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牺牲精神

    牺牲精神虽然我是一个佛教徒,佛教也倡导牺牲精神,但有一段时间,我并不刻意推崇过度的牺牲精神,因为人们自己还烦恼重重,自顾不暇,劝导大家发菩提心,不太现实。现在才知道,人们哪里有什么过度的牺牲精神,人们有的只是远远不够的牺牲精神和过度的自我执着。每一个人都执着自我。就算烦恼断除了,人们还是会贪着清净,不愿在修行路上更上一层楼,无法为众生的利益做出更多的牺牲。人人不舍世乐,修行为难于迈出自利的瓶颈,而勇于走上觉他的道路。牺牲变成了一个神话和遥远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陌生的品质。可是,纵观诸佛和历代祖师及大成就者,哪一个不是心系众生?哪一个不是舍一己之安养,为众生而谦劳?哪一个在弘法的路上不是历尽艰辛,受尽磨难?又有哪一个是自了汉,哪一个只顾自己的利益,只求自己的解脱?只享自己的安乐。若人人只为自己,佛法怎么传承?若古人都求自了,不去传承佛法,今日又何来佛法?我辈又向谁求法?所以,牺牲精神是每一个佛子都要具有的。纵然不能出家,也要做好外护。外护者,首先深信三宝,如实修行,尽心供养,尽自己的能力传乘正法。即使目前不能发菩提心,出世弘法,也要把菩提心种在心里,将来因缘成熟,走自觉觉他,利益众生的大道。其实,哪有什么众生需要我们去度?不过是我们自己需要被众生度罢了。没有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是我们自己需要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生命。需要帮助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当你明白这一点,你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助人,并且永不求回报。因为你已经知道,那回报,早就在你发心的刹那时时刻刻地注入了你的生命,而且源源不断,永无止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秉烛照人,其人先亮。这才是佛法最崇高,同时也最微妙的地方。这个地方觉悟,才是觉悟到佛法的真正精髓,也是修行最得力处。有心人,善思念之。

    2021-10-03

  • 治愈之妙

    治愈之妙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紧张造成。所谓紧张,是指由于过度执着某件事,而把所有的念头、注意力、精力全都聚集在一个问题上,不停地思虑,纠结,算计,患得患失,导致气血上行,堆积于脑,身体其他部分得不到气血的供应。治病的最好办法即是放松。放松的最好方式便是觉知。觉知者,不是去思维,不是生起厌恶的心,而是去感受那感受,去觉知那觉知,去接受那直觉,与它在一起。有什么觉受,就去觉知什么。不要在感受与觉知之上加入任何观念和评判。身体哪里有不适,就感知哪里,念念不要离开感知,和那强烈的觉受在一起。若起思虑和厌恶,则无感知。若感知生,则离思虑及对立心。感知者,乃身识,思虑者,乃意识。虽同为识心,身识刹那即空,无分别,无执着,对身体没有消耗,没有伤害。意识有住有着,有爱憎取舍,故滞塞淤结,故消耗身心,使身心难过。若能在身体任何疼痛、不适的地方第一念生起的是觉知,去感受那疼痛,去觉知那疼痛,那才是最好的治愈。而不是第一念生起的是对治心,是讨厌心,期望用外在的药物或手段将那疼痛赶走。若生起讨厌和对立的心,亦须立刻觉知,赶紧回到身体的觉受上来,无论那觉受是疼是痒,多么难受,也要跟它在一起。除了跟它在一起,你无法真正离开它。觉知就是把心念从大脑那里转移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使气血回流,输送于全身,通过本有的觉性生起觉知的功能,把生命的能量重新供养给全身,让身体的每一部分得到平均供给。尤其是堵塞疼痛的地方,有了觉知,即气血的回流,不舒服的地方,自然就会消失。疾病自然就痊愈了。静坐、平躺或站立,身体不动时是最好练习觉知和感受觉知的时候。这也正是坐禅、卧禅、立禅,包括行禅的原理:觉知和感受。让心念从头部回流到身体,而莫生回流想。以正起觉知时,自然不住头脑,假名回流。所以,觉知,让气血回流,那才是真正的按摩和疏通,胜过一切药物和器皿的治疗。只是人们无法觉察并相信这个方法,导致心向别处驰,本来最需要觉知和理解的病痛,反而被我们冷淡和遗弃,把所有的能量都输送到大脑那里,恶性循环,病体更加不适,疾病和堵塞处,久久得不到照顾,故受苦无穷。若想治愈身心疾病,自己这里就有一个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丹妙药,那便是放松和觉知。放松即觉知,觉知即放松。放松,就是回流。觉知,即是照顾。回流到它该去的地方,照顾那该照顾的部分。一切的治愈之妙,就在这里。

