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门功课
四门功课 学山禅堂四门功课者:一、坐禅二、一物不为三、读论四、行脚 一、坐禅 此门坐禅,本为明心。明心者,知心无物,知法是空,此是理悟。若论事功,唯歇一事。歇者,六根休息,不向外逐。所以假幻身以悟幻法,假有为以契无为。 若学坐禅,须摒诸世缘,独处安静,先调饮食与睡眠。饮食清淡,食应七分。睡眠充足,不可昏沉。再律身心,莫行放逸,以五戒十善为前提,知为不为,身心安定。 每日择身心最适意之时,选舒适坐垫,单盘坐好。腰背挺直,收腹挺胸,头与肩垂直,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端身正坐四十五分钟。 前二十几分钟闭目,后二十分钟可慢慢睁眼,不得昏沉掉举。若初坐禅妄念多者,可系念于鼻端,以数息法来安心,以一呼一吸为一,从一数至于十,如是反复,直至心安于呼吸。若久坐禅者,不必借用任何方法,不必数息,不须念佛,不须观想,只恁么坐着,不起一切观行,随念起灭,亦不须看念。但妄想分别执念起时,能疾察觉,于念离念,如牧牛者,看到牛吃苗稼,将之拽回。此是牧牛法,亦是坐禅要领。 久坐禅者,若眼睛不累,可整座皆睁眼。 每天至少如是坐禅一座,日久即得功夫。功夫纯熟,因缘会遇,于中正念思维,以得妙观察智,如实得见诸法实相。 二、一物不为 一物不为者,本无为法,不可语言,无形可拘,无法可式。无奈六根驰逐六尘,积习久矣。身心躁动,妄想不停。所以假无事以换习气,假枯坐以涤妄想。 此一物不为之功课,找一静处,或家中沙发椅上,或湖边凳上,或花园树下,或山林溪边,或草地石上,放下手头一切事务,一事不做,一事不想,只是枯坐,善恶不思。若有念,但随顺之,不止不灭。若有烦恼现前,须做牧牛功夫,与坐禅时无异。 枯坐时不必身体端正,可稍微放松坐姿,但全程必须睁眼,此是关键之处。其作用功夫做到了,自然得知。坐时,不得昏沉放逸。不可听音乐、看文章、与人聊天。若在户外,可适度地看风景,听风声,闻花草树木的气息,感受风雨气候等,使六根保持自然开放但不过度贪着的状态。若昏沉,须揉眼或站立,务必保持清醒。 此一物不为之训练每天一个小时,可以一次独立完成,也可以分两次、三次完成,每次二十或三十分钟。若坐着经常犯困,可改为立禅,站着一物不为,其中要领一样。 三、读论 古人所留精彩法语论著不可胜数,其中以达摩祖师血脉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最为直截了当,精练明白。初做功课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每日选择其中一部或两部读诵。读诵纯熟后,可随意选择其中任意章节认真阅读,思维其义,明了通达每句开示的法义,能够为人讲解复述,如从己出。 除此二部语录,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六祖坛经,临济语录,证道歌等读诵并阅读。更有时间精力者,可阅读参悟祖师公案。理是一理,事是一事,皆是助道之法,须知其中要由。 读论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度。 四、行脚 行脚者,亦名行禅,亦名经行,俗名走路。虽是走路,不同俗人走路。走路而不打妄想,走路不做走路想,不做散步想,不做行禅想,须离一切想。 此门行脚,眼不放逸,不左顾右视。耳不放逸,莫寻声逐物。六根不放逸,亦不紧闭,自然开放,但不向外迷失即可。 初行脚者,须将心念放于脚与地面接触之处,步步专注,步步安心。若有妄念烦恼来之,如牛犯苗稼,将之拽回,将念头拉回到脚上。久行脚者,牧牛功夫纯熟,则不必将念系于一处,但随之自然,但无迷念即可。六根自然敞开,不必念念觉念,不必时时观照。 如是行脚,每日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认真练习,不可怠慢疏忽。若能妄念不生,安心脚下,每一步都是圆满,每一步都是功夫。 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少如麟角。以学道说道容易,行道做功夫难。 此四门功课是实修。做好此四门功课,即是善护念,即会牧牛,即于一切时中不失本心,与道相应,得免一切虚妄言说细论之法,得真实解脱。
