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耳方是忠言

    逆耳方是忠言当有人说,你就是佛,不假修证。有人看到此说,未明真意,欢心鼓舞,懈怠放逸,自谓作佛去也。不知前路深坑,堕之无有出期。当有人说,直用就行,何必思前想后,一切皆空,了无所有,不执着就行。有人以为佛法容易,便恁么行去。细看其不执之处,只是不执修行,不执学法,不执悟道。世间一切贪嗔痴慢疑,皆有所执。如是人等,被自己无明贪爱覆蔽,而不自觉,受殃有日,无人能救。有人见六祖大师云: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便心生欢喜。依而行之。只不过,所依所行,是不持戒,不坐禅。而心依旧不平,行依旧不直。心不平,行不直,置之不顾,却一味咬住不用持戒,不劳修禅,莽莽荡荡,殃祸随身。如是之人,最上乘法,只成鸩毒。学法之人都爱听罪本空,妄本空,烦恼本空,不用除妄,当下即是,但能悟心,不用修行,随心所欲,何劳辛苦修道之言说。此悦耳之言,乃魔性入心,正是腐蚀心性之毒药,愚人爱之,智者远之。经云:无智人前,莫说此经。六祖大师云:忠言必是逆耳。人们只爱听学法容易之说,有作如是说者,趋之若鹜。一说精进用功,无数人转身而去。诸佛祖师耳提面命,不过叮嘱生命无常,贪欲是苦,及时止息,用心办道而已。见有利根成熟众生,以其无始习气消融,机缘成熟,为说一句即心是佛,不假修造。而无智之人,执迷此说,而堕断灭,如乞丐而自称国王,见他人宝而误为己财。甘露妙药,翻为毒药。众生不爱听用功办道辛苦之言,因此言违逆其无始以来懒惰放逸贪爱之习,故巧妙避之,寻容易之说教去也。唯喜听文字般若,爱论大道容易之辞,自欺欺人,将一段大好生命用在偷懒放逸之中,辜负自己清净法身。此是众多学法之人歧路深坑,不可不慎。古人云:了即业障本来空,不了应须还宿债。又云:豁达空,拨因果,茫茫荡荡招殃祸。经云:执有空能治,执空无药医。学法之人,不达实相,错解诸佛所言空法,不知只是一时方便,妄言一切皆空,不见不空,不了佛性,以为诸法断灭,故长劫枉受生死。此节至关重要。若是大事至理自若不明,应虚心求善知识开示法要,时常亲近,久久熏习,转识成智,荡尽心中无明疑惑妄想尘劳,与实相解脱真实相应,方不辜负自己。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2021-10-17

  • 你准备好了吗

    你准备好了吗基督教有末日的审判一说。有些人不信基督教,认为末日的审判跟自己没关系。即便信仰基督教的人,也并不完全相信末日的审判。就算相信末日审判的人,也会经常忘记末日的警戒,而继续沉迷在世间的享受里。末日的审判是一种譬喻。不管你信不信基督教,它和每个人都有关系,无人能逃脱。一切出乎你者,都要返乎于你。你不相信什么呢?不相信又有什么用?好比如你欠了债,不想还,你说你没借。但是,你明明签了借债的字据。你做过的事印在了你的神识里,你无法抵赖说你没做过。佛教中的无常和临命终,就是基督教的末日。佛教里的因果,就是审判。不管你信不信佛教,每个人都会面临生命结束的刹那和你这一生造做的因果。无论你怎么回避,你都无法回避你终将失去生命这件事。当它要消失的时候,你怎么办?所以,末日的审判不是一个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现实问题。它会直接击碎所有还没有准备好的灵魂。在生命终结的时候,你能轻松地放下生命吗?你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吗?即便你能放下生命,你这一生做过的事,造下的业,神识养成的贪爱、嗔恨、傲慢、嫉妒等习惯你能放下吗?即便你早就生无可恋,阿赖耶识的记忆会给你营造出真实的“审判”境界。你又如何逃脱?面临堕落三途的危险,你如何在生前回避它们?还是想赌一把,到时再说?有些人以为那一天还很遥远,干嘛去想没来到的事?没来到就不会来了吗?你以为末日的审判,真的在未来很远的将来吗?无常杀鬼,不择老少。自古以来,黄泉路上,没有老小。末日或生命的终结,不是指未来,离你很近,很近,近得你难以想象。佛问:生命在几间?有人答:在几日间。佛言:汝不知道。又有人答:在饭食间。佛言:汝不知道。又有人答:在呼吸间。佛言:汝知道矣。生命在呼吸间。五蕴的生灭在每一瞬间完成并结束。临终在每一个当下。无常随时都会来。善恶业力的定夺与审判也随时在考验着每一个灵魂。朋友,你准备好了吗?同修,你难道真的一点都不害怕那一天的到来吗?你当然可以不害怕,最好,你真的能不害怕。

