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从问题走出

发表时间:2021-04-16

浏览量:902

修行是从问题里出来,而不是进入问题

师父好,问您,如果理明白的很透,是不是自然就会改变一些习气,自然就提升一些功夫?

答:修行不是生起问题,而是息掉生起问题的心。这是所有修行环节的最后一环,也被称为最上乘修行,最直接的修行。直接从所有问题跳过,跳回到原来,跳回到心没有生起任何问题之前。

佛法的功夫体现在当下的息虑忘缘,而不是生起问题并在妄想中渴望结果。真正的理必然伴随着言下的休息功夫。真正的休息功夫中一定体现着如是的微妙道理。

不能让你立刻休息的道理,不是真正的理。不能让你立刻休息的功夫,不是真正的功夫。

而人们一直被头脑和意识中伪装了的佛理所骗,一直在妄念和识心中修行,不停地询问,不停地解答,从来不知息虑忘念,功自现前。如是迷于知见妄想,纵多劫修道,总是不成。

多少修行人,边做形式上的修行,边打妄想,不懂言下做好善护念的功夫,终日迷于心识的驰骋,不知守意妨心,才是真修行。

在头脑和意识中寻觅佛理,那不是佛理,那是无明和妄想,是自我的把戏和识心的诡计。

修行功夫,不是一次次生起问题,而是一次次看到生起问题的心,看到那些问题的虚妄,息掉那念心,回到没有生起问题的状态。

那时你可能在散步,也可能在做饭,也可能和人闲聊,甚至在打妄想而住妄想境,这都没关系,只要你没有生起有问题并执意探寻问题的心。

真正的理和真正的修行是同步的。永远不生出任何有问题的心。当生起这样的心,瞬间看到,立刻察觉,息掉那念心。修行就结束了。说修行结束了,是指那一念心起心灭。若心复起,觉而复灭。如是反复练习,直到妄心不起,白牛调直。这样的修行,可能要伴随你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

故修道者多如牛毛,悟道者少如麟角。何以故?以不知如是道理,不会如是修行,不能坚持如是修行。

全部的佛理和修行都汇聚到这里:不生起任何有问题的心。在此之前,你的一切修行都是助道法,助于此道,助于此行,助于此理。

所有的佛法,只有这一个道理,没有第二个道理。只有这一种修行,没有第二种修行。佛陀所施设的其他道理,都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此理,做此修行。

修行之理,非世间之理。世间之理,引我们进入思维,进入识城。佛法之理,则不如是,非理是理,无道理可理,无定理可理,直接跳出一切道理,不可有丝毫迟滞。

若于祖师门下,对待你之此问,可以不做如是回答。或举起茶杯,或喊一声你的名字,或问今日几何,或说阳春三月花似锦,或直接起身走开。此是佛法真正之理,亦是禅门真正修行。

你的问题只能引你进入更多的问题,不能有益于你的修行,反而在削弱你的修行。

在你生起这个问题的当下,看到它,放过它,继续你刚才的事,那才是最硬的道理,那才是大修行。跳出道理,才是直截根源,彻法源底。直截根源,非进入意识幻城中直截根源;彻法源底,非迷到知见海中探寻源底。

古人凡会得此理,会得此行者,皆是言下顿悟,自修行去,于牧牛功夫,日夜不肯忘失,更不问一切佛法道理,如人间蒸发一般。何以故?除此一种,实在更无第二道理可论。

如是领悟,如是行得,修行才能得到的提升,习气方能看到从而转变。如是道理和修行,永远始于当下,绵绵密密,多年保持,不可疏忽懈怠。

人们不明此理,不会用功,不守本心,总想投机取巧,一步登天,总被识心妄念所骗,念念错失当下,从来耽误修行。

若不如是当下息虑忘缘,真正休息身心,而进入头脑中寻找答案,渴望悟理并提升功夫,如南辕北辙,穷劫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