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嘲诗
自嘲诗悠悠山中日长更无一事商量登座说法如聒噪不如听雨甚妙世人愁闷无多由思虑一秒难消一切苦恼自找不肯将心静悄悄雨从昨夜下如今为寻三五知音无奈无情说法声太小兜率大士难了俗人日日叨叨感得人天频频叫好可怜我祖睡得安不被阿师吵
2020-07-13
-
-
风的邀请
风的邀请相比于读各种各样的文字,我更愿意放下书卷走过我的门廊。即使哪怕只有一小会儿的漫步,也会让我轻松好一段时间。相比于埋头苦思一个道理,我更愿意倾听各种各样的虫鸣。或是听一段音乐,要么找块儿布,抹去桌子上的灰尘。我总能找到一些特别简单的事去做。有时,我也爱与人讨论。但是我会忽然间走开,因为一股柔和的风吹来,他在提醒我:哦!你们是没有结果的,跟我来...比起有时会把自己带入迷宫的谈话,我更喜欢风这个朋友。他正邀请我到山坡上或是树荫下,来场全身心的沐浴。而有时,我会不知不觉地想一件事。想了又想,就算我告诉自己,别想了,那于事无补,我还是会想。这时,我会走出屋门,来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我发现全世界对我都那么友好,我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受损,没有一件事出了问题。除了那调皮的念头在挑逗我,引我上它的当,一切都很好,每一件事都井然有序。我为什么跟自己过不去,非要让自己难过?这时,我再去想刚才的事,那些念头已经不再让我难过了。我发现,我越是沉浸在头脑里,我的快乐越少。但是每一次头脑发给我们的消息是:到我这里来,我这里很快乐。而我们几乎每次都会上它的当。没关系,总会有神奇的天使来召唤你,把你从流浪的荒原叫回到天堂。除非你太过沉迷于大脑的幻城,否则,你一定能接受到来自天堂的消息。就算看一眼地上的小虫,也比我构思那些在每个人看来更重要的事让我开心。就算我站在那里用五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刷牙,我发现,它也比我兴奋地沉浸在某件事里更舒服。当我独处的时候,就算我接满电水壶里的水,然后让水流从我手掌上轻轻地滑过,我也感到分外地满足。只不过,能把你的心从妄想中拉到你的手上、你的脚下,有时却比登天还难。谁不喜欢憧憬高远的天空,而去喜欢那了无趣味的土地?但是,真正让我们安心的并不是遥远的胜境,却是那些近在咫尺、无滋无味的东西。是泥土、昆虫、狗叫声、篱笆上的黄花、风中摇曳的芦苇,是它们在召唤我们回到真实中来,回到家园,回到当下。就算此时此刻你在读着这些文字,仍不妨碍你抬起头看看外面的天色,或是听听是不是下雨了。更或者,只是从你的椅子上慢慢站起来,给自己到一杯白开水。好吧,如果你自己无法提醒你,那么放下手机,到窗旁站一会儿,哪怕只有一小会儿,打开窗户,看看你会遇到什么,会发生什么。哪怕只有一瞬间,哪怕迎接你的只是铺面而来的热浪,那毕竟是来自真正的天堂。
2020-07-13
-
十方薄伽梵,同唱一支曲
十方薄伽梵,同唱曲一支示众: 学人若能于日常安住寂寞,简单,无事,则近道矣。此理是人皆知,但因未曾训练,以成习惯,所以道人之平淡生活,凡夫三分钟尚不能安住,何况长年累月,终其一生。故世人见少欲者,只有羡慕之心;见淡泊者,徒生赞叹之情,至于真入山林,过所向往之生活,则立即恐慌躁动,如涸泽之鱼。少时便又回热闹场中,寻声寻色,做此做彼去了。待大限来时,身虽老化,心还奔跃,纵一生学佛学理,以不得功夫,耐不住寂寞,神识依生前所恋,循各种境界去了,故直入三途,疾如箭射,无人救得。 示众:地狱、畜牲、饿鬼,此三途发生在你住着纠结的当下和刹那。若于平时习得不住,熟于转身,即不必忧虑临终堕落。若平时不打点好功夫,担忧临终不得解脱,只念念增加无明,熏修住着,毕竟无用。不如当下会取,即脱开去。一切诸法,皆生心而有。一念住着,即一念恶道。一念离,即一念清凉。离此纠结粘滞之外,十方求三途六道,皆不可得。