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追求被爱,还是无碍
你追求被爱,还是无碍被爱,那是你要追求的吗?弄清这个问题,你才能离苦得乐。人们都渴望被爱,却少有人深思爱与被爱究竟带给我们什么。被爱,真的会让我们幸福吗?还是相反?有人因无爱而痛苦,那痛苦并不是真的。有人因为被爱而快乐,那快乐也不是真的。谁渴望被爱?谁期望有人爱?谁能爱人?谁在爱人?是深深的我执,还是空无一法的自性?是虚妄的念头,还是如如的真实?是深深的我执渴望爱与被爱,是虚妄的自我渴望爱与被爱,而那带来的只是更深的执迷和痛苦。智慧的心不要求被爱,不渴望被爱。如如真实之心,无依无倚,它默契于自在和解脱,它希望无爱与无碍。明达之人,你无法爱他,他像虚空一样不给任何人一个爱的基点。你会尊重他,亲近他,向往他,你唯独无法爱他。你无法抓住一个觉悟者的心,你无法爱一颗空无的心。你能爱的除了是自己的执着,永远没有一个被爱者。你怎么能爱虚空?你只能被虚空包围,而无法对它做出任何行为。你怎么能爱真实!你只能被真实覆盖,而无法粘着真实。那自认为被爱的人,也只是被自己的妄念所爱,没有一个真实的人爱着被爱者。爱者,碍也,癌也。有爱,即有碍,即患癌。一切癌症,皆源于爱。一切挂碍,皆源于爱。莫求被爱。当你觉得你被人爱着,你被虚妄所爱,被无明障碍。你会被自己的妄想缠缚。莫以被爱为乐,那是一切苦的因。你不可得,亦无人能爱你。所有你认为爱你的人,他们不过是爱他们在你身上的投射,爱他们心中的影象,而那,与你全然无关。你无法改变他们的投射和爱,但是不要被那爱欺骗而陷入无明,不要以为真实有你被什么所爱。真实的你只是空。没有人能爱空,除非空本身。空合于空,融于空,不异于空,无关爱着。空非爱与不爱,无碍与执着,空不生爱与碍想。你成为空,那才是根本,而那超过一切碍与碍境,超过一切爱与爱病。只有凡夫才会去爱别人并渴望被人爱。智者自爱而无碍。只有无明者才为爱而活。觉者活于自心,不着于自心,游戏于自心,而不迷于自心。与一切相爱而无挂碍。爱或者被爱,那是有法世界里的美丽烟花,瞬间即灭。不爱与离碍,享受自在,那才是实相里的光明,常寂而常照。
2020-12-18
-
吃素与吃荤
吃素与吃荤问:师父好,我去年受的梵网经菩萨戒。这个戒是通出家人的,持起来很严格。在家五戒里只戒杀盗淫妄酒。而菩萨戒不仅戒杀盗淫妄酒,还要戒荤食,包括肉类和五辛,不仅戒酒,还要戒劝人饮酒。我去年对吃素还比较习惯,今年因为身体得病,有些道友劝我吃些荤,而我看过的一些经典和法师开示,宁死不要破戒。听您的音频开示里有时也会提到不要执著吃素的问题。我很想知道如果在家居士受了菩萨戒,是不是可以自己选择开遮持犯,这样有没有问题,会不会受果报?答:佛陀所说的一切戒律的根本精神是戒过度,戒贪着,因地因人因时而制,非是定法。犹如小学生上课时,老师会要求他们坐直了,背起手来,不要讲话,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专心听讲。而上大学的学生,老师对他们怎么听课就不再要求,只要他们能听懂就可以。如果能听懂,甚至不上课也可以。佛陀制定戒律的宗旨是约束我们放逸和粗糙的心行,从而如实了达真相,就好比如说学生坐直了听课是为了集中精神,听懂讲课的内容。如果你听懂了课,那么,支着胳膊听课和背起手来听就不再重要。一旦你见到真相,吃什么、戒什么,就不再重要。当一个人已经懂得约束自己的心念而不再执迷于幻境,戒律的观念就在他们那里消失,也不再成为约束它们的绳索。戒律消失并不代表他会执迷,只是他们会更自然、自在地去生活和修行。在我看来,吃什么,对于一个修行人,不是最重要的。就好比如一个听课的人,怎么听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否听的懂。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心是否自在,无苦,无执,无缚,是否如实了达真相。荤与素,那是幻相中的事。只有一颗幻心才会执著吃荤与素。吃什么,那是意识里的事。只有迷人才会在吃什么上去较真。持戒与破戒,那是妄想中的事。只有愚痴者才会执著持戒或破戒。有的人终日吃素,心却不得自在。我说,此人不是素食者。有的人终日吃荤,心却自在,了无挂碍,我说此人,是名素人。素食者,见一切皆是素雅,皆清净,皆是白法。见一切法无荤,是名真素。如是知者,是真素食者。荤食者,心有昏浊,见素见荤,见净见秽,见是见非,是名食荤。有的人长年吃素,内心分别是非,见善见恶,见凡见圣,见戒见破戒,我说此人是食肉者。