2019-08-30
-
宗门前行十戒
初学佛法最容易被他邪知邪见误导,心外求法,执著有为,徒费心神,劳财伤命,白费功夫。黄檗禅师云:“造恶造善,皆是着相。着相造恶,枉受轮回;着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现将世间学法者易犯通病详列于此,各个反观内照,自省前愆,不著有为,以悟心地,识得本法。一、集体放生。此一行为于学法人内蔚然成风,是佛门中最大的一恶习。刻意有为的放生,不仅不能达到慈悲物命的目的,反而成了伤害物命的愚行,更于通达诸法实相无丝毫益处,故欲学实相入宗门正法者,当首戒之。二、超度亡灵。不管是自己的家亲眷属,还是同参道友,还是有人请你为陌生亡灵诵经、念佛、超度,皆是众生自心妄想所见所为,实无心外之众生可度。故所作一切形式的法会、超度、念经、祈福、回向者,皆是自惑惑人,于己于人无丝毫真实助益,反增长自他邪见无明。亡灵、鬼神、无形众生,乃于菩萨、罗汉、十方诸佛者亦复如是,皆是自心妄想所生。三、执著病苦。学法之人,身见不除,不得悟入诸法实相,不能通达人无我、法无我。身相不除,故执著四大五蕴之身为我,此幻身但有丝毫不适,便以为病,为之所忧所怖,徒生烦恼。不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病亦如是,实是众生妄想所见,非实有体。若执病为实,如同于空中妄见空花。空实无花,妄眼所见。众生幻身,尚无所有,病从何立?达此者,不系念于身,不认之为病,心结若除,其病自消,是为治病之根本也。若不达此实相,于幻身上妄作功夫,百般对治,以为能愈,实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本不除,旧病暂除,新病复生,病病相连,何时终了?是故乃有生死相续。欲出生死,当见病实无生,体亦无坏,通达无病之体,即永出病苦也。四、执著身体七经八脉通畅。多有学法者,贪著禅定境界,以身体之轻安、气脉通畅、能入禅定、觉身空寂为修行境界,不知此正落入无常败坏之虚妄境界,如入地狱一般,难于出离。故经云,执著禅定,是菩萨缚。又云:菩萨观禅定,犹如地狱。祖师云:“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所以学法之人,切忌以身心学受之种种境界为善。五、执著世间善法。多有学法者执著父母妻儿,难于看破世间道德伦理、是非善恶,以世间有为之心学他出世无上佛道,将善恶之法作为解脱见地。不知善恶乃虚妄不实之法,执著世间孝亲之道,以得人天福报、家庭幸福圆满为学法之目的,不知世事无常,本无圆满,出离生死,见法实相,究竟解脱,方乃正途。六、执经论、贪知解。多有人执著佛经文字之法,喜欢研究名相、解其义理,以为修行,不知世尊施设文字,如空拳诳小儿,为令入佛道,非是究竟之法。究竟之法,离言绝虑,动念即乖,故有宗门一法,实乃佛之心地法眼,千圣难传,唯在学人息虑忘见,回心顿悟真如本性,不在言说。七、口说般若。更有一般人,以为禅宗是易行道,以意识知解佛性,作为修行,亦讲得他禅宗公案,说得他即心即佛,若论真正行持,却无半点功夫。遇境生心,见相分别,烦恼不断,妄想纷飞,说起法来却天花乱坠、自惑惑人,不免轮回。八、执著世事。更有一般学人,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为由,不愿多花时间真实修道。本来就放不下世间的种种事业、享乐,以杂染心修行,敷衍佛教,烧烧香,礼礼佛像,花钱供个僧,参加个法会,只作表面功夫,不持净戒,不坐禅、不读经、不看论,从来不肯花时间真正修行,妄念无止,贪心不停,游猎六尘,不知止足。如是人等,虽然以学佛人自居,却非真佛弟子,将他沉迷于世乐,当作最上乘修行,自赚无益,不免生死。