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接受、尊重

    理解、接受,尊重先有理解,才能接受,才能尊重。他怎么能那样做?这是我们常有的对身边人的抱怨。他一定要那样做。他已经那样做了。理解他,还是抱怨他?接受他,还是批评他。抱怨他,你和他一起烦恼;理解他,你们一同轻松。怎么做在你。智慧的人会设身处地地理解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和动机。愚蠢的人以自己的心理去揣测评价他人的行为和动机。下着很大的雨,一个居士戴上斗笠,拿起扫把,跑到大殿外面去扫地。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会怎么想?你会不假思索地问他,下这么大雨,扫什么地?再等等,再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他在用扫把借助雨水去冲洗大殿门前已经积累的泥巴。一个人参加同学聚会,他一直独自一人,远远地坐在角落里。你看到这样的同学,可能第一念就是这个人好孤僻。但是一会儿,另一个同学过来,告诉你,那个坐在角落里的同学感冒了,怕传上大家,所以坐在角落里。是的,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和因缘,作为一个旁观者,除了理解和接受,甚至欣赏,你还能做什么?如果你以自己的意志干涉,你在破坏宁静。一个人不被打搅和评判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最幸福的。一旦有人干涉和指责,那对他无疑是最大的一盆冷水。因为自以为是,我们总是横加干涉别人。你和家人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对方忽然声嘶力竭,失声痛哭,对你破口大骂。你感到非常恼火。你没做错什么,只是说了他几句,至于吗?你心里想。但是,你不了解他今天遇到了更糟心的事。他无法压抑内心的焦虑,才在你面前发怒。因为缺乏理解,所以我们总是怨恨别人。因为缺少慈悲,我们不愿意去理解。理解是真正的智慧。理解能让我们从对立到融合。理解能消除我人众生之相。能理解,必先觉。以觉为先,故能不妄下论断。能理解,必无我。以我执弱故,所以能照顾到他人。能理解,必柔软。若心强硬,则必执己见,以己意戈,伐于对方。再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人和看不惯的事,先剔除自己的意见,观察对方的状况,用心去理解对方,和他交流,用慈悲和智慧接纳并包容对方,这才是幸福人生的关键。能理解,才能接受。能接受,才会尊重。能尊重,才有爱。能有爱,才有慈悲。

    2020-07-03

  • 你担心的事永远不会发生

    你担心的事永远不会发生你为什么担心那件事会发生?我觉得那件事发生了不好。你怎么知道那不好?就是觉得那不好。是的,只是你觉得不好。你确定那件事发生了就一定不好吗?好与不好是绝对的吗?你确定自己的观念永远不会改变吗?你会停在那不好里吗?你确定发生了你担心的事是一切的终结吗?你确定你认为的不好不会再变化吗?我只是想象着如果发生了那样的事,我会非常痛苦,会很难过。你认真地反思一下,是你现在有了那些担心和想法而现在就开始不舒服,还是你认为发生了那件事后你会不舒服?我现在就开始不舒服。同时,我相信发生了那些事,我也一定会不舒服。你能确定的只是当你开始担心时,你现在就不舒服了。而你永远也无法确定你担心的事发生了,你会一定不舒服。那毕竟是你想象的。是的,好像是这样。但是经验告诉我,我担心的事发生了,我一定会难过。不,不是这样的。经验是一种错觉,而它经常是不定的。因为你此时就开始担心,此时就开始难过,此时就在长养、熏修、练习难过。你的难过是从当下开始的,而不是当事情发生了时,你才难过。如果此时你一直想着不希望发生的事,其实,它已经在你头脑中发生了。从此时到那件事真的发生了这个过程中,你一直不停地在实践你的担心和恐惧,所以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是事情发生了,你才难过。事实上,当你开始担心某件事时,你已经在内部经历并实现了它。外在事情的实现与否,已经不重要。有的人甚至在事情还没来时,就被吓死,就被逼疯,就跳楼自杀。众生被自己的担心、妄想、纠结所摧残者,比比皆是。我们担心会发生的事真的不好吗?还是我们被自己的观念想法欺骗了。我们只是觉得不好,而事情本身没有好不好。只要我们转变心念,同样的事,可能忽然就变了样子。好与不好是我们的妄心分别。是你觉得不好,让你此时整个人变得不好的,跟你担心的事无关。而你担心的那件事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当你担心它发生时,它已经发生在了你的意识中,你提前让不可能的事发生了,这才是你恐惧的根源。你担心的事永远不会发生,除非你让它们在你的头脑里发生。是你的担心促成了你担心的事在你的妄念中发生。如果你不希望某件事发生,就不要相信它会发生,不要去想它。如果你做不到不去担心,就转变想法,告诉自己:就算那件事发生了,那未必是件坏事。我怎么能确定那一定是不好的呢?当你不再相信自己的念头和妄想,或者转变你的相信,使你的想法或念头变得可爱,让自己完全接纳一切的发生,你将不再恐惧和担心。你还在担心什么吗?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在如如中进行。一切都完美地无以复加。一切都已经完成。一切都干涉不得。一切都如梦如幻。一切都不可捉摸。一切都自行其道。你什么都不用做,不用担心。你越不担心,你的心态越好。当你心态好时,发生什么已经不再重要。而当那时,一切的发生都成为吉祥。停止你的胡思乱想,抽出你的担心忧虑,在大圆镜里安心享受一切。

