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随笔四

发表时间:2025-06-24

浏览量:57

禅修随笔四

不论有多少人帮助过你,那些帮助都无法使你真正成长。真正的绝境和属于你的功课都必须你独自度过,你自己走过和经历过的,才属于你。

所以,不要畏惧痛苦和深渊,每一个人都终将面临那通往自由的一跃。

那些勇于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绝境的人,只要不再抓取,自由和解脱离他们只有一步之遥。

生命只有自渡,没有人能真正渡你。

 

相信你自己,不是盲目地相信自己固有的观念和认知,而是通过质疑、反思和内省自己的认知,将自己的一切观念清零之后获得的清净,在此清净和空无之上建立起来的力量,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力量。我们要相信的自己,也只是这个意义上的自己,而不是愚昧、固化和无明的自己。

 

聪明的人在下雨之前就会盖好房子,把东西放好,不会等到下雨的时候再盖房子,再收藏东西。下雨了再想收拾东西,已经来不及了。

好的修行人也是如此,在烦恼大雨来临前,平时就会把功夫做好,不会等到业障烦恼现前时才想起做功夫。烦恼来时再想做功夫,已经来不及了。

 

当你不再需要时,一切都会来。

当你不求时,你便得到。

 

每件事物,每个观念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当你看到你不喜欢的东西时,直接走过即可,不必对其品头论足,也不必与任何人争论谁好谁坏。因为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代表别人也不喜欢。如果你表露出对某样事物的不喜欢,就会有很多喜欢它的人攻击你。

所以,尊重一切观点,尊重一切存在,就会最小程度地引起别人的攻击和敌对。

 

你无须战胜任何外境,只需不迷失自己。

 

师父,经常听您讲要为自己活。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那这个世界岂不是成了一个没有爱的世界?

答:要为自己活,是针对那些一心扑在别人身上,完全迷失了自己的人而言。为自己活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我们既要活好自己,也要照顾好身边人。

对于那些只想着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人,要从自我中走出来,多去关注照顾到别人,多能共情别人的感受,否则,一样就会陷入自我的泥潭,无法获得快乐和幸福。

 

什么是我?念头一住,就有我了。念一不住,我就消失了。

没有别的实相和解脱,不住于念便是实相和解脱。

不要去想什么性,什么真如,一想,又成了我。

 

师父 ,我这两天突然有一种一切都毫无意义,好无趣儿,好无聊的感觉。我该如何是好

答:禅宗修行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理虽顿悟,事要渐除。悟须真悟,才能真正歇下心来,于世间无所求,才能简单度日,随缘生活。修行要有长远心和坚韧的毅力,不能浮躁。要给自己安排定课,不能总是无所事事。你现在的状态,还要走很远的路呢。

所以每天一定要好好做功课,随时随地把牛牧好,把念头看好,别被它骗,长时间长养功夫,否则更加无聊的还在后面。为什么很多人无法修习禅宗?就是因为太无聊,太没滋味,空无捞摸处,总要去做些什么,贼心不死,便不能相应。

 

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攻击和批评对方,彼此尊重和互相学习,那才是长时间维持关系的妙诀。

 

再美的语言都无法替代一颗能随时安静下来的心。

安静的心能生美丽的语言,美丽的语言无法生出安静的心。

不要被别人所显现的美所骗,自己安静下来,那里有无数的美正等在你心头跳跃出来。

 

送给那些与其说被生活压迫不如说被自己妄念压迫的人:

无论任何时候,你都很好。当你觉得你不好时,你对自己和生活的要求太高了,你离开了当下,进入了头脑。你没有保持对每个当下正在做的事的觉知。

放低对自己和生活的要求,不要对生活有任何期待,它发生什么,就接纳什么。它给什么,就接什么。生活给予我们的永远是礼物和历练,没有例外。不要关注任何人的想法和对你的看法,尊重他们,把心收回到自己这里。面对现实,不要总想改变现实。任何事懂得随顺因缘,让事情自己运转,别用自己的想法去操控现实,过好每一个平凡、琐碎、甚至一地鸡毛的瞬间,让感恩知足的心遍布你生活的每一处,别老想着要什么,得到什么,领悟你做的和付出的本身就是回报。只要你还活着,就是老天对你最大的眷顾。就算有一天你要离开,也保持这样的心境,对一切都敞开,都微笑,都说谢谢。

 

人们习惯性地关注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完全被这个世界幻梦的洪流卷入其中,比如哪位明星去世,哪部电影有多么火爆,人工智能有多么厉害,哪个地方出现了什么灾难,股市的上升或暴跌,亲戚家的孩子患了抑郁,却不愿意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当一个人不再关注外境,开始向内反思并安静下来,那才是人类最值得骄傲和纪念的事。