九、建庙度众。更有一般居士学人,执著建庙,组建道场,成立念佛堂,忙于带众修行。将此作为菩萨道,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财力都用在建寺院、道场、领众修行上,自己却一点学法、读经的时间都没有,不明佛理,不悟自心,不达实相,著相修行,以盲引盲,执著我人众生寿者,终日执著有为,将他佛法事业作世间事业来作,名利心不除,得失心却增,是非心炽然,人我相不除。逆境现时,烦恼丛生,不得解脱。临终之时,始知自己没有修行,随业流转,悔之晚矣。十、以知解为究竟。学法最难突破的是意识心行、知解自心所现一切境界。多有学人,将他意识知解出来的佛性当作开悟见性,本地风光,并以此为学人开示,坏他正行,将他入于诸知见之中,不得真实解脱。禅门一法,唯以破除诸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非情尽,理事俱绝,不可向外人道出。故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若以言语道出为究竟,自救不了。 学法之人,欲入禅宗实相之法,首先应摒除此十大恶习情见,看破世间,万缘放下,安心办道。定慧等持,勤修止观,学习经论,深入佛理,通宗通教,善护根念,严持净戒,最后实证人法无我,了自心境界,离言绝虑,是非不拘,善恶无系,万行无碍,方乃入我祖师门下。
2019-08-29
-
真实之中,没有任何真实存在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真的:一切都是假的。 一切都是假的,这是唯一的真实。 真实之中,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 没有任何事物真正存在,这是唯一的真相。 一切都不是真的,认出这个真理,就是一个觉悟者。 一切众生将幻为真,以假当实,把虚当有,所以取舍不断,贪痴不断,烦恼不断,生死不断。若知一切无真,如梦方醒,一切苦尽。 你永远不会因为真的和永恒的而烦恼。让你烦恼的一定是假的。认出一切皆假,则于一切无执着。于一切无执着,一切烦恼不生。 一个觉悟者不同于一个修行者。一个觉悟者不需要修行,他只需要认出这个真理:一切都不是真的。而一个修行者,他不认识这个真理。所以,他去修道,他去寻找真的,他去创造真的,他于真实之上再安一个真的。他不知道,他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他修的一切都是徒劳。真的只需要被认识,而无法被安上。 所有事物的不真实性中都显现着那唯一的真实性:假是唯一的真实,空是唯一的存在。你无法把假和真相分开,你无法把空和真性分开。假就是真相,空就是真性。当你觉悟到这一点,你说一切都是假的,或者说一切都是真的,已经没有区别。 认出一切都是假的,你已经认识到真实。认出那真实的,你不再执迷于一切假的。 古人说,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又说,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空是唯一的真实,真实之中一切皆空。 若有一法不空,真实之性不得胜出。若有一法非假,真真如性不得显现。 一切都是假的:父母、妻子、儿女、自己、身体、思想、感情、六根、六尘、时间、空间、众生、佛、生死、涅槃、戒、定、慧、因、果、业、烦恼、无明、智慧、见闻觉知、修行、解脱、迷、悟,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假的,也是假的,最后,只剩下这个真实。 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一事实者,无别有一事实:余二皆非真是也。余二皆非真者,一切皆假也。一切皆假,唯此一事实。 谁悟到这一点,谁活在真相中,不再被世间发生的一切所困惑与烦恼。不再被假所惑,假消失了,一切都如其本然那样真实。
