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离见闻觉知

    法离见闻觉知顶礼师父!见闻觉知,做到精神内敛,回光返照,不住声色。即是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心,即是明心见性。我这样理解对吗?答:不要去定义什么!于心莫有所住。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所以,见性跟你上面的认知与表述正好相反,是出来,不是进去。你的习气就总是进去,总是去见什么!问:行住坐卧唯有一精明!师父,我明白任何有住心都是妄想,只怪我法执太重!但也算了正思维吧?答:那不是正思维,是打妄想。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一切众生,不成佛道,皆是不老实,总是无端起知见,将意识心头知解之法当成佛法。古人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维摩诘经云: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我所说见闻觉知,为离见闻觉知,非是知上立知。反闻闻自性,亦复如是,闻处即空,了无所得,非是于其性上复增知解,更非别有性可见可闻。

    2021-12-16

  • 六到口诀

    六到训练口诀在生活中进行禅修有六到口诀:粒粒咬到步步踩到声声听到字字吐到手手捉到物物看到大家每天在生活中都要以上面六到口诀来练习觉知。所谓粒粒咬到,是指一日三餐正吃饭时,尽量每一口饭都带着觉知去吃,每一次咀嚼,每嚼一次饭都知道。所谓步步踩到,是指走路时,每一脚步都有觉知,都能感知到脚和地面的接触。所谓声声听到,在读诵经论咒时,每一句音声都能听到。在坐禅时或户外休息时,能经常地听到鸟鸣或周边发出的声音,借助声音,把自己从妄念中拉出来,回到见闻觉知上来,又不去思维分别见闻觉知。所谓字字吐到,是指在平时说话或读诵经典时,自己的吐字要清晰,遣词造句,条理要分明,字字都能听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表达什么。所谓手手捉到,是指在拿放东西时,要觉知到手指和物体的接触。在起坐躺卧时,能感受到身体与桌椅床具的接触。所谓物物看到,是指平时看身边的景物时,看只是看,要看得到眼前的东西,而且看得很清楚。而不是眼睛虽然在看,脑子却在打妄想。大家每天以这六到口诀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用觉知来修行和生活,养成在动中具备觉知和定力的能力。

    2021-12-16

  • 苦乐

    苦乐所谓苦,是与乐相对并存的一种心识上的感受。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痛苦,那不过是你心识上所体会的快乐感受丧失之后无乐状态的一种错觉。你痛苦的程度越大,并不是真的有什么痛苦之事,而是你失去了曾经以为特别快乐的事情的错觉。快乐越大,快乐失去后的痛苦越大。一切快乐都是无常的,它必然会消失。快乐消失之后留在心里的就是空虚和痛苦。所以告诫那些正在快乐和还在期待快乐的人,快乐不是单独存在的。快乐必然消失。快乐消失之后,迎接你的将是失落、空虚和痛苦。而那,要比你曾经感受的快乐要长久得多的多。只有愚痴无智之人,才会放弃涅槃寂灭常乐,而投身感官无常的快乐,为此还要付出三途的苦受和无止尽的轮回。问:师父,您说乐是无常的,它早晚会结束,而会带来苦。既然乐是无常的,那么,苦也是无常的,总是会过去的。就像春夏交替一样。这样理解,是不是就不会惧怕苦了?答:苦乐皆幻,虽然都会过去,但是如果不止息求乐的心,不通过修行转变无明和习气,苦虽然会结束,但它还会来。如此苦乐交替,即是轮回,那才是真正的苦。我所说的重点,是警告人们不要沉迷快乐,因为快乐与痛苦相伴,要及时修行,不再去造苦因,也即迷于快乐,真正地终止苦乐交替与生死轮回。并不是说,苦乐会自然地结束。若那样,佛法即成外道自然论者。若如此,则认为不修行苦也会结束。并非如此,不修行,则苦永远不会结束。它只是暂时结束,而苦的根本,也即无明没有断除,所以苦并没有结束。而是通过修行,自觉地终止求乐之心,达到诸佛无苦无乐的涅槃常乐,真正从苦乐无常幻化相中出离。

    2021-12-16

  • 因果如何产生

    因果如何产生顶礼师父!释迦族人因口腹之欲捕杀鱼,而小时的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报以了一个微笑,我想那些族人当时在捕杀时根本就不懂因果,也没有考虑到因果,不是说心若不生,万法无咎吗?既然这样,为什么他们杀鱼时没做杀想,甚至连幼儿一个好奇的笑容,都还仍会受因果报呢?请师父开示。答:杀鱼之心,本就是无明,虽未做杀生心想,但正杀鱼时,已生害彼益我之心,生损伤物命之心,生无明贪欲之心,种种不善用心,皆是颠倒心,非不生心也,故感召如是果报。生如是种种心,虽然此种种心皆不住,亦无实体,却因未觉悟诸法实相而成习惯,并未真正断除如是用心,即为无明,故感果报。乃至佛陀所用之心与众不同,故报亦不同。所言果报,皆自己习惯所用之心所感,非从外来。虽然感召如是不同果报,皆是自心所起幻化之相,不得执以为实,亦不住着染习。若染习,未果虽不实,却枉受果报,同实无异。故一切众生若不修道,转所依识,永断无明,虽知诸法空相,无明无实体,依然受报,惑于自心,轮回受苦。