离此刹那不住之外,亦无别有见地功夫,及涅槃解脱之法也。何以故?万法唯心,一切自造。离心之外,无别有法。乃至纤毫芥子许境界,皆是自心造,自心画,自心现,自心怕,自心演绎,自心住着,并无实法。住则有,取则实;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一念回心,即是诸佛本位。一念不住,万境自如。 时有学人问:一念回心,心在何处? 云:劝汝回心,何故复问? 问:想知心往何处?心是何物? 云:即此想知心往何处,即是无始无明根本,生死之由。欲知心是何物,亦复如是。问吾即是汝心,以心更求于心,反失于心。心本非物,无有实法,凡圣不可测,动念徒乖离。若欲知心,心即成有,困在生死,无有出期。 听我偈曰:问心不回心,当阳逐日头。回心不问心,晒日不寻日。说心及与回,权立假名字。是名解脱法,又名一事实。洞山过水时,即是明斯事。十方薄伽梵,同唱曲一支。六祖所宣法,异曲而同工。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是则我妙门,亦称甘露法。有人明此偈,自解做活计。于此而不明,流转无穷期。
2020-07-13
-
读古心
读古心读古德之训诫沐心性之芳霖度一日之平实安累劫之颠倒山雨未邀而眷顾心花不待而盛开五米小室以息虑而成广博严净一把素椅以无求而成楞伽宝山道远乎哉?何必穷子而向外奔游法秘藏兮?青草随风弄缁衣庭坚问道于祖心抛肝撒胆分毫不瞒 声名:学山禅师,2015年于湖北荆州章华寺受戒。从2014年末至2020年间,于河北、山东、杭州等地弘扬禅宗顿教法门,带众修行。于2017年创公众号,发表文章。2019年建“学山禅院”官网。先后印《大般涅槃经》、《甘露集》、《诸佛集》、《祖师集》、《祖师禅》等书。讲《金刚经》、《六祖坛经》、《维摩经》、《血脉论》、《传心法要》、《临济语录》、《证道歌》等近四十部禅宗经论及祖师法语,录有音频,在“学山禅院”官网上均能下载收听。法语文章见《大顺法继禅师法语》、《法雨集》、《甘露集》等书中。学山禅师,即释子本人,现驻锡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荐福寺,于此道场,发愿弘扬禅宗,重振祖道,讲经说法,接引众生。现寺庙正在初期建设发展时期,需十方信众护持供养。有意随喜道场建设的各位善信,请加我本人微信,联系我。我的微信号是:hz2017sxs
2020-07-03
-
佛经中关于证果的意义
关于佛经中的证果到底是什么意思师父,我有一个疑问请教一下:显教佛经里,佛陀或文殊菩萨讲完一段义理,马上就会有许多人天证果证道得法眼净得不退转什么的,并未有什么修行学习的过程啊,仿佛是听明白就行了,可是这段经文我也看懂了啊,除了当时法喜,也没证果啊。难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真的比佛陀在世时的人根性钝很多吗?还是说佛经仅仅是一种宣教故事而已,不可认以为真?答:听法本身也是一种修行。还有平时的积累。在一定的时机因缘之下,会有所觉悟。只不过,佛经里的开悟、证果、得法眼净、不退转等,并不完全是祖师开悟见性的境界,甚至只是对于自身修行的一种进步和提高,而对于声闻果的解脱,是不究竟和圆满的。但是对于二乘根基的人,那样的境界又是可得可证和真实的。但是要达到祖师见性成佛的境界,就不可能成千上万的人同时达到的了。所以世尊拈花,百千众中,只有迦叶会得佛意。就算这个公案不是出自公认的佛经,但是这样的事很能说明真正的见性和解脱。所以故事的真实性在这个公案里就不重要了。当然,佛经里每处的描写未必都真实,也有一些地方是善巧方便,一概而论,为后人建立信心,不能全信。而众生的根基,不论是佛陀时代,还是现代,都没有定论。诸法无常,时代更替,虽佛法大势趋末,未必不会再有兴盛之时。还有一点,在佛陀时代和佛经里的描述,所有写到证果的地方,一般都是有余的声闻涅槃果,不是真正的见性。但是悟无生法忍,多代表理上顿悟,住不退转,则偏于事除渐功,则接近悟道。另外,佛陀弟子,长年跟随佛陀修行,远离世缘,每天听经闻法,一心办道,忽然于某一会上,顿悟明理,得佛知见,证得菩萨罗汉少分解脱之果,太正常不过了。而我们现在时代的人,每天世缘太多,真正摒除外缘,一心办道,心无旁骛的时候加起来也不多,更没有善知识引导,求法心又不切,所以很难时机因缘成熟,忽然有所领悟,于烦恼中得大解脱。
