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遁入空门
遁入空门 一扇门,原来门框门楣上什么都没有,你走进门口,什么也没想。门上本没有任何故事,关于门,干干净净,那是一扇空门。人们对之甚至视而不见。当有人在门框上贴上过年的对联,门板上贴着福字,门旁边的窗上贴着窗花。人们再看见这扇门,于是“年”的世界进入了人们的心里。年本来是没有的,几个字,几张纸,几个图样,就造出了一个世界。 如果人们在门上贴着“喜”字,看到“喜”字的人,还没进门,仿佛就看到了一对身穿礼服的新婚夫妇。人们透过一个剪纸的“喜”字,就会看到一个“结婚”和“喜气”的世界。 如果门口摆着花圈,门上贴着挽联,门前挂着幡,人们会看到有人去世了。那扇门被赋予了一个死者的世界。 如果门上贴着一个“佛”或者一个“禅”字,人们会立刻看到一个修行者的世界。种种关于佛和道的故事会在看的人头脑中联想出来,这种联想的速度之快,几乎难以察觉。 如果门上贴着茶庄或者饭店的名字,你会看到一个商人经商的世界。 门还是那扇门,但是因为写了不同的字,摆了不同的装饰,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事实上,你并未看到什么窗花和喜字,也没看到佛道和修行,你也没看到饭店或茶馆,你看到的是自己投射的意识、心念和知识。 几张纸,几个字,一点装饰无法构成世界。一幢大楼,无数房间,很多员工,也无法构成一个公司。无数城区,工厂、街道、居民、住宅也无法构成一个城市。世界、城市、公司来自于我们的头脑的想象和创造。头脑里产生的千万种观念和联想,构成了过年,结婚和死人的世界。 万事万物并非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你的分别和妄想,皆出自于你。你造世界,你生诸法。你用什么观念看世界,你怎么看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但是,无论你怎么看世界,那都是影像的世界,不真实的世界。 意造世界,识生诸法,心造万物,念成境相。外境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外无法,法从心生。去看那心未投射任何概念的“世界”,去看不带任何故事的“门”,去看意未到达事物之前的本来面目。走进那扇没有故事的“门”,那才是真正的风景,那才是寂静的世界,那才是真正诸佛所在的地方。那是真正的空门。 诸行者,不被自心的分别所骗,跟我一起“遁入空门”。
2019-10-31
-
停止有求之心,诸苦自息
停止有求之心,一切诸苦自息 幸福的人只有一个特点,知足,能知足,所以常乐。不幸的人,只有一个特点,贪求。求之不得、求之又失,得之不满,复而更求,所以痛苦。 时下患焦虑、抑郁、空虚等各种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百无聊赖,每日被负面情绪笼罩,一点也不快乐的人数不胜数。人们看不到自己痛苦的根源,也找不到治愈身心疾病的方法,所以如陷泥淖,不能自拔。 一切的痛苦来自有求之心。减少自己的欲求到最低处,接受自己的任何现状,所有的逆境立刻消失,所有的痛苦瞬间息止。 千千万万人学习佛法,修行用功,得解脱者少之又少。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法胜过无求。欲行解脱大道,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 如果你现在正在病榻之上,生命垂危,你的痛苦不是来自你即将离开人世,而是来自你还想活着,你在求活。放下这个欲求,接受死亡,你的痛苦和恐惧立刻结束。 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了,整日无所事事,你焦虑、绝望。你的焦虑和绝望不是来自于你没有工作,而是来自于你想拥有一份更理想的工作。降低这个欲求,或者放下这个欲求,你可以找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管收入有多低,只要能填饱肚子即可。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可以选择去乞讨,去出家,或者一直躺在家里等死。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是不应该的,在智慧的人心里,不存在积极和消极,只有如何选择快乐地活着。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你开心,只要你没有痛苦。