 

你之所以会烦恼和痛苦,只是因为心向外驰。我们总以为真相在外面,不,真相在回来的路上。回心便是佛,莫向外头看。每次烦恼起来,观察自心是否又向外。回来,烦恼便会消失。

 

你不需要为你做过的事兴奋或自责,也不需要找任何理由支持自己,更不需要向别人诉苦,做过什么,神不知鬼不觉,心无所住,立刻放下,那才是高手。

 

修行路上没有什么慈悲与帮助,也没有佛菩萨和老师。慈悲与帮助,只有修行的婴儿才需要。真正的行者,永远靠自己,靠自立,靠自觉。狠一点,果断一点,残忍一点,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否则,你永远走不出轮回这条路。轮回,是为弱者准备的。

仰仗别人的帮助永远无法独立,自己对自己的救赎才是王道。

愚痴软弱的人还在那里抱怨谁是谁非,真正的勇者早就突破了善恶的铁窗飞翔在自由的天空。

 

不管别人对你做了什么,你要做的不是怨别人、恨别人、赖别人,因为那除了让你体验更多的痛苦,没有任何益处。

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要做的是,不关注他,不在意他,忽视他,甚至远离他,你就不会受到伤害。

真正爱自己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喜悦,而这,永远不是别人带给你的。不要把心用错地方,停止一切向外的抱怨,只有你自己能让自己快乐。

 

人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没有人逼着你要对谁好,为谁付出,对谁做什么。就算有人乞求你帮助,你也可以拒绝。你不拒绝,不是为了对方,是你自己需要帮助他,愿意帮助他,不忍不帮助他。这些都与你自己有关,与他无关。所以,没有人欠你什么,同样,你也不欠任何人的。相欠的想法只存在于还没有独立和觉醒的人格中。

 

当你对别人好时,你不求回报,对方不回报你时,你就不会怨恨和失望。因为你要的并不是对方给你的反馈,而是当你施与时的富足和幸福感。

别人对我们好时,即便对方不求回报,作为受恩者,要懂得感恩和回报,那样,你会收获内心的幸福。但是,这种回报也不是被迫的,是在自愿和有能力的情况下去做的。如果被迫去报恩,则可以拒绝。那是你的自由。

总之,做你内心愿意做的事,只要求自己,不要求他人,你就不会陷入不满和怨恨之中。

 

人们在不认识自己的情况下,把精力和时间都用于探寻别人的世界,评价别人,指责别人,怨恨别人。殊不知,他们探寻、评价和指责的正是他们自己。

他不知道,整个世界是自心的倒影,他看到的全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折射。

当他知道他对外在的评判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时,他才发现,他一直活在无明和颠倒的世界。当他觉悟到这一点,他会停止评判,他会把精力从他人和外界那里收回到他自己这里。

 

说是,那是慈悲和随顺的智慧;

说不,那是独立与自由的精神。

勇于在不同的场合说是,说不,那就是自在的人生。

 

有些人自己没有开悟,也没见性,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开悟见性,见佛祖言无佛无众生,无能无所,便谓没有开悟和见性这回事,这又落入边见和无见中,这是自欺欺人。

开悟见性对于一个求道者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你不会,或错认了开悟见性而已。那些认为我才不去想什么开悟不开悟,见性不见性的人,不是你不想你就能真正见性,就能解脱无始无明和生死轮回的。不努力办道,用这样的小心思,只能耽误自己。该用功用功,该牧牛牧牛,该善护念善护念,有一天真正悟了,才知祖师并没有欺骗我们。

 

无论经历了什么,请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绝对的自由和安全。发生变故的永远是你的妄念,真实的你坚固无比。

当你对一切放心,接纳一切,不再抗拒因缘和发生,你便彻底解脱了。

 

不要厌恶这个世界和任何人,因为你厌恶的只是你自己。爱上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世界,这个世界不需要爱,是你需要。

 

当你开始关注别人,你从主动变成被动,从主人变成奴仆。当你开始关注自己,你从被动变回主动,从仆人变回了主人。

 

我因爱你而幸福、甜蜜、圆满,还有比这更大的回报吗?

我因尊重你而独立、坦荡、自由,还有比这更多的回报吗?

我因相信你而轻松、自在、安稳,还有比这更好的回应吗?

 

圆满是无为法。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无法达到圆满。只要你对自己还有评判和要求,你就无法圆满。

只有一种达到圆满的方法,那就随时随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所以,无条件的爱,首先是对自己。当你能无条件地爱自己,你就能无条件地爱别人。

 

你以为别人在怎样看你,那只是你自己在那样看你。

你对自己没有看法,你的世界就是寂静和安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