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空也扔掉
真空也扔掉问:怎样才能见性?为何我久修而不能见性?答:见性只在言下,不论时节久远!问:可我觉得那不是见性。答:见性跟你觉不觉得没有关系!问:那与何有关?答:但有有关,即非见性也。只要你有丝毫的觉得或不觉得,都是幻觉,非是本觉!本觉不可觉,无觉无不觉。你无觉得心,谁更求见性?若无能见者,亦无可见性,是名见真性,实无见所见。问:是的,性本空寂!那以后又如何修?答:以后是何时?谁起以后心?又以何为修?何又不是修?扫地与洗碗,随缘度春秋!但心不起妄,无喜亦无忧。问:若常住此地,佛之三身如何成就?答:佛说三身及菩提涅槃,如黄叶止啼,诳诸小儿,实无其法。若不起于心,佛是什么物?一身尚不得,三身如梦影。法从心而起,灭亦从心灭。心若无异时,三身元未离。问:经云,佛者,觉也。众生在迷,不修三身,如何成佛?答:佛亦不是觉,众生亦不迷。无迷亦无觉,方便呼为佛。问:挥手动足,言谈举止皆是佛?答:挥手是挥手,动足需抬脚,为何安名字,自诳亦诳人?问:我觉得佛说的空性只是让我们见自本性,见性只是第一步,感觉如来藏中另有天地!还请师父不吝赐教。答:把你所有的觉得和以前学的知见都扔掉,再谈请教。否则,你不是在请教,而是在重复自己觉得的东西,被其所困,错用功夫。比如你觉得的见性,你觉得的第一步,你觉得的如来藏,你觉得的三身佛,你觉得的觉,这一切,都从你心识起,但有空名,实无有法而名见性及如来藏。所以要全部扔掉,丝毫不留!问:都扔掉,岂不落于顽空?答:一翳在目,千花乱坠。问:那就是真空吗?答:真空也扔掉!
2020-06-01
-
地藏经大义
地藏经大义六道众生,皆喻人道。三途之苦,俱指心苦。佛所说法,只为人说,非别有六道旁生。人天鬼畜,譬喻人心。人心邪险,故名坑坎;人心执迷,故名黑暗。故知地狱者,即人间也。畜牲者,即人间也。饿鬼者,即人间也。人心不息,故名无间地狱。人心贪婪,故名饿鬼。人心愚昧,故名畜牲。地藏菩萨者,于堪忍人间自觉觉他者。其光目女者,于一切法,但见空名,不取其相者。救母者,于贪爱法中止足者。无毒鬼王者,于诸烦恼障碍,毕竟觉悟,故名无毒,亦名鬼王。十八大地狱者,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也。十八界不空,地狱不空。十八界若空,即名地藏成佛。狱中床者,诸有法也。遍满万里,万千种见。以如是见,执于幻有,受如是苦,故名有法之床,又名剑床。铁柱铁墙者,炽盛烦恼,坚固我执也。铁牛铁马者,是非得失,念念挂碍也。尸骨漂河者,贪爱深海也。油锅沸汤者,幻中捞摸也。又叫唤、拔舌、粪尿、铜锁及诸大小地狱者,众生念念所起不善心也。觉林菩萨偈:一切唯心造。可不是乎!经云:阎浮提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以故?念念贪着故,念念无明不间断故,念念着有故。以如是八万四千不善之心,成八万四千大小地狱。故知地狱是心,非别有方所而为地狱。此经为世间人说,非为饿鬼地狱众生说;此经说我执、我见、我能、我所,非说一切怖畏之事。念念住着,念念不舍,念念于无所有法中执我执有,故名火犁火耙相拽相拉!日夜算计、分别、住著,故名其身遍满无量世界。故知饿鬼是贪,贪无止境,是名饿鬼。畜牲是无明,以八识食,日夜食也。众生被八识煎熬,所以受如是千刃、流火、烊铜逼迫果报。临命终时,为设福者,喻善知识,为其开示诸法实相者。临终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大乘经名,即得解脱者,言下顿见真如,了实相法,是名得闻佛名,诸业偿毕,究竟解脱。地藏本愿者,一切诸佛,倒驾慈航,假诸贪欲,而受生死,于此世界,以无量方便,悲济众生者。地藏功德者,实无功德,随于世谛,说名功德。又经云,以福德无故,说福德多。于此娑波世界示现受生,堪受众苦,发大悲心救度众生者,皆是地藏。又于其自心种种妄想无明度尽而不住断灭者,是名地藏,又名主命,又名普广,又名宝性如来,又名宝相如来。故知三世一切如来,诸佛菩萨,诸大鬼王,乃至一切众生,无不是幻,无不是心,无非地藏,故名广大,又名心地。若人能于是经,得如是解,如是思惟,如是修行,如是受持,是名日夜诵持地藏菩萨本愿经,亦能灭诸十方一切世界地狱之苦。
2020-06-01
-
不争于是非,解脱于诸法
