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忧园

    无忧园树叶落下时,天地寂静。        天气凉了,风吹过,我正在那里漫步。        只要我松手,没有什么能抓住我。        从昨天开始,我吃饭吃的很慢。我要求自己每餐一定要吃二十分钟。每一口都要慢慢地咀嚼,每一口都要吃到嘴里,而不是吃到妄想里。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真正地吃东西。吃东西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吃东西如此重要,它关乎一个人的一切。        一个人真正休息下来,才会醒来。        人们不愿意独处,是因为害怕寂寞。其实,独处不会寂寞。只有独处,才能知道根本没有谁和谁在一起。        你与一切的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你身边的一切人事物,都是真实的你所倒映的影子。       与那些影子和谐相处,是你唯一能做的事。如果你与对方争吵或对立,你在和自己争吵与对立。       如果你因为谁而烦恼,你忘记了一个事实:没有谁,你是在和自己呕气。       你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看到这一点。  当你觉悟到这一点,一切烦恼断尽。        不停地深入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交流、对话、和解,你会从所有虚妄的事物中解脱。        如果你无法离开你身边的人,那么,从他们身上不断地发现你自己。那是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         你什么时候不再依赖于什么,才能真正安心。        你不再需要什么时,你才会发现你曾经忽视的美。你依赖什么,就看不到什么;你追求什么,便迷失什么。        生活的芬芳来自静谧。而静谧,来自于休息。       只有心真正休息下来,万物的面纱才会褪去,真相才会显露。        如果你无法安静下来,你看不到蝴蝶的翅膀,看不到蜻蜓的薄翼,看不到苍蝇的细腿。你会问看到这些又如何?看到这些,你会用手去拨弄它们。如果你无法安静下来,你都不会为自己沏一杯蜂蜜水。 秋天到了,不是因为树叶黄了。如果你从未安静地生活过,你不仅看不到秋天,你也看不到春天、春天和冬天。春夏秋冬都是寂静的儿女。        秋天不仅是火红的叶子,凉凉的微风,还有落地灯的颜色,酸橙子上画的大头人。  秋天不仅有桂花香、宁静的池水,还有洗筷子后用抹布把筷子擦干净。 真正的素食是你不再需要尘境来给养自己。 当你吃饭吃得慢了,你做一切都慢了。当你吃饭时具足正念,你才发现以前走路时并没有正念。 穿衣吃饭,最难的修行;穿衣吃饭,最妙的修行。 在一切事情上删繁就简,那是最大的智慧。 不要急着对治。再等一会儿,会有更好的答案。再等更久些,已经不需要答案。 你对所有事物的担心都缘于不信任。不信任什么?不信任真实,不信任什么都没有发生。担心就像还没下雨时就打好伞,二十岁时就为自己买好棺木。 心地不动,即是如来。 靠感觉来愉悦自己是无法长久的。 桂花全开放了。庭前一杯茶,胜说千般话。莫道无耳鼻,真香属桂花。 天气越来越冷。读寒山诗。春秋皆恁么,早晚无二般。人生无余事,只剩读寒山。寒山居寒岩,我居于闹市。寒山有白云,我有寒山伴。 世有田园,杂草掩掩。我园未荒,果实鲜鲜。城东城西,苍桑变幻。我此西园,明明湛湛。人有百求,终不得乐。不如回驾,听我一歌。你有千喜,终归于空;我无一忧,卧涅槃山。 无忧园我有无忧园,能结不烂果。有人尝一口,能生不老国。       临街望桂落,沿墙凭玉兰,草幽生栀子,椅深卧处宽。       日日看清池,夜夜沐月华。秋深不觉冷,冬雪正合眠。       我园甚久远,那堪威音畔。鱼龙变蜉蝣,我心无改变。       你有千千结,他有百般愁。细雨忽然来,打湿我花洲。       我园甚青绿,秋冬不侵色。只因智慧雨,昼夜常洒落。       世间多忧恼,劝君少操劳。君心若不安,步我无忧园。       我园生命新,不劳园丁勤。天雨及时灌,和风四季绵。   有枝从不剪,有力无处渲。土地甚优沃,解脱果满园。       不劳读经论,园中甚滋润。意清凝甘露,心净生妙莲。      一池心净水,居于园中央。智慧方便果,种植在两旁。   盆栽常青树,花开死不了。坐于法空座,脚踩常寂光。      我园不迢迢,回头即得见。无阶亦无梯,无门无防限。   是人皆可入,无客亦无主。   园中花奇美,随意可采撷。其香无物比,能熏解脱衣。  园中有一草,能解百忧愁。捻得一茎去,能度生死流。

