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生死不是天方夜谭

    超越生死不是天方夜谭    师父,看到您的文章,您说疾病和生死都是人们投射的概念,尤其那些重病患者,比如癌症和白血病患者,好多都是过多的对治,不断地向自己投射绝症与恐惧的概念,最后被自己吓死的。那么请问:如果是一个三五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或其他绝症,他们对疾病还没有形成固有的概念,本身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也不是太恐惧和担心,但他们还是没能治愈疾病,最后还是死掉了。这又如何解释呢?请师父有时间为学人开示,如何才能真正超越生死。    答:不断地投射疾病和死亡的观念确实会影响身体,但是,身体的变化又不完全并单一地受自己的想法影响。身体有身体自己的变化因缘,我们阻止不了每一个身体自身的规律,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对身体和疾病的看法。身体“患病”或遭受“伤害”,我们会感到“疼痛”,但是“疼痛”不是永久的,它是无常和虚妄的,它会消失。但是,如果患者不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抗拒“疾病”,恐惧“疾病”,那么,“疾病”就不仅仅是“疼痛”而已,而变成了“苦”和“不幸”。我们无法改变身体因疾病导致的一时之痛,但可以因为了解到实相,而改变自己的苦,让自己不会因为患病而久久活在恐惧中,甚至变得不幸。         是的,孩子们即使没有形成疾病或绝症的观念,也不会受太多疾病观念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还是会患病,还是会死亡。可这并不是真的。疾病和死亡并没有真的发生在孩子身上,它们更多地是发生在孩子的家人和相信疾病和死亡的人身上。除非孩子们自己也强烈地认定了疾病,相信自己死亡了,并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困扰和恐慌。疾病与死亡所包含的更多的信息是人们头脑意识创造的“痛苦”、“可怕”、“损害”、“悲惨”和“不幸”等心理经验,而只有极少部分来自身体本身的痛苦。    不管一个患者身上的疾病是治愈了,还是恶化,甚至死亡,那都不是真的。真正的疾病和治愈永远不是发生在身体上。    疾病、治愈与死亡更多的是发生人的世界里那些相信了这些虚妄概念的人身上。即使他身体没有患病,也并没有死亡,他们也有可能正在患病并经历死亡。怎么经历?在头脑和妄想中经历,在意识和想象中经历。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那么你曾经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你看到的猪并不是猪,不是畜牲,因为猪并没有猪的意识,它不知道什么是猪,什么是畜牲。“猪”和“畜牲”的概念来自于人的头脑,它是人们创造的。所以,“猪”这个概念,这个词,它指向的永远是人类自己,是人们对自身的无明和愚痴的一种折射。猪是人,说猪是猪的人,是猪。同样身体永远没病,“病”从来也没有发生在身体上,身体没有病的概念和意识,“病”发生在人的头脑和意识中。身体没有病,有病的是“人”,是头脑,是意识。因为是意识在认定“病”,是意识在创造“病”,是意识在经历“病”,是意识和头脑在创造“出生”、“死亡”,在经历“生死”。    所以,“生”与“死”、“治愈”绝不会发生在一棵树,一朵花,一只虫,一匹马,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失去记忆的人身上,也不会发生在不相信它的人身上,不会发生在觉悟者身上,而是发生在那些创造了“生死”、“疾病”、“治愈”并相信了它们的头脑里。    看到万事万物都是从虚妄的头脑意识中创造,没有一个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不被头脑欺骗,不被幻象困惑,接受幻象世界里发生的一切变化,活在没有任何概念的真实世界里,就可以治愈一切疾病,彻底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并不神奇,也不是天方夜谭,不是只有那些参禅信佛的道人才能做到,只要认识到实相,人人都可达成。

    2019-11-06

  • 做一个“专家”