    2021-10-15

  • 劝世二喻

    劝世二喻世人皆怕死,而用尽一切办法,不得免死。佛法中有不死之法,甘露灵丹,常乐妙药,依之而行,即得不老不死之身,常住不变,成无量寿,然世人不信,亦不修学,呜呼哀哉!身有不死关钥,不知不觉,而甘受生死,故名愚痴可怜悯者。若人信佛,如说修行,能获法身。无智之人,贪恋幻尘,被情所困,宁将一生用在无常危脆虚妄身中,唯为纤毫之乐而失法身无量大宝,不知求取不死之身。智慧之人,闻佛说法,信解受持,舍诸世间刹那之欢,而究不死常乐之道,舍无常命,而得常命,不枉此生也。如人行于旷野之中,被猛虎所追,见一枯井,井中有一枯藤,随时将断。其人为逃命故,攀于藤上。悬于井中。井下有三毒龙,有四毒蛇。复有黑白二鼠,兼相咬藤。藤边不远,有蜜少许,滴于口中。因贪蜜故,而忘其身处于险境,随时都有丧命之危。夫旷野者,三界也。枯藤者,众生命根危脆,随时可坏。象者,无常杀鬼。黑白二鼠,日月交替,岁月侵蚀。井者,死亡命终。三龙者,贪嗔痴三毒也。四蛇者,四大也。蜂蜜者,五欲也。食蜜者,因贪财色等欲,遂忘生死大苦,不求办道解脱之法。世人亦复如是,身处生死无常陷阱,命在旦夕之间,不知轮回是苦,不知处境危险,不求解脱圣道,但有少分喘息之时,贪五欲蜜,沉溺其中,忽然之间,命终而亡,堕落而死,随业流转。又复有诸求法之人,得少分安静,消少分业,身心一时安泰,心便懈怠,放逸而为,复逐五欲之乐,忘记生死大苦未得真实解脱。如攀藤者,见少分蜜,便生贪着,而忘身处陷阱,不求彻底出离。世人贪求世乐,忘于法身无量自在之乐。譬如一村有若干人。人人有一块田,虽然荒芜,但勤加整理,开垦耕种,皆得收获果实。有人买来种子,辛劳治地,撒种灌溉,勤加护理,时节既至,收获庄稼,自用有余,亦能贩卖,获利甚多。更复有人,以懒惰故,见地荒芜,弃置不用,每天好吃懒做,不久之间,家中父母所留产业耗尽,以平时未加耕耘拥作故,收入皆空,无钱买粮,饥馑难忍。见他人收获庄稼,徒生羡慕,而不得食,饥饿而死。众生亦复如是,于生死荒芜田地之中,有人得遇佛法种子,勤加修治,努力耕耘,善于护理,不辞辛苦,时间既久,因缘既熟,收获定慧解脱之果,得常乐我净,时时满足。又有众生,于一期生死荒田中,唯贪欲乐,坐吃过去福报,不求耕种佛性种子,不知修道,积累善法福慧功德。每日只是随诸无明,放逸生死,于诸道业,而无少增进,福报耗尽,恶业现前,受苦无穷,如彼懒人,平时不知播种,于佛法圣财,并无少分,无常大难来时,唯羡他人修道之果,为时晚矣,穷苦而死。