    2019-11-09

  • 只有一种美好

    只有一种美好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美好:没有烦恼地活着。能够没有烦恼地活着,无论怎么活,那一定是最美的生活。  无论你的生活被认定为多么美好,如果你还有烦恼,那美好并不是真的。    看流星,赏花雨,沐和风,尝美食,好幸福。这幸福能延续多久?莫依赖于流星、花雨、和风、美食。风鸟未必常临,美食未必总尝。拥有那幸福的心,便拥有美好的时光。成为幸福的人,无花自芬芳,无溪自流淌。获得幸福的能力,天云屋顶落,天华自心光。    幸福的心什么都不拥有,就像虚空,一物不有,却能安万物。心亦如是,一物不依,万物来依。幸福的能力不创造什么,只是不抓住什么。幸福非是获得什么,但无烦恼,即是福乐。    心若无苦,花雨琴瑟不雅,黄面白发不乏。不贪智慧当心,谁人不羡不尊?    心若无恼,琉璃白玉亦安,木柱石壁亦乐。与人促膝不闹,对影独坐不寂。    心若有物,纵整日六艺九溪,余音绕梁,总是闷闷不乐。    法若不通,纵群圣来集,身沐宝池,光明加身,亦是无常,非是恒美。  无论在你身心的世界里发生什么,你经历什么,如果它会消失,那不是真正的美好。真正的美好不排除经历,但是它超越于经历。真正的美好不排斥感觉,但它不住感觉。  感觉里的美好,如同烟花,转瞬即逝。身心经历的快乐,只欺意识,不能瞒心。若想过真正美好的生活,去做不会带来烦恼的事,去过无苦的生活。    若欲逍遥,清空心中占据。若自心中无物,则四季常春,花雨常落,触身妙觉,念生般若。    若欲美好,莫逐声色。声色终空,须悟不空。不空非物,却能现形。不空无心,能生圣心。圣心不据,如水游鱼。圣心放心,意想难明。去过美好的生活。只有一种美好:离苦得乐,无忧无恼。

    2019-11-09

  • 护好你的念头

    护好你的念头忽然之间,你心里有了一丝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让你不舒服的?你的一念分别住着之心。看好这颗心,是你的修行,不用于别处修行。护好自己的念头,是你的觉悟,无别有法可觉悟。  有的人说,心本来清净,不用看心。念性本空,也不用护念。是的,如果你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你不用看心。如果你能于念而无念,不迷于念,你不用护念。   但是,如果你总是生心外驰,并因此而烦恼,你需要看好这颗心,护好自己的念头。  心本清净,这是你要悟的实相。看好这颗心,是你的修行。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不可执同,亦不得执异。你悟到实相,才于本心之外不更别求于心。看好这颗心,才知但无妄念,心本清净。 心向外驰,不知看心,则烦恼之贼乘虚而入。于念生念,不知护念,则念念镬汤煎迫,三途不觉而成。所以,看护好自心,你国土安然。护好念头,则你世界清凉。  看心不是压迫于心,护念不是闭目塞耳。六根自然看、听、闻、尝、触、思,清净无染,无有障碍。若住于所看、所听、所想,并于意识头脑中分别取相,烦恼尘劳随之而生,是名心向外驰。你一念心分别住着,即一劫生死,受苦一劫。你一念心不住,即一念极乐国,一念涅槃城。  知念是空,不住于念,不信于念,于念无碍,是名看好这颗心。不除念,不谴念,不滞念,不迷念,不起妄想,不住分别念,是名善护念。  此心清净,一切法染污不得,但自心执着自心,于念头中滞留于念,假名烦恼。于念不住,即性解脱。能离妄念,是名看心,亦名护念。实无有心有念可看可护。  善知识,若无烦恼,焉用菩提?心若不生,法有何咎?病本虚妄,何须实药?火本无烟,何劳抽薪?本来无缚,谁求解脱?性自无染,谁爱谁着?只因众生在悟而妄迷,本圣而枉凡,不识自心,认念为我,迷于妄想,认贼为父,痴于法相,将幻为实。所以佛祖委曲方便,说于佛法,引导修行、看心护念,令得清净,复本真源。  看好心,是修行的入门处。护好念,是修行的关键。 金刚经云: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善护念,是你真正的护法。看好心,是你真正的善知识。在这里修行,省却许多工夫。在这里用心,诸佛赞叹。善知识,莫于妄念中越驰越远,莫掉进自念中越来越烦。觉知于念,善护于念,不住于念,则烦恼远,清凉现,众生宁,法体安。  烦恼非从外来,声色无关眼耳。  尘劳源于识起,诸苦只因执迷。  但能善护于念,清凉法池潋滟。  但能于心无住,识取真心不难。