有的人终日吃荤,心无分别,亦无骄慢,不见世间过,不见他人非,我说此人,是行梵行,是不食五辛者,是真持菩萨戒。所谓五辛者,贪嗔痴慢疑。能断此五毒,是真戒五辛。有的人从不饮酒,亦不劝人饮酒,却活在我见中,常见他人非,见直见曲,见长见短,心向外驰,著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说此人常饮无明酒,常将一双知见手与人倒戏论酒。同仁同道,修行莫在幻法上着眼,莫于相上求真。如果因吃素而产生挂碍和烦恼,吃素又有何意义?若因受菩萨戒而反不自在,受戒反成枷锁。吃素吃荤,因人而论。吃素而欢喜自在,吃素没有任何问题。吃肉饮酒,而心不颠倒,酒肉穿肠而过,人人皆是济公。有人说,济公是圣人,可以吃肉,凡夫不可以。圣人,只是你妄想中的圣人。济公只是一个俗人,他做了俗人,才开始吃肉喝酒。他吃了就忘了。而凡夫不管吃了什么,吃了之后,耿耿于怀,纠结难忘。若如是者,即便餐风饮露,禅悦为食,法喜为饱,我说此人,真是荤人。做凡人的事而不起凡想,持诸佛戒而不见戒相,才是真持戒者。古人云,若也爱圣憎凡,生死海里尘浮。爱素憎荤,见净见秽,是名二法,生死海里沉浮,非是真素真净。真素真净,当于心上不见一切非。一念着相,即一念食荤。一念离相,即一念食素。先做一个俗人,一个平常人,一个正常吃饭的人,破一切“凡圣”、“荤素”的观念,方近道也。想通过吃素,做一个超凡脱俗的圣人,那才是自古以来天大的笑话。若欲真持菩萨戒,菩萨戒经云:我本源自性清净。如是见者,是真持戒。若欲真食素者,不见荤素,不着荤素,于心地法上不见一切法,是真食素。
2020-12-08
-
莫向外求
莫向外求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我在阅读《六祖坛经》有一个疑问,请师父开示解答一下,为我解疑…坛经里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这是坛经里六祖的开示,六祖圆寂以后,弟子神会法师,一人不畏神秀一门的威权势力,设无遮大会,建立南宗宗旨,与北宗展开辩论,指出达摩一宗正统法嗣是六祖慧能,而非神秀禅师,南方顿教才是禅宗的真传,并确定了禅宗在当时的地位…我的疑问是:六祖教导弟子“心平”、“忍让”、“无诤”,结果弟子神会法师却逆行而为,这是违背师训吗?或者是我的理解哪里错了,请指点迷津…感恩,谢谢。答:佛法修行的核心是向内看,看自己。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在向外看,见别人过,着相求菩提。六祖大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向内看,一念菩提成。向外着,万年背道驰。看自己,是依师教;看别人,是违师训。神会是否违师训,诸佛尚不能下定论,你如何知?你不看自己当下这念心是否心平,是否行直,却曲行到“神会”那里,在一个幻境中见是见非,是你自己心不平,自己正在做“神会”,你可知非?我们从祖师那里学到的告诫是用来看自己的。你只能确定自己是否做到了心平,而无法从任何外在的行为上看出别人是否心平。六祖大师首先自己做到了心平,才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并告诫那些愿意心行平等的人,依此修行,即便得道。而不会去评价或者强迫别人做什么。神会所做的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合不合道,是否违背师训。不论别人做了什么,那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什么,以什么样的心而做。能不能察觉自己所做是向内看,还是向外看,这才是你要关心的最大的问题。六祖大师所开示的一切都应指向你自己,而不是神会或任何人。诸佛的一切教诲、戒律、修行,都应指向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真正会修行的人,他听到见到遇到的一切,都会回向到自己,都会反观自己,要求自己,而不会去关注他人,更不会评论他人的是非。这才是修行的关键。在没有搞明白自己前,我们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向外用功,毫无意义。古人说:向外做功夫,总是痴冥汉。过去阿阇世王带着恐惧和烦恼来向佛问法,自己的问题还没搞明白,还在问提婆达多是不是有罪。佛陀告诫他,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提婆达多。