    2021-12-16

  • 学山法语

    学山法语接受与爱你永远无法理解你自己或任何一个人,因为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悖离,一种逃逸,更是一种局限。你只能接受,你只能去爱。接受与爱,才是最深的理解。 长大你并不是在某一天突然长大。在这之前,你一定经历了很多苦楚和磨练。正在磨练中,你无法相信自己是在成长。磨练经历之后,不经意间,你发现自己的羽翼丰满而强大。如果你一直庇护自己,你只能生活在温室里。敞开自己,让自己裸露在风雨里,你才能越挫越勇,顶天立地。 野游小赋七八法侣寻冬塘畔黄草为褥太阳为毡微风扶光水波潋滟曲肱天地与尔负暄返老还童流连忘返斧声伐伐忆彼柯烂山中一日人间万年 小鸟为什么会动师问:小鸟在地上跳来跳去,是什么使它动?弟子:小鸟未动,是师动也。师答:小鸟未动,我又何动?弟子问:那您说是什么使小鸟动?师答:小鸟未动,是你动也。弟子答:鸟既未动,我又何动?师答:你既不动,何处见鸟不动?弟子问:那到底是什么使小鸟动?师答:若有可到,即非底也。 太阳每个人都是一轮太阳。你是灼伤身边的人,还是普照万物?你是近近地烧毁彼此,还是远远地互相守护?你的光芒本来属于整个虚空,为何却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屋里?你的热本来可以温暖一切,为何却用它烹炙心脏?打开你的窗户,让你的光芒散发出去。移开你的视线,用它去温暖更多。 无我的人每一个人都喜欢跟付出的人在一起。我们喜欢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并不仅仅是能从他那里获得什么,更重要的原因是喜欢他身上的轻松和快乐,我们会被他无我的魅力感染,慢慢地也愿意做那样的人。世间最快乐的人一定是无我的人。世间最受尊重的人一定是无私的人。世间最美的人一定是奉献的人。世间最轻松的人一定是没有我执的人。我不见有任何一个围着自己转的人能真正的快乐。也不见任何一个自私的人能轻松自在,受人尊重。更不见任何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是美丽的。做一个付出无我的人,不是为了获得外在的物质奖赏或别人的精神认同,而是那是快乐的源泉,是解脱的钥匙。

    2021-12-09

  • 无住生心

    无住生心师父好,中午忽然感觉整个人都没了,身心都空掉了,完全找不到自己了。请问师父,这是不是无我的境界?答:这不是无我,这只是一念识心和妄想。问:那怎么才是无我?答:没有什么真正的“我”或“无我”。当我们正用六根,而未生用想,直接看、听、嗅、触的刹那而不做看、听、嗅、触想,假名“无我”,而此“无我”亦不可得。若生“无我”想,即有我也。故“无我”不可得,“有我”亦不可得,一切法皆不可得,不可住。经云: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所以不论我们身心经历了什么,都是识心妄计,非有实法,当处出生,当处寂灭,不可住着。   

    2021-11-30

  • 戒毒

    戒毒三界众生皆以六尘境界为毒品,不停地吸食。一旦停止吸食,毒瘾便犯,痛不欲生,惶惶不安。若无诸佛种种方便教导戒毒之法,引之出离,无人能戒此毒瘾。

    2021-11-30

  • 启发

    启发一切外在的事物和风景如果不能击发我们内在的光明,它们就失去了意义。天空如果不能启发我们的心量,天空对我们来说也只是空洞的幻觉而已。冰雪如果只是冰雪,而不能启发我们纯洁的本性,冰雪不过是寒冷而已。树木和山峰如果不能击发我们内在的静穆与安稳,树木和山峰不过是几个名字音符。风雨如果不能启发我们休息下来,风雨不过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风雨而已。并没有什么绝然外在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内心的寓言。一切外境都是内在的故事。一切景物都是心的语言。从那语言和故事中看到心的博大和细腻,才不失风景的意义。 

    2021-11-30

  • 直心是道场

    直心是道场人与人交往需要理论吗?人与人交往需要揣摩对方吗?不需要,用真诚心即可。所有的理论不过是让我们用真诚心去和他人相处。所有的理论不过是对治种种的谄曲心、分别心、傲慢心、虚伪心、有所求心而已。如果你能直接用天真赤子心,用干净柔和的心,用真诚无矫饰的心与他人交往,你又有什么可担心与挂碍的呢?直心是道场。直心是通往友谊最快的道路。直心是攻破一切障碍的利器。直心可以绕开所有的云雾与揣摩。直心即是无我心。直心是无所住心。直心即无所求心。直心即是真心。用真心与直心面对一切人事物,那一定没错。用真心与无住心面对一切问题,一切问题不再成为问题。用直心与无所求心面对任何人,你一定坦坦荡荡,无所畏惧。

    2021-11-28

  • 和谐人际关系

    如何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我们特别在乎某个人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希望对方认可自己。这是所有关系中最容易引起压力和痛苦的原因。在亲密关系中,越是你尊重爱戴的人,你越想在对方面前证明自己的优秀。期望得到对方的肯定与认同,导致了所有关系中的紧张与重负。最美好的关系不是做对方眼中最优秀的人,或期望对方做成自己想象的样子。而是真实地展现自己,同时接受对方真实的样子,并且对方也能接受真实的自己。如果双方都能以无所求,无所证明,无所期待的心相处,那样的关系才是最轻松和最惬意的。如果你想和谁建立某种关系,不管它是什么关系,你不需要任何的掩饰、造作和希求。做你真实的自己,你一定会赢得对方的喜爱与接受。如果你在这份真诚和自然中加入太多的杂念,对方会被你的杂念干扰,无法看到你最美好的部分。不是你不好,只是你担心你不够好。你很好,真的。你很好,去掉你的担心,你真的很好。

    2021-11-28

1654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61626364656667

...

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