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经

    心经不向外看菩萨安住自心境界,不见世间及出世间过失有无,修行多时,转于所依,发现身心世界,内外一切,皆从虚妄识生,从念而有,但有空名,实无其法,而度一切自心烦恼、无明、诸苦轮回。不向外看菩萨对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说:一切诸法,非有其法,因名立法。名因法立,法因名有,二俱无实,本体是空。舍利弗,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若悟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舍利弗,诸法但有空名,从心想生,从意识生,从分别有,实无其法也。一切诸法,本无生灭、增减、垢净之相,随诸世缘,假名为法。故知,从自心建立一切法,而无所建。从方便立一切名,而无所立。从空而起一切用,而实无所用。所以,自性空中虽炽然建一切法,而无一法有少许实性。自心空中,无能无所,无内无外,无名无实,无佛众生。自性空中,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无无明,亦无无明灭。无生老病死,亦无生老病死灭。自性空中,无苦集灭道,无声闻缘觉,无菩萨罗汉,无六度万行,无佛无觉,无佛法无世法,无修无不修,无证无不证,无一切境,无一切法。不向外菩萨深观自心境界中实无少法可得,依此如实知见智慧,不取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心如圆镜。随顺世缘,而无颠倒,故心无挂碍。以心无挂碍故,得离一切执着、恐怖、梦幻、诸有,究竟解脱一切生死无明,得根本解脱。非但不向外菩萨如是安住,如是观察,如是修行,如是知见,如是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一切诸佛,皆如是安住,如是观察,如是修行,如是知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今一切学子行人,亦当如是修行,如是观察,如是实践,得成无上菩提。故知,如是不向外分别自心境界,如是观察,如是思维,如是知见,了于自心,悟无所得,是真修行,是真见地,是真导师,是真渡轮。是佛神力,是不共法,是大神咒,是大光明咒,是无上咒,是无与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不向外看菩萨而说咒曰:莫外觅,莫外求,莫于自心起停留。心不住法,法法无涯。心若住法,法法成洼。不住法啊!不住法!是真菩萨,真菩萨。

    2020-06-01

  • 一切由你,一切在你

    一切由你,一切在你一朵莲花开在泥塘里。你看到的是莲花,还是泥塘?你既看得到莲花,也看得到泥塘。但是,你可以选择关注莲花,或是关注泥塘。正常心智的人会选择欣赏莲花;只有傻瓜和特殊的人才会盯着淤泥。盯着莲花或淤泥,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灵想收获什么。智慧的人,他选择关注愉悦身心的;而愚痴的人,他选择让身心痛苦的。智慧的心智懂得欣赏莲花的美,而忽略泥塘。无知的心智夸大泥塘的污浊,而忽略莲花的圣洁。连着下了一个月的雨。一个人整天心情低落,盼着天晴,好赶快去做些有意思的事。而另一个人却不受天气的影响,开始制作精美的手工雨伞,然后拿到街头去卖。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充实和快乐,而没有抱怨和沮丧。或许他关注的并不是卖多少雨伞,而是即使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仍选择快乐地活着。同样是雨天,有的人专注于雨天的负面作用,而有的人却看到了雨天的美好。一个男孩很早就失去了父母,他身体健康,却怨天尤人,为非作歹,抱怨老天对他不公。失去父母成了他不幸的借口。事实是自己的懒惰和恶意让他变得不幸,他的不幸与天地父母无关。而另一个男孩,同样失去了父母,同时自己还身有残疾,但是他却没有灰心丧气,他庆幸自己还活着,他靠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过着独立的生活。失去父母和身体的残疾并没有成为他不幸的原因,他选择关注生活中美好的部分,而忽略他的遭遇。你是盯着窗户上的一点污渍,还是看着洒满一屋的阳光?你是盯着自己的一点点不幸而怨天尤人,还是看到那无限的生机对每个人的公平?你是不满足于自己的欲望而将痛苦扩大到未来?还是满足于现状而享受自己当下的快乐?当你不再抱怨,天地清流开始流向你;当你不再贪着,吉祥平安开始向你聚集;当你不再盯着瑕疵,美开始映入你的眼帘;当你不再关注过错,完美开始来到你的心中。世界从来都没有问题,如果你的心和眼不关注问题。世界从来都是完美的,只要你不关注残缺。你的生活从来不是不幸的,只要你不贪婪地关注不幸。你从来都是快乐的,除非你骄奢淫逸到以烦恼为乐,以痛苦为粮食,以折磨自己为兴趣。快乐,还是愁苦?选择在你。幸福,还是不幸?法码由你来放。捆绑,还是解脱?那根线在你手中。流泪,还是微笑,操纵在你。锁是你锁的,钥匙在你手里。一切由你,一切在你。怨天尤人,纵天地广阔,容不得你!不知止足,纵万福齐汇,不得其乐!