我们整天把“向内看”挂在嘴边,张口即说别人是非。每天讲心平直心,动念即心行谄曲。于此不平之心,念念住着,生于疑虑烦恼,住于是非之中,尚不觉察,却是我们自己有过,而不干他人。永嘉大师云:但自怀中解垢衣。又六祖云:常自见己过,即与道相当。此是诸佛教,此是座右铭。居士,每个人自有他的修行、因缘、成办,皆是幻化,不可执持,不可见相分别。我们只要照顾好自己,善护己念,莫离本位,便是修行,便得解脱。一念心向外驰,即拉回来,回到自己的心上来,安于当下,做到心平,行于直道,真正实践祖师言教和告诫,实现解脱。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关心的事情。
2020-12-08
-
自性的恋歌
自性的恋歌有时你落在枝头有时你爬上架子有时你挂在墙角有时你伏在案头 打开窗户,你就在阳光里同时,你也在我的手指上在窗帘的边褶上在那一串串挂钩上 夜色来时你潜入台灯的灯罩下浮游到半掩的门缝中飘到溪边的萤火虫身上 当我端起杯子你在我的唇边在杯子的边缘 当我喝茶时你在我的喉咙里在那无限绵长的口水里在那回甘中 不管我是不是坐在椅子上你总是在那里不论我在那里打盹、沉思还是在锄地、编织箩筐或在市场上叫卖你像空气一样将我紧紧包围 你不仅莅临我同时也光顾一切你不仅在清澈的溪流里也在污浊的水坑里在孩子们的笔筒里在老师的评语里 一只公鸡舞动着它的脚步在草里寻食你在它圆圆的身上影现在它尖尖的嘴上在被它踩到的每一片草叶上 你在烟花里你在冬雨的丝丝凉意里山坡上竹林中闹市里大漠中你藏在那戚戚的声音里 不管是黎明还是夜色你都在那里仰面朝天整个湖泊是你的眼整座山被你斫成脸 你闪烁在池塘的微光里跳动在小狗的尾巴和额头上 银杏的叶子变得金黄晃出秋色桂花还在迟迟的开放散出幽香你频频向我示好你处处露出芳踪 花虽然枯萎了星星却出来了花香虽然不在果香却应入心里太阳虽然落下月仙子却信步走来 喔我被你粘腻了我终日与你缠绵想躲开你哪怕一小会儿都不行你像一团绒绒的丝线像一个絮絮叨叨的妈妈像那炉上的火苗烧在冬天的小屋里我嘴上嫌弃你心里爱你爱的要死 桔子被电热器烤蔫了你就在那老皮里石头被流水冲圆了你就在那圆润里狂风吹来你在那风的中心安坐大火冲天你躲在蚂蚁洞里 你无处不在,无处不显百合花是你的衣服狗尾草是你的毛发柳树是你的腰身白雪是你的皓齿我是你的心你是我的身 认识你那才是三生有幸遇到你那才是见到心上人 喔我何时曾疲倦我何时曾厌烦醒时梦着夜里白天与你把手与你言欢
2020-12-08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黎明,上午,还是慕色降临那对我已不再重要我关心的不是时间而是每一个时光里的安宁 每顿饭吃半碗或一碗,吃什么菜,在什么地方吃那都不是我最关心的我关心的是我吃饭时心中是否有事。我关心是否尝到了饭的清香和菜的味道 打坐,还是散步;读经,还是打岔;与你在一起,还是与椅子在一起那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心都满足、安适我都喜从心流乐上嘴角 坐在亭子的石凳上,还是山坡的草地上坐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都能听到风吹草的声音感受到那最美诗人的吟唱 我的生活如此简单我的生活如此快乐不过是看的见山雾模糊了丝瓜藤溪水的声音流入房间野鸭的羽毛飘到了脚下 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是光明那光明甚至闪耀在夜色里那光明甚至发生在冬雨里那光明被包裹在小葱炒鸡蛋的香味里 今天是什么季节是星期几还是什么天气对我来说都一样都平常而神奇都胜过跋山涉水见到通天塔或是历尽艰辛而刻成一尊佛我的神奇来自一滴雨我的神圣在地板上的一只袜子里 我的生活就像水牛的生活吃草、睡觉、抬起头来看看路人它摇它的尾巴我鼓动我的两腮它倒卧于溪边的水洼我陶醉于我的床榻 我的生活只剩下清风、细雨、紫藤花我的生活只有拖鞋、布鞋、棉鞋我的寺院被山峦、溪水环绕我的起居被鸟声、水声、风声、流年声、笑声围裹。 有时我也会兴奋地跑出寺院不过是看一眼夜里的池塘有时我会到镇上的饭馆去吃小吃只因他家的醋酸的地道为了看到薄薄的轻雾我会起的很早为了那彩色的房顶我会爬到很高的地方为了送给朋友一张优美的相片我会赤脚趟进河流 我的生活不过是混吃等死我的生活只剩下饮光沐歌我的生活只有穿衣吃饭我的生活万年一念
2020-12-08
-
学习六祖坛经前言