    2019-11-09

  • 识得幻处,幻亦无

    识得幻处,幻亦无若圣人存在,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不是圣人。若有佛,天下万物,个个是佛。大自然那么神奇,那么平等,一切在它的斧下都是那么独特、完美。那瑰丽的山脊是大自然的天斧砍成,佛也是大自然的一斧而已,你我皆是天然斧成,圆满无二。一切万法,无不是法性之斧凿成,无作施为,丝毫没有痕迹,不可思议。诸法因缘而合,性空影现,鬼斧天成,无主无我,无造无修,无美不美。人亦不凡,佛亦不圣。圣亦不觉,花亦无痴。佛无修行,树却有道。竹子在风里摇摆,梅香从墙角浮来,阳光打在小姑娘的脸上,小伙子在电脑屏幕里杀着人,厨师在厨房里烹炒菜肴,老人们在屋子里打麻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佛陀被他的弟子们围绕着说法,这一切都是如此有序,如此梦幻,如此平等,如此完美。这里没有人在做,没有人修行或是不修行,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美丑。如果说佛陀是一个开悟的人,法界众生无不开悟。佛陀开悟在他的说法中,农夫开悟在他的农田里,歌手开悟在他的歌声里,老人在晒太阳中开悟,妇女在闲聊中开悟。牛马开悟在圈里,蚂蚁开悟在他的搬运中,沙子开悟在他的无知里。一朵花开悟在的含苞待放里,开悟在他的盛开里,开悟在他的枯萎里。不管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开不开悟,你都在开悟里。如果说佛有宿命通是大修行,鸭子浮在水面上是大修行,鸟飞在空中是大修行,老婆婆在墙角下嗑瓜子是大修行,婴儿睡在摇篮里是大修行,猪在圈里躺着是大修行。若是佛,佛没有修行;若是鸭子,鸭子不做修行想;老婆婆、婴儿,那只是我们眼里的老婆婆和婴儿,真正的老婆婆、婴儿,不在我们的意识里。有佛无佛、众生有没有修行,是我们的分别和妄想。佛、人、畜牲、鸭子、草木、虚空、时间,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法性之中,都无此事。如果说佛有三十二相,佛有大慈悲,佛圆满,那么,天地万物无不具足三十二相,无不慈悲,无不圆满。一颗石子有它的庄严和三十二相,一声惊雷有它的慈悲,一个盲人有他的圆满。佛无我,一切众生亦无我,一切法亦无我。佛无修行,佛不是修成,天然而成,法性而成。真佛无佛。一切众生亦无修行,非是修成,天然而成,独一无二,法性斧出。众生者非众生。佛是大幻,执幻为真,是名为患。一切圣人亦是幻,觉者是幻,觉悟是幻,若以为有法可得,皆不出幻。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识得患,即是真。实无真处,亦无真法可得。若有一法,无非是幻。识得幻处,幻亦无。悟得真性,真不立。

    2019-11-09

  • 看清念

    看清念,不惑万法师父好。看到您下面这段开示:  你父母去世了,不用为他们诵经超度。诵经超度,只增无明生死习气。你若觉悟父母不实,自己亦幻,一念不生,是真正超度。  这个说法我第一次听到。请问师父,这是因为亡灵本空,还是安住无念是对亡灵最好的超度?  答:没有亡灵,亡灵是你的心识和妄念。也没有你,你是本性生起的一念妄想。本性生起的一念妄想,这仍是妄想。以此妄想,灭诸妄想,妄妄抵消,不惑万想。觉悟于此,是名自度度他。实无自他,亦无度化,假名而已。  若达亡灵是妄念,实无亡灵,是名真正超度。亦名安抚亡灵。无妄念之外亡灵安抚,实是安抚自己的妄想而已。  诸法从识而有,万法从心想生。心生即有,有也是妄有;心灭即无,无是究竟不可得。众生于无所有中妄见有无、生灭,所以轮回于自心妄念中,假名轮回。实无轮回,亦无生死也。  学法修行,第一要明此实相,最后要明此实相。修是觉此实相,悟是悟此实相。读经是读此实相,坐禅是见此实相,观照是观察此实相,度生是开示此实相。唯与此实相相应,是名佛法,是名修道。背此实相,是名外道,又名迷信。  学法之人,若不见一切法唯是自心分别。一念分别住着,即取着自心相,被念所缚,于念流转,无有出期。若了法由心生,念由识起,妄念不生,即证菩提。识心不起,即无上道。  于自己起心动念上不被困惑,于自己妄想中随时出离,是名修行,又名觉悟。亦名功夫,亦名见地。亦名禅定,亦名智慧。  若一念分别起,于念上复生念,转生无量困惑及烦恼,是名生死无明。学法看到第一念,不住第二念,是名有力大人。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念本不缚人,亦不惑人,亦不障碍人。人迷于念,住于念,不识念,纠缠于念,念成障碍。  万法源于念,看清念,万法不破而破。众生起于识,不迷于识,众生不度而度。  若悟无念,万法尽通。若了念空,慧日当空。

