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你是根源,万法是支流。不知返源,流浪生死。但能看自己,何虑事不通?但能问自心,世间有何疑?迷人,只是迷于自心。悟者,只是悟于自心。迷于自心者,忘失自心是万法之源,于境相上讨对错,于诸事中着死理。悟于自心者,知一切境相本不自有,心生则有,心灭则无。若欲境安先安心,但能息心境自安。人们都说,行善,上天会降福于你。做恶,上天会惩罚于你。上天无心降福或惩罚于任何人。降福或惩罚于自己的,是你的用心。你自己才是那个降福与祸的根源。你怎么用心,重点不是施于别人,而是自己受用。你如何做事,重点不是事之有成,而是心之所获。用心如兰,自受用香。用心如水,其心自平。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无实,心生法生。万法反源,一切自清。源头净洁,众流自明。心地无非,何事能染?心空事寂,烦恼何居?遇一切不遂事,莫怨求于境,一念反己还源,是名大觉悟者。遇一切苦难逆境,莫怨于人天。一念察己,原来我是一切苦难之根。向天诉苦,不如扪心自问。向人抱怨,不如一念反观。诸人向外求,君子反求己。能见自己过,即与道相当。万事皆非难,唯独肯低头,低头伏心者,能受人天尊。

    2021-08-27

  • 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我们都想在生命的最后那天放下对亲情、身体和财产的执着。你忘了,今天一直都是你以往生命的最后一天。今天,你放下了吗?今天你放不下,你如何保证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放下?今天你放不下的,明天你也很难放下。今天你放不下的,你要做些什么,能让自己早些放下?还是等着无常粗暴地从你手里拿走一切,而让自己陷于绝望之地。与其被粗暴地拿走,为何不自觉主动地放下?没有人不经过痛苦就能解脱。你总想安全地从飞快的六道轮回的火车中下来,你不知道,六道轮回的火车,永远不会停车。要么就永远在那辆火车中饱受无尽地轮回之苦,要么就飞身一跃,宁可粉身碎骨,也要从无明的列车中出离。要么解脱,要么轮回,众生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可是,总有那么多人,以为会有一种温和的第三条路可以选择。这是世间最可怕的事。这也是轮回放出去的最蛊惑于人的魔掌。这第三条路,迷惑了无数行者。这第三条路,为地狱开辟了宽广的大道。修行人对这第三条路抱以的希望是轮回最难以识破的面目。它假借着种种温床和暧昧,用甜美的酒把你灌醉,让你不愿意去求解脱,而心甘情愿地腐烂在那辆永远转动的列车上。命为无明使,人做念之奴。百年一浮梦,终被自心逐。无人系于汝,只汝自捉弄。欲得自在人,还识梦中主。解脱生死是你自己的事,受苦也是你自己的事,没人可以替代你经历这一切。你选择什么,那是对自己的交待。着却今生须努力,谁能累劫受余殃。