快乐跟尊严、道德、价值没有任何关系。跟尊严、道德、价值有关的是痛苦。 如果你没有任何原因的感到沮丧,看不到生活的意义,也没有兴趣做任何事,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你因此而抑郁、不安、彷徨,那么,让你抑郁的不是看不到生活没有意义,而是你看不到生活本来就没有意义,你在求有意义的生活,你在摘一朵空中花,你在无中求有,所以你不安,你惶恐,你痛苦。放下想在生活中寻找意义并让自己过得很充实的这个欲望,不仅减少外在的需要,也减少自己内在的需要。只要能活着,能呼吸,能睁着眼睛,能吃饭,能走路,甚至只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你都很满意,你会成为最快乐的人。 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最低处,让自己的欲望减少到只要能活着,看清自己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过多的欲求,放下这些内外一切的有求之心,解脱立刻来到你面前。 你的烦恼和痛苦永远不是来自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甚至想博得别人的一句赞美,都会让你陷在烦恼中。有求皆苦。 如果你甘心做一个废人、一个无用的人,一个生活最底层的人,一个没有任何理想、期望的人,一个得过且过,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你的一切痛苦都会无影无踪。如果你甘心做一个乞丐,一个不要身份,不需尊严,一无所有的人,你会立刻活在极乐。 如果你甘心自己只要能呼吸,只要能看到今天的太阳和天空,你就很满意,你是世界上最富足和幸福的人。
2019-10-31
-
庭前一枝花,经年也不开
庭前一枝花,经年也不开 阿弥陀佛,师父好。请师父开示:既然往生和极乐是当下的事,那么,往生与极乐就是一种内心的精神状态。那么,人死了去了哪里?肉体化为灰尘,神识去了哪里?随业流转吗? 答:如果你真正领悟了当下,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当下并不是指一种内心的精神状态,而是实相,是超越时间、空间和思维意识的如实“状态”,你根本找不到任何比喻能形容当下,除非你不去思维和形容它。在你没进入头脑和概念的刹那,也即六祖大师开示慧明上座“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的这个“正与么时”,那一瞬间,勉强称为“当下”。但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的“那一瞬间”与“当下”,因为当你形容“那一瞬间”或“正与么时”时,它早就过去了。任何事物和状态从来不会停留,刹那都不会停留,所以时间和状态是不存在的。 死亡、往生、生死是建立在虚妄的时间假相中的概念,从意识而有,并非真实。一旦你真正领悟了实相,远离了头脑因分别而产生的时间和生死概念,你就进入了“当下”,那是无生的世界,是真正的极乐,是不生不灭处。“那里”并不是一个方所,也不是什么状态,它超越了意识的理解,非心能测,佛亦不识;“那里”并没有身体,没有神识,没有生,没有死,没有变化,没有物质,没有精神,没有状态;“那里”无一切法,无一切概念。 “人”、“肉体”、“人死了”、“去哪里”、“神识”、“业”、“随业流转”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虚妄的头脑中的妄计所执法,人不知不觉就会堕入这些概念编织的幻象世界,佛把众生的这种无明和习惯假称为“随业而转”,事实是,并没有什么业和恶趣,一切唯心所造,唯识所现,唯念流转,虚妄不实。识与念皆是虚妄,所以,从根本上说,并没有什么在流转。心生则随念流转,心息则流转自息。 此事超心意识,向他人描绘不得,唯自悟自修,自觉自证,默契方知。众生纵明此理,未得用功修行,未转识心分别妄计的习惯,还是会堕入于自心妄念所造的虚幻三途中。一念生,即五阴生,世界起,诸法有;一念灭,则五阴灭,世界空,诸法寂。此事须亲证,此事须心行,口说当下,戏论极乐,穷劫不得亲见极乐安享当下。拟心即错,动念即乖。唯大智根熟之人,于石火电光刹那之际,窥得那一念未生之本来面目,妄心一歇,歇即菩提。所以古人云,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若不想流转三途,直下极乐,莫在这里想它肉体神识这些名相之粪,徒劳无用。但看:庭前一只花,经年也不开。你道为何?再来,再来!