    2020-05-25

  • 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

    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人们都说,爱一个人可以爱到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摘给他。那并不是一个神话,也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只不过,我说的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和你想要的月亮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我的爱和你的爱略有不同。当一个人真的懂得爱时,他真的可以为他爱的人摘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人们以为送给别人喜爱的东西就是爱。那不是爱。人们以为为别人无偿地付出就是爱。那不是爱。爱不是那些。爱远远超过那些。爱不神奇,又胜似神奇。爱很简单,但又很少有人发现。我和你坐在河边,你和我说着话。当你停下来时,我指着河面上微风吹过的涟漪对你说,看,那水波真美。还真是的,你说。这是我对你的爱。一会儿风停了,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我说,看,平静的水面就像我们的心。你的注意力又被我拉到了平静的水面上,你感慨到:真的,水面好静!哪怕只有一秒,哪怕只有一刹那,你看到了平静的水面或旖旎的湖光,那都是我对你的爱,那是我能给你的唯一的爱。我无法给你任何东西,除了让你看到眼前存在的一切,除了把你拉到当下,除了一次次地帮你从头脑中出离,我不可能给你更宝贵的爱。除了提醒你感受你的脚步,安住在自己的呼吸上,闻着青草香,坐在廊下听雨声。除了和你一起抬头看云,除了陪在你身边,我没有更深的爱给你。那是我要摘给你的星星和月亮。那是我对你唯一的承诺。一次,有个小偷到大愚良宽住的寺庙偷东西。大愚良宽太穷,他住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小偷很沮丧地离开了。大愚良宽把他喊住了,送了他一件自己仅有的衣服。当小偷离开后,大愚良宽望着小偷的背影说,如果我能把天上的月亮送给你,那该有多好。          大愚良宽已经把天上的月亮送给了小偷。大愚良宽把美好的月亮送给了每一个人。我也把四月的和风送给了亲爱的你。爱把一切早就带给你。我真的能把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摘给你。我没有更珍贵的东西给你,除了天上的那轮明月;我能想到的世界最贵重的礼物,就是此时夜的静谧,再没有其他;那阵阵的和风,是我为你定制的宝石项链;那广阔的天际是我能给你建造的唯一房舍。我真的好爱你,我真的可以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我真的好爱你,不论你是谁。我真的好想你到院子里来,我们一起吹吹风。我真的可以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摘给你,不费吹灰之力。