    2020-07-03

  • 临在的喜悦

    临在的喜悦临在的喜悦不是感觉上的喜悦,相反,它是一切感觉的平息。从波动起伏的情绪世界里安静下来,是我所说的喜悦。临在的喜悦重点是临在,而不是喜悦。当你养成临在的习惯,喜悦和快乐会自然而然来到你身上,进入你心里。进入你心里的不是你感知到什么,这种喜悦只是烦恼、忧虑和挂碍的止息,是所有重负的消失。临在并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么神奇,那么难以到达。临在,无时不在。临在,最平常,它没什么道理可讲。一只小狗在追苍蝇,小狗正在临在。风吹得树叶哗哗响,风与树都正临在。一只雄鹰飞过,你看到了,你和鹰都正临在。吃饭就是吃饭,而没去左顾右望、胡思乱想,正吃饭的人就是临在。听音乐就沉浸在音乐中,而没有思前考后,那是临在。排队购物,就安心地排队,那就是临在。眼前有一杯水,满足于这杯水,这杯水就是真正的观音甘露;当下有一个屋檐,坐在那屋檐下,那里就是你的布达拉宫。当你临在,无言的喜悦自然充满。当你临在,寂静立刻降临在你的周身。当你临在,你立刻浸泡在满足的幸福里。除了临在,你怎么可能有别的解脱之法?除了临在,你不会再有第二种修行。除了临在,你不可能见到真正的佛。除了临在,你永远无法遇到上主。临在,那是唯一真实的生活。临在,给自己一份最珍贵的供养。临在,临在,你只能经历临在,你只能去临在。除了临在,你不可能是别的。除非你不知不觉地进入大脑。进入大脑,那也是一种临在。只要你无痛苦,无纠结,无烦恼。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欢迎我们去临在。你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引导你活在当下。你从来就没有不是临在的时刻,只是你没有认出它,你还不知它的宝贵。你于那无上的珍奇日用而不知。你拥有临在而却顾视远方。你就是自己要见的佛,要遇到的上主,只是你总被自己的妄想拉开,一次次地睹面不相识。你夜夜共它眠朝朝同它起。语默总相随,不曾有间离。满足那最简单的,你会临在。专注地做好最平凡的事,你会临在。不去寻觅激动与兴奋,你会临在。只是坐在那里或躺在那里,最容易撞到临在。发现临在,练习临在,养成临在的能力。临在,那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品质。拥有临在,是世间至美之人;做一个临在的人,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2020-07-03