    做一个“专家”    世人时时刻刻在妄念中,吃饭时打妄想,走路时打妄想,看风景时打妄想,甚至连鸟叫的声音都很难专注地去听。而一个道人,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吃饭时只是吃饭,晒太阳时只是晒太阳,听鸟叫就听鸟叫。    一个武林高手即使正在吃饭时,后面有人偷袭他都不能成功,为什么?因为他的警觉心,他有专注力,他在没有妄想地吃饭,他养成了专注地做任何事的习惯。所以他身边发生的事,他都会比常人更能觉察到。    一个跳水冠军也是如此,当他专注地站在跳板上准备跳水的一刹那,就算有人掉到水池里,也不会影响到他。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会被其他的事影响,他就不会成为世界冠军。他活在清净的觉知里,周围的一切他都知晓,但是他更清楚自己要做的事。这就是定力,也是专注力,更是观察力,也是智慧力。    一个优秀的射箭运动员,在他瞄准靶心的刹那,周边的环境很难影响到他。如果他轻易地被其他事情影响,那么,他不是一个好的射箭运动员,他一定没有经过严格的专注训练。经过专注训练的射箭手,他活在觉知里,而不是妄想中,他随时都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一个数学家,是因为他有能力专注地计算,一个出色的画家,是因为他可以专注地画画,一个好的农夫,是因为他可以专注地种地,一个快乐的女人,是因为她可以专注地织毛衣。如果他们都专注地做自己的事,而没住在妄念带来的烦恼中,他们就活在真实和寂静的解脱世界,也一定是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    一个好的禅修者,一定是一个专注的活在觉知里的人,而不是活在妄想中的人。他的觉知不是通过想和知而觉知,而是通过专注地做事,息止了种种妄想,从本性里自然作用出来的觉知。他喝水的时候不会把水洒到自己的身上,起身的时候,不会碰到沙发前的茶几,该快的时候快,慢的时候慢。这样的觉知,即戒即定即慧,即止即观即觉,即体即用即空,皆从本性而起,因无妄念,所以六根自然运用而无碍,清净无染,常用不失。    一个真正的禅修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武林高手,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一个数学家,一个专家,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专注而自然觉知的人,做一个“专”家,做一个没有痛苦和烦恼的人。    培养自己专注地做事,观察自己是否住在妄念中,及时出离妄念而回到当下,是一个修行者最重要的修行。    诸修道者,从当下开始,练习专注,觉知而活。

    2019-11-06

  • 自行自觉自证境界

    自行自觉自证境界    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很想请教您!就是现在世界各地通过灵修课程,而在短时间内就觉悟到本源的人们很多(比如拜伦凯蒂的功课),他们所领悟到的本质其实和古大德们苦修几十年所领悟的是一样的。是我们自己一直都把“解脱”这件事想象得过于神秘或艰难?还是像很多人说的,证入空性的多,大彻大悟的少?    答:你无法证明有多少人通过学习任何课程,包括佛法和禅修,学了多久,而领悟实相,你也不能知道每个人领悟的是什么,是否相同。你能证明的只有你自己是否通过如实地观察和了解实相,并如实地解脱一切烦恼和最深的无明。    只要如实地解脱一切烦恼,都可以达到觉悟,所以,不否定现在通过灵修或接受佛法之外其他教授而有觉悟实相的人,但是,那不应成为一个真正想觉悟的人所关心的。一个探求真理的人关心的永远不是外在的世界与人,不是他人觉悟到什么,不是他人用了多长时间觉悟,不是他人使用什么方法而觉悟,不是依赖外在的某某善知识而觉悟,更不会去想象和猜测“觉悟”,而是深入地观察自心。通过观察自己一切时中的起心动念是否给自己带来烦恼并如何离开烦恼,那才是他永远关注的事情。    对于一个如实的修行者,名相或是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经验不重要,每个人和每个人的自身特点、因缘际遇不同,修行方法和用功程度也都不同,所以,修行人要着眼于自己的修行和自己的问题,亲自观察、实践并证明出来的东西,才可信。其他道听途说的关于别人的修行,都不足以为信。    不论任何人,使用任何方法,他们觉悟的实相是一样的,那就是,所有的世界都是自心的影像,因念头而造的幻境,没有任何真实的东西。除了念头,除了意识,一切都不存在。一切万法,心想而成。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只有真实地了解到一切法都因念而有,质疑念头,不相信念头造成的困惑与烦恼,不再被念头迷惑和欺骗,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那寂静、无生、离苦的世界;那解脱、自在、清净的世界;那空空如也,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的“世界”。那样的世界,就是真相的世界。它有很多名字:自性,佛性,真心,涅槃,真我,空性,解脱,自在等等,其实,你永远都看不到也找不到一个“真相”、“自性”、“空性”的世界,它们也仅仅是些名相,它们是对解脱诸苦的一种形容,都指向烦恼和虚妄的消失。    修行难易,觉悟快慢,是否真正觉悟,这些不能通过想象来认识,也无法在别人那里证明。只有通过自己认真地去实践和观察,达到烦恼熄灭,诸苦止息,自然一切无惑。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借鉴一些前人的见地和方法,不管他们是否觉悟实相,你可以沿着你信任的人提供的方向,采用他们的方法,吸收对你解脱有益的部分,然后去亲自实践,不是验证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是否正确可信,而是借之验证自己是否真的解脱。你不仅可以借鉴觉悟的人,你甚至可以向任何人,甚至任何事物来学习,但是你学习的目的,都是解脱自己的痛苦,而不是证明谁对谁错。修行是自行圣智境界,无有定论,它变化多端,因人而异,无法攀比、研究、归纳。觉悟无法传授,只有通过自悟自修,自己解脱,才有意义。