    2020-05-25

  • 让一切消失在自己那里

    让一切消失在自己这里不管发生什么,我都接受。当你真的能接受一切,你不可能有恐惧。你不可能会痛苦。痛苦与恐惧来自抗拒。你抗拒什么,你赋予什么生命,你在壮大什么。你拒绝什么,什么就会存在。你讨厌什么,什么不会消失。你想逃离什么,什么会紧紧地跟随你。表面上看,你可能离开了你抗拒和逃离的,但它们还在。它们不在别处,它们在你自己这里。它们不是别的什么,它们是你的抗拒本身。你需要做的不是逃离、推开、抵抗什么,而是迎上去,是理解、欢迎和接受。因为那一切都是从你自己那里发出的。除了回到你自己那里,它们不可能去别处!它们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当一些不好的念头出现在你心里,别急着躲开它。去观察它,洞视它,体验它,收回它。让它回到它来的地方,它会消失。它从你的心海上生起,还会融化在你的心海里。它从你的空心中来,还会消失在你的空心中。这不是一个理论,你要带着爱和耐心,带着勇气和智慧,去收回那些念头和想法。去和所有让你不愉快的念头在一起,就像和你的孩子在一起。去和他们相处,耐心地观察它们,你会发现,它们里面什么都没有。你厌烦什么,就去接近什么。那是你要做的唯一功课。当你接近你厌烦的,当你理解了它,你发现,没有什么你厌烦的事物存在,除了自己的情绪、观念和厌恶本身。别急着告诉自己“这是不好的”,要告诉自己“它没那么糟。”试着理解自己的念头,和它相处,就像你遇到一个人,别急着给它下结论:他是一个好人,或是一个坏人。观察一个人要好久,观察一个念头,一种想法有时比观察一个人还要久…你无量劫都被念头困扰,你都没有真正观察它。你无时无刻不被来自你自己的念头戏弄。你不知不觉就被自己欺骗,而你完全无辜。你忽然就生出一个想法,它让你恐慌。别急着离开那个想法。停在那个想法中,问自己:它是谁?它来自哪里?是外在的事物让你生起恐惧的?还是你自己的念头。如果是你自己的念头,追寻它,看它在哪里?最后你会发现,它消失了。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让你难过的念头。它是来叫醒你的。一次不行,两次,乃至无数次。别急着逃避它,接近它,它会把你唤醒。没有别的觉悟,除了拥抱并接受自己所有的念头。一切众生因念而迷,因念而觉。一切众生因地而倒,因地而起。没有什么让你恐惧的,除了厌恶,除了逃跑,除了不理解,除了不认识。当你理解了念头,当你认识了念头,它不再困惑于你,而你实现了解脱:从自我那里解脱,从本性里解脱。

    2020-05-25

  • 关于瑜珈学者的故事

    关于瑜伽学者的故事       昨天我们讲述了一个瑜伽学者拜访一位老瑜伽师的故事。 故事说,那个瑜伽学者看到了一些现象,而习惯性地编织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对老瑜伽师和他的仆人产生误解。        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完全讲完。 就算那个瑜伽师戴的是耳机,他确实在听音乐,那有问题吗?一个瑜伽师就不能在吃饭时听音乐吗?那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你觉得那有问题。当你对某人某事觉得有问题时,你接手了对任何人都不是问题的问题。你虽然是旁观者,但事实上,你已经成了事件的参与者:那唯一的参与者。除了生心分别者,不存在其他的参与者。  就算老瑜伽师的牙齿好好的,他用工具将食物弄碎在吃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只是你觉得那有问题。你觉得有问题,是你的问题。老瑜伽师没任何问题。你觉得有问题,你享受你的问题;老瑜伽师用小夹子夹碎食物,他享受他的食物。就算女仆带自己的男友进了主人家,主人没觉得有问题,你为什么觉得有问题?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问题。别人不觉得有问题,他享受他的无问题。 故弄玄虚没问题,不专注没问题,男女关系没问题,只要你没问题。 当你要离开老瑜伽师家时,老瑜伽师起身要送你。他身边的“太太”说:老师,您披上一件衬衫,外面风凉。 那个老瑜伽师身边的女人根本不是他太太,而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而你,直到离开他家时,才发现这一点。我们为什么会烦恼?太容易对看到听到的事下判断。当你轻信了自己的想法,被它愚弄是必然的。当你顺着自己的想法编织故事,被它搞懵是必然的。当你掉进别人的故事,你掉进的是自己的故事。 不再向任何外境投关注,你的心回到了家门口。不相信已经投射的观念,你稳稳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善知识,没有别的地狱三途,除了你坚固的妄想;没有别的伤害,除了你过多地关注外境;没有别的烦恼,除非你相信了自己的想法。 从对自心之外的幻境的过度关注中向回转,先转到自己这里来,再发现,连自己这里也是幻境,也不关注自己。令心无住,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解脱一切苦恼。

    2020-05-25

  • 你看到的是真的吗?