学习六祖坛经前言坛经在中国禅宗史上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它文字简洁,义理深奥,修行的见地与方法直接了当,一目了然。在坛经中,既有如来禅的处处直指,又有祖师禅的生动演绎,令当时的学法者和后世的修行人都耳目一新。六祖说法,不拘文字,处处都流露出自性的智慧,深入浅出,生动风趣,贴近生活。经中记载,六祖当时为大众开示,与会的很多听法道俗,一品下来,都心开意解,信受奉行。据说六祖不识文字,却能演说出令无数文豪汗颜的文字般若智慧,语言朴实优美,毫无斧凿刻意的痕迹,可见佛法的智慧皆从自性而有,不分男女老少、身份地位,不能取相分别。由此也可知,一切众生,但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皆可悟道成佛。坛经中很多出表达出见性成佛的思想。这也是禅宗这一法门最重要的特色。作为佛法的正法眼藏,顿悟的理论和修行贯穿着整部坛经。六祖也因为明确开示“一悟即至佛地”的宗门见地,与教下多劫修行才能成就的观念截然不同。顿悟的思想非是祖师独创,大乘了义经典中也记载了宗门的顿悟思想,如维摩诘经,金刚经,楞伽经等。禅宗见性成佛,教外别传的法门特色,使禅宗在中国佛教所有的法门中绝妙独拔,另其他各宗各派不可窥其涯际。同时,禅宗从六祖时代,也成为中国佛法宗派中影响最大,传承最广的法门。六祖示现在中国,传承了达摩至弘忍的禅宗心法和衣钵,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又开出了后世禅宗五家宗脉的宏大气象。正所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坛经的影响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上至中国帝王,下至贫民百姓,文人墨客、商贾艺人,各个领域的人,大家几乎都知道慧能大师和他留下的六祖法宝坛经。坛经的思想和智慧,也深深地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之中,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永恒瑰宝。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坛经,一是为了领悟古人留给我们的探索生命的智慧,二是如实掌握修行和解脱的方法。既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烦恼,又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死无明的大事因缘。所以,学习坛经,实践圣道,获得解脱的能力和智慧,利益现实生活,所谓现法乐住,解决人的现实问题,实现娑婆即净土的大乘菩提本愿,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坛经》云:若识众生,即是佛性。佛法是人的关怀,是生命的关怀,是解决众生烦恼的最现实的智慧,是实现众生自性自度的最捷津梁。这样的学习本身就是自觉觉他的行为,也是精进修行的体现。现在学法者大多都是在家居士,都有很多事情缠身,大家都能抽出宝贵时间来到道场听经闻法,参加共修,护持正法,这种精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更显得非常宝贵。所以非常随喜诸位。我们学习坛经和祖师留下的语录,包括学习佛陀留下的经典,并不仅仅是学习他们的思想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思想和智慧变成自己的,把佛法的智慧和解脱的方法用出来,行出来,活出来,使这些思想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正本领,真正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发光发热,利益自他。如果学习佛经只是为了了解一种思想的境界和见地,那很容易将佛法变成一种知识,而不是智慧和能力,那无异于数别人的钱财,而自己一分钱也用不到。学习经典的目的是在认知一种实相的见解以后,如何通过善巧方便,通过训练和修行,使这样的见解和智慧变成自己的,能随时指导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让自己生活在清净、自在、解脱的实相中。