    2019-11-09

  • 真相残忍吗

    真相残忍吗?居士:顶礼师父,经常听师父讲父母子女血亲关系并不真实,世间一切事物也不真实,于实相中都是幻梦。如果真相中没有任何事是真的,那人岂不同于无情?这样的真相对于凡夫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我们学佛最后就是连父母妻子儿女都不认了吗?人世间难道不是因为亲情和感情而美好?请师父开示,如何对待自己的血肉至亲和内心的感情。  答:真相真的残忍吗?还是假相更残忍?  认识到万事万物都不真实,才会使我们更加温和地对待自己,也能更加理智地对待身边的人。认识实相不会伤害自己和别人。相反,执迷于假相,执着于自己和亲人,认为自己拥有什么,才会有世间的种种痛苦、折磨、恐惧和伤害。  想一想,我们的每一个烦恼不是因为对自我的执着?对自我的执着,这是世间最大的假相。因为这个假相,而产生了一切的错觉。因为我执,而衍生出对人际关系和万事万物的执着。家人能带给我们快乐,同样也会带给我们烦恼。感情能愉悦我们,也会折磨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我是无常的,父母子女是无常的,夫妻感情是无常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无常的。   凡夫执自己为真,所以与自己有关的一切都执以为真,为之喜怒哀乐,受尽辛苦。犹如猴子水中捉月,不知水中只是月影,再怎么努力,也捞不到月亮。凡夫求于快乐和美好,只是被自己的妄想愚弄,最终空无所得。觉悟的人知是空花,不再执着于自己,也不执迷于任何关系,不陷入任何情感。  觉悟实相,不再操控任何人,不以情来绑架家人,亦不被家人绑架,才是对自己和家人真正的爱。知道一切不实,只是不再执着家亲眷属,为之颠倒痴狂,而不是对之冷眼相待,以恶相加,决然无情。越是了解实相,越能够善待所有人。虽然善待,但是不会执迷。  看破世间一切虚假,是对生命真正的温柔。莫迷失在甜蜜的感情里,情有多甜,就有多苦。所有的感情都如功德天与黑暗女,苦乐相随,形影不离。愚痴之人,只见其美,不觉其苦。有智之人,二俱不受。  认出虚假,觉悟实相,从一切的苦中出离,活在真实之中。活在真实中,离苦得乐,得真实之乐,常久之乐,不坏之乐,那是你唯一的职责,唯一的美好。

    2019-11-09

  •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地只是一个自己。你做的一切都回向你,是立刻,没有过程。  你的一切起心动念,无不是对着自己。你的一切分别,无不是分别自己。  你取着一切相,皆是取着自心相,毫无意义。你批判的一切,是批判你自己。  你赞美,没有第二个人接受你的赞美。赞美的是你,被赞美的也是你。  你贪着,只是贪着自己的影像,没有你之外的实法可贪着。你恐惧,只是恐惧于自己的影像,没有你之外的存在令你恐惧。  你获得,只是空得自己的幻相,没有实法可得。你失去,只是于自己的妄念中失去,没有实法可丢失。  你烦恼,只是烦恼于自己内在生起的妄念,没有你之外的存在令你烦恼。你欢喜,只是被自己的念头所娱乐,没有任何真正值得欢喜的事情娱乐你。  你所有的用心,都是自心游戏于自心,都是自己对着自己。明白这一点,你可以继续与自己做游戏,但是,你不再较真与执着。  除了你自己,没有第二个人,没有两个心。你没有内外,你不可分离。你之外的存在,来自于你的错觉。你我他,来自于意识的想象。  你做的一切,都对着自己的幻影。你觉悟于此,你不再执迷于对自己做什么。  所有的存在只是一颗心的存在,所有的生活只是你自己的生活。不存在两个人的世界,不存在两个人的生活。没有任何事发生过,所有的事来自于你自己妄念的编织。  你无法阻止自己的头脑编织妄念,但是你可以做到不被妄念欺骗。你无法不游戏于自己的心识,但是你可以不再被其主宰。  观察到一切都从你这里发出,你不再投射恶意。觉悟一切都是你对自己的施与,是名回向无上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你自己。若悟自己,是名自觉圣智。