2019-10-31
-
专注但不执著地做事
专注地做事不是执着地去做事 顶礼师父!请求师父开示:我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和家人吵架,明知吵完架就完事了,就应该放下,但事后还会很痛苦。看到师父“专注地做事”的文章,那请问师父,专注地吵架时,是“有力的修行”还是正被头脑欺骗而不察觉? 专注地做事,不是指执着和专注地生烦恼。吵架并不是我要说的专注的做事,它已经被头脑所骗,是一种自我执着的习惯性表现,但即使这样,吵架本身不会带来长久的痛苦。吵架过后耿耿于怀,一直念念不忘,才会带来长久的痛苦,或者,每次遇到同样的事都会争吵,每次都会很痛苦,这就需要注意了。佛法是对治执着和住着的,只有掉入头脑,被念头欺骗,才有可能在一件事已经结束后还坚固地执着它,或者在同样的事情上经常痛苦。 离开念头的执着,就是有力的修行,不管你专注地做什么,只要你没纠结在念头认定的对错中,没有深深的执着幻境,都是有力的修行。专注地做事,正是离开念头的住着的一种智慧和善巧方便。我说的专注的做饭,专注地走路,专注的工作,不是一直永远在那里做饭,干活,工作,不是一种机械性的重复劳动,更不是消极地去做事,而是不打妄想,不落入故事,没有执着和痛苦的做事,是自然而轻松的行为。专注的做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出离头脑,甚至是休息头脑,不是去自寻烦恼。 如果你因为习惯,没有忍住和别人吵了架,没关系,吵过架就立刻放下,忘掉,出离头脑对吵架的住着,这才是你的修行,而不是给吵架贴个“专注地吵架”的标签,以此为由认为吵架是对的。如果那样的话,你也可以说,我专注的痛苦,专注的烦恼,专注地骗人,专注地纠结,全都是有力的修行,那就变成诤论了。佛法不是诤论对错,而是没有执着和痛苦地生活。
2019-10-31
-
不被头脑欺骗
不被头脑欺骗 师父,我学法已经四五年,从开始的吃素念佛,到后来的放纵自我,到现在的迷惑茫然。虽然每天在工作,但每天都在想这些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法”这东西已经渗入血液里了。我迷惑茫然,好像做什么都不对,学了四五年佛什么都没有用啊!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的心啊!我很无奈。 答:你真的每天都在工作吗?在我看来,你并没有好好工作,你工作的时候没有专注,而是在打妄想,并且这些妄想还带到了你工作之余,所以你会觉得累,觉得迷惑和茫然。 也并没有什么“法”渗入你的血液里,而是你落入了自己的妄念中没有发觉而已。你更不需要知道什么是你的心,只要能不起妄念,自然就会安心,而那与有没有心没关系。“心”也是我们的一个妄想而已。但有一法,不离妄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没有安住当下。当你没有专注地做好一件事,而是落入了头脑的妄念中,这时,你就会不安心,你会被你的妄想带着不知不觉制造出无数的问题和可怕的幻境。真正的修行是从认真专注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开始,从此刻开始,而不是专门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修行”。所以,你自认为的学了四五年佛法,有可能真正连一天都没有在修行。 如果你在打坐或诵经时而妄念纷飞,想着工作上的事,为此而纠结分心,事实上,你没在打坐,也根本不是在修行;如果你在工作时,没有想着修行上的事,而只是专注地工作,其实你不仅在工作,同时你也在进行着最真实有力的修行。修行跟我们做什么没关系,而跟我们做什么时候是否专注有关。 专心地做事,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掉进头脑的幻境中,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才是真正地学法。如此学法,进行一天,胜过在妄想中修行一年。如此专注地做事,虽从未有意识地在修行,却是真正的修行。 因为从来也没有专注地做事,没有好好地休息头脑,所以,即便工作结束了,自己无事可做的时候,你还会被带到自己的妄想中,甚至妄念会更多,而产生了上面的诸多问题。 如果你实无法找到更好的方法休息你的头脑,在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做一些轻松的事。比如,去厨房看看灶台周围是不是有很多油渍,然后找出厨房专用的去污剂,好好把灶台周围清理一遍。