    你看到的是真的吗?你作为一个瑜伽学者,来拜访一个老瑜伽师。正赶上他在用餐,他邀请你一同用餐。老人坐在餐桌旁,你看到老人的一个耳朵上塞着耳机。你立刻想到,一位瑜伽大师用餐时还要听音乐,用心太不专一了。一会儿,他的太太对他说,今天天气很好。他似乎没听见,毫无反应。他的太太凑前又说了一遍,他侧耳听了听,嗯,是的,今天天气是不错,大师说。这时,你才发现,那位大师带的并不是耳机,也不是在听音乐,他带的是助听器。你坐在旁边看他们吃饭。那位大师看样子已经很老了,但是整个人颇有禅者的风范。他吃饭的姿势、动作都很优雅。只不过,他每样食物都会用不同的工具把它们弄成小块儿,或用剪刀,或用钳子一类的东西。真怪,他难道以这样用餐的方式向他的弟子传授瑜伽吗?你想到。饭桌前除了瑜伽师和他的太太,还有一位佣人。她们俩人都很安静地吃着自己的饭,没有人去管那位老瑜伽师。老瑜伽师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有很多皱纹。他慢慢地咀嚼食物,继续用他的工具把其他的食物弄碎,然后慢慢地放到嘴里。这时,你才发现,老瑜伽师嘴里的牙几乎掉光了。他很平常地在用餐,只是因为咬不动食物,才用工具把事物弄碎,而且并没有让别人帮助,而你却以为他在故弄玄虚。吃过饭,你们来到花园里喝茶,这时他家的仆人领着一个穿蓝色制度的男人走进了院子,她挎着他的胳膊,把他带到了厨房。你想到,一个厨房的佣人可以随意把自己的男友带到主人家吗?那是她哥哥,今天才从海上回来。瑜珈师的太太说。你又一次想错了。你看到的真的是那样吗?还是只是你想的那样?你知道的某些事真的是你认为的那样吗?还是根本不是那样,完全是你的妄测。你确定自己知道一个人正在做某件事他的用心是什么吗?还是你用自己限定的概念给他定了型?你确定通过一个人的某个特定的行为就能评价他是什么样的人吗?你心里有什么,你才会看到什么。你故弄玄虚,才会看到别人故弄玄虚。你不专注,才会看到别人不专注,才会把“不专注”这个概念投射到任何一个人身上。你心里充满了男女关系,你看到别人才会想到男女关系。你经常会离开别人,才会想到别人会离开你。没有人是你看到的样子,那一定是你自己内心的折射。你看到的尚不是真的,更何况你听到的、想到的、猜到的?当你为一件事担心时,冷静地观察一下,那件事真的发生了吗?还是你习惯性地投射,习惯性地担心,习惯性地妄想使你经历那件事,从而担心和恐惧。你看到的是真的吗?百分之百不是。你想到的是真的吗?绝对不是。那不过是你的心识心惯性地勾勒出的一堆毫无意义的画面,而你很有可能为此难过得要死。你永远无法用肉眼看到任何有实质的心念。除了你心里的观念、妄想、评判,你看不到任何事情。当你离开那些观念,你什么也看不到。当你不再相信自己心里的念头,你不再担心任何事。当你不再投射自己的想法,所有的事物都变得像光一样纯净。当你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观念,慧眼在你心中诞生。当你不再向任何事物投射执念,法眼在你心中诞生。当你看只是看,听只是听,触只是触,知只是知,而在这一切之上不再立看、听、触、知,不再叠加观念,你在用佛眼看事物。 