    2021-10-15

  • 打坐的青蛙

    打坐的青蛙如果你能像一只青蛙一样静静地坐在那里,苦渐渐地离你远去。如果你能安心地坐在那里,业渐渐地被你消除。如果你能经常地安心地坐在那里,不再奔波动荡,你的一切苦都会媳灭。当你妄想熄灭,你会自然坐在那里。妄想不息,坐在那里只是减少身体的活动,与苦的熄灭没有关系。当你不再造作,苦才离你远去,非关坐与不坐。所言坐着,一切无明坐化而已。坐在那里休息之后,又起来继续造作,那样地坐着,并不能终结烦恼与痛苦。坐在那里,心中无妄,故称宴坐。宴坐者,心安而坐,心明而坐。心不安,慧不明,而欲安坐者,不可得也。故知宴坐在心安,静坐在妄止。取蛙坐喻,正取其造作止息义。若只身安静,得形似静者,不识蛙寓意。永嘉大师劝友居山书云:忘言宴旨。所谓忘言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宴旨者,心舒适义。执于止,则心难安。执于静,无从容。故知古人安心之旨在得意忘言,得法舍法。净名云:于三界不现身意,是为宴坐。如是而坐,佛所印可。若人在座上,心向外游,非为宴坐。若身恒动,心亦随动,亦非宴坐。何以故?宴者,身心安泰,诸欲止息。以古人所言而掩盖其俗心奔逸之习,自欺而已,愚昧至极。修道之捷径无他,但息一切造作奔逸驰求的心,无如许多贪嗔痴慢疑恶觉情见,譬如秋水澄渟,淡泊无为,亦无功行,本心自然莹透,不假修饰。学人之所以不得道,唯偷心不去,动心不止,觅心不死,妄心不歇。妄心若歇,造作若息,自然得道。故学法人,唯在此处着眼。谁放得彻,断的干净,能做死人一个,世间一切不在心上,无依无倚,是真道人,不用许多善巧方法,直趣菩提,是修道第一捷径。古人云:但尽凡心,别无圣解。若有少法可得可悟,燃灯佛不与我受记。我者,莫做释迦会。但消归自己,且不要他受记,燃灯佛亦不作。不见老黄龙曰: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不与路为仇。一切学人,自作障眼法。目前无少法与汝做阻隔,但自作隔也。知此者,千万人拦不住,吃饭延时,只饱饱的在那里吹气,唤做无事人,非是自夸,本来容易耳。