如说修行,自觉觉他,改善现实乃至当下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听经闻法的真实目的。希望大家都能把这样一种学法的观念植入自己的内心,永远不要忘了学法是为了建立解脱的观念,训练解脱的方法,获得解脱的能力,来指导当下的现实生活,解决现实的生死问题,而不是将佛法和解脱拖到临终和来世。今天因缘会遇,和大家宿世有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六祖法宝坛经,使这部处处蕴藏着智慧光芒的经典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
2020-12-08
-
你很美
你很美师父好,40多年来,我的身体一直处在绷紧僵硬,就是紧张加密集恐惧症的状态,把我折磨的筋疲力尽。今天午休,面对老板。我的身体又开始绷紧,同时因为密集恐惧症,脸部特想抖动,但是老板在,我不敢抖动。怕她笑话我,看不起我。平时我的嘴也会控制不住的抖动,在孩子面前也没自信。我经常压制自己的抖动,很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样子轻视、嘲笑我,搞得自己快要累死啦。请问师父,我如何解决自己的紧张和在别人面前的恐惧?答:嘴部脸部抖或抽搐,就像树叶被风吹动一样,没有任何问题,接受它,你就不会再紧张。如果你觉得嘴唇不受控制自己会抖不正常,你就会紧张。事实上,不论嘴动或不动,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嘴和脸都不是你,它们只是一种“美丽的存在”。如果它一定要抖,而你不想让它抖,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是你的对立情绪让自己紧张,而不是嘴的抖动。从今以后,视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为正常,甚至为一种美丽:别人没有的特殊的美,就像有的人有酒窝,有的人有很长的捷毛,而大多数人没有一样。有酒窝的人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问题,甚至还觉得那很好看。所以,他过的很好。你也可以那样,告诉自己“我很美”。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的任何样子,别被外人的评价所骗。事实是,除了自己不接受自己,没有外人的评价。所有外在的评价和不舒服,都来自你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否定和评价。撤销那评价,还自己一个赞许和肯定,你将不再紧张。我记得演员徐峥以前脱发,他非常苦闷,用了很多方法增发,都没有成功。秃顶的问题折磨了他十几年。后来有一天,他终于放弃了增发的想法,接受了自己秃顶的现实。在他接受自己的刹那,他一下子轻松释然。原来一直让他苦闷的不是自己没有头发,而是不接受自己没有头发。以前有一位居士,她的女儿是同性恋,她非常苦恼,后来她跟我说起这件事。我告诉她,同性恋太正常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苦恼?就好比如有人喜欢吃玉米,而有人喜欢吃生鱼片,有人喜欢吃野菜。虽然吃野菜的人很少,但吃野菜有什么不对吗?就算所有人都不认同吃野菜,喜欢吃野菜的人还是喜欢吃。烦恼的不是吃野菜的人,而是认为那有问题的人。我告诉她,接受你女儿的同性恋倾向,你不再有任何烦恼。就像有的人,他的孩子不想结婚,接受那个事实,他将不再烦恼。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对既定事实的不接受。你在上司和家人面前的紧张与恐惧和自己嘴角的抖动没关系,跟你过分看中于自己的样子并想改变它有关。跟你对立于自己的样子有关。跟你在虚幻的对象上用错了心有关。我看到太多过的“病人”、“残疾人”、“弱智”、“胖子”、“侏儒”、“同性恋者”、“洁癖”都过的很开心,很快乐,即使那些人身边总会有人朝他们投去异样的眼光。但那些异样的眼光停留的时间取决于你自己是否认同它。如果你不认同那嘲讽,它们瞬间就消失了。而如果你认同了那些评价,它们便深深地留在了你的心里,即使那些人早就将你忘掉。而我也看到很健康、多仪表堂堂的人过的并不幸福,那是因为他们太过于执着自己的心念,他们快乐与否与他们的外表没有关系。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是一颗接纳自己的心,是一颗放松、没有要求的心。接受自己的嘴角的抖动,带着这样的觉知,在老板和孩子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别再讨厌并对抗自己的样子,你就会越来越放松,也会越来越有自信。