2020-07-03
-
是抗拒本身伤害的人,不是外境
是抗拒本身伤害的你,不是外境当你来到一间打了农药的大棚里,你是屏住呼吸,害怕农药伤害到自己,还是放心地呼吸? 当你不再像平时一样自然呼吸时,你一定认为弥漫着农药的空气会伤害到自己。是带有少量农药的空气对你的伤害大?还是你对只参杂了部分农药的空气的讨厌、抗拒和紧张对你的伤害大? 往往伤害我们的并不是环境,而是我们对环境的抵抗、对立和厌恶。 同样,让我们烦恼和痛不欲生的不是任何事的发生,而是我们对那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是我们讨厌的心理本身伤害的我们。这种讨厌的力量之大可以直接击垮一个人,使人疯狂和失去理智。 我们对疾病的态度也是造成疾病恶劣的根本原因。疾病本身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不抗拒、不讨厌、不批评,是治愈一切的关键。 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修行环境,要和一些陌生的人在一起共修、共住,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就必须使用公筷才能安心吃饭。而有的人就没有这些顾虑。往往是那些太在乎自己身体的人更容易患病及被传染。事实并不是别人的不卫生或食物让自己得的病,而是自己紧张、抗拒和厌恶的心理对自己起了伤害的作用。 不是别人的筷子使你得的病,是你自己的分别、紧张和嫌弃让你身心紧张,从而得病的。 我们身心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自己的紧张、对抗和讨厌引起的,而与外界的关系不大。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越不执着自己身体的人,越放松地敞开内心的人,顾忌越少的人,身心越健康,越很少得病。 而那些在乎的事情越多,禁忌越多,越这不行、那不行的人,越脆弱,越容易患病。 不是外界环境使你得的病,是你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得的病。真正的智者会用心,善用心,不执其心。 觉悟的人是不活在意根里的人。一念有心,而成惑。惑者,或心。或心即是有心。以有心故,而诸法生。以有心故,而成势成力,而力量生。所以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原来无法,以有心故诸法生。若能无心,则一切法无由生也。故古人云: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法实无咎也,以心生故,妄见法之是非善恶。 所以是自己的起心动念而感召的一切法生。故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如杯弓蛇影,又如夜中见枯木桩以为鬼怪而吓死。 外境永远无法伤害你。 伤害你的是自己的观念、对立和想法。从接受、欢迎和拥抱开始治愈你。从无心、无分别、不在意上彻底解放自己。
2020-07-03
-
智者忘心安境