    2021-08-27

  • 谦德

    谦德孔子有一次去周庙参观。他看到有一个器械,便问守庙者,这个器械是干什么的?守庙者说:此器为宥座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座之器放满东西都会整个翻过来,什么都不装,就会倾斜,装一半儿东西就会正。是这样吗?守庙者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一试这个器械。水倒满此器后,果然就翻了过来。倒了此器体积一半儿的水,此器就平稳地不动了。空掉所有的水,此器就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呜呼!这天下哪有满而不倾覆的东西呢?子路问:请教夫子,有没有保持盈满之道呢?孔子说:想要圆满,就要不断地减损,降低自己。子路问:怎么去减损呢?孔子说:德行深厚,心量豁达的人,以恭敬来守此道。土地广阔,财产丰厚者,应当以节俭来守此道。福报广大,地位尊贵者,应当以谦卑来守此之道。眷属弟子众多者,要以敬畏来守此之道。聪明睿智者,要以愚钝来守此之道。博闻强记者,不图表现,虚心顷听,来守此之道。做到这些,就是损减之道了。诗经说:古代圣人,在待人接物时,都有此谦德,所以才会被众人推举到高处而敬仰之。周成王封伯禽为鲁国的国君。周公告诫伯禽说:去吧,但是要记住,不要因为自己做了鲁国的国君,就对鲁国的民众骄慢。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帮助天子治理天下,地位算是尊贵的了。我常常在洗头的时候,因为有人要见我,我不得不三次握住湿湿的头发去见客人,因为他们会给我带来好的建议,我担心自己失去天下的贤士和智者,所以丝毫不敢怠慢。吃一次饭,要中断三次,把饭放下,去接见客人,就是想多方听取更好的治国利民之道,唯恐错失了向博学多闻的人学习的机会。夫天道去减损那盈满的,而增益那谦虚的。地道转化那盈满的,而流向那谦卑的。鬼神侵蚀那盈满的而补充那谦虚的。人道憎恶那自满而喜欢那谦卑的。所以有智慧的人们,会在衣服做成之后,为了让衣服看上去不太张扬,会在侧下面开个缺口,叫做衣襟。宫殿盖成之后,会在边沿处弄出一个缺角来,以此来喻示不满之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道就是这样的。易经说:谦,是吉祥的。君子会持此谦行以终。谚云:谦受益,满招损。古人云: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众皆近之。古之得道者,皆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志向如天之高远,行持如地之厚重,故可以载道化人,继往开来。今之学人,唯学古人高远之知见,不学古人敦厚之操守。唯效古人之志愿,不践古人之行履。见解比天高,德行比纸薄。自溢自满,固闭自封,自欺欺人,终不得道。佛言: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佛所教发心者,皆是谦卑道人之心。以如之心,与道默契,故能得道。常言:法水不流慢人田。若心满,则道亏。若虚心,则道隆。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谦德之谓也。学道之人,先具谦德,普行恭敬,后可觉悟践行圣人之道,自利利他,功德圆满。最忌自满,以法自固,以满自涸,千佛出世,不得唤出。

    2021-08-27

  • 快乐的真谛

    快乐的真谛快乐,世间最大的迷团,迷惑着无数的人。快乐,是世间最大的陷阱,几乎无人能幸免。追求快乐,无明众生的第一要务。寻觅快乐,颠倒人生的第一梦想。人们对快乐存在最大的误解,认为有什么事可快乐才是快乐。真正的快乐只是没有烦恼,平常无事,简简单单。无苦无乐,才是真快乐。若执着有快乐可得,执着做某件事是快乐的,你在自找苦吃。何以故?乐苦相随,乐后即苦,苦乐同源,苦乐同根。佛言: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之人,二俱不受。功德天者,快乐之喻;黑暗女者,痛苦之喻。还在追求快乐的人,停一停,你追求的,不过是化了妆的苦而已。莫被自己的妄想骗,莫被一时的快乐骗,紧跟着快乐的,是无休止的苦。颜回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每天只是吃着最简单的粗茶淡饭,没有什么消遣,却无比快乐。人们不理解他,也无法享受他的快乐,却以为他过得苦。原宪住在一间破旧的院子里,墙头上的土都快掉光了。院子里种着一些杂草,房顶漏着,窗户也开着,门框都烂了。原宪每天无事,只是在屋子里面唱着歌,自娱自乐。子贡乘着豪华的马车来看他,以为他病了。原宪说:我只是贫,而不是病。有仁义不行,贪图虚名,这才是病。子贡听了,羞愧而走。原宪继续哼着他的歌,走回了院子。他的歌声充满了虚空,就像钟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回居陋巷,人不甘其苦,回也不改其乐。原宪身无一物,唯自哼自唱,乐遍寰宇,而世人欲望无穷,仍得不到快乐。何以故?不知乐之本质是苦也。悠然心无事,那才是天下第一乐。荡荡心无着,那才是人间第一美。听我说偈:若欲求常乐,应当见真常。真常无异法,不染诸幻境。诸佛常教化,多求诸众生。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亲近菩萨友,是智者所亲。度得平常日,过得平常时,无事亦无心,无苦亦无乐,是名诸佛乐,寂灭第一真。 