    2021-10-03

  • 论自由

    论自由什么是自由?如野马奔驰,如鸟飞空,那便是自由吗?那是自由,但不尽然。什么是自由?如河无涯岸,肆意奔涌,如尘沙旋转,无处安存,便是自由吗?那也是自由之一种,但不究竟。什么是自由?如婴儿无人照顾,到处攀爬,水火不知祸患,高低不知危险,便是自由吗?那是懵懂无知,那是自由之万一,非是真正自由。到处乱跑,串门走亲,游山玩水,那是自由吗?那是识心驰骋,妄想不停,久远习气运作,无始无明奔腾,不是自由。自由者,虽处五米小室,而心安。虽处陌生险地,而心无惧。虽在尘劳,而不为尘劳带累。虽身病老,而不被老病所苦。自由者,心为主,形为次。身心俱宁,不论方所,是为自由。身心无拘无执,是真自由。身心无贪无爱,是真自由。心无所鹜,身不被心所役使,是为自由。心不外驰,身不妄动。动静一如,不焦不躁,乃是自由。安心一处,安心一住,安心目前,安心自如,是真自由。以戒定慧,转贪嗔痴,方得自由。身如大人,心如赤子,身不妄为,心无谄曲,方得自由。知可为可不为,知止知动,能自觉,亦能觉他,是真自由。不着静,不厌闹。不恋独,不避众。内外一如,自他一如,理事一如,生死一如,方是真自由。虽身居囹圄,而心如虚空,不被物碍,是真自由。虽处夏热冰寒,意无散乱,志无动改,是真自由。虽在生死,而不贪生,不畏死,生死无忧,恬淡无为,是真自由。自由者,无依无倚,无背无向,无爱无憎,心无挂碍,才是真自由。但有少分人情事物放着心上,纵行业不可限量,前途万里,如大鹏展翅,任尔翱翔。加之勇猛,如狮子出窟,只是一时意气,暂得自由,非是真自由。自由者,须识得自己本来面目,荡尽无始以来向幻境中抓取尘劳的习气,方得真正自由。若不然者,不仅自由不得,还要火坑里埋却,受苦有日在。自由,自由。世人皆爱之,少有得之者。一心取六尘,六根被幻遮。如牛爱其尾,如虫恋坑厕。不见真实性,如何得永乐?自由啊,自由!做的了自,由得了主,随所住处恒安乐,不离当处常湛然,是真自由也。