  • 神奇

    神奇有一种神奇,叫作接受因缘。   有一种神通,叫放弃自我意志。   有一种圣道,叫交给因缘。   有一种智慧,叫任物不任己。   你现在没钱,你接受你现在没钱,你立刻富有。你拒绝接受你现在没钱,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人。   穷与复无关你有多少钱,而与你是否满足有关。不满足,拥有亿万财富,仍是穷人。满足了,身无分文,依旧可做王侯。   你眼睛失明了,你接受你眼睛失明了,你立刻看见了光明。你拒绝接受眼睛失明,你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瞎子。   是否失明,与你的眼睛无关,与你是否接受自己有关。眼睛看不见,那不是你痛苦和幸福的关键,也不是你心明眼亮的标准。心眼若开,即使是一个瞎子,也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心眼若盲,纵能看到十方佛土,亦是无明人也。   你身患了绝症。你接受了自己身患绝症,你立刻康复;你拒绝接受身患绝症,你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绝症患者。   你的绝症不来自你身体出现了什么变化,而来自你不接受身体的变化,来自你想改变那幻身的习惯。   幻身不可改,幻身无可捉。捉摸于幻身,是捉终成病,是病难治愈,非关幻身病。   你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你接受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不再抗拒,不再求生,你会安然离去,解脱诸苦。你在接受生命最后那一息的瞬间,立刻获得了新生,觉悟的生命,不生不灭的法身。你拒绝接受死亡的幻梦,拒绝接受离开这个世界,你成了一个临终的病人,你成了一个真正要死的人。你会经历轮回,而入无休止的三途。   死亡从来没有发生在不怕死亡、接受死亡的人身上,而是发生在那些拒绝死亡,担心死亡的人身上。   你接受什么,什么消失在你的接受里。   你拒绝什么,什么滋生在你的拒绝里。   你是你拒绝的样子。   你拒绝什么,你欢迎什么,你成立什么。   你接受什么,你避开了什么,消融了什么。   无论你此时此刻身在何处,经历何事,接受你此时此刻的现状,你立刻生于佛国。不接受你的现状,你立刻生身陷于地狱。   事实如是,多么神奇,多么简单。   地狱与佛国,不在于你在哪里,不在于跟谁在一起,与你做什么事也没干系。那与你是否接受你的现状有关。   一念接受,是一佛国;一念拒绝,是一地狱。   一念随顺,是一清凉;一念抗拒,是一热恼。   一念放心,是一解脱;一念操控,是一牢狱。   接受你此时此刻的状态,不论它是什么,你立刻圆满;拒绝你此时此刻的样子,不论你看上去多好,你立刻变得残缺,你立刻成了残疾。   不管你有什么烦恼,那一定是没有安住当下而起。不论你境遇多苦,那一定是因为你不满足现状。不论什么境界,一念心息,一切境灭。一念接受,顿成圆满。

    2020-06-25

  • 金刚护身符

    金刚护身符你想过“病”的原因吗?为什么你的身体突然得病?为什么你忽然就不舒服了?不接受诸法因缘生,而以自己的意志和妄念干涉因缘、操控因缘、拒绝接受因缘的发生,导致身心受苦,故而成疾。疾病来自你一次次地担心,一次次地抗拒因缘。疾病来自你念头的惯性住着、反复投射。烦恼来自不接受现实的发生,而以自己的想法试图改变事情的发生。所有的痛苦都来自念头想支配幻境。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因缘之法,不可思议。我们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更无法确定什么事会发生,也不知什么事发生是好,什么事发生是坏,为什么我们还要担心有些事的发生呢?任何事发生都没问题。事先在妄想中编织发生,操控意念,恐吓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件事的发生有无数的因缘,此诸因缘,本来是幻,无有定法,非是头脑妄心而能干预,唯有妄心熄灭,不再干涉,随顺因缘,接受发生,是真正解脱之道。而众生以有我故,以得失故,以妄想故,不觉起心干预,住于幻境,与自己的念头纠缠、相抗,幻想着事情如何发生,来恐吓自己。在自心中斗争,身心交战,疲惫不堪,受诸苦恼,所以日积月累,甚至一日之内,而成疾病。本来无病,以执着身为我故,于其幻身,而起忧虑担心,恶性循环,故成重疾,受大苦恼。担心者,对身体是致命的危害。担心者,本来无事,自酿成事。担心者,见绳如蛇,而被吓死。见影为鬼,而被吓疯。担心者,日日磊三途,念念筑地狱。因担心,而操心,而管控,而执着,故有得失,有是非,有成败,有挂碍。如对工作的担心,对家人的担心,对身体的担心,对自己执着的事担心。担一念心,心一念受累。念念担心,念念受苦。三途苦厄,由此不知不觉而成。此苦非是外来,自心取着幻境,念念挂碍,自创自伤。唯觉悟诸法如幻,虽有发生,实为妄想,本来无生,而能彻底放心自在,任心无碍,而得解脱。如人身患疾病,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出来。以不觉诸法因缘生故,以不觉缘起无我故,以不觉意识干预不得故,而起妄心,担心自己身患绝症。本来身体只是小碍,以念念担心挂碍故,一个星期的时间,身体迅速恶化,变成重症。又比如投资者,以担心自己的钱财损失,得失交加,念念割伐,所以身心极速病变。又如儿女学习成绩不好,又不听管教,不知诸法因缘,不懂随顺接受,以担心干涉故,非但子女的状况无任何改善,自己还生种种烦恼,时间长了,身染疾病。世人所有疾病,皆从担忧始。世人所有苦恼,皆从任己思想,而不任物缘始。世人所有重病,皆从我不放心,我来主使,我来干预生。不知放手,所以劳累。不知放心,所以伤心。不知随缘,所以劳心老累,徒自空想。干涉就是捣乱,操心就是制造压力,担心就是促其事成。不管是最好的照顾。百般干涉,越管越乱,故六道交织,诸苦连连,无有止息。随顺因缘,抽出一己妄心干预,一切病除。接受因缘,不以妄想试图改变事情发生,一切苦停。相信因缘,不信己意,不担心,不操心,不控制,一切吉祥如意。一切交给因缘,我自任心自在。“交给因缘”,领悟此实相,受持此陀罗尼,能除一切苦。“交给因缘”,每日提起此咒,一切交给因缘,能愈一切疾。“交给因缘”,每每忧虑某事发生,提起此念,任缘发生,任事而来,不再操心,不再干涉,必得清凉。“交给因缘”,每每心中担心什么会发生,不要相信你以为要发生的就会发生,或即使发生了,它有什么不好。除了因缘,没有什么能让它发生或阻止它发生,放下自己的心力,一切都正好。“不担心,不抗拒,任缘生,不任己。”此是修行人心要,是离一切苦之妙法,是除一切病之良方。一切交给因缘,我自安住当下。提起此念,是你金刚护身符。