    2021-08-22

  • 发菩提心,得见佛性

    发菩提心,得见佛性世间儒者,尚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胸,何况出世佛子,无有担当,不能荷担如来家业,可不羞愧!世间仁人,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气度,我佛门弟子,若一心为己,无丝毫利他之心,欲成无上佛道,不先发心,如何可得?如是之人,心志狭劣,不识真理,愧为佛子!执空之人,只言无众生可度,却不见自己从谁学法?如吃水而忘挖井人,又如坐树荫下而忘种树之人。如是之人,忘恩负义,人尚难为,如何做佛?菩提心之难发,是无上佛道难成之根本因。菩提之心广大,是狭隘众生难发菩提心之根本因。经云: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一切众生不得发菩提心,以着我故。一切众生烦恼诸苦,以着我故。一切众生,不见实相,皆因一己之私。私心不泯,烦恼不断。凡情不尽,道心不生。不发无上菩提心能得无上菩提道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菩提心者,除我执之工具,消人我相之利器。菩提心者,断烦恼之大筏,灭得失之法雨。佛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又云: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又声闻乘人,执空迷空,不见佛性,堕断灭见,谓一切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无常,一切是苦,故修苦集灭道。将佛一时方便之说谓为实法,是名颠倒。涅槃经云: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不发菩提心者,即堕苦灭之法,不能复生常住不灭利益众生中道之心,亦断如来佛性种子。经云:佛性者,即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种子。故知菩提心者,虽非佛性,要因其心,而见佛性。经云: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然后成佛。汝言众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见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以诸因缘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义故,我说二因:正因缘因。正因者,名为佛性;缘因者,发菩提心。以二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

    2021-08-22

  • 闲文两篇

    闲文两篇泡一壶茶,点一根香不管屋外是阴是晴,是风是雨,坐下来,泡一壶茶,点一根香。茶不必艳,香不必浓。心中无事,何必姹紫嫣红?意中无思,谁受喜乐悲伤。世间百般营造,都为这一刻。一切风风雨雨,都在此处息。古人说:好事不如无。此是至理名言。你若不甘无事,只是还未足够劳苦。你若不耐寂寞,只是未曾百孔千疮。放手舒怀,人生只一个淡字。退步回头,世界原是一空。 淡味才是真际,空梦原来无穷。品之愈甘愈饴,处之更加有趣。天地为我祖堂,三昧任我悠扬。清茶一口心脾已烈,玄音一缕耳根已哭。不觉不知手舞足蹈,钝钝回神哑然失笑。不必登寒山,足下生青云;哪劳永嘉歌,自有妙诗章。曹溪不贵,沩山已荒。呜呜无知,坐断心王。 月亮为我一人独有月亮每天爬上阳台,若心有所盼望,即看不到阳台上的月亮。阳台的兰花已悄然开放,若心不安静,则妄想于十里之外看桃花。今晚的夜空分明高远,若心不彻,竟埋头脚下的淤泥。心本不属臣王,妄自凡圣而居;心本不属一物,却被幻物拘系。本来无苦无乐,到处东张西觑。本来无住无依,徒劳取舍恋迷。所以自在法王,被它爱憎所拘。一旦放舍依着,头头是道宽余。稽首如空无依,不被妄情缠系。蓦然抬头望月,从来为我留栖。 

    2021-08-22

  • 觉知即是妙观察智

    觉知即是妙观察智觉知到什么程度算有觉知?自己说的话,能够真正听到。正说话时,每字每句都能听的清楚。声音大小,遣词造句,语气情绪,意图思想,都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是谓有觉知。自己做的事,看的非常清楚。正做事时,无论大小,每个动作,每一行为,动机目的,动作快慢,所用的心,都了了分明,没有错乱,是谓有觉知,古语云:聪者自闻,明者自见。此之谓也。自闻自见,谓之聪明,非闻见他人也。故知修行修养,重在自身完善。影响作用于人,在于自化。完成自化,自然化他,何以故?自他不二故。看到别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与自己的想法不同。这时需要提起觉知,给自己一个停顿,用智慧来观照。不要急于批评或憎恨对方。当设身处地,交换心境,再去观察他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即能理解对方。以己之心,替于彼心,以彼之境,虑彼之情,即无怒恨也。能如是用心,即是悲智双运,则得远离嗔恨习气,不复以粗暴态度对人,而以觉知体谅之心代替从前指责嫌弃之心,既不伤己,亦不伤人,可谓真正不见世间过也。下面这段,是《涅槃经》中关于牧牛的开示。以牧牛故,心念不散。心念不散,则有觉知,以有觉知,则生智慧。以智慧故,能观察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不生贪着,无诸苦恼: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在诸有,多受苦恼。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圣行时,常能善调守摄五根,怖畏贪欲、嗔恚、愚痴、骄慢、嫉妒,为得一切诸善法故。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譬如有人拥护于王,则护国土,护国土者,则护于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则得智慧。得智慧故,则得专念。五根若散,念则能止。何以故?是念慧故。善男子,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啖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念慧因缘故,守摄五根,不令驰散。菩萨摩诃萨有念慧者,不见我相,不见我所相,不见众生及所受用,见一切法同法性相,生于土石瓦砾之相。譬如屋舍,从众缘生,无有定性,见诸众生四大五阴之所成立,推无定性。无定性故,菩萨于中不生贪着。一切凡夫,见有众生,故起烦恼。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有念慧故,于诸众生不生贪着。