    2019-11-09

  • 常寂光

    常寂光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  弟子愚笨,学佛有些疑问想请教师父给予开示:  都说见性为本,凡是见性的祖师或者高僧大德或者在家居士,比如都见性了,一切如如。那对于有相来说,他们往生后去哪里了呢,是去常寂光净土了,还是十方世界任意呢。弟子一直理顺不清,或者问这个问题就犯了逻辑错误。虽然都见性了,一念悟入真如本心,万物都是心的影现,幻化的。那对于有相世界来说,这些祖师往生后,暂且说灵魂,会有一个着落吗?于本性来说是都不存在的,于事相来说是不是确实有一个着落呢。请师父开示弟子的疑惑。  答:生死是凡夫意识中的观念,对于一个觉悟的人,他不活在生灭的观念中。    生死出于识,识心生诸法。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于识不住着,识心成智觉。觉悟性空寂,假名见性人。  见性之人,见无我之性,悟法性无生。觉无生灭,故名如来。如来者,非有其人,但是本心觉悟之异名。  凡夫着相而不悟心体,故见生死来去,迷于方所我人。诸佛觉者不见诸法生灭,无有我人众生,故无生处,亦无灭处。若有生处,则有往处。若无生处,何处往生?若有我,则有生。若无我,其谁生?往生往生,实是妄生。妄生妄死,是名轮回。  所以往生者,对凡而言。着落处,对众生而施设。实无生处,亦无往生者。无有生处,故无落处。若有往生及着落处,此是妄想分别,但诳心识,究竟无义。  见性通达之人,超出意识,不住思维,即生死而无生,在世间而涅槃,踏娑婆而放光,不动念而十方。  无生无灭,无有来去,是名常寂光,亦名无量寿,亦名释迦佛,又名无边身。所以常寂光者,寂灭之性,实非方所,不在东西,亦无人居。又光者,智慧也。智慧能到,故名常寂光。实无能到所到,但以众生心智而言,假名净土。经言:心净则佛土净。心净者,无净垢相,不生心是也。若是心不生,随处常寂光。  既见性,则无二法。既悟心,则不着于相。不可离性而说法,不可取相而分别。若欲分别相,如镜中取物,无有是处。相者从心而生,从妄而起。妄者非真,迷人自寻。达妄无妄,智者不问。  一念心生,则生灭起,诸法现,世界出。实无生灭,亦无诸法,唯名相、观念自行起灭。  一念分别,寂光成喧闹,净土变娑婆。诸佛做众生,法身成轮转。  一念休息,则诸识成智,众生成佛道,地狱变天堂,妄念解脱海。    一念出离,则诸佛海会,众圣骈集,弥陀现身,瓦砾成琉璃。