    2020-06-25

  • 孝道

    孝道什么是孝?奉养父母,让父母开心,在身边照顾父母,这些就是孝道吗?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不论父母怎么辱骂,都不忤逆父母,这就是孝。这就是真正的孝吗?唯父母之命是从,不违背父母的任何意愿,这就是孝吗?这些都不是孝。有比此更深的孝。佛说持戒是第一孝顺之道。梵网经云:孝顺父母、三宝师僧,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真孝者,名为戒耳;真孝者,名为制止。持戒和孝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持戒就是孝?戒者戒何物?止者何为止?戒者,戒一切恶;止者,止一切苦。人能持戒,则远离诸恶逆境及诸伤害。远离诸恶伤害,子不受苦,则父母不为子女担心,是则为孝。人能止恶,则远离一切苦厄灾难,子无灾难,父母无忧无虑,是父母第一之乐。父母无苦,胜于予乐。又人能持戒,则能觉悟诸法实相,以觉悟故,而能报多生父母、师长重恩,是名第一孝顺之道。又能现世为生身父母说法故,助其觉悟,故名大孝。如佛陀为母说法。纵然给父母再多快乐,身为子女,一旦造业受苦,以前给予父母一切快乐瞬间消失,留给父母的是担心和忧虑。所以不照顾好自己,对父母是最大的伤害。自己不能平安无事,何谈孝道?世间报父母恩者,不过平安无事。能平安无事,远离疾病灾难,不令父母担心难过,是名深心之孝。曾子临终前让他的弟子和家人看自己的全身,没有一处受伤及疤痕,如此孝心,远远超过世人所行孝道。除了身体无病,心能无病,无无明,方是出世间至孝。平安无事,看似简单,实则至难。何以故?一天平安无事不难,一年平安无事亦不难,一生无灾无难,平安无事,难矣。世间众生起心动念,无非贪嗔痴,故感召命运多舛。一生能平安无事者,除能持戒,善护心念,不造诸恶者,少有人行。以不造诸恶,不受恶果,而令父母心安,实为稀有。故能真正报父母恩者,稀有难得。所以梵网经云:戒者,孝顺第一之道。诸仁者,汝欲报父母恩者,不必大富大贵,不必建功立业,不必扬名立万,不必传宗接代,不必膝下承欢,如此之孝,皆归无常。那只是世人迷昧之孝。唯有借父母所给假身而修道、悟道,出生死轮回,乃是大孝。此孝能度无始无明,能超脱旷劫父母,能报四重恩,能度无量众。故不造诸恶,坚持净戒,明见佛性,是至孝也。诸同修,你以何为孝?你在行何等之孝?你身心还在受苦否?你还在轮回生死否?你觉悟诸法实相否?若能于如是问题而深自反省,约束身心,行不放逸,如理修道,是名为孝也。佛弟子以不昧因果,身心不受诸苦,自觉觉他,广利有情为孝。是孝非是有为,非是无常,乃常乐我净,究竟解脱之道。