    2021-08-22

  • 心中那只美好的鸡

    心中那只美好的鸡你看到一只鸡在围栏里走来走去,你没有生任何心。鸡只是鸡。就如同天空只是天空,树只是树,人只是人。但是,当你看到鸡而起心分别时,鸡变成了家禽,鸡被围在鸡栏里,鸡的日子过得好无聊,鸡好可怜…鸡真的是畜牲吗?鸡真的被围在栏圈里吗?鸡有日子可过吗?鸡活的真的无聊吗?鸡可怜吗?这所有的问题是你的问题,还是鸡的问题。当你分别外境的时候,你在分别自心,你在分别自己。什么是分别自心?分别自心,就是你自己正在成为你分别的事物。当你看到鸡而起了如上分别时,你不知不觉变成了“鸡”。你进入了鸡圈。你在过鸡的日子。你在无聊。你真可怜。这一切都是你在经历,在你的妄念和心识中经历,而和鸡没有任何关系。你经历的一切,是人类的观念和人类的故事。鸡全然不知。鸡不知道自己是鸡,它不知道自己是家禽。鸡没觉得它在过日子,更不知道什么是无聊。鸡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它不会担心明天。它也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不会担心工作和生存的问题。鸡什么都不关心,它只关心眼前。你分别的一切,都是在分别自己。你看到的是你自己的状态,而不是鸡。只不过,鸡这个投影折射出了你内心那一刻的状态,而你忘记了投影源在你这里,你迷到了自己投射的幻影中去了。鸡是你自心的折射。心外无鸡。心外无物。觉悟到这一点,鸡不再是畜牲,不再在你心里受苦。你超度了自心“鸡”这个无明。你超度了法界自心的整个畜牲道和一切众生。你不再轻视鸡,你甚至可以向鸡学习,你会拜它为老师。你会随缘度日而不生度日想。你会过着简单寂静的生活,迈着如鸡一样悠闲的脚步,管它那脚步好不好看,那是你心的样子:悠闲自得。你过着无事的生活,而无寂寞无聊想。你会住在一间房子或小院中而不觉得拥堵。你会过着别人眼中可怜的生活而不觉得可怜。你会活在当下,像你心中那只美好的鸡所呈现的。 

    2021-08-22

  • 有我无我,俱是假名

    有我无我,俱是假名请问,一位师父告诫我,不要在生活当中什么都是“我,我!”。请问师父,我该如何自称才如法?答:尽量带着觉知称“我”,即如法。所谓带着觉知说“我”,是指虽然说“我”,而知“我”不实,知“我”是幻,知“我”假名,知“我”无主,不着于“我”,不被“我”之假名所缚。佛云:如来所说我者,即非有我,是名为我。又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但无执持,所言无碍。无我者,心中无我,非是言语中无我。若能如此,终日称“我!”,亦如法也。如若不然,不称我者,更称何名?“我”者,世间假称。人不可逆世而活,随顺世情,说于世言,是名为智。我见有人为避“我”之假名,刻意不称“我”者,反以“末学”、“某某”代之,此是迷人。何以故?本为不执于我,而示无我。反执着于“无我”,固称其他,与着“我”者,有何异也?此欲盖弥彰,欲泯更显,愚人也哉!当知,佛所教法,不去我也,但去我执。若人执着去我,此是二乘见解,不知佛性真我,故不自在,不得解脱。涅槃经云:不断我见,唯断取着。何以故?我见者,名佛性也。又云: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何以故?着我见者,空药可除之。着空见者,无药可除。称“我”者,世俗通称,没有任何过失。只是莫心中执我,不要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处处突显自我即可。若于世谛言语中刻意避“我”者,此正是“我”执而为,不达中道佛性。声闻乘人,以着无我故,不见佛性常乐我净,不能真实出离生死,故佛呵之为沉空守寂,焦芽败种。故知说我说他,俱是假名,不可执着。若起执着,终日不言我者,自欺欺人,仍是有我,何谈无我?涅槃经云:“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