    2019-11-06

  • 不立概念

    不立概念         问:师父好,曾经听您讲过只有学禅宗才能见性,教下和其他法门是无法见性的。您能具体开示一下,为什么这样讲?        答:所谓禅宗,又称宗门,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不可思议。有人错解此意,认为不立文字就是不能用文字表达。比如说,学人问:如何是佛?祖师答:三两。三两就是文字,但是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而是不立意思,不立观念,不立概念,不立想法,不立知解。于真性之上,不立一法,不除一法,无法可得,无法可除。若立法,即方便为之破除,破而无所破。        和其他法门不同的是,禅宗不立不破,直指本心,是无法之法门,假名为“禅”,实无“禅”之概念。故名见性成佛。“见性成佛”虽亦是概念,但其所指,已超越概念。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亦无定论。若学者立知见、概念,祖师则用多种手段为学人破除概念,所谓解粘去缚。六祖说,随方解缚,假名三昧。        不立概念,破除概念,是禅宗唯一的特点,也是它唯一的“概念”。禅宗的见性,非是概念,超心意识,离一切分别拟议。见性不是文字中见,不是意识中见,不是概念中见。怎么见性?十方诸佛亦说不得。见性只有禅师做得,行得,悟得,相应得。其他诸方善知识做不得。何以故?诸方有法可得,有法可断,不离心意识,不了本心。       教下其他种种法门之所以不得见性,是因为其立宗皆不离经教文字,不能识破文字和名相,于其教门中立种种概念,于种种概念之上,复立终极概念,成为定论,故违背法性。        如净土宗,则立净土的概念,不知净土者,但有空名,了无实义。于此空名文字,生种种法,取种种相,起种种心,不知一妄全妄,不见真实。有人说,净土是心。心亦是概念,不出名相,亦无有实义。所以真正的“净土”,须是宗门言下见性,透文字相,离于分别。若至此处,“净土”已非净土宗之净土,而是宗门所说见性成佛。        又如天台宗,则立一心三观,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等,以为宗旨极则,以此种种概念来标实相,然皆不出识心计度。        如唯识宗,立第九识第十识为真如,不出识心分别。        如涅槃经,立佛性为终极实相,仍不出文字知解。被六祖诃为知解宗徒者,即是此类。        如楞伽经,立五法三自性为法相,以正智、如如、圆成实性,来标实相。皆不出名、相、分别,仍是识心计度。        如华严宗重重无尽法界,亦不出名相识心。        如密宗,有大圆满,大手印,虹身,伏藏,即身成佛等,皆是心识概念,纵有百般神奇,千般描绘,不如喝茶去。       如经中种种三昧境界,皆不出识心计度,乃至意生身,等妙二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只是法身名相之异名,不出识心计度。       以上如是种种教下及法门,乃至义理透彻,究竟无碍,入如来禅,皆是不了本心,不破名相,于知见概念上做种种分别,不出意识妄想。若欲究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须入宗门,会祖师禅。       所以有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公案,有曹溪五家法脉之传承,以显宗门之奇特,手段之超脱,越于心识,言下顿见“本性”。       纵学人讲得十二部经论,证得虚空法界皆是自己,种种微妙法门,总不如嗑瓜子,更省心力!宗门一法,微妙难达。若欲相应,须铁牛下小牛,石头上开花。        

