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功用行

    无功用行一旦你在你做的事中加入了功利的想法,你就会随时离开你做的事,而掉进利益得失中。功用思想在每个人的头脑意识深处,它主宰着所有人的行为。所谓功用心,即人们赋予各种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如经济价值,人文价值,道德价值、伦理价值、社会价值,还包括宗教价值、终极价值等。一旦你在事物上谋求任何价值和意义,你必然进入功用观念中而产生得失心理。得失心深入每个人的内在深处,各种事物的价值观念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中。当你认为某个行为或某件事物有价值、有意义,那么,相对于这些事,其他的事就变得价值低或没有价值,取舍由之而生,得失由之而起。功利观念深植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们受其指使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如过去淘金者,为了去淘金,受尽辛苦,甚至失去了性命也在所不惜。如有的人为了一张画,变卖家里所有的财产。如有的人为赌博,拿自己的命做赌注。有的人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侮辱而自杀。有的人活在别人的赞扬中,名誉对他来说,比命还重要。有的人为了容貌而活,如果她的容貌被毁,她会疯掉。有的人为了买打折的东西,半夜两点就去超市的门口等着。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存钱,没有什么比动了他的钱更要命的事。有的人活着,只为在别人心中落得个好名声。这种种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无不是功利思想,无不是功用观念。功用观念是衡量一个人活在事上有没有意义的唯一标尺。一个没用的人和一根没用的枯木桩没什么两样。人因为功用,遭受着一切烦恼和痛苦。佛陀说,如果你想觉悟,解脱生死,要行无功用行。无功用行需无功用心,无功用心需无我无我所心。无我我所心需要不着一切自我认定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坚定,即会产生功利思想,不能行无功用行。是非对错心强,即功用心炽盛,不能行无功用行。人我心重,即功用思想重,不能行无功用行。法执重,即功用心重,不能行无功用行。破除人法二执,远离理事二障,无功用心现前。于无功用中,方能泯除取舍得失一切烦恼。于无功利中,才得真性逍遥自在。活于无功用中,才能随所住处常安乐,才能活在当下。于无功利心中,才能行于平等,普行恭敬。

