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你自己的
听你自己的你饿的时候,不用思考,就会去找吃的。你或许会想一想找什么吃的,但当你非常饿的时候,你就不再关心吃什么了,你只知道一件事,快些找到吃的,什么都行。你热的时候,不用思考,就会脱掉外套。除非你被某种观念限制,比如你病了,医生嘱咐你,不要轻易脱掉外套。屋里又脏又乱,你很自然地就会去打扫。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你会犹豫、思考和纠结,就是你相信了某种观念。大脑对你自然的行为进行干涉和阻止。比如中有这样的习俗和观念,除夕的夜晚,无论地上有多少果皮垃圾,都不能打扫,否则就不吉利。如果你相信了这样的说法,即使地上满目狼藉,你都不会去打扫。早晨你下床的时候,你不会去想我先要伸左腿落地,还是先伸右腿落地。你会不假思索地伸出一只脚落地。除非你的某个腿有伤,或者你被灌输了某种观念,使你相信先下哪个腿对你更好。当你睁开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你只是自然地看,眼睛遇到什么就会看什么,眼睛不需要思考。但是,当你接受一些观念和教育,意识开始干涉眼睛的行为,它告诉你,什么能看,什么不能看。如果你不小心看到电焊工人在工作,你无法直视电焊射出来的强光,你的眼睛立刻闪开,这是眼识的自我保护,它并不是观念的干涉。当你听到刺耳的声音,你会捂住耳朵,这不是因为头脑的干涉,而是耳朵的自我保护。但是,如果你喜欢听某种音乐,而有人告诉你,这音乐对你不好,你又相信了,你再听到类似的音乐时,你会受那个你相信的观念影响,而做心并不愿意做的事。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对你不好。有些观念是保护你不受伤害的,比如离火、淫欲和毒品远一些,因为那些东西会对你造成伤害。那些在你直见,直听,直嗅,直尝,直触,直知的当下干涉你的大量观念,是你烦恼产生的根源。你相信的观念和想法越多,越阻碍你的自在。如同邯郸学步,因为相信了别人的建议,最后连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都不会了。你不是不能参考别人的想法和观念,但任何观念都不是绝对的真理。当一些观念出现在你的头脑中而你不知如何选择时,扔掉所有你从别人那里吸收的东西,听你自己的。你不用向佛,向祖师,向你身边的任何善知识学习佛法,除非他们引导你向自己学法。你自己身上具备所有的佛法,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时,不要问别人,问自己的心,它一定会告诉你答案。你的六根,你的心识,你的直觉,你的感受,你的本能,它们给你的舒适、无苦、不过度的状态,就是你要选择的最好答案。有时我们的心也会引导我们去受苦,没关系,时间长了,你会自己掌握经验和教训,慢慢地规避所有让心受苦的想法和行为,那便是修行和彻底的觉悟。
2021-07-16
-
你有何资格恨你的父母
你有何资格恨你的父母现在关于如何指导父母对待孩子的说教铺天盖地,而如何教育孩子怎么去对待父母的箴言却少之又少。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根本问题。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从古以来一直到今天,都是社会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人们迷在这个关系中,无法解脱。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期待,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各种程度的精神问题,有的已经演变成抑郁症。这个结果容易使人单方面看到是父母对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导致的。然而,人们却看不到儿女对父母的态度也是他们自身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开心、内心有结打不开,甚至患有轻度抑郁,都是跟讨厌父母有关。他们之所以讨厌父母,跟他接受的狭隘的教育和观念有关。有的子女对父母的厌恶,仅仅因为父亲或母亲有过婚外情。对女儿来说,父亲出轨,就像自己的老公出轨一样难以接受,很有可能,十几年都因为这一件事情憎恶父亲,不与父亲说话。儿子对母亲也是如此,如果知道母亲与别的男人有染,就会对母亲厌恶至极,甚至到死都不能原谅母亲。我想质问这些孩子:你有什么资格憎恶你的父亲或母亲?你可能会说: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既然把握带到一个家庭里来,为什么还要破坏这个家庭?