不争于是非,解脱于诸法世间最可怖者非是虎狼鬼神,刀山火海,而是执是执非,诤论对错。世间任何武器非为锋利,是非之剑,利其百千万倍,害于世间一切众生。世间罗网,不足为密。对错罗网,细密无缝,纠结缠绕,困于世间一切凡夫。掉于世间网中,尚可出离。执于人我是非之网,穷劫难出。伤于世间刀刃,总有愈时。割于是非之苦,终难治愈。是非二字,是人皆执,除非觉悟。对错二法,是人皆争,除非无我。一切世间打斗皆有停时,人之观念是非交争,昼夜不停,无止休时。刀兵交战,响于一方。观念之争,震彻天宇。我不见有任何矛盾胜于二人争吵。我不见有任何楚毒毒于嘴舌攻击。一切深坑,不名为深。是非对错,其坑无底。人若堕之,难可出离。所有烦恼,皆从是非对错中来。一切凡夫,皆认我对彼错,我是彼非,故有无量诸苦。妄见有我,故见我是。执我为重,故见彼非。我重我是,而轻于彼;我是彼非,而害于彼;是而不得,故起争端。对而不成,而起诤论。执我为是,是名刀剑;以我为对,是名火舌。凡夫终日刀剑相向,火舌相对,彼此为害,故名无间地狱。无间地狱非在他处。正起是非对错争执,以己为是,以他为非时,不知反观,即名无间地狱。一念观己之非,不遣于彼,是名观自在菩萨,地狱成佛国。六祖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己非却是左。不见他非,但观己愆,而能醒觉者,是名觉悟。不诤己是,慈心等观,内外无二,是名无诤。诸法如梦,无我无人。执我轻人,即失道义。诸法无性,于法起执,是名为我,是名为苦。于无我法中,妄见为我,而起我法二执,是名大苦,亦名铁犁。菩提无是处。执己执是,与道相背,是名增上慢者。能于是非诤论之中顿觉己非者,是名放下屠刀。能于见他过失之时顿觉己非者,是名大力行人。能于与人诤论时回心止休者,是名持戒波罗蜜。能于与人生怨之际以无我智化彼怨隙,心不住法者,是名布施波罗蜜。能于是非对错念念分别之时见法无二,达念性空,不住是非,离于对错,是名精进波罗蜜。能于世法佛法俱无执持,无损无伤,不害我人,与世无诤,是名忍辱波罗蜜。善知识,生死无常,念念损人寿命,不为可怕。是非对错,时时窥伺,不觉不知,令诸众生堕于罗网,难可出离,是为可怕。善知识,若不如意,若烦恼起,若有不适,但观己心,若堕是非彼我人相之中,迅速出离,安于实相,是名禅定,是名般若,是名修行,是名解脱。
2020-06-01
-
何谓无我智
何谓无我智?譬如一国之中,有人犯案,案悬久久不破,国王愤怒,迁怒百官,下令处死百官。国王宣诏被处官员名字,命一大臣制定诏书,执行此案。此一大臣,写好诏书,确定被处者名单,只待一天后颁布朝廷,令有关司属执行处罚。朝中所有官员大臣,闻之此事,无不惊惧,担心名单中有我之名,一天之中,诚惶诚恐,倍受煎熬,乃至有人半夜因恐惧猝死。官员之中,唯有一人,坦然平静,无有恐慌。何以故?任命大臣告知名单中无此人故。众生日夜受诸烦恼缨缠,无片刻安宁,乃至恐惧颠倒,受诸煎熬,以为有我故。犹如百官大臣,以为被处罚者中有我故,而惶恐不安。觉悟之人,以了知无我故,知诸烦恼尘劳之中,但唯妄念,实无有我,而心自安,不受恐怖煎迫。犹如得知被罚名单中真实无我者,而心自安。其知一切诸法尘劳妄想之中皆无我者,是名无我智。以得无我智,而不被妄想烦恼所拘,心如虚空,无有所属,故无恐怖。不知无我,如同百官,虽未犯罪,而以为犯罪,以心存我故,被受恐惧煎熬。纵有福报如山如海,不得救其出离无明深坑。其知无我者,犹如其人,知被罚者无自己故,以此实相智慧,而能心安无事,无诸恐怖。若悟无我,正烦恼时,知无有我,谁受烦恼?唯妄想执着耳!若悟无我,正恐怖时,知无有我,谁受恐怖?唯妄想心识耳!若悟无我,虽有一切劳苦妄念,一念正心,以无我智,照破所有诸念,念念不实,念念无我。知念犹如阳焰,诳眼诳心,了不可得,而得出离一切生死无明。众生修道,但悟无我智,即解脱生死,出离轮回。不悟无我智,纵修福慧,广集善法,以有我故,生死之根犹在,不得究竟解脱。犹如百官,虽位高福厚,以担心被处死故,恐怖烦恼,不得安宁。
2020-06-01
-
心经