    2019-11-06

  • 什么叫于念离念

    什么叫“于念离念”    师父,什么叫于念离念?我看了你今天发的于念离念做功夫的文章。我不喜欢做功夫,我一看到做功夫,就会让我难受,不自在。因为以前修了很长时间“保持觉知”,所以觉得很累。诵经和念咒打坐我喜欢,这种虽然也是不能很好的专注,但是没有在生活中保持觉知那么难受。还是我误解了于念离念?    答:你所有的烦恼和不舒服的感觉都是因为住在了某些你没察觉的“念头”里,将念头创造的幻境当成真的,于中妄生取着,不能离开那些念头,不知道如何转念,所以才会不安、烦躁和恐慌。你可以反思一下,每次你的烦恼是不是因为自己想到了什么?是的,一定是一些念头或观念让你不舒服的。那些念头未出现时,你是怎样的?想一想?你是安好的。    是的,没有那些念头,你会很安心。比如,昨天有人骂了你一顿,你很生气。今天你已经把那件事忘了。可是,一想到那件事,你还会觉得不舒服。但是,只要离开那个念头,去做其他的事,或者忘了那个念头,或者不相信自己被人骂了是真实的,你就没有任何烦恼。这就是“于念离念”在现实生活里的操作和训练。在你生起了让自己烦恼和不安的念头的刹那,离开它,就是于念离念。这样的功夫只有通过训练,通过有意识地练习,才能养成。    通过打坐、诵经、专注地做事这些方便,我们可以让自己内在逐渐安静下来,能培养看到自己妄念生起的功夫。能看到妄念,才能转念,才能离念,才能解脱烦恼。如果自己一直在妄念中转动,被自己的感觉和念头欺骗,被它们牢牢地抓住,那就是所谓的“生死轮回”。没有别的生死轮回。相信自己的念头,在念头中受苦、恐惧与不安,即是三恶道。出离妄念,于念离念,就是解脱。    不相信那些因执着而生的烦恼的念头,质疑那些念头,不住于那样的念头,离开那样的念头,烦恼因此而消失,就是“于念离念”。        《六祖坛经》云: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2019-10-31

  • 做于念离念的功夫

    做“于念离念”的功夫    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于不知不觉住于自心妄念,随念流转,于生灭幻境中得失取舍,自做自受,自画自怕,不能自拔。所以,能离妄念,是真修行。    六祖大师说,人性本净,由妄念故,覆盖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虽知烦恼因念而有,为何诸修行者还是会落入念头,烦恼不断,随念流转?原因有二。一因染习久矣,执取深固,粗执尚未断离,细念更是难以察觉。二,未久久训练“于念离念”的功夫。    所以欲离妄念,首先,应当方便远离自心所取幻境,放下对世间亲情名利等种种粗重的执着。其次,于安静处踏踏实实做于念离念的功夫。更要于日常行住坐卧,善护于念,不忘做此修行。    十方诸觉悟者,皆因于念离念而得解脱。若欲解脱,不修此行,无有是处。    于念离念,应当训练。于此深用其心,久久反复练习,时到方成,功深才就。若心存侥幸,以为佛法但悟其心,不用修行,无须用功,是为大错。古人所说不用功者,是不错用功,不于心外求法,不做种种有为功行。非是不做此心行转念功夫。若不做此功,无始妄习力大,依旧循它诸境,于自心妄念中烦恼不断,生死不出。    佛陀六年苦行,树下静坐,方得觉悟实相,正是做此功夫。五祖弘忍大师“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怠,精至累年”,正是做此功夫。六祖慧能大师于五祖会下八个月舂米,于猎人堆里十五年藏匿,正是做此功夫。永嘉禅师“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正是做此功夫。赵州几十年来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其余所有时间正是做此功夫。香林澄远四十年打成一片,正是做此功夫。法达十年诵法华经,虽不理解经意,正是不知不觉做此功夫,所以烦恼断尽,一朝闻六祖开示法要,即得开悟。僧智通诵楞伽经千余遍,亦是做此功夫。    石巩慧藏禅师一日在厨作务次,马祖问曰:你在干什么?慧藏曰:牧牛。马祖曰:怎么牧?曰: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祖曰:子真牧牛。慧藏牧牛,即是做于念离念的功夫。    六祖开示智通: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转处不留情”者,正是于念离念的功夫。    六祖开示怀让“只此不染污,诸佛护念。”此“不染污”,是不染污于“念”,即是于念离念的功夫。    百丈说,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此“但离妄缘”即是于念离念的功夫。    黄檗禅师说: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此“离”之法,即是做于念离念的功夫。    金刚经云: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此“善护念”者,即是于念离念的功夫。    一切修行,尽归于念离念。除此于念离念,别无修行。离此至功,尽属有为,不会修行。过去诸佛祖师,现在无数行人,未来诸修行者,不论根基大小,不管悟性高低,欲得真实解脱,都要做于念离念的功夫。若欲转无始劫来识心取相,妄念流转的习惯,唯有训练于念离念,才能转识成智,成自在人。    今学人之所以不得成就,多年修行,烦恼不断,皆因不肯息下心来,不能踏踏实实做此功夫。即便偶尔做之,功夫不够,时间不足,用心不专,断断续续,所以于烦恼面前,无力消融。    学法修道,欲渡烦恼大海,出离无始以来生死习气,侥幸不得,怠慢不得,欺骗不得。当付出时间,方便远离世间俗务,肯做此“于念离念”的功夫。以大毅力,久久坚持,方成佛道,没有例外。