有本事别生我!孩子,有一个根本的事实你搞错了。不是你父母要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来的。是你自己投胎寻找到他们,拼命要来这个世界的。当你明白这一点,我想,除了感激你的父母,你没有任何理由憎恶他们。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无明世界的众生,都是被自己的无明带到这个世界。无论他们做过什么,都不能成为你憎恶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而有了你的生命。因为有了这一期的生命,你才遇到佛法,才有可能修行并觉悟。如果你因学法而觉悟,你第一个要感谢的是你的父母。如果没有他们,你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幽灵。理解你的父母,就像理解你自己的无明与投胎一样。外遇,婚外情,出轨,在外面搞女人,被女人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是他们第一次乱搞的结果,甚至都不是第一次。如果你拒绝接受他们彼此之外的性行为,你应该也拒绝你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娑婆世界就是无明世界的代词。不仅我们的父母,任何人有任何的行为,在地球上都是正常的。如果你不接受这些现象,你就没办法生活。你会非常痛苦,你会一直心向外驰,你会不停地关注别人做了什么。你会评判,挑剔,指责,怨恨,憎恶。你自不自杀,已经完全不重要了。因为你早就掉进了地狱。有太多的二十几岁,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几岁的年轻人,因为从来不懂得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对父母做过的一些行为耿耿于怀,心中积下太深的怨恨与憎恶,导致自己性格扭曲,生活极度不幸。你迷在幻境里太深了。他们和你一样,还是孩子。他们和你一样,还在无明之中。而你,已经接触到佛法,你正在醒来。你要理解与包容你的父母。那是你修行的第一节课。当你真正理解并原谅了他们。你会重新爱上他们,那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让你完成觉悟的最重要的人。
2021-07-16
-
善与恶
善与恶 善恶从意识生,从观念有,俱无定论,非有实义。善是伪装的恶。人被教育接受善的思想,那是人性的要求。人性只是真相的部分要求,并非全部。真相之中,并无善恶。过度的善行只会助长人们的索取之心和不劳而获的惰性。与人们想象的相反,你越是行善,越背道而驰。天无行善之心,四时行焉,万物生焉。道无惩恶扬善之心。惩恶扬善的观念来自狭隘的人的思想。短时间的行善会让我们快乐,那是因为自我得到了虚荣和肯定。时间长了,自我就会暴露出它并不想助人的本质。助人并不是恶,没有觉悟的助人才是恶。助人的思想非常肤浅,除非你能通过助人泯除对自我的执着。有为之善来自于头脑,而真正的善行来自一颗觉悟的心。成熟的善由心而发,那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被头脑驱使,去做心本来不愿意做的事。为别人活是最悲哀的。因为你永远解决不了任何人的问题,你自己的问题比任何人的都多。真正的善行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没有任何问题,那才是对所有人的慈悲。善与恶是梦幻世界如影随形的一对双胞胎。你若讨厌恶,也应远离善。因为它们都会把你拉入无明。佛陀说,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之人,二俱不受。一个觉悟的人不会致力于善行。他唯一可能会做的事是拆穿所有善行后面的虚伪。觉悟的人也不致力于否定善行,而是否定对善的痴迷。我们从一生下来就被教育要做好人,要行善。这是恶魔撒给人间最隐蔽的毒品。而为自己活这个珍宝却一直被掩埋在大地的深处。只有觉悟的人才能把它挖掘出来。善行只能迷惑那些脆弱的灵魂。你只能帮助那些不想独立的人。一个自立的人并不会拒绝所有的善意,但是,在最关键的事情上,在涉及自己人性成长的重要环节,他会坚决地拒绝别人的帮助和干涉。所有的可怜和不幸都是从不能自立衍生的。而不能自立,是从社会中大量衍生的行善思想产生。有了行善的思想,就有了索取的土壤。为别人付出,剥夺了人们自立的可能。自立,自助,并不是绝对的,极端的。当一个人实现了自立后,他助人的行为变成了自发,而那已经超越了行善的概念。在那样的助人后面没有自我的支使。允许我的存在,但又不助长自我的膨胀,这是佛法的精要。过度地关注别人,那正是恶的另一种形式。当你学会如何快乐的对待自己,你已经完成了对所有人的影响。
2021-07-16
-
美好属于你自己
