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祖的偈颂

发表时间:2021-11-22

浏览量:1428
关于六祖的偈颂
问:师父好,您认为六祖大师的偈颂“本来无一物”,已经见性,学人有一事不明。五祖看过六祖大师的偈颂之后,用鞋擦掉,说亦未见性。请问师父,为何当时五祖说六祖亦未见性?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你要结合当时的情境来看五祖所说的话。当时五祖会下有很多人觊觎五祖的衣钵,如果五祖公开说六祖见性,六祖会有性命之忧,而衣钵也很难再传给六祖。
问:很多人说六祖偈子只识得本体,还没认识到自性的妙用,所以五祖说他未见性。等到六祖后来说出五个何期自性后,尤其是自性能生万法后,认识到妙用了,所以五祖印证他见性了!
答:识得本体即是见性,见得本性自然使得妙用,所以六祖刚到五祖那里,就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常生智慧,即是妙用,不可别有妙用。识得根本自然能起妙用,若将识得根本与妙用分做两截,即不见性。何以故?见性者,一切时中自见分明,把得便用,离此日用万物之外,如何更起妙用?所以,你所听到的那些说法,自是他们自己不见性,不知一切妙用福田不离自心,非我祖师不见性。六祖后来所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只是对以前所悟更加确信和深入而已,并无根本区别。
复有人问:师父好,您说六祖悟到身心俱幻,即是见性。可是永嘉大师却说:幻化空身即法身。又有人说:山色无非清净身。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又说:一真一切真。如是说者,是否与六祖所说矛盾?
答:说身心俱幻,是从一切诸法无实性的角度讲实相。所以永嘉大师云: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说幻化空身即法身,一真一切真,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从真性遍一切处的角度,但令众生见性,非说一切法为实有。角度虽不同,实相并无两种。何以故?一切皆幻即是真性,本来无一物即是法身,无我自性即是真如佛性。悟道前,身非菩提树。悟道后,身心俱从性起,说身是菩提树亦无过,说明镜台亦无不可。无论说真说幻,都是方便说,不可执以为实。若执以为实,则真亦不真,幻更成幻。若执文字,则横说竖说,总是妄想,并无实义。
故知佛法不得着于文字言说,但悟其理,明其修行,从心而行,亲证解脱,非为嘴说。若执文字,则一切自然不通。若悟于心,不待分别,一切自知自通,不用文字证明。故悟道之人,顺说逆说,正说反说,皆顺佛道,说邪法亦正。不悟道人,祖说佛说,皆是魔说,说正法亦邪。悟道之人,知法法皆器,法法皆筏,法法皆指月之指,无有实法,所以纵横妙用,变化多端。如六祖说佛性是无常,赵州说如来有烦恼,仰山说涅槃经是魔说,维摩诘云谤诸佛、毁诸法、不入僧数,乃可取食。章敬云:汝无佛性。如是说者,非但不是谤佛谤法,反而能起佛法,令无数学人顿悟本性。此是见性之人通天手段,非是凡夫着法相者所能了达。
故知诸佛祖师所说法,只为去众生种种执着,随立随破,解粘去着,并无实法与人,亦不将法系缚于人。经云:实无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说:亦无定法如来可说。所以,古人一言半句,皆是不得已方便说,但能去众生执着,心自了知,不论别人如何看待,都自有主张,毫无疑惑。而做为学人,则不可于祖师诸佛言句上生种种解,做种种妄测,以己之狭见,论他之圣智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