    2019-11-09

  • 衣钵

    衣钵祖师所传衣钵者,为表信心,为传心印。人若得信心,此人得佛祖真正衣钵。若披此衣,即名佛祖。  佛祖非是外人做得,自己是祖佛;衣钵非自外来,有天生紫磨金衣。佛之庄严,不过此衣。祖之妙智,皆从此衣出。  自己之衣钵,无形无相。自己之真佛,我心无我。所以云: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古人云:但自向衣钵下会取。会取个什么?如何是自己之衣钵?若于此处能提衣契领,是名巧手,又名大力士,又名金刚智。  昔日六祖将达摩所传袈裟放在石头上,慧名提掇不动。非是衣有神异,亦非祖有超能。此衣表法,法身超重。此衣表信,群魔难动。此衣非但慧明提掇不动,十方诸佛亦提掇不动。此衣无间无隙,遍覆十方。此衣伸手不得,须是无心者穿。此衣穿凿即失却,须是无作人得。  若人识得此衣,方知衣不离身,身不离衣,长在肉里,嵌在骨中。从未穿着,脱亦不去。不从有来,不从无去。悟之者,名锦襕袈裟。得之者,名柔和忍辱。故经云:如来衣者,柔和忍辱是。  古人云:我有一领衣,非是世间绢。众色染不着,晶晶如素练。此衣非圣人有,凡夫亦有。非我人有,先天地有。此衣刀不能裁,线不能缝。永无破漏,却能放光。人人本具,家家珍藏。展则成净土,收则香积国。能生七宝树,能结法林果。触之成妙觉,见之佛眼生。  一切众生,以得此衣,名为道人。能穿此衣,是名铠甲。见得此衣,方名参禅。识得此衣,是名师承。若得此衣,何须授记。亲见此衣,不须印证。  若识得此衣,能裁一切世间衣。若穿得此衣,能馥蔽群迷。说此衣者,是名法师。描此衣者,是名作家。示此衣者,真善知识。贩此衣者,诸天捧花。所以云:不识者,千金难买。识之者,分文不取。  此衣是佛母,此衣出般若。此衣说妙法,此衣开莲花。   此衣超美,十方享誉;此衣难名,佛口难形。若见此衣,日光丽丽,若睹此衣,万法皈依。

    2019-11-09

  • 我闻并信受

    我闻并信受问:须弥纳芥子,大中包含小,此处甚分明,为何佛却说,芥子纳须弥?一尘一佛国?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种,为何佛却说,有情与无情,同成于佛道?烦恼明是苦,菩提本是乐,为何佛却说?烦恼即菩提?贪嗔痴是道?生死是轮回,涅槃是解脱,为何佛却说,生死即涅槃?无缚无解脱?护生是救命,杀生是害物,为何古人说,老僧不慈悲,护生须是杀?佛是清净觉,烦恼是为魔,为何祖师说,佛即是烦恼?行非道解脱?明明是佛说,为何祖师说,佛经是魔说?畜牲愚痴行,为何祖师说,当行畜牲行?明明离爱憎,为何祖师说,爱嗔不爱喜?狗子是有情,经云有佛性,为何祖师说,狗子无佛性?如是诸问题,仁者如何会?答:若着相而解,是则见二法,自性相违背。若悟于实性,则知诸法空,一切无障碍。芥子与须弥,凡夫见为实,是故成二法,互不相容纳。智者见其空,其性无有二,是故互相容。一尘与一国,亦是虚妄想,究竟无实物,是故假名说。有情与无情,凡夫妄分别,是故成二法。智者了达空,是故同成佛。佛是假名字,莫作于佛想。烦恼与菩提,愚人妄所计,谓实有其法。达者知无性,俱是假文字,是故并清凉。生死如幻化,涅槃亦非实。无智者见二,谓实有其法。智者达其幻,其性唯是空。护生幻中事,杀亦不真实。慈悲不慈悲,缘是于有法。无慈亦无悲,慈悲亦不少。愚人取自心,见之为实有。智者不取相,自心无分别。祖师玩笑语,莫要当真实。以此导世人,离妄想分别。是故说护生,等杀如梦幻。佛是假名字,烦恼亦非实,二者俱非真,故说佛烦恼。愚人生实解,所以堕生死。智者知空相,是故见如来。经不离文字,从意思想生。但诳无智者,是故云魔说。佛说与魔说,俱空无实义。是故古人说,全是魔所说。报化非真佛,法身无法说。无说真说法,实无法可说。畜牲与诸佛,俱是空名字。是故祖师说,做山下水牛,能行畜牲行,是为真佛行。祖师随口说,本来无实义。以显智慧性,实无智慧得。爱憎无实义,无法名嗔喜。老僧亦是幻,何妨爱与恨。嗔性非嗔性,喜亦不可得。是故老僧说,爱嗔不爱喜。智者通达空,不着假名字。狗子非狗子,众生妄所计,从识分别有。佛性亦如是,本不可思议。无名可名之,名之于佛性。若以意识解,错解佛真实。若人不分别,得见佛真性。若人不取相,于法不生心。心不取于法,是名无生忍。能见真实性,能达万法空。了音声法门,是名陀罗尼。若能见空性,将西叫做东。若悟无法得,通达一切性。是故经中说,智慧与愚痴,通唤为般若。山河与大地,并是妄想生。是故祖师说,我不爱天堂,亦不畏地狱。又谤佛毁法,是非顺与逆,皆语言三昧,字字生般若。愚者生实解,故谓谤佛法。智者不生心,天人不得测。一切诸法性,不离性解脱。我闻并信受,俱是假言说。

    201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