    2020-06-25

  • 因果由心,非关外力

    因果由心,非关外力请问师父,杀生者,因无明,不知杀众生为恶,有没有果报?我们总以为因果是外在不可预知的力量造成的,而降临到造业者身上。这不是佛陀所说的因果。佛所说因果非从外来。因果从心而有,还灭于心。以有心故,而造因,而成果。以有我故,而成业,而受报。因有所住,而妄结业,妄见因果。众生杀生者,以不知无我故,见我见彼,有爱有憎,逆其心意,而起嗔心,而行杀业,是名无明。以此无明而造业、而结罪,非因杀生之事而别获杀罪。若杀生而无杀心,如踩死蚁虫,或过失杀生,或虽杀生,而心无所住,毕竟不起我相,无我无人,无无明,即无罪报。无罪报者,非无其事,以无心受报故。所谓业报者,是自心造,自心住,自心结,自心演化,自心受,是名因缘,又名异熟,非外有果报。以妄心分别故,见如是因,如是业,如是果报。若悟实相,心尚不有,何谓果报?你的问题表明你认为一个人杀生了,会有一种外在的果报降临在这个人身上。这是所有人对因果的一种迷信和误解。佛法的因果不是这样的。佛法是罪从心造,从心住,从心受,还从心灭。心生即种种因果生,心灭即种种因果灭。以有心故,妄见一切因缘果报;若无心,谁是作者?谁在造业?谁是受者?故二祖虽受其报,临终被杀,而究竟不受业果,以不见我人众生相也。于众生则妄见为恶果。而于二祖,以无心故,不受果报。众生杀生,受报则不如是。众生以执我故,而起杀心,造杀业,结杀果,受杀报。此受杀报者,只是事来时以有我故,而生恐惧,身心受大苦恼,非是一定被杀而为受报也。如阿奢世王杀父后,虽未偿命,但是以心生杀念,而见杀法,故结杀业,而住杀果,妄见地狱,生大恐怖,身虽未堕地狱,而早就成地狱人也,是名受地狱报。众生造业,亦复如是。以心造故,心还受之。以有我故,自生住着,而成牢狱,假名三途。非是自心妄念烦恼之外别有果报而受之也。至于身体事缘中的果报,亦是从有心有住而起,而妄成因果,非是实有。若人以修行故,觉悟诸法实相,虽过去造殷重恶业,而轻受报;造不定恶业,而不定受果报。又觉悟者,以不执我人众生故,不妄取诸法,虽受果报,心无颠倒,是名不昧因果。所以有百丈野狐禅之公案,以答错一转语“不落因果”,而成断灭见,而五百事堕野狐身。又凡夫以邪见故,执着实有因果,谓自心外别有因果降临,是为迷信,非是佛法之因果。佛法离于有无因果定论,而以通达罪从心起,还从心灭,自心作,自心受,而不昧于因果也。