    2021-10-15

  • 真实行道,到达宝城

    真实行道,到达宝城一个善知识在说法时,如果只善于描写涅槃的寂静、解脱的快乐,向众人展示他的智慧,而不为大众提供解脱的方法,不是一个好善知识。善知识者,自行善法,亦教人行善法;自得正见,亦教人正见;自修圣道,亦教人修圣道;自断烦恼,亦教人断烦恼;自得圣果,亦教人得圣果。如果一个善知识在示教之时,有所偏颇或遗漏,亦不提供针对学人相应的方法,只是一味地描述修行的结果,学人虽然心向往之,却不能实际受益。如是教者,则非善教。如是善知识,亦非真善知识。好比如有一座宝城,非常繁华,物产富足,人民炽盛,安居乐业。某甲听人说过有此宝城,便想去那里定居,但不知宝城方所,而且据说路途遥远,多涉艰辛。他向另外一人某乙打听路线。正巧某乙也知道那座宝城,或是因为去过彼城,或者听他人讲说过彼城,总之某乙对那座宝城了如知掌。某乙便向某甲描述宝城如何繁华,其中城市四周布满河流池泉,花果园林,繁茂香洁,大小街道,井然有序,娱乐场所,应有尽有,人民衣食无忧,寿命长久。某乙不停地向某甲描述着那座宝城是多么地富有、整洁、祥和,绘声绘色,乃至连那里人民生活的细节都描述得一清二楚,仿佛他在那里生活多年一样,但就是只字不提如何到达宝城。某甲听得也很入神,通过对方生动地描述,他好像身临其境。某甲以前曾听人说过那座宝城,通过某乙更详细地描述,他对那座城市越来越心驰神往。此二人一直在那里论说着宝城的胜景,一人讲得兴致勃勃,一人听得津津有味,某甲听得越来越多,仿佛已经身临其境。他情不自禁地也跟着某乙附和几句宝城的美妙景致,好像自己已经到了那里一样。讲者不觉不知听者的意途,听者亦忘了自己想去宝所的心愿。二人沉浸在对宝城的描绘之中,把去宝城的事放置了一边。一个不善教的老师和不善学的弟子亦复如是,如彼二人。一人不知是否真正到达涅槃安乐之城,或只是因为听过佛所讲的涅槃寂静,仿佛自己亦至涅槃境界一样,在那里一味地向大众讲说涅槃解脱的快乐。一人沉迷于他人讲的解脱里,忘记了自身的修道和真实的解脱。如有学人问他:“如何是色?”他即答言:“色即是空。”虽然如是回答,并未实证其义。又如有人问:“如何是学人本来面目?”他回答:“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即是汝本来面目。”祖师圣人如是说,他亦如是说。但他自己做不到“不思善、不思恶”,也不知如何是“不思善、不思恶”。他一味地向大众讲说修行的结果,解脱的快乐,但就是不为大众讲说达到解脱和涅槃的方法。他只讲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却不讲如何识得本心;只讲说定和慧的安乐,却不向大众讲说持戒;他一味地讲说念性本空,却不向大众讲说收摄六根;他一味地向大众描写自性离于因缘,却不讲说见性须从无量因缘及方便生;他一味地向大众描绘常乐我净,却不讲说达到常乐我净,要通达无常、苦、空、无我;他一味地向大众描写实相,却从不讲说方便。他如是说法,虽让无数听者如饮甘露,感受法雨,却成毒药,不能医治众生烦恼疾病。如果一个老师所说法要,不能为众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使大家真正断除烦恼,达到解脱,则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真正的善知识,首先要通过正确的知见和方法,真实修道,自己达到解脱,再为大众开示方法。讲法不仅要讲结果的美好,让大众对修行生起信心,还要为大众讲说详细的方法,注意的细节。不仅要讲说方法,还要带领大众共同修行,陪着学人示教利喜,甚至一同遭受修行的辛苦。只有这样的善知识,才堪为众生的真善知识。如一个好医生,不仅为病人提供医药治疗,还要时常陪在病人身边,照顾安抚他的精神,询问病人随时出现的病情,让病人感受到医者的慈悲,使病人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只有这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一个好的善知识也是如此,不是在那里说一大堆道理,一味承诺解脱的前景,至于他人是否领会,修与不修,怎么修,修错了怎么办,他都置之不理,而且自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无为法,只有这样不着于众生,才是无众生相,是大智慧。这样的善知识,就像一个高傲的舞者在那里独自舞蹈,有很多人频频问他怎样才能学得这高超的舞技,而他对众人所问熟视无睹,他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舞蹈和众人的赞叹声中。虽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但是一片喝彩声后,人们离他而去。没有人因他而真正学会舞蹈。他的舞艺也因此而绝。若欲到达佛法的宝城,一切行人,皆应远离二见,默契于中道,常勤修学八圣道,所谓正语,正念,正业,正命,正精进,正见,正定,正思维。观十二因缘,达诸法无自性,了二无我,修习止观,修空三昧。修四无量心,行六波罗密,离于我相行一切善法,见自本性,达诸佛理。如是修行,如是解脱,须舍离世间一切贪爱,到寂静之处,如理思维,如实观察,自行证得,断一切见思烦恼之惑,涅槃宝城,则自现前。佛法犹如传灯,一灯能燃百千灯。所以佛祖不毕竟入于涅槃,只要有因缘,便示现世间,为诸众生开真实道,自修圣道,引领众生修行圣道,与大众同获解脱。