    2020-04-02

  • 关于禅宗顿悟法门的比喻

    关于禅宗顿悟法门的比喻修行就好像一个人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在这过程中,还要找到一些带有标记的特殊东西,并带着这些东西到达那个地方。完成这个任务有两种途径:一是绕一大圈,在途中找到那些有标记的东西(比喻修行的各种成果,如神通、三昧、证阿罗汉、辟支佛果等),带它们来到目的地。但是,当最后到达目的地时,发现那是原来出发的地方,而需要在路上找到的那些东西,原地全部都有。选择这种途径的人事先并不知道这个真相,或者有人告诉了他们这个真相,他们不相信这个真相。二是只要呆在原地不动就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而且要找的那些带有标记的东西,原地全部具足。选择这种途径的人,在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实相。或者,他们之后知道并相信了这个实相,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修其他法门的人,就像不知道这个实相的人,他会在修行的路上绕一大圈,走很长的时间,为了寻找那些带有标记的东西,他们会迷失在途中,甚至以为自己到达了目的地。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们会停滞不前,会疲惫不堪,甚至会退失初心,放弃任务。他们有可能会碰到那些了解实相的人,但很少有人相信。他们会继续他的行程,继续他的有为修行,继续寻找那些东西,并试图带着它们一同前行,直到最后。当他们带着所修成的果实走到终点,他们发现那终点竟然是原来的起点,而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那里全都有,而且都是空洞无用的东西。佛陀示现成佛所走的修行之路就是这条道路。佛陀走过这条路后,他把走过这条路的经历和最后发现的实相告诉了他的弟子。他的弟子中有的相信了佛陀走的路,有的相信佛陀最后发现的实相。学禅宗的人,就像那些从一开始就了解这个实相的人,他对佛陀走过的路并不感兴趣,他不会去费力绕圈行走。他只是站在原地,直接认领本来现成的解脱道果。他甚至连回头都不用,他知道所站的起点就是终点。他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站在原地不动。他们之所以不去经历佛陀所走过的修证道路,是因为,他们领悟了那并不是佛陀真正希望他们做的。他们知道,佛陀希望所有人都直接达到解脱。但是,并不是每个修行人都关注并相信佛陀所发现的实相,而是都迷失在佛陀发现真相的过程里,迷在那些有为和因果里。佛陀虽然通达世间一切道理,但是,几乎所有的道理与实相都没有关系,那都是幻相里的因果,那是引导众生去恶从善,步入修行,觉悟实相的故事,而众生却执以为真,迷在了那些因因果果枝枝叉叉的道路上。众生相信了佛陀的故事,却忽略了悟佛陀最后领悟的真理。虽然最后他们也会觉悟佛陀的本意,了解到实相,走回到原点,但他们发现在这之间所做的一切全属徒劳。如果他们早就明白这一点,就不用费那么多周折了。黄檗禅师说: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又说:纵使三祇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又云: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及证道时,只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佛陀证悟实相后说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又说,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始知众生,本来成佛。即便佛陀如此清楚地表达了这个实相,还是有无数人相信佛陀所走过的路,相信那些有为和因果,相信三昧和神通,相信佛陀为了引导众生修行而讲的故事,愿意按照佛陀所讲的法去一一探究,去实证每一个幻相里的故事,认为只有那样,才能真正的成佛。然而,那不是佛陀真正想告诉大家的。佛陀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我走过的路,你可以不必再走,除非你误解了我。佛陀说,你们不用去成佛,不用任何修证和寻找,但能歇下狂心,佛心自现。佛陀说:一切众生皆证圆觉。佛陀说:但无妄念,即如如佛。佛说: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佛说此心,犹如圆觉。圆觉者,圆觉普照,无始无终,无修无证。这两种途径,正是佛所说法和禅宗示法的不同特点。佛称这两种修行的方法叫做言说法和如实法。佛陀说法,诱导初学而入圆觉,祖师开示,直指人心,不历地位,顿悟本心,直成佛果。

    2020-04-02

  • 人生中真正闪光的时刻

    人生中真正闪光的时刻人们更多的是活在事情赋予的意义里,而不是活在事情本身中。如果你活在意义中,你会活在得失中,你会有喜有忧,你会错失生命中大部分美好的时光;如果你活在事情本身中,你会活在现实中,你会收获平静,你会享受生命。你打扫家中的卫生,你一边打扫,一边抱怨家里又脏又乱,你恨不得一分钟就把家里的卫生搞定,你满脑子都是打扫完之后家里的整洁和干净,而你根本没有认真地享受打扫卫生这件事本身。当我们乘出租车去机场,你要乘飞机去一个地方旅游,你很难想象坐在出租车里有什么意义,所以,在出租车里,你想的全是到了机场,乘上飞机,和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后的事。你外出的目的就是去旅游,而不是坐出租车。如果你觉得只有坐上飞机,去了你应去的地方才有意义,那么,你就无法享受在去机场路上的那段时间。你会错失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而你以为那是无足轻重的时刻。当你要去超市买你需要的东西,如果那是件必需品,你的心里几乎只有那件东西,而你很难去关注你在去超市路上的事。当你走到十字路口,亮起了红灯时,你的心很难和那红灯一同停下来。因为你觉得等红灯毫无意义,你心里认为只有快些到超市并买到你需要的东西才有意义。当你在等红灯而哪怕有丝毫焦急的时候,你又一次错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而那时刻,它如此重要,你有可能至死都没有察觉。如果我们在一天上午要去见一个重要的客人,和他谈一笔交易,那么,那天早晨起来刷牙、吃早点、乘车经过了什么地方,这一系列的事大多是在匆忙中进行的。见客之外的很多事被我们当做不重要的事而轻视了,而事实上,那些事同等重要,只是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你一次次地错过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只是因为你活在了自我界定的意义、错觉和幻境中。只要你活在意义和目的中,你不可能活在当下。只要你对事情的结果抱有强烈的期待,你不可能享受生命。你只会一次次地不停地错过生活。除非你进入实相,否则,你不可能活在真正有意义的时刻,平常的时刻,那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从你对任何事预设的意义中跳出来,从未来心中醒来,从过去心中移出,回到此时正在发生的事中。不论你正在做什么,珍惜每一个能被你观照到的时刻,专注地做好你正在做的那件事,在那里休息头脑,在那里享受生命,在那里过你真正的生活。你人生的意义不在整洁的房间里,不在你要去的旅游胜地,不在你要见的重要客人,不在你要去超市买的东西上,而在你的扫帚上,在出租车上,在刷牙的时候你能看到自己脸上的笑容,在等红灯时内心的那份宁静。有了后面的心态,你才能享受前面你预设的时刻。那一个个被你忽略的最平凡的时刻,那些最琐碎的小事,才是你人生真正闪光的时刻。重新关注你人生舞台上被你轻视的一个个视角,一个个配角,发现它们的珍贵,透过它们,看到真实。