美好属于你自己以前我以为自己喜欢女人。后来我才发现,我并不是喜欢女人。而是我喜欢自己的心像女人那样柔软。我喜欢自己内心作为女性那部分的存在。以前我以为自己原谅了别人。后来我才发现,我才不是原谅别人,我的原谅跟别人没关。我想要的是原谅带给我的安心和放松。我不想伤害自己,所以我选择了原谅。我不想和自己较真,所以我放过了自己。我知道一切都是我自己在跟自己相处,这一切都与他人无关。因为我爱自己,所以我选择了原谅。以前我不爱诤论,是因为我不屑和那些不同频的人理论。现在我才知道,我不争论,不是因为别人是否与我同频,而是因为根本没有别人。我不想跟自己的妄念诤论,不想自己在幻境中与自己吵个不停。以前我去帮助别人,我以为别人需要我的帮助。现在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不是那样。真相是,我在做让我的心快乐的事情,我在帮助我自己完成心想要做的事。我为谁做了什么,那才不是真相。真相是,我做了什么而获得的那份快乐。以前我尊重别人,出于一种教育和观念,我会强迫自己去尊重别人。现在,我同样尊重别人,是出于自发。我发现,当我自觉地尊重别人,快乐的是我自己,而与对方无关。哪怕对境是草木瓦石,如果我以柔软心对待它们,它们也会回馈我一份柔软。我知道,其实那是自我的回馈。以前我也爱身边的人,但总是有所保留。因为我以为是我在爱别人。现在我爱身边的人,毫无保留,毫无遮掩。现在我知道,不是我在爱别人,而是心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自己。是心在享受那种全然爱自己的幸福。当我知道,我起的一切心,做的一切事,都立刻回到心这里,我不得不让自己变得美好。因为美好不属于别人,它属于你自己。
2021-07-10
-
活在当下,需要训练
活在当下,需要训练被妄想欺骗,总是离开当下,渴望着种种美好的生活,是人的通病。离开当下最简单的穿衣吃饭,离开此刻最没意思的时光,没有更好的生活。如果有,那一定是一个骗局,是一个妄想。我们总是被自己这一念不安分的心带走,带离眼前最平凡的事情,在妄念中编织更美的故事,错失了当下最珍贵的时光。无论你在哪儿,你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不能活在当下,活于平凡,活于无事,那都是妄想惯用的手法,是意识的幻梦,如果你相信了它,它就会带着你去奔波,去抓取,去寻觅。无论你寻找到什么,你发现它不会让你满足,它无法带给你安心,除非你能立刻回到当下,回到妄念没生起的状态。佛陀全部的教法都是为了引导我们回到当下,活在当下。种种的法门,种种的修行,种种的方便,无非是让我们休息身心,息虑忘缘,活在当下简单无妄的世界。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现代的媒体瞬间传给百千万人,但是能真正活好当下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因为没有深入修行,没有经过训练。心识可以瞬间接受这样高妙的理论,但同样瞬间又回到它习惯性的轨道上去了,继续攀缘、抓取、造作。以无始以来习气深重故,需要修道,转所依识。转所依识,就是转变依于识心生活的习惯。实现这一点,需要从许许多多方面入手,比如生活简单,减少需要,独处,读经,坐禅,学习解脱的理论,实修解脱的能力。而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只是为了在生活中的任何环境下都能回到当下做准备。经过实修和训练,才能转变识心攀援自心境界的习惯,而能活在简单无苦、寂灭常乐的世界。而那样的世界,不过是柴米油盐,穿衣吃饭,种花养草,延时度日。带着觉知走路,带着觉知拿放,起卧相随,心无妄求。平平淡淡,没有丝毫的光鲜,被所有人所忽视,唯有诸佛达道之人,视之为珍宝。训练回到当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觉知生活。妄心一起,便拉回到六根的作用上来,回到当下的动作中来,不被识心和妄想欺骗。回到当下的瞬间,你会看到,心识为你编织的所有艳丽的景色,不过是一团妄念的死灰,它除了骗你入轮回,没有任何意义。它为你勾画的景色越美好,你越要警觉,那是一个骗局。回来,回到当下来,它便消失了。如是训练,不停地训练,直到妄念无法再欺骗你。不经过训练,无论你用多少妄想和幻境来喂养心识,你都无法真正安心,你永远是一个流浪儿,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是一个迷茫而受苦的人,虽然你可能正在洋洋得意,正在意气风发,正在开怀大笑,但下一个瞬间等着你的可能就是地狱的深渊。朋友,从觉知开始修行,从觉知开始每一天的生活。活在当下,将会变成一个现实。
2021-07-10
-
爱的秘密