    2021-10-15

  • 关于任性

    关于任性一切众生本来只有一性可任。迷时,任惰性、贪性、痴性、慢性、嗔性、放逸性等诸无明顺生死习性。所谓背觉合尘性。悟时,任觉性、智慧性、定力性,戒力性,解脱性,不染性,佛性性,慈悲喜舍性等合道之性。所谓背尘合觉性。古人云:凡夫任己不任物。圣人任物不任己。凡夫所谓任性,不过是一己无明生死习气惯性而已。唯诸佛觉悟者,能转习气,能化无明,而不任己,能随于物,法性施为。多有学法人,在业障习气来临时,不任智慧法性,而任自己习气无明,不知悔改,强言任性而为。不知正是如此任性,导致自己多生多劫被贪嗔痴覆盖,轮回生死,不得解脱。又引佛经云:贪嗔痴性即是佛性,烦恼即菩提,无明佛性无异境界,来为纵容掩盖自己的恶习,放任自己的习气,反说般若,自言一切皆空,自欺欺人,自己害了自己都不知道。将来果报现前,才知前非,为时晚矣。佛法是自行自证境界,不在口说诤论,唯在心行。心行得般若,无始以来习气转为道力,才是真任性,才是真洒脱。非如世间凡夫狂人,将自己愚痴无智、莽撞颠倒、胡作非为当为任性,又将断灭空当成任性。所以,当我们遇事遇境,自己心底深处的无明生起时,一定不要被心意识,被自己的习气带走,受它蛊惑,意气用事,做完之后,又生悔恨。如此一来,恶性循环,修行总在原地踏步。每每遇到同样境界,总是顺自己习性,任自己本能随自己堕性,向下向容易处行,修行转身之力,永远无法养成。

    2021-10-07

  • 诸佛非为世乐而来世间

    诸佛非为世乐而来示现世间诸佛菩萨来此世间不是为了享乐而来,而是为了拔众生苦,予众生乐,救众生出轮回,示众生真实相,为如是事来此世间。所有人意谓那是诸佛的事,我来世间就是享乐、逍遥、受用这个世界而来,此是大愚痴。一念求乐之心不死,道心不活。一己不妄,法身不现。一私不绝,佛心不生。若心中还有一年贪乐为己之念,此正无始以来贪爱无明种子,习气根深,巧妆掩饰,潜伏藏识,欺骗心识,以为聪明,不知翻害自心,无别替受。殊不知,万法不独在,有乐即有苦,有受即有施,有得必有丧,有贪必有忧,有爱必有惧。如是苦乐、爱惧、得失交迫,如何得真常之乐,不过无常之幻觉,诓骗心识而已。有智之人,一念照破,不逐世乐,但为法乐,为度众生,不惮劳苦,不疲不倦,死而后已。如是才是佛菩萨诸觉者的心境和精神。也只有具备如是精神,能如是而行,才能真正解脱自在,得常乐我净,并能带领众生实践解脱之道。经云:发菩提心难。何以故?发菩提心者,发为众生之心,发无我之心,此是真实之心,是切实心行,是真如来行,是实际行,不是口说般若,意识里知解无我无人者所能揣测之万一。何以故?虚妄识心,多诸巧见,避难就易,贪图享乐,此是一切众生生死病根。此根不破,自尚不能解脱,何况度他。所以发心相应,果报相应。又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诸修行人,此处不得大意,被他心识诳惑,被他世乐遮蔽,不求诸佛常乐,反被它世间小乐所骗,愚痴至极。诸佛以寂灭为乐,不复世乐,此是要节,学法之人不可暂忘。