    2020-03-11

  • 真正的善行

    真正的善行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从来都不是来自“我为别人做了什么”的想法,也不是因为“我牺牲了什么”,不是来自“我为别人付出了什么”。不是,完全不是。让我们内心喜悦、幸福并持久满足的是,我没有做违背自己天性的事,我没有虐待自己,我没有在不想帮助任何人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我没有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我们当然都体会过为别人做事的那种快乐,那种感动,为自己感到骄傲和满足。当你觉得你奉献了什么,当你觉得你在默默地为别人发一点光,散一点热的时候,当你发现了自我的意义,你觉得自己变得重要,你被某种东西确定了,因此,你会感到快乐。但是,如果你认真观察,那种快乐里有某种不安的东西,它会有所要求,它会转变,它会把你带向幻境。那里面并没有真实而持久的幸福。除了深藏的我执和自我意识的满足,它没有真实的快乐。相反,在不知不觉中,那种付出和奉献会给你带来傲慢、不满和怨恨,除非你完全没有了奉献和付出的想法。你总会对你帮助过的人有所期待和要求,无论你怎样骗自己说你是心甘情愿为他们做的。牺牲或是奉献一词,它们来自自我,而不是善或真实。真正的善没有牺牲,或者说真正的牺牲没有牺牲的特性。当牺牲的观念被人创造出来时,那后面一定有一个自我,有一种要求希望被确认、被看到、被突出,那是一种需要被补偿的东西。所以,很多人牺牲过后,他们并不能真正快乐,除非你不停地满足它的存在感,不停地赞叹和认可它。在那自我满足消失的时候,牺牲最终迎来的是后悔和抱怨。除非那种牺牲,已经超越了人类的牺牲观念,已经没有了牺牲的意识,它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牺牲”和“奉献”。阳光照耀大地,并没有牺牲什么。阳光发热,万物接受到阳光的热量,这里没有任何行善和奉献的意思。那是阳光的特质,是它自身最自然的活动。佛陀来到世间示现他的智慧,他没有丝毫慈悲助人的观念。佛说,若谓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度众生,如来即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说:若谓如来有法可说,是为谤佛。牺牲、度人或是付出来自有所得的人类。人因为需要价值和被认可,所以创造了牺牲的概念。除非你能纯粹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没有任何期待,包括最隐蔽的精神需要和自我肯定,否则,不要去助人,不要为别人做什么,你不会快乐。你不仅不会快乐,你还会给自己埋下怨恨的种子,你会一直巧妙地想要回自己曾经付出的东西,即使大多数时候那付出已经被包装了仁慈的外衣。不管你为谁做了什么,你没有为任何人做任何事,你是为自己做的。甚至,你也不是为自己做的,只是那样做了而已。甚至连那样做了都没有,你什么都没做。你觉得你做了什么,那是人类最大最深的幻觉。从那根本处醒来,你会进入真相的世界。你不可能行善,除非你觉悟到真正的善。真正的善没有自我和心意识在行事。当你发现善,你才可能行善,而那跟付出、奉献和牺牲毫无关系。你只是做了你愿意做的,你不可能有苦,有抱怨。那时,你收获的是喜悦和真正的满足。

