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句

发表时间:2020-08-11

浏览量:1127

活句(上)

语言文字无法表达实相。

诸佛只能借用语言文字来形容修行,却无法把通过修行观察到的实相用文字表达出来。

佛说通过修行而觉悟,称为了了见于“佛性”,又称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而这样自证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如何虽了了见于“佛性”的表达,语言就彻底失去了意义。“佛性”它超越了“存在”。

当我们用“存在”这个词时,这个词本身就意义模糊。“存在”这个词,它的意义完全不定,毫不真实。所有的语言和词汇都是如此,它们是在妄想中产生的。

有时“存在”表达的是世谛的“有”,而有时它表达的是超越有无的“有”。也即佛所说的了了见于“佛性”。有佛性,才能了了见。

佛性的“有”不是意识所能理解的“有”。也不是意识所理解的“无”,它超越了此二者。

词语对此完全无能为力。

《楞伽经》云:真实之法,离于文字。

又云: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言语分别,不能显示。大慧,言语者,起灭、动摇、展转因缘生若展转缘生,于第一义不能显示。第一义者,无自他相。言语有相,不能显示。第一义者,但唯自心,种种外想,悉皆无有,言语分别,不能显示。是故大慧,应当远离,言语分别。

祖师把人们表达实相所用的语句叫做“死句”。

比如说:不离当处常湛然。比如说:佛性是常,不生不灭。比如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比如说:此法非是思量分别所能知之。乃至佛与祖师所说一切经典文字,皆是死句。

如是等语言文字,是诸佛觉者表达自证所行境界的一种方便说法,证悟之人非常清楚,它们根本无法真正表达觉悟的境界,它们只是用来引导某一部分学法人的一时之说。如果学人不能亲证实相,而只是执著这些言句,会自入鬼窟里做活计,甚至完全背道而驰。所以,这些语句被称为“死句”。

但是这些“死句”有时就像路标,可以为学人指示修行的结果,所以诸佛又不废弃这些“死句”。

有些人不解佛意,执着意识思维下的表达,以此为觉悟,死在句下,正所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或称为“知解佛性。”

 

活句(下)

那语言文字真的无法表达真理吗?

并不是完全不能。只不过,觉悟者会运用语言巧妙地揭示实相,而只有同样的觉悟者才能心领神会。

这里就要谈到禅宗的核心,也即它超越于世间一切法门最关键和本质的地方,那就是“活句。”或称为“末后一句。”或称为“向上一路。”有时也称为“直指”或“不立文字”。

此活句,非是思维意识所能知之,那是对觉悟实相的一种默契的“表达”。说是“表达”,其实不是表达,而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印”。故禅宗称“以心印心”。

如是活句,只有真正见性,真正觉悟和亲证实相的人才能表达,并能读懂和互相印证。

比如僧问赵州:如何是佛?

赵州云:摘杨花!摘杨花!

如慧忠国师三唤侍者,侍者应诺。慧忠国师说:原以为是我辜负你,没想到是你辜负我。

赵州和慧忠国师所说之一句,一切人天诸大菩萨所有修行之人,都不能知其意。

唯有真正见性之人才能默契,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不要以为这“心领神会”来的容易。它包含了一个人几十年,甚至多生多劫对诸法实相的全部观察、实践和验证。

如陆亘大夫在和南泉探讨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时,注意,陆亘所用的表达方式,就是死句,也被称为如来禅。而南泉普愿禅师却指着当时庭院里的一株花,说了另外一句话:时人观此一株花,如梦相似。

此一句,是宗门活句,亦称“正法眼”,亦称“祖师禅”。还有一些活句,已经超越了文字。比如转身回寮,比如举拂子、竖手指、棒、喝等。后人若只学个样子,不知真实用意,即便表现的和开悟的人一样,仍是死句。

不论你修行任何法门,不会此最后一句活句,纵横说竖说,十方诸佛出来齐说,于本分事,总是半点都说不着。欲入禅宗修行之人,于此事纵不能言下亲证,亦不可不知。当远离语言文字及妄想分别,如实修行佛法,待因缘会遇,悟得他活句,得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