能小成,更何况成就出世间无上道,究竟解脱生死烦恼大海,不用心办道,如何得成?所以劝诸学人,欲学佛法,第一当乐远离。远离俗事,一心在道,亲近明师,听经闻法,如理思维,如说而行,真正践行佛道,而非口说般若,行在有中。时光不复,功夫未成,自陷沦溺,无人替汝。
2019-09-23
-
放生之法
放生之法 佛弟子放生,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行方式。佛说放生,本为启发众生本性之慈悯,示众生一体之大悲,是入道之方便,非为真实,故不可执着。如果把放生作为一种形式而刻意为之,大肆行之,此背佛意,三世佛冤。 道法自然是最高的修行,一切随顺自然,顺法因缘,无心而为,是最有力的修行。若无心而踩蚁则无罪,有意而放生则有愆。放生当随缘而为,无心而为,自然而为。若以之为功课,虽修放生,却长无明。虽行慈善,却成可悲。 若欲放生,当悟何者为生,何为放生。若不见有生,是名放生。不见有灭,是名放生。不见有我,是名放生。不见有物,是名放生。 放生有罪,若以种种妄想知见而行放生。放生有罪,若见我人众生相而放生。放生有罪,若见生死得失而行放生。放生有罪,若有彼我能放所放而行放生。 知法缘生而实无生,则名放生。随缘而生,不着于生,是名放过自己。若人能放过自己,则一时放过一切生死。 若放鱼鸟虫鳖,此是修慈,非名放生。慈若能修,是世间慈,非是真实慈也。慈若可为,是有为慈,还归磨灭,非真实慈。慈若有得,则还同失,是生灭慈,非真实慈。真实之慈,非从修得,非从放生物命而得。见于实相,无生可放,不干涉因缘,不起妄心,是真实慈。顺于无为,不取于相,道法自然,是名真实慈也。若能放于世慈,悟真实慈,是名放生。 《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舍慈得慈。得慈之时,不从因缘。云何名为舍慈得慈?善男子,慈名世谛,菩萨摩诃萨舍世谛慈,得第一义慈。第一义慈,不从缘得。复次,云何舍慈得慈?慈若可舍,名凡夫慈。慈若可得,即名菩萨无缘之慈。舍一阐提慈、犯四重禁慈、谤方等慈、作五逆慈,得怜愍慈,得如来慈、世尊之慈、无因缘慈。云何复名舍慈得慈?舍黄门慈、无根二根女人之慈、屠脍、猎师、畜养鸡猪如是等慈,亦舍声闻缘觉之慈,得诸菩萨无缘之慈。不见自慈,不见他慈;不见持戒,不见破戒;虽自见悲,不见众生;虽有苦受,不见受者。何以故?以修第一真实义故。 放世间活物之生命,是世间慈,是黄门慈、蓄养鸡猪如是等慈。若欲行真慈,行真放生者,当舍如是之慈,悟于第一真实义,如来之慈。如来之慈,无一切相,离一切慈。 放掉内心贪嗔痴慢,放空自己一切所见,放下妄想分别,是名放生。放过一切有为,不住无为,随分过活,而无忧恼,是名放生。不起慈心,不生悲想,不见生命,不见死亡,无有颠倒,此名放生。世人修行,当悟真实,无生可放,无命可救,任物自生自灭,而不见生灭,是名放生之法。
2019-09-23
-
解铃还须自己
解铃还须自己 凡夫耐不住无事,找事去做,然后出现问题,迷在事里。然后解决问题,付出努力,摆平事。这时,花已枯,人已老,再看山水,山水无光。再看伊人,伊人萎靡。 智者安于无事,不去找事,淡泊简约,终日独处而安宁。举目看不到需要做什么,找遍找不到一个问题,没有事可解决,以玻璃心,看幻世界,哪儿哪儿都美。所以愈过愈楚楚动人,愈老愈精神矍铄。 那些声称回避问题是怯弱,勇于面对是勇敢,过得了一切境界才是好修行人的人,都是庸人自扰,自作聪明。过的了一切境界,不如无境界可过。解决的了所有问题,不如无问题。参破的了一切猜想,不如不想。征服了世界所有的人,不如找不到敌人。 过的了所有的高山,不如绕过。绕不过,扭回头过。不能绕,说明你无智。不肯回头,说明你太执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者,以妄自罚。杀害者,以求自杀。妄求不有,即屠刀放下。知足不乏,即立地安家。能安家者即佛,能回头者即祖。若欲归家,总须知止;若欲解脱,放下营求。 