    2019-10-31

  • 烦恼的息灭验证你的修行

    烦恼的熄灭是验证修行的唯一标准    师父好,最近发现如果不把经历的一切视为“我”在经历、而是每一瞬间的见闻觉知才是“我”,而非一直以为的、存在一个四大聚合的身、心的实体“我”,比如当身心出现某种痛苦觉受时,不是“我”感到、或承载着痛苦,而是包括这个痛苦和当下觉知到的一切感受、念头和环境的集合本身是“我”,每一瞬间的“我”即刻出生即刻消亡,这样似乎过去未来会直接断开、消散,也不存在需要对待的对象。这样,似乎一切问题都没有了。请师父指点,这样去观照,修行方向对不对?因为觉得它太简单轻易,自己也没怎么刻意用功实修,不敢确认是不是摸对了门路,接下来就按这个方向去经历、然后放下就行了?恳请师父开示。 答:修行不管如何用功,如何对治,学什么法门,烦恼的熄灭是验证修行是否走对了方向的唯一标准。你之所以对自己的修行还存有疑惑,就是因为没有真正领悟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由妄念故,覆盖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自己起心住妄而不觉察,没有“于念离念”的功夫,所以陷入自心所设的无明烦恼里。当你能够看到自己念头的生起,通过真实用功,长时间的训练,有了“于念离念”的功夫,在每一次烦恼生起的时候,以般若智慧观照,念念圆明,不住于法,烦恼自然熄灭。烦恼熄灭,对自己的修行自然无惑。纵十方诸佛在你面前说你修错了,也瞒不了你。修行最主要的不是无端地要去证明什么,而是当有烦恼和痛苦时,去观察它们如何生起。观察到一切痛苦和烦恼是因为住在了念头和知见构成的是非对立中,离开这个念头,不相信念头构成的故事世界,从幻境和烦恼中出离,修行就完成了。修行是在每一次烦恼的出离刹那终结。如果没有烦恼,则不需要任何的修行,也不需要观察和对治。烦恼未生的刹那,就是心未生、念未住的刹那,那样的状态很平常,就是我们每日穿衣吃饭的状态,只是没有住在念头的幻觉和执着中而已。那样的状态不需要修行,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且有了这样出离的功夫,修行和解脱是易如反掌的,甚至没有什么修行的痕迹。六祖大师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至于你描述的状态和你的悟处,如果因此而对一切没有困惑,烦恼起时,你的观察也会使烦恼消失,那就是做对了功夫。如果它仅仅是你对实相的一种领悟,那没有任何意义。在没有烦恼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理解和领悟什么,因为没有什么实相需要领悟。不被假相所瞒,就是实相。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如何去验证自己是否做对了功夫,修行的方向是否正确?验证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有烦恼?烦恼起时能够快速地出离是唯一的修行。真实出离烦恼是验证一切修行功夫的唯一标准。纵然讲出再多再精确的道理,如果烦恼依旧,都如说食不饱。别人永远无法证明你修行的功夫是否用对,只有你自己知道,因为自己有无烦恼,内心有无执着和挂碍,只有自己知道。所有的修行只是在烦恼生起时才有意义。修行的方向可以参考前人觉悟者的方向。但真实行道,如何用功,要亲自实践,亲自证明,亲自受用,真实解脱。