    2021-10-03

  • 三界出家尊

    三界出家尊出家者,披上僧衣,柔和忍辱,非世可比尊。一领袈裟,可载天载地,可泣鬼泣神。此衣本为粪扫衣,坏色衣,最平常不过衣。此衣本为降伏我慢,除去贪欲,降低身份,折服刚强。为何此衣又无比尊贵,无比殊胜?无比荣耀?无比难求?帝王将相难凑泊,最尊贵人不得披?此衣为何尊贵?此衣为何难披?以脱贪嗔痴衣,而披戒定慧衣,故为尊贵。以出俗心,而成圣心,故为尊贵。以别旧人,而成新人,故为尊贵。以断一切恶,而修一切善,故为尊贵。以舍小情,而成大爱,故为尊贵。以割我执,而为无我,故为尊贵。以报四重恩,而荷担众生,故为尊贵。以舍无常身,为成就法身,故为尊贵。以离无始无明,而翻为道用,明明无尽,故为尊贵。以能续佛慧命,载天地之光明,故为尊贵。衣为僧衣,以僧宝之,故为贵。世间无佛,僧为代表,代佛宣化,表世有佛法,为众生福田,为众生明灯,做苦海之舟航,引发众生福慧,拔其轮回,故为尊贵。家者,枷也。烦恼爱欲,如枷锁,如绳缚,层层套牢,难出难解,故名为家。以世间人难出如是之枷,而修道之人,发心向道,誓出生死,能出如是之枷,故名大雄大力大慈尊,而为尊贵。出家者,能出烦恼之枷,能出爱欲之枷,能见诸法空相,能修无欲无求,故其力大,其志坚,其愿高,其道远,而为大人,可受人天礼拜,故为尊贵。家者,加也。加诸无限有法,而不知足,是名为家。出家者,出离一切加法,放舍一切贪求,而修减法,减之又减,以至于空。亦不着空,从空起用,其用大,其用广,其用妙,其用自在,其用无穷,故为尊贵。家者,夹也。六亲之夹,五欲之夹,六尘之夹,身见我慢之夹,邪见疑惑之夹,种种夹击,令众生总无喘息,总不自在。出家者,出如是之夹,出如是之迫迮,出如是之紧逼,出如是之狭隘,出如是之昏惑。能出如是之夹,如久在藩笼之鸟,归于空中。如涸泽困死之鱼得水复活,是名难行能行,故为尊贵,可为人天之师,受人尊重礼拜。非此衣有何尊贵,亦非所披之人别有身份能力。只因有人能出如是之枷、之加、之夹,而为真正出家者,断无始烦恼,出三界无明,绝六道爱欲,灭生灭习气,以诸法寂灭为乐,以慈悲喜舍为友,以觉他为工作,以利生为大愿,故为尊贵。经云:在家如牢狱,迫迮狭隘。出家如虚空,宽广自在。在家人所执着五欲,不知其臭如淤泥屎粪;出家修道,悟诸法实相,得常乐我净,获法身功德,证戒定慧真香,如琉璃摩尼宝珠,其用无穷。以世间人不能发此大心,觉此大心,获此大宝,成此大事,而有人发此大心,行此大事,获此大宝。不为一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故感人天尊重,法界供养。若有智者,谁闻此事而不发菩提心?不欲出如是之家,而得常乐我净法界之家?听我出家赞:世间只被名利染无心离欲出红尘烦恼泥中痴如醉不知三涂苦更深唯有诸佛大悲愿生生披此忍辱衣如牛随犊不暂舍慈悲教导勤救拔世间最尊穿僧袍能脱过去俗染心世间最尊离欲人断恶修善三界尊世间最美一坏衣不染烦恼诸劳尘世间真正大力人能脱六欲转骄嗔我今顶礼初发心发心出家入僧伦顶礼能发菩提心世间最贵无匹伦顶礼利他诸菩萨一切人中最靓尊一袭袈裟沐凡身我今顶礼大沙门能杀烦恼大力人我今歌咏菩提心业障转浅道转深烦恼诸盖无处寻我今赞叹出家人能出生死无明根顶礼世间光头者一法不留三界尊顶礼能舍无常身为现恢恢法界身一心顶礼出家人为我等辈弃俗尘誓出烦恼拔众苦为报浩浩四重恩披此硬甲僧伽梨诸魔业障尽逃奔披此大愿引导衣诸病退却获大忍能披此衣多劫熏少福德人难思忖能披此衣最庄严世间智勇不堪任能披此衣当发愿速成佛道证本真

    2021-10-03

  • 放无常身,得于法身

    放无常身,得于法身在佛经中,我们经常会读到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为求道割肉喂鹰,投崖饲虎,剜肉养母,舍身罗刹,剖肝取胆,捐身舍命,供养善知识的故事。以前读那些故事,以为只是佛陀为了烘托求法的艰难,在编故事给众生听。但是,当看到大家在修行的路上,辞亲割爱,抛家舍业,布施舒适的生活环境,来道场修行,当身体出现病苦,业障现前时,才知道布施身体,弃舍身见,是每个道人都要遇到的课题。当我们的身体在修行中受苦时,这时就要有献出这个身体的精神,否则就会被病苦带来的烦恼吞噬,在这条路上不能继续前进。佛陀过去生为求道的牺牲精神,不是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的,而是佛陀知道每一个求道者在这条路上都要布施掉对身体和生命的执着,才能成道。我们越是执着身体,它越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烦恼。对身体的执着,是每个人无始以来俱生我执的体现。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我执正表现在对生命和活着的执着。生命活着,也是现象世界中最大的一个错觉和假象。生命的存在是一种久远劫来藏在我们阿赖耶识中的一个最深的无明。活着是我们所有妄想中最大的一个妄想。所有的妄想都从这个根本妄想中衍生出来的。我活着这个错觉,让我们贪着,执取,恐惧,颠倒,造业,受苦。众生所有的苦都是因为执着活着,害怕死亡而产生的。觉悟生命是一个妄想和错觉,不再执着于活着,不再贪恋生命,不再追逐虚幻的哉境,随时都可以把生命布施出去,那才是一个修行者应有的觉悟和素质。觉悟,先从布施对身体的贪着开始。修行,先从放四大开始。无量劫来,我们用这期生命都在幻象中轮回。这期生命,我们要把它彻底布施出去,用来修道,自觉觉他。只有放下对无常生命的执着,才会得常命。不交出自己,就永远得不到真实的自己。从今以后,乃至尽未来际,布施无明的生命,而求法身慧命。佛言: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今发愿:愿我今生及未来世,生生世世得遇正法,能随佛行,能学佛行。于求道过程中,不贪躯命,不为世乐,布施六根。如憨山老人云:若是真实为生死汉子。当观本师释迦文佛。于三千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许。不是为求菩提舍头目髓脑处。如此当发勇猛。捐舍一条穷性命。将这一具臭骨头。布施十方。供养大众。一切行门。苦心操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若有如是志愿,病苦乃至一切身苦能耐我何?一切诸苦于此大志大愿面前,不过如冰遇汤,瞬间即化也。