    2021-08-22

  • 空三昧

    空三昧祖师禅第六讲节选我们今天来了解到底实相是什么?涅槃经里有一段开示,讲的是“空三昧”。打开《祖师禅》的第二十三页最后一行:是故我在迦毗罗城告阿难言:汝莫愁恼,悲泣啼哭。阿难即言:如来世尊,我今眷属悉皆死丧,云何当得不愁啼耶?如来与我俱生此城,俱同释种、亲戚眷属,云何如来独不愁恼,光颜更显?我复告言:阿难,汝见迦毗真实而有,我见空寂,悉无所有;汝见释种悉是亲戚,我修空故,悉无所见。以是因缘,汝生愁苦,我身容颜益更光显。诸佛菩萨修习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恼。这一段的故事的背景是,有一次,阿难在那儿哭哭啼啼,佛就问他:到底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的整个家族,上百人都被琉璃王太子给杀害了。这是他们过去生的恩怨,琉璃王太子把佛陀的家人和族人全都杀害了。因为阿难和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他们是同一个爷爷奶奶生的,他们的父亲是兄弟,所以他们俩的关系是很近的。这个家族灭了,按常理来说,两个兄弟都应该难过。但是只有阿难一个人难过,佛陀却并不难过。佛陀回忆讲起这段,就讲给大众听,为什么佛陀在家人遭难的时候,还能光颜赫奕,依然如故?佛看见阿难在那哭哭啼啼的,这两天他一直哭哭啼啼,阿难那时还是凡夫,他得知家里人都去世了,当然要哭哭啼啼的。阿难把他的亲戚都当成真的了,亲戚们一下全都去世了,他非常非常难过。这个大家千万要意识到,这里表面是在说阿难,但要知道,阿难只是给大众表法,重点不在阿难那里,在我们这里。这个故事和开示是讲给我们听的。佛经里所写的一切最终都是指向我们。这段是讲给大家听的,佛讲的一切法都是在讲正听讲的人,不是讲别人。谁在这样的事面前难过,谁就是阿难。阿难代表的是一切凡夫,一切众生,代表的就是你我。不要以为阿难是谁?除了你,没有什么阿难。阿难就是没成熟没开悟前的你,佛就是开悟之后的你。佛讲法,并不是让我们学阿难,而是让我们学佛。你只是出家了,可是无明、烦恼没断,那没用。就算你是佛的侍者,佛也帮不了你。大家修行,修到阿难这个程度远远不够,你对佛再恭敬,与佛再亲,你给佛做侍者,不明白实相,没有功夫,都没用。佛是让大家都做佛,不是让我们做有学和无学,更不是让我们做阿罗汉、辟支佛。所以说,你不要觉得佛经里面佛对菩萨要求太高了,你心里想,我做不了菩萨,我做凡夫算了。做凡夫,就是烦恼,就受苦。凡夫凡夫,烦恼敷住,是名凡夫。其实菩萨的要求已经很低了,我们连菩萨都不要做,要做佛,要见性成佛。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佛,我们不可能做别的。做佛,那只是恢复你的本来身份,做别的,是你忘失了自己的身份,堕落成可怜的众生。我们本来是大富长者,枉做穷人。所以空三昧,实相的智慧,这些要求不是讲给别人的,是讲给我们。我们要认识这个真理,要相信这个真理,什么真理?一切都不是真的。然后去做。怎么做?一切都不执着。认识到了这个真理,就能做得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离不了,是不知幻。不知幻,就没有好好依佛学法。不当真,就没有烦恼;当真,就有烦恼。所以佛对阿难说:你不要愁恼了,也不要哭了,你怎么这么较真儿呢。阿难就说:如来世尊,我亲戚都死了,我怎么能不愁恼,不啼哭呢?怎么能不较真儿呢?活生生的一大家子人就这么死了,您是铁石心肠吗?居然气色还那么好!您跟我是同一个故乡,都在那个城市,整个城都被人屠杀了,您怎么能说出这样绝情的话。迦毗罗卫城,是个小城,类似现在的一个城镇。