爱的秘密爱是一种教育,但这种教育远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他人,而是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只能来自觉悟者和他的传承。个体在没有觉悟之前,他不可能会爱,也无法教导别人去爱。如果一个人不能带着觉知生活,他的身心的分裂的。身心分裂的人,不可能爱自己。不会爱自己的人,就没有能力去爱别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爱是一个人类还很陌生的领域,虽然人们天天谈论爱。当我说觉知和理解才是爱的本质。有的人以为我说的觉知和理解是针对外在的人事物。不,觉知和理解是指觉知你的身体,理解你的念头,而不是别人。这样的觉知要时刻陪伴着你,以至于你不会让任何烦恼和问题进入你的生命,这才是爱的本质。爱的本质一定是自爱,不可能有别的爱。你永远无法爱自身以外的事物。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的投射。你如果因为爱外在的事物而让自己难过,那不是爱。如果你无法让自己活在平静和喜悦中,你还不具备爱的能力。除非你在爱外在的人事物时,内心获得快乐和幸福,那才是爱。而那,跟外境无关。当你完全理解了一切人事物都是你的投射,你不得不去爱你的投射,你不得不用爱去投射,因为那才是你,那才是你的生活。你不再去用任何观念和觉知以外的东西伤害自己。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心里发生了什么。你心里发生的,才是你真正的人生。如果你沉浸在“痛苦”中,那所谓的“痛苦”,一定是变了形的头脑里的痛苦,而不是痛苦的原貌。你一定没有和最初的痛苦在一起,而是想抛弃痛苦。你没有去觉知那痛苦,你没有理解并发现痛苦对你的意义,你只是一味地让讨厌那痛苦,而不是单纯地去感知痛苦。痛苦的意义是把你叫回到自己,使你身心合一。感知痛苦是最好的疗愈,是最秘密的爱。它比所有的拍打、热敷、推拿、刮痧这些外部治疗要好一万倍。觉知是唯一一种不用任何外部的手段去破坏身体的疗愈方法。它所用的方法是理解、融合、在一起。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真正感知到你的身体和念头。如果你以前用头脑和观念禁锢了它们,用外在的事物对治着它们,那么,放开它们,温柔地对待它们,也只能由你来完成。你只有真正爱自己,你才懂得如何把这种自爱传达给别人而没有丝毫错误。爱,是自行境界,是以最温柔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一种智慧,跟别人毫无关系。只不过,当你学会爱自己,你会自然地以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人们因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不得不爱你,不待你教,就会主动地向你学习。去觉知自己的身体和念头,随时随地。那里有爱的全部秘密。
2021-07-10
-
以觉知来陪伴,让现象只是现象
以觉知来陪伴,让现象只是现象这个世间真的有一种药是万能药,它能治愈一切身心疾病。这个药就是觉知。无论你在任何境地中出现任何问题,只要你的觉知足够快,在你没有进入意识住着的瞬间,有了觉知的参与,一切问题都会消失。所谓觉知,就是将一切自然、正常的现象保持在只是一个现象的状态,而不是让它变成一个问题。比如,当你身体的某一部位疼痛时,保持觉知疼,让疼只是疼,而不是让疼上升为问题。持续地觉知疼,它就不会变成一个问题。这时,觉知就是最好的对治,是最灵的妙药。一旦你离开对疼痛的觉知,你会烦躁,你会紧张,你会认为身体有了毛病。除非你根本没把疼痛当回事,而它完全不影响你,你可以不必觉知疼痛,你可以继续正常地做其他事情。一旦疼痛让你难忍,一旦你忘了觉知疼痛,你想通过其他方式对治疼痛,它就会从单纯的疼痛变成一个问题,从而让你陷入烦恼。当一个现象上升为问题时,那一定是头脑使然。头脑将一个自然的现象变成问题的刹那,一定是没有觉知的。有了觉知,它会立刻还原为现象,问题在觉知参与的瞬间消失了。现象中一旦产生了问题,它会带来苦。现象本身不会带来苦。疾病不会带来苦。生老病死不会带来苦。成住坏空不会带来苦。无常不会带来苦。刮风下雨,自然灾害,见闻觉知都不会带来苦。在这些现象中加入观念并产生问题,苦产生了。觉知就是让我们回到现象的原初,也即问题没有产生之前的状态。那个状态是佛的状态,是无生心的状态,是涅槃的状态,是开悟的状态,是解脱的状态。觉知经常会被无明,也即心识和头脑的分别习气覆盖住,而无法在问题产生的瞬间显现出来。所以,我们需要练习觉知。练习觉知是修行的最核心也最难的部分,因为我们从出生熏修的就是头脑产生问题和对治的习惯。练习觉知有许多方式,但是它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与现象在一起,而不是与头脑和问题在一起。谁能在问题产生的刹那带入觉知,谁就抓住了全命的秘诀。以觉知来陪伴,让现象只是现象,你将活在无苦的世界。