    2021-10-03

  •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俗心不死,玩心不息,还在四处游走,攀缘六尘,身心不如磐石一样安静下来,能入道者,无有是处。达摩祖师云:心如墙壁,内心无喘,方可入道。末世学法之人,只是偶尔坐坐禅,看些佛法文章,做一点点的功课外,便认为是修行。是为自欺欺人。多有学人,有大量的时间,宁可刷微信,看视频,听音乐,吃零食,说闲话,坐在那里打妄想,也不愿静下心来认真看一则古人法语开示,用心看一则古人悟道因缘,参一段禅宗公案。更别提去书写、受持、背诵经典。也不会不辞辛苦,放下世间俗事,去亲近善知识,聆听法要,诚心对待修行这件大事。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佛经看完,就扔到一边,祖师开示看过,一个字也记不住,更不知如何修行,有了疑惑,不知去经典里找,动不动就去问这个人,问那个人。不知道自己深入学习。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六根的攀缘和放逸中,到处闲逛游走,识心不停。眼睛刚放下这个,手里又拿起那个。虽然也在修行,但是所用的心力远远不够,导致修行不见成效,解脱的功夫一直无法养成,遇到境界,就被烦恼淹没,毫无能力应对。就像烧水一样,一会儿添把柴,一会儿跑开去玩,过了很久,回来,再添一把,永远也烧不开水。古人云:学道如钻火,逢烟未肯休。待到金星现,归家始到头。今人学法,别说金星现,就是烟还没出,就放下修行,懒散不修了。最后,自己的生命浪费在俗心俗事中,道力一分也没长养,自己把自己给蒙骗了,依旧轮回,生生世世般若缘薄,障碍深重,招来种种不如意,可不哀哉!下面是拾得大士的偈诵,我们看他古人用心,再看看自己现在的用心,各个都在深深的睡梦中,被浅浅的修行蒙蔽,美其名为小资学佛。做着各种各样的颠倒之梦,殊不知,梦醒后,一片狼藉,被烦恼宰杀。现在只顾吃喝玩乐,打着修行的幌子蒙骗自己更痴迷地轮回,等老了,病了,无常来时,爱别离时,临终时,就彻底傻眼!那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真是: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千岁?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老病死现前,才知无智慧。再想修行事,为时已太晚。拾得大士修行悟道偈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谋,樊哙救主难,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那时拿何办。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著也不言,问著如哑汉,打著也不理,推著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谈,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2021-10-03