心经不向外看菩萨安住自心境界,不见世间及出世间过失有无,修行多时,转于所依,发现身心世界,内外一切,皆从虚妄识生,从念而有,但有空名,实无其法,而度一切自心烦恼、无明、诸苦轮回。不向外看菩萨对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说:一切诸法,非有其法,因名立法。名因法立,法因名有,二俱无实,本体是空。舍利弗,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若悟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舍利弗,诸法但有空名,从心想生,从意识生,从分别有,实无其法也。一切诸法,本无生灭、增减、垢净之相,随诸世缘,假名为法。故知,从自心建立一切法,而无所建。从方便立一切名,而无所立。从空而起一切用,而实无所用。所以,自性空中虽炽然建一切法,而无一法有少许实性。自心空中,无能无所,无内无外,无名无实,无佛众生。自性空中,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无无明,亦无无明灭。无生老病死,亦无生老病死灭。自性空中,无苦集灭道,无声闻缘觉,无菩萨罗汉,无六度万行,无佛无觉,无佛法无世法,无修无不修,无证无不证,无一切境,无一切法。不向外菩萨深观自心境界中实无少法可得,依此如实知见智慧,不取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心如圆镜。随顺世缘,而无颠倒,故心无挂碍。以心无挂碍故,得离一切执着、恐怖、梦幻、诸有,究竟解脱一切生死无明,得根本解脱。非但不向外菩萨如是安住,如是观察,如是修行,如是知见,如是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一切诸佛,皆如是安住,如是观察,如是修行,如是知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今一切学子行人,亦当如是修行,如是观察,如是实践,得成无上菩提。故知,如是不向外分别自心境界,如是观察,如是思维,如是知见,了于自心,悟无所得,是真修行,是真见地,是真导师,是真渡轮。是佛神力,是不共法,是大神咒,是大光明咒,是无上咒,是无与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不向外看菩萨而说咒曰:莫外觅,莫外求,莫于自心起停留。心不住法,法法无涯。心若住法,法法成洼。不住法啊!不住法!是真菩萨,真菩萨。
2020-06-01
-
一切由你,一切在你
一切由你,一切在你一朵莲花开在泥塘里。你看到的是莲花,还是泥塘?你既看得到莲花,也看得到泥塘。但是,你可以选择关注莲花,或是关注泥塘。正常心智的人会选择欣赏莲花;只有傻瓜和特殊的人才会盯着淤泥。盯着莲花或淤泥,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灵想收获什么。智慧的人,他选择关注愉悦身心的;而愚痴的人,他选择让身心痛苦的。智慧的心智懂得欣赏莲花的美,而忽略泥塘。无知的心智夸大泥塘的污浊,而忽略莲花的圣洁。连着下了一个月的雨。一个人整天心情低落,盼着天晴,好赶快去做些有意思的事。而另一个人却不受天气的影响,开始制作精美的手工雨伞,然后拿到街头去卖。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充实和快乐,而没有抱怨和沮丧。或许他关注的并不是卖多少雨伞,而是即使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仍选择快乐地活着。同样是雨天,有的人专注于雨天的负面作用,而有的人却看到了雨天的美好。一个男孩很早就失去了父母,他身体健康,却怨天尤人,为非作歹,抱怨老天对他不公。失去父母成了他不幸的借口。事实是自己的懒惰和恶意让他变得不幸,他的不幸与天地父母无关。而另一个男孩,同样失去了父母,同时自己还身有残疾,但是他却没有灰心丧气,他庆幸自己还活着,他靠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过着独立的生活。失去父母和身体的残疾并没有成为他不幸的原因,他选择关注生活中美好的部分,而忽略他的遭遇。你是盯着窗户上的一点污渍,还是看着洒满一屋的阳光?你是盯着自己的一点点不幸而怨天尤人,还是看到那无限的生机对每个人的公平?你是不满足于自己的欲望而将痛苦扩大到未来?还是满足于现状而享受自己当下的快乐?当你不再抱怨,天地清流开始流向你;当你不再贪着,吉祥平安开始向你聚集;当你不再盯着瑕疵,美开始映入你的眼帘;当你不再关注过错,完美开始来到你的心中。世界从来都没有问题,如果你的心和眼不关注问题。世界从来都是完美的,只要你不关注残缺。你的生活从来不是不幸的,只要你不贪婪地关注不幸。你从来都是快乐的,除非你骄奢淫逸到以烦恼为乐,以痛苦为粮食,以折磨自己为兴趣。快乐,还是愁苦?选择在你。幸福,还是不幸?法码由你来放。捆绑,还是解脱?那根线在你手中。流泪,还是微笑,操纵在你。锁是你锁的,钥匙在你手里。一切由你,一切在你。怨天尤人,纵天地广阔,容不得你!不知止足,纵万福齐汇,不得其乐!