    2020-03-11

  • 伤害来自于你,而非无常

    伤害来自于你,而非无常伤害我们的不是无常,而是你对无常的抗拒。让我们痛苦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不接受发生的事。无常是最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我们用自己的意识控制无常。发生的一切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只接受一半的现实:我们希望的、喜欢的事情,而拒绝另一半:我们不希望、我们讨厌的事。是我们的贪婪和分别让我们受尽痛苦,而不是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痛苦。没有人能伤害我们,除非我们在那些行为中只看到伤害,并执着那伤害。除非我们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一样充满敌意。或许有人确实侵犯过我们,侵犯可能并没有留在侵犯者的头脑中,而我们却对那侵犯耿耿于怀。如果我们能够向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敞开怀抱,没有什么能伤害我们。伤害来自对立,来自恐惧,来自封闭。伤害来自自我,来自紧张,来自攻击。伤害来自预设,来自投射,来自界限。当我们被一个人无由地侵犯了,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自己不该被伤害。那怎么可能?如果你不攻击对方,他怎么会攻击你?就算你好端端地走在路上,一个小偷抢劫了你,你仍可以选择愤怒,或者是祝福。你当然可以反抗,你也可以选择接受并理解有人伤害你。你只是尝试了反抗,你失败了,然后你被抢劫了。但是你从来没尝试过放弃反抗,你无法想象顺从他会是怎样。你认为,顺从小偷是一种恶,所以,你甚至连想都没想过要顺从一个歹徒。当一个人刚要接近你的瞬间,当他还没接近你并攻击你时,你已经在攻击他了。用你的潜意识,用你的观念,用你的自我保护本能:对方是邪恶的。你不停地、疯狂地反抗着,你被伤害了。事实是,你被自己的预设,被自己抗拒的执念伤害了。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在向对方不停地投射和暗示,你要伤害我,你要伤害我。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强暴了。事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事实是相反,一个女人同时,甚至先于那个男人在强暴他,用她的敌意和紧张。没有人能强暴风,强暴水,强暴空气;没有人能强暴一个柔弱的人。被强暴者一定是一个刚强的、和强暴者一样充满暴力的人。只不过他的暴力和攻击是先发的,是无形的,是潜藏的。如果你一开始就对一切人友好,你内心中并没有攻击、邪恶的观念,你对所有人都像对你父母,对你女儿一样,没有人会伤害你。伤害你的人一定是你正在伤害的人,对方用棍子或匕首,而你用念头和态度,用讨厌和憎恶。没有人能伤害一个对他完全束手就擒的人。没有人会伤害一个对他完全没有距离、没有厌恶、全然友好的人。即使对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如果你能瞬间并彻底地放弃自我,放弃反抗,对方会和你同步放弃。他会惊讶于你的顺从。在你的柔弱和顺从里,他会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当你没有了力量,对方也完全地丧失了力量。你们是同步的、一体的。当你抗拒什么,你在留住什么。当你担心什么,你在召唤什么。当你恐惧什么,你在创造什么。接受,你将避开所有的痛苦。你什么时候接受,你什么时候愈合。这是一个秘密,然而,这也是一个如此清晰、如此简单的真相。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接受更能进入实相。这个世界没有比接受无常更有智慧的。当你接受无常,无常在你里面消失了,它把你带入一体和永恒。