2019-08-29
-
无我的智慧
我们的一切痛苦和烦恼都来源于以为有一个我存在。不论你在哪里,你修不修行,如果你想一直安乐,你想安住,你想安心,你要时时提醒自己,没有你。无我是一种智慧,它不仅仅是在禅定中体验到的身体无我,更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境界中观察到心无我,念无我,法无我,所有的妄想、分别和执着,都没有我。当你掉进烦恼中时,你一定忘记了一件事:没有你。你应当立刻观照,如果没有你,谁在烦恼?如果你清楚地了知没有你,烦恼就会立刻消失。烦恼以它自认为有我而存在。如果你为自己以前犯过的罪而恐慌,害怕自己堕落三途,虽然你一直在忏悔,还是不能放下,一定忘记了一件事:没有你。如果没有你,谁在恐慌?谁需要忏悔?如果你了达无我的实相,你的恐慌会立刻消失,你也不需要忏悔。深达无我,是最究竟彻底的忏悔!如果你怨恨一个人并为此而痛苦,你一定忘了没有你。如果没有你,谁在怨恨?谁在痛苦?如果通达心没有你,觉知念不是你,一切怨恨凭何成立?如果你贪爱一个人或某种东西,为得不到它而伤心,你忘了没有你。没有你,谁在贪求?谁会伤心?去静坐内观,去觉察无我。当你看不到我时,你的贪心会息止,你的伤痛将结束。当你被一件已经过去很久的不如意事而烦心时,你忘了没有你。如果事实的真相是,虚空法界找不到一个真实的你,除了一个幻觉中的你,除了一念妄心在执着它自己,在欺骗你,让你觉得自己是存在的,如果你能觉察到这个实相,哪还有谁去纠缠什么过去?谁还会去烦心。因为没有你,一切都不再成立。如果你修行很久了却一直不能开悟,不能见性,不能成佛,你为此而苦恼,你一定不知道没有你。如果你完全了知没有你,谁希望开悟?谁妄想见性?谁梦想成佛。如果你真正彻悟了没有你,你开悟了,你见性了,你成佛了,虽然你开悟见性成佛了,但是没有你,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没有成佛。有我是一种习惯,无我也是一种习惯,修行就是去除有我的习惯,养成无我的习惯。无我更是通过息止一切妄想而达成的深度的智慧。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的无我,还不能让你真实达到无我。人对我的执着根深蒂固,思想和意识上的无我不能让你离开我执带来的烦恼。真正的无我需要时常地反观,需要以智慧常常熏修、观照,需要时常提起觉性,需要严持戒律,需要去除执着,需要慈悲喜舍。当你还没有完全证得无我时,你要时常观照,要时常提醒自己没有你,你要把“没有我”当成咒语一样念。“没有我”是大陀罗尼,是大神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如果通过长时的熏修,你已经不再执着于我,摆脱了我的缠缚,真正彻悟了诸法无我,那时,你连无我的观照也要放下,你不需要再提醒自己无我,你不需要再念无我的咒语。一切陀罗尼、神咒和经法对你都无必要。如果你执着无我,放不下对无我的觉察,你还没有达到最圆满的自在。你又被无我所缚。真心没有任何觉观、反照无我的念头,真心不会被任何我和无我的分别所缚。放舍对一切幻象的贪着吧!去深入你的内在,去觉悟无我,去证悟真实!让自己从一切的我执中出离。当你出离了一切对我的执着,你才会见到真正的我。
2019-08-13
-
双盘
问:师父好,我见很多学禅的人都会双盘,能坐很久。请问师父,如何练习双盘?双盘在禅修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欲学双盘,当知何为双盘。若将双腿盘起以为双盘者,是名二法相缠,是非交错,身心受苦,非是双盘。诸佛菩萨所表双盘者,盘去知见,放下取着。空诸所有,盘除得失,是名双盘。若能盘除是非取着、善恶分别如是等二法者,是名双盘。 又双盘者,不起无明,烦恼不生,是名双盘。 盘空妄想,倒空分别,是名双盘。 离于执着,远于幻象,是名双盘。 盘者,空也。悟身心空,内外幻,善恶虚,人法无我,是名双盘。 