2021-07-05
-
觉知,是为了息虑忘缘
觉知,是为了息虑忘缘我们训练觉知时要清楚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觉知只是帮助我们息虑忘缘,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意义。觉知是一个修行的工具,不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如果你训练觉知为了一直保持觉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妄想,这不是我所说的觉知。只有你没安住在当下,吃饭时没好好吃饭,走路时没好好走路,坐禅时没好好坐禅,读经时没好好读经,这时,你才须要提起觉知,借助觉知,不停地从妄念中出离。如果你很认真地做好当下的事,你不需要刻意地去觉知,因为你从来就没离开过觉知在做事。练习觉知时,不要迷到这个工具上,不要去研究觉知,莫琢磨觉知怎么练,直接去觉知,它立刻就消失了。如果打妄想,再回到觉知上来,它又消失了。觉知没有任何可以把握、形容的特点,它唯一的特点是不住,是空,是单纯的,是无境界可得的。它的意义是引我们离开妄念的住着。大家在练习时,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点。如果你一边练习觉知,一边研究怎么觉知,思维觉知是什么,你没有真正在练习觉知。你做的与练习觉知正好相背,你忘记了或者根本没明白觉知的意义。借助觉知息虑忘缘,是觉知唯一的意义,对这一点,你要非常清楚。否则,你无法正确练习觉知,就算练习,对解脱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解觉知是为了息虑忘缘,并去练习,才是真正的修行。借助觉知而离开妄念的住着,这是所有修行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佛说一切法,都是把我们引到这个地方:息虑忘缘。这个地方的修行,是最有力的修行。也是开悟、见性、解脱生死,断尽无明最关键的地方。古人所谓的牧牛,一物不为,保任,长养圣胎,善护念,都是在做这个功夫。除了息虑忘缘,任何的修行都不是真正的修行。我们在坐禅,行禅,诵咒,读经时,所做的功课都是这一个原理和用心,也即借助觉知来远离妄心的住着。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走路,吃饭,做事,带着觉知,我们会随时回到当下,出离妄想,息虑忘缘。如是修行,二六时中,都在用功。这样修行,会突飞猛进,一日胜过散心修行一年。有些人自认为根基好,不用练习觉知,不用去做实修的功课,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大错特错。众生无始以来的习气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去克服,是无法改变的。此外,练习的时间要比你想象的长的多。有所依的习气,只有通过长年认真地练习觉知、牧牛,才能彻底转变。如果你想跳过实修这一环节,能得究竟解脱,无有是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修行多年,佛经和学法的文章看的比谁都多,但烦恼丝毫未减的原因。以未如实修行故。在坐禅、行禅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有意地加入觉知,不进行训练,我们更多的是做一件事,就是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就会不停地打妄想,想着想着,就会想到烦恼中去。即使觉察到在打妄想,离开了这个妄想,又会立刻转移到别的妄想中去而无法觉察。通过觉知的训练,我们可以经常地做另一件事,也即,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这里的妄念是只是非心,得失心,烦恼心,人我心等。只要这些妄心一起,回到觉知上来。功夫纯属了,妄心起时,自然看得见,直至不起。而对于生活中待人接物、正常的起心动念,则直用直行,不必刻意加入觉知去做,甚至可以打妄想,编故事,只要不被其困惑缠缚即可。就像晚上睡觉,做了很多梦,醒来不会计较当真,则梦境即真如境,心若不住,自然无碍。有了觉知这个工具的辅佐,圆觉经所言: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才能如实做到。经云:理虽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理虽顿悟,乘悟并销者,不住妄念,觉知亦空,悟亦不得。事须渐除,因次第尽者,要经过长久地训练,认真地实修,方能转无始以来识心住着的习气,获真实解脱。