    2020-03-11

  • 关于你的故事

    关于你的故事一只青蛙一直在水塘里生活的很好。有一天,来了一只水鸟,水鸟说,如果你会飞,你将捕到更多的虫子,看到更多的事物,享受更美的生活。青蛙相信了飞鸟的话,从早到晚练习飞翔。过了很久,青蛙摔得遍体鳞伤,也无法学会飞翔。终于有一天,青蛙明白了,我不必学会飞翔、捉更多的虫子、看更多的景色,就能过快乐的生活。只要我不难过就好了,只要我身体不痛苦就好了,只要我安心过原来的生活就好了。青蛙放弃了想飞的愿望,继续过他原来的生活。一个孩子一直住在一个偏僻村庄一间很小的石头垒的房子里。有一天,他的亲戚带他去了一趟城里,他住进了亲戚的家里。过了几天,他被亲戚送回家。他觉得城里的房子又大走舒适。他很想一直住在亲戚家的大房子里。从那天晚上开始,他失眠了。每天上课也心不在焉,作业也完不成。他整天幻想着自己怎样才能住进大房子里。过了好几天,他实在想不到任何办法住进大房子,他不再想那件事了。他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上学、下学、写作业、吃饭、睡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处境都本没有问题,都是最好的。但是,因为比较,因为妄想,因为欲望,我们想改变,想要更好的,我们开始拒绝并讨厌自己眼前的处境。我们的内心开始了挣扎,我们进入了幻境中。改变处境难道有错吗?不,没有错。改变处境需要因缘,需要条件,需要时间。一只青蛙想飞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青蛙能飞起来,他依然不会满意。让他最终快乐并满足的不是他是否能飞起来,或者他住在哪里。让他安心并永远快乐的是满足于现状,是他的知足。住大房子真的能让一个孩子或任何人永远快乐吗?不,或许能让他快乐一天、一个月、一年,但是他随时会因其他事的发生而忘记了他住大房子的快乐。或者说,当发生了另外一些事,就算他想起了住大房子的事实,他一样还是不开心。让他永远开心的不是他获得了什么东西,而是他内心是否清楚,他什么都不拥有。是他是否明白,他可以暂时使用任何东西,但任何东西都不属于他,包括他的生命。让他永远安心和快乐的是,他随时能放下一切他正使用的东西,包括他的生命。除非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安心和快乐,他可以随缘、顺势、任意改变自己的现状和生活。否则,就是他上天入地,将所有的地方都住个遍,把所有的生活都过一遍,他还是不幸福,不安心。你今天快乐吗?你现在快乐吗?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一双神奇的翅膀上(你可以乘着你幻想的翅膀到任何地方),还是你拥有一间足够大的可以获得一切的房子(你可以在那房子里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需要一双万能的翅膀才能快乐,你是那只愚蠢的摔的遍体鳞伤的青蛙。如果你需要一间百宝箱一样的房子才能快乐,你是那个乡下想入非非的孩子。你此时此刻快乐吗?如果你此时此刻不快乐,你一定要么是那只青蛙,要么是那个孩子。放下你想飞或是住进大房子的愿望,你立刻恢复正常,你立刻从自己的幻想中解脱。如果你此时此刻很快乐,仔细检查一下,你的快乐是因为暂时住进了大房子,还是梦想着自己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因为这而快乐,你迟早变成青蛙和那个孩子。别以为青蛙和那个孩子是别人,那是你。那是你的故事,是每个人的故事。除非你从你的幻梦中醒来。