清理污渍不是主要目的,让自己有事可做,做事的时候,让自己不再胡思乱想才是目的。如果家里没有去污剂,那就去超市买一个厨房专用的清洁剂,然后把厨房好好的清理一下。 你什么问题都没有,就是因为从来没有专注地做事,没有好好地休息头脑,而习惯于活在妄想中,掉进了妄想制造出来的问题里,给了头脑无事生非的机会。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就去专注地干活,去买菜,去烧饭,去看电视,去擦马桶,去洗衣服,去做点儿什么,一切问题都没了。在上班的时候,专心地工作,把所有关于修行的概念,修行的问题和方法全放下,安心而专注地工作,那才是你真正需要用功和修行的地方。只要一有问题,就去专心地做事。直到你能在任何事上都安心,不再被自己的头脑欺骗,你就可以歇着什么也不做了。
2019-10-31
-
疾病呼唤爱
疾病呼唤爱人们因不理解疾病,讨厌疾病,对治疾病,而加深了患病的程度。所有的疾病的来源于误解和讨厌。所有的“疾病”本来是都身体上出现的正常变化,并非疾病,也并不真实,就像身体上健康的部分一样。因为被赋予了“病”(不好的状态)的观念而被心念区别待之,因而讨厌它,对治它,驱赶它,想赶快地除掉它。“疾病”因此而被孤立和分离,从虚幻变成了真实。事实上,没有任何东西是能被厌恶和分离的,最终导致被厌恶和分离的只是念头,念头的自我对抗、纠结和痛苦折射到身体,产生了身体的变化,然后恶性循环,形成了“疾病”的观念。治愈“疾病”的最好方法,首先放弃以“疾病”的观念去投射自己的身体,忘掉自己的身体,不相信自己“病”了。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去爱自己的“疾病”,爱那些“疾病”的观念,爱身体上那些正常的变化(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不好的变化),不要去厌弃它们,不要老是想着把病治好,把病赶跑。厌弃“疾病”,治病,是生产“疾病”的真正原因。当你理解了“疾病”只是一些观念和因之产生的厌恶情绪,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疾病”。你将不再去厌弃身体上的变化,身体会自动康复。就算身体没有恢复如初,它也不再使你困惑和痛苦。让你困惑和痛苦的是你对身体上那些变化的厌恶,是那些负面的念头和情绪。那些念头足足可以使一个人疯掉,甚至杀死一个人。罪魁祸首是那些虚妄的念头,但我们却把病归咎于身体。真正的疾病是厌恶,是对治,是分别,是分割,是分离,是清除。所有讨厌的情绪都会滋养“疾病”,所有的否定和指责都会带来痛苦。最好的治愈是爱,是接纳,是理解。理解“疾病”,理解身体的变化,不再厌恶身体的变化,接纳身体的变化,爱身体那“变化”的部分,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疾病”,是治愈一切疾病的最好方法。疾病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就像天使一样,它不应该被我们厌弃,它来是唤醒我们的,它来启发理解,它来呼唤爱,让我们变得勇敢。“疾病”会让我们学会爱,它会让我们看到自己完全“健康”。当你完全接受身体的任何变化,放弃了对治,不再厌恶“疾病”,甚至用理解和爱去对待“疾病”,疾病会消失,“疾病”的概念会消失,“疾病”会成为理解和爱。
2019-10-31
-
灌顶与加持
灌顶和加持师父,我有一个问题请教您。人们都说师父对弟子、学生,或者释迦牟尼佛等圣人对他们的追随者都有加持力。师父给弟子灌顶能清除弟子业障、增加能量。这是真的吗?答: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您想过另外一些问题吗?谁是师父?谁是弟子?谁是释迦牟尼佛?谁是他的追随者?什么又是加持和灌顶?业障和能量又是什么?它们真的存在吗?如果这些问题您没弄清楚,那么,您就会陷入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中:上师的加持和灌顶真的有作用吗?真的能消除弟子的业障吗?弟子对师父的信心真的能成就无上道业吗?西方极乐世界存在吗?真的有六道轮回吗?鬼神真的存在吗?真的有因果吗?有太多的人持有这样的问题和见解:加持是存在的,加持不存在;灌顶能消除业障,灌顶不能消除业障;宇宙就是能量,宇宙什么也不是;六道轮回是真的,六道轮回不存在;有鬼,没有鬼;有因果,没有因果。他们之所以持有这样的问题和见解,是落入了妄计所执,即自性虚妄见,而不觉。什么是妄计所执?什么是自性虚妄见?就是于自心所起妄念,所现幻法妄见名、相,而生分别执着,妄计有无,不知诸法从心想生,因妄想分别而见有无。见诸法有无,又名自性见,又名虚妄见。