    2020-06-23

  • 善恶如浮云

    善恶如浮云师父好,请问为什么恶人没有恶报?而有些很善良的人却屡遭恶报。答:有时我们会发现身边“很坏”的人反而生活得很好,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家庭、事业一切都很好,似乎违背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这时有人可能会对你说,这些“坏人”不是没有果报,是因缘时机未到。真的是这样吗?你认真思维过你的这种认知和想法吗?什么是“坏人”?做了什么事就是坏人?坏人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所认为的恶人真的是恶人吗?恶人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吗?你如何认定一个人是恶人?“恶”是一种观念,但那不是真实的,不是绝对的。当你的思想中出现“恶”的观念和评判时,恶产生了,而那跟外在的事物无关。外在的一切都是客观、中性、无善无恶的。“恶”来自人类,来自意识,来自分别。恶不真实,恶非定法。恶从心起,还从心灭。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很坏”而无恶报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人活的都很现实,很明白,很洒脱。他们并不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却生活得很快乐,很自信,也很坦然。他们很少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会纠结于是非对错。至于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坏人,事实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评价。如果说他们没有果报,那不是因为他们做了坏事而时机因缘未到,而是他们从来没有住在自己做的事中。而一些“好人”、“道德高尚”的人,因为对做过的事有了住着心,因执着故,因有我故,反而诸事不顺,频频受苦。此果非从外来,是自己的住著心感召的。还有,生活中同样一个逆境或一件坏事发生,对于一些看上去“很坏”的人,他们能很快看破、放下,并未因此而受更多的痛苦;而对一些“好人”,他们却非常纠结,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可见,善恶之法,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些“恶”果,对某些人来说,并非“恶”果,而对有些人,却成了“恶”果。而有些“恶”人,非但现在不会有恶果,而且永远不会有恶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坏人”,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执着自己做过的事。毗婆尸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故知住法名“恶”,有法名“恶”。于空无相法中妄见诸法名“恶”,分别自心境界为“恶”。有心即恶,无心即无恶。分别“恶”者为恶,无分别“恶”者,非恶。凡有心者,纵为“善”,亦是恶。凡无心者,纵为“恶”,亦非恶。故众人皆谓善者,未必善;众人皆谓恶者,未必恶。凡有所住者,恶即生,即繁衍。凡无所住者,恶即灭,即无根。执着是“恶”,分别是“恶”,较真是“恶”,于毕竟空中见有少法可得是“恶”。见他人恶者为恶,不见他人恶者非恶。“恶”从来也没发生在“恶人”身上,而是发生在见“恶”者身上。虽见恶法,“恶”毕竟无实性,无体性,故恶是空也,毕竟无恶。本无恶法,因幻说“恶”。本来无物,恶亦是空。达恶如是,善亦如是,皆因人立,因心而名。若悟无心,一切皆不可得。若能通达如是善恶、因缘、果报,自知善恶不定,善恶如浮云,皆不真实,不可执著。以不执著故,一切顺利;以不住故,一切无碍。

    2020-06-23

  • 怎样爱自己的孩子

    怎样爱自己的孩子顶礼师父!感恩有缘能看到师父的开示!师父的甘露法语让我受益匪浅!感恩师父。我想向师父请教问题。我儿子10岁还不说话,只能说一点简单的。我一直在念佛,或做些功德给他回向,我该有怎样的心态对待我儿子,这也是我心里最放不下的事情?还有我以画画为工作,我开始画画就感到心烦有压力,因为我就没时间念佛,虽然明白些道理,但是转不过来这个心念。虽然解悟,但不能证得,有时心情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迷茫和低落。请师父慈悲开示解惑!打扰师父了。感恩师父。答:我们总是误以为实现了我们的愿望和想法才会心安并解脱。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实现种种愿望,但只能满足一时的心安,人生的问题还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而我们以迷失的心应对,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烦恼,而不能真正永远地解脱。真实的解脱来自满足当下,接受现状,对现实完全理解和接纳。只有接纳当下的一切境遇,我们人生的所有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您的儿子到10岁了还不会说话,你因此而烦恼有压力。你确定你的烦恼是来自儿子不会说话吗?你的烦恼跟儿子毫无关系。那真的不对吗?还只是你认为不对?还是你相信了周围人给你灌输的关于孩子的“不对”孩子不说话有问题吗?还是你自己有问题?孩子不说话,那是一个安静的世界。安静有什么不对?孩子不说话,他本身有烦恼吗?在我看来,做一个少言寡语的人,那才更像一个真正的人、快乐的人、无是无非的人。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老天把我说话的能力夺走,让我像你的孩子一样,活在静默的世界里。世人都会说话,哪个不因说话有烦恼?你虽然会说话,你活的好吗?你哪一件真正快乐的事与会说话有关?相反,你所有的不快乐都跟会说话有关。不会说话这件事到底发生在你儿子身上,还是发生在你身上?同样,不能念佛让你不安的吗?还是你没有专注地画画,没有专心地做好每一件事让你不安?你念了佛,不是一样不安吗?你的烦恼跟孩子是否会说话以及你是否有时间念佛都没关系,跟你不能接受你的现状,跟你没有过好此时此刻的生活有关。你的孩子不会说话,那很好。不,那很完美。即使你孩子一辈子都不能像其他人那样说话,那仍然完美。除非你认为那不完美。从你孩子的世界里走出来,把他的安静交还给他,不要打扰他的安静。活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别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任何人身上,包括你的儿子,你的至爱。如果你无法改变外境,那么,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想法。否则,你愿意自己一年一年地活在想让孩子会说话而不能的烦恼中吗?而你不接受孩子的现状,那对孩子才是真正的灾难,而不是他不能说话。不能说话从来没发生在孩子身上,而是扎根在你的意识和妄想中。接受你的孩子,用完美的眼光看他和这个世界,你立刻拥有完美的生活。同理,如果你拒绝接受现实,你将毕生活在痛苦和烦恼中,无人能救。我们人生的痛苦从来也没在父母、儿女、家人身上,而在自己能否从幻梦中醒来,不再执迷于无常变化之法。设想一下,你的孩子忽然有一天说话了,你兴奋极了,然后呢?你的高兴能维持多久?你的孩子长大了,上学了,谈恋爱了,娶妻生子,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的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无法接受现实,你会不停地担心、恐惧、烦恼,你永远会因为儿子而无法过自己的生活。你在活谁的生命?你自己的,还是你儿子的?你儿子的生命本身就是他自己完美的道,与你无关。而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道,无人能够影响你的道,除非你把它们纠缠在一起,你不仅破坏了自己的道,还破坏了你儿子的道。接受孩子,那才是一个母亲真正的爱,而不是希望他如何。除非你想让孩子痛苦而有压力,否则,放弃他会说话这个愿望。看到你孩子的完美,不管他过去、现在、将来如何,他都是完美的。如果你在这件事上领悟了,你将会得道。这也是你孩子带给你觉悟的契机,也是你毕生的修行,更是我们每个人毕生做的功课。