  • 师恩深似海

    师恩深似海,师恩重如山世间至恩至爱者,父母也。修行至亲至切者,善知识。善知识于诸学人,为法身父母。其恩逾于父母之恩,百千万倍。父母养我色身,善知识养我法身。父母者给我以食乳,善知识者喂我以法乳。父母者时时关心我色命健康成长。善知识者念念在惜我德行慧命增熏。生命者,无常败坏,一期而已。法身者,常乐我净,其功无尽。故在家养父母者,其孝甚小。何以故?以其恩养,只为少人矣。于善知识前修行悟道者,世间大孝。何以故?以其能自觉觉他,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其善无边,其德无尽,故名大孝。能于善知识身边得悟法身,纵背须弥山,二六时中,行无量劫,亦不能报善知识恩于万一。纵不得证于法身,于师边长养法身功德,植种德本,为将来做得道因缘,其功亦难可测量,其恩亦难可报答。其有心有智之人,谁不念善知识恩德?而敢违逆或心存不敬?善学法者,当以亲近善知识为第一要务,拖延不得。何以故?于善知识前,锤炼最多,能耳闻目染善知识种种用心,早晚亲炙,学其德养,故成就最快。故为弟子者,当于善知识前,具犬马心,始终谦卑,甘愿受教,调伏其心,不令悖德,熏修善法,消除我慢,洗涤业障尘垢,具足万行庄严,磨砺妄想无明,开发本有定慧。待业尽情空,尘尽光生,识得自己本来面目。再观善知识之前种种教诲,诸多善巧,深固用心,乃至呵斥谩骂,百般严厉,才知用心良苦。方见善知识心真乃大慈悲。方悟其恩似大海,其情如父母,其爱无不周,其微无不至。其比世间恩爱者,过百千万倍。多生多劫,欲报其恩,难达万一。唯荷担大法,传承后学,不为自己,但为一切众生,发大菩提心,立长远之志,身体力行,鞠躬尽瘁,方是真正报师恩,亦真让善知识欢喜也。学法之人,若起一念对善知识不虔敬心,是为大罪。对善知识不恭不敬,最损法身慧命,修行为最忌讳。何以故?不能受法故,自障圣道故,用心背道故,德薄善少故。所以,纵然于师前有诸多不如意,被误解,遭冷待,被呵斥,切忌心存芥蒂,耿耿于怀。若于善知识生怨恨心,是最为无智也。当早发觉,勤加忏悔,生大惭愧。犹如世间最不善者,为不孝父母。学法之人最大过失,不知亲近善知识,对善知识疏忽怠慢,不听善知识教诲,违背师命,忘师恩德。更有甚者,心怀怨恨,只见其过,不自检点。欲学如何亲近善知识,具何心侍奉善知识,可选华严经七十七卷,佛说法句经等经典仔细研读。经中佛陀明确开示,有心人不可错过。以善知识示我无上菩提正修行路,于诸逆境险道,伴我前行,前拉后拽,历尽辛苦。又替佛宣教,传承佛心,行利生事业,心大圆明,示现世间,不可思议。故善知识者即佛,有大因缘,有大功德,一切行人,于善知识前,当如是知,如是用心,如是修学,方能真正得法,而不致歧路。此处多有学人不明,多年修行,总无裨益。故于此警示学人。亲近善知识,勤侍善知识,乃世出世间第一重要之事,一切皆可忽视,唯此事不可。若能谨行之,必得受益。

    2021-10-03

  • 迷途知返

    迷途知返本性之道,犹如树也。拥有越多,越攀其枝叶,丧其根本。舍其所有,执着越少,越得其根本。多则远其真,故名为惑。少则得其本,故名为明。有智之人,但少其欲,故无忧。但去其私,故近达。古人云:少则得,多则惑。此之谓也。有所执,必有所失。有所守,必有所忽。道无执守,故不失其真,绵绵无尽,用之不穷。人先悟道,而后行道。行道者,必无执守,方得其全。必无所私,方成其公。道远乎哉?目前即是。道玄乎哉?鸟声不绝。道深乎哉?返者不深。道难乎哉?止足即简。睁眼即能看见,闭眼即能听见。不动足,便踩涅槃山。不起念,便泛般若海。此有何玄?此有何难?玄者,玄诸寻觅。难者,难乎头脑。如是不玄不难,何意也?向内不向外,在近不在远。故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窥窗,可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何以故?道不离身,身不离道。离身别觅道,终日不见道。道者,倒也。与一切旧时向外用心相反,必合道。与一切向外游历分别相反,必达道。道者,返之道也。能行返者,是行道也。其游愈远,其迷愈久。其有愈多,其失愈多。故悟道者,悟返也。达道者,知返也。古人云:反者,道之动。道之动者,道之所行,力之所向。能返诸己,是名道力。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此大、逝、远、反者,皆道之动也。撮其要者,皆返回之意。一切达道之人,皆有返歌。回来吧,回来吧,回到自己这儿来,回到你的院子里来。归来吧,归来吧,流浪既久,其谁不归?回来吧,回来吧,意识的游子,妄念的屠夫。回到心上来,回到觉知中来。疲惫的心神啊,无止尽的苦海。回头是岸,莫再攀缘。归来吧,归来吧,从头脑的沙漠中返回,从妄念的荒原中止步,回到心上来,回到家中来。大道啊!大道!倒戈的人,知返的妙。大道啊!大道!倒空之道,倾空之要。向回走,立刻就到家门。退步行,原来离家不远。