    2019-10-31

  • 坐金刚座,开妙莲花

    坐金刚座,开妙莲花看再多的文章,不如静坐一柱香。今日学人,说道看道者多,行道悟道者少。走马观花者多,潜心静修者少。能歇下心来做真实功夫,胜读万卷经书。读经明理,只是为了歇下妄心,让浮动的心休息下来。若只是看他文章论说,明些佛法道理,一生如是蹉跎因循,以为修行,那是自欺。不做真实功夫,不彻底休息种种妄想,不转变识心分别取相的习气,即使读遍三藏经论,欲得解脱,无有是处。    能停下心识向外攀缘,不求一切法,胜过一切修行。一切烦恼,皆因心向外驰。一念心出,则造地狱天堂,六道三途,皆是虚妄,徒劳悲喜,总被自心所诳。一念心回,天堂地狱顿然消失,六道三途自无,安稳寂静,原来如此。    实现所有的心愿,不如看到愿望是空,诸法无愿,愿止心息,是诸佛之愿。达成所有的梦想,不如无梦,一切梦终究是空。解决一切事端,不如无事,无事才是真实。    所有问题,因心而起,心若不起,是名大智慧,能解一切问题。心不起处,是名威音王佛以前,是名金刚三昧,是名到彼岸,是名大般涅槃。心灭一切苦自无,心灭是大修行。    见烦恼因念而起,因住而有,于念离念,烦恼自除。所以古人云“知离者是佛,离即是法。”但能于烦恼生处、不如意处,不舒适处随时回到没有任何故事和是非的寂静处、安乐处,回到意未生,法未立,没有概念的真实处,清净处,是真正修行。除此之外,无别修行。以此长养,以此用功,无功可用,无力可养,是真大力人,是真正智慧。    如是修行,不拘方所,不碍诸行,没有行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向外人道不得。但能于烦恼起处、是非生处,以般若智慧观照,一念回本,即得菩提。    纵说得十二部经,百千弟子围绕,说空说有,说如来藏,不识此清净处,回不得此寂静处,还是凡夫,不免生死。    智者心行,迷人眼看。万万人中,谁行得此法,谁得解脱。若不心行,烦恼尘劳不断,不知从心生出灭法,念念滞着,纵多劫修道,只是向外驰求的莽汉,三途常客,非是道人。道人截断众流,心法不生,烦恼不起,生如来家,坐如来坐,真性无染,坐金刚座,开妙莲花。