    2020-03-11

  • 每件事都很重要

    每件事都很重要如果你不能在走路时安心,你无法在其他的事上安心。我们总是把事情分为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在重要的事上,我们可能很认真,很专注,而在不重要的事上很匆忙,很烦躁。重要或不重要,那是人的功利思想在作祟,那是人的有所得心在指使。一个道人没有绝对重要的事。他在一切事上专注、安心、从容。他做事时的专注不是因为执着,而是因为觉知、放松和享受。他不想活在功利中,不想活在头脑里,不想活在妄想中。一个道人活在每一件事正发生的过程里,他享受那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当下。如果他要做午饭,他不会因为做饭而在去上超市的路上变得急匆匆的,他也没想着超市里会不会有他要买的菜。他安心地走路,当太阳透过树荫照到他身上时,他享受着暖暖的阳光。在超市里,他认真地选择要买的菜和需要的其他东西。当他走出超市,他安心地回家。他甚至都没忘记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或是停在一株刚开的花前嗅嗅花香。当他回到自己的小区里,他专注地走在楼梯上。回到家,他开始洗菜,准备烧菜。他洗菜的时候,他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或许能超过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人的快乐。他享受于烧菜的每一个瞬间。当然,当他开始用餐的时候,他自然不会忘记品尝每道菜的滋味。他没有因为吃过饭看到洗水池中的碗筷而烦躁。他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开始洗碗。对他来说,洗碗和上街买菜、在超市中选择菜,路上看花,回家烧菜,餐桌上用餐一样快乐,一样安心。他不会把吃饭当成最重要的事,而把买菜、做饭或洗碗当成一件麻烦事而不愿意去做。一个道人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一个道人在每件事中都很安心,都专注而快乐。他能这样做,是因为在他心里没有最重要的事,只有他选择了要做的事;没有急于求成的事,只有正在做的事。他的生活里没有功利和目的。他没有一定要做成什么的欲望。他不再活于结果中。他不再活于期待中。他不再活于分别与得失中。他享受做每件事本身带给他的乐趣。他去火车站乘车,他等车的时候,丝毫不会焦急。对他来说,等车和乘车没什么两样。即使错过了那趟车,他依然不会慌张。他坐火车不是去做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他只是去旅游,去外出。他甚至连具体在哪一站下车,还没有决定。他可以随时取消行程。他不会用一个命令或计划强迫自己一定要做什么。他随时都活在无功用中。他可能想去看电影,定了票,电影快开始的时候,他忽然想去公园走走,去吹吹风。他没有进电影院,而是去了公园。他没有因为浪费了一张电影票而有丝毫的后悔。对他来说,不是一定要去看电影,才有价值。他不是为了任何价值才去做事,他只是做他那个特定的时间喜欢做的事。他不是因为有价值才去选择。当他选择了什么,那才有价值。他不是因为什么重要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什么才重要。当一个人不再为功用、价值和目的而生活,他的生活中不再有重要的事。没有了重要的事,他才能够活在当下。他才能安心地做每一件事,享受于每一件事。那时,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很神圣,都很重要。