2020-05-25
-
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
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人们都说,爱一个人可以爱到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摘给他。那并不是一个神话,也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只不过,我说的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和你想要的月亮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我的爱和你的爱略有不同。当一个人真的懂得爱时,他真的可以为他爱的人摘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人们以为送给别人喜爱的东西就是爱。那不是爱。人们以为为别人无偿地付出就是爱。那不是爱。爱不是那些。爱远远超过那些。爱不神奇,又胜似神奇。爱很简单,但又很少有人发现。我和你坐在河边,你和我说着话。当你停下来时,我指着河面上微风吹过的涟漪对你说,看,那水波真美。还真是的,你说。这是我对你的爱。一会儿风停了,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我说,看,平静的水面就像我们的心。你的注意力又被我拉到了平静的水面上,你感慨到:真的,水面好静!哪怕只有一秒,哪怕只有一刹那,你看到了平静的水面或旖旎的湖光,那都是我对你的爱,那是我能给你的唯一的爱。我无法给你任何东西,除了让你看到眼前存在的一切,除了把你拉到当下,除了一次次地帮你从头脑中出离,我不可能给你更宝贵的爱。除了提醒你感受你的脚步,安住在自己的呼吸上,闻着青草香,坐在廊下听雨声。除了和你一起抬头看云,除了陪在你身边,我没有更深的爱给你。那是我要摘给你的星星和月亮。那是我对你唯一的承诺。一次,有个小偷到大愚良宽住的寺庙偷东西。大愚良宽太穷,他住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小偷很沮丧地离开了。大愚良宽把他喊住了,送了他一件自己仅有的衣服。当小偷离开后,大愚良宽望着小偷的背影说,如果我能把天上的月亮送给你,那该有多好。 大愚良宽已经把天上的月亮送给了小偷。大愚良宽把美好的月亮送给了每一个人。我也把四月的和风送给了亲爱的你。爱把一切早就带给你。我真的能把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摘给你。我没有更珍贵的东西给你,除了天上的那轮明月;我能想到的世界最贵重的礼物,就是此时夜的静谧,再没有其他;那阵阵的和风,是我为你定制的宝石项链;那广阔的天际是我能给你建造的唯一房舍。我真的好爱你,我真的可以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我真的好爱你,不论你是谁。我真的好想你到院子里来,我们一起吹吹风。我真的可以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摘给你,不费吹灰之力。
2020-05-25
-
让一切消失在自己那里
让一切消失在自己这里不管发生什么,我都接受。当你真的能接受一切,你不可能有恐惧。你不可能会痛苦。痛苦与恐惧来自抗拒。你抗拒什么,你赋予什么生命,你在壮大什么。你拒绝什么,什么就会存在。你讨厌什么,什么不会消失。你想逃离什么,什么会紧紧地跟随你。表面上看,你可能离开了你抗拒和逃离的,但它们还在。它们不在别处,它们在你自己这里。它们不是别的什么,它们是你的抗拒本身。你需要做的不是逃离、推开、抵抗什么,而是迎上去,是理解、欢迎和接受。因为那一切都是从你自己那里发出的。除了回到你自己那里,它们不可能去别处!它们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当一些不好的念头出现在你心里,别急着躲开它。去观察它,洞视它,体验它,收回它。