2020-11-29
-
觉者的角度
觉者的角度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一粒糖,你是一只蚂蚁。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一只骨头,你是一只狗。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草或庄稼,你是一匹马或一头牛。如果你的眼里只有财和色、妻子和孩子,你是一个凡夫。如果你的眼中同时拥有一粒糖、一只骨头、一片草原、一群马、人们的喜怒哀乐,你是一个思想家或艺术家。如果你的眼里有善恶、是非、对错,你是一个法官和审判者。如果你的眼中有仁义理智信,有道德、伦理,你是一个世间的圣人。如果你的眼里有生死,有涅槃,有寂灭,有解脱,你是一个罗汉。如果你的眼里有慈悲,有众生,有六度万行,有利他的思想和行为,你是一个菩萨。如果你的眼里有戒定慧,有坐禅,有三宝,有福报与功德,有修行与觉悟,有生死与涅槃,有轮回和解脱,你是一个还在迷途的修行者。如果你的眼中看得见一切,又知道一切如梦如幻。你能接受一切,心中又什么都没有。你是一个觉悟者,一个佛陀。你是什么,取决于你的眼光、视野和角度。你是否自在,取决于你能接受多少想法和观念,而又不执着于任何想法和观念。你的角度越狭隘,你的生命层次和质量越低,你享有的自由度越受限。你的角度越宽广,你越能接近实相。你的想法越活跃,你越不受其禁锢。你的观念越不定,你的行为越自由。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制于他的想法、视角和观念。凡夫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以各自有限的观念,看到的都不是事物的真相。佛是一个没有固定观念和想法的人。佛是一个没有知见的人。佛是一个无角度的人。佛说,实无定法,名无上正等正觉。不定之法,即是无角度,无偏见,无观念。以无角度故,得见全貌。佛不站在任何角度看人或事。或者说,佛站在全角看世界,佛站在制高点看世界,佛跳出事物之外看事物。佛经中记载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国王让一群盲人来摸象,然后各自形容自己所摸到的大象。有的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有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有的说大象像一口锅,有的说大象像一个盆。盲人之所以不能形容大象的全貌,是因为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他们所摸的只是大象的局部。只有站在一旁的国王,清楚地看到大象的全貌。觉悟者不会站在任何角度看问题,他们跳出角度,以无角度的般若智慧看事物,以空三昧的洞察力看到事物的本质并不存在,以无相的佛眼看穿一切事物都无自体性,无实性。仁者,你以何眼看事物?你以什么角度看世界?如果你还存有角度,你还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你看到的是局部,你会活在幻象里,你会有烦恼,你不会得自在。丢掉你所有的角度和观念,你将看到真相。开发你的佛眼,以不定法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020-11-29
-
这一切,真好