    2021-09-25

  • 大义荫亲

    大义荫亲你不独立与觉悟,你用什么来保你父母?你不断尽烦恼,你拿什么支撑你的子女?给他们以护佑?你自己有烦恼,你给父母再多的孝养,他们不会心安。你自己不长大,你有何颜面立于子女跟前?你自己还是婴儿,你拿什么给你爱的人以荫蔽?你自己还要人照顾,谁又能被你守护?自己强大起来,才能隐蔽亲人。自己真正觉悟,才有智慧启发旁人。自信而从容不迫,即不用说教,一切有缘见之都会肃然起敬,更何况家亲眷属。无惑而坚定,万物向焉,诸善聚焉。舍此而求他,失此而逐他,是为无智。自觉自律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就能给人以鼓舞,惠人以信心,授人以力量。授人以物,不如以心传心。施人以财,不如熏之以德。援人以事,不如示人以本。助人以福,不如引之入道。有德,则一切不邀自来。有道,则一切无功自成。道德沐心,世间更有何物可羡?悲智润性,世间更有何法当情?万般不过浮云,唯性德长远。一切如梦如幻,只法身常寂常清。诸有所做,终不得长久,唯心可常伴。一切亲爱,终不得常随,唯智可常照。常寂,而用之不尽。常清,而使之不完。常伴,则非独非绝。常照,则非明非暗。故为人子女者,以探法源底为第一要务,方能导亲于正道,方为至孝。为人父母者,以明己为谁,方能领儿于大路,方为至慈。为人兄弟者,以究实相为紧,方能榜样于同根,成就于大悌。为人弟子者,以传承正法为己任,方不负众生恩佛恩师恩父母恩。人为之命,当悟真命,方不负于道之渊聚。人生而存之,当觉无生,方不负于众德之荟萃,报天地恩德于万一。子今生不觉不悟,更待何生而觉悟?汝此时不休,更待何时而休?成为大人,可以利一切人。成为觉者,可以护佑家亲。你不独立,尚须他人照顾护持,何以立人?你不觉悟,只拖家亲后腿,有何脸面称慈称孝?纵二六时中于父母子女边皆如影随形,不明自己本来面目,总是互为累赘,相牵入三途,劫劫互轮转。纵多年天涯海角不见亲面,以清净身语意普施法界,何愁功德不覆家亲?大矣哉!独立。伟灿哉!觉悟。美曼兮!自觉。妙澹哉!觉他。不可思兮!命无穷。不可议哉!无量寿。

    2021-09-25

  • 祖师妙手段

    祖师妙手段示众曰:祖师示教手段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不可思议,学人受法,不可一向做解,反落窠臼。有时他祖师一句话,有句有意,有时有句无意,有时无句有意,有时无句无意。又有时句是句,有时句不是句,有时意是意,有时意不是意。不论何种,皆可以启示学人,或令学人有省,或令学人起疑,或令学人生怖,或令学人解惑,或令学人忽然释然,或令学人懵懂呆滞,顺行逆行,总能助学人增其道业,没有定论。问:弟子于此句意不句意等不会,请师详示。曰:有句有意者,如学人问如何是吾心?师云:汝今正言语者即是汝心,但不作意解即得。又如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又如维摩诘云:于三界不现身意。有句无意者,如新到僧问赵州:如何是佛?赵州曰:吃饭也未?云:吃过了。州曰:洗钵去。无句有意者,如僧问西堂,离四句,绝百非,请师道。西堂云,我今日头疼,不能为你说,你去问海师兄。无句无意者,如师良久,如临济堂中打鼾,如赵州抱柱。句是句者,如云门云,春来草自清,如古人云屋前廊下,如临济喝。句不是句,如南泉时人观此一株花如梦相似,如临济喝。意是意者,如达摩云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如马祖云即心即佛。如临济喝。意不是意者,如仰山曰涅槃经是魔说。如百丈曰如我今却不会也。如上种种,只是就古人示教特点,方便分别,未必定是如此,不可执着。若更细说,亦有无句是有句,有句是无句,句意交驰,句意抗争云云,变化无穷,说亦无尽。纵有多般,总是他人光影境界,过去不可得的。不如自喝一声,于此处踏过,唤也唤不回来,方有些相应。

    2021-09-25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54555657585960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