又盘者,解除缠绕,放下纠结,远离坚固,还心自在,是名盘也。盘者,非是盘起,非是交叉,非是缠绕。若是盘起,是愚夫盘。若是交集,是世间盘。如来盘者,法法不到,物物不碰,无交无集,不见身心相,是名如来盘,是金刚盘,是双加趺。 又双盘者,不依于识,依于智慧;不依世乐,依于法乐;不依六尘,如空无依,烦恼所知,二俱空寂,是名双盘。 若欲禅修,当学如是双盘。若欲坐禅,当以如是智慧而坐于禅。若执双腿交叉盘起,能久坐不动,以坐为禅,是凡夫禅。若以久坐为禅修,树根杂草,石头柱子,经年累月,盘根错节,久久不动,却会坐禅。古人云:禅非坐相,若欲坐禅,是杀于禅。佛非坐得,若以坐得佛,是杀于佛,终不得佛。祖师云: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人行邪道。又云: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堆臭骨头,何为坐功课。五蕴幻身,如影如空。于空做功,雍塞不通。放四大,任坐卧,无是非,无着落。能如是坐,是如来座。身去身来,不见定相,不生法相,是如来三昧,真双盘也。 禅修者,以明心为坐,以法通为禅。外不取相为坐,内无分别为禅。会得如是禅者,会得双盘,亦得单盘。 心得安住,是名单盘。定慧等持,是名双盘。了见佛性,是名单盘。福慧二严,是名双盘。于义不动,是名单盘;善分别相,是名双盘。不滞二边,是名单盘;不舍一法,是名双盘。不住生死,是名单盘;不住涅槃,是名双盘。我若具说,无量无边,是名般若,又名本座,又名上座,又名莲花座。单盘双盘,尽是假名。悟诸法空,心得解脱,名无上盘,名大般涅盘。 如是盘者,是如来盘,智慧盘,是名两足尊。能学此双盘者,纵整日行走,或终日躺卧,尽日说笑,我说此人,是真禅修者,是真会双盘。若不明此理,以双腿跌起而为功夫,纵坐恒河沙劫,一念不起,终是死水,不能活人。欲学佛法,当会于盘。但悟一心,是名单盘。妄心不起,亦不断灭,是名双盘。单盘双盘,是解非缠。
2019-08-13
-
释学山法师行脚,牧牛文章总集
一物不为 一切修行都为一物不为而做准备,一切觉悟者都做一物不为的功夫。一切有为各有不同,一物不为同归一路。 一物不为是造作的止息,是妄心的休息。一物不为是悟得本心,是通达法本无法。会一物不为,则不妄施功。会一物不为,即不增不减。 一物不为者,非有为,非无为,凡不可测,圣不能识。一物不为非凡夫之无所事事,若于一物不为生无所事事想,亦是有为也。无所事事者,心不能安,妄不能歇,必欲有所为。而一物不为,通达诸法空,觉悟无所得,是究竟安心处。 一物不为,非为什么,非不为什么,只是保护,只是防护。保护自己不妄用功夫,防护自己不生妄念。若用功夫,若生妄心,如牛吃草,即拉回来。一物不为即古人牧牛,古人牧牛,皆一物不为。 药山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这里作么? 药山曰:一物不为。 头曰:恁么即闲坐也。 药山曰:若闲坐即为也。 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 药山曰:千圣亦不识。 石头以偈赞曰: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一物不为重点不在表象,心不为事,心不做事,心中无事,是一物不为。心无牵挂,心无依倚,心无妄念,是一物不为。心不外驰,心不颠倒,心不攀缘,是一物不为。 若通达实相,了悟本性,则一切时,一切处,做不做事,皆一物不为。若妄念不断,心事重重,分别不止,乃至闲坐,皆是有为。所以一物不为唯觉者能行,一物不为,唯悟者能修。 一物不为是不依外境而独享寂静。能一物不为,就能独处,再也不怕寂寞。能一物不为,就能独立,再也不觉空虚。能一物不为,才会安心,再也没有恐惧。 一物不为,先从不做事开始,先从无事练习。能一物不为,才会心无挂碍,远离妄想攀缘。能一物不为,就不再被外境的变化所动,随处安乐。若心有一事一系,则不能一物不为。 凡夫内依妄想,外依六尘,不知内外虚妄,念念攀缘,心无定止,恐惧颠倒。