这一切,真好我还在呼吸,这真好。就算有一天,哪怕下一秒,我不再呼吸,那也很好。除了接受,我又能做什么?我能阻止任何发生吗?除非我想让自己难过,我才去对抗现实。与大家在一起,这真好。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样子都那么好,除了这样,我们还能是什么样子。当我心里有爱时,我很幸福。我怎么可能选择挑剔、指责或不爱别人?除非我想让自己陷入僵硬和难过。树叶黄了,这真好。秋天就该是这样的色彩。哪怕到了冬天,树叶被雨水浸泡,腐烂在泥土里,金色消失了,那依然很好。叶子怎么可能常绿常在?雨水怎么可能常下常湿。也有一种常久。叶子又绿了,雨水又在敲打着窗户,阳光照在同一张茶几的同一个位置。我们又聚在同一间屋子里紫藤花又开了溪边的蝴蝶还是那几只白色的。一切都很好,完美的出奇。它们在不停地歌唱,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一个人在房间里光着脚走来走去,真好。那怎么可能不好?除非我不珍惜这最美的时刻而进入了妄想。除非我没有活在脚下而活在了头脑中。就算我不可能总是光着脚在屋里走来走去,我可以做任何事都拥有光脚走路时的觉知和满足。如果我满足于坐在院子里听雨我就可以满足于在田间散步在清晨来到薄雾里浸润那湿湿的空气在农贸市场寻找鞋垫在小店里吃个下午的菜包或是半天缩在沙发里打盹生活中哪里有不好?哪一处不发光?哪一段时间不是金色的?哪一个池塘不静谧的如同熟睡的婴儿?哪里会有孤单、寂寞?除非你进入头脑,在那里探索寻觅。不论你找到什么,那都是贫瘠的。真正的丰盈就在路边的红宝石一样的野果子身上。充实的不是头脑而是带着泥巴的乡间索道是高耸的杉树是雨中的垂钓者真正的美在你刻意所摆的pose上在你的丝丝白发上一切都俊美一切都满足一切都安逸我还活着,真好。我怎么可能死去?如果我不进入妄想。大地、天空、泥土、就连那水上的涟漪,哪个不是我?发光的地球,黄金铺地的乐土,七宝闪烁的树林。一切都曼妙一切都吉祥一切都好极了
2020-11-27
-
心净一切净
心净一切净我们生活在大圆镜智中,每个离你最近的人,都是你在那个时空交叉点上的镜中影、镜中相,都是你心智的写照。发现这一点,就是修行,就是觉悟。只可惜,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一点,把身边的人当成一个心外的个体,而产生种种的执着、对治和操控,陷入幻境中,生种种烦恼。一个好的修行人,不必离开身边的人而别求善知识,别寻修行的境界。你身边经常出现的人,就是你的道场,是你修炼的对境,是你修行的入手处。认识那个离你最近,与你相处时间最多的人,那个人身上一定有可以觉悟你的东西,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他一次次在你面前的示现,那一定是你的心在影现。如果你不了解你自己,去认真观察你的伴侣、孩子、父母、学生、邻居或老师。那些人如同你刻出来的模子。如果你看不到自己,去看他们。他们的样子,一定是你的样子。你不用每天花很多时间照镜子,镜子里看到的不是你,去看你身边的人,那才是你的镜子。就算你再不喜欢谁,如果他经常出现在你面前,而你又无法避开,那么,安静下来,去观察他的一言一行,你一定会看到自己。如果你看到他自负,那一定是你自负。反观自己,直到看到自己的自负,然后改变自己,你自负的丈夫消失了,而他依然如故地站在你面前。如果你看到她懒惰,那一定是你心中生起懒惰。看到自己的懒惰,改变自己,然后那个懒惰的妻子消失了,你的妻子依然坐在沙发上。如果你看到某个人贪欲炽盛,你一定和他一样正浴火中烧。改变自己,你会看到一个平静如水的人。如果你见到谁面目可憎,那可憎的样子就是你。别去试图改变外在的人,那毫无意义。改变自己,一切都可入眼,一切都不再可恶。如果你看到谁一无是处,你就是那样。反观自己,你发现没有人有任何问题,大家都完美得出奇。你看到的一定是你自己,分毫无差。诸法实相如此,心外无法。万法是镜,如实照出你的心。你无法离开镜相别处觅心。境即是心,心即是境。你看到一头水牛,未必是指你的心正处在畜牲的无明中。你的心安闲时,你能看到水牛的安闲。水牛是你内心安闲的折射。当你陷入无明与愚痴,你看到周围全是畜牲,而那可能是一群人。当你看到大家都傻时,你才是真正的傻。真正智慧的人,看不到愚痴,看不到无明,看不到凡夫。他智慧的心中无法折射出愚痴的幻影。他心中没有的东西,怎么能影现呢?一个人心中没有淫欲,他无法看到淫欲,即使他看到两个人在交合。一个人心中没有妄语,他怎么可能看到有打妄语的人,即使有人整天胡说八道。一个人心中没有杀害,他无法看到真正杀生的人,即使他的兄弟是一个屠夫。你心里没有的东西,一定无法折射。看好自己的心,别让诸法观念在那里生根发芽,别让任何影像在心上安家。六祖大师云:若欲修行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诸修行人,若欲清净,莫著倒影。诸法心现,心生法生。一心不生,诸法自净。能净其心,一切自明。明光不昧,不拒不迎。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