智者忘心安境师父您好!有件事儿一直困惑着我。前一段时间家里发生3级地震,亲眼见房子晃动了。从此心里不安害怕起来。我虽然明白很多佛法的道理,但还没有功夫,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尽快走出这个阴影。深深顶礼!答:不是房子晃动了让你恐惧的。你的恐惧一直都在。它来自你对生命的执著,来自你以为有个自己活着这种错觉。众生以有无始无明故,以为有我故,受一切苦。若欲离苦,处依佛法而修行,觉悟诸法实相,无别之道。如何以佛法而修行?深入观察世间一切种种是否真实。 放松,再放松。在放松中洞察到底是什么在动? 摒绝外缘,远离事扰,静下心来,认真思维,是房子让你恐惧不安的吗? 在安静中观察是什么在发生? 观察你不安是如何生起的,又如何消失的。 不安非从外来,一念心动,一切皆动。一念住境,则一念不安。 以有住故,以分别故,以取舍故,而有得失,而有恐惧和不安。 不安非实,以住着故,不安成实,恐惧发生。心若不住,恐惧只在刹那。恐惧者,即非恐惧,是名恐惧也。 有二人在寺院里看到风吹幡动。二人争执起来。一人说风动,一人说幡动。这时六祖对他们说:风也未动,幡也未动。仁者心动。 一切恐惧、烦恼,因有心而生。若有心,则一切有。若无心,谁住有,谁说无? 故知一切法,因生心动念、住着取舍而有。心若不生,万法无怕。众生见境生心,犹如狗子见有风吹草动就会乱叫。境本没有害人之心,是我们太过痴迷自己,所以外境稍有变动,我们的心就跟着变动。心随境动,永无安宁。心不取境,万古常青。地震也好,房子塌了也好,出车祸也好,事业不顺也好,离婚也好,子女不听话也好,是这些事情让我们恐惧的吗?不是。你的房子只晃动了几秒钟,而你住在这个幻境和妄想里却很久。想一想,是房子晃动给你带来的恐惧,还是你自己的执着和妄想?相信因缘,接受因缘,不抗拒因缘,恐惧就会消失,而不是房子永远不动。房子虽不动,你生活中其他东西动了,你一样会恐惧。要想解除恐惧,从根本上解除。不再赖境以安心,不再逐物而寻乐。若能如是安乐,方是究竟安乐。愚人除境不忘心,故境愈除愈多,愈乱:智者忘心以安境,境虽未改,以忘心故,随所住处恒安乐。 不再执着你自己和你拥有的一切,这才是彻底消除恐惧的方法。将你的生命交给因缘,真正觉悟诸法无我这个实相,才能彻底解除你对活着的执著和对死亡的恐惧。
2020-07-03
-
渴鹿追阳焰
渴鹿追阳炎一个老婆婆坐在胡同的门口几个孩子在胡同里玩石头子一个女人在河边洗衣服农夫在地里耕地蜜蜂在花的枝头嗡嗡飞小猫卧在椅子下睡觉炎热的夏天小河里的水愈加泛绿高架桥的水泥缝里钻出几棵绿草妈妈在厨房和客厅间来回踱步儿子在电脑前不知浏览着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安于现状为什么只有你还想要更多所有的人都做者最简单的事为什么只有你不觉充实所有的人都在休息为什么只有你在折腾所有的人活的都很普通为何只有你想要不平凡所有的存在都如此悠闲为何只有你在大脑的城池里泛舟所有的生命都自给自足为何只有你不知止足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个不是耷拉着脑袋安于无事但是哪一个像你在那里歇斯底里疯狂乱叫看看你身边的人谁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何只有你到处插手别人的世界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一个不是普通得就像泥巴为何只有你想要卓越看看你身边的人谁不是一分一秒地喘着气呼吸着等着死亡为何你不能安分守己地度过一个上午你的儿子出了车祸住进了医院你痛不欲生你的儿子没出车祸时你似乎活着也没有意思你每天也喋喋不休怨天尤人从不快乐你的痛不欲生跟儿子出没出车祸没关跟你不满足最简单无聊的日子有关你的不幸从来也不是因为没钱没有好的婚姻头脑不聪明而是因为你总需要更多跟你不满于当下有关跟你耐不住寂寞有关你想搬进大房子你花光了所有钱还贷了二十年的款你住进了大房子还是坐在沙发上与那个老婆婆坐在门口没有任何区别你的幸福到底在哪里到底给你怎样的日子你才能安心你想过这个问题吗众生之苦,犹如渴鹿,不知路边寻水,而于路前追逐阳炎,永无满足。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