    2020-06-23

  • 入一切音声法门

    入一切音声法门你和这个人说话,你和那个人说话,其实你没在和任何人说话,你在和自己说话。你和妻子说话,你和妈妈说话,你和儿子说话,你没在和任何人说话,你在自言自语。你越是认真地在讲话,你越是不知道你在和自己说话。你所说的一切,除了自己的妄念,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倾听者,即使你面前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连这个说话者,也只是一个妄念在它自己的梦里打妄想,是心在和自己的影子说着毫无意义的梦语。你也没和自己说话,你只是一个梦里的人在和梦里的自己说话。你和邻居说话,你和同事说话,你和朋友说话,你在和自己的妄想说话。那些人不过是你的影子,在那个时刻,那个地方,准确地被你的心镜映出。你和恋人说话,和知己说话,和至爱说话。醒一醒,没有什么真爱和知己,只有你自己这一念妄心。你的一切甜言蜜语,甚或恶毒攻击,都从来不是针对别人,而是向你自己。甚至连你的自言自语都是假的。你从来也没对任何人说过任何话。不管你对谁说的什么,都是痴人说梦,都是梦中呓语。你的一切话语如是,如梦,如幻。你的一切所行亦如是,亦如梦,如幻。你若执迷于说话,你一定也会执迷于做事。你执迷于语言,一定更会执迷于思想。你执迷于思想,必定执迷于自我。觉悟先从语言开始,先从说话开始,从觉悟文字、音声、语言性空开始。从认识维摩诘居士所表之法开始,从净名开始。若能净名,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一切法净。言从心生,语从妄有,悟言语空,则知心亦不实。知心不实,则知无我。若悟无我,则一切法空。知人法无我者,何起诤论?若有诤论,必人我不断,无明不觉。以我相重故,诉诸言语,以显于我。为胜彼故,而有言说、解释、辩论。有彼我故,何得寂静涅槃?正说话时,正好修行。正说话时,难觉难知。若也无心,虽终日言,亦不曾说着一字,故经云,一切众生语言皆入四无碍智。但凡夫不觉,于真佛用处而自生障碍烦恼;圣人觉悟,于日用中处处受用真智而无所着。若有心言,纵说三藏十二部,亦是魔说。若有心,纵终日默,亦是说也。吵闹不停,不在音声,而在于心。心静则一热静,心动则一切动。你在和谁说话?从此处悟,是你用功处,是你行履处,是你入处。入无所入,行无所行,不执言说,不离言说。你不必静默,但于言声中莫执莫诤,莫究定法,一切人无不是你知音好友,一切语无不是你法侣同修。故云: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而说诚谛之语。广长舌者,自家本有,非为外佛。从音声入道,从说话处修行,是名入一切音声法门,又名语言三昧。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