诸法实相非有非无,唯心所现,如梦如幻。诸法因心而有,因心而灭,心生即有,息心即灭。谁是“师父”?“师父”只是一个从你的本性上生起的名字,它的真实之义是心,但您见的只是一个关于师父的妄想和概念,一个相而已。所以,师父是您的妄计所执,它来自您的妄想。谁是“弟子”?“弟子”也是一个名字,是我们于自心的幻影上妄见的一个假相。“释迦牟尼佛”,“他的追随者”,“加持”,“灌顶”,“能量”,“业障”,“极乐”,“六道”,“因果”等都是于本来清净心地上妄见的名相,它们的真实之义都是心,但众生看不到心,他们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妄计所执,都是一些观念和故事,一些相。所以,究竟来说,一切法都是妄计所执,都是自心虚妄见,了无实性,空不可得。若能离相,则得见心,心者,离妄之假名,实无有心可见。既然所有这些“师父”、“弟子”、“释迦佛”、“灌顶”和“加持”、“业障”、“轮回”,包括你我本身都是虚妄的,根本不实有,从妄想生,那么说师父对弟子的加持,说佛对弟子的摄受,都不是真的。虽然不是真的,但是,如果你明白了师父、释迦佛这些名相所指不是某个人,某个概念,某个相,而是你本性,从你本性而有,你不再迷于自心的妄想和假相,你看到了这一切诸法的本源,那能生万法的自性,而不执于自性这个概念,即是见性。若得见性,那么,就会得大自在,得佛性受用,即是真正灌顶与加持。若见性,即见真如佛,此佛非彼“佛”,是名为佛。若见此真佛,即是真加持,即是真灌顶,即除一切障,即除一切想。即是极乐,即得往生,即出六道,即无轮回,即是涅槃,即是智慧,即是大能。若不见此佛,而落入师父、弟子、释迦佛的概念中不得出离,那么,不论你如何修行,如何拜师,纵遇佛出世,亲自被佛摩顶受记,只是被妄想灌顶,被妄念加持,除不得业障,反增无明,非是修行,只增生死。
2019-10-31
-
只承诸佛心,不学诸佛法
只承诸佛心,不学诸佛法今日学人学佛,只学佛法,不悟佛心,故学法者多,悟道者少。为何学佛法者多,悟佛心者少?佛法看得见摸得着,有板有眼,有模有样。你礼拜,他跟着礼拜;你读经,他跟着读经;你坐禅,他学坐禅;你辟谷,他学你辟谷;你讲法,他学着讲法;你敲打唱念,他学敲打唱念;你超度,他学超度;你忏悔,他学忏悔;你说什么,他信什么。佛心无形,无相,不定,不可捉,不可持,不可思议,非意能知,非心能测,无方法可学,无门径可入,无理可知,无事可比,绝学无为,空无捞摸处。所以学人难措,难解难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如蚊子盯铁牛,无下嘴处,故多以心法为玄妙幽深,弃之不悟,转学有为,学他释迦牟尼佛、达摩、六祖、临济、黄檗佛法去了。更有甚者,创造各门各派,五家七宗,建立师承,让明眼人见了,嗤笑不已。 佛心者,一切众生本自有之,佛者,自心假名,非外有佛。众生自心本佛,唯自能识,他人识不得,亦教你识不得。他人所能教者,只是教你自识己佛。但悟自心佛,识得自己性,行得自己法,是真学法也。此心此佛,此性此法,唯己能识,唯己使用,向他道不得,亦从他学不得。若学佛学祖,万劫无有出期。六道众生,从一性出,皆一心妙用,千变万化,个个不同,个个是活佛。活佛者,自佛大道,千类万别,各行各道,是名佛道。若承同一道,学同一法,行同一行,是名死道,非是佛道。佛道者,我道也。我道各各不同,但行我道,即是佛道。若行他道,学他佛法,是名心向外驰。若行我道,天然而成,不加修饰,即现成佛,是真实法。一日,百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百丈曰:子以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以后丧我儿孙。百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黄檗说,若嗣马祖,以后丧我儿孙?此理何在?是轻视马祖吗?不是。马祖虽然大机大用,是马祖佛法,与我黄檗何关?人人道不同,各有自己道;我只承师心,不学师之法。若学师之法,丧我儿孙佛。今日学人,当领会黄檗不识马祖之真正用意,不学他人法,但会自佛心。若会自佛心,即知祖师意。
2019-10-31
-
概念未生时