现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地方,像我老家叫苑家铺,周边还有很多村子,郝家铺、徐家铺。村里好多人都是一个姓,村民们多少都是沾点亲戚关系的。您和我都生在此城,也就是迦毗逻卫城,都是释种,都姓释迦。也就是说有亲戚关系,是亲戚眷属。为什么您不愁恼?而且看着还更精神,光颜更显。我就对阿难说:你为什么愁恼,我为什么没有这样,还显得更精神?是因为我修空三昧。这里明确的提出了“空三昧”这个法相。这个词代表着修行的智慧和结果。注意,这里是“空三昧”。佛经里提到“三昧”的地方,都代表着既有定,也有慧。是一种修行功夫的成就。佛说,虽然家人遭难了,知道我为什么显得更精神了吗?因为我用实相来观照这件事,以实相的智慧来看,一切诸法,悉皆空寂。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发生的一切,都是识心梦里的事。其实说白了就是,死就死了吧,死了不是更好吗?省得惦记和操心。虽然没达到恨他们不死的地步,但死了多轻松,必竟分家产的时候压力小了。我有时候就有这种心思,知道吗。有徒弟跟我说:师父,我老公最近身体不太好,我婆婆刚去世。我恨不得给他来一句:太好了。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没说出来。人家刚遭那么大难,我再加上这句话,就太没人性了。但我心里确实挺为他高兴的。为什么?这样他就清醒了,不然还做梦呢。只有痛苦和无常才能把我们从大梦中叫醒。而有的人,痛苦和无常都叫不醒他,那只好再多来点打击,他才会醒。就算我说一大堆好话,安慰你,对你有用吗?没用。当你老公得病的时候,有外遇的时候,出轨的时候,要和你离婚的时候,当你父母去世的时候,儿子死的时候,你痛苦、难受、伤心欲绝,谁帮得了你?没人能帮你。谁让你这么痛苦的?是那些离开你的人吗?不是。是你对那个假人的执着。其实是你对自心的痴迷和执着。哪有什么心外的人,所有的家人,全是我们的无明和我执的外现。有的人还说我们修行人冷酷无情,就像阿难认为佛冷酷无情一样。我们不冷酷无情,跟你一样傻得要死、难过得要死才好吗?为一个幻境死去活来折磨自己?才不会呢!你愿意那样,没人拦着你。但休想来骗我。我们最多是在旁边看着你,这已经仁至义尽了。想帮你减少痛苦?那怎么可能?孽是你自己作的,以前的快乐你受了,现在苦了,让别人安慰你?就算安慰你,你还是要受苦。因为债是你自己借的、欠的,谁也帮你还不了。苦是你自己在心里种下的,根深蒂固,都种了很久了,只不过现在开花结果了,你喊苦了,早干嘛去了?诸佛菩萨频频示现到你身边,百生千生地追随你,告诫你百千万遍了,你不听,听也听不进去,不好好修行,最后就是这个结果。好,既然佛菩萨帮不了你,叫不醒你,就换一种方式叫醒你。就让痛苦打击你,看你还贪不贪自心幻境,看你还执迷不执迷。你非常爱你的婆婆,你非常爱你的妈妈,你非常爱你的爸爸,他们走了,你难受的要死,但是在那些觉悟的人脸上,你可能会看到三个字:“太好了”。佛听到家人去世的消息,非但没难过,反而神采奕奕。为什么?以修空三昧故。空三昧就是实相观,就是对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人生,没有人死。如果正好赶上你家里也出现了这样的事,如果你是一个了解实相的人,心里也应该出现三个字:“太好了”。为什么要出现这三个字?有了“太好了”三个字,你的心才不会被这个外境所动。有了这三个字,你就没活到假象中去,你就会非常平静。学实相法门,就是如此,这是要求。否则,我们还修什么,直接跟着家亲眷属轮回得了。学其他法门,你可以在原地溜达。学禅宗,就得三级跳。你要蹦三阶,三阶蹦不上去,至少也要蹦两级。学禅宗一定要有出格的觉悟和胆识,要有勇气和魄力,也就是要有大智慧。别人都这样,你不能那样,你那样,就跟他一样受苦。就是要超越凡夫地。等你亲爱的人哪天离世的时候,你一定要赞叹,内心里面一定要祝贺太好了,终于走了。