觉悟之人,知心无常,了境如幻,息虑忘缘,一物不为,合性而活,顺寂而生,所以悠游自在,天高地广。 牧牛 众生烦恼,皆因取境生心。取境生心,即是着相。着相是一切未做牧牛与离相功夫者之习气,着相即善恶起,烦恼生,生死炽然。 慧藏禅师一日在厨作务次,马祖问曰:“作什么?”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祖曰:“子真牧牛。” “一回入草去”者,即于念上生念,于境上生心,如走路时看路边的人而分别美丑,如听到人讲话自然地念头跑过去参与。牧牛就是把念头拉回来,拉到未生心的当下,拉到不再取相分别。 牧牛,即是善护念,即是于念离念,即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不着相,即是离一切诸相。牧牛须练习。不做练习,见境自然生心,生心即诸法起,善恶好丑,一切烦恼祸福因之而生。境无善恶,境无祸福,境无好丑,善恶好丑,一切祸福,皆出于念,出于分别,着相而有。 如人于黑夜中看到异相而恐惧,实无异相恐吓于你,只是自己于境上生异相之念,是自己所生异相之念与分别之心在恐吓自己。若能于相而无相,于念而离念,则恐惧之心自无。所以,破相,须要做善护念的功夫,不着相,需要做牧牛的功夫。 如看到狗而害怕,狗无怖人之心,实是自己向狗投射的可怕念头在恐吓自己。恐吓来自取相而生心,来自有所住心,来自于念上生念。若见狗时无生心,不于“狗”境上投射咬人的念头,看狗时摄住心念,于“狗”之相无分别,则无恐惧也。我们在水边看水,做不思善,不思恶的功夫,练习牧牛,即是练习不住相生心。看见狗而生恐惧,是因为习惯性地心向外驰,不知不觉地向外境投射观念,没有真正做过牧牛和离相的功夫。 如坐在地上总觉得有蚂蚁爬到身上,感觉蚂蚁会咬自己;看到蜜蜂,就会想到蜜蜂会蛰自己;看到蛇,就害怕蛇会伤害自己。蚂蚁不会咬人,蜜蜂也不会蛰你,蛇也不会伤害你。都是自己投射的念头在恐吓自己。所有的恐惧皆因没有做于念离念的功夫,没有做牧牛的功夫,没有做不着相的功夫。若做过这些功夫,就会养成于相而不生心的习惯,于相不生心,自然如如不动。 不着相不是解释出来的,也不是看多少经论看出来的,它是练习出来的,它是真实功夫。 学道者如恒河沙,得道者如麟角。正是因为没有人愿意长时间做牧牛的功夫,没有人愿意两三个小时坐在水边看水而不做看水想,没有人愿意坐在黑夜里“一物不为”。若有人明白牧牛,会牧牛,肯牧牛,长时间牧牛,此是真实解脱功夫。 众生一切烦恼尘劳,皆因取相生心,于念上生念,念念不停,没做过牧牛的功夫。故有妄想颠倒生起,自作自吓。若能摄心不向外驰,常做牧牛的功夫,保护自己的念头不去着相,不去吃草,自然安稳自在,无有恐怖。 我们学习一切经论佛法,都是为了明白此理,踏踏实实做此功夫。佛法丝毫赚不得人。若想真正解脱,必须能离于相。若要离相,先去牧牛。 二六时中,皆可牧牛 牧牛的功夫不是只在河边坐着,在行脚时可以做,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可牧牛。牧牛就是专心做事,心不外驰,舍识用根,不杂用心,制心一处的意思。为了专门练习牧牛,我们选择独处,一个人在水边林下僻静的地方静坐,是因为安静独处,什么事都不做时容易看到自己的念头,容易发觉自己是否在“吃草”。出家人或有大量时间不用工作的人,就可以选择这样的地方去牧牛。需要一个人做事,比如扫地、走路、开车、种田、做饭、处理文案,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作,加油站加油,银行出纳员点钱,像这些工作,你很容易专注,做这些事,也是牧牛的最好时机。而在做需要与人合作的工作时,则容易分心,这时,如果想牧牛,就需要更加专注和警觉。如果你和别人谈话,或与人共事,也能专心致志,一点妄想和杂念都没有,也是在牧牛。 所以“牧牛”的修行遍布我们生活中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不论谁,都可以牧牛。心不外驰的功夫跟你多少时间在做牧牛的功夫有关。