概念未生时人们都认为自己不习惯一个人,其实,不是我们不习惯一个人,而是不习惯头脑的休息。当头脑休息下来,孤独、热闹、寂寞、无聊,压力、抑郁,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这些感觉只发生在头脑习惯性的活动里,发生在概念里。当头脑休息下来,所有的情绪都消失了,所有的概念未生,只剩下真实。当你一念未生时,你在哪里?你是谁?连这些问题都没有。“你”的概念消失了,“一切法”的概念消失了,身体、心、意识、思想的概念消失了,修行、觉知、证悟的概念消失了,烦恼、解脱、生死的概念消失了。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念未生未必是静坐在那里,也可能是你正在洗菜,正在计算,正在奔跑,正在演讲,正在非常投入地看一部电视剧。一念未生不是指没有念头生,而是没有住在一个念头带来的问题和执着中,没有因为这个念头而痛苦。我们不知不觉将头脑演绎的故事当成了自己的生活,而错失更广阔和自由的现实。现实向我们展现的更多,而头脑总是想把我们关进它的监狱,并用种种的“景色”诱惑我们。我们便被“喜悦”、“悲伤”、“兴奋”、“愤怒”、“忧郁”等情绪锁住,完全迷失在其中,忘了那只是头脑跟我们的游戏,那些情绪里除了虚妄,除了自寻烦恼,除了空无,什么都没有。让自己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来,休息自己的头脑。当你静下来时,看看自己一念未生时,你是谁?看看心未生时,诸法在哪里?心未起时,一切止息。因心止息,你会看到,心本清净,诸法亦净,一切烦恼本自寂灭。你不用起心而看,你休息了头脑,性会自看,净会自净,寂则自寂。
2019-10-31
-
一切尽不妨
若真修道人,一切尽不妨请教师父,刚才看到您的文章,突然想请问师父您不吃肉不喝酒的真实原因,是因为戒律还是因为众生平等?我刚接触佛法曾经吃素,是因为看到骨头像动物的尸体,后来因为白细胞低被劝说吃素。但是还是低,又继续吃素,因为说素食健康,但是我有时候会馋,却又一点都无法进口。师父不馋吧?答:我为什么不吃肉,不喝酒?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当我想那样做的时候,我会去做。除了我自己,谁能阻止我?谁能让我戒掉它们?佛陀能吗?戒律能吗?就算他们能约束我,当我的身体需要的时候,佛陀和戒律,就会跑到九霄云外。事实上,他们一直都在九霄云外,是我把他们请来的。你能请他们来,也能送他们走。禁止你吃肉、喝酒或允许你吃肉喝酒的不是佛陀、戒律和医生,而是你的头脑,是你的想法。当然,最终决定你是否吃肉与喝酒的是你的身体,是你的业缘。吃肉喝酒像任何行为一样,没有丝毫过失,除非你讨厌它们,除非你对它们有成见,除非你的身体抗拒它们。我为什么要吃肉喝酒?当我不想也不愿意吃肉喝酒的时候,谁能劝我去吃它们?没有人。如果我不愿意做,就算多少人逼迫我去做,我还是不会去做。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与做那件事对或不对没关系。很不幸,许多人做不做某件事,仅仅是因为毫无意义的对错观念,因为他认定的应该或不应该。他根本没考虑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当他违背了自己的心意,而相信了是非善恶观念,他就会变得不自由,甚至会很纠结,很痛苦。我为什么不听身体而听头脑的?我为什么不听自己而听别人的?我为什么不听心而听想法的?我为什么要逼着自己一定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为什么相信对错,而不相信需不需要?如果我真的想做什么,谁能阻止我?是的,没人能阻止。如果我不想做什么,谁又能逼着我做,除非我相信了别人的说法。没人能影响我做或不做什么。我才不会听佛陀的说教,他就是个骗子;我更不会听任何医生的话,他们全都是庸医;我也不会听信这个世间任何人的说法,我知道,他们全都无心骗人,但没有一个人说的是真的。吃肉喝酒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禁忌,我偶尔会吃一点,也有很长时间不碰它们,对五辛也是除此,对红豆,对蘑菇、红薯、薏米、红糖、甘蔗、年糕、小米、黄豆、方便面等等很多食物都是如此。我视肉类、酒如同其他一切食物一样,对我来说,它们仅仅是食物。我不吃它们时,既非戒律使然,也非慈悲众生,是我不想吃。如果我吃什么东西还要想这么多,我宁可立刻死掉。我不吃它们,仅仅因为我不想吃,我没有吃的因缘。我吃它们时,也不是像有的人说的是慈悲示现,我可没有那本事,更没那修行。我就是馋了,我想吃了。我馋了,然后去吃了,吃的美美的,这多棒!有太多的人,学法修行已经麻木和执着到了连“馋了”都恐惧的地步!我劝你去死!我永远不会把吃不吃肉和我的修行扯到一起,就像我走了这条路还是那条路,也不会跟因果扯到一起。我清楚地知道,一切跟我的修行都没关系,除非我在一个地方困惑了,除非我烦恼了,除非我不自在了。只有在我执着的地方,我会想到修行,我会去看实相,我会让自己解脱。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