为啥?我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少了一个为他提心吊胆,为他负责,为他操心受累的人,能不庆祝吗。越好的人,越有智慧的人,越爱你的人,越不会让你为他操心。他一定是自觉的人,一定是不给你添乱,不给你压力的人。而你越执着的人,或者越粘你的人,越会让你痛苦,其实对你越残忍,而你还愚痴地跟他缠绕在一起,如果不修行,不了解实相,永世别想解脱。如果你觉悟了,他走了,不就是你痛苦终结的开始吗,你怎么可能会难过?他只要活在这世界上,你就永远得为他操心,为他担心,为他受怕。你会说,理是这样,这三个字还是说不出来,这个心还是跟着难受、难过。为什么?因为没好好修行,没修远离行,因为粘着的习气太重。这三个字,太好了,不是解气的好,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悦,一种平静,一种觉悟,一种觉醒。它是一个开端。师父说了,让我高兴,但我高兴不起来呀!那就没办法了。你高兴不起来,怎么办?只能去认识实相。实相就是这样的,它真不是你的亲戚。凡夫看那真是他的亲戚,真实的。智慧的人、圣人、觉悟的人看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一无所有,如梦幻泡影。那真不是你的亲戚,真不是你媳妇、孩子、父母。这才是实相呢。这个时候你还抬扛,那就是亲戚,那你就烦恼去吧。谁觉悟,谁清静,谁没有烦恼。谁当真,谁受苦,谁别想解脱。我就是认为他是我妈妈、我媳妇,我儿子,那你就烦恼去。佛也救不了你,你自己愿意受苦,谁都没办法。你烦恼你才高兴,你越烦恼,你越高兴,这谁帮得了你。对凡夫来讲,痛苦才会快乐。这叫痛并快乐着。我一定要痛苦,我才快乐。我不痛苦,就活不了。不痛苦,就要自杀去,这就是世间人,世间之理。亲人离世,谁谁不好了,我必须得痛苦,才有活下去的意义。佛救不了这样的人。所以我就对阿难讲:汝见迦毗真实而有。你把迦毗逻卫城当成真的了。你把你的家乡当成真的了。你把你家乡里面所有的亲戚,所有的亲人都当成真的了。我见空寂,悉无所有。汝见释种悉是亲戚,我修空故,悉无所见。我看不见有任何真实存在的人事物。这样讲,凡夫老百姓没法接受。凡夫老百姓把家庭看的最重要,你看朋友圈里大家都是学佛的,但是大家每天都会发家亲眷属的图片,一会儿子结婚了,一会儿孙子满月了,一会儿女儿嫁人了。人们普遍认为家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众生颠倒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而在觉悟者眼里,众生对家人的执着,正是他轮回的主要原因。你越执着家人,将来越会受大痛苦。家人是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最残酷的人,最要我们命的人。只是你依赖他惯了,你不能接受没有他。你不依赖他,你就没办法活。你无量劫来都依赖惯了,他突然间没了,你难受得要死,就像喝了毒药一样,就像吸毒来解除你的痛苦一样。所谓毒品,吸了就不痛苦,不吸就痛苦。家人也是这样,在你身边,你就安心。不在你身边,你就惶恐。我们要不要戒家亲眷属这个毒?一定要戒。你不戒这个东西,就是恶性循环,永无出日。再痛苦,我们也要戒这个毒,戒这个瘾。怎么戒这个毒?看清他们不是真的。通过学习佛法,与家人保持距离,学会独立,了解实相,达空三昧,就可以彻底把自己内心深处这个最牢固的无明连根拔掉。

    2021-08-17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59606162636465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