如果你已经养成了专注做事的功夫,这时就轻松了,你不用老想着牧牛的事,甚至不再需要牧牛。牧牛只是你心向外驰,意识在编织烦恼故事的时候,才要做的事。 有的人问,学习禅宗不是识得本心,知道一切时中,穿衣吃饭,都是佛性作用,都是佛,不需要做任何功夫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牧牛?这样问,是不知道什么是牧牛。牧牛是“一物不为”,什么也不做的功夫,是不用功之功,是防止你做任何功夫的功夫。是觉察你进入意识造作的功夫,是防范你又在本性上妄加什么的功夫。是识得原状,保持原状,不增不减的功夫。所以,只有彻悟本心,才能安于牧牛,才能不施功。永嘉大师云:觉即了,不施功,正是此意。 药山禅上堂示众:祖师只教保护,若贪嗔痴起来,切须防禁,莫教掁触。 丹霞禅师上堂: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更说甚荐与不荐?吾往日见石头,亦只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你谈话得。 古人所教一切修行,就是保护你不去再妄用功夫。一切起心动念,求佛求法,修证造作,皆是“吃草”,能看到自己的这念妄想,拉回到未用心之前的不施功状态,就是最大的功夫。牧牛就是做这个工作,这也是修行最难做的工作。 牧牛的工作听起来简单易行,但是做起来很难。一是因为我们未通达实相,不能安于实相的习气根深蒂固,妄心起时,很难觉察,“吃草”已经成为常态。二,牧牛要知道什么是吃草,什么时候需要牧牛。不是起所有的念头都要牧牛。自性起念,六根动用,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时,不需要牧牛,只是在起执着和烦恼的妄想时,需要牧牛。再有,做牧牛的工作,需要因缘成熟,需要一定的条件,就是心中没有特别执着的事。如果心里执着挂碍太多,根本没办法专心做事,这时是无法牧牛的。 牧牛的工作更多的是针对一个已经明理的人,因为初悟自心,心向外驰的习气还没转变,不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心,这时就需要好好地牧牛。明了其中道理,但还没识得本心的人也可以牧牛,功夫做足,也会忽然了悟本心,证悟自心圆满,理行相应。 行脚 行脚即是行道,走路走出觉醒。 一心走路,随处安住。纯一直心,心无旁骛,是一行三昧。 走路的时候,把心安住在脚下,不要老想着目的地,想着这条路有多远,不要想这些。走到哪里就是哪里,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不知道什么地方是终点,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起点,没有一个永恒的处所。起点、路途和终点只是一个假象,那不是我们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 行脚时,通过走路,把心走定、走稳、走死,把一切烦恼和妄想走没,那就是我们的终点;什么时候心走得平静了,无妄想了,无欲求了,什么时候就走到了终点;什么时候脚步稳了,不急躁了,不思过去、现在、未来了,什么时候就走回了真正的家。 行脚的重点不在你走哪条路,走多远,走多快,我们走路时的心态,那种专注、安心,认真和用心,那种不被外境所影响,那种自在潇洒,才是我们行脚的真正目的。 行人,行者,从行路开始,从行脚开始,从经行开始,从一行三昧开始。大路不远,就在脚下;安心不难,脚踏实地。 来,各位同路,各位同修,抬起脚步,单刀直入,直心直行,和我一起行脚,和我一起行道。 释学山法师总结: 没有什么实相,烦恼不生处就是实相。没有什么修行,烦恼熄灭处就是修行。不再相信念头,烦恼不生,烦恼熄灭。通过做行脚,牧牛,一物不为的功夫,彻底歇心,死心。 学山禅院整理 2019.08.12
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