若悟一心,无外境界,有何境界须过?若悟无我,法亦无法,谁去过境界?什么是境界?境因心立,过境因人。心不有心,境不自境。若心我俱空,无境可境,无人可人。不动一念,即过一切境界。不施一功,即一切得成。 烦恼皆因有我,无我烦恼何居? 胜负只在有求,无求胜负同虚。 生死原来是妄,世间一切皆幻, 悟之无生法忍,何来肯与不肯。 一念向幻求觅,被它玄妙拘系, 不如倒头睡觉,管它真如习气。 莫住幻成为真,忽然一切全空, 再看过往钻营,尽是一场笑柄。 统得千军万马,不如呆呆傻傻, 过得一切人境,不如四壁空空。 放眼世界愚人,无人将与为缚。 自己压迫自己,无人逼迫于你。 不能安于虚寂,即寻三五知己, 今天你好我好,明日各奔东西。 本来清净安居,何必自讨没趣。 自在纵横无迹,神鬼皆生羡嫉。 非但祖佛如此,你亦不少毫厘。 系铃不是别人,解铃还须自己。
2019-09-23
-
佛祖之度
佛祖之度 问:记得师父说过,佛是自度者,佛不度众生。阿罗汉亦是自度。请问,佛自度与阿罗汉自度,有何区别?阿罗汉是自了汉,禅宗祖师也多有自了而不度众生,二者有何区别? 答:佛自度者,不做自度想,更自无做佛想。阿罗汉自度,做自度想,做解脱想,实未解脱。以有我有度故,非是真度。 问:您非阿罗汉,如何知阿罗汉境界?您亦非佛,如何知佛所想 答:我一念生自度想,即自心做阿罗汉,故知阿罗汉境界,实无阿罗汉。我一念无自度度他想,即自心做佛,自知做佛,实无佛也。 佛说,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法名为佛也。阿罗汉云: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皆办,不受后有。阿罗汉以有我有尽,有梵行可立,有所做皆办,有不受后有,所以未得真正解脱,不得自度,以为自度。 阿罗汉所了,实则未了,以了人无我,未了法无我。只证妄空,非悟真空。自住涅槃,以为寂静,非证涅槃,不达真静。自谓不受后有,实则未透无生。 我禅宗祖师,是真自了,亦能了他。能真了者,自尚不得,何况于他。不见自他,是名自觉觉他。达此者,是名为了。此了者,一切皆了。我禅宗祖师,不见实有众生,故不度而度,不起一念,即四禅八定、无量三昧,一切佛法,顿证无余。此之境界,文殊普贤,后身弥勒,尚不可梦见,何况声闻小果罗汉? 我说我禅宗祖师者,是名为我,非有我也。我说阿罗汉者,亦复如是,是名阿罗汉,非真有阿罗汉。 阿罗汉者,只度粗贪嗔痴,分段有相生死,实未度一切生死。无始贪爱,一切妄习,厌恶生死,贪着寂静,尚不自见,何况度之?阿罗汉出离生死,犹救头然,只顾自己,无心顾他,亦无善巧,无慈悯心,无方便慧,但有问法,唯现神通。所以名为自了。 佛及祖师,分段变异二种生死,究竟悟空;人法二无我,究竟了达。一切神通,游戏三昧,随意示现。无始妄习,更无主宰。不厌生死,不求涅槃。知一切法唯心所现,见一切法皆是自心境界,平等如幻,更不起分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无碍慧,广度众生,而不生一念度生之想。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佛及祖师,不见自,不见他,不见度,不见法。不见了,不见不了。佛与祖师,知一切法,尽是假名,从心想生,从妄想生,从分别有。故随缘示现,而无爱见执着。终日无为,不做无为想。终日劬劳接众,而无一念疲厌之心。水边林下,街头江边,或匿迹消声,或招摇过市,尽是自在逍遥。或与众同事,或隐伏闹市。或天真率性而居,或嬉笑怒骂演法,不拘一格,超然物外。非是二乘天人所知境界。 所以阿罗汉自度,与祖佛自度,非是同度。阿罗汉知非而一念觉悟,即做佛做祖。祖佛若一念生自度而度众生想,即自堕凡夫。 若欲修行,当如佛如祖度,当无生心度。若心不生,则佛祖为何人?
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