    2020-03-06

  • 最安全的地方

    最安全的地方    你有一个最安全的地方,那里是无为处。    如果你痛苦或不安了,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静静地呆着就好。如果你还是不安,那是你安静的时间不够,继续安静地呆着,什么都不要做。只要你能保持足够长时间的安静,你一定会好起来。    就像你在一片荒原中赶夜路,你迷了路。如果你一直坚持要走出荒原,你可能整晚都会非常恐惧与不安,依然走不出荒原。但是,如果你放弃行走,安静地停下来休息,等到天明,找到方向,然后你会很安定地走出荒原。并不是任何危险的外境消耗我们,而是我们自心的挣扎、坚持和恐惧在消耗我们。没有什么能伤害到我们,除非我们不能安静下来。安静能解决一切问题,停下来能让你看清任何问题都不存在。    你有一个最安全的地方,那就是心休止处。    无论你遇到什么,你都可以通过停下来,安静地呆着,什么都不做来解决。回到休息中,回到止息中,回到一物不为中,你立刻安宁,立刻无苦。    莫挣扎、莫抵抗、莫对治。境界会自己消失。如果你挣扎,你在创造险境。    险境从来都是自心创造,没有任何外境是危险的。    要想回到最安全处,先要觉悟那里,找到那里,甘于那里。那里并不是一个方位和住所,那里是实相所在,是心不起处,是妄念不生处,是不用心力处,是无对抗处,是放松处,是不紧张处,是不捡择处。那里本不可住,不可停留,它是一个隐喻,是头脑熄灭,意识无作,心性觉悟的地方。    你有一个最安全的地方,那里是无我处。    无论你因为任何事而烦恼,你忘了一个事实:并没有自己。回到无我处,你立刻清净。    你有一个安乐窝,你有一个劫火烧不到的地方,你有一个清凉处。    那里是意识不确信什么的地方。    那里是最低处。傲慢者在那里没有任何位置。    那里是无诤处。所有的诤论在那里消失。那里虽然有鸟鸣,有各种声音,但是没有争吵声,没有人我声,没有胜负声。    那里是独处处。那里没有两个人、两个心、两件事、两个思想。那里只有心,只有它自己。它自己不需要认识自己,它只是自在。    那里是寂静处。那里不论有没有声音,那声音里没有意见、知解、观念和强迫。    那里是无所有处。那里虽然开满鲜花,有山林河泽,有鱼虫鸟蝶,有人声鼎沸,但是那里没有是非成败,没有毁誉爱憎。    那里是无依处。那里茕茕孑立,无所依凭,如行空中。    那里是无求处。那里空如海市蜃楼,一切寻觅在那里自动终结。    那里是空处。一切在那里都融化、消失、没有力量。那里是一切的泯灭处。    那里是诸佛住处,是苦灭处。    那里没有事情发生,那里是无生处。那里没有事物消失,那里是常寂灭处。    一旦你觉得你得到或失去了什么,你离开了那里。那里不增不减。    那里是你唯一的皈依处。    那里不需要你做任何事。那里是无相、无作、无愿三解脱处。觉悟那里,练习在那里生活、休息,在那里自在安稳。    佛陀把回到那里的力量叫做奢摩他,又叫做止。当你安静止息下来,你可以看清一切都不真实,从而不再执着一切,实现真正的解脱,佛陀称此观察的智慧为毗婆舍那。回到最安心的地方,你需要掌握止与观的能力。掌握了止观,你能永远活在最安全的地方。