    2020-05-25

  • 禅师的快乐

    禅师的快乐禅师你好,你快乐吗?禅师说:我快乐。你怎么快乐?我坐在那里就很快乐。坐在那里快乐什么呢?我坐在那里快乐我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很快乐吗?不然呢?您不是因为想到什么或拥有什么而快乐吗?不,如果我因为想到什么而快乐,那后面一定会有烦恼。如果我因为拥有什么而快乐,当我失去它们时,我就不快乐。而我一定会失去我拥有的,我一定会变得不快乐。您没有任何事,也不拥有任何东西,真的很快乐吗?禅师:你拥有一切真的能快乐吗?你会满足你拥有的吗?居士:不能,不会。禅师:你愿意拥有一切而心有烦恼吗?居士:不愿意。禅师:如果一切事都让你开心,但就有一件事让你很烦恼,你还会开心吗?不会。禅师:我也一样,我正是因为心里没有任何事,所以很开心。居士:但是别人可能不是这样,别人是因为有什么事而开心。禅师:是啊,所以,在他们开心之后,还会烦恼,还会担心,还会痛苦,还有很多不如意,不满意,不知足。他们的开心是建立在无限的烦恼上。你愿意有那样的开心吗?你觉得那是真正的开心吗?不是。您除了坐在那里就很开心,其他的时候呢?禅师:我吃饭时也很开心。您吃什么都开心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吃我喜欢的。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也不会因为吃了自己不喜欢的而难过。只要能填饱肚子,我就有足够的理由开心。您还有没有其他开心的时候?我走路的时候就很开心。我躺在床上的时候也很开心。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也很开心。我似乎没有什么时候是不开心的。我看电视剧,看电影,看小品、相声,听音乐,玩游戏时,很开心。我开心不是因为我一定要有这些,没有这些,我一样开心。您还喜欢做这些事?我为什么不喜欢做这些事?居士:我以为禅师只是喜欢诵经、打坐、讲经说法,不问世事呢?禅师:我当然喜欢诵经和打坐,讲经和说法。对我来说,哼着一首流行歌曲,就是诵经。坐在水边听流水声就是打坐。和朋友在一起讲笑话就是讲经。逗别人开心,就是说法。对我来说,做任何事,都是本分事,是趣事,是佛事,是庄严事,是禅事。居士:真的没有什么能让您不开心吗?禅师:谁知道呢?我又不执着一定要开心。如果我忽然感冒、得了重病,或者被人撞到了,我的身体受伤了,我也会难过。但就算那样,我也没有理由烦恼。疼痛、难过和烦恼并不一样。疼痛、难过,只是瞬间的情绪,它们不会笼罩在我的心上。但是如果我选择烦恼,那就是我自己想伤害自己,是我自己愚蠢。如果我说,我被人骂了,都不会烦恼,那是因为,我没有住在被骂这件事上,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耿耿于怀。我之所以能不以为然,是因为我知道那不是真的。居士:您能给身边的人一些获得快乐的建议吗?禅师:快乐是不需要寻找的。你本来就很快乐。当你想要更多的快乐,你变得不快乐;当你满足于你的现状,你就会很快乐。

    2020-05-07

  • 你什么都不是,方可建立万法

    你什么都不是,方可一切皆是一旦你觉得你是什么,你开始烦恼。你觉得你是谁,你开始因为这个身份而执着。你不是一位母亲,如果你执着你是母亲,你就会被你的孩子捆住。你不是一个领导,如果你自认为是领导,你会认为你有权管理别人,你会因为管制而处处受阻。你不是一个儿子,如果你执着自己是谁的儿子,你就会不停地索取,期望和要求,你会被你的父母和家庭捆绑。你不是一个智慧或愚笨的人,如果你执着于自己的聪明或愚蠢,你会丧失本有的天真和快乐,你会被虚幻的聪明和愚笨遮挡本有的光明。那光明完全与聪明呆傻无关。你不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什么,你被你的头脑所骗。一旦你觉得自己是什么,你开始迷失,这迷失会将你带到很远很远,远到无法醒来。你一无所是。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什么,那一定是一个妄想,是一念无明,是一种错觉。你一无是处。若你自认为有一是处,那必是我执,我相,我见,我所。若你执自己一无是处,那同样是一种是处,不离我相,同于我见。你不是众生,不是佛。不是凡,不是圣。不生,不死。无束缚,不解脱。不犯,不戒;不乱,不定;非动,非静。非垢,非净。不有为,不无为。你通达自己一无所是,才能觉悟一切皆是。你了了见于究竟无我,才能如实知见真我之性。你若有一法不空,不得萨婆若,不得摩诃衍,不得见真如。经云,若不见一切法性空者,不得见佛性。能非一切,即是一切。所以经云,佛说世界者,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见无一法,即真实法,无离此外别有真实之法。所以真正达空者,即达实相,即见佛性,即真解脱。非离空外别有实相,别有解脱。你无所是,无所不是,无是无不是,是名为空,是名法性,名为实性,名为真如,如是等名,亦皆是空。空者,非空非不空,不可思议。你什么都不是,方可一切都是;你什么都不是,方能建立万法。经云: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又云:从无住本,生一切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所以云:你即心即法,即身即影,即水即波,即空即色,即识即智,即体即用,即法非法,即佛即众生,即你非你,是名为你,是名为性。你非心非法,非色非空,非身非影,非水非波,非色非空,非识非智,非法非非法,非佛非众生,非你非非你,是名为你,是名为性。虽如是即,而不做即想;如是非,而不做非想。心不住法,亦不住无住,是名真实通达诸法之性。