让它回到它来的地方,它会消失。它从你的心海上生起,还会融化在你的心海里。它从你的空心中来,还会消失在你的空心中。这不是一个理论,你要带着爱和耐心,带着勇气和智慧,去收回那些念头和想法。去和所有让你不愉快的念头在一起,就像和你的孩子在一起。去和他们相处,耐心地观察它们,你会发现,它们里面什么都没有。你厌烦什么,就去接近什么。那是你要做的唯一功课。当你接近你厌烦的,当你理解了它,你发现,没有什么你厌烦的事物存在,除了自己的情绪、观念和厌恶本身。别急着告诉自己“这是不好的”,要告诉自己“它没那么糟。”试着理解自己的念头,和它相处,就像你遇到一个人,别急着给它下结论:他是一个好人,或是一个坏人。观察一个人要好久,观察一个念头,一种想法有时比观察一个人还要久…你无量劫都被念头困扰,你都没有真正观察它。你无时无刻不被来自你自己的念头戏弄。你不知不觉就被自己欺骗,而你完全无辜。你忽然就生出一个想法,它让你恐慌。别急着离开那个想法。停在那个想法中,问自己:它是谁?它来自哪里?是外在的事物让你生起恐惧的?还是你自己的念头。如果是你自己的念头,追寻它,看它在哪里?最后你会发现,它消失了。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让你难过的念头。它是来叫醒你的。一次不行,两次,乃至无数次。别急着逃避它,接近它,它会把你唤醒。没有别的觉悟,除了拥抱并接受自己所有的念头。一切众生因念而迷,因念而觉。一切众生因地而倒,因地而起。没有什么让你恐惧的,除了厌恶,除了逃跑,除了不理解,除了不认识。当你理解了念头,当你认识了念头,它不再困惑于你,而你实现了解脱:从自我那里解脱,从本性里解脱。
2020-05-25
-
关于瑜珈学者的故事
关于瑜伽学者的故事 昨天我们讲述了一个瑜伽学者拜访一位老瑜伽师的故事。 故事说,那个瑜伽学者看到了一些现象,而习惯性地编织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对老瑜伽师和他的仆人产生误解。 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完全讲完。 就算那个瑜伽师戴的是耳机,他确实在听音乐,那有问题吗?一个瑜伽师就不能在吃饭时听音乐吗?那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你觉得那有问题。当你对某人某事觉得有问题时,你接手了对任何人都不是问题的问题。你虽然是旁观者,但事实上,你已经成了事件的参与者:那唯一的参与者。除了生心分别者,不存在其他的参与者。 就算老瑜伽师的牙齿好好的,他用工具将食物弄碎在吃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只是你觉得那有问题。你觉得有问题,是你的问题。老瑜伽师没任何问题。你觉得有问题,你享受你的问题;老瑜伽师用小夹子夹碎食物,他享受他的食物。就算女仆带自己的男友进了主人家,主人没觉得有问题,你为什么觉得有问题?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问题。别人不觉得有问题,他享受他的无问题。 故弄玄虚没问题,不专注没问题,男女关系没问题,只要你没问题。 当你要离开老瑜伽师家时,老瑜伽师起身要送你。他身边的“太太”说:老师,您披上一件衬衫,外面风凉。 那个老瑜伽师身边的女人根本不是他太太,而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而你,直到离开他家时,才发现这一点。我们为什么会烦恼?太容易对看到听到的事下判断。当你轻信了自己的想法,被它愚弄是必然的。当你顺着自己的想法编织故事,被它搞懵是必然的。当你掉进别人的故事,你掉进的是自己的故事。 不再向任何外境投关注,你的心回到了家门口。不相信已经投射的观念,你稳稳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善知识,没有别的地狱三途,除了你坚固的妄想;没有别的伤害,除了你过多地关注外境;没有别的烦恼,除非你相信了自己的想法。 从对自心之外的幻境的过度关注中向回转,先转到自己这里来,再发现,连自己这里也是幻境,也不关注自己。令心无住,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解脱一切苦恼。
2020-05-25
-
你看到的是真的吗?