    2020-03-06

  • 人们问我

    人们问我人们问我,你为什么从来不难过?我说,因为我不再寻找快乐。 人们问我,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安静?我说,因为我在热闹中什么也没找到。那你在寂静中又找到了什么?我不再寻找什么才获得了寂静。 人们问我,你难道不寂寞吗?我说,我喜欢寂寞,那有什么不好?你不觉得无聊吗?我宁愿无聊,也不愿烦恼。无聊难道不会让你烦恼吗?无聊只会让我安静。没有一颗心会喜欢烦恼,而不喜欢安静,除非他疯狂的想得到什么。 人们问我,你喜欢独处,还是喜欢有人陪伴。我说,不管独处,还是有人陪伴,我都安心,我都自在。我看中的不是外在的一个人自己生活,还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我看中的是内在的安心和满足。你难道不孤独吗?孤独来自寻找。当你不再寻找,你变得丰盈,变得圆满。你什么都不再需要时,孤独消失了,自我消失了。 人们问我,你的生活如此单调,你不觉得那没有意义吗?单调属于别人,我享受于我的简单和无事。意义与我无关,我活于活着本身。当我不得不活着的时候,我好好地活着。当我要离开的时候,我不会有丝毫地抗拒。你真的什么都不想做吗?我做容易做的事,我做简单的、不费力的事,我做我能做的事。当我做什么而感到困难重重,感到压力和痛苦的时候,我会停止、休息。如果一件事带给我不安,不管那是什么,我会立刻结束。对我来说,没有一定要做的事,没有必须要怎么样。我不预设我的生活,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零。我的生活可以一成不变,也可以随时改变。就像天气,可能一个星期都是晴天,也有可能一个月都在下雨。天要怎么样,谁能阻挡?我的心想做什么或不想做什么,我怎么能干涉?我只是心的客人,我这个客人无权过问主人的想法。主人想带我去哪个房间,想让我看到什么,我顺从,我听从他的安排。我只是心的客人。而大多数人却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在主人那里到处指手画脚,在生命里胡乱安排。人们只是生活的客人,生命的仆人,心的使者。如果你不清楚这一点,而想做主人,想主宰、控制、把握一切,你会活得很痛苦。你会被生活驱逐。 人们问我,你真的一点也不需要快乐和幸福吗?我说,没有忧虑、烦恼、挂碍,就是我的快乐;没有压力、恐惧、期待,就是我的幸福。就没有什么能打击到你吗?当你不再执迷于活着,不再深陷于自我,谁能打击得到你?如果你将自己最在乎的都能放弃,什么能伤害到你? 你真的能做到像空气一样吗?不管我做得到还是做不到,我本来就是空气。我由地空、水空、火空、风空四空组成,我由妄想、思想、念想、幻想四想构成。我从来都是不真实的。不管我是否愿意像空一样活着,我都无法改变我是空的本质。不管我是否能像空一样活着,我都只能那样活着。如果我接受这一本质,我就不会有任何痛苦。如果我不接受,我就会痛苦、烦恼、难过。 人们问我,你为什么活着?我说,我为什么一定要有个理由才活着呢?天为什么会下雨?云为什么飘在空中?水为什么流向低处?老人为什么会长皱纹?女人为什么会生孩子?为什么是你们编织的故事。而我只是呼吸、说话、吃饭、走路、睡觉、笑,有时也会突然间叫一声,像鸟一样,像任何声音一样,没有任何原因。我活在没有特定的原因里。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任意改变我的生活。如果我喜欢,我可以做任何事。

    2020-03-06

  • 相信与不信

    相信与不信相信的力量能造天堂,能建地狱。当我们相信我们出了问题,我们就会出问题。当我们相信没有问题,我们不会出问题。当我们信任佛陀时,我们感觉自己有了力量。那力量不是佛陀加持我们的,是我们的信心加持自己。当我们相信我们造了很深的业,我们堕进了地狱。当我们相信烦恼时,我们很痛苦。不是事物让我们烦恼,是我们的相信让我们烦恼和痛苦的。你可以靠信任你的上师来获得力量,但是,力量不是来自你的上师,而是你自己。你可以靠相信任何事物来获得信心,但是不是事物给的你信心,是你自己。当你明白这一点,你不必求于上师加持,你不再依赖于上师,你不再依赖于相信什么,你知道一切来自于你自己。你相信什么,便获得什么。如果你相信了疾病和烦恼,疾病并不是来自身体和外境,而是来自你的相信。没有什么能影响你,除非你深信于它。一开始,你还用相信正面的力量来使自己变得更好。当你觉悟,没有什么正面的和好的事情,你连正面的都不再相信。你不再求于好,也不再恐惧于不好。你不再坚信什么。虽然你不再坚信什么,不意味着你对一切都拒绝和抵抗。不相信代表着不痴迷,不坚持,不被你信的东西所缚。不相信不是否定和抗拒,而是不执迷于一端。当你不再相信某一个观念、某一件事,你开始接受。你会接受一切的发生。你会接受一切观念。但是,你并不执迷其中任何之一。你不被某个观念捆绑。你不被任何的力量困住。你变成了空无。你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你成了一个不信的人。你成了一个空壳。你甚至可以“任人摆布”。但是,你并没有被操控、被摆布的心。你不会不自由。你享受于那种撤销自我的、无我的柔软。你享受于那什么都不信的全然。 

    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