2021-07-05
-
寂灭之乐
寂灭之乐人们总是认为快乐是一种感觉,一种感受和经历。在我看来,真正的美和快乐是感觉不到的,是不能经历的。这就像一种悖谬,你感觉到它时,它已经消失了。真正的快乐无法捕捉,它不是头脑和意识所能触及的,什么能触及它?奥,什么都不能,除了它本身。而它本身根本不须触碰它自己。寂灭也是如此,你无法体会到寂灭,你无法触及它。凡有体会,必是生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之乐,难以言表,超越思维,不在头脑,远离觉受。当人们到了山林旷野之中,或是寂静的山谷,或是在黑夜里,远离了喧闹,人们会体验到寂静,并说寂静真美!不,那不是寂静,也不是寂静之美。能体会到的不是寂灭,不是寂静之美!那只是相对于声音和杂乱的一种无声和安静而已。你永远找不到一种你能感觉到的寂静之美,但凡你能捕捉和形容的一定是头脑刹那间经历的幻象,它转瞬即逝,而且还会带来失落和痛苦的错觉。你越是不停地希望再次经历它,你就越痛苦而找不到它,而被头脑的错觉引领到歧途。真正的寂静不是安静,不是任何觉受上的舒适,而是造作的止息,动荡的缓慢,执着的远离,苦恼的熄灭,贪取的停歇。虽然你无法把握寂静,无法感知它,但是寂静又无处不在,它根本用不着你去把握和寻找,它完全不需要大脑和体会。一盏茶杯放在茶几上,炉火上烧的水滋滋地响着,被风吹动的水上的涟漪,音响里飘来的曲子,窗外孩子们玩耍的声音,我坐在这儿或是发呆或想着什么事情,厨房里飘来的饭香,这一切都是寂静,它毫无遮掩地铺展在你面前,就像母亲在孩子面前。你的六根无时不经历它们,而你根本不用去想什么或捕捉什么,更不须让它们停留下来,它们无穷无尽,不间不断。这样的美,这样的寂静,这样的清凉,这样的快乐,不劳心力,不费思想,不用寻求,不须证明。以智慧眼看到这样的寂静,是唯一的解脱,是唯一的快乐,是唯一的真实。除非你的心还在造作和求取之中,除非你还以为有别的快乐可得,否则,你一定不会看到这份真正的寂静,你一定还在生灭的烦恼里升沉漂浮。当有一天,你真的看到一切生灭所带给你的只是虚妄的错觉,除了幻灭和苦,你一无所获,你不再被那感觉所骗,不再被大脑习惯的力量驱使去捕捉那完全的空洞,你便能安于并永享这随处都在的寂灭之乐。
2021-07-05
-
党的生日感言
党的生日感言一佛法从来不压制一切美好的感情。它只是提醒我们远离执着和痛苦,避免为了一己私情而深陷烦恼。爱国之情是一种大爱的表现,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佛法鼓励我们拥有这样自然、天真、胸怀坦荡的大爱。这种爱和佛陀的慈悲是相通的,是一种为之可以牺牲自我,奉献生命的信仰。有人说,佛教徒把修行搞好就可以了,发什么爱国感言。这样的人就像一个人每天住在房子里遮风挡雨,却说,这房子有什么好的。每天吃着活命的粮食,却说,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走着大路,却说,没这条路我也能行走。忘本的人,不可与语。 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洗礼。今日幸福不易,我辈自当奋起!陈延年牺牲时才二十九岁,刘胡兰就义时不过十五岁。大爱无疆,心为苍生。中华出英雄,英雄生中国。所以苍天必眷顾中国,中国也不负苍天。华夏有最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有最智慧的佛法和禅宗。何其幸哉!为中国人;何其美哉!生在中国。 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经历,鼓舞人心,百感交集。党之所以愈行遇强,愈走愈坚,因为心中有人民,愿中为百姓。所以民推之,天佑之,缘促之,福向之。修行觉悟何不如是?披荆斩棘,与烦恼作战。心中有众生,发菩提心,大愿随伴。悯众生苦,不为自己求解脱。南无普贤王菩萨!南无十方为众生者!南无历代国之护佑者!南无为国牺牲的仁人志士!愿吾国强盛,人民安乐。 四所有的爱都是一种爱,那种灵动的,为之无法抑制的奉献和付出。心是一颗心,爱是一种爱。爱国,爱己,爱人,都来自那颗饱满无限的心。爱只会让我们幸福,当你不幸时,去爱吧。愿我们都沐浴在祖国母亲的大爱之中,把自己汇入这爱的洪流… 五只要你爱自己的国家,你就会爱自己。你懂得爱自己,必爱国家。爱国者,必自爱。自爱者,必爱国。自爱者,自信。自信者,自强。自强者,自立。自立者,自觉。自觉者,觉他。自觉觉他,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完全一致。 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国须栋梁,法要传承国家富强,人人有责正法兴盛,佛子担当莫着小情,当为大爱莫贪己乐,心向太宇无我为真,大愿无尽悯众生苦,成无上道
2021-07-05