    2019-10-31

  • 遁入空门

    遁入空门    一扇门,原来门框门楣上什么都没有,你走进门口,什么也没想。门上本没有任何故事,关于门,干干净净,那是一扇空门。人们对之甚至视而不见。当有人在门框上贴上过年的对联,门板上贴着福字,门旁边的窗上贴着窗花。人们再看见这扇门,于是“年”的世界进入了人们的心里。年本来是没有的,几个字,几张纸,几个图样,就造出了一个世界。    如果人们在门上贴着“喜”字,看到“喜”字的人,还没进门,仿佛就看到了一对身穿礼服的新婚夫妇。人们透过一个剪纸的“喜”字,就会看到一个“结婚”和“喜气”的世界。    如果门口摆着花圈,门上贴着挽联,门前挂着幡,人们会看到有人去世了。那扇门被赋予了一个死者的世界。    如果门上贴着一个“佛”或者一个“禅”字,人们会立刻看到一个修行者的世界。种种关于佛和道的故事会在看的人头脑中联想出来,这种联想的速度之快,几乎难以察觉。    如果门上贴着茶庄或者饭店的名字,你会看到一个商人经商的世界。    门还是那扇门,但是因为写了不同的字,摆了不同的装饰,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事实上,你并未看到什么窗花和喜字,也没看到佛道和修行,你也没看到饭店或茶馆,你看到的是自己投射的意识、心念和知识。    几张纸,几个字,一点装饰无法构成世界。一幢大楼,无数房间,很多员工,也无法构成一个公司。无数城区,工厂、街道、居民、住宅也无法构成一个城市。世界、城市、公司来自于我们的头脑的想象和创造。头脑里产生的千万种观念和联想,构成了过年,结婚和死人的世界。    万事万物并非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你的分别和妄想,皆出自于你。你造世界,你生诸法。你用什么观念看世界,你怎么看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但是,无论你怎么看世界,那都是影像的世界,不真实的世界。    意造世界,识生诸法,心造万物,念成境相。外境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外无法,法从心生。去看那心未投射任何概念的“世界”,去看不带任何故事的“门”,去看意未到达事物之前的本来面目。走进那扇没有故事的“门”,那才是真正的风景,那才是寂静的世界,那才是真正诸佛所在的地方。那是真正的空门。    诸行者,不被自心的分别所骗,跟我一起“遁入空门”。

    2019-10-31

  • 停止有求之心,诸苦自息

    停止有求之心,一切诸苦自息    幸福的人只有一个特点,知足,能知足,所以常乐。不幸的人,只有一个特点,贪求。求之不得、求之又失,得之不满,复而更求,所以痛苦。    时下患焦虑、抑郁、空虚等各种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百无聊赖,每日被负面情绪笼罩,一点也不快乐的人数不胜数。人们看不到自己痛苦的根源,也找不到治愈身心疾病的方法,所以如陷泥淖,不能自拔。    一切的痛苦来自有求之心。减少自己的欲求到最低处,接受自己的任何现状,所有的逆境立刻消失,所有的痛苦瞬间息止。    千千万万人学习佛法,修行用功,得解脱者少之又少。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法胜过无求。欲行解脱大道,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    如果你现在正在病榻之上,生命垂危,你的痛苦不是来自你即将离开人世,而是来自你还想活着,你在求活。放下这个欲求,接受死亡,你的痛苦和恐惧立刻结束。    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了,整日无所事事,你焦虑、绝望。你的焦虑和绝望不是来自于你没有工作,而是来自于你想拥有一份更理想的工作。降低这个欲求,或者放下这个欲求,你可以找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管收入有多低,只要能填饱肚子即可。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可以选择去乞讨,去出家,或者一直躺在家里等死。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是不应该的,在智慧的人心里,不存在积极和消极,只有如何选择快乐地活着。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你开心,只要你没有痛苦。快乐跟尊严、道德、价值没有任何关系。跟尊严、道德、价值有关的是痛苦。    如果你没有任何原因的感到沮丧,看不到生活的意义,也没有兴趣做任何事,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你因此而抑郁、不安、彷徨,那么,让你抑郁的不是看不到生活没有意义,而是你看不到生活本来就没有意义,你在求有意义的生活,你在摘一朵空中花,你在无中求有,所以你不安,你惶恐,你痛苦。放下想在生活中寻找意义并让自己过得很充实的这个欲望,不仅减少外在的需要,也减少自己内在的需要。只要能活着,能呼吸,能睁着眼睛,能吃饭,能走路,甚至只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你都很满意,你会成为最快乐的人。    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最低处,让自己的欲望减少到只要能活着,看清自己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过多的欲求,放下这些内外一切的有求之心,解脱立刻来到你面前。    你的烦恼和痛苦永远不是来自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甚至想博得别人的一句赞美,都会让你陷在烦恼中。有求皆苦。    如果你甘心做一个废人、一个无用的人,一个生活最底层的人,一个没有任何理想、期望的人,一个得过且过,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你的一切痛苦都会无影无踪。如果你甘心做一个乞丐,一个不要身份,不需尊严,一无所有的人,你会立刻活在极乐。    如果你甘心自己只要能呼吸,只要能看到今天的太阳和天空,你就很满意,你是世界上最富足和幸福的人。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