    2020-05-07

  • 五门功课

     学山禅堂新五门功课一,坐禅(四十五分钟)二,行脚(四十五分钟)三,一物不为,又名睁眼静坐、发呆、无事独处(四十五分钟)四,读诵楞严咒(至少五遍)五,精读三经三论(三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维摩诘所说经。三论:达摩祖师血脉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临济语录。六部经论都要学习,每天至少精读一个小时,读经论的顺序可以自行安排。)以上五门功课为必修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适当调整,以能安住身心,又不紧张疲惫为度。做功课的时间或多或少,但五门功课每天都要坚持做,日积月累,则见定慧之效。又:经论部分以此六部经论为必读,其他禅宗经论,如诸佛集,祖师集等,大家可自由选读。其余时间,吃好饭,睡好觉,做好自己当下本分事,无论做什么,都尽量保持专注和觉知,将修行与解脱延伸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处,每一刻。修行不离生活,生活不远修行。但用本性,直用直过,随用随空,不必过多思量纠结,更不必于意想知解中讨真理。一切人与事,勿牵挂,勿担忧,少操心,少控制,把一切交给因缘。心常正念,直成佛道。

    2020-05-07

  • 拥有真正安心的能力

    拥有绝对安心的能力拿着手机不是绝对危险的,但是,当你放下手机就感到无所适从时,你很危险。放得下手机,却去抓取别的,你一样没有离开危除。需要不停地做事才能安心,你永远是一个心灵的瘸子,尘境与识心就是你的拐杖!根识境界无常,当它们丧失时,你会进入恐怖的深渊。做事或者看别人的修行而感到安全,那不是绝对的安全。放下手里的一切,坐在或躺在那里什么也不做,你才是绝对安全的。能一个人独自生活,不一定会没有恐惧。不能一个人独自生活,那你一定会随时进入恐惧。当你休息六根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就算天花板掉下来砸到你,你仍无损伤。就算你上无瓦片,下无立锥之地,你仍旧无比安全。如果你不能休息六根,你的房子坚如磐石,有无数的护卫保佑你,有无数的娱乐陪伴你,你仍然无比危险。危险不是外在事物对你的伤害,而是你深深地执迷什么,死死地依赖什么,牢牢地向幻境打捞什么!当你看着什么或听着什么,读着什么或体会着什么,做者什么或想着什么,与某人或某物在一起而感受到无比的安心、安宁、充实,要知道,那不是真正的安心与宁静。当你无论在哪里,闭着眼或睁着眼,看着什么或不看着什么,做者什么或不做什么,你都无比安心,毫无条件地安心,那才是真正的安心。真正的安心与宁静来自无依。当你无所依而依旧安心时,那才是真正的安心。无条件地安心不是天生的,那需要方法和练习。愚痴地人自己不去练习,看着别人安心,以为自己也拥有那样的安心,但是当他无所事事时,他立刻不安。智慧的人看到无依而安心的人,去向他学习方法,而立刻练习。通过长时间正确地训练,真正掌握了安心的方法,获得了安心的能力,实现了安心。懒惰放逸的凡夫,不能割舍六根的快乐,只会欣赏羡慕觉悟者的安心,而从来不想自己去获得那样的安心。真正的修行者,不想再被虚妄的六尘境界愚弄和欺骗,让自己生活在不安中,他们如实实践圣人的教导,从而实现真正的安心。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