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随笔六

发表时间:2025-06-24

浏览量:72
禅修随笔六
没有任何一件事、一个人能让我们痛苦。每一个痛苦中都带着一个执着。看到自己的执着,从那里解决问题,不要迷到人与事上想去改变什么。改变别人或事情,你解决的只是表象,痛苦的根本没有解决,同样的人和事还会反复地出现在你生命中。
当然,如果改变或离开某些人或事暂时能让自己轻松下来,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提升和改变自己,选择改变和离开,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人终将要面对的是自己内在未完成的功课,而不是永远在逃避和改境的路上。
解脱之路,没有人可以代替。勇敢地面对自己创造的一切境界,不被其所迷,回到自己的心上来,一定会在自己那里找到一切的答案。
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取悦别人,你会丧失自由;在别人的赞叹里收获快乐,是不牢固和危险的,那样的话,你的快乐永远取决于别人。取悦自己,自己认可自己,自爱,那才是自由、慈悲与智慧。
你的苦来自于你想要的太多,来自于你紧绷的、抓取的、操控的心。看到那想要的心,看到那操控的念,放下它,满足于你当下拥有的,哪怕仅仅是最后一天的生命,哪怕是卧病在床,完全知足,充满感恩,全部接纳,没有一点点对抗和不满。以一颗全然不控制的心去面对当下的任何境遇,解脱就在那里发生,幸福就在那里降临。
存在的、发生的、显现的就允许,就接纳,就尊重,因为那不是你的意志力能操控的。
因为那是启迪,那是召示,那是开关,那是道的低语。
见地清晰,方法明确,日复一日地训练息虑忘缘与牧牛的功夫,经年累月,耐得住寂寞与枯燥,解脱与安住的功夫自然而成。此须励志践行,勤加苦练,不在言说思虑。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只此实修一事。唯有意志坚定、大智慧者,能于此事,久久坚持,勤行不废,终生不退。而大多数人,因耐不住寂寞,皆望崖而退,各逐有为知见梦幻泡影去了。所以学道者乌央乌央,得道者寥寥无几。
修行和解脱永远是在当下完成的,你什么时候完全满足,什么时候就立刻觉悟,立刻解脱。
所有寄希望于将来解脱的,都是在打妄想,都是有所求,都没有满足于当下。而那些引导你未来成就和解脱的教法,是诸佛的方便说,非是真相。因为你烦恼太重,没有办法顿悟顿修,只能方便引导,先离烦恼。烦恼不生,立地成佛。
问:师父,如何修行?
答:不需要修行,只要心中没有知见,假名为修。知见起处,不执着,不较真,能放过,即是般若,即是觉悟。古人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无论任何时候,当你感觉不舒服了,你一定想到了什么。这时,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你会回到清净中。
这是最重要的修行,也是需要长期反复练习的。它是解脱一切痛苦和烦恼的关键。
一个人真正的自信不是建立在相信自己有多好,而是知道真性中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才是最高级的自信。
除了你想象中的完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即便是佛陀和所有的圣贤,如果你走近他,也会看到他们的种种缺点,因为那些缺点只是你以为的缺点,它们并不是绝对的。所以,爱与尊重只是如其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如果要如你所愿你才会爱一个人,普天之下,你找不到任何一个人是可爱的。
你无法说服一个人,但是经历和痛苦可以。人们不愿意听任何人的说教,除非他自己碰了钉子,他才会反思和悔过。
生活和痛苦才是最好的老师。
你不必向任何人证明什么,只要能问心无愧就好。
你是你思想的创造者,而不是相反。
你可以创造任何想法和观念,只要那些想法和观念有益于你,而不是束缚于你,伤害于你。
每当我感到无聊时,我都会立刻想到我同时也没有烦恼和忧虑,这就是最大的乐事。好事不如无。
所有的苦都是在追求快乐中产生的,但不逐乐,诸苦自息。
自我总想赢,无我甘愿输。
获胜是凡夫的嘉奖,认输是智者的宝藏。
在生活中处处践行认输和退让,那才是真修行,才是真正的强大。
世界上唯一的困境,就是逃避。
当你面对,境界就会消失。
对抗和逃避创造了逆境,而境界本身不是境界。
因为你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所以才会在别人身上投射出他人对你的轻视。
我没想我的时候,我正用我,所以我是我。我正想我的时候,我成了我的妄想,我不是我。
虽然我正想我的时候,我不是我,但此妄想不会住,我不会一直想着我,当我没想我时,我又回到了真实的我中。
真如自性亦复如是,没生见性想时,才是真正的见性。生于见性想,是打妄想,正覆盖真如性。虽言覆盖,此妄想覆盖亦不真实,不会住着,不生见性想时,又默契了见性。所以云:性即是见,见即是性。又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所有来到你身边的人,家亲眷属也好,陌生人也好,他们都是来教你什么的,而不是向你学什么的。如果你认为你比他们聪明,要教会他们什么,你太傻了。当你认为他们比你聪明,你在用心地向他们学习一些东西,你变聪明了。
你不要关注别人怎么看你,那是别人的功课。别人怎么看你,呈现的是他的世界。你要关注的是你如何看别人,那才是你的功课。你怎么看待别人,那是你的世界。
人的烦恼来自于相信了自心对外境的评判和投射。
修行的核心就是看到你的投射,不要相信并住着于那投射,回到概念和故事未生之处,便是清净和解脱。
投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人,二是对事,三是对自己的身体。于一切外境产生负面的投射时,能够看到,离念和转身,那是唯一的觉悟,唯一的修行,唯一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