    2021-10-07

  • 致诸姊

    致诸姊师父好,这几年我一直在学佛法,但是因为老公的阻止和干涉,我不得不偷偷地学习,而且无法深入。我自己非常想深入学习佛法,弄明白生命的真相和自己到底是谁。有很多次想去寺院参加禅七,都被老公阻止了。师父,我怎么才能让老公支持我学佛?请师父为我指出一条大路。答:你只有独立,只有为自己活,才能如愿以偿。你的行为应该由你个人决定,而不是父母、老公或儿子。你的问题其实质不在你老公,而在你自己。你的软弱表明,你并不想真正去做一件事。如果你真正想去做一件事,问题的重点一定在你自己,而不在任何人。拿别人当成自己不能完成某件事的理由,这本身就是非常幼稚和愚蠢的行为。只有小孩儿和傻瓜才会这样,只有懦弱的人和完全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才会这样。只有作为别人的附庸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的人,才会有这样的问题。诸姊妹,这一世是女人的时代,是女性真正意义上独立、崛起和觉悟的时代。你不能独立,不是你父母、老公和儿子造成的,是你自己的软弱和依赖造成的。如果是在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得不到尊重和保护,经济、人格、精神不能独立和发展,是时代和因缘所致。但是现在是男女平等的时代,是女性独立和觉醒的最好时机。有越来越多的女人冲出了男人的强势和操控,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想要独立,先要摆脱自己无始以来依附于男性的习气。自己完全可以独立生活,既不需要看丈夫脸色,也不需要为儿子忙到老。敢于为自己活一把,才能从狭小的家庭枷锁中解放出来。离不开男人,又不得不受男人的使唤、控制和奴役。又要求解脱,又受不了孤独和寂寞。又想修行,又担心老公知道了会讨厌自己。又想独立,又想找个人在身边一直陪伴。这是自我分裂,是自甘堕落,是病入膏肓,无人能救。你只能选择其一。要么独立,要么被自己的无明和贪爱奴役,受制于你的家庭和男人。有人问:二者不可兼容吗?家庭中就不能修行和独立吗?暂时可以,或者活出自己的独立和强势,自己在家中说了算,家庭其他成员完全尊重你,而你也能做到根本不依赖他们任何人。有没有他们,你都会活的很好。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就算你在家里委曲求全,为了维护别人的意愿,甘愿牺牲自己的想法。终有一天,你老的已经不行了,无常来临,击碎你美梦,你的丈夫、儿子离你而去,或者你不得不离开他们,你这个老的不能再老的女人,不管是死是活,你的神识还是要经历一个人,你还是要面对空虚和无依,你才能真正解脱。要知道,这一世,你选择做女人而来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你过去生依赖男性的习气没有断,而把它留到这一世的一个难题。这一世,如果你依旧软弱,继续姑息自己的软弱,回避自己的无明,不愿意独立和觉悟,你会生生世世做你的男人,也即你的根本无明的奴隶。不向今生度此身,更向何生脱劳尘。