你看到的是真的吗?你作为一个瑜伽学者,来拜访一个老瑜伽师。正赶上他在用餐,他邀请你一同用餐。老人坐在餐桌旁,你看到老人的一个耳朵上塞着耳机。你立刻想到,一位瑜伽大师用餐时还要听音乐,用心太不专一了。一会儿,他的太太对他说,今天天气很好。他似乎没听见,毫无反应。他的太太凑前又说了一遍,他侧耳听了听,嗯,是的,今天天气是不错,大师说。这时,你才发现,那位大师带的并不是耳机,也不是在听音乐,他带的是助听器。你坐在旁边看他们吃饭。那位大师看样子已经很老了,但是整个人颇有禅者的风范。他吃饭的姿势、动作都很优雅。只不过,他每样食物都会用不同的工具把它们弄成小块儿,或用剪刀,或用钳子一类的东西。真怪,他难道以这样用餐的方式向他的弟子传授瑜伽吗?你想到。饭桌前除了瑜伽师和他的太太,还有一位佣人。她们俩人都很安静地吃着自己的饭,没有人去管那位老瑜伽师。老瑜伽师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有很多皱纹。他慢慢地咀嚼食物,继续用他的工具把其他的食物弄碎,然后慢慢地放到嘴里。这时,你才发现,老瑜伽师嘴里的牙几乎掉光了。他很平常地在用餐,只是因为咬不动食物,才用工具把事物弄碎,而且并没有让别人帮助,而你却以为他在故弄玄虚。吃过饭,你们来到花园里喝茶,这时他家的仆人领着一个穿蓝色制度的男人走进了院子,她挎着他的胳膊,把他带到了厨房。你想到,一个厨房的佣人可以随意把自己的男友带到主人家吗?那是她哥哥,今天才从海上回来。瑜珈师的太太说。你又一次想错了。你看到的真的是那样吗?还是只是你想的那样?你知道的某些事真的是你认为的那样吗?还是根本不是那样,完全是你的妄测。你确定自己知道一个人正在做某件事他的用心是什么吗?还是你用自己限定的概念给他定了型?你确定通过一个人的某个特定的行为就能评价他是什么样的人吗?你心里有什么,你才会看到什么。你故弄玄虚,才会看到别人故弄玄虚。你不专注,才会看到别人不专注,才会把“不专注”这个概念投射到任何一个人身上。你心里充满了男女关系,你看到别人才会想到男女关系。你经常会离开别人,才会想到别人会离开你。没有人是你看到的样子,那一定是你自己内心的折射。你看到的尚不是真的,更何况你听到的、想到的、猜到的?当你为一件事担心时,冷静地观察一下,那件事真的发生了吗?还是你习惯性地投射,习惯性地担心,习惯性地妄想使你经历那件事,从而担心和恐惧。你看到的是真的吗?百分之百不是。你想到的是真的吗?绝对不是。那不过是你的心识心惯性地勾勒出的一堆毫无意义的画面,而你很有可能为此难过得要死。你永远无法用肉眼看到任何有实质的心念。除了你心里的观念、妄想、评判,你看不到任何事情。当你离开那些观念,你什么也看不到。当你不再相信自己心里的念头,你不再担心任何事。当你不再投射自己的想法,所有的事物都变得像光一样纯净。当你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观念,慧眼在你心中诞生。当你不再向任何事物投射执念,法眼在你心中诞生。当你看只是看,听只是听,触只是触,知只是知,而在这一切之上不再立看、听、触、知,不再叠加观念,你在用佛眼看事物。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