    2021-10-07

  • 答居士如何见性

    答居士如何见性居士甲问:师父,吉祥。合掌。每天都看您的开示,请教师父,如何见性?答:学人不知如何见性?多是把如何见性当成一个头脑的问题,把实现见性当成头脑的答案。学法不是为了解决头脑的问题,而是从头脑的问题中出来。虽知如此,以众生无始劫来意识思维分别习气根深蒂固,所以执取心意识境界,取诸幻相,轮回生死。若无修道,则无法出离心意识及自心种种妄计,无明覆蔽,执着自心境界,永无出期。故佛与祖师种种善巧方便,勤加诱导,令入正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见于佛性,方得解脱。若问如何见性?有四法做到了,可以见性。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如理思维,如说修行。复有三法,做到可以见性: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复有二法,做到可以见性,定慧等持,用而无生。复有一法可以见性,离于我相修一切善法。复有二法做到,可见佛性。证悟人无我,法无我。复有一法做到,可见佛性,发菩提心,自觉觉他。复有无量法,六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若得实修,可见佛性。随取其中一法乃至四法,放下世间一切贪着享乐,用功办道,即得见性。居士乙问:师父,我有疑惑。既然您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还未见性,是否就不应该进行任何形式的“修行”呢?还有,见性的标准是什么?谁能认定自己是见性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答:莫在意识里转,更不得执着古人及我所说文字。若如此,则一切诸法则成悖论,变成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自己迷惑自己,没完没了。佛法不是那样。见不见性,都要修行。不见性,学法无益,不是逻辑上的命题。而是对众生修行错用功夫的一种提醒。注意:这不是逻辑对错问题,而是修行时节因缘方便指引的问题。你掉进了意识分别,执着了逻辑概念,所以才会有此疑惑。每个人时节因缘会遇,通过修行,都会悟道见性。所以才会有无数人修行。但是,如果不认识本性,不抓住修行的根本,又没有意义。正是因此,才需要善知识的指引,才需要深入学习佛法,选择修行之路。众生佛性,遇缘即显,此非意识思维所能了知,更非对错所能决了。只不过,不认识真性,所行一切都是徒劳。虽然徒劳,总是要经历,忽然机缘会遇,得善知识指点,方知以前错用功夫,万缘尽歇,一念识心断处,亦不住断处,亲见本性。若不遇师,自己又不能回光返照、所做心息,纵修恒河沙劫,也是徒劳。所以修行人虽多,而成就者少。正因于此。欲见本性,需要寻师访道,听经闻法,脚踏实地依祖佛之教,勤而行之,自有明白之日。再多说几句。因为你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你把“不见性,学法无益”当成定论和逻辑问题了。如果不见性,修行就绝对没有任何意义,那就变成了一个人不见性,就永远不去修行。不去修行,就永远不见性。这就变成了悖论,进入了头脑幻觉,那就没人修行了。从头脑和逻辑对错中出离,恰恰是见性的开始,也是修行唯一要做的功课,也是真正善知识要启发学人去做的。无始以来,让众生轮回的,正是你此时的意识思维分别习气。如果你真的明白我所说的,就立刻离开这个问题,去做任何事情,唯独不要沉迷在这个问题里。如果你听不明白,你会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诸佛也无法给你满意的答案。因为问题本身就是虚妄的。居士:感恩师父开示!我是一名工程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各种分析比较,是个特别头脑的人。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否则就好像没有安全感。师父让我意识到这正是轮回的根本!此刻我好像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答:是的,分别对错,给出结论,要求定解,是一切众生的习气和无明。佛法的实相是没有任何事是真正对与错的。诸佛所说,都是因众生的无明而方便开示,没有定法和定论。若起执着,第一义谛则翻为世谛和诤论。若无执着,世谛俗语,皆是第一义谛。可见,第一义谛不在言说,不在分别,不在对错,在于了达诸法无实性,诸法如幻。说诸法如幻,亦不能生定解,起执着,落入意识思维分别。如是说者,皆是一时方便之说。但去众病,假名佛法。佛法亦非实,莫起执着。见性之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知烦恼断除,心性自在,于一切法无疑惑,能为学人答疑解惑,复有大慈悲,大方便,于生死无挂碍。了了明见本心无法可得,于一切识心生死习气能转为道用,八识成四智,大机大用,说亦不尽,具足如是无量善法功德,亦心无所住,即能自知得见佛性。 

    2021-10-07

  •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有人说,神秀大师和六祖大师的偈子同等重要,一是顿悟,一是渐修,不可偏废。此是盲愚无智者所说。何以故?不见性之渐修和见性后的渐除习气,是两码事。见性修行,修行的目标对了;不见性修行,如犬逐块,目标错了。古人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以识得根本,可称修行。犹如去往一地,方向正确,可称前往。方向若错,不仅不至终点,反而越走越偏,徒受劳苦,无任何意义。若见性,则可以称渐修,可称做功夫,可称除习气。何以故,以识得根本,所做真实有效故。若不见性,一切修行,都是幻中捞摸,犹如与虚空打假,修行对象错了,盲修瞎练,算不得修行。古人云:但得本,莫愁末。得本者,了了见于真实之性,实无少法可得。不愁末者,渐修、改习气,做功夫,只言保护,不言修证、造作、增减。何以故?本性修添、增减、改换不得。若不见性,则虽然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是于虚妄身心上枉做功夫,不知身心是幻,实无身心,故不得道。以有我修道,有道可修,有尘可除,有法可净,而不见本体清净,不悟人法俱无,根本我相未除,俱生无明未破,故再怎么勤拂拭,只增生死习气,枉受辛苦,穷劫不能真正解脱。而若见本性清净,人法俱空,不妄施功,但转习气,勤加保护,不染万境,故能不枉用功,但转无始劫来识心妄计,假名修行,实无可修。故能一念觉,即佛,念念不愚,念念作佛。直用本心,直成圣道。此是禅宗顿教法门与其他渐修法门之根本区别也。学法者于此根本处不得不识。今人多自认根基浅薄,不愿承当,便执渐修,以为断恶修善,勤加修练即是道。若见性,断恶修善、勤加修练即是道。若不见性,精进则成狂邪,修道则